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结题报告免费

2024-06-30

高效课堂结题报告免费(共7篇)

高效课堂结题报告免费 篇1

高效课堂,无止境的追求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宾县第四中学课题组

[提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以及国家、省、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相关文件的相继出台,立足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这一根本性的要求已摆在每一位教师的面前。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在2007年3月提出“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论证会,启动课题研究各项工作。希望通过研究,着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3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按计划分工协作,按计划边实践,边总结,边调整,边完善,扎实有效推进各项研究工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现对本课题研究总结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的实施,无疑给课堂教学的改革吹来了缕缕春风。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在关注新课程的理念,关注新教材的变化,关注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应该摒弃应试教育,执行国家“减负”要求,推行素质教育。既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要减轻教师的负担;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有一个自由发展空间和健康的学习心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关键。

然而,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令人担忧:(1)传统课堂教学的“三个本位”,带来许多弊端。一是以书本知识为本位。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使课堂教学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二是以教师为本位。“教与学”的本末倒置,导致学生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后摧毁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三是以教案为本位。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这种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2)忽视基础,追求所谓的“创新”,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作秀”。课堂上热闹的讨论替代了学生心灵的实践与思考;现代教育媒体成了一种时尚的摆设;追求所谓的新奇、花俏的创新能力培养,放弃了扎扎实实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这种“创新”已经渐渐地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新杀手。(3)多次、重复、低效的习题训练极大地挫伤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量的重复练习,课堂上练,课后练,周周练;月考,期中、期末考,模拟考,不断地考与练,使学生在茫茫题海中迷失了方向,丧失了自我。

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接受的信息多,头脑灵活,但又缺乏刻苦、钻研精神,课堂上满足于一知半解;家庭环境优越,依赖性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差,课堂效率低,学生家长都忙于做生意,或在工厂加班加点,对学生的督促少。根据这些情况,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立足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这一根本性的要求已摆在每一位教师的面前。因此,我们提出“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研究,着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的界定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包括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三个方面。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题作如下界定: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通过对初中课堂教学各环节的透视,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效、低效教学的各种表现,寻找克服这些无效、低效教学行为的策略,积极构建个人研究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的教研氛围,努力使课堂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效的生态课堂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本课题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有效教学”:

(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

(2)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面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3)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研究,而是要对所记录的典型教学事件进行理论分析,反思。有利于改进今后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我们特有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高师生的教与学的有效意识。

2、新课程教学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陶行知的“接知如接枝”比喻:“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

4、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1、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进行的各环节中,体现有效、高效。如有效地问题情境、有效的提问与倾听、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有效的例题、有效的思维训练、有效的归纳、有效的评价、关注交往与沟通等。

2、倡导新型的教研文化。让教师积极参与新课标、新教材的研究,倡导教师个人研究与团队合作研究相结合,在专家的引领下不断总结、反思、提高,以发现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构建生态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研究每一个学生对教学的每一个内容的心理反应,给每一个学生一片阳光。努力使课堂成为充满创意、充满激情的生态课堂,成为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和谐课堂。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1、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包括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有效问题的设计、有效的教学手段的运用等。

2、倡导新型的教研文化,培育科研型教师。通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促进教师的个人研究,让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研究专家对“新教材”的内容、观点与思想的理解,通过与大师对话,思维的相互碰撞,完善自我,发展自我。通过专家引领、同伴合作,让更多的一线教师脱颖而出,成为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

3、生命化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要充满生命气息。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更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行为,而是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行为;不是教师单极表演的过程,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再现,而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充分展现;课堂教学不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活动过程,而且更应该是师生生命共同经历成长的过程。

4、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一方面,以发展性评价为导向,激励学生学习。关注学生学习的基础和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设计发展性评价目标。如评价的活动方式由单向转变为交互;评价的标准由单一转变为多样等。通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建立课堂教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方法,切实减轻学生、教师的负担,促进师生健康、和谐的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成效

1.组建课题研究网络,确立研究成员,撰写子课题方案。

在学校的主课题确立以后,首先确立有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殷立明为课题主持人,教科室陶建萍主任为副组长,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其次组织召开教研组长会议,解读课题研究方案,招募课题研究员,并通过教研组长向全体教师进行宣传发动,确立了课题主要研究成员和相关参与研究的教师,由叶静、李云妹、许永明、吴卫国、钱秀云、陈志江、王嫣7位教师为主要研究成员。另外7位主要研究成员分别写出围绕主课题的研究方案,作为学校主课题下的子课题进行研究。07年9月王嫣老师调离本校后由姚品台老师担任历史学科的子课题负责人,08年12月艺术学科也加入到本课题研究中,由叶咏梅老师担任子课题负责人。09年9月因教研组长的更换,由邓红艳、金玉芳、朱燕老师接替前任教研组长分别担任语文、物理、英语学科子课题的负责人。

2.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

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关理论的引导。随着课题的确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教学理论的头脑风暴学习。先是在教研组长例会上带领组长们学习了《有效教学论》的有关内容,使各研究小组的领头人对“有效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为各组布置了《有效教学论》的继续学习任务,并为老师们提供了学习网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全体教师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习有效教学理论。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以往难以解决的课堂低效问题找到了解决的理论支撑,“怎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

