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及结构(共12篇)
处理及结构 篇1
1 建筑钢结构现状的问题概况
钢结构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过长, 就会因水、氧气等气体以及大自然当中其他一些污染物的作用, 受到腐蚀。现今, 全世界因为钢结构的腐蚀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已高达数千亿美元。不仅如此, 钢结构的腐蚀问题还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其受到腐蚀而引发的事故已经出现不少。钢材的腐蚀是一种不均匀破坏的现象, 一旦钢材的表面受到腐蚀, 蚀坑就会沿着它的纵深方向迅速发展, 引发应力集中的现象, 而应力集中的现象又会更加快钢材的腐蚀,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钢材受到腐蚀后, 其抗冷脆的性能下降, 疲劳强度降低, 还会产生断面减薄的现象, 成为建筑物坍塌的隐患。
钢材本身是一种不燃的材料, 但是其抗火的性能非常差。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 其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都会发生很大改变。在一般情况下, 当温度超过260℃时, 钢材的屈服点、极限强度就会显著地下降;当温度高于600℃时, 钢材的强度数值就趋近于零, 失去承受能力, 导致建筑物坍塌的情况发生。当下, 传统的增强钢材料抗火性能的设计方法存在着不足, 应多采用实验的方式, 确定钢结构在不同条件下的防火时间以及造成其耐火性能较低的原因, 进行有针对性地强化。
2 建筑钢结构防腐的有效措施
2.1 热浸锌防腐处理法
热浸锌方法是将经过除锈之后的钢材料, 放到600℃左右、经过高温融化后的锌溶液中, 使其表层被锌层覆盖, 从而达到增强其抗腐蚀性的目的。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 耐久的时间比较长, 生产的工业化水平比较高, 质量也相对比较稳定。该方法广泛地应用在受到大气腐蚀程度较重的、并且很难维修的室外钢结构当中, 如:通讯塔、输电的电线塔等。使用这种方法做防腐蚀处理, 首先要进行钢构件的酸洗除锈, 然后再进行清洗。为保障不留下被腐蚀的隐患, 对具有相应的贴合面的钢构件进行清洗时, 要注意其贴合面的缝隙要清洗干净。热浸锌的处理方法是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的, 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 需特别注意对管形钢构件的清洗, 要保证其两端保持在开敞的状态, 使锌液在作用时能够保持流畅, 达到较好的效果。
2.2 涂层法防腐处理
涂层法防腐的有效作用时间相对较短。当前, 氟碳涂料防腐蚀的年限最高可以达到50年, 所以这种方法一般常用在室内钢结构或是相对比较容易维护的室外钢结构中。其使用的一次性成本比较低, 但在进行户外维护时成本比较高。选用这种方法, 一般要先进行除锈。涂层防腐效果的好坏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进行彻底的除锈。所以, 使用此方法一般要采用高效的除锈方法, 除去所有的油污及锈迹, 使钢结构的金属光泽得以显露。在选用涂层法进行防腐蚀处理时, 要注意到周围的环境。不同的涂层对不同的腐蚀条件有不同的耐受性。涂层一般分为底漆和面漆。底漆的料含粉量比较多, 基料含量较少, 成膜相对粗糙, 与钢材的粘附力比较强, 与漆面的结合性较好。面漆的基料含量比较多, 成膜相对光泽, 能够保护底漆不受大气腐蚀, 并具有一定的抗风化作用。此外, 还要考虑到各种材料之间的相容性。施工要在粉尘较少的情况下进行, 温度应在5~38℃之间, 空气湿度要保持在≤85%。
2.3 热喷涂技术防腐
热喷涂技术, 一般是指利用热源在对喷涂材料进行加热的过程中, 将其熔融的粒子进行雾化的处理, 喷射并作用到基材的表面上, 使之形成一层特殊的保护膜, 从而实现有效保护作用的方法。热喷涂的主要方法有:等离子喷涂法、火焰喷涂法、爆炸喷涂法、电弧喷涂法、激光喷涂法等。一般常用的方法是火焰喷涂法与电弧喷涂法。同热浸锌技术相比,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施工时不会受到物体体积的限制, 操作也相对较为方便。
2.4 科学防腐要考虑的因素
在进行钢结构防腐处理的过程中,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科学合理的防腐方法。应考虑到以下几点因素:
(1) 注意防腐的要求。其中包括:防腐年限的要求、装饰性的要求等。
(2) 注意腐蚀的环境及将要施工的钢结构会处在怎样的环境当中, 其中包括:一般大气环境、化工大气腐蚀环境、有无液体等, 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方法。
(3) 要注意涂装的环境, 如:涂装场所的温度、湿度、是否要在专门的涂装室内进行涂装等。钢结构的防腐处理是很重要的, 如果处理得不好就有可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要严肃对待。
3 建筑钢结构耐火性能改善的方法
高温有可能导致钢结构产生变形甚至是失效的现象, 给建筑的安全带来隐患, 所以要对建筑钢结构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提高钢材料的耐火极限。经过研究表明, 混合组织尤其是细小的、弥散分布的M-A组织, 合金元素Mo等的固液强化作用, 以及高温下MC、Mo2C的析出强化作用, 能够为获得良好的抗高温性能提供重要支撑。所以在碳素钢中加入一些微合金元素:如:Mo、Cu、Ti等, 就可以有效地提高钢材料的耐火性能。另外, 钼、铌元素的含量对钢材料的组织和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 随着钼含量的增加, 钢材的抗拉强度、高温的屈服强度都会有所提高, 但其韧性会有所下降。而稳定细小的铌的碳化物也可以有效地改善钢材在高温下的强度, 所以, 通常可以采用钼、铌复合加入的方法, 改善钢材在高温下的各种不利性能。
4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建筑安全、美观、经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钢结构的防腐性能和防火性能, 才能使钢结构这种相对年轻的型式在建设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楠楠, 戚燕.浅谈建筑钢结构的防腐及耐火处理[J].广州化工, 2012 (19) :19-24.
[2]孟宪伟.浅析绿色钢结构建筑耐火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33) :76-83.
处理及结构 篇2
天然地基:基础直接建造在未经加固的天然土层。
人工地基:天然地基很软弱,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的要求,必须事先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后再建造基础。
软弱地基: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它高压缩性土构成的地基。
不良地基:由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土岩不均匀组合体组成的地基、易产生振动液化效应的地基以及含有岩溶、土洞的地基。
地基处理目的?
答:利用换填、夯实、挤密、排水、胶结、加筋和热力学等方法对地基加固,改良地基土的工程特性。1.提高土的强度2.增加土的刚度3.改善地基土的水力特性4.改善抗震性能。
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是对天然地基,或先在地基中设置砂井(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带)等竖向排水体,然后利用建筑物本身重量分级逐渐加载;或在建筑物建造前在场地上先行加载预压,使土体中的孔隙水排出,逐渐固结,地基发生沉降,同时强度逐步提高的方法。
换土垫层法: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的软弱土层挖去或挤开,然后回填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并且没有侵蚀性的材料,再分层夯实,作为地基的持力层,从而将软弱地基改良成良好地基的方法。
振冲挤密法:振冲法是指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地基中成孔后,再将碎石、砂或砂石挤压入已成的孔中,形成砂石所构成的密实桩体,并和原桩周土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
水泥土搅拌桩法:是用于加固饱和软黏土低地基的一种方法,它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
振冲碎石桩法适用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的粘土、粉土、砂土、饱和黄土和人工填土地基。
复合地基类型有哪些?
答: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竖向增强复合地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粘结材料桩复合地基(柔性桩和刚性桩复合地基)。何谓复合地基?
答:复合地基是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共同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并协调变形的人工地基。
复合地基有两个基本特点:
(1)复合地基是由两种刚度不同的材料两部分组成,是非均质和各向异性的;(区别于均质地基)
(2)复合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并协调变形。(区别于桩基础)
复合地基作用机理?
答:桩体作用、排水固结作用、挤密作用、加筋作用。山区不良地基有哪些类型?
答:1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2石芽密布并具有出露的地基3大块孤石地基4填土地基。
岩溶地基处理方法有哪些?
答:(1)清爆换填(2)洞底支撑(3)调整柱距(4)梁、板跨越。土洞地基处理方法有哪些?
答:
1、处理地表水和地下水
2、挖填夯实
3、灌砂处理
4、梁板跨越5.垫层处理 何谓重力式挡土墙?墙高一般有怎样的要求?
答:重力式挡土墙是以挡土墙自身重力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墙高不大于六米。
重力式挡土墙有哪些型式?
答:可根据其墙背分为仰斜、俯斜、直立、凸形折线和衡重式等。何谓水土压力合算与分算?
答:所谓水土分算,其实质就是分别计算水、土压力,以两者之和为总侧压力。计算土压力时用土的浮重度,计算水压力时按全水头的水压力考虑。一般适用于砂土、粉土和粉质粘土。所谓水土合算,其实质就是不考虑水压力的作用,认为土空隙中的水都是结合水,没有自由水,因此不形成水压力。土颗粒与其空隙中的结合水是一整体,直接用土的饱和重度计算土体的侧压力即可。这一原则适用于不透水的粘土层。
抗滑移稳定措施:① 修改挡土墙截面尺寸,以加大G值;② 加大基底宽度,以提高总抗滑力;③ 增加基础埋深,使墙趾前的被动土压力增大;④ 挡土墙底面做砂、石垫层,以提高μ值。
悬臂式挡墙、扶壁式挡墙各自特点?
