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的要素分析及实践(开题报告)

2024-10-26

高效课堂教学的要素分析及实践(开题报告)(精选8篇)

高效课堂教学的要素分析及实践(开题报告) 篇1

高效课堂教学的要素分析及实践

一、课题选题目的、意义及价值

目的

在高一年级组组建课题组,通过师生调查问卷和听课观察以及理论研究,提炼出适合我校校情的高效课堂的要素,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推广,提出不同学科不同课型高效课堂教学要素的实施建议,为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做好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意义

研究高效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要素分析及实践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前期的一项实践探索工作。

目前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很多,比如魏书生“六步自学法”,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口中学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等。这些名校的教学模式逐渐成熟并经受住了中高考的检验,他们的成功实践激励我们对高效课堂教学进行本土化的研究。我校是山西省示范高中,有着 年的办学历史,近年高考成绩逐年攀升,但由于生源质量一直居于市里的二流地位,所以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感到学生积极主动性不够,学习习惯和方法都不够好,教师们在三年中付出很多才取得了现在的成绩。能否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此课题的研究将会解答我们的困惑。

在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被热捧的课堂教学模式都宣布了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彻底决裂,是“革命”而不是“改良”。那么,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合理优秀的成分有多少?教师教的力量究竟以何种方式体现?抛开形式,高效课堂的要素究竟有哪些?能否以学生和教师最易适应的方式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我校的教师队伍比较优秀,专业基础扎实,其中不乏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且教学质量高的教师,他们的高效课堂中蕴含着哪些要素?在其他教师的课堂中是否存在着可复制性?我们希望能够提炼出适合我校校情的高效课堂的要素,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推广,为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做好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是对高效课堂教学理论的丰富。基于本校校情的研究与实践将会使高效课堂的教学形式更趋多样化;在实践过程中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会进一步完善高效课堂的评价体系;对高效课堂中高效学生的研究是对高效课堂的学生行为的关注。

本课题从实践出发,最终归于实践,研究高效课堂教学要素在各学科各课型中的实施方式,会更为有力地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他们的课堂教学行为。会对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部深入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会对广大同类型学校起到借鉴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发展方向及典型高效课堂的要素分析

此项内容的研究是研究课题的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课题研究首先要用比较研究法对国内外教学改革的主要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并对《中国教育报》评选的基础教育九大教学范式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形式的高效课堂的所蕴含的共同要素。

2、我校高效课堂教学要素分析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提炼学生心目中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要素和学生的行为要素。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提炼教师心目中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要素和学生的行为要素。利用统计法在对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结合之前的研究基础初步确定高效课堂的要素构成,并制定此阶段听课的观察量表。各子课题组成员分批听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且教学效果好的老师的课,利用观察法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进行科学客观的记录,之后课题组成员再次汇总讨论,基本确定高效课堂的要素构成。

3、高效课堂教学要素在各学科各课型中的验证及实施研究

首先设计高效课堂观察记录量表和课后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确立课后效果检测题的命制原则。然后由课题组教师在平行班根据要素控制实验变量进行同一课型的多次研究课,各子课题的成员进行听课观察记录,并对学生进行效果回测和问卷调查。利用统计法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此学科此课型的要素实施方式建议。最后各子课题组进行各学科其他课型的要素实施方式研究。修订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和课后效果检测题的命制原则。

4、高效课堂教学量表的研究与课后效果检测题命制原则的研究。

从最初听课的观察量表,到高效课堂观察记录量表,最后形成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课后效果检测题的命制原则经过实践后修订。

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在前期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发展方向及典型高效课堂的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设计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课题组成员讨论;之后又对校内高效课堂教学老师听课观察,目的在于渐次梳理出适合本校校情的高效课堂教学要素,为下阶段的实践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从实践出发,最终归于实践,其重心在于高效课堂教学实施方式的研究,提供各学科不同课型的要素实施方式的建议。

课题研究的难点

难点有三。一是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初步制定与修订,以及统计方法的使用。高中一线教师对教学评价与统计方法不仅是陌生,简直是无从下手。我们一方面吸收本校的心理老师参与课题研究,她对量表的制作以及统计方法的使用相对了解,另外我们还准备寻求高校的支持与帮助。二是如何进行变量控制才能使实验结果最贴近事实。这个问题我们也将寻求高校专业人士的帮助。三是时间紧,任务重。一年的时间,工作量很大,尤其是高效课堂教学要素的实施方式研究中,单是第一轮次的研究课,就要进行多次,每次课后还要进行统计分析。对此,我们有这样的打算,尽量完成任务,如果时间所限,我们就先完成部分学科部分课型的实施方式研究,其他的任务在后续课题中继续深入研究。虽然舍弃了完整性,但是追求实验结果的真实性与严谨性。

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我们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基于对本土师情与学情的关注,没有选择当下火热的九大范式进行移植型实验,采取渐进式改革。如果要素实施方式的研究结果更贴近九大范式,我们可以在下一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再研究实施。这种考量,也是为了避免矫枉过正带来的折腾。

本课题研究中从最初听课的观察量表,到高效课堂观察记录量表,最后形成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课后效果检测题的命制原则经过实践后修订。这些将使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

本课题不仅关注了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也关注了学生的行为,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更为全面。

三、课题研究实施步骤、阶段性目标和最终成果 课题实施步骤

1、准备和启动阶段:2013.11 课题申报、计划制定、搜集资料、讨论分工

2、课题研究阶段:2013.12~2014.7(1)2013.12~2014.1 通过对高一师生调查问卷,课题组听课论证和理论研究,基本确定高效课堂教学教师行为要素和学生行为要素,设计高效课堂观察记录量表和课后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

(2)2014.3~2014.7 进行高效课堂教学要素实施方式研究。

3、课题总结阶段:2014.7~2014.10 全面整理分析、综合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请专家评审论证。完成课题总结报告;修订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和课后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阶段性目标

