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环保部门(共12篇)
基层环保部门 篇1
环境统计是对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 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 实行统计监督。也即是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它对于环境管理机关准确掌握环境动态、进行环境保护的宏观决策和有针对性地采取环境保护措施,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每年的环境统计资料 (如环境年报统计、环境专业报表等) 均由基层环保部门层层上报统计而来, 基层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我国环境统计的最终结果。近年来, 随着我国环保工作力度的加大, 环境统计的工作任务也日益增多, 难度日益增强。基层环保部门如何快速有效的收集数据、输入数据、分析数据、统计数据、上报数据, 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一项新课题。
1 环境统计的重要性
a) 环境统计数据是政府部门进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正确反映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 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环境政策和环境规划, 检查环境计划的执行情况, 预测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等提供依据, 同时依据环境统计结果制定环境管理指标, 量化工作业绩;
b) 环境统计数据是绿色GDP核算体系的重要一部分。现行的GDP核算中没有反映出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的代价, 应当加强资源环境核算, 研究建立我国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综合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制度, 提供资源环境核算数据。
2 目前环境统计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 目前我国的基层环境统计还很薄弱, 不适应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环境统计体系方面
2.1.1 环境统计的输入系统格式死板, 不能灵活运用
我国现行统计制度是年报统计制度, 主要统计任务是年度报表, (包括环境统计综合年报和环境统计专业年报) 和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进行的不定期报表。此项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 因报表格式的不断变化和上报指标不断的调整, 加之现尚未有较好的输入统计软件可用, 给基层环保统计造成很大的困难。
2.1.2 是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尚不够完善, 环境和资源核算尚处在探索阶段
环境统计综合年报的调查范围不全面, 目前的统计指标体系只对工业企业污染源和城镇生活污染情况进行调查, 缺少生态、面源污染、环境经济和环保产业及气候变化等重大环境问题和关注度较高的相关指标。环境统计专业报表指标体系过于庞大, 指标复杂、重点不突出, 有的统计范围界定不清、解释不准确, 有的专业指标设置与综合指标重复。
2.1.3 质量保障体系缺乏, 不能有效地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环境统计报表有一部分要靠企业自己填表上报, 错报、漏报统计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 而现行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只能对统计数据进行逻辑校验, 对企业报送的报表数据准确性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和审核方法, 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2.2 环境统计方法方面
2.2.1 环境监测和统计手段、方法还相对落后
环境统计要运用大量的环境监测数据, 而环保部门对污染源又缺乏强有力的监控手段。环境监测站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频次低, 污染源在线监测刚起步, 采用物料衡算和排放系数法进行核算的基础数据和方法标准未能随生产工艺和技术进步及时更新。而且, 要精确地计算由于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环境保护工程设施的经济效果, 也是不容易的。所以, 目前环境统计资料还很不完善, 不足以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的变化。
2.2.2 统计数据来源渠道、核算方法不统一
统计数据来源渠道不统一。有的统计数据通过排污系数计算得来, 有的通过污染源监测得来, 有的通过排污收费核算得来, 数据之间往往自相矛盾。而且统计数据核算方法也不统一。
2.3 统计体制方面
大多数县 (区) 没有指定统计工作技术支持单位, 没有配备专职环境统计人员, 环境统计工作缺乏技术支持力量。环保部门内部体制也不顺, 数出多门。就重点工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而言, 环保部门内部就存在环境统计、排污申报和排污收费三套数据, 这不仅增加了环保部门和排污企业的工作量, 而且这三套数据之间差异较大, 已成为环保部门的一大痼疾。
2.4 对环境统计工作的认识方面
基层环保部门的领导对环境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没有把环境统计放在应有的位置, 很少去运用定量的数字语言来表示和评价环境污染状况、污染治理成果及达到的水平等。有些从事环境统计的人员工作作风飘浮, 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不去核实数据的真实性。有的环保部门对环境统计工作不够重视。
3 对策及建议
理顺环境统计体制, 认真贯彻执行环境统计报表制度, 改革环境统计方法, 不断提高环境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努力使统计数据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环境状况、环境问题和环保工作成效, 及时为环境管理、环境决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3.1 明确报告环境信息的责任和义务
明确企业如实报告和公开环境信息的责任和义务, 建立强制性的企业信息发布制度, 加强环境统计信息源的基础工作, 同时应进一步制定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办法, 进一步规范环境统计工作的程序、内容、方法和标准。
3.2 加快信息系统建设, 提高环境统计信息处理能力
应加快环境统计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和现有软件系统的改进, 提高数据输入和输出的灵活性和多用性开发建立环境基础统计数据信息库, 使基层统计人员输入的各种基础数据, 形成环境基础统计数据信息库, 提高统计报表的上报效率。
3.3 加强环境统计方法研究
环保部门或环保科技单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的物料衡算方法研究, 提高数据质量, 摸索其变化规律, 找出适合的实际的主要污染物排污数据核算方法。
3.4 加快信息网络建设进程
环保部门应采取措施, 引导和督促重点污染企业积极筹措资金, 加快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和电子传输系统的建设提高快速、准确和直接采集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能力。
3.5 抓住关键环节、提高数据质量
3.5.1 抓统计范围, 确保重点调查企业不漏网
为保证污染物排放重点调查企业全部纳入统计范围, 环保部门要对重点调查企业名单进行动态调整。每年应根据上一年度环境统计企业名单、当年新、改扩项目“三同时”验收企业名单、排污申报企业名单和排污收费企业名单等进行认真分析比对, 确定本年度纳入统计范围的污染物排放重点调查企业。
3.5.2 抓污染源监测, 提高对企业申报数据的监督力度
一是加强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增加监测频次, 保证重点污染源监测每季度不少于1次, 扩展监测项目, 提高监测质量;二是充分利用服务性监测数据;三是加快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推广步伐, 综合各类监测成果, 建立污染厂家档案和污染物排放数据库。
3.5.3 组织力量集中审核数据, 提高数据质量
环保部门要成立专门的环境统计机构对收集的报表、综合年报等数据进行集中会审, 负责对综合年报进行审核把关, 提出审核意见。通过对统计数据年际间对比、指标间逻辑关系校验, 并结合物料衡算等方法核实环境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3.5.4 抓重点行业, 科学核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要重点结合能源消费情况, 对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烟尘及工业粉尘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行科学核算。下大力气核实煤炭含硫率, 对二氧化硫排放大户, 如:大型火电企业燃煤含硫率和燃煤消费量, 组织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等单位进行定期抽样检测, 并根据其发电量、煤耗量及含硫率, 核算其二氧化硫排放量。
