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工实训教学

2024-09-21

电加工实训教学(共12篇)

电加工实训教学 篇1

1 数控模具专业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在现在的高校数控模具专业的教学当中, 普遍采取的仍然是单一的传统学科里的知识陈述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下, 只是单方面告诉学生基本的事实、概念, 却没有真正培养出学生自主返现规律原理的探求精神。换句话说, 大多数的数控模具专业的教学模式一味地偏向于理论只是的填鸭式教学, 而这是及其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的。

由于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 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理论知识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此外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很弱, 这些造成该专业的学生在今后毕业步入社会以后无法拥有一级之长, 也进一步造成该领域职业人才的严重欠缺。目前, 我国高校数控模具专业课程的设置过程, 大多采取的是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正阳的老三段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下的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严重脱离实际需求, 还让整个的学习过程淡然无味。下面, 就将对我国数控模具专业的教学模式现状作出具体的分析:

1.1 课程设置缺乏规划

现如今, 数控模具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钳工基础》、《机械制图》等, 但是这些课程并没有和模具专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而真正和模具制造相关的课程又是少之又少, 且没有设计到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因此, 学生虽然学习了大量的基础知识课程, 但他们并没有真正了解到整个数控加工技术的过程, 也就更无法真正掌握数控加工、模具维修的技术, 这样一来,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到的东西可谓是寥寥无几。

1.2 理论课和实训课课时分配不合理

现如今, 数控模具专业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理论课和实训课课时的分配不合理上。这里将就《机械制图》作为典例来进行分析。在这门课程当中, 教师大多采取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 而忽略了对于学生绘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样一来, 学生无法将实物和图形进行灵活的转换, 并且对于读图、绘图、设计、加工这样一个数控模具加工过程感到十分陌生。因此造成了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2 中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措旅

根据以上对数控模具专业现状作出的分析, 并结合该专业教学模式的传统以及专业优势等, 针对以下三个方面对该学科教学模式的选择进行分析:

2.1 调整专业内容, 优化课程设置

数控模具专业首先是旨在向我国生产前线输送模具设计、制造以及数控加工等技术人才的。为此, 该课程在选择教学模式时, 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而展开。在整个的教学模式当中, 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能力和制造能力, 于此同时还应当努力加强他们的随机应变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 高校培养出来的数控模具专业的人才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和企业的生产需求。

对于理论的教学, 可以采取这样的态度:不用可以追求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的完整性, 而是要根据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去选择向学生传授精简的理论只是。也就是说, 岗位需要职工了解什么, 就向学生详细讲解什么, 这也是要求高校该专业的教学中要突出实践的重要性, 切忌一味追求理论知识的教授和考核。

2.2 遵循“行动导向”的教学原则

行动导向原则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应当遵循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之下, 要求教师能够按照企业和社会的具体工作任务来为学生创造出学习情景, 并以此为基础, 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工作工程。该原则尤为强调的是“通过行动来学习”这一教育理念, 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形成逻辑中心以此来指导自己有目标的去获取知识, 养成独立自主寻求经验的工作策略的习惯。比如, 数控家中技术当中的Mastercam课程的教学需要借用某些典型的零件加工实操流程来进行教学, 血药学生能够读懂零件图、并对其进行工艺分析, 作出数控机床选择等等, 而不是只停留在简单的软件绘制图纸的阶段上。

2.3 以技能训练为主线, 加强实践课教学

高校对于数控模具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两个阶段:首先是模具折装加工、安装调试能力的培养。该阶段主要使要求学生能够以零件的形成工艺分析为基础, 独立租住的完成模具结构的设计, 并能够利用Auto CAD软件绘制出模具总装图和各个非标准的零件图。于此同时, 还要能够合理的制定出零件制造工艺以及模具装配工艺。最后, 通过老师的严格审核以后, 学生可以自己亲手制作出模具;第二个阶段就是对于精度较高工作零件的加工, 这就要求学生可以熟练的掌握Mastercam这样的软件, 来事先进行造型的设计和数据加工程序以及线切割加工程序的编排, 然后再在数控加工中心对其进行具体加工。对于高校数控模具专业的选择, 一定要让学生经历一个系统到规范实践的训练过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操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也只有这样, 以技能训练为主, 加强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下, 可以使高校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日后个人才能发挥到最大值。

3 结论

高等职业学校的数控模具专业的培养目标, 一直都是设定在培养模具设计制造、维修以及数控加工等工作技术人才, 为生产第一线输送高质量劳动力。为此, 在制定该专业的教学模式时, 一定要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并着重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 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出可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周旭东.数控及电加工技术[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 (01) .

[2]华丽娟.数控加工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01) .

[3]邓红珍.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综合化的思考[J].2013 (02) .

[4]张宁菊.提高数控加工质量的几个措施[J].机床与液压, 2008 (02) .

电加工实训教学 篇2

课程简介(名称、课程性质和任务):

教学目标:

课程总学时:108课程总学分:6学分

实验总学时(课外学时/课内学时):总学分:必开实验(实训)个数:选开实验(实训)个数:

四.适用专业:

五.考核方式及评价办法: 数控专业

六.配套的实验(实训)教材或指导书:

七.实验(实训)项目:

实训一************

实验(实训)学时数:

(一).实验(实训)目的:

(二).实验(实训)内容:

(三).实验(实训)要求:

(四).每组人数:

(五).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

(六).实验(实训)材料消耗费:(/元/组)

实验(实训)二************

中职金属加工与实训的教学思考 篇3

【关键词】中职教育 金属加工 实训 教学改革

1.中职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的现状及主要原因分析

1.1 教材陈旧,与生产实际脱节

我国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经历时间不长,在教育体系中也并未对中等职业教育所需的教材做出统一规定和编制,中职学校的教材大多是引用高职所用的教材,只不过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降低教学要求,由教师自由挑选基础知识教给学生。因此一旦编制了中职学校使用的金属加工与实训专业的教材,就常年一直沿用,而没有结合金属加工技术的演变对教材及时作出调整和修订,导致中职学校金属加工与实训专业的教材大多比较陈旧,早已不能适合现实中的金属加工企业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需求,更严重的后果是耽误了中职学生新技术的学习,使得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金属加工专业技术的学生素质和技术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用工单位的实际需要。

