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国税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建议(精选8篇)
基层国税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建议 篇1
财务管理是国税机关行政管理的重点部位,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笔者结合近几年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查,对基层国税部门资产管理谈谈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当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特点
据2007年底数据显示,房县局固定资产账面原值1292万元,其中:房屋建筑
物类资产总额875万元,占总资产的67.72%;一般设备类资产总额413万元,占总资产的31.97%;其他类资产总额4万元,占总资产的0.31%。
从固定资产使用状态看:在用资产1140万元,占总资产的88.24%;闲置资产152万元,占总资产的11.76%。
从固定资产分布情况看:局机关资产868万元,占总资产的67.18%;管理一股资产93万元,占总资产的7.20%;管理二股资产30万元,占总资产的2.32%;计划统计股资产113万元,占总资产的8.75%;稽查局资产36万元,占总资产的2.79%;撤并4个分局闲置房屋资产152万元,占总资产的11.76%。
从资产分布特点来看:一是集中性。资产主要集中在城区,而城区占用资产为88%,机构收缩后除房屋外,资产管理相对集中。二是实用性。房屋及建筑物等不动资产与其他资产所占的比例基本符合实际,分别占67.72%和32.28%。三是合理性。局机关资产与其他单位资产基本合理,局机关资产占67%,人均占有资产5.1万元;其他单位资产占33%,人均占有资产3.5万元(不含闲置资产152万元)。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践
(一)强化了管理基础。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先后制定了《房县国税局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程》等系列制度,财务部门、管理部门建立健全了固定资产明细账,对达到标准的物资严格依规定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未达到标准的办公用品作为低置易耗品管理,资产购置、变动、处置严格按程序执行,杜绝资产漏记、错记等现象的发生,确保了固定资产数据的真实、完整、及时。保障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
(二)监控了资产底数。建立了监察、人事、财务核算等部门监交体系,坚持实行调离岗位手续清,对调出、离退休、外出学习以及岗位变动等各类人员,规定必须到资产管理单位办理交接手续,同时,定期开展资产清理检查,通过四次大规模资产清查工作,保证了全局固定资产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真正做到了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有效地防止了资产流失。
(三)健全了信息网络。全系统所有资产全部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和网络版财务管理软件进行核算,还建立固定资产使用单位、使用保管人员、存放地点信息字典库, 在资产的进口环节即购置采购管理、中间环节的资源合理利用与配置管理、出口环节资产的处置报废等方面严格管理,实现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集中化和网络化管理,有效解决了统计数据不及时、不准确和资产闲置浪费的问题。
三、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观念淡簿。个别单位和少数干部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前清后乱”的现象,对资产管理不十分重视,认为固定资产是大宗物品,只要购置了,大家都看得见,摸得着,谁也不敢随便拿走,且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只核算使用价值,不核算经济价值,这种想法导致思想上忽视固定资产管理。
(二)资产账目不准不实。有的单位固定资产台账不完善,存在账实不符、时间不清、品名不明、金额不准等问题;对新购置、新调整的资产没有及时入账或不入账;对每年清理中的盘盈盘亏的资产不及时调账;对报废、转让、借用给其他单位的资产没有及时报告县局,造成资产账目不实。尤其是省、市局对口调拨配置资产,如稽查、计统、财务、信息中心等部门调配或奖励的专用设备,多数资产调拨单没有随同设备传递,没有配备清单,也没有调拨单,经办人员领取后未登记就直接使用,很容易造成资产的私占和流失,也容易造成财产调换。
(三)资产增减缺乏监督。有的交接不办手续,有的增加不入账,有的处置不销账,有的变动不调账,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心中无数,家底不清。对个人使用和保管的资产,如办公桌椅、棕床、usb盘等资产,因工作变动而“物随人走”,部分单位办理固定资产移交凭印象移交而不进行实物核对,造成事后相互扯皮。
四、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应当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执行资产账物管理规定,促进资产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一)树立“三种观念”,增强管理意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各职能部门工作衔接和配合,不仅是财务部门对价值的核算的控制,它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为此,要树立资产就是资金的观念,克服“只管使用,
基层国税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建议 篇2
关键词:基层财政,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基层财政部门是整个国家财政中的重要一环, 其财政管理的严谨性与高效性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加强基层财政部门管理, 发挥其积极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 抓好基层财政部门的管理、确保每一笔财政确定用在百姓的身上, 是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的, 这既符合党的群众路线, 也是相关财经法规的要求, 对防范财务风险、控制财务漏洞、确保财政收支规范化、透明化、法制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基层财政部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尚待改进的问题。
(一) 财政管理缺乏原则性、科学性、透明性
财务管理缺乏一定的原则性, 在财政预算和支出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资金用途随意更改、不执行预算方案。专项资金的利用缺乏原则, 被挪用、挤占, 违规发放各种名义福利。专项资金长期挂账滞留、财务各种凭证不真实, 出现各种假收据、假发票等。财政管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财政收支结构不合理, 管理不严格, 财政超支严重。财政预算缺乏刚性, 支出没有科学性, 财政宽松时消费随意, 紧缩时又缺经费。三公支出严重超支, 在招待和出差前没有科学预算, 预算后又随意使用, 成预算与决算相差过大。财政管理缺乏一定的透明性, 尽管财政的预算与收支都经过人大的审批与监督, 但人大的舰队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只停留在表面的审批, 对于资金的后续使用并没有持续的跟进与监督。部分乡镇部门缺乏内控机制, 财政支出、审核、盖章与记账都归属一个部门或一个负责人, 不够公开透明, 使财政使用方面随意性大。
(二) 债权债务的清理缺乏及时性和有效性
乡镇政府在招商引资、招待差旅、乡镇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过程产生了发生债权债务关系, 但由于当事人没有负起责任, 没有及时对这些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和维护, 多数采取挂账、白条等等不专业的行为, 再加之清理不及时。导致拖欠未清理的债权债务越积越多, 个人也分辨不清, 因清理过去账目压力太大导致新的账目只能再次挂账, 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加之乡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 之前负责人调动之后并未给单位进行清晰交接, 导致单位不了解债权债务关系以致拖欠更久, 从而影响乡镇财政账目的真实性。
(三) 缺乏规范的会计核算机制
乡镇财政管理缺乏一个科学规范的会计核算机制, 财政支出的类目混乱, 各部门的支出相互交错。部门账目不全不清晰, 只有总账目, 其中明细账目记载不清甚至不记。各部门各科目名称不规范, 随意乱用混用导致账目混乱。
(四) 资产管理混乱, 国有资产监管不到位
有些部门没有设立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国有资产的使用未经相关权利监督部门审议私自使用, 个人私自挪用, 账目混乱,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解析
(一) 法律意识淡薄、内部控制不到位
有关部门对相关《会计法》《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的认识较为浅薄, 不够深入, 不能体会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或有个别干部价值观出现扭曲, 不能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 从而私自挪用财政触犯法律。财政管理的内部控制相对较差, 并没有进行分权制约, 形成相互监督体制, 导致一个部门甚至某个领导一言堂, 内控机制较差。
(二) 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度不到位
有关领导对于乡镇的财政管理不够重视, 对于财政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与关键点没有给出详细而肯定的指导, 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在基层财政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无法可依、无此对应规定的问题, 正式这种法规的不健全导致有些人能够钻法律的空子, 造成管理混乱。
