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通用12篇)
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篇1
高效体育教学的分组模式探讨论文
友伴,从词义上看,是指有着相同的梦想走到一起,是值得信赖、共同奋斗的、最坚实的永不背弃的朋友;是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学习、生活、兴趣等志同道合的朋友关系。友伴分组强调在学生的立场,让“学”的过程大于“教”的过程,让学的过程变为互动的过程。友伴分组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相互沟通艺术,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和社交能力。在体育课堂,营造一个互助合作、和谐交互的友伴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高效的、共生的成长环境。
1友伴分组的内涵
友伴分组不像传统教学时前后一排,或者是左右一排队员一组,注重通过不停的变化来更换同伴,让每一位同学都可能成为自己的合作友伴,更加自主、自由。在学练过程中,友伴分组更加注重调动学生主动交流互通的意识,营造互生、互洽的学习氛围,形成友伴之间或者是小组之间的良性学习氛围。美国著名教育平论研究家埃利斯在《教育改革研究》的著作中指出:“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一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因为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友伴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观念下课堂教学的人文追求,友伴之间传的是真诚、平等、信赖,共享知识经验、增强团队互助精神、实现自我超越的最佳场景。对于改善课堂内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接纳帮助,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品质的发展等起到积极作用。1.1友伴分组尊重儿童的思维和心灵的特殊需求体育教学活动是充满交流与探索的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我们的课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获取知识、技能提升,还要关注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还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体育活动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交往互动的平台,更是思维的动力和源泉。一个有趣的教学任务,加上趣味相投的友伴,很容易点燃学生的思维火线,焕发运动的激情。例如,让学生5人1组大拇指对大拇指,随机编成一个小组,通过布置寻找散布在操场四周的乐高器材任务导线,完成拼图游戏,这个时候的友伴之间有序分工合作,来回奔跑,找寻“宝物”,完成拼图的那一刻,满头的汗水和沉重的呼吸都不是注意力所在,找寻宝物、完成任务才是思维的主流。
1.2友伴分组为课堂提供交流合作的好机会
友伴分组的显著特征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满足主体内在的、自然的沟通交往的.机会,在培养学生分享、倾听、反思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与同伴交流,展开讨论。这种交流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固定的合作伙伴,而是自主的、变量的交流方式。随着交往的深入,友伴之间有了更多的认识、认知。学生也在不停地更换伙伴中,学会了主动与他人沟通交往,并有选择的、遵守规则的交互学习,友伴之间的知识和信息的传递又以培养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作为主体结构。教师还可以让建立友伴的小组之间进行小范围的交流,充分交流友伴之间的思想、学习心得,自我收获等,在不同的意见或见解中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加上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自己的观点和富有创意的做法,成为交流合作的主要话题,从而建构起更多层次的理解。同时,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产生强烈的心理满足和成就感,让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并促使友伴共进。
1.3给学生充分的交往空间,营造属于他们的合作氛围
学习伙伴是体育课堂的一道风景,要想获得高效的课堂效率,必须给学生营造属于他们的交往空间和合作氛围。教会他们用心、用脑去解决课堂中的任务和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交往行为,人员合作不想传统体育课堂要么横排成一小组,要么竖排成一小组的单调、固定,注重通过各种方式诱导学生自主深入的相处和交往,最终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传递以任务、游戏为主的互助发展的意识与健康能力。教师通过不同的友伴合作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共同完成合作学习,在交往互动中完成体育练习,发展能力,提升体育素养,让友伴之间的交流、互助更加高效、深入,营造属于他们的合作氛围。
2发挥友伴分组的主动作用
新课改将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新要求。传统的体育课堂,一直让学生用4列横队“正式”的排队,活动中基本上都是一种队形走到底,学生的交往意识就渐渐的趋向于同一小组之间的互动,有时候还会因小组之间的游戏、比赛,产生不良的竞争。小组合作过程中,往往能力强的队员主导和控制局面,能力弱的处于边缘状态,有时候甚至成为友伴之间的累赘。如何将友伴之间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同作用于课堂,在学练过程中通过互帮互助来完成共同学习,共同攻克学习中的难关,共同分享学习中的发现,共同交流学习中的心得。
2.1变通、发挥友伴分组的自主能动作用
体育课堂中的分组方法很多,可以是同性的,可以是人数的,还可以是游戏过程中的。友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抛出一个学生兴趣的行动方案,也可以下达一个挑战性的任务,用巧妙的方式,让他们在动脑的基础上,迅速找到友伴。例如,通过听老师的信号,迅速5人1组膝盖对膝盖,完成了第一次分组;小组完成老师交代的第一个任务之后,迅速下达命令,要求10s定义谁是1号队员、谁是2号队员,谁是3号、4号、5号队员、再让每组的1号形成一个新的大组,完成新的友伴合作小组。带着创新的合作方式,课堂中一直会弥漫一种思维的“互通交流状态”。
2.2约定,凸显规则意识下的交流价值
在体育活动中,生生之间的交流是课堂上最常见的情形。而这种状态正是体育课堂魅力所在。在互相帮助中感受体育的交往魅力,在交流中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在友伴分组活动中必须提出明确要求:(1)要仔细听友伴的观点和建议;(2)观察友伴的学练动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3)用最有效,最简洁的语言交流;(4)尊重友伴,不管他的能力是否和你匹配。对学生进行友伴之间交流互助的培养,有助于养成孩子接纳的完美人格,友伴之间的认可,互助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华。
2.3影响,激励同伴之间的共同进步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因为个体体能的区别,动作的协调各异,个人技术特长等造成的差异,而影响学习的心情和状态,这些恰恰是友伴之间学习的资源。友伴间练习时,互相提示动作错误并纠正,一帮一,互助合作自然地在他们之间展开。这样的场景,会让教变得生动,会让学变得更真实、自然。
2.4交流,营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场域
孩童天生害怕单独活动,友伴分组顺应了孩子成长的自然历程,在体育课堂上,让交往互动成为培养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学习场域。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营造空间,让孩子们结伴而行、共同飞翔;要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对友伴分组设计游戏化的互动方式,动一点小脑经,放开手脚,给孩子更多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机会。这样,在交流合作时,他们的思维会被点亮。
3结语
友伴能改善同学间的人际关系,还能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激励每一个学生与他人交往,鼓励孩子们在互动合作的过程中掌握运动技能,享受运动参与的乐趣,培养孩子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将体育课堂的魅力演绎得更精彩。
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篇2
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表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上。体育教学模式由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教法体系构成。教学指导思想体现了教学模式的理论性;教学过程结构体现了教学模式的稳定性;教学方法则体现了体育教学迷失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对构建高效体育课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当下高中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1.1 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高中体育教学是高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和文化课程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不够重视,加之受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和制约,教师不注重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学生的兴趣与信心没有完全调动起来。落后的教学理念完全违背了体育新课改倡导的“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的呼吁,这逐渐使高中体育教学进入了教学瓶颈。具体表现为,每逢体育课要么只是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要么自由活动,教学毫无针对性。
1.2 体育教学模式方法亟待创新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不尽科学也成为当下高中体育教学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毋庸置疑,高中体育教师大多数属于体育专业人才,很多体育教师将“讲解-示范-训练”作为唯一的体育教学模式长期践行。这样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难免会引起学生反感,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与方法亟待更新。
1.3 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缺陷
新课改要求高中体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而目前很多高中在体育教学评价方面仍将学生体育成绩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甚至很多体育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高地提升学生的体育成绩,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积极有效引导提升,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种只重教学效果,不重视个体发展的教学评价方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严重制约了高中体育教育的进步。
2 构建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