3.5.5 要逐步提高环境统计分析的质量
环境统计分析是整个环境统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只有把统计数据所反映的环境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才能从中揭示环境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及环境发展变化的规律, 不断地发现新情况和新问题, 由此采取对策指导实际工作。因此, 从事环境统计的人员除了完成统计报表的任务外, 还要注重统计分析, 提出执行相关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 提出建议, 供各级领导的决策参考;从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中分析完成的未完成计划的原因;通过环境统计分析, 反映出本地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 生产、生态、生活是否同时兼顾, 以便为地方党委政府及时调整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依据, 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更加协调发展。
3.6 理顺环境统计工作体制
a) 强化归口管理与分工合作。环保部门内部分工、职责要明确, 有专门机构来负责环境统计工作。
b) 排除干扰解决数据失真问题。各级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示范区达标评审、评比活动, 应强调环境治理的实际效果和环境质量改善程度等指标。凡指标采用环境统计数据的, 必须由同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统计部门参与审核。
c) 加大环境统计工作考核力度。建立定期环境统计奖惩制度, 从制度执行、机构建设、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统计范围、执法力度和污染源排污核查等方面进行考核、奖惩。
3.7 加强环境统计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
环保部门在机构的建设中应设立单独的统计科室或环境统计岗位, 在其他有关处 (室) 也应有相对固定人员负责本专业统计工作。同时环境监测中心站应加强环境统计工作力量。
环境统计能力建设应纳入环保规划, 在财力、物力上给予政策性倾斜, 改善环境统计人员的工作条件, 为统计人员配备专用计算机。
3.8 建立环境统计人员定期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制度
环境统计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主要取决于基层统计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心, 应经常性的对市、县 (市、区) 及重点企业环境统计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环境统计理论培训。
总之, 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科学合理的环境统计方法、方便灵活的统计软件、顺畅的机构体制和高素质的环境专业统计人员, 才能促使基层环境统计工作越做越好, 才能各项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
基层环保部门 篇2
一、制度创新有了新突破 经过多年的实践运行,运输部逐步建立了环保生产的制度化框架 结构体系,《环保奖惩制度》,《环保检测制度》,《环保培训制度》等 制度得以有效运行。09 年 6 月,集团公司颁布并实施了厂部环境监 督员制度,并完成验收。自7 月份新制度运行以来,较大程度地调动 了各级环保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与08 年同比,环境事故呈明显下降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制度的 优越性将日益显现出来。
二、努力完善环保生产的硬件条件 完善并实现环保生产,不仅是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更是为了南化 明天的健康发展。2009 年,运输部按照公司要求,由股份公司出资,建立了化二道雨 污分流工程,并顺利通过验收。
三、全面落实环保生产的责任制度 2009 年,在运输部与各站室部门签订环保目标责任制的基础上,由站室部门延伸个人,全员签订《环保目标责任状》,做到责任层层 分解、层层落实。运输部在落实环保生产责任制方面下了功夫,严格 制定、严格考核、严格责任追究,真正起到了奖惩约束作用。运输部的环保排放重点岗位化二道罐车清洗岗位,严格实施《洗 车环保安全规定》,部门环境监督员和设备科主管领导每日巡回检查,环保设施运转情况做维护记录。
四、重视环保文化建设,抓好员工环保培训工作。2009 年,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的环保培训工作,特别是抓了一线职 工的环保培训工作,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职工进行了考核,环保教 育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全员考试合格率达到100%。
基层环保部门 篇3
其实,环保部门的尴尬不仅在于职能重叠,环保部门权力太小,而且在于环保部门执法不力,处处受制于人,污染企业不在乎环保部门。保护环境是环保部的职责,环保部长自我解嘲之余,更要想办法保护好蓝天碧水,遏制住环境污染。
问题是,保护环境不仅是环保部门一家的战斗。面对环境污染,环保部门有时也很无奈。“人民群众深受污染之害、苦不堪言,而监测数据喜气洋洋、自说自话。”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曾痛批监测数据与群众感受“两张皮”。曾任环保总局副局长的潘岳也说过:一个资源大省的环保局长,一边被省长骂为何摆不平环保总局,一边被潘岳骂为什么不能严格执法。省级环保局局长不想着严格执法,为科学发展观保驾护航,却被逼着去摆平环保总局。如此环保执法现状岂不可悲!省环保局处境尚且如此尴尬,市环保部门、县环保部门又如何做到严格执法呢?
事实上,污染企业往往是不怕环保部门的。这或许是环保部门最大的尴尬。比如,河南封丘县黄河化工厂巨大噪音与污水严重威胁群众生活环境。在有关部门三令五申干预下,黄河化工厂甲醇项目被勒令停产,但是不久又开始违法生产。封丘县政府还下发红头文件,组建领导小组为这样的企业生产“保驾护航”。政府如此为污染企业护短,环保执法尊严与民众权利何处安放?地方环保部门都“猫不捉鼠”,环保部长能不自感尴尬吗?
现实中,许多污染企业,特别是当地重点保护的利税大户,即使公众痛心疾首,环保部门也常常无能为力。如果地方政府不转变发展观念,单靠环保部门,撼动不了污染企业的根基。
要破解环保执法难题,单凭环保部门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要让环保问题受到重视,就要自上而下改革政绩评价体系,落实环境污染问责机制,铲除拿环境资源换GDP的现实土壤,遏制住官员制造“污染政绩”的冲动。否则,环保部门将仍然走不出“猫不捉鼠”的尴尬。
基层环保部门 篇4
1 辐射环境管理现状
1.1 辐射工作单位
据2014年国家核安全年报统计显示, 我国目前从事生产、销售、使用反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共65266家, 在用放射源118968枚, 射线装置125881台, 而基层环保部门往往承担着绝大多数的日常监管工作, 管理的辐射工作单位具有点多面广, 种类较多的特点。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 截止2015年1月该区共有电离辐射监管单位178家, 其中密封性和非密封性放射源使用单位29家 (密封性放射源153枚) , 工业射线装置使用单位29家 (射线装置300台) , 医用射线装置使用单位78家 (射线装置166台) , 金属熔炼企业42家 (见图1) 。其中放射源主要作为测厚仪、液位仪等应用于化纤、钢带生产和医疗行业, 核素主要是Cs-137、Co-60、Am-241、Kr-85和Sr90, 工业射线主要用于探伤。而移动放射源随着市政隧道、天然气管道的建设, 也有1家单位从事探伤工作。电磁辐射监管主要是广播电视、气象雷达、输变电工程和移动通讯基站, 随着国家对电力基础投资的加大和4G通讯的大规模建设, 电磁辐射管理面也越发广泛。
1.2 辐射环境管理机构
国家和省级的辐射管理机构相对较为独立, 专业人员齐全, 综合实力较强, 而到了市、县一级, 特别是县级, 因为机构编制、工作量统筹安排等因素, 辐射管理机构往往与固废、污防、监察、生态等科室合并在一起, 较难有专门独立的科室进行专职管理, 专业素养也较为欠缺。在职责划分上, 辐射的行政审批与验收、辐射管理、辐射监察由最初的一个科室集中行使, 也开始逐渐分散到行政审批科、辐射管理科和监察大队 (所) 分散行使[1]。