1.2 理论与实训的课程安排有待优化

金屬加工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典型代表,具有极强的实际操作性,但是中职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存在不合理的现状。一方面是由于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很多学生求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真正掌握金属加工的技术,为将来走上生产岗位做准备,大多数学生更多是只是为了拿到一个中专的文凭,至于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技术等到了车间实践的时候再行向师傅学习,所以在学校学习时就完全不把金属加工的理论知识当成重点来学。而教师也由于学生这种心理,并没有将精力放在认真讲授理论知识上,以至于导致教师不认真教,学生不认真学的“双输”现象。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金属加工等实训基地基础设施不完备,实训的课时根本不能保证,供给学生实训的设备也非常陈旧,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实际的操作。

1.3 教师质量不高,专业技术能力较差

金属加工专业的适用岗位是在制造与加工产业,学生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加工技术。然而,中职学校金属加工专业的教师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专业教育,教师的经验主要来自于多年在车间加工岗位的工作,同时具有系统理论知识和娴熟技术能力的“双资”教师数量很少,教师整体质量不高,专业技术能力较差。

2. 中职金属加工与实训的教学改革

2.1 紧跟生产实践、定期更新教材

金属加工技术是紧跟生产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于中职学校集中力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培养目标来说,根据社会用工单位对技术人才专业技术的需求点,及时调整中职金属加工专业的教育重点,是中职学校培养适合市场需求人才的重要突破点。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典型代表,中职学校应该与对口制造、加工企业合作,并邀请高职相同专业的教师共同编制教材,将理论知识和金属加工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图文并茂、注重理论知识、强调加工技术的编订原则,保证课程的易学性。例如,尽可能安排简洁直观的插图和简单易行的实验,以发挥学生的表象思维能力和掌握动作技能的能力,对于以定义形式出现的概念,尽可能用实例加以验证式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逐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归纳举一反三能力,要注意回避难以理解的理论阐述,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2.2 把金属加工与实训设定为理实一体化项目课程

中职课程改革,除了要与现实生产经济发展趋势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外,最重要是要解决学生不愿学的问题。教育以人为本,学校以学生为本,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由实践整合理论的项目课程最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的第一门实训课程,要通过恰当的课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中职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比较喜欢理实一体化课程,对操作的兴趣较浓。例如,该课程的钳工车工铣工和焊工实训开发出理实一体化项目课程,基础模块和其他机加工方法也可研发成由实践整合理论的项目课程。根据分析,将基础模块和其他机加工方法分成多个项目,分别为开篇导学、热处理、金属材料、铸造零件、锻压零件、焊接工件、钻削工件、车加工零件和铣加工零件、刨加工零件、磨加工零件,每个项目内可以有若干个工作任务。在实践整合理论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知识结构和能力系统。

2.3 提升教师能力、培养普适性人才

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力。特别是对于中职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来说,高质量的教师能更好的将课程的内容以更适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所以,改革中职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的教学,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实训技术。对于金属加工专业来说,要求教师一定要具备专业的基础理论,金属加工的实训课程一定要聘请具备相应职业资格或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到金属加工专业对口单位挂职锻炼,通过现代专业的生产车间,向拥有高水平金属加工专业技术水平的高级工程师学习,提高中职金属加工教师的技术能力,使教师随时保持与社会生产实践所需的技术一致发展,为培养社会用工单位亟需的普适性人才做好师资储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和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利用网络与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和立体化课程资源,积极创建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加工中心实训教学教法探讨 篇4

基于以上特点, 操作加工中心时所需要的知识面较其他机床更为广泛。如何更好的在技工学校展开更为有效的实训教学, 成为当前技工学校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就我校自身的情况, 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 阐述应如何进行加工中心的实训教学。

1 强化编程

虽然学生在理论课程上已经学习过一些编程知识, 但有些时候, 学生学习过的内容与本身自身特点或鉴定要求不符。因此有必要再进行编程上的强化, 让学生熟练运行各种代码进行手工编程。优化程序, 让机床能以更为简洁、准确的程序进行自动加工, 减少空走刀时间, 提高加工效率。对于不同阶段的具体需要, 图纸难度应做细化, 以适应教学需要。对于学生编写的程序, 并不应仅依赖教师的修改, 而应培养学生自我改错的能力, 让其自行修改。在自我改错的过程中, 学生会对代码和编程方法有更深的体会。

2 将加工工艺贯穿于实操

加工中心的加工工艺涉及到方方面面, 一味的在课堂上灌输, 并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 往往只会适得其反。但是一个好的工件加工, 又万万离不开加工工艺, 那么如何在加工中心的实训教学中讲解加工工艺的知识呢?我校将加工工艺的教学贯穿于实操, 某个工件用到了哪些加工工艺, 我们就此进行讲解, 然后让其按工艺要求进行加工, 这样会更好的理解工艺的作用。实践出真知指的正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力。有了动力, 学生学习起来才不会那么的枯燥乏味, 教学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当前的时代发展迅速, 各种教学设备仪器也更多的进入了课堂和实习场所。时代变了, 学生的兴趣也在改变, 那么教学手段也要与时俱进。显然, 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要比早期的黑板、粉笔更吸引学生。多媒体教学中, 可以将声光电充分结合, 教学讲解也更为直观。对没有见过、用过真正机床的学生进行空洞的讲解, 只会让学生的逆反心理加重。在多媒体教学中, 我们可以将数控机床是如何进行的加工, 做一个充分的演示, 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究竟什么是数控机床, 什么是加工中心, 它们是怎样进行工作的, 培养其学习的兴趣, 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这样才有利于后面教学活动的开展。

4 充分利用CAD、CAM进行编程加工

加工中心的加工的难点在于复杂曲面的加工。对于普通的平面零件来说, 手工编程足以满足需要, 可是对于复杂曲面的加工, 手工编程力不从心。而现代企业里, 利用CAD、CAM软件进行自动编程已然占据主导, 再让学生一味的使用手工编程, 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企业的用人需要。要解决这一矛盾, 就必须要在技工学校内开展这一方面的教学。在实训过程中, 学生可以一边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 一边利用学习过的方法进行实际的加工操作, 亲身感受CAM软件的优缺点, 合理的安排CAM软件的编程工艺。这样的方法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扩大了学生的就业范围,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操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5 行动导向教学

在上述的四点基础之上, 如何更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才是整个实训的最终目的所在。技工类学校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是弱项, 他们不善于逻辑思维, 不善于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 所以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 使得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 学生则抱怨教师。为了避免或尽量减少因此而带来的教学质量下降, 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引入行动导向教学。

在这一教法中, 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 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 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数控实训过程中, 有效的利用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增长技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训练中, 提高技能;让学生在对自己作品的自我评价中, 享受技能给他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5.1 确定任务

项目课题的选择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一个桥梁, 也是实训教学的起始环节, 选题时要注意题目要适中、难度要适当、内容要适宜, 注重创造性技能的培养和启发。为了更好地贴近社会,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即创造性技能的能力。选题的形式上注重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采取集中选题和分散选题相结合。

