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指纹(精选4篇)
现场指纹 篇1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应用, 为侦查破案服务, 其作用越来越明显。但在应用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现我将几年来从事指纹工作中关于现场指纹编辑的心得体会在此交流, 与大家进行交流与探讨。
所谓编辑现场指纹是指:将现场指纹图像输入指纹系统, 判定纹型、指位, 确定中心点及中心角度, 标注细节特征点等, 为计算机系统进行比对提供必须的条件。
现场指纹编辑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现场指纹库的质量和十指反查的准确率, 同时制约着指纹系统的破案效益。因此准确地编辑现场指纹, 在运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有不同的公司指纹系统, 但对现场指纹编辑的要求基本相同。
1 特征点的要求
对提取到的现场指纹及时进行筛选, 符合系统检索查询条件的现场指纹, 一般应具备7个以上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的细节特征;公安部A级协查要5个以上特征点。对反差太小, 亮度太低等现场指纹可先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处理后再入库。
2 指纹方向
准确地分析、判断现场指纹的指尖方向, 是提高系统查准率的可靠保证。现场指纹的方向应该朝上。指纹系统允许有一个比较大的误差范围:左右15度。超过这个范围, 将会影响比对的结果。针对一些非常复杂的、无法判断方向的现场指纹可以变换多个方向后扫描入库。
3 判断指位
可以依据指印在物体上情况、指印的面积、形状、纹线结构、各指花纹出现率来进行分析判断指位, 对不能确定指位的, 选择全指位。
4 分析纹型
确定纹型可缩小比对范围, 提高查准率。对于现场指纹, 可以选择多个纹型, 例如:如果某个指纹很模糊, 但能够确定该指纹有左三角, 则可以将其限定为右箕和斗, 这样可以排除弓和左箕一大批指纹。
5 中心点和三角
有很多现场指纹很清晰, 很容易定其为确切中心或三角。实际工作中不推荐这样做, 一般需要给中心或三角定义一个范围, 这是因为:现场指纹可能存在变形;捺印指纹的中心或三角可能不清晰;捺印指纹和现场指纹标记的专家不同, 认识也不同, 尤其是弧形弓中心的位置。侧重的是细节特征的位置, 纹线的流向, 特征的标划方向, 中心、三角在打分中所占比例不高, 海鑫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侧重的是细节特征, 但如果定中心与实际情况不符, 则会对打分有很大影响。建议工作中, 模糊、残缺等指纹最好不定中心查档。
6 细节特征
我们都知道现场指纹特征的不同编辑和查询, 会得出不一样的比对结果。其中影响比对结果最大的就是细节特征的编辑。选择细节, 应根据指纹系统评分原则, 有重点的进行选择, 评分包括加分和减分两个过程。加分是表示对这两个指纹的相似性的肯定;减分则是对此两个指纹相似性的否定, 也就是排出不相似的指纹。主要有相似特征的个数 (加分) 、重要特征 (减分) 、重要区域稍不稳定、稍不清晰的 (减分) 、匹配特征点的局部结构的特殊性和完整性 (加分) 、匹配误差 (减分) 、变形 (减分) 。
6.1 选择细节特征点宜集中不宜分散。
相对集中、稳定、可靠、准确、质量较高的细节特征, 应尽量选用。不论是现场指纹还是捺印指纹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变形, 大范围的总体变形大, 小范围的变形相对就小一些。所以, 在编辑现场指纹时, 我们将细节特征标记的要集中一些。特征多且分散, 会影响排名和得分;特征少且紧凑, 低分反而高。
