《迁徙的鸟》

2024-06-09

《迁徙的鸟》(精选4篇)

《迁徙的鸟》 篇1

自人类出现以来, 与大自然的抗争就一直在持续, 到现在已经达到了让地球不堪重负的地步。马克思曾提醒过我们, “对多数人来说, 19世纪的环境问题明显是遭受社会打击意义上的难题。它们主要是由日益与城市化和资本主义工业化 (包括农业工业化) 相关的经济剥削而产生。” (1) 如今,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个问题, 并把相关的预防措施予以实施用于外部环境的改善。所谓“生态主义”是指在绿色运动中强调解决生态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旨的思想、观点和行动纲领。 (2)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人们开始反省这一点。而生态传播是指人类与生态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信息传播活动, 它既是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器。所以在这个助推器的推动下, 一系列优秀纪录片便呈现在了人们眼前。

一、风格独到, 手法精准

《迁徙的鸟》的最大特色是优美的画面, 恢弘的气势和强烈的人文内涵。雅克·贝汉导演拒绝传统的戏剧发展模式, 而是以一种散文化、诗化的风格来链接影片的叙事。以往的纪录片都给人以刻板、枯燥、毫无生气之感, 但这部纪录片是对人们印象的划时代颠覆。雅克·贝汉用独具欧洲气质的浪漫之声结合唯美画面, 把原属自然科学范畴的鸟类迁徙话题拍摄成了洋溢着人文主义精神的不朽杰作。

(1) 精准的主题选择

雅克·贝汉把目光放到了鸟儿身上, 并且把思考的领域从自然扩展到了人类, 巧妙地将鸟的世界与人的世界进行艺术化对比, 用隐喻、暗示等方法来审视人类的价值观念和一些悖论性行为方式。正如哲学家所言:当人类砍到天然林中的第一棵大树时, 文明就宣告开始了;当人类砍到最后一棵大树时, 文明便宣告结束了。作为一个艺术家, 雅克·贝汉始终坚守着一种以慈悲为怀的审美理想, 表达了他强烈的对生命的忧患意识与自然的悲悯情怀。 (3)

虽然这部纪录片是以抒情的手笔在描述鸟的迁徙, 但它还是有一条自己的叙事主题和主线。影片开头便是一只候鸟从湖中一跃而起, 去温暖的地方过冬, 一个小男孩儿追逐着鸟儿的背影, 直至它消失在蔚蓝的天空中, 在经历了途中的千辛万苦后, 终于在第二年天气转暖的时候又回到当初出发的地方, 还是那个男孩儿正在静静等待着它们的归来, 一先一后, 有了整体的故事感。这些都是观众自己读出来的, 不同于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发现之旅》、《动物世界》等栏目, 是靠解说词来将故事串联, 画面本身没有过多情节。

(2) 恰到的“冲突设置”

在一般的商业影片中导演或者编剧会在影片的故事中添加“矛盾”这类元素, 造成“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的效果, 让影片更耐人寻味。《迁徙的鸟》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冲突”。比如:鸟儿们在飞过雪山时, 漫天的飞雪仿佛要将它们掩埋, 观众担心它们是否被冻死, 但是在经历风雪后, 它们在雪地的阳光中翩翩起舞的样子让观众放下心来;再如, 当鸟儿们在湖中休憩时, 一个鳄鱼的身影缓缓划过水面, 人们的心不禁又提到了嗓子眼儿, 所幸的是, 它们都警觉到全部飞走。而且导演在片中遇到设置的冲突后, 总是适时地戛然而止, 如小鸟的翅膀被螃蟹夹住, 很多螃蟹堆积在一起的场景;还有那只被工厂的油粘住翅膀而无法再展翅蓝天的鸟……都留给观众无尽的思考。

