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科目

2024-06-07

选考科目(精选4篇)

选考科目 篇1

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公布以后, 我接受了广东电台的电话采访, 就这份高考改革方案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对于这个高考改革方案有赞有弹, 也提出了质疑与建议, 其中一个主要的建议就是, 应该将信息技术纳入高考的选考科目, 以提高我国青少年的信息素养。

对这个提议, 多数网友表示赞同, 但也有人不以为然。大家共同的观点是, 今天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 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 今天我们一日不能离开网络, 每个人的生活都与网络和信息技术息息相关。争论之处在于, 有人认为, 今天的孩子大都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 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甚至不亚于教师;将信息技术纳入高考科目, 可能对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孩子有利, 而对条件不具备的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孩子不公平。

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虽说大中城市的孩子较早接触电子产品, 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但不等于信息素养就一定很高。信息素养包含很多方面, 比如, 信息道德、信息安全、信息能力等, 信息素养还包括在网上应该遵守哪些网络道德与网络规则, 如何辨识信息的来源与真伪, 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 如何防范网络的攻击, 如何有效获取、加工、整合与发布信息, 如何进行社会化交流与合作, 如何在网上开展各项活动, 等等。这些能力并不是仅仅通过接触电子产品就可以有效获得的, 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与训练。

对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孩子来说, 将信息技术纳入高考的选考科目, 有助于提高当地政府和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 从而加大相关的投入与课程的建设。我曾经走访过一些农村和落后地区的中小学校, 发现相当多的学校没有开设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 有些学校即使曾经开设, 后来也都取消了, 理由是信息技术不在高考考试范围内。可见, 学校和家长都把信息技术课视为可有可无的“鸡肋”。农村和落后地区由于资金和师资的缺乏, 更倾向于将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在那些高考的主要科目上, 这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然而, 这种现象实堪忧虑, 它会加大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信息鸿沟, 加剧农村和落后地区的“信息贫困”, 不利于全面实现教育和社会的信息化与现代化, 对今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极其不利。

将信息技术纳入高考学业水平考试课程 (高考的选考科目) , 让学校、家长和孩子自主选择, 可避免由于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由于教育条件的不均衡带来的不公平。由于只是选考科目, 而不是必考科目, 在条件暂不具备的地区和学校, 考生可以暂不选择信息技术作为高考的选考科目, 因而不会影响他们的总成绩。待条件具备之后, 再选择该科不迟。

如果这一提议真的实现, 信息技术被纳入高考选考范围, 信息技术课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大幅度的改革。不能像现在这样用落后的观念和方法, 采用远远跟不上技术进步步伐的教材, 只是教学生几个简单的操作软件和计算机方面的常识;而应该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 对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笔者提出的网络时代教师的五大职责:教会学生如何搜索、教会学生如何选择、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教会学生如何交流、教会学生如何写作, 以及以分享式学习理念为基础的新建构主义教学法可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和方法改革的参考。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应该与时俱进、贴近生活, 甚至连教学生如何在网上开店、如何在网上创业等内容, 都可以纳入教学范围。我们办教育应该有更长远的眼光。

选考科目 篇2

一、单选题:共25题

1.下列产业部门中,最需要选择科技发达、信息富集区位的是

A.服装加工 【答案】D B.有色冶金 C.汽车制造 D.软件开发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A项服装加工的主导区位是劳动力导向型故A错。而B有色冶金的主导区位是动力故B错。而C项的主导一般多以市场为主故C错。D的主导区位是技术导向,故D对

2.科学家最近发现,距太阳4.2光年的比邻星周围有一颗潜在的宜居行星。宜居行星与比邻星相距约700万千米,比邻星比太阳暗1000倍。完成下题。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 A.具有与地表相近的温度 C.距比邻星接近日地距离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行星适宜居住的条件,可以参照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进行分析:日地距离及昼夜交替的周期决定地球上适宜的温度,而此题材料重在描述比邻星的强度及宜居星与比邻星的距离,它们的距离远近直接决定了宜居星地表的温度,而温度是星球上是否适宜居住的重要条件故选A。而其他选项均与星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无关,故不选B C D。

