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组织模式的探讨

2024-09-19

陕西省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组织模式的探讨(通用4篇)

陕西省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组织模式的探讨 篇1

试论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吴超

(四川省广汉市向阳镇广兴

中学,四川

广汉

618300)

优质的职后教育可以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面对新的形势,中小体育教师职前所接受的教育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必须加强职后教育。然而,当前在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继续教育中,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质量,影响了新体育课程的有效实施。因此,有必要探讨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寻求其解决办法,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新体育课程的价值目标。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面临的现状与分析

1、教学与训练任务重,精力不足

现实中小学校体育教学中,一是让体育教师超负荷地兼上其它文化课,二是让体育老师超负荷地上体育课,这样为数不少的乡镇中小学体育教师周课时数达20节以上,有的达25节以上。并且中小学体育教师还要承担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任务、学校运动代表队的训练任务。这样一天到晚,体育教师已累得腰酸背痛,没有精力进行自我职后教育学习。

2、教师观念滞后,缺乏自觉意识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知识变革加剧,技术创新加速,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试图接受一个阶段的职前正规教育后便能一劳永逸地应付一生中各种挑战已经不可能的了。个人只有终身不断地接受教育,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力资源的一部分,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然而确有不少的体育教师依然存在着“一次教育,终身受用”的观念,认识不到在职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缺乏积极参与职后教育的主动性。

3、利益驱动不足,缺乏足够引力

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在社会、学校中的地位低,在晋级、评职、评优评先问题上得不到公平的待遇,影响了体育教师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职后教育仅仅依靠行政命令的手段,强迫其职后教育,收效甚微。

4、公共政策缺失,制约机制乏力

尽管国家教育部对教师的职后教育高度重视,发布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对教师的职后教育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使我国的职后教育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但是在终身教育和成人教育立法方面仍然缺失,这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十六大提 1

出的建设学习化社会的目标是不相宜的。正是由于国家相关政策的缺失,使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支撑,而且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5、教育内容实效不强,形式方法过于单一

在当前的体育教师职后教育中,一是因大多数是教师通识培训教育,二是体育专业知识教育很少,且方式单

一、教育内容严重脱离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

6、缺乏专业引领,师训队伍参差不齐

目前多数培训院校的体育师资缺乏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状况的了解,在培训中理论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没有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没有有效实现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引领。

二、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主要内容

1、学校体育法律法规、政策与专业态度、师德修养的教育

学习了解关于体育的中央“7号”文件、《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等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列举2008年全国百名优秀中学体育教师的先进事迹,以提高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地位的认识,端正本职工作的专业态度,使之热爱体育教育事业,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增强体育教师的社会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2、体育教学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

中小学体育教师要进行有效教学,一是必须对体育教育的目的、性质和特征做到真正的理解。熟悉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内容标准以及实施建议等知识。掌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及实施办法。二是熟悉掌握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在总结合各地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和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从体育课堂教学层面上提出的《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共九条。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体育课堂教学理念。三是体育学科知识、体育教学论、体育文化知识及发展理论等。如水平阶段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计划方案的设计,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教案的编写,课的类型、体育课特有的教学规律与课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的设计与创新,体育课的密度、运动负荷的安排、检测与调控的知识,体育教学、体育运动与安全的知识等等。

3、体育教学技能的培训

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是形成体育有效教学的必备条件,它主要是指教学技能,应从以下方面加以培训教育。

1)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体育教师要计设正确的教学目标,应从两方面努力:一是教学目标的指向性;二是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目标的指向性是指某学期、某单元、某节课的教学要达到的结果是什么,这在预设教学目标时必须明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二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2)课堂驾驭能力。能较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监控,根据课堂上不同的情况调节课堂

教学节奏、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及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应变能力强。

3)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语言规范、精练、简明、生动等方面能力。

4)运动技术能力。体育教师运动技术动作、运动技能方面的示范能力、运动能力。如果体育教师运动技术动作示范准确、美观,就能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教育,教师能够完整、准确、流畅地演示《课标》中要求的运动技术项目,并提高运动技能;能够讲解运动技术结构、环节和细节;能够掌握常见运动项目的战术和裁判规则知识,并能较熟练运用。

5)教学设计与创新能力。教学设计要有突破、有新意、有创新,方法手段要恰当,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很好地达到学习目标。

