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探讨

2024-09-22

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探讨(精选7篇)

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探讨 篇1

从电视发展史来考察, 早期电视的发展几乎与体育转播同步。“1936年2月6日至16日在德国加米施———帕滕基辛进行的第四届冬季奥运会成为了历史上最早进行电视转播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不过由于技术原因, 当时的转播还是由第三帝国电视台延时播出。”这些赛事的播出是电视诞生初期吸引受众, 尤其是具有强大购买力的中青年男性受众的重要举措。“无独有偶的是, 1958年6月19日, 北京电视台就转播了北京女篮击败八一女篮的一场友谊赛, ”ⅰ“这场中国电视史上最早的体育转播就诞生于电视台试播开始后的50天内。”ⅱ由此可见, “电视发展史上几乎每一项重要技术都直接或很快运用于体育转播。”ⅲ

“1951年7月14日, CBS在新泽西蒙马什俱乐部举行的莫利高尔夫球比赛转播中进行了彩色试播, 这也是彩色电视的首度亮相。”ⅳ“50年代后期, 录放功能的引入使在恶劣的室外条件下进行的比赛也可以播出。1962年7月23日, MLB芝加哥小熊队对费城费城人队的比赛通过通讯卫星率先向欧洲进行了现场直播, 揭开了卫星电视发展的篇章。”ⅴ1998年11月8日, 美国CBS在新泽西的巨人体育场现场直播了第一场高清晰度的NFL比赛。

“新技术在电视转播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快, 对受众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从人类首次转播体育比赛到首次使用彩色电视信号转播体育赛事, 用了二十年时间;从日本1999年提出高清电视标准到北京奥运会作为首届全面使用高清信号转播奥运会赛事, 用了九年时间;而伦敦奥运会则成为首届提供3D电视信号转播的奥运会, 这与北京奥运会只相隔了短短四年时间。”ⅵ可以肯定的是, 未来新技术的步伐肯定会越走越快, 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对电视转播、受众和体育比赛本身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将会发生在各个层面。本文着重从3D技术在体育电视中的应用, 揭示这项新技术给体育电视转播带来的影响。

一、3D技术在体育比赛转播中的应用情况

2010年1月上映的美国电影《阿凡达》, 第一次让国人深切领悟到3D技术引人入胜的美妙感受。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 体育电视中每次革命性的发展, 其中的大部分技术都来自于电影技术的革新, 由此也可判断出, 在不久的将来, 体育电视中的画面技术在电视机可以呈现3D效果的前提得到满足之后也会升级至3D时代, 只是对于这个时刻的到来还有太多的不可确定因素, 但实际上, 这很明显要比想象中来的快。“2010年1月31日, 伦敦的酋长球场, 2009-20010赛季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第24轮, 曼联在客场3比1击败阿森纳, 但是这场比赛留在人们脑中的并不是纳尼华丽的过人, 抑或是鲁尼精准的射门, 而是一个全新的名词———3D转播。”ⅶ虽然这样的事实已经摆在眼前, 高清时代不久便要被3D时代取代的趋势也被准备掌握, 可是要从高清转换到3D技术并不是简单地追加几个高速摄像机便能解决的问题, 反而因为它对技术要求得严格, 而不得不被业界看成是一个浩瀚工程。

根据现在已有的技术条件, 要实现体育电视3D化的浩瀚工程的确是需要费些时日的, 而走在3D体育电视前沿的天空电视台却早已有了自己的打算, “他们将首先把电影中的3D技术, 应用于现有的SKY+HD机顶盒, 并且这些对于目前全部的160万用户是免费的。然后, 3D技术将做到与所有英国或爱尔兰引进的3D电视相匹配。这其中, 包括7种知名品牌电视, 如索尼、松下、三星、LG等。在解决了用户终端问题后, 天空电视台还需要实现对摄像设备的更新换代。毕竟普通的摄像机是无法拍出3D效果的。他们将把现有的高清摄像设备替换为专门设计的3D摄像机, 以便镜头能覆盖现场的各个角落, 为电视观众带来更为直观立体的感受。”ⅷ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 目前实现全面3D技术的制约要素有两个, 一个是接收设备的问题, 即普通观众的电视机在从普通型走向高清型还要经过一段时间, 这是因为很难单纯为了观看电影以及体育电视而重新更换可以呈现3D效果的电视机, 另一个就是制作3D体育电视的专门摄像机还在试运行阶段, 这方面技术设备还未处于完全普及阶段, 由此带来的3D体育电视自然在数量上还没有超过高清体育电视。“当然3D转播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转播技术的消失, 天空电视台的3D转播背后, 依旧是整个天空转播团队的支持。在未来的转播中, 他们将做到多视角、慢镜头回放以及新创的3D技术在转播中的有机结台。”ⅸ由此可见, 在体育电视由高清时代转向3D时代的过渡阶段, 3D技术与传统技术的交相辉映是目前的常态, 即便如此,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这已经是视听盛宴了。

二、中国体育电视3D制作现状

把视线从英国放到国内, 作为中国最大的体育电视媒体之一, 上海电视台五星体育频道从2011年开始尝试3D电视转播, 2011年10月上海斯诺克大师赛是上海五星体育频道首次进行3D赛事转播的尝试。当时总共使用了4台3D摄像机对3号球台进行赛事信号的制作, 由于仅仅拥有摄像机和切换台, 没有慢动作回放、没有3D字幕机, 因此制作的3D信号还称不上成品, 仅仅是3D转播体育赛事的一次尝试。

五星体育最初的转播选择从斯诺克着手, 而不是按照国外现有的制作模式从足球入手, 这当中有着许多实际的原因。首先, 目前国内3D设备条件决定了无法从足球转播入手。3D摄像机镜头多为标准镜, 最大倍率镜头仅为24倍, 而一般2D足球转播一般至少配备30倍以上的镜头, 以五星体育转播中超联赛的标准, 一场比赛12个机位, 其中75倍以上的大倍率镜头至少3台, 就目前3D设备而言是无法达到这一制作标准的。其次, 足球比赛速度快、场地大, 对于3D画面的表现来说难度较高, 如果在技术和制作上都没有做好准备, 从足球项目入手制作3D体育节目无疑不切实际。相比较而言, 斯诺克比赛场地小、节奏慢, 而且项目特性决定了使用3D制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3D具有纵深感的画面能够很好地表现球与球之间的关系, 进而帮助观众更好地观看比赛、理解比赛。此后, 五星体育制作团队先后对CBA联赛和全国排球联赛进行了3D信号的制作, 为3D体育赛事制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与此同时国内多家电视台通过购买、租用或者试用的方式先后组建了自己的3D制作团队, 开始制作体育、文艺、科教等3D电视节目。

2012年1月1日, 由中央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天津广播电视台、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深圳电视台等六家单位联合开办的3D电视试验频道正式开播, 各台分栏目制作3D电视节目, 中央电视台统一播出, 这是我国首个立体电视节目综合性试验频道, 频道内容主要包括动漫、体育等类型的3D电视节目, 以及重大活动的现场转播。之所以六台联办, 很大程度是为了解决片源不足的问题。目前, 每家电视台每周至少向中央电视台提供60分钟的3D电视节目。