(3) 细节决定成败

全片没有多少解说词, 画面却可以说清楚一切。几乎所有的观众都为那些叹为观止的奇异画面而感到匪夷所思, 令人不敢想象的拍摄角度, 仿佛给观看者一双翅膀, 陪着这些大自然的精灵一起经历那漫长的迁徙之旅。影片用大量的特写甚至大特写捕捉鸟儿生活的细节和生动的表情, 用航拍和特技来表现鸟儿穿越地球的速度和力量, 让人类真切地感受到来自人类以外的爱与勇气以及大自然本身所孕育着的丰富情感。比如, 鸟儿们在飞翔时, 下面是一片蓝色, 让人们感觉它们在高空飞翔, 但当它们的脚触及水面, 看到波光荡影时, 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下面的是湖泊, 这种空间的错觉让人感触良多。

在片中, 能听到鸟儿飞翔时翅膀振动的声音, 鸣叫, 甚至是呼吸……这些都是最原始的状态, 让观众切身体会到了鸟的飞翔。这种表达方式类似于绘画中的“素描”和文学里的“白描”, 最纯朴的, 就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全片的音乐随着情景不断变化, 时而紧张时而轻快, 美轮美奂的音乐、画面和同期声无不让人动容。贯穿全片的, 还有一只脚掌上始终挂着一缕水草的鸟, 导演的镜头偶尔会切过来。

二、不同的视角, 同样的主题

《迁徙的鸟》的手法温婉却不失深沉, 向人们传递了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这一理念。再观日本由藏原惟缮导演的纪录片《狐狸的故事》, 通过一棵老橡树的叙述, 以拟人手法虚构了一对公母狐狸的经历, 运用独特的拍摄手法和贯通全片的俊美四季的自然风光, 向观众展现了北方狐狸的生活。两部纪录片都是讲动物, 但视角却不一样。《迁徙的鸟》通过浪漫的画面和影像的手笔来叙事, 故事是观众自己读的。《狐狸的故事》则运用拟人手法将狐狸一家以故事讲述的方式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通过狐狸一家的命运, 尤其是猎人追赶狐狸儿子和狐狸爸爸那一段, 紧扣观众心弦, 进而引发观众的思考。

每一部纪录片的欣赏过程都是一次震撼心灵的过程, 它们让每个观众都了解, 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对于全人类来说, 都是意义深远并且卓有成效的。

正如雅克·贝汉所说, “所有的生物, 都是地球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侯洪:《感受经典——中外纪录片文本赏析》,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6.

【2】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3】邵培仁:《媒介生态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迁徙的鸟》 篇2

候鸟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个关于归来的承诺,他们的旅程千里迢迢,经历了危机重重,只为了一个目的:生存。候鸟的迁徙是为生命而战。这是影片开头的话,精炼,简洁,点明中心就好,不必多言。

他的脚上缠着了绳子,用尖尖的嘴巴,抬起脚,弯着脖子,想把它咬下来,呵呵,他灵动得那么可爱,惹人怜惜。余光中曾说过,一切的美都是从惹人怜惜开始的。而这些大雁,体现着的则是自然的美,那是最纯粹,最干净的美。一切的滥美之词用在形容自然上都显得那样肤浅,粗俗,而我不会那么多的唯美词语,我只知道,看着那一幅幅的画面,我惊住了,我听到了来自心灵的声音,很空灵的声音,回荡在心里,好像一下子就变得清明了许多,一切混沌的思想,杂乱,刹那间被洗涤,那种清水流过手心的感觉,那是我最爱的感觉,好像我离完美很近,很近。