3.下图为城市风向频率与工业区、居住区的布局图。完成问题。

B.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D.获得与地面上相似的可见光

图中布局合理的是 A.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城市中污染大气的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相对方位的布局。A项的主导风向为南风和北风,当主导风向为北风时工业区污染居住区,故A错。B项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北风,当北风时工业区在居住区的上风向,故B错。C项的主导风向为东南B.②

C.③

D.④ 风和东北风,当盛行东南风时,工业区位于居住区的上风向故错。只有D项符合,故选D。

近年来,我国某些区域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当地发展需要,需从其他区域购买建设用地指标(主要来自农村居民点整理后新增的耕地),这样可实现建设用地跨区域占补平衡。完成问题。

4.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 C.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5.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可

B.控制城市化增长速度 D.提高建设用地的成本

①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 ②优化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 ③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 ④促进土地资源区际流动 A.①② 【答案】

4.A 5.B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4.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防止乱占耕地,A对。我国中小城市应加快发展,故B错。根本目的不是区域的协调发展,故C错。而D项明显不是目的,故D错。

5.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不能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故①错,能够优化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故②对,并且提高了农村的土地利用率,故③对,土地资源是无法进行区际流动的,故④错,故选择B项。

6.下图为浙江省铁路分布示意图。完成问题。

影响浙江省高速铁路选线最主要的因素是 A.农业发展水平【答案】B B.城镇分布

C.原有铁路走向

D.地形地貌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是重要因素,而社会经济是决定性的因素,科技是保证。我国高铁技术水平高,所以自然条件不在是影响高铁选线的最主要因素,故D和B错。农业不是该区域经济的主体,所以不选A。浙江经济发展水平高,城镇数量多,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所以为了城镇之间的高效联系和经济的一体化而修建高铁,而高铁运输需求大且速度快,很好的促进了沿线城镇经济和技术和文化的交流,故选B。

7.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对本地水库分布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其工作步骤如下图。完成问题。

该研究小组工作过程中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虚拟现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3S技术的应用:要确定水库的具体位置需要GPS具体定位,而对数据具体的分析需要GIS最终分析得出结论。故选B。3S技术指的是RS和GPS和GIS,故排除C和D,而A中的RS技术主要是对一片区域的地理事物的信息数据进行的搜集,而GPS主要是对点的事物的具体定位,所以A错。

下图为北太平洋主要“垃圾洲”(由大量塑料物品和碎屑物组成的漂浮物聚集区域)分布示意图。完成问题。

B.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技术、虚拟现实

8.“垃圾洲”的固体漂浮物主要来自

①大气沉降 ②河流输入 ③海洋运输 ④海底上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2011年日本发生“3.11”大地震,震中位于图中甲地,附近海域产生大量的固体漂浮物,这些漂浮物在洋流作用下主要漂向 A.西北 B.东南

C.东北

D.西南 【答案】

8.C 9.C 【解析】

8.主要是来自陆地上人们的生产生活会排放大量的固体垃圾,垃圾通过径流带至海洋,故选②,这些固体漂浮物又通过海水的运动即洋流被带至同一海区,形成垃圾,故选③。

9.这些漂浮物所在海域的洋流成因是盛行西风的吹拂形成的风海流,故漂向东北。

下图中甲地森林茂密,有“林海雪原”之称,乙地草原丰美,可见“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观。完成问题。

10.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11.形成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 【答案】

10.C 11.D B.热量 C.土壤 D.水分

【解析】

10.此题考查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域规律,所以首先应确定地理位置,该地处于大兴安岭的东侧,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所以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C。而A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植被,故A错。B答案是地中海气候的植被故B错。D答案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植被,故D错。

11.此题考查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域规律: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甲地的自然景观主要为森林带,乙地的为草原带,它们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距海远近而引起的水分的差异,故选D。A和C明显不对,故排除。而B选项热量是由于纬度位置不同而引起的,故B错。

下图为北半球和全球平均气温距平(相对于1971-2000年平均值)变化图。完成问题。

12.北半球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A.1900—1910年 B.1910-1940年 C.1940—1975年 D.1975-2010年

