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中心论

2024-07-08

阶段中心论(精选7篇)

阶段中心论 篇1

摘要:龙岩撤地设市以来,城市发展步入了快车道,本文试就龙岩中心城市目前已经进入聚集阶段从规划的角度作一些思考和探索,权作抛砖引玉。

关键词:中心城市,发展阶段,城市聚集,对策措施

1 龙岩中心城市进入聚集发展阶段

历经撤地设市后近十年的建设发展,我们认为,龙岩中心城市已经进入了聚集发展阶段。主要依据有:

1.1 区域重要交通枢纽地位得到确立。

经过多年努力,龙岩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市域内形成了以205国道、漳龙长高速公路(319国道)、省道福三线的“两纵一横”的高等级公路主干网和漳龙梅铁路、赣龙铁路“十”字型铁路主干网以及连城机场空中交通线的综合交通体系。随着龙厦铁路、厦漳龙长(汀)、三明-龙岩梅州(连城-武平段)、漳龙永高速公路建设,不仅将打通大京九-中部沿海大通道,而且将形成闽粤赣区域性交通枢纽。龙岩已经逐步形成了南通海港、北接中原腹地的重要的区位优势。由于区域性交通枢纽的形成,龙岩与沿海和中原腹地联系的时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龙岩加快聚集发展成为可能和必然。

1.2 城市处在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

根据一般规律,工业化可以划分为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后工业化时期四个阶段。据统计分析,龙岩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见下表)。这个阶段的工业发展特征是工矿产品占主导。就工业的地域分布而言,主要集中在龙岩市区、漳平、永定、上杭等县市,而长汀、连城、武平则以第一产业为主。

注:《龙岩统计年鉴》,2008。

1.3 城镇化进入中期阶段。

美国学者诺瑟姆提出的“城市化过程曲线理论”指出:“一国或一个地区而言,城市化过程一般可以分成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慢的初期阶段、城市化进程发展的中期阶段和高水平城市化基础上的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的后期阶段”。进入中期阶段,其特征是工业化速度的加快推进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技术进步使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城市人口比重可能在较短的时期就从30%左右上升到60%—70%。龙岩市2009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2%左右,因此,城镇化已经步入中期阶段。

1.4 城市二、三产业比重高于周边城市。

龙岩市与闽粤边界区的其他三市赣州、梅州、三明相比,“十五”期间主导产业构成十分相似,均以资源开采及其初加工业为主。自地改市以来,龙岩市的经济发展明显增速,各次产业开始呈现差别增长态势。1992年第二产业明显加速,1997年起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明显。龙岩市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略高于其他三市,但低于东南沿海的城市(见下表)。

1.5 城市产业发展比较优势明显。

从龙岩市工业行业的区位商分析,非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及竹材采运业、烟草加工业、印刷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造业、以及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全国的区位商都大于1,说明这些行业有一定的集聚度,具有一定的优势与竞争力。

注:行业区位商指某一行业总产值或就业人数占当地工业总产值或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与全国该行业的比重之比。

1.6 城市聚集的基础条件生成。

撤地设市以来,龙岩中心城市先后实施了龙岩大道一二期、人民路、龙腾路、华莲路、罗龙路、铁路西客站、人民广场、北二环路等一批城市道路等重点工程,城市“三横四纵”路网架构基本形成。以中山路旧城改造和人民广场建设为突破点,先后实施了街心广场改造、中山公园建设、图书馆建设、龙岩学院建设以及裕锦园、水韵华都等10个100亩以上住宅小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市容市貌发生巨大变化,为城市聚集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可能的空间。

2 龙岩中心城市聚集阶段的机遇与挑战

2.1 当前,我国进入了加快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龙岩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2.1.1 国家政策支持红色苏区发展。

龙岩位于福建省西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1997年5月撤地设市,现辖新罗区、漳平市和永定、上杭、武平、长汀、连城五县,总人口295.7万人,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征出发地之一,七个县(市、区)均为中央苏区县。中央支持苏区发展,并赋予龙岩享受西部政策待遇,使龙岩具有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政策机遇。

2.1.2 厦泉漳龙城市联盟协调发展。

国家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福建省正着手调整《福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厦泉漳大都市区,龙岩正通过厦泉漳龙城市联盟这一平台,深化厦泉漳龙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衔接与合作,共同打造厦漳泉龙一小时交通圈,最终融入厦漳泉大都市区,实现厦泉漳龙“同城化”。积极推动一市多区的城市发展战略,实现龙岩城市向中心组团式格局跨越发展。

2.1.3 龙岩具有产业梯度转移的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产业转移与分工的趋势,龙岩地处沿海与内地连接带上,具备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区域有效集聚的发展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构建新增长区域的要求,龙岩作为产业集中区,要强化区域产业的协作,统筹规划布局,按照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差异化和一体化发展,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圈,将重点打造世界级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全国性的精品卷烟生产、环保设备研发生产和金铜产业、稀土产业基地等5个产业基地。

2.2 区域的竞争日益体现为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龙岩聚集发展也面临着激烈的挑战。

2.2.1 产业转移的机遇稍纵即逝。

当今世界已迈进了以经济竞争为核心的全球化时代,在这样一个全球等级体系之中,全球产业结构正发生转型,新国际劳动分工的出现促使了产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随之而来的亚洲劳动分工又进一步推动了包括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产业空间转移和重构。以厦门为核心的厦漳泉城市群迅速崛起为全球性制造业基地,并将向外扩散,而龙岩正处于其要素扩散的重要通道之上,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优势及生态环境优势将为龙岩在区域产业重构及转移中提供新的机遇。但就对龙岩而言,以小企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将使其在区域竞争中面临困难,如果不能及时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将存在丧失加快发展的风险。

2.2.2 周边城市日趋激烈的竞争。

从城市的经济指标的比较分析上来看,龙岩市绝对经济发展水平较沿海发达地区低,竞争力不容乐观。2009年龙岩的GDP为349.23亿元,只及福州的22.5%,厦门的39.5%,漳州的49.8%,略低于三明,比南平、宁德略高,但GDP增长速度龙岩要高于三明、南平及宁德,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随着周边城市如漳州、赣州、梅州等的迅速发展,使得龙岩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心城市的经济影响空间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2.2.3 中心城市的聚集力尚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我们中心城市由于产业集聚程度和配套能力刚进入起步阶段,影响着中心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发展。从产业方面看,市里重点培育的烟草、能源、机械、建材、轻纺、冶金六大重点产业,除烟草外,其他产业虽有一定发展但仍未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优势企业群体。从市区人口近几年的扩充情况看,吸纳外来人口每年仅在10000人左右,也反映出聚集能力尚弱。

