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教学团队(精选3篇)
自动化教学团队 篇1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
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和我校教学改革的自身特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主要是更新高等教育理念, 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完善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才氛围, 为其成功奠定基础, 满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 以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为平台, 搭建教学团队的框架结构
1. 实施电气专业核心课程制度。
在原有的培养方案中, 电气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选修课的门数超过25门, 目前急切需要构建的专业核心课程是要对原有课程知识体系进行重组。电气专业的核心课程应满足关联性、整体性和独立性原则。在电气专业众多主干课程中, 电路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之间承启关系清晰, 内在联系紧密, 同时又各自形成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比较适宜作为电气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确定电气专业核心课程门数及课程名称之后, 教学团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挑选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且教学经验丰富、师德高尚的教师担任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同时, 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网络化建设, 提高课程教学的现代化水平。本教学团队的成员承担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均须建设网上教学平台, 丰富核心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 建立优质的网上试题库和教研成果共享资料库, 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为了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答疑困难, 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但每周进行定时定点答疑, 均会使用E-mail、QQ、博客等网络平台答疑方式, 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的构架。
建设好专业核心课程, 关键在于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 而优秀的教学团队又必须具备稳定的构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建设的总体构架是“所在二级学院主管、团队负责人总管、团队责任教师具体负责”的三级管理体制, 三级之间分工明确, 有机协调。
二级学院负责从体制与机制上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保障, 是教学团队的指导者、支持者和服务者, 而不是发号令者。
教学团队负责人统管团队的各项事务, 在教学模式改革、团队工作计划制订、团队成员组成、内部经费使用、考核与评价成员等方面均应有相当的自主权。在团队领导上, 选择合适的团队负责人对建设好团队十分重要。团队负责人应善于开拓创新, 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以便在沟通、协调与尊重的基础上为团队建设提供组织与服务。
根据电气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需要, 教学团队对各门核心课程均应设置一个责任教师岗位, 下设2~3个中青年主讲教师岗位, 责任教师和主讲教师可兼任。教学团队的建设应形成以研究生 (硕士、博士) 学历为主力、中青年教师为重心、中高级职称教师为主体的团队结构。
在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 应积极引进电气类企业有知名度的高级工程师加入到团队中来, 作为团队和企业沟通的桥梁, 为践行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理念夯实基础;成立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共同研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设计开发教学项目和项目课程, 将企业的人才需求引入到培养方案中。
(二) 以实行教学实施大纲为契机, 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
以前实行的教学大纲主要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教学内容指导性文件, 被视为一种教学辅助文件。大多数情况下, 学生无法看到教师编写的教学大纲, 不能充分理解所学课程的概貌, 不能充分了解教师讲课的重点和进度, 这导致教学大纲与教师教学脱节、与学生学习脱节。
而课程实施大纲详细地描述相关课程的目的、任务、要求、进度安排、评分标准等。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 要求团队教师必须撰写所上课程的教学实施大纲, 在撰写过程中对课程整体进行一次再把握, 对整个教学流程做到心中有数, 对相关重难点能思虑透彻。为了学生在选课时可以用作参考和做上课准备, 教师需要将电子课程实施大纲, 上传到教学资料共享平台, 与学生共享。在教学中严格按照课程实施大纲组织教学, 每一轮授课结束以后, 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 及时发现问题, 不断修订更新, 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在组织教学过程中, 团队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善于发现问题, 敢于质疑, 善于综合, 正确思辨, 勤于实践。
(三) 大力培养青年教师
