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科目资金审计

2024-07-27

开展科目资金审计(精选3篇)

开展科目资金审计 篇1

科目资金审计作为财政审计中一种新的审计思路, 从科目资金入手审计, 揭示这些预算科目资金在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评价其使用效果, 着力构建日益科学的财政审计一体化格局, 逐步深化财政审计领域, 完善财政审计方法, 推动财政体制改革, 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是财政审计尝试的新方向。

一、科目资金审计的特点

科目资金审计是以财政收支分类科目为基础的一种财政收支审计方式, 它兼有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绩效审计的内容和特点, 实现了三者的有效结合, 同时有重点有目的地选择某些收支科目进行审计, 可以较好地突出政策性, 符合财政审计一体化的总要求, 为找准新时期财政审计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提供了方向。科目资金审计作为财政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其本身的特点:

一是在审计内容方面强调资金的预算安排和支出情况的全覆盖。首先, 科目资金审计要求审查财政资金在所审计科目的投入总量、专项资金种类、支出结构和方向、增减变动等总体情况, 关注科目资金预算安排是否科学、可行。其次, 重点审查资金的申请和审批过程, 是否合规。检查所审计的科目资金是否按照规定程序申请、使用, 财政和主管部门有无及时足额拨付资金, 项目单位有无按照规定用途根据规定途径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最后, 关注项目单位是否及时完成建设项目, 财政投入资金的效益是否发挥。

二是在资金使用效益与政策目标实现方面, 重视构建财政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科目资金审计遵循科学性与效用性相结合、相关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兼容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二、科目资金审计的内容和关注点

1. 科目资金的总投入方面, 重点关注财政资金的预算。

法律法规关于某些科目资金的财政投入情况都有明确规定, 尤其是在涉及国计民生相关领域的科目规定则更为详细。在科目资金审计过程中, 要根据财政部门的预决算等文件, 核实在相应科目的支出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2. 科目资金的申请环节, 重点关注专项资金的申报材料。

科目资金的财政投入一般是以专项资金的形式进行。专项资金申报获取有严格的条件限制, 申报企业和项目需要达到一定条件才能入选, 部分申请资金的单位为了得到财政资金的扶持可能存在伪造财务报表、生产状况或银行证明等虚假资料的情况, 在审计过程中, 要将申报资料的核实作为核心一部, 要严格按照法规办法要求的条件, 逐项审核申报材料的真实性。

3. 科目资金的审批环节, 重点关注专项资金的审批过程。

对于专项资金, 各主管部门有审批的权利和义务。在审计过程中, 要对审批的过程进行了解, 是否建立了专家审核制度, 有无对申请资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重点要关注, 有无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进行串通, 将资金发放给不符合条件的单位, 以及主管部门个人谋利的现象发生。

4. 科目资金的使用环节, 重点关注专项资金的使用流向和建设项目内容。

专项资金的流向应该为从财政部门到项目主管部门之后拨入企业账户, 或者从财政部门直接拨入企业账户, 在各个部门都不得滞留。企业收到专项资金后应该专款专用, 必须专款专用。审计过程中还要比对项目申请材料、进度计划、验收报告等资料, 实地查看项目的建设内容和进度, 确认有无私自改变建设内容、拖慢建设进度以及建设完工后不投产等导致专项资金效益发挥产生折扣的情况。

5. 科目资金的效益问题, 重点关注已投入使用项目的效益发挥。

核实项目的投产时间和产能情况, 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专项资金的申请材料等进行对比分析, 确认项目的预期目标是否实现, 专项资金的效益是否按照预定目标发挥。

三、科目资金审计的方法

1. 从预算科目编报入手, 检查预算编制的完整、合规性。

一方面掌握科目资金总体规模、结构, 查看是否存在预算外安排资金, 预算编制不完整与不细化、资金分配不科学等问题, 客观评价该类资金的预算分配情况。另一方面, 检查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关注预算管理中公平、公正、合理的问题, 要围绕资金分配依据、标准、程序、运行机制等环节, 紧密跟踪资金流向, 重点反映专项资金在预算安排、资金分配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分析这些科目资金在审计年的支出在整个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所占比例和变化趋势, 评价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后中央资金的投入情况。同时关注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的制定是否科学、各项支出是否建立了完整的评估机制等。

