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分子

2024-09-15

虚拟分子(精选4篇)

虚拟分子 篇1

1 绪论

高聚物的性能是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可以从本质上揭示出不同高分子纷繁复杂的结构与千变万化的性能之间的关系。高聚物的结构没有改变,只是所处的温度不同,分子运动的状况也不同,材料所表现出来的宏观物理性能就大不相同。因此高聚物的性能是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为了研究高聚物的各种物理性质,仅仅了解高聚物的微观结构是不够的,还须弄清其分子运动的规律。只有分子运动的解释,才可能建立起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间的内在联系。分子运动是联系微观结构和各种宏观性质的桥梁。

研究高分子的一般运动以及高分子溶液的运动性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高分子运动的多重性;

(2)高分子运动的时间依赖性;

(3)高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4)高分子溶液运动。

2 高分子热运动的参数设计

2.1 高分子热运动参数的选择

(1)均方末端距h2

均方末端距的定义为:

式中hj为分子j的末端距,Q为所研究的分子数。

(2)均方旋转半径S2

其中Si是第i个质量单元到到分子链重心O的距离。

(3)松弛时间τ

松弛时间与温度的关系符合Eyring理论,即:

其中R为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E为松弛过程中所需要的活化能,τ0为常量。

2.2 主要参数实现和计算

2.2.1 主要参数的实现和参考数据

(1)仿真聚合物的选择在高分子热运动计算机仿真实现选择高聚物种类:聚乙烯PE(Polyethylene)、聚丙烯PP(Polypropylene)、聚苯乙烯PS(Polystyrene)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oly(methy methacrylate))。

(2)仿真聚合物近程结构相关参数仿真聚合物近程结构相关参数如下表所示:

(3)温度形变曲线

(4)聚苯乙烯(PS)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松弛转变(见表3)

2.2.2 高分子热运动计算机仿真实现中相关计算

(1)聚乙烯无扰链扩张体积计算

设含有1000个碳原子的聚乙烯链,C∞=7.4

其均方末端距为:

均方回转半径为:

扩张体积半径为:

扩张体积为:

一根该聚乙烯链的质量为:

聚乙烯的密度为0.92,则扩张体积中聚乙烯的体积为:

扩张体积中聚乙烯的体积分数为:

同理可得:

(2)聚丙烯无扰链扩张体积计算设含有15000个碳原子的聚丙烯链,即由5000个链节。C∞=5.9。扩张体积中聚丙烯的体积分数为:

(3)聚苯乙烯无扰链扩张体积计算设含有10000个碳原子的聚苯乙烯链,即由5000个链节。C∞=10.3。扩张体积中聚苯乙烯的体积

分数为:

(4)聚氯乙烯无扰链扩张体积计算设含有10000个碳原子的聚氯乙烯链,即由5000个链节。C∞=6.7。扩张体积中聚氯乙烯的体积

分数为:

(5)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无扰链扩张体积计算设含有10000个碳原子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链,C∞=7.3。扩张体积中聚甲基丙烯酸甲

酯的体积分数为:

3 仿真试验及可视化实现

3.1 高分子热运动仿真模型设计及仿真实现

以PVC链节旋转模型设计为例

高分子的运动单元———链节,做为高分子运动的一个基本的单元。以高聚物链节运动的特点来作为设计(即帧的设计)的主要依据。该仿真实现步骤如下:

3.1.1 根据尺寸制作出聚氯乙烯的分子链结构模型

取16个结构单元作为计算机仿真模拟的对象,具体原子尺寸为:根据原子半径比例关系确立制作聚氯乙烯模型的尺寸为:碳:20;氢:10;氯:25;根据计算:10000个碳原子的均方末端距为:

由,再根据比例放大取模型的分子链段长度(均方末端距)根据聚氯乙烯的分子式制作其模型图。(图2)

3.1.2 帧设计对象选取

选取2个结构单元作为动画设计对象(即链节)。(图3)

3.1.3 关键帧的设计

以时间作为帧的设计坐标。根据链节的运动特点,其在绕旋转碳原子旋转时与温度有紧密关系的,在这里只研究他的运动状态和形式,其的运动节奏就不于考虑。这里取每250帧旋转角度90°。

