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2024-07-30

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精选7篇)

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篇1

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 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东津新区

大埠小学

王艳超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1.兴趣导入,引发思维、2.参与新授,促进思维、3.精细练习,发展思维、4.总结活跃,拓宽思维,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兴趣

思维

发展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兴趣导入、引发思维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也是没棱没角的,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深思,教师顺势引导,把学生的思维逼近圆的特征。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又能激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从而增进知识,增长才干。导入新课时,我采用表演游戏、编讲故事、制造悬念、创造情景等,具体教学中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具体掌握。比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这样创境入课,象磁铁一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参与新授,促进思维

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充公注重对孩子思维的训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具有抽象性、准确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基于这两个特点的理解,我觉得不管在什么情境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许多专家的讲座报告中也提到一堂课的评价标准,专家们都一致认为: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有效,关键看课堂教学中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否有思维实质的参与。而我认为要达到以上说的效果,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更多的实践智慧,更高超的组织艺术,这样才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去参与思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两位数的加法口算”时恰逢植树节,我便把这节课设计成了一节植树活动课:先让一位“小小采购员”到树苗超市去选购两类树苗算出它们的价格(36+28=64),就让全班孩子经历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利用不同的计算方法验证价格的正确性,以便顺利买到树苗。有些用个位、十位分别相加后再合起来的方法、有些只把28分成20和8再用36分别去加的方法、有些是叫做28拿4给36凑成40再加24的方法„„甚至有一个小朋友居然把28看成30与36相加后,多算了2再减2的方法,迎来了所的同学不约而同的掌声。然后回顾一下这些方法,让孩子自己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再次到树苗超市去选购植树所需的两样劳动工具,和同组一起验证结果的正确性。这样,让孩子从小养成多角度、多种方法思考问题的习惯,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他们就会用发散思维的观点来考虑和分析。并且,这样活动设计,让孩子亲身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即《课标》所要实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等课改理念。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主导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做到理论和实践、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

2、充公预设并注重生成。

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记得在上《分数的意义》时,请学生从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学生回答不一,有的认为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认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还有的认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当时,我没有马上否定说错的学生,也没有用事先预设好的问题拉着学生走,而是恰如其分的灵活引导,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新资源,展示出动态生成的艺术,达到了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就像布卢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测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同样,没有了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

3、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让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活动是学生数学思维的思维场。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思维场”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思维。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教师要通过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精细练习,发展思维。

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作业应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

作为新课标下的数学练习设计,应体现它的效度,突出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我认为:

1、练习要具有“娱乐性”。

让每一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么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呢?要解决这一矛盾,提高课堂效率,就有必要设计一些“娱乐性”练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常设计一些“欢乐大比拼”、“夺冠ABC”、“勇攀高峰”等竞赛练习。同样的计算习题,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巩固性也强。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找规律》时,设计了“采摘智慧果””这一种游戏。把每一道练习题安排每个智慧果里,学生每做对一道题,智慧果就会落下来,送给大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像这样的练习,避免了机械重复练习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更增添了练习的乐趣。

2、练习要具有开放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练习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练习的开放性,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

如一年级学习了元、角、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次开放性活动练习:向学生展示商店的场景,摆出各种物品供学生购买,假设每生准备5元钱,4个学生为一组,每组要商量如何买才比较合理而又能合心意。这一过程中,一要算好总价,二要注意数量,三要注意品种,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应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由于学生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模拟商店),学生心情激动,思维活跃,又有群体合作,创新的火花自然激发,居然每一小组完成的都很出色。教学实例证明: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更开放的练习空间和时间,能使学生在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四、总结活跃,拓宽思维

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减轻记忆的负担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发展兴趣、强化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束则使成功得以巩固。因此,课堂总结可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或进行归纳总结,或设置悬念,或开拓延伸,或活动游戏,力求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课堂的结束是一个知识点的延伸:结尾是“问号”不是“句号”。