三、3D技术转播可能产生的影响

1. 打破了体育电视转播的固有经验

3D技术改变了体育电视转播的核心理念。到目前为止, 数字化的体育电视转播已经相当成熟, 有着较为格式化的转播模式, 以主要的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为例, 各自都拥有一套相对成熟的机位设置, 一般是在赛场一侧架设主机位, 采取同轴原则, 画面表现以赛场全景为主, 期间根据比赛进程穿插中近景、特写画面, 配合慢动作回放来展现比赛。3D技术的使用可以说较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原有的固定模式。

2. 改变受众的收视习惯

由于3D画面叙事模式与传统电视有一定差异, 不仅制作人员需要转变制作观念, 对观众的接受来说也需要一定的调整, 3D技术的赛事转播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受众的收视习惯。首先, 由于技术的进步, 3D电视除了提供高清晰的画面之外, 还能够表现现场各比赛要素的空间关系, 比以往的转播更加令人身临其境, 这也许会让大多数人在去现场花钱买门票看比赛和安坐家中免费看电视这两个选择面前更倾向于后者。其次, 即便端坐在电视机前, 受众的收视习惯还是可能被改变的。由于3D镜头更具冲击力, 电视画面除了交代比赛过程之外, 通过精心设计的3D镜头会根据比赛的进程不断带给观众极富冲击力的画面, 这样的体验是传统电视所无法提供的。此外, 就目前技术而言, 裸眼3D技术尚不成熟, 想要达到好的效果, 3D眼镜是必不可少的, 受众必须带上特制的3D眼镜收看电视节目, 这也是以往不曾有的经验。

3. 对体育运动的发展方向产生影响

如同过往任何一次新技术使用在体育电视上一样, 3D技术的使用很有可能改变一些体育运动的发展方向。在本质上, 3D技术更适合那些对抗激烈, 特别是画面能够带给受众被袭击感的运动项目, 除了最受欢迎的足球、篮球等集体项目之外, 极限运动、赛车、棒球、网球、拳击、田径等, 都将成为体育转播商的宠儿。相反, 一些在画面上难以凸显3D画面优势的项目, 如棋牌类, 如果不进行改革创新, 将逐渐淡出体育电视的视线。由此可见, 3D技术将在未来对体育运动的发展方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3D技术转播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从目前情况来看, 虽然说3D是电视转播的一项新技术, 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其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应该不会像高清电视那样迅速、顺利。其发展前景主要归结为以下两点。

1. 短时间内不会普及

尽管2012年1月1日, 3D电视试验频道在中央电视台正式开播, 但是这无法改变3D目前在我国仍旧停留在小众甚至是试验阶段的现实。从信号的源头端来说, 中国电视传媒刚刚从标清步入高清时代, 各大电视台经过2008年、2012年两届奥运会纷纷完成了从标清到高清的设备升级, 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再次进行设备升级。从受众终端来说, 我国的大部分受众尚处在高标清电视更替的起步阶段, 即便是刚刚经历标清电视到高清电视更新的受众, 同样很难在短时间内为了有限的3D信号再次更换设备, 而且目前市场上3D电视的价格尽管已经普遍下降, 但相比普通高清电视价格还是明显高出一截。一个源头、一个终端, 都表明3D电视在短时间内不会普及。

2. 成为体育电视媒体竞相争抢的新阵地

虽然目前的3D技术还存在诸多技术瑕疵, 推广普及的道路刚刚起步, 但是对于国内地方电视媒体来说, 3D技术的转播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同时也充满机遇。虽然中央电视台利用政策优势率先抢占了阵地, 开设了第一家3D试验频道, 但是不要忘了, 这个频道的内容是由中央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天津广播电视台、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深圳电视台等以及为数众多拥有3D制作能力的制作公司提供的, 也就是说虽然中央台率先开设了3D频道, 但国内各大电视媒体都没有闲着, 纷纷锻炼自己的队伍, 为有朝一日开设自己的3D频道做好准备。可以说, 这场3D大战的硝烟才刚刚燃起。■

注释

1i《北京八一男女陈兵放战》, 《北京晚报》, [1958-6-19]:4

2ii魏伟:《3D技术对电视体育转播的影响研究》, 载自《电视研究》2010年第6期

3iii魏伟:《3D技术对电视体育转播的影响研究》, 载自《电视研究》2010年第6期

4iv Jim Owens.Television Sports Production.4th Edition.Burlington:Focal Press, 2007:157

5v LouisSchwartz.Sportscastingfirsts.http://www.americanspor-tscastersonline.com/sportscastingfirsts.html[2008-2-12]

6vi魏伟:《3D技术对电视体育转播的影响研究》, 载《电视研究》2010年第6期

7vii汪渤:《足球转播进入3D时代》, 载自《现代电视技术》, 2010年第5期, 93-96页

8viii汪渤:《足球转播进入3D时代》, 载自《现代电视技术》, 2010年第5期, 93-96页

9ix汪渤:《足球转播进入3D时代》, 载自《现代电视技术》, 2010年第5期, 93-96页

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探讨 篇2

1 电视转播权出售的非合作博弈分析

1.1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

模型假设:假设1:某个职业联赛中有三个俱乐部,分别为甲、乙、丙,其俱乐部的竞技水平依次递减,假设某媒体将对甲、乙和甲、丙两场比赛进行转播,根据竞技体育的观赏性和平衡性可知,甲、乙的比赛悬念较大,对观众的吸引力也更大,而甲、丙的比赛的激烈程度明显不如甲、乙,观赏性和对观众的吸引力也比甲、乙的比赛弱。现在就这两场比赛电视转播价格与媒体进行洽谈。

假设2:这三个俱乐部不通过相互结盟的方式出售电视转播权,显然在乙、丙之间存在丧失转播费风险的问题,在与媒体进行谈判过程中乙、丙展开竞价,力争将自己的竞技表演服务产品出售的同时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

假设3:在这次博弈中,乙、丙两俱乐部之间不存在信息沟通和合作,且媒体在与乙、丙俱乐部的赛事组织者进行谈判时分别被告知,如果一方以低价出售而另一方以正常价销售则只对低价者进行转播而放弃以正常价出售的赛事转播权,其得益矩阵如图1。

表1 乙、丙得益矩阵表

模型分析:从图1 可以看出,基于理性人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对于乙,不论丙选择什么方式竞价,低价都是占优策略:当丙以正常价出售时10m >8m,当丙选择低价出售时,6m >0。同样的理性分析,也可以得出低价也是丙的占优策略,这样乙、丙最终都将以低价出售电视转播权。

