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共7篇)
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 篇1
一、前言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我国知识分子中的特殊群体, 他们不仅作为高校教学骨干力量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 而且还是现代知识的传播者和科研工作的生力军;他们的体育消费情况不仅反映了其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程度以及从事体育锻炼的效果和体质健康的状况, 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国家的科技进步与科学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陕西省的西安工业大学、西安体育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延安大学、宝鸡文理学院等6所在职的高校教师1000人为调查对象, 以他们的体育消费情况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数篇。
(2) 访谈法
走访样本所在单位, 对青年教师体育消费情况有所了解, 并对影响青年教师体育消费的因素和意见进行归纳和总结。
(3) 问卷调查法
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 回收问卷946份, 有效问卷923份, 回收率为94.6%, 有效率为97.6%。
(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 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的体育消费现状
(1) 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的体育消费观念
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中有12%的青年教师通过花钱买保健品来使自己获得健康, 有30%的青年教师通过到收费的体育场馆锻炼来使自己获得体育锻炼, 有13%的青年教师两者都选, 有45%的青年教师两者都不选。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己的健康, 对健身防病有了新的认识, “与其花钱买药, 不如花钱健身”的观念逐渐增强。但是, 仍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还没有意识到体育消费对身体健康的价值, 部分青年教师仍停留在吃补药使自己健康的误区里。由此可见, 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的体育消费观念正逐步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但总体消费观念、消费意识仍较差。
(2) 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的体育消费水平
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居民体育消费水平, 并与消费水平成正向关系。2008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2007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陕西省统计局的调查显示, 2007年省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763元, 全国排名26位。调查显示, 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的月收入在1000元~4000元之间, 家庭月总收入在3000元~7000元。说明高校青年教师的收入以及家庭总收入在全省城镇居民平均收入中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但是, 高校青年教师的体育消费水平却不令人满意。从表中可知每年没有体育花费的青年教师占21.1%, 100元以下的占36.8%, 1000元以内的占42.1%, 几乎没有人花费在千元以上的。可见, 有79%的青年教师有过体育消费, 但其消费水平基本在1000元以下。且还有部分青年教师没有体育健身消费的意识。说明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在体育健身消费上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3) 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的体育消费结构
近年来尽管我国整体体育消费呈现上升增长趋势, 但从体育消费结构上看, 目前我国居民体育劳务性消费远远低于体育实务性消费, 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据雷朝阳在《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研究》中的统计, 体育实物消费占整个家庭体育消费金额的87.2%, 体育劳务消费仅占18.8%。而美国体育产业产值构成中, 体育服务性消费占70%左右, 德国约占62%, 韩国约占56%。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居民在体育服务性消费支出方面的比重明显过低。从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的体育消费内容上看, 实物性消费占77.7%, 劳务性消费只占28.3%, 与我国总体体育消费结构基本致。其中, 购买运动服装鞋帽和体育器材占53.6%, 这主要是因为运动服装、鞋帽兼有运动和日常生活两方面的效果, 再加上消费品新型的款式, 从而受到青年消费者的青睐。另外, 小型运动器材价格相对低廉, 教师完全有能力支付, 而且小型运动器材也是参加体育活动时的常备器械。
2. 影响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体育消费的因素
据调查, 影响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进行体育消费的因素依次为:体育消费观念落后 (占41.9%) 、经济实力有限 (占35.5%) , 没有时间 (占25.8%) 、场所设施及管理等客观原因 (占22.6%) , 身边的人影响 (占16.7%) 、宣传力度不够 (占9.7%) , 没有适合自己的消费项目 (占6.5%) 、体育比赛表演水平低 (占3.2%) 等。
(1) 体育消费观念落后
体育消费观是体育消费行为的内在机制, 即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后, 由于对体育运动的“亲和力”所引起的以此为消费对象的心理定向或态度。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情感需要, 这种情感需要可以进一步升华为消费意识或观念。没有意识到“花钱买健康”的青年教师占41.9%, 排在了第1位。在传统的“量入为出”的观念的影响下, 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在进行体育消费时, 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 观赏型和参与型体育消费所占比例偏低, 消费结构中, 甚至还有许多青年教师没有过体育消费。可见, 其消费意识比较淡薄、消费观念相对落后。
(2) 经济实力有限
体育消费就是生活消费之外的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 目前陕西省以赢利为目的的诸多健身娱乐场所及设施是以高档次、高规格、高价位起步的。据调查所知, 如果到收费的体育场馆去锻炼和娱乐, 所能承受的最高价格每人每次5元以下的占10%, 能承受5元的占6%, 5元~10元的占55%, 10元~20元的占16%, 20元~50元的占13%, 而几乎没有人愿意花费50元以上。这说明高校青年教师到收费场馆锻炼或观看比赛时所能承受的门票价格较低, 还远远不能适应目前体育消费市场上门票价格的定位。高价位的体育消费品和较高的门票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的体育消费。由于陕西省为经济欠发达的省份, 教师工资待遇比较低, 在长期的低工资收入下, 现期收入几乎全部用于现期消费。但随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出, 打破了这种确定性的预期, 尽管收入增加, 但随之而来的不确定性的递增, 使支出比重明显过高。另外, 由于青年教师面临着结婚、买房、培育子女等重任, 日常消费比较高, 对体育消费的实际承受能力有限。因此, 经济实力有限是制约了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
(3) 他人的影响
个人的行为会受到许多群体的影响, 个体的体育消费行为也极易受周围人群的影响。有16.1%的青年教师认为在体育消费方面受到了身边人的影响。由于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的文化程度、年龄、经济收入都相近, 如果大部分人都不进行体育消费, 那么势必会影响整个群体的消费观念。
四、结论和建议
1. 结论
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体育消费意识较差、消费水平低、消费结构不完善, 以实物性体育消费为主;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的体育消费因素主要是:体育消费观念落后、经济实力有限、场所设施及管理等客观原因及身边的人影响、宣传力度不够、没有适合自己的消费项目、体育比赛、表演的水平低等客观原因。
2. 建议
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经济, 提高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的生活质量, 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 提高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对个民健身计划和体育法的认知程度, 转变其体育消费观念, 提高其体育消费水平, 优化体育消费结构, 即由实物性体育消费领域向非实物性体育消费领域转变;各级相关教育部门和高校应合理发挥组织管理功能, 构筑体育锻炼的保障体系, 加大经济投入, 使高校青年教师在体育消费的同时还能真切提高自身健康状况, 使其更好的从事教学科研活动。从而也能更好地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调查方法, 对影响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体育消费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 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相应对策, 以期更好地推动陕西高校青年教师健身运动的开展。