13.北半球气温变化显著大于全球,主要是因为北半球

A.纬度较高 【答案】

12.D 13.C B.海拔较低 C.陆地面积比例较大 D.森林覆盖面积较大

【解析】

12.此题考查概念“距平值”及坐标图的识读。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应该是一定时间曲线距平值上升最大的,故选D。而其它时段的气温距平值几乎没有变化,故不选A、B、C。

13.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而北半球气温变化较大的原因是陆地面积较大,且人类活动较多,故选C。而B的说法明显不对故排除B。此题是北半球与全球相比故A不对。而森林覆盖率大会使温度变化小故不选D选项。

总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图为我国2005-2014年抚养比变化图。完成问题。

14.图中信息反映了

A.总抚养比呈持续下降

B.2010年前总抚养比变化趋势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C.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

D.2010年后总抚养比变化趋势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 15.我国于2015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预期2025年比2014年

A.少儿抚养比明显上升 C.老年抚养比明显下降 【答案】

14.C 15.A

B.人口总抚养比明显下降 D.劳动年龄人口明显增多

【解析】

14.此题考查的是坐标图识读和抚养比概念。由图可知总抚养比2010年之后呈上升趋势,故A错。2010年前总抚养比的变化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故不选B。老年抚养比呈上升趋势,主要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人口老龄化有关,故选C。2010年后总抚养比的变化也是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故排除D。

15.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会使出生率上升,少年儿童的数量增多,所以少儿抚养比上升,故A对。

下表为2014年我国三省(市、区)社会经济相关数据。完成问题

16.影响表中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农业发展水平B.人口自然增长率 C.工业发展规模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7.从区域发展阶段看,上海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是

A.高新科技 【答案】

16.D 17.A B.交通状况 C.自然资源 D.人口规模

【解析】

16.影响表中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数据是人均GDP和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而它们又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故选D。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海比辽宁高,但经济发展水平却低,故不选B。而农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不大,故A错。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并不能反映工业规模的大小,故排除C。

17.由图表可知,上海的自然资源相对贫乏,故排除C项。而上海科技先进,经济发达,高新技术是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

下图为近地面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完成问题。

18.在垂直方向上,中心气流呈上升运动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7月,控制澳大利亚中南部的气压系统属于

A.① 【答案】

18.A 19.D B.② C.③ D.④

【解析】

18.本题考查的是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判定。本图所考察的天气系统是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的运动特点,气旋是辐合上升的,反气旋是辐散下降的,故此题选A。而③④是反气旋故排除。

19.7月,南半球是冬季,澳大利亚的中南部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高压控制,高压又叫反气旋,故气流是辐散下降的,又因在南半球,故选D。A和B为气旋,故排除。C项为北半球的高压,故排除。

下表为2014年全国及四省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位:万公顷)。完成问题。

20.从全国来看,表中四种农作物播种面积集中程度最高的是

A.油菜籽 B.大豆 C.玉米 D.稻谷

21.黑龙江和吉林油菜籽播种面积为0,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 【答案】

20.B 21.A B.土壤 C.市场 D.交通 【解析】

20.此题所考查的内容主要就是图表的识读,表中集中程度最高的是大豆,且集中分布在黑龙江,约占了全国大豆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八,而其它选项的集中程度与大豆相比都比较低,故选B而排除ACD三项。

21.此题考查的是影响农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油菜是亚热带的经济作物,而吉林和黑龙江属于中温带和寒温带的一部分,该地的自然条件与油菜的生长习性不符,故面积为零,选A。而市场和交通影响的主要是农业的规模大小,与面积为零不符,故排除C和D.而土壤明显不对,故排除B项。

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完成问题。

22.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

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 C.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

B.调蓄黄河洪水 D.汇集灌溉余水

23.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A.推广耐盐作物 【答案】

22.D 23.B B.完善排水系统 C.增加灌溉水量 D.增施有机肥料

【解析】

22.此题考查的是识图能力及湿地的作用:由图和材料可知,图中的渠道流向是大致是自南向北且自流,所以乌梁素海应是河渠水灌溉之后剩余的余水的汇聚区,故排除A而选择B。该区域位于黄河的上游,故不适合航运,且此河段流量小,发生洪水的可能性不大,故排除B.23.此题考查的主要是土地盐渍化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需要理解该地土地盐渍化的原因,是由于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的上升明显选项而致,所以选B.该地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如果种植耐盐作物会影响农业的发展故排除A。C项会使盐渍化更严重故排除C项。D不是治理盐碱化的措施故排除。