1.3 辐射环境管理制度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为法律总纲, 以《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行政法规为基本要求, 以《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部门规章为抓手, 根据辐射环境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目前主要采用以下五项制度进行日常管理。 (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核与辐射的要求, 对涉及电离和电磁辐射的项目开展报告书、报告表和登记表的审批与验收。 (2) 辐射安全许可证申领制度。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要求, 所有电离辐射工作单位必须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 100%持证上岗。 (3) 放射源在线监控管理制度。通过信息技术手段, 将每颗放射源的信息传输到统一的信息监管平台上, 一旦发生较大位移或者剂量超标即刻发出报警, 为避免和减少辐射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做好基础性工作。 (4) 年度评估报告制度。每年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辐射源剂量进行检测, 并就辐射环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配备、运行与维护状况, 辐射工作人员管理情况以及事故和应急情况编制成年度评估报告。 (5) 废旧金属熔炼企业辐射检测管理制度。废旧金属熔炼企业及时购置电离辐射检测仪器和个人剂量报警仪, 在废旧金属原料入炉前、产品出厂前进行辐射监测, 并如实做好监测记录, 建立监测台帐。 (6) 监督性检查和监测制度。环保部门根据监管频次的要求, 对辐射工作单位的各项制度落实情况、企业和人员资质进行日常检查, 并安排专人进行监督性监测, 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 督促整改落实。
2 日常管理存在问题
2.1 辐射环境管理部门地位不高
环保部门是随着污染整治的开展而发展起来的, 废水、废气和废渣看得见, 摸的着, 与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稍微发生点突发情况, 就会引发投诉。而辐射环境污染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 具有小众性特点, 特别是放射源丢失属于小概率事件, 一般情况下容易发生, 辐射剂量超标对身体的影响短期内也无法显现, 因此几年不发生异常情况或者污染事件, 老百姓不普遍关注, 上级部门和领导也不会特别重视, 由辐射部门负责人提拔到上一级领导岗位的情况也不多, 辐射管理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 辐射环境管理就容易被忽视, 管理部门也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
2.2 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辐射管理部门往往会陷入单打独斗的漩涡, 在处 (科) 室协同、部门协同、和当地政府协同上体制机制还不够顺畅。在对核技术利用单位和熔炼企业的日常监管上, 管理、监察和监测的沟通联系还不够紧密, 辐射环境监察和现场监测能力较为薄弱;在与公安、卫生等部门的沟通联系上, 联合作战能力较为涣散;在与当地政府、管委会等平台联系上还不够及时, 无法准确掌握各企业单位的发展情况, 一旦有停产等异常情况, 较难落实资金收贮废弃或闲置的放射源。
2.3 企事业工作人员管理松散
企事业辐射操作人员流动性较大, 对从业人员的管理未能及时跟进。辐射管理和操作人员未能按时参加上岗培训, 取得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上岗证, 确保持证上岗。未能及时建立辐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操作时佩戴好热释光 (TLD) 个人剂量计, 每季度参加一次辐射个人体检。特别是对于放射源使用单位来说, 能够做到及时入库, 对于暂时不用的放射源, 拆卸后及时放入贮源库, 并做好视频监控和台账登记等管理工作;及时监测, 对生产暂时停止或者入库的放射源, 利用电离辐射监测仪进行监测, 确保放射源在铅罐里面;及时收贮, 闲置或者废弃放射源三个月以上, 由省级环保部门进行收贮, 确保安全的企业也不是很多。因管理工作的不到位, 导致个人辐射剂量的累积, 超过电离辐射从业人员年辐射剂量标准20m Sv, 长期下去极易提高甲状腺癌症等相关疾病发生的概率[2]。
3 创新管理, 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3.1 加强辐射环境监管确保平安
(1) 加强监督检查。经常性对辐射工作单位开展检查, 对辐射环境剂量或个人剂量超标, 不划黄色警戒线的企业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 利用春节等时间节点安排专项执法检查和联合执法检查, 充分调动环保辐射环境管理、监察、监测队伍和公安、卫生部门的联动执法能力。 (2) 及时调处信访和收贮放射源。对群众反映的辐射信访问题及时进行调处, 让老百姓的疑虑得到消除, 对停产、倒闭企业的闲置放射源及时落实资金进行收贮[3]。
3.2 简化程序, 加强第三方监测
(1) 简化行政审批和验收程序。所有辐射建设项目全部进入审批窗口, 实行受理和结果全过程公示, 简化资料现场踏勘、专家评审、公众调查、环评公示、“三同时”验收等环节。 (2) 加强第三方监测。借助第三方检测机构, 对辖区内的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单位进行年度检测, 确保年度评估报告完成率为100%, 对数据不准确, 数值超标或者长期无数据的企业督促整改, 确保辐射剂量值在安全范围内。
3.3 构建三位一体辐射环境监管体系
(1) 形成处 (科) 室分工合作, 部门协同作战的监管模式。由环保局辐射管理机构牵头, 辐射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站互相配合, 公安、卫生、安监等部门联动, 对重点辐射监管单位开展安全检查和监督性监测工作。 (2) 利用生态目标责任制考核, 强化属地政府监管责任。将放射源及射线使用的装置的安全监管写入生态目标责任制考核, 实行放射源丢失、被盗和失控一票否优制, 督促各属地政府环保员加强对辐射工作的单位关注和管理。 (3) 引导辐射工作单位行业自律, 做好内部监督管理工作。组建辐射环境管理QQ群, 鼓励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做好内部监督管理工作, 把辐射安全与防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及时让工作人员参加上岗培训, 确保持证上岗, 教育工作人员佩戴好个人剂量计, 每季度参加一次个人剂量监测, 做好委托监测和年度评估工作, 确保不出事故。
3.4 营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辐射环境保护宣教氛围
(1)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载体作用。利用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及时报道辐射环境管理的动态信息, 可以在当地电视台制作辐射环境安全管理专题节目, 利用信访处理平台在解决好信访纠纷的同时, 也不忘进行辐射环境知识宣传。 (2) 加强辐射环境政务信息工作。在环保局门户网站及时更新辐射环境信息, 将辐射环境审批和验收情况在局网站公开和公示, 接收广大群众的监督。 (3) 强化辐射环境知识宣传。编制和发放辐射环境保护宣传手册, 所有辐射工作单位和熔炼企业人手一册, 到公园、广场开展宣传活动, 接受群众的基站辐射等咨询。
3.5 完善辐射事故应急管理体系
(1) 建立健全应急操作手册。建立健全突发辐射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 健全突发辐射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2) 完善更新设备配置。及时校定辐射监测设备, 为一线检查和管理人员配备辐射个人剂量检测仪和红外线测距仪, 加强辐射管理队伍硬件装备。 (3) 举行应急演习。选取好举行应急演习的重点企业, 邀请其余企业参加观摩, 环保、公安、卫生、安监等部门工作人员分工合作, 在做好安全防护后, 对放射性物品进行复测、封存, 并确保所涉及放射性污染物品安全封存, 同时对放射性物品的来源展开调查。经过现场应急处置, “污染事故”得到全面控制, 锻炼和提高辐射环境突发事件处置水平。
4 结语
辐射环境安全监管任重而道远, 特别是放射源的使用、贮存、运输和注销过程关系着周围环境和人身的安全, 需要予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体制、机制上强化环境监管。
参考文献
[1]张起虹, 陆继根, 张平, 等.江苏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创新研究[J].核安全, 2012, 2:9-15.
[2]沈乐园, 曹璐璐, 刁端阳.个人剂量监测在辐射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辐射卫生, 2013, 22 (4) :431-434.
安全环保部门的职责 篇5
1、严格贯彻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负责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管理,搞好调查研究,及时向公司领导提出强化安全管理的建议与措施。
2、组织制定安全生产中长期规划,编制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3、组织制订和审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
监督检查新、改、扩建项目职业安全卫生“三同时”执行情况,参加设计审查,峻工验收和试运行工作。