1.2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显然,在现实生活中,职业体育联盟中各体育俱乐部之间进行的并不是一场比赛,赛事电视转播权的出售所产生的博弈问题将一直存在,正如我们所知,在多次重复博弈后,各个俱乐部都发现如果采取合作博弈的方式将有利于自身的利益的增加。如图1 所示,在赛事组织者理性假设下,(低价,低价)是最终的博弈均衡,但如果两个俱乐部采取合作的方式与媒体谈判,显然(正常价,正常价)能够达到两者的最大效益,增加各个俱乐部的个体效益,从(低价,低价)到(正常价,正常价)是一个帕累托改进,但很明显,在有限次的重复博弈中,(正常价,正常价)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每个俱乐部都会认为其他的俱乐部将会在下一回合中选择背叛而获得超额的电视转播费,这使我们洞察到各个俱乐部重复相互作用时的行为结构,要想维持共同想要的结果就必须要有一个团体规范来“惩罚”背叛者,并且这种惩罚威胁必须是可信的,这就需要赛事联盟对每个俱乐部制定强制性的合作协议,保证合作博弈的重复进行,以保证联盟福利的最大化,这不仅保证了联盟和各个俱乐部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增强了联盟对整个赛事电视转播权的议价能力,在实践中,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德甲、法甲以及NBA 等许多职业联盟都是采取统一议价的方式,实现俱乐部的合作博弈,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联盟和各个俱乐部的经济利益。

2 赛事电视转播费的分配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为了达到联盟赛事转播效益的最大化的最好方式是实行合作博弈,合作博弈使参与者能够联合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且可强制执行博弈类型,但合作博弈强调的是效率、公平、公正,显然如果一个俱乐部在参与联盟所带来的收益还没有单独出售转播权时的收益大,那么它就没有参与联盟的必要和动力,这就是合作博弈强调的效率性,正是由于合作博弈的效率性促使理性人采取合作的方式,也就是说因为有效率才能促使各个俱乐部之间形成联盟以增加自身由于结盟而带来的额外收益。联盟收益分配的公平、公正则是维持联盟存在的关键制度,如果某俱乐部在利益分配上感觉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那么它维持在这个联盟的动力就将消失,由此及彼,已经形成的联盟也将因此而面临解散的威胁,因此联盟电视转播费如何分配是能否保持联盟存在的关键,联盟博弈的核心问题是各个俱乐部应以什么方式结盟以及如何分配结盟所带来的收益。

2.1 联盟利益分配的特殊性分析

由于职业体育联盟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自身的特殊性,联盟各个俱乐部之间存在着既竞争又合作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比如联盟内部的平衡机制。联盟俱乐部竞技能力强弱过于悬殊将使联盟难以维持,因为强队不断的通过大投入和联盟利益的超分配必然将在赛场上战胜弱队,这将使比赛初始即失去悬念,失去竞技体育的魅力,从而挫伤了观众观看比赛的积极性,降低收视率,进而在与媒体进行电视转播权的议价中失去优势,损害了联盟的整体利益。同时在利益分配过程中,如果存在不公平、不公正时,又将会失去提高竞技能力和观赏性的动力,为避免联盟中“马太效应”的出现,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电视转播费的分配应该分为三部分:对于电视转播费的总利润一部分用于平均分配,保证联盟中各成员的平衡性和有效性,一部分应该根据各俱乐部的比赛成绩进行分配,这部分是为了保证联盟分配的公平性,提高联盟的竞技水平和赛事的观赏性,还有一部分是根据赛事转播的次数进行分配,保证利益分配的公正性,提高各俱乐部管理运作的积极性。

2.2 基于Shapley 值法的联盟利益分配

通过分析发现,对于第一部分分配显然应该是由联盟制度规定的,目前各大职业联盟电视转播费及平均分配比重见表1。

表1 2010年各职业体育联盟电视转播费及平均分配比重

观察表1 中的统计数字我们发现,英超的电视转播费几乎是3 个西甲、5 个意甲、10 个德甲,这首先是源于联盟对赛事电视转播权的整体出售,其次英超转播费的分配制度非常公平、公正,为了提高联赛的观赏水平和整体竞争力,英超一直致力于转播费的公平分配。在欧洲各国的联赛体系中,英超的转播费分配是最公平的,冠军与排名最后球队之间的转播费收益差距最小,大约只有1.6 倍。而在西甲,皇马、巴萨的转播费分成,就是西甲最弱球队的19 倍。在我国中超联赛电视转播费分配制度中,转播费本身的收入不高,分配制度不完善,几乎是典型的“一刀切”的分配方式,影响了联赛的竞技水平,同时滋生了诸如“黑哨”、“假球”、“赌球”等腐败现象。

对于第二部分采用Shapley 值法进行分配,Shapley 值法是基于合作博弈中局中人的效用和边际贡献率的一种分配方式[2],对于联盟电视转播权出售的议价能力主要是赛事的影响力,而赛事的影响力主要是因为各个俱乐部的竞技体育水平和赛事的观赏性,反映在各俱乐部的比赛成绩上,Shapley 值法是合作博弈求解法之一,它通过公理化方法描述解的性状,进而得到唯一的解,即博弈中各局中人的效用分配。Shapley值法的出发点是根据联盟中每个成员对联盟的边际贡献分配联盟的总收益,更能体现合作各方对联盟的贡献,保证了分配的公平性,因而更合理、更科学。对每个博弈,存在唯一的Shapley 值φi(v),且

其中φi(v)表示博弈方i 应得的效用分配,n 表示博弈中局中人的数量,|S|表示联盟中所含局中人的个数,v(S∪{i})表示i 加入联盟S 后,新联盟的合作剩余,因此i 的贡献是v(SY{i}-v(S)。下面以表2 中的数据矩阵为例,运用Shapley 值法对三个俱乐部的利益分配进行定量化的计算:

表2 各俱乐部收益矩阵表

由表2 的数据分析发现,两家俱乐部合作比单独与媒体进行谈判所带来的收益高,三家合作要比两家合作或单独行动带来的收益高,利用Shapley 值法对甲乙丙三个俱乐部的电视转播收益分配计算结果如下:

为保证联盟转播费分配的公正,必须要将赛事转播的次数考虑在内,通常职业体育比赛的激烈程度和观赏性决定着赛事转播的次数,而赛事的激烈程度和高观赏性需要有高水平的运动员作保证,以NBA 为例,见表3。

通过表3 可以看出,卫冕冠军湖人队的比赛直播次数独占鳖头,另外姚明所在的火箭队因为浓厚的中国元素和巨大的球迷市场也遥遥领先其他球队,2010年夏天球员转会市场上最轰动的“新三巨头”的热火队为球迷带来欣喜和期待也不容小视。这些都体现在媒体对他们的关注度和转播次数上,从表3 中我们可以发现,凡是转播次数较多的比赛,球队中明星球员的年薪明显要高出一筹,湖人当家球星科比平均年薪达到2 785 万美元,因此在具有高薪运动员的俱乐部分配中就必须考虑利益分配的公正性,高水平的比赛需要有高水平的运动员参与,高水平、高观赏性的比赛需要运动员付出艰辛的训练强度和高超的技术水平,这些均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媒体对赛事的转播次数上,这就需要在利益分配上给予支持,如果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例关系,那么球员将失去竞争的动力,球队也将失去引进高水平运动员的动力,长此以往,失去的将是联赛的整体竞争力和观赏性。