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完成问题。

24.从成因看,该河谷为

A.地堑谷 B.断层谷 C.背斜谷 D.向斜谷

25.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①侧,光照较强 【答案】

24.B 25.C B.②侧,热量较多 C.①侧,蒸发较弱 D.②侧,降水较多

【解析】

24.此题考查的是地质构造的判定:由图中谷地南北两侧的沉积岩可以判定该地有明显的断裂错位,故为断层,在断层线附近由于岩层破碎故容易形成断层谷,所以B项,而排除ACD三项。

25.此题考查的是非地带性的相关知识,由图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且该河谷南北高中间低,由此可排除D,而A项明显是处于阴坡,光照弱,故排除。河谷两侧比较热量的话,如果热量条件好,蒸发严重不利于植被的生长,故排除B项。而①侧由于处于阴坡,蒸发弱,而水分相对更充足,利于植被生长。

二、综合题:共4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国局部区域略图。2015年中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材料二:淮河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迅猛地汇集在一起,极易在中下游地区造成洪涝灾害。(1)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将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廊坊的城市功能等级。(2)图中资源调配工程的名称是_____工程,该工程能缓解华北地区的___问题。(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_____气候区的南界,该界线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区。(4)防治淮河洪涝灾害的主要工程措施有:上游______,下游___________。(5)图中太行山东麓有一条古都密集的长廊,分析古都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答案】(1)提高

(2)南水北调 水资源短缺(3)温带季风 东部季风

(4)修筑水库(水利设施)开挖(疏浚)入海河道

(5)位于山前冲积扇;地形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等。

【解析】此题(1)、(2)、(3)、(4)相对简单。而(5)考查的是城市选建的区位因素: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而该题问题是自然因素,此地处于太行山的东侧,地形以冲积扇地貌为主,且土壤肥沃,河流出山口水源充足,故孕育了沿线的古都长廊。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国局部区域略图。2015年中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材料二:淮河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迅猛地汇集在一起,极易在中下游地区造成洪涝灾害。

(1)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将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廊坊的城市功能等级。(2)图中资源调配工程的名称是_____工程,该工程能缓解华北地区的___问题。(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_____气候区的南界,该界线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区。(4)防治淮河洪涝灾害的主要工程措施有:上游______,下游___________。(5)图中太行山东麓有一条古都密集的长廊,分析古都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答案】(1)提高

(2)南水北调 水资源短缺(3)温带季风 东部季风

(4)修筑水库(水利设施)开挖(疏浚)入海河道(5)位于山前冲积扇;地形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等。

【解析】此题(1)、(2)、(3)、(4)相对简单。而(5)考查的是城市选建的区位因素: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而该题问题是自然因素,此地处于太行山的东侧,地形以冲积扇地貌为主,且土壤肥沃,河流出山口水源充足,故孕育了沿线的古都长廊。

28.【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中欧洲西部局部略图。图中甲区域为欧洲西部著名的小麦产区。其典型土壤是棕色森林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图2为图1中乙地春分日太阳在地平线以上的运动轨迹,黑点为春分日正午太阳位置。

材料二:在德国工业化时期,鲁尔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同时也造成莱茵河的严重污染。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尔区经历了综合治理,面貌焕然一新,昔日被称为“欧洲下水道”的莱茵河变得清澈。

(1)从成土母质、气候和生物三个方面,分析甲区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2)分析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自然条件,并说明鲁尔区治理后其水运地位相对下降的原因。(3)指出鲁尔区治理后区位因素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对莱茵河变清的影响。

(4)在图2中绘出乙地夏至日地平线以上太阳运动轨迹,并注明日出、日落的位置,用小黑点标明正午太阳位置。

【答案】(1)河流冲积物,土层深厚;温带落叶阔叶林,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物;气候湿润,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