关键词: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体育消费
参考文献
[1]王莉田浏阳: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投入与健康状况的研究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0 (9)
[2]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3]丛湖平:体育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4]雷朝阳: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研究[J].湘潭大学, 2006
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 篇2
为了解决今秋柞水中学教师缺员问题,拟为柞水中学招聘部分学科教师,现就招聘工作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招聘名额
本次共招聘7个学科、8名教师,其中语文2人、英语1人、生物1人、历史1人、地理1人、政治1人、体育1人。
二、招聘对象
本县初级中学以上学校的正式教师。
三、招聘条件
1、爱岗敬业,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责任心强,爱护学生,终身学习,为人师表,无违纪违规劣迹。
2、第一学历为国家统招、师范类院校、全日制本科或以上学历,所学专业与任教学科一致。
3、具有高中教师资格,能适应高中学段教学工作。
4、年龄在35岁以下,个别特别优秀或获县以上教育能手称号的年龄适当放宽到38岁以下,身体健康,能承担高中教学。
四、报名与资格审查
有意应聘者于8月18日至20日下午6:00时以前,持身份证、教师资格证、毕业证和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原件、复印件,到县教育局人事股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合格者方可报名。
五、考试
1、考试方式: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试。笔试卷面100分,内容为学科基础知识;笔试成绩由高到低排列,按1:3的.比例分学科确定面试对象。面试100分,面试方法是面对学生讲一节课,由专家组评分。笔试和面试成绩按5:5计算总分。
2、考试时间
(1)笔试:8月21日上午9:00-11:30
(2)面试:8月21日下午14:00-18:00
3、考试地点:柞水中学
六、确定聘用对象
根据招聘名额,按总分由高到低、总成绩并列时按照“笔试成绩高者优先”的顺序确定拟聘对象并公示,公示期间县教育局对拟聘人选进行职业道德考察。经公示无异议、经考察无劣迹的拟聘人选即确定为聘用对象,聘用后第一学年为试用期,试用期内不转办相关手续,试用期满能够胜任工作的,县教育局予以正式调动。
联系人:段老师
联系电话:4343581
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 篇3
在我国教师的专业地位在1986年正式确立, 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由此也得到不断强化。目前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 现有的知识满足不了社会变化的需要, 如果不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更新, 就会落后会被社会所淘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在职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完成学校学业后, 再进修时进行体育知识更新的教育, 属于成人教育的一部分。
2 对陕西省民办院校教学现状的研究
国内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进行了不少的研究, 但是对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不多, 通过对陕西省思源学院、培华学院、西京学院、欧亚学院4所民办高校进行调查, 通过对比总结出我院在这方面不占有太大优势,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安翻译学院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这样的背景下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可以弥补对陕西省民办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相关研究的不足, 丰富研究理论, 同时为我院相关主管部门提供参考意见, 进一步完善我院体育教学与发展。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陕西省4所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得出结论如下:
2.1 职称结构与学历层次
通过调查 (表1) 发现4所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普遍存在职称普遍偏低, 最高职称仅为讲师。讲师共计44人, 平均毎校11人, 40~50岁的专职体育教师缺失。当然缺少中年骨干教师是和民办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分不开的, 陕西省民办高校教师参加国家每年的职称评定工作近几年才起步, 虽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民办院校体育教师队伍, 但初、中、高职称比例还有待发展与改善。应当看到各民办高校无论是职称评定还是中青年教师的数量较2年前都有了较大提高, 改变了以前那种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我院因前2年自考生不开设体育课, 体育教师人数较少讲师仅为5人, 离兄弟院校尚有一定差距。通过调查, 在陕西省民办院校中体育教师学历情况调查中人数为86人, 硕士人数12人, 占总的人数13.95%, 本科64人, 占总人数的74.42%。
从调查显示4所民办高校共有专职体育教师86名, 平均每校21.5人, 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学历比前两年得到了很大提高, 为本科学历, 有硕士学位的也已达12人, 占13.95%, 平均每校3人, 但高素质人才缺口仍然很大。我院2011年6月调查结束时专职体育教师14人, 有硕士学位的1人, 其余都为本科毕业。
2.2 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
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外乎3种: (1) 提高教学能力; (2) 提高学历文凭; (3) 晋升职称需要。80%体育教师认为继续教育对自己有一定帮助或帮助很大, 20%的体育教师认为没有帮助或帮助不大, 通过研究调查, 38%的教师认为学历继续教育不能满足自身需求, 主要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非学历继续教育中45%的体育教师认为培训内容或者缺少针对性或者太专业离实际太远, 不能满足自身需求, 主要是培训方式存在问题。培训课程内容排在第一位的是体育教育实践, 说明体育教师非常重视学习内容的实用性。众所周知随着科技的进步, 在学校里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学完, 走入社会后, 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提高。教师们带着求教的心情带着问题来进行学习, 想提高教学水平、质量, 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做到学以致用。
年轻体育教师参加非学历继续教育, 因为职称评定需要, 要求必须参加。中、轻年体育教师参加学历继续教育是因为评审职称、职务晋升时单位对学历的要求。应该说体育教师们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是积极的, 只是继续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课程设置、内容、管理等方面出现了问题, 使部分人产生了消极看法, 主观上还是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造成的, 对教师们而言认清形势, 深刻领悟到接受继续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大势所趋。
2.3 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影响的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影响的因素有以下几种:工作任务重、经费投入不足、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培训制度不完善等。近2年中陕西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进修、培训机会明显增多, 有33.72%的体育教师没有进行过任何培训, 有66.27%的体育教师参加了校内外各级的培训与学习, 教师们参加了在职体育硕士和同等学力的考试与学习。通过调查显示, 陕西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在接受培训、进修情况统计来看, 接受培训与进修的人数为57人, 占总人数的66.27%, 没有接受培训与进修的人数为29人, 占总人数的33.72%。
我院自2010年本科评估获得优秀后采用“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式, 参加各级各类全国、省市的精品课、裁判等级、科报会、交流会、培训研讨班等方式进行进修学习, 平均每学期每人次1~2次。更为可喜的看到2011年下半年除新引进2名研究生外已有3人考取了体育硕士与在职体育硕士, 另有5人次进行了2011年在职体育硕士考试, 2人被录取。