3 龙岩城市聚集阶段的规划思考与对策

城市支柱产业转换能力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功能完善、人才资源与生态环境优势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发挥城市聚集作用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当前如何因势利导,积极推动中心城市聚集作用的发挥,不失时机地做强做大中心城市,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

3.1 规划引领。

一是高起点做好龙岩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快构建“一主”(主城区)、 “三新”(高坎、古蛟、雁白三个新城)、“一卫”(永福卫星城)的城市发展新格局。主城区重点推进三大板块(商务、物流商贸、人居)、城市综合体等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完善提升商务、金融、贸易、会展、物流、科技、信息、总部经济等功能。高坎新城发展汽车产业为主;雁白新城发展能源、重工业为主;古蛟新城发展铜产业及延伸产业链、红色旅游为主;永福卫星城发展台湾农民创业园为主。实现了主城区与外围组团的功能互补,将中心城市打造为海峡西岸经济区西部中心城市、闽粤赣边交通枢纽,现代机械制造业基地,生态型园林城市。

二是突出重点抓好区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工作。龙岩作为闽粤赣边重要的交通枢纽,建设中的赣龙和龙厦铁路与龙漳和龙梅铁路将成为福建省唯一的“十”字形铁路交通枢纽。应加强漳平、龙岩、永定间的联系,填补漳平和永定的高速公路空白,加强环中心城市半小时城市圈内部的联系,尽早开工漳永高速公路,构筑厦漳龙长与漳龙永“十”字形高速公路枢纽,同时启动环绕中心城市高速公路支线,作为半小时城市圈的内部快速通道。扩建坎市火车站和雁石铁路货运站。结合区域交通设施建设,在主城区龙漳高速公路与城市快速路立交南侧建设大型物流中心,在龙门、铁山和蛟洋建设小型物流中心,借助高速公路和铁路实现快速的物流集散,构建中心城市半小时通勤圈。

三是抓好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作。重点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供排水工程、供气工程和防灾减灾系统建设。道路交通工程。实施30条城市主干道建设,完善城市路网。强化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建立起以公共交通为主、各种交通运输配套的城市交通体系。供排水工程。以中心城市第二水源建设为重点,加强城市水源工程和跨流域引水工程建设,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逐步推进城市直饮水系统建设,构建节水型城市。供气工程。重点发展城市管道供气,实施LNG槽车运输供气,改善城市能源结构。防灾减灾系统建设。加强城市防灾减灾系统建设,建立预警机制,提高城市防洪、防火、防风、防震能力。

3.2 做强支撑。

一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抓住中央支持革命老区发展和龙岩享受西部政策待遇的契机,依托闽粤赣边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地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创建现代机械制造业基地,以红色、客家、自然生态为特色,大力推进商务、物流、人居、旅游环境建设,建成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休闲文化名城。并依托龙岩经济开发区和各省级开发区,以培育高坎、龙雁、古蛟三个新城为重点,构建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基地,培育新兴产业,推进生态型经济枢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形成。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重点发展机械、商贸物流、有色金属、烟草、环保、建材能源等产业,实施汽车、能源、纺织、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5个海西产业基地,打造工程机械、精品卷烟、环保设备、金铜、建材、稀土产业基地,实现1个千亿产业(壮大机械产业集群)、2个五百亿产业(商贸物流业、有色金属产业)。

二是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原动力,促进城市聚集阶段的加快发展,务必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实施“两个并举、两个大力”的项目带动战略,即坚持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并举,在抓好资源型接续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坚持基础性项目与生产性项目并举,在继续重视基础性项目尤其是交通项目的同时,大力发展生产性项目,集中全力做大做强“10+3”产业。

三是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公共服务中心、大型文化公共设施、展览城、通用机场、澳洲风情园以及研发园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商务运营中心、金融商务中心、紫金体育公园、美食城、动漫科技产业园、城市综合体、龙岩大道钢结构板块等项目规划建设,实现中心城市建设方式和品位质的飞跃。推进展览城、各类市场等城市功能性项目和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性项目的规划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城市名片。配合实施“绿、亮、美”工程,推进中央苏区公园、龙岩洞公园、莲花湖、莲花山公园、中心城市步道系统等项目建设,优化美化城市环境。依托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优势,规划好商贸物流产业带,推进实施龙州物流园区、闽西交易城、“陆地港”、农产品物流中心、龙岩钢材物流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花卉市场、家装市场、石板材市场等一批集散、辐射力强的商贸物流园区。

四是引导房地产科学发展。中心城市房地产业是城市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龙岩中心城市的房地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调控下,发展是稳健、健康的,据2009年统计,城市建设(包括房地产业)投入的资金大约有19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15%,房地产销售收入实现15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左右;城建有关税收2亿元,占地方级财政收入的10%左右。城市建设拉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每1元建筑业可拉动3元左右的相关产业,仅中心城市每年就拉动10亿元左右的装修和家俱、电器配套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项目成为新的增长点、财税点、就业点。在房地产业中,要特别重视高尚住宅小区建设,当前重点是有序地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滚动抓好10个以上有一定规模、一定品位的居住小区建设,切实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满足聚集阶段各方人士来岩安居兴业的需要。同时,加快推进北翼城北片区、南翼东肖组团、东山等人居板块规划建设,加大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普通商品房、安置房和经济适用房规划建设力度,进一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

3.3 政策保障。

一是加强规划监督管理。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龙岩中心城市规划管理规定(暂行)》、《龙岩中心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依法依规实施规划管理。落实已出台的规划批后跟踪管理制度,健全规划监督管理制度,完善规划实施的事前、事中监管,加大“在建工程”批后跟踪管理,定期不定期组织“在建工程”规划检查,确保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规划严格实施。进一步落实镇(街道办事处)综合执法大队制违拆违工作任务,加大规划监察力度,对新发生的违法违章建设发现一起、拆除一起,决不手软,保持查处违法违章建设的高压态势,坚决遏制违法违章建设,保障城乡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是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和撤乡并镇工作。近期重点推进永定县整体撤县设区,远期将上杭县撤县设区,使龙岩中心城市由“一市一区”转变为“一市多区”的行政体制,形成竞争发展的格局。以中心城市3个新城为试点,各县(市)以省或市的中心镇为试点,启动撤乡并镇工作,以此扩大中心镇辖区范围,增加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提升城镇发展空间。

三是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严把“环境保护”关口,社会要进步,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坚决杜绝污染严重、技术水平低、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进入中心城市。要加快中心城市“一重山”整治,关、停、并、转“一重山”范围内有污染的水泥、煤台等工矿企业,加强滨河绿带控制,提高建设项目绿地率,实施跨流域引水工程,分区域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实现中心城市显山露水,改善生态宜居环境,确保中心城市建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真正把龙岩中心城市建设成为闽西南城镇群的“后花园”。

参考文献

[1]吴良镛.城市地区理论与中国沿海城市密集地区发展[J].城市规划,2003.