2.1 优化教学思想,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学模式的优化是以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更新为基础和前提的。因此,高中体育教学应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以实现和促进自身的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把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学生才有发自内心的需求,觉得学习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是一种乐趣,学习才有高效率。
2.2 转变教师角色,发挥主导作用
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会‘学’,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积极更新教学思想,由‘教师为主’向‘以生为主’思想过度,加快教师角色转变,引导学生建立自主、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在教学实践中,以生为本,加强师生合作,交流沟通,为学生解疑答惑,不断引导学生突破自己,实现运动水平超常发挥。在学生获得成功喜悦时,教师给予鼓励并提出新目标;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应创设情境,营造积极心理氛围,给学生指明方向。因此,教师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所扮演的角色应是不同的,这样才更有利于课堂效益的最优化。
2.3 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发挥。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领悟体育的魅力,锻炼成功的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学生学习情况不同构建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过程。
2.4 优化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结构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结构的合理性取决于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否适应学生的需要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
高中教学组织形式普遍采用以班级形式,虽然整齐划一,秩序井然,便于教学管理,但却不易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掌握技术的能力以及终身体育观的形成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与培养,这显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只有优化教学过程结构,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学过程,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练习参与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5 优化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教学方法体系,也就是说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教学方法选择适应教学内容,适应学生基础水平,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教法不当,再好的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也是空中楼阁。因此,应着重研究如何根据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和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力求教学方法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高效性。
2.6 突出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
教学评价是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依据体育教学目标,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定量和定性分析,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注重构建课堂动态评价体系,重点突出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使评价成为学习的动力。
总之,为了实现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16〕27号《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施中,要善于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教材,优化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只有改变观念,以科学的态度、求真的精神来研究每一个预设,每一个过程,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利用高效课堂实现“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林.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要素及整体优化浅见[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5(3).
[2]唐建忠.体育教学模式整体优化策略探讨[J].教学与管理,2009.
[3]杨李.浅谈如何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2,(12).
初中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篇3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以杜郎口中学的“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整体性教学理念风靡全国。通过对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学习、研究,针对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结合我校条件和体育教学特点,积极探索构建体育课堂“36”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关键词 高效体育课堂 杜郎口教学模式 “36”教学模式
一、前言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即评价教学是否高效主要是看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效益的唯一指标。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创建高效课堂,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结合我校条件,笔者将我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构建为“36”教学模式,“3”为课前、课中和课后;“6”为教学导入、出示目标,学前指导、独立思考,同学互助、合作探究,点拨引导、释疑解惑,课堂小结、归纳梳理,巩固训练、当堂检测。
二、研究方法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杜郎口教学模式以及素质教育相关理论为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运用演绎法构建高效教学模式,建立模式的操作框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特征
1.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学习关系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单元、课的目标和小组情况,选择相关内容,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对新知识和动作方法进行探究,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取得集体结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由相互独立的个体转为关系密切的伙伴,表现在:(1)目标相互依赖。每个小组成员都完成各自的任务,小组目标才能达到。(2)角色相互依赖。每个小组分工明确,小组内相互补充、相互支持。(3)资源相互依赖。为完成目标,小组成员必须交流信息和分享资料,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转化为合作,由个体行为转为集体智慧,形成互动、协作的局面。
2.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体育与健康关注的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计划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放在中心地位。学生在探究、合作性学习中,可以自由地思考和探讨,整合信息和知识,充分发挥个体思维潜能,彻底转变学生只能被动学习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3.目标控制
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有很强的目的性,每一个教学过程都可以感受到目标对探究行为的控制。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离轨道的现象和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目标的制定是根据国家课程目标和学校校本课程目标作为指导,由单元目標、课的目标和小组自设目标组成。
(二)基本结构与教学组织
1.基本结构
“36”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是:教学导入、出示目标,学前指导、独立思考,同学互助、合作探究,点拨引导、释疑解惑,巩固训练、当堂检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即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实践。
2.教学组织
我校学生人数少,生源质量较差,大多数班级在30人以内,是小班化教学试点学校。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中,笔者把所任教的每个班级,按照学生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分为男生提高组、普通组和女生提高组和普通组,每组人数大致相同。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并不是弱化教师作用,反而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如:熟悉学情,积极寻找学生在自学中疑难问问题,为“后教”做准备;教师的教学以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由“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教师少讲、精讲,点拨性引导;对课堂练习情况的检测,这也是评价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的重要手段。
(三)学习效果的评价
运用教师、小组长、学生的“三级”评价这种过程评价形式来设计(见表1)。
为保证评价的公平、合理和科学性,每学期由学生本人、小组长、教师填一次(填等级,见表2),最后由教师在终评处评分。表格的设计便于学生的正常流动。体育成绩的评定采用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四、结论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高校体育课堂不仅是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课改的要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断学习、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最终高效的完成体育课堂教学。“36”教学模式在我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处于试验、探索阶段,还存在很多困难和不足之处,需要积极摸索、学习。
参考文献:
[1] 刘英浅.谈体育课高效课堂的实施[J].三峡大学学报.2010.S2.
