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教学模式及反思(通用12篇)
高效教学模式及反思 篇1
语文教学是高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文学素养和语言技能,提高学生文化水平等具有重要作用。但近几年来,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中逐渐凸显出了一系列问题,导致语文教学质量低,学生学习效果差。本文就现阶段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均采用传统单一的“授———受”教学方式,学生习惯了教师在上面讲、自己在下面听的被动学习模式。而当推行新课程改革后,许多学生较难转变学习方法,无法适应高效课堂的学习节奏,导学案形同虚设,且学生缺乏有效的课前预习,课堂节奏混乱;同时,班级组织小组讨论时,做不到少数服从多数,无法达成共识。
(二)教师角色定位偏差
根据新课改要求,高效课堂讲究淡化预设,强调课堂构建与生成,且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于是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就单方面地认为课堂中教师所讲的内容越少越好,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教师没有引导,就直接要求学生阅读全文,要求他们了解、掌握文章写作背景以及作者内心感情变化等,整节课时间,学生都在自行阅读和讨论,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模糊。这种思维偏差不仅导致了课堂教学偏离教学目标和课堂重点,而且白白浪费时间,收获甚微。
(三)滥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所必备的一种新型教学技能,该教学方式讲究因地制宜,不能什么类型的课程都用这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对多媒体教学的过度依赖,易导致教师课前备课时间长,但教学效率却很低。同时,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直接展示视频或画面课件,间接扼杀了学生想象力,局限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不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发散思维。
二、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和策略
(一)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现状反思
针对上述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经分析发现,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因素。首先,许多教师对新型课程标准的理念把握不准,甚至解读有误,对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导致教学形式化、随意化和盲目化等现象出现。其次,部分教师专业水平不足,急需拓展知识面,充实自己。同时,有些教师心理素质不高,缺乏正能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并且会对学生生活习惯和个人品行的养成造成不良影响。
第二,学生因素。一些学生知识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信心不足,不愿参与课堂发言和小组讨论,会逐渐被边缘化,步入所谓的“差生”行列。少数学生学习动机不纯,过于功利,且缺乏适当的学习策略,学习效果不理想。
第三,社会环境。高考制度带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很大压力,在此背景下,许多教师会将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心,忽视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易出现“高分低能”现象。
(二)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策略
第一,重视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方面,通过课前预习、准备,教师和学生能够对本节课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求疑和主动思考。另一方面,可促使学生养成科学、良好的预习方法,使他们学会自主查阅资料、总结全文并勤于思考。如《沁园春·长沙》一文,课前要求学生在预习过后,使用现代文描述文章所讲内容和主旨思想,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课前预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利用多媒体,可优化课堂设计,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潜能。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借助多媒体可创设课堂情境,指导学生根据事物特点寻找并发现事物本质,此种教学方式能够快速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能够帮助教师收集更多历史资料或资源,如有机结合图书馆与其他资料库信息,形成开放性课堂,扩大学生学习视野。
第三,课堂评价机制。课堂评价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真实反应课堂教学效果,并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依据。首先,设立课堂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启迪、改进和激活学生思维。如鲁迅先生的《祝福》一文中,教师可先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再有效结合课堂评价,对学生思维进行巧妙引导,使其贴近教学目标。其次,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需注重全面性,包括学生新知识学习水平、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内心品质和学习兴趣等,并通过评价结果积极引导学生良性发展。最后,针对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可采用分层评价法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建立起具有较强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的高效课堂。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线教师探讨的焦点话题,本文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针对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思考,呈现暴露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与方法,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反思,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四鸿.浅谈如何构建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J].中学语文,2011(36):22-23.
[2]闫益伦.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5(34):230.
高效教学模式及反思 篇2
本次活动共由11所学校的11名教师参加。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此次“同课异构高效课堂”竞赛活动现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感谢各学校的大力支持,才有了11位参赛教师的精彩展示;感谢七位评委的辛勤工作和积极参与听课的各位老师们,更要感谢承办这次活动的东道主——河外小学的高校长和所有为此次活动付出劳动的人员,因为有了你们,活动才得以圆满成功!
在此,同课异构构建高效课堂评课小组对本次活动做总结:
首先,本次教研活动,旨在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由每位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理解、策略的不同选择、资源的不同选用,进行独具个性的教学设计,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达到教师间的同伴互助、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优化课堂教学、加快构建高效课堂。老师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深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同一节课的教学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画面。
其次,为了本次课赛,11位教师参赛教师的尽心尽力,付出了许多。你们把参加此次活动当作一次学习交流和提升教学业务水平的极好机会。你们克服教学任务重、准备时间短等诸多困难,经历了“构思设计——研讨修改——预赛——修改”的磨练过程,参赛教师都几经磨练,才在河外小学这一舞台展示你们扎实的教研功底、展现你们优秀的教师风采。你们这种认真敬业、勤于思考、不断创新的精神和态度让人敬佩!你们辛苦了!