1、希望通过调查问卷、听课观察、理论研究,教师们能对高效课堂教学要素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为下一阶段的实践研究提供思想上的准备。

2、通过高效课堂教学要素实施方式的研究使教师们能够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高效课堂教学要素实施有一个规律性的认识。最终成果

1、高效课堂教学要素分析相关论文

2、高效课堂教学要素实施方式各学科论文

3、高效课堂教学各学科实践课例光盘

4、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5、高效课堂教学课后针对学生的问卷

6、高效课堂教学课后效果检测题命制原则

高效课堂教学的要素分析及实践(开题报告) 篇2

煤炭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涉及煤炭物流与城市规划两大专业, 两者之间的结合是煤炭物流园区规划能否成功的关键。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物流理论的理解以及相关案例的学习, 明确煤炭物流园区的基本要求;通过对世界、亚洲以及国内煤炭物流市场的分析, 确定煤炭物流园区的市场目标定位, 运用现代煤炭物流发展的最新理念, 将各个核心要素逐一分析, 最终实现煤炭物流与城市规划的有机整合, 为煤炭物流园区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尝试。

一、背景

鄂尔多斯市是国家西部地区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 素有“二十一世纪中国能源接续地”的美誉, 拥有矿产50多种, 目前已经发现的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重要矿产资源有12类35种。其中煤炭探明储量为1500亿吨, 约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1/6, 全自治区的1/2, 预测远景储量10000亿吨, 预测资源量范围均在距地表800m以上地区, 含煤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0%以上。

(一) 物流产业市场需求

鄂尔多斯市现有煤炭企业大部分依靠自有物流运作, 存在着规模小、成本高、水平低等问题, 随着鄂尔多斯煤矿企业产量的递增, 对高品质物流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鄂尔多斯市物流产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此同时, 煤炭开采过程中必需的各类重型机械设备也要定期维修保养, 其配件备件的存储配送、包装等都需要库房及维修车间等大面积物流服务空间。

(二) 煤化工产业市场需求

由于鄂尔多斯市在煤炭资源、土地资源、能源供应和区位等方面的优势, 目前国内外和区内外投资商建设的一批煤化工项目正在实施, 煤化工在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据资料显示, 当前我国煤化工产品市场空间广阔, 发展前景良好, 尤其是甲醇及烯烃类产品等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缺口。

(三) 鄂尔多斯市札萨克煤炭物流园区选址依据

札萨克中心物流园区位于鄂尔多斯市南部与陕西省交界处, 煤源主要分布于东胜煤田南部区及部分神府矿区。园区距康巴什城区38公里, 距阿镇36公里, 距东胜62公里, 周边铁路、高速公路众多, 并已初步形成了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 是市域南部重要的交通节点, 为园区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区位交通条件。该园区将作为鄂尔多斯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煤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发挥强大的宏观调控作用, 推动煤炭加工、物流产业走上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见图2、图3) 。

二、鄂尔多斯市札萨克煤炭物流园区发展目标

(一) 主导产业

札萨克中心物流园区的主导产业为煤炭物流产业, 另外以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为支撑, 集约化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甲醇及甲醇下游产品、聚氯乙烯树脂 (PVC) 等化工产品, 远期发展煤制油, 实现常规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化, 打造以物流产业为支撑的清洁能源产业链, 构建核心竞争力, 并拓展甲醇深加工产品。

(二) 物流市场目标

札萨克中心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为鄂尔多斯南部以煤炭物流为主, 煤化加工工业为辅的生态型物流园区, 吞吐能力按照5000万吨/年计。

三、鄂尔多斯市札萨克煤炭物流园区功能要素分析

现有物流园重点放在代理仓库、货车运输和加工上, 包括货物货栈 (快递货物、危险品等) 、代理仓库 (第三方物流3PL) 、加工、园区管理代理商服务设施。札萨克煤炭物流园区设施主要有煤炭物流设施、煤炭交易中心、大型停车场以及煤炭深加工场地。

(一) 煤炭物流设施

札萨克煤炭物流园区以特殊产品——煤炭为服务核心, 产品特殊性决定了物流供应链的特殊性, 即以煤炭接纳、洗选、储运为步骤的生产线组织方式。在园区规划布局中应根据产业布局要求综合安排铁路、道路、煤栈桥、管线等综合运输系统。大型停车场是煤炭物流园区的重要设施, 除保证基本停车服务外, 还包括加油、维修等延伸配套服务功能。

(二) 煤炭交易中心

依托鄂尔多斯市的区域资源环境, 札萨克物流园区主要构建以铁路运输为主体的煤炭物流综合服务体系, 涵盖会展、存储、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综合服务功能建设, 因此配置建设煤炭交易中心一所, 实现煤炭集中采购、交易、配送、货款统一结算, 具备工商、税务、保险、金融、结算、会计、法律等多种功能。

(三) 煤炭深加工场地

利用资源及交通优势发展以甲醇及聚氯乙烯树脂 (PVC) 为主导的化工产业, 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 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是园区建设的重要目标。根据札萨克物流园区现状交通环境和资源背景, 近期将启动市场需求较大的煤炭物流产业及工艺技术路线成熟的化工产品, 如甲醇、醋酸及甲醛等下游产品。

四、鄂尔多斯市札萨克煤炭物流园区用地布局及道路系统

根据对煤炭物流园区各个设施进行分析, 在对其进行规划时将要素和新的开发园区结合在一起, 赋予其特定的功能是这次规划的总体设计理念。规划的主要特点包括几个方面 (见图4) 。