(1)制定帧的设计范围选取1000帧;(2)创建关键帧,并输入选定对象的变化值;(3)选择一个视图,选定对象。在弹出的对话框选取旋转并点击多面的标志,在弹出的输入对话框“旋转变换输入”对话框中输入旋转的角度;(4)然后调整模型中各个动画元素的位置,点击窗口下方帧设计区的钥匙按钮。这样就创建好了一个关键帧。然后按照同样的方法设计多个关键帧。

3.1.4 生成动画文件的生成

制定动画时间的长短。通过“时间配置”菜单修改动画持续时间。

4 结论

本次仿真设计并完成了完成:PP侧基转动动画模型设计;PVC侧基转动动画模型设计;Pp侧基转动动画模型设计;PVC链节转动动画模型设计;PVC整链运动动画模型设计;PVC的温度形变曲线中分子链运动动画模型设计;PMMA松弛转变中分子链运动动画模型设计等计11个高分子物理运动三维模型。

研究高分子热运动情况,有助于了解高分子聚合物的各种相态形成、变化的本质,更是有助于掌握各种高分子材料的使用规律。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来仿真实现高分子热运动,是将微观的高分子运动通过计算机手段使其宏观表现出来,将抽象的东西变为感性的,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了解高分子运动。

参考文献

[1]王建军,宋武林等.纳米金属材料计算机模拟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3月第22卷:99-11.

[2]高健.纤维成形过程可视化计算机仿真的初步实现[J].计算机仿真,2005年7月第7期第22卷:125-127.

[3]李伯虎.发展中的计算机仿真技术[J].计算机仿真,1985年01期.

[4]王建军,宋武林等.纳米金属材料计算机模拟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3月第22卷第3期,99-118.

[5]何平笙,杨海洋,朱平平,瞿保钧.高分子物理实验[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194-208.

[6]杨明,张冰,王子才.建模与仿真技术发展趋势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1996.

[7]杨海洋,易院平,朱平平,何平笙.二维高分子链形态的计算机模拟[M].高分子通报,2003年10月.

[8]PG德热纳.高分子物理学中的标度概念[M].吴大诚,刘杰,朱谱新等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9]李斌才.高聚物结构与物理性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10]P G de Gennes.Scaling Concepts in Polymer Physics[M].Ithaca:CornellUniversity Press,1979.

虚拟分子 篇2

1 医学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构建的流程、要素及 内容

目前,我国多所高校都开展了虚拟实验软件的前期开发和试运行,包括分子生物学、生理、病理、组织胚胎学等多个学科。但是虚拟实验平台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缺乏统一、规范的虚拟教学产品和评价体系,从而影响虚拟实验教学标准体系的制定和推广应用[2]。虚拟实验教学资源和系统主要面临四大类用户,开发者、教学者、学习者和管理者:开发者承担虚拟实验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者承担虚拟实验教学实施过程,学习者作为虚拟实验教学的主体实施对象,管理者则负责虚拟实验教学实施效果评价。在构建该虚拟实验平台时,综合了以上四类用户学科的不同需求,制定了合理体系化的构建流程:编写实用的实验脚本(教学者)→利用计算机语言转换形成软件初稿(开发者)→ 虚拟实验室中试用(教学者+学习者)→收集师生教学回馈(教学者+学习者)→专家、管理者等评议,形成修改意见(管理者)→进一步优化完善虚拟实验软件(教学者+开发者)。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构建流程中的用户角色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以医学分子生物学专业教师为例,在虚拟软件平台构建过程中同时承担着多个角色:作为教学者要具备专业知识渊博,实验操作基本功扎实,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互生沟通互动能力强,并善于发现和解决各类虚拟教学问题等;作为开发者要具备一定的软件编程能力,从而能够与计算机专业的编程人员顺利沟通,完成专业性实验脚本文字向计算机语言的转换;作为管理者,在管理虚拟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流程控制、质量评估和应用服务等工作能力需求,从而保障虚拟实验教学的实施效果。