第三,本次同课异构,开拓创新。午街铺镇中心校举办的“同课异构构建高效课堂”竞赛活动,展示我镇教师教学的亮丽的风采,11位参赛教师展示当代教师的风采——大部分教师形象端庄大方、有亲和力;语言流畅生动、有感染力。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次同课异构—高效课堂”教研活动的十大亮点:1、各学校对“同课异构”活动高度重视、组织有序;2、教师授课风采各异,形式多样,使人耳目一新;3、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突出了常态化课堂的“实”,又有“新”意。4、合理、适时、适当的使用多媒体,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5、本次“同课异构高效课堂”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强化了教师间的互动和经验交流,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6、本次参赛教师深入解读文本,以文本为载体,挖掘文本,在不违背文本表述的思想基础上,赋予文本时代的特质,体现了人文性。如黎菊花老师不拘泥于课文的原思想,结合现实生活,有了拓展,让学生体会到无论外表如何,只要对社会有贡献,就是有用的人。耿迁老师拓展爱的空间,李红梅老师更是升华了爱的主题;7、本次参赛的大部分教师都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如葛艳萍老师的教学设计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如果按常规是无法在一课时上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但是葛艳萍老师抓住了父子“了不起”这一重点来设计教案,重点和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参与了学习的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8、中年教师教学底蕴厚实,对文本的处理和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关注更好些;年轻教师很有朝气,富有激情,知识面宽泛,课件制作很新颖,操作课件很娴熟。9、每位参赛者指导学生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成了学生学习的需要。10、部分教师的板书设计新颖别致。如李红梅老师的板书很有创意,大家已经看到板书的魅力所在。板书是教师教学的精华体现,我们只有精心设计,才能使板书绽放异彩。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次同课异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乏精彩,但是个别用语不当,平时上课要锤炼自己的语言;2、有时教师的提问没有明确的指向性,让学生不知如何回答;3、学生有时迸发出的思想火花,由于教师没有善待,不经意中否定了学生的答案,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有碍于学生的创意思维的发展。有时,教师为了教学效果,一味地夸奖学生,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或者学生出现了错误,教师没有及时纠正;4、有的问题不必讨论,学生自学即可解决,老师却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又让小组合作让流于形式。5、不能用课件来代替课本,要让学生熟悉教材内容,围绕教材来学习理解,因为我们的常态课还是以课本为主,课件为辅。课件只是手段,终究不能替代课本。6、有的老师对教学内容把握不是太好,出现拖堂现象。
我们提出这几个主要问题并非否定参赛老师的功劳,仅供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探讨。俗话说,会唱戏的少,会看戏的多。同课异构,教无定法,说得不当之处希望与会教师批评指正。因为高效课堂是没有终点的追求!高效课堂的探究是永无止境的,让我们以这次“同课异构构建高效课堂”为契机,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练好基本功,扎实开展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提高我镇的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课赛所凸显出的问题,评审组建议:以后的阅读教学可选取精彩片段精讲精练,没必要为完成整篇课文而赶课,导致前松后紧。
高效教学模式及反思 篇3
【关键词】初中 语文 高效课程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41-01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主要受赫尔巴特教师中心论思想的影响,语文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时间较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降低。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基于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通过改善自己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需要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设计各种课堂活动,比如,游戏、竞赛、唱歌等活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将活动的形式与教学目标相结合,通过具有趣味性的活动设计,吸引学生学习。相反,如果教师一味的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忽视了课堂内容重点的教学,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精力分散,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活动上,对于教学内容毫无理解,语文的学习质量也会因此而降低。
二、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为了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还必须注意综合使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是枯燥乏味的,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大都局限于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往往因此而将语文作为一种必学的科目应付性的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高。然而,在现阶段的素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在课堂上结合使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对比分析教学、视频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法进行教学,并且在语文课堂上结合使用游戏、表演、唱歌等多种形式,缓和语文课堂的学习气氛,减轻学生的记忆压力;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用鼓励的眼光激励他们,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尤其应该注意降低标准,注重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利用合作性教学,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
所谓合作性教学,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相互合作,通过相互交流完成学习目标。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合作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受到“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近年的初中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通过分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们合作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此外,合作学习强调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改变传统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进行合作教学,进而不断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授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以小组形式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理解小说作者对故事主人公的同情之心,与此同时,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并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
四、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在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数的课堂时间属于教师,教学模式被简化为“教师负责讲课,学生负责听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特别是对于处于表现欲较强的学生而言,这种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会压抑学生的性格;而对于本身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而言,刻板的教学模式,没有起到锻炼学生自信和勇气的作用。为此,教师必须注意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初中语文教师营造更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通过师生互动,使得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状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会更高。为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应该热爱和尊重自己的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生心目确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和地位。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诚相待,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加深师生之间的情谊,教师的真诚也会换来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从而促进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五、构建课堂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学科越感兴趣,其学习积极性往往会越高,学习效果也会更好。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难以将语文课文与丰富的生活情境相结合,课堂教学大都是教师讲为主,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设计出教学内容相贴近的情境,把语文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趣味化;让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亲身体会自己所学知识的用途和意义,在实践中教学。
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尤其应该注意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注重因材施教,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新颖;初中语文字词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教师;2010年31期
[2]黄仁树;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趣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01期
高效教学模式及反思 篇4
开始上课, 我首先对撕纸的理论知识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接着就撕纸的方法步骤又作了深入的讲解, 并指出在撕纸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最后分别以动物和人物为主题做了系统的演示。
于是就布置作业, 进行练习。由于是第一节撕纸课, 担心学生操作混乱, 所以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和步骤, 完成一幅动物或人物的撕纸画练习, 动物种类不限, 人物形象不限。接下来同学们就开始撕纸练习了。我发现, 尽管同学们练习的情绪高涨, 热情不减, 尽管我一次又一次地强调撕纸的方法和步骤, 也在启发他们, 可是当我看到他们完成的作业时, 让我对这节课的教学产生了很大的疑惑。因为同学们撕出的作业基本是我刚才给他们演示的内容的翻本, 要么是小白兔, 要么是舞蹈人物!方法生硬, 缺少灵感, 内容死板缺乏想象力,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是这样的教学效果呢?是学生没有领会教学内容, 缺乏想象力?还是我的教学方法失败了?