2. 以项目申报资料为载体, 检查程序的合规性。

从科目资金相关的政策背景、政策目标到项目申报条件等相关的材料入手, 比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专项资金的申请材料、项目进度计划、阶段性检查报告和验收报告等资料, 核实申报企业和项目单位申请资料的真实性。审查为得到财政资金的扶持, 有没有伪造可研报告、财务报表、生产状况或银行证明等虚假资料的情况, 要将申报资料的核实作为科目资金审计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查看项目申报过程中是否符合规定, 财政或管理部门有无对申请资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 管理部门有无对不符合规定的企业扩大专项资金使用范畴。审查是否存在对项目单位申报材料审核把关不严、因利益输送导致管理缺位等影响专项资金效益发挥等问题。

3. 以专项资金为主线, 注重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性。

一是按照资金的流动方向, 从纵向审计。从资金下达文件到企业, 从资金的收入到支出情况, 结合项目建设情况, 认真核查资金的用途和去向, 审计有无未按用途使用资金, 违规挪用等问题。二是专项资金的最终投向为项目建设, 专项资金最终效益的发挥要通过项目实现。通过项目实施现场的延伸, 核查有无未按期开 (完) 工、建设迟缓等问题, 掌握项目建设的进度;有没有因可行性研究不够、决策不当、管理不力等情况造成资金损失浪费问题;重点关注政策目标实现情况和实施效果, 已投入使用的项目是否发挥了预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是否建立效益指标评价体系, 以确保项目发挥长远的经济效益和预算绩效。

4. 计算机辅助分析, 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

科目资金的使用项目单位多而散, 在审计人力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 利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就非常必要。一是对有条件的部门尝试开展信息系统审计, 将预算执行管理系统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相关联, 完成科目资金指标下达和资金拨付的核对, 以及审计表格的填报。二是通过多方数据比对, 审查项目单位是否存在重复申报补助资金, 套取和骗取财政资金等问题。发现疑点后进行延伸审计, 可以极大地提高审计效率。

摘要:科目资金审计是财政审计尝试的新方向。2012年、2013年审计署先后组织了两次科目资金审计, 尝试从新的角度揭示科目资金在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评价其使用效果。科目资金的审计工作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结合两次科目资金的审计实践, 本文阐述了科目资金审计的特点、内容和关注点以及审计方法等方面。

关键词:科目资金,审计内容,审计方法

参考文献

[1] .薛富平.开展科目资金审计的思考.中国审计, 2013;17

[2] .周新生等 (陕西省审计学会课题组) .财政审计的未来发展和对策思考.审计研究, 2009;2

开展科目资金审计 篇2

沪工审〔2012〕22号

各区县局(产业)工会经审会:

为切实加强对工会各类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专项资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益,根据全总经审会《关于加强专项资金审计监督的通知》(工审字〔2009〕8号)和沪工审〔2010〕35号《上海市总工会经审会关于加强专项资金审计监督的通知》等文件的相关要求,2012年市总经审会在各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将开展对下级工会专项资金审计监督工作,决定对20个区、县、局(产业)工会进行专项资金审计,具体如下:

一、审计对象

20个区县局(产业)工会审计名单见附表,审计时间由各审计小组与被审计单位联系后确认。

二、审计年限

2011年1—12月,发现问题可以追溯到上年。

三、审计内容

市总经审会将对上级工会拨付、政府财政等有关部门补助、社会捐赠和本级工会预算安排的困难职工帮扶、劳模“三金”、送温暖、金秋助学、救灾慰问等专项资金进行审计,以防止被挤占、挪用、截留和损失浪费,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同时从专项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健全性和执行上的有效性等方面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整改建议。

请各单位积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确保专项资金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附件:2012年市总经审会专项资金审计安排表

开展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思考 篇3

一、影响财政资金效益的因素

1. 财政资金拨付不及时。

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当年申报项目资金, 次年安排预算, 年底拨付资金, 由于北方冬季时间长, 建设项目不能施工, 使项目难以按照计划完成。特别是财政资金在拨付环节滞留时间长, 容易造成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2. 配套资金不到位。