例如:在我教学完人民币的简单换算时,我这样布置一个实践作业:和家长一起到超市,买点生活用品,学会算帐,第二天来汇报给我们的同学。这样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和完善。其次,我在教学中注意把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延伸到对数学文化的感受,让他们体会数学的奥妙、历代数学家的伟大。如:在教学完时分秒的认识后,我布置了一个课外阅读任务“在很久以前还没有发明钟表时,人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示时间的?”从而把学生引向更为广泛的数学阅读。

总之,构建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创设生动的情境,以展现知识背景,使新知变成有源之水。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表现,促进学生间的思维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在判断中思维,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篇2

关键词:高效课堂,实施策略,实践成果,问题反思

高效课堂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的课堂。高效课堂主要追求两个效果:一是效率的最大化,即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二是效益的最优化, 即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具体表现在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到底学到多少知识,习得多大能力;是否积极参与课堂、学会了学习方法;以及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受到了多大影响。

要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就必须有准确的教学目标和明确的达成意识,要努力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培养学科思维能力。同时,结合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具体体现在:教学程序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方法灵活,有效运用各种教育媒体,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讲练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杜绝讲风过盛的现象;以学定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区域推进高效课堂就是以县区为范围,研究对象包括城区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所有的学校。通过调查与比较、个案与综合,教研室与学校、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共同探讨“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的策略,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

一、区域推进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1.管理制度保驾护航

在区域层面,针对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在认真执行《丹徒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在教学结构上推行并落实“三个必须”: 必须转变教的方式,教师精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必须转变学的方式,课堂上要有学生自主学习和质疑提问的时间;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围绕目标达成,开展10分钟的有效训练。同时,对“三个必须”的落实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针对高效课堂的特质,从知识构建、自主学习、思维训练、目标达成、教学素养五个纬度,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制订出了有区域特色的《丹徒区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在学校层面,各校从教师候课到行政巡课等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认真规划,形成了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各类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翔实具体,使得学校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破解了课改难题,推进了新课程改革,为各校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主题活动助推引领

区教研室精心策划,把举办“高效课堂展示活动”“有效课堂达标活动”和“教研员下水上课”等作为推进课堂改革的重要抓手。

(1)高效课堂展示活动: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辐射示范作用,区教研室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每学期组织一次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高效课堂展示活动。

(2)有效课堂达标活动:为引导广大教师更好地把握和体验有效课堂的标准和真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每学期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课堂改革我先行”“课堂改革我能行”“有效课堂教学达标”等活动。

(3)教研员“下水”上课:教研室中学语文、生物等教研员一直坚持在学校兼职上课,区教研室也经常组织教研员送课下乡活动。教研员和教师一起既教又研,真正将重心下移,以服务者的身份与教师零距离地研讨,在做广大教师的良师益友的同时,引领教师走学术教研之路。

二、区域推进高效课堂的实践成果

通过三年多的实践,区域层面课堂生态整体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通过优化课堂结构,课堂目标的达成度得到提高;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打造高效课堂,教师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区域整体推进,区域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校际之间的差距也渐趋缩小。

在学校层面上,丹徒区支显宗中学努力打造“阳光课堂”,建立“五环节”课堂模式,突显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丹徒实验学校的“读议练、三自教学模式”、丹徒区高资中学的“六助教学模式”等,都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学科层面上,教研室开展了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实践,各学科都提出了学科化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每位教研员都凝练了自己的学科教学主张。如中学语文学科的“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地理学科的“践行情境激趣—问题导学—有效练评”的教学模式,“打造师生双赢的高效地理课堂”等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比较清晰,并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三、区域推进高效课堂的问题反思

随着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感到在深入推进高效课堂的征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

一是随着课题的开展,教师的教学观、知识观、能力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从观念的变化到行为的转变还面临实践的考验。“改变教学方式属于冒险”的保守心态、“不讲学生就不懂” 的偏执心态、备课缺少对教法和学法的设计等惰性心理在不少教师身上有所体现,常态的课堂上还不时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浓厚的灌输风气。