(三) 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度不到位
由于基层的基础设施、工资待遇水平相对较低, 基层的财务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人少事多、工作强度和压力较大, 加之新上岗人员由于经验不足、没人代交、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等原因, 导致财务报表几任会计人员都出错的现象, 使基层财务的管理更加混乱。
(四) 外部监管不到位
由于审计的周期较长, 一般审计部门每三年对单位审计一次, 这便造成审计时集中整改, 大量造假, 不审计时账目混乱。再加之各部门的协调性不强, 遇到问题时不能形成合力, 统筹协调, 财政、纪检、检察、审计分属几个不同部门, 各有各的职权职能, 遇到事情相互推诿, 在处罚力度上强度不一, 甚至出现拖延等现象, 给基层财政管理混乱造就温床。
(五) 乡镇财政力量供给不到位
由于乡镇的财政力量薄弱, 供给严重不足, 造成基层财政缺钱, 在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人员工资差旅等方面确实没有钱, 不得已导致“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 各专项款之间相互拆借挪用, 最终导致管理混乱。
三、改进和完善基层财政部门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 加强基层法制建设与建设内部控制体系
要对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进行法制培训, 深入讲解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深入人心, 同时加强体质内部的控制体系, 将审核部门与控制财政钱款的部门分立, 相互制约与监督, 形成良好的自控体系。
(二)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做到有法可依
要根据基层的实际情况, 设定一些具有具体指导意义的法律法规, 用详细而明晰的要求指导基层财政的管理, 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三) 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针对基层从业人员流动大、素质低等问题, 专门聘请大学教授、工作经验较长的老师前来讲座、实地指导, 逐步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熟练度与专业度, 并对之前的坏账进行全面清理, 保证从现在开始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行事, 并在单位形成良好氛围, 以新面貌带交下一批新人。
(四) 加强外部监管, 做到阳光财政
加强基层人大的监督作用, 建立财政账目公开、严格审议与监督, 使人大的监督不仅流于形式, 而形成监督的长效机制, 在财政运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可利用政府的官方网站进行公示, 财务的具体用途、来龙去脉, 阳光财政, 接收人民的监督。
(五) 加强基层乡镇财务供给
针对基层财政供给不足, 上级机关应加强预算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积极去乡镇调研后谨慎予以批复额度, 同时也要灵活多变, 让真正需要财政的地方能够好好利用, 为新农村建设与招商引资做好坚实后盾。
四、结语
通过上文分析, 只要相关基层财政部门对症下药, 根据各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治, 就能逐步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使基层财务管理更加高效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张宝娣.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J].当代经济, 2010, (16) .
基层国税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建议 篇3
一、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税收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既不能急于求成、仓促推行,也不能观念陈旧,等待观望;既要考虑推进速度,又要讲究运行质量。一要转变思想观念。随着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以税收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征管改革已成为必然选择。基层国税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念,把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促进税收工作大局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使广大基层国税干部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既是现代人都需要掌握的“通用智力工具”,也是实现税收现代化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才能获取大量外部信息,有效地节约人力,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二是要清除思想障碍。要清除在纸介质条件下去理解信息化的思想障碍,全面树立现代化管理的思维理念,逐步实现物的现代化、制度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物的现代化是基础,包括计算机硬件配置、网络环境构建、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软件开发,是实现税收管理信息化的关键。要通过物的现代化,拉动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和管理流程的变革,从而带动制度创新直至组织创新。
二、坚持走一体化道路,促进税收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一是资金投入要注重成本效益。税收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财力,在建设过程中必须珍惜民力,讲究成本,注重效益,避免急于求成,贪大求洋,盲目铺摊子,造成新的重复建设和浪费,争取做到在信息化建设的所有投入都是叠加式的有效积累。二是硬件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满足当前税收工作的迫切需要,既要满足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要求,又要兼顾现实,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既要前瞻性的规划好几年内的设备购置更新方案,又不要盲目攀比,做到适度超前又不造成浪费,特别是在网络建设方面,要避免象基层国税部门原来使用的DDN专线那样短寿命产品所造成的路由器、拨号服务器等设备的浪费。三是软件建设要强调统一体系。要彻底改变信息化建设中软件开发各自为政、自成体系、重复开发等无序现象,克服功能交叉、技术体系不兼容、信息不共享等问题,必须树立全系统“一盘棋”思想,统一步调推进税收信息一体化建设。而坚持统一规划,强调一体化,决不是抹杀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统一规划,制定方案需要集中民智,需要大家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实施规划,落实目标同样需要群策群力,动员各方面力量开拓进取。
三、强化专业人才培训。全面提高税收信息化应用水平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懂业务,又会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的人才队伍,是加快税收信息化进程的关键。基层国税部门搞信息化建设,就人员素质而言,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技术人员,其职责是维护、开发、管理,必须具备较深的专业知识,精于计算机业务,还要尽可能了解税收基本业务;一类是操作使用人员,其职能就是运用计算机处理相关业务,绝大部分人员属于此类。当前基层国税机关要完善培训制度,特别是要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坚持岗位自学、送出去培训和引进人才“三位一体”原则,以此促进全员科技素质特别是计算机专业队伍素质的提高,以满足税收事业发展的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培训;一是对全员开展普及性培训。通过开展多层次的信息化培训,提升基础国税部门领导干部驾驭信息化实践的能力,提升专业技术人员解决难点问题的能力,提升基层业务骨干自主应用能力。二是对微机操作使用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规范操作程序,增强基础数据资料录入全面性和准确性。三是抓好业务软件的应用培训,提高系统软件行质量和效果,增强干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和造就自有专业人才的基础上,引入专家机制,借助于外部力量来推动税收信息化的发展。
四、完善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社会公众网络资源
基层国税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建议 篇4
完善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考核体系思考
从2014年10月份起,国家税务总局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正式运行,该系统是总局绩效管理的延伸,在保留总局功能的基础上,整合省、市、县多级考核模式,实现上下贯穿的绩效管理新模式,将涵盖绩效计划、过程管理、绩效考评、结果运用、汇总分析、系统管理等。新的考核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现代管理手段,在评价、激励税务工作人员,增强基层国税部门活力和竞争力,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税人员考核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新的考核系统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一蹴而就。因此完善和发展合理的、科学的、可行的国税部门综合绩效考评体系将是我们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笔者拟在从国税部门新的绩效考评基本内容入手,重点探讨当前我县国税部门综合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一、当前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