2.4 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形式
参加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方式主要有外出参观、学习;个人业余培训;半脱产学习;其他方式及网络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 而脱产仅占极小的一部分;调查的每个民办学校继续教育的主要渠道都由学校自己组织开展的培训达到100%, 可见陕西民办高校对其体育师资力量的重视较前两年得到了大幅度的加强。其他渠道如各种研讨会、交流会、学术会议、裁判培训占总数的13%;远程网络教育平台占总数的20%;体育教师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费用完全由个人负担的占8%;学校负担的占90%及以上;学历继续教育个人和学校按照一定比例分担的占40%, 各民办高校都有继续教育激励机制度学业完成后或学费全部报销或按照绩效比例部分报销同时提高教师个人收入 (如表2) 。
2.5 陕西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科研情况
科研能力是一名合格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 是体育教师较为薄弱的方面, 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继续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保证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掌握最新最快的科研动态, 使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始终走在时代前端, 不被时代大潮落下。
对陕西省民办高校调查后发现民办高校建校时间较短, 各学校都陆续出台了激励科研工作措施与办法, 但并不完善尚在摸索中。体育教师队伍中多为青年教师, 缺乏高文凭、高水平、高素质人才, 体育学科的专家、学科带头人少,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办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对陕西省民办高校进两年自编教材、科研论文的统计来看, 西安翻译学院自编教材为3本, 教师发表论文30篇, 科报会为2篇;西安欧亚学院教师发表论文15篇;西京学院教师发表论文10篇;西安思源学院自编教材1本, 教师发表论文30篇;核心3篇;科报会3篇;获奖3次;培华学院自编教材3本, 教师发表论文40篇。这从根本上显示了陕西省民办院校体育教师的科研现状。
多数教师认为从事科研活动会对自己从提高理论水平、提高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指导教学与训练、社会交往、职称晋升等方面有所帮助。因教师职称评定需要, 近2年来多数体育教师撰写发表了文章, 通过表6可以发现科研论文含金量不高, 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11年陕西省教委主办的论文报告会上, 民办高校参加的论文思源学院3篇获奖。
3 建议
通过对我院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的研究与分析, 发现不足提出以下建议。
3.1 树立正确的继续教育观念, 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继续教育是个人和社会目标相统一的一种重要形式,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院领导, 首先要从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度来认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个人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展开切实有效的方法支持、鼓励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 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 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其次体育教师也要认清形势, 清醒的意识到接受继续教育, 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3.2 完善继续教育的组织形式, 满足体育教师的工作发展需求
提高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全面认识, 加深对体育教育的了解, 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实际的了解,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满足体育教师的工作发展需求, 不断加强我院体育师资力量。可以招聘博士、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聘请公办大学中优秀人才, 如专家、学者、教授、学科带头人等, 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能打硬仗的“专职为主, 兼职为辅”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3.3 建立健全保障和激励机制
继续教育的费用制约了部分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空间。建立健全完整的保障体系和激励措施, 形成制度以便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众所周知民办高校老师课时量大, 减少课时量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积极的自觉、自愿的投入继续教育之中, 不断充实完善自我, 提高科研能力、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3.4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加强体育教师对网络教育平台的应用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30问 篇4
【编者按】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教师培训必须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按需施训”三条原则,强化校本研修在全员培训的主阵地地位。为了贯彻落实陕西省“以德为先、骨干带动、全员提升”战略,加强中小学“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建设,有效推进校本研修,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对《中小学校本研修50问》内容进行了整理和筛选,遴选出其中30问,作为各地和各中小学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必须掌握的主要内容,现予以公布。1.校本研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校本研修”的概念是2004年3月27日袁贵仁副部长在一个培训会议上正式提出的。陕西省的校本研修始于2010年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意见〔陕教师2010〕69号文件》中提出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每五年完成360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均衡基础教育资源,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2.什么是“校本研修”?
“校本”就是以校为本,“研修”则是研究、探索和反思,以实现教师自身的提升。广义说“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3.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面向全员、整体推进。校本研修必须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全员参与。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的校本研修进行统筹规划、统一部署、重点下移,在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全面开展,整体推进校本研修工作。
——区域协作、资源共享。要在立足本校的基础上,倡导“大校本”理念,针对许多农村学校布点分散、教师人数少、优质资源分散的实际,整合区域资源,加强校际合作,构建研修联盟,创造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研修质量和效果。
——以校为本、突出特色。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旨在优化本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研修活动形式,必须立足本校实际,突出自身办学特色。要将校本研修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研修内容、研修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聚焦课堂、注重实效。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校本研修要植根于课堂,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为基础,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强化课堂质量评价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要将教研活动、学术研究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以研促教、以研促训,切实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如何理解校本研修的主要方式?