[2]胡序威、周一星、顾朝林等.中国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刘荣增.基于城乡统筹的城市群发展阶段划分与判定[J].统计与决策,2008(13):38—40.

[4]仇保兴.实现我国有序城镇化的难点与对策选择[J].城市规划学刊,2007,(5):1—15.

阶段中心论 篇2

----日月中心学校校本教研阶段性总结

日月中心学校遵照《湟源县教育局教研室2011年工作重点》制定了《日月中心学校2011年教学工作计划》。在教学工作中,校本教研是重要的一部分。我校校本教研以“实施生本教育,改革课堂教学”为中心,按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开展以乡为单位、以点(根据学校学校地理位置,把全乡中小学分为3个点。小学分上、下两个点,中学为一个点)为单位和以学校为单位的三级教研活动。现将半学期校本教研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我校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一)三级管理,指导学习。

我校成立了以中心学校校长、点长、各校校长为组长的三级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在实施生本教育中,采取三级管理模式,并按教研计划开展三级校本教研活动。各级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定期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反馈。主动推门听课,与教师一同学习生本教育,探究生本课堂,交流看法,解决问题,总结成功经验,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中心学校教研员、各校教导主任及教研组长,作为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的成员,在教学、教研活动中起到了组织、指导作用。

(二)参加培训学习,提高理论和实践知识。

开学前,我校利用一周时间在对全体教师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全乡中小学教师轮流到城关二小,参加了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的生本教育培训学习,并观摩学习了城关二小的生本课堂课。为我校实施生本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学,各校组织教师看名校生本教育课光碟,实践生本教育。2011年3月29日,日月中学教师参加了由县教育局组织到西宁十三中观摩和培训学习“生本教育”。这次与“生本教育”亲密接触,亲身感受“生本教育”的课堂,聆听十三中校长的报告及观摩了“生本教育”公开课。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教育教学思想的革命,对“生本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聚焦课堂,创新教学方法。

我校教师,在学习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和湟源城关二小“生本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参加西宁市教育局、湟源县教育局组织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以及湟源二中和城关二小牵头的中小学联片教研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全体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有了进一步的转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实施新课程的本领步步提高。

2011年4月16日中心学校在兔尔干小学开展了一次乡级校本教研活动,参加活动的有中心学校教研员、7所小学校长和同年级、同科教师共31人。活动以观课、说课和议课的方式进行。兔尔干小学李文秀、高永兰两位老师主讲的两节语文,充分显示了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教师课前展示学习目标,教学中应用教学资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同桌合作探究新知识,以及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教学模式。观课教师在议课中,对两位教师授课模式和方法给予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改进建议。

(四)骨干引路,名师走秀。

各校、各点开展骨干教师为榜样的示范课、公开课观摩活动,引领其他教师实践生本课堂。练习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依据教材,设计课时教学内容,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方法,逐步把课堂还给学生。观课教师改进课堂评价方法,学习省教研室王翎老师提供的观课点,按观课点分组评课,再集体议课,与授课教师达成共识。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采取:上课—评课-再上课-评课的研讨方式,帮助教师逐步提高上课水平,打造高效课堂。

2011年4月,我乡中学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方满全、张玉梅两位教师,参加了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名师走秀活动”,到湟源县第三中学上示范课,得到的观课教师的好评。

(五)加强小组建设,发挥小老师积极作用。

每小组4—6人。刚开始时,小组合作学习,根本起不到实际的作用,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小组长的培训力度还不够;二是小组成员的荣誉感不强;三是小组内部缺乏凝聚力。归根结底就是心理上不够重视。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我们作了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加强小组长的培训,制订小组长职责,让小组长明确自己要做些什么。然后再分别与各小组的学生谈话,让他们明白自己是同一个团队的,小组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小组的荣誉就是自己的荣誉,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自己的组员都会很乐意地帮助你、支持你。慢慢地我们发现各个小组组员间的关系变得密切了,互相帮助、为小组争荣誉这种良好氛围也在逐渐形成。

小组建设对于我们“生本”课堂非常重要,“生本”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的教学模式。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存在着差异,对于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有的学生会觉得很容易,但同时有的学生会觉得很吃力,如何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更容易地学习呢?如果单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小组的力量了。小组里面肯定会有些学生的成绩较好,有的较差,成绩较好的同学为了帮小组争分、争荣誉会竭尽所能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而成绩差的同学也会为了不让小组丢分也努力学习。学生课前已经通过前置性作业预习了知识,遇到不懂时也在小组里交流解决了,那么上课时剩下的就只有把预习的知识汇报出来了,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这样子上课变成了一件轻松愉快的事了。

(六)精心设计导学案,科学布置前置性作业。

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由此我们对各科的导学案设计和编写提出了一般性的要求:首先是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目标;第二,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第三,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第四,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第五,注意“教学合一”,注重学生的学习;第六,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知识和不同课型的导学案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第七,强调导学案与一般教案和讲义的区别,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导学案,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我们坚持每节新授课前都布置一些前置性作业,让学生晚上回家通过找资料,自学新知识。在小组讨论和汇报中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刚开始的时候,部分学生还比较懒散,前置性作业不认真,有的甚至不做。根据学生出现的这些情况,采取让学生利用下课和中午等课余时间教师进行指导,经过几周时间,这些学生慢慢有了改变,需要到教师办公室的学生也越来越少了。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现在,在课堂上进行前置性作业汇报时,学生越来越积极了,效果也越来越好了。

布置前置性作业,我们主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要求教师,作业凸显层次性,由易到难,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层层深入。除此以外,我们在设计时还注意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让他们都有表现和受表扬的机会,让他们慢慢找到学习的乐趣,觉得学习不再那么可怕,消除厌学的情绪。