成了老师们经常讨论的话题。《有效教学论》的学习为我们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课题的实施除了需要明确的指导思想外,还需要可操作的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课题组成员广泛借鉴已有的经验和理论。于是,我们通过查阅书籍、网上搜索等手段,了解了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先后学习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有效教学的四条基本原理》、《新学习方式下的有效教学》、《如何把有效教学理念落到实处》等文章,并在组长例会上讨论完成了课题的理论综述。并通过课题的管理网络,组织教师学习、交流这些理论,统一思想,切实做好课题实验的前期理论准备。

3.抓实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加大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的研讨。

自课题开展以来,课题组紧紧围绕课题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实行备课研讨制。集体备课:主备人→研讨→研究课→研讨→集体教案(主备人须准备精读学案,精讲教案,典型例题,变式训练,回顾反思,知识结构;讲解构思和教学程序)——对某些现象的反思。个人备课:集体教案→个性发挥→上课→有效评价。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示范课、研究课、对比课、汇报课、专题报告、学术沙龙等多种活动,每次活动明确一个专题、突出一个重点、解决一个问题。从开题以来,我们就开展了数十次研讨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来讨论怎样上课,再通过听课、评课来进行总结,特别要求重视透视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通过相互听课、评课或利用课堂教学录像,共同探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无效教学行为,找出无效教学行为产生的原因,归纳出无效教学行为的种类,寻找克服无效教学行为的对策。学校在09年下半学校专门组织初中课堂教学调研(推门课)活动,邀请退休教师、骨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并及时进行总结反馈,肯定一些“低耗高效”的做法,纠正“高耗低效”的做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我校创建苏州市教学现代化初中过程中,对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意识到本课题越来越有研究的价值,而且应该从对课堂的有效教学研究进一步转向更高层次的研究,即从“有效”走向“高效”。因此我们把研究的时间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希望研究得更加深入。在研究中,我们把课题研究和日常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我们还十分注重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在研究的过程中组织教师到别的学校参观交流学习;同时还邀请了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并指导教学工作。先后邀请了苏州教科院任苏民院长、常熟市教育局教科室韩建光副主任、基教科薛文元科长来校为教师做了有关教育科研的精彩讲,聆听东芦中学“讲学案”创始人史正红老师的专题报告。另外还先后组织教师到昆山张浦中学、太仓实验中学、苏州木椟实验中学、南京溧水东芦中学、苏州市一中分校等兄弟学校学习取经。

扎实的探索和研究工作,换来了令人欣慰的成效。

首先教师有效教学的理念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课题研究的展开,通过组织教师共同学习相关理论,对有效教学的理念得到进一步提升,对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老师们真正认识到: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是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以后,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是学了没有结果,即使教师教得再多再苦再累,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累,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其次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校每学年都要组织校内和面向全市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展示,得到领导和同行的一致好评。09年11月,数学组马红飞老师在外国语协作区范围内上了一堂研讨课,全体听课教师一致评价是一节高效率的好课。课题组陶桂芳、姚淑娟、邓红艳、张丽、殷秋艳、高静、苏海燕、谭叶红等老师参加市青年教师评优课、基本功竞赛、百节好课评比均获得等级奖。另外课题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重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研究论文和教学案例,有六十多篇教学论文或案例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课题组叶静、殷益锋两位教师被命名为市学科带头人,邓红艳、许永明、陶桂芳、马红飞、高静五位老师被命名为市学科教学能手。总而言之,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再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虽然学生学习还是以听教师讲课为主,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和社会调查与课外的资料阅读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们认为,探究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收获很多:不仅学到知识,提高了能力,也学会了交流合作,学会了学习方法,学会搜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更喜欢学习。学生们在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以后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思考、质疑、探究、创新等方面的能力、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

另外各学科教学成绩得到稳步提高。前几年我校初中教学质量一直徘徊在全市的中下游水平。通过抓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以后,教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最为显性的表现就是在过去的07、08年中,我校均跻身全市初中办学水平发展性评估A等行列,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题研究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教学无止境,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个老师永无止境的追求。

高效课堂结题报告免费 篇2

关键词:快乐体育,小学,课堂教学

预期计划执行情况:制定研究实验计划, 以我校二年 (3) 班为实验班实施课题调研。结合实践进行理论研究, 先后发表了相关论文和录制了课堂实录。

1 课题研究的意义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师占据主体地位, 学生是需要教育的客体, 只能被动的接受体育教育, 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 泯灭了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快乐体育的教育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基础、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均不相同, 教师只有满足和适应学生的需要, 因材施教, 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快乐体育在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强调教学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学法的时效性,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解灌输理论、学生机械重复的教法, 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锻炼。在教学组织上, 以“活泼、自由、愉快”为主题, 加强趣味性, 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环境的优化, 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和兴趣;引导学生增加体育意识和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2 理论建构依据

(1) “终身体育”理论:《体育 (1-6年级) 课程标准》中将“激发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作为《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2) 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 倡导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进行建构性学习, 并要求赋予学习的个人主义。

3 研究的目标

传统体育课的四阶段教学法为:教师讲解→演示→指导→评价;学生倾听→观察→模仿→练习。

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的主要优点是:便于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治理和实践操作, 有利于教学大纲的实施,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使教学过程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

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忽视了使学生对于运动和其对体育乐趣进行初步体验的新鲜感。 (3) 学生“练”的规律统制了“学”的规律。 (4) 学习气氛轻易沉闷,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宜诱发, 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不够活跃;教学效率不够高。