[2] 洪伟.新体育课程标准的变化与教师的角色定位[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
[3] 唐炎.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社会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2005.
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篇4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新课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推行,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了教师教学的关键。为了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高中化学教师就应当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学生在体会到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化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字】高中化学 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构建
高效课堂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教学效益的最优化。高中化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就更应该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适时地引领、指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建立一个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高中生面对着高考压力和每天都做不完的习题,常常会产生一种“厌学”情绪,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就应该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这是教师实行高效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当利用课余时间多和学生交流,和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多和学生互动,鼓励、激励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发言、参与讨论,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融入到情境之中,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乐趣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
二、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由于高中生之间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各有不同,为了建立高效化学课堂,教师就应该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灵活制定教学计划。例如,针对高中生大多喜爱流行歌曲的特点,教师在让学生背诵元素周期表时,就可以让学生改变读写背诵的传统方法,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歌曲对元素周期表进行改编,以“唱”的形式进行记忆。这样不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启发了学生在背诵其他知识点时灵活运用这种方法。
三、有效地备课
有效备课是教师实施高效教学的基础。要实现有效的备课,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新颖、合理地导入新课,设计习题,吸引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其次,教师应当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重点备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教师还应该提前收集好上课需要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制作出新颖、合适的课件,充分估计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出应对方案。
四、有效地提问
课堂提问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之一,有效的提问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使学生充分参与进教学过程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可以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与学生日常生活、兴趣爱好相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导入的效率。在进行化学实验示范时,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应该采用什么物体进行实验,再询问学生对实验结果的预测,最后由教师进行实验,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向自己提问,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实现高效教学。
五、指导学生做好化学探究实验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就应该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做好化学实验。首先,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讲解与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思考、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再由教师做出指正和评价,得出更准确的实验结论。其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再由小组代表发言,说出本组的实验设计,最后由教师综合评价各组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安全性,选出最优秀的实验设计。
六、实行恰当的激励措施
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鼓励、奖励学生,和学生多多交流,找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能。另外,在课堂提问和课堂练习后,对于进步的学生,教师应当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退步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鼓励,增长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实现学习效率最高化。
总之,教师要实行高效教学,就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以精彩、灵动的课堂导入、提问和讲解,吸引并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为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在提高学生化学成绩的同时,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 篇5
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高级阶段,但仍是终身体育”的中间环节,它既要巩固和提高中、小学阶段体育的成果,又要为学生走出大学校门继续进行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体育理论教学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形成科学锻炼的体育意识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与中、小学生相比,在文化素养、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等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提高,而多年来,大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匮乏,与其在智力方面日益形成的优势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因此,高校体育必须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提高对体育的认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与方法,在他们走出校门离开老师后也能够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内容与方式,真正地实现终身体育”。
1现状
1.1教学时数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规定,理论教学内容每学年约8学时。专家对全国54所高校的体育理论课教学状况做过统计[1],师不重视,认为体育课主要以实践练习为主,理论课没什么意思,能不上就不上;学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得不到保障,形成大学生体育理论知识匮乏的状况。
1.2教学内容
体育理论课应讲授哪些内容,《纲要》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也没有统一的教材给出具体的教学内容。专家对全国54所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做过统计不少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的内容都是中、小学体育理论教学的重复,这与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终身体育”的目标是不相适应的。
1.3教学效果
就目前高校体育理论课普遍采用的大班课堂讲授”方式的教学效果,专家做过调查统计:课堂上真正听课的学生还不到20%,而80%以上的学生都在做与本课无关的事情,有的学生则在课堂间隙偷偷溜走,有的学生甚至就不来上课而让其他同学代为请假或点名[2]。由此可见,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较差,这固然与学生的重视程度有关,但也有教师不够重视、教学内容陈旧难以吸引学生、教学趋于形式的原因。
2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模式
2.1教学形式
目前,大多数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形式都采用大班课堂讲授”。专家设计和您最喜欢的体育理论教学形式”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5.09%的学生选择大班课堂讲授、52.82%的学生选择实践课中有机分散讲授、42.09%的学生选择报告型专题讲座无固定时间)[3],可和大班课堂讲授”的形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那么高校体育理论教学应以何形式开展,笔者提出如下设计。
2.1.1利用实践课,穿插理论知识教学
