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环境的评估

2024-10-18

场地环境的评估(共7篇)

场地环境的评估 篇1

污染场地, 即为被危险物质污染后需要进行修复的土地与建筑。虽然国际上对于污染场地还没有统一的界定, 但是其本质上都是指指定空间或区域中, 有害物质的存在良已经超过环境背景值, 并且会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造成消极的影响。对于我国来说, 当前污染场地的修复大多数为土壤与地下水的修复。污染场地环境评估工作作为污染场地管理的基础环节, 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 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污染场地环境管理

目前, 我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对污染进行识别。通过信息数据的整合以及现场调查对污染场地进行实地评估, 识别危险污染物, 明确场地污染物的范围, 对污染物的种类进行初步的判断[1]。2) 明确污染物。在上一步骤中确定污染场地中是否存在污染物, 然后在对明确污染场地的范围中进行采样, 以明确污染物质。3) 风险预估与修复工程。对污染场地进行综合型的评估, 明确污染物的数量与分布区域, 进行真实准确的风险预估, 并且根据风险预估中的相关信息与数据来提出修复方法。4) 污染场地的后期管理与监督。对已经完成修复的场地进行监督管理, 以避免再次污染。

2 建立污染场地环境评估体系的重要性

污染场地环境评估工作是对污染场地进行实地勘察调查, 对污染场地内的土壤、地下水进行抽样检测, 从而对污染场地的实际污染状态进行评估, 给后续修复污染场地的方案提供可靠准确的依据[2]。建立污染场地环境评估体系是全面提升我国污染场地管理质量, 实现污染场地管理体系化、规范化的重要基础, 其对于自然环境保护,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推动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3 建立污染场地环境评估体系

3. 1 相关范围界定

当前我国主要的污染场地主要包括经营存储有害有毒物品或者堆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场地。污染场地环境评估体系建立主要是针对上述场地在土地使用或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前所进行的具体评估工作[3]。

3. 2 建立污染场地环境评估体系流程

3. 2. 1 场地环境调查。

根据实地勘察调研、收集历史、实时数据等方式来获取相关重要信息, 从而对场地污染源头进行识别。其中实地勘察调研、收集相关数据主要包括场地利用形式历史资料 ( 场地土地使用与规划方案、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登记资料) , 场地历史与现状相关数据记录 ( 有毒有害物质管理记录、化学物品存储与使用明细、场地平面图) , 污染场地地质、水文相关信息 ( 水文地质数据、地形地貌地质数据、场地构造) , 相关政府重要文件 ( 区域环境质量报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 污染场地区域社会信息 ( 人口密度与分布、区域适合信息) , 污染长期周围区域历史与现状 ( 化学物品与废弃物存储设施, 污水处理系统, 化学物品、有毒有害物品泄露与污染记录) 。在完成上述勘查与调查后, 如果污染场地周围无加油站、无化学品存储地、无农药厂, 即可结束污染场地环境评估工作[4]。如存在上述设备与场地则需要进入下一阶段的调查。

3. 2. 2 污染场地环境详细调查

污染场地环境详细调查是针对污染场地食肉被污染进行调查, 通过现场采样、分析检测等方式来进行确定。该阶段的调查内容包括: 制定相关工作计划, 核实当前已获得信息, 制定安全保护方案、检测方案等; 开展现场采样工作, 准备采样材料与设备, 安装地下水检测装置、采集地下水样品; 对获取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估, 利用实验室来进行数据分析与结果评估。在完成该阶段的调查后如污染场地属于可接受范围内则该评估工作结束, 如该污染场地环境超出可接受范围, 则需要进行场地污染风险评估[5]。

3. 2. 3 场地污染风险评估

场地污染风险评估是污染场地环境超出可接受范围所进行的风险评估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补充采样、查询相关资料、实验室检测等, 对污染场地的特征数据与受体暴露数据进行收集, 给场地污染风险评估提供准确的依据。

3. 3 完善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相关建议

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 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给人们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完善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工作可以从加速完善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健全污染场地环境评估与管理的法律法规, 加深公众参与与信息公开程度以及完善场地修复决策支持系统及场地修复再开发风险评估等方面做起。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工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责任认定、技术标准、体制经营等方面都亟待提升。而建立污染场地环境评估体系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当务之急。我国在构建污染场地环境评估体系方面可以多多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以其为参考, 结合我国国情来进行调整与优化, 从而建立适合我国的污染场地环境评估体系。

摘要: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由工业有害物质、化学物质等有毒污染物质所导致的污染环境问题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建立污染场地环境评估体系, 科学开展污染场地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安全,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文章主要针对污染场地环境评估体系进行探析。

关键词:污染场地,环境评估体系,污染场地管理

参考文献

[1]吴育林, 冯世进, 许丽萍.污染场地综合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及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4, (S2) :1986-1991.

[2]刘乙敏, 李义纯, 肖荣波.西方国家工业污染场地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生态环境学报, 2013, (08) :1438-1443.

[3]黄翔, 周炳炎, 黄国忠.我国POPs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基础与完善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 (08) :11-13+20.

[4]许亚飞, 毕如田, 余勤飞.基于Web GIS的污染场地信息共享平台的架构设计与应用[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3, (01) :71-77.

[5]许亚飞, 余勤飞, 毕如田.发达国家污染场地数据库系统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3, (05) :458-464.