6.2 寻找、确定细节特征应由点到面、先易后难, 通常从纹线最清晰或重点的部位开始, 然后顺纹线流向四周延伸、追踪寻找。
细节特征点的位置标注要精确, 且方向与纹线流向相一致。以保证标注的每个特征点的位置和方向在最小误差范围内, 使之成为有效的特征点。当特征点标记位置误差达到0.5mm时, 系统就可能不再识别该特征。当指纹模糊, 无法确定特征点是外界, 比如刷现出现, 还是真正的特征点所留, 最好不要标注。有时纹线的一端与相邻的纹线若即若离, 很难确定是起点还是分歧, 可选择中间地方点特征点。
6.3 抓住一些特殊的细节特征, 如小点、短棒、小桥、小勾、小眼等, 这些特征都存在方向特征, 称之为一个结构。
这样的特征会使得分成倍的增减。对一些不稳定的细节特征或容易有争议的细节特征最好不要选择。伤疤对人工比对来说是一种稳定性特征, 对指纹系统来说, 无稳定。在标注细节特征时, 有伤疤的部分可看着模糊区域, 不标注特征点。
6.4 对指纹边缘或指尖的细节特征以及明显挤压、滑动、变形、重叠区域的细节特征最好不要选用。
6.5 采用不同的查询组合发送查询, 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指纹的查中率。
6.6 巧用现场指纹区域特征组合比对, 提高比中率。
通常情况下, 对于条件较好的现场指纹, 最好全部标记指纹主要部位特征点来检索比对, 且比中率较高, 这是适用于样本指纹较好的。但工作中常见捺印的样本指纹有的中心模糊, 有的边缘模糊, 有的区域性模糊, 往往现场指纹条件较好, 却难以比中, 这时候进行分区比对, 效果较好。
在运用指纹系统中, 除了要注意对现场指纹的编辑, 技术员的水平和能力也非常重要, 这样才能提高准确率。平时, 指纹技术人员多向兄弟单位学习, 可多参加现场勘察, 多向痕迹技术人员请教, 以便更好分析出指纹的方向, 纹型等, 更好的发挥出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作用, 为侦查破案提供更多的帮助。
摘要:在运用指纹系统中, 除了要注意对现场指纹的编辑, 技术员的水平和能力也非常重要, 这样才能提高准确率。现将几年来从事指纹工作中关于现场指纹编辑的心得体会在此交流, 与大家进行交流与探讨。
关键词:指纹系统,指纹编辑,现场勘察
现场指纹 篇2
老师给我们发了五颜六色的颜料后,我们就开始作画了。我首先用食指蘸了一下黄色的颜料在纸上,做出一个螃蟹的小身体,然后用小拇指蘸了一下黑色的颜料,点在螃蟹身体上面,作为它的眼睛,哎呀!我不小心把螃蟹的眼珠子抹花了,我急忙用毛巾擦了擦,又用黑色颜料填补了一下,一个惟妙惟肖的小螃蟹总算画好了。我想了想,沙滩边还有什么呢?我忽然灵机一动,对啦!沙滩边有树,我再用绿色的颜料画了一棵大树,那青翠欲滴的树叶,简直惟妙惟肖,我看了看,大树应该少了点什么,好像大树上面的椰子忘画了,于是我把椰子画上了,接着我用我五根手指头蘸了不同的颜色,轻轻往纸上摁了一下,五条栩栩如生的小鱼就出现了。我的作品完成了,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好呢?就叫《神奇的沙滩》吧!画完之后,我们又进行了评比,选出最佳创意奖,没想到我得了一等奖。
上完这节课,我才知道原来用手指还能画画,我还得了第一名,真是太开心啦!
作者|三年级 许效瑜
现场指纹 篇3
(一) 案例资料。2016年3月14日凌晨我市某工厂家属院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 被盗苹果手机、皮衣、手提包等物。
(二) 现场访问及勘查情况。现场位于一工厂家属院, 该家属院建于上世纪80年代, 为7层步行房, 原房主多数已经搬离, 现多为务工人员租住, 无物管及保安, 报案人居住在家属院西侧靠巷道二楼一居室。现场访问得知凌晨3时许报案人发现家中有声响后惊醒, 并发现一男子在房中, 该男子被发现后从大门处逃走, 未发现嫌疑人手中持有明显物品, 但经报案人清点后发现原位于客厅内物品被盗, 卧室内衣柜见翻动。现场勘查发现嫌疑人作案入口为厨房窗户, 窗户外侧下方见一层窗户安装有钢条焊接的防盗窗, 可以借助攀爬。窗户窗框内侧见手套印痕, 窗户下方灶台上见鞋尖朝内鞋印, 无朝外鞋印。现场房内为水泥地面, 鞋印反映不明显, 无法分析作案人现场活动情况, 除卧室衣柜见翻动痕迹外现场其余部位未见明显手套印痕。