尽管基层国税部门采取的各种考评办法在税收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很多问题上认识还不充分,经验积累也不够。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综合绩效考评工作的深入推进,当前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考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评内容过于笼统,内容针对性不强而不易把握。当前国税干部考核的内容按照公务员法规定设置主要有德、能、勤、绩、廉5项,但是考评的内容规定过于笼统,大都较为抽象,缺乏定量指标的设计。从表面上看,每一项考核内容都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极大的包容性,是对国税干部综合素质的全面要求。但这种概括性和包容性的另一面就是过于笼统、空泛,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的准则。大而化之的考评要求多,粗线条地考评标准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评标准少,使得考评者在操作时难以把握“尺度”,无所适从,只能是泛泛考评。
2、考评措施和方法粗放而不易操作,考评有失公正公平。目前县国税绩效考评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考核方式单一。考核主要采取述职、测评、查看资料等静态考核方法,致使考核者对干部情况的了解较多地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应有的深度,考核结果缺乏准确性。二是考评定性有余,定量不足。没有很好地将定性和定量评估结合起来,考评往往是凭经验、凭印象、凭感情,缺乏数据支持和科学分析。三是考评计分标准不科学。目前国税部门工作考评采用“扣分制”,工作中出现错误就扣分,不干不出错不扣分,这样,每个国税工作人员所干的工作不论多少,简单或复杂,只要不出差错就不被扣分,工作能力与工作效果得不到全面评价,考评显然有失公正公平。
3、考评评价流于形式,未达到约束与激励效果。目前,基层国税基本上没有建立正常的评价机制,随意考评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有一些国税部门为了避免在考评过程中出现“冲突”,本着“和”为主的思想,考评中出现了个个都是高分的情况。考评由管理手段蜕变成安抚工具,使得考评评价流于形式,难以真正起到奖优罚劣的作用,考评激励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二、原因分析
当前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考评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1、岗位职责不明晰,绩效目标不明确。近年来,各级国税部门尽管在明确岗位职责上下了很大功夫,国家税务总局也制定了统一的《税收执法责任制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范本》,明确了国税部门执法岗位的工作职责,划清了岗位间工作联系与界限。但在实际工作中,定岗明责工作却不容乐观,表现在:一是岗位设置不科学。基层税务部门未能根据基层工作需要来设置岗位。二是定岗明责不合理。虽然设定了岗位,也规定了相应职责,但实际工作中都是“遵照”领导意见安排工作,一些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同志屡屡“冲锋陷阵”,相反一些工作态度不端正、上进心不强的同志则“心安理得”,在这种情况下岗位职责与个人工作已没有太大关系。由于岗位设置缺乏科学性、规范性,职责不明确,导致绩效目标也就无法明确。
2、尚未健全合理的考评指标体系,绩效衡量不准确。税收管理模式改革后,国税部门除组织收入外,大部分工作主要是服务工作,其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难以进行准确量化。除部分纳税业务有明确的办理时限规定外,税收法律、法规极少对税收工作标准进行量化规定,其考评标准不好掌握。同时,基层国税既有税收业务工作,又有行政管理工作,两者性质不一,考评的标准必然不同。而且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职务都有不同的素质要求,然而由于没有一个具体的考评指标体系,这些的绩效衡量就像是用一把没有刻度的尺子,绩效考评肯定不能准确评定。
3、绩效考评配套管理措施未跟进,绩效考评欠力度。绩效考评是评价国税干部工作是否出色的重要工作,其结果需要得到运用。考评结果与奖金分配、福利待遇、晋升调配、培训机会等挂钩才能起到激励作用。离开考评结果的运用,考评制度即成为形式。目前基层国税部门尚未建立以绩效为基础的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绩效考评没有与政治待遇上的荣辱、职务上的升降、经济上的奖惩直接挂钩,导致绩效考评无力。
三、完善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考评体系的思路
国税部门的绩效考评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紧密结合国税部门特点和现有管理基础,大胆借鉴企业及其他组织已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做法,灵活运用现代绩效考评理论,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规范和健全的岗责体系,确保绩效目标的科学合理性。随着税收改革的不断深化,税收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提高国税部门的绩效考评水平,必须建立科学的岗责体系,优化工作流程。只有有了科学的岗责体系和合理的工作流程,才能针对岗位和工作流程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科学构建国税部门岗责体系,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思想,按照新征管模式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法律法规赋予税务机关的职责与权力为依据,以量化细致的工作规程为基点进行规范和健全。
2、制定量化、细化的个人考评指标体系,确保绩效标准的可操作性。绩效考评指标是进行绩效考评的基本要素,是绩效考评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证,也是建立综合绩效考评体系的中心环节。基层国税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人员担任的职务与应履行的责任(岗位职责)各有不同,职能各异。因此,在个人绩效考评指标的设置上,应坚持“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尽量细化”的基本思路,以各部门岗位职责为基础,依据全面性、针对性、操作性、适应性的设计原则,细分、量化考评指标,多方面构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3、探索科学的考评方法,确保绩效考评的客观公正性。
考评方法是实现考评目的的手段,不确定科学的考评方法就难以达到考核目的。绩效考评要做到客观公正,在考评方法上必须纵横结合,综合衡量,才能保持考评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一是实行日常、季度和考评相结合的“一体化”考核模式。将考评方式分散进行,考评结果集中计算,增强了考评的准确度和信服力。二是引入多维考评方法。历年来国税部门组织考评的主体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或本级由单位领导及办公室、人事部门组织的考评领导小组。由于种种原因,或上下级接触频繁,掺杂感情色彩,或涉及考评主体的管理职责及连带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绩效考评的公正性。因此,绩效考评应走出自己考自己的模式,提高系统内部考评主体素质的同时,面向社会和服务对象(纳税人)。引入外部参评机制,扩大绩效考评的主体范围,将考核面拓宽为上级、平级、下级、外部的多角度评价模式,实现对被考核人的立体考核。三是实行人工考评与机器考评相结合。目前,国税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很快,数据已实现省级大集中。国税系统的税收管理工作基本上是依托计算机系统进行运作,工作的事务是也可以记录与衡量的。为切实减少考评中人为的主观随意性,积极探索人机相结合考评方式,探索建立计算机考评系统,考虑在计算机中建立每个岗位和干部的工作日志和工作底稿。每个干部要对每天完成工作数量在计算机中填写工作底稿和工作日志,包括涉税文书及相关资料,然后由监控人员按照质量要求从计算机中汇总考评,自动生成考评结果。这样既避免了考评统计口径不一致的问题和人为的扣分因素,又可以节省考评时间和人力,还可以体现计算机考评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基层国税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建议 篇5
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办公室是沟通上下的桥梁,联系左右的纽带,传递信息的中枢,行政运转的核心,是协助领导决策的“外脑”和处理日常事务的手足,代表着国税机关形象。办公室工作效能与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基层国税的办事效率和对外形象,下面,笔者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国税办公室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对国税部门办公室工作的定位和认识
办公室工作职责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党和国家领导人习仲勋曾把办公室工作比喻为“瓶子口”,就是指领导的决策、指示下达,下边的请示、报告上呈,都要经过这里。基层国税办公室承担着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内外协调、财务管理、公务接待等多项工作,处于连接机关、领导与基层的桥梁枢纽地位,被形象的称之为信息中心、参谋中心、服务中心和运转指挥中心,具有参谋、助手、协调、服务、把关、督办等“六大”基本职能。办公室工作量大,任务千头万绪,工作千辛万苦,但没有一桩属于小事,没有一件可以疏忽,任何微小的疏漏,都可酿造成大的失误,稍有不慎或不当都会影响整体甚至全局工作。要想做好,就必须从小事抓起,从基础做起,认真做好政务、事务、财务、服务这四篇文章,充分发挥参谋助手、综合协调、督查落实、后勤保障作用,确保政令畅通、高效运转。