(一) 功能分区

充分考虑产业和居住环境的不同要求及相互联系和“北台地南河谷”的地形地貌特征, 煤炭物流园区空间上形成三大片区 (见图5) 。

北片区为生活服务组团及商务办公组团, 西南片区为煤炭物流仓储配送区, 东南片区为煤炭深加工区和辅助设施, 包括汽车维修和配套服务区。其中北片区除具备煤炭物流功能外, 还包括相关强化功能。作为一个大型的综合煤炭物流园区, 其在物流基础上的延伸功能更能体现园区的活力, 增强园区的影响力。这些延伸功能主要包括交流功能、商务功能、信息功能等。

(二) 交通系统

由外围主干路网及规划区内的外环辅道构成集疏运道路网络, 形成“四横四纵”的交通网络结构。根据区内功能区的物流动线, 规划相匹配的道路系统, 道路网的设计适应仓储、煤化工等工业用地的划分 (见图6) 。

五、结语

高效课堂教学的要素分析及实践(开题报告) 篇3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自主高效课堂;实践分析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自身应定位为课堂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领者,将课堂的时间空间和学习过程还给学生。一堂高效的语文课,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被充分调动,学习认知需求有否被激发,以及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和各种能力的发展提高。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原因及其现状

1.“教”的问题

在教学方面,某些教师过于严格遵循教材,生怕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结果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另外还有一些教师,对于教材编写意图并未认真分析,便随意更换内容,想迎合新课标提倡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即自主探究、师生互动和合作交流,没能充分考虑到教学实际和学生,一味“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及探究,表面上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实则学生却在漫无边际地学习,课后更是处于懵懂状态,最终形成课堂教学低效问题。

2.“学”的问题

在学生学习方面,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被动学习;学习依赖性强的学生缺乏主动性、自觉性;还有的学生干脆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关心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布置的练习,进行散漫的学习。在课后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巩固总结知识不及时;部分学生由于回家缺少有效的监督,学习的自觉性更低,常常不会进行课后复习,结果在学校本来就极少有机会接触语文,又没能及时复习,很快就会遗忘学习到的知识。

二、构建小学高年级语文自主高效课堂

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即学生的积极参与。针对小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学习兴趣。其实,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必须要有一定的技巧,才能潜移默化地让小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首先,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参与模拟。让课堂“动”起来,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有机结合语文和生活,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与语文息息相关。例:课文《雪》的讲解时,在黑板上写下“呵”字,当看到这个字后同学们都笑了,说这是“呵呵”的“呵”字,可以组成“呵气”。这时便可以鼓励学生对这个词用自己的动作呈现出来,同学们都像模像样地拢着呵气,促使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

其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能充分利用图像、声音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形象生动的体验。例:课文《芦苇荡》的讲解时,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小兵张嘎》的片尾曲,小兵张嘎的年龄与同学们差异不大,在听音乐时可以配上旁白:白洋淀水道纵横,淀水浩渺壮观,是旅游观光的景点之一。但在60年前这里却是一线抗战区,无数的传奇故事在这里诞生,今天老师便要带领同学们去结识一位在孙犁的《芦花荡》中让敌人闻风丧胆、老当益壮的传奇英雄。通过音乐和旁白的结合,不仅让学生体验到那种意境,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在新课标观念的指导下,当前可供语文教学的方法呈多样化,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比如小组交流合作法等,实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并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就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解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法进行课堂教学。首先将班内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配不同角色给学生,要求其按角色诵读整篇课文。同时,要求学生在诵读之后,在组内探讨课文的中心内容及其情感,并在组间相互交流,进而引导学生开展激烈的讨论。最后,再由教师总结小组合作的情况,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教学能转变传统教学的满堂灌现状,真正做到将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交流过程中,实际上就是思维与意识的碰撞,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有效提高。

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陈献章曾言: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质疑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能促进其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高。例:课文《鸟的天堂》讲解时,可鼓励学生提问,这时会有很多学生提出问题,比如“鸟的天堂在哪里?它美吗?为什么又要叫鸟的天堂呢?……”通过提出问题,对刺激学生阅读期待作用巨大,能让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并极富自身个性地思考理解课文,进而了解鸟的天堂就是指广东省新会天马河边的大榕树。

总而言之,构建小学高年级自主高效课堂,首先要分析教与学的问题和现状,针对问题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灵活地应用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张妍.构建小学高年级语文自主高效课堂的思考[J].课外语文:下,2015(4):107.

高效课堂教学的要素分析及实践(开题报告) 篇4

夹河镇初级中学

柯贤坤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可见,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

郧西县正在大力推行的自主教育,为学生好学而设计,以生命为本,它有四个特点:一是突出学生,二是突出学习,三是突出合作,四是突出探究。在“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们把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更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具有创新能力和交际能力。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利用教学动态来促进学习,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形式。在提升学习成绩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教育要面向未来,合作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深得民心,合乎民意、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教育改革理论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目前,合作学习的实践已遍及世界各国。从发展阶段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初级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一些合作学习策略初步形成,如”小组--游戏-竞赛法“等都是这个时期提出的;

二是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合作学习的理论日臻成熟,影响逐渐扩大,形成为一种十分有前途的教学流派,提出了”小组成绩分工“、”小组辅助个人“、”小组调查法“„„合作策略;

三是与其他相关理论的融合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合作学习继续向成熟发展,与其他相关的教学理论之间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合作掌握学习“与”合作学习与直接教学一体化"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同时,合作学习的观念已开始渗透到学校的各个层面,不局限在课内。我国的合作学习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合作学习为研究对象的省级课题就有多项,公开发表的实验报告和学术论文就逾百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合作学习的实验已逐步深入人心,并成为当代教学观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相信,合作学习的未来前景十分广阔。他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将成为教学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2、本课题与上述成果联系是它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本课题将借鉴、参考上述有关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同时对于这些成果的钻研深度将影响本研究的深度。

与其区别之一,本课题是在多学科范围内对合作学习的高效策略进行验证性研究,深化合作学习理论。区别之二,本课题着重于实践操作的研究,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使合作学习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手段。

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几点突破:

1、研究如何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和形式,2、研究如何设计小组合作学习问题,3、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技能,4、研究如何正确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效果,5、研究如何合理分组以实现大面积提高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总结和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不同,时机不同,是面对信息化社会、市场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素质提出新要求、新挑战的情况下,来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本课题研究突出合作学习的高效策略,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际,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本课题期望通过实证研究,丰富和发展合作学习在各学科上的运用和实践的观点。在理论上,力求以时代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对合作学习的事实和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探索规律。在实践上,注重教学研究,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会以多种形式呈现,有研究报告、论文、教学案例分析等,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性、示范性和实用性价值。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有关合作学习的研究已有丰硕的成果,同时,在周围的同行中也有众多的研究者,我们可以博采众长,使课题设计日臻完善。

2、我校是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学校,教师每人都有办公电脑,并且全部接入互联网,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学校并建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提供了网上阅读资源平台。

3、我校教科研风气浓厚,此前已经有多个市县级课题顺利结题,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研究经验。为新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与资源,相信能发挥整体效应,保质保量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在小组合作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特别是我县目前全面推广的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的自主教育模式,即“小组合作”+“导学案”的模式,为参与的研究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

4、学校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并把课题研究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特色学校创建的突破口,学校积极保障课题组成员研究时间,优先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并努力筹措、投入研究经费,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5、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负责人是学校教导主任,有较强的研究水平和组织能力,多次在县内教研协作体主讲公开课,并且在县级优质课中获奖。多次在刊物上发表文章,并且在省市县各级教学论文评估中获奖。曾被评为县教育科研百佳教师,在中考评估中也多次获奖。本课题组参加者有两名学校学科带头人,多次在中考评估和县优质课竞赛中获奖,多次在省市县各级优秀论文、教学设计比赛中获奖,他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有着丰厚的研究基础。还有两名是才参加工作的大学生,知识丰富,工作热情高,精力充沛,能全力投入教学研究。

五、课题研究依据及内容

1、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课题界定: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互相配合的过程。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善于合作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力。

研究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学生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融。合作学习联系的建立,为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空间,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2、理论假设与研究内容 理论假设:本课题在教学中侧重于学生的协调合作,师生能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实现教学,这样就赢得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随着学生对课改实验的逐步熟悉,使学生能实现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行为。假若能实现课题的研究充分融于课堂,教学模式就会完全改观,学生就能轻松地学习。

研究内容:本课题是一项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系统工程,要从实施自主教育的广度、深度、层次三点上去进行考虑,力求通过研究、构建一个关于合作学习与具体操作过程中的策略体系,其研究具体内容是:

⑴小组合作学习氛围的营造

A确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念

B促进形成良好的班内人际关系

C创设多维互动的学习氛围

⑵小组合作的实施过程

A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B教师做好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是合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3、本课题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⑴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成绩评定及奖励策略 ⑵小组学习合作时机策略 ⑶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技能培养策略

六、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

1、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侧重课题的前期论证,收集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研究的观点、方法。

2、教育调查法:深入学习小组,就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进行调查,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小组带动法:通过个别学习小组,再带动、感染其它小组的学生也来积极主动地学习。

4、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班级,通过实验前、后学生学习的变化,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案。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七、课题进展步骤及成果 课题进展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12——2014.4)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对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层次培训。

2、完成当前初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4.5——2015.9)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根据研究方案,在各科教学中具体实施,同时开展好课题组成员各自责任内容的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三)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015.9——2015.11)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

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预期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1、《当前初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2、《初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策略研究论文集》

3、《初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策略教学设计和研究案例》

4、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和案例

高效课堂教学的要素分析及实践(开题报告) 篇5

开题报告

“农村小班化教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是我校承担的渝北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 YBJK2014—29,为了使本课题研究取得较有价值的成果,今天特请各位领导、专家对我们的课题进行开题指导。现在,我作为本课题负责人代表课题组作如下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意义

1.客观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本地区的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城镇化的程度越来越大,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学校学生也随之出现城镇大班额,农村小班化。就我校所在的龙兴地区而言,两江新区大开发,征地工作的开展,这样致使大量的家庭迁到龙兴镇上居住,本校学生生源也大量外流。以上原因综合导致本校近两年产生小班化现象。

2.主观背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深入的实践之中,新课改要求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学科教学更精彩。但我们通过对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策略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全面发展。小班化虽然学生少,但同样存在层次差异及个体差异。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班化教学高效课堂策略”这一课题的研究,试图开拓一条有关教学有效性的发展之路。

(1)小班化教学高效课堂研究符合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在班级授课制中,普遍出现“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要求、同评价标准”等“一刀切”作法,根本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防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优生“吃不饱”,产生学习如同嚼蜡的感觉,学困生“难消化”。因此在班级授课中实施“面向全体,分层施教”的分层教学法,扬其长而避其短,即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过去班级授课制中的种种弊端,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最充分的发展,(2)小班化教学高效课堂研究使学法指导真正落到实处,实施分层教学,教师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和心理辅导方法指导学生,抓两头带中间,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小班化人数少,有利于单独指导的特点,教师更有精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1.心理学理论基础。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把学生的潜在学习的动机激发出来。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从中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把学生的潜在学习的动机激发出来。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他认为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可以让每一个学生的7种潜在的基本智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皮格马利翁效应)。国内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一个班级的学生超过25人,教师就会顾此失彼。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学生数的减少,使得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

2.教育学理论基础。“新基础教育”叶澜教授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小班化教学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索成为可能,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充分。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查阅国内外资料,小班化教学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80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目前美国中学的平均班级规模是25个学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美国又提出美国中小学班级规模应缩小到18人。目前德国班级规模与美国相似,全国平均为25个学生。英国20到25人,加拿大25到30人。1996年秋开始,上海市选择了12所学校40个班级进行了小班化试点,分别对小班教育的教室环境、授课形式、教学策略、师生交往、教学方法、教学管理、评价考核等内容进行了专题研究。南京2001年秋季正式开始进行小班化教学实验。大量的研究表明;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资源等有革命性的突破。小班化教育成为了教育的一场新革命。