一、深入反思, 及时反馈
再有几分钟就下课了, 我简单地点评了几幅学生作业后, 下课铃响了, 我带着疑惑离开了课堂。这节撕纸课让我深深地陷入了教学反思之中, 我在思考着刚才上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 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了呢?自以为准备地很充分, 自以为会有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 却是这样的一个结果, 这让我有点措手不及。
利用课余时间, 我找了几个学生到办公室, 详细地询问他们:喜欢撕纸吗?撕纸时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学习感受?他们大都说非常喜欢, 但是不敢撕, 怕撕不像!有的说太拘谨怕撕坏了!听了他们的反馈, 我又一次陷入了反思之中, 这一次该认真反思的是我的教学思路了。我想, 我应该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认真打磨一下这一节撕纸课。
二、调整教法, 改变思路
第二天, 要在另一个班上这一节内容, 我决定改变教学方法, 希望从新的教学方法中找到教学失败的原因。课前, 我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的撕纸作品, 内容丰富, 风格各异, 形式多样, 然后做成课件。并对教学板块作了一定的调整, 把教学重点放在作品欣赏和后半部分的练习引导上, 放手让学生自己创作, 学生自己撕制完成, 教师只是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情境, 并适当地进行鼓励和引导, 淡化理论和撕纸的方法步骤, 去掉那些约束学生的条条框框, 解放学生。开始上课后, 我对撕纸的内容和制作方法只作简单的介绍, 然后利用课前做好的教学课件, 让学生欣赏大量的撕纸作品,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创作欲望。在欣赏的同时, 给学生介绍一些撕纸的制作要点, 要求学生在撕纸的过程中, 要敢于想象, 因形随想, 天然成趣, 不要拘泥于细节, 追求撕纸的总体审美情趣, 追求一种意外偶得的艺术意味。用学生最喜欢的表现方法, 表现最感兴趣内容, 可撕、可剪、可贴、可综合, 形式多样。在给学生演示的时候, 不给学生撕出具体的艺术形象, 只给他们演示一些局部的撕纸方法、技术要点, 这样就不会出现上一节课的照葫芦画瓢的现象了。接着就开始练习, 练习的内容为人物、动物或风景。
十五分钟后, 同学们的作业出炉了!他们的作业又一次让我大吃一惊, 真可谓是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有的几乎是即兴创作, 有的学生的人物撕纸造型生动夸张, 妙趣横生, 有的动物造型被学生表现得栩栩如生, 憨厚可爱。我兴奋地把学生的作业展示黑板上, 激起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于是同学们的创作热情高涨, 激情飞扬的教室里纸屑纷飞, 精品迭出, 他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黑板上很快贴满了同学们的充满创意的作业, 同学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看到同学们的表现, 我感慨万千, 也为自己成功的教学探索感到兴奋, 这更增加了我进行课改的信心。
三、对比总结, 教后体会
高效课程教学反思 篇5
一、着眼高效,转变教师角色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熏陶和实践影响,大多数教师已经习惯了以往的课堂教学形式,大家在执行高效课堂过程中就觉得高效课堂非但不高效,反而麻烦重重、烦恼多多.比如编制导学案要用很多时间钻研,学生不一定愿做,费力费时;”问题导学”挖空心思,反馈效果不好,不如“一言堂”落实有效(尤其是文言文教学);学生素质太差,小组讨论要么高效聊天,尽是废话,要么一言不发,发呆犯傻,似乎与己毫不相干……
对于高校课堂我曾抱有过怀疑的态度,抱怨其早期准备的较大的工作量和思维活动,但是在观摩学习、听课和高效实践之后,我发现:同样一节课,老师上下来很轻松,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它不一定全面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起码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不枯燥和合作学习的自由快乐。其实高效不光是学习的高效更是师生全身心的放松锻炼。如果课堂是一方快乐的田地,那么高效的教学便是那碧绿田野的阵阵春风。所以我平时也在不断反思,抛弃急功近利的应试目标,树立更为高远的语文学习志向,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要尽快转换角色,逐步摸索,勤奋钻研,使自己能熟练驾驭、掌控高效课堂。
1、明确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制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语文教学,一个单元、一篇课文、一节课,教学之前,教师都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教参中的有关提示,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
教师应该把教学目标变成学生的目标,以通俗的形式或问题告诉学生。学习目标要适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达到学生看到目标就知道怎么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的目的。
2、优化导学,训练学生积极思维
高效课堂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另外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3、整合资源,研发、创生语文课程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语文教材作选择性的取舍、补充,要增加进教师与学生都十分喜欢的好文章,让语文课程充满语文味。把师生都喜欢的语文利用到极致,这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益的一个好思路。教师要善于从宏观上驾驭课程,构建自己的阅读教学序列,写作教学系列。要高度重视对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和资料的收集、储备、整理和提炼。
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探寻、理解蕴藏在教材文本中的真、善、美方面的丰富意义,将文化本身的精神、人文内涵分娩于主体中,激活、唤醒和培育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情愫,使学生亲近文本,走入文本,拉近学生与作者的心灵,这对学生的道德心灵必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力争高效,培养学生自主互动的能力
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之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快乐地获取知识呢?