构建污染场地环境评估体系探讨 篇2

1 合理设计污染场地环境评估评估体系

依据相关规定可将环境标准划分为三部分, 包括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及环境保护部标准, 其中可将国家环境标准细分为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可将地方环境标准细分为地方环境质量标准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可将环境保护部标准细分为技术要求、技术规范及技术导则等。

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 以致我国场地污染具有显著多样性、复杂性。依托明确环境标准这一举措既有助于积极开展调查、监测及评价污染场地环境评估工作, 又有利于构建与实施污染场地环境评估制度。通过对比分析, 并结合实际现状可发现, 污染场地环境评估环节尚有诸多不足之处, 有待进行补充与完善,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即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环境保护部标准及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等。尤为注意的是污染场地环境评估过程中存在场地污染程度认定难、修复标准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此时则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合理细化场地污染标准, 并有针对性地构建污染场地控制与治理标准, 并依据于此对污染场地进行分类、分级处理。实际上, 我国土壤与地下水环境本底值与背景值地区存在较显著差异, 因此要求相关组织全面了解各地区实际状况, 之后构建能够满足污染场地环境评估要求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另外, 为更精确的开展污染场地环境评估工作, 要求相关组织制定优先污染物清单, 与此同时明确相应的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与国家标准样品标准。

2 合理设计污染场地环境评估评估体系实施框架

2.1 实施领域与范围

关于有毒有害物质生产、经营、贮存或有害废弃物堆放的场地易受到污染。针对于上述污染场地, 待土地利用方式或土地使用者出现变更现象时, 需要进行污染场地环境评估。

2.2 实施流程

根据相关要求, 相关组织应以由粗到细、由浅到深原则为指导积极开展污染场地环境评估工作, 具体包括三大阶段, 即场地环境初步调查、场地环境详细调查、场地污染风险评估。其中各阶段内的具体工作内容如下所示:

第一阶段:场地环境初步调查。依托走访、资料收集等手段获取相关信息, 以判断及识别场地污染源。其中开展场地环境评估所需收集的信息主要表现为: (1) 场地利用变迁资料, 包括场地土地使用与规划资料、土地管理机构的土地登记资料等; (2) 场地的历史与现状相关记录, 包括废物管理记录、化学品储存与使用清单、平面布置图、地下管线图及泄露记录等; (3) 地质、水文地质及地形状况, 包括水文地质详情、地形地貌情况及场地的地质构造等; (4) 有关政府文件, 包括区域环境质量公报、区域经济现状与发展规划、生态与水源保护区规划等; (5) 场地所在区域自然社会信息, 包括场地所在区域的社会信息, 如人口密度、人口分布, 场地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信息, 如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水文等; (6) 周围区域的现状和历史状况, 包括化学品与废弃物的储存和处置设施、污水处理与排放系统、雨水排放与径流、泄露与污染记录等。

通过调查发现, 若场地四周既不存在加油站、化学品储罐, 又没有化工厂、农药厂等污染源, 此时则可宣告污染场地环境评估活动结束;若场地四周存在化工厂、加油站等污染源, 此时则需要进行第二阶段, 即场地环境详细调查。

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详细调查。场地环境初步调查结果显示, 场地四周存在化工厂、加油站等污染源, 所以应实施场地环境详细调查工作, 即依托现场采样及分析测试等方法合理确认该场地是否被污染, 若确定该场地存在污染, 此时应对污染种类、程度及范围进行确认。场地环境详细调查主要分三步进行: (1) 编制工作计划, 即核查分析已有信息、制定安全防护计划、制定采样方案、制定检测方案及质量保证与控制; (2) 现场采样, 即材料与设备的准备、布点定位、安装地下水监测井、样品跟踪管理及采集地下水样品; (3) 数据评估与分析, 即实验室检测分析、数据评估及结果分析。

通过进行场地环境详细调查发现, 场地的环境情况在能够接受范围之内, 此时则宣告污染场地环境评估活动结构;若场地的环境情况在能够接受范围之外, 此时则需要进行第三阶段, 即场地污染风险评估。

第三阶段:场地污染风险评估。根据场地环境详细调查结果显示, 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 以致场地遭受较严重的污染, 此时则需要结合土地利用方式变更状况及土地规划大力开展场地污染风险评估工作。其中场地污染风险评估工作具体表现为运用补充采样、资料查询及实验室监测等多种有效手段, 广泛收集场地特征参数与受体暴露参数, 为实施风险评估与治理修复工作提供有力依据。特别注意的是场地污染风险评估所获取的结论应以数据报告的形式提供给相关组织, 由其依据该报告开展风险评估与治理修复工作。

2.3 探索建立污染场地环境评估体系

第一, 可以借鉴国际和国内场地污染防治立法的实践经验, 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开展地方法规、规章及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充实技术支撑体系和规范评估体系。

第二, 突出重点, 加强污染场地的调查与监管, 对城市工业企业污染场地的系统调查、评估, 掌握原厂址及其周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种类、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 建立“重金属和有毒有害有机物污染场地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和“污染场地数据库”等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准确并动态地掌握污染场地的区域分布、污染面积、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实现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的规范化、自动化和信息化, 逐步建立省、市、区三级场地污染监测网络。

第三, 建立场地污染环境管理的资金筹集和分担机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和“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 结合现行的土地收储制度和权属转移环节, 筹建以工业企业污染者和污染场地治理受益者为主, 污染场地收储单位和财政适当补助为辅的多元化资金筹集和分担机制, 可将污染场地治理修复费用纳入开发成本, 对积极承担治理修复费用的单位给予适当的政策收费优惠。探索建立“污染场地治理基金”, 向申请治理修复资金的责任主体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务。