二、进一步提升办公室工作的措施
(一)当好参谋。办公室作为国税部门的中枢机构,思发展是首要职责,当参谋是立室之本。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必须立足于出大主意、当大参谋,既要登高远望,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眼光观察认识问题,又要换位思考,站在领导的角度分析研究问题,做到参之有道、谋之有策,真正成为领导的“智囊”。要充分发挥以文辅政作用,切实为领导科学决策搞好参谋工作。一是文稿质量要高而精。文稿立意要高,思想要新,文风要实,语言要精。文稿要善于从全局出发,能够站在领导的角度和全局的高度去思考问题,表述要准确、鲜明、生动、严谨、朴实,内容要言之有物,论证有力,语言要生动活泼、言简意赅。二是信息调研要有的放矢。调查研究工作要从影响基层国税事业改革发展和队伍稳定大局的问题入手,善于从领导讲话、工作部署以及对问题的看法和提法中,掌握领导的思路和急需了解的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力争调研思维与领导思维同频共振,确保“谋”在关键处,“参”在点子上。
(二)搞好协调。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办公室作为基层国税局的“总管”,对内要为机关科室服务,对外要为纳税人负责,这就要求统筹有方,协调有力,学会“弹钢琴”,善于辩证法和综合分析法来处理每一件事情,既坚持原则,又保持灵活,力争达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周密。办任何事情不能讲“大概”、“也许”、“可能”。无论大事、小理,都要周全考虑,部署严密,认真负责,有始有终,总结到位。二是确保安全。办公室作为核心要害部门,经常涉及到机密事项,稍有不慎就可能给全局和自身工作带来危害,给单位和事业造成损失。因此,要强化机要保密措施,严肃保密纪律和工作纪律。三是确保高效。必须强化时效意识,注重抓大顾小,抓急顾缓,抓近顾远,抓重顾轻,对每项工作,特别是领导交办的工作,都要尽快办、抓紧办、办得好,急事急办、急事特办,切实做到不误事、效果好。
(三)强化督办。督查工作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一是强化责任。办公室要站在确保政令畅通的高度,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勇敢地承担起督查工作的重要职责。二是突出重点。必须抓住关键,把主要精力、主要力量放在单位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放在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上,通过对这些重要的事项、重要问题的督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三是改进方法。要在继续做好决策督查、专项督办的同时,加大暗访督查和督查调研的力度,善于对“懒汉子”和“慢性子”“打板子”。
(四)保障有力。后勤服务是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后勤保障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全面服务与重点服务相结合。在搞好全面服务的基础上重点保证对领导层的服务,在为领导服务上要实现三个转变。即努力实现由处理具体事务向善于谋全局、当高参转变;由满足于做好眼前工作向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积极做好超前服务转变;由被动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向主动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转变;二是常规服务与应急服务相结合。在不断强化日常服务同时,提升应急服务的能力,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突发性事件,各项服务措施都能及时到位;三是对内服务与对外接待相结合。对内服务,要通过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达到领导、群众“双满意”。同时,对外接待也要厉行勤俭节约的原则,做到高质量、不浪费、优形象,真正把接待工作作为体现工作水平,展示发展环境,提升国税部门形象的重要窗口,作为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的重要渠道。
三、全面推进基层国税办公室工作的思考
一是改进作风,努力提高工作效率。近日,中共中央相继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这是我们党求真务实的真实写照,也是办公室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一剂良药。办公室作为基层国税机关工作运转的中枢,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局、市局的相关规定,努力在提高思想认识、改进工作作风上先行一步,快人一拍,自觉抓好“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一要改进文风。公文是服务领导决策、推动国税工作的科学发展重要载体。办公室要带头改进文风,下决心精简文件,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要突出文件的操作性、指导性,尽量减少行文中的空话、套话,做到言之有物、言简意赅。二是要改进会风。要努力提高会议质量和效果。会议要从严控制,努力精简会议,会前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确定好会议主题和任务,会议文件资料要精炼。会后要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分析原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
二是注重实效,切实发挥信息“耳目”作用。信息是各级领导的“顺风耳”和“千里眼”。信息的生命在于真实,信息的价值也在于真实。要让各级领导耳聪目明、让外界更好地了解国税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大信息宣传工作力度。要通过建立、完善重点信息约稿制度、信息采用通报制,进一步加强上报信息的力度与密度。要高度重视问题性、经验性信息的报送,加强对基础信息的整合、加工和提炼,不断提高信息的利用价值;要充分利用掌握的信息资源优势,努力培养撰写综合性信息的能力,做到分析有数据、问题有建议、措施有成效;要通过信息报送及时、准确地反映基层国税工作情况,让各级领导能够及时掌握基层动态,促进基层普遍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要做到重要信息及时报送,提高信息报送的质量。
三是突出重点,切实发挥宣传“窗口”作用。要创新税收宣传的形式,改进宣传的方式方法,积极拓展宣传领域。以税法宣传月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宣传的广度、深度、渗透力,努力营造大宣传格局。充分发挥办公室的宣传主阵地作用,重点加强在主流媒体的宣传,进一步树立国税机关良好的社会形象。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网站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网站覆盖面广、传播快捷的优势,加强网站自身的宣传,提高网站的受众面和知名度。要完善网站信息发布、纳税咨询、日常维护、安全管理等配套制度,努力把国税门户网站建设成为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喜爱的优秀网站。要充分利用国税网站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准确地公开相关信息,提升政务信息公开的深度和广度。要进一步加强内外网站建设,严格审核把关,及时更新维护内外网站内容,保障网站通畅。
四是强化手段,切实发挥督促检查作用。督查工作是办公室协助领导抓落实的重要手段,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推动各项工作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实。要完善督查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对机关科室和分局的综合绩效考核办法,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量化各项工作绩效指标,使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公正。要围绕中心工作,围绕党组决策展开督察。督察中要及时反馈决策落实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尤其要反馈妨碍决策落实的各种问题,并提出解决矛盾和完善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参考。要抓难点,敢于督查。对领导交办的难点和热点工作,要敢于督查、善于督查,并督查到底。要注重实效,及时督查。改进工作作风和督查方法,深入一线真正取得督查工作的发言权。对每一件督查事项,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办理,保证质量,限期完成。要克服“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现象”,及时总结抓落实的经验,积极推动督查工作深入开展。
国税基层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篇6
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县市局以下的基层单位作为整个税收工作真正意义上的基础,落实贯彻落实税收政策和从事税收征管查的执行者,提供纳税服务的直接窗口,培养和锻炼人才的摇篮。在国税系统多年来的基层建设中,却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甚至还有边缘化的趋势。为此,笔者大胆揣测:省局在开展国税基层建设十多年后,再次推出“基层建设年”活动,正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统筹兼顾的前提下,把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切实解决好基层建设中不断出现和仍然存在的各种问题,以确保国税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县市局以下基层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队伍难带。一是基层人才难留。以笔者所在县市局为例,乡镇分局平均在编人员不足10人,却要管辖2—4个乡镇的税收,有的分局1个税收管理员要在2—3个乡镇来回奔波,其工作环境和工作量可想而知。乡镇工作太苦太累,还要起早贪黑,照顾家庭极不方便,是基层单位留人难的一个主要原因;二是人员素质偏低。由于过去进人门槛较低等历史原因,现在一些40岁以上的人员,大多第一学历都不高,文化基础不厚,后天学习不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使有爱学肯钻,出类拔萃者,也大多被县市局调到更重要的岗位;三是工作动力不足。由于现行干部管理体制依然是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和干多干少一个样,既使干的事多,打破的碗多,也是吃亏不讨好。一些人认为在既不多津贴,又不多奖金的情况下能在乡镇坚持,就已经很不错了,致使责任心和上进意识严重缺失,服务意识淡薄,对工作敷衍了事。另外,在基层分局工作大多数人很难在做事中体味到成就感。人心不齐,素质不高,战斗力不强,人在曹营心在汉,这样的队伍谁都难带。
