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体育

2024-09-26

竞赛体育(共12篇)

竞赛体育 篇1

目前的中职学生, 由于家长过分溺爱造成很多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了怕吃苦、怕困难的坏习惯, 很多学生走进学校便不愿意参加艰苦的体育锻炼。学校采取了以活动吸引人、以活动塑造人、以活动凝聚人、以活动培养人的教育理念, 采用丰富多彩的班级课外体育竞赛活动为手段, 有效地推动了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

一每年的九月末, 学校举行班级广播体操比赛

本着以比赛促进训练的目的,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师制定出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 九月末学校抽半天时间举行班级体操比赛;平时由班主任抓训练, 上课时体育教师认真教学, 立求使队列队形、动作到位情况达到标准;体育竞赛活动使广大学生由于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团队意识而凝聚在一起,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每位学生上课比以前认真多了, 使从前早操和课间操懒散和不做操的现象都不存在了, 提高了我校广播体操的质量,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比赛场上同学们以整齐的步伐、标准的动作、健康的体魄展现出了我校学生的青春风采, 赛出了风格, 赛出了水平。

二十月中旬举行的校园杯篮球赛

校园杯篮球赛采取以班级为单位, 男女单循环赛, 每天中午和晚饭时间举行比赛, 比赛场次多、时间为期1个月。篮球是我们的传统项目, 学生们普遍都很喜欢, 在比赛前体育教师室内课认真地讲解规则和裁判法, 及其篮球场地设施建设, 并在实践课中给学生传授篮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和技术技能, 在篮球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支球队, 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如篮球课分队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团队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每个队员之间的配合度与目标感, 将直接关系着比赛结果, 因此, 教师可将篮球教学分阶段设定目标,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引导与比赛实践使学生明白比赛的结果与每个队员对比赛结果都是有着一定的责任的, 如想提高集体的成绩和应战能力必须从自身的努力开始, 从而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因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使学生的全面能力得到锻炼, 并使之终身受益。

三每年的四月初举行班级拔河赛

学校举行班级拔河比赛, 就是利用每天的中午和放学后, 由体育教师和各班认真组织比赛。为了更好地配合学校比赛, 结合拔河比赛的特点进行教学, 教师在上体育课时认真讲解拔河比赛的起源和发展, 拔河方法和技巧。拔河是一项对抗性体育运动, 由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粗绳, 地上划两条平行线为河界, 裁判一声令下之后, 用力拉绳, 将对方拉出河界的为胜。教学: (1) 参赛队员尽可能穿鞋底比较粗糙的鞋子。 (2) 身体尽量向后倾, 不要弯蹲而应全身伸展, 双脚宽约同肩宽或比肩稍宽的自然姿势。 (3) 手要用力握住绳子, 两手加上后胳肢窝, 紧紧地夹住绳子;另外, 后面的队员将后手从腋下伸进前面队员的中间位置握住绳子, 合力直线作用于绳子的效果明显, 即使在队友失误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及时地调整, 采用正确的拔河姿势才可充分发挥力量。 (4) 啦啦队口号要整齐洪亮有力。 (5) 采取不同人数的组织形式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比赛。

四五月份末举行校田径运动会

随着社会变革, 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改变, 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田径运动;而田径教学又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包括走、跑、跳、投四个项目, 对学生的意志具有很好的磨练作用, 还能锻炼学生们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坚持就是胜利的优秀品质。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传统的体育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尤其是田径项目的课程教育, 要提高田径课程教学效果, 则必须要不断完善田径教学的教学制度和方法, 改变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学校田径运动会有效地推动了田径教学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上理论课就要给学生多讲解田径竞赛的规则, 如何参加比赛及其科学的锻炼方法。在实践中教学方法要新颖, 创新教学手段, 譬如:在投掷中采取掷乒乓球或折纸飞机比赛;在长跑中采取分组两人比赛跑都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结合运动会的项目传授给学生基本的技术技能, 进行各个项目测试, 选拔优秀参赛队员, 从而提高田径教学的质量。

总之, 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 而他们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 学校体育课每周只有两节, 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有效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中职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教师,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比赛, 加强体育竞赛项目的教学, 把课堂教学目标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积极的行动,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 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摘要:学校体育比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是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延伸, 通过学校体育比赛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身心愉快的学习和娱乐环境, 促进学生增强体质和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 同时促进了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它给学校体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丰富了学校的体育活动。

关键词:体育竞赛,体育与健康教学

竞赛体育 篇2

1.奥林匹克格言是___C__。

a.自由平等博爱b.参与比取胜更重要c.更快更高更强

2.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是_B____。

a.萨马兰奇b.顾拜旦c.阿尔维尔

3.国际奥委会是在____C___年成立的。

a.1892b.1896c.1894

4.国际奥委会的总部设在____C___。

a.瑞士日内瓦b.比利时布鲁塞尔c.瑞士洛桑

5.__A_____年4月6日,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开幕。

a.1896b.1892c.1900

6.在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冠军除了获得奖牌外,还被授予__B_____。

a.月桂花冠b.橄榄枝环c.谷穗

7.夏季奥运会主会场首次升起奥运五环旗是__C_____年第_______届奥运会。

a.1900,2b.1928,9c.1920,7

8.第一个使用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奥运会会徽是__B_____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会徽。

a.1984b.1932c.1996

9.首届冬季奥运会于____B__年在_______举办。

a.1920,比利时安特卫普b.1924,法国夏蒙尼c.1932,美国普莱西德湖

10.国际奥委会的英文名称缩写为__A_____。

a.IOC b.NOC c.FIFA

11.__A______是第一个主办夏季奥运会的亚洲城市。

a.日本东京b.中国北京c.韩国汉城

12.在现代奥运会史上有_A______届夏季奥运会因战争未能举办。

a.3b.4c.5

13.女子选手从第____C___届奥运会开始,被允许参加奥运会田径比赛。

a.2b.6c.9

14.第十一届柏林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美国黑人选手___C____总共获得了4枚金牌,轰动了世界体坛。

a.吉姆·索普b.埃德温·摩西c.杰西·欧文斯

15.国际奥委会要求,列入夏季奥运会比赛的男子项目,须至少在四个大洲和__A_____国家广泛开展。

a.75个b.50个c.40个

16.近年来,奥林匹克运动把体育、文化和_A_____看作奥林匹克精神的三大支柱。

a.环境b.和平c.友谊

17.1999年,奥林匹克___B____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得到通过。

a.教育b.环境保护c.文化

18.通过通讯卫星向世界对奥运会进行实况转播是___B___奥运会开始的。

a.1960年罗马b.1964年东京c.1976年蒙特利尔

19.首届夏季残疾人奥运会是____C___年在_______举办。

a.1964年,东京b.1980年,莫斯科c.1960年,罗马

20.现代奥运会从奥林匹亚取火,进行火炬传递是从___A____奥运会开始的,此后每届奥运会都要举行火炬传递活动。

a.1936年柏林b.1932洛衫矶c.1912年斯德哥尔摩

21.奥运火炬首次在水下进行传递是在___B____奥运会。

a.雅典b.悉尼c.亚特兰大

22.雅典2004年奥运会火炬传递是奥运圣火历史上的第____A___次环球传递。

a.1b.2c.28

上 ___23.B____雅典和2004_______奥运火炬传递将使全世界的土地。

2.6亿人有幸目睹奥运圣火,此次火炬传递也是奥运圣火首次踏a.非洲,亚洲b.非洲,南美洲c.亚洲,南美洲

24.奥林匹克标志五环的颜色由左向右为蓝、黄、黑、绿、红。

25.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是什么?“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world、Onedream)26.“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理念。27.第29界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又名?

a.五彩祥云

b.搏动的行星

c.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二、中国体育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28.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在____A___。

a.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b.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c.1936年柏林奥运会

29.走进奥运会赛场的第一个中国运动员是___C____。

a.张伯苓b.符保卢c.刘长春

30.新中国第一次参加的奥运会是__A_____。

a.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b.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c.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

31.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主席为新中国体育题词。C

a.“友谊第一,比赛第二”b.“好好学习,天天向上”c.“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32._____A__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地位。

a.1979b.1976c.1958

33.中国第一块奥运会金牌获得者是___B____。

a.邓亚萍b.许海峰c.王军霞

34.中国第一块冬奥会金牌获得者是_____A__。

a.杨扬b.叶乔波c.陈露

35.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共获得____B___枚金牌。

a.18b.28c.32

36.中国获得奥运会金牌最多的选手是___A____。

a.伏明霞、邓亚萍b.邓亚萍、李宁c.李宁、伏明霞

37.在一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最多的中国选手是____B___。

a.伏明霞b.李宁c.李小双

38.中国首个获得奥运会金牌的团体项目是____A___。

a.女子排球b.男子团体体操c.女子足球

39.中国于___C_____年首次参加了冬季奥运会。a.1976b.1984c.1980

40.____B____年4月6日,中国奥委会和北京市市长刘淇一行赴国际奥委会总部,递交了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书。

a.1998b.1999c.2000

41.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口号为“___A_____”。

a.新北京,新奥运b.申奥有我c.以发展助奥运,以奥运促发展

42.2008年奥运会申办候选城市包括:北京、巴黎、多伦多、大阪和____B____。

a.莫斯科b.伊斯坦布尔c.罗马

43.2001年___B____,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a.6月15日b.7月13日c.8月19日

44.北京申奥成功后当天的庆祝晚会会场在____B___。

a.天安门广场b.中华世纪坛c.工人体育场

45.2001年7月,赴莫斯科出席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的北京申奥代表团团长是___A____。46.我国第一位获得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是

a.许海峰

b.蔡振华 c.李宁

d.陈镜开

a47.奥林匹克标志五环含意是什么?.五种颜色

b.五大洲的团结

c.五个运动项目

d.五大海洋

48.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日期将在2008年何时举行?