第四, 建立污染场地相关管理制度和应急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污染场地相关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制度、污染场地土壤治理与修复制度。充分公开土壤的污染状况, 确保有关的开发商、土地所有者、当地社区和居民对土地污染状况享有知情权。在对污染场地进行二次开发前, 环保部门应督促有关责任主体开展污染土壤风险评估, 明确修复和治理的技术要求和修复标准, 监督污染场地土壤的治理和修复。建立污染场地应急管理制度, 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土壤污染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加大土壤污染源控制和清洁生产制度的落实力度, 在生产过程中把对土壤的污染降到最低点。

摘要:为了加强污染场地的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部于2004年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2008年提出了《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 2009年起草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征求意见稿) 》, 但我国还没有相关的配套环境评估措施。借鉴欧美几十年来在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经验, 现代可持续性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体系以基于风险为核心, 而环境评估体系的构建是风险管理中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污染场地,环境评估,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王金南, 曹国志, 曹东, 於方, 毕军.国家环境风险防控与管理体系框架构建[J].中国环境科学.2013 (01) .

[2]华小梅, 徐建, 林玉锁.场地污染识别与诊断方法探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 (11) .

[3]黄瑾辉, 李飞, 曾光明, 袁兴中, 梁婕, 张钊, 唐晓娇.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中多介质模型的优选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2 (03) .

[4]张红振, 於方, 曹东, 王金南, 张天柱, 骆永明.发达国家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评估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 (02) .

[5]谢剑, 李发生.中国污染场地修复与再开发[J].环境保护.2012 (Z1) .

[6]张晏, 汪劲.我国环境标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环境科学.2012 (01) .

[7]单艳红, 王国庆, 张孝飞, 林玉锁.中国污染场地分类管理程序与方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 (12) .

[8]蔡五田, 张敏, 刘雪松, 李胜涛.论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价的程序和内容[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 (06) .

某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篇3

1.1 场地的地理环境条件

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场地地处于汉源县, 属北温带与季风带之间的川西南亚热带气候区。因四面环山, 谷深岭高, 气候分带明显, 从河谷到低山, 低山到高山, 有亚热带、温带亚寒带之分, 四季分明, 晴天较多, 日照充足, 冬暖夏凉;平坝河谷区一月最冷, 二月回春,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3℃, 最高在七月, 为25.1℃, 最低在一月, 只有6.6℃。气候干燥, 七月至九月为雨季;全年无霜期280天。年平均降雨量631.9mm, 最多年 (1990年) 达1032.9mm, 最少年 (1992年) 为472 mm。拟建工程区附近出露的地表水体主要为西河, 属流沙河支流。流沙河是大渡河在汉源县境内的最大支流, 流域面积1134km, 占全县面积的47.5%, 流经乡镇25个, 占全县乡镇总数的52.3%, 最能代表汉源河流的水文特征, 评估区范围内的水文特征主要表现为流沙河水文特征。流沙河多年平均流量为22.9m/s。

工程区内地貌成因类型为冰川冰水堆积, 属冰水阶地, 地势平缓。评估区最高海拔高程1760m, 最低海拔1680m;工程区最高海拔高程1718.4m, 最低海拔1714.5m。整体坡度约5-15°。工程区上覆第四系, 现主要为耕地。评估区内沟谷不发育, 坡体上未发现冲沟。综上所述, 整个评估区地形简单, 地貌类型单一。估区出露地层第四系更新统冰水、冰川堆积层 (Q2-3) :主要由块碎石、粘性土混杂堆积而成, 块石约占10%~20%, 碎石占25%~30%, 块碎石岩性为沙岩、粉砂岩, 呈棱角状~次棱角状, 层厚大于20m。

1.2 场地的地质构造条件

评估区在区域范围内位于川滇南北构造带北东段, 地质构造复杂, 断裂褶皱次生断裂褶皱发育, 新构造活动较为强烈。在大地构造部位上属扬子准地台西之二级构造单元上扬子褶皱带范畴。根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 评估区主要构造为大相岭背斜、保新厂-凰仪断裂、襄断裂及施查沟断裂。评估区范围内无断裂褶皱经过, 工程区为第四系层覆盖, 估区区域地质构造较复杂, 评估区内地质构造简单。fgl+gl工程建设区上覆地层主要为第第四系更新统冰水、冰川堆积层 (Q2-3) , 估计厚度大于20m, 该地层结构密实, 承载力较高, 稳定性好, 能满足工程建筑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建议在进行工程建设活动时, 先进行地基勘察, 查明地层岩性特征, 以指导基础设计、施工, 从而保证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综上所述, 评估区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该区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对灾害产生的作用较弱。

2 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1 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标准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是按威胁人数和潜在经济损失为分级标准, 如表1。

地质灾害危险性按地质灾害的稳定状态、危害对象、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和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 如表2。

2.2 场地地质灾害危险现状评估

该场地拟建汉源县清溪35千伏变电站灾后重建项目, 征地类型为耕地和荒地, 征地面积约为1.79亩。整个评估区出露地层为评估区出露地层第四系更新统冰水、冰川堆积层fgl+gl (Q2-3) , 整个工程区位于第四系之上, 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大于20m, 第四系覆盖层稳定性好, 斜坡坡度约5-15°。根据野外调查, 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 场地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整个评估区地质灾害可能性小, 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地质灾害威胁人数小于30人, 潜在直接经济损失小于500万元,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小。