本研究对传统教学的不足进行大胆的改革, 推陈出新、激活课堂, 使体育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现代的教学模式为: (1) 教师:引出问题商榷答案→提供帮助讨论建议→说明原理, 制定标准→评估结果。 (2) 学生:独立获取信息→自主制定计划→实施快乐体育→评价活动结果。

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极力挖掘体育课堂的快乐因素, 让学习的主体——学生, 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 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 真正实现快乐体育。

4 研究的基本内容

(1) 快乐的体育教材开发; (2) 快乐体育课堂教学实践。

5 课题研究的思路

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推进的课程结构, 融合了体育、心理、卫生保健、环境、安全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 关注学生的健康、卫生习惯的养成。

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 过去就是利用沙池, 学生排队练习, 练习密度和成绩都很低。由于贯穿了游戏教学, 使学生的成绩和练习密度都有较大的提高。全体学生在操场上模仿小兔子的形态和动作进行练习, 在练习中教师带一些鼓励性的语言, 让学生两手放在头的两侧做兔的耳朵, 然后双脚向前跳, 跳之前问学生:“小兔子的耳朵是怎样动的呢?”先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耳朵动一会儿, 接着教师又说:“做最好、距离最远, 谁最象小兔子。”这样, 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增强他们的好胜心理, 最后再进行练习, 使学生能主动进行练习, 不觉得累和讨厌。

6 课题研究的方法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有关学生对体育技能学习兴趣能力培养方面的科研文献, 获取相关信息, 并进行分析综合, 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我学习了张雅云的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时尚与休闲体育》, 学习了《如何使快乐体育走向终身体育》、《阳光运动快乐体育》等一系列有关快乐体育的文章。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 基于张雅云的体育与健康理论, 我们认识到快乐体育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的生态教学活动, 快乐体育注重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发展学生个性, 提高体育能力, 从而达到终身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 是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2) 调查研究法:对学生体育课最感兴趣的内容及喜欢怎样的体育课进行调查研究, 并加以分析综合, 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为了了解体育课的事实情况, 课题组成员设计了调查问卷, 分别对低、高年级每班随机抽取的1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的认真分析, 无论是低高哪个年级的学生, 均希望体育课能通过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来锻炼身心, 在快乐的氛围中培养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结合调查的成果, 课题组成员对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反思, 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事实依据。

(3) 经验总结法: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 我们分析概括教育现象, 透过现象看本质, 挖掘分析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与资料, 不断地加以总结, 做到“点”、“面”结合。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 来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 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7 步骤及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阶段。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结题总结阶段。

8 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8.1 选择生活化的体育器材

根据生活化的体育器材的选择原则, 通过调查、实验、搜集、整理或重新创编, 共整理出了多种适合我们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运用生活化器材作为实验器材。体育器材的生活化,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具体的有以下两大类。

第一类: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的物品, 如:书包、麻袋、衣服、鞋子、橡皮筋、布块等。

第二类:经过加工改造的传统体育器材和废弃物品, 如:矿泉水瓶、易拉罐、手榴弹、彩带等。

8.2 多种途径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

(1) 结合传统节日, 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传统节日是小朋友最喜欢过的节日, 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这些节日。例如:每到端午节, 孩子们就会带蛋来到学校, 这样就可以组织他们开展斗蛋活动。游戏规则:将孩子们平均分成几组, 先在组内进行斗蛋。一人手拿一只蛋, 蛋头对蛋头, 蛋尾对蛋尾对碰, 蛋破了就下场, 并将自己的蛋献给赢的一方, 在组内赢的人继续与其他组赢的孩子进行对抗, 直至蛋王产生。这一游戏充满童真童趣, 深得孩子们的喜爱。

(2) 运用童话故事, 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从小到大, 孩子们几乎都是听或看着童话故事长大的, 他们更愿意过童话般的生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将课的主题设计为一个童话故事, 让师生共同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实践证明, 运用童话故事等情景中完成教学, 学生更愿意接受, 而且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例如:龟兔赛跑、狼来了等等。

体育教学的生活化改变了课堂教学内容竞技化, 脱离学生的生活, 教学方式单一, 忽视学生学习需要的状况, 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9 结论

(1) 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研过程中, 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深刻领会其含义, 较好的把握了新课程理念, 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2) 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课题实验中, 学校定期开展课题教研活动。

(3) 本研究项目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以“游戏、兴趣”为主线, 全面达成四个方面的学习, 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领域目标, 做到我参与、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即特色为:快乐课堂、快乐体育、快乐学习、健康人生。通过“友伴分组”、“兴趣分组”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游戏、大家一起“玩”等, 形散而神不散形式转变以往过于严密的兵操式的教科学家组织形式, 实现“激活内驱力”的目标, 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 在课题研究这2年时间里, 我们按原定计划与实施步骤顺利地进行着, 从实验效果来看, 达到预期目标。在快乐体育的课堂上, 学生在玩中学, 在快乐中练, 由于他们爱玩的的年龄特点, 如何把握“玩”的度, 达到体育技能训练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海丹.如何使快乐体育走向终身体育[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6 (5) .