(三) 现场分析。根据作案入口判断从窗户进入现场只有1人, 且作案人戴有手套具有较强反侦查意识。入口处只发现单一方向鞋印, 判断作案人未返回入口处。根据报案人描述其发现作案人时未见其手上持有明显物品及根据被盗物品分析关于作案人的现场活动情况有两种可能性, 其一作案人为单独作案但有将现场房间内财物移至屋外后返回现场继续作案可能, 其二作案人为多人, 有作案人从现场大门进入, 在报案人惊醒时携带财物逃离现场, 未被报案人发现。综合上述分析, 作案人在现场遗留指纹可能性大, 勘查人员对大门内侧把手, 卧室衣柜及柜内物品进行手印显现, 在衣柜抽屉内一钱包上提取到1枚指纹。
(四) 破案情况。根据现场提取到指纹入库比中嫌疑人1名, 该嫌疑人因盗窃罪多次入狱, 符合本案嫌疑人的基本特征。嫌疑人到案后供述其在该家属院附近寻找作案目标时发现二楼一户未装防盗窗, 遂戴手套从一楼窗户及落水管处攀爬进入, 将客厅内一手机及手提包盗走, 从大门离开, 由于害怕关门发出声响, 其离开时只将大门虚掩, 离开现场后脱下手套, 在其盗得物品内只发现少量现金, 嫌疑人根据盗得的苹果手机判断被盗者家中应当有现金, 遂从虚掩大门第二次进入现场, 直接将床边衣物盗出, 大门虚掩, 但仍未发现现金, 嫌疑人便第二次返回现场, 翻找房间内衣柜, 在翻动过程中惊醒报案人, 被发现后从大门逃离现场, 并将大门关闭。
二、戴手套作案现场提取指纹的原因及发现途径分析
根据本案现场入口及嫌疑人逃离现场关闭大门时的行为判断嫌疑人具有较强的反侦查意识, 然而由于嫌疑人作案成功后的自大及贪念的引导使得嫌疑人在作案过程中的一段时间内忘记了反侦查从而留下指纹。因此笔者意识到面对戴手套作案现场不能放弃提取指纹的工作和努力, 而戴手套作案现场遗留指纹也有多种原因及发现的途径。
(一) 由于犯罪现场客观环境的限制, 戴手套使得嫌疑人方便翻动一些细小物品或进行细微动作如翻动信封、钱包等, 嫌疑人很可能会脱掉手套进行这些活动。
(二) 嫌疑人作案过程中手套有可能粘附油脂、血迹等使得继续戴手套作案不方便, 嫌疑人有可能脱掉手套, 因此可能会在没有手套印痕的物品或逃离路线上遗留指纹。
(三) 嫌疑人在现场发现贵重财物或达到作案目的或其他心理影响下可能会放松警惕, 脱下手套, 因此可能会在相关客体或出口处遗留指纹。
(四) 在翻动、破坏较大的现场, 如移动现场重物, 撬保险柜等, 嫌疑人作案时可能会造成手套破烂在相关客体上留下指纹。
(五) 嫌疑人在作案现场时可能会被发现, 从而与事主发生打斗、接触造成手套脱落, 在逃离路线上遗留指纹。
(六) 嫌疑在现场外围如踩点、逃离后一般不会戴手套, 其接触过的客体上可能遗留指纹。
通过案例及原因分析, 我们发现戴手套作案现场仍然有较多机会遗留指纹, 作为现场勘查人员在勘查案件现场时不能因为发现手套印痕就放弃对指纹及其他物证的勘查, 要认真寻找现场痕迹物证并进行仔细的现场分析发现嫌疑人的特征及有用的痕迹物证, 为侦查破案提供保障。
摘要:现场勘验检查的重点是发现提取痕迹物证,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获得信息途径的增多, 犯罪分子反侦查的意识及手段也在不断增强, 使得我们在现场勘验检查过程中提取物证的难度也在加大。戴手套作案便是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在作案过程中的体现, 使得现场勘查工作难道加大, 现场提取到指纹的概率降低, 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戴手套作案的现场也能提取到指纹, 这种情况需要进行准确的现场分析。
关键词:戴手套作案,指纹,现场分析
参考文献
[1]郝宏奎.犯罪现场勘查[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3.8.