二是在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与使用过程中,也出现片面化、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课堂缺乏灵活性、变通性和生成性,学科特性受到了弱化。

三是教师的教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仍然是制约高效课堂深入推进的瓶颈。课堂教学的经验性、粗放性、随意性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少教师宁可加班加点辅导学生、批改作业,也不愿为建立高效课堂而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研究或尝试探讨,真正有思想、有真情、重实干、会创新、会反思的智慧型教师不多。

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篇3

关键词:高效课堂 实践 思考 变化

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实施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吹醒了我们的课堂。

走进我们的教室看到的是学生“餐桌式” 的座位和学生对教室个性化的布置。课堂上学生们时而在黑板上展示、点评,时而在组内同学之间讨论、检查、讲解,时而在自主完成课堂练习、作业……形式多样,气氛热烈而和谐,几乎每个同学都在快乐的互动着,自觉而激情投入属于他们的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都给我们的课堂学习带来哪些显著的变化呢?

一、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而高效课堂就是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模式中解救出来,把时间、兴趣、灵性、发展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实现学会知识——学习能力——终身发展能力的良性循环。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个个能说会道;让所有学生感受到快乐学习与学习成功的幸福感;让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超常提高、超常进步。魏书生老师也曾经说过:“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教室是学习的房间,教材是學习的材料,课堂45分钟便应以学为主,课堂也应可称学堂。我觉得,我的作用便是指导各类学生充分利用好45分钟。45分钟要积极、主动、高效地学起来。衡量课上得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我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不在于我讲得生动、形象、风趣幽默与否,而在于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快乐、高效与否。”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们此起彼伏的展示,你来我往的大方交流,都充分表现了学生课堂主人的地位。所以我们的老师相信学生,老师能教会的,学生一定能学会;老师想得到和做得到的,学生也一定能想到和做到。解放学生,把学生从老师的“牵手”中、从“题海”中解脱出来,还给学生快乐的空间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成为课堂中自由学习的主人。使用学生,用学生的长处补我们的不足,用学生的智慧来管理班级、评价学生、文化建设。发展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人格得到升华,为终身学习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唯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才能真正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才能走近最理想的教育。我们的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可他的主人。

二、学生成为了管理的主人

长期以来,班主任给人的普遍印象是起早摸黑、事必躬亲、苦口婆心、终日琐事缠事、疲惫不堪,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把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事代劳了,剥夺了学生经历磨练的机会。如何摆脱这局面,班主任应改变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淡化“管理者”意识,一定要敢于让学生去摸索,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而且可以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

实施高效课堂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理念。确定班干人选、划分学习小组、学生管理评价、班组文化建设……这些工作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完成。这样一个民主管理和班级建设的运作过程牢牢地将全班同学凝聚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工作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意识以及良好的习惯、阳光健康的心理。班会课不再是老师的批评教育课,班主任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学生们用演讲、故事、情景剧等活动让本来枯燥的班会课变得多姿多彩,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的取得更好教育效果。每个班级的墙壁上有一块的文化墙,这个专栏是同学亲手设计和筹办的,是班级同学的课外文化长廊。内容丰富多样,形式不拘一格。充分体现了学生创新意识、聪明才智、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学生还参与了学校的学生日常管理和自我教育,学生会组织每周的国旗下演讲,主持每日早操后昨日工作点评,参与学校大型文体活动的组织策划,参与卫生检查,参与活动秩序的维护…… 这一切都源于高效课堂带给我们的无限生机。

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蔡元培先生说:“教育就是帮助学生。”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将这两句话合二为一: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作为教师,要把培养良好的习惯当作育人成功的核心。高效课堂培养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更主要是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和各种教育手段使学生参与其中,成为活动的主角,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形成。我们的学生学会了礼貌待人,校园随处可以听见学生向老师问好的声音;学会了爱护环境卫生,校园变得更加干净整洁;学会了遵守秩序,饭场不再有插队的行为;学会了关爱他人,校园里学生以大欺小、打架的现象已经杜绝…… 高效课堂让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