在教学方面, 团队应大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指定经验丰富、治学严谨的老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 对青年教师“传、帮、带”, 实行一对一的指导, 指导青年教师的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 着力夯实青年教师的理论基础, 掌握教学艺术, 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团队把青年教师培养与管理纳入团队工作的议事日程, 围绕学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落实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培养措施。让青年教师进实验室, 协助指导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工作, 要求青年教师与学生一样完成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全部实践内容, 增加实践指导能力, 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要求青年教师听老教师全程授课, 在经过集体备课、逐章试讲、严格评议后才能独立授课。对青年教师的授课情况定期旁听和评议, 了解他们的课堂授课情况, 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 研究改进教学方法的途径, 提出建议和意见。
在科研方面, 教学团队要努力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 在申报、争取各类科研课题时及时提供信息, 并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组织有丰富科研经历的教授、副教授从各方面, 如科研选题、项目申报和论文指导等, 负责对青年教师的科研指导。
(四) 坚持“工学一体化”, 为培养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做贡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强弱电相结合、电工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系统工程与控制技术相结合的特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的建设, 应遵循专业特点, 根据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气工程高级人才的需求, 坚持工程应用与理论教学一体化的理念, 培养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必须加强与生产实践一线的结合, 更加重视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此, 在学校多项措施与政策的帮助下, 教学团队教师应积极展开与企业的合作, 加强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应用相结合, 积极联系企业共建校内实践基地。团队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一起, 根据企业生产的最新需求, 设计和引进包括供电、测量、微机保护屏、无线温湿度监控系统等一系列实验装置, 建设和完善校内电工实习和专业综合实验基地。学生可在这个实验平台上充分动手实践, 模拟工业现场运行, 选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这种模式可以做到教学实验与工业现场的高度逼真, 弥补生产现场不能进行运行操作和安装接线的缺陷, 使学生达到解决教学实验问题如同处理工程问题一样的效果。
(五) 加强教学团队科研和教改能力, 促进教改和科研项目与教学的结合
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 依托硕士点、省重点实验室, 积极申报教学、科研课题, 撰写教学、科研论文, 以科研促教学。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内容开展相关教学项目改革研究, 促进教学研究成果转化。通过科研项目和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实验室等, 积极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 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工作, 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以申报国家级、省级、院级教改项目为契机, 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大纲撰写及课改热点、难点问题, 引导教师积极申报和承担各级教改科研课题、质量工程等科研项目, 让教师边实践、边研究、边改进, 以科研形式开展教学工作, 促进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的提高。
(六) 建立团队建设的制度和机制, 保障团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制订教师培养计划。根据教学和课程建设需要, 为各位教师量体裁衣, 制订教师培养计划。同时, 将教师培养计划和激励措施联系起来, 积极努力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有机会获得去国内外培训的学习机会, 在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的教师, 将获得团队经费奖励等, 有效调动团队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的积极性。
2.建立团队定期教学活动制度。为了加强团队教师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团队应按照教学活动制度定期积极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要求团队教师积极参加。
3.建立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制度。两位以上教师教授同一课程要求必须进行集体备课, 由各备课组长负责。集体备课的形式多样, 每门课程都应有集体备课教案, 各授课教师根据各班级的实际情况修改成个人备课教案。
4.完善兼职教师管理规定, 制度上确保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三、结语
教学团队的建设是提高电气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团队建设要依据电气专业的特点, 紧紧围绕电气专业培养目标, 从团队的框架结构、教育理念、专业核心课程构建、课程实施大纲撰写与执行以及运作管理模式等方面对电气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出构想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汪明义.践行群众路线确立学生中心教师主体观念[J].中国高等教育, 2013, (20) :12-14.