虚拟实验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远程教育中已经广泛应用,然而学习者能否在虚拟实验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否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显得尤为关键。为体现虚拟现实技术多感知性、 真实性、互动性、操作性等特点,在构建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时,主要注重以下几点基本要素的设计:1虚拟界面设计可操作性;2虚拟实验素材及动画高度写真性;3虚拟实验教学内容实用性;4涵盖丰富的2D动画视频资料,体现实验微观性;5虚拟实验的操作结果评价及测试性。本套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平台操作界面中的所有实验仪器、试剂和耗材的图像均以实体为标准制作,而且随着实验的进行,可观察到实验的动态变化。同时在可视化图形操作界面中,适量地加入实验说明框和提示框,学生在虚拟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可按照文字提示自由拖动界面中的组织、试剂、仪器等, 真实模拟了实际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可以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虚拟实验的高度写真性,不仅是虚拟实验可视化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高度仿真了实际操作中的器械和过程,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实验的实际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学过程中,虚拟实验不仅可通过鼠标的点击和拖动模拟实际操作过程,更添加了丰富的2D动画及视频资料,将难以解释的实验原理及操作中无法观察到的微观世界变化,以可视化形式动态地呈现出来,从而使教学更直观,更具有可感知性,也使教学形式更丰富活泼,教学的成效将会更加显著。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设置直接影响医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培养其科学作风和科学思维能力,建立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十分重要,进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医学人才[3]。在依据我国医学院校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虚拟实验内容设计时,应注重教学科研一体化,把科研项目与基础实验相结合,使项目的研究步骤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内容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形成合乎逻辑的一套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经典的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内容设计时依据教师的授课思路,强调学生的设计与实践,以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作为软件的主要研发点。如以真核基因表 达调控内 容为例,选用人类 肿瘤坏死 因子 (hTNF-α)为研究主 题,实验内容 基本涵盖 了:1总RNA提取及RT-PCR虚拟实验:小鼠肝脏总RNA提取;对提取的总RNA进行分析;逆转录(RT);PCR扩增hTNF-α等;2免疫印迹技术虚拟实验:小鼠肝脏组织总蛋白 提取;Bradford法测蛋白 浓度;SDS-PAGE分离蛋白;电转移(半干式);免疫印迹hTNF-α;ECL化学发光等;3分离目的基因(hTNF-α)及载体DNA: 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利用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共价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重组DNA分子转入宿主细胞;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者将该套经典虚拟实验内容与传统实验操作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有效调动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的掌握和临床基础应用的理解,为培养医学科研型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科研思维基础。

2 医学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平台的应用优势

医学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已经在作者所在校虚拟实验室、数码仿真实验室及E-learning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上教学试点近五年。综合师生调查表的反馈信息,作者总结出虚拟实验作为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具有以下优势。

开放性和灵活性:传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在时间和地点上相对固定,学生无法自由地安排学习操作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时间。虚拟实验的建立增加了实验学习时间的灵活性,实验操作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学生只要打开电脑中的虚拟软件,便可独立、自主的进行实验操作;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分子生物学实验,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对分子生物学有兴趣的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一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更好的了解分子生物学,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科间的交流。

自主性和创新性:传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及实验仪器的规范化操作,学生在学习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对学生实际操作中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虚拟实验中,学生自主模拟操作相应实验项目,教学更有针对性;虚拟实验允许学生犯出错,具有反省和自我分析机会,并通过重复练习虚拟实验深化对理论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创造机会,而不受资源、时间及安全因素的限制;通过虚拟实验,学生能根据自己对实验掌握的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及进度,自主拟定实验方案并在虚拟实验中进行相关的操作,增强了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及效果;此外,学生可通过虚拟实验中预览的实验操作结果获得即时的实验反馈信息,从而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实验设计,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精神。

高效性和可重复性:分子生物学实验具有周期长的特点,为维持正常的实验进度,保证实验教学时间的完整性和实验过程的连续性,有时教师必须提前做好相应的实验准备,甚至替学生完成一部分的实验操作, 导致学生无法全程参与此实验的操作,从而对实验内容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的理解,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此外,由于对实验步骤的不熟悉和实验结果的不可控,常常导致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单次实验操作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甚至损坏仪器,造成安全隐患。限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成本高、教学难度大等特点,往往没有条件再次重复实验,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限制了其求知欲望,不利于严谨科学作风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使学生在接触实际操作之前提前进入虚拟的实验氛围,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操作,提高安全防护意识,从而在真正动手实践操作中, 顺利完成实验教学进程的同时,更能集中精力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思考实验结果,从而有利于学生整体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虚拟实验技术,学生可在计算机上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现实中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实验,并可独立、自主、反复地进行关键性实验步骤的操作,更可以在这一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激发科研兴趣,增强对实验本身设计思路和反应规律的分析和思考,提高了学习效率。