(2)条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径流量大且稳定;地势低平,水流平缓;

原因:公路和航空运输发展,分流水运运量;产品附加值提高,宜采用公路和航空运输。(3)原料和能源地位下降,技术和人才地位上升;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消费构成优化,技术工艺改进,污染物排放减少。

(4)太阳运动轨迹;日出、日落位置;正午太阳位置。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河流多且流量大,流速慢,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的土层,而植被的枯枝落叶为土壤提供了有机质,湿润的气候条件为枯枝落叶的分解提供水热条件,这些能量储存在土壤中。(2)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条件: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主要是流量、流速和结冰期,而此题是分析,所以应分析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自然环境各要素,气候、地貌等。(3)此题考查的是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该工业区是传统工业区,治理后新兴工业得以发展,所以原料的地位下降,而科技及人才的地位上升。治理的结果排放的污染物减少,水质得以改善。(4)此题考查的是太阳视运动轨迹,首先计算夏至日这天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及,且知该天太阳的日出和日落方位。

29.【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湖面海拔3196米。湖区全年风力较强,冬、春季节多大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图1为青海湖流域略图。图2为图1。图3为湖区某地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下表为环青海湖区域1977~2010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单位:平方千米)

(1)指出甲区域沙地的主要沙源地,分析甲区域沙地的成因。

(2)说出21世纪以来青海湖水面变化的特点,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3)近年来,环青海湖区域由生态破坏引起的自然灾害加重。说出该自然灾害的类型,并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分析该自然灾害加重的原因。【答案】(1)沙源地:①河谷及三角洲;湖岸。

成因:①河谷宽广,三角洲面积大;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裸露的湖岸带变宽,沙源物质丰富;西北风经过湖面,尤其冬季湖面结冰,使风力增强,有利于风沙输送;受甲区域以东山地(日月山)阻挡,风速减小,有利于风沙堆积。

(2)特点:湖面扩大原因:湖水补给主要来自发源于北部山地(祁连山)的河流;全球变暖使高山冰雪融水增加,河流补给量增大。(3)风沙(沙尘暴),土地荒漠化。(任答一点)草地被开垦为耕地,草原遭到破坏;冬春季节裸露地表增多;建设用地增加,风力侵蚀增强。

选考科目 篇3

学校体育专家、南京理工大学[微博]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认为, 《意见》为体育成为高考选考科目提供了政策支持。

记者为此征询了制定《意见》的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的相关负责人, 该负责人向记者确认, 《意见》没有限定高考选考科目的范围就是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6门, 各省 (区、市) 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划定除上述6门课程之外其他可以进入高考选考范围的科目。

这名负责人同时指出, 作为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之一的浙江省, 已经将技术列为2017年高考的选考科目之一, 实际上, 这就突破了传统的“物化生史地政”6门课而达到了7门。浙江省的做法符合国家高考改革的方向。

由此, 在王宗平看来, 体育也可以和技术一样入选高考选考科目。

在中国, 高考指挥棒对学校、学生和家长[微博]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王宗平表示, “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方面, 教育部门出台的各项文件再多, 都不如‘体育进高考’这一项措施管用。”与王宗平持相同意见的体育教育专家不在少数, 北京师范大学[微博]体育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曾多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 “体育应该进入高考”。

“体育进高考绝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万全之计, 却是在当前中国国情和教育环境下, 改变学校体育弱势地位, 扭转已到危险边缘的学生体质状况的唯一办法。”毛振明称之为“以毒攻毒”。

根据《意见》, 今后高考科目将由语、数、外3门必考科目加上3门自选科目组成, 自选科目包括但不限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

但要突破高考科目就是“语数外物化生史地政”9门课的传统观念并不容易。浙江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在向记者解释技术是如何入选浙江高考选考科目时表示, 技术是经过多方反复论证后才最终确定的, 论证过程并不轻松。而另一个高考改革试点上海, 则继续以传统的“物化生史地政”6门课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尚未迈出扩大选考科目的一步。