《迁徙的鸟》 篇3

影片真实、客观并全程追踪候鸟的迁徙过程, 正是采用了独特的空中拍摄技术, 摄影机才能捕捉到许多非常规的角度, 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从《迁徙的鸟》这样一部纪录片里, 我们看到了导演对于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整部影片都带有欧洲史诗般恢弘的气质, 配合着唱诗班天籁一样的和声, 加上唯美的画面, 将摄影技术、蒙太奇剪辑、影视声音发挥到了极致, 随处洋溢着浪漫的气息。电影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个神奇的自然界, 不断迁徙的鸟是电影的主人公。从表面上看, 电影只是在记录候鸟的迁徙, 其实在影片中还是暗藏着叙事。编剧抓住了叙事典型化的特点, 总会在鸟群中找到一个或一对有特色的去着重刻画。在飞行过程中, 有因为贪玩走失的候鸟;有嬉笑打闹的候鸟;有在被马群惊吓后脱离队伍的候鸟等等, 正是捕捉到了这些细节, 才让观众体会到了候鸟生存的本能, 拉近了我们与候鸟群的距离, 深入到了鸟的灵魂深处。候鸟们聚集在北极, 繁衍后代, 短暂的休憩是为了以后的飞翔。

鸟的迁徙可以区分为两层含义:从能指的层面上看, 迁徙是候鸟穿越地球南北的一个过程;而从所指的层面上看, 迁徙是候鸟在与大自然和生命抗衡, 他们怀揣着渴望自由的心, 带有坚韧的意志在飞翔。候鸟从一个支撑点飞到另外一个;从冰川飞到沙漠;从波涛拍岸的大海飞到积雪覆盖的山川;从苍茫的大地飞到泥泞的沼泽。

值得注意的是, 拍摄的过程并不是一气呵成的, 但最终影片呈现出来的却是完整的迁徙过程, 这就需要后期剪辑的天衣无缝, 影片拍摄了不同种类候鸟的迁徙过程, 它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温暖的目的地, 在这里孕育后代, 等待再一次的飞翔。影片中流畅的将不同种类的候鸟剪辑在一起, 仿佛是同一群候鸟在向着一个方向飞行。正是因为摄制组拍摄到了不同角度、不同景别、不同运动轨迹的画面, 才有今天电影中所呈现出的, 成群的候鸟多变且酣畅淋漓划破长空的景象。在飞行途中, 它们降落到湖中饮水、在草丛中觅食、在屋顶休憩、在雪地里嬉闹、在大海中起舞。每一段飞行后, 都会衔接一段候鸟在陆地上的活动, 这样既丰富了影片的内容, 也给剪辑提供了合适的切入点。季节的交替、前景的遮挡、候鸟飞行队伍的变化、背景音乐的变换都是恰当且自然的切换点。

1. 不同拍摄角度的衔接

《迁徙的鸟》变换了不同的拍摄角度, 配合摄影机的运动, 营造活跃、动感的影像。由于电影没有复杂的叙事, 只是表现候鸟迁徙的过程, 为了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 就需要将不同角度拍摄下来的候鸟的飞行、候鸟的姿态和候鸟的日常生活组合在一起, 才显得生动和完整。

拍摄角度包括拍摄高度、拍摄方向、拍摄距离。拍摄高度分为平拍、俯拍、仰拍三种。拍摄方向分为正面角度、侧面角度、斜侧角度、背面角度等。拍摄距离是决定景别的元素之一。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造型效果, 具有不同的表现功能。在影视摄影创作中, 角度应该体现为一种统一的造型风格。俯拍展现候鸟“人”字形的迁徙队伍, 俯瞰整个大地, 唯有候鸟征服了波澜壮阔的天空。平拍候鸟飞翔在海平线上, 坚毅的眼神透露出征服自然的勇气。仰拍候鸟挥动着强有力的翅膀, 穿越风雨, 为求生存勇敢前行。

剪辑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叙事的再创作, 对于这样一部毫无叙事可言的纪录片来说, 利用镜头运动和画面景别的蒙太奇剪辑就是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打动观众的不仅是航拍的全景, 还需要有候鸟细腻的面部表情和陌生的眼神。这样一组张弛有力的画面拼接子一起, 才能真正打动观众, 才能触动人性的本质, 才能在候鸟和人类之间建立起联系。