体育课最大的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学生只有通过积极、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一定的技术;学生也只有通过接触一项一项的体育运动不断地尝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从而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然而,每学期体育课的学时数是有限的,还要去掉阴雨天、考试课,而且通常一堂体育课学生的练习密度也只有40%左右,如果再专门上几次体育理论课,学生如何在足够的课时中形成痕迹积累”,如何有课时保证能掌握一定的技术动作?因此,体育理论教学似可在实践课上穿插进行,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又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将理论知识放在实践课中传授,一方面可以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使理论知识通过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加强学生的记忆,在学生的头脑中留用痕迹”,另一方面也弥补了体育理论教学课时的不足,增加了学生的练习机会。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练习,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技术技能,更易达到体育文化的内化。这种实践课穿插理论知识讲授的教学形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体育教师在平时应注意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上课对象等实际情况,精选理论知识点,认真备课,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1.2利用阴雨天,进行大班课堂讲授
天气的`变化,是体育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一个因素。体育课遇到下雨天,怎么办?这是常遇到的一个问题。现在绝大多数高校都有自己的体育馆,遇到阴雨天只要让学生到体育馆自己活动,教师轻松,学生开心,殊不知这样就浪费了一次体育课。如果我们能把这堂课有效地利用起来,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讲授一些体育理论知识,再辅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相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者给学生播放一些近期的体育比赛录像,也能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这样,由于体育理论课不定时的特点,就要求体育教师提早做好准备,不要今天下雨今天备课,那样势必造成课前准备不充分、课上照本宣科,学生自然觉得无趣。
2.1.3举办各种形式的体育理论知识讲座
大学校园里司空见惯的学术讲座,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营造了校园的学术气氛。既然有42.09%的大学生在相关调查中选择了体育理论课采用无固定时间的“报告型体育理论专题讲座”的形式,何不让体育讲座也出现在大学校园呢?主讲者可以本校师资为主,也可以邀请体育学院的专家教授和社会上的体育工作者,这样既能活跃校园体育学术氛围,又能给师生带来新鲜的体育知识以拓展其知识面。另外,讲座的形式给学生带来更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需要来选择是否参加某次讲座、听什么样的讲座,而学校可以根据师生的反馈来合理安排学生所需求的各种形式的学术讲座。2.1.4开设体育理论选修课学校可以开设体育理论选修课。选修课的形式也比较有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去选择,修完课程拿学分。体育理论选修课的内容应广泛,知识面要宽,也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这样就能吸引学生,让他们更深入地去了解体育,了解体育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育理论选修课对师资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在专门领域有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可以在要求本校教师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引进体育理论研究方面的人才,也可以外聘教师进行教学。总之,体育理论选修课能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学习更系统,知识面更宽广,从一个更深层次的角度去了解体育、感受体育。
2.2教学内容
2.2.1大学生自身需要对体育理论课内容的要求
大学体育理论课应讲授哪些内容,《纲要》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统一的教材,从而造成了目前体育教师选择理论课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大的情况,大大影响了体育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学生希望从大学体育理论课上学到哪些知识,专家对此做过调查。
学生对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最为关注,这与我国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是相吻合的,而与目前体育教师上课重点讲述的体育的目的、任务和分类”等则形成巨大的反差。学生的需求应该是体育理论课教学的重点,因此,体育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不顾学生是否愿意接受只管传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那些他们感兴趣、有需求的体育理论知识。
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篇6
摘 要:伴随着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适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实验教学应运而生。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是实验教学的途径之一。本研究通过对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在体育教育专业开展的可行性和开展模式的探讨,将有利地推动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的发展,拓展实验教学思路。同时也为有关部门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持和依据。
关键词:体育教育;研究型实验教学;探讨
一、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含义
作为 “开放式、 研究性” 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研究型实验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 是以学生为主体, 实行“边学习、 边研究、 边实践” 的教育过程, 利用研究型实验就学方式进行体育教学可以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该教学方式从选择学习课程、资源利用开发到课后学习总结都有学生自主参与和研究,特别是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中更是如此。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研究运动技能的完成过程,亲自实验和尝试,从而在真正体会技术动作的同时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和实践性水平。
二、发展研究型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研究型实验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的教育过程,这在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研究与认知能力、发展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包括文化知识和运动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上至关重要。研究性实验教学更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关心学生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应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并形成独到的见解。同时,研究性实验教学课程的评价也是全程化、多元化和弹性化,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只要有付出,就一定能获得成功的快感,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科研兴趣,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束缚,从而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习潜力,有助于创造能力与应用能力充分发挥。研究性实验教学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主体性、发现性、成功性原则,通过教学各方的互动,培养学生发展能力、探索能力,开发学生潜在能力;它对拓宽课程和教程尤其是“整合”教育特别有用。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促进了对教学的评价由重视教学结果转化为重视知识的应用。
三、体育教育专业实施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模式
体育教育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强调运动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结合。既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的同时又要充分理解技术动作,实现会做、会说、会教的“三会”目的。而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往往过分重视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或是运动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的运动创造力和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可以构建三种不同的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
(1) 问题解决模式
这一模式是根据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发展水平, 并针对他们平时接受教学常常是以运动成绩为中心、而缺乏对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揭示这一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
这一模式要求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具体情况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提供可观察的材料、有关文献资源等供学生研究,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实验的常规性的和创新性的解决方式, 并使学生能运用所获得的新知识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 以实现知识的迁移, 加强其动手能力。