4、组织公司的安全大检查,经常深入现场监督检查安全生产情况,督促安全隐患的整改,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在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下,有权下令停止作业命令。
5、负责公司三级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和检查,组织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和办证等有关工作,监督检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6、组织参加重伤以上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同行政部一起做好工伤鉴定、工伤保险工作,负责伤亡事故的统计报表。
基层行政部门渎职犯罪问题探析 篇6
关键词:基层行政执法;渎职犯罪;特点;原因;对策建议
2011年12月,某市中鹏公司的建筑工地因中鹏公司违法建设挡土墙时发生坍塌,造成正在施工的两名建筑工人被坍塌的泥土掩埋而死亡的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经事后追查,新塘镇城监中队副队长陈某、城监中队沙埔组组长罗某某和副组长刘某某三人,从2010年9月起明知位于某市新塘镇沙埔管理区塘边村的中鹏公司的建筑工地在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施工,属违法建设,但陈某等三人在先后多次接受中鹏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吴某某的宴请和钱物后,不依法履行对“两违”建筑的巡查监管职责。陈某身为分管沙埔组的城监中队副队长,不督促沙埔组对中鹏公司的违法建设从严查处,放任沙埔组对中鹏公司长达一年多的违法建设不认真查处、弄虚作假,刑事执行;罗某某等二人身为沙埔组正、副组长,在对中鹏公司违法建设的近10次执法活动中,仅以口头警告、或发出《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或扣押灰桶、砖刀等收缴方式,从形式上完成其执法行为,没有依法依规采取措施,真正制止该公司的违法建设,致使该公司的违法建设持续一年多时间未得到有效制止,终酿成大祸。上述三人亦被人民法院以滥用职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从上述案件,我们可以看出基层行政执法领域存在不少问题,极易引发渎职犯罪,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依法行政,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但是现实中仍然有部分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无视国家法纪,亵渎职权,不仅影响和谐社会建设,还严重影响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如何从根本上遏制基层执法领域渎职现象的发生,是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之一。
一、基层行政执法领域渎职犯罪案件的特点
1.涉嫌罪名多是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罪,主要表现为不作为
个别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要求不严,日常工作督促不够,对现场检查不及时、不全面,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有的即使发现了违法行为,也不能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有效制止,最终,导致出现安全事故。我院查处的此类案件涉嫌罪名全部为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罪,表现形式全部为不作为行为。
2.渎职犯罪与受贿罪或经济问题交织存在
渎职犯罪往往与经济犯罪问题交织存在,共同发生。我局立查的犯罪嫌疑人中,大部分人都涉及受贿罪,或存在经济问题,渎职犯罪与经济问题交织存在。
3.监督不到位
从上述案件中可以看出,基层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而自由裁量权过大,工作覆盖面广,队伍不够稳定,缺乏培训和党性锻炼,队员广泛缺乏工作责任心,使执法人员有贪腐的“空间”。
4.案件查证难
事故发生后,最先得到通报和到达事故现场的往往是公安、安全生产监督、卫生和其他负责行业管理的行政职能部门。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他们往往着重于如何尽快查明事故原因以回复新闻媒体的关注,如何做好死、伤者的安抚救助工作,以稳定当地生产、生活秩序,而对引发事故的渎职行为人为地“忽视”,甚至大多数一般安全生产事故都没有检察机关介入,甚至都不出具事故报告。我院查办的这类案件,也都是在事故发生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后,才立案查办的,造成在案件侦查过程中,调查取证困难。
二、基层行政执法领域渎职犯罪案件发生的原因
一是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环境复杂,每天都在与执法对象的利益发生冲突,同时每天都可能收到执法对象的利益诱惑,加之属地化的执法体制也不利于形成抵制違法行为的合力,增大了行政执法工作人员执法的廉政风险。
二是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执法事项繁多,自由裁量权过大,同时各级可以各自为政,容易给少数意志薄弱者以可乘之机,造成知法犯法现象屡禁不止。
三是少数基层行政执法人员经受不住诱惑,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利,存在侥幸心理;有些执法人员存在“不捞白不捞”,“上行下效”心理。如上述案件中,从直接分管沙埔片区的中层领导到各组员均相互效仿,接受被巡查对象的礼品和宴请,而在工作中包庇违法建筑不受查处。
四是预防制度设计和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存在薄弱环节。执行制度不严格,执法检查程序不严谨,特别是主管领导和“片区领导”自由裁量权过大,缺乏应有监督制约,行政执法系统的操作制度设计和监督制约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基层行政执法领域渎职犯罪案件频发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1.从思想教育入手提高队伍素质,转变执法观念
行政执法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必要的法制观念,这是依法行政的基础。行政执法工作任务繁重,法律政策性强,对执法人员的要求高,而现实中执法队伍庞杂,良莠不齐,必须从思想教育入手,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经常组织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通过上法制宣传课、看案例展览等形式,使警示教育活动警钟长鸣,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的遵纪守法意识。
2.公开执法流程,实行阳光执法
执法行为中的暗箱操作,最容易导致执法违规性和随意性。必须对行政执法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的职能和责任进行规范,对内设各部门、各岗位、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协调明白,并将全部执法流程向社会公示,提高执法透明度,使行政执法人员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始终处于上级、各部门、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实行阳光操作。
3.加大监督力度,完善制约机制
行政执法机关建立健全一系列规范完整的监督制约机制,这是依法行政的保障。扩大监督范围,把监督范围从内部监督延伸到外部的群众监督。加大监督力度,把以防范违规违纪为主的审计监督和以防范犯罪为主的检察监督结合起来。一是加强管理监督,主要是上下级之间和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并实行监督连带责任制,对因监督缺失造成职务犯罪发生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连带责任。二是加强审计监督,建立经常性的、规范性的对罚没款物进行审计监督的制度,及时揭露已发生的罚没款物违法违纪问题。三是完善举报监督机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电子信箱,实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对违纪违法行为进行举报。
参考文献:
[1]孟庆华.渎职犯罪司法解释若干条款的理解适用问题探析[J].学习论坛,2013(5):71-76.
甘肃省环保部门调研天水循环农业 篇7
唐继荣站长 (左二) 在天水调研
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唐继荣站长4月26日在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调研天水高新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市农业局副局长史延春和市农环站负责人陪同调研。唐继荣站长深入天水润德沼气开发工程有限公司, 认真了解该企业将上游企业的“废弃物”———养牛、养猪、养鸡场的粪便及菌业企业的菌渣生产成沼气, 供农户做饭、取暖、照明和洗浴使用, 生产成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 用于绿色食品生产的“种植业—养殖业—食用菌生产—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循环利用模式。同时参观了高档盆花栽培、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和高效节水型农业集成体系等。