为了了解小班化教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迄今为止,在对小班化教学这块领域,很多专家及教者都做了相关的研究。登录中国知网搜索,共检索到414条相关结果。如叶靖的《小班化的课堂教学策略》、陈杏生的《小班化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等。从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班化教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有以下特点 :

1.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课堂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具体而言是指在高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都能较快的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倡导小班化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或改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其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里面的情况发生变化,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3.现研究领域中对小班化教学高效课堂有一定高度的认识,我们可以借鉴用以指导下《农村小班化教学高效课堂策略》的研究。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小班化教学

是当代小学教育改革的世界性趋势,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小班化教育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通过控制班级人数,使得教育教学空间加大、密度加强、节奏加快的条件下,采用适合小班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与技术等,运用一定的教育价值论为支撑,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在这个动态的转化过程中,实践教师个性的“教”,学生个性的“学”,形成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凸显小班化课堂教学的优势;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质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一层面的教学过程细节,实现区域均衡教育、特色教育、精品教育。2.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高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高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3.策略

“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本课题中指为了提高课堂效益而进行的课堂教学的设计、管理等。

五、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

1.预期创新点:高效率课堂在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中的应用。

2.研究假设:小班化教学,学生相对较少,教师有精力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在实施中着眼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区别对待,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学习中得以形成并发展,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从而让我校的课堂变成高效率课堂。

六、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从教学过程角度: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强化积极的人际互动;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2.从教学结果角度:以“高效课堂”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目标,探寻一条促进学生不同层次发展的小学语文、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从学生发展角度: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激发其主动探究的欲望;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个性化的教学,促使人人成功。

4.从学校发展角度:经过参与及实践改变或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及教学能力,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研究内容 1.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属于高效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归因研究。2.农村小学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管理研究。3.小学语文、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模式研究。4.小班化教育教学评价的研究。

七、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全校学生。

八、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运用问卷调查法来了解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从而有的放矢的进行训练。

2.行动研究法。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实验活动中的作用,研究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

3.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的方法构建“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操作活动学习”等策略,促进教师有效教学,学生有效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根据本课题性质及学校实情,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问卷调查、个案研究为辅。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在研究过程起始阶段,将结合进行文献研究以更好地把握研究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将较多地进行案例研究,从中不断总结,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二)研究思路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学校认真组织全体教师,深入细致地对小班化教学的理念进行学习、分析和研究。采取推门听课形式,随时掌握每位教师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情况,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同时让每个学生享有老师同等的关怀。

2.优化教学过程管理

一是备课:精心备课、依托教材、立足学生、注重基础、适当拓展。要求教师的备课落实“四备”:备课材料、备学生个案、备教学组织的空间形式、备补充的教材与学材(教学媒体)二是上课:精心上课、精讲多动、鼓励参与,合作探究、关注差异。上课要有厚度和宽度。以小组分层、合作学习及个别化教学为主。面向全体学生不留盲点或盲区,时间上的灵活把握、教学角色的多向转换、活用教学资源。三是作业:作业实施弹性制。设计弹性作业,避免“吃不饱”、“完不成”的状况。分层化、选择性、实行作业“自批、互批、面批”相结合的方式。四是辅导:抓反复、勤辅导。为学有余力和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帮助,重视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更要重视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五是考核:教学中,采取多种考核形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情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3.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一是分层教学法:无论在备课,教材设计处理,教法选择,评价模式上,作业的布置,应分层设计,最大可能地满足是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角色扮演法:角色的设定应结合学科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长。角色的扮演一方面改变了师生的传统关系,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三是合作互动法:在小组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四是自主探究法:首先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其次,探究过程中应设置一定的阶梯和难度,否则将会使学生畏缩不前或索然无味。再次,通过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发现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五是活动教学法:指在教师的组织下指导下使学生在自主的交互性活动中进行认知、改组、统合、充实、完善,从而获得知识、经验、情感、智慧、能力、个性等素质。

4.改革课堂教学评价

一是注重激励的评价。在教学中教师注重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捕捉称赞学生的时机。教师的激励方法有语言的、体态的、动作的,甚至有时候组织一个简单的仪式,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兴奋记忆。二是注重过程的评价。学习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评价来引导或矫正学习的进程。三是注重多元的评价。建立多角度的评价机制。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评价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实践能力、爱好特长等,从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四是注重个体与群体评价的结合。小班教学中合作学习是经常用的,因而,在小组学习时,评价不是指向学生个体的,而是指向学生群体的,只有当小组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时候,才能获得肯定的评价。这就要求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小组的成功成为小组成员共同的目标。

九、研究计划和安排

第一阶段(2014-9):研究准备阶段

该阶段是课题研究的初始阶段,主要是为课题研究的启动准备理论、环境、氛围、研究队伍组建等条件,使老师进入科研状态,形成并了解课题的总框架,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课题设计人员收集资料,论证、确定课题实验方案,填写课题申请书,做好申报工作。、第二阶段(2014-10):课题论证和立项阶段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论证,确定课题,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申报课题。、第三阶段(2014-11至2016-2):研究实施阶段

组织开题讨论、咨询、制定阶段实施规划,按计划分子课题组实施研究,注意过程动态管理、调控。在这一阶段中,进行实验研究交流和培训活动,开展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撰写经验论文活动,收集优秀课例、完成教学设计、论文等。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组建课题研究档案及课题研究汇报集。

第四阶段总(2016-3):总结阶段

总结二年来的在小班化高效课堂分层教学策略探索的成果,整理分析实验资料,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完成课题结题鉴定。把“小班化高效课堂分层教学策略”理念进一步固化,深入人心,进而形成语文、数学、美术、科学等学科特色,让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十、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文本及声像类成果