(2) 自主研究模式
这一模式是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独立从事和完成某一堂体育教学课程, 包括提出课程要求,撰写教案, 进行教学, 最后评价授课情况。这一模式中, 问题涉及范围较广,由于学生提出问题的自由度很大, 所以, 他们具有个性特点的才智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指导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参与者, 在其中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其程序可以是:
(3) 课题参与模式
这一模式是指学生参与教师日常的科学研究过程之中, 从中进行科学学习、科学探索和科学实践。该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只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任务和目的,我们认为该模式的开展可以依托体育院校实验研究条件和体育教师、硕士生、博士生的课题。有选择性的指导学生从事研究性实验研究工作。这种选择可以包括两个方面:教育教学研究和运动技战术研究。在教育教学研究中选择具有创新性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让学生参与课题,成为课题的研究人员和受试者。让学生在课题参与过程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的同时提出问题、解决不足。技战术研究则有利于学生从实验研究的层面理解和学习运动技战术知识。更加深入的了解各项运动。当然,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的研究课题也可以让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尝试性的参与其中,但是不宜过多。与前两种研究工作性比,该类研究与其专业要求关系较弱。总之,课题参与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协助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接触学术发展的尖端知识, 增加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的同时更加深刻的理解自己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其程序可以是:
四、实施研究型实验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 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
与传统教学相比, 研究型实验教学具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思维的开放性, 学习过程中的研究性、实践性,知识和技能运用的系统性、综合性、合作性及创新性等特点。学生将根据学习主题和基本要求自己研究,自己试验,并将结果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整理出来进行交流。在整个研究型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而教师将变成课程的开发者、实验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学过程不再局限于教师和操场,而是根据要求,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由实验小组分工协作完成,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合作性和开放性。开设研究型实验对教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首先,它要求教师观念上要与时俱进,适应新教学方法的特点, 实现学生观、 教师观和教学观的转变。其次教师要转变角色,由权威的知识传授者, 转变为课题的开发者和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很多情况下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 创造性地选择课题是基础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研究型实验一般是先由学校筛选部分教师在撰课题或学生自主申请课题,再由学生参与或主持课题,查阅资料,完成课题的一种教学方式。课题的优劣直接影响能否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是否具有可行性等关键问题。所以创造性地选择实验课题, 是开展研究型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选择实验课题时, 应注重体育教育专业的特殊性,满足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需求。课题的设计理念的更新, 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善于思考的习惯, 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为目的。在学生具备一定知识能力的基础上,由易到难安排实验内容,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中去。总结自己的研究过程和获取的经验以及知识。
(三) 精心安排教学过程是保证
研究型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研究型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是参与者,更是研究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由于研究型实验教学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如果教师不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品质的形成, 不进行必要的创新知识准备和创新方法的指导, 不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能满足学生实验基本要求的新环境, 就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是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滕立国.从“挑战杯”谈新形势下实验室工作的几点设想[J].广东师范学院学报,(6):99-101.
[2] 张四方.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6(4):167-168.
[3] 朱 静,谢斌盛等.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资讯, 2007(12):149-150.
建立英语课高效课堂模式探讨 篇7
以下几点是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采取形式多样的新课导入
成功的导入能先声夺人, 引人入胜, 培养兴趣,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1.利用图片。充分利用每篇课文的漫画、插图和与课文有关的具体实物等, 开展听说活动, 从而引出课文的主题。
2.问题导入。教师可根据文章的内容, 提出切合学生实际, 又能体现课文内容的问题, 使学生在体验自己的生活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3.学生演讲。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新课的基础上写一篇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演讲稿, 使学生自觉地把演讲内容与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自觉钻研教材的积极性。
4.展开想象。教师给出课文标题, 让学生们展开想象, 然后可将自己的想象与课文内容相比较。这样既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又可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5.介绍背景。如果课文是某个故事的简写或片断, 那么介绍这个故事的文化背景、主要内容, 或者作者生平, 就能使学生产生兴趣。
6.开展游戏。游戏是英语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管什么年龄的学生, 做游戏总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有的放矢, 根据教学内容, 创设不同层次的情景, 通过问答、对话、采访、表演等形式, 实施情景教学。如ask and answer in pairs, ask and answer in chains, one answer and the others ask等。再如, 一对一的采访或一人采访多人等。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兴趣盎然, 在不知不觉中既学到了知识, 又培养了学习兴趣。
三、联系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
作为老师, 就应该尽量让英语走进学生的生活。英语新教材内容丰富多彩, 贴近学生生活, 教师要潜心挖掘教材的内容, 从课文情景中取材, 为学生的语言实践营造一个真实的氛围, 使其在一种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到真正的语义、真实的语感,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 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进行逼真的感情、思想、语言交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篇8
关键词:高效课堂;导学案教学;自主探究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教学摸索的过程中,教学方法也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近年来,以各种“导学”为名目的教学研究也不断面世,导学案教学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已有两年时间,下面就导学案教学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做以下探讨。
一、从学生角度来讲,他们从课前到课堂真正地“动”起来了
学习数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使用导学案前,学生预习没有抓手,只知道盲目地把课本浏览一遍。这样简单无目的的看书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而使用导学案后,学生可以依据导学案上的问题导学来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在课堂上,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已经变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进行自主探究,不但需要把导学案上的问题搞清楚,还需要思考看问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遇到不会的题目,先进行小组内讨论交流,如果还是没能解决,就需要在小组分别展示探究结果时听其他组的同学讲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既要及时更正自己导学案上的错误,还要从其他同学的讲解中寻找破绽,以便在别人讲解完毕后提出问题。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他们成了课堂的引领者。
二、从教师角度来讲,他们课前、课堂同样忙碌