(七)合作探究、先学后教。

在观课中可见,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先学后教,合作探究”教学特点。课堂结构紧凑完美。前置作业是学习新知识之前,由教师设计,学生合作完成的作业。作业内容紧扣授课主题,围绕目标,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题型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学习新内容做到了先学后教,先学习后讨论,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上课教师充分发挥小老师的积极作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学生在欢乐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享受愉快。精彩的课堂展示,的确给人一种学生是演员,教师是一名导演的感受。解决问题围绕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内容贴近生活,有益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解决问题也是新知识的扩展和延伸。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检测学生学习成绩,感悟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存在问题

(一)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之间的矛盾。由于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展示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多,如果没有组织好、引导好,在热闹之后,必然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跟不上生本课堂的需要。

(三)关键要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三、今后的打算

(一)转变教师思想观念,完全相信学生。我校还有部分教师在实施生本教育的时候,仍然不能改变过去“不放手”的习惯。生怕学生学不好。很多东西仍然是依据教师的教而设计,还没有形成为学生好学而设计。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由“师本”过渡到“生本”。把学习的自主权充分放给学生,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帮学生建立自信并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二)面向全体,全面依靠学生。

1、关注学困生,教师要有耐心加爱心。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生本”的课堂实质是学生自我展现的课堂,这需要学生大量的阅读,知识面广,才会有东西说,生本的课堂才会精彩,才能显现其强大的生命力。所以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4.进一步规范课前三分钟,推广到全校每一个班级。5.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要制定出符合生本教育实验的学生评价模式和标准,注重过程评价,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改变完全由教师和考试评价学生的方式。

以上是日月中心学校,在实施生本教育,开展校本教研的一些做法、遇到的困惑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在实生本教育施初期,我们认为不要急于求成,要逐步深入,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心。我们的标准是:只要学生今天比昨天有进步,这就说明我们的功夫没有白费,从而坚定信念,把实验持续做下去。

阶段中心论 篇3

联网3应月牌息设用2, , 技资日此中术源, 外心研共上, 将究享该海依所服中物托, 心务联中实计平网国施划台中科物在, 心学联率两在院先网三上上中推年海心海广内市研应微基嘉发用系本定基物统建区地联与成揭信网建物技术成果。

而此前, 中国移动与江苏省苏州市政府签订了“感知中国”应用中心——苏州项目合作协议, 双方将合作开展TD-SCDMA与物联网融合的应用开发和推广, 目标是将苏州建设成为“感知中国”城市物联网应用中心。

“江苏移动和苏州移动都很重视应用中心成立的事情, 但由于合作协议刚刚签署, 具体工作计划还未予以讨论。”江苏移动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各地争打“应用牌”

进入3月, 除去上述两地, 海南、广东、武汉等省市也相继开展了物联网应用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邬贺铨等专家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 我国物联网产业已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应用启动”阶段。

据了解, 目前海南省政府与南京邮电大学开展合作, 计划将物联网应用与“海南省国际旅游岛”战略相结合, 建立一个面向游客的旅游融合平台。

“海南省政府选取了旅游业作为物联网应用的切入口, 我们将在南邮专家的协助下, 为海岛旅游业建立一个统一的游客服务平台, ”海南省通信管理局蔡滨荣告诉记者, “该平台不仅融合‘三网’, 还将融合党政系统、家庭应用等局域网络, 而今后来岛旅游的游客将通过此融合服务平台方便地选择需要的服务, 而不需要繁琐地与各个商家进行单独交易。”

此前有消息称, 广东省也在以整合物联网零散应用的形式推进物联网商用。“目前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对小应用进行整合并予以推广, ”广东移动某内部员工表示, “比如对企业集装箱进行的物流监控、对养鱼水池进行的PH值监控服务等。”

此外, 湖北联通相关人士也表示, 武汉市正逐步落实“城区物流信息化平台”项目。“该项目主要源于较强烈的市场需求, 建成后的物流平台将为各个企业提供其需要的流程信息, 由于符合市场需求, 目前已基本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上述湖北联通人士表示。

支撑主体“多元化”

有专家表示, 从上述各省市实践可以看出, 目前参与推进我国物联网产业化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既有地方政府、通信管理局, 也有地方运营商、学术研究机构, 而不同主体的组合也形成了不同的物联网中心或机构。

“以苏州、上海中心为例, 其背后的支撑主体不尽相同, 苏州的物联网应用中心主要由当地政府和中国移动牵头合作成立, 而上海物联网中心则依托于上海嘉定区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对于“多元化”, 3月初在杭州作出物联网专题报告的邬贺铨院士告诉记者, “物联网分为底层传感网、中层通信网、上层智能处理网络等不同层次, 中科院等研究机构和政府合作的中心可能更偏重于底层传感网的研究, 而运营商和政府的合作则更关注于物联网的中、上层领域。”

中国移动研究院的相关研究人员也表示, “不同主体推动, 不仅不会矛盾, 反而形成互补”, “上海的物联网中心主要围绕传感网, 而苏州的应用中心则以运营商的运营平台为核心, 前者的研究成果后期仍要借助于运营商的网络和系统, 其实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各方强调“政府支持”

记者注意到, 我国物联网产业呈现出的另一个特点是仍需“政府扶持”。目前, 各地大多数物联网研究、应用项目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推动, 而多位受访专家也表示, 我国物联网产业仍处起步阶段, 政府的推动与支持不可或缺。

“说得通俗一些, 目前物联网作为新兴的科技产业, 仍以‘烧钱’为主, 科研机构和主体面临着较重的研发费用和商业风险, 所以仍需政府的相关补贴和推进。”东南大学国家专用集成电路研究中心姚国良博士表示。

阶段中心论 篇4

师德师风整改阶段工作小结

我校在万宁市教育局师德师风教育整顿领导小组的正确指导下,组织全体教职工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省教育厅文件的“六查摆五对照”要求,深入开展了问题查摆、民主评议、约谈等一系列活动。我校高度重视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在征求意见、讨论剖析中,对教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整改提高的要求,现将这一阶段工作小结如:

一、认真组织本阶段的主要教育活动

1、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师德师风“六查摆,五对照”活动,认真开展问题查摆、民主评议等一系列活动。

2、通过家访活动、家长座谈会和发放征求意见信等活动的开展密切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在广泛征求家长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的同时,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争取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进而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3、通过开展校长与教职工约谈活动,加强了教师和领导之间的联系,最大程度上增强了全体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意识,提高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二、认真制定整改方案