1、学生乐学,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①设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理;②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
2、学习有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高效课堂教师没必要让一个学习方法“犹抱琵琶半遮面”趁早更多地在“导学””助学”环节展示提供,课堂上再拭机点拨,学生自会触类旁通。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3、讨论交流,培养学习交际能力。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在阅读教学或习题训练过程中,经常性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活动不仅锻炼同学们的交际能力,也增强了他的生活实践能力,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4、成果排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效课堂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要想让学生的学习有主动性,我们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就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来表现自我,让他们在学习中有乐趣,有主动性。让学生展示,可符合青年学子的爱动的特征,这样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一些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学习上没有自信心,教学中让他们来展示,可以帮助这部分学生树立自信,要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多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从点滴的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自信心。如:平时上课时一些较简单、容易的问题,尽量让他们展示,让他们在同学们面前也能表现自己。老师要及时肯定他们,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克服自卑的心理。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想象,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将来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让学生的展示,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
践行教学反思 争创高效课堂 篇6
一、教学前的反思能促使教学目标准确定位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由他们组织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是促成学生历史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想真正扮演好引领者的角色,就必须在课前反复推敲一稿形成的教学方案,深入研讨《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全面阅读中学历史教材和相关资料,细致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情,通过教学前的深入研究和不断反思,准确定位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学思路,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下文以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1第5单元第二课《外交关系的突破》(以下简称《外交》)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来说明。
《外交》这节课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三个重大成就,即“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关系正常化”。从教材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具体的史实,也就是历史知识,比如中国如何加入联合国,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过程等等,如果仅以了解这些历史知识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好像略显肤浅。
《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这两句话的表述中,我们只能看出对一个个历史史实的能级要求,即“简述”、“概括”、“了解”、“探讨”等。
如果在教材和课标中选择任何一个作为教学目标,都会有失偏颇、以偏概全。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深入进行教前反思,把教材、课标和学情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展示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的源泉来自教材,能级要求来自课标,过程与方法的设置结合学生的现状和教师的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源于对课标和教材的解读。这种有机结合形成的三维目标,才是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才能体现本节课知识的教学要求,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研究、对教法与学法的揣摩、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重视,才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才能为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提供保障。
二、教学中的反思能及时补差纠错,调整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对教学情境、进程、态度、内容、方法及时反思,以便验证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同时还要对课堂中出现的突发性问题进行有效调控。只有通过课堂中的急性反思与调控,才能抓住有利时机,补缺纠错,保证课堂教学高质高效进行。
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课堂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体验、感悟和创造。而这一过程常常会使学生于不经意间产生奇思妙想和生发出创新火花,此时需要教师迅速反思课前设计,及时捕捉学生流露出的信息并加以重组整合,及时调整课前设计方案以应对突变。例如笔者在上《外交》一课时,根据课前准备,把教材与其他地方收集来的图片、表格、材料、音像等资料融合成一体,通过科学设计,形成了一个个形式各异、各具特色、活泼新颖的教学新资源组合,并设计成精美的课件,其中有教材知识组合成的知识框架表、多组照片构成情境材料解析题、剪切后的录像片断等等,可谓丰富多彩。笔者本以为用精美的课件、多样化的设计、互动式的课堂一定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可在上完第二个子目中美关系改善后,忽然有位学生问道:“70年代初美国为什么一反常态,积极与中国改善关系?”这个问题课标没有要求掌握,人教版教材中也没作介绍,事前笔者也没考虑向学生介绍,如果仍然按原来的教学设计授课,学生会永远存有疑惑,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情急之中笔者短暂反思教学设计,找到了问题出处,立即调整了教学内容与方法,先给学生补充讲解了70年代中美苏三国关系变化的原因,等他们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后,再按原来的设计进行教学。虽然这一节课没有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但由于及时反思与调控使得课堂教学更趋合理。
三、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方法在循环教学中得以改进,教学经验理论化
历史学科平常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很多,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临场的失误,有教学中的灵感也包含有意识的大胆创新,有自己的教学案例也有他人的案例碎片,如果课后都能将这些及时记录、加以反思并写成札记,经过长期积累,这些札记都将会成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历史教学经验总结。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又有利于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并能为教师进行教学经验的总结、交流和高层次的教育理论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教学后反思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是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高效教学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学历史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复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笔者在《外交》一课教学之后,曾经对教学中出现的两个问题进行过反思。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与教材相关但课本中没有的知识点教学问题。本课中出现的“美国70年代与中国关系改善的原因”就属于这类。高中历史课每周只有两节,如果在讲授新课过程中,还要补习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肯定无法完成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增加课时显然不可能,怎么办?经过认真反思,笔者认为如果能设计一份预习提纲,把课上要用到的相关课外知识事先放在上面,让学生在预习时解决,到上课时的进度自然就加快了,于是笔者设计了一份既科学又可行的预习提纲,在第二个班上课前使用,效果很好。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启发学生课堂上主动参与各种活动?情感教育自然离不开学生的全程参与,如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成为主动参与,直接影响到情感教育的效果。在上完《外交》一课之后,笔者认真反思了这个问题,并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作了调整,其中,在讲完中国加入联合国时,笔者增加了两个思考题:(1)如果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当联合国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时,你的心情会怎样?(2)当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合法政权时,你有何感想?通过增加这两个问题,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把本节课的情感教育推向高潮。笔者将教学反思后形成的改进方案用于另一个班级的教学,相比之下,课堂气氛明显活跃,教学效果明显增强。事后,笔者将上述反思札记整理成文,发表在校报《课堂教学研究》栏目中,得到了同人的高度赞赏。
实践证明,反思性教学实践是保证有效教学、力争高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历史教师应当自觉树立反思意识,在反思中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分析过去来认识自我、矫正自我、超越自我,一点一滴地完善自我。通过反思实践来积累经验,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通过反思总结来升华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力争成为专家型教师。如果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在思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再思索,再实践,再反思……我们的所有课堂一定会成为高效课堂。
我眼中的高效课堂及摸索中的反思 篇7
强调“两唯” (唯生、唯学) 教学,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
现在的教育急需重建两个关系, 即教服务于学, 师服务于生。这是由“地心说”到“日心说”的拨乱反正。