但技术毕竟与计算机相关, 其受学校、学生和家长的重视程度远高于体育。可以预见, 尽管国家政策为体育进入高考选考科目留有余地, 但任何一个省 (区、市) 真要实施体育进高考, 难度必定巨大。

在教育部近日公布《意见》之后, 王宗平发现, 不少媒体在解读这一政策时, 将高考选考6门科目后的“等”字去掉了。王宗平认为, 不仅不少媒体没有发现这个“等”的重要意义, 在解读政策时误导公众, 甚至一些省 (区、市) 的教育部门在理解《意见》时, 也不愿主动把体育联系在“等”的范围内, “一个尴尬的现象是,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没有点明除指定的6门科目是高考选考科目之外, 还有哪些科目可以进入高考选考范围。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往往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既然中央没有指出体育在选考范围内, 地方就很难主动把体育加进高考选考科目。都知道学校体育已经到了不进高考不会真正受重视的地步, 但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 都在等着对方先‘挑明’”。

这一步不知何时才能迈出,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经显现, 体育若不能成为高考选考科目, 其弱势地位可能会在新的高考政策下加剧。

依照《意见》, 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14门课是门考门清的政策。其中高一考两门, 高二、高三各考6门。哪些科目是高一考, 哪些科目是高二、高三考, 并没有明确规定。王宗平表示, “可以预料的是, 最先考最先清的一定是最不受重视的科目, 体育有可能就是其一。那么, 体育课不仅高三学生不会重视, 可能连高二学生都不会再重视。学校体育会更加边缘化, 体育对于每个学校的意义更多的就是象征性的上报一下学生体质测试数据, 那么, 改善学生体质状况岂不是更加困难?”

选考科目 篇4

物理试题

姓名:

准考证号: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物理量属于标量的是 A.速度

C.电流

A.法拉第 C.库仑 A.N/C

B.加速度

D.电场强度 B.奥斯特 D.安培 B.V/m

D.kg•m/(A•s2)

2.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物理学家是

3.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电场强度的单位,下列正确的是 C.kg•m/(C•s2)

4.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在t=0到t=40s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 A.0

B.30m

第4题图 C.750m

D.1200m 5.奥运会比赛项目撑杆跳高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速助跑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增加 B.起跳上升过程中,杆的弹性势能一直增加 C.起跳上升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增加

D.越过横杆后下落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6.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点的电势低于 b点的电势

B.a点的场强大于b点的场强,方向相同 C.将一负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 D.负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

7.电流天平是一种测量磁场力的装置,如图所示。两相距很近的通电平行线圈Ⅰ和Ⅱ,线圈Ⅰ固定,线圈Ⅱ置于天平托盘上。当两

第6题图 第5题图 线圈均无电流通过时,天平示数恰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天平示数为负时,两线圈电流方向相同 B.当天平示数为正时,两线圈电流方向相同 C.线圈Ⅰ对线圈Ⅱ的作用力大于线圈Ⅱ对线圈Ⅰ的作用力

D.线圈Ⅰ对线圈Ⅱ的作用力与托盘对线圈Ⅱ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8.电荷量为4×106C的小球绝缘固定在A点,质量为0.2kg、电荷量为-5×106C的小球用-

第7题图

绝缘细线悬挂,静止于B点。A、B间距离为30cm,AB连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0°。静电力常量为9.0×109N•m2/C2,小球可视为点电荷。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9.一质量为2.0×10kg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路面对轮胎的径向最大静摩擦力为1.4×104N,当汽车经过半径为80m的弯道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汽车转弯时所受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和向心力 B.汽车转弯的速度为20m/s时所需的向心力为1.4×104N C.汽车转弯的速度为20m/s时汽车会发生侧滑 D.汽车能安全转弯的向心加速度不超过7.0m/s

210.磁流体发电的原理如图所示。将一束速度为v的等离子体垂直于磁场方向喷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在相距为d、宽为a、长为b的两平行金属板间便产生电压。如果把上、下板和电阻R连接,上、下板就是一个直流电源的两极。若稳定时等离子体在两板间均匀分布,电阻率为ρ。忽略边缘效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第9题图 3A.上板为正极,电流