唐继荣站长充分肯定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立足现有产业, 通过奶牛养殖、生猪养殖、蛋鸡养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沼气工程、有机肥加工等产业将示范区及周边的种植业有机结合, 建立起现代农业循环产业链, 对进一步提高天水市及时全省的农业产业化水平, 促进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示范作用。
基层环保部门 篇8
一、模型
设排放污染物的企业A和环保部门B之间存在博弈关系。排放污染物的企业有两种策略可以选择,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L和不符合法定要求H。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需要一定的处理费用C>0,而不符合法定要求随意排放时,费用为0。因此,可以认为企业选择L时得到的收益为-c;选择H时得到的收益为0。在L和H之间,环保部门要求企业选择L,它的效用函数为uB(H)=0,uB(L)=1。环保部门要对企业的排污情况进行监督,否则无法确定A对污染物的处理情况,它的监督成本设为0<h<1。如果B发现A排放不符合国家要求,就会对A进行罚款f,同时强制其选择L。
二、基本理论
设博弈参与者集合为N={1,2,…,n},符号i∈N表示任意一个参与者,符号-i∈N表示除i以外的所有参与者。作为某个博弈的参与者来讲,他的一个纯策略就是一个行动方案。这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在一次性博弈中,一个策略实际上就是一个行动;另一种情况,在多阶段博弈中,一个策略实际上是一个函数,它要根据前面各个阶段发生的事件来确定每一个阶段中参与者应该采取的行动。在标准式博弈中,每一个参与博弈的人都有一个纯策略集合,用Si表示参与者i的策略集,而si∈Si为i的一个策略,所有可能的策略组合构成的集合为S=S1×S2×…×Sn,一个策略组合为s=(s1,…,si,…,sn)∈S,是一个向量。集合S-i=S1×S2×…×Si-1×Si+1×…×Sn表示除参与者i外其他所有参与者的策略集构成的集合。元素s-i∈S-i表示除i外的所有参与者的一个策略组合。向量s通常表示为(si,s-i)。另外,标准式博弈的效用函数是Von Neumann-Morgenstern效用函数,它是定义在S上的概率分布集上的,每个参与者定义在策略组合集上的效用函数为ui:S→R,或表示为ui(si,s-i)。若已知S上的概率分布,博弈的参与者就可以计算出在这个概率分布下自己的期望效用(在标准式博弈中,参与者所得到的收益被理解为期望效用)。
在标准式博弈中,首先,每一个参与者选择自己的策略,比如参与者i∈N选择si∈Si;其次,每一个参与者得到收益,例如参与者i得到收益ui(s),s=(s1,…,sn)。于是,标准式博弈表示为Γ=<N,S,u>,u=(u1(·),…,un(·))是效用函数向量。
定义1在标准式博弈Γ=<N,S,u>中,(纯策略)Nash均衡是策略组合s*,对每个s'i∈Si和每个i∈N,有。
说明:博弈中,参与者i对其对手的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他的某一策略si,如果能比他策略集中的其他策略收益高,那么他就不会选择其他的策略。由此可知,Nash的解是一个策略组合,用s*表示。它的确定方法是:对所有的参与者i∈N,其策略si*应该是对其他参与者的策略s*-i所作出的最好的一个选择,即最优反应,参与者i此时的收益是最大的。
定义2对标准式博弈Γ=<N,S,u>,其混合策略博弈为Γm=<N,△,um>;策略集为△i=△(Si)。对所有的i∈N,σi∈△i表示i的一个策略;△=△1×△2×…×△n;σi(si)为σi赋予si的概率。对所有的i∈N,期望效用函数ui:△→R为:
定理1(Kakutani)设是一个非空有界闭凸集,f:C→P0(C)满足是C中的非空闭凸集,且集值映射f在C上是上半连续的,则,使x*∈f(x*)。[2,3,4]
定理2(Berge的最大值定理)设是紧的凸集,设函数f(x,m):X×M→R在x和m上连续,定义对应c:M→→X为:
则对每个m∈M,c(m)是非空的和上半连续的。
在定理1和定理2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定理3。
定理3(Nash定理)给定标准式博弈Γ=<N,S,u>,其中S是有限集,其混合形式Γm=<N,△,um>有至少一个Nash均衡,即任何有限博弈都有混合策略Nash均衡。
证明在标准式博弈Γ=<N,S,u>中,对坌i∈N,设策略集Si是有限集,因此在混合博弈Γm=<N,△,um>中,△i是有限维欧几里得空间的紧的凸子集。由定义2知ui(σi,σ-i)是线性的并因此在σ上连续。
由定理2,对每个σ-i∈△-i,bi(σ-i)是非空的,且是上半连续,因为对任何的σ-i,ui(σi,σ-i)是线性的,所以给定任意的λ∈(0,1),若ui(σ'i,σ-i)=ui(σ'i,σ-i),则ui(λσ'i+(1-λ)σ'i,σ-i)=ui(σ'i,σ-i),即bi(σ-i)是凸值的。定义对应:
为b(σ1,…,σn)=(b1(σ-1),…,bn(σ-n))。由上述结论知,此对应满足定理1的前提条件。所以,存在混合策略组合σ*,满足条件σ*∈b(σ*),这样的策略组合是Γm的Nash均衡,是Γ的混合策略Nash均衡。[1]
三、模型分析
环保部门在执法前不知道企业选择L还是H,由于B没有观察到A的行动,所以在每个节点上它只能采取相同的行动,A的策略是在初始节点做出一个选择,这一博弈可以表示为表1中的标准形式。
由于在这一博弈中不存在纯策略Nash均衡,即如果企业A选择L,则环保部门B的最优反应是不监督;然而,如果B选择不监督,则A的最优反应就是H。
在实际中企业什么时间排放污染物,环保部门什么时间来监督都是不确定的。当每个参与人选择它们最优的可利用佐证的混合时,结果将是一个混合策略的均衡。下面我们求出它的混合策略的均衡。
设企业A的一般混合策略是p-混合,即它选择L的概率是p,选择H的概率是1-p。针对p-混合,环保部门B的期望支付是:如果B监督,(1-h)p+(1-h)(1-p);如果B不监督,1p+0(1-p)。令它们相等,即(1-h)p+(1-h)(1-p)=1p+0(1-p),得p=1-h,所以A以概率1-h选择L。
类似地,环保部门B的混合策略是q-混合,它选择监督的概率是q,不监督的概率是1-q。此时企业的期望支付是:如果A选择L,-cq+(-c)(1-q);若A选择H,(-f-c)q+0(1-q)。令其相等,有-cq+(-c)(1-q)=(-f-c)q+0(1-q),解得,所以B以概率选择监督。
于是为此博弈中混合策略的均衡。
企业和环保部门均衡的混合概率通过计算另一个参与人对它的两个纯策略的期望支付求得。[5]对于p-混合,环保部门从“监督”中得到的期望支付为(1-h)p+(1-h)(1-p)=1-h,从“不监督”得到的期望支付为1p+0(1-p)=p。比较两式知,当p<1-h时,企业更有可能选择超标准排放,环保部门应选择监督。相反,当p>1-h,即概率p很高,也就是企业更有可能选择符合标准排放时,环保部门选择“不监督”会更好。如果企业的p-混合中p值恰为1-h,环保部门在两个纯策略之间无差异,它不确定自己的选择,此时更愿意混合两个策略。当考虑A对B的q-混合时的选择,可以从企业的角度分析得出相同的结论。
我们也可以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若环保部门的监督成本h越少(由p=1-h知,p越大),它的监督次数就越多,所以企业就以较大的概率选择L。对于概率q的值,一方面,当罚款f越大时,越小,也就是企业考虑自身利益会倾向于选择L,此时环保部门意识到这种可能性会减少监督的次数;另一方面,企业处理污染物的费用越多,它越有可能不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排放。由知,是增函数,即随着c变大,q也变大,此时环保部门会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次数。
在企业和环保部门的博弈中,根据不同的h、f、c的值,p、q的值要发生变化。新环保法中,一方面国家针对出现的违法成本低而守法成本高的情况,采取对污染企业按日连续计罚,罚款上不封顶的政策;另一方面,增加环境经济激励措施,规定生产经营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础上,如果能进一步减少排放,政府可以在财政、税收、价格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加以鼓励和支持。比如对排污达到标准的企业可以实行省政府财政补偿,鼓励企业自觉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这样就可以相对减少企业处理污染物的费用支出c,从而使变小,提高企业减排的自觉性。
摘要:国家要求企业在生产中所排放的污染物数量要符合排放标准,环保部门随机监测,因此企业和环保部门之间存在博弈关系,此博弈存在一个混合策略Nash均衡。本文通过理论证明均衡存在,对模型进行分析得出Nash均衡,并结合新环保法中的政策说明如何采用博弈策略促进企业减排。
关键词:混合策略,Nash均衡,企业,环保部门
参考文献
[1]诺兰·麦卡蒂、亚当·梅罗威茨著,孙经纬、高晓晖译:政治博弈论[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俞建:博弈论与非线性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Border K C.Fixed Point Theorems with Applications to Economics and Game Theor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4]俞建:Nash平衡的存在性与稳定性[J].系统科学与数学,2002(22).