先从课前说起,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了编写导学案上,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科学,因为它是引领学生探究的载体。此时,教师需要认真研究课标、考纲、教材、学情,整合多方面的资源进行导学案的编写。编写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又要考虑问题的设置是否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理解困难;既要考虑问题是否紧扣课本,又不能简单重复;整个问题的设置需要有一定的梯度性,既要有多数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的问题,还要有通过学生合作交流才能解决的问题,其中探究性题目一定要让学生有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感觉。另外,导学案中需要设计学生当堂检测的题目、课外复习巩固的问题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的课堂小结。在课前,教师还可以通过批阅导学案,发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课堂上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
有人可能会认为使用导学案教学,教师课前编写导学案、查看导学案的预习活动的确是忙碌了,但在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明明是闲下来了。这样的观点其实是有问题的。在课堂上,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此时教师既需要掌握学生的讨论情况,还需要发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问题,以确保能及时点拨。另外,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做整体把控,要把分组讨论的时间、学生展示讨论成果的时间、教师点拨总结的时间、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掌握好。
总之,导学案教学的意图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以及在课堂上展示讨论成果的能力,此时,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发挥空间。因此,教师更忙碌了。
三、导学案教学在教师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课堂呈现出“表面繁荣,热闹非凡”的景象。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有时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整个教室学生讨论很激烈,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基础好的学生讨论时在说自己的观点,基础差的学生或手托着下巴静静地听,或者注意力根本就不在讨论上面。在小组展示环节,每个小组看似都有代表发言,但发言的学生经常都是那几个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学生,并且发言的内容可能也只是小组内某几个人的观点。这样,部分学生就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的机会。同时,基础好的学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掌控着小组讨论的节奏,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处于从属地位。这样,基础好的学生成为组内最为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了。
2.课堂呈现小组特点,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情况。在小组讨论时,有一些学生还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匆忙开始讨论,这些学生要么人云亦云盲目跟从他人观点,要么坐享其成等组内同学宣布答案。这样的合作学习非但不能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剥夺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另外,在小组内可能还会存在这种现象:一部分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问题的缘由,而个别学生在讨论结束后对该问题还是一知半解,在小组展示环节,问题搞清楚的学生代表小组进行发言,教师听完发言后觉得该问题已经解决,此时,个别学生还是没有掌握这部分知识,这就使得小组的整体情况淹
没了组内个别学生的真实情况。
四、寻找导学案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导学案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且我们还需要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这就使得广大一线教师需要寻找导学案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全体学生的进步,特别是基础薄弱学生的表现。为避免这些学生学习的被动性,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鼓励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应该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讨论,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2.教师应该在班级建立小组意识,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意识到只有大家把一个问题都弄清楚了,这个问题才算被小组解决了。教师对每个小组中基础较好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教育,鼓励他们对学困生进行帮助,使得整个小组成员形成协作友谊的关系,从而使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分享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百花齐放的,导学案教学也只是其中的一种。不同的教学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校也有不同的教育对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对不能用同一个模式来生搬硬套,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教法来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02):68.
体育高效课堂教学阶段总结 篇9
柏城中学
宫进宝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本学期,我校开展了高效课堂活动,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一直处于无效低效的困境之中,课堂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本次聆听了老师们对高效课堂的听评课活动分析,收获颇多,尤其是他们对环节的深入理解的剖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转变角色,提高能力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特别是“课堂效果”,经过对“高效课堂”的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就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构建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经研究实践得知,要达到“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必须转变角色,提高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中更应该转变,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而不是教师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而不是课堂的学习者。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角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转变学生学法至关重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提高教学提供保障。高效课堂的显性表现,一堂课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动态的,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因此,转变学生角色,把被动转为主动,把参与者变成组织者显得十分重要。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习有兴趣。如果学生对数学知识没有兴趣,就不会发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效率将会获得很大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有兴趣,就可以减轻学习压力,将学习看作一种享受,从而发生积极自动的学习念头。
三、注重沟通交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面向全体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经常向你吐露心思,这样你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因此,我们要理解和尊重学生,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对待全体学生。客观地看待全体学生,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只有建立良好的
师生关系,才能得到学生的支持,学生才会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此外,教师还应做到心中有爱,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不求全责备,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这种关爱,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得到激发,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还要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赞赏地接受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善于察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需要、困难及情绪的变化,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多和学生沟通,不断地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同他们交流,与他们分享。另外,教师还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天职。总之,只有通过各位教师的努力,才能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坚强的学习毅力,才能促进学生树立宏伟远大的志向以及为实现各自志向而不懈努力的拚搏精神!