2. 段落式叙事法

《迁徙的鸟》开篇讲述了一群候鸟在孕育了新生命后, 冬天即将来临, 它们在湖中整装待发, 一同起飞。其中有一只候鸟在起飞时, 腿被湖藻缠绕住, 在旁一直注视的小男孩, 用剪刀解救了它。带着半条缠绕在腿部的湖藻, 候鸟努力飞行, 终于在下一个休憩地追赶上了队伍。开篇的一系列镜头剪辑就完成了完美的叙事开端, 每一个细节都能牵动人心。影片间断性的发生这样的小插曲, 穿插在候鸟迁徙的飞行过程中。每段小故事都由不同种类的候鸟去演绎。伴随着无数个月缺、月圆之日, 随着时间和季节的推移, 候鸟朝着南北极迁徙。电影中间出现的10次旁白, 不仅是有解析的功能, 更有渲染气氛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影片的叙事就是在画面和解说词的双重推动下展开, 段落式的结构在解说词的连接下逐步递进和完善。段落式的叙事方法可以弥补拍摄中的不连贯性, 同时也给剪辑带来了难度, 容易发生讲不清故事的情况, 所以配合旁白加强故事的段落性。

3. 声画配合

蒙太奇剪辑并不单纯是画面的拼贴, 也包括声音元素的加入, 三者的有机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电影中全程记录下了候鸟的呼吸声、挥动翅膀的声音、打闹的声音、呼朋引伴的声音, 这些客观语言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和现场感。为了让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影片, 《迁徙的鸟》中加入了几段带有感情的解说语。另外更真实的记录下大自然发出的声音, 树枝摇曳的声音、雪崩的声音、候鸟划过水面的声音, 这些原生态的音响, 都增加了画面的生活气息、烘托了剧情气氛、扩大了观众的视野、增强了画面环境的纵深感。电影配乐大师Bruno Coulais以最贴近自然生活色彩的音乐作为配乐的创作主线, 中间穿插温暖的流行歌曲和实验摇滚。

总之, 《迁徙的鸟》不同于以往的纪录片, 没有对白、没有人物、没有设计好的故事、没有分镜头脚本。这样一部纪录片凸显了剪辑的重要性, 它是叙事和最后成片的关键因素, 也是影片节奏和情绪的掌控者。

摘要:“鸟类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 一个对归来的承诺。他们的旅程千里迢迢, 历经了危机重重, 只为一个目的——生存。”这是影片饱含深意的开场旁白。导演雅克.贝汉说过:“飞翔对鸟来说不是人们想象的什么乐趣, 而是为了生存而拼搏。它们要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 许多困难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

《迁徙的鸟》 篇4

“候鸟迁移的故事,是一种承诺,一个回归的承诺。它们的旅程,飞越数千里,当中危机重重,目的只有一个:生存,候鸟大举迁移,是为生存搏斗。”随着那个挣脱猎网的灰雁腾空而起,随着低沉男声的旁白,《迁徙的鸟》这部片子开始了。

候鸟的迁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既要克服长途飞行的劳累,也要克服大自然严峻的挑战,更要面临虎视眈眈的天敌和人类带来的威胁。正是那种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它们越来越严峻的生存状况牵动了我。虽然我对这部片子理解不是很深,但是我从这部片子中深深的感受到了候鸟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什么让大天鹅飞越了1200公里的长途旅程?又是什么使沙丘鹤在漫天风沙中追寻出路?是这种不屈不挠的信念!

候鸟在它们神圣的迁徙过程中要经历无数次惊心动魄的“洗礼”!飞行途中不仅仅要注意对敌的觊觎,还要承受自然气候的威胁。但是,这些都是小意思,它们都能挺过去,只有一个最大的敌人:人类。《迁徙的鸟》中的大雁在穿越一个又一个城市的时候,都不得不面临人类的枪声。我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会忽然听见“砰砰砰”几声枪声响起,美丽的身影就随声而落,宁静的美景也随之破散,多么令人惋惜和气愤啊!