基层环保部门 篇9
一、部门预算实施成果分析
1.预算支出更趋理性化。
实行部门预算后, 预算批复的时间比以前早了, 各行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计划安排全年各项支出, 使预算支出较之以前更加理性化。
2.预算的计划性增强。
实行部门预算以来, 所有预算一般在上一年的7-8月份编制, 尤其是一些大型修缮、设备购置及基建项目, 必须从项目申报理由、目前的现状、资金需求、取得的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论述和说明, 使得各行都能做到筹划在前, 并有计划安排全年每一项预算。
3.部门预算的科目和账户划分更加合理。
实行部门预算后, 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取消小账户控制, 各行可根据实际需要统筹列支费用, 不需再人为调账, 确保了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4.费用开支透明度明显增加。
实行部门预算后, 各行更加注重资金使用效益, 努力节约每一笔开支, 并且提高了费用开支的透明度, 促进了廉政建设。
二、部门预算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相关立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现行《预算法》关于部门预算编制的原则、内容、方法和程序缺乏明确的规定性。部门预算编制时间与内容要求, 不能与部门工作计划安排相衔接。同时在部门预算审核内容、审批时间和审批方式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法律对预算的约束不强。
2、预算编制方法习惯旧制。
部门预算要求实行“零基预算”等编报方式。但在实际编制过程中, 基数加增长的惯性思维, 仍是部门预算编制的主流。有相当部分基层行参照上年度或近几个年度各科目账户支出数, 依据一定的增长规律进行编制, 有很多是根据个人多年的经验值进行测算, 预算的科学性不强。
3.指标分配粗略。
部门预算分配指标时没有充分考虑各地区、各级行所处的地理位置等一些特殊因素, 人均指标差距过大。地市间的人员费用相差很大, 各地职工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也亟待加以解决。
4、年度费用支出不均衡。
按照预算管理办法规定, “人民银行应于每年的8月底前对下年度的收支预算进行测算, 并将初步结果上报财政部”。但实际传导过程中时间过长以致于安排费用支出时往往前紧后松, 难以做到全年度均衡使用。
5、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基层央行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在编制部门预算时, 仍然存在部门间信息壁垒现象, 财务部门难以从全局角度对全行信息进行有效识别与区分, 使预算编制部门很难真实反映全行预算需求。
6、预算编制专业人员相对缺乏。
基层行目前的人员知识结构很难满足预算编制标准的要求, 缺乏相关专业人员, 编制的预算难免脱离实际。
三、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部门预算监督与考评机制。
制定和完善相关部门预算监督审批、绩效评价方面的考核机制, 明确预算监督的范围、内容、程序, 并对预算编制的审批、预算执行监督、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评价等内容作出详细规定。
2.强化部门预算编制的严肃性。
各基层行要充分认识部门预算的严格性, 预算一旦批复, 必须严格执行, 没有特殊原因不得随意更改。因此, 各级行需要设立相应的预算编制委员会, 由单位“一把手”负总责, 并充分发挥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组织和协调作用。
3.落实预算参与的“多维”主体。
编制年度预算前, 应抽调单位各部门人员共同参与, 组成预算编制精干队伍, 共同做好财产清理、支出研究、异常需求分析等工作, 为下一步正式编制年度预算摸清“家底”, 以便确定合理需求
4.改进编制规程。
适应部门预算改革需要, 研究制定部门预算操作规程, 建立部门预算备选项目库, 按照“零基预算”管理要求, 统一预算编制原则、程序、方法以及各环节、各科目操作流程, 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规范。
5.加快预算传导速度。
可采取“区别对待”、“分批下达”和“限额调剂”的方式, 尽可能缩短预算审批时间, 切实解决基层央行年终突出列支现象。同时要严格执行“财权与事权相分离”原则, 加强和提高费用管理水平, 改进和完善对支行费用报账制管理, 健全财务内部监督检查机制, 确保年度预算认真落实。
6.完善部门预算指标管理办法。
按规模大小及各行实际核定机构费用, 适当缩小各地市之间人员费用差距。一是根据各行规模大小确定几级标准, 每一标准核定一个档次机构费用, 在此基础上考虑各行特殊情况 (如环境距离、气候条件、旅游接待等各项因素) 适当增减。二是制定合理的人均费用标准, 适当缩小各级行人均费用差距, 各行按实有人数和本级行人均费用标准掌握人员费用总量。三是尽早下达当年的预算指标和追加指标, 便于各级行及早控制。
摘要:近年来, 中国人民银行基层机构实行部门预算制, 并收到良好效果。课题组通过分析研究, 客观评价了部门预算的运作情况, 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基层央行部门预算管理模式研究 篇10
(一) 预算管理意识不强
预算管理是实施集中采购、基建维护、日常支付、薪金管理的源头性工作, 对宏观监管起着决定性的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基层央行对预算的编制普遍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明确的方法对预算进行细化, 会计财务部门包揽了预算编制的所有工作, 其他职能部门参与配合较少, 部门间协作不畅, 预算编制流于形式, 预算的执行缺乏约束机制。
(二) 预算编制缺乏预见性
长期以来, 我国基层央行预算编制只对既定的支出安排资金, 缺乏科学的分析预测, 没有很好地将预算编制与经济测算结合起来, 缺乏预见性, 很难做到合理安排预算资金。目前基层央行预算编制中普遍存在预算小于实际决算, 在编制下年度预算时, 部分预算资金支出项目考虑不全面, 基建会计与核算会计相分离, 未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定额体系, 致使部门预算下达后, 追加支出项目频繁, 缺乏应有的严肃性和透明度。
(三) 预算执行过程欠缺约束力
《中国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颁布后, 基层央行未及时建立健全预算实施细则, 财务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致使存在预算监控盲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重编制、轻管理, 使得部门预算存在管理漏洞;在预算监督方面, 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纪检内审部门缺乏市场调研, 预算监控效率不够;在预算绩效评价中, 没有落实奖惩激励机制, 致使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二、基层央行预算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一) 预算编制方法不尽科学, 项目不够细化
虽然目前基本采取零基预算法, 但实际操作不够彻底, 公用经费和专项业务经费仍然存有“基数加增长”的做法, 使得预算与实际有一定出入。部门预算支出用途也不够明确, 未能按照预算支出项目进行细化、分解和批复, 结果预算呈现头重脚轻, 资金呈现相互挤占、相互调剂现象。预算编制重点不够突出, 该加大投入的没有突出, 该紧缩开支的没有缩减,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经费周转不开、调剂不活, 自然使预算编制难以执行。
(二) 预算审计检查不全面、考核不到位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 往往就收支审收支, 对预算金额与执行结果的差异原因分析不足, 重结果、轻原因, 审计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 考核激励不到位, 大部分基层央行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没有建立起绩效考核激励制度, 预算仅仅是分配额度, 监控不到资金的实际效果, 不利于调动各科室“勤俭办行”的积极性, 降低了货币资金使用效率, 财务预算管理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三、基层央行部门预算模式选择及应用
(一) 国外政府预算管理模式借鉴
预算管理模式起源于美国, 20世纪50年代西方各国陆续建立起现代预算管理制度。随着我国2007年度会计体制改革, 财务管理理念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因此, 对西方各国政府及央行预算管理模式的学习尤为必要。目前, 国外主要有以下几种部门预算模式:
(1) 线形预算。线形预算是以日常经费保障为基础, 以年度为预算编制周期, 以人员经费为主要对象, 简单列出开支项目, 注重政府供给, 采用基数加比例增长编制。存在问题:一是预算编制双方无直接联系, 执行效率不高;二是预算失去控制, 造成支出膨胀。
(2) 计划预算。计划预算是结合规划过程、规划作用和预算系统三因素合一的预算管理, 将政府目标设计、规划与编制融合为一体, 是线性预算延伸。存在的问题:预算管理不够全面, 经常性预算支出难以实现, 存在管理漏洞。
(3) 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 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和金额, 而假设所有预算支出为零, 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 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 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存在的问题有:一是编制工作量大、费用较高;二是项目过分强调当前项目, 忽视长远收益。
(4) 绩效预算。绩效预算是指首先制定有关的项目规划, 再依据政府职能, 制定实施方案, 并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实施方案所需费用来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政府预算在引入绩效预算管理模式中, 对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改进政府部门绩效等方面取得明显的效果。存在问题:预算排序和资金分配时, 权重赋予可能有主观影响, 引起部门预算分配不均。
(二) 基层央行预算模式选择及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单一的预算管理模式弊端日益突出, 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基于对当前主流预算管理模式分析, 对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模式加以改进, 从我国基层央行的实际业务出发, 提出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如图1所示。
全面预算管理是以业务零基预算为起点, 对费用、支出等各方面进行全面预测, 做出对未来一定时期全部经营活动的总体规划与安排, 是预算管理模式的优化与整合。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实施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 零基法预算项目编制 (指标确定及分类) 。假设前提:我国基层央行采用财务收支两条线, 总行才会有业务收入, 地市中支预算收入为零, 经费全额来源于上级行预算核批。在收入为零时, 支出项目主要分为固定费用与可变费用, 在周期与费用二维指标中, 可变费用预算支出为零作为出发点, 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 并将各项费用合Á理分类、归属, 如图2所示。
FF:固定费用, 指人员经费支出中基本工资、津贴、奖金、取暖费等由总行执行标准, 按人员数量核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按地方规定比例计提, 属硬性支出;安全防卫费、货币发行费等属不可控指标或控制空间不大, 视为固定费用。
V F:可变费用, 指公用经费中差旅费、交通费、办公费、会议费等占比较大而又切实可控费用, 可变费用作为费用控制的重点。
TF:总费用, 指费用实际执行总额, 包含固定费用与可变费用。
H F:核批预算额, 指上级行核批的预算金额。
最佳预算点测算:TF-H F=0
当预算核批金额与实际执行金额相吻合时为最佳预算点, 超预算支出会使经费供应紧张, 不能满足日常业务需要;相反, 预算盈余又会造成资源浪费, 不利于资金合理配置与使用效益。