答:悬臂式挡土墙是一种轻型支挡结构,依靠墙身自重和墙底板以上填筑土体(包括荷载)的重力维持挡土墙的稳定。结构尺寸小、自重轻,挡土高度较高,且经济指标较好,适用于石料缺乏和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填方地段。扶壁式挡土墙指的是沿悬臂式挡土墙的立臂,每隔一定距离加一道扶壁,将立壁与踵板连接起来的挡土墙。土钉墙应具备哪些特征?
答:1)土钉墙墙面坡度不宜大于1:0.1;
2)土钉必须和面层有效连接应设置承压板或加强钢筋等构造措施,承压板或加强钢筋应与土钉螺栓连接或钢筋焊接连接;
3)土钉的长度宜为开挖深度的0.5~1.2倍,间距宜为1~2m,与水平面夹角宜为50~200; 4)土钉钢筋宜采用Ⅰ、Ⅱ级钢筋,钢筋直径宜为16~32mm,钻孔直径宜为70~120mm; 单纯土钉墙不适合哪些土层?
答: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经人工降水后的人工填土、黏性土和弱胶结砂土的基坑支护或边坡加固,不适合以下土层:a)含水丰富的粉细砂、中细砂及含水丰富且较为松散的中粗砂、砾砂及卵石层等。b)缺少黏聚力的、过于干燥的砂层及相对密度较小的均匀度较好的砂层。
土钉墙与重力式挡墙有何差异? 答:a)重力式挡土墙先构筑挡墙后填土,而土钉墙先有土后开挖,施工顺序不同导致了土压力的分布及结构内力分布均不同,不能采用相同的受力分析模型。
b)重力式挡土墙一般被视为刚性体,在外力作用下不发生变形或变形微小可以忽略,这才可能出现整体性的滑移、转动、沉降等破坏形式。而土钉墙是柔性复合结构,达不到重力式挡墙那样的整体刚度及强度。
c)重力式挡土墙墙趾压力较大是沉降乃至倾覆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土钉墙墙趾压力较天然状态并不会显著增加。何谓板桩式挡墙? 答:以间距很小的桩排或连续墙体形成的类似“壁板”的支护结构。这类结构利用板桩挡土、靠自身锚固力或设帽梁、拉杆及固定在可靠地基上的锚板维持稳定。板桩式挡墙主要有哪些结构型式? 答:一般包括排桩和地下连续墙两大类
何谓等值梁法?如何利用它设计计算板桩式挡墙?
答: 在弯矩图中,若能确定弯矩为零点的位置,则可以在弯矩为零处将梁断开,以简支的方式计算。可以发现所得的该梁段的弯矩图和整梁计算时的弯矩图相似,则此段梁即为该整梁在该段的等值梁。抗滑桩加固机理是什么? 答:通过桩体将上部承受的坡体侧向推力传给下部的侧向岩土体,即依靠桩下部的岩土体侧向阻力来承担上部的坡体推力,而使坡体保持平衡或稳定。抗滑桩按结构型式分有哪些类型?
答:单桩、排桩、群桩和有锚桩,排桩型式常见的有椅式桩墙、门式刚架桩墙、排架抗滑桩墙,有锚桩常见的有锚杆和锚索,锚杆有单锚和多锚,锚索抗滑桩多用单锚。抗滑桩计算模型是什么?如何确定桩后滑坡推力分布模式? 答:受荷段:悬臂梁。锚固段:弹性地基梁
用灌注法施工的抗滑桩在施工中一般易出现哪些问题?
答:如坍孔、钻孔偏斜、钻头脱落、糊钻、扩孔或缩孔、梅花孔、卡钻、钻杆折断、钻孔漏浆等,人工挖孔桩出现流沙或大量涌水、承压水等。何谓预应力锚索地梁?
答:是由预应力锚索和地梁共同构成的一种新型支护体系。其计算分析一般宜分为哪些阶段?各有怎样的受力特征?
处理及结构 篇3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处理;技术
现在混凝土材料已经成为建筑工程施工重要材料之一,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尤其是在我国城市化进行发展速度加快的背景下,大量的人口涌向城市,给建筑工程事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量建筑在城市间拔地而起,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在这一快速发展过程中,混凝土材料成为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材料,通过应该混凝土施工,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质量、抗震能力等。所以,今天本文就是基于此背景下展开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并提出了有效的促进方法以及相关的施工技术。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探讨下。
一、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
近年来,工程裂缝一直是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的主要因素。就目前来说,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发展,使得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难度大大增加。以下是常见的几类裂缝成因:
1、混凝土材料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选择的施工材料对混凝土是否开裂具有极大的影响。裂缝发生的概率和混凝土材料的收缩率密切相关,收缩率越大,裂纹发生的概率就越大。实践证明,混合不同类型的水泥砂浆收缩率变化非常大。矿渣水泥和快硬性的水泥收缩值较大,粉煤灰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值小。然而即使使用相同的混凝土,不同比例混合也有可能影响混凝土收缩性,在一般情况下,越多的水泥,混凝土的收缩就会越大。混凝土的收缩率会增加,导致混凝土有裂缝。
2、施工工艺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对裂缝的产生影响较大,如果施工工艺不合理,也会引起裂缝。此时产生裂缝的位置和方向、宽度等都和施工工艺有密切的关系,如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太厚时,将会导致承受负弯矩的钢筋保护层较厚,从而引起组件的有效高度减小,产生和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如混凝土浇筑过程太快会导致流动性较低,导致硬化后下陷沉着大,造成塑性收缩裂缝:如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就会导致过度的蒸发,非常导致混凝土的表面生成不规则收缩的裂缝;如太早拆模的施工过程中会造成混凝土的强度不足不能承受额定负载从而在混凝土结构中产生裂缝。
3、变形作用(非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结构因温度湿度变化、体积收缩或膨胀、沉陷位移等非荷载因素作用引起的裂缝,该类裂缝一般为平行裂缝,往往贯穿截面,而引起渗漏等影响使用功能的后果。其特征是结构要求变形,当收受到约束和限制时产生内应力,应力超过一定数值后产生裂缝,裂缝出现后即得到满足,内应力松懈。
4、外荷载(动、静荷载)作用所产生的裂缝
在外荷载的直接应力及次应力直接作用下,在受力构件中所产生的受力缝隙,一般呈契形,属于非贯通裂缝,受力裂缝的产生、发展及裂缝宽度往往是钢筋应力水平及构件受力状态的反应,而且与结构的破坏形态与安全有关,应该引起重视。但是国内外调查资料显示,该类裂缝只占裂缝总量的极少数,约占20%。
5、养护过程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混凝土固化过程中对混凝土的养护也是决定是否产生裂缝重要的因素。保养不当,可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实践也表明,在混凝土固化时,不对混凝土进行合理养护是导致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主要原因。如果温度突然寒冷的地区,如不注意保温,很容易导致裂缝。在天气潮湿多雨的情况下,未能及时对浇筑的混凝土结构防水,也非常容易产生混凝土结构裂缝。
二、改善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处理技术
对混凝土结构裂缝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认证,针对不同的成因,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通常采用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1、结构加护法
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时,通常采用结构加固法对结构进行处理。一般通过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预应力加固、外包型钢、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等措施。
2、表面封闭法
该法主要通过在微细裂缝表面涂膜以提高其防水性及耐久性的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合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及深进裂缝的处理。通过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以防止水分、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有害介质的侵入。但是该法不适用于有明显水压的裂缝,且修复工作无法深入到裂缝内部。
3、灌浆、嵌缝封堵法
常见的封堵方法有下列几种:化学灌浆法、嵌缝法、封堵法、涂膜堵漏法等。该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作用。
4、电化学防护法
电化学防护法主要有三种:阴极防护法、氯盐提取法、碱性复原法。它通过施加电场,改变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所处的环境,防止钢筋锈蚀,从而达到防护的目的。
5、仿生自愈合法
此法是模仿生物组织对受创伤部位自动分泌某种物质,而使创伤部位得到愈合的机能,在混凝土传统组分中加入特殊组分(如含黏结剂的液芯纤维或胶囊)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智能型仿生自愈合神经网络系统。当混凝土材料出现裂缝时,部分液芯纤维可使混凝土裂缝重新愈合。
结语:随着建筑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势必会更加广泛,所以,我们作为施工人员一定要将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重视起来,但是混凝土裂缝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各方面因素都可以引起裂缝,所以我们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施工中要把握好各项施工环节,采取各项措施来预防、治理,来保证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勇.浅析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类型及成因[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3)
[2]刘贤梅.混凝土结构裂缝浅析[J].科技资讯.2006(34)
[3]单玉姝.浅谈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7)
浅析砌体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及处理 篇4
1 裂缝种类
裂缝按其开裂原因可分为两类:1) 荷载引起的受力裂缝, 即由于承受外荷载作用, 其应力超过材料强度或稳定性不够而产生的;2) 约束变形引起的非受力裂缝, 即由于外界温度变化、地基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材料收缩、徐变等引起结构变形, 却受到约束限制, 导致构件内应力超过材料强度从而引起开裂。根据统计数据显示, 砌体结构中, 变形变化为主引起的裂缝约占90%, 荷载为主引起的约占10%。
2 裂缝产生原因
2.1 温度
由于外界温度变化, 结构在升温时产生膨胀, 降温时产生收缩。而各材料线膨胀系数不同, 相互之间存在约束, 使得温度变形受到限制, 从而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温度裂缝。这类裂缝多出现在建筑物直接受阳光辐射部位, 顶部多于底部, 一般多数在顶层出现, 南墙重于北墙, 两端多于中间, 典型的外墙面温度裂缝呈八字形斜向分布。有时两端屋顶圈梁底与砖墙交接处还会出现水平裂缝。同时, 年气温变化较大及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温度裂缝较为突出, 完全裸露的房屋比有保温隔热措施的房屋温度裂缝较为严重。
2.2 不均匀沉降