5.2 制定计划

制订计划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究完成项目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既定的项目任务, 确定项目的工作流程、加工工艺和组织形式的过程。

通于学生对课题内容的分析, 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 利用CAD、CAM软件或数控仿真软件进行验证, 找出不足, 从而初步验证加工计划的合理性。此时, 老师既要引出问题的所要, 又要在旁进行指导, 帮助学生优化方案。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 也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

5.3 实施计划

在零件加工阶段, 指导学生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 学生按照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阶段的任务, 并提供明确的活动记录, 包括加工路线、加工参数、程序单等, 最终加工出零件。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 学生体会到从设计到加工, 最后成为产品的喜悦, 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从而激发了进一步搞好实训的自信心、积极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又为其今后上岗与社会“接轨”奠定了良好基础。

5.4 成果展示、学习评价

在项目教学中, 主要是根据每个学生在该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成果及创新点等进行评价, 同时结合产品标准、时间标准、操作标准和安全标准进行全面、公正、客观的衡量。既要注重学生的再生性技能的掌握情况, 又要特别注意引导、表扬学生的创新, 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

5.5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重点把握以

能力 (知识、技能和相应经验) 培养为目标, 以项目或案例为载体, 每个项目都是一个具体的加工零件, 都含有一些编程和加工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以项目带动教学, 由浅入深地把知识和技能渗透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耐心地指导学生解决各种问题, 还要具备较强的管理和组织能力, 将知识要点穿插于每一个项目, 为每一位同学都做出较好的分工和定位, 不让一位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21世纪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将来社会的需要, 企业也需要符合他们要求的员工。因此学校必须为他们终身着想, 学生不可能在基础教育阶段“一劳永逸地得知识”, 更需要继续不断地至始至终地努力,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所在在实训教学中更加注意创造力的培养, 注重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 自我改正对学生的一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针对于如何在技工类学校进行加工中心实训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加工中心,实训教学,行动导向,职业能力,项目教学

参考文献

[1]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 2003 (7) .

[2]张兰.高职数控加工实训的改革与探索.

[3]叶良汉.浅谈如何在数控实训中进行创造性技能 (productive skill) 的培养.

[4]李望云, 李艳华.数控人才 (两年) 培养的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 , 7, 2.

电主轴加工工艺方案范文 篇5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未知 日期:2011-8-6 8:13:17 人气:152 标签:导读:由于电主轴前后支撑径的精度,直接影响电主轴装配后的精度和轴承的预紧。

“http:/// ”>电主轴内孔的圆度及与外圆的同轴度,直接影响电主轴的动平衡。电主轴与定子内孔的配合过盈量,直接影响定子的热装。因此为防止电主轴内孔与外圆不同心,造成电主轴不平衡,电主轴粗车后钻内孔,精车后再精车内孔。为消除加工应力,电主轴淬火后采用低温时效。为保证电主轴与轴承之间的配合间隙,电主轴安装轴承外圆按轴承内环配磨,保证配作间隙0.003 ~ 0.008。

为抵消装配误差,电主轴精磨合格后,标出高低点位置(用稀释酸橡皮“O”字圆章)为部装装配做好标记。为保证电主轴与定子内孔的配合过盈量(前端0.057~0.082、后端0.09~0.12),电主轴与定子接触外径按定子内孔配磨。电主轴床头箱的装配主要针对电电主轴床头箱拆装困难,电主轴预紧力的选择,电主轴的动平衡,定子与床头箱压装,转子与电主轴热装,防漏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制定了详细的装配工艺方案。为确定电主轴轴承预紧力,进行了预紧力测试试验。为保证电主轴的动平衡,对电主轴进行粗动平衡(不装定子)和精动平衡。为控制电主轴前后轴承温度,测量电主轴静刚度,在不安装定子和转子情况下组装床头箱,进行运车试验。

浅谈电火花加工实训教学课程设计 篇6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火花实训课程在金工实习中的重要性,对如何设计课程内容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并将实际教学的执行思路进行了详述。

【关键词】电火花加工 课程设计 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42-02

在高校金工实习课程中,分传统加工工艺和现代制造技术两部分内容。特种加工作为现代制造技术中的佼佼者,相对于其它加工方式有其独特性,包含的方式方法更多,如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3D打印、超声加工等。因其制造工艺先进,加工范围广,产品类型多样,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实习兴趣也更加浓厚,所以特种加工一直是金工实习的亮点,这也是促使我们不断创新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前进动力。按照行业的市场需求,我们将电火花加工实训定义为特种加工的主要实习内容。

我校开设电火花课程已有十几年了,经多次改革和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我们的教学定位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通过亲自设计加工作品来认识电火花加工的工艺流程,并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创新意识。电火花课程理论内容多,机床类型也多,包括电火花线切割、电火花成型机、电火花高速小孔机等,每种机床有共性也有区别,死板的讲解是行不通的,只会将包含大量科技信息的内容变得混乱不堪,教师的思路也常常会没有头绪。为此,我们经过长时间摸索,形成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的教学思路,既紧扣教学大纲又适当拓展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既满足课程要求又开阔了视野,对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产生一定的认识。

我们的课程设计实行模块化教学,以线切割加工为例,分为简介、放电原理、加工工艺、软件编程、实操练习五大部分。

在学生进入实习场地后,我们在做完纪律和安全教育后,首先会安排几分钟的机床演示,让学生观察各种电火花机床的加工过程。课前的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绝大多数学生从未见过这种加工方式,缺乏感官的接触以及客观的认识。如果跳过这一步冒然进行理论讲解会使学生陷入抽象思维,影响教学效果。演示时间几分钟就好,利用这一点时间还可以让他们欣赏精美的产品,激发他们对这种加工方式的兴趣。这个阶段是学生大脑最为活跃的阶段,也是他们产生问题最多的时候,很多个为什么在等待答案,这给接下来的理论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简介模块

包括电火花加工工艺简介(背景、类型、发展趋势)和机床加工特点(优点和局限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学生在学习了车工、钳工、铸造等传统加工方法后,认为加工工艺过于落后,产品精密度不高,且环境差、劳动强度大,以至于对所学的专业产生疑惑、失望等负面情绪,甚至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但当他们进入特种加工领域,令人眼花缭乱的先进技术和制作精美的产品使他们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制造行业美好的前景,对行业的发展燃起了希望。这时他们容易产生一个错误观念,认为传统加工不重要,甚至可以淘汰掉。我们及时抓住学生的这些问题,有意识地在课程内容上下功夫,把每种类型机床的优缺点都摆明出来,与传统机床作比较,引导学生从大工程的角度全面认识机械制造各种工艺的作用,防止他们思想固化,对机械加工的认识形成偏差。