四、课堂成为气氛活跃舞台

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标准之一,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孟子语“教亦多术矣”。就是说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其目的都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让他们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篇4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兰少莲

近几年来,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运动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迅速发展壮大,本学期打造高效课堂的声浪又以迅雷之势迅速弥漫我们教学活动的各个角落。但几个星期下来,我却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迷失了方向。

第一、形式化贯彻新理念

新课改要求一堂课一定要设臵学生合作探究的教学环节,一定要有热烈的课堂气氛。到处是小组讨论,所有的知识都要探索,所有的结论都要学生说,无效的时间多了,有效的时间少了。学生说话多,论述少;动口多,动脑少;表层多,深层少,学生成了上帝。在一堂看似活跃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就若干问题你说我讲,纷纷攘攘,畅所欲言;教师只扮演者点名者、赞赏者的角色,打着“把学生失去的课堂交还给学生”的“光辉旗臶”,“一言堂”一下子变为了“大放羊”,滥用表扬,教师口中经常是你答得“太对了”、“你真棒” “真了不起”“你真的很不错”。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课堂上教师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可是如果老师不表扬学生,评课就会得到“对学生缺少激励评价机制”的“桂冠”。虽然语文学科的主观性比较强,很多问题言之有理即可,但过多的表扬只会导致学生随意应付,学生并没有深思熟虑、拓展思维。学生的答案究竟对多少,错多少,老师模糊,学生迷惑。究竟学生在遣词造句上和思维方法上优点在哪里,差距有多大,学生无从可知。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又 怎样提高?

第二、绝对化贯彻新理念

在热闹的课堂上,过多的小组活动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由于有很多活动游离于理解和运用语文之外,学生总是难以静下心来欣赏文章里一些美的东西,也就感觉不到语言文字的优美,于是便逐渐失去了对语文的热情。加之耗时多,语文学科基本特点丧失,语文课程根本目标迷失,语文课成了大杂烩。老师被誉为好的组织者,胡乱发言的学生被誉为富有个性思维。慢慢地,他们的心远离语文,只为了分数或表扬而学习。荒了自家的地,种了别人的田,双基备受冷落。

当然,说以上这些我并不是否定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只是教师要依教学内容而把握学生“合作探究”的“度”,该探究时探究,该领悟时就得领悟。其实,我觉得语文不仅仅是靠说的,而是靠一种内心的感受,一种发自内心的亲近。只有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语文的魅力、感觉到他需要语文,才能使他自然而然地走进语文这个广袤的世界。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现在的学生有什么时间静下心来感受呢?语文老师很累,既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还要学生的语文素养,结果语文课堂成了“四不象”。

第三、两极分化的现象提前。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小组的合作交流,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它的初衷是使学生学会参与、倾听、尊重、团结他人,但是在小组讨论运用中却往往出现问题: 小组成员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没有组织,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或是,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一言堂,落后者永远是听众,老师成了旁观者,学生各自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只能随性乱说一气。有的小权威一言九鼎,还有的争执吵闹不休。课堂气氛看似活跃,但学生的沟通合作无从谈起……氛围好了,惰性却有了。小组合作中,发言者的表演酣畅淋漓,但学困生只能依赖盲从。因为学困生知道只要一讨论,优生总会畅所欲言,他们只需稍稍附和,认真做好笔记,老师要的氛围就有了,小组讨论的任务就算完成了。长此以往,后进生不但“进不了”,反而更加懒惰。课堂上几乎是反应快的学生主宰教学,思维慢的学生往往是目瞪口呆。第四、课堂教学阅读谁来主导?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于我们的教学对象,由于存在大量的知识缺陷,他们在实际的课文自主或合作探究活动中,往往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意思这样的肤浅层次,而很难达到课文的深层意蕴,更不要去奢望他们提出来一些视角新颖的、有价值的问题了。每当这时,语文老师们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两难选择:讲,还是不讲?若讲,对一些正在思考且马上就要接近胜利终点的爱动脑子的学生来说,似乎有一点强行剥夺他们思考权利和成功喜悦的嫌疑,显然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精神.而对另一部分不爱动脑子的学生来说,正好满足了他们的“不劳而获”的懒惰心理,可谓害处多多;不讲吧,眼睁睁的看着孩子们在真理和成功的花园围墙外乱撞而不得其入门要领,心中总是于心不忍,况且 宝贵的时间也随着孩子们的叽叽喳喳而悄悄流走,教学任务眼看无法完成,又不由得让人心生焦虑。另一种呢,则恰好相反,或者可以称之为“放羊式探究教学法”,即教师在学生的整个探究活动中始终以旁观者自居,任由学生有那里艰难地摸索,甚至于连教师作一下点评和总结的权利也彻底下放了。课堂上造成教师不敢说话,只有要下课才抢着说上几句。让人觉得教学目标无法落实,有效教学难以实现。