2.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危险性预测

2.3.1 该建设工程可能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工程建设区上部为第四系更新统冰水、冰川堆积层 (Q2-3) , 估计厚度大于20m,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应先对地基进行夯实、碾压处理, 防止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地基不均匀沉降灾害可能性小, 危害程度小, 危险性小。人工种植开挖过程中导致表面土体松动, 松散土体一般厚度小于1m, 坡体角度一般在5-15°, 局部地段约25°, 在暴雨过后可能形成的小规模的坡面泥石流地质灾害。预测其危害性小, 危险性小。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可能性小, 危害程度小, 危险性小。

2.3.2 该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工程建设中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为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 坡面泥石流。fgl+gl工程建设区坡度局部较陡, 其上覆第四系更新统冰水、冰川堆积 (Q2-3) , 因人工活动导致表面土体松动, 结构较为松散, 加之雨水下渗降低了上覆地层胶结程度, 加重了斜坡体表层下滑力, 因此, 在强降雨、地震等自然因素作用下, 工程建设区斜坡体上松散土体可能发生小规模的坡面泥石流地质灾害, 预测工程建设遭受滑坡地质灾害可能性小, 危害程度小, 危险性小。

3 结论

根据该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该场地进行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危害程度小, 危险性小。但是,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难免会由于人为因素或者是地质等因素造成的危害, 这就落实贯彻“预防为主, 治理为辅, 防治结合”的灾害预防原则, 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合理的规范施工流程和施工活动, 做好工程用水的排泄工作, 加强场地植被的种植和保护, 做好灾害应急措施, 从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韩华, 孙保卫, 王峰.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探讨[J].勘察科学技术, 2007 (1) .

[2]张光庆, 董孝璧, 王学武等.某国道沿线地质灾害分析与防治[J].水土保持研究, 2007 (2) .

[3]赵华.某机场建设用地岩溶发育特征及稳定性评价[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9 (2) .

汽车实训场地安全等级评估研究 篇4

一、汽车实训场地风险因素分析

汽车实训场地具有场地面积大、设施设备全、使用人员多、风险隐患高的特点。根据对实训场地的调研与事故原因分析, 影响汽车实训场地安全等级的因素, 主要包括土建结构、运营管理、设施设备、废弃物处理、消防急救设施等几方面。

(一) 土建结构因素

土建结构是指汽车实训场地所在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土建结构在汽车实训场地的建设或选址阶段即已形成, 并且经过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与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一般来说, 由土建结构所造成的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较低, 然而一旦发生, 后果却往往是毁灭性的。影响实训场地安全等级的土建结构指标主要有场地周围环境、场地建筑内部结构、应急安全通道设计、给排水设计、通风设计等。

(二) 运营管理因素

汽车实训场地主要用于教学与科研活动, 使用的人员数量众多、组成复杂, 因此运营管理水平是影响其安全等级的重要因素。运营管理指标主要有:管理人员 (主要从数量匹配与职业素质两方面考虑) 、使用者的安全意识 (可从学生与教师的培训情况考虑, 如是否开设职场健康安全课程, 新的设备到位后是否针对教师进行培训等) 、管理手段 (如场地、设备使用预约软件等能够帮助管理者掌控整个实训场地的使用情况、及时判断重点管控区域) 、管理条例 (包括管理条例的制定、执行与监管情况) 、设备维护条例、应急预案 (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演练情况) 等6方面。

(三) 设施设备因素

为了满足汽车类专业实训教学的要求, 汽车实训场地往往需要配备多台套、多种类的教学设施设备, 这些设施设备的摆放、安置以及维护也成为直接影响学生及教师使用安全的重要因素。具体指标包括:安装与布置 (如是否合理分区布置、正确安装等) 、维护情况 (可根据维护记录与设备的运营情况判断) 、设备完好率、电路的布设与连接等。

(四) 废弃物处理因素

由于汽车专业的特殊性,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尾气、废机油等有害的化学物质, 对废弃物的有效处理, 能够提升教学环境水平, 提高实训场地的安全等级。主要包括:尾气排放处理装置 (是否配备;如有配备, 功率是否足够, 运行是否完好) 、废油料的处理渠道、废部件的处理与利用等。

(五) 消防、急救等因素

消防、急救等因素则是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 能够降低事故的影响和危害的指标, 主要包括:消防设施、急救设施的配备、消防设施、急救设施的完好度、消防与急救知识的培训等。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 确定汽车实训场地安全等级指标体系

我们在对影响汽车实训场地安全等级因素全面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汽车实训场地使用中发生的安全事故诱因分析, 在实训场地管理人员、汽车类专业教师及学生中开展调研活动, 建立汽车实训场地评价指标体系, 见表1。

(二) 确定指标权重

由于本文中的评价指标数量较多, 因此采用了以AHP层次分析法为主, Matlab软件运算为辅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表1中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对专家研讨会结果整理的基础上, 运用AHP法最终得出各指标的权重 (用Ui表示评价体系中的各指标, Ai表示对应指标的权重) :

Ui={U1, U2, U3, U4, U5}={土建结构, 运营管理, 设施设备, 废弃物处理, 消防、急救};

U1={U11场地面积, U12建筑结构, U13场地选址, U14应急通道设计, U15给排水系统, U16通风设施};