(二)税收难管。一是能力不适应。乡镇分局大部分干部的文化知识,业务技能以及税收信息化与专业化征管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如企业财务知识的欠缺,很难有效开展税收日常巡查和纳税评估工作,对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强,很难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查账,实施管理的能力较弱;二是政策变化快。近年来,国家经济受世界形势和转轨影响,新的税收政策出台频繁,部门法规变化更快,有的行业管理规定(如农产品加工、废旧物质回收经营、商贸等行业)更是朝令夕改,使基层实际操作的工作量和难度加大;三是权责不对等。由于税收管理日趋精细化,很多管理规定都尽可能进行了量化和细化。如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管理,要求税收管理员对纳税人开具的收购发票的真实性履行签字手续,不签可能影响纳税人的正常纳税申报,签了又可能会把纳税人弄虚作假的违法责任转移到税收管理员身上,致使税收管理员产生不想管、甚至怕管的消极思想。四是人手太少。由于乡镇税收既零散,收入块头又不大,一般不会把“又红又专”的人员放到基层,造成乡镇税收特别是农村税收还处于一种粗放式和突出式管理方式,管理相对薄弱,甚至缺位。
(三)负担较重。一是文山会海仍然牵扯着基层单位,特别是基层领导的时间和精力,地方党政、上级主管部门哪级的会议都要参加,哪级的检查和汇报都要应对;二是对口联系的部门多,工作量大,让基层工作有时出现顾此失彼,或者虎头蛇尾的情况,无法静下心来抓基层建设等重点工作;三是税收应用软件和报表资料过多,据统计,国税部门目前应用的各类软件多达十几个,要报送的报表资料表有几十种,管理软件和报表资料“政出多
门”,没有实现有效衔接和信息共享,严重耗费基层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尽管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在加大,工作效率和质量却没有多大改观。
(四)经费不足。基层分局作为县市局以下的一级单位,再小也肝胆俱全,不管是地方党政还是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工作,不管是单位内还是单位外的工作,不管是税收业务还是行政管理工作,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建设,没有哪一项是不要花钱的。目前,基层分局的人头公用经费只不过5000元/年左右,这一标准连保证正常的税收征管和机关运行都十分吃紧,哪还有财力去搞机关建设和部门联系?哪还有财力去保证干部的绩效考核奖励和业务培训?公用经费的严重不足,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基层单位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和运行质量。
二、建设县市局以下基层单位的基本思路
县市局以下基层单位存在的问题较多,有历史和现实原因造成的,有机制和体制原因造成的,有内部和外部原因造成的。因此,笔者认为,在当下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中,各级领导对县市局以下的基层单位应予以重点关注,按照科学发展观思路和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要求,把基层建设中最基础部分进一步夯实,以利国税事业健康发展。
(一)重心下移。要把基层单位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一要真正重视。县市局以下基层单位是国税工作的基础的基础,关系到国税职能的发挥乃至国税事业的兴衰,各级领导和县市局机关各科室要有两手向下抓基层、全心全意为基层的责任意识,全面推进基层单位尤其是基层分局的建设;二要真心支持。坚持重心向下转移,资源向下倾斜,确保在人、财、物上给予充分保障,真心实意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从而立足基层打牢管理基础,促进国税工作基础全面提升;三是要真情关心。对基层干部职工要真情爱护,为他们创造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和空间,激励他们更加珍惜工作岗位,进一步夯实构建和谐国税的思想基础和工作阵地,推动国税事业科学发展。
(二)试点运行。要想在短时间内把基层单位的各种问题和矛盾都解决的,每个基层单位的建设都同步上,受人财物等主观观多方面条件限制,实在有些急于求成。因此,可选择1—2个基础较好的基层分局,突出其规范化基层建设的特色,找准定位,把握要求,进行先行试点。同时深入组织调研,制定整体规划,提出具体措施,积极研究对策,在试点运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全面推行。这样既可节约成本,避免少走弯路,又可把基层建设工作做得更稳、更实。
(三)整体联动。一是让先行试点单位率先享受改革实惠,这是对其过去工作业绩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不能放松对基础较差的基层单位的建设,要加强工作督促和指导,力争缩短同步发展的时间,甚至赶超先进;二是要为基层单位建设创造条件。县市局要加强与基层分局所在地党政和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对上要加强基层建设工作汇报,争取建设项目所需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三是要充分发挥纳税人的积极性。加强基础建设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做好税收工作,税收工作大部分都涉及到纳税人。因此,在基层建设中让纳税人积极参与,建言献策,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设,将更有利于基层建议的纵深发展。
三、建设县市局以下基层单位的对策
(一)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加强基层分局班子建设。一要加强思想建设。大力开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作好学习自查、整改、落实、规范提高等各阶段工作,让基层领导干部凝聚思想,提高对基层建设的认识;二要加强组织建设。主要是要选配好综合素质较高,行政执行力较强的基层分局班子,本着用好中年人,培养年轻人的原则,不断加大在基层一线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力度,激发干部在基层干事业、谋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弘扬爱岗敬业、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通过加强班子建设,提高基层领导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能力,在群众中发挥核心和表率作用。
(二)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契机,增强基层队伍战斗能力。着眼国税基层建设的长远发展,突出抓好干部的个人素质和整体战斗力。一是抓好在职培训。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大力推广“效益性”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利基层干部掌握完成本职工作的本领;二是坚持岗位练兵。认真抓好各种形式的“比业务、比能力、比技能”的岗位练兵,优先安排基层一线干部参加各类能手的考试竞赛活动,努力营造干中学、学中干、实干出人才、干出成果的良好氛围;三是鼓励互相学习。基层单位的人员结构一般都是老少搭配,年龄大的理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但工作经验丰富,工作方法成熟,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对于年轻同志,则应侧重发现他们的特长,结合工作绩效,鞭策和鼓励他们担当重任。四是树立先进典型。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先进引路作用,积极引导基层分局推选和争创市级、省级“优秀分局长”和“先进工作标兵”,通过典型引路,带动全体在各个层面的工作中争先创优。
(三)以健全各项制度为基础,理顺基层工作管理机制。一是加强业务督导。要根据基层税收征管的特点,按照执法程序、征管业务流程、岗位责任体系的要求,统一操作规程并加强示范和指导,以促进基层税收征管的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二是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理顺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基层的工作标准和业务标准,建立以目标管理考核为总揽,以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和征管质量考核重点的绩效考核体系,逐步实现从“人管人”向“制度管人、机制管人”的转变;三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可借鉴和采取私营企业管理办法,加大绩效考核的奖励力度,拉大经济待遇差距,同时辅以政治待遇,切实营造“劳者多获、能者多得、强者多升”的工作氛围;四是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树立强烈的为基层服务、为纳税人服务意识和观念,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上级布置任务、安排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切实精简会议、少发文件、整合应用软件、共享信息资源、减少报表资料、减少检查评比,切实为基层、为纳税人减负,以便集中精力抓税收管理;五是完善纳税服务体系。切实抓好以职能性服务为根本、权益性服务为重点、,程序性服务为基础的税收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纳税服务质量,拓展纳税服务空间。