高效课堂结题报告免费 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效课堂;自主探究式

2010年4月,我校申请并承担了“新城区中小学学科课堂高效教学研究”子课题“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我们对课题的内涵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对与本课题相关的概念和理论依据有了新的认识并重新定位,确立了研究方案。从2010年4月启动研究至今,我们严格按课题计划开展研究,强化课题的过程管理,在课题组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初步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和相应的实践成效。

一、课题背景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极为重要的认知工具,学生只有具备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理论和网络教学手段为我们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课题界定

1.网络环境

主要指校园网和基于校园网自主开发的专题学习网站。

2.语文高效课堂

主要指利用网络资源,以小学语文课程为主,建设教与学高效的课堂模式,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是以小学语文课程为试点,逐步向其他课程拓展,基于校园网上的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资源,探究如何正确、合理地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分析、加工、应用语文知识进行自主阅读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协作学习精神。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更好。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并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阅读教学。”

四、研究目标

根据学校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我们具体设想通过为期两年的课题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利用已有资源,加上有选择地引进和自己研制开发,逐步丰富和完善学习网站资源库,研究开发出适用于高效课堂的内部教学资源学习网站。

2.通过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索并总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建构网络环境下有利于形成高效课堂的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3.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研究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五、研究工作的主要成效

1.进行学科教学资源准备,完善和丰富网站资源库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学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发现网络教学资源散落在Internet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之中形成的资源还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还没有生成可供利用的以学习主题为主线的课程资源,为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针对这种情况,专题学习网站应运而生。这种学习方式结合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与开发资源的技术和目标,很好地将专题知识的学习、综合能力的培养、信息技能的培养几个目标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通览全册教材,我们将“我国的世界遗产”作为网络资源的核心内容,对于“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篇)”学习网站的构建,首先,我们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比较准确的定位,最重要的是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判断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做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尊重学生,学生的需要决定专题学习网站中结构和学习的评价方式。教师从网络中选择和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文字、视频,经过教师的重新组合,在设计学习者任务活动时,带有明确的目的,学生带着任务进入网站学习,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并非单纯的接受式学习,而是通过自己对知识的收集、整理和自己本身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形成新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网站上可以找到以不同形式存在的相关资源,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网。

2.在设计与制作专题学习网站时,将专题学习网站的框架归纳为如下几部分

(1)“走进课文区域”——学生自主学习的桥梁

一般呈现与课文相关主题的知识点、学习提示及进行导学的公告。

(2)“网络资源区域”——学生探索知识的导航

从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角度通过搜集、整理建设与本专题相关的文本、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信息,按一定的教学策略进行分类、组织,以网页的形式编制具有较强交互性的专题网页。同时做好与世界文化遗产等相关资源网站的链接。

(3)“交流讨论区域”——学生发表见解的窗口

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的主要问题或自己发现的问题参与讨论与交流,并提供学生发言的平台,鼓励学生对各类信息发表看法、写出感受。

(4)“在线测试区域”——学生成绩评价的园地

在线测试是网络主题学习的重要特征。网站提供学生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测试问题,将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果即时反映出来,供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评价。

高效课堂结题报告免费 篇4

结 题 报 告

初三物理备课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追求高效课堂是教学的本质特征,也是新课改的目标之一,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习题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教学及物理实验的教学构成了中学物理教学的三大支柱。

在初中物理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分化现象,总是从初中物理的习题教学开始的。由于没有一种有效的习题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从做不起习题开始,然后慢慢丧失学习兴趣,最终出现两极分化。

因之高效的习题教学可以起到深化、活化知识,巩固概念、规律,培养思维品质、提高应变能力、及时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等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物理习题课上,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面对试题无精打采的样子,有些教师则干脆把物理习题课当做是自习课,让学生做练习册或是发张试卷让学生去做,教师只是充当了一个看着班级纪律的人。还有些教师会讲评一些考试的试卷,对错误较多的题目做做评讲,这种做法虽然较前面那个教师要好,但也只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被动地听,形式单

一、枯燥无味。学生也许听得了这一道题,但是却不会这一类题的解法,没有体现出新课改要求的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习题课作为物理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活化、深化所学知识,而且高效的习题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学习反应的过程包含着认知结构的形成与改造,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种形如“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后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认知结构,由于学生与新物理理论的相互认识而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出现不平衡,经过学生的习题训练,应用物理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时,又获得反馈信息,重新调整从而创立新的认知结构。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的过程是通过高级思维活动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即“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在获得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思考,灵活利用它们解释新现象,想出好办法,形成解决各种问题的程序,使已有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并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3、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生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物理习题课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学会单纯的解题模式,而是应在自身探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根据提供的信息,通过自身的加工处理,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形式,调查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的改革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论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

3、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的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的形式。

4、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对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

5、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疑质疑、交流展示方式的组织和引导的要点

6、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法,物理学科特点,应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形式高效学习。

7、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初步制定物理学科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可持续作用,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8、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高效课堂习题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1、探究适合农村中学,适合物理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习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以研促教,加快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意义:

1.改变以往物理习题课堂缺乏生气和活力的现象,可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成长的乐土。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献终身学习。

3.使教师更新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使之成为适合新世纪要求的合格人才。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有关物理习题课堂有效教学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所需的信息。

2、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研究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堂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反思式”研修,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反思极为重要,为此教师

要经常通过反思教育来重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使教师认识到“反思是一种意识、反思是一种能力、反思是一种习惯”。校本研修将成为教师浓度学习和知我反思的载体和平台。

六、研究过程

本课题计划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1、制定,形成课题计划,完成课题申报申请书,撰写开题报告。

2、由课题组成员通过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结合调查报告及分析,反省不足,以备下阶段找出应对措施。第二阶段:课题的实施与研究阶段。(2015年4月——2015年5月中旬)