要重视、完善、借助“以学评教”的评价系统。不从学生身上去检验教学效果, 不把学生看在眼里, 课堂永远不会高效。要让:知识问题化, 问题层次化, 层次渐进化, 渐进梯度化。
要善于利用学生领袖, 把任务下放给小组组长,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组长, 都有不同的角色体验。
无限放大展示, 敢于直面问题。所谓高效, 同步开N个窗口, 同步展示, 及时反馈。老师的作用只是体现在“两头”上, 煽风点火, 做学情调查, 现场做出决策。
不纠结于教学进度, 围绕反馈来做, 要做好“学生对子”之间的测评, 把作业量减下来, 当堂的问题当堂毕, 课外尽量别留作业。
学生不会学是事实———没有培养训练过自学能力学生如何会学, 如果纯依赖“喂”, 给双“筷子”自然也不会吃。学是核心, 案是设计, 引导学习的方案就是导学案。导学案就像学步车, 能让学生由“学步”到“奔跑”。导学案只是辅助手段, 最终的目的是学生会学。
导学案有四个步骤:第一个是出示目标, 这节课学什么, 一目了然。学生接到导学案, 哪些题会哪些不会, 学会不懂的。二是围绕目标制定的学法指导, 以前是备教材, 现在是备学情, 备学法。编导学案就像老妈做饭, 她知道哪个孩子喜欢吃什么, 所以做的饭菜可口适宜。建议教师用八成精力来编导学案, 把一成的精力放在课堂上。导学案要有重点提示, 要有具体的学法指导, 不“喂”了, 连“筷子”都不给, 怎么让学生吃呢?导学案的奥妙在“分层”, 在因材施教上, 教师下再大功夫都不为过。
第三是学习过程设计, 必须设计, 必须是自学, 展示, 反馈。学又分为:独学、对学、群学, 一切的好课堂都是这样的流程。利用好黑板, 高效课堂神奇就神奇在黑板上, 它像超市的货架子, 要想实现“知识的超市, 生命的狂欢”, 必须多设置黑板, 让学生有充分展示的舞台。成人都爱面子, 学生更乐于表现。你让学生展示, 他哪怕什么都不会, 也会向人请教。无限放大展示, 一人一块黑板, 我就看你在黑板的展示, 不会, 抄一遍也是学习。靠讲, 永远没希望!要分层教学, 给学生具体的学法指导, 放大展示, 利用学习小组, 互相找问题, 老师上课就是看“错号”, 研究出现的问题。高效课堂就是学会不会的, 围绕问题研究问题。会的不学, 一上课就是处理问题。
第四是研究达标测评问题, 描述我所主张的课堂学习。要求学生有“三宝”:“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把圈出来的问题解决掉, 你治好你的“胃病”, 我治好我的“鼻炎”。你学你的, 我学我的, 他学他的, 各人忙乎自己的事, 干吗让一百分的学生还在做基础题?分层要求, 分层学习, 分层达标。如何设计学习过程, 课堂只有一个任务, “学会不懂的”。未来的想法, 课堂变成“一个黑板呈现一个题”, 上课学生扎堆, 不会哪个扎哪个堆, 解决完了自己的问题, 再去解决其它的问题。那才是真正的高效!
新课改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改革第一步带来的观念的变革, 观念的转变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见解偏差, 下面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一、语文课程不能一味地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
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 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只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 还要从基础知识入手, 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 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 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 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 我们应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 这样就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
二、语文课堂不应过分强调个性而忽视了有价值的合作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提倡教师发挥学生的个性,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尊重学生的感受。而实际教学中, 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 对学生的回答加大表扬, 没有否定之词, 这样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认为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 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三、语文课堂上不应过分重视讨论探索而忽视背诵积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过去有一阶段将背诵阅读, 视为死读书, 读死书, 被课堂所抛出。学生根本就没有读背之实, 没有积累就没有运用, 没有大量的读背, 就没有语文素质的提高, 只有多读多背才能培养语感。
反思历史课堂“高效教学” 篇8
结合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和探索, 我认为“高效课堂”就是课堂的高质量, 高效率;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 让学生获得更多更深的知识, 获得更丰富的经验, 综合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就是在有效的时空里, 采取恰当的形式, 养成良好的习惯,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就是在坚守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 同时充分利用本节课的资源, 让学生明白丑与美、恶与善的客观真实;就是教师在课堂40分钟教学过程中, 实现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
通过前阶段课改的实践与反思, 我们历史组教师一致认为, “高效课堂”必须符合三个标准: (1) 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 (2) 在具体的一节课里达到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 (3) 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 有积极的学习心理。
那么, 教师应如何具体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 没有预习的课堂是放任的, 也是杂乱无章的, 也必然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 用好这40分钟的每一秒, 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一定要精心备课, 课堂设计要做到分层教学,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 设计层次不同的问题以实现高效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层次分组, 采用学案导学。学案由课标要求、重难点、学法建议、主干知识梳理、思维拓展、知识整合、自我测评、中考链接等几个部分构成。要督促学生有充足的课前预习, 这样就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目标、有目的、有需要、有释放,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恰当的教学手段
初中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的方式, 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通过课前准备的材料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情感教育中实现“读史使人明志”,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从而将历史与现实进行有效结合, 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较强的时间观念
在课堂上要精讲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练、讲的内容, 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的高效运用。同时, 要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在小组学习中, 不仅要保证每位学生都参与, 而且要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动起来, 养成合作探究、相互提问、总结反思的习惯, 最终形成文字表述。课堂上的每一个探究活动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不能拖沓。教师要在课堂上有效控制时间, 同时还要学会节约时间。教师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帮助学生制定时间计划, 反思时间利用情况, 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0分钟, 让课堂时间产生最大效益。
四、活跃的课堂状态
在教学活动中, 要始终坚持“巧设情境, 精心设问”的原则, 努力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快速融入教学过程,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利用材料精心设问,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经过教学实践, 我总结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为:情景的创设要真实;情景的创设要连贯;情景的创设要简练;情景的创设要有针对性。问题的设计也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问题要因材料而设;问题的设置要有连续性;问题的设置要和活动连起来。
五、科学的学法指导
俗话说:“予人以鱼, 惠其一时, 授人以渔, 惠其一世。”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 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 如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答案的呈现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建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掌握了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未知世界的钥匙。
六、适当的激励机制
新课程标准要求, 课堂评价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在不同的评价方式中我们可以找出适当的激励机制。一个好的评价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应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动力的作用。
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反思 篇9
一、反思内涵
1. 学生学到了什么———这是我们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后首先要反思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应当重点关注学生学得如何、收获怎样。所以教师的思考重点必须转移到学生上来, 而不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只有从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角度去思考, 课堂的45分钟才更加有效。
2. 学生掌握了吗———这是我们要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安排是否恰当的问题。
如何感知教学的成效呢:一看学生的课堂参与状态, 是积极主动的还是被动应付的?是全体参与的, 还是几名优秀生与教师的教学互动?二看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状态, 答题效果优劣能直接反映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形成等情况, 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如何?思路是否清晰?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否准确、熟练?能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三看学生课堂思维状态, 有没有提出独到见解的问题或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认知?