自动化教学团队 篇2
关键词:团队精神,教学团队,学习型
2007年初,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重点强调了要加强“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随后,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再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教学团队, 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的要求。作为当前高校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 我国各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已经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教学团队数量上去了, 但总体质量却参差不齐。对教学团队建设的各项要素一一分析, 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可控因素:制度可以建设;师资可以引进组建;成员能力可以培养锻炼……唯独成员的团队精神, 需要从团队组建前就抓紧培养, 并且在团队建设全过程中加强关注, 如其“差之毫厘”, 则有可能整个教学团队建设质量“谬之千里”。
一、教学团队缺乏团队精神的主要表现
一个高质量教学团队的建设, 不仅需要硬件建设, 更需要加强软件建设, 如果团队成员缺乏应有的团队精神, 将会严重影响整个团队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目前, 团队成员缺乏团队精神的主要表现如下:
1、认识有误区, 工作态度消极。
教学团队的组建虽然对师资构成有一定的要求, 但对于一般高校来说, 各专业、各院系教师人数、资源有限, 这就导致组建团队时有的老师并不是自愿参加, 正是这种“抓壮丁”的团队组建过程使得部分老师缺乏团队意识, 得过且过, 认为自己不属于“正规编制”, 做不好也没关系。更有甚者, 认为做出来的成果都是职称高、资历深的几个人得好处、得荣誉, 自己不过是垫脚石, 进而严重影响工作态度, 对团队氛围造成巨大影响、妨碍了团体建设速度。
2、人际关系冷漠, 团队成员缺乏交流。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 写论文、做科研多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除最初的任务划分外, 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多。而在教学团队建设中, 因为有师资构成的要求, 不同年龄段、不同职称的教师都有参与其中, 面对团队建设任务或问题, 年轻的教师资历浅、经验有限, “不敢”发言;资深教师安排任务之后对具体指导方面“不屑”发言;有经验的教师顾及知识产权的优势“不愿”发言, 最终导致所有成员原地踏步, 能力不进反退。
3、各自为政, 个人利益至上。
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酸甜苦辣一路皆有, 但有的教师做事拈轻怕重, 面对具体任务能推就推, 美其名曰给年轻人锻炼的机会, 却不给予相对应的指导, 而面对培训、学习机会时却是不管内容如何全力争取。殊不知, 教学团队师资构成是有严格要求, 每个成员的存在都有其作用, 每个成员需要得到的发展与锻炼也不尽相同。不顾团队整体发展需求, 一味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行为将大大破坏团队发展的平衡, 阻碍团队建设的步伐。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构建学习型教学团队, 全面增强团队成员的团队精神, 提高其整体素质、业务水平已是当今教学团队建设的首要目标, 其具体建设思路与方法如下:
1、改变管理方式, 建立共同愿景
(1) 尽可能杜绝“大锅饭”、“被团队”的选人制度, 变被动拉人, 到让人主动竞争, 在院系内、学校内甚至对外进行团队成员竞聘, 让成员在竞争中增强团队意识、主人翁意识、责任感、荣誉感。
(2) 教师需要从根本上意识到参与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是自我发展的巨大机会所在, 团队的建设发展同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 只有团队发展了, 个人才会有所收获:一方面, 教学团队建设对于师资能力、构成等方面的要求, 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另一方面, 繁重的工作任务及压力, 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教师因自身惰性而放松进行专业钻研、科研深究、创新思考等自我发展的要求, 迫使教师不断进行思考、挖掘自身潜力。
(3) 作为高级知识分子, 高校教师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 虽然现实生活离不开对物质的需求, 但精神层面的收获更加被绝大多数教师所看重, 他们希望被认同、被尊重、被重视, 在意别人对他们教学水平、专业能力的评价。
2、营造和谐的讨论环境, 实现共同学习
教学团队积极开展集体办公、集体讨论、集体学习等活动, 引导团队成员敞开心扉, 通过深入的集体探讨与其他成员分享个人观点, 同时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达到不仅要敢于与人分享信息, 更要乐于与人分享的效果。一个人的思维再敏捷、知识再广博也是有限的, 中国的历史已经表明“闭关自守”早已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互通有无”才能不断增强竞争力。发表个人观念, 并不意味着思想不成熟给人以笑柄, 或分享了经验失去自己的优势, 思想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是可以传递的, 不同的见解撞击在一起时所产生的智慧与灵感, 不仅能弥补个人思考的遗漏点, 更能增强个人的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
3、培养系统思考能力, 学会从全局考虑
教学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团队的主人, 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将直接影响团队建设的进程。一方面, 教师个人要端正主人翁的立场, 不要习惯性把目光局限于自己负责的任务范围, 而是要积极了解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方向, 学会从全盘考虑的出发点来客观、公正、全面地考虑问题, 自觉地把团队整体目标同个人目标结合起来;另一方面, 团队带头人要发挥很好的统筹协调作用, 对团队建设发展方向有清晰的认识;同时, 对成员发展有合理安排, 面对成员的非理性行为能及时与之沟通交流, 力争维护整个全队的发展平衡。