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四、注重因势利导,抓住青少年心理特点
中学生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趋新”心理,有些学生对图形观察不到位,语言概括不全面。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拨,同时初中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重,表现欲强,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一些好时机,恰当运用青少年对时尚追求、“追新”等特点,大力宣传和弘扬勇敢拼搏精神、为国争光精神,帮助他们摒弃狭隘自闭的思想。通过抓住这些青少年的特点,因势利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更乐于学习,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五、存在的不足。
1.备课不足。在实际的备课环节没有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
2.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仍然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3.存在困惑。一个字“怕”,怕学生考不了试,怕学生学不好,怕家长责怪等等。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尽量放手学生,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方面又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建立体育高效课堂的思考 篇10
建立体育高效课堂的思考――听徐美霞老师的课有感
作者/曹桂峰
摘 要:教师的教态认真和体育课堂常规的严格执行,是建立高效体育课堂的基础。每节课注重学生的素质练习,是建立体育高效课堂的前提。根据运动和技术动作形成的规律,不断地研究学生的错误动作,并创新教法,是建立高效体育课堂的关键。
关键词:教态;课堂常规;素质练习;创新;高效课堂
下午第三节课后,看到徐老师在双杠那边带着几个女学生,在做奇怪的动作,带着好奇心便走了过去看看。只见三五个女生用长跳绳的中间绕着杠铃片,挂在双杠的一边,人在双杠的另外一边,双手各拉绳的一端做向上的挥臂练习,徐老师还时不时地去帮助她们做挺髋挥臂拉绳的动作。等她们练习完后与徐老师交流,原来这几个女生的实心球的成绩很差,徐老师根据她们的具体情况,借用此辅助练习,来增加她们的上肢力量和挥臂技术,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心球的成绩。看到徐老师这么认真,结合下午第一节课向徐老师的听课学习,以及我们的潘金城校长建立高效课堂的讲话,对当前体育课的高效课堂的建设,说说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教师的教态认真和体育课堂常规的严格执行,是建立高效体育课堂的基础
在下午第一节的听课过程中,发现徐美霞老师的上课声音很大,并且立如松、行如风、语言精炼、课堂组织很有秩序,每个练习结束后学生都能够很快地参与下一个练习环节(课堂学生的习惯养成和教师的教态及平时的体育课堂的严格要求是离不开的),因为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没有浪费一点点时间,学生的行为习惯也做到令行禁止,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能充分利用45分钟的时间。
二、每节课注重学生的素质练习,是建立体育高效课堂的前提
我校有几位体育教师,每节课堂的活动热身后都要进行一般性专项练习,如高抬腿、柔韧练习、仰卧起坐、俯卧撑等,练习的负荷不大,时间不长,但贵在坚持,做到堂堂课上有素质、个个素质练个遍,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发展,逐步提高。长此以往,学生的身体素质怎能不提高?()身体素质的提高,又为以后运动技能的学习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能够在以后的体育课中跟上教学节奏,不至于落后太多太远,每节课堂都能完成一些练习的任务,有所收获,有练习的信心,待到身体素质和技术动作的基础夯实后,体育成绩定能突飞猛进。
三、根据运动和技术动作形成的规律,不断地研究学生的错误动作,并创新教法,是建立高效体育课堂的关键
体育技术动作的形成规律,是由认知定向阶段(泛化阶段)、形成阶段(分化阶段)、自动化熟练阶段(自动化阶段)组成的,这需要各种感觉器官参与。在形成熟练的技术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如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过程中,对错误动作采用相对应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学的周期就会缩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徐美霞老师在课后,根据这几个学生的特殊情况,改变传统的实心球的教学方法,用这种创新的教法,让学生去体会前抛实心球的动作,建立基本的动作表象,从而逐步纠正这几个学生前抛实心球的错误技术。
参考文献:
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篇11
【关键词】高中英语 高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010-02
纵观教学领域,每一个成功的课堂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们主动探索。十年前的课本黑板录音机已经被淘汰,多媒体电脑越来越多的普及到教学当中,英语老师们运用这些现代化元素,把英语这一门第二种语言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不光能读到,还能听到、看到英语,然而光有设备的完善还是不够,英语常常给人一种“学到用不到”的错觉,学生们往往引不起重视,课堂上的效率降低,怎么样才能把课堂上的效率提高?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学习英语的困难点
1.学生张不开嘴
对英语这门课理解不深刻,学习起英语来随大流,表现不出求新的求学心态。课堂上不好意思开口讲,作为语言,不说不练就成了摆设,学生们羞于开口讲英语,那么学习的再多再好,也是空口白牙纸上谈兵,毫无任何意义。
2.学生接受能力差异性
不同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或者生理心理的原因,导致英语的学习遇到障碍。比如说有些来自不同地区的孩子,平时说话“L”和“N”不分,讲起英语来更是与正确读音相差甚远,不可否认,这样的学生是存在的,也是需要耐心指导的。
3.师生缺乏互动
虽然现在的教学模式在不断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打破,但是目前据调查研究,只有三成的老师会在课堂上跟学生们互动,常见的模式就是你在台上讲,我在下面听,机械的照本宣科,英语课本上的内容就变成了嚼蜡,很明显的表现出老师在课堂上有调动力和创新性是多么的重要。
二、如何形成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1.深入挖掘教材
充分的利用高中英语教材中所涉及到的,丰富的人文和社会知识,让学生们从思想上接受英语,理解英语,让学生们提起兴趣,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扩大学生的英语知识容量。
2.采用英语授课
把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老师要以身作则说英语,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英语环境,英语的课堂用汉语来讲,学生们很难融入到环境中。老师鼓励学生多多开口说话,会听、敢说,让英语能发挥它真正的价值。教师也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运用学生易懂的用语,这样对于学生们熟悉这门语言,联系这门语言会有很大的帮助。
3.抛弃传统式上课模式
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中,积极调动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上课不光讲课,老师可以组织英语小游戏,例如英语单词接龙,第一位学生说出一个单词,下一位根据单词末尾字母再说出一个,让学生们亲身感觉到单词量的匮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
4.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能大大激发学习的兴趣。现在多媒体教学渗透到各大高校,如何利用这一优势?很多老师还在用着电脑讲评试卷,是否能把这一优势用多样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例如在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五单元中,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的第一个章节,课文中列出六张图片,问题是:Are these famous people also great people?(这些著名的人物都是伟大人物吗)每张图片列出了该人物的生平事迹。这一部分既考察了学生的英语认知能力,更考察了对于各国历史人物的了解程度。老师们可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荧幕中放映各个人物的关联事迹进行引导,指引学生主动去思考,中间可以鼓励学生竞赛讨论,多问多讲多做,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高涨。
5.合理利用课堂时间
如果你认为英语是死板的,那你就错了,英语是趣味性课程,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展现趣味性,能更好的提升课堂质量。教师们无需一味的教学传授,考试考察,每星期可抽出几节课时间,为学生们放一下英语电影,电影性娱乐活动是大家都爱的,这样学习和娱乐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听到,看到,敢说,到了练习英语的效果,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语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学习模式,是每一个英语老师所面临的难题,运用现代丰富的教学设施条件激起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增强,英语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只有精心设计的教学模式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在激发兴趣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不断地改革和实践,不断的探索和追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愿意、乐意开口说英语,打造真正的提高英语课堂质量,成就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美临. “读、议、写”任务模式在高中《牛津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雷定塬. 如何实现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高效课堂”[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苏晓玲.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以一堂高三英语复习课为例[J]. 课程教育研究,2013,07:107-109.