指纹破案心得 篇4
1975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出土了一批战国时秦国的竹简,这就是著名的“云梦竹简”。“云梦竹简”的著作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51年至公元前221年之间,也就是在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前的战国后期。“云梦竹简”中的《封诊式·穴盗》简,详细而生动地记录了一起罪犯挖洞进入一户人家里进行盗窃的犯罪案件。竹简不仅详细地记载了罪犯所挖地洞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罪犯挖洞所用的工具,而且特别强调了犯罪现场和地洞的洞壁上留下了罪犯的“膝、手迹,膝、手各六处”。这一历史记录表明,至迟在战国晚期,我们的祖先在侦破案件时已经将“手迹”,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指纹作为犯罪现场勘察的重要内容之一,把指纹作为侦破案件、确定罪犯的重要证据之一。
秦朝以后,利用指纹破案的案例在我国史书上屡见不鲜。
《宋史·元绛传》里就记载了一起利用指纹破案的典型案例。北宋仁宗天圣年间,江西永新县有个年轻人名叫周整,是个嗜赌如命的赌徒。有一次,周整和豪强子弟龙聿在一起赌博,将身上的银子输光后,输红了眼的周整竟然将属于母亲的15亩肥沃土地作为赌注压了上去,结果又输了。无奈,他只好答应当面向龙聿立下字据。但是,这15亩地的所有权是周整母亲的,所以龙聿要求字据上必须有周整母亲按下的手印才能算数。周整知道这15亩地是母亲的命根子,打死她也不会在上面按手印的。于是,他背着母亲在家里找来了一份按有母亲手印的文书,然后涂掉文书上的字,和龙聿一起伪造了一份卖地的契约。
当龙聿拿着契约向周整的母亲要地时,周整的母亲不同意,并将龙聿告到了永新县衙。县衙在审理这起案件时,根据契约上周整母亲的手印,判15亩田产归龙聿所有。周整的母亲不服判决,又将龙聿告到了州衙门,结果因同样理由而输了官司。时隔不久,元绛被任命为永新县令,周整的母亲再次将龙聿告到县衙。元绛通过了解周整、龙聿的为人后,初步认为周整的母亲很可能是冤枉的。于是,他反复、仔细地察看了龙聿所持有的契约,终于发现了破绽。他告诉龙聿说:“你这份卖地的契约是伪造的。”龙聿不服,反问道:“何以见得?”元绛指着契约上的手印说:“这份契约上书写的年月字迹在手印的上边,说明你必定是先得到了周整母亲文书上的手印而后撰写的契约。”龙聿见阴谋败露,只好承认契约上的手印是假的。元绛以假手印为突破口,终将属于周整母亲的15亩田产物归原主。这个案例非常清楚的表明北宋时期人们已经能够准确地鉴别出指印是谁按的,是怎么按的,所以手印已经成为我国民间民事纠纷的主要证据之一。
元朝人姚燧在其所著的《牧庵集》卷22中记载说,有个名叫潘泽的人在金山北的辽东道任提刑按察使司时,根据“指理”,也就是指纹的疏密程度,详加验证,判断出人的体态和年龄,揭穿了一起长期积压的富豪伪造卖身契的案件,终使蒙冤的穷人得以昭雪。原来,潘泽走马上任清理积案时,发现了一件积压了许久的案件:辖境内有一富豪以一卖身契为证,说有一户贫苦人家,全家大小17口人全都卖给他家为奴,卖身契上的手印个个齐全,但贫苦人家却一直不承认有这件事。以前的几任提刑按察使司都未能断清这个案子。潘泽认为,当时的卖身契上“皆画男女食指横理于券为信,以其疏密判人短长状少”,也就是说当时人们已经可以根据食指上指纹的疏密程度来判断人的个头高低和年龄大小等。于是,他首先认真阅读了案卷中当事人的供词,然后仔细察看了卖身契上的指纹,结果发现穷人家17口人中有一人的年龄只有13岁,但卖身契上“指理”却是成人的。据此他认为这份卖身契是伪造的。为了让这位富豪输得心服口服,潘泽在重新审理案件时,下令召来郡里5名年龄为13岁的少年,然后让这5位少年当堂按上自己的食指指纹,再与卖身契上的指纹相对照,结果“皆密不合”。在铁的事实面前,富豪理屈词穷,只好承认这份卖身契是伪造的,并当堂毁了假卖身契。这个案件告诉我们,元代以后,指纹破案的水平在我国已经日臻完善,且在民事和刑事诉讼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