(2) 预算执行监控及差异分析 (指标选择及分析) 。在预算执行中, 要及时总结阶段预算完成情况, 将预算核定额按季进行划分, 对预算额与实际发生额进行比较分析, 寻找差异项目, 分析差异的原因, 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 为下一步预算管理提供监控重点, 如表1所示。
同时, 预算执行过程中, 以各部门为预算考核对象, 各科室负责人为目标责任人, 将费用开支按照科室归属分类、进行考核, 为部门控制、预算调整和绩效考评激励提供依据, 如表2所示。
(3) 绩效预算指标体系建设 (指标体系建模) 。预算执行差异分析中, 仅从预算编制核算角度出发, 将预算目标标准引入预算指标体系, 将近三年的公用经费加权平均测算各项目目标值, 计算实际执行与预算目标偏差百分比, 并赋予各项目指标权重, 运用离差分析, 汇总得出全年部门预算控制效率, 如表3所示。
其中:SF代表实际发生费用;EF代表测算的目标值;W代表各费用项目权重。
W权重反映了评价主体对指标集合所含分量, 在进行方差分析时, 权重对最终的评价结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不同的权重有时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论。权重合理选择与否直接关系到模型成败。基于各项目预算空间及对预算结果影响效果不同, 在指标权重确定上不能主观臆断, 要使预算贴合实际, 更具有可行性, 应依据SPSS统计分析软件, 科学合理确定各指标权重, 建立预算指标评价体系。
本文采用专家评估来确定权重W= (W1, W2, W3, ……, Wn) , 重建其评判矩阵R和综合评定向量S, 然后解综合评判的逆问题, 从关系方程W R=S, 求解W。采用模糊判断法倒推W值, 运用SPSS剔除关联影响因素, 加权平均后按部门打分排序, 实施绩效考核, 落实考评激励机制。
按照既定评价尺度, 对同一评价指标, 评价人员可以做出不同的评定, 是一种模糊映射, 评价结果用第fi评价指标做出第ej评价尺度的可能程度大小来表示。这种可能程度即隶属度rij。因为有m个评价尺度, 所以对第i个评价指标fi有一个相应的隶属度向量Ri, Ri= (ri1, ri2, …, rim) , i=1, 2, …, n。某一项目Ak的评价指标集的隶属度可用隶属矩阵RK表示, 在矩阵RK中, 元素式中, d表示参加评价的专家人k数, 指第i评价指标fi做出第j评价尺度ej的专家人数。Ri值大说明对做出评价的可能性就大。
四、基层央行部门预算完善对策
(一) 营造预算执行的良好环境
基层行重视预算, 是确保预算执行的根本保证。基层行必须把加强财务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把年度预算管理作为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 对经费的投向对象、投入方式严格把关, 注重分析经费保障情况, 强化预算管理观念和思路。基层央行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工协作”的预算工作体制, 强化财务管理委员会对于预算的精细化管理, 充分发挥综合调控作用, 提高预算管理效益。
(1) 树立全面预算意识, 是确保预算执行的重要基础。基层行应树立全面预算意识, 动员全行员工广泛参与, 提高预算管理理念, 实现全员参与和认同。预算管理是一种“全面”的财务管理活动, 必须实现“三全”:一是全面覆盖。预算的编制须涵盖所有的职能部门;二是全程控制。预算必须做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是全员参与。预算设计和运行需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常抓不懈, 需要各部门员工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
(2) 建立监督管理制度, 是确保预算执行的重要条件。为规范管理行为、强化管理效果, 基层央行应结合《中国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国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及自身工作实际, 制定适应本单位的预算实施细则, 建立资金管控体系。同时,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保障预算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运行。
(二) 抓好预算执行的关键环节
基层央行经费预算管理的效果, 主要考察预算执行情况。严格执行预算是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基层央行要执行好预算, 必须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1) 搞好预算编审, 是执行预算的前提。合理的预算编制是经费来源的保证, 是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首先, 合理编制, 科学排序。预算项目排序, 是决定预算安排是否科学合理的基础性工作, 编制经费预算时要提供详细的“一揽子方案”供择优选择, 使每个预算项目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 按优劣顺序排列, 发挥预算的调节与控制作用, 预算分配实行“统筹兼顾、保证重点、面向基层”原则, 集中资金做大事。其次, 切合实际, 缩小差距。央行基层部门要完善采购预算的编制, 缩小采购预算与实际采购的差距, 增加采购预算的可执行性。
(2) 加强预算监督, 是执行预算的关键。一是严格预算审核, 完善内控机制。基层央行在预算审核上要严把三关:借款关。要严格审核款项的用途, 没有列明详细资金用途的开支, 不予借款;报销关。违反财经纪律的不报, 发票不合规、填写不全的不报, 未履行审批手续的不报;结算关。会计财务科要每季度对各科室的借款、报销、结算情况进行清理检查, 避免超预算现象。二是实施定额管理, 落实绩效考核。基层央行应将预算管理纳入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考核, 量化项目预算, 制定绩效考核办法, 落实预算激励机制, 实施精细化预算管理。对差旅费、水电费、公杂费等经费, 预算要明确责任目标, 以科室为考核对象, 实行标准加定额管理;对大宗物资采购实行集中统供, 执行授权审批程序;对业务招待费要按人定标准, 严格按标准接待, 杜绝奢侈浪费, 切实落实“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的编制原则, 签订目标责任书等形式, 明确预算资金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的责任, 优化预算支出结构, 提高预算支出效益。
(3) 适时调整预算, 是执行预算的保证。一是分析预算执行情况。要定期向党委汇报预算执行情况, 分析报告中的经费开支要细致、准确、明晰, 将执行结果与年初预算进行对比分析, 揭示预算指标的偏差, 分析原因, 查找责任, 向党委领导提出有关改进管理的措施, 确保预算执行结果不偏离、不走样。二是及时调整预算项目。预算伴随着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 在预算执行中常遇有突发性任务或不可抗力因素, 因此在三季度要适当调整预算。预算的调整既要注重各项目协调发展, 又要保证年度预算综合平衡, 使预算真正起到宏观调控、微观指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剑辉:《预算的职能冲突与协调对策研究》, 《会计研究》2009年第2期。
探究基层水利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 篇1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水利系统的改革也得到了不断的推进,但是,在改革深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触及到一部分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产生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问题,给基层水利部门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如何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基层水利部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政工干部要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基层水利;思想政治工作
1.引言
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人的思想会受到感情的影响,所以人的工作是最难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唱功”要好,“做功”更要好。在各项工作中,不仅要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党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同时也要做到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疾苦,维护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而且要不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政治理论,学习科学技术,夯实理论功底,增强工作能力。说到底一句话,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做到内容上创新、方法上创新、机制上创新,以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在新时代必然就会产生新的思想,目前我国产生的主流思想便是对于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这一点必须落实到各个行业当中,在水利部门也不例外。目前我们淮管系统也正在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基层水利部门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分析
2.1基层水利部门在政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作具有特殊性,它的工程期长,工作量大、工作面积广、施工场所偏僻。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平时都是各自在不同的工作场所工作,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难以把所有员工聚集在一起,思想政治工作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久而久之,一些领导就会偷懒,松懈了水利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其次,由于水利工作需要招聘相当多的临时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不仅素质不高,而且存在很大的流动性和随意性,造成很难对员工进行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再次,水利部门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不够健全,这必然会影响到水利部门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找不到标尺,缺乏执行的规范。再次,原有政工体制已难以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有做思想政治工作之名,而缺乏做思想政治工作之力。贯彻中央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文件精神,尽管在深化水利改革中保留了相应的政工机构,但是,我们基层水利部门并没有配备专职政工人员,或名义上是配备了,但实际上派作他用;基层水利部门将业务范围内的各项任务作为考核或检验成败得失的唯一指标,而忽视了思想工作,从组织上造成一手硬一手软。
2.2政工在基层水利部门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也就是在此时,人们的政治观念容易在金钱的诱惑下发生扭曲。水利事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生产部门,关系到国家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一旦在水利部门发生了不正确的政治思想,危害是极大的,这会给国家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新的环境下,尤其要重视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全面部署,水利工作自然也在其中。新的时期,水利部门必须结合新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水利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要做好水利工作,当然也必须得在水利部门狠抓思想,使其成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提高执行力的保证,成为水利建设和发展的原动力。新时期的水利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思路、内容、机制、方法等方面创新,向符合人们思想活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型思想政治工作发展。