3. 实现目标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又是怎样呢———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感情, 达到了预设的学习目标。
但是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是有区别的。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疑难处相互讨论、师生互动, 形成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应不断追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学生个体不同、班级素质、教学背景各异, 都可能制约教师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要精思每一个教学细节, 要敢于否定自我, 在不断反思修订中确立最佳的教学方案。课后反思是强化课改理念的自觉实施和有效实施。应大胆摒弃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 并尝试用新的方式组织教学。经常坚持这样的反思, 先进的教学理念才会逐步代替陈旧的教学理念, 有效教学的实施才会更自觉、更有效。
二、反思策略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教研活动平台, 更新观念努力挑战自我, 以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1. 自我发问法。
教师在教完一节课、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后, 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材处理、教学安排、师生互动及学生获知情况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并且对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研究分析解决处理, 以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如在课堂教学中, 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语文课的知识点是老师直接教给学生好呢, 还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后逐步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认知, 最后师生互动共同归纳得出结论 (共同的智慧) 好?我想只要不过分耽误教学进度, 能较好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 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 就是最好的教学策略安排。
2. 借鉴分析法。
《诗经·小雅·鹤鸣》中有这样一句格言:“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作为普通教师应多学习观摩优秀教师的课, 并尽可能与之交流沟通, 在交流探讨中, 应多反思名师的教学组织安排、课堂师生情绪的调动、突发意外的处理、课文知识点的落实与掌握情况等, 从而获得最优质的教学方法策略。
3. 个案分析法。
在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中, 教师应结合教学教研中同课异构法, 综合备课组教师甚至外校外地教师的智慧并结合优秀教师的案例, 通过阅读、研讨及亲身实践等, 对教学个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解读。兼收并蓄, 取长补短, 多考虑学生的需要, 对照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 发现自身的不足加以改正, 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三、反思意义
走进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堂, 我看到的是一个个充满稚气渴盼知识的笑脸, 感受到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我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 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语文教学教研以新的生机。美国当代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 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认为:“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课堂, 就意味着将会给孩子一个有多大创造力的生活。”反思能给孩子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呢?
1. 一个情感交流的课堂。
新课程改革前的语文课堂, 教师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长者, 而学生只是个可怜的倾听者, 教学也只是在传递着课本中那些一成不变旧知识。所以我们要给学生一个情感交流的课堂, 实现课堂情感交流的互动。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 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我在教学《废墟的召唤》这篇课文时, 找来圆明园过去和现在的图片与资料。当古代圆明园神奇瑰丽与现在圆明园废墟下的荒凉冷清, 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现在同学们眼前时, 我看到的是他们愤怒的眼神, 感受到他们随时爆发出的强大爱国热情!他们太想了解圆明园这段被焚烧掠夺的屈辱历史与今天圆明园的现状!我由此提出:“圆明园的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呢?你想针对这一历史与现状说些什么?”同学们个个情绪激昂, 纷纷举手想要发言。课堂的气氛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学师生双边活动的“催化剂”, 有了它, 学生才会更好把握文章的要旨。
2. 一个思维开放的课堂。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 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发挥空间, 孩子就会有多大的作为和创造力。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现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 是他们身心得到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 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我在教《奥伊达的理想》这课时, 接触到了这样一些有趣问题:“一个连自己名字叫什么也都弄不好的小学生还谈什么理想”“一个异想天开的逃学少年居然想成为一个探险家, 而且居然能独自乘机离开澳大利亚。荒唐, 荒唐!是理想吗, 简直是个幼稚的幻想家。”这些问题一直是此课文教学的难点, 此时我故意放慢教学进度, 放手让全班同学分小组合作探究。没想到经过大家的探讨竟然能得出这样的结果:“奥伊达所表现出的独立、自主、创新意识的生活情景正是我们的生活理想”和“如果我是奥伊达那该多好啊!”等。让语文走进生活, 在生活中学语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比如让学生在逛商店时注意商品的广告标签是否合乎规范, 是否受顾客喜欢, 有没有更妥当的标签品名。再比如每一次愉快的旅游过后是否在旅游景点中发现许许多多语文知识的运用 (景点介绍、景点设计、对联、篆刻等) 。通过这样的引导, 同学们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到语文其实就是我们的生活。
3. 一个人生感悟的课堂。
把人家的情感转化成自己的情感, 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把人家的人生感悟升华为自己的人生感悟体验。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语文课都有值得我们师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 而每位学生所获得知识技能却是不相同的。但正因为这些种种的不同, 才要求教师培养造就这些未来各尽所能、各行所需的人才。
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成长的阶梯, 它记录着我们曾经的迷茫, 见证了我们洒下的汗水, 更奠定了我们坚实的脚步。让我们一起来善待反思, 全方位反思, 进行有效的反思吧!
摘要:教学反思是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 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 是教师提高个人教学业务水平的手段。包括反思内涵, 反思策略, 反思意义。要善待反思, 全方位反思, 有效地反思。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篇10
高效课堂指的是教师利用教育资源来最大限度的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素质教育时期, 高效课堂构建应该重视初中生的学习差异, 以学生为主体来挖掘他们的思维潜能.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设置明确而科学的教学目标. 正确处理教学中的重难点, 即面向所有学生, 突出教学重点, 注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和学习情感, 帮助他们整合知识技能、学习方法.
二是讲课精炼. 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知识主线, 授课思维要清晰, 把握教学与练习的度. 抛弃过去那种机械灌输的讲课方式, 课堂教学要多将重难点问题、思路方法, 而少讲学生掌握的、不会的.
三是尊重学生. 多指导学习掌握学法, 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式的角色蜕变. 努力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 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用鼓舞、激励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四是丰富学习形式. 教师尽量要运用不同的教学资源、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来组织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式, 使之以不同的学习途径去获得知识, 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实践中消化物理知识.