我校师德师风教育整顿领导小组,通过召开会议,认真梳理查摆问题阶段的工作,对要解决的师德师风突出问题是否找准,对突出问题是否能够及时整改;看群众对整改阶段工作是否满意,能否取得预 期效果。学校针对征求意见,讨论剖析阶段民主评议中反映比较集中的师德师风问题,以及社会反映的热点问题,认真制定方案,明确整改重点,确定整改时限。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1、每位教职工通过“六查摆,五对照”剖析个人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民主评议的意见写出各人的整改措施和意见。

2、学校师德师风教育整顿领导小组收集备案。

3、学校的整改方案收集备案并向全体教职工公布。

三、坚持师德师风活动“见行动、促成效”,努力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

通过认真做好总结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1、对我校的整改情况进行梳理,组织召开整改会,由梁仕弘校长通报整改情况,对应当解决而暂解决不了的问题,向教师做了说明和解释。

2、通过师德师风教育整顿活动,进一步建章立制,积极探索规范师德师风管理和建设的长效机制。

3、把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行风建设活动相结合,要求党员教师积极带头整改,充分发挥党员在师德师风教育整顿活动中的模范作用。

四、整改共识与要求

1、充分认识本次学习不是走过场,在整改阶段,依然要加强学习,要充分认识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突出位置,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认识上提高、行动上落实,学校要长期追踪调查,建立长效的机制,使之形成育人氛围。

2、加强监督,有序推进。在整改提高之后,要逐步建立起监督评价制度,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见,及时公布有关师德师风情况,主动接受监督。

3、与时俱进,实现“三结合”。教育活动历经两个阶段后,要注意把创先争优活动。新一轮的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教师的成长。

4、建立机制,持续发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学校要不断探索和改革师德教育的内容、模式、方法,努力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师德建设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师德师风整顿教育教育活动,通过学校、教职工个人的剖析和做出的整改措施,学校在师德师风教育整顿中明确目标,建立和完善了许多教育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而教职工个人亦不断提升自我的素养,不断完善个人的人格,这对学校和个人而言,均是一次深刻的教育,但愿此项活动的经历是今后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一坚实平台。

阶段中心论 篇5

关键词:明代,西南地区,文人旅游

一、文人出游前的准备

(一) 搜集资料。

在选定旅游目标后, 文人出游前常常要查找、搜集相关的书籍资料, 以了解当地的名胜古迹、山水风俗及历史人事的变迁和其它知识。明代学者王士性宦游至云南, 欲游当地名山点苍山, 就先读《榆城志》, 并向朋友吴原豫请教。[1] (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特好奇书, 侈博览古今史籍与地志、山海图经, 以及一切冲举高蹈之迹”[2], 在出游前更是重视对相关资料的搜集。他通常备有《大明一统志》、《天下名山胜概记》、《南程续记》、《名胜志》、《云南志》等书, 并携之上路, 一边考察游览, 一边查阅斟正。可见, 在古代文人眼中, 风景游赏前的准备和了解, 往往是旅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 邀约游伴。

选择游伴, 邀约同行也是文人出游前常备的程序之一。绝大多数文人喜欢结伴而游, 意味相投者一起披烟云, 辨古迹, 品评山水, 其乐趣要远远超过一个人独游。至于选择什么样的游伴, 一般认为, 应是同调之人, 最好“须藉同调地主, 或要丘壑高僧”[3]。选好同游之人后, 通常要提前通知, 有的是口头邀约, 有的则要书信邀请, 和被邀之人商议合适的出游时间和旅游路线。他们寻觅的游伴人数一般不多, 常常是三三两两结伴而游。但也有一些仕宦游玩, 游伴多而杂, 无法统一步调, 丽景胜赏只能观其一二。时人谢肇淛解释原因道:“侍从既多, 不得自如, 一也;供亿既繁, 彼此不安, 二也;呼殿之声, 既杀风景, 冠裳之体, 复难袒跣, 三也。舆人从者, 惮于远涉;羽士僧众, 但欲速了。”这番话语道出了游伴杂多带来的毛病, 见解可谓精辟。

(三) 准备游具。

明人屠隆《游具雅篇》中列出的游具有笠、杖、渔竿、舟、叶笺、葫芦、瓢、水火篮、衣匣、叠卓、提盒、提炉、备具匣、酒尊等, 可见明代文人出游准备的工具和器皿已相当完备。西南地区的文人在出门旅游时一般都要准备食物, 或是“裹餱粮 (即干粮) ”, 或是携酒菜而行。在爬山揽胜时, 还需准备“芒鞋黎杖”[4], 以利于攀登。徐霞客出游前准备的用具更是齐全, 装衣物的皮箱、放书籍的竹撞、置果饼食物的大笥以及铁针、锡瓶、卿壶等重物一应俱全, 准备颇为充分。

二、文人旅游中的活动及特点

(一) 重视美感体验。

古代文人由于长期的文学艺术修养和旅游传统的影响, 积累了丰富的景观知识, 具有较强的审美感受、想像力与理解力。他们的旅游活动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游山玩水、“悦耳悦目”上, 还追求更高层次的美感体验。他们在旅游时, 力求身心俱溶于自然美景里, 陶醉于诗情画意中, 达到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境界。尹伸游滇池时, 见“风日明霁, 山水映彻, 此身已随凫鹄摇曳”, 于是“两月来尘土肠胃, 为之一涤”[4]。徐霞客登上鸡足山, 见玉龙瀑布, 认为“玉龙独挂山前, 漾荡众壑, 领略诸胜, 与匡庐同, 不得大小观”[2], 又见玉龙雪山四时积雪, 山之俊秀, 无过于此, 感到“水辰咫尺玉龙眠, 粉碎虚空雪万年”, 由此联想翩翩, 喊出了“我欲倒骑玉龙背, 峰巅群鹤共翩翩”[2]的心声。李元阳酷爱漫游, 在苍山筑有居室, 垂暮之年仍乐于游息, 追求至高的审美境界, 以至游览时“目暝境, 天地之情, 了然元会, 乃知死不相干矣”[4], 将身心与苍洱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达到了“悦志悦神”、“天人合一”的崇高审美境界。

此外, 文人在游览西南地区的名山大川时, 既会惊叹其秀美壮丽的气势, 也会产生思旧怀古之悠情, 饱含深沉而崇高的历史感。我们从王士性“万古江流在, 孤标奈尔何”[4]和杨慎“今古销沉名利中, 短亭流水长亭树”[5]等诗句中就可以看出其中沉淀着久远而浓厚的历史文化意味。