3.加强基层水利部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案
3.1对管理模式进行革新
在以往人们的认识中,单位管理与政治思想工作是两回事,二者毫不相干,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抓业务管理的不管思想政治工作,抓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懂技术或业务管理;在单位出现管理落后时认为管理重要,在单位出现严重矛盾时认为政治思想工作重要,安排单位工作和布置政治活动截然分开。因此,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是在单位改革发展过程中,如何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把政治思想工作渗透到新的管理方式之中,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把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纳入单位的目标管理。包括职工在现任岗位上的续用、升迁、奖惩、晋级等,都应与其联系,作为考查的重要指标。其次,让职工的思想政治热情体现到单位的民主管理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单位管理工作会议、中层干部会、职工代表大会等,在充分发挥政治思想热情中,实现政治民主,思想上自我教育,内聚力增强。再次,通过与职工平等对话和讲道理渗透政治思想工作。
3.2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转变职工的思想观念
目前,水利部门职工首先是思维方式的变化。职工的自主选择性增强,这种变化是一种好事,它有利于人们克服主观主义、片面性、思想僵化,提高自我判断是非和实事求是的能力。其次是思想观念的变化,表现为竞争意识、信息意识、效率意识、开放意识和求新意识等极大增强,它有利于人们紧跟时代的步伐,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然而,这些新变化也有不利的一面,就是相当一部分职工走向了另一种极端,就是谁也不信,什么也不信,在吸收一些好的观念的同时,也融入一些错误甚至是腐朽的观念。对于这些变化,积极的方面要给以因势利导,消极的方面要给以疏导。我们一是要坚持讲真话,不讲假话,要讲真道理,不讲假道理。职工心里有杆秤,只有讲真话,职工才能心悦诚服,相信你。二是善于将大道理同单位的兴衰、同职工的生活质量提高联系起来,娓娓道来,就会收到春风化雨的良好效果。
3.3结合职工需求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抓住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才能把基层水利部门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做实。我们水利部门长期以来处于一种计划管理体制之下,尽管职工收入不是很高,但生老病死有依靠,常见的问题也就是有的职工家庭人口多一些,生活困难需要补助,这方面没有太多的思想工作要做。而当前,我们面临着建立和完善制度的问题,面对着从管理者向劳动者转变问题,这些问题牵涉到单位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职工的许多思想矛盾也是从这里产生的,因此,在当前水利系统政治思想工作中,要做出实效来,就必须改变过去的工作习惯,不断更新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想职工之想,急职工之急,与职工实行面对面、心贴心的思想交流。情系职工,心想职工,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尽可能为其排忧解难,哪怕是一声问候、一句关心话,都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正是思想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原则的体现。
4.结语
总而言之,既要严格教育管理职工,又要理解、關心和爱护职工,认真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把政治思想工作与多办实事、好事有机结合起来,让广大职工在单位真正感受到“家”的温馨。只要我们做到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水利工作的方方面面,就一定能够形成一股迎难奋进的向心力,出现一种人思进、人心齐、人气旺的和谐局面,必可塑造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高素质、强能力、精业务的水利职工队伍。全方位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以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动力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势开展,全体水利工作者必将以搞好水利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基层环保部门 篇12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 公共气象信息服务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能够使我们提前预知未来的天气, 进而安排自己的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对基层气象部门的公共气象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目标规划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科技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基层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共气象服务的业务系统是气象服务的基础, 能够及时地拓宽其他业务环节和完善整个气象系统, 并且使得气象人员的素质得以提升, 还使得基层气象部门的服务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最终使整个社会生活秩序进入稳定的阶段, 使整个气象的服务效益得到提升。
在气象信息服务中, 应该始终坚持“资源、安全、公共”的理念, 把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经济发展作为信息服务的核心, 完善整个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使得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气候的变化, 并且能够有效地防灾。我国气象公共信息系统可分为服务、预报和综合观测几个业务系统。
二、发展现状
2.1成就
2.1.1服务领域。
如今气象服务的领域已经拓宽到我国的各行各业, 尤其是在农业、交通、林业和环境上取得了防灾的显著成绩。目前基层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受到了人民的好评, 并且受到了政府的重视。
2.1.2覆盖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 公共气象信息服务覆盖的面积越来越大, 主要是因为气象信息发布的手段和方式得到了优化。现在基层气象部门的队伍正在逐步扩大, 并且素质在不断提高。
2.1.3服务能力。
在基层气象部门工作时, 应该把决策服务作为工作的重心, 因为现在我国各地的突发自然灾害比较多, 一个好的决策, 对于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防御和救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2存在问题
2.2.1满足不了大众的要求, 在实际生活工作中, 气象的服务在预备预警时, 很难保证每天的精细化和准确性, 远远不能满足大众和国家的需求。现在存在着预报重于服务的现象, 使得公共气象服务的效益评估、信息处理与大众的需要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2.2现代的世界科技发展比较迅速, 但是基层部门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远远不能满足气象事业的发展, 机构的不健全和人才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现代气象事业的发展。
2.2.3就我国气象服务来看, 基层公共气象的服务设施现代化程度和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要想使气象综合观测系统进入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提高气象防灾能力, 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应该加大对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技术投入。
2.2.4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追求不断提高。对于气象的服务领域来说, 应该使其不断得到新的拓展。为了使其适应国家发展改革的需求, 应该使气象财务、管理、人员和机构方面的工作得到相应的规范。
三、完善措施
3.1壮大基层队伍。
就我国现状来说, 基层台站人员的待遇不是十分优越, 与现代公共气象的服务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应该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 加强高素质人才的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气象部门的经费, 这样能够加速基层气象部门的现代化建设, 并且能使职工的生活得到保障, 使队伍建设更加稳定。此外还应该加强队伍的专业培训, 定期的考核, 优化岗位的管理。
3.2加强气象服务能力的保障, 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基层气象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能够使国家和人们有效的预防突发事件。为了提高基层气象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应该普及人们的气象变化知识, 基层气象部门应该有针对性的预报气象, 并且使预报的领域不断拓宽, 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 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
3.3优化服务体系
3.3.1防灾减灾。
对于灾情的收集和评估要及时, 对于灾情的原因应该有十分透彻的分析, 规划好所属地区的灾害防御体系, 完善灾情调查和报道的网络建设。加强灾害信息的发布, 健全信息发布的制度。做好气象预警、气象应急和灾害的防御工作。
3.3.2普及大众。
基层气象部门在进行气象预报时, 应该将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相关信息及时的传递给大众。像一些手机气象平台的建设应该加强, 因为人们能够在工作出行时方便的知道气象的变化。在信息服务中, 应该加强对大众气象变化的各种知识的普及, 通过各种网络技术和宣传报的形式向大众传递有用气象信息。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对基层气象部门的公共气象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对公共气象服务的目标、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且结合我国基层气象部门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希望能够完善我国公共气象的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基层环保部门】推荐阅读:
基层环保统计工作05-25
新形势下基层环保人的履职感言08-29
基层档案部门05-29
安全环保部门考核细则08-09
基层行政管理部门07-10
基层水利部门论文09-01
优秀的环保部门建议书10-13
反映环保部门相关工作意见的整改汇报11-23
安全环保部部门负责人岗位职责05-13
三部门开展基层岗位 计划开发20万岗位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