二、如何打造高效初中物理课堂
1. 创新课堂教学导入
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有持续的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说, 课堂教学从知识导入开始, 尽管这个环节时间短, 可是精彩的课堂导入确实教学的一大重点. 就像戏剧的引子, 有制造悬疑的效果, 引发学生的猜测思考, 让他们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发出来. 譬如, 在摩擦力教学中, 笔者为了让学生对摩擦力有更深刻的感受, 就引导学生开展“角力”活动. 让一个体格比较健壮的学生手上涂满黄油, 另一个个子较小的学生与之“角力”, 结果是大个子学生输给了小个子学生, 引得学生好奇心十足. 以这种趣味活动的课堂导入方式, 将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紧紧抓住, 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来实施教学, 以紧凑的教学步骤来逐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把学生的好奇心变成对知识的探究兴趣, 从而使课堂导入达到理想的效果.
2. 科学运用提问技巧
高效课堂教学需要师生的良好互动, 而师生的良好互动则具体表现在课堂问答环节. 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以问题的方式来教授知识, 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 激发学生不断通过思考来回应教师的提问. 学生在回答中可以以论述、对比、综合、概况的方式来锻炼物理学习能力. 教师以巧妙的提问开启学生的“问点”, 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思维训练, 加强学生的思维深度. 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之或发散思考, 或集中想象, 或逆向思考. 教师的有效提问还能激励学生找准学习方向, 使课堂秩序更加和谐、平等. 问题设置上, 当堂训练, 具有层次性, 以适合不同基础、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的学生学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主体地位来构建问题平台, 以恰当的提问时机来解决知识障碍, 使学生在新旧知识学习中不断转换角色, 融会贯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使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沟通更加顺畅, 高效课堂也会由此确立.
3. 善于设置教学情境
要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就应该利用教学情境创设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丰富了教学情境创设层次, 对于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 利用多媒体将形象的思维转化为可视的教学情境, 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将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直观性、独特性展现出来, 也便于初中生有效掌握学习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以视频动画的方式来说明物理问题, 比单纯的板书教学的效果要好得多. 例如, 在学习物体运动速度知识时, 笔者以田径运动员的比赛视频为例, 以田径赛场的激烈比赛来向学生呈现教学知识, 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能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开阔视野. 将所有事物都呈现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上, 能够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永远记住知识. 教师以实验开启问题情境, 给学生提供知识素材, 教会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 对结果进行分析, 既能够让学生探索到物理现象的本质, 还能让他们了解物理规律.
4. 加强课内外作业练习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一种测试和评价. 教师以适当的作业练习来强化学生的知识, 让他们进一步巩固和消化知识内容. 在高效课堂构建中, 很多教师在作业练习环节都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练习目的不清晰. 设计出来的练习题比较普通, 达不到效果. 学生总是在不断重复练习, 既浪费时间和精力, 效果又不佳. 故而教师应该去认真反思练习作业的设计, 认清学和练的辩证关系. 练习不求多但求精, 不求速度快但求效果好, 要能够举一反三. 好的练习设计会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还能够反馈有效的教学信息. 学生在练习中了解学习中的薄弱点, 通过做作业来完成思维转变, 让优秀学生有题目可做, 让后进学生有可做的题, 各有所得, 将使得教师的高效课堂的效果最优化.
摘要:高效课堂以新课改为基本前提, 发展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要使得物理课堂教学更有效率, 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不断提升.如何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提升教学效果, 让初中物理课堂学习更加优质、高效, 是教师们应该认真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世龙, 方秀娟.对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深入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12.
高效教学模式及反思 篇11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教学反思;高效课堂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审视、分析和思考,不断回顾总结分析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化自我教育意识并转化为教学行动。
一、教学反思对中职语文教学的意义
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中职学生大多是经过升学考试筛选出来的,基础较为薄弱。他们往往内心自卑,缺乏上进心,尤其是少数学生学校态度不端正,行为散漫,思想素质较差。如若教育不当,则容易使其成害群之马。因此,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前就需要开始思考如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校理解课文内容。而针对自控能力差,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学生,则应在教书授业的同时强调传道育人,例如通过《屈原列传》一文的教学让学生学生屈原心系楚国、不计个人得失的豪情,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学习李白乐观飘逸、不媚权势的豪情,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懂得杜甫厚德载物、忧国忧民的胸怀,只有循循善诱,才能于无形之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1.教学反思有助于建立科学、现代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动
中职语文新课改倡导全面素质教育,综合能力提升,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能力。中职课改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通过教师自觉的反思,有利于强化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能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逐步成长学会教学。
2.教学反思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高效的课堂以“生”为本,教师要看到学生,看清学生,看懂学生,时时反思“我的课堂究竟给了学生些什么?”“哪些知识是真正有用或不可缺的?”“这节课谈得上有效率吗?”“那么多的学生,那么多的知识,如何才能更好地因人因材施教?”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这些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获得专业自主。
3.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一个经常地、自觉地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的教师,就有可能发现许多教学中的问题,并把它们作为自己的教学研究对象而解决掉。这个关注问题并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教师树立自己的科研意识,并潜心参与教学研究的过程,它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尤其是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二、利用教学反思的平台,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1.教学之前反思——紧贴学生学习实际,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的教案是预案,不是结案。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充分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新课程理念的过程。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中职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女生数量比较多的会计、文秘等专业班级,语文基础相对较好,而且对语文比较有兴趣。数控、汽修等班级以男生为多,相对来说对语文兴趣不大,基础也差,课上的很多内容都听不懂,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无心继续求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精心预设,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在课堂预设的时候,考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基础较好的班级或课文中容易理解的内容,应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小结;基础较差的班级或课文中较难理解的问题,应以教师分析讲解为主,以利于学生心领神会。同样一节课,财会班学生发言积极,活泼好动,所以在导课时我就会抛出问题,让学生来回答;而数控班学生则会直接导入。
2.教学之中反思——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勇于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是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上就是一种教学机智。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注重与学生的眼神和心灵交流,充分发掘教师体态语言的无言魅力。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及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堂课时,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临近下课了,听见一女生在嘀咕:讲了一大通,却没有讲黛玉的衣着打扮啊?她会穿怎样的衣服呢?这个问题不在我的预设中,稍作思考,我决定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就这个问题展开探讨。结果教室里像炸开的锅一样了,一阵唧唧喳喳后,很多学生主动发表了自己的想法。