教学团队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力求不断完善我国高校的教育事业。而团队精神, 将始终做为教学团队建设的一个核心要素, 实现教师个人与教学工作、教学团队的真正融合。
参考文献
[1]贾砚林等著:《团队精神》,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年。
[2]刁叔钧:《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教育探索》, 2010年第3期
自动化教学团队 篇3
近几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以及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张, 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团队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目前, 许多高校都从教学团队的内部制度规范、外部设备环境、教学体制改革等方面对教学团队的建设开展了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而对如何通过团队文化建设促进整个教学团队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涉及较少。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需要培育体现高等教育价值理念的团队文化,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团队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和境界。
一、团队文化对教学团队的影响:凝蓄、引导、激励
现今意义上团队的观念比较宽泛了, 简单来说主要是对长时间协作二形成的一种对思维模式、理念、价值观等因素的集中体现。一支成熟的团队其行为和制度已经相当的完善。团队中个体的部分不必为模式、理念等原则性问题发生矛盾。这种默契是团队中领头人和各团员在长期不断磨合、完善、累计中形成的具有其自己特色的宝贵的团队财富。一支优秀的团队是有其自我的团队文化。这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软性的团队文化氛围有时能够比硬性的规章制度更能够增强团队的协作和感召。能够不断地发挥其团队创新力, 不断地为目标的奋斗。
首先, 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团队文化, 当团队文化逐渐被团队各成员所认可, 便会在团队中产生一种无形的影响力, 从而产生一种团队默契, 正是这种无形的力量是维持团队存在、巩固团队发展的关键。优秀的团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和“人高于一切”的理念。在文化激励上, 将其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 创造出一种以民主为特征的环境机制, 体现对成员呵护、关爱和尊重。同时, 注重团队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团队成员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团队共同目标的构建, 继而使团队成员从精神层面上相互适应到价值观的一致认可, 再到团队愿景的内化, 不断发展, 从而形成一种稳固的无形的团队文化, 汇成一种或隐或显的共同力与整体意向, 使团队成员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其次, 团队文化在团队建设中具有引导作用。团队文化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行为上, 都会给团队成员造成一定的约束力, 从而规范成员的行为, 并在思想上起到一些内化作用。团队文化的约束, 不是死板制度的硬约束, 而是一种来自精神层面的软约束。通过将团队的共同愿景、价值观和思想信仰等最大限度地同化, 成为成员自己的精神感知, 增强成员的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监督、鞭策、评价、控制, 从而达到一种道家境界, 即“无为而治”。因此, 制度约束的强制性和被动性的不足可以由这种软约束来有效地弥补。同时, 团队文化反映了团队整体心理上相互认知、行为上相互支持、思维上相互影响、利益上相互依存、目标上有共同向往的精神动力, 这种文化一经形成, 对各成员的价值观、审美情趣和追求目标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再次, 团队文化有助于带动成员, 促使其思考能力提升。优秀的团队文化能够为团队成员提供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人人高效才是真正高效”, 合作氛围融洽能使团队成员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成员效率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同时, 优秀的团队文化能够满足成员的情感需求和精神需求, 能为成员提供满足其目标激励的条件和环境, 通过正常的竞争可以实现激励功能, 而且这种激励不是单纯停留在物质的基础上, 还能得到团队的认可, 获得团队中其他员工的尊敬。这样, 每个成员都能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可见, 优秀的团队文化能带给成员之间高昂的士气, 有利于激发成员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 由此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集体团队意识, 互亲互爱的人文氛围, 团队成员才会自愿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团队, 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二、具有良好团队文化的优秀教学团队特征
良好的团队文化总是让人有一种精神的皈依感, 使团队成员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以及对团队的认可, 继而产生对团队的归属感。使成员怀抱高度的工作热情、创新欲望, 并能够与其他成员进行合作、交流和分享。
一致而明晰的目标。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杰出团队的研究表明:一致性目标是团队最显著的特征。因此, 高校教学团队的构成要素首先是具有共同、一致的团队目标, 使团队成员为实现共同美好愿景而相互配合与协作, 继而不断提高团队的工作绩效。有无成员一致认可的、特定的、共同的教学目标、建设目标, 是教学团队与其他教学组织、教师群体的重要区别。教学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可以有着细分的小目标, 但必须有团队整体的大目标, 个人的小目标能围绕、融入团队的大目标, 通过实现团队的大目标达到团队与个人的共赢, 达到团队教师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和谐而融洽的氛围。教学团队的发展和团队的凝聚力, 依赖于团队文化的和谐氛围, 团队成员之间和谐友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懂得尊重、珍惜和感恩, 造出分享、合作与信任的氛围, 对团队成员的健康成长, 以及个人价值的体现具有很大帮助, 并使成员具有归属感和自豪感。