1、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

2、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同课异构”教学大赛,研究课等。

3、学校组织公开研讨课,改进实践习题教学模式课中存在的问题

4、形成高效习题教学课堂模式评价体系,依据新的课堂评价体系,组织人人上达标课活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5、推广优秀课堂教学经验,形成有特色的物理习题高效课堂模式。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5月下旬——2015年6月上旬)

1、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改革中成功经验并形成成果。

2、撰写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探索出适合我校实际的“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组人员通过教学实践,对如何高效完成习题课堂教学活动的认识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探究高效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1)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实际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去学习。

(2)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物理习题教学高效课堂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养成了一定的习题做题习惯。

(二)教师业务水平普遍提高

(1)随着课题实验的深入开展,我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教研习惯得到有效提高。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让我们物理教师感到虽说条件有限,但只要我们创造条件,教育科研活动还是可以开展进行的。

(2)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明显提升。随着课题实验工作的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我校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市、县级优质课大赛、市级电教学术论文评比,参加“同课异构”大赛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3)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我校物理教师一方面积极开展各项实践工作;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各种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注意以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的内涵,课题组教师先后撰写了10多篇具有一定价值的教学论文。

(三)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随着课题实验工作在我校物理备课组的有效开展,以及教师业务素质的普遍提高,在各种竞赛和活动中,我校学生都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得到兄弟学校的赞扬和认可。

九、课题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与推广措施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尝试性地解决了“如何高效开展物理习题教学活动”,“如何引领教师学生进行高效习题学习活动”等普遍性问题,并且逐渐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具有实用价值的高效物理习题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结题报告免费 篇5

大丰市三龙镇第二中心小学 林峰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组讨论学习这一形式已成为小学诸多学科教学中的热点,甚至出现了上课必有“小组讨论”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已经融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之中,并且正逐步转化为教者的实际行动,这本是一件令人欣慰的好事情。

1.合作学习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任。

2.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过去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从而造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缺乏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合作学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

3.“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在小学教学中已被普遍重视和应用。但我校由于学生班额较大,任务重,时间紧。老师整天忙于备课和批改作业,因此,教师在教学课程上实施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没有抓住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经常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完了,对其它小组成员的意见不置可否,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合作气愤,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学习刚一开始,就草草收场,让这一教学方式走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二)现代教育理论:人的认识既不是主体预先形成的结构展开,也不是主体对客体的简单描摹,而是主客体之间通过不断地相互作用而逐步构建的。因此,认识主体的实践活动起着决定的作用,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三)心理学研究结果:学生都有好奇心,都希望被人尊重,都有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正好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

(四)概念界定: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

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学会合作”已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远不只是一个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其实,合作学习是教学条件下的学习的组织形式。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参与、互助、民主、合群、合作、竞争、交往等道德观念和现代意识。要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有明确的目的,积极主动地始终参与探索学习的全过程。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一是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二是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三是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四是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五是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六是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二)小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构建。一是增强合作意识;二

是训练合作技能;三是学会倾听;四是学会讨论;五是学会表达;六是学会组织 ;七是学会评价。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实验对象为本校二、四年级全体学生。

(一)该课题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对象,实施教育行为,以验证假设。其它方法如:经验总结法、观察法等。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5、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二)研究策略

1、激活性策略:要学生始终保持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激情,教师首先要成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要营造民主、自由、安全的学习气氛,建立鼓励创新的舆论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要向学生渗透合作的意识,让他们懂得在学习上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共同进步。此外教师本人要作出民主、创新的表率。

2、弹性结构的策略:模式的实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性质、课堂类型对操作流程作适当调整,或省略或合并调换或分解。

3、分合策略: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是本模式的主要形式。独立学习后须进行合作学习,使人人都独立思考,人人都发表意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可通过师生讨论规定几条小组合作规则。

4、教师角色“淡化”策略: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不再以教学活动的主宰者面目出现,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点拨:为避免学生探索的盲目性,在知识疑难之外、学习受阻之时作引导点拨、精讲释疑,提升学生的感受力、判断力、联系力和创造力;二是激活:为保持学生学习热情、避免部分学生对集体产生依赖心理,及时进行激励、评价。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归纳、答题后,不作或迟作评判、讲解,尽量让学生发表意见;学习过程允许学生有不同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决定。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时间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

1、建立健全课题组。

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0年9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1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课题组积累资料。

4、请专家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2月)

1、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4、邀请专家予以鉴定。

八、课题研究成果

探究了新理念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的有效途径。

1、更新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合作学习效率。我们改变以往6人一组的单一合作形式,主要采用同桌合作、四人小组、六人小组、自愿组合合作等多种方式。(1)同桌自主合作学习,体验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中,低年级学生缺乏学习经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往往不知所措,而教师难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桌一起学习,把时间给了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好地体验学习过程。学生在与同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提高。两人合作形式适用于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应首先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再逐步建立合作小组。(2)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能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竖式(商一位数)”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学生提出了商和余数要放在个位上,学生的思维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体会、交流的机会,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3)自由组合式合作。自由组合也就是学生自由结合成临时学习小组。在这样的小组里,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更大。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灵活采用两人合