表3 2010-1011 赛季CCTV5NBA 常规赛直播球队比赛次数

3 我国职业体育联赛电视转播市场存在的问题

3.1 大众喜爱的职业联赛水平不高,水平较高的又缺乏观赏性,跟国外的职业体育联赛相比缺乏竞争力,比如CBA 和NBA 以及中超和英超等联赛水平相比都有着天壤之别,这样导致电视转播收视率不高,造成联盟在与媒体进行议价过程中底气不足。

3.2 我国电视转播媒体存在严重的垄断现象,由于其他电视台电视覆盖面远不及中央电视台,导致中央电视台一枝独秀问题严重,缺乏媒体竞争机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海文广集团买断了中超联赛近三年的电视转播权,但由于文厂集团的电视覆盖面不及中央电视台,加之央视受利益驱使等甚至连中超联赛的新闻报道都几乎没有,因此中超联赛的商业开发受到很大影响,许多观众也看不到中超比赛。

3.3 联赛缺乏必要的平衡机制,比赛缺乏悬念,目前我国的职业联赛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现象严重,以CBA联赛来说,近几年广东队和新疆队一直是联赛的顶尖强队,早几年八一队六连冠,近六年广东队五次夺冠,这些现象的出现导致联赛竞争实力的严重不平衡,导致联盟比赛缺乏悬念性,失去了竞技体育的魅力。

4 对我国CBA 联赛电视转播的几点建议

4.1 通过对职业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的非合作博弈分析,得出各个俱乐部在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容易陷入“囚徒困境”损失了联盟利益的同时也无形中放弃了联赛电视转播权整体出售带来的效益。因此基于联盟博弈的角度,CBA 联赛的电视转播权应选择整体出售的方式来保证联盟的整体利益最大化,篮管中心应改变对电视转播收益定额分配的方式,为提高各俱乐部参与联赛经营的积极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CBA 联赛可借鉴NBA 等成熟联赛的经验,采用约定比例或影响力比例的方式对CBA 联赛的收入进行分配。这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地调动球队与球员参与联赛经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篮管中心与球队的冲突与磨擦。

4.2 基于职业体育赛事电视转播费分配的特殊性分析,认为CBA 联赛的电视转播费的分配可以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基于职业体育联盟分配的平衡性和有效性,用于平均分配的部分;第二部分是根据Shapley值法计算出的根据各俱乐部竞技成绩排序的部分,依据是每个成员对联盟的边际贡献分配的部分,更能体现合作各方对联盟的贡献,保证了分配的公平性,有利于赛事观赏性和激烈程度的提高;第三部分是根据球队比赛转播的次数进行分配,这样能够保证分配的合理性和公正性,保证联盟成员管理运作的积极性,提高俱乐部的影响力,从而提高联盟的形象。

4.3 目前CBA 联赛在电视转播权出售上存在媒体购买垄断的现状,根据福利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分析可以得出:垄断不利于整个社会福利的增加,赛事承办方与电视媒体的博弈产生的交易成本越多,赛事承办方利益损害越大,电视媒体利益损害越少。而竞争是导致福利增加的有效手段,因此增加对CBA 联赛电视转播权开发的竞争性是提高整个联赛乃至社会福利增加的有效方法,即如何在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过程的同时减少反垄断成本,根据当前的情况,体育与媒体的有机融合同时采取反垄断的措施是当前CBA 联赛赛事转播权开发的参考途径之一。

[1]王晓东.美国职业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2).

[2]李帮义,王玉燕.博弈论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李章龙.博弈论在我国竞赛表演业中的研究[D].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4]张洪振,陈文新,赵聪.体育赛事中体育产品有效提供的机制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0(4).

[5]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新时期体育电视转播的技术创新 篇3

1. 电视信号质量标准不断提升

对于观众来说, 电视画面越来越清晰, 是最直观的观看体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电视信号是普通电视信号。2000年悉尼奥运会, 开始使用标清信号。2004年雅典奥运会, 高清概念开始引入到电视转播中来, 开闭幕式、田径、游泳等比赛中开始有了高清信号的制作。尽管只是小试牛刀, 但是悉尼奥运会精彩的开幕式依然留给很多观众非常深刻的印象。到了北京奥运会, 所有比赛都采用高清信号完成公共信号的制作。中央电视台动用了1、2、5、7、风云足球频道、网球高尔夫频道以及高清影视七个频道进行报道。其中高清影视频道采用全高清信号播送, 对于拥有高清信号接收器的观众来说, 可以通过这个频道享受到真正的高清奥运赛事。在高清尚未全民普及的时候, 3D技术已成新宠。南非世界杯期间, 已经有部分观众可以在特定的地点收看3D转播的球赛。相信这也将是体育电视转播的未来趋势。

2. 转播设备为电视转播提供新的表现手段

新技术的引入使得电视转播效果更好, 信息解读的角度更加多样化。这一点, 当新式摄像机不断应用于体育转播的时候, 显得尤其明显。北京奥运会的赛事转播全部采用高清信号, 所以对于摄像机的要求也必然是高清。在多种摄像机中, 超级高速摄像机 (HI MOTION) 是最令电视工作者和电视观众惊叹的。当然, 超高速摄像机并非在北京奥运会上才首次采用。事实上, 在此前欧美不少体育电视转播中, 都已经广泛应用这种器材。普通摄像机每秒可以拍摄25帧画面, 高速摄像机每秒可以拍摄75帧画面, 而超级高速摄像机每秒可以拍摄1000帧画面。对于收看体育转播的电视观众来说, 高速和超高速摄像机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 就是慢动作可以更清晰的回放高速运动的球体以及运动员的状态。

此外, 这些摄像设备还为体育电视拓展了新的节目空间。北京奥运会之后, 国际乒联要求全面使用无机胶水。这就使得接下来的莫斯科世乒赛备受关注, 因为这将是无机胶水时代的首次世乒赛, 对于所有运动员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依靠这些不断进步的摄录设备, 体育电视转播, 让观众体会到了更多的体育趣味。当然, 还有空中滑轨摄像机、遥控摄像机、鹰眼摄像机等摄录设备, 都为我们观看体育比赛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3. 技术创新丰富电视包装手段

包装手段是现在任何一次大型报道都要重视的内容。体育电视节目的包装水平取决于包装理念的变化, 而这些理念又离不开技术平台的强力支持。中央电视台奥运期间按照中国传统“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打造的形象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除了这些以新的科技手段完成的艺术化创作之外, 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 体育电视转播的包装更加注重信息量和信息的多样化。这样的尝试开始自2006年的多哈亚运会, 在当时的报道中已经不再满足于利用简单的赛事和新闻栏目进行信息传递, 而是加大了其他信息的引入。到了北京奥运会, 我们看到新闻频道多达五六个信息窗口的转播。同一时间点的多个比赛、焦点比赛的重要数据都在同一个画面中呈现。此外, 硬件为包装手段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空间。在北京奥运会特别节目《荣誉殿堂》中, 首次采用了超大屏幕的舞美设计, 这一设计后来也沿用到了次年的春节晚会中。