在这部影片中,我认识到了候鸟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想提醒人类:请珍爱你身边的动物,不仅仅是鸟类,而是与我们同住一个世界的使者!

《迁徙的鸟》纪录片观后感600字2

张开羽翼不停的拍打翅膀,他们只为了生存。面对同伴的死伤铁石心肠,他们只为了生存。风餐露宿还得故作坚强,他们仅仅只是为了生存,为了完成一个不算约定的约定,没有语言的承诺。他们是—————迁徙的鸟?

看到他们小心翼翼维系生命,提心吊胆的提防,我不禁喟然了。突然间明白飞鸟向往大海,或许不是仅仅为了和游鱼厮守,也不是来自得不到的骚动,是应为大海没有孩子的弹弓,猎人的子弹,没有居无定所的漂泊,没有风餐露宿的同时还得担心生命何以持续的焦虑。

在一片沼泽地里,一只稚鸟在位自己觅得的第一份食物欣喜。突然“啪”“啪”!刚刚才领悟带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的含义,就是用生命交的学费。然而同伴来不及惊呼,来不及哭丧,就开始了拼命的逃窜!没有谁知道下一个会不会是自己!没有谁纸袋倒下还能u能再爬起!他们刚刚逃离了一个 危机的庆幸没哟用持续半刻,又得紧绷神经,时刻警惕。因为他们唯一纸袋的就是新的险境就在不远处潜伏,跃跃欲试。

无数的亲人,同伴在盛邦倒下之后。终于,少数的幸存者到达。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使命但是谁有能保证这一次的幸存者在下一次或者下一次的下一次不被人类猎杀?

《迁徙的鸟》纪录片观后感600字3

这星期,我们学习了《燕子专列》这篇课文,知道了燕子在迁徙途中饥寒交迫,濒临死亡时,得到了瑞士人们的及时救护,并用专列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老师在课后向大家推荐了一部纪录片——《迁徙的鸟》,建议我们在双休日好好看一遍。

我认认真真地观看了,它讲的是各种候鸟们春天从南方飞往北方,秋天从北方飞往南方的情景。

春天,候鸟们从南方飞往北方。雪雁、白鹳、丹顶鹤、大天鹅……他们告别南方,向着北方出发。有的要飞越2500英里,从墨西哥湾飞到北极地区;有的要飞越3100英里,从非洲中部飞到欧洲西部;有的要飞越1800英里,从美国西部飞到阿拉斯加……

从南方飞往北方的路程,危机重重。候鸟们总是要饿肚子,总是要找不到水喝。在雪山面前,候鸟们总是要遇到雪崩。候鸟们在雪山下的河里捉鱼吃,突然雪山上的大雪块从山上滑下来,机灵的鸟儿们连忙闪到一旁;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鸟儿,就葬身大雪了。

在高低起伏的沙丘上,成群结队的鸟儿们在这歇脚,听见“哒哒哒”的声音,鸟儿们提高了警惕,不一会儿,一群马儿飞奔过来,鸟儿们马上飞走了。可等马儿们跑过了,还有一只鸟儿落队了……

每每出现这样的画面,背景音乐也会变得忧伤起来,我的心就会特别为这些鸟儿难过。经过千山万水,候鸟们总算到达目的地。它们在那儿搭巢建窝,产卵孵蛋,养育幼鸟。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候鸟们又要开始迁徙了。

秋天到了,候鸟们要从北方飞往南方了,返回的路程比南方飞往北方的路程还要艰难。它们飞到田野上,猎人们拿枪打它们;它们飞到城边的河里,泥土粘住了脚,飞不起来了;经过荒岛,翅膀不小心摔断了……但是它们偶然也会碰到好心人,给鸟儿们吃的。