研究成果集,含论文集、案例集、教学设计精选、课题研究报告等。

(二)实践类成果 1.试验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2.课题组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十一、保证措施

1.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学校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2.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科研工作,为适合教师自身的特点,学校拨出资经让老师订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这样订阅的面更为广泛,老师们从书上可以获取更多的研究资料。不仅如此,现有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老师们也可以从信息网上获得更多的资料。

3.学校的硬件设施较好,有多媒体教室,每间教室都配备了班班通设备。4.为保证本课题研究能顺利地展开,取得好的成果,学校将投入必要的经费,用于举办各种培训,开展各项活动,对教师科研成果的奖励等。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教学的要素分析及实践(开题报告) 篇6

大丰市南阳初级中学 张建英

一、课题的界定和支撑性理论

(一)课题的界定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师的精心组织指导下,师生通过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更多的学生感悟到并认同对自己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知识、能力和情感。课堂教学高效性是针对课堂教学无效、低效和负效而言的。是在基于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要求比有效性更高,换句话说在课堂45分钟内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中国具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而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极高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而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是不争的事实,大致可用“苦慢差费”四个字来形容。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都要担负起继承民族美德,弘扬民族文化的重担,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走高效之路是当务之急。

(二)支撑性理论

“高效课堂教育”有三大系统。

(1)文化系统全称为“高效课堂文化”系统。

课改改到深处是课堂,而课堂的深处是文化。教育即解放!解放时间和体力,解放智力,解放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发表的《学生生存》著名报告中谈到:教育能够而且必须是一种解放。解放学生的主体性,解放学生的潜在能力、创造能力和开拓探索精神,促进个性的发展,让学习者成为”他们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知识的接受者”。解放的主体是学生,其次是教师。(2)高效课堂评价系统叫“以学评教”系统

评价不是为了甄别、排队、控制和打压,而是为了改进、完善、激励和提升。

以学评教首先要求教师要深入课堂、以身作则、揪住课改、建构评价。评价的核心是明辨是非,统一“好课”的标准。高效课堂这样评价:能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的课才是好课。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叶圣陶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

评价必须从“学生”和“学”入手,如果不从“学”的角度去评价课堂、影响和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转变,那课堂只能脱变为某些教师的“秀场”,一味展演自己“课堂艺术”的行为,属于典型的越俎代庖。评价是武器,不建立评价,又如何推进课改,因而要坚持“评价先行”。

(3)高效课堂如何操作

高效课堂其实是一个“大课堂”概念,它既包括45分钟构成的“课中”,也包括这节课的“课前”和“课后”。

这绝不是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为代价。在推进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要学会重新分配时间精力,即 “抓两头,放中间”。课前编写导学案,课后修补导学案。课堂上放是放手,但放手不是绝不是“放弃”,而是把学习交给学生,把责任留给自己。

高效课堂的模式重在流程操作,一般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1)建构主义也叫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到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内部世界的知识得到发展。

(2)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著名教育家布卢姆。他对传统教学理论过分强调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提出批评,认为所谓学生成绩的正态分布是人为造成的,并没有必然性,提出了掌握学习策略。

国内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有:

1.盘锦课堂教学模式:即“定向、自学、释疑、探究、互测、自结”。2.洋思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3.杜朗口课堂教学模式:——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个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二)研究的价值

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吸收和借鉴成功经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的特征,探究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探索和创新适合我校实际的、符合学生自身认知规律的有效课堂模式,使我校的课堂教学能够真正做到“高效”、“省时”。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重点和步骤

(一)研究目标

1、目前,我校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对照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如教师专业化发展意识不强,还有一部分教师照搬照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时心中无学生,这些问题还困扰着我们学校的教学,实施本实验,主要是探索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高效教学策略,意在解决类似以上一些问题,改变课堂教学无效、低效的困境。

2、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是课堂教学效益不高。高效就是省时,省时就是减轻学生负担,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空间发展多方面的素质、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校本研究,使教师树立高效教学的理念,形成高效教学的基本策略,从模仿教学走向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因此,进行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实践研究的目的是让教师在课堂上教得轻松、自信,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乐学、会学、善学,学得有效、高效与长效。

(二)研究内容

1、高效备课

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

课前预设在常规设计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三个方面的结合:(1)备教材与备学生相结合(2)教材内容与生活内容相结合(3)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2、多元整合,提高课堂教学实施的高效性

教学准备工作只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能驾驭课堂,把预设变成精彩的呈现,才是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元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

(2)、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

(3)、教学结构:主要概括为三步四环节:三步即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训练,四环节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4)、教学方式: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串讲法和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机的融合,而不是一味的否定前者或推陈后者,毕竟文言文有它自身的特点,传统的串讲法也有它的科学性,而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能更直观的呈现教学内容。

(5)、教学资源:高效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教材资源与扩展阅读资源)、媒体资源以及人的资源(主要指师生的资源)。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师生共有资源的开发,更应重视开发教师自身的资源。

3、自觉反思,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管理的高效性

教学评价管理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课堂教学评价管理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向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教师自觉形成教学内省力的一种方式。教学评价管理应该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之后的一个教学反思。

(三)研究重点

文言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勤动手查找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立足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等方法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文言文教学“教为不教”的最终目标。

我们将收集和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的课堂高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以指导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通过实施高效教学,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四)研究步骤

各教师进行调查分析、汇总,确定学科课题,制定课题的研究方案和详实的计划,再由参与的教师和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反馈、调整、再实验、总结;最后形成终结性报告(研究成果)。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通过理论研究 “文言文高效课堂教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2、研究过程

(1)课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2月--3月)前期准备阶段

这是课题立项之前进行的工作,是预研究和课题立项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12年4月--2011年10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各实验教师据课题设计报告,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行为。