(四)以落实公用经费为保障,确保基层建设再上台阶。各级领导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对基层单位的调研研究。要在现行财务预算管理的基础上,优先安排经费投入,优先安排物资配备,以利基层单位进一步改善办公、生活、学习条件,切忌不要让基层单位在各项建设的经费上,想歪心思,动歪念头。进一步改善开展税收征管工作和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的软件、硬件环境;进一步改善基层干部的住房、医疗、交通、食堂餐饮等方面的福利待遇,最好针对基层单位设立单独的津贴、补贴和奖励政策;多开展一些有益干部职工身心健康的业余文化活动,搭建展示才艺、陶冶情操的舞台,帮助干部解决一些
基层国税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建议 篇7
一、基层公安机关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剖析
公安机关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重要组成部分, 是单位运转的物质基础。由于基层公安机关固定资产的购置资金大多来源于财政拨款, 列经费支出核算, 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所以, 一些部门单位在固定资产购置、核算、管理环节中不按制度规范要求操作, 存在帐外资产, 损失浪费现象时有发生, 目前基层公安机关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责任不明, 日常管理力度不够
目前, 大多数基层公安机关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并没有比较明确的责任划分和责任追究制度, 对于固定资产应该怎样管理, 哪个部门或者哪个机构负责管理, 具体由谁来管理, 谁来负责并没有明确规定, 即便责任进行了划分和确定, 但大多都流于形式, 导致固定资产流失现象严重。同时, 按照相关规定, 公安机关的固定资产应该进行一年一次的定期清查, 但很多公安机关清查完全是在走过场, 发现丢失、损坏, 或者是实物数量与帐面数量不符的现象, 既不按规定程序进行申报也不按相关制度追责, 甚至有的公安机关根本不进行如期清查, 使公安机关固定资产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二) 专业性滞后,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公安机关是以维护社会安定为主要职能的, 其内部财务管理系统并非与当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挂钩的结构配置, 其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一般由普通民警兼职, 并非由专业会计人员担任, 专业知识匮乏, 导致基层公安机关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 使管理效用下降, 难以维系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养护和收益。
(三) 欠缺整合机制, 资产无法实现合理化配置
公安机关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一直以来都欠缺比较有效的整合机制, 部门与部门之间并没有形成较为合理的调配与流动, 这使得部门之间的固定资产占有量和使用率方面出现了不均衡现象, 当上级进行调拨或者是外界捐赠时, 往往很多单位对自己实际的、现有的固定资产配置情况不做准确估算和客观上报, 一味争取更多资产, 久而久之, 就会形成有的单位固定资产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而有的单位则有大量资产、资源被闲置。
二、应对措施
(一)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落实管理, 制度先行, 如果想实现公安机关固定资产管理目标, 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够如期完成, 就要依托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制度来对机构、人员定职定责, 使固定资产使用者与管理者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管理者不但要管好资产, 还要定期对资产使用情况、资产状况进行核实, 可以通过建立使用、维修台帐来实现固定资产动态管理;固定资产使用者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规范使用, 使用完毕后应及时交还到相关管理部门。同时要建立健全追责制度, 对相关部门、人员履职尽责情况进行定期考核, 严格落实奖惩制度。
(二) 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及处置工作
基层公安机关应建立固定资产定期 (一年) 盘点制度, 每年应该从纪委、督查、法制等部门抽调人员与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组成专门的清查小组, 对发现账实不符的固定资产应及时查明原因, 编制有关固定资产成盘盈盘亏表, 按照相关规定办理资产报批手续并及时进行处理, 调整固定资产账目,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政府的财政部门也应建立固定资产的盘点和处置制度的监督机制, 对要处置的资产进行金额、数量上的把关和审批, 并定期对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
(三) 加强财会人员业务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
基层公安机关的财会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 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杜绝无证上岗现象;财会人员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 规范和完善固定资产账务处理, 搞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 确保账账相符, 账实相符。同时, 改革现有绩效制度, 用绩效来督促公安机关财务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素质, 并加强工作效用。
(四) 强化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
公安机关在进行固定资产配置时, 首先要对本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客观清查, 对自己的“家底”做到心中有数, 秉承节约资源的原则对本单位固定资产添置进行科学编制和合理计划, 并及时交由相关部门进行申请、审核和登记, 财务部门严把审核关, 避免盲目添置、盲目购买, 从而造成资产、资源的浪费。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 一方面要及时的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清查, 查明资产丢失、损坏的原因, 并作出相应处理, 及时遏制资产流失现象;另一方面要对不能使用和需要修复的资产, 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集中处理, 不得私自进行买卖、转移、报废。
三、结语
公安机关国有资产是公安机关履行职能, 提供服务的物资保证。因此, 基层公安机关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确保国有资产的使用和创效能推动公安机关的可持续发展, 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社会建设, 维护社会安定。
参考文献
[1]仇学农.公安机关基层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之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 2008, (12)
[2]雎秀清.浅析公安机关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2, (24)
[3]黄娟.公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3)
基层发展教育现状及建议 篇8
一。为此,教育部新颁布实施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列入头一项工作,提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坚决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可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将是今后一段时期里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宁夏启动第二轮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使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两会”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殷切关注,“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不仅使农村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感到了党的温暖,就连在中国西部偏远山区从教的笔者也开始了对农村教育发展之路的探索。
1.农村教育升学率并不低,甚至可以说相当多的地区还比较高。
例如:龙胜各族自治县,2004年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47%,高出广西平均水平20%多;中考各科成绩均超过了桂林市平均分,达到了12个县的中上水平且低分率最低。恭城瑶族自治县2004年初中升学率为84.34%%;高中升学率达到90.32%,其中升入普通高校本科的占52.64%。就连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三江侗族自治县2004年的高中升率还达到了89%。这表明,学生只要本人愿意读书,同时学生家庭经济上负担起,升学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升学是有望的。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本人不愿意读书的或学生家庭经济上承受不起的中途流失了,考前减少了许多学生;二是农村学生通过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比较强烈,学习比较自觉、刻苦;三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农村中小学积累了丰富的应试教育教学经验,办学条件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2.初步建立和形成了乡、村两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网络,能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广泛开展职前职后科技培训和服务。