a.7月23日至8月9日

b.8月8日至8月24日 c.8月24日至9月10日 49.姚明的身高是

a.2.24米

b.2.25米

c.2.26米

d.2.16米 50.中国女子排球队在雅典奥运会上重园冠军梦,请问中国女排获得“五连冠”是在? a.1980-1985年

b.1981-1986 c.1982-1987年

三、北京2008年奥运会筹办工作

51.北京奥组委成立于___B____。

a.2001年7月13日b.2001年12月13日

c.2002年1月1日

两周 52.,改在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充分考虑到北京的气候原因_____B__举行。,决定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日期将比原定日期推迟

a.7月23日至8月9日b.8月8日至24日

c.8月24日至9月10日

53.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___C____”。

a.文明奥运b.数字奥运c.人文奥运

54.为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奥组委制定了___C____。

a.北京文明行动计划b.北京人行动计划c.北京奥运行动规划

55.2008年北京奥运会所需比赛场馆共需____B___座。

a.30b.35c.37

b.《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条例》c.《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

65.第13届北京残奥会会徽将于2004年_A_____正式发布。

a.7月13日b.8月13日c.9月1日

66.2004年___C___,奥运圣火首次抵达北京。

a.6月9日b.6月23日c.6月8日

67.雅典2004奥运火炬北京传递活动的终点是在___B____。

56.奥运场馆建设布局按照____B___的原则,形成一个中心三个分区的特点。

a.特点鲜明,新旧结合b.相对集中,适当分散c.交通便利,突出特色

57.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发布的时间是在__A____。

a.2003年8月3日b.2001年7月13日

c.2003年9月1日

58.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又名___C____。

a.“五彩祥云”b.“搏动的行星”c.“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59.从2002年至2008年,“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于每年的____B__至7月13日举办。

a.7月1日b.6月23日c.6月13日

60.北京奥组委于2003年_____C__发布了市场开发计划。

a.6月23日b.7月13日c.9月1日

61.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第一个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来自___A____行业。

a.汽车b.银行c.通讯

62.首个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简称TOP)的中国企业是____B___。

a.方正集团b.联想集团c.海尔集团

63.北京奥组委中级网站()于___A____正式开通。

a.2003年7月13日b.2003年8月3日

c.2004年1月1日

64.国务院在2002年颁布了__C_____,对北京奥运标志的保护工作进行了规定。

a.《北京市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

a.人民大会堂b.颐和园c.天安门广场

68.在雅典2004奥运火炬北京传递活动中,共有___A____名火炬手参加传递。a.148b.131c.128

69.雅典2004奥运火炬北京传递活动中,最后一名火炬手是____C___。

浅谈体育舞蹈竞赛的欣赏 篇3

一、体育舞蹈概述

体育舞蹈起源于英国,于八十年代末期传入我国,该舞蹈具有较强的体育属性。体育舞蹈兼健身、娱乐和欣赏性为一体,能在锻炼体质的同时培养高雅气质。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它集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全面的健身效果,己被视为一种高尚典雅的娱乐健身手段。

1.按风格和技术结构

(1)现代舞

现代舞也叫摩登舞,包括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及快步舞。特点是由贴身握抱的姿势开始,沿着舞池线逆时针方向绕场行进。步法规范严谨,上体和胯部保持相对稳定挺拔,完成各种前进、后退、横向、旋转、造型等舞步动作。具有端庄典雅的绅士风度。曲调大多抒情优美,旋律感强。服饰雍容华贵,一般男士身着燕尾服,女士身着过膝蓬松长裙。

(2)拉丁舞

拉丁舞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特点是舞伴之间可贴身,可分离。各自在固定范围内辐射式地变换方向角度,展现舞姿。步法灵活多变,各舞种通过对胯部及身体摆动不同的技术要求,完成各种舞步,表现各种风格。舞姿妩媚潇洒,婀娜多姿。风格生动活泼,热情奔放。曲调缠绵浪漫,活泼热烈,节奏感强。着装浪漫洒脱,男士身着上短下长的紧身或宽松装,女士身着紧身短裙,显露女性曲线的美。

2. 按竞赛项目

在国际标准赛中,体育舞蹈又分为三大类。一是现代舞(摩登舞),二是拉丁舞,三是团体舞。

体育舞蹈比赛分团体赛和个人赛两种,按预赛(淘汰赛)、复赛(选拔赛)、半决赛(资格赛)、决赛(名次赛)的程序进行。团体赛由每个参赛单位的8对男女运动员组成,按顺序进行比赛。个人赛分职业组和业余组,分别进行不同要求的比赛。对比赛舞种也有不同规定。比赛场地长23米,宽15米。按国际评判标准规定的基本技术、音乐表现力、舞蹈风格、舞蹈编排、临场表现、赛场效果等六个方面进行评分。1992年,国际标准交谊舞曾被列为奥运会表演项目。

二、体育舞蹈的欣赏要点

体育舞蹈欣赏的要点包括基本技术,音乐表现力,舞蹈风格,动作的编排,临场表现和赛场效果六方面。

华尔兹舞也称"慢三步"。摩登舞项目之一。舞曲旋律优美抒情,节奏为3/4的中慢板,每分钟28~30小节。每小节三拍为一组舞步,每拍一步,第一拍为重拍,三步一起伏循环。通过膝、踝、足底、跟脚趾的动作,结合身体的升降、倾斜、摆荡,带动舞步移动,使舞步起伏连绵,舞姿华丽典雅。是维也纳华尔兹(快三步)的变化舞种。

维也纳华尔兹也称"快三步"。摩登舞项目之一。舞曲旋律流畅华丽,节奏轻松明快,为3/4拍节奏,每分钟56~60小节,每小节为三拍,第一拍为重拍,第四拍为次重拍。基本步伐是六拍走六步,二小节为一循环,第一小节为一次起伏。基本动作是左右快速旋转步,完成反身、倾斜、摆荡、升降等技巧。舞步平稳轻快,翩跹回旋,热烈奔放。舞姿高雅庄重。

探戈舞摩登舞项目之一。2/4拍节奏,每分钟30~34小节。每小节二拍,第一拍为重拍。舞步有快步和慢步,快步(quick)占半拍,用Q表示;慢步(slow)占一拍,用S表示。基本节奏是慢、慢、快、快、慢(S、S、Q、Q、S)。舞曲节奏带有停顿并强调切分音;舞步顿挫有力,潇洒豪放;身体无起伏、无升降、无旋转;表情严肃,有左顾右盼的头部闪动动作。源于阿根廷民间,20世纪传入欧洲上层社会,后流行于世界各国。

狐步舞也称"福克斯。摩登舞项目之一。舞曲抒情流畅,节奏为4/4拍,每分钟28~30小节,每小节为四拍,第一拍为重拍,第三拍为次重拍。基本步伐是四拍走三步,每四拍为一循环。分快、慢步,第一步为慢步(S),占二拍;第二、三步为快步(Q),各占一拍。基本节奏为慢、快、快(S、Q、Q)。以足踝、足底、掌趾的动作,完成升降起伏,注重反身、肩引导和倾斜技术。舞步流畅平滑,步幅宽大,舞态优雅从容飘逸,似行云流水。

快步舞是摩登舞项目之一。舞曲明亮欢快,舞步轻快灵活,跳跃感强,是体育舞蹈中一种轻快欢乐的舞蹈。节奏为4/4拍,每分钟50~52小节。每小节四拍,第一拍为重拍,第三拍為次重拍。舞步分快步和慢步。快步用Q表示,时值为一拍;慢步用S表示,时值为二拍。基本节奏是慢、慢。快、快、慢。舞步组合有跳步、荡腿、滑步等动作。起源于美国,20世纪流行于欧美和全球。

伦巴舞,节奏为4/4拍,每分钟27~29小节。每小节四拍。乐曲旋律的特点是强拍落在每小节的第四拍。舞步从第4拍起跳,由一个慢步和两个快步组成。四拍走三步,慢步占二拍(第4拍和下一小节的第一拍),快步各占一拍(第二拍和第三拍)。胯部摆动三次。胯部动作是由控制重心的一脚向另一脚移动而形成向两侧作"∞"型摆动。具有舒展优美,婀娜多姿,柔媚抒情的风格。其产生与西班牙和非洲的舞蹈有密切关系,后在古巴得到发展。

恰恰舞,节奏为4/4拍,每分钟30~32小节。每小节四拍,强拍落在第一拍。四拍走五步,包括两个慢步和三个快步。第一步踏在第二拍,时间值占一拍;第二步占一拍:第三、四两步各占半拍;第五步占一拍,踏在舞曲的第一拍上。胯部每小节向两侧摆动六次。舞曲热情奔放,舞步花哨利落步频较快,诙谐风趣。源于非洲,后传入拉丁美洲,在古巴得到发展。

体育田径竞赛特征解析 篇4

竞赛特征指的是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赛制特点的征象和标志。它主要包括了赛制的一般特征, 以及赛制对运动员有所影响的技能 (技战术) 特征、体能特征和心理特征。由此, 我们可以将田径赛事特征定义为: 在田径比赛中表现出的田径赛制特点的征象和标志。

1.1、目的和时序的异同

田径竞赛和训练的最终目的都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但是, 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培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而竞技的直接目的则是使运动员通过训练将竞技能力得以表现并转化为运动成绩。从时序上看, 训练和竞赛是人们为达到获取优异运动成绩这一目的所形成的两个不同阶段。一般来说, 训练阶段在前, 竞赛阶段在后, 这两个阶段后成一个完整的周期, 一个周期的结束同时就是新的周期的开始。

1.2、竞赛过程及结果的随机

田径竞赛的全过程充满着动态变化, 而且这些变化常常是事先难以预料的, 尤其是双方同时出场的田径项目, 如长跑比赛中, 运动员会根据场上的具体变化采取相应的技战术策略抑制或打乱对手的比赛节奏, 而这些战术的运用是否有效, 也是难以确定, 给比赛的结果增加了很大的悬念, 使比赛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