“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从三个不同的方面为校本研修提供了路径,也提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方力量——教师个人、教师群体、给予专业引领的专家。“实践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专业引领”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通过对话最终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在实践中,我们只有充分地发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渗透,我们才能使校本研修获得实效。5.校本研修有哪些特点?
——全员性。主体是教师,也包括学校管理人员及其辅助人员。对象为全员,全员参与,整体推进。
——实效性。贴近学校实际、为了学校发展,基于教师、以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解决问题的指向性明确,能够较好地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
——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发展,针对教师的个体发展,针对学校的发展。
——自主性。校本研修的主体是学校和教师,其享有充分的研训自主权。能自主制订和实施研训方案,自主选择研训内容和资源,自主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计划。
——灵活性。校本研修可根据学校和教师实,在内容设置、方法确定、人员组合、时间安排等方面具有充分的灵活性,研训的内容、形式、对象、时空均具有灵活性。6.校本研修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
——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
——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
——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7.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
校本研修要根据研修目标任务和具体内容,结合区域和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灵活运用。基本类型和方式有:
——基于课堂教学的研修方式: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教;微格教学;案例分析等。
——基于专家指导的研修方式:专题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研讨;名师工作室等。
——基于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专题沙龙;兴趣小组等。
——基于校际合作的研修方式:对口支教;影子培训;项目合作;基地活动;校际结对;区域联盟等。
——基于专业发展的研修方式: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基于网络平台的研修方式:校园网站、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群交流等。
8.校本研修的基本过程有哪些?
——问题提出。校本研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学校和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要“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要在专家指导下诊断学校和教师发展中的聚焦性问题和生成性问题,把脉要定位准确,诊断要切准关键。
——目标设计。设计指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案、设想、构思、策划。一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搜集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二要遴选出关乎学校特色建设、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关键问题;三要提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假设;四要拟订解决问题的课题及研究方案;五要制定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六要不间断地进行介入性阶段反思。
——研修行动。行动是依据目标和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行动意味着改革和进步,是一次成长的过程,一个专业发展的过程。在行动中,校本研修系统的三大要素要协调运作、优化组合,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树立“问题既课题,工作既研究,教师既专家,成长既成果”的研修观。
——及时总结。一次有计划、有目的、有内容、有组织、有管理、有考核、有激励的校本研修活动,既要有阶段性的信息整理和过程描述,也要有过程评价和对问题解决的逼近分析,还要进行反思和回归实践的验证,并根据开展情况,对设计方案和理论假设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
9.教师校本研修初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患得患失,趋于功利。职称与工资、奖金、福利挂钩,有些教师参与研修是为自己的职称评定或评优奠基。但教师的教育科研必不可少,且教育科研是一件十分严谨的事情,只把研修当作扬名求利的工具,在工作中就会患得患失,趋于功利,——管理不力,缺乏引领。校长认识模糊,全当特色争优,有牌即思挂,无誉则求安,校本研修变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甚至认为研修是骨干们的活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专业引领,研修风气不浓,研修变成了散兵游勇,萧条无比。
——观念陈旧,维稳维轻。部分教师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心,求稳,不思变,缺乏求新、求异思想和敢想、敢干、敢闯的奥运精神,教育教学观念跟不上新时期的高要求。10.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专家论:只有专家指导才是唯一;
——条件论:只有走出校园才能学习;
——攀比论:只有专家才能提高自我;
——升学论:只有升学率高才是水平;
——金钱论:只有投资才能占有资源;
——推卸论:只有领导重视才能成长。11.开展校本研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且不可一刀切,全面开展,突出特色;
——且不可集体活动代替个人反思,要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
——且不可以教研代替研修,寻找全面提高教师教育的新途径;
——且不可以追求升学率代替研修,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且不可以课题研究代替研修,要整体推进;
——且不可急功近利,要持之以恒;
——且不可贪大求洋,要从实际出发;
——且不可一阵风,要形成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12.什么是教师校本研修计划?
教师的校本研修计划包括目标、任务、措施和步骤。具体来说包括教师对个人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针对实现目标提出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研科研、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任务,针对任务提出自己的措施和实施步骤。13.教师如何做个人总结?
依据计划和一年的实施情况从思想工作、教育教学、教研科研、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特别是在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方面要进行认真梳理。要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的改进意见。14.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
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
15.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阶段有哪些?
——适应磨合期(1-3年)的教学新手,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初步形成,但缺乏教学经验。
——适应发展期(4-6年)的经验型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较强,能够较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成熟提高期(7-10年)的研究型教师,产生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欲望,教学能力与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协调发展。
——反思创新期(10年以后)的专家型教师,进入探索和创造时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16.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知识系统:专门知识是构成专业标准的依据,是专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由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教学实践知识组成。
——教育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育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专业能力中的核心内容,它包括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学科教学能力等。科研能力和水平则体现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密切结合,是教育教学创新对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
——积极情感和高尚人格:教师的积极情感和高尚人格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是教师专业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系统。教师的积极情感会产生“皮格马里翁”效应,感染学生。教师的理性人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17.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保证;
——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
——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
——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18.什么是自我反思?