U2={U21管理人员, U22使用人员, U23管理手段, U24规章条例, U25应急预案};

U3={U31布置与安装, U32设备规模, U33设备维护, U34设备完好率, U35电路布设};

U4={U41废气处理装置, U42废油料处理方式, U43报废部件、车辆处理};

U5={U51消防设施设备, U52急救设施, U53消防、急救知识的培训与演练};

A={A1, A2, A3, A4, A5}={0.2, 0.3, 0.25, 0.1, 0.15}

A1={A11, A12, A13, A14, A15, A16}={0.16, 0.25, 0.12, 0.2, 0.13, 0.14}

A2={A21, A22, A23, A24, A25}={0.28, 0.24, 0.14, 0.18, 0.16}

A3={A31, A32, A33, A34, A35}={0.24, 0.16, 0.26, 0.2, 0.14}

A4={A41, A42, A43}={0.35, 0.35, 0.2}

A5={A51, A52, A53}={0.35, 0.30, 0.35}

三、安全等级评估模型

汽车实训场地安全等级评估的目的, 一方面要能够从宏观上了解实训环境的安全情况, 另一方面又要能从微观上辨识出影响安全等级的薄弱环节, 以及时、准确地排除安全隐患, 提高汽车实训场地安全性。因此对汽车实训场地进行安全等级评估, 应从专项评估与综合等级评估两方面进行。

(一) 专项评估

专项评估是指针对指标体系中影响汽车实训场地安全等级的土建结构、运营管理、设施设备、废弃物处理、消防与急救五大类评价指标进行安全等级的评估与风险隐患的筛查。由于专项评价的目的重在发现汽车实训场地的安全薄弱环节, 加上评价指标体系中既包括了定性指标又包含定量指标, 因此各专项的评估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考虑到评估的目的以及可操作性, 本文建议各专项评价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1) 建立专家评估小组, 制定安全评分标准或安全检查表; (2) 参考安全评分标准或检查表, 根据被评估场地实际情况, 计算各指标的安全得分; (3) 计算安全潜势百分比; (4) 确定专项安全等级。

由于安全评分标准或安全检查表的确定, 不仅决定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科学、客观、全面的评分标准可以推广到其他同类型汽车实训场地的安全评估工作中, 因此专家组成员的选取非常重要。建议专家组由国内从事中、高职以及本科等教育管理工作的专家、汽车实训场地建设的相关专家、各院校内汽车学院领导、实训管理人员及专业教师代表等构成。同时为了便于最后计算专项安全得分, 以及对比各专项的安全水平, 建议确定各指标的安全得分标准或安全检查表时, 均以百分制为满分。

根据安全评分标准或安全检查表获得专项集Ui中各指标的得分αij, 结合权重集Ai, 利用公式1计算安全潜势百分比:

式中:εi为第i个专项的安全潜势百分比;αij为第i专项中第j个指标的安全得分;Aij为第i专项中第j个指标的权重;i=1、2、3、4、5, 为专项指标序号;j=1、2、3…6, 为第i个专项指标的下一层指标序号。

参考目前我国各行业安全等级评价方面的研究, 安全等级大体可以分为5个等级, 用文字描述分别为很好、好、一般、差、极差, 本文建议在获得安全潜势百分比的基础上, 可根据表2确定安全等级。

(二) 综合等级评估

综合评价是在专项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且各专项评价结果均已定性 (安全等级) 与定量 (安全得分) 两种形式给出, 因此确定综合评价方法时除了考虑到可行性、客观性等因素外, 还应考虑尽可能利用已有的评价结果。目前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中, 广义函数法是对系统的目标和要求达到程度的衡量, 且该方法原理简单、算法简便, 因此适宜用来衡量汽车实训场地可以达到的安全水平。建立广义价值函数式:

式式中中::VV为为系系统统总总价价值值, , VV值值越越大大, , 系系统统安安全全等级越高;Wi为第i个专项的平均安全得分;Ai为第i个专项指标的权重;αij为第i专项中第j个指标的安全得分;i=1、2、3、4、5, 为专项指标序号;j=1、2、3…6, 为第i个专项指标的下一层指标序号。

通过上述广义函数模型的计算, 最终得出汽车实训场地的系统安全总价值V。由于αij是在满分为百分制的标准下获得, 因此最终的系统安全总价值V是介于0~100的数字。参考我国各行业安全等级评价方面的研究, 可根据表3确定安全等级。

汽车实训场地是中、高等院校汽车类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培养、提升汽车类专业人才技能的关键场所。随着各院校汽车类专业的学生队伍不断壮大, 汽车实训场地的不断扩大, 实训场地的合理、安全使用不容忽视。客观、合理、可行的汽车实训场地安全等级评估方法能够为实训场地管理者提供管理的依据, 对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提高实训场地管理水平、保障学生正常的学习秩序意义重大。

摘要:通过论述汽车实训场地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性;分析了影响汽车实训场地安全等级的主要风险因素;针对不同因素的特点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最终建立汽车实训场地专项安全水平与综合安全等级的评价模型。

关键词:汽车实训场地,评价指标,评价模型,安全等级

参考文献

[1]白云.公路隧道安全等级评价方法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 2009.