二、原理模块

为了使内容更有条理,重点突出,我们采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顺序原则,课程中有些看起来可有可无的内容其实都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就是电火花加工原理是什么,加工要具备哪些条件。具体执行思路如下:

1. 机床结构和控制、运动原理

浅——介绍机床结构、坐标系。

深——重点讲解机床电脉冲控制原理、运动原理。

从机床运动入手,逐渐过渡到机床的运动和控制原理。这部分内容涉及到自动化、电学、机械等知识,针对相关专业的学生应该重点讲解,以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非相关的专业可适当简化,为后面的加工电参数的选择做好铺垫即可。

2. 放电原理及条件

表——以学生在机床演示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突破点,采用提问、启发的方式鼓励他们通过现象追寻本质,引导他们进入放电原理的讨论。

里——深入剖析电火花放电原理和条件,期间将学生的疑问一一解答。

放电原理部分是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一般教材在放电原理的介绍上都较为简单笼统,而如果教师对内容吃不透,就会使这部分内容失去它的价值。因为我们可以借着原理中电、热、机械能的组合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变部分学生认为有的理论学了也没用的错误观念,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所以教師要重视专业理论的学习,充分认识到本学科在人才培养上的重要性。

三、工艺模块

在此模块的教学中,我们分专业有不同的侧重点要求。对于机械类专业,要求会多一些,比如工艺路线的合理设计、电参数的选择、几种零件装夹方式的特点、加工过程的控制等内容;对于其他专业,可以根据课时安排适当调整。

四、编程模块

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手工编程,掌握CAXA自动编程软件的用法并进行作品设计。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既可以锻炼他们的软件应用能力又能培养创新意识。如果专业对口,我们会结合机械设计常用软件AutoCAD与CAXA软件作相关介绍,以及目前我国制造行业软件的发展状况。随着视野的开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而接下来的编程练习,学生会更加重视,因此练习的效率会提高,效果会更好。

五、实操模块

编程掌握之后,实操练习会顺利进行。这块没有较大难点,主要是加强巡视,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指导具体操作步骤,选择合适的装夹方式和合理的电参数。当学生们看到自己辛苦设计的作品顺利制作出来,那份欣喜是难以形容的,而这时也是我们老师最为欣慰的一刻。

六、结束语

电加工实训教学 篇7

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之一,是促进社会富裕繁荣的动力。模具在企业已得到广泛的运用,社会对模具专业人才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工科院校多开设模具专业,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随着技术进步,社会对人才需求素质也在变化:不仅要理解模具结构和原理,而且读懂模具零件图纸技术要求,包括尺寸精度、形位公差等,同时要能分析出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以及产品测量方法和手段。

为适应社会要求的变化,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计划的重新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改革等。

二、以实践技能培养为重点的教学改革及实施

随着数控技术的高速发展,数控加工在模具加工行业已广泛运用,其中数控加工中心已发展为主要加工手段。但从教学角度来讲,我们先安排三周《普通铣削加工实训》课程,其目的是为数控加工中心的学习做好前期铺垫。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普通铣削加工机床要领;

2)理解铣削加工要素,即主轴转速、铣削速度、切削深度、切削方式;

3)准确理解零件图纸技术要求,包括尺寸精度、形位公差等,同时要分析出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

4)掌握产品测量方法和手段,熟练准确测量产品的相关要素;

(二)教学内容

1)六角平面铣削加工训练;

2)台阶平面铣削加工训练;

3)斜平面铣削加工训练;

案例1铣削一模具六面体镶块零件。 (附图)

1)实践教学目标:训练学生掌握铣床操作基本技能;训练学生利用刀口角尺夹紧工件,调整面的平行度、垂直度装夹技能;训练学生测量相关尺寸精度和平行度、垂直度等技能;

2)理论教学目标:理解加工基准、测量基准、夹紧基准的基本概念;理解“平行度、垂直度、平面度”等概念;理解铣削加工工艺要素,“顺铣和逆铣”概念。

(三)教学实施

1)教学内容组织:以模具典型零件加工为载体进行知识点编排,做到教学内容与零件加工技术要求结合,既要体现相关公差配合知识点以及测量要求,又与产品加工实践既能训练相结合。

2)教学实施过程:

教师理论及实践技能要领讲解→教师操作演示→学生练习,教师辅导→学生进行产品自我检测→教师抽检→师生总结。

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某个工作任务为目标,教学实施以现场为主,教室为辅,采用“做中有教、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教学形式,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四)教学考核

由于我们理论知识点与完成工作任务的训练相结合,教学考核为学习过程考核,考核项目分为三大块:

1)完成零件加工的质量和速度考核成绩60分;

2)学习态度,遵守工作纪律,工作中行为习惯考核成绩30分;

3)学生自我考核10分,学生按照考核细则(总分90分)进行自我打分,再与教师按照考核细则打分成绩(总分90分)做比较,如两者差距在5分之内,说明该同学对自我做了客观评价,可以再得10分,否则适当扣分。我们设定此考核项目,目的是强调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认识,培养学生在工作上诚信度,实事求是的精神。

(五)教学效果

以完成某一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学生一方面能够透彻理解产品技术要求,即尺寸精度形位公差概念,又能够理解产品加工工艺要领,同时又达到实践技能训练目的,即产品的加工技能和测量技能,从而较完整地训练了学生技能,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

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以外,同时还培养学生良好的企业素质,做到德才兼备。

摘要:本文阐述了《普通铣削加工实训》教学目标、内容、实施及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更丰富, 实践技能培训更全面。

关键词:铣削加工,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测量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主编.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电加工实训教学 篇8

关键词:机械加工技术,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实践教学,比较学习

《机械加 工技术》 这门课程 是中职机 械类专业必 修的一门 主干专业 基础课程 , 集合了金属热 加工、机械制 造工艺、金 属切削原理 、金属切削机 床、机床夹 具与刀具 等多门课程。 涵盖了从 毛坯制造 到机械产 品装配的全部 知识 , 包含了丰 富的理论 知识 , 由于企业实践 紧密结合 , 涉及面广 , 教学难度较大。 结合近几年的教学, 下面谈一下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本门课程教学现状