1987年美国舍恩提出“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的口号。1989年波斯纳将之概括为“成长=实践+反思 ”。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也就是教师自己主动研究自己。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
沟通。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19.自我反思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越来越显出动态生成性,有些课堂中的突发问题或值得深思的现象在课前很难预料到,“预设”与“生成”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两大焦点。而课后教案则较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课后教案就是把自己上课时的课堂实录详尽、及时地记录下来,并对其中某些片段和环节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从而扬长避短,以便于今后教学的提高。
——反思日记。实践者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及时地记录下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教育教学的背景、实施要点、实施效果及伴随而至的思想感悟和情感体验,记录下发现的问题及反思后设计的假设性解决方案等。
——教育叙事。实践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独特的事件或感受,要及时地记录下你的思考和感受。写教育叙事可长可短,不一定长篇大论。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积攒下来的点滴叙事,经过整理、归纳、加工,就是一册校本研修成长集。
——观摩体会。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和示范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因为这样可以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这种反思可以极好使教师从自我封闭状态解脱出来,让教师通过镜子来反思自我。许多教学名家常说自己的“名师”是听出来的,其实都是他们对别人的课堂进行反思,借他山之石的结果。
20.什么叫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就是教师之间真诚的合作、交流和共享,实质是建立教研伙伴(研共体)。与专家引领和自我反思相比,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三要素中最难实现的环节。其特点是互动,同伴之间相互影响,通过加工、改造、促进等形式,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它的基本形式是交谈(对话)、协作、帮助等。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文化,是实现1+1>2的有效途径。可共同分享经验,也可共同探究问题。
21.同伴互助在活动形式上有哪几种类型?
——对话:交换信息,共享经验,深度会谈,探讨和辩论
——协作:寻找伙伴,共同承担某项实际问题研究。
——帮助: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绩的骨干教师指导新任教师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的教师。
22.专业引领的实质及主要方式是什么?
——靠教师研修先进的教学理论,并运用于反思和互动的教学研究活动之中。这是教师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教师养成学习的习惯,其实就是一种隐性的专业引领。
——靠专家、学者的指导。教师们在与专家的互动中,在真实的课堂、真情的参与、真心的交流、真诚的研讨中,实现真正的提高。
——教研员的上门指导,面对面地点评和引领,安排老师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培训。23.专业引领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哪些?
——辅导讲座。就课堂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作专题或系列性讲座,举办学术性报告和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解读新课程标准和内容,介绍课程改革对教师素养的要求,并与教师进行互动式交流。
——专题谈话。一对
一、面对面地进行专题谈话。针对教师教学中的困惑,确定谈话专题,拟订谈话提纲。过程中引导教师自我分析、自我评价,鼓励教师表达自己关心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点。
——专题式研讨。外派教学骨干参加各种专题的学术会议,建立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先导小组”,内化理念后向其他教师传播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先导小组”成员与其他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以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为研讨内容,重点解决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比如新教材内容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等。
——教学现场指导。专业研究人员对教学现场指导。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总结)等。教师团队专业水平实现飞跃。24.观课议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以观察为基础。同事之间互相观摩教学,主要以师生行为、课堂事实、现象、氛围、效果为观察要点。观察者要记下所观察班级的所有信息,使反思建立在充分全面掌握课堂信息的基础上。
——教师间进行合作性议课。献课教师和观课教师是既平等又对立的主体间关系,彼此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各自的处境和条件、愿望和设想。
——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坚持以学论教。就是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不映射观察教师的教,以学考察教,以学改进教。某种意义上,以学论教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的根本方法和技术。
——在同伴指导人员中明确一位大家都信任的专业人员,他能够与人进行很好的沟通,思想开明,能努力提高他自身的教学技能。有责任心做事谨慎,在课堂上富有创新精神。25.如何进行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以课前说课议课为起点,以课堂观察为基础,以课后议课以及反思改进为核心,三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观课议课循环。
——观课前的说课议课。与现有听课评课活动比较,观课议课强调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意义的理解,强调集中在一定的主题上,强调对授课教师教学风格、教学追求、教学特色的尊重,强调授课教师与观课教师的课前沟通和互动。
——课堂观察。观课教师在课堂观察中,不是纯粹的旁观者,而是积极主动的介入者、帮助者,要把“我”投入进去,不仅对“课堂管理行为”及效果进行观察,并且要思考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课后反思与记录。观课议课提倡“把经历的事情说出来,把讨论的东西记下来,把想到的办法做出来。”“说出来” “记下来”是一种叙事研究,而“做出来”则是一种行动研究。反思首先是一种追问,我们可以用表格的方式填写相关的反思记录,也可以以叙事的方式从“教学设计”“设计意图”“课堂实录”“课后反思”“议课记录”“改进设想”等方面进行思考。在写教学叙事过程中,可以分出教学片段,选择某一个教学片段或者教学细节进行总结,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关主题,将相近和相似的片断集中进行教学叙事。26.什么是案例研修?
案例研修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以参与者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这主要形式的研修方法。案例研修的目标是为了获得案例中的故事、蕴涵的困惑、解决的思路的理解,形成解决相应问题的专业能力。
27.组织案例研修有哪些环节?
组织案例学习和讨论一般包括以下环节:一是案例准备,寻找(或者制作)突出研修主题的案例素材。二是讨论准备,包括组织讨论成员,安排讨论活动,说明讨论主题,通过与此相关的学习材料。三是观察案例。四是讨论案例。五是回顾小结研修活动,对相关主题进行研究和诠释,或者引出需要研修的新问题。28.案例研修有哪些方法?
——看活动对象。执教老师的视角。他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怎样产生的?问题出现以后,他可能想怎么做?他实际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做?他的活动收到效果了吗?整个活动中,反映了执教者怎样的价值追求?等等。
——看表达对象。案例的编写者和提供者的视角。他为什么选择这个案例?他想告诉我们什么?他是怎样选择和组织这个案例的?等等。
——从自身的角度看。我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我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差异?除了案例中老师已有的作为和自己经验的作为,还可以有哪些作为?自己该怎么办?等等。29.什么是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以分享教学设计的方式解决教学设计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种有效的实践训练方式,其思路就是:组织教师围绕一个单元或一节课,通过任务分工,进行
教学设计、交流和讨论教学设计、改进教学设计,在实践和讨论教学设计的活动中学习教学设计,以提高集体成员的教学设计能力。30.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有哪些?