6)科学评价的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既要注重学生终结性评价,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既要对学生练习强度、练习密度和掌握运动技能的评价,也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

4、“阳光体育运动”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了解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关精神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性质,掌握“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形式和内容,能够根据学校实际设计、组织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结合“阳光体育运动”和本校实际设计和创新、开展和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教育性体育运动会”、“多种单项的学生集体项目比赛”,提高教师组织和开展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能力。

5、体育科研能力方面的教育培训

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师的创造性,而教师的创造性则源于教师的教育科研。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高,能形成有效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应由“经验型”转向“教研型”,体育科研能力应是现代体育教师的必备素质,要求体育教师具有浓厚的科研意识,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具有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具有善于探索、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品质。通过教育,体育教师了解体育科研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了解我国当前学校体育科研的基本类型与内容,掌握一些体育科研的方法和策略,提高针对体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研究的意识;掌握体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及方法。

6、加强体育教师人文素质方面的自我修养

所谓教师的人文素质,是指教师“这个”“人”培养学生“这个”“人”所必需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化教育力有机统一的综合素质。人文知识是对于人生问题论述、表达、反思及实践的知识体系,它是教师人文素质的载体,为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材料支持。人文精神包含三个元素:人性、理性、超越性。教师角色的自我觉醒、人格魅力、学生观、法律意识是教师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人文精神是教师人文素质的核心,它为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动力支持。人文化教育力是指具有人文精神的教育行为,包括教师教学语言的人文化、教学模式的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它是教师人文素质的外显,为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技术支持。因此,体育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应加强人文素质的修养。一要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

体地位和个性发展。教学思想上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学方法上区别对待。二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形式

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具有全员性、在职性、成人性及需求的多样性的特点。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模式理应是多样化的,当前可行的形式有:1)参加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研修班形式的院校培训;2)全面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素养和能力的通识培训; 3)参加省、市、县组织的体育教师培训班,最重要的是正确进行新《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培训;4)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教研活动;5)参加教师岗位培训教育;6)参加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的形式很多,如师徒结对式、课堂达标式、专题讲座式、课例式、技能达标式及以课代研式等等;7)积极进行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在科研中提高自己;8)加强自我教育学习与修养。

四、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保障

1、建章立制,完善公共政策

要使教师职后教育不断深化,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一要加强成人教育立法建设,以保证成人教育及教师职后教育的全面深人的开展。二要健全完善职后教育制度。要制定教师职后教育的总体规划、管理办法,及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加强职后教育质量的监控,制定相关政策将教师职后教育的绩效同个人的晋级、聘任、评优评先挂起钩来,以保证职后教育的实效。

2、建立高素质的体育师资培训队伍,实现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引领

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质量如何,一方面取决于体育教师个体的价值取向及主体行为;另一方面也离不开高水平体育培训教师的专业引领。因此,培训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能真正熟悉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实际。教师进修院校要加强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研究,加强与教育科研部门、兄弟院校专家、学者及中小学名校、名师的联系,聘请他们为兼职教师,使培训师资队伍的结构更加合理。

五、结束语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推进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职后教育。应从体育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体育科研能力、人文素质等内容方面加强教育培训。同时注意职后教育的培训形成应多样化,建立完善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保障机制,努力提高体育教师学习、工作的主动积极性,以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蓬勃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梁忠义罗正华.教师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3]蒋亦华.中小学教师主要职业技能的内涵及培养途径与考核机制[J].中国教育学刊,2005,1.[4]肖紫来.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几点建议[J].中国学校体育,2008,10.

陕西省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组织模式的探讨 篇2

1983年美国前麻省理工学院哲学教授舍恩在出版的《反思性实践者——专家如何在行动中思考》一书中就对这种分体式教育进行过批判。他认为, 反思性实践是实践者借助不断思考经验问题、发展逻辑推理和推敲判断的技能并进行评判性分析的过程。反思性实践强调实践者在活动中反思, 强调实践者在行动过程中与流动性的、复杂性的、不确定性的、具有价值冲突的问题情境相互作用解决问题。它既是一个省察的过程, 也是一个合作的过程。这就要求体育教师, 尤其是处于职后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 在整个实践的过程中都要思考情境中的各种因素, 并与之相互作用, 时刻反思自己的活动。