1.3、对抗的激烈性

田径竞赛是运动成绩评定和比较的方式。运动成绩是比赛的结果。造成现代田径竞赛对抗激烈的原因之一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情报收集的完善, 任何提高成绩的方法都难以成为秘密, 先进的训练方法都会很快得到推广, 这都是信息化时代的推广造成的;其次是科学训练的程度有了质的变化, 有些项目中, 过去被称为人类“极限”的成绩接连被打破, 如100m比赛, 在连续打破纪录之后, 博尔特在2009年德国田径锦标赛上将此项纪录逼进了9秒58, 实为惊叹;第三, 现代运动竞赛的社会功能所带来的效益巨大;运动员, 教练员如果竞赛中获胜, 可望获得丰厚的物质待遇和殊荣, 如我们所熟知的“翔飞人”刘翔和他的师傅孙海平就是典型的例子。

2、田径竞赛项目特征

在深入了解田径竞赛特征之前, 我们需要对田径比赛的内容进行考究, 将其作为参照, 科学地进行归纳。

田径竞赛运动项目, 分为竞走, 跑, 跳跃, 投掷以及由跑, 跳, 投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5类。作为古老而又现代的体育项目, 田径比赛一直深受广大体育群众关注, 主要是因为田径比赛有别于其他各类比赛, 表现出种类繁多, 内容丰富, 场面盛大, 竞技观赏性强。

2.1、径赛类

走, 跑类田径项目是以时间计量的径赛项目, 是在田径比赛规则限定的范围内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比赛取得名次和成绩。包括场地竞走, 公路竞走, 短距离跑, 中距离跑, 长距离跑, 超长距离跑。这些项目的特征有

(1) 运动的周期性。

竞走与普通走一样, 同样是单脚支撑和双脚支撑交替进行的周期性运动。跑是人体水平位移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 是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交替, 蹬与摆相结合的周期性运动。无论是短跑, 跨栏跑, 还是中距离跑, 长距离跑, 超长距离跑, 跑的项目运动形式单一, 整个过程中一直重复相同的的动作, 也是属于周期性运动。

(2) 体能极限性。

走、跑所有项目的最大特点是在一定的距离内, 充分或极限地动用自身的能量, 以最快的速度, 最短的时间走, 跑完全程。无论是短跑类项目, 还是长距离项目, 其对体能的要求十分高。如100M, 200M, 400M, 跨栏项目及中短距离等项目, 在比赛过程中, 这些项目对身体运动素质的要求极高, 有别于田径以外的其他运动类项目。而那些长距离走, 奔跑的项目更是需要运动员承受高负荷的量长时间维持耐力运动, 对心血管机能, 体能的要求更大, 需要这方面的机能摄氧, 利用氧, 进行长时间的有氧运动。

2.2、投掷类

投类项目是以距离计量确定比赛成绩的田赛类项目, 是在规则限定的范围内, 以器械投掷的远度来衡量成绩。主要包括铅球, 铁饼, 链球, 标枪项目。这类田径项目的特征有与田径以外其他项目不同, 这类项目是快速力量与技巧的结合运动。根据物理学定律, 物体被抛出去后, 只受自身重力及运动轨迹的影响。只有获得适宜的水平速度和出手角度, 物体运动的水平距离才会更远。由于人的能力有限, 运动员只有在最后用力前通过各种运动方式增加运动距离。所以, 我们在观看投掷项目的时候总可以看到, 运动员为了增加器械的出手速度和角度, 采用各种旋转或助跑加速等方式。

2.3、跳跃类

(1) 跳远。

顾名思义, 跳远是以人体腾越的最大水平距离计量运动成绩的田径比赛, 包括跳远和三级跳远。

跳远的关键环节在于起跳, 起跳技术涉及到助跑速度和腾起角度。实践证明, 跳远成绩与助跑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助跑速度直接影响着起跳腾空后的速度, 由于腾空后人体只受重力的作用, 其运动轨迹呈抛物线, 腾空后起跳速度的水平分量和腾起角度决定了跳远的成绩;三级跳远整个过程中单足跳, 跨步跳及跳跃这三个阶段均为抛物线运动, 其运动轨迹, 跳跃距离除了受助跑速度和腾起角度的影响, 还受三跳的水平速度、角度分量影响。

(2) 跳高。

跳高项目是通过曲线加速助跑, 获得一定的离心力, 同时增加垂直起跳速度摆脱地球引力纵向起跳过杆, 跳跃中的垂直速度在起跳中获得的。在起跳脚着地支撑后, 给地面以巨大的压力, 这时身体重心在支撑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 同时适宜弯曲髋, 膝, 踝等关节形成压缩弹簧似的缓冲结构。在缓冲中充分利用保持下来的水平速度, 并在不断变化着的支撑反作用力的作用下, 使身体重心的运动方向持续地发生改变。在这个过程中, 水平速度有所减小, 垂直速度逐渐增大, 其在跳高成绩影响因素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3、田径竞赛规则特征

3.1、国际化

这里的国际化是指田径场地、器材以及相关配套的硬件设施与竞赛的组织、规则、裁判工作方针、工作程序等软件条件均应达到国际水准, 符合举办大型田径比赛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并且对竞赛各项目中硬件设施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3.2、现代化

对裁判工作中使用的仪器、器械而言。公正、准确、迅速, 既是对裁判员和裁判工作的基本要求, 也是评价田径竞赛效果的重要指标。为了达到这种目的, 规则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 规定在不同类别的竞赛中需采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 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3.3、场地的现代化

场地的现代化是以塑胶跑道代替煤渣跑道为标志, 它减少了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干扰。田径场的设计、场地的布局等方面的合理化, 既为比赛成绩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环境, 又利于裁判工作的正常、便利进行, 大大提高了比赛的效率。

3.4、规范化

规范化是指整个裁判工作应达到一定的标准, 符合一定的规范。我们认为, 裁判工作的规范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裁判服装、标志和进出场程序规范;二是裁判员配备规范;三是裁判员工作程序规范;四是兴奋剂检查和资格审查规范。现在规则对其都有一定的要求。规则的发展、运动技术的发展、新增比赛项目数、观众观看比赛的需要层次会越来越高, 这对裁判员的适应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田径运动教程.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 6.

[2]刘建和.运动竞赛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8, 5.

高中班级体育竞赛 篇5

关于举办“竞技·友谊·规则”班级体育竞赛活动的

通 知

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增进班级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高一(4)班决定举办“竞技·友谊·规则”班级体育竞赛活动,现将活动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竞赛项目

(1)团体踢毽子比赛

20人

比赛规则:以宿舍为单位,每四人一组,每人两次机会(以所踢次数多的一次为准),按照所踢数目之和评出团体一、二、三等奖(需含男子一组)各一名。

(2)定点投篮(男)

10人

以宿舍为单位,每个宿舍5人,每人5次投篮机会,按名单顺序依次进行,球进得1分,不进不得分,累计总分,以总分多者为胜。

(3)多人跳绳比赛

比赛规则:以宿舍为单位,每组可上5—7人,每组两次机会(以所跳次数多的一次为准),按照所跳次数评出团体一、二、三等奖各一名。

(4)20人拔河比赛

比赛规则:全班宿舍分为两组,第一组:男205、女209、女

210、女208(李灿、杨泽颖、刘娇、高宁汐、梁滋夏);第二组:男

215、女

211、女212,、女208(高畅、李小翠、刘佳仪、辛羽、李默)。每20人一组(男生7名,女生13名),三局两胜,评出一组获胜。

二、比赛时间及地点

2012年3月16日(双周五)下午第三、四节课在安新二中体育场举行。

三、注意事项

(1)各宿舍要认真组织,以“安全第一、友谊第一、团结第一、规则第一”的原则,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活动。

(2)对获胜宿舍或团体,将颁发奖状和奖品。凡参加者均可获得纪念奖一份。

四、活动指导教师

体育老师:化广增

王海龙

班 主 任:马建洲

高一(4)班班委会 2012年3月9日

高一(4)班

首届“竞技·友谊·规则”班级体育竞赛

程 序

一、开会

二、宣布竞赛规则及观众纪律

三、德育处领导讲话

四、比赛开始

五、公布比赛结果并颁奖

六、闭幕

首届“竞技〃友谊〃规则”班级体育竞赛

秩 序 册

高一(4)班 2012年3月16日

高一(4)班

“竞技·友谊·规则”班级体育竞赛

组委会

总顾问:王建勋 栗克庄 朱金长 顾 问:颜春辉 杨龙港 总指挥:化广增

副总指挥:王海龙 李 笑 班主任:马建洲 摄 像:杜扬帆 照 相:崔凯超

首届“竞技·友谊·规则”班级体育竞赛

比赛项目及顺序

女子团体踢毽子比赛

第一组 209宿舍 212宿舍

第二组 208宿舍 210宿舍 211宿舍

205宿舍 Vs 215宿舍

5人跳绳比赛

第一组 215宿舍 210宿舍 第二组 208宿舍 212宿舍

第三组 205宿舍 209宿舍 211宿舍

第一组(205、209、210、208)Vs 第二组(215、211、212、)

一、二、男子定点投篮比赛二、三、拔河比赛208

首届“竞技〃友谊〃规则”班级体育竞赛

比赛结果

一、团体踢毽子比赛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组

二、定点投篮比赛第一名

第二名

三、跳绳比赛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组

四、拔河比赛

第一名

高一(4)班体育竞赛安全预案

为保障与会师生人身安全,保证大会顺利进行,特制定此预案,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严格遵照执行。

(一)准备工作

1、由体育老师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

2、班主任对体育竞赛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提出纪律要求和注意事项。

3、学生根据自身身体情况自愿报名参加比赛项目,有心脏病等不适宜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不许参加比赛,老师对学生病情有保密的义务。

4、体育教师及裁判员在比赛前认真检查好比赛器械及场地,保证运动员比赛安全。

5、提前和学校校医室联系,请校医备好急救擦伤消毒药品等。

(二)组织过程

1、学生须在班主任带领下,由宿舍长整好队在指定位置坐好,不许擅自离开参观队伍去任何地方,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学生有事须向班主任请假。

2、参赛同学应在点名后方能进入比赛场地,并适当进行准备活动,以防运动伤害;比赛完毕立即退场回到本宿舍参观位置,不得在场内逗留围观。

3、体育老师负责在赛前指导参赛同学做好准备活动,讲清比赛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以减少运动伤害;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方能进行比赛。