作、小组合作、集体合作、自由组合等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2、提供合作条件,培养合作意识。由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自觉意识和自主意识还不成熟,他们往往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缺乏集体观念,这些因素不利于合作能力的形成,教师需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的环境和氛围。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与同桌互相说一说,可以你听我说或者我听你说,在互帮互助中,让学生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实践证明,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潜移默化地形成合作意识。构建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的课堂模式与操作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习兴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的情境创设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的关键,诱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如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与旧知识有冲突的问题,富有童趣的故事,或让学生操作学具等,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2、自主探索,启发思维。启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深化理解。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构建知识,有利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合作技能。合作学习应注意以下问题:(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2)处理好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是互补的关系,教师在小组合作的实施过程中要有科学的态度。(3)选择开放性的问题进行合作。(4)不滥用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选择有需要、有价值的小组合作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练习反馈,调整提高。练习反馈是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各种不同层次的练习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与学的策略。在实践中,通过开展有效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被动情绪,消除教师对如何开展自主、合作学习的畏难情绪。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有限,使得本课题研究缺乏科学性与创新性,研究出的教学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模式与操作程序、学习能力评价方式等,有待进一步验证、提高、创新。

2、学生性格不同,素质参差不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操作,使“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更有效?

3、受教学设备、信息、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使得部分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综合素质滞后,急需进一步提高。

4、在课堂教学上如何准确把握“实践与综合应用”之间的纵横联动,多项兼顾?

5、实验教师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时,感觉到时间不够用,如何更好把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时间?

6、部分课题实验教师自信心和勇气不足,担心学生只会“读与听”,不会“写和用”,影响教学质量。

(二)今后设想: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实验,并加大对课题的管理力度,规范课题研究实验工作的管理。注意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引领我校教师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3、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广经验,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高效课堂结题报告免费 篇6

课题批准号: CTF120576 课 题 名 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高效

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发和研究》 本课题编号 HN-12096 课题负责人:朱 新 洛 课题执笔人:秦 广 武

所 在 单 位:洛阳市新安县第三高级中学 填 表 日 期: 2014 年 10 月 28 日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发和研究》 课题总结

河南省新安县第三高级中学 执笔:秦广武

我校自从参与“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 的子课题研究以来,全体课题组成员,团结一致,潜心科研,抓住 契机,不但圆满完成了课题任务,而且也提升了学校的教科研水平, 更重要的是借此科研之东风,学校在高效课堂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更 大的进步,其科研经验被县教研室向全县中小学推广,在全市也产 生了强烈的反响。现在我们把课题研究的情况总结如下。

1、课题的开题及进展情况

自从推行高效课堂以来,为了使高效课堂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 式在我校真正的落实下来,我们首先为开题做了一些铺垫工作。(1专门召开了实施“高效课堂”座谈会,做了充分的开题宣 传工作。我们邀请老师和学生进行座谈,了解情况。

(2为教师提出了具体的先期要求。每天抽时间与学生交流沟 通 5分钟左右,了解学生的学习及心理情况。如:“今天上课开心 吗?”“课堂上发言几次?”等。每天及

时检查学生对于导学案的 完成情况。帮学生养成“预习—导学—自学—完成学案”的预习模 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质疑等学习方法。

(3在课堂实施方面,我们一边进行各方面的自我探讨,同时 也努力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基本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有序的课堂教 学思路:情境导入—独立思考—探究交流—总结展示—课堂检测。(4在小组学习、评价、展示等方面也有了初步的摸索与收获。比如:在课堂评价方面,在小组内讨论后全班展示,然后另一小组 的同学采取先评价后展示的方法,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又 让他们看到了别人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在自己身上有所改进,效果 较好。

(5发现问题,调整提高。在合作探究阶段,学生虽能在小组 内进行积极的交流,但并不能真正进行多角度的深入的进行思考;在展示环节,多半是个别的同学能大胆发表看法或提出质疑。为此, 我们调整了最初对于“高效”的理解,它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通 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的时间内,高 效率、高质量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促进了学生获得高效的发展。

2、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本课题研究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并且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在准备阶段(2013年 4月—— 2013年 5月,首先成立了课题

组,进行了宣传发动、课题的选题与论证、工作分工等;同时加强 了理论学习、召开了讨论会,完善了相关制度。其次,邀请专家做 辅导报告,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达成了共识。第三,制订了 课题研究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方法及应该取得的成果。并且 根据全国各地课改的先进经验及本地实际,反复论证,初步确立了 我校“五环四动”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在实施阶段(2013年 6月—— 2014年 1月,我们召开了开题 会;请专家对教师进行了针对性的培训;在推行中,进行了积极务 实的实践探索,开展了实施课堂教学高效的行动研究。我们选择了 实验对象,并对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的培训,组织了观摩研讨课, 经过努力初步形成了有效的课堂操作模式。在实施中,撰写了调查 报告、论文、经验总结、教学案例等若干篇。同时定期召开了课改 研讨会,及时总结交流课改经验。

在反思提升阶段(2014年 2月至 2014年 4月,根据各科的 特点,明确了高效课堂的目标和要求,掌握了“五环四动”高效课 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开展了课堂教学评估活动,并进行了“高效 课堂”赛讲。并对“五环四动”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完 善和提升。

在总结阶段(2014年 5月-2014年 8月,系统整理了“五环 四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做法和高效课堂评估标准。并进行了成 果展示,形成具有学科特点和个性化的课堂教学风格。同时初步确 定了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撰写了研究报告,初步形成了结题报告。在申请结题阶段(2014年 9月-12月,课题组成员积极收集 整理研究成果,总结完成课题报告。