——任务分工。集体备课需要所有参与者都承担责任,要提高任务承担者的工作质量,一是建立一定机制强化任务承担者的责任心,提高个体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明确任务质量标准,避免任务承担者不负责任,敷衍了事。
——个体创造。个体创造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钻研和理解教学内容、吃透教材、广泛收集相关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如何认识教学内容、如何开发利用相关教学资源、如何组织和实施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准备相关教学内容的课程资源。
——集体研讨。操作环节包括:一是承担任务的教师向其他教师讲述自己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理解,讲述自己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教学环境的处理意见,并介绍自己为此涉猎和准备的相关资源。二是接受其他成员对相关内容和主题的质询。三是参与教师共同对这一任务对话研讨,进行思维碰撞,以完善设计方案,使其成为成员共享的集体智慧成果。
——个性化处理。集体成果最终需要个体实现,最后的个性化处理目的在于使设计更适合自己的学生,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 篇5
关键词: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状况
0 引言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学校能否贯彻执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体育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素养和工作质量,具有一定数量和专业水平的体育舞蹈教师队伍是保证体育舞蹈普修课程开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提高体育舞蹈普修教学质量的关键。决定高校体育舞蹈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就是教师。所以要提高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质量,就必须详细掌握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1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师资力量建设状况为研究对象,以陕西省部分普通高校承担体育舞蹈普修教学任务的教师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广泛查阅了中国期刊网公开发表相关文献资料,浏览了网络电子信息,基本掌握了最新的相关信息和详实的基础资料,为本文确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2)问卷调查法。向陕西省普通高校部分承担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师送发《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专修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教师类)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25份,回收有效23份,有效回收率92%。(3)数理统计法。运用和Microsoft Excel 2003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制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别与年龄结构分析
教师年龄结构是否合理决定并反映着体育舞蹈普修课程中师资力量建设的科学性和体育舞蹈普修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中35—45岁这一年龄段的教师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56.52%。这些教师是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先锋力量,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舞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35岁以下的教师仅有8人,占调查人数的34.78%(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所占比例相对较少。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的年龄比例结构不够合理,缺乏年轻师资。因此,想要提高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普修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大量引进年轻的优秀教师,同时要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提高其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等。
体育舞蹈要求配备两名教师授课,通过协同合作共同来完成教学任务。从专项的深度和广度讲,都直接影响体育舞蹈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这就对师资的配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队伍性别比例略显失衡,从表1可以看出,担任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师性别比例,男教师只占39.13%,女教师占60.87%,男女比例相差较大,进一步了解得知,在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普修教学过程中,有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的缺陷,采用学校单人教学的方式,教师在进行组合套路教学时,请一两名基础好的学生协助配合完成示范,学生搭档示范的质量和效果较差,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下降,教学效果的实现便大打折扣。
2.2 学历与职称结构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学历结构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体育舞蹈教师比例相对偏低,仅有7人,占调查人数的30.43%,其余都是本科学历(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这与国家教育部对普通高校教师的学历结构要求相差较远。
职称结构是衡量教师整体素质的标准,它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等方面的合理配备。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当前的职称结构状况基本符合国家教育部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对各高校教师职称结构比例的要求。表2显示,在陕西省普通高校担任体育舞蹈普修教学的教师中,副教授以上的有8人,占34.79%;讲师12人占52.17%,助教3人占13.04%。教师的职称结构相对比较合理,有利于保持体育舞蹈教师队伍发展的连续性。
2.3 继续教育及培训机会分析
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普修教学中现有的体育舞蹈教师有相当部分是非专业出身,从教师的原始专项来看,大多数教师都是自己喜欢体育舞蹈从其它专项转项从事体育舞蹈教学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调查中我们了解到,95.65%的教师参加培训的时间不超过半年,大多数教师的培训期仅为半个月左右,甚至三两天,培训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调查中进一步了解到,教师参加的大多数培训是套路讲授,没有多少实质的内容。由于教师出去学习或培训的时间和途径较少,致使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信息闭塞,知识更新速度慢,知识结构趋于老化,许多新的体育舞蹈知识及运动技术、技能不能及时向学生传授。
2.4 学生对教师技术水平的满意程度分析
体育舞蹈是直观性很强的项目,教师教学必须要身体力行,正确的示范、优美的姿态、精彩的讲解及其高雅的气质。所以教师的体育舞蹈技术水平对舞蹈的发展很重要。从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普修学生对在职教师技术水平的满意程度的调查情况来看,有近七成的学生对教师的技术水平感觉只是基本满意,非常满意的学生只占到调查总数的25.71%(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体育舞蹈虽然在我国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它进入延安大学的时间毕竟很短,要想更好的发展这个项目,必须要经过一个很长的时间过程发展,这就要求陕西省各高校加大对体育舞蹈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培训,为体育舞蹈的发展提供师资力量,从而推动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普修教学水平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 结论
承担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普修教学任务的教师以中青年为主,性别比例略显失衡,男教师比例偏少;学历水平偏低,以本科学历为主,但职称分布基本合理;教师出去学习或培训的时间和途径较少,致使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信息闭塞,知识更新速度慢,但学生对教师技术水平的满意程度较高。
参考文献
[1]张册.北京市部分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改革建议[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黄晓东,徐芙蓉.普通高校学生选修体育舞蹈现状调查与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3).