[2]张乃禄, 刘灿.安全评价技术[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现状分析 篇5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原来被工业企业占用甚至污染的土地需要进行再开发。在这过程中,由于对土地污染问题认识不足及污染清除工作不到位,又造成了一些环境污染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促进中国政府和公众对于污染场地再开发中环境问题的重视,使得土地污染问题和污染场地的环境修复及再开发提上重要议程。

污染场地概念的界定对于污染场地的识别和分类管理至关重要[1]。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定义“污染土地(contaminated land)”为:被危险物质污染需要治理或修复的土地,“污染场地(contaminated sites)”包括被污染的物体(例如建筑物、机械设备)和土地(例如土壤、沉积物和植物)[2]。加拿大政府认为“污染场地”是:物质浓度高于背景值,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已造成或可能造成即时或长期危害的土地,或者是污染物浓度超过了政府法规和政策中规定的浓度的土地[3]。英国的环境污染委员会(RCEP)认为“污染场地”是当地政府认定由于有害物质污染而引起严重危害或有引起危害可能性的土地,以及已经引起或可能引起水体污染状况的土地[4]。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环境保护委员(ANZECC)关于“污染场地”的定义为:危险物质的浓度高于背景值的场地,且环境评价显示其已经或可能对人类健康或环境造成即时的或长期的危害[5]。我国定义“污染场地”为“因从事生产、经营、处理、贮存有毒有害物质,堆放或处理处置危害废弃物,以及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造成污染,且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产生危害的场地。”世界各国对污染场地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本质上均指特定的空间或区域(包含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所含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背景值,并对此空间或区域的人体健康及自然环境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负面影响[6]。

2 污染场地相关政策现状

2.1 污染场地法律、法规方面现状

目前,中国污染场地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多散见于一些法律法规的条文中,如《宪法》、《刑法》、《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水土保持法》、《土地复垦条例》、《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宪法》只是规定了合理利用土地和防止土壤污染的粗放原则。《刑法》则对一些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规定固体废弃物是指一般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而并没有具体指出污染土地。《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第35 条规定,“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需要终止的,应当事先对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条款还指出了当事人的义务和费用承担方。

然而,与污染土地有关的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性和不一致性,并且没有一个专门针对土壤污染法规。而且现有的法律规定还非常笼统,尚缺乏具可操作的细则和有威慑力的责任追究条款。对于土壤污染中具体的控制和预防要求及措施,这些文件的指导作用及约束力还远远不够。制定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已成为当务之急。环保部正在力争将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制定工作列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中去[7]。

近年来,针对中国污染土地的管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专门的文件及规定:原国家环保总局(现环境保护部)2004 年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2008 年又发布了《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 号)。原国家环保总局2004 年发出的通知并非强制性的法规,在可操作性方面也还不够具体,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工业企业搬迁场地的污染控制和管理。2008 年环境保护部又发布的《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充分认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土壤污染防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及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提出了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措施。该文件把“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作为突出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之一。然而,考虑到土地污染对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这些文件尚且不能发挥一部真正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的规制作用。

2.2 污染场地技术标准体系方面现状

污染场地方面的技术标准同样是土地污染防治的标准体系完善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在土壤污染监测监控、环境风险评价及土壤修复技术等方面还没有建立完备的技术指南及标准,一系列暂行管理标准和技术指导方针还在试用或起草过程中[8],比如:《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上海世博会暂行)》(HJ350-2007);监测标准:《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和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98);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基准》(HJ/T25-1999)。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是《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土壤环境管理、土壤污染修复工作的重要依据[9],是《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全面修订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一系列的场地管理标准也正在酝酿出台[10],包括《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2009)、《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2010)、《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2009)和《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2009)等,这些标准目前正处于审阅、研讨与修订中。

2.3 地方在污染场地方面的法规

建立地方法规,对于中国这样地域广阔,土壤类型众多,土壤性质复杂多样,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大,经济水平发展不均衡的国家,显得尤为必要。某些发展较快、经济实力较强的省市已经开展了一些探索,根据污染场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管理和土壤修复的需要,分别制定出台了相关的政策[9]。

2006年3月,浙江省颁布了《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规定对污染土壤要实行环境风险评估和修复制度。2007年1月,北京市环保局印发了《场地环境评价导则》,规范了在北京市范围内从事场地环境调查、评价的工作程序和技术方法。2007 年5月,重庆市颁布了《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在转产或搬迁前,应当清除遗留的有毒有害原料或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并对被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2008年6月重庆市政府又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市工业企业原址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作的通知》(渝办发[2008]208 号),提出了要严格执行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估。2007年,沈阳市环保局、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联合印发了《沈阳市污染场地环境治理及修复管理办法(试行)》(沈环保[2007]87 号),对污染场地的评估与认定进行了规定。这些法规政策的出台为当地污染场地的再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3 结语

污染场地的环境修复和再开发在中国尚属新生事物。污染土地的预防、控制以及污染土地修复都还需要很大程度的完善与提高。总体看来,中国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和完善(包括事前和事后责任及风险),需要一部土壤污染防治专门法来明确土地污染和修复中的责任和义务,以便对所有利益相关方提供清晰准确的指导。

摘要:从污染场地的概念出发,综述了我国污染场地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在这方面还很不完善。提出了应制定一部土壤污染防治法以及完善相关法规、标准体系,探讨了加速土壤污染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指南的官方批准、发布及其实施进程。

关键词:污染场地,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环境管理

参考文献

[1]周友亚,颜增光,郭观林,等.污染场地国家分类管理模式与方法[J].环境保护,2007(10):32~35.