3、研究计划完成情况。根据课题研究计划,进过近两年的钻研,课 题相关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4、研究变更情况

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名称、负责人、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完 成时间等均没有变更,只是在研究中又增加了王海波同志,作为主 要参与人加入中后期的课题研究。

5、课题取得的初步成效

(1提高了对“高效课堂”的认识,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由于课前要认真的编写导学案,在编写中,只有准确地把握课标, 钻研教材,对文本的认识才能更深入,也才能更有效地驾驭文本和 课堂,这也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

(2高效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3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全市高中工作会议上做 了经验介绍,同时课改经验在全县推广,影响较大。

6、存在的问题

(1小组活动合作不充分。

(2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高效课堂结题报告免费 篇7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程改革以来,评价一直是广大教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发展性评价中的即时评价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评价方式之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部分体育教师在运用即时评价时,表现为即时评价形式化,没有深层次理解即时评价的特征及其运用原则、方法。因此,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采取灵活、果断的措施与策略,恰当地运用即时评价,充分发挥出教学评价的作用是现在评价问题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它对促进体育新课程更好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认识,笔者认为有必要从课堂教学实践的层面上入手,对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关研究,从而为教师更好地运用好体育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这一教学特点提供参考依据,最终使它成为教师的一种由内而外的教学选择。

二、课题的目标及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

(一)具体的研究目标

1. 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使教师能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及培养目标创造性地开展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

2.为教师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具体标准和指标,避免和减少只重表面形式不重具体实效的“评价”的现象。

3. 从理论上探索体育教学中即时评价的特征与方法;建立体育教学中即时评价的理论框架,从而帮助一线教师进行即时评价提供理论支撑。

4. 提出在实践中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即时评价的方法与程序,以便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即时评价提供依据、建议和指导。

5. 提供即时评价的案例,为体育教师在进行即时评价时所采用的策略提供借鉴。

(二)具体的任务

1. 当前体育教学中即时评价的现状分析。

2. 如何构建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即对体育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评价:

①瞬时性——是针对课堂中教学过程中各种短暂的信息的评价。

②激励性——即时评价具有导向、激励、诊断、改进的功能,虽然短暂,却光彩夺目,叫人无法不去注意它,关注它。

③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

3. 如何运用这种评价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提高新课程下对体育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的有效性。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 调查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即时评价的情况。

2. 调查学生对即时评价的关注度。

3. 通过实验对学生情意表现、技能、体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4. 通过研究提出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即时评价的策略。

三、课题实施过程与方法设计

(一)确定对象

本课题以建湖县实验初中为领题单位、兄弟学校参与课题研究。参与课题研究的五所学校中,县城1所、城郊2所、农村2所,均为水平四学习段,样本总数N≈572人。各学校随机抽取2个班,并随机将两个班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共5个,人数有287名),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共5个,人数有285名)。

(二)过程概述

大体按四个阶段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2008.1-2008.6)准备前期。

1. 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总结经验,确立课题研究方向,初步制定研究方案。

2. 收集与学习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资料。

3. 形成研究报告体系,完成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2008.7-2008.8)准备期。

修改课题开题方案,设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2008.9-2009.6)实验期。

1. 开展课题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组织阶段成果展示、对典型案例进行跟踪调查和重点分析。

2. 征求有关专家意见,修改实验方案。

3. 实践验证研究结论。

4. 发表研究成果(论文、案例、活动展示)。

第四阶段(2009.7-)实验的总结阶段。

1. 总结、结题,形成结题报告。

2. 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

(三)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研究

通过查阅多种国内体育杂志和体育专著,明确体育课堂即时评价的含义、特征、运用原则、评价方法等,解决本研究的立论基础问题。

2. 案例分析方法

为了使课题研究的成果在理论、实践两方面得以发展,我们确立了课题研究与三课有机结合(课题研究与家常课相结合、课题研究与研究课、公开课、汇报课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推门听课相结合),把课题研究与研讨、专题论坛相结合。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判断其有效性。

3. 行动实证研究

坚持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原则。通过数据分析,即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以及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变化来说明所实施的评价方式的优越性,探索实施途径,形成可操作性体系。

四、课题研究主要成果与分析

本课题是探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学习进行发展性评价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本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整体优化的目标。

(一)学习评价效果与分析

经历两个学期的实验,课题组收集了相关的实验数据(现以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七年级(5)班为实验班,七年级(6)班为对照班的数据为准),分别由体育学习学期成绩、运动能力、运动技能、情意表现、课堂参与度等几项指标,进行前后对比。最后,对该实验班的学生从纵向与横向两方面进行比较,得到以下结果。

表1 七年级(5)班实验前和实验后体能成绩比较表

表2 实验班七年级(5)班实验期间的优秀、良好、合格率变化情况(共73人)

表3 对照班七年级(6)班实验期间的优秀、良好、合格率变化情况(全班共73人,有个别人数变化)

表4 实验班七年级(5)班实验期间的学生情意表现分值的变化

表5 对照班七年级(6)班学生实验期间的情意表现分值的变化

1.体能方面

由表1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体能水平在实验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16<0.05),从均值上看实验后的体能为79.3425,要高于实验前的体能水平76.4110。由此可以证明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和实验,学生在体能水平上有了显著的提高。