(二) 喜欢问奇吊古。

王士性和友人吴愿豫在谈论点苍山旅游时有一段对话。吴原豫给他介绍了点苍山各种奇异的景观之后说:“是皆灵墟古迹, 鬼神之秘, 骚人墨客之所以抉目而穷搜者也。”王士性答曰:“问奇吊古, 选胜者不遗。”[1]他们这番言语反映出文人学士们在旅游时的一个普遍偏好, 即喜欢搜寻奇特景观, 注重历史人文胜迹。至于在古迹前赋诗作文, 凭吊古人, 触古思今, 那更是常事。不论一般文人还是朝廷官员, 大都有此爱好。例如, 安宁温泉本是云南的一处自然景观, 1566年官员张佳胤赴此游览, 他先到盐井, 就开始溯古, 引用常璩的《南中志》。然后乘舟而行, 沿途观览了杨一清的精舍遗址、杨慎的岸岩题字, 在泡温泉时也不忘引用《华阳国志》, 之后还游览了曹溪寺, 妙果禅院。一次自然山水的旅游倒变成了寻奇吊古之行。

(三) 擅长题刻留念。

中国古代的文人进行旅游, 还重视人与自然的互动, 希望通过自己在旅游过程中所创造的诗、文、词、楹联、题名书法等“文化”给山水增辉, 与天地同寿。在中国人看来, 人生一世, 若不能留下些雪泥鸿爪, 就会与草木同腐。因此, 他们在旅游时就特别重视在风景名胜留下一点痕迹, 希望通过金石文字和无情的时间抗衡。[6]而吟诗作词、舞文弄墨本就是文人们的专长, 因此许多著名的风景区都留下了一些诗人、文士、画家、书法家等的手迹黑宝。明代西南地区旅游的文人们也不例外, 其中以蜀中才子杨慎最为突出。他旅游时特别喜欢吟诗作文, 并题刻留念, 许多地方都留有他的题刻遗迹。在安宁龙山岩壁上凿刻着“曹溪夜目”、“赤壁天成”等题字, 安宁温泉有他题名的“天下第一汤”, 连太华山思过桥道上一碑也是他书写的祠文。他还好题匾, 在杨一清故里曾题书作歌于遥岑楼上。杨慎和好友张含相会于霁虹桥 (古名兰津桥) , 遂作《兰津桥》诗刻于崖壁, 至今尚存。在风景区题刻留念, 相习成风, 不独名士大儒, 连一般读书人、粗通文墨的官吏也忍不住附庸风雅, 四处镌刻题字。凿刻于碑、碣、木板和自然石的游记、旅游诗、题名、楹联大多水平较高, 为旅游地增添了新的观赏内涵。

(四) 偏好宗教旅游。

有明一代, 宗教在全国得到很大发展, 尤其是佛教禅宗极为兴盛, 许多文人学士深受影响。徐霞客对佛道非常感兴趣, 友人杨名时说他“意趣所寄, 往往出入释老仙佛”[2]。有的文人还亲上名山, 聆听高僧论法。著名思想家李卓吾, 于万历六年、八年两次上鸡足山, 在钵盂庵听经论法, 留有《钵盂庵听经喜雨》、《念佛答问》、《二十分识》等诗文。

西南地区的佛道文化十分发达, 僧侣众多, 寺院密布。明代西南地区有两大佛教圣地, 四川峨眉山有寺庙70余座, 云南鸡足山则有大小寺庙270余座, 成为西南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的佛教圣地。这些广泛分布在西南各地的寺院、道观、庙守、静室、庵堂, 大多选在风景秀美, 环境幽雅的名山胜地, 往往是文人最向往的场所。游山的习性、尚古的传统加上信佛的思想, 注定他们在旅游过程中会特别关注宗教旅游资源。而寺庙里的僧人、道士也乐于结交游客中文化素质高的这群人, 他们一般对文人学士的态度较好, 热情地安排食宿, 为之导游风景, 并陪同一起娱乐, 有的甚至谈禅论道, 交流心得。这就进一步增加寺观对文人的吸引力, 推动了文人宗教旅游的兴旺发展。一些读书人还喜欢把自己的学习场所选在山林的寺庙中, 以便静心治学。有的干脆在寺观旁修建别居, 隐游其间。比如“云南七子”之一的李元阳晚年弥信佛教, 帮僧人修建过寺院, 还在鸡足山建有“中谷小隐”, 常往来于鸡足山和大理间。

(五) 兼有娱乐活动。

文人在重视游览艺术的同时, 还喜欢游中作乐。他们在旅游之暇, 常三三两两聚在一起, 或赋诗, 或作歌, 或饮酒, 诸人同乐, 兴致颇高。有时兴之所至, 在休憩之时也不忘娱乐。李元阳就为我们描述了他游大理花甸时与朋友、仆人行乐的场景:“方解鞍树荫, 见子寿与一道士挚壶浆来, 仆夫吹笳, 与樵歌牧笛遥应互答, 诸人击节相快。”[4]在同文人一起游乐的人里, 除了跟随他们的奴仆外, 通常还有两类人也参与其中, 一是出家人, 一是艺妓。僧人、道士陪伴前来游玩的文人饮酒聊天, 有的还会为客人表演助兴, 如王士性在成都和友人游浣花溪, “泊于水月楼下, 登楼命琴, 僧弹落梅一曲而去”[1]。艺妓、歌妓自古就和文人的关系异常密切, 文人在游山玩水时也不忘携上她们以助游兴和酒兴。例如杨慎在与人旅游时, 就“无问贵贱, 酒间饮次, 时命歌伎佐之, 舞裙歌扇笑拥弥日”[7]。云南官员童轩在《乙丑五月五日同诸公游雨莲池》中的诗句“宾筵歌舞乱, 山际晚烟生”[8]也描绘了当时文人们一边观赏风景, 一边歌舞宴饮的旅游娱乐情形。