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一般出现在房屋建成后, 甚至在施工后期就已经出现。一般一两年内趋于稳定, 也有些在裂缝宽度开展到十几公分以后才变得稳定。由于基础变形和地面运动, 在上部结构中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 通常是弯曲应力和剪应力, 和其他应力叠加后, 超过材料强度即会使上部墙体产生裂缝。该裂缝底层重、上层轻;外墙重、内墙轻;开洞墙重、实体墙轻, 且大多为斜向裂缝, 少数为竖向和水平裂缝。
2.3 冻融
一般在寒冷或严寒地区, 由于砌体长期处于干湿交替反复冻融的状态, 或由于土体冻胀, 造成裂缝。砌体表面酥松、剥皮、脱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继续发展而不断恶化。这类裂缝常出现在檐口、女儿墙或厨房、卫生间等潮湿房间的外墙, 有时室外踏步也会发生此类裂缝。
3 处理方案及建议
当砌体结构中出现裂缝后, 先对其产生原因、性质进行分析, 同时观察其是否稳定, 对结构的危害到了何种程度, 从而对症下药。砌体裂缝修补和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表面封闭修补。对结构变形引起的局部裂缝, 当宽度较小、数量不多、对结构的承载力影响不大时, 可采用水泥砂浆表面封闭处理, 即将裂缝清理干净后用勾缝刀或刮刀等工具将比砌筑砂浆高一等级的水泥砂浆填入裂缝内, 为了增强其粘结性, 可在水泥砂浆中掺入107胶等聚合物。2) 压力灌浆修补。当裂缝宽度较大, 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能时可采用此方法。灌浆材料可选用高标号水泥砂浆、环氧树脂砂浆、掺107胶的水泥砂浆或其他的化学浆液, 用自动压力灌浆机、手动注入枪等进行修补。3) 局部补强。裂缝宽度较大且数量不多的情况下, 还可采用局部补强, 如在裂缝处用局部钢筋锚固法, 沿裂缝走向隔一定距离在灰缝中埋入短钢筋, 钢筋两端弯成直钩锚入灰缝, 直钩长度宜大于60 mm, 或间隔一定间距粘结钢板条, 钢板条两端用膨胀螺栓固定。4) 局部更换。裂缝较宽较集中时, 可局部抽砖重砌, 将裂缝处砖拆除, 用高标号的砖和砂浆重新补砌, 或沿裂缝走向隔一定间距设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砌块。5) 夹板墙加固法。砂浆强度较低、裂缝较多, 影响结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时, 可去掉墙体原抹灰层, 两面用高标号水泥砂浆、钢筋网水泥砂浆或钢板网水泥砂浆进行抹面。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应找出地基变形的具体原因, 先处理地基基础, 再对上部结构进行压力灌浆、局部补强、夹板墙加固等修补。温度裂缝处理除进行压力灌浆处理外, 常常再使用局部拉结和夹板墙加固措施。而冻融裂缝则要先消除冻融因素后, 对产生裂缝的基础和墙体拆除重砌或是采用夹板墙加固。
4 结语
裂缝是砌体结构常见的质量通病, 降低结构的防水性能和气密性, 影响建筑的美观, 给人们造成一种不安全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只要仔细观察, 根据裂缝特点和规律, 确定产生原因, 对症下药, 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摘要:对砌体结构中常见的裂缝种类进行了归纳, 并分析了裂缝产生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建议, 通过裂缝修补方法的有效实施, 从而减少了裂缝的产生, 保证了建筑物外观质量。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原因分析,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罗福午.建筑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分析及处理[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
[2]袁海军, 姜红.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处理及结构 篇5
信息处理与组织结构的理论研究及数值模拟
外部环境是组织有效运作所必需应对的各种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现代组织所面临的环境比以往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将组织看作是一个信息处理网络,组织绩效用组织结构价值来度量,建立数学模型,研究组织结构与组织环境如何相互作用决定组织绩效,以及信息费用对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基于形式模型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为理解不确定环境中组织结构设计提供了新的解释、视野及管理学上的含义.
作 者:方卫国 张惠民 FANG Wei-guo CHEUNG Wai-man 作者单位:方卫国,FANG Wei-guo(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张惠民,CHEUNG Wai-man(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香港,新界,沙田)
刊 名: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 & PRACTICE 年,卷(期):2005 25(10) 分类号:C934 关键词:不确定性 组织结构 信息处理 组织理论处理及结构 篇6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原因;预防措施
1.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危害
现在很多混凝土结构中,无论是施工期和还是运行期,常会出现或多或少宽窄不一的裂缝,这是钢混结构常出现的弊病,本文所探讨的裂缝是指可见裂缝。这些裂缝会影响建筑的耐久性和整体性,裂缝出现后,结构本身的刚性、拉力强度、抗弯强度会降低。另外,裂缝会加速混凝土中性化,使钢筋腐蚀速度变快,再加上漏水、渗水导致保护层剥落,这些都是影响建筑耐久性的原因[1],钢混结构的使用年限会缩短。
2.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类型及成因
2.1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是由于建筑环境造成的,结构构件各区域温差过大,就有可能出现温度裂缝。例如混凝土养护期间遇到寒流,气温急剧降低,混凝土表面的温度降低超过7摄氏度以上就有可能出现裂缝,这种温度裂缝深度不会影响结构的完整性,只有表层有裂缝。
2.2沉陷裂缝
较明显的沉陷裂缝通常会有一定的错位,沉降值越高,裂缝宽度越大。出现沉陷裂缝主要是地基原因,如果结构构件在未处理的回填土或松软地基上,混凝土浇灌后,不均匀沉降就会出现裂缝。钢混结构中,平卧生产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侧向刚度、配筋不合格的话也会产生裂缝[2]。此外,模板对建筑结构的作用很大,若模板强度不足、支撑间距过大、支撑底部松动,或者模板拆除过早,钢混构件为牢固稳定,也常导致沉降裂缝出现。
2.3由材料所引起的裂缝
建筑材料的酸、碱、盐类的化学作用也有可能引起裂缝。常见的是碱骨料反应,即混凝土中的水泥、外加剂等碱性物质与砂石骨料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引起混凝土内部膨胀,时间长了会导致混凝土疏松、强度降低、开裂等,造成混凝土的破坏,产生裂缝。这种裂缝补救难度大。通常情况,易造成裂缝的问题材料是水泥,不合格的粗细骨料导致结构的承载能力、刚度、空气稳定性下降,建筑物将存在较大的质量安全隐患。
2.4其它施工裂缝
除了以上三种裂缝外,施工过程抹压触动过多,构件吊装时吊点不正确,预制空心板抽芯过早或过晚,支撑垫木悬挑过长等原因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裂缝。
3.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预防措施
钢混结构的裂缝出现与混凝土关系最大,混凝土的各个工序都有可能导致建筑裂缝出现,因此,预防裂缝产生要注意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所有使用过程。
3.1模板的安装和拆除
建筑模板虽然是临时性的支护机构,但其作用却是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预防裂缝发生,模板安装和拆除需要注意很多方面。模板安装时应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稳定性,而且构造紧密,不漏浆,不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发展。并且,模板支柱应立于坚实地面上,保证不会出现沉陷和变形。并且各个接点牢固、间距合理,模板的结构准备、稳定性好。施工过程中如有需要,模板还应加临时支撑。模板拆除时间也要严格遵守要求,过早拆除很容易造成结构缺陷,使建筑物出现裂缝。
3.2混凝土的制备与运输
首先,混凝土的制备必须符合国家及行业规定标准,质量必须达标。其次,对品质、种类要求相同的混凝土应从一处定制或配制,即使来源不同,其主材、原材料配比、制备工艺也要相同。此外,为了保障混凝土质量,采购和使用过程中要定期严格复查,备有称量衡器,随时检查配比,预防凭经验配比混凝土影响质量的情况发生[3]。混凝土的运输中,要防晒、防风、防雨雪、防寒,运输容器内壁要光滑,运输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不能产生分层离析现象。而且混凝土要快速运输,否则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就会受到影响。
3.3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浇筑中,为了保障混凝土均匀密实的品质,最好使用机具和浇筑方法。浇筑前要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位置等情况,确认后进行浇筑。浇筑前准备好控温措施,浇筑过程中,控制好温差,浇筑中遇到高温、太阳暴晒、大风等天气,要进行覆盖,冰面混凝土表面结硬。
3.4混凝土的养护
预防裂缝产生,必须重视混凝土养护工作。混凝土养护要注意以下几点:浇筑后即需采用覆盖、撒水、喷雾或用薄膜保湿等养护措施;对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对掺用缓凝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4];带状结构混凝土一定强度(一般3天)后,应及时拆模或松动模板留缝3~5 mm,在墙体顶架设淋水管,喷淋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或在结构物表面覆盖稻草或麻布等物覆盖,避免阳光直射,需连续浇水养护;冻期施工不能向裸露部位的混凝土直接浇水养护,应有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进行养护、保温[5]。为了保证这些工作的有序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最好专门指定人员负责。
4.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对于施工过程中已经产生的裂缝,可以根据裂缝情况采取表面处理、填充密实、压力灌浆、结构补强四种方法弥补。表面处理法适用于很细很浅、尚未达到钢筋表面的裂缝,一般用高标号的砂浆进行表面涂抹即可。填充密实法是对中等宽度裂缝的处理,将裂缝处凿成凹槽再填充相应材料修补,这种方法适用于宽度小于0.3mm的裂缝[6]。压力灌浆法不仅修补面层而且能通过压力将注射用胶注到混凝土的内部裂缝处,对裂缝进行粘结封闭和补强加固,此种方法处理效果好,在处理裂缝中经常应用。结构补强法是指对承重结构、构件及其相关部分采取增强、局部更换或调整其内力的措施,严重影响使用的较大裂缝通常采取结构补强法。
钢混结构中出现明显裂缝是材料或工序不合格的表现,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也会成为建筑物的质量安全隐患。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要求材料品质和工序,避免裂缝产生。对已产生的裂缝,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弥补,避免裂缝影响整个建筑项目的质量安全。(作者单位:江苏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马文;谈住宅工程混凝土裂缝的分析与控制[J];山西建筑,2013,12:87-88.