(三)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

1、遇到突发事件时,全体同学要坚守岗位,听从班主任统一指挥,严禁私自行动。

2、宿舍长应协助班主任和班干部做好本宿舍稳定工作。

3、班主任应将情况迅速上报相关领导。

4、若有学生发生运动伤害,应立即送医务室进行救助。如果伤情严重可由老师陪同迅速送往医院,由班主任及时通知家长。

2012年3月19日

浅析大学体育竞赛的价值取向 篇6

关键词:体育竞赛;价值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33-0127-02

体育锻炼,不仅在于育体,而且也在于育心,古今中外,一概如此。我国西周的礼射,在于“明君臣之礼,明长幼之序”,通过射而进行道德教育。国外认为体育是一种教育力量,促进青少年感情的成熟,形成道德观念,培养性格和合作精神;主张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道德和社会教育,培养与社会接触的能力,为他人着想,为人正派的品质,并且通过体育进行美学教育,使学生获得身体运动时的自我表现能力;甚至还将体育作为形成青少年的道德和精神面貌的积极手段,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对体育的认识变得更深入、更全面了。体育不只是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方法而存在,而是作为一种多功能的文化现象而深入人们的生活。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德、智、体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各个方面,应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补充,运用体育的手段来影响学生,是符合人的发展规律,体育的育人、益智功能主要是通过其丰富多彩、紧张激烈的活动,以教学训练和竞赛的形式来实现的。

1 体育竞赛的属性价值

1.1 健身价值

作为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动竞赛的参加者在竞赛中都要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当然也就对参加者的机体施加了相应的刺激,从而促使机体的不断强壮。群众性健身体育活动中的运动竞赛,其健身价值更为突出。运动竞赛以其活动的竞争性、取胜目标的强烈吸引力、比赛形式的生动活泼,更能激发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参与动机,甚至常常会吸引一些很少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参与到比赛中来。

1.2 观赏价值

不论是优秀选手参加的竞赛,还是一般体育的竞赛,都有其观赏性。在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历程中,很多项目有着优美的表现形式和巨大的吸引力。当人们在观看这些运动项目的竞赛时,会受到美的陶冶,得到美的享受。运动员通过不断提高其竞技能力,在运动竞赛中表现出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力气;更高的技巧;更多的自信;更娴熟的配合。这些表现,真实地反映出运动员自我完善的强大动力和不断发展的前景,体现着同学们面向未来的有力挑战。观众在观赏优秀选手比赛时,会自然地产生自豪感,更加热爱生活,使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如校内体育文化节的各班之间的体育比赛,会吸引许多热情的同学来观看助威,场上场下的参与氛围汇成了热闹场面。比赛的结果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从而也就对观众产生了更强烈的吸引力,大大地提高了其观赏价值。

2 体育竞赛的衍生价值

2.1 体育竞赛具有激励作用

体育竞赛的激励作用是由体育的竞争性决定的,体育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他们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通过体育竞赛活动,让同学们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或优势,增强自信心,教师紧紧抓住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加以耐心、适时的启发诱导,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转化。如有些同学,刚入学时不服从教师的管教,各科教师反应均很强烈,但是,这几名同学都很喜欢篮球运动,班主任和体育老师正是抓住了这点,紧密配合对其进行了教育转化工作,针对他们在篮球竞赛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点进行肯定,同时对一些不良行为适时地进行说服教育,收到了其它教育方式无法达到的效果,通过校内两个篮球赛事的磨练,这几名同学从开始影响老师正常上课到后来能主动协助老师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2 体育竞赛具有凝聚力的作用

体育竞赛活动能使广大学生由于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团队意识而凝集在一起,这体现在集体项目上。如篮球、拔河比赛等,他们更容易为了集体利益、荣誉,克服自身的一些缺点而紧密团结在一起,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更有利于学生不良习气的矫正,更有利于他们形成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的思想品德。

2.3 体育竞赛能培养公平、诚信等道德修养

在校园里,你会发现一些平时顽皮、难以管教的学生,却在体育游戏中能自觉地服从规则的约束,绝少在场上胡作非为、我行我素。当学生第一次参加赛跑就被告之,必须站在起跑线之后,只有听到哨声才可迈出第一步;当第一次走进篮球场,就明白了必须依规则行事;当比赛结束,决不应自以为是,需尊重裁判的裁决……。以规则约束行为,公开、公正地竞争,尊重客观事实的观念就这样点点滴滴地渗入他们的思想意识。

2.4 体育竞赛具有愉悦身心和享受成就的作用

体育竞赛能给学生精神上的愉快感受,减轻焦虑状态,缓解抑郁症状,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训练和拼搏,一旦能完成预先的目标、取得一定的成绩,他们所获得的成就感、自豪感不言而喻;反之,如果未能完成预先的目标、失败了,也能通过老师精心的心理疏导,抓住挫折教育的良好时机,锻炼同学们百折不挠的意志,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在现代社会,这种顽强的百折不挠的意志是一个成功者不可缺少的条件”。

2.5 体育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学生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心理发展不平衡,体育正是医治这些心理疾病的灵丹妙药,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同学、朋友间尽情玩乐后感受到心情的愉快舒畅;学会新动作,取得新进步后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还有比赛前的盼望和激动、比赛中的紧张和兴奋、比赛后胜利的欢乐和失败后的懊恼等,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一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后,在多次的情感体验中促进了心理的健康发展,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感,使之困难时充满信心,紧张时沉着、镇定,胜利时保持冷静。在体育运动中,艰苦的锻炼、顽强的拼搏和超越自我的境界,是对意志的最好磨炼。第一次困难的克服,第一次障碍的攀越,每一次新高度的征服都是对人的意志的一次考验。这对学生改正错误、努力上进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2.6 体育在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等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

体育与智育是密切联系的。青少年学生体质增强、精力充沛,才能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必须的物质基础,胜利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它主要是靠大脑高级神经中枢来进行。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消除大脑的紧张状态,促进大脑细胞的新陈代谢,使大脑和神经系统、感觉器官更加健康、完善,进而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和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感官接受外界刺激的敏锐性,有助于感觉和思维能力的增强,促进智力的发展,提高脑力劳动的效果。因此,不少人将体育运动作为脑力活动后的“积极性休息”。

总之,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它不仅能起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体育运动中所崇尚的一种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道德风尚;一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自强不息的道德品质;一种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精神,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人文精神。校园体育文化不仅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修身养性,传播健康方法,营造健康向上、积极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给学生搭建了充分展示才华和特长的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品德修养;锻炼了意志品格,陶冶了情操,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Analyse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University Sports Competitions

Xiang Zhaobin

Abstract: The article from the humanity the sports competition as Angle school sports work to look at the means, and expounds the sports competition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n unique function and value, thus further understanding to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high level and multi-function new sports contests the importance of form.

试论学校体育竞赛改革 篇7

关键词:体育竞赛改革,小型多样,竞赛模式

1 改革学校体育竞赛的重要性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竞赛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基层为主、勤俭节约的原则,学校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学校开展课外活动以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每周安排三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但是,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体育竞赛仅限于一年一次的以田径等竞赛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并且还难以保证。

1.1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与学校应有的、已有的、有规律的体育活动时间安排不相符

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一般为一学期或一学年举行一次以田径为主的综合性运动会或秋秋季田径运动会、春季田径运动会等形式。到了运动会前一段时间,为了班级的荣誉或自我表现,临阵磨枪,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自觉性高涨,班主任老师也作督促指导。运动会还远或结束后,老师则工作重心转移,学生趁机会不累着自己,把体育活动时间挪作他用,不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每周至少两次,学生自由练习发展的时间也应有许多,但是,学生由于文化课时间紧,体育活动无组织、无任务、无场地器材等原因而无所事事。或学校开始有组织、计划,而无明确的目的任务,督促不力而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大好的体育活动时间浪费了。

1.2 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内容与体育的普及性特点相矛盾

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全体在校学生,而学生与竞技运动员不同,他们参与竞赛重要的是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强化终生体育的观念,掌握并学会运用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技能方法,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体质,积极性休息,促进智力发展。从学校对学生体育竞赛的组织工作来看,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竞赛来促进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更经常、更深入、更广泛的开展。当然,学校也有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任务,但那毕竟只是诸项任务之一,而且主要是针对少数体育尖子学生而言。而要发现有潜力的体育后备人才,只有在普及提高各项运动的基础上来实现。要发展有体育潜力的后备人才,在学校阶段也应使他们真正地全面发展,打好基础。而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的竞技项目作为学生竞赛的主要内容,所显示出来的乃是一种高水平运动的低水平比赛,并且学生的参与率很低。个别尖子有得天独厚的身体素质条件,加上长年系统训练的实力,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获得比赛的胜利,另少数有点积极性或老师强令参赛的也只不过是一个陪衬,再努力也是白搭,从而失去了参赛的信心和积极性。而对于更多数的学生,或做服务性工作,或当观众,场面特别冷清。而体育尖子在学习,纪律等方面也许差,真乃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人,使人们认为搞体育不好。诸方面原因还阻碍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学生乐于的是在没有课堂约束的情况下休闲几天。这样的运动会,难以达到广泛健身的目的。

1.3 学校现行的比赛内容与体育的健身性要求相脱节

在现在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学生要学会健体,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能力和习惯。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也就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社情和民情出发。以全民健身为中心,把整个群众体育工作涵容进去,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与全民健身计划要求相吻合,与社区体育,家庭体育,

生活体育,康乐体育和终身体育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普及了教育的学生不因体质衰弱而落伍于时代要求,更好的担负起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责任,不能因为学校体育生活而使学生留下再也不搞体育了的“誓言”。有调查显示,有六成的大学生未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而其中有七成的是因为学生的压力而放弃了已有的习惯。而能上大学的比例又是几成?大多数未上大学或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体育更没有习惯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反省,我们是在发展全民健身,还是在压制学生健身需求的天性?