2、根据前期的课堂调研与分析,各学科根据自身存在的迫切的主要的问题,根据“高效、省时”的原则,共同确立一个行动研究突破口,即优化学生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主打做法。

3、根据确立的优化策略,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4、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作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作好阶段性总结,并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与发展,作出相应的研究调整与改进。

第三阶段:(2011年11月--11月)总结结题阶段

1、对课题研究和开展的工作进行系统反思,整理和升华。

2、写出研究总结报告。

3、整理课题研究期间各位成员在实验中取得的原始资料和相关成果(如研究资料、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获奖的论文、教案、课件、观摩课、评优课和竞赛课的获奖证书和资料等),接受专家评估。请上级课题主管部门进行课题成果鉴定。

3、研究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

主要适用于课题研究的“理论准备”阶段,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自教育理论期刊,报刊杂志和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

②调查研究法

调查在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的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跟踪调查,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③案例分析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探索,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个人有效教学案例。

④归纳总结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课题研究的“提炼总结”阶段。通过归纳、分析、总结,提炼出文本变相的基本规律和文本优化的基本策略。

五、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或论文)

(1)论文 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参加各级教学论文评比,编印论文集,并争取在市级以上获奖。

(2)课题 在校教学研讨会上上观摩课,编印教学设计和案例集,并保留相关影像资料。

(3)结题报告 3000字左右,通过专家评审,力争在市级以上获奖(4)资料汇编 《初中文言文教学高效性课题》的研究方案,结题报告,参加课题研究教师的案例集,以及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集。

六、分工安排

张建英:指导课题研究,负责宏观规划。陈永发: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王文全、张云杰:撰写报告、论文。陈益祥:整理相关资料。

高效课堂教学的要素分析及实践(开题报告) 篇7

高效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我们研究并实践了以“‘自主学习·合作构建’”教学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现将教学实践的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设计目的:

为了更好的促进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全面掌握“‘自主学习·合作构建’”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情况,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形成对策,以便有针对性的改进地理教学,为本课题的研究设计了学生问卷调查。主要调查①高中学生地理自主学习现状以及对运用该课堂教学模式的看法;②在实施“‘自主学习·合作构建’”教学模式后,学生学习地理的行为和态度的变化。以定量的方式获取高中学生地理自主、合作学习的现状。

二、调查方法、调查样本情况

(一)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1.在调查之前,用观察法、谈话法以及网上论坛等方式,对学生就学习地理进行了一定的了解,设计问卷;

2.问卷的发放由非本班授课老师发放问卷;

3.问卷填写前先给学生讲清楚,问卷为无记名填写,与老师对大家的印象、学习无关,希望大家真实填写;

4.问卷当场收回。

(二)调查样本情况

为了使调查客观真实,我们抽取了在高一年级实施“‘自主学习·合作构建’”教学模式的3个实验班的学生作为抽样调查的样本。学生基本状况如下:

1.抽样学生组成情况:3个实验班共有学生190人,男生54人,女生136人,有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2.问卷回收情况: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190份,共回收问卷173份,所有问卷都是有效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即基于此进行。

三、调查结果分析

从统计数据看,教学模式的调整对学生地理学习的态度和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学生乐于参加“‘自主学习·合作构建’”的上课方式,且学生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对学习地理有帮助并喜欢这种综合实践的现场课。下面是对于各类调查的数据的具体分析:

(一)对上课方式接受程度调查现状分析

上课方式接受程度调查显示:86%的学生了解了该教学模式,说明此教学模式已被绝大多数学生了解;学生希望教师讲课的时间少于一半的占了60%(这也是该种教学模式的一大特点);虽然只有59%的学生喜欢学习地理(这与地理学习难和高考要求有关),但是却有94%的学生喜欢“自主学习·合作构建”教学模式上课。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已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他们会和过去的传统教学的上课模式进行对比,从喜欢学习地理和喜欢该教学方式的对比分析,充分显示了目前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很好地接受并且深受欢迎。

(二)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的调查与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关心某种事物或积极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不仅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也是学生从事创新思维的源泉。

调查结果显示:能积极投入自学的为55%(使用该教学模式时间越长、成绩越好的愿意投入自学的越多);学生课堂的参与能力和主动性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活动展示前愿意参加展示的由原来的62%变到实际参加过展示的81%,同时展示后感到开心的为67%,即使展示的成果被认为是“错的”,学生下次参加的热情度占了82%。通过以上结果显示,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构建”模式上课后,学生学习兴趣增加的为54%(没有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兴趣下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对知识充满渴望,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知识。

(三)对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分析

通过对合作学习的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合作学习好的占63%,认为合作学习能帮助自己的为75%,认为合作学习能帮助他人的为65%。以上结果显示学生认为通过合作学习,既能帮助他人,更能帮助自己。他们认为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构建’”的教学模式学习,对提高自己的自学、合作能力很有帮助。

(四)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构建”模式上课后对提高学生的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学习能力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学生亲自参与,动手活动,不但可以简化学习和帮助理解,而且可以降低复习强度,节约大量的学习和复习时间,对升学考试和实际生活都有好处。调查结果是: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构建”模式上课后,认为自学能力提高的为85%;认为自己的学习进步的为76%;认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的为73%(没有同学认为自己的交流能力下降);认为表达能力提高的为65%(没有同学认为自己的表达能力下降)。通过以上结果显示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构建”模式上课后,学生的自学、合作、交流与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提高,充分说明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对未来人才培养的要求。