[2]EPA.EPAs Draft Report on the Environment-Better ProtectedLand[EB/OL].[2003-06-25].http:nlquery.epa.gov/ep-asearch/epasearch.

[3]Treasury Board of Canada Secretariat.Federal Contaminated SiteInventory[EB/OL].[2005-01-04].http:www.tbs-sct.gc.ca/dfrp-rbif/cs-sc/home-accueil.asp.

[4]NATO/CCMS Pilot Study.Evaluation of Demonstrated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ntaminated LandGroundwater(pHaseⅢ)[R].NATO/CCMS Pilot Study,2003.

[5]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Australia.Australia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2001[EB/OL].[2004-06-20].Http://www.deh.gov.au/soe/2001/glossary.htmL.

[6]弓俊微,张胜涛,天军.我国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0,3(1):51~54.

[7]赵娜娜,黄启飞,易爱华,等.我国污染场地的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12):39~40.

[8]骆永明.中国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23(3):1~6.

[9]张胜田,林玉锁,华小梅,等.中国污染场地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6):5~7.

场地环境的评估 篇6

1 污染场地环境土壤监测点位布设原则

污染场地环境土壤监测点位布设的时候需坚持如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监测点位要对不同类型及利用方式土壤全面覆盖,这样才能对污染场地土壤质量有全面掌握。(2)可行性原则:监测点位布设时需兼顾现场安全、交通等实际情况。(3)经济性原则:监测点位布设应确保样品最具代表性,能够最大限度节约人力、物力、财力。(4)连续性原则:监测点位布设不仅需要满足本次监测,同时还要兼顾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需求。(5)分级控制原则:监测点位布设需按国家、省、市不同层次需求进行尺寸设定,对监测点进行分级控制管理。(6)相对一致性原则:监测点位布设需确保同一采样区域中土壤差异性尽可能小,土壤性质需具备相对一致性。

2 污染场地环境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

2.1 分区布点法

对于占地面积大、各区块使用功能清晰,土壤原始状况保存较好的污染场地需优先应用分区布点法对监测点位进行布设:(1)不同污染场地在监测中需按照污染物种类、途径及方式对监测点位进行布设;(2)监测点位布设中需尽量将地块原有分界当作是监测区的边界,确保区块形状;(3)监测布点时同一深度地块需按照同一类别进行划分;(4)如地块划定区域过大,可按照具体要求将其划分成若干小块。

分区布点中需按污染场地具体状况,从污染场地布防区外围四个方向对未取样土壤集体采样测试。一般情况下,污染场地内土壤污染监测采集点的平面完成布防之后,需要按同位点情况对土壤样点进行纵向布防。整体上讲,纵向可分为三种土层,0 cm~20cm深度范围为表层土;20cm~60cm深度为浅层土;60cm以上深度为深层土[2]。实际监测中为保证所取土壤纵向范围下的代表程度,表层土多采用土样采样方式。到20 cm~60cm浅层土时可纵向上分上下两段取样后,将样品分样混合制成混合样品。60cm以上深层土需按纵向分层技术每层选取代表性土样。在对土壤污染程度及污染种类进行调查时,可在3m范围中进行,不同样品在取样时需间隔50cm采样一次,土层越深,采样间隔越大,30 cm~60cm需间隔1m采样一次,60cm以上需间隔2m采样一次。

2.2 随机布点法

如地块占地面积过大,功能划分会导致土壤迁移的话,监测点位在布设时需按实际状况,对不同地块按照随机布点方法来取样。系统网格在具体布局时需按照污染场地面积及土壤污染具体情况对网格密度进行设置,同时还要将网格调整成方形、三角形等规则形状。将污染场地划分成面积相等的多个网格,这种布防就是随机布点方法。网格划分之后需要按照随机原则,从选定的每个网格取样,取样点位数量需按照污染场地面积、污染具体程度及土壤监测布点等具体确定。随机布点过程中所有网格内都应设立一个取样点,且都需在网格中心位置来取样,而按照样点对样点位置调整中,需确保此部位取样点能够代表土样污染的程度。如网格面积过大,还需将其再划分成若干小网格,并对每个网格内部土样进行混合,取样取混合土样本。

2.3 土壤监测布点实例

研究地区位属吕梁山脉的中段,为某焦化厂及其周边农田区。此焦化厂占地面积220亩,1993年10月正式投产。对这些区域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对表层土壤进行布点,布点中沿厂区的西侧运输道路的两旁绿化带选择16个采样点,对采样点内表层土壤进行采集。采样点布设时依托区域地形条件,按照前后左右间隔距离为50米来布设,共采集了44个样点表层土样,随后将近期翻搅过土层除去,应用多点采样混合法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此区域内Zn、Mn、Cu、Hg、As、Cd的超标率分别是31.82%、11.36%、97.73%、100%、81.82%、100%,Zn、Mn超标率低,其余重金属超标率高。

3 结语

总之,污染场地内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是调查土壤污染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对场地内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调查时,需要按照场地内污染物类型、污染程度、污染来源等仔细分析,确定土壤环境监测的环保等级,对土壤样品采集点进行平面定位后,从纵向进行分层,分层后分区布点或随机布点,采集土壤样本,对场地内污染状况综合分析,并按照分析结果通过适当措施进行还原恢复,这是土壤监测的主要目的。

摘要: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结构调整,油库、加油站、垃圾填埋场等自城市中心搬迁或关停,这些企业搬迁或关停之后会变成生成分复杂的污染物污染场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土壤监测是避免场地污染事故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对污染场地环境土壤监测点位的布设原则、程序及方法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监测,监测点位布设,布设方法

参考文献

[1]潘学梅.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普查区点位布设技术初探[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6):146-146.