职后体育教师的特点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来履行职责, 完成教学目标。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在实际操作和实践中达到教育目的的过程, 在仅仅作为一个教学实践活动, 一个连续不断的操作过程的这种传统的实践中, 由于我们对反思的疏忽, 使体育教师成为单纯的实践者而忽略了在实践中的反思活动。所以, 针对在职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和教育规律, 利用教学反思来培养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将是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反思性实践者”的标准

体育教师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反思性实践者”, 其典型特征就是在“行动中反思”和在“行动中认识”。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 在职体育教师作为实践者应该时常主动考虑自己的行为, 不断根据复杂的、变化的问题情境及行动结果调整自身的思路和行动, 做到只要在实践就要反思, 只要在教育就要反思, 从而突破旧思维体系的束缚,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

(一) 能够自觉能动地进行教育探究

在职体育教师不是外在技能和原理的填充者, 而是运用自己的情感、态度、经验、信念等内在力量主动地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始终对教育情境保持专业性敏感;始终保持一种孜孜不倦、不断尝试地求知心理;始终有一种评判和反思的能动精神。体育教师的研究不仅涉及认知因素, 还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情感与动机、人际互动与交往等多种因素紧密联系起来, 从而进行探索和尝试新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二) 善于批判、改革、更新理念

体育教师实践的对象是学生, 教育实践要促进和关怀学生的人格成长, 因此,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要始终以质疑的态度关注教学中不符合学生成长的理念、制度和行为, 在始终的批判、改革、再批判、再改革中完善实践模式, 使自身的实践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三) 主动将教育知识、实践、反思融为一体

体育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研究者, 是教育实践的创生者。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不是单纯地将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中, 而是把自身作为主体积极主动地将专业发展的实践性知识及其反思融通到教育实践中去, 进行自我观察、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计划、安排、反馈、调节, 从而将这“一体”的知识构建到教育行动中。

二、体育教师职后教育课程中培养“反思性实践者”的思考

(一) 基本认识

我国当前对体育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 就是把长期被忽视的“实践”维度重新纳入体育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 打破单纯以理论为中心或者单纯以实践为中心的课程模式, 使体育相关的学科知识与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将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性知识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融合。不仅为体育教师继续提供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同识教育课程的学习, 提高体育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反思这些课程与自己专业的内在联系性以及怎样运用这些基础课程的能力, 而且还应该加大如运动生理、运动保健、技能教法运用等学科专业课程, 让教师运用自身教学和运动经验, 分析这些课程如何进行创新性应用。不仅如此, 依据“反思性实践”理论和体育教师的职后工作特点以及再教育特点, 在进行体育教师职后教育课程的组织和编排时, 更应该注重把问题根植于学习者现有的经验和能力, 用问题、主体、议题、情境为中心来组织。

(二) 基本原则

基于“反思性实践”的理念, 体育教师职后教育计划的各门课程、参与教师职后教育计划的主体都要存在内在的关联性, 应有共享的教学观和共同的认可评价标准, 以便对学习者接受的观念进行强化。

1. 开放性原则

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是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 一方面, 课程设置要体现在职体育教师对职后教育的新要求, 体现教师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结合性;课程内容要不断吸取处于科学发展前沿的最新知识。另一方面, 课程设置要体现在课程的建构过程中, 无论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上的选择和确立上都应打破传统形式。从而构建一个开放的、自由的、不拘传统的在职体育教师职后教育课程体系。

2. 整合性原则

这里说的整合性是指在体育教师职后教育课程设计中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 一是指理论性知识之间的整合;二是指实践技能和经验的整合;三是理论性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整合。理论学习需要实践体验作为支撑, 实践体验也离不开理论学习的指导, 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此, 在体育教师职后教育过程中, 应充分整合二者联系, 切不可将其分裂开来。

3. 连贯性原则

对体育教师职后教育课程的设计要遵循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特征, 遵循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规律, 课程计划的各个要素要相互依赖, 设计的各门课程之间有共享的教学和学习观, 使各门课程直接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此外, 应将体育教师职前教育的理论学习和职后教育的实践体验形成内在的、彼此关联和连续的过程。