这样的跋山涉水,候鸟们又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又开始了新的生活。

纪录片没有多少的语言,却用一幅幅画面和一段段音乐打动了我。好佩服这些小小的候鸟们,它们不管刮大风下大雨,到了迁徙的时间,再恶劣的天气也无法阻挡它们;不管迁徙的路上有多少危机,它们还是坚持飞到目的地。它们这种不怕风雨、勇往直前的精神让我感到震撼。

《迁徙的鸟》纪录片观后感600字4

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之人黑暗之际感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一一泰戈尔

适者生存,这是一个不变的自然规律,候鸟的迁徙目的只有一个:生存。《鸟的迁徙》里讲了许多鸟的故事,灰雁,大天鹅,会“轻功水上漂”的克拉克水鸟……

片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群群候鸟成群结队地飞回北方的故乡,它们飞过辽阔的海洋,飞过茂密的丛林,飞过荒芜的沙漠,飞过繁华的都市。穿过万水千山,飞过大江大河,经历百种艰辛,只因心中的信念:飞向远方。

在电影里,我看到了它们的漫漫迁徙路,它们自由自在的翱翔,欢乐轻松的嬉戏,也有它们与自然进行艰辛的搏斗,人类对他们残酷的猎杀,但没有什么能牵绊它们,只因心中的信念,他们一次又一次起程。

在众多鸟儿的故事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只差点落单的灰雁,它降落在一个水池休息,却被水里的网勾住了双脚,在小男孩为它解开网眼之后,它就带着脚上残缺的网绳,追向伙伴们。掠过宁静的湖面和金黄的麦田,穿过引水渠和桥洞,飞过丛林沼泽,飞过埃菲尔铁塔……

信念牵引着他们,将其引向幸福的目的地。

信念对于我来说很模糊,我记得杨老师讲过信念的重要,而此刻,我刚看完《鸟的迁徙》好像明白:何为信念。

鸟儿的信念,是飞向大洋彼岸,飞回故乡,这才有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候鸟迁徙;种子的信念,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冲破土壤,这才有了灿烂绽放的花朵;蚕蛹的信念是在痛苦中挣扎着,在痛苦中挣脱层层束缚,这才有了破茧成蝶的华丽转身。

世间万物都须有信念。

信念是呼吸的空气,是沙漠中旅人的甘泉,是寒冬中第一缕暖阳,信念让人有目标与动力,让人充满活力,永葆年轻。

没有能不能,只有想不想,只要你一定想,并带着信念出发,你就一定能。

《迁徙的鸟》纪录片观后感600字5

寒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在家观看一部国外纪录片——《迁徙的鸟》。

《迁徙的鸟》是一部大型纪录片,制片人是法国著名导演——雅克·贝汉。为了拍摄这部影片,摄制组历时四年多,有超过六百多人参与了拍摄,耗资四千多万美元,外景地遍及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纪录胶片长达四百六十多公里,还动用了十七个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两个科学考察队,从寒冷的南极到炎热的沙漠,从深邃的低谷到万米的高空,让人们在为鸟儿搏击长空感叹的同时,也对这些地球生灵们的艰辛奋斗而肃然起敬。

影片描述了候鸟迁移过程艰辛万分,既要克服长途飞行的辛劳,也要克服大自然严峻的挑战。那种面对逆境不屈不饶的精神,十分值得我学习。故事讲述了候鸟如何克服自然环境,在大风沙中寻找正确的方向、在冰天雪地中如何保护自己、在汪洋浩瀚的海洋中如何猎食,如此困境候鸟都要逐一克服、逐一面对,这正是影片想要表达的意思。大天鹅要飞越一千二百公里的长途旅程,它们那份对生命的坚持,对子女的照顾——叫我十分敬佩。就像沙丘鹤在漫天风沙中寻找出路,面对酷热天气的考验,也要抵御大风沙的摧残,全都默默承受,挺着胸与大自然作战到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找到出路,活出精彩。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我懂得了一个人做事的态度要像候鸟一样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使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加完整。

上一篇:课堂互动能力下一篇:大剂量阿糖胞苷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