3.教学之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之后的反思是对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回忆、再现。对其中达成目标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行为进行思考:是否因为事先预设所以顺利?是否还有更好的设计和教学操作?对没有达成目标的环节和教学行为更要进行认真分析:是教师备课时的疏忽,还是对学生了解不够,对教材理解不透?是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不够,对问题设计不深,对学生引导无效,还是因为个人教学知识和能力储备不足?同时对课堂中生成的内容进行总结,生成的内容中合理的部分是什么,不合理的是什么,今后在课堂中是否会有类似的生成,如果有,如何把握,发挥其最大教育意义等等。
比如在学习了现代诗歌《乡愁》之后,我发现不少学生朗读起来毫无感情,个别还磕磕碰碰的,更别说流利地背诵了。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课堂上的讲解分析太多,而让学生背诵的时间太少了?于是下一节课,我特意安排了几分钟时间供学生朗读背诵。在其他的诗歌古文学习的时候也安排时间给学生朗读,并强调背诵的重要性: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实践证明,积累过程中最重要的形式便是背诵,尤其是古诗文不能不背。
教学后的反思是在教学行为后进行的,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三、结语
中职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应经常反思,通过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既要着眼于学生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又要从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再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做到从各个方面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让他们发现语文教育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最终使他们适应市场人才竞争需求,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这样语文教学才有其社会现实意义,并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数学反思性教学引领高效课堂 篇12
反思性教学以“两个学会”为目的, 既发展教师, 又发展学生, 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终极目的, 而学会教学是直接的目的.也就是说, 教师的学会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会学习.因此反思型教师懂得“学会教学”必须以深切体验学生的“学会学习”为前提.只有从学生的“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学会教学”, 才能真正学会教学.而不断地学会教学, 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条件下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才能使数学课堂高效.数学反思性教学如何引领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数学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有反思意识
数学教师要进行反思性教学首先要具有反思意识.数学反思意识是数学教师对反思性教学的一种认识以及建立在认识基础上的行为倾向.熊川武教授在论证教学主体合理性时, 也认为教学主体合理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就是教学主体必须具备自觉反思的意识.数学教师只有具备了反思意识, 才会一遇到特定的刺激就自然地进行反思活动, 进而促使自己的反思行为习惯化.数学反思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形成一种“追问”的习惯, 这种“追问”往往促使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教师具备了问题意识, 教师就会主动地发现问题, 这时, 教师头脑中的问题引起教师的集中注意, 他们的思维内部就会产生一种自我刺激、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冲动, 促使自己以追求教学实践的实效性为目标一方面, 通过反思, 进一步改进教学, 使之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另一方面, 通过反思发现新问题, 进一步激发自己的责任心, 在改进教学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二、数学反思性教学要求数学教师掌握教学策略
教师不仅要有敏感的问题意识, 还要学习适当的反思技巧、策略, 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策略, 才能有效提高反思能力, 改进教学.布鲁巴赫 (J.W.Brubacher) 从时间纬度把反思性教学实践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因此, 反思可能发生在教学实践前, 即反思集中于课前对课堂教学的计划、组织、安排上;反思可能发生在教学实践中, 即反思集中于实施教学过程, 对意想不到的问题作出思考、判断, 及时调整教学;反思可能发生在教学实践后, 即反思集中于对课堂教学整个过程的思考.这样就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针对性反思活动产生的时间不同, 采取的策略也不相同.如:
1. 教学前的反思
课前反思是对即将实施的教学目标、课程设计、采取措施、使用方法、学生需求 (已有水平和最近发展区) 、时间安排等的合理性进行思考、预测和修正.即能否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能否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爱因斯坦特别强调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 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 全需要有创造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 教师在课前应时常问自己, 需要给学生哪些关键的概念、结论和事实?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是否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效率?哪些条件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同时要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 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对教学时的偶发事件制订相应的应对措施, 使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可以采用自我提问策略, 如开列问题单.
2. 教学中的反思
教学中的反思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随时进行评价、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 主动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 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优质高效.反思课堂教学过程, 就是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 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时准备有效应付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它包括:课堂教学中你的问题是否合理, 能否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定的高度与深度?在你的教学中学生是否真正达到了“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的境界?教学时间是否安排紧凑、合理, 是否留有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学生演练的习题是否安排有剃度, 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开拓他们的思维?能否在教学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基于对反思性教学策略的认识, 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景, 加强对课本例习题反思, 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和归纳, 引发他们的猜想, 发展他们发现、探索的解题能力, 培养反思习惯.
3. 教学后的反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因此只有经过反思, 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光有经验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只有不断反思, 改进自己的行为, 才能获得成长.课后教学反思不仅针对一节课教学本身, 而且对未来的教学富有指导意义, 教师可通过各个方面实施反思:如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课堂结构是否合理, 教学措施是否有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进步、新见解、新思路, 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 是否学会了学习, 学生有哪些疑问以及这些疑问是如何解决的, 教案的不足之处, 教学的结果如何等方面进行小结和分析,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 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提高教学水平, 形成个性化的数学教学风格.
数学反思性教学有利于学生反思性数学学习, 而反思性学习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使学习成为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 提高个人的创造力.通过反思可以提高数学意识, 优化思维品质;通过反思可以引导学生追踪数学家的思维行踪, 像数学家一样去思考问题, 通过反思可以拓宽思路、优化解法, 完善思维过程, 提高课堂效率.综上可知数学反思性教学为数学的高效课堂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转引康艳红.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探析.江西大学, 2006年第9页.
【高效教学模式及反思】推荐阅读: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反思08-02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08-19
有关高效课堂的教学反思09-02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10-15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10-15
高效课堂教学的要素分析及实践(开题报告)10-26
开展高效教学05-31
高效教学策略07-13
高效教学实践07-23
教师高效教学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