这门课程 虽然比较 主要 , 但是现今 中职学生普 遍存在的 问题是基 础比较薄 弱 , 缺乏必要的 数学及物 理相关知 识 , 甚至有的学生完全没有基础知识。 学习能力较差, 缺乏必要的 自学能力 。而这门 课程文字 类的知识较多 , 虽然有部分 的图示和 例子 , 但是对于没有 任何机械类 相关实践 知识的中职生来讲, 学习起来具有相当的难度。对于这些学 生要想在日 后的本专 业学习工 作过程中取得 一定的成 绩 , 学好本门 课程这样的基础知识又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 如何教好这门 课程 , 如何让学 生在学习 过程中产生 学习兴趣 , 就变成了 一个亟待 解决的问题。

二 、 采 用 多 媒 体 教 学 提 升 学 生 的 感 性认识

兴趣是是 最好的老 师 , 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 是让学生学 好这类“比 较枯燥的 课程”的关键。 随着中职 教学改革 的深入 , 信息化教学这 一概念越 来越普及 。这种教 学方式相对于 传统的教 学模式在 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 , 增加学生 的感性认 识等方面 有着很大的优 势。在信 息化教学 中大量的 引入了教学课 件 (PPT) 、电子互 动白板等 手段, 让学生在 抽象的课 程中增加 更多的对现 实实践的直 观认识 , 对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

比如 , 《机械加工 技术》课 程中车床 结构部分 , 书中只有一 个图示 , 用简单的 线条勾勒出机 床的形状 , 用引线标 出各部分 的名称 , 之后用大段 的文字解 释各个部 件的具体功用。学生学起来不仅很枯燥 , 而且对车床各部分 的动作很 难理解。 引入了课 件之后 , 可以用真实 的图片和 具体的车 床操作视频来 讲解 , 这时学生 的精力非 常集中 , 而且连一些 后进生都 表现出了 较为强烈 的学习兴趣 ; 在讲解各 种金属切 削加工方 法时 , 我引入了 一段德国 “德玛吉 ”数控加 工中心加工样 件的广告 片 , 片中包含 了多种的加 工方法 , 不仅让学 生了解了 各种加工方法 的实际加 工过程 , 还让学生 了解到了本 行业尖端技 术的发展 状况 , 进一步激 发了学生学习 本专业课 程兴趣 , 增强本专 业工作的信心。

三 、 走 进 车 间 是 学 习 《 机 械 加 工 技 术 》课程的必然和重要途径

如前面所 说 , 《机械加工 技术》这 门课程是一门 实践性较强 的课程 , 因此 , 改革传统的 教学模式 , 加强实践教 学 , 让学生直 观地认知学习 内容 , 对于学生 学习兴趣 的培养、实际 动手能力的 培养、以及记 忆的加强都是十分重要何必要的 。

比如在“轴 类零件的 加工方法 ”这一章节 , 书本中的 知识都是 最基本的 知识和方法 , 教师在课堂 讲授的过程 中 , 教师讲解 得再详细也 无法让学生 真正学到 如何加工 一根轴。因此 , 把学生带进 车间 , 由教师结 合实际零件的 加工 , 一步一步 讲解轴类 零件的加工, 不仅可以 增加学生的 感性认识 , 还可以提前让 学生感受 工厂的氛 围 , 学会在车间 中的一些安 全注意事 项 , 学到很多 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四、比较学习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前一段时 间我参加 了由大连 理工大学组织的暑期培训。 培训期间,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 究所研究 员姜大源 教授的一门 《现代职业教 育体系构 建基本问 题与课程开发》课程让我受益良多。 其中提到的工作过程系统化 学习情境 设计比较 学习法对中职实践教学有很大的意义和帮助 。

比较学习 法的原则 是 : 比较必须 三个以上、比 较必须同一 个范畴、比较 中重复的是步骤而非内容。 基于以上方法的思考 , 我将《机械加工技 术》课程中 轴类零件 车削部分的知识总结如下 :

比较必须三个以上:简单轴类零件的车削、带有方沟 槽的轴类零 件的车削 、带有方沟槽和 螺纹的轴 类零件的 车削、带 有方沟槽、圆弧沟槽、螺纹的轴类零件的车削等。

比较必须同一个范畴:轴类零件的车削。

比较中重 复的是步 骤 :车刀安装 、毛坯装夹、试切、车削一端、掉头、车削另一端。

基于以上 过程学生 不仅实现 了对轴类零 件车削方法 的学习 , 对车床的 结构和切削 运动有了更 加感性和 深入的认 识 , 增长了动手 能力 , 而且学习内 容由浅入 深 , 让学生在学习 更深一层 次内容的 同时还可 以对简单的知识重复应用 , 加深记忆。同时对于那些参加 中职升高 职考试的 学生 , 这些内容又 是技能加试 过程中必 考的内容 。不仅学习技能又针对考试 , 可谓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 , 随着社会 生产力的 发展和工业 化的深入 , 越来越多 的企业急 需技能型、应 用型的人才 , 进入企业 后能够尽 快地为企业创造效益。作为中职机械教师, 要积极响应这种 需要 , 改革旧有 的教学模 式和教学方法 , 面对中职学 生的现状 , 充分挖掘他们 内心的求 知欲 , 激发他们 潜在的学 习兴趣 , 用各种方法 培养学生的 能力 , 努力提高中职 机械教学 的课程质 量 , 让学生在 轻松的氛围中 学会知识 , 成为对社 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凤国.浅析中职机械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软件:教学, 2014 (5) .

[2]周梅.中职机械加工课程教法新探.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2011 (7) .

机加工开放式实训教学的探索 篇9

一、开放式实训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提出开放式实训教学, 原由在于现行的实训模式并不能很好的达到实训教学预期的效果。通过调查现行实训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出下列原因:

1、学科体制下, 学生感觉机加工实训没有实际作用, 找不到学习动力;

2、不愿动手操作, 嫌脏怕累, 学习动力不足;

3、现行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的学习只是在机械的模仿操作过程,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4、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平台, 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 在教学调查中也发现,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有自主机械加工的想法与需求。

开放式实训教学中的“开放”能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实训:

1、开放实训教学空间, 不再像现行的实训教学拆分工种、进行单工种教学, 学生可根据加工需要选择车、铣、磨、钳、数控多个工种, 进行完整零件综合加工, 从而更加真实的反应生产活动。

2、开放实训教学时间, 不再限定实训时间, 由学生自主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进行安排, 同时学生的课余时间, 包括周末、节假日都可以加工学习。

3、开放实训教学内容, 基础课程以外的内容可以由学生自行设计、或由教师提供多个典型零件作为实训课题进行实训, 以独立项目的形式让学生学有所指,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4、开放实训教学形式, 由传统的实训教师理论讲解、示范操作, 学生模仿完成操作练习的教师主导的形式, 到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自身加工课题的要求主动学习的师生共同探讨学习。同时以课题的形式进行开放式实训, 可以拜托课本上过时的内容, 着重学生能力培养, 注重学习过程, 拓宽学习面, 充分利用网络等多媒体资源。