B.上板为负极,电流

第10题图 C.下板为正极,电流

D.下板为负极,电流

11.小明在观察如图所示的沙子堆积时,发现沙子会自然堆积成圆锥体,且在不断堆积过程中,材料相同的沙子自然堆积成的圆锥体的最大底角都是相同的。小明测出这堆沙子的底部周长为31.4m,利用物理知识测得沙子之间的摩擦因数为0.5,估算出这堆沙子的体积最接近A.60m

2C.250m 2

B.200m2 D.500m

2第11题图

12.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创举之一是开拓了太空的全新领域。现有一艘远离星球在太空中直线飞行的宇宙飞船,为了测量自身质量,启动推进器,测出飞船在短时间Δt内速度的改变为Δv,和飞船受到的推力F(其它星球对它的引力可忽略)。飞船在某次航行中,当它飞近一个孤立的星球时,飞船能以速度v,在离星球的较高轨道上绕星球做周期为T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星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用G表示。则宇宙飞船和星球的质量分别是

第12题图

A.,B.,C.,D.,13.如图所示为某一游戏的局部简化示意图。D为弹射装置,AB是长为21m的水平轨道,倾斜直轨道BC固定在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10m的圆形支架上,B为圆形的最低点,轨道AB与BC平滑连接,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某次游戏中,无动力小车在弹射装置D的作用下,以v0=10m/s的速度滑上轨道AB,并恰好能冲到轨道BC的最高点。已知小车在轨道AB上受到的摩擦力为其重量的0.2倍,轨道BC光滑,则小车从A到C的运动时间是 A.5s C.4.4s

二、选择题Ⅱ(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 B.4.8s D.3s

第13题图

第13题图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选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加试题】处于较高能级的氢原子向较低能级跃迁时,能辐射出a、b两种可见光,a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有光电子逸出,b光照射该金属表面时没有光电子逸出,则 A.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向一平行玻璃砖,a光的侧移量小于b光的 B.垂直入射到同一单缝衍射装置,a光的衍射中央亮条纹宽度小于b光的 C.a光和b光的频率之比可能是20/27 D.a光子的动量大于b光子的

715.【加试题】一个铍原子核(4Be)俘获一个核外电子(通常是最靠近原子核的K壳层的电子)后发生衰变,生成一个锂核(7),并放出一个不带电的质量接近零的中微子νe,3Li人们把这种衰变称为“K俘获”。静止的铍核发生零“K俘获”,其核反应方程为

747 Be01e3Lie已知铍原子的质量为MBe=7.016929u,锂原子的质量为MLi=7.016004u,1u相当于9.31×102M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均为零 B.锂核(7)获得的动能约为0.86MeV 3LiC.中微子与锂核(7)的动量之和等于反应前电子的动量 3LiD.中微子与锂核(7)的能量之和等于反应前电子的能量 3Li16.【加试题】如图所示,两种不同材料的弹性细绳在O处连接,M、O和N是该绳上的三个点,OM间距离为7.0m,ON间距离为5.0m。O点上下振动,则形成以O点为波源向左和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Ⅰ和Ⅱ,其中波Ⅱ的波速为1.0m/s。t=0时刻O点处在波谷位置,观察发现5s后此波谷传到M点,此时O点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OM间还有一个波谷。则

A.波Ⅰ的波长为4m B.N点的振动周期为4s C.t=3s时,N点恰好处于波谷

D.当M点处于波峰时,N点也一定处于波峰

第16题图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共55分)17.(5分)

(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多选)

A.在使用弹簧秤时,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B.每次拉伸橡皮筋时,只要使橡皮筋伸长量相同即可 C.橡皮筋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D.描点确定拉力方向时,两点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大一些

(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两个相同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板上,前段各系一条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中可放重物。小车的停和动通过用黑板擦按住小车后的细线和抬起来控制,如图1所示。实验要求小盘和重物所受的重力近似等于使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力。