虚拟分子 篇3

关键词:虚拟实验,分子生物学,应用研究

分子生物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奥秘的基础学科,是生命科学的前沿科学,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1]。同时,分子生物学又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分子生物学教学的重点。但传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由于实验周期长、成本高、教学难度大等因素,限制其在高校的普遍开展。虚拟实验技术依托“虚拟现实”[2]技术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实验模式,起源于20世纪末。现在高校基本普及了校园网,基于校园网构建虚拟实验系统,师生可以共享一个虚拟空间。在增强实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等方面有显著效果。

1.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

(1)成本高 ,实验版本低 : 分子生物学发展迅速 , 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但是新技术需要的设备、试剂耗材等非常昂贵,动辄几十万,普通高校无法开展相关实验,只能多年如一日,开展老式分子生物学实验,学生无法学到新方法,了解不了生物学前沿知识和技术。

(2)效率低 ,耗时长 :分子生物学实验的特点是耗时长 ,步骤间隔时间长。以PCR实验为例,前期学生将引物、酶、d NTP、DNA、水等加上后 ,PCR仪器设定好 , 接下来就是几个小时的等待时间。等PCR结果出来才能进一步电泳检测,而电泳也是费时不少。所以,几乎每一个分子实验都是操作等待再操作的过程,效率很是低下。

(3)直观感受太少 ,学生兴趣不足。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微观操作比较多,例如,PCR反应、酶切酶连、琼脂糖电泳等实验,都是微观世界的改变,对学生而言完全没有直观观察效果,学生根本无法亲眼见到整个实验的反应过程,提不起学习兴趣。

(4)实验安全性欠缺 :分子生物学涉及很多有毒有害甚至致癌的药物试剂,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稍不注意就会伤害自身安全,而且每个实验均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将对环境产生不小的污染。

2.虚拟实验可以弥补分子生物学实验的种种不足

(1)成本低 , 易开展 : 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所需的动辄几十万的仪器相比,虚拟实验室的构建成本相当低,而且后期维护成本小,没有器材、耗材试剂材料等的消耗。

(2)效率高:传统实验室由于种种原因 ,会造成仪器台件数不足,一个班同学分成几组操作实验,而且学生只能在实验室操作学习, 难以反复训练。分子生物学实验的特点是等待时间过长,整个过程冗长费时。虚拟实验室解决了这些问题,即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多人同时进入, 而且在电子产品日益普及的今日,大学生大部分都拥有自己的电脑,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任何时间都可以练习操作,熟练掌握实验操作要点和内容。

(3)趣味性强 :虚拟实验将实验中肉眼无法见到的微观世界的种种变化转化成生动有趣的动画模式, 让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到底发生了什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加上现在学生对电子、网络等非常有兴趣,虚拟实验室的建立正迎合了学生的趣味。

(4)安全性高 ,对师生无伤害 ,对环境零污染 :虚拟实验室完全避免了化学试剂对学生身体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

3.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室成立

根据目前普通高校的状况,一般学校都能满足要求,只要在实验室原有基础上购进最基本的仪器 (电脑、数据采集卡等)与配套软件,甚至可以多学科联合,开发相应的虚拟仪器,建立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室。

4.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室的应用

(1)首先 , 培训教师熟练掌握软硬件的操作 , 从而把分子生物学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学生, 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验操作要领。

(2)其次 , 学生可以随时运行虚拟实验室软件 , 对整个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进行多次复习, 这样学生对相关仪器的操作、实验关键步骤的操作都能得到反复练习,从而熟练掌握整个实验技能。并且整个虚拟实验室氛围安全无毒,提高安全防护意识,避免学生实际操作时手忙脚乱,造成安全隐患。并且,现在大学生对电子信息、网络等非常热衷,如果我们的实验室界面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和友好, 那虚拟实验肯定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

5.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专业合作及技术上的问题 :分子生物学和虚拟技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研究方向, 必须加强两个不同学科研究及教学人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虚拟实验室。并且虚拟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 从软件的复杂度到运行计算机的性能要求高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学生和教师必须改变学习、教学方式 , 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才能适应虚拟实验环境。必须加强对使用者的能力培训,使师生都能更好更正确地操作软件。