高效课堂教学的要素分析及实践(开题报告) 篇8

上传: 胡剑 更新时间:2013-6-3 16:55:29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关注实验与探究能力体现了“要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在实验中比较容易表现出学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在一些教育发达的国家,探究式教学的思想和策略已经在生物课程中被广泛采用,在全面实现课程目标上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我国过去的近十年间,许多生物学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为新课程推广探究式教学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本人在生物实验与生物中、高考的关系问题上从事过研究,现想进一步研究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有关问题。主持人通过万网和中国知网查阅了相关的探究式教学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有53576篇的科研论文和课题,其中和生物有关的有5531篇,和中学生物有关的有1008篇,在这1008篇文章中和中学实验有关的有210篇,涉及到实验教学的有32篇,主持人仔细查阅了这些相关的文章发现:这些文章虽然涉及到实验教学,但主要是从书本上个别试验进行阐述,或者多数上从探究实验的角度去设计实验,从整个中学阶段(初、高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过程来研究的不多,而这一方向正是我们研究方向,当然,我们也在《中学生物学》、《生物学教学》上也看到一些相关的文章,对我们也有一些帮助。

二、研究目标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设计一系列合理的实验教学方案来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以此来了解这些方案对学生探究、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影响,对教师的一项。

三、研究内容

1、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了解和现状分析、调查。

2、设计一系列实验教学方案

(1)把验证性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性演示实验

(2)把验证性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学生实验

验证性的演示实验只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实验能力,再加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实验结果一般都较理想。虽然它有利于学生建立生物学概念和理解生物学规律,但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而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验能力参差不齐,实验中容易产生各种与结论不符的意外结果,这必然引起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结论的怀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为了确信自己的实验结果而不得不重做实验,直至得出满意的结论。

初、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某些演示实验,如“过氧化氢酶作用的高效性”、“人呼出的气体”、“小麦胚芽鞘的向光弯曲”改为学生探究实验,不仅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充分的自由,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而且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3)将验证性学生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学生实验

1)有关实验材料探究

通过对实验材料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明确为什么教材上的实验要选择此种材料,它是不是最佳材料,如果没有可以换用当地的哪种材料,材料不同对实验有什么影响等等,让学生明白一个实验的成功与否与材料的选择是密不可分的。

如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选择材料常用新鲜的绿叶如菠菜,但由于气温缘故市场上菠菜价格高,对其去根、茎后利用率也较低。为此尝试用其他的绿叶代替,如马蹄莲、金盏菊、苜蓿叶、青菜叶。另外,在“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后,材料改为苹果、桔子、香蕉等。通过探究,让学生更关注日常生活。

2)有关实验器材、实验方法的探究

在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中教材中介绍使用玻璃毛细管,画滤液线用火柴梗或牙签效果如何,引导探究。

3、开放设计型实验(研究性课题)探究

研究性课题可根据教材给出的课题目的要求、开展课题研究的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讨论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全过程。学生通过这类完整的探究活动,学习自己提出问题,作出预测或假设,制订调查或实验方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手段收集、记录、分析和解读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检验假设,把得到的结论以各种形式与他人交流。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体验、探究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机会,培养了他们学习生物的持久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探究性的实验操作,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促进学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根据高中生物教材知识内容,可选择从事下列生物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究式教学活动(部分):

(1)植被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的探究。

(2)探究微量元素硼对花粉的萌发的影响。

(3)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4)观察叶绿体的形态与分布及探究光照强弱对叶绿体分布的影响。

(5)设计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仪器。

(6)设计一个实验测定玉米胚芽鞘对光的敏感部位

(7)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农药污染是否有净化作用。

根据初中生物教材知识内容,可选择从事下列生物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究式教学活动(部分):

(1)尝试对仙人掌植物的嫁接。

(2)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3)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生活在水中的2—3种动物独特的运动方式。

(4)探究蚂蚁用什么语言交流。

(5)探究单细胞藻类的形态、结构特点。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在整个的研究过程中,一直收集资料并学习交流,文献法贯穿在课题始终。以及有关探究——建构教学等专题学习研究。

2、问卷法:学生对通过实验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了解现状调查;实验教学方案实施后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查。

3、行动研究法:设计一系列实验教学方案。研究通过实验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探究、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影响。

五、实施实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09年9月1日~11月):对学生进行实验基础知识调查和基本操作技能培训。

第二阶段(2009年12月1日~2010年3月):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了解和现状分析、调查;对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分析评价、表达交流等步骤进行培训。

第三阶段(2010年4月~2011年6月):针对相关的实验课题(如前)设计一系列实验教学方案,进行探究,教师适当予以指导,开放性设计型实验课题探究。

第四阶段(2011年6月~2011年7月):考查评价学生实验能力,准备结题。

六、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实验课的管理、实验计划的制定。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了解、实验作用的理解,使学生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同时,在一系列参与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发展。

2、实验过程中,手、脑的结合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也得到发展,尤其是态度、意识、能力的培养,即获得了综合性、协调性的发展。成功的实验不一定是得到了正确结果,更重要的是参与和体验了探究过程。

3、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是指导者,指导学生的实验,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惑,而不是监督者。教师不会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中可以互相帮助、讨论,甚至争论,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4、实验评价的多元化。每位学生都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在实验中或实验后提出一些与实验过程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一种动手实验的快乐,这也是一种教学的评价。

七、预期结果

1、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论文,论文集形式。

2、实验教学研究课,公开课形式。

3、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课形式。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主持人梁平,系南师大生物系教育硕士毕业,中学一级教师,苏教版教材编写组核心组成员,有两篇论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近10年从事生物教育教学体验,学校校长助理,有一定的管理经验。

王苏豫,金陵中学教授级教师,曾主持过多项省级课题研究,有数十篇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苏教版教材编写组核心组成员,必修2分册主编,有多年的教学与研究经验。

另有王俊、杲蕾、李元、朱慧东等都是南师大教育硕士毕业,三十岁左右,年富力强的中学一级生物教师,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和高、初中把关教师。

以上教师其中五位是教育硕士,一位是教授级教师,都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其中三位是高中教师,两位是初中教师,使课题的研究具有广泛性、普及性。

上一篇:万圣节发的空间文案下一篇:工程现场建材委托检验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