现行的财政政策, 在安排专项资金时, 要求地方政府配套资金, 由于地方政府财力的限制, 又要申请上级财政资金, 普遍承诺安排配套资金。由于配套资金不足, 造成一些投资项目无法及时开工或项目主体虽已完工但配套设施未建设而不能投入使用, 特别是半截工程, 严重影响项目建设。

3. 可行性研究不科学。

地方政府注重向上级申报项目、申请资金, 特别是“跑步 (部) 前 (钱) 进”现象比较普遍, 一些地方在申报项目时, 抱着“肉烂在锅里”的态度, 只重争取资金, 不重细致调查研究, 在立项时比较仓促, 未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 前期准备不充分, 可行性研究不够, 因而在上级资金下达后无法正常使用, 不能发挥资金应有作用。

4. 项目资金管理不统一。

项目交叉、多头管理, 资金分散, 不能形成合力。资金使用政策要求不统一、信息沟通不充分, 缺乏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 使部分财政资金得不到合理分配, 有限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多头管理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工作效率的低下和资金的“跑、冒、滴、漏”。有些专项资金“小、散、乱”, 难以形成合力, 致使政策效果不明显。

5. 财政资金监管不严格。

挤占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的问题时有发生, 也是部分专项资金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地方因财政供养人员多、负担重, 财力有限, 人员经费、机构运转费不足, 故挪用专项资金发放工资或弥补经费不足;一些地方或个人为了宣扬政绩, 挪用专项资金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甚至一些有权力部门或个人因腐败等违法行为而导致一些豆腐渣工程, 如此等等, 都影响了财政资金效益的正常发挥。

二、影响财政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开展的原因

1. 反映问题难。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行政型审计管理体制, 可以说审计机关是政府的内审机构, 主要对本级政府负责, 审计提示和披露问题的程度主要是取决于政府的意见。特别是争取上级财政资金, 由于涉及地方利益, 地方审计机关很难反映真实情况, 对揭示出来的问题也难以全面处理, 致使很多问题年年查、年年有, 不能从根本上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 审计的效果令人担忧。

2. 审计公告难。

财政资金作为社会公共资源, 分配和使用情况, 社会公众有知情权和监督权。审计法规定, 审计结果要向社会公开, 接受社会监督。但是受审计体制的限制, 当前地方审计机关执行有很大难度, 大量存在的问题还是内部处理。

3. 解决问题难。

审计的职责是监督, 就是揭示问题, 反映问题, 解决问题还是要依靠政府和相关部门。近几年, 屡查屡犯问题比较多, 对审计揭示的问题的没有进行有效地整改。很多问题一直不进行整改或者整改流于形式, 这其中有些是体制上的原因, 有些则是因为审计部门自身的原因, 因为没有整改的硬性规定, 违纪问题往往一审了之, 不能有效发挥审计的作用。

4. 开展资金效益审计难。

一是地方审计机关多侧重于具体项目、具体单位审计, 将财政资金活动纳入政府工作整体考虑的较少, 没有从宏观上把握问题的本质, 进入政府决策的机会很少。二是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 缺少工程、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影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益审计的对策

1. 把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 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绩效审计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的全局性工作, 必须把它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 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考虑谋划, 以点代面, 分步推进。

2. 逐步建立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

绩效审计是一项全新的审计工作, 要在实践中探索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 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 结合地方实际, 由浅入深, 由粗到细, 逐步完善, 在资金分配、管理、使用等环节, 形成统一评价标准, 便于操作。

3. 整合审计资源。

对涉及全局性的财政资金, 科学配置审计资源, 特别是调动各级审计机关的力量, 上下联动, 交叉审计, 统一计划、统一方案、统一配置人员、统一处理, 信息共享, 形成审计的整体力量。

4. 突出重点资金。

当前, 要选择涉及民生、惠民资金作为绩效审计进行探索, 要着眼于宏观, 立足于实际, 重点关注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率、效果及行政效能等方面, 揭露政策落实不到位、严重损失浪费、效益低下等问题, 促进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 提高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5. 调整审计干部的知识结构。

上一篇:车辆分配下一篇:促进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