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现状,农村中小学,陕西省
1 开设体育课状况
调查显示陕西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开课率基本达到了100%,大多数学校每周上两节体育课,只有少数城镇学校每周上3节体育课;几乎没有学校一周上4节体育课。90%的学校男女混合授课,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但许多学校在上体育课时都进行的是“放羊式”教学法,教学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学生都是自由活动,谈不上什么教学效果;由于多方面的不重视,体育课往往还会被挤占。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学校能够有条件的履行国家关于中小学开设体育课的规定;第二,重智育轻体育思想普遍存在于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心中,在农村地区人们都认为文化成绩好才是好学生,使得大家更不在乎体育课;第三,农村中小学实在缺乏体育教师,学校为了保证语文、数学等主干课程的教学不得已而舍弃体育课。
2 推行新课程标准的状况
陕西农村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实施率总体偏低,城乡差距大,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实施率分别为77.5%和90.3%,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实施率分别为72.1%和52.6%。由此可见,新体育课标在陕西农村地区实施的情况很不好,在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新课标落实情况就更差了。
陕西省城镇中小学有97.7%的中学和97.3%的小学有体育教学计划,大多数学校都有自己的体育教学计划,但是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计划是多年前制订的或制订较为粗略,不便于实施;而在农村地区有30.1%的中学和46%的农村中心小学制订了少量体育教学计划,78.1%的乡村小学没有体育教学计划,即便有体育教学计划的学校也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不能很好的依体育教学计划进行体育教学。
造成陕西农村地区体育教学大纲实施率低和体育教学计划制定情况不好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陕西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农村地区还较为贫困,基础教育还比较落后,缺乏专职教师尤其是专业体育教师,人才的缺乏导致许多农村中小学没有条件实施体育教学大纲和制定体育教学计划。第二,各级教育主答部门对于体育教学并不重视,监管和督察力度不够。
3 体育健康课程上课状况
在教材使用方面:67.4%城镇中学和73.2%的小学,64.1%的农村中学和62.5%中心小学及30.7%的乡村小学完全依照国家或省统编教材进行体育教学;7.9%的城镇中学和7.1%的小学依照自编教材进行体育教学;有35.9%农村中学和37.5%的农村中心小学、69.3%的乡村小学在上体育课时没有教材。
调查显示陕西中小学校体育教师教案书写率总体偏低,且城乡差距大。城镇中小学体育教师教案书写率分别为72.1%和66.3%,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不书写教案率分别为农村中学62.8%、农村中心小学70.8%和乡村小学78.9%。教案书写率与学校级别成正比,中学好于小学,城市学校好于农村学校。通过调查了解到在有完整教案的体育教师中有部分教师的教案往往只是用于应付检查。
教师职业素养高低是使用教案情况好坏最为主要的原因,在陕西农村中小学缺乏体育专业毕业的专职体育教师,兼职体育教师缺乏基本的体育教学理论和知识,不知如何备课。其次是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城镇中小学对教学文件的管理相对要严于农村中小学,所以城镇中小学体育教师使用教案情况好于农村中小学。
4 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状况
课外活动是体育课非常有效的延伸,是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有力保证。然而,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力,学生的课外活动被其他的学科占用比较严重,相当一部分学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用来补文化课,多数学校让学生自由活动。调查显示各级中小学每周每班上4次或4次以上课外活动的班级比较少;各级中学每周每班上2次课外活动以上的只占三分之一;各级中、小学也有不参加课外活动的现象都存在,中学不上率高达12.3%,小学有3.6%。
从学生每次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上看,每次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非常少;小学生每次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在1小时至30分钟内的占78%左右,加上早操、课间操的时间,这部分学生每天活动时间基本能够保证达到1小时;而大多数高中学生每次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在30分钟内,达不到每天1小时的锻炼。
5 结束语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陕西虽然在经济、文教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但学校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受历史、地域、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与制约还很比较落后,在体育教育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经费投入等方面城乡差异巨大。目前,在陕西广大农村中小学中体育健康课程已被边缘化,体育教学现状堪忧,虽然广大学生十分喜欢上体育课,但是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相应的体育器材。制定合理有效地体育人才制度,吸收有体育专业技能的来广大农村任教;加大对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的投入和体育器材的补给;建立有效的监督机构督促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是优化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曲宗湖,刘绍曾,赖天德.跨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3).
[2]钟全宏,魏争光,张学忠等.西北边远贫困民族聚居去学校体育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
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 篇7
研究以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市区普通中学为样本, 每个设区市随机抽取一所中学的体育教师5名, 学生80名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分两种类型:第一种A类为教师填写, 共设计12项调查内容, 调查教师基本情况。第二种B类为学生填写, 共设计8项内容, 调查学生对体育教师及体育课开设内容的基本态度及要求。发放A卷55份, 回收53份, 有效问卷为51份, 回收率为96.4%, 有效率为92.7%;发放B卷880份, 回收829份, 有效问卷816份, 回收率为94.2%, 有效率为92.7%, 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可满足本研究的需求。
一、江西省城市中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
1. 江西省城市中学体育教师性别构成分析
在调查的51人中, 男教师有34人, 占总人数的66.7%, 而女教师的只有17人, 占了33.3%, 男教师与女教师比例约为2:1。为了保证男女教师比例的均衡, 各学校应搭配好男女教师的比例, 使男女教师在数量上得到均衡发展。
2. 江西省城市中学体育教师学历构成分析
在调查的51人中, 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有38人, 占了74.5%, 专科学历的教师有13人, 占了25.5%, 而高学历的教师却严重缺乏。鉴于这样的情况, 我们认为应继续办好和进一步发展各级各类成人体育教育, 为各级体育教师实现学历达标和提高学历提供更多的机会, 同时, 要进一步完善成人教育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提高教师进修学习的积极性, 使体育师资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满足社会的需要。
3. 江西省城市中学体育教师职称构成分析