交流与分享的机制。高效的教学团队都离不开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具备实现共同目标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相互之间要在适合的团队定位和一定的团队规范下进行良好地合作。团队成员之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团队规划等教学活动中, 实现团队中知识、经验、教学资源的共享, 建立合理的团队结构, 发挥团队机制的优势。
敬业与奉献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反映一个人的素质, 对教学团队来讲, 团队精神需要每个人各就各位, 在本职的任务领域内兢兢业业、刻苦钻研, 并具有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协作精神, 能与其他成员共享智慧、齐心合力。共同担负起教学的大任, 是优秀教学团队的灵魂和基点, 也是团队文化的核心。具有优良团队文化的教学团队, 其成员对团队建设目标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高, 对实现团队共同目标具有使命感, 对团队具有强烈的荣誉感。
三、加强团队文化对团队建设的意义
在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 我们深深感受到, 应该构建什么样的团队文化以及如何构建这样的团队文化在教学团队建设中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教学团队的建设是立足于“思想、价值观上的认可”。一个完善教学团队的建设绝不仅仅是把一堆人机械的放在一起而是在立足于原则的基础上成员间个体的一个分享、交流、合作的关系。一个团队成长的过程也是其团队文化形成的过程。这个时候的团队带头人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类的任务不仅要在专业和领导上有很强的天赋。而且作为一个领导人要有其自身的威望和人格魅力, 这不仅仅是号召力的体现还是对教学团队外围的影响力和活动力。只有这样一个团队才能很好的发展和开展工作。
团队成员是构成教学团队的主体, 主体作用不容忽视。保持骨干队员基本稳定是确保团队文化建设基础良好发展的根本之源, 继而团队文化理念、行为规范等也得以积淀;同时也要吸纳新的文化因素, 并及时调整团队人员组织, 以适应与时俱进的团队文化, 清除影响团队绩效的消极因素。
坚持以教研为重, 夯实教学团队建设的根基。高校作为社会的一种组织, 承担着教书育人与科研创新的双重任务。由于科研评价指标直接关乎教师职称评定等切身利益, 导致一些教师重科研、轻教学, 在教师专业性的提升上不用心, 教学责任感不强。教学团队的主旨在于完成教学与教研任务, 当然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 产生一定的科研成果也是很必要的, 但是在教学团队建设中, 不应本末倒置, 始终坚持教研为主、科研为辅的思想理念。要把团队教师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上来, 并有意识、有计划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水平以及教学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扎实筑牢教学团队建设的地基。
树立绩效理念,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进步, 使许多工作已经不是简单的劳动分工能够完成的, 同样的, 教学团队的建设也要由整个专业或课程组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学团队的评价应该避免以教师个体为核心的考核评价或过分重视团队绩效而忽视个体发展, 这两种现象都是教学团队的发展弊端。所以, 在教学团队中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改变现行的以教师个体为激励对象的模式, 建立以教学团队为单位的捆绑式激励机制, 实现教师间的真诚合作。团队教师个体绩效要服从于团队绩效, 重视团队绩效也不应忽视成员教师的个人绩效, 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团队的整体绩效。
培育教师合作文化生态环境, 营造合作氛围。俗话说:“因合生力”。一个人只是单翼天使, 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借力、精诚合作才能飞得更高更远。要倡导成员之间合作共享文化财富, 转变工作态度, 强化沟通交流意识。精心打造教学团队合作模式, 以共同愿景、分动目标为导向、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奖励互赖为依托, 使成员在教学团队中富有责任意思, 并在此基础上保证教师合作文化科学、合理、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引导, 构建教师合作的平台, 让他们在团队中进行合作, 这继强化成员之间的团队意识, 同时也让队友间产生愉快的合作氛围。
教学团队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而深邃的探索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在团队发展的各个阶段应有不同的建设重点, 团队应该在不断的自我审视和调整中寻找到最适合本团队特点的团队文化建设途径, 建设出团队自身的独特文化, 不断赋予团队成员强大的精神动力, 促进教学团队可持续发展。
摘要:加强团队文化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也是建设高绩效优秀教学团队,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团队文化对一个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具有凝聚、导向、激励作用。本文探讨了具有良好团队文化的优秀教学团队特征, 并论述了如何加强团队文化建设的对策。
【自动化教学团队】推荐阅读:
如何系统打造自动自发的卓越团队07-20
办公自动化教学06-12
现代自动化专业教学05-1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教学大纲12-18
自动控制原理实践教学06-22
半自动化教学小学语文10-06
自动化06-23
烟草自动化07-15
自动化测试07-21
自动化开通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