[2]赵娅妮;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3期:189-190.
[3]马俊;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知识经济,2013,4:95.
[4]孙建明;浅述高强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3, 13期:137.
[5]郑伟;浅谈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J];铁道建设,2013,1:36-40.
处理及结构 篇7
1. 概念
框架结构, 是指将梁与柱通过刚接或铰接的方式, 相互连接, 形成相应的承重体系结构, 也就是由梁和柱组成的框架, 共同承担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在框架结构中, 建筑的墙体仅起到围护和分隔的作用, 而不用承担相应的负荷, 因此, 可以使用新型的保温材料进行砌筑或装配, 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建筑自身承受的重力作用, 还可以促进建筑整体的保温, 减少能源的消耗。
2. 优点
框架结构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其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 而且成本相对较低, 施工效率高, 工程质量好。框架结构建筑的优点主要有: (1) 空间分隔灵活, 自重轻, 可以节省大量的材料, 降低成本; (2) 可以对建筑的平面进行灵活配置, 便于对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进行安排; (3) 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结构简单, 易于进行标准化、定型化生产, 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 以缩短施工工期; (4) 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 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 如果进行合理设计处理, 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 而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 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各样的截面形状。
二、多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框架结构问题及处理
1. 框架结构的设计原则
(1) 刚柔并济
刚柔并济是指建筑结构体系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 过刚则易折, 会导致结构的变形能力差, 如果应力瞬间增大, 则建筑框架会承受巨大的压力, 很容易出现局部受损, 进而影响建筑的整体结构;过柔则会导致强度的降低, 使得建筑在受到较大的外力作用时, 变形过大, 甚至出现整体倾覆的现象。因此, 需要结合建筑的实际需求, 对框架结构进行合理设计, 坚持刚柔并济的原则。
(2) 层层设防
层层设防是指将抵抗外力的功能分担在所有的结构构件上, 确保其都拥有相应的抵抗外力的能力, 一层一层对外力进行削减, 从而降低意外事故造成的危害。例如, 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框架剪力墙, 相比于单纯的框架结构, 更加稳定, 更加安全。
(3) 抓大放小
无论如何进行防范和设计规划, 也不可能存在绝对安全的建筑结构, 因此, 在框架结构的设计中, 要根据不同构件的作用和重要性进行设计, 做到抓大放小。这样, 一旦出现意外事故, 可以从对建筑影响较小的构建开始损坏, 减少主要构建损毁的机率, 将事故的危害降至最低。
2. 基础梁的设置
在对基础梁进行设置时, 要确保其深度适当, 保证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如果基础梁的埋设较深, 可以结合实际情况, 按照一层框架梁的标准进行设计, 对于梁以下的柱, 按照短柱进行处理。结合建筑的抗震需求, 可以沿建筑主体的两个主轴方向, 对基础梁进行设置。一般情况下, 基础梁的截面高度, 为柱中心距的1/15。如果基础梁需要承受相应的荷载, 如楼梯柱、填充墙等, 则需要适当增加梁的截面, 切实满足建筑的设计要求。同时, 为了减少基础梁的计算跨度, 应该将其与锥形斜坡之间的空隙部分使用混凝土进行填充, 使其保持与基础顶面的平齐, 之后再对基础梁进行浇筑。简单地说, 在对框架结构的基础梁进行设置时, 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如果不设置基础梁, 则可以使用混凝土条形基础作为填充墙的基础形式;如果设置基础拉梁, 则需要将其安置在框架柱之间, 对于不在框架柱之间的墙体基础, 可采用素混凝土基础。
3. 框架结构梁的设计
框架结构梁的设计也是框架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需要设计人员的重视。在设计过程中, 如果梁上存在相应的次梁, 则需要对附加箍筋和吊筋进行考虑, 以提高梁体的负荷能力;如果次梁的端部与框架结构梁相交, 又或者在墙体上弹性支承, 则可以按照简支梁的形式, 对梁的端支座进行处理, 同时要对梁端的箍筋进行加密处理, 切实保证梁的强度和质量。
在对抗扭梁进行设计时, 需要增加腰筋, 以提升梁的抗扭, 通常情况下, 纵筋的间距必须小于200 mm, 同时也要小于梁截面短边的长度, 而锚入支座内的纵筋和腰筋, 也必须可以达到相应的锚固长度。框架梁的高度, 可以取梁跨度的1、1/10~1/8。扁梁的宽度可以取到柱宽的两倍, 且其上的箍筋要延伸到另一侧梁的边缘。
4. 结构薄弱层的处理
(1) 薄弱层的判定
一般情况下, 可以使用三种方式对薄弱层进行判定。首先, 是个人指定, 在建筑结构软件中, 设计人员可以结合相应的规范, 对薄弱层进行直接指定;其次, 是计算判定, 指如果某一层的抗侧移刚度仅为相邻三个楼层平均值的80%, 或者小于上一层的70%, 则可以判定其为薄弱层;然后, 如果框架结构存在相应的转换层, 则无论是十分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 都必须强制判定其为薄弱层。
(2) 薄弱层的处理
框架结构中薄弱层的存在, 会严重影响建筑的抗震性能, 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 必须对其进行处理。常用的方法, 是加大该层的柱截面或梁截面;如果施工条件允许, 也可以对该层的层高进行改变。如果因建筑的特殊要求, 无法避免薄弱层的出现, 则必须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对该层的屈服强度系数进行验算。如果验算的结果小于0.5, 则需要对框架结构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查看其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如果不符合, 则必须对结构进行重新调整, 以确保建筑的使用安全。
5. 现浇楼板的设计
通常情况下, 多层建筑的楼板结构体系有单向板和双向板两种, 而双向板可以使得建筑整体的受力更加均匀, 厚度相比单向板较薄, 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在对现浇楼板进行设计时, 可以根据框架结构域自身的荷载、跨数以及实际施工情况, 对其进行设计和调整。一般来说, 框架结构的楼板厚度要在100 mm以下, 如果温度和收缩应力较大, 则钢筋的间距不能大于150 mm。在斜面屋顶结构中, 可以采用混凝土现浇天沟, 确保建筑屋顶具备良好的排水性能。
三、结语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带动了多层建筑的发展。而由于多层建筑自身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 使得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作为多层建筑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框架结构, 在设计过程中, 容易出现相应的问题, 需要设计人员的重视和解决。
摘要:作为当前城市建筑中最常用的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多方面的问题, 如基础梁设置、薄弱层处理等。因此, 需要对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框架结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 并采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确保建筑的稳定和安全。
关键词:多层建筑,结构设计,框架结构,问题,处理
参考文献
[1]傅喆.概述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框架结构问题及处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12) .