对美术高效课堂的思考与认识 篇5

近期学习了有关洋思、杜郎口等学校的相关资料,这些学校都以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从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快乐学习三个方面实现课堂高效的目标。

回顾美术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时间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依照课标来审视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不难发现低效还是处处存在的。如何避免简单的形式模仿,更加合理有效的去借鉴“先学后教”“三三六自主学习”等高效课堂模式,来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呢?我想从结构模式和方法策略两方面和大家探讨。

一、结构模式:

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因素之一是课堂教学结构。不妨先以洋思和杜郎口成功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例: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训练为主线,分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个环节,激学—导学—自学—互教—班教—

导教—自练—互练—导教九个步骤。先学: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未开讲之前紧紧围绕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按照老师的自学指导要求进行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主学习。后教:在先学的基础上,师生就学生在先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相互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习的互动过程。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学习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三、三、六”的自主学习模式:前“三”为“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的整体性的教学特点;后“三”为自主学习“预习—展示—反馈”的“三大模块”;“六”即“展示”模块的“六大环节”,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对照以上模式,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很多高效课堂模式中的环节与我们美术课五步结构设计:“观察欣赏激趣;发现探索尝试;讲解示范点拨;练习体验辅导;评讲小结提炼”的理想教学结构不谋而合。也就是说只要遵循“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精讲多练”的理念原则,将其合理模式理念,扎实落实在美术课堂教学这五个环节中,就能有效的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策略方法

如何扎实落实从而实现,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必须从方法策略上下功夫。

(一)让学生在探究中生成知识

1、变“学教材”为“参编预习”,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生成知识

美术课要充分抓住课前预习环节。学生既能对将学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课本中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例如在学习《向日葵》时,让学生搜集了解关于梵高的艺术生平及向日葵作品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初步的自我感知色彩情感及课程内容,为课上的交流展示做充足的体验准备。学生在采集素材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观察和搜集信息的习惯,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对资料的整理、选择和加工的能力。

2、变“演示示范”为“探究实践”,在“动手做”中生成新知识

美术课例中有很多教师演示示范的活动最适宜改革为学生的先探究实践,后精讲训练,让他们在动手中自主生成新知。

例如以前在教美术课“人体比例”时,老师直接向学生讲述人体比例,人体重心等数据,可学生在绘画实践中体现得很不到位。改革教学模式后,有的老师在组织这部分知识学习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不同姿态时的人体比例,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测量,学生牢牢记住了人体的动态比例,并很自然地应用到创作实践中。

可见,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生成知识,才能真正构建起属于他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发展

你告诉学生,学生可能会忘记;你给学生看,学生可能会记不住;你让学生做,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给他多大的“动手做”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

美术课必须精讲多练,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自我体验,去感悟艺术的魅力。教师尽量做到少讲精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进行练习。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