在调查的51人中, 体育教师中教二级职称的教师有34人, 占了66.7%, 中教一级职称的教师有10人, 占了19.6%, 中教三级职称的教师有7人, 占了13.7%, 而高级教师的比例却几乎为零。这说明江西省城市中学体育教师的职称呈现出“中间大, 两头小”的局面。因此,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的进取, 使自身在职称方面得到提升。
4. 江西省城市中学体育教师继续再教育情况分析
从中学体育教师继续再教育的情况可以看出, 参加新课程标准的培训有43人, 占了84.3%, 短期培训的教师有26人, 占了51.0%, 函授学习的教师有15人, 占了29.4%, 脱产进修 (半年以上) 的教师有10人, 占了19.6%, 这说明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在江西省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但除了新课程标准的培训之外, 还应重视短期培训、函授学习、自学考试及攻读学位等其他途径来提升自身在教育教学等方面的能力。
二、教师专业化背景下江西省城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化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1. 对专业化知识结构总体认知的现状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江西省城市中学体育教师对专业化知识结构的重要性认知的排序依次为:体育专业技能类知识25人, 占49.0%;体育专业基础理论类知识18人, 占35.3%;教育类技能知识5人, 占9.8%;教育类理论知识3人, 占5.9%。这说明大多数体育教师认为掌握体育类的知识和技能比掌握教育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加重要。
2. 对体育专业类技能知识认知的现状与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 体育教师对专业类技能知识按实用性认知的排序依次是:田径类技能知识、健身体育类与实践指导技能知识占64.7%、康复体育类技能知识占54.9%、球类技能知识占49%、体操与舞蹈类技能知识占43.1%、民族传统体育类技能知识占23.5%。因此, 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不仅要掌握体育课的教学、训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而且也要掌握健身和康复体育等方面的知识。
3. 对体育专业基础知识认知的现状与分析
从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 体育教师在体育专业基础知识方面的认知情况排序是:学校体育学知识70.6%、体育健身保健与康复知识58.8%、运动人体科学知识51.0%、运动与营养学知识43.1%、体育竞赛学知识35.3%、体育管理学知识17.6%、体育教学论知识13.7%、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知识5.9%、体育社会学知识3.8%。这说明体育教师对于体育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学校体育学知识和运动人体科学知识比较重视, 而对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知识和体育教学论等重要基础课程知识的重视程度则非常低。
4. 对教育类技能知识认知现状与分析
从调查研究中发现, 体育教师对教育类技能知识认知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教学设计技能23人, 占45.1%、应用教学媒体技能16人, 占31.4%、课堂教学技能6人, 占11.8%、组织指导学科课外活动的技能4人, 占7.8%和教学研究技能2人, 占3.9%。这说明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技能给予了高度重视,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吸收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5. 对教育类基础理论知识认知的现状与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 体育教师对其应具备的教育类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认知情况是:教育基本理论41人, 占总人数的80.6%;心理学基本理论38人, 占总人数的74.2%;德育学38人, 占总人数的74.2%;教育科学研究35人, 占总人数的68.6%;教育法学27人, 占总人数的52.9%;教学论23人, 占总人数的45.1%。体育教师对于教育类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视为专业化背景下体育教师角色意识和角色行为的改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 对自身能力和知识不足方面认知与分析
我们在对教师自身能力和知识水平的调查中发现:71.0%的教师 (36人) 认为自身的创新知识不够, 51.6%的教师 (26人) 认为对学生的特点把握不足, 38.7%的教师 (20人) 认为对新课标的理念知识认识还不足, 22.6%的教师 (12人) 认为自己在教育科研能力方面还明显的不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弥补自己的问题和缺陷, 从而为自身的角色奠定基础是体育教师在专业化背景下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江西省城市中学生对现任体育教师专业化行为的评价与分析
1. 学生对现任体育教师教学态度评价分析
调查显示学生对体育教师角色行为的评价中, 认为认真的有210人, 占46.8%, 非常认真的有382人, 占25.7%, 一般的有175人, 占21.5%, 不认真的有29人, 占3.6%。这说明绝大多数体育老师对待自己的工作还是持认真的态度。
2. 学生对现任体育教师教学方法评价的分析
在调查中关于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方面, 认为教学方法灵活的有218人, 占26.7%, 教学方法一般的有426人, 占52.2%, 不太灵活的有121人, 占14.8%, 不灵活的有60人, 占7.3%。这说明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还应做进一步的改善, 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3. 学生对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综合评价分析
从学生对体育教师的综合评价分析来看, 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责任心 (占49.0%) 、师德高低 (占47.1%) 、上课水平 (占41.3%) 、对待学生的态度 (占39.5%) 等, 这说明对学生来说一个好的体育教师不仅仅看其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学业务水平、思想观念等方面, 更重要的是从责任心、师德、上课水平及对学生的态度方面得以体现。
四、对策与建议
优化体育教师学历结构, 增加各种培训, 逐步补充高学历的体育教师, 应在教师攻读学位、函授、自学考试等方面加强, 以提高教师的质量。
体育教师要打好体育学科知识的基础, 提高对体育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视, 加强学科基本结构和知识内部联系的了解, 增加健身与保健康复等较实用方面的知识学习和传授, 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增强对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把握体育学科发展动态, 吸收体育科研中新的成果, 使体育课程生动有趣。
体育教师应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和高度的责任心, 热爱自己的职业, 有良好的职业态度, 认真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
继续发扬体育教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积极探索和挖掘体育课程资源, 开发出符合学生发展的体育项目, 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修订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陈永明等著.MPA教师教育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08.
【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推荐阅读:
2023陕西省高中体育骨干教师省级研修培训在西安体育学院举行07-29
陕西中小学教师招聘06-12
陕西省教师产假请假条08-20
陕西省教师职业道德08-22
陕西省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组织模式的探讨10-23
学校教育学2012陕西省教师招聘陕西师范大学老师上课笔记本人苦心整理05-31
陕西省中小学法制教育调查问卷10-28
陕西省中小学生寒假放假时间07-29
陕西高校教师职业道德07-06
陕西教师资格证考试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