处理及结构 篇8
1. 桥梁结构裂缝成因分析
1.1 荷载裂缝
直接应力裂缝。导致直接应力的因素主要有设计阶段对部分荷载漏算或错算所产生的结构应力,结构受力假设不符合实际,结构设计期间未考虑施工的可能性或设计断面不足以及钢筋配置偏少或布置错误等;施工期间在构件上不恰当地堆放钢筋等材料或机具,或借助顶板来运送重型材料,或在不了解预制结构的前提下随意对其翻身、起吊或未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擅自更改施工顺序或受力模式等;在使用期间出现超出设计荷载的重型车辆或受到大雪、大风以及爆炸等冲击。
次应力裂缝。市政桥梁结构中经常出现凿槽、开洞及设置牛腿等,而常规计算难以用准确图纸进行模拟计算,而实际上在受力构件上挖孔后内部“力流”将产生“绕射”现象,并在孔洞周围密集产生巨大应力,继而将导致裂缝生成。
1.2 温度变化
由于温度变化导致的裂缝若为表面裂缝则其走向无规律性,若为深层或贯穿裂缝则其走向一般平行于主筋走向,且该种裂缝宽度大小不一,在温度变化影响下热窄冷宽,导致该种裂缝生成的因素主要有:
(1)日照。
施工后的桥梁面板及侧面受阳光暴晒后导致该部位温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在混凝土内部会生成温度梯度,且其呈非线性分布,最终导致混凝土内局部拉应力过大,当该应力超过混凝土所承受的极限应力则会生成裂缝。
(2)降温。
天气突降大雨或冷空气侵袭以及日落等均会导致结构外表面温度突降,而内部温度降低较慢,因此也会生成温度梯度而使混凝土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会在结构内产生应力,当该应力超过混凝土自身抗拉强度则会生成裂缝。
(3)水化热。
混凝土浇筑后水泥发生的水化热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升高其温度,因此会生成严重的温度梯度而引起裂缝生成。
(4)
采用蒸汽养护或冬期施工时施工措施不当导致混凝土骤冷骤热而形成内部温度不均匀也会导致裂缝生成。
1.3 收缩裂缝
1.3.1 塑性收缩。
混凝土浇筑4~5h后内部水泥发生剧烈的水化热反应,内部分子链逐步形成,继而沁水和水分急剧蒸发现象发生导致混凝土失水收缩,该类收缩量可达1%左右;骨料在自重作用下会发生下沉,过程中会受到钢筋阻挡而生成同主筋方向相同的裂缝。
1.3.2 失水收缩。
混凝土硬结后随着内部水分逐步蒸发,温度逐渐降低且体积逐步减小,该现象称为干缩,由于表层水分损失快、内部损失慢,因此导致内外收缩量不同,即形成不均匀收缩,而表面收缩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可导致表面混凝土受到拉应力,当其超过自身抗拉强度则会导致裂缝生成。
1.3.3 自生收缩。
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泥发生水化反应导致的收缩,该类收缩与外界湿度无关,且不同种水泥所产生的收缩类型也不同。
1.3.4 炭化收缩。
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水泥水化产物间发生化学反应所引起的收缩,该类收缩在湿度为50%左右明显发生,并随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而加快。
1.4 基础变形
桥梁基础竖向不均匀沉降或水平向位移将导致构件内生成附加应力,当其超过构件抗拉能力则会导致裂缝生成,导致基础变形的因素主要有:对地质勘察深度不足、试验资料不准,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则会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桥梁建设地地质变化较大,地基土不同压缩性导致不均匀沉降;桥梁各部分基础荷载存在很大差异或同一桥梁采用不同的基础类型或虽采用同种基础但基底标高差异很大或地基自身塑性变形存在很大差异;同一桥梁的基础为分期建造导致承载力不同;桥梁建设成投入运营后环境温度升降、冻土融化也会导致地基下沉;或桥梁建设后因地基浸水而影响土体强度,增大压缩变形,导致地基发生变化,或由于人工抽水及干旱季节等原因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等均会导致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
1.5 钢筋锈蚀
混凝土施工质量较差导致保护层厚度不足,或保护层受大气中二氧化碳侵蚀发生碳化反应至钢筋表面而降低钢筋周围混凝土碱度,或周围环境中氯化物的介入增加了钢筋周围氯离子含量均可破坏钢筋表层生成的氧化膜,继而钢筋中的铁离子同侵入到混凝土内的氧气和水分发生锈蚀反应,最终生成氢氧化铁,该产物的体积较原来增大2~4倍,因此对周围混凝土会产生较大膨胀力,最终会导致钢筋保护层开裂、剥离或沿钢筋生成纵向裂缝,同时钢筋锈蚀会减小其有效断面面积,继而降低钢筋同混凝土间的握裹力,并降低结构承载力,并诱发其他形式裂缝,最终破坏结构。
1.6 冻胀
混凝土属于非匀质密实构件,其内部存在各类空隙,当其内部水分处于饱和状态且环境温度低于0°,则内部水分会冻结,并导致体积膨胀,体积膨胀会产生拉应力而导致裂缝出现;预应力结构冬季施工若对灌浆后的混凝土未采取保温措施也会沿管线方向生成冻胀裂缝;同时若混凝土骨料间空隙多、吸水性强或骨料内泥土含量较大,施工中混凝土水灰比偏大或振捣不密实等均增大了冻胀裂缝生成的几率。
1.7 材料因素
1.7.1 水泥。
所选水泥的安定性不合格或水泥中游离氧化钙含量超标,由于其在凝结过程中水化速度很慢,因而在凝结后仍发生水化作用而破坏已经硬化的混凝土降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或水泥受潮等因素导致其强度不足也会增大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
1.7.2 骨料。
粗骨料粒径过小、级配不良或空隙率过大均会增大拌合用水和水泥量,因而增大混凝土的后期收缩量,尤其是细骨料选用特别细的细砂其后果更为严重;粗细骨料内含泥量过高均会增大水泥和拌合用水量,且能降低混凝土强度及其抗冻、抗渗性能;细骨料内有机质含量过多则会延缓水泥的硬化过程,降低混凝土强度尤其是早期强度而增大裂缝出现的几率。
1.7.3 外掺剂。
混凝土拌合用水或外掺剂内含有较高含量氯离子则会增大对钢筋锈蚀的程度,而采用海水或含碱量较高的泉水或采用含碱外加剂则会影响碱骨料反应。
2. 桥梁裂缝加固处理技术
2.1 表面处理法
表面处理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表面涂抹的范围是针对浆材难以灌入的细且浅的缝隙,表面贴补则用于大面积漏水的防渗堵漏;表面修补一般是先将混凝土表面用铁刷子打毛以填平混凝土裂缝,或用沥青将裂缝填充,其仅适用于表面裂缝但内部无裂缝的现象,也可用混凝土石灰填充裂缝或在裂缝表面抹灰等措施以减少钢筋受到侵蚀的方法。
2.2 灌浆法
该方法适用于自微小裂缝至大裂缝,且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所用浆液有水泥浆、石灰浆、化学浆液及沥青浆液。处理时应先将结构表面剥离部分去除并用水冲洗清洁,之后将基层湿润,后则开始喷浆,浆体的类型和压力的选用应结合桥梁裂缝分布情况决定,石灰浆可通过混凝土内不同的压力形成的孔眼将浆液注入,其粘稠度应结合裂缝实际情况确定;化学浆液则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浆液性能,且可对微小裂缝进行修补,同时其操作简单修补效果良好;采用灌浆法修补后可在裂缝部位粘贴钢板,并用膨胀螺栓对钢板加压以增强修补效果。
2.3 结构补强
2.3.1 增加构件截面。
该方法又可分为增加主筋补强和增加混凝土截面补强。增加主筋多采用焊增主筋法,其是先将梁类下缘混凝土保护层凿除以露出主筋,并将原箍筋切断拉直后将新增主筋焊接在原主筋下缘,施工中为减少温度应力应采取断续双面施焊,并应从跨中向支点旋焊,主筋焊接完毕后应接长箍筋并重新进行保护层施工,新保护层易采用环氧砂浆或膨胀水泥浆用涂抹法或压力灌注法施工。
2.3.2 增设构件加固。
增加主梁加固。该方法适用于地基有较好的承载力,一般将新增的主梁设置在原有主梁的两侧,可在新增主梁位置上将原桥面凿开并切断原横隔梁,利用原结构设置悬挂模板后浇筑新梁体混凝土,若为预应力梁体则应考虑在桥上无法进行张拉施工,因此应先张拉好后方可安装就位。
2.3.3 粘贴加固。
一般是采用环氧树脂胶液将钢板、钢筋或玻璃钢等粘贴在结构的受拉边缘或其薄弱环节,其施工方法类似于增大截面加固方法。
2.3.4 施加体外预应力。
其是在原梁体外侧受拉区域设置预应力筋,并通过张拉过程中在梁体内产生的偏心预压力来减小荷载挠度,并实现改善桥梁结构的受力状态。
3. 结语
处理及结构 篇9
砖混结构房屋温度裂缝多出现在房屋建成后1~2年内,且在2~3年内趋于稳定。它多发生于房屋的顶层,具有两端重、中间轻.南向重、北向轻,西向重、东向轻的特点。大多数裂缝经过夏季或冬季届出现,并由房屋顶层向下延伸,严重时可向下延伸2或3层楼。但这种开裂很少引起突然破坏。因为收缩本身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刚开始像发丝一样,以后才逐渐增大。
1.1 房屋顶层横向墙及纵向墙的八字缝
此类裂缝发生在顶层纵墙的两端(一般在1~2开间的范围内),严重时可发展到房屋1/3长度内,有时在横墙上也可能发生。当外纵墙两端有窗时,裂缝沿窗口对角方向裂开。
1.2 水平裂缝
(1)女儿墙根部的水平裂缝。这类裂缝发生在女儿墙的根部,即沿顶层圈梁上皮裂缝沿房屋的纵向和横向分布,裂缝宽度靠端部大、中部小,南向及西向比北向及东向严重。(2)檐口下水平裂缝。这类裂缝是在混凝土圈梁的底面或楼板下部,呈水平裂缝。一般发生在平屋顶屋檐下或顶层圈梁下2或3皮砖的灰缝位置,裂缝一般沿外墙顶部断续分布,两端较中间严重,在转角处,往往形成纵、横墙相交而成的包角裂缝。(3)竖向裂缝。对于一些较长的房屋,在纵墙中间部位可能出现竖向裂缝。
2 砖混结构房屋顶层温度裂缝的产生原因
砖混结构顶层端部墙体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变形产生的剪应力所致。虽然影响墙顶端部剪应力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因素是屋面与墙体的温差。
3 砖混结构房屋顶层温度裂缝的处理建议
3.1 设置有效的屋面保温隔热层