(三) 基本形式

板块一:教育科研培训课程

教师如要在体育教学中判断、反思、概括和总结教学中的问题和经验, 就需要学会发现问题、分析和利用先进的理论知识和合理的科研方法的能力。因此, 在体育教师职后培训中增加教育科研培训课程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科研培训的过程中, 选择在体育学科中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放入其中, 使教师把握学校体育的最新动态, 并向体育教师传授如何确立课题、如何查阅文献、如何进行课题的论证和研究方法的选择、如何进行文字表达和组织等方面的知识, 为他们以后进行科学研究提供指导。

此外, 还应该为体育教师创造自由、开放的环境, 引导他们在创造和探索性氛围中进行体育教学研讨、课堂教学试验及设计等活动。在这一过程中, 要集中培训和教师不断实践相结合, 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块二:优质课观摩课程

通过组织进行一般性教学内容的观摩、重点内容的观摩、示范性的观摩等不同形式的课程, 使体育教师从课的任务、教学的原则、组织教法、教学的效果等方面进行观摩与评价。

在进行观摩时, 教师要自我不断观察总结, 集思广益, 在观察中时时进行反思, 提高体育教师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迁移、归纳、演绎等创新思维方法, 从而提高教学认识, 改进教学工作。

板块三:实践体验课程

体育教师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一般的实践中, 体育教学也仅仅是体育教师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的过程, 而忽视了理论与实践体验的互动和反思。依据“反思性实践”理念, 在职体育教师要做到进行反思时不是只固定在某一点, 而是贯穿于每个教学单元、教学活动中,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时时进行反思。因此, 可以通过增加创造情境性课程对教师进行实践性培养, 如通过实物、图像、动作活动、言语、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以及背景或者问题创设情境。教师则应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经验, 并利用以往经验与情境进行对话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艳玲.培养“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教育课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8:47-48.

[2]王春光.反思型教师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7:19.

[3]张志勇.体育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4]赵风雨, 周先进.从“技术熟练者”到“反思性实践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8) :22-24.

[5]饶从满, 王春光.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 2000 (5) .

[6]张志勇, 程卫波.当代竞技体育本真价值检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 (8) :33-35.

陕西省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组织模式的探讨 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师 职后教育 现状 发展对策

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建设和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高素质的教师不仅要有知识、有学问、有技能,还要有修养、有责任感、有专业追求。优秀的教师群体能够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能效。因而,能否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培养,既关系到学校教育事业能否得到长远发展,又关系到学生能否得到全面健康的教育。对于任何一所高职院校而言,学校的核心发展力就是师资力量,建立与健全既科学又完善的师资培养体制对于学校的快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师资培训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们的关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使高职教育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这是我国政府面向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重要战略决策,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迫切需要的大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委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工作,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文件和具体措施,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办学特色日趋明显,是高职教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的前提条件。高职院校体育具有教育、社会两重性,体育教师承担着学校的体育教学、体育科研和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任务。体育是高职院校基础教学科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形式发展的需要,是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关注体育教师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1.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意义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者一直担负着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并将素质教育由纵向发展到深向这一重要历史使命,因为高素质的定义涵盖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创新素质,体育教学则一直都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及思想素质等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高职院校体育是学生接受正规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是我国职业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也是高职院校学生独立运用和学习的衔接点,这对高职院校学生进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以后体育意识和体育观念的培养一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完善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是适应体育发展形势的一些重要举措,是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关键,知识的更新,教育环境的变化需要体育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利用优质的体育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推动整体素质向前发展,在更新体育观念的同时,不断更新和扩大本学科适应面及边缘学科的知识面,熟悉并掌握大量最新资料,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高职院校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强化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职后教育工作,是解决当前教师队伍质量问题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师专业化是提高体育教师教育质量、培养教育需要的高质量的体育教师为主旨的新举措,它更注重的是体育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的专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体育师资,才能进一步深化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才能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存在的问题

2.1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成实践的技能型人才,由于体育学科的边缘性使得学校仅仅将体育课看做是学生消遣的时段,因此学校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并不太高,对于体育教师的培养就不会放在第一位。业务进修是提高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一些高职院校将这样的机会留给了专业系部的教师,甚至是出国考察,体育教师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他们考虑到自己的专业地位,很少有人争取,觉得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使体育教师感到了不公平待遇,惯性的思维使一些体育教师只能维持现状,专业发展艰难而缓慢。