1.4 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不配套

一些学者认为,学校体育必须在集健康、竞技、娱乐为一体的教学与相关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我国学校中以基本体操、竞技体操、三大球、武术等竞技项目为体育教学内容的体制将必须进行改革。曾有过的为什么学习推铅球?体育的基本与基础是什么?体育教学低水平重复等问题的讨论,都是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摸索。体育教学内容必将摒弃以往那种单纯以竞技项目为主的教材体系,代之以提高健身实效、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习惯与能力,贯穿娱乐体育与生活体育要求的新教材体系。这是我国中小学生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用这种要求去观察学校体育竞赛的内容形式,很自然的会使人形成一种明显的反差。虽然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积极提倡开展小型多样的竞赛活动,但多停留在一般性号召上,缺乏有力的具体组织措施。未能形成规模和影响,而学校举办的,较大型的竞赛,其内容不外乎田径球类等,绝大部分的内容与形式没有跳出竞技体育的“围城”,没有走出新路。当然,竞技运动项目中也确有以些为学生钟爱、具有一定的健身价值的内容,可作为组织群众体育竞赛的基本内容,但是如果单纯将群体竞赛的内容局限于竞技运动项目,确实难以完全达到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的目的。而且不少项目限于场地与器材的要求无法普遍开展。这种竞赛内容与形式改革的滞后势必给学校体育改革的整体深化带来不良的影响。

1.5 现行的学校群体竞赛与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完全脱节

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项目选择中没有吸收体育课考核及《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健身价值较高的一些简单易行的项目。体育课考核,达标测试在课内由任课老师随堂进行,没有实行教考分离,促成了体育教师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和互相之间不信服、互相指责、破坏团结等消极影响,测试条件不标准,学生不重视,水平发挥不理想,更有甚者,由于领导和教师本身的不重视,而使“达标”活动陷于停止,就是要成绩也是随便写一些。由于中考体育的推行,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部评价仅限中考一项,形成了新的应试教育。由于体育中考有不正当行为,而使中考成绩也失去一定的可行度。

2 学校体育竞赛改革的初步构想

2.1 学校体育应与体育课外活动相组合

竞赛参与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活动参与,竞赛参与使全省新投入的一种参与,所以培养学生体育情感的效果要比一般参与活动好的多。平时的比赛,不仅参与人数多、受益面广,而且时间地点可以任意选择,场地器材可以交叉使用,不受条件限制,举办容易。我们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多样性、经常性、小型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考核性的体育比赛活动,使体育竞赛与体育活动、体育课、“达标”等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紧密结合,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竞赛又能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促进、检查、评比,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2.2 学校体育应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

《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社会体育的全局性和指导性的纲要,要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走上社会之后仍能长期乃至终生从事体育活动,并依此促进整个中华民族体质的根本性提高,就并须将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贯穿于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体育竞赛中。因此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质,彻底转变传统的以单一的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全年以某几天为竞赛时间的传统观念。切实把增强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终生体育教育,让学生体会体育的乐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与习惯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具体到学校体育竞赛的改革上,我们就应该冲破单竞技运动项目的局限,有选择地把适宜于中学生健身的部分竞技运动项目与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民族性较强的大众化体育项目融合在一起,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群众化体育运动竞赛内容新体系。

2.3 学校体育竞赛应与“达标”、体育课考核、体育毕业考试等内容相结合

“达标”、体育课考核、体育毕业考试等内容与形式,对于学生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它的一些项目不是竞技项目,在比赛中很少设这些项目,所以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没能用比赛促进学生对这些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的兴趣。在体育竞赛中渗透各种测试考核,组织锻炼小组、班级、年级、以及校际间的各种测试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运动竞赛活动,就能在各班、组之间产生竞争,互相监督,使考核在公正、公开、真实、准确的条件下进行,并且与每位学生的切身利益有关,不仅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比赛掌握并运用各种测试项目的相应技能,在紧张而愉快的竞争中完成既定的锻炼任务。

2.4 学校群体竞赛的内容应将健身性、娱乐性、竞争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竞争是体育的显著特点之一,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运动竞赛中,而学校体育竞赛中又要具有健身性与趣味性,否则将难以贯彻终身体育与生活体育的宗旨,推动群体活动深入广泛持久的开展。这就要求组织者能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知识层次,富有创意地开拓那些科学、有效、简便、有趣、有恒的大众化竞赛项目,并以集体项目为主,使学生在团结、竞争和快乐的气氛中,既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能受到集体主义教育,培养竞争精神,促进锻炼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达到学校体育健身育人的目的。实践证明,科学、简便、有趣的健身性竞赛项目,由于广大学生力所能及,能够满足他们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身体及自我表现的需要,因而能极大的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持久的兴趣,吸引他们更广泛的参与,更易达到学校体育的目的。

2.5学校体育竞赛应将必要的体育文化、卫生保健知识列入其中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能修身养性,传播体育和运动文化,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和提高全民意识以及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等多种功能。向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是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之一,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完全没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就是很好的宣传机会也没有加以利用。体育课中体育基础的讲授与考核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有的不讲,有的是“讲时记笔记,考时抄笔记,过后全忘记”。我们应通过体育知识竞赛、辩论赛、体育主题演讲比赛、体育展览赛、黑板报评比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强化体育知识,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原理、方法,更自觉、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这对于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学生走上社会后终生受益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2.6 学校体育竞赛应与家庭、社区的群众体育竞赛相结合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毕业后走上社会,他们就很少在有参加运动会的机会了。现在在大多数地方,所有的运动场地均在当地的学校里。国家曾发出过倡议,中小学的体育场地节假日要向社会开放,旨在推动和满足广大群众的体育需要,学校应把推动当地的社会群众体育发展作为己任。另外,学校的体育教育也应与广大学生的家庭联系起来,让学生的家庭也来关心参与体育教育,举行学校与机关企事业单位联合举办的,集娱乐性、趣味性和表演性一体的体育竞赛,这是具有内容丰富,有观赏性和竞争性的特点,使全民健身深入人心,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

3 学校体育竞赛改革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3.1 提高认识,正确把握改革的目的

组织学校体育竞赛的目的,应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推动群众体育活动广乏、深入、持久的开展,不断强化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技能。只有正确把握了这一目的,才能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具体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竞赛内容与形式的目标,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师资力量、场地器材等方面的优势和群众竞赛的功能,使学校体育真正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中终生。

3.2 确实减轻学生负担,保证竞赛时间

现在各级教委均发出确实减轻学生负担的通知。规定学校的周上课时间和作业量。我们应真正执行这项规定,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摆脱出来,有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竞赛,并且用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去锻练身体。国家要强化行政约束力,使各级领导重视学生的体制发展,使体育活动时间形成制度,而不致他们课外依然习惯化的去完成教师“法定”化的作业。

3.3 体育竞赛的内容与形式的选择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都有一定的发展,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希望表现自己,期待集体的认同等是他们共同的心理特点。选择技术难度适中,趣味性强,既练体又动脑的健身项目,将有助于增强趣味性与吸引力。

3.4 要充分调动学生、社会及体育组织的集体性

应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组织形式多样、项目各异的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活动中心、兴趣小组以及家长互助组,让他们在学校统筹下自己组织开展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并将之纳入学校群体竞赛计划,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各方面的支持。我们还可采用征集竞赛内容的方式,激发学生集体参与,集思广益,不断广大影响,以不断充实和完善竞赛的内容。另外,组织、实现这种模式的运动会,有许多工作,如编排、宣传、主持、讲话等,若放手让学生办,发挥它培养人、教育人、锻练人的作用,对于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培养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展现种种才华都有很好的作用。

3.5 要妥善处理群体健身与培养体育尖子的关系

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增强广大学生体质和加强课余训练,发现培养优秀运动人才,都是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不可偏废。因此,进行群众体育运动竞赛改革,并非意味着忽视优秀体育人力的发现和培养。相反,必须加强体育训练队的建设和管理。一方面为国家发现、培养和输送优秀运动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深入发展和群众体育运动竞赛水平不断提高。

3.6 要有适当的奖励措施

全民健身,全体参与。如果奖励还采用那种锦标主义,只管前几位成绩的奖励措施,必将使学生们的积极性受挫。多计团体分,全员参与后的平均分,多比增长和种率,完成比赛着均加分,采用恩斯特·琼克提出的考虑竞争激励程度的评估方法等等,均可参照选用。另外,对于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精神品质,成绩增长幅度大、服务工作贡献大、组织工作佳、提出好的建议等许多事均可评比,记入团体总分,以达到激励、保护所有参与着的积极性。

3.7 要充分考虑各种客观因素影响

“体育教学竞赛”概念的提出 篇8

1.1、我国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已有许多专家学者指出了我国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可归纳为: (1)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错位; (2) 教学内容单一; (3) 教学方法简单; (4)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5) 异化的高考应试机制; (6) 轻视体育教育, 等等。

1.2、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

我国现有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表明, 各地学校体育教育基本还停留在技术教学水平, 还比较孤立地游弋于体育运动的浅层, 最后使学生学到的东西就成了死的知识, 实际效果较差, 因此体育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是新形势下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

2、提出“体育教学竞赛”概念

(1) 体育教学竞赛概念的界定。简而言之, 把用于体育教学的比赛活动称之为体育教学竞赛。与之区别的则是, 把一般的体育运动竞技比赛活动叫做体育竞赛。体育教学竞赛本质上不是以比赛胜负为目的进行的体育赛事, 是运用比赛形式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而体育竞赛, 就是通常意义上为取得比赛输赢进行的体育比赛。

体育教学竞赛, 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按照我国教育目的和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运动项目竞赛为教学手段, 进行个人或集体的相互比赛。

(2) 运动教育模式与比赛教学法。“运动教育模式”, 又称SE模式, 由美国教育专家西登托普于1985提出, 即提出了学习者通过运动形式全面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去, 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运动能力, 促进自身的发展。对学生而言, 运动教育模式是一种完整的学习活动, 其核心部分就是身心的发展。