包装水平提升的另一个标志是包装软件的提升。2005年前后, VIZRT技术成为央视体育频道重要的包装手段, 这一技术手段使得节目的在线包装质量有了飞跃式的提升。它让包装不再只是前期编辑的工作, 而且成为节目播出时的一种常态创作。到了2008年的欧洲杯和奥运会, 虚拟技术也被更多地运用到节目当中。欧洲杯上, 尽管赛场远离中国, 但通过虚拟技术, 罗本、巴拉克等球星可以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在更有趣味的战术讲解中, 球场看上去就在主持人的脚下。到了南非世界杯和广州亚运会期间, 虚拟技术的应用更上一层楼。演播室中, 即将进行比赛的体育场馆成为演播室布景的一个部分, 虚拟的积分榜也让传统的电视表现内容有了新的表现方式。可以说, 这些新的技术的应用, 都提升了电视节目对于体育比赛的表现力。

4. 电视制作方式不断发生变化

新技术常常催生新的电视制作方式。在北京奥运会上, 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明确提出TV COMPOUND的制作方式, 即电视单边综合制作。相对于公共信号来说, 电视单边综合制作的引入, 可以让观众更清楚地看到转播方所提供的个性化表现内容。

早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 就有记者发现, BBC、NHK等电视机构在比赛场边的混合区内设立摄像机进行采访, 而这些信号并不进入公共信号系统, 仅供本国电视媒体转播之用。其作用就是更好地服务本国受众。国际上, 公共信号的制作采取的是对等原则, 从比赛双方运动员所给的镜头数量, 到双方观众的画面、景别, 都必须对等, 无论比赛双方的实力对比如何, 都不允许出现公共信号在镜头上的偏向。对于大多数以欣赏为目的的观众而言, 这样的做法客观而又公正。但是对于参赛国观众而言, “主队”情绪却无法更好地表现出来, 于是TV COMPOUND的报道方式应运而生。转播方通过这种报道方式, 在保证观众完整、全面地收看到比赛的转播之外, 更多地了解了与“主队”相关的现场信息。

在1997年的全运会上, 中央电视台最早进行了单边综合制作的尝试, 把记者的现场报道和演播室环节相互连接。但这样的方式更像是现在比较普遍的现场报道方式。在北京奥运会上, 新的技术使得这种报道方式得以升级, 成为整个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切换台, 配合先进的EVS系统和高清摄像机, 很好地完成了比赛画面的重放和采访内容的互动传输。广州亚运会上, 在导播间内的导播, 已经可以更熟练地要求比赛现场的摄像机进行有针对性的拍摄, 为本国观众提供更好更具贴近性的电视画面。

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探讨 篇4

1 机房的硬件条件

1.1 机房的防雷措施

首先,必须了解雷电对广电机房设备危害产生的原理。电力线是雷电侵入的重要渠道,雷电袭击机房供电的电力线主要有四种方式:远点雷击、近点雷击、错相位雷击和感应雷击。防雷保护是机房的一个重要系统工程,在设防中要采用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措施,综合治理。要把国家和行业防雷技术标准与机房的地理环境、建筑设施、设备分布等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防雷方案。

1.2 保证广播电视发送设备工作正常

电视发射系统是由供电系统、信号源系统、发射机、天馈线系统、冷却系统、值班监控系统等构成的复杂系统。

1.2.1 供电安全

电视转播机房为了安全播出,应采用双路供电系统,以确保电的稳定性,避免停播。机房出现的电源问题大多是因为接触不良造成,因此,要经常检查各电源设备,检查设备各部位是否接触良好,温度是否正常,发电机工作环境是否通风,散热措施是否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机房的用电安全,防患于未然。

1.2.2 确保稳定的工作电压

发射机的供电由三相交流稳压器提供,电压应该稳在380±10%之间,值班时注意观察调压器的运行情况,定期维护调压器,检查输出电压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

1.2.3 稳定的信号源

对于发射机而言,输入信号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发射机的工作状态,由于不同的节目源,其图声幅度可能大小不一,可添加音视频处理器确保发射机输入信号幅度在正常范围内。

1.2.4 机房环境的清洁

机房内各台机器每个部件都应保持清洁,只有清洁卫生的机器才能正常运行。要保持机房以及发射机的清洁,可以对机房进行打扫,对机房安装空气过滤网等方法,保持整个机房的干净,确保发射设备的正常运转,为防漏电、静电,机房的地板应安装防静电地板。

1.3 机房监控室

机房安全、高效的运行,是确保转播工作的基础。为此,要杜绝机房内环境的一些隐患问题,最常见的就是电气事故,主要表现为绝缘损坏、安全距离不够、接地不合理、电器保护措施不力、安全标志不明显等。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供电、UPS设备、消防以及防水上着手,还应设置漏电保护器,发现短路后应立即切断电流,且只有经过适当培训并有适当经验的人员才能从事安装、维护、测试及检验电气电路及设备工作。

1.4 定期维护,检修设备

应对接地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主要检查连接处是否紧固、接触是否良好、接地引下线有无锈蚀、接地体附近地面有无异常,必要时应挖开地面抽查地下隐蔽部分的锈蚀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为确保发射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应制定严格的定期维修制度,对机器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定期维护制度可以分为周检、月检、季检、年检。

2 机房管理及值机人员的操作技能

2.1 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成绩,播出部门应严格管理值班人员上下班时间,在岗情况,做到按时交接班,人不离岗,岗不离人,时刻监看播出节目。为使机房值班人员做到有章可循,使他们明白在各种情况下该做什么,要负些什么责任,必须制定严格详细的岗位职责,规范值班人员的行为。为此,达州市电视转播台先后制定了《机房人员、设备安全管理办法》《设备维护、维修制度》《机房值班制度》、《安全播出管理制度》《卫生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和认真落实,电视转播台的安全播出得到了有效保障。

2.2 严格制度,强化职责,实现优质安全播出

在节目播出中,要严格执行节目播出、节目监看、违章处罚制度。在节目监看中,做到机开人在,节目不结束人不离岗。严格执行门禁制度,未经部门领导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出现差错,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处罚。

2.3 保障好技术维护工作

技术维护工作始终坚持周检、月检、季检工作制,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技术规范和标准做好转播的日常维护检修,排查各种安全隐患,确保转播工作的正常运作。特别是在重要播出时期,技术人员应对播出系统进行全面检修,消除安全感播出隐患,对播出系统进行统调,使播出系统运行更加的稳定可靠,保证千家万户收看收听到高质量电视广播节目,确保安全播出。