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篇12
文言文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经验、智慧的重要载体,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古人将语和文分开,也就是言语不管怎样变化, 文则不变。全世界唯独中国有这么巧妙的工具把思想、经验保存下来传给后世。所以说,放弃文言文的学习,就等于放弃了几千年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大都是经过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作品中先哲们崇高的理想、美好的情操,是我们民族引以为自豪的精神财富; 这些作品千锤百炼的语言,匠心独用的章法,是后人取之不尽的宝藏。我们的学生,作为正在接受中等教育的现代人,读一些古代的诗文佳作,培养一点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对他们提高文化素养、 提高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文言文教学现状
喜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始终都能够占一块“世袭”的领地,有的老师甚至感觉到语文除了文言文似乎就没的教。 然而,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又是哪一种现状呢?
1. 目标单一。即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 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甚至“字斟句酌”, 学生成了被动接受字、词、句的工具。
2. 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先介绍了作者、时代背景后,再开始逐词逐句的串讲,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内容分析”, 或者来个“中心归纳”。教师是“独霸课堂”,出现了“媳妇懒, 婆婆勤”的现象。
3.“从本到本”,缺少迁移。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认为课文讲完了,文中所有文言句子会翻译了,教学的目标也就达成了, 造成了教师教了“一”,学生只知其“一”,却不知“反三”的结果。
一言以蔽之,当前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对师生双方来讲,成为了一件索然无味,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忍受的苦差事。
三、探索“言文统一”“言文和谐”的文言文教学新模式
长期以来,我在教学中致力于探索一种“言文统一”“言文和谐”的文言文教学新模式,所谓“言文统一”即在文言文教学中既要讲授必要的古汉语知识,也要重视理解和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相比更加注重后者,这样发现课堂再不是刻板的字词句解释和翻译了,而是将字词放到语境中消化和理解了,学生不仅学习兴趣变浓了,对字词的理解掌握也牢固了。
例如:设计《曹刿论战》一课教学时,我首先考虑了如何实现言文的统一。依据文本特点,本课篇幅相对较长,语言现象也多, 如果按照先解决重点字词,再逐句翻译,最后再分析人物、技巧、 结构等,至少得三个课时。本着以学生自学字词句为主,教师抽查学习效果的方式,用半节课略少的时间落实扎实,这样就为后文的鉴赏和品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鉴赏和品悟环节的三个问题分别对学生的概括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了阶梯式训练。由于文中陪衬人物庄公性格的双重性,我果断采取了课堂辩论的形式展开教学,在辩论中落实相关文言知识,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从而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一个课时的学习,不仅扎实了文言基础,而且把握了重难点知识,同时各方面的能力训练也得到了体现,可谓“一石三鸟”。
附:《曹刿论战》教学简案
一、关于《左传》
本文选自《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 ______ 体史书。相传为____时期 _______ 所作,是一部______名著_____名著。
二、读准字音
刿 (_____) 间 (_____) 鄙 (_____)
孚 (____) 夫 (_____) 靡 (______)
三、把握节奏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四、注意语调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反对)
2.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否定)
五、合作学习,疏通文义
结合注释,两人小组疏通文义,标出不懂的地方,相互质疑, 释疑。
六、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实词、虚词
1.又何间焉(_____)
2.肉食者鄙(_____)
3.何以战(_______)
4.神弗福也(_____)
5.牺牲玉帛(___________)
6.小大之狱(________)
七、分段口译课文(不参考课下注释)
八、鉴赏和品悟
1. 你能否依据主人公的活动梳理故事情节?
2. 文章为何不以“长勺之战”拟题?
3.你认为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
九、小小辩论会
辩论要求:
1. 正方观点:鲁庄公鄙; 反方观点:鲁庄公不鄙。
2. 辩论时间总共为8分钟,每方各4分钟。
3. 辩论必须交替进行。当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一名队员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一名队员应立即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 直到双方时间用完为止。
4.每一位辩手的发言最好遵循以下格式:
我方认为鲁庄公_____ ,文中的_____可以看出他 ___________。
历史唯物论看待历史人物。
十、布置作业
1. 积累文言知识。
【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推荐阅读:
高效体育课堂05-30
小学体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论文10-16
中学体育高效课堂实现手段研究论文06-05
高效课堂模式教学总结07-29
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07-07
高效课堂模式操作流程10-17
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10-28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11-14
高效教学模式及反思07-24
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模式探索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