例如:三江侗族自治县建成了成人文化教育培训中心1所,在全县所辖16个乡(镇)都建立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还建立了166所村级成人技术分校。恭城瑶族自治县和龙胜各族自治县也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乡、村两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网络,其中恭城瑶族自治县还建成了1所自治区级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都能较好地完成人教育任务,发挥较大的作用,如恭城瑶族自治县在2004年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培训任务54000人,完成46937人,完成任务86.9%;农村致富骨干任务1900人,完成2536人,完成任务133.4%;“绿证”培训任务3200人,完成3269人,完成任务102.1%;新增劳动力职业资格培训任务1407人,完成1579人,完成任务107.4%;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
2800人,完成2830人,完成任务101.07%;已转移劳动力〔乡(镇)企业职工及非农产业农民工在岗培训〕任务8400人,完成6536人,完成任务的77%。3.计算机宽带网络已延伸到乡镇,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如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统一添置了计算机、彩电、DVD等电教化设备。龙胜各族自治县大部分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2004年组织了22名中学校长参加了自治区电教馆举办的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培训班,全年编辑出版《教育快讯》,教育信息网的信息更换及时,内容新。为了促进全县教育资源建设,2004年该县还成功举办了全县首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赛。
4.师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恭城瑶族自治县,现有小学教师1438人,其中中师学历998人,大专学历402人,本科37人,在读研究生1人;中学教师1167人,其中大专学历697人,本科学历335人,在读研究生11人,教师合格率较高。三江侗族自治县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98.7%;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9.8%;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3.3%。同以前相比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教职工编比、教师合格率、教学水平均有较大提高。
5.辍学率居高不下,且有上升之势。
如三江侗族自治县2004年年报上的初中辍学率是404%,加上休学的学生数辍学率将高达7~8%,随着普及率增高,辍学率也会相应增高。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现在对贫困学生实行“两免”还不够,还必须实行“一补”才能让学生读得下去,山区中学生80%为住校生,每天2元钱伙食标准,一个月也要家里供给60元。60元对于家庭条件好的算不了什么,但对那些温饱尚未解决的家庭就无法承受了。《中国青年报》2004年2月6日的一则报道指出,教育成了西部农民心头最大的痛。在甘肃民勤县,家中有一个高中生、一个初中生的,大多收入的60-70%交了学生的学费;土地少一点的人家,这个比例会更高。谁家如果有了孩子上大学,很快就可能变成贫困户。这种现象在我们广西民族地区农村不难见到。其次,是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农村蔓延。三是教师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课程偏多、教学内容偏难等多种原因造成学生厌学或失去学习兴趣等等。
6.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步履维艰,民办教育难以生存。与众多农村孩子“无学可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各县只有一所职业高中却仍然要“等米下锅”,很难维持下去。如恭城瑶族自治县职业高中,在校学生只有三个班:高一26名学生;高二35名学生;高三30名学生,学校为了生存已改办普通高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农村孩子上学的目的是跳“农门”、受制于家庭经济条件上不了学等因素外,城市职校敞开招生,城市职校的办学条件是农村职校无法效仿的,也是农村职校招不到学生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农村职校教育改革滞后于农村社会经济改革,办学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人
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中,又不能为学生带来很好的就业出路等多种原因,从而导致了农村职业高中名存实亡。民办学校由于无利可图,因而也无法生存发展。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农村教育仍然比较薄弱,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还比较大,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我们应该:
一、以电大远程教育,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民
族地区农村教育效益和质量。
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不发展,直接受损害的不仅仅是民族地区农民的利益,也必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顺利实现产生重大影响。大力发展教育是减少和改变贫困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关键。因此,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才资源,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历史使命。电大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采用广播、电视、文字和音像教材、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高等学校。电大远程教育具有教学信息交互性强,通过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的媒体手段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新的媒体手段相结合,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教学信息能实时、非实时交互;教学资源丰富,可通过“电大在线”和各省市电大自建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库以及所连接的公共教学服务体系海量的资源库,方便地提取有关的学习资料;不受时空限制,学习者可在任何地点、时间,从任何章节,按自己可能的进度学习;以学习和学生为中心,能充分体现学习的主体性等四大优势和特征。能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效益和质量。长期以来电大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种形式办学,为农村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人才,同时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电大要在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我国教育的主体之一,必须继续坚持 “四个面向”,并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断充实、丰富其内涵,把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作为电大教育的发展重点,更加主动的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为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服务作出应有贡献。
1.以做好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项目为契机,积极探索民族地区农村学历教育运行机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教育部于2004年5月决定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探索利用现代远