2.2由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任务轻,职业技能的获得与体育教学似乎联系不大,课堂教学中学生几乎不会提出任何问题,体育教师现有的理论知识足够应付他们。对待教学工作只是当做“养家糊口”的途径,并不是当做一种责任,没有了教学责任的体育教师就不会主动寻求专业发展,缺少发自内心的对体育教育工作的热爱之情,使得体育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培养积极性不高,目标不明确,缺乏专业发展的动力。

2.3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这一现象体现在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体育教师的经济地位。经济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社会地位的标志,经济收入低造成了与同校专业教师的差距,由此产生了不认可感,不被重视甚至是自卑的心理,阻碍了体育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3.建议与对策

3.1制定并完善体育教师职后教育体系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制订一套统一的教育计划,使职后教育规范化的同时也将体育教师任职资格的法规落到实处,通过法规的强制约束确保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顺利开展。

3.2“师者,人之模范也”,体育教师的劳动往往以身体活动为主要表现形态,将自己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及品行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专业思想与理念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是教师教育人格和伦理的组成。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变化,与其所处环境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因素有密切联系,体育教师要想得到专业地位的提升,除了具备必要的外部环境以外,体育教师自身还必须具有明显的专业思想与理念。

3.3高职院校必须从思想观念上重视体育教育工作,可通过设立鼓励体育教师参加在职进修的津贴,在受训期间可享有相应的培训津贴,受训结束后可酌情加薪等。把职后教育和教师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教师进修的热情。

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方面的进修将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必须得到多方面的支持,教师要不断努力。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系统知识结构,不仅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基础,而且是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体育教师的教改意识是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追求和探索,是教学改革的首要条件。针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我们绝对不能盲目进行,既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全面性,更要注重先进性、系统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1]董喆.对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思考——以湖南省高校体育教师为例[J].体育世界,2013(8):85-87.

[2]韩春利.2005—2010年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组织管理与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7-14.

[3]子莲鹰,高炳乾.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谈体育教师队伍建设[J].考试周刊,2008(49):85-87.

1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4JK1232。

陕西省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组织模式的探讨 篇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查阅数十篇有关教师职后教育的各种文献资料及几部专著, 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同时对2013年11月参加浙江省高中体育教师培训活动的专家和一线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236份, 回收问卷206份, 有效问卷196份, 回收率为87.28%, 有效率为83.05%, 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另外, 还对授课的专家毛振明教授进行访谈, 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师参与职后教育的现状

2.1.1 参与时间和频率

问卷调查显示每年参加职后教育的次数在1-2次的为158名教师, 占全部的80.61%, 次数在3-4的为30名教师, 占总数的15.31%, 其余的4.08%, 培训次数在5次以上;参加职后时间大部分集中在工作期间, 也有一部分在周六、周日进行, 同时一部分老师表达了希望职后教育放在寒暑假的愿望。

2.1.2 对职后教育的认识程度

通过对文件调查统计, 54名教师认为职后教育是继续提高学历层次的教育, 占总数27.5%;44名教师认为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占24.4%;46名教师认为是综合素质培训, 占23.5%;24名教师认为是为了学习最新的教育思想, 占12.2%;6名教师认为是各种层次和内容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占3.1%。除此以外, 还有22名教师说不清职后教育到底是什么, 占11.2%。这表明教师对职后教育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 陈旧观念、单纯技能观念较为普遍。一部分教师不能领悟教师职后教育的范围和内涵。少数教师尤其年龄偏大的教师对继续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解和偏差。如职后教育既浪费时间, 又浪费金钱, 更耽误教学, 我们的知识水平足够了, 没必要继续教育。因而态度抵制, 行为消极;加上基层的教育机构认识和理解上的相对滞后, 没能给教师职后教育予以足够的支持和指导, 致使一些学校职后教育工作进展缓慢。

2.1.3 参与动机

统计结果表明, 129人参训原因是上级规定占65.7%;78人参训原因是希望更新知识, 对新知识的兴趣占40%;73人是晋级评职称需要占37.1%;50人是工作需要占25.70%;134人是选择提高业务水平 (见图1) 。提高业务水平、上级规定、评定职称、保住工作、对新知识的兴趣构成了教师参训的原因。其中上级规定与提报业务水平所占比重最高, 占65.70%与68.60%, 说明教师参训的动机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获得个人职业的发展, 发展动机合情合理。但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兴趣一项所占勾选比例并不算高, 可见, 浙江省教师自身积极性仍需要得到提高;行政管理部门需增加重视程度, 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从而得到更为广泛的支持[2]。