比赛教学法, 是我国专家学者在研究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出的适合我国体育教学的一种方法, 比如杨国庆教授等在《体育教学方法论》中, 就对此作了专门阐述:“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学过程,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人, 要想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就需要从学生的身心出发……比赛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激起学生学习认识的自觉性,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以充分发挥其内在潜能, 同时可以更好地掌握和学习技术技能, 并培养了学生遵守规则、公平竞争、敢于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实际情况恰恰是, 体育比赛是检验体育教学质量的最优形式;体育与比赛也是检验体育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体育比赛是最切合实际的、最充分的实践活动。笔者认为, 比赛教学法是体育教学灵魂的部分, 是体育教学核心的实践方法。

(3) 体育教学竞赛法。经专家学者的研究, 认为运用体育比赛的形式开展体育教学, 会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体育教学实践的机会, 并可以在教学比赛的实践中实现体育教学的基本目的。因此, 为了提升和扩展新的教学方法的宽度和深度, 本研究融合运动教育模式和比赛教学法所长, 提出“体育教学竞赛”概念。更确切地说, 体育教学竞赛概念的精髓, 就是“比赛教学法”。体育教学竞赛也是实现新课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的最好途径, 因为在竞赛中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充分运用所学知识, 学生才可能受到知识、技能、情感、意志方面的综合体验。

(4) 为体育教学竞赛评价打好基础。教学评价, 是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毫无疑问, 没有体育教学竞赛, 也就没有体育教学竞赛评价。没有一套好的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评价也就失去准星。体育教学竞赛评价, 既可评价出显性的东西, 如技术技能等, 也能评价出隐性的东西, 如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东西, 比如, 我们看到霍玉乾“篮球技术运用评价体系”, 依照我国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 以中学篮球运动教学为对象, 借助比赛教学法, 研究设计了篮球教学竞赛综合评价方法, 就从内与外的完整方面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进行了关注。体育教学竞赛, 也将为体育竞赛教学评价提供提供前提。

3、总结

体育教学竞赛, 主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学生参加体育教学竞赛活动, 可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还可以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有更深的认识, 培养终身体育观, 同时学生自我认知度也会大大提高。通过团队合作, 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及调适心理健康水平, 可大大提高学生的主体价值。从而也推动体育教学本身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与体育教育的互动发展, 才可保持体育教育的持续发展。

体育教学竞赛概念的提出, 也是进一步研究的开始。对体育教学竞赛的研究, 也是为抛砖引玉, 希望更多的研究者更全面、更深入的开掘本题。

参考文献

[1]汪晓赞, 季浏.中小学体育新课程学习评价[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西登托普.运动教育模式[M].美国, 1985.

[3]杨国庆, 彭小伟.体育教学方法论[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 (1-6年级) 体育与健康 (7-12年级) 课程标准 (实验稿) , 百度文库.

古代体育竞赛史探微 篇9

关键词:体育竞赛,体育史,蹴鞠,射

体育竞赛的认识与定义主要来源于古希腊竞技会。至今为止虽然对体育竞赛的研究较多, 但是针对古代体育竞赛史的研究却甚少。与古代单项体育运动史的研究不同, 古代体育竞赛史的研究应该更注重参赛者和裁判员, 以及竞赛规则等构成条件。基于此, 本研究分析了我国古代体育竞赛史。以武术、骑御、蹴鞠和射箭等运动竞赛为例, 简要地对古代体育竞赛史进行纵向分析, 希望对今天的体育竞赛发展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我国古代体育竞赛中的几种典型运动

在中国古代体育中, 体育竞赛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民族体育竞赛、节庆体育竞赛、传统体育竞赛等。虽然, 从实质上来说与体育竞赛活动相符的活动极少, 但是古代武术、赛龙舟、蹴鞠等都可视为古代体育竞赛史的代表。

其一, 古代武术竞赛。在古代体育竞赛史中, 武术竞赛是重要竞赛活动之一。从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 宋元时期的手搏、拳勇、角力、技击、相搏、角抵、手格、拍张、相扑、拳捷、武事, 直至明清时期的白打、对立、使拳等, 古代武术竞赛在军事、强身、武举、武学等因素的推动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武术竞赛史的发展与古代所推广施行的武举和武学制度、规则等构成条件紧密联系, 其中, 武举是古代武术竞赛的主要体现, 且在明朝时期最为盛行。1367年至1387年, 朱元璋为了向天下招纳智勇双全的将才, 他下令设立武学和任用武举, 所有武臣人员在各自的省进行竞赛考试, 但未能真正获得实施, 至1478年, 宪宗采纳太监汪直提议, 设立了详细的武科乡试、会试, 以及文科竞赛考试, 并多次对竞赛考试规则进行修改与完善, 成为当时武术人才晋升为官的重要方式。

其二, 节庆体育竞赛。在中国古代体育文化中, 舞龙、舞狮、赛龙舟是中国古代节庆最具代表性的竞赛活动, 这一传统性的组织比赛常延伸至地方和全国。其竞赛形式具有内容的丰富性;结构和编排的紧密、巧妙性;节奏和风格的明快、别致性, 以及技术的高难度性和创新性等。而具体比赛会根据不同比赛类型所选择的比赛风格也会不同。例如:舞龙和舞狮分别有:舞龙头和草龙、火龙等;北狮和南狮、百狮等。赛龙舟作为纪念古代忠魂屈原的竞渡竞赛, 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晋代葛洪记“:屈原投汨罗江之日, 人并舟可楫以迎之, 至今以为竞渡, 或谓之飞凫。”[1]这一节庆的体育竞赛形式承载了人们为仰慕先贤而争先出发。

其三, 古代传统蹴鞠比赛。《史记》和《战国策》中都有关于足球运动的最早记录, 它们都表明在当时齐国的都城, 蹴鞠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 在民间也非常盛行。唐宋时代的皇帝都很热衷蹴鞠运动, 皇帝的爱好一班带动了宫廷中的人, 然后连带着贵族也开始爱好蹴鞠。唐人撰《内人踢球赋》记述, 当时女子踢起球来, “雷声婉转, 进退有据”“球不离足, 足不离球”“球体兮似珠, 人颜兮似玉”“疑履地兮不履其地, 疑腾虚兮还践其实。”把球、人与技艺等描写得惟妙惟肖, 形象逼真, 成为研究唐代女子蹴鞠的重要史料。蹴鞠在宋代的发展是千古来蹴鞠最为鼎盛时期, 而且当时出现了蹴鞠的社团, 全国上下也出现了行业组织, 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出现了“齐云社”和全国性的蹴鞠比赛“山岳正赛”。

二、我国古代体育竞赛的特点———兼论与西方的差异

体育竞赛在古代中西体育竞赛史中都有其雏型。通过比较中西体育竞赛史存在的差异, 更能探微中国古代体育竞赛史特色和历史文化意义。因此, 以下从古代体育竞赛史的射礼竞赛构成条件角度作出了详细对比。

1.竞赛举办地点与场地的设计突出教育、平等。中国古代射礼竞赛举办地点设立在辟雍、射宫等具有教育性的场所, 其竞赛场地都是经过测量后固定的距离, 参赛着均站在白石处进行比射, 竞赛双方具有公平性和公正性, 唯一不同的是:不同级别的射箭比赛所安排的射礼距离不同, 具有等级性, 而这点正是中国古代体育竞赛史发展时间短的主要原因。古希腊竞赛场地设计与中国古代体育竞赛场地设计一样具有公平性, 所有参赛者都将从相同起跑线进行公平竞争, 且每条参赛道都用石条区分开。可以看出, 不同文化对竞赛场地的设计恰恰是中西体育竞赛史文化特色的体现。

2.参赛者和裁判者的对比。在中国古代体育竞赛史中, 由于竞赛需要耗费大量财物与时间, 普通民众无法承受, 因此, 参赛者大多数出身贵族。这与古希腊对参赛者标准的选取基本相同, 唯一不同之处在于贵族自身等级制。中国古代贵族身份外族低于本族、下辈低于上辈、旁系低于直系等, 古希腊没有更深层次的划分, 所有族群贵族都是平等的, 所以竞赛是公平的。这正是古代中西文化差异所决定的。从东周礼书上获知, 中国古代体育竞赛裁判者人数多且复杂, 人数达到7人之多, 不仅有主、副裁判, 而且还有助理裁判, 与现今体育竞赛无法相比拟。古希腊体育竞赛裁判者人数少, 但是对职责范围的划分却非常精细, 具体任务与职责列出了六条以上。

3.不同竞赛规则的竞赛形式与竞赛结果判定。中国古代体育竞赛规则与古希腊相比更具体、更细致。例如:在射礼竞赛上, 中国古代规定第一次番射如果射中, 只获报, 不计入射中次数;第二次番射, 如果不中但射于箭靶不计算等。证明规则越细致组织性就越高, 同时, 中国古代体育竞赛还融入礼仪要求, 尽管影响竞赛的开展, 竞赛所具有的友谊精神展现出中国古代体育竞赛史特色。而古希腊规则主要以概要为主, 例如:竞赛组织者由奴隶主贵族代表、裁判主要由专职祭司与选举出的人员负责、参赛者必须是纯希腊人、 女子不参加比赛、任何参与人员都要在同一参赛道上公平竞赛等。 在竞赛结果判定上, 中国古代竞赛的结果判定与古希腊相比也更为具体和细致。利用数算筹的方式判断最终结果判断胜负。而古希腊, 由于比赛在运动场进行, 观众与裁判能够直接判断胜负。例如:跑步, 最先通过终点的就是胜利者, 非常明确。通过对比发现, 在体育竞赛中, 公开性是体育竞赛长久发展和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公开性保障了体育竞赛结果的公平公正。

三、以“射礼竞赛”为例分析古代体育竞赛的社会学内涵

在中国先秦时期, 射箭是最早的体育竞赛, 其构成条件出现最早也最为完备, 在当时社会观念中影响力极大, 几乎先秦诸子都有针对“射”的论述。因此, 以射箭为例, 对其竞赛形式进行了分析。