通过开放式实训教学, 给学生提供更高的学习平台, 更加自由的学习时间和环境, 以学生为主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课题为导向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开放式实训教学施行办法

对机加工实训而言, 安全问题是应该被放在第一位的, 所以在施行开放式实训的第一步应该对申请参与的学生做资格审核。审核分为两部分, 即学生递交的申请应该有基本信息与自己的实训计划, 包含实训经历, 零件图纸, 工艺编排;然后需要学生参加安全知识和基础知识测试, 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安全操作知识和设备操作能力。这些是为了保证学生有端正的实训态度和充足的准备。

在申请得到批准之后, 进入第二阶段, 即准备阶段。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加工的可行性, 订正工艺保证设计合理, 零件加工可以顺利进行。再根据实训计划与实训教师约定实训时间, 在教师指导下做好加工前的准备工作, 包含熟悉设备操作, 准备工具、夹具、量具, 领取实训材料、刀具。

第三阶段进入实训加工, 学生根据计划加工零件, 教师在这一阶段负责指导答疑, 保证学生的加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当实训完成后进入开放式实训的第四阶段, 即对学生的成果进行验收。学生完成实习报告, 总结实训收获。指导教师就学生实训的整个过程给出指导意见, 学生实训成果就行整编入册进行保存, 这是为了就业时可作为学生技能水平的依据提供给用人单位。

在开放式实训的施行过程中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和奖励机制。这是为了为杜绝半途而废与不认真对待造成的设备损坏与材料损耗, 同时对于完成水平较高的学生以资鼓励。

三、开放式实训面临的问题

1、学生安全

机械加工不等同于其他实验, 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 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资质, 熟悉加工环境、设备操作, 且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开放式实训不是对所有人都开放, 应该具有门槛, 参与的学生必须参加过机加实训或具备同等能力。所以在开放实训之前, 对学生进行资格审核以及相关知识的测试是必要的。同时, 为杜绝设计或制造工艺不合理, 造成的设备甚至人生安全的隐患, 学生开放式实训课题应由实训教师严格把关。

2、政策支持

开放式实训教学能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的政策支持。可以以学分制度做为保障, 同时以就业为导向, 对优秀学生可推荐就业, 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总结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开放式实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能力, 自主创造, 自我完善的平台, 从而帮助高职院校培养出比中职学生具备更强的理论素养, 比本科学生具备更强的操作能力的优质学生。开放式实训的施行可以做为学校展示育人质量的一个窗口;也可以作为发现设计水平与完成水平高的学生, 为技能竞赛的选拔与培养选手的平台;同时也可以作为学生毕业时, 像用人单位推介学生就业的一个依据。

参考文献

[1]徐金寿.“全程式”实践模式下开放式实训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

[2]李建丽, 张念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区域开放式实训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20)

[3]张建平.构建高职院校开放式实训体系探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

电加工实训教学 篇10

2 基本信息 (略)

3 课程设计

3.1 课程目标设计

3.1.1 能力目标

总体目标:在已学课程及其他相关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通过数控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数控车床程序编制、数控车床加工调试及数控车床操作等方面的实训, 使学生初步具备数控加工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

(1) 具备综合应用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数控程序编制、数控加工调试等理论知识的能力。

(2) 基本具备手动编程加工、数控设备程序调试、数控加工调整的专项技术能力。

(3) 基本具备常见工艺装备的应用能力。

(4) 初步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5) 具备编写技术文件、独立撰写实训报告书等的基本能力。

(6) 具备劳动态度、纪律及安全文明生产等方面的正确观念和意识。

(7) 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与其他成员的协调能力。

3.1.2 知识目标

(1) 了解数控车削加工的特点及基本原理。

(2) 了解数控车床的技术参数及其规格。

(3) 熟悉和掌握数控车削加工工艺要求及工艺规程设计。

(4) 熟练掌握数控车削加工中简单零件的程序编制及加工。

(5) 初步掌握中等复杂零件的程序编制及加工。

(6) 掌握数控加工调试及数控车床操作, 熟练掌握程序的输入、插入、修改、检索、空运行、自动运行等。

(7) 熟悉和掌握各类常见工艺装备的应用方法。

(8) 安全操作数控车床, 会分析系统中的提示错误信息。

3.1.3 其它目标

(1) 自我学习能力;

(2) 使用工具能力;

(3) 与人协作能力。

3.2 课程内容设计 (表1)

课程内容设计时, 引用以下实际案例, 整个课程的能力训练将围绕着这些案例展开。

(1) 零件图分析 (包括结构分析、技术要求分析) ;

(2) 数控车削循环指令单项训练

·单一循环指令。

·复合循环指令。

·螺纹切削指令。

(3) 子程序应用。

(4) 常用指令的综合应用。

(5) 综合课题训练。

(6) 撰写实习报告

3.3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表2)

3.4 进度表设计 (表3)

3.5 第一节课设计梗概

先引人一个适合数控车床车削的轴类零件零件图, 并展示相应的数控工艺与加工程序, 让同学明确本次实训课程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说明本课程的考核方法与考核目标。告知本课程要讲解的数控加工实训项目大致过程, 并展示适合数控车削的不同轴类零件, 分析其机械加工工艺,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观看各种适合数控车削的不同轴类零件的图纸, 引出CAM的概念, 并欣赏完整的运用数控车床车削完成的零件, 带领学生参观数控加工设备。

布置作业: (1) 根据零件图编制数控加工工艺。 (2) 熟悉数控车削循环指令单项训练有关内容。 (3) 熟悉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的有关知识。 (4) 了解数控车床安全操作规程。

4 考核方案设计

⑴根据零件图, 编制数控加工工艺 (10分) ;

⑵根据零件图, 利用数控加工循环指令, 编制数控加工程序, 并进行加工 (10分) ;

⑶根据零件图, 利用数控加工子程序调用指令, 编制数控加工程序, 并进行加工 (10分) ;

⑷根据零件图, 利用数控加工常用指令, 编制数控加工程序, 并进行加工 (10分) ;

⑸根据零件图, 综合运用数控加工指令, 编制数控加工程序, 并进行加工 (10分) ;

⑹完成实训报告 (50分) 。

5 教材

姜爱国·数控机床技能实训·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ISBN9787564007560

6 需要说明的其它问题

(1) 实验室数控机床存在种类不全, 数量不足的现象;