从减小屋盖与顶层墙体间的温差为目的,砖混结构房屋的屋面应设置保温层及架空隔热层。在实际工程中.应对屋面各种材料做热阻值计算.选用满足热工规范要求的保温、隔热材料。应优先选择保温性能好的材料。
3.2 提高顶层及女儿墙砌筑砂浆的强度
提高砌筑砂浆的强度的目的是提高砌体抗剪强度。砌体受剪切破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沿灰缝破坏;另一种是沿灰缝及砌块破坏。砌体结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V≤(fv+0.18бk)A(式中:fv———砌体抗剪强度的设计值;бk———恒荷载标准值产生臼的平均压力;v———剪力设计值;A———砌体截面面积)。从式中可看出,砌体的抗剪强度承载力取决于fv、бk、A,其中бk、A一般情况是一定的。故从理论上看宜通过提高fv的方法来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
3.3 屋面板设置伸缩缝
屋面板设置伸缩缝的目的是使温度变形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调节、释放.控制温差产生的推力。减少屋面板的总变形值。根据屋面的长度不同,在屋面板上于横墙位置设1~3道伸缩缝;设两道时,应设在房屋两端第一开间内横墙上;设三道时,应在房屋中部横墙上增设一道。具体做法是:将板缝拉开20~30mm,用防水塑料油膏或沥青麻等松软防水材料填实(山墙端缝也宜用防水松软材料填实)。
3.4 合理布置屋面圈梁
地震区对于屋面圈梁的布置要求是:内、外纵墙,山墙均设圈梁。对于内横墙6、7度区,圈梁间距不大于7m。8、9度区所有横墙均设。设置圈梁对温度应力有明显的效果。因此从抵抗温度应力的角度出发,无论什么情况,均应沿所有纵、横承重墙设置圈梁,尽可能不设半圈梁,使圈梁底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兼做抗裂的屋面圈梁高度不宜小于300mm。纵筋不宜小于4Φ12。
3.5 合理设置顶层墙体的构造柱
在砖混结构顶层墙体中合理地布置构造柱是有效控制墙体产生温度裂缝的方法。抗震布置应在整个房屋结构平面中尽可能均匀布置,为了考虑与圈梁拉通,一般应布在房屋纵横墙的交点上。而抗裂构造柱,则应尽可能布置在房屋结构的两端部分的墙体内,首先在房屋四角必须设构造柱(抗震构造柱兼抗裂构造柱)。
完全作为抗裂的构造柱只需在顶层墙体中设置,上、下端分别锚入楼面与屋面的圈梁内。断面不宜小于240×240,配筋不小于4Φ14,具体构造参见相应的抗震构造柱的要求。
3.6 女儿墙抗裂措施
从抗裂的角度来看,无论女儿墙多高均应设置配筋压顶及构造短柱。抗裂设计女儿墙中的构造短柱间距不宜大于3m。考虑到女儿墙的裂缝多发生在女儿墙的根部,由根部延伸至上部,裂缝直接影响泛水的安全。因此,应该对女儿墙下部砌体进行加筋处理,增强抗裂能力。建议在女儿墙泛水高范围内。设置1~2层钢筋网片,每层3Φ6纵筋,用Φ4@300的短钢筋点焊而成。
4 结束语
近几年,我们在工程实践中采取上述措施,砖混结构顶层温度裂缝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效果还是理想的,有些砖混结构顶层纵墙端开间及少数横墙端部仍有少量裂缝,但裂缝宽度较小,适当采取措施就可以填补修复。实践证明,只要设计、施工监理严格遵守建筑各项规程,顶层温度裂缝是可以控制的。
摘要:由于新型建材在我国的城镇建设中还没有全面推广,在以砖混结构为主的住宅中,顶层温度变化而引起的裂缝具有普遍性,极易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甚至会危及结构安全。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砖混结构房屋顶层温度裂缝的特征,针对其产生原因提出几点处理建议,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使砖混结构房屋顶层温度裂缝现象能引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重视,在设计、施工阶段能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把由事后对裂缝被动地修缮处理转变为事前主动地加以预防。
关键词:砖混结构房屋,顶层,温度裂缝,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建筑物的裂缝控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王赫.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GB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处理及结构 篇10
《渔光曲》是同名影片的主题曲, 诞生于1934年。 当时, 在军阀混战、资本家的压榨和帝国主义的略夺下, 中国大众生活在水生火热中。当时同为左翼作家联盟成员的安娥和任光创作了这首歌曲, 描写了当时中国渔民灾难重重的生活, 表现了作曲家对贫穷渔民的深切同情。
安娥 (1905—1976) , 原名张式源, 曾用名何平, 是我国近代优秀的女性歌词作家, 其丈夫为《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她的主要作品有《高粱红了》、《战地之春》等诗剧, 创作了《卖报歌》、《三个姑娘》、《燕赵儿女》、《古城的怒吼》等多首著名歌词。《渔光曲》 为其代表作之一。
任光 (1900—1941) 笔名前发, 生于越剧之乡浙江省嵊州市。近代著名作曲家, 《渔光曲》创作于1934年, 以后又创作了《月光光》、《新莲花落》、《大地行军曲》 等电影插曲。他创作的救亡歌曲有《打回老家去》、《新凤阳歌》、《彩云追月》、《王老五呀王老五》、《等, 此外, 还写过歌剧《台儿庄》、《洪波曲》等音乐。
二、《渔光曲》的音乐思想和音乐风格
影片《渔光曲》通过描述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的破产, 以及他们被迫四处流浪直至最后死亡的悲惨遭遇, 揭露了旧中国在帝国主义和大资本家的无穷剥削和统治下渔民的悲惨生活。《渔光曲》这首主题歌, 质朴真实的歌词和委婉, 凄凉的旋律生动的描绘了30年代渔村凋敝的凄凉景象。音乐中饱含了渔民的血泪, 感情真挚, 展示了旧中国渔民的悲惨遭遇, 将他们凄惨的生活艺术化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表现了他们心中无限的怒火, 在影片中这首歌曲多次出现, 有利的推进了影片主题, 产生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这首歌采用三段体的曲式, 想象鲜明。歌词质朴、 节奏长线相同, 旋律舒展、委婉。结构为单一形象的三部曲式, 曲调在各段虽有所变化, 但由于统一的节奏型, 统一的乐句作引子与间奏, 从而加强了各乐段的内在联系, 描绘出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颠簸起伏、飘飘欲坠的形象; 曲调采用了宫调式五声音阶, 却没有一般大调明朗的色彩, 而在空旷的意境中露出压迫性和悲苦, 使得这首歌曲具有非同一般的艺术魅力。
三、《渔光曲》的曲式结构分析
(一) 构成《渔光曲》的音乐要素特点
音乐要素: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各种构成音乐的元素, 包括音的高低, 长短, 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 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 例如: 节奏, 曲调, 力度, 速度等。
《渔光曲》的旋律含蓄、自然, 节奏舒缓流畅, 在声音表现上追求淳朴真挚的演唱风格, 力度上仿佛是在打太极一样, 柔中有刚, 刚中带柔, 细腻生动的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歌曲曲调和速度上突出了对渔民日常生活的描述, 并根据场景和情节的推进, 速度快慢想和, 最是动人心魄, 在整首歌曲中, 音乐随着情感的展示而变化, 实现了作者的感情抒发和作者与听众的感情撞击和交流。歌曲借对渔民捕鱼的一天的描述, 表达了作者对渔民贫苦生活的同情和对剥削阶级的满腔怒火。因此, 作品有着细致的速度和感情抒发的标志, 歌曲的感情表达非常有层次感, 使听众缓缓被带入歌曲情感之中, 加深了对渔民悲惨生活的同情, 达到了艺术共鸣的效果。
(二) 《渔光曲》的结构分析
声乐作品中的音乐创作, 同诗词的文学创作一样, 都是作者创造性的将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到一起的脑力劳动。在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中, 如果作者想要表现特点的艺术形象或者想要达到某些特殊的艺术效果, 他只有通过文章的结构、段落和修辞等逻辑结构来表现。其实同样的道理, 音乐的逻辑结构则被我们称为音乐的曲式结构, 它是通过乐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来一步步实现音乐内容的表现, 使听众能够实现和作者思想的同步和交流, 并被作者感染。作曲家通过对音乐结构的处理, 达到了使作品更加有序化和合理化的目的。
《渔光曲》歌词:
云儿飘在海空, 鱼儿藏在水中。
早晨太阳里晒鱼网, 迎面吹过来大海风。
潮水升, 浪花涌, 鱼船儿飘飘各西东。
轻撒网, 紧拉绳, 烟雾里辛苦等鱼踪。
鱼儿难捕船租重, 捕鱼人儿世世穷。
爷爷留下的破鱼网, 小心再靠它过一冬。
东方现出微明, 星儿藏入天空。
早晨鱼船儿返回程, 迎面吹过来送潮风。
天已明, 力已尽, 眼望着渔村路万重。
腰已酸, 手也肿, 捕得了鱼儿腹内空。
鱼儿捕得不满筐, 又是东方太阳红。
爷爷留下的破鱼网, 小心还靠它过一冬。
全曲可以分为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 内容自然安静, 使人能够联想到在波浪中微微摇曳的渔船正在广袤的大海上颠簸。第二乐段, 视角由远到近, 描写海面波涛乍起, 渔民在波浪中撒网, 捕鱼的情景, 曲调紧凑而稳重。 第三乐段, 词曲作者进一步描写了渔民终日劳作却腹中空空的贫苦生活, 音乐缓慢而悲伤。
(三) 歌曲的调式、伴奏手法和情感表达