三、文人旅游后的记述及旅游思想

(一) 旅游后的记述。

古代的文人在旅游时喜欢吟诗作文、题刻留念, 而且在返回居地后, 大多会追忆旅游往事。诗是文人旅游记述中最常见的一种体裁。他们除了旅游时喜欢赋诗咏叹外, 事后也每每做诗追忆。旅游诗的数量非常大, 一位好赋诗的文士仅对一个景区的描写可能就有多首, 如徐霞客为鸡足山就赋诗17首。长期的旅行使一些文人对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人文胜迹有了很深的了解, 他们因此而编志。明代文人在西南地区旅游后编写的地方志和游记有曹学佺的《蜀中名胜记》、杨升庵的《滇程记》、王士性的《黔志》、郭子章的《黔记》等, 这些名胜志、地方志和游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西南各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状况。有的文人旅游时查觉到了古人记述存在的不足和遗漏, 因而写下学术专著, 对一些问题展开探讨。正如王士性在自己的地理学著作《广志绎》序中所说:“余志否否, 足版所到, 奚囊所余, 星野山川之较, 昆虫草木之微, 皇宬国策、里语方言之赜, 意得则书, 懒则止, 榻前杖底, 每每追维故实, 索笔而随之。”[1]他的《广志绎》一书是他在总结多年游历见闻, 加以理论思维后写出的一部杰出的地理学著作, 这与他早年所进行的旅游活动是分不开的。[9]

(二) 旅游思想。

1、旅游审美。

吴原豫在谈论点苍山时提出了自己的衡量山川的三个审美标准:“弘敞”、“秀拔”、“怡旷”。[1]有人还指出旅游必须掌握审美的技巧, 如距离的远近、角度的变换、景物的取舍等。谭元春说:“善游岳者先望, 善望画者逐步所移而望之……善辞岳者亦逐步回首而望之”, 这是对旅游审美方法与技巧的阐述。

2、各类旅游资源的特点。

西南文人中的旅游爱好者也进行了评价:杨慎评各地山景的不同说:“玲珑剔透、桂林之山也;差窳窆, 巴蜀之山也;绵延宠魄, 河北之山也;俊俏巧丽, 江南之山也。”概括生动而形象, 抓住了不同地域山岳的不同特点。

3、景观名声与文学作品的关系。

明代的文人较科学地阐述了“景因文显”的道理, 他们清楚地认识到,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国度, 许多风景名胜的名声都得益于名人诗文的宣传作用。钟惺在替《蜀中名胜记》写的序中明确指出:“山水者, 有待而名胜者也。曰事, 曰诗, 曰文。之三者, 山水之眼也。”[10]意思是山水本身不能成为名胜, 它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奇杰之士的流风余韵, 一是文人墨客歌咏山水的诗文, 要有人文的因素才能使自然山水成为名胜景地。

对于旅游资源的保护, 文人在这方面的的思想开始趋向明确。明以来, 伴随着旅游的热潮, 各种旅游资源遭到了重于以往的破坏, 文人们在旅游时见到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就不由大声呼吁。例如, 王士性在四川涪州得知一唐代古荔枝被绝根, 遂感叹“千年古木, 一旦无端毁折之, 良可惜也”[1], 认为应该像保护孔林之桧那样保护它。对于在景区进行的“文字污染”, 有强烈保护意识的文人尤为憎恶。尹伸游览太华山时, 看到有的地方“宦官以其近体诗, 遍劖岩腹”, 认为这个地方“岩势玲珑, 石色秀润”, 不宜题刻破坏, 见杨慎在题刻时移到了别处, 评价其“意自可念”, 保护意识值得称赞。[4]

当然, 西南地区文人们的这些旅游思想只是零星地散落在他们的游记、书信、诗文和集序之中, 没有真正形成一套系统的旅游理论体系。不过, 他们的一些旅游思想 (如旅游审美观念、资源保护思想) 对今天的旅游发展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士性著, 周振鹤编校.王士性地理书三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2]徐宏祖著, 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5.

[3]谢肇淛.五杂俎[M].北京:中华书局, 1959.

[4]于希贤, 沙露茵选注.云南古代游记选[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8.

[5]王文才选注.杨慎诗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

[6]喻学才.中国旅游文化传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5.

[7]成都府志[M].成都:巴蜀书社影印抄本, 1992.

[8]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 (第6卷) [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8.

[9]张勇.理论与经验透出的文化传统——王士性与徐霞客旅行的比较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 2004, (5) .

阶段中心论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实习的48名本科护生,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名。两组护生年龄、入科前理论成绩、带教老师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带教方法

两组护生每轮实习时间均为4周, 均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师或护师以上的老师负责临床带教。对照组护生入科第1天, 由教学组长完成入科教育后, 按传统带教方法带教, 带教老师根据生殖中心实习大纲自行负责护生4周的临床带教, 完成科内讲座4次, 第4周进行考核。实验组根据生殖中心的实习大纲采用阶段性目标教学和考核法带教, 分为准备评估、熟悉掌握、巩固提高3个阶段。分别制定出各阶段目标、要求及量化指标考核。阶段考核主要通过书面、口头和操作形式进行, 将考核结果及时告知护生, 肯定做得好的, 弥补不足;到巩固提高阶段适当采用探究的形式, 师生均可提出问题, 由老师确定议题, 再看病例, 查文献, 然后交流、学习。要求带教老师和护生严格执行。

1.2.1.1 准备评估阶段 (第1天~第5天)

目标为:适应生殖中心的工作环境;熟悉日常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和各种物品的名称、用途及整理;熟悉专科基本知识和常见的技能操作;带教老师也能较客观地掌握护生的基本情况。措施:①入科第1天, 由教学组长完成入科教育, 介绍科内环境、相关制度及科内主要工作及其特点、工作流程、教学总体目标和计划。②随后分给带教老师, 边演示、边讲解, 学生以看为主。③安排1次讲座, 介绍不孕不育相关知识, 重点讲解辅助生殖技术基本知识。④在不同时间进行阶段考核2次。

1.2.1.2 熟悉掌握阶段 (第6天~第20天)

目标:逐步掌握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争取熟练完成;掌握不孕不育相关知识, 提高基础护理知识水平, 并应用于实践, 逐步实施健康知识宣教, 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 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措施:①带教老师和护生共同完成各项工作, 对于复杂的操作, 将其分解, 分段训练, 由易到难, 然后将各段合理连接起来, 达到熟练, 再逐渐放手, 所有操作始终不得离开老师的视线, 锻炼护生的独立操作和应对能力。②将健康知识宣教贯穿于所有诊疗过程中, 包括分诊、监测排卵、子宫输卵管造影、取卵、移植前后等过程中, 其方式有口头、书面、健康小册子、多媒体, 使护生逐步从熟悉到掌握, 加强与病人沟通的能力, 提高护生和病人的满意度。③专科知识讲座3次, 重点讲解健康教育知识和常见专科操作。④分次进行阶段考核3次, 了解护生理论和操作掌握情况, 及时调整计划。

1.2.1.3 巩固提高阶段 (第21天~第28天)