(2) 由于实验室数控机床存在种类不全的情况, 因此不能开展数控磨削、数控电火花加工等项实训项目。

(3) 由于实验室数控机床存在数量不足的情况, 因此同时操作的学生人数受到极大限制。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数控车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2]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电加工实训教学 篇11

【摘 要】阐述在原有改革基础上对“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课程教学进行深度改革,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化为载体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力求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关键词】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 高职 一体化教学 深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43-02

数控加工技术是现代制造的基础,同时也是现代制造的核心,其先进性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战略地位和综合国力,全球的制造业强国都在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进本国数控技术及其附属产业的发展。然而,当前我国掌握数控技能的专业人才不仅数量短缺,在质量上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也存在着明显差距。因此,我国需要加强数控加工人才的培养,而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高职院校更是责无旁贷。高职院校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应以区域内行业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其所培养的数控专业学生,要求掌握有关数控技术的知识,具备熟练应用数控机床的专业技能,并能通过训练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以便能更快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服务于区域、行业发展。

一、“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课程教学初次改革及其成效

近年来,众多高职院校在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不断探索,加快教学改革。鉴于“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课程所要求的较强理论性和较强实践性,课程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的特点,许多高职院校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完成了对课程的初次改革,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项目化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项目化教学以工学结合、行动导向、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素质渗透、学生主体、理论实践一体化等为精髓,是当前职业教育提倡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也是国际国内备受推崇的效果优秀的职业教育方法。“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后,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

表1 初次教学改革的教学过程

实施步骤教学内容实施过程

一理论教学教师教、学生学

二布置任务教师下达、学生执行

三示范操作教师实践、学生观摩

四填写工艺文本资料教师给出模板、学生分析填写

五加工实训学生模仿加工、实机操作

六上交文本资料、实物作品教师评定成绩

通过教学实施可以发现,初次改革仍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工作任务简单。教师在设定任务时,要综合考虑整个班级甚至整个年级学生的制作水平的差异,不便于设计形状复杂、精度较高的零件。二是从教学模式上看,虽然形成了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但是由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做,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创新思维受到限制,单纯地模仿教师的行为,也不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发挥每个学生的自身优势。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一个班组只要有一人加工出零件,本班组的所有人就都能加工出该零件。三是实训室、设备的利用率较低,不能优化实训室、设备的使用,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等的浪费。

从教学内容和实施过程中不难看出,虽然经过了改革,但教学的主体仍然是教师,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教而学。教学过程中的乏味、无新意依然存在,教与学的双主体性来能体现,学生的能力提高不明显。

二、“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课程教学的深度改革

为了切实地达到培养学生设计、分析、动手实践、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的目的,应遵循高职学生的发展规律,在已有改革基础上,对“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再定位和再剖析,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对教学进行二次改革。

(一)前期课程及其培养目标

在学习“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课程前,学生需要先进行机械制造类基础课程的学习,实现相关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如表2所示。

表2 机械制造类基础课程及其培养目标

课程名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机械制图能用图样正确表达零件结构、工作原理、技术要求

机械制造基础掌握机械工程材料和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一般规律、机械制造基本方法,具备对一般机床的实际操作能力

机械制造技术能对机械制造过程有总体的、全面的了解,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具备制定工艺规程的能力,具备对制造系统、制造模式选择、决策的能力

(二)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步:理论教学、零件设计、工艺设计。相对而言,数控机床操作的危险性比普通机床要高,因此在“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课程中理论教学是不能忽略的,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进行实践操作。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讲授编程理论的主体,学生以自己的灵感为载体,自行设计零件,绘制图纸,为之后的实训做好前期准备。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不断提出新的工作要求,学生每人必须自行设计车削零件、铣削零件各一件,所设计的零件必须包含圆弧、内外螺纹、槽、孔等具有典型加工工艺的结构。教师对学生所设计的图纸进行指导并帮助学生进行修改分析,注意强调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结合实训室设备的加工精度,再适当调整工艺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控制加工的难易程度。完成设计工作之后,进行工艺规程编写任务,制定并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培养学生合理利用现有的生产条件,制定出合理并且经济有效的加工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实践能力。整个步骤,实质既是一次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又是一次综合应用基础课程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激发了学生学习好奇心;对教师而言,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教学变得新颖、灵活。

第二步:综合编程、仿真实训。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行相应零件的数控编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合适的仿真软件,演示更为直观,也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可获得及时的反馈;每一位学生针对零件编写好程序后,可以利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校验,及时发现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降低了直接上机操作的危险性,确保实训加工的顺利进行。每个学校的数控操作系统的数量、型号都是有限的,利用仿真软件的操作,能够使学生了解多种操作系统的操作特点,做到举一反三,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就业信心,缩减学校和企业的时空差距。

第三步:数控机床实训加工。教师结合实训用机床的操作特点,重点讲授数控机床操作和仿真软件操作的区别以及安全操作事项,侧重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数控程序必须经过仿真软件验证无误后方可输入数控机床进行运行。为了生产安全和降低耗材的使用,可以先使用尼龙材料等非金属材料进行试切削加工,加工成型后,再进行金属材料的切削。在整个步骤的实施过程中,始终按照企业的生产、管理等标准执行,模拟企业的分工制,按实际工作过程组织和实施教学,加强学生机械加工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第四步:零件检测、分析总结、答辩评定。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主体特征,与之前教师直接检测零件、评定加工成绩所不同,学生将加工好的零件对照自己的设计图纸进行检测、计算超差,将测量结果进行汇总以便于后续分析。每一位学生将零件实物和测量结果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互动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加工结果和设计图之间的差异与学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找出超差原因,鼓励学生思考。不再出现过去教师提问、学生答辩的紧张气氛,将答辩、分析总结、评定等融为一体。

三、深度改革效果

深度改革后的整个“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每一个步骤都体现着“教、学、做”的一体化,并且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完全区别于初次改革的“教师教、学生纯粹模仿制作”的模式。同时,充分地挖掘了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对学生个性培养,因材施教,将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实物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机械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很好地帮助学生在就业后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对教师则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收集更多的资料,进行周全的考虑,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地接近企业生产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力求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实训设备管理者在实训的前期准备阶段、实训进行阶段以及后期收尾阶段,都应该做好全面的统筹安排,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准备好各类耗材,确保实训的顺利进行,同时保证为下批次的实训奠定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紧密地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教师的全面细致剖析、设备的综合利用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还应阶段性地分析总结以往改革的利弊。只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为数控加工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易志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3]黄淑芳,刘棣中.高职院校数控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2(1)