2.4 搞好内部培训,切实提高技术部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转播台应做好内部培训工作,提高机房管理水平,提高机房的使用效益。对于转播台来讲,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安全播出的保证,是转播日常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机房人员的技术与素质关系到整个转播工作,也是确保安全播出的重要保障,作为转播工作者,就应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并不断更新。

摘要:保证广播电视安全、高质量的转播是机房工作人员的重要任务,安全责任是重中之重。基于此,结合工作经验对安全播出进行深入探讨。

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探讨 篇5

伴随新闻电视节目时效性的需求和综合节目制作形态的发展, 户外移动电视转播 (OB System) 由于其在移动制作上的灵活性在城市电视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很多实力较强的台已经纷纷建设了高清电视转播车或箱载电视节目制作系统, 再配合微波或卫星车来完成户外转播。然而作为城市电视台由于财力投入和节目制作量等原因, 不可能和很多省级台一样同时装备多套转播系统, 往往是集中投入财力, 建设一、两套户外转播系统, 并在一定时期内作为本台主要的制作力量, 支撑常态节目制作, 并满足突发情况的节目制作需求。结合地市级电视台的现状, 我们对如何构建适合城市电视台户外转播系统进行了一些思路上的探讨, 希望得到各位同仁的斧正。

1 确立转播平台概念, 适应各种制作规模

户外/移动转播系统作为城市电视台综合制作力量, 我们既要考虑应对重要的会议直播;也要考虑日常节目制作;同时还要兼顾大型活动类节目的复杂制作需求。不同的节目对设备的需求不同, 一般节目需要6至8个讯道就行, 而大型的文艺节目则需要10个以上的讯道, 体育节目还需要高速摄像机和慢放设备等, 不同的系统价格相差很大, 因此, 在系统构建时我们必然面对投入的设备与使用效率之间的平衡。以往很多同行习惯于以摄像机的数量/讯道数量来衡量转播系统的规模大小, 技术上也多围绕着摄像机的数量/输入信号的多少来搭建。这样如果建设初期考虑到一些较大规模的制作, 那么常规节目制作期间会造成很多设备的闲置。另一方面, 遇到大型活动时, 又受到固定系统设计的局限, 往往需要临时对系统进行补充。考虑到上述因素并结合兄弟台的经验, 我们提出确立了转播平台的理念。即把一个大的系统分为两个或几个小系统, 不以讯道数量的多少来固定系统构成, 而是以常备讯道作为基础结构, 同时将重点放在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方面。统筹考虑摄像机讯道以及相关设备的合理使用, 又可提高常规节目的设备利用率。使之成为一个“百变”灵活的移动转播平台, 完全根据节目的需要灵活配置。平时将一些设备用于演播室或另外一套移动制作系统。当遇有大型活动时, 几个系统可以随时调用并扩充为超大型的系统。

在实际设计中, 我们除了考虑固定常态设备配置外, 还得针对系统组合加强多系统联合应用情况下的设计。比如转播车与演播室的联合制作、转播车与飞行箱载系统的联合, 以及转播车与卫星车的配合。这其中包括多系统工作情况下的一级切换、通话和提示信号、外部输入信号的时间锁定等复杂设计。这些设计的落实到系统中就需要提前考虑具体设备的可扩充性, 如矩阵的机箱大小;通话系统的大小;外部输入信号多少 (帧存储器和音频解嵌器) ;时间码和提示信号的扩充性;此外, 在车内还要对综合布线、外部接线端子板和灵活且适合节目制作人员相应的工位做出合理的安排。

总之, 转播平台的思路使我们把系统设计的关注点从摄像机数量方面, 更多地转为对应各类不同节目, 如何构建高效、灵活的节目制作系统上来。

2 构建分时制作系统, 具备多种制作功能

作为普通市级电视台, 日常综艺节目往往不能满负荷应用。为了充分发挥转播系统节目现场制作之外的能力, 我们借鉴国外多种专业制作系统的理念, 诸如:录像车、编辑/后期编辑车, 甚至慢动作车和图形字幕车 (CG) 等, 提出将多种制作功能集于一体, 可以分时制作的设计思路。

具体做法就是将后期常用的非线性工作站配置设计到转播系统中, 这样, 即可做到录制采集/记录的备份, 同时为后期制作节省了上载时间;当现场转播/或录制完成后, 节目制作人员甚至可以利用转场间隙, 直接进行节目 (线性/非线性) 编辑。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大大提高节目的时效性, 同时减少了中间环节。在设备的使用率上, 也可使移动制作系统在另外的时段转变成后期制作系统。甚至可以利用系统中的摄像机、切换台 (特技) 、字幕/图像等设备对节目进行2次/包装制作。即使回到台内, 也很容易与台内现有制作网/包装网进行联网, 不必上载即可在网内开始编辑工作。

其实我们提出分时制作的概念, 也是综合提高系统利用率和节目制作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3 注重智能化管理, 考虑细节与实用

转播平台是集成了从信号采集 (拍摄) 到切换、管理、存储 (记录) 分配和传输的诸多信号处理的复杂系统。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 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并在出现问题时快速地反应往往是技术负责人最为关注的方面。传统的监听/监视必不可少, 但基于网络技术对整体信号流程的监管更加有效。这里面涉及监视和系统设置管理两个方面。即不仅要对信号流程和设备状态进行报警和监视;同时也是应急处理并实施控制的指挥调度中心。我们已经注意到荷兰艾崧 (AXON) 数字设计有限公司推出的CORTEX系统综合监控软件, 包含很多适应于我们日常工作的管理职能。既有技术方面的设定、包含有基于信号流程的监控、矩阵调度, 还同时包括了大量实用的管理功能。诸如:同一型号不同设备之间的设置比对;系统情景设置存储。这样在多个活动/节目需要穿插转播制作时, 可以迅速调用各自的特性化设置, 从而大大提高现场技术准备的时效性。

此外, 针对户外转播电源的供给比较多变, 也是关系到整个系统安全稳定工作的关键环节。我们要求在系统中配置大容量的UPS, 关键设备都要通过UPS供电。为了确保供电万无一失, 有些转播系统还可根据需要配有发电机或发电车。

4 面向未来技术进步, 留足扩展升级空间

电视节目制作是基于技术设备进行制作的艺术形态, 因此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技术会时时影响着节目制作的流程和方式, 以及视音频信号的质量。建设一套移动制作系统, 往往需要使用长达十年左右的使用期限。目前国内正处于标清向高清电视的过渡时期, 虽然眼下城市台开展高清电视播出的还处于极少数台, 但是出于面对未来几年的发展和与省级台、中央台播出节目格式接轨等考虑, 为了延长系统的使用年限, 我们着眼未来几年的发展, 技术上还是考虑构建以高清设备为主体, 同时兼顾目前标清电视播出的现状。