程教育技术手段,将高等教育资源送到乡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该计划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组织实施,依托全国电大系统进行。在实施过程中,中央电大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精神,结合电大远程教育特点和为“三农”服务的实际需要,制订专业教学计划,设置以农村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及拓展和集中实践等模块,突出实用技术和能力培养,强化专业和集中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比例不低于60%。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执行全国统一课程名称、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核、统一评分标准以保证教学质量;学生根据自己的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目的要求,在专业规则框架下,从相应的课程模块中自主选学一定数量的课程,课程考核合格并达到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要求,可获得课程学分或相应的培训证书(岗位资格证书)。累计达到规定学分、符合要求者,可获得中央电大颁发的高等教育专科学历毕业证书。经过一学期的办学实践,全国电大系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陕西电大介绍的4条做法较有代表性,值得借鉴:一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二是统筹规划,充分论证,把试点工作落实到实处;三是加大宣传力,启动仪式达到预期效果;四是精心组织,认真做好每个教学环节。广西电大恭城、三江“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点,依托电大系统,由地方党委组织部牵头,政府民委、教育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将试点项目的实施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的做法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2.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在开展职业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民族地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如恭城瑶族自治县不足28万人,目前农村转移劳动力达到6500人左右,三江侗族自治县也只有34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多达3万多人。由于民族地区农村受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淡水等资源不足,城镇化发展滞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数量今后还将进一步增加。目前,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还较低,这不仅制约了他们在城市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制约了其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自身发展。广大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特别是青年人)对接受更多的教育与培训有十分强烈的要求和愿望。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要求,电大应积极主动按照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通知》、《2003-2010年农民工培训规划》等文件精神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
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要贯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原则,推动国家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征书制度的实施。此外,还应当以就业为导向,把毕业生专业基本对口的就业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主要依据,深化办学模式、办学机制、办学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强化校企结合,努力扩大“订单”教育培训的范围,不断增强教育培
训的针对性:一是采取城乡结合、东西部联办的方式实行“1+2”、“2+1”、“1+1+1”等模式,让民族地区农村学生在当地学习一至二年,然后到东部或城市的对口企业学习和实习一至二年,使民族地区的学生转移到城镇和二、三产业就业,实现稳定转移;二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转移培训,掌握一至二项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使学员掌握转移的一技之长,增强学员的转移和就业能力;三是充分利用城市各类教育资源,采取短训与长班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已在城市务工人员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转移后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和再就业的能力。
二、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指导思想明确,贴近农村实际
农村教育的落后更多的是因为教育资源的极度短缺,包括教育经费及师资的严重不足,还有教育信息资源的匮乏。这一切,形成了农村与城市发达地区教育之间的信息鸿沟。农村教育普遍落后于城市,单靠传统的书本教学和课堂讲授难以在短时间内赶上城市教育的发展进程,而信息技术则为农村学校的发展创造了以往完全不可能有的条件和模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远程传送、多层次开发与合理配置,突破了农村空间地域的限制。因此,依托电大系统,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其目的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有效整合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为农村第一线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发展农业生产,扩大农民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服务农村教育发展稳定大局作出积极的贡献。我国农村社会和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之一是城乡二元结构,因此,在民族地区进行远程教育不能套用城市教育模式,应当充分考虑和照顾农村市场经实际情况及农民的实际需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适度、适用和适才教育,逐步形成电大教育直接为“三要”服务的品牌特色。
2、优化教育环境,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形成政府统筹、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机制,建立“农科教结合”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电大要充分利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教育这有利时机,大力宣传,积极争取,让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治贫必须兴教”,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面性的重要作用。电大作为我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建设民族地区农村国民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把依托电大系统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现代远程列入地方各级政府和组织、人事、农业、教育、科技、劳动等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电大作为办学的主要实施者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精心组织实施教育计划,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依托电大系统,有效整合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建立远程教育教学服务网络。
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生命线。发展民族地区农村远程教育,必须始终为学生服务,把保证教学质量放在首位。要保证教学质量,应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合”的教学服务体系。“纵向贯通”主要是指电大系统实行“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即中央电大根据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和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和建设,开发价格低廉、方便使用的“农村版”多种媒体教材和教学包;省级电大根据当地学生特点及实际需求,及时补充配套的教学资源,并负责远程教学平台的建设运行,网上教学资源的发布、更能、整合及管理工作;县级电大和学习者通过“卫星资源接收和共享浏览软件系统”接收多媒体和网上教学资源,同时,利用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建立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地方有线广播电视台(站)接收教学资源。“横向联合”主要是指各级电大及时吸收科研单位和其他兄弟院校科技成果和教学信息,加强“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落实教学场地,聘请兼职辅导教师,解决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4、树立科学发展观,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逐步实施。
【基层国税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建议】推荐阅读:
对基层国税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思考10-21
基层国税工作07-25
构建和谐基层国税08-27
当前基层国税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09-05
国税局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05-14
关于当前基层国税纪检监察工作的调查和思考10-08
加强国税部门作风建设的思考05-10
国税部门推进依法治税的思考看法10-28
基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现状调研报告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