第17题图1

第17题图2 1请指出图2中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调整好装置后,在某次实验中测得两小车的位移分别是x1和x2,则两车的加速○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18.(5分)为了比较精确地测定阻值未知的定值电阻Rx,小明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1)实验时,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合适位置保持不变,将c点先后与a、b点连接,发现电压表示数变化较大,电流表示数基本不变,则测量时应将c点接________(选填“a点”或“b点”),按此连接测量,测量结果___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Rx的真实值。

(2)根据实验测得的6组数据,在图2中描点,作出了2条图线。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选填“○1”或“○2”),并由图线求出电阻Rx=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第18题图1

第18题图2 19.(9分)在竖直平面内,某一游戏轨道由直轨道AB和弯曲的细管道BCD平滑连接组成,如图所示。小滑块以某一初速度从A点滑上倾角为θ=37°的直轨道AB,到达B点的速度大小为2m/s,然后进入细管道BCD,从细管道出口D点水平飞出,落到水平面上的G点。已知B点的高度h1=1.2m,D点的高度h2=0.8m,D点与G点间的水平距离L=0.4m,滑块与轨道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sin37°= 0.6,cos37°= 0.8。

第19题图(1)求小滑块在轨道AB上的加速度和在A点的初速度;(2)求小滑块从D点飞出的速度;(3)判断细管道BCD的内壁是否光滑。

20.(12分)如图所示,在地面上竖直固定了刻度尺和轻质弹簧,弹簧原长时上端与刻度尺上的A点等高。质量m=0.5kg的篮球静止在弹簧正上方,其底端距A点高度h1=1.10m。篮球静止释放,测得第一次撞击弹簧时,弹簧的最大形变量x1=0.15m,第一次反弹至最高点,篮球底端距A点的高度h2=0.873m,篮球多次反弹后静止在弹簧的上端,此时弹簧的形变量x2=0.01m,弹性势能为Ep=0.025J。若篮球运动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定,忽略篮球与弹簧碰撞时的能量损失和篮球的形变,弹簧形变在弹性限度范围内。求:(1)弹簧的劲度系数;

(2)篮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3)篮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4)篮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最大的位置。

21.(4分)【加试题】小明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的装置如图1所示,悬挂在O点的单摆由长为l的细线和直径为d的小球A组成,小球A与放置在光滑支撑杆上的直径相同的小球B发生对心碰撞,碰后小球A继续摆动,小球B做平抛运动。

(1)小明用游标卡尺测小球A直径如图2所示,则d=_______mm。又测得了小球A质量m1,细线长度l,碰撞前小球A拉起的角度α和碰撞后小球B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x、竖直下落高度h。为完成实验,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B两球碰后粘在一起形成新单摆,其周期_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粘合前单摆的周期(摆角小于5°)。

22.(10

第20题图

第21题图1

分)

第21题图2 【加试题】如图所示,在间距L=0.2m的两光滑平行水平金属导轨间存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内为正)的磁场,磁感应强度为分布沿y方向不变,沿x方向如下:

第22题图

导轨间通过单刀双掷开关S连接恒流源和电容C=1F的未充电的电容器,恒流源可为电路提供恒定电流I=2A,电流方向如图所示。有一质量m=0.1kg的金属棒ab垂直导轨静止放置于x0=0.7m处。开关S掷向1,棒ab从静止开始运动,到达x3=-0.2m处时,开关S掷向2。已知棒ab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求:(提示:可以用F-x图象下的“面积”代表力F所做的功)(1)棒ab运动到x1=0.2m时的速度v1;(2)棒ab运动到x2=-0.1m时的速度v2;(3)电容器最终所带的电荷量Q。

23.(10分)【加试题】小明受回旋加速器的启发,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回旋变速装置”。两相距为d的平行金属栅极板M、N,板M位于x轴上,板N在它的正下方。两板间加上如图2所示的幅值为U0的交变电压,周期

。板M上方和板N下方有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粒子探测器位于y轴处,仅能探测到垂直射入的带电粒子。

第23题图1

第23题图2 有一沿x轴可移动、粒子出射初动能可调节的粒子发射源,沿y轴正方向射出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t=0时刻,发射源在(x,0)位置发射一带电粒子。忽略粒子的重力和其它阻力,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不计。

上一篇:健康社区下一篇:语文课堂呼唤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