将乐音按一定的关系 (高低、稳定与不稳定等) 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以某一音为中心 (主音) 的体系, 这个体系就叫做调式。调式与音乐的其他表现手法相配合, 可以赋予音乐一定的表情素质与不同的风格。
《渔光曲》属于五声性调式, 五声性调式由于不含有小二度、三全音音程而使得音乐整体宁静、柔和, 常用语表现人得情感和情节的推进。虽然歌曲采用了宫调式五声音阶, 却不像一般大调那样有着明朗的色彩, 而在空旷的意境中展现出压抑和痛苦, 使得这首歌《渔光曲》 独特的艺术魅力。
渔光曲采用钢琴伴奏的手法, 更具《渔光曲》所分曲段的不同, 作者创造性的将叙事曲和抒情曲结合到了一起, 前半部分叙事曲, 仿佛讲故事一般侃侃而谈, 钢琴伴奏使用了和弦有规律的进行不完全分解, 在第一乐段后半部分, 歌曲的感情色彩渐渐转为悲凉和愤怒, 伴奏也随之使用了三连音的音型。歌曲的第二部分为抒情部分, 曲调流畅, 主要采用了和声性伴奏及带主旋律的节奏性伴奏, 再次强化主题, 表现了渔民悲惨的命运, 使听众心理受到强烈冲击, 达到了表达效果。
每部声乐作品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情感基调, 是作品表现情感的总趋势, 也是对整部作品情感表现总体的概括。《渔光曲》通过对上个世纪30年代一户商量渔民的破产, 表现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 和对剥削阶级的满腔怒火和控诉。因此它表达出来的整体感情基调是悲亢的, 在演唱《渔光曲》时演唱者只需要结合实际理解, 那个年代下, 当时渔民的具体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就理解了如何能够表现出作品悲亢的基调。
歌曲情感的表达需要一定的处理技巧, 比如对作品演唱时的速度和对音色旋律上的处理。具体到这部作品中, 由于《渔光曲》的感情描述是一个渐进的艺术过程, 因此它的情感表达也应该随着歌曲情绪变化而变化, 显示, 舒缓稳定, 后悲愤激昂, 只有这样才能和听众的感情变化同步,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感动听众的目的。
四、演唱处理
(一) 演唱《渔光曲》时的情感表达
歌曲情感的表达需要一定的处理技巧, 比如对作品演唱时的速度和对音色旋律上的处理。具体到这部作品中, 由于《渔光曲》的感情描述是一个渐进的艺术过程, 因此它的情感表达也应该随着歌曲情绪变化而变化, 先舒缓稳定, 后悲愤激昂, 只有这样才能和听众的感情变化同步, 以达到感动听众的目的。
(二) 《渔光曲》的演奏难点
首先, 演唱者要了解歌曲基本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和作者风格等信息, 这样在演唱时, 才能达到尊重作者原意, 尊重歌曲的情绪的效果, 因为这是一首同名电影的主题曲, 如果没有背景的渲染和主题思想的感染至深, 是达不到表演目的的。
其次, 表演者情感和情绪的拿捏十分重要, 以便将听众随着歌者情感和情绪的变化实现与演唱者的情感交流。 在演唱歌曲第一乐段时, 在情绪上应该把握住舒缓的主旨, 所以对力度应该有所控制。第二, 第三乐段, 则是强烈的抒情, 这是速度应该加快, 紧凑, 力度应该加强。
最后, 演唱这首歌曲时的呼吸很难把握, 正确的发声, 良好的共鸣乃至对歌曲思想感情的表达都与呼吸密切相关。咬字、吐字应缓慢而有节制, 字与字之间药气息贯通, 力求声音平稳而富有力度。
(三) 对歌曲的处理与演唱
一首歌曲演唱的成败, 呼吸是关键。要实现《渔光曲》的成功演出, 首先要处理好表演时如何呼吸。吸气时要注意动作柔和平稳, 自然而放松, 防止过深和过浅, 使得声音更有表现力, 呼气时应该保持吸的感觉, 使气息均匀流畅的呼出。
在前面的乐段中, 演奏时, 情绪应该平缓一些, 已给后面的情绪抒发一个较好的基点。在前两句“云儿飘在海空, 鱼儿藏在水中, 早晨太阳里晒鱼网, 迎面吹过来大海风。”中。应注意保持呼气和吸气一致, 使得声音平稳, 舒缓。第二乐段演奏时, 由于是在描写渔民撒网捕鱼时的情景, 演唱时节奏要轻快, 紧张一些, 力度要加大。但在第二乐段后半部分, 随着捕鱼的结束, 节奏情绪要重归于缓和。第三乐段, 作者强调的时渔民悲惨的生活。因此, 在处理最后一个乐段时, 演唱者心情应该是沉重而悲伤的, 在每个句的重音处理上, 要做到字字清楚, 并且要加大声音的力度, 使得音乐能够震动到读者, 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参考文献
[1]马俊芳.树立原作意识, 寻求声乐演唱的最佳途径[J].音乐研究, 2009 (2) .
[2]卓非亚·丽莎.音乐美学问题[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2.
[3]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2.
[4]牟文正.中国百首经典歌曲以及背后的故事[J].名族音乐, 2010.
处理及结构 篇1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当今水工结构建筑中,混凝土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有着良好的耐火性能、取材广泛、不易风化、抗压强度高,并且养护费非常低,因为这些优点,在水工结构的建筑中常常使用混凝土。但是,经过长期使用混凝土,很多混凝土存在的问题逐渐被暴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裂缝问题,混凝土裂缝不但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同时也带来了极大地安全隐患,因此要加强研究水工结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探索出混凝土控制及处理的对策。
关键词:水工结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控制
在水工结构的建筑中,普遍存在混凝土建筑开裂的现象,一些简单的裂缝影响建筑的美观,但是大体积的混凝土裂缝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性能与耐久性,从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甚至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混凝土裂缝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解决混凝土开裂的问题,这对水工结构建筑工程的管理与决策都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一、水工结构混凝土裂缝类型
分析和研究混凝土裂缝的成因要先了解混凝土裂缝的类型,在水工结构建筑中,有多种混凝土裂缝类型,包含宏观、细观、微观裂缝,正确的判断出裂缝的类型,能够更全面地分析出裂缝的成因,从而制定出最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
第一,根据裂缝产生原因有几种裂缝类型,如:承载受力而产生的裂缝、因为温度而产生的裂缝、因为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因为强迫位移而产生的裂缝,因为结构构造而产生的裂缝,因为施工而产生的裂缝,因为预应力而产生的裂缝,因为耐久性而产生的裂缝,还存在一种偶然作用产生裂缝。第二,根据裂缝形成时间有早期、中期、后期裂缝。早期裂缝时混凝土还没有达到设计的强度就形成了裂缝,一般在建筑一个月左右时间;中期裂缝时混凝土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强度,可能因为设计以及施工等原因形成了裂缝;后期裂缝的形成大多是因为外界因素对混凝土进行侵蚀。第三,裂缝的性质有死缝、稳定缝、不稳定缝。死缝具有稳定的长度与宽度,不在发展,而稳定缝随着季节发生周期变化,不稳定缝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长度与宽度随时变化。第四。根据危害程度裂缝有轻度、重度、危害性之分,轻度裂缝对水工结构稳定与强度影响比较下,重度裂缝会降低水工结构的稳定性与强度,危害性裂缝能够极大的降低结构的耐久度与强度,会对结构造成极大的破坏。第五,根据裂缝特性分为表面、浅层、深层、贯穿裂缝。表面裂缝是混凝土的表面产生龟裂,而浅层裂缝是裂缝的开裂程度比较浅,深层裂缝事混凝土裂缝从内部延伸到结构表面,这会影响结构安全,贯穿裂缝已经破坏了建筑的整体性与结构,甚至分离了结构,直接导致建筑不能投入使用。
二、水工结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在水工结构的建筑中,混凝土裂缝有很多比较复杂的原因,而这些因素又彼此影响,导致裂缝的类型不断发生变化。混凝土大体积裂缝主要原因是施工造成的,其次是材料存在的问题,最后是环境预计受力荷载等因素的影响。
(一)混凝土原因
混凝土有个重要的特性就是收缩,很多混凝土裂缝都是因为混凝土的收缩导致变形形成的。混凝土的水泥类型、水灰比、水泥细度、以及骨料性质都会影响混凝土收缩,因为收缩会影响混凝土的硬化,在大体积的混凝土中,早期收缩形式主要是冷缩,长期收缩形式主要是干燥收缩,其他的收缩形式比较少。另外,水泥的水化热会造成混凝土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水泥会在水化中产生大量的热,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比较大,又无法有效的排出去,所以会把热了聚集到混凝土的内部。在混凝土浇注时,弹性的模量比较低,水化热导致温度升高,但是对体积的变形没有过大的约束,所以温度的应力比价小,会小于混凝土承受的拉应力。但是混凝土增长的龄期导致弹性模量不断的提升,那么会加混凝土降温收缩约束,从而产生很大的拉应力,混凝土抗拉的强度低于拉应力时就会形成温度裂缝。与此同时,混凝土使用的材料是造成裂缝的最大原因,混凝土的开裂大部分是因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强度与收缩值不够,这受水泥的使用量水泥种类影响。水泥细读会影响干缩值,如果水泥比较细,那么就会形成较大的表面积,那么混凝土就容易形成裂缝。很多工程中都添加混凝土外加剂,如果养护不当,也会形成裂缝。
(二)施工原因