虚拟分子 篇4

1 药学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

传统药学专业教学模式是仅仅注重传统化学领域的知识,重视中药提取,化学成分合成,药剂和药物分析,轻视生化,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的系统学习,这既与老一辈药学专业人的学识有关,又与我国以仿制药为主的研发思路有关。但实际是,走到今天,不论什么药物的研发,必然涉及到大分子和生物系统结构,因此,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及实验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药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是通过对微观分子世界的深入研究来不断的揭示生命中存在的各种奥秘。如果学生想要了解生命本质其必须能够真正的进入到微观世界。传统的课堂讲授,真人示范性的实验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动态变化的展示比较模糊,形象化较差,显得力不从心。而现代的信息数字化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却为对微观世界的形象化的展示提供了这种可能。运用计算机编程、网络信息的资源共享等现代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开发一种新的实验教学途径———虚拟实验教学,成为解决药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3]。虚拟实验教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在教育科研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仅是药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而它也必将促进各类实验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升级。

近年来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在不断的完善中,多媒体教室的扩大升级建设,网络资源共享,等各种信息化教学条件也在不断的优化中。这些硬件软件的完善都为开展药学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建立虚拟实验室提供了可能,而学生在学习药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时,可以通过在一种模拟实验室的环境下,运用鼠标点击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通过这种更加客观直接的方式,使得学生对相关实验过程的理解加深。通过构建虚拟实验,一种开放式的实验环境提供给学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灵活地增加各种探索性实验内容。因此引入虚拟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这样为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构建药学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的优势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有些药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实验设计往往会难以被有效的开展,而利用虚拟实验系统,就可以弥补传统实验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诸如实验设备昂贵、实验场地狭小、实验教学经费不足、有些实验存在危险,或对于人体健康有危害,难以开展、实验周期较长。但构建虚拟实验室,进行虚拟实验,就可以避免这些顾虑。学生通过电脑就可以做实验,并获得与现实实验一样身临其境的体会。对于一些昂贵的精密仪器,学生也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得到亲自操作的乐趣,并且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学生可以放心地去做各种容易发生意外状况的实验。例如,虚拟的核酸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可以避免EB直接接触皮肤所带来的致癌危险;虚拟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可避免由于学生操作失误,而造成灌胶液泄漏的意外发生;虚拟的动物组织RNA的提取实验中,可以避免由于操作不当,细胞裂解液的溅出对学生身体的伤害。实验室经常用到的各种精密仪器,高分辨质谱仪,可分选的流式细胞仪,荧光定量PCR,倒置荧光显微镜,酶标仪等等,甚至大到肉眼可见的各种细胞,细菌菌落,小到核酸、蛋白质大分子,学生都可以在虚拟实验室中直观地观察到,这就打破了传统实验中由于实验的抽象和微观性,造成学生对实验理解上的困难局面。

虚拟技术还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一些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完成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过程,通过虚拟实验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学生。此外,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在现实的实验室中,由于药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要求的成本较高,花费的时间及需要的教学资源较多,很难让学生重复多次进行。而在虚拟实验中,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加深对实验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学生以一种轻松的心态,类似于玩游戏的心态,通过所构建的虚拟实验程序进行练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 药学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的应用前景展望

构建药学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药学分子生物学的虚拟实验环境,不仅仅可以为药学专业服务,对于生物技术,研究生以及学习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提供帮助。虚拟实验相对于单一的课堂授课,实验教师示范,多人围在实验台前动手操作的传统教学模式,虚拟实验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还可以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学习平台上,利用虚拟程序中设定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技术搭建实验内容,自己构建虚拟实验,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作为指导者给予一定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创新,进行创新性实验的开发。

同时,随着虚拟实验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可以设定药学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的教学平台论坛,在论坛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实验进度,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在论坛上随时发布并寻求帮助。此外,在虚拟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实验指导教师如果发现学生自己所构建的虚拟实验立意新颖,即可鼓励学生,进入科研实验室进行实物实验,可以让学生所设想的虚拟实验转化为实验技术成果,参与大学生创新竞赛[4,5]。通过虚拟实验的构建,可以使得医药学的教育更为直观,并丰富了教学形式,显著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在高校大力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借助这股东风,加速高水平的虚拟实验信息平台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刘向华,德伟,刘志军,等.虚拟实验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1):973-975.

[2]陈小红.虚拟实验室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7):107-109.

[3]周枫,丁之旺,敖梅英,等.基于Flash技术的《药学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室的构建及运用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2):75-77.

[4]王甜,王茂林,林宏辉.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室的构建[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3):43-46.

上一篇:颗粒物粒径分布下一篇:铁路客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