目标:能独立完成不孕症常规诊疗配合工作, 进行有效健康教育, 深入理解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实施流程, 针对师生反馈的薄弱环节, 强化训练, 培养护生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措施:①在此阶段, 有的护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 思想松懈, 因此, 必须坚持“放手不放眼”的带教原则, 加强思想教育, 防止差错事故。②指导护生准备一个讲座的课件并进行一次小讲座, 培养护生的教学能力, 加深护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③阶段考核2次, 经常抽查并提出问题, 督促护生自学, 找出答案后共同分享。④根据师生反馈情况安排1次知识总结式的讲座, 采用师生互动方式, 提高护生参与的积极性, 对不足之处进行强化训练。⑤有意识安排场景让护生参与科室管理。

1.2.2 效果评价

实习最后1周末对两组护生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两部分, 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出科前开座谈会, 并调查护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两组考核成绩比较用t检验, 对教学方法满意度的比较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应用分阶段目标教学进行临床护理带教, 使师生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主次清楚, 能够按计划、分阶段完成实习内容, 有利于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 加强了带教老师的责任感和榜样作用, 对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学生的压力下需要广泛阅读专业书籍, 不断进取, 提高带教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2]。

分阶段考核法带教提高了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带教老师更主动备课, 积极查找专业知识, 不断总结带教经验, 适时对护生提出问题, 促使护生在适当的压力下努力学习, 以便随时应对老师的考核。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并进行独立思考, 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3]。分阶段考核有利于带教老师更好地掌握护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充分体现了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带教原则。 分阶段目标教学和考核法相结合进行带教, 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 培养主动学习和服务意识, 有效调节学习气氛, 提高了学习效率, 也提高了护生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方慧麟.护理目标学临床实习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8:6.

[2]石果, 罗凤.阶段性目标教学发法在护理本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 4 (11) :1045-1046.

阶段中心论 篇7

一、基础素描的训练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是掌握造型艺术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因此, 基础素描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 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从心理上讲, 观察实际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外在表现”, 而绘画艺术更是如此, 绘画是借助具体的视觉形象来表达艺术家内心感受的艺术, 它不仅是一门用心感受的艺术, 也是一门用眼去观察世界的艺术。德加说:“素描画的不是形体, 而是对形体的观察。”而怎样用眼, 怎样观察, 则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学生绘画作品的好坏。

其次, 培养学生的素描意识。素描主要靠明暗关系来表现物象, 因此, 教育工作者要教会学生抓住黑白元素的对比以及灰色的过渡和变化, 来达到表现物象的目的。一切物象的明暗来源于光线的作用, 所以说, 光是素描的一个重要元素, 光在素描中影响着画面虚实关系和色调关系, 主要表现在黑、白、灰的大关系中。因此, 要让学生首先确定光的方向, 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再确定明暗交界线及投影。只有这样, 画面黑、白、灰的关系才能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才能达到统一的效果。

再次,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素描教学中, 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教育工作者应重新从几何体开始, 引导学生从几何体写生过渡到静物学写生, 再过渡到人物头像写生的顺序进行教学, 把素描基础性训练分解成若干个知识要求, 认识物体的基本结构特征, 强调素描的知识、认知与技能训练, 从而解决诸如“形体比例、体积、结构、明暗、质感、空间”等一系列问题。掌握正确的透视、形体结构的规律, 充分理解构图、黑白灰与画面整体效果之间的关系, 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欣赏性。

二、基础色彩的训练

在色彩教学训练中, 教育工作者应在已有的基础上, 加强学生对色彩基础知识的掌握、色彩感觉的培养以及色彩关系的把握和艺术表现能力。具体来说, 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第一印象。印象是人们对具体物象的第一感觉, 可能是一瞬间的结果, 但往往是非常鲜明、清晰的, 所以要求学生在画色彩作品时, 始终保持看见静物时的第一印象, 是把握色彩感觉的前提和关键。

其次, 学会用色彩的眼光看物体。色彩写生主要是训练在自然光的条件下, 物体的固有色在光源色、环境色的影响下色彩的变化, 需要学生从理论联系实际, 观察物象的变化, 用色彩的眼光去看待所描绘的对象, 去捕捉五光十色的世界, 然后, 用色彩去表现一切。这就要求学生把描绘的对象看成光与色微妙的调合, 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交织, 受光部和背光部的冷暖对比, 共同组成一个色彩的交响乐。教育工作者要求学生在写生时, 不必过分关注物体的形状特征, 而是把对色彩的体验和感受充分表现出来。

再次, 学会对总色调的把握。色调总能给人以提示, 体现出作者作画时的心情, 传递着作者的情感。对色调的理解和把握是色彩写生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关键, 也是色彩写生的必备要素, 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强调对总的色调的把握, (如暖调、冷调、灰调等等) , 小块色彩的表现必须服从于大色调中, 使画面的色调既有变化与统一, 又能对比协调。这就要求学生在作画过程中, 先铺大色调或用有色纸, 都可以使画面的色调趋于统一, 此外小幅作画训练也是一种好的方法。

三、速写训练

速写是训练造型能力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速写要求感觉敏锐、表现简练, 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因此, 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基础美术训练中, 教育工作者应适当加入速写训练。

速写训练首先从临摹入手。初学者应该从临摹开始, 通过临摹练习, 学习他人的表现技法, 一方面可以感受速写的基本样式, 为今后写生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临摹提高造型能力、表现能力, 特别锻炼了学生的手感和笔感。当然, 临摹应从规范的作品开始, 临摹一段时间后就要尝试写生, 可以从几何形体开始, 进行多角度的写生练习, 带着问题去观察和表现, 然后慢慢的过渡到静物、风景、人物等等, 这样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以线条训练为主。线条是速写的主要表现形式。线条概括、简练, 能直接抓住对象形体本质特征, 有效避免明暗色调的干扰。教育工作者应教学生学会运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深浅、曲直、松紧、疏密变化表现具体的物象, 使画面具有一定的视觉美感。

总之, 关于基础的美术训练不止这些, 还需要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绘画兴趣, 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沉浸于绘画过程, 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 及时协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挖掘学生的绘画潜能,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摘要:学习如同登塔一样, 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知识点, 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要求, 同样, 美术的学习也是如此。经过兴趣培养阶段的练习,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有一部分学生对绘画的学习兴趣表现得非常浓厚, 他们的领悟力强, 绘画技法扎实, 极具美术天赋, 此时, 美术工作者应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基础的美术训练教学, 从而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

上一篇:专业课程之软件工程下一篇:Excel与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