1.射礼竞赛的参赛者从贵族延伸至精英。从西周早期的铭文记载着“:周王举办大型的射礼竞赛, 贵族身份的柞伯十次举弓十次射中, 获得周王十钣红铜作为奖赏”[3]。随着礼乐文化的盛行和社会教育价值的提升, 射礼竞赛成为当时定期举办的大型运动活动, 参赛者身份逐渐从贵族扩展到了平民精英的加入。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由于社会思想非常活跃, 统治的力量逐渐从贵族转移至政治精英, 作为社会性活动代表的射礼, 不仅能够使贵族获得教育, 而且还能够集中政治精英的力量, 这样竞赛参赛者的转化为礼仪道德教育社会活动创造了条件, 成为兴盛的关键。例如《礼记》中记载“:孔子射于矍相之圃, 盖观者如堵墙。”[4]

2.射礼竞赛裁判者实现规则和实践的结合。西周时期, 射礼竞赛中司射的身份既有主持和裁判之意, 同样还具有教官之意, 掌管着射礼的所有事务。司射主要承担着裁判的责任, 是整个射礼竞赛中最为关键的角色。因此, 司射不仅要有射箭的技术, 而且还要拥有射箭的精神, 司射需要亲自向参赛者示范怎样进行射箭才符合竞赛要求, 足以说明, 中国古代体育竞赛史对裁判的要求不仅要具有文才和武才, 而且还要具有竞赛规则专业化的公平性。

3.射礼竞赛规则和竞赛结果的判定。古代体育中, 射礼竞赛规则最早出现于商代。从《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 商代末期甲骨文与青铜器中记载的铭文获知“, 无废矢”“、获”是专用于对射礼竞赛规则的表示。由于先秦时期是社会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 修养问题是当时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 对体育竞赛的设计业融入了当代社会的理念。同时, 在体育竞赛中竞赛结果的胜负与一般社会活动不同, 竞赛过后会有相应的奖励, 明确比赛的结果能够激发人们参与竞赛活动的兴趣。而射礼竞赛在古代体育竞赛中不仅能够即时判定最终结果, 而且还能够体现出竞赛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例如: 噩侯鼎铭文中“:驭方与周王比试射箭, 二人都未射中, 依礼均饮罚酒。”[5]从而获知西周时期射礼竞赛的结果判定主要以是否射中目标和所射中的箭数来决定。直至东周时期, 竞赛结果更为标准化、更具透明公开化, 不仅拥有专门的人员和工具用于结果的展示, 而且还有裁判的监督, 竞赛结果是公正和公开的。

综上所述, 从古代体育竞赛至现代体育, 更多地从历史的角度看到了一种历史文化的起源于发展。伴随着体育竞赛的发展与兴盛, 体育竞赛活动要具有组织化、规则化、标准化。尽管造成古代体育竞赛发展慢的因素很多, 但是社会、文化等是直接制约体育竞赛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历史中寻找、借鉴、学习体育竞赛组织, 对当今体育发展也有着实质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波.中国古代体育竞赛的历史文化研究[J].体育科学, 2014 (3) .

[2]张波.古代中国和希腊体育竞赛历史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 2013 (4) .

[3]崔乐泉.中国体育通史[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8 (12) .

[4]黄益苏.传统体育运动 (第1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7) .

高校体育竞赛的理论研究 篇10

1 高校竞技体育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高等教育中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它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人在一生中接受身体教育的最后时期, 与社会体育紧密相连。在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中, 存在着很大的弊端:a.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联系不够紧密;b.体育理论知识比例太小,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太缺乏健康教育, 这使得学生体育意识淡薄, 锻炼自觉性差。

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延伸, 竞技体育也成为了高校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 竞技体育组织难, 参与人员少且门槛相对较高, 成为高校竞技体育中的一大难题, 为了提高竞技体育的群众参与性, 各大高校陆续以体育文化节的名义进行各个竞技项目, 由于体育文化节的模式还处于摸索和相互学习的阶段, 因此, 构建新世纪的高校体育事业, 竞技体育必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 不能千篇一律。

2 对高校体育竞赛的现状分析

2.1 非体育专业的高校体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全体在校大学生, 而

大学生与竞技运动员不同, 他们参与竞赛重要的是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强化终身体育的观念, 掌握并学会用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技能方法, 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增强体质, 积极性休息, 促进智力发展。从高校对大学生体育竞赛的组织工作来看, 也必须面向全体大学生, 通过竞赛来促进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更经常、更深入、更广泛的开展。

2.2 目前, 我院为了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基本采用了集中和分散

相结合的办法开展体育活动, 由于我院举办体育竞赛多在课余时间, 参与人数有重复性, 项目设置较为单一且竞技要求较高, 场地分布不集中, 导致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困难, 活动安排滞后。

在对我院体育竞赛的调查中还发现, 学生参与的项目设置较多, 教职工参与的项目显得较少, 师生互动的项目更是几乎没有。另外, 为了体现体育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正式喊出了体育文化节的口号, 但是并没有鲜明的表现我院特色的体育文化节的主题, 也不能够满足参与者从事体育活动的需求。

2.3 体育文化节的概念是以校园为空间, 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题,

以娱乐性、健身性的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 运用独特的表现形式展示师生风貌, 力求达到健身、健心的效果。

2.4 在对我院的调查中发现, 学生对体育文化节并没有实质性的概

念, 认为仅仅是“南广杯”、“新生杯”、“田径运动会”等几项单纯的体育竞赛, 教师对体育文化节的理解更为片面, 几乎不知道, 更有甚者认为学校组织这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已经是一种负担, 不再是以自愿为大前提, 各系部在组织运动员的时候也有强制的成分在里面, 所以导致运动会缺勤、替赛等违纪现象频发, 另外, 由于组织方在裁判问题上面并没有做长期的培训安排, 因此, 南广杯、新生杯中由于矛盾产生的分歧也日益升级。

3 体育竞赛的和谐建设

3.1 人际关系的平台建设。

体育竞赛本身就是人际交流, 它通过人的活动和运动及竞争对抗, 运用技能和战术的手段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大背景下, 我们发现, 体育竞赛的人际交流有它更深的含义。体育竞赛人员的构成呈现多元化、不和谐的现象, 对于艺术类院校的学生, 各有所长, 对于不和谐的现象尤为明显, 由于组队和比赛的需要把体育特长方面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团队, 将艺术特长与体育特长两方面优势的学生, 通过接触交流、相互了解, 相互信任, 形成平等和谐的氛围, 互相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

3.2 合理的竞赛平台。

体育竞赛外在表现是以技术、技能为基础, 以技术和战术结合为手段, 以战术意识为表现手法的运动。而普通院校的学生在体育竞赛中难以达到理想中的竞技状态。虽然说竞赛的总目标是为了战胜对手, 取得比赛的胜利, 但是为了战胜对手犯规次数较多、不尊重裁判、不尊重对手、抱怨本队队员出现的动作错误等等现象频出。为了提倡合理竞争, 建立合理竞赛的平台,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目的是构建健康向上、积极进步的竞争和协作意识。

4 体育竞赛的项目设置

4.1 大众参与性项目。

为了集中体现体育竞赛的目的和意义, 顾拜旦先生提出“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的思想, 高校举办体育竞赛, 也是为了充分体现这一思想, 因此, 高校的体育竞赛的项目宗旨就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 在设置项目的时候更要考虑各阶段人群的特点, 例如:广播操、团体操、韵律操以及武术和队列队形等大众参与度较高的项目。

4.2 教学内容性项目。

高校体育竞赛, 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全体师生的竞技水平, 还需要检验体育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通过竞赛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把体育教学和体育竞赛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更能促进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顺利完成。项目设置的时候可以考虑设置50m、100m、立定跳远等常规项目, 要求各系部保证有一定的人数参加。

4.3 娱乐性项目。

高校体育竞赛项目的设置还应该有娱乐性, 体育游戏就是很好的娱乐性项目, 它融合了体力、技术、意志品质和智慧开发于一身, 有较强的自由性、快乐行和健身性, 重点问题是对场地、器材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不是很大, 例如:两人三足、袋鼠跳、1500m异程接力等适合中青年教师和学生参加的项目, 另外, 自行车慢骑、投准等适合中老年教师参与的项目, 以及篮球罚篮 (10人团体) 、足球射门 (10人团体) 等适合全体师生参与的项目。

4.4 竞技性项目。

高校的竞技性竞赛项目应简单、易行、方便和实用的特点, 三大球的对抗性是众所周知的, 通过比赛能令学生团队合作、顽强拼搏、追求胜利, 不过, 这类的竞赛项目最好能够更改竞赛章程和规则, 例如:三人制篮球赛 (10分钟/半场) , 五人制足球赛 (15分钟/半场) , 混合排球赛 (男女各3人, 7分/局) 。

5 体育竞赛的裁判员设置

体育竞赛的成功与否, 与裁判员是密不可分的, 高校的体育教师有丰富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 以及丰富的体育事件能力、裁判能力, 是体育竞赛裁判中作的核心和骨干, 但是, 仅仅靠有限的体育教师来组织庞大的体育盛会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 必须形成以教师为主, 其它专业教师和学生为辅的裁判队伍, 并定期进行裁判培训, 培养新的裁判接班人, 为“公平、准确、严肃、认真”八个大字的方针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 我院在体育竞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体育教师负担重, 限制竞赛的广泛性、灵活性的问题, 充分发挥体育教研室与团委、工会、学生会和单项体育协会之间的协作关系, 系统的形成全院上下共同参与组织、统一管理、统一分工、各负其责的管理模式, 从而为学院体育竞赛形成一个长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梁开路.谈高校体育竞赛体制的改革[J].青海医学院院报.

[2]刘笑舫, 武胜奇.新世纪高校体育改革的思路及策略[J].南都学坛:自然科学版.