例如在美术工艺造型表现课例《触摸美丽》里,尽量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得到发展。

(三)让学生在互助、互动中创造精彩

教与学的过程不是老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了什么,关键是学生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获得了什么。

高效课堂中要突出互助,让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启迪学生。通过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

我们的很多美术课内容都可以在“先学后教”的模式上“交”后再教,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展示和交流,教师只指导学生提炼有价值的问题,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巧妙引导铺道,在学生遇到困惑时迂回指导,适时点拨。例如《中国结》一课中的编结方法,有些学生掌握的比老师多,我们就可以完全设计为由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教师做助教这样的课堂情境。学生自己破难点、释疑点、互勉互励;在交流中,学生个性思维的火花产生碰撞;在交流中,进一步激发探究欲望,共享思维成果。

(四)让学生在快乐、高效中体验成功

课堂不快乐,人生不快乐;课堂不精彩,人生不精彩。这正是“快乐”成为高效课堂构成要素的原因。因此美术教学要努力营造情境氛围,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快乐体验成功。

1、保护学生个性,为其创设自由发展的空间

在教学中千万不要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每个学生作品中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其中有些特点,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出佳作的好苗头。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

2、赏识学生特点,使其获得快乐成功体验

美术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的成功体验。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通过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及时表扬。美术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美术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篇6

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那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有了兴趣,才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提高效率的法宝。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和质量,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才能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处处开启学生的心智,课课给学生以知识、方法及新鲜感,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自觉地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领会高效课堂的特征: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

主动是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乐在其中、带来效益、生成能力。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学习如饮甘露琼浆,变“怕上学”为“怕下课”。生成性,课堂要敢于变各种“句号”、“叹号”为“问号”。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课堂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现场生成”上,一切的预设应服务于现场,而不是服务于预设。高效性体现在教师教学行为的高效成分大,学生的高效活动时空所占的比重大,教学相长的实现程度高。

三 、认识高效课堂的内涵: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超市:体验的是对“学生”和“学习”的尊重性、选择权、自主性、丰富性和多义性。狂欢:从“知识”到“生命”,课堂立意的变化带动课堂价值追求的“质变”。课堂是学生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是展演激扬青春的芳草地,是放逐心灵的跑马场。

不同的学生可以在“超市”里获得不同的东西,他有充分的自主权,才能有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我们何必非要“塞”给他东西?只要我们组织好“超市里的商品”,让它们琳琅满目,摆放有序,一目了然,恰当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一名优秀的引导员,这样我们的学生就能愉快地、高效地找到他所需要的东西。适当的肯定和表扬,也会让学生对“超市里的商品”流连忘返,甚至忘记吃饭和睡觉。学生在同伴中的充分表现,更能让学生展演激扬青春,放逐心灵!

四、注重高效课堂的抓手

导学案与学习小组的建设是高效课堂的主要抓手。课堂要高效,我们不能简简单单认为课堂上老师占用的时间少了就高效了,必须要有导学案及学习小组的支撑,自主学习是关键,合作创新是核心,练习检测是巩固,评价反思是提高。因此,课前老师必须要有扎实的准备工作。如,我们学校从去年开始好多班主任也在尝试班级的学习小组建设:我们看到有的班级把六张桌子摆在了一起便形成了一组,这样整个班级便分成了八九个小组,也有的班以现成的每一列为一小组,当然还有以其他方式分组的,但要重视小组建设要异质搭配、同质结对,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小组成员要坐在一起,便于随时合作讨论。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篇7

【关键词】高效;导入;练习;主题延伸

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我县大力深化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断深化,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理念的结合,随着数学课堂教育教学的实践,不断的完善和补充,“导入”、“扎实的练习”、“适当的拓展”等始终是广大一线教师永恒的追求。

一、创造性的课堂导入——数学高效课堂的基础

在新课讲解或者新知识等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数学课堂导入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这节课堂的效果。巧妙而又恰当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积极的进入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数学课由于知识的不同,在导入时不能采用固定的导入模式,更不能生搬硬套,所采用的导入方法,应当认真推敲。