【作者简介】黄淑芳(1984-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制造技术。

电加工实训教学 篇12

数控实训过程中, 教师会根据设备台套数将一个班级学生几人分为一组进行实训, 且给出任务后要求小组学生共同完成, 可由于整个大环境影响, 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尽管教师反复强调团队合作完成, 可多年来有些学生对团队合作理解为浑水摸鱼, 教师对是否团队合作也无法进行有依据的管理, 从而使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要求成为一句空话, 笔者认为通过有效的设计教学载体让每组学生领着具体的、不同任务去完成同一产品, 对团队合作培养应有一定作用, 为完成最终产品, 上进生必须辅导落后生, 落后生为完成自己小任务必须请教上进生, 这也有利于学生积极讨论, 培养他们才学习热情

1 实训教学中团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交流沟通及其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不是一门课程或几次就业指导讲座能解决的, 也不是某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反复进行“团队合作”要求的说教式。

现在90后是被宠大的一代, 喜欢以自我为中心, 从小到大以“考分论英雄”, 而高分的得来一直是自己一个人的事, 大学一下整天提团队合作能力培养, 可并没具体实施方案, 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理解去实施团队合作, 优等生认为我会做, 拿到老师给的任务我就多做或者全做, 中等生打打下手, 落后生跟着混, 最后交作业时, 大家要团队合作, 那就不要把功劳归到谁头上, 和和气气, 告知老师是团队合作的成果就成, 于是实训就成了“能者多劳”, 落后生的天堂, 他们开开心心混, 毫无压力就能过关的课程。

随着科技发展, 学科与学科之间互相渗透, 某个项目的完成需多专业人才共同完成, 即使专业化单一的项目, 由于其深度与难度较大, 靠一个人单独完成不大可能, 需要多个人一起共同完成。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 而职业工作涉及到相互关联的多个岗位群、多方位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合理的工作方法, 以及岗位群间的沟通及工作协调等, 因此, 在企事业单位完成一个大型项目任务时, 往往需要采用团队合作的形式来实现。这也正是整个社会天天对职场人员提团队合作要求的原因之一。团队合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 团队合作模式强调团队中个人的创造性发挥和团队整体的协同工作。团队合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 合理利用每位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 解决问题, 每位成员自愿合作, 协同努力。

教师在实训教学中设计好载体, 让每组学生对内团队合作, 教师做好裁判长, 让各组学生之间你追我赶, 对完全不参与学生要进行单独辅导、帮扶。美国圣迭戈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首先提出:“团队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合作是让学生为共同目标而奋斗, 而非培养好好先生, 形成团团伙伙。

在数控实训教学中可参照完成某一职业工作项目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 将一个大项目细化分解为多个任务分配到每个小组成员, 小组成员完成任务后由组长牵头组织大家将成果组合并优化。团队合作体现在由一个个细化的任务完成中, 既提倡合作又允许自主工作和学习, 能较好地达到专业、方法及社会等综合能力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培养。

2 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团队合作学习实施

团队合作是为了有效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热情, 在实训教学中, 创造好的合作氛围, 首先得创建好的学习小组。

2.1 学习组的建立

在数控实训教学中, 老师应对学生进行分组, 为避免强强联手, 不会做的扎堆, 使教学无法正常实施完毕, 可在自愿基础上进行男女生搭配, 将学生既往理论、实操成绩、学习热情、性格活跃状况、同学关系亲密情况等作参考, 对学生进行分组, 最大限度保证每组实力均衡, 让每组学生在一起能快乐学习, 并形成很好的合作气氛。

数控加工实训中主要有编程、装夹、对刀、操作监控、检测五大步骤。其中编程需要花学生较大精力, 而装夹、对刀、操作监控、检测则属于熟练工作, 每个项目中这几个任务几乎是一样的程度, 学生掌握了只要认真就行, 只有编程, 教师每给一个任务, 学生都需要花时间琢磨。教师设计每一个教学载体, 都必须让每组每成员都能领到具体任务。

2.2 教学载体设计

现以一个学习小组有4人为例, 设计一个外轮廓加工的案例, 让每组成员都能参与进去, 如图1所示。

对于编程, 可指定4个组员分别完成如下四个任务

(1) 编写铣24*96*10的台阶程序, 并加工;

(2) 编写铣90*90*13的四边形程序, 并加工;

(3) 编写五边形程序, 并加工;

(4) 编写圆柱、倒角程序, 并加工。

各成员在机床上完成四部分加工后, 在组长带领下, 共同将各位同学程序组合, 并优化, 然后再一次完整加工一个零件, 也就是说一个任务, 每组至少需交两个产品, 一个产品是验证每位同学程序是否正确, 一个产品是验证组合优化是否合理。如果在组合优化过程中有同学不参与, 可能会出现撞刀划伤, 也可能会出现空行程太多, 延长加工时间。

教师应将每位成员的任务记录在案, 产品完成后直接当面要求学生对任务进行编写, 这样对落后生来说即使是抄袭也得把自己任务弄懂。

2.3 整体教学设计

每一个教学载体设计要让细化的任务难度相当, 教学载体之间要成渐进式, 其难度要缓慢上升, 每位成员在某一载体除要完成规定的编程任务外, 还需主要承担装夹、对刀、操作监控、检测中一项或几项, 这要根据教学载体个数来决定。如在整个教学中有四个载体要完成, 某同学可在载体1中主要负责装夹, 载体2中主要负责对刀, 载体3中主要负责操作监控, 载体4中主要负责检测。

让每个学生都有具体任务可做, 且愿意做, 并有一个好的互帮互学的组织, 可使整个小组团队的成员产生了一种整体的归属感。或许每个成员只是完成总体项目任务中的某一部分, 但整体归属感可以使其明确个体目标相对于团队整体目标的隶属关系, 激发集体荣誉感并为之努力。教师要有计划组织教学, 制定阶段性目标, 教与学是双向的, 教师要适时将教学舞台还给学生, 让他们开展一些展示交流的活动, 既可提高他们演讲能力, 也利于培养胆量、自信。教师当好裁判长, 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 可培养学生相互扶持、取长补短的团队协作精神, 从而培养其工作责任心、上进心及其工作学习的方法能力。

团队合作应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 在教学中渗透。团队合作的实施可有效解决实训教学中设备不足的问题。只要在教学中设计了合适的教学载体, 制定好合作形式, 通过沟通、辩论、协调过程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 激发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美]帕特里克·兰西奥尼.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The Five Dysfunctions of a Team[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0, (1) .

[2]王军等.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1) .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 .

上一篇:选煤厂技术改造下一篇:市场牛羊肉的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