施工不当会直接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在浇筑混凝土时一般都会有很长的间隔时间制作生产混凝土,这导致很多的水分被蒸发,会造成混凝土的坍落,这样浇筑形成的混凝土会有不规则收缩裂缝形成,从而降低了混凝土强度,另外混凝土的不同配比,也会造成干缩与凝缩裂缝。在建筑的主要结构上,拆模比较早,养护又不足,导致强度不达标。那么混凝土无法支撑荷载,会有裂缝产生。在施工以前,支架的刚度不够,预压不足,那么在浇筑混凝土后支架会不均匀下沉,从而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养护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浇筑混凝土后,混凝土表面没有及时的覆盖或者进行潮湿养护,那么水分会非常容易蒸发,从而导致收缩裂缝。一些高性能的混凝土,因为水灰较小,而含有大量的胶凝材料,导致沁水少,密实性好,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养护条件与养护方法,那么会造成更严重的干缩情况,从而导致混凝土开裂。
三、水工结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处理措施
若想有效的控制处理水工结构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需要综合分析裂缝的成因,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有效的措施。
(一)提升混凝土的抗裂缝能力
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利用混凝土体积收缩变形能够有效的起到混凝土防裂的作用,所以在混凝土选用时要确保混凝土具有微膨胀的性能,这样能够补偿温度的收缩变形,从而减少约束应力,这样能够极大的控制混凝土开裂。因此,在施工中要把混凝土的体积收缩变形和拉应力准确的计算出来,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影响混凝土的因素,然后科学施工,合理安排供需,加强施工管理,不断的改善和提升混凝土性能,从而来提升混凝土抗裂缝的能力。
(二)降低浇筑温度
在水泥水化中会产生大量的热,所以要降低浇筑时混凝土的温度,减少温升。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加冰拌和、预冷骨料,在设计混凝土浇筑时,为了减少温度的回升,要组织合理的运输路线,同时控制好运输的时间,安排好施工的工序,尽可能的减少混凝土的暴露时间,要及时的对混凝土进行保养,并且有效的控制混泥土浇筑的温度。
(三)科学安排施工程序
混凝土的施工进度与程序安排合理能够有效的防治混凝土开裂,所以要不断的提升施工管理水平。在浇筑混凝土时要设计好间歇期,并且选在低温的季节进行施工,在约束区避免薄层长间歇的现象出现,要做到连续上升,在区域外也要做到短間歇,分缝区域的混凝土要保证温度的稳定,防治并缝失效的情况发生。要加强对浇筑完混凝土的养护,及时的洒水和覆盖养护,确保表面能够处于湿润状态,要定期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特别是水工结构建筑,要加强养护,保证混凝土能够正常的发展体积膨胀,从而控制混凝土开裂。
结语:
水工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控制处理要从原材料、结构设计、施工工艺与施工条件等多方面进行,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混凝土使用环境、养护管理,加强施工管理,从而来提升水工结构中混凝土的性能,正确的处理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全面提升水工结构建筑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廖良华,梁建涌,吴浪.水工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J].广东建材.2010(04).
[2]斯全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J].交通标准化.2011(09).
[3]郭远臣.再生骨料/水泥复合材料干缩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
处理及结构 篇12
1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主要影响
(1) 结构锈蚀, 降低了结构的耐久性;
(2) 降低了结构的抗渗性, 甚至造成渗漏;
(3) 降低了结构的刚度, 增大变形;
(4) 加快混凝土结构的炭化, 降低了结构抗疲劳能力;
(5) 混凝土结构抗冻性能被破坏。
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类型
由于混凝土材料固有的特性, 根据损伤力学理论, 混凝土为非连续的损伤材料, 其抗拉强度很低, 只要产生很小的拉应力, 就可能出现裂缝。
(1) 结构裂缝
在正常荷载条件下, 由于结构承载力不够, 结构混凝土出现裂缝, 这种裂缝方向一般都与结构的最大拉应力方向垂直。
(1) 混凝土强度不够引起的开裂;
(2) 结构刚度不够引起的裂缝;
(3) 配筋率低引起的裂缝, 配筋率低时抗拉力不够, 结构变形增大, 加剧混凝土的开裂;
(4) 钢筋锚固长度不够引起的开裂, 受拉筋必须有足够的长度, 否则粘结力不够, 产生钢筋划移裂缝;
(5) 预应力张拉引起的裂缝, 在进行后张拉施工时由于施工工序不对, 在混凝土结构内部产生附加弯距, 造成结构出现裂缝。
(2) 非结构裂缝
非结构性裂缝是混凝土结构的主要裂缝, 约占混凝土裂缝的80%, 其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塑性裂缝混凝土:在固化中产生的裂缝, 在结构早期经常出现。
(2) 收缩裂缝混凝土:在凝固中因体积收缩而形成的裂缝, 发生在混凝土表面。
(3) 温度裂缝混凝土:受温度变化产生的热胀冷缩, 在混凝土结构内部产生温度应力, 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 就会产生裂缝。
(4) 沉降裂缝:不均匀沉降在结构内部产生拉应力及剪应力, 其超过自身的抗拉及抗剪时, 结构就会在最薄弱处的部位产生裂缝, 这种裂缝方向一般都呈45度角, 且裂缝宽度较大。
(3) 裂缝机理分析
混凝土作为一种人工合成材料, 在其凝固过程中, 由于粗细骨料、水泥浆之间的收缩差异, 不均匀温度场等所形成的微观应力场, 在混凝土内部会形成微观的拉应力, 这些微观的拉应力超过细骨料同水泥浆之间的粘结强度时, 在骨料界面之间会形成一些微裂缝, 所以, 混凝土结构在承受荷栽之前已经存在一些微裂缝。
根据混凝土断裂理论, 混凝土结构受力变形破坏是原有混凝土结构内部微细裂缝逐渐扩展和增多的过程, 它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1) 微裂缝相对稳定期:混凝土压应力小时, 虽有些微裂缝的尖端因应力集中会有所扩展, 但是也有些微裂缝会在压力作用下而发生闭合, 对混凝土的微观变形能无明显的影响。
(2) 稳定裂缝发展期:混凝土的应力增大后, 原有的微裂缝逐渐延伸和增宽, 同时又产生新的裂缝, 混凝土内的微细裂缝增多, 变形增大, 当荷载不再增大时, 微裂缝的发展也将停滞, 裂缝变形基本保持稳定。
(3) 不稳定裂缝发展期:混凝土在更高应力作用下, 混凝土内的微细裂缝会从粗骨料界面进一步扩展到水泥沙浆中, 并进一步发展到和相邻的粗骨料截面裂缝相连, 这些裂缝逐渐连通, 形成垂直与最大拉应力方向的连续裂缝, 随着应力增加, 裂缝发展迅速, 变形增大, 最终导致混凝土破坏。
3 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处理及检测方法
(1) 钢筋混凝土裂缝处理
根据裂缝性质, 其处理分为2个方面:
(1) 非结构裂缝处理:通常情况下首先分析裂缝形成的原因, 测量裂缝宽度和深度, 并分析其是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如混凝土裂缝处于活动期, 应待其稳定后进行处理。目前对于非结构裂缝采用压力灌胶的方法修补封闭裂缝, 恢复混凝土结构连续完整性, 防止环境锈蚀钢筋。该施工具有对原结构面不造成破坏、不需要大型机具、投资少、施工简单快捷等优点。
(2) 结构裂缝的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在裂缝位置加筋网片并喷射或抹水泥砂浆以及在混凝土表面垂直裂缝方向粘贴钢板。此两种方法施工较为复杂, 工期长, 并对原结构的外形尺寸有所增加。随着建筑物加固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加固材料的应用, 碳纤维这种高性能的复合材料已经大量应用于混凝土结构加固。对于产生裂缝的混凝土结构, 为避免裂缝扩张, 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拉性能, 在垂直裂缝的走向上粘帖碳纤维布。
(2) 混凝土裂缝修补后的检测方法
(1) 超声波检测仪检测法:对原结构不造成破损但误差较大。
(2) 垂直于混凝土裂缝进行取心法:通过对心样上的裂缝注胶状况的观察, 可直接检查到压胶的密实程度, 该方法准确、直观, 但对原结构有局部的损伤。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和机理的分析, 可准确的判断钢筋混凝土裂缝的类型, 以便采取相应的加固补强的方法, 对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技术简单易行, 无须大型机械设备, 施工速度快、效果明显,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处理及结构】推荐阅读:
砌体结构裂缝成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07-08
混凝土结构超长处理09-20
主体结构验收整改处理方案11-17
建筑钢结构的防火处理08-08
处理过程及处理结果11-06
搬迁补偿的会计处理及税务处理09-25
检查及处理06-30
处理及回用09-14
种子采集及处理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