例如,七年级数学《有序数对》这节课中,我们出示的国庆阅兵的纪录片,当看到各方阵在接受检阅时,随意变换的各种图案时,我向提出问题:这些图案的变化是怎样进行的吗,你是总导演的花,你会怎样编排这样精彩、漂亮的不同图案呢?学生融入到了问题中,这样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采用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究的氛围中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来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课堂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比如讲解有理数的加法时,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重难点的突破,可以请一名同学到讲台上,依照教师的指令,完成相应的动作,让学生观察最后该同学相对运动之前的位置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录,对记录的结果进行解答。①“向前3步”、再“向前5步”;②“向后3步”、再“向后5步”;③“向前3步”、再“向后5步”;④“向后3步”、再“向前5步”。这样,课堂的气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在游戏和娱乐中学生愉快的理解了加法的意义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也很自然的被引出,可谓一举两得。 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或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不同,或因教师教学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不论怎样的导入方式,都是为数学课堂的有效和高效服务的。只有创造性的导入,才能使数学课堂更加精彩,更加生动。

二、针对性的练习——高效课堂的保障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应用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技能和方法的重要过程阶段,也是学生智力发展和思维拓展的重要手段。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特别是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后天逐渐培养形成的结果。可见数学课堂练习有着重要且特殊的地位,所以必须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要注重以下策略:

1.课堂练习的设计要灵活

在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注重关心两个层次的学生:“学优生”和“学困生”,课堂的延伸是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和巩固,是学生数学学习经验的积累和呈现,所以练习的设计要站在“四基”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做完“课堂练习”后,学生可以随意离开座位,可以在教室里随意走动。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作相互交流和合作,基础好的学生不仅仅自己做完了练习,可以给其他学生讲解问题,基础弱的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照顾不到的辅导,学优生可以相互交流和更深层次的探讨问题,不同程度都可以获得较大的收获。

2.要渗透数学思维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练习的设计就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理解了本节课的方法,再通过练习,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在练习中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在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发展学生创新性思维。因此,在练习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三、数学主题延伸——高效课堂的提升

数学课堂的主题教学拓展是指教学主要内容的辐射和延续,也可以是几个相关、相连知识点的综合和深化。有效的课堂教学拓展,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有效的课堂延伸不仅能使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得到升华和总结,同时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了基础、做好了铺垫,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数学主题的延伸,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从而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提高。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要通过以下方面来拓展和延伸。

1.合理预设,注重针对性

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的课堂学习活动时,都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应用上。教师备课时,要预设课堂教学的学情,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相应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设计。

我个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认为预设一些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一些实际问题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列不同的方程,来训练学生对知识点的熟练应用,在全等三角形等几何证明题中,教师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面的证明,从而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去解答一道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能力,和解答问题的技能技巧;同时也开阔了学生数学学习思维,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纵横联系的熟练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创造能力。

2.精选内容,提高实效性

数学主题的拓展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智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注重例题和拓展题的精选。我们选择的问题没有做到精,缺乏代表性,这样的拓展就不能满足不同能力和水平学生的提高,就会挫伤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像《函数》、《平方根》、《相似》等章节中,由于这都是起始概念,学生比较陌生,拓展内容应站在学生的理解和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相关的学习材料。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让学生感觉问题的熟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高效的数学课堂,各个环节的设计都是需要注重的,尤其是导入的设计、练习的设计、拓展延伸等环节上的问题设计更需要琢磨和推敲。只有针对性的问题设计,课堂上学生才能主动的构建知识和学习,才能会有兴趣去探究和钻研知识,这样的数学课堂才高效。

参考文献:

[1]李秀影.试述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現代交际 [J],2016(01).

[2]董文超.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学周刊[J],2016(26).

上一篇:乌鸦与狐狸作文400字下一篇:运动会通讯稿范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