[3]初永和.高校运动会由单一性向全面性发展的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

小学生体育训练和竞赛指导心得 篇11

在训练中,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没有特殊原因必须按时训练。同时讲明动作要领、规则等。训练时一定要严要求,注意安全。小学生自制力差,喜欢玩闹。当然,在训练时会有些学生会忙中偷闲,会出现嬉戏玩闹的现象,只要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可以适当宽松一点,但也会适时制止,强调纪律。时松时严,张弛有度,不必时时刻板严肃。

作为指导教师,除了严格训练学生外,还应当融入学生当中去,及时与学生交流感受和看法,关心爱护他们,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这样,他们就会轻松地和你相处,有什么想法也会和你交流,那么,你的指导才会有的放矢,他们才会自觉接受你的教导。在训练中要适时根据自己的参赛经历,告诉学生在比赛中要注意的问题和一些比赛的技巧,学生都听得很认真。接下来的训练也就轻松多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训练事半功倍。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比赛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去指导,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2010年秋季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时,学校只有一个男生参赛,他的第一跳成绩是4.05米,第二跳也只有4.15米。看了一下成绩表,这样的成绩是无法进入决赛的。而他的成绩和平时训练的相差了将近三十厘米。只有最后一跳了,怎么办?那个学生也很着急。笔者想了想,走过去扶着他的肩膀鼓励了他几句,接着说:“你只有最后一跳了,要不你脱了鞋试试吧。”因为他平时就喜欢赤脚训练。他点了点头。结果第三次他跳了4.54米,在后来的决赛中,他赤脚比赛,夺得第一名并打破了纪录!

此外,要根据学生个人特殊特点及时调整对待方式。在比赛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比赛方式,不必死守惯例。在2010年的全县中小学运动会上,学校的另一名带队老师要求参赛的女生脱下外套,穿运动装比赛。可是那个女生死活不肯,老师大声呵斥她,但她依然不肯脱外套,说难看,不好意思,一边说一边哭。笔者连忙走过去,问清原因后,安慰她几句,问她打算咋办?那个女生说:“老师,我穿运动外套比赛可以吗?”笔者知道这个女生个子比较大,而且个性强,而小学生从来没经历这样的场面,处理不好,她可能会放弃比赛。笔者想了想,说:“行!但你要好好比,拿出成绩来。因为你有这个实力!”她脸上露出了笑容。比赛结果是,她发挥出色,夺得第一名。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比赛中,有的学生明明有实力,却因为很多主客观因素发挥失误。笔者认为,除了鼓励外,还应当适时“逼”一下。在2015年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一女生跳了两次,没想到两次都犯规!平时训练她就时常犯相同的毛病,经过反复练习,还是时好时坏,这次居然关键时掉链子。笔者静下心来,走过去,只见她低着头,撅着嘴,很沮丧。之后鼓励安慰了她几句,然后说:“你只有最后一次机会了!再跳不好就没资格决赛了!”笔者拉着她,走到赛道边,指着踏板大声说:“你看清了,调整好步子,踩上踏板,别再犯规了!”这次,她没犯规,并取得决赛资格。

除了精神鼓励,还可以适当采用物质鼓励。在2015全县中小学运动会上,我校一名男生参加小学组跳远比赛,他夺得了第二名。吃午饭时,笔者特意当着大家的面,奖了他一瓶王老吉。看着其他学生羡慕的神情,笔者说:“以后的比赛,谁拿奖,就奖谁。拿第一名奖两瓶。回到学校,还会给拿奖的同学发纪念品。”大家听了,都很兴奋,跃跃欲试。果然,下午的比赛,就有两个学生拿奖了,一个第一,一个第二。晚上吃饭时,笔者兑现了承诺。给予学生适当的物质奖励,不仅能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更能激发学生比赛的动力。

竞赛体育 篇12

现代文明的进步和高科技的发展, 带来生存环境的异化, 导致人的体质弱化, 长期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为扭转学生体能持续下降的趋势, 增强青少年体质,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007年开始,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 发起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组织和探索发展各种有特色的综合或专项学生体育竞赛, 举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 增强青少年体育活动的群众性、娱乐性、趣味性, 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 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

高校运动会、校内群体竞赛等是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对体育工作的一次检阅。有效地组织校内群体竞赛, 可促进运动技术水平提高, 推动学校群体活动的开展,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丰富校园业余文化生活。但是, 目前高校运动会等群体竞赛的尴尬境地人所共知, 学生对各类运动会的兴趣降低, 参与度下降, 传统的校内群体竞赛亟待改革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以高校校内群体竞赛模式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详细查阅相关书籍, 用“校内群体竞赛”这一关键词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搜索相关的期刊及相关领域硕博毕业论文23篇, 筛选对本研究具有相关性的文献和资料, 为本文研究提供坚实可靠的理论依据。②专家访谈法。对北京市部分高校体育部主任及教师进行访谈, 了解各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开展的状况并提出建议。③数理统计法。本文用EXCEL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开展以“淡竞技、提兴趣、重参与”以健身为目的多种形式的校内群体竞赛、构建新的校内群体竞赛模式。阳光体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就是创新, 使校内竞赛面向全体学生,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淡竞技、提兴趣、重参与”作为群体竞赛改革的主旋律, 把校园群体竞赛作为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 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需要, 使学校群体竞赛成为人人有兴趣、个个爱参与, 较好的体现了竞技性、娱乐性、趣味性三者的结合, 使每个学生都享有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 并尽最大努力满足全体学生的不同需要, 校内群体竞赛新模式对改进学校体育和学校体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①打破传统的以竞技体育为主要竞赛内容的模式, 开展主要以参与度较高、娱乐性强、学生有兴趣的校内群体竞赛。我校学生体育活动蓬勃发展, 形成我校特色鲜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阳光体育运动成效显著。群体竞赛活动蓬勃发展, 基本形成了以校春季田径运动会为引领的校内主干群体比赛, 院系协会基层赛事多层结构。每年校级群体竞赛从2011年到2014年由16项增加到22项。我校创设的特色校园体育活动众多, 从春季的3·7女生体育节, 春秋季田径运动会、游泳比赛、校园铁人两项赛等到冬季的12·9长走大会等, 这些校园的群体竞赛贯穿学生全年的学习生活, 引领和培养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 极大地推动了学生的锻炼热情和积极性。2014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全年共有5945人次参加校内群体竞赛, 648人次担任裁判工作。②校内群体竞赛的组织形式与内容能够以学生为本, 兴趣为主线, 以提高身体素质为主, 以锻炼身体为目的。据统计我校2006年参与运动会405人, 2007年468人;校内篮球赛、足球赛、排球赛等群体竞赛基本上也都是一、二年级的学生, 学生参与率特别低, 三四年级和研究生参加很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我校创设了很多特色校园体育活动, 例如3·7女生体育节, 是专门为女生设置的体育节日, 有单人项目踢毽、跳绳, 以宿舍6个人为单位的团体项目踢毽、跳绳、拼图、手拉手钻呼啦圈等活动。12·9长走大会是不设锦标的比赛, 没有先后名次之分。仅这两项校内竞赛2014年的参赛人数达到1463人次, 比一届全校田径运动会的参赛人数都要多。这些我校独创的比赛形式不以锦标为目的, 参赛的过程是学生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增加交流的时间, 学生参加兴趣极高, 锻炼热情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2.对全校春季、秋季运动会的改革。①竞赛性项目33项。竞赛性项目就是传统的田径项目。②快乐健身项目。主要为两到三人的团体项目, 项目内容有男生项目:双人踢毽接力赛、双人双摇跳绳接力赛、三人引体向上接力赛、三人俯卧撑接力赛;女子项目:双人踢毽接力赛、双人单摇跳绳接力赛、三人仰卧起坐接力赛、两人传垫球比赛;男女混合项目:男女混合垫球比赛、男女混合踢毽比赛、三人板鞋。③集体性项目:参赛人数在6~20人之间, 都要求女生要占参赛人数的一半, 经过三年的比赛实践, 确立了集体比赛项目的内容为六人绑腿侧行比赛, 跳大绳比赛, 跳大绳、彩虹飞舞、旋风跑、齐心协力、鼓动人心、有轨电车、毛毛虫竞速。表1是2014年春季学生运动会集体项目参赛情况的统计, 仅集体项目参赛人数就达到2088人次, 这些集体项目即考验了团队协作能力, 又锻炼了身体素质,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

3.改革运动会计分办法:①运动会报名方式的改进。报名时以院系年级为单位进行, 各院本科生以年级为单位各组一队, 研究生以院为单位组一队。而学生人数较少的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提高采收率研究院以院为单位, 本科、研究生合组一队参赛。竞赛项目限报2人, 每人限报2项, 但是集体项目、快乐健身项目不限报个人报名次数, 鼓励学生们参与集体项目的比赛。②名次录取及记分办法的改进。团体总分录取采用两次计分录取奖励办法。第一次计分, 以各参赛队各项目得分累计计算各队年级组团体总分;第二次计分以院累计分计算院系组团体总分, 年级组团体总分录取前8名, 院系组团体总分录取前3名。田径接力项目、全能项目分数加倍, 集体项目双倍积分。这些计分方法的改革打破传统的院系计分模式, 给外语、人文等学生人数较少的院系更多比赛的机会, 创设公平竞争的比赛环境,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①开展以“淡竞技、提兴趣、重参与”以健身为目的多种形式的校内群体竞赛、构建新的校内群体竞赛模式。打破传统的以竞技体育为主要竞赛内容的模式, 开展主要以参与度较高, 娱乐性强, 学生有兴趣的校内群体竞赛;校内群体竞赛的组织形式与内容能够以学生为本, 兴趣为主线, 以提高身体素质为主, 以锻炼身体为目的。②对我校春季、秋季运动会的报名方式、名次录取及记分办法均进行改革, 激励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 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 提高身体素质。

2.建议: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创新体育竞赛内容, 大力发展学校传统项目的同时创造新的运动项目, 充分表现学校独特的文化色彩突出竞赛的育人理念, 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竞赛兴趣和积极性, 使高校校内体育群体竞赛竞技健身娱乐并存, 全面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的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1]宫晓丽.对积极创建高校体育竞赛工作新局面的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 2003, 25 (2) :51-52.

[2]杜光友.高校群众性体育竞赛与运动会改革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2007, 6 (4) :136-137.

[3]陈文杰.探讨普通高校学生校内群体竞赛的组织与实施[J].体育科学研究, 2005, 9 (2) :27-28.

上一篇:对标指标下一篇:采购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