从表2、表3中可以看出,经过一年的实验,实验班的体育成绩与对照班体育成绩相比,其优良率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班,且有待提高的人数显著减少。

2.体育学习兴趣方面

体育课即时评价与体育教学活动过程融为一体,具有导向、激励、诊断、改进的功能。即时评价创设一种开放的、宽松的评价氛围,在这种民主的、轻松的评价活动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依据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在小组活动中,即使自己体育成绩不理想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同学教师的肯定,对体育学习兴趣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有了自信心,从而促进了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3.体育学习态度、健康行为、情意表现方面

表4、表5分析结果显示,纵向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体育运动能力、体育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可以看出实验班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这从两个学期中的体育学习成绩优良率、以及学生的情意表现的分值变化逐步提升得到明证。而对照班的体育运动能力、体育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虽发生了改变,但是效果不明显。

(二)教学评价方式与分析

通过研究与探索,我们对“新课程下对体育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的评价指导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注重“评价内容多元化——过程与结果兼顾,个体与整体兼融”、“评价方式多样化——妙用语言巧激励,善用即时扬个性”、“评价主体立体化——自评,重发展;互评,导客观;师评,赏成功”等全新的评价方式。

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在课堂上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还要观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锻炼,与他人团结合作等。

①过程与结果兼顾。评价重过程、重应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度即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参与交流、对话的程度,看学生是否发挥了主体作用。评价中不完全以活动成果为重点,应挖掘活动环节中内含的因素作为个性教育素材去启发和引导学生。

②个体与整体兼融。在评价学习中,教师应注重对小组群体的评价,把注重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学生都受到教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

2.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①妙用语言巧激励。在体育课学习中,对身体素质好、爱表现的学生,应该抓住他们在学习技能中突出表现的时候进行评价,让他们在学习运动技能时通过示范表演、保护帮助他人、带领小组学习等时候“出风头”;对身体素质一般,运动技能储备不足却表现勇敢的学生,不妨侧重学习态度与情意表现等方面进行即时评价;对身体素质差,学习运动技能比较困难的学生,更应该以鼓励、赏识评价为主。当然,激励要建立在对学生在体育课学习过程及其背景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

②善用即时扬个性。运用即时评价,能让更多的同学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思维和品质得到充分发展。课堂即时评价含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激励,二是纠错。从目前的各种交流课、评优课、基本功竞赛等课堂教学实践来看,许多体育教师在运用即时评价激励学生方面比较得心应手,但很少真正发挥即时评价纠错功能,课堂上教师即时评价的纠错成了大家不愿跨越的禁区。笔者以为,即时评价中有纠错的“尊重”,不只是“迁就”,甚至是“放任”。但即时评价中纠错,不是板起面孔的呵斥,不是无地自容的挖苦,不是贬低人格的辱骂。体育新课程所需要的是艺术的批评、智慧的批评。

3.评价主体的立体化

①自评:重发展。教师不能一味地用个人的眼光去衡量学生和评判学生的对与错,而应给学生更多的自我评价的机会,让他们在不断地自我评价与衡量中了解自己:是对还是错?是进步还是退步?通过其内在权衡摆正位置,增强自我激励,从而充分调动其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积极性、主动性。

②互评:导客观。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样是评价自己及同学学习活动的主体。由于合作学习是学生群体共同完成任务,所以来自小组内、小组外的评价也不可忽视。而学生的本性特点是善于挑剔,他们往往容易评价他人的不足之处,而不易取他人之长。在互评中,引导学生更多的挖掘其他小组的闪光点,对集体力量的凝聚成果给以肯定和赞同,为其补充或加以改正,从而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自己、看待每个学生、每个小组的活动结果,通过外在的舆论调整自己的思路、改进活动的方式。

③师评:赏成功。教师是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成员。“你是怎么想的?”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等教学新用语充分体现教师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正面教育为主,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他们,教育他们,感染他们,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表扬的滋味,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即时评价”作为体育教学评价一个特点,有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体育学习的潜能,了解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正确运用课堂即时评价,可以有效地通过评价的导向机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但在操作中若把握不当,容易引起“课堂即时评价形式化”。因此,教师要认真把握其思想精髓,灵活开展,避免形式化倾向。

(二)建议

1.对学生的评价用语要恰当、丰富、诚恳

在实验期间,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言过其实之嫌,夸大了学生的体育表现,隐蔽了学生的缺点,语言不够真实,也不够诚恳。应当让学生面对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差距,这样才能不断努力,不断提高。在给学生打分时,顾虑重重;给分低,怕打击学生的信心,而现实上却恰恰相反,一些学生却非常满足及格的分数,不再努力。

2.处处有评价,时时促进步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的技能传授,只在考试时才想到评价,平时疏于对学生的鼓励,犯了只重结果不注意过程的教条主义。在以后要加强对学生平时的关注,树立“处处有评价,时时促进步“的思想。

3.改进教法

要改进教学的方法,注重以竞赛、游戏等方式开展教学,以新颖的练习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4.培养体育骨干

在实验班中选拔好体育骨干,赋予他们充分的权利,信任他们,真正发挥体育骨干的引领作用,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5.巧用学生评价

评价不是教师的专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学生互评要真实、诚实,也要相互谅解;学生自评,既要横向与同学比较,也要纵向与自己以前的成绩相比较,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要明白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才能有更大的进步。[e]

上一篇:石桥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大队部关于庆下一篇:2021霸气又励志领导年会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