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探讨 篇6

1 基础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建设情况

1.1 发射机房建设

1979年6月首先在距海拨4092米高地约30米处建盖一间临时机房转播云南电视台节目。山顶机房始建于1981年, 位于苍山中和峰与小岑峰之巅海拔4092米的峰顶, 座西面东, 为三层 (约730平方米) 石混结构建筑。从1982年至今, 山顶机房经历恶劣天气影响, 不同程度遭到损坏, 出现了严重漏水和裂缝情况。期间分别两次用6厘米厚钢板对机房屋顶进行了钢结构改造, 有效解决了渗水漏水问题。

1.2 铁塔建设

2006年由于遭受罕见的暴风雪灾害, 于1981年在山顶建设的一座30米高圆型钢管拉线铁塔倒蹋。

据特技切换工作的实时要求, 进行事先的特技切入操作。监视器控制4台摄像机和1台音频设备的输入信号。将现场的信息获取之后, 进而通过字幕机的叠加产生出音频配字幕。同时需要注意现场环境的照明效果。在节目进行之前, 进行充分的准备, 包括节目的安排, 节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即兴表演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后续延展。调整现场直播过程中用到的各种设备, 使其均能够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

在信号处理的过程中, 要能够有效降低信号的白噪声, 以及保证信号在传输以及微波发射过程中不产生失真的现象。同时要注重各个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其具有的操作特点, 以及综合效果达成

2007年, 山顶铁塔恢复重建例入中央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项目, 由国家广电总局和地方政府联合投资, 并于同年10月顺利完成建设, 该塔为圆型钢管直立式结构, 高38米, 建在发射机房南侧。2009年, 又在发射机房北侧新建了一座20米高的角钢直立式钢塔用于发射省级广播节目。

1.3 天馈线系统

1981年, 在30米高的钢塔拉线塔上安装9层蝙蝠翼天馈线。后来多次更换过天馈线系统, 从2007年至今重新架设4层4面双偶极子电视天线, 新架设一幅3层4面偶极子调频天线。在38米铁塔上新装4层4面偶极子17频道电视天线, 在20米角钢铁塔上新安装2层垂直极化天线。

2012年, 苍山台完成了5KW4层FM单偶垂直极化宽带天线的安装、调试工作。从而解决调频发射机无备伤天线的问题。同时, 完成了双层单偶极子垂直天线的安装、调试工作, 作为另一套调频发射备份天线使用。

的有机衔接。并充分考量在节目直播中可能会出现不可预测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法, 进而在高质量以及高水平的运作中能够达到节目播放的预期效果。

在节目播出之中需要考虑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抗干扰的能力, 包含着自然因素的影响, 以及整体效果实现的技术特性。进而在预知的情况中, 呈献给观众最好的视听享受。

4总结

有人称电视生活已经是人类精神活动不可替代的重要内在驱动力。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开展多元化的电视节目是非常有必要的, 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正是在此大背景下, 以

1.4 发射机

1976年, 安装一部100瓦单通道彩色电视差转机, 后安装第一台10千瓦双通道彩色电视发射机 (主机) 及第二台10千瓦彩色电视发射机 (备机) 。

2002年, 对10 KW主机前级进行技术改造, 用1千瓦固态发射机替换了10千瓦发射机的前级设备, 并改为单通道工作方式。2008年, 新购了一台全固态彩色电视发射机, 替代了原来10千瓦彩色电视发射机。

2007年至2009年随着中央和省级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项目的完成, 先后安装了1KW调频发射机2台和3KW电视发射机1台。

1.5 传输设备

1979年, 用2频道5单元八木天线接收梁王山发射的2频道信号, 送入发射机经二次变频后, 用11频道播出。1984年11月, 开通了楚雄紫溪山到大理苍山1.4G大微波线路传送电视信号。后来利用卫星地面接收天线, 接收云南电视台节目

市级广播电视台的现场直播为研究切入点, 通过信号信息技术角度进行分析, 把握现场直播过程中的技术特点。并通过实例进行相应的解析, 介绍现场直播的原理, 并辅之以实例, 在此基础之上, 从实际的效果出发, 分析现在市级广播电视台现场直播技术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俭旗, 王丽娟.焦作电视台新闻直播系统[J].中国有线电视.2005 (07)

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探讨 篇7

移动摄像机微波为上述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该系统将轻小、便携的微波发射机直接安装在移动拍摄端, 把所拍摄的信号以无线微波传输至远处的接收端。摄像师即可在没有电缆约束的情况下大范围、高机动性地进行现场电视摄制与采访。

1 摄像机微波传输的工作原理

摄像机微波对摄像机传来的高清信号进行编码处理, 通过信源、信道编码将源信号转换为适用于无线传输的微波信号。

1.1 信源编码

信源编码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为目的, 通常通过压缩信源的冗余度来实现。在现有数字微波传输系统中通常使用MPEG-2、MPEG-4或压缩率较高的H.264方式进行压缩。

M P E G-2能提供的传输率在3-10Mbits/sec间, 其在NTSC制式下的分辨率可达720X486, MPEG-2能够提供广播级的视像和CD级的音质。

MPEG-4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音视频编码标准, 但苛刻的专利收费限制了MPEG-4进一步的发展, 一般较少使用此标准。

H.264标准压缩系统由视频编码层 (VCL) 和网络提取层 (Network Abstraction Layer, NAL) 两部分组成。VCL中包括VCL编码器与VCL解码器, 主要功能是视频数据压缩编码和解码, 它包括运动补偿、变换编码、熵编码等压缩单元。NAL则用于为VCL提供一个与网络无关的统一接口, 它负责对视频数据进行封装打包后使其在网络中传送。H.264能在较低带宽上提供高质量的图像传输, 在同等图像质量下, 采用H.264技术压缩后的数据量只有MPEG2的1/8, MPEG4的1/3;其应用目标广泛, 可满足各种不同速率、不同场合的视频应用, 具有较好的抗误码和抗丢包的处理能力。

1.2 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的本质是增加通信的可靠性, 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降低误码率是信道编码的任务。许多无线传输方案都是采用了基于COFDM的数字信号地面传输 (DVB-T) 技术, COFDM即编码正交频分复用的简称, 编码 (C) 是指信道编码采用编码率可变的卷积编码方式, 以适应不同重要性数据的保护要求;正交频分 (OFD) 指使用大量的载波 (副载波) , 它们有相等的频率间隔, 都是一个基本震荡频率的整数倍;复用 (M) 指多路数据源相互交织地分布在上述大量载波上, 形成一个频道。

它是目前世界最先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调制技术。它的实用价值就在于支持突破视距限制的应用, 是一种在无线电频谱资源方面充分利用的技术, 可以对噪声和干扰有着很好的免疫力, 绕射和穿透遮挡物是COFDM的技术核心。其基本原理就是将高速数据流通过串并转换, 分配到传输速率较低的若干子信道中进行传输。

使用DVB-T技术的设备通常传输带宽为6、7、8MHz, 而Link公司研发的LMS-T技术, 能提供10MHz的射频带宽, 因此它比一般厂家所提供的DVB-T6/8 MHz方案, 信源编码的有效码率可以提高一倍。