2.1.4 课程的内容设置

从图2可以看出, 浙江省职后教育偏重于教材教法研究、教育科研方法、教学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新的教学理念, 比例都占到50%以上;教育学、心理学最低, 占17.10%;可以看出浙江省职后教育往实用性、结合教学实际的方向发展, 也从侧面反映出在过去的职后教育实用性偏低;在问卷的最后一题是“您觉得目前职后教育有哪些图要改进的地方”, 很多写到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广大老师从事高中教学多年, 他们深知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会导致理论实施受阻碍, 而我们的培训老师大多是大学的教师教授, 培训方式以专题培训与讲授法居多, 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仍然需要我国培训老师多加斟酌[3]。

2.1.5 参与途径

由图3可以看出, 74.3%的教师是通过专题培训方式, 20%的通过讲授的方式, 由此可以看出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专题培训、讲授以及学校聘请专家学者举行的讲座报告都是有效的职后教育形式, 并且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不可否认, 参加专题培训与讲授有助于教师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然而无论专题培训还是讲授都存在着教师主动性不强, 教师与讲师互动少等缺点;而观摩课与研讨总结的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教师积极的思考, 与讲师的交流更多, 从而提高了职后教育的质量;其他方式中远程开放教育也是一种新的、先进的培训形式, 然而普及率有待提高。

2.1.6 参与效果和必要性

由此可见, 大多数认为有帮助的, 占74%。从总体上讲, 全市的高中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工作符合广大教师的意愿, 大多数老师从中得到了最新的体育教育动态, 确实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

2.2 体育教师参与职后教育需求

2.2.1 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由统计结果可知, 16人认为教师职后教育须着重加强的素质范围是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 占8%;54人认为须着重加强教师教学示范能力, 占27%:52人认为须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占27%;30人认为须加强组织管理能力, 占16%;26人认为须加强的是口令运用能力, 占12%;20人认为须加强教案编写能力, 占10% (见图4)

2.2.2 对课程内容的需求

由图五可以看出, 教师最想接受的职后教育内容的百分比为:选择新的教学理念培训占37.10%;选择专业知识拓展占42.90%;选综合课程占17.40%;选择教学技能培训占28.60%;选择教育科研方法占22.90%;选择教材教法研究占31.40%;教育学与心理学占17.10%;余下的思想政治师德教育。图5与图2进行对比, 发现教师想接受的职后教育课程与教师正在进行的之后教学课程的比例有很多的不同, 这反映出高中体育教师职后教育课程设置与高中体育教师期望的课程不一致。应在培训中多补充教师平常工作中比较欠缺的知识和技能。

2.2.3 对授课方法的需求

由图六可以看出, 被培训教师期望的授课模式与现正在接受的授课模式存在偏差, 期望的授课模式包括观摩课及研究总结, 其期望值都比现状模式高;专题讲座与讲授法的期望值低于现行值;不可否认, 参加专题讲座有助于教师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对体育教学更深的认识, 但是专题讲座中无论专题培训还是讲授都存在着教师主动性不强, 教师与讲师互动少等缺点。

3 小结与建议

浙江省高中体育教师队伍每年参加职后教育次数较少, 大多数老师认为职后教育很有帮助, 体育教师从职后教育中得到理论与技能的提高, 应增加职后教育培训次数。.职后教育认识方面, 体育教师对职后教育的认识不够, 单纯技能观念较为普遍, 甚至不能领悟教师其范围和内涵。.参加动机方面, 部分教师带有一定的功利思想和强迫性, 主动性有待提升。课程内容方面, 缺乏体育教学实际所需要的承上启下的内容, 使体育教师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当中, 无法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惑。授课方式方面, 授课方式中专题讲座与讲授法占比例过重, 大多数教师更愿意接受研究讨论与观摩课的方式。

摘要:本文通过对浙江省高中体育教师进行有关职后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 并对培训的专家进行访谈, 调查结果显示职后教育的帮助很大, 但是有部分教师对职后教育的认识不够, 参与动机较为一般, 另外在课程设置、授课方法等方面与教师的实际教学需要存在一定差距。

关键词:浙江,体育教师,职后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侯贵宝.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 (8) .

上一篇:新年晚会策划书下一篇: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