2 优越性及成功应用实例

由于移动摄像机微波不受场地限制, 机动性强, 能够有效解决有线传输带来的一系列操作上的困难, 湖南广播电视台近年在各类节目中大量使用移动微波, 接下来介绍近年来湖南台在直播中成功使用移动微波传输关键机位的典型事例。

2.1 2011年快乐女声直播

在这台大型节目中, 我们可以看到各位选手在舞台下面候场时紧张的表情、跑上舞台的连贯表现以及PK失败后升降台沉下去后感人的画面, 这些场景都是斯坦尼康通过LINK微波传送到转播车的。当时在超过1400M2的演播厅内, 移动微波发射端使用2.3GHz频点, 3d B全向发射天线, 发射功率250m W, 接收端天线置于观众席左后方上面, 只使用了一个4d B全向接收天线, 一个5d B定向接收天线, 能够良好接收发射端在演播厅各处所发出的信号。

在现场工作的还有一台固定在飞梭上面的LINK微波, 传送演播厅顶部飞梭机位信号。由于飞梭运行于安装在演播厅对角线的钢索上, 跨度大, 且飞梭两侧灯光音响设备林立, 微波使用频率2.5GHz, 若接收天线架设于观众席后方, 则接收信号会被遮挡, 因此我们从钢索中间位置的演播厅顶部垂下一个全向接收天线+变频器, 将接收到的微波信号经变频为308MHz, 再经由100米¢5加耐美高清视频电缆送至接收机。

关于这两台LINK频率的选择, 也需要根据现场环境来确定:斯坦尼康使用较低的2.3GHz发射频率, 是为了增加绕射能力, 能够覆盖更为复杂的地面环境;由于LINK变频器使用高本振2.808GHz, 为了使变频后的信号频率更低, 使用长电缆传输时损耗更小, 飞梭LINK我们选择了较高的2.5GHz作为发射频率, 其中频信号频率则为:2.808-2.5=0.308 GHz, 根据加耐美公司提供的数据, 使用¢5电缆传输损耗不到15d B。

2.2 湖南平江石牛寨:蒙眼倒走钢丝

本次直播位于平江石牛寨景区, 钢丝全长700米, 转播车有线机位能照顾到的极其有限, 为了更好地将现场紧张气氛体现出来, 栏目组考虑在挑战者身上安装摄像头。但是若不能将信号实时传送到转播车, 其效果将大打折扣, 然而普通摄像机微波带上电池的重量将达到3公斤以上, 其体积与重量都不适宜固定在挑战者身上。

我们选择了使用Nucomm公司的23MLT-23微波发射机, 其体积比一个普通烟盒都小, 工作电压9V-28V, 功耗10W左右, 定制了进口三洋充电电芯的外接电池, 组合后能安装在一个小腰包内, 非常轻巧。根据测试使用, 电池供电能稳定工作1.5小时以上, 适合于该节目使用。该微波发射功率200 MW, 工作频率2.2-2.4GHz可调。当时挑战者腰后系的黑包内就是我们的整套微波设备。

本次节目我们根据节目需要还设置了另外3个微波机位:2、3、4号机位, 由于距离远、移动范围大、环境较复杂, 我们使用国产华林摄像机微波。该微波发射功率1W, 频率为1.16-1.6GHz, 可以很好应付这种复杂环境。当时挑战失败后, 终点小屋内艾斯凯尔与家人拥抱在一起的感人画面均由终点游机3使用华林1W微波传回。

在2012年10月的张家界翼装飞行比赛直播中我们共计使用11套微波, 其中7套使用的是移动摄像机微波。

3 使用时应注意事项

以上介绍了移动微波在湖南台直播中成功应用的几个范例,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制约, 将影响节目传输的质量。

3.1 频率干扰问题

虽然移动微波使用了多种技术手段来抑制干扰的影响, 但是由于直播现场的复杂频率环境, 还是会对传输质量造成巨大影响。我们在“快乐女声”现场就曾经遇到, LINK微波使用的2.2GHz在前一场能正常使用, 第二场由于灯光、音响设备的改变, 其遥控频率刚好也是该频点, 使得我们传输的信号出现马赛克甚至中断, 由于其仅在遥控器使用时才形成干扰, 给现场的故障排查增加了困难。我们将频率上调至2.45GHz, 原地测试10分钟都未出现干扰现象, 却不料安装上飞梭后却出现问题:飞梭运行到远离控制端时失控停止。起初判断飞梭自身出现故障, 无法遥控运行, 后经排查确定为LINK刚改的2.45 GHz干扰了飞梭控制频率, 马上将控制端移动至飞梭附近, 增强控制信号, 将其遥控回到起点, 并更改LINK发射频率为2.5GHz, 马上恢复正常工作。

由于大量进口移动微波设备都是使用2.4GHz附近的频段, 这个频段是国际规定的免费频段, 是不需要向国际相关组织缴纳任何费用的,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该频率范围附近的干扰问题。我们实测多场直播节目现场频率环境, 发现1.9-2.485GHz均有可能存在干扰源 (包括灯光等设备的遥控, 均使用该频率段) 所以在均衡考虑后我们使用了2.5GHz, 并且每场节目必配扫频仪, 在正式彩排时间段内对现场频率环境进行监控, 以便避开干扰, 稳定传输质量。

3.2 时延问题

我们使用过以下国内外知名品牌的移动微波设备, 由于其使用的编解码芯片, 编解码技术的不同, 其时延长度也存在很大差异:

英国VISLINK公司的LINK系列产品, 其时延在2帧以内;

英国GIGAWAVE的HD D-Cam, 实测其时延比LINK还低0.06秒左右;

美国Nucomm公司的Newscoder 4, 其时延大概在1秒以内;

国产华林视通公司的HL-WLL50HD, 由于其使用H.264技术的编码, 内部使用富士通编码芯片, 其时延大概在2秒左右, (据了解现在已经推出使用NTT编码芯片的发射机, 其时延能达到2帧以内) 。

通过在各场节目中实测, 我们认为:GIGAWAVE与LINK公司的这两款设备所传输的信号能够与有线机位信号实现无缝切换, 适用于斯坦尼康与飞梭等对于时延有较高要求的机位。

Nucomm公司的Newscoder 4由于其轻便性, 我们通常使用在一些极限运动的随身机位上:翼装侠穿越天门洞, 轮滑人天路挑战, 走钢丝等等;国产华林微波配置灵活, 发射功率较大等优势, 我们通常使用在较复杂的传输环境下。

4 总结

移动微波由于其轻便, 易于操作而广泛使用于各大电视媒体的现场直播中, 但是由于环境的变换, 设备的特性不同,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 配置相应的参数, 才能真正用好它。目前移动微波在湖南台的各大新闻直播报道和大型电视直播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要:目前一些重大的活动、文艺晚会体育赛事都使用高清移动摄像机微波系统, 极大提升节目的制作水平。在本文中, 介绍了移动摄像机微波技术, 湖南台在电视转播中使用移动摄像机微波的两个实例以及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上一篇:梁、板、柱下一篇:提高差生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