场地环境的评估 篇7

1 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意义

污染场地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都较为普遍, 属于一种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典型问题。特别是当前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 环境问题日益突显, 污染场地问题日益加剧, 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给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针对污染场地问题, 相关的技术人员需综合利用各项勘察技术, 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为污染场地问题的综合有效治理提供保障。

结合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察的发展现状, 总结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归纳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察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通过水文地质勘察有助于明确污染场地环境的具体情况, 为污染场地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2) 结合水文地质勘察的相关内容, 有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为地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 结合水文地质勘察的相关内容, 可以通过有效措施避免污染场地对人类的健康安全造成危害; (4) 结合水文地质勘察的相关内容, 有助于合理规划城市用地, 对于推动地区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流程

2.1 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的具体内容

总体来讲, 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为“确认勘查”, 该部分的主要工作就对污染场地进行初步考量, 通过对当地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再对其进行实地考察, 明确需要勘查的范围, 掌握污染场地的污染面积、类型, 为后面的工作打下基础。第二个部分为“详细勘查”, 该部分属于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查的实质阶段, 就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对污染场地的土壤情况、水资源情况进行分析, 掌握其分布状态; (2) 对污染场地的历史变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所谓变迁情况就是污染前后场地的状态, 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污染, 以及导致污染的途径; (3) 对污染场地环境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 主要就是地下水的分布、水位、流向等问题; (4) 在完成以上工作之后, 要对污染场地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 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

2.2 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的具体流程

一般情况下, 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的具体流程包括:通过资料搜集调查污染场地的基本状况, 再利用现场勘察、取样, 室内分析, 辅助以现代信息技术等分析手段, 对污染进行计算分析, 最后得到风险评估结果及相关治理方案建议。

图1为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的一般流程图。

3 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的技术要点

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察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勘察点的选择、勘察采样、勘察检测与试验、勘察样品采集、样品保存等几个主要方面。

3.1 选择水文地质勘察点的技术要点

对于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来讲, 勘查点的选择是最重要的环节, 必须要做好下面三项工作: (1) 在对污染场地的位置进行规划时, 与此同时也要明确勘查点的位置, 而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当在一定范围中明确勘查点时, 勘查点的数量必须要大于3, 如果低于3个勘查点, 不仅不能有效的反应污染场地的情况, 而且还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 要在污染场地中设置监测井, 其位置最好是在地下水体附近, 可以是上游也可以是下游, 以此来更好的掌握水体的污染情况; (3) 勘查点的数量可以结合具体的状况适当的增加, 以期更好的反应出突然、水文的污染状况。另外, 通常情况下勘察的深度要控制在5m左右。

3.2 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察采样的技术要点

水文地质的采样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表层土样品的选择, 表层土样品通常采用1.5以内的土壤,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如果该区域的土壤是经过回填处理的, 则要结合具体土层变化的情况进行采样, 考虑实际表层土的变化状态, 合理增加采集样品的深度, 例如某地隔水层与表层土之间的距离较大时, 则要增强采样点的数量, 以此来提高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2) 隔水层采样, 进行隔水层采样时要尽量以隔水层的表层土作用样本; (3) 水文样品采样, 该样品的采样尽量选择第一层含水层, 结合污染场地具体的污染状态, 也可以考虑在第二层含水层中取样。

3.3 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察检测与试验的技术要点

污染场地的检测与试验工作其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土壤试验; (2) 污染物分析。前者重点强调的是对比污染前后土壤物理性质, 进而有效的对污染情况做出评估。其中, 上文所提到的物理性质具体包括了土壤单位重度变化、有机物含量与颗粒大小等等;而后者在分析的过程中, 则需要结合具体地域及具体污染物, 对分析指标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4 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察样品采集的技术要点

在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察的样品采集过程中, 采集样品主要包括了土壤样品和水文样品。就土壤样品而言, 为了满足其颗粒分析需求, 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取土器在采样过程中始终稍高于虚土, 避免由于虚土进入而影响检测结果; (2) 在必要的条件下, 可以通过破土作业的方式进行样品采集; (3) 注意对样品的保存, 建议采用瓶装保存的方式, 保证其密闭性, 尽可能的降低样品中的杂质数量, 最终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就水文样品而言, 考虑到地下水的采集特点, 应注意采集数量, 控制在一井一管即可;在采集时间上, 选择在监测井洗井后2h左右为宜。另外需要强调的是, 为了保障地下水的沉淀效果, 在进行地下水取样时, 监测井的沉淀管长度需超过50m, 以此来保证取样效果。

3.5 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察取样样品保存的技术要点

在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 勘察样品的保存与取样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因为一旦取样样品保管不善, 就容易降低第一数据的真实性, 导致前面所做的工作前功尽弃, 因此必须要重视对勘察样品的妥善保存。 (1) 物理性质的样品一般在2h内就要进行数据监测, 以保障最佳的检测效果;同时物理性质的样品在采集获取时应立即进行标签说明, 切勿弄乱样品顺序。 (2) 对于样品的保存要做好密封工作, 特别是对于水文样品, 要通过密封避免其受到外界影响, 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3) 对于污染物分析样品要注意其稳定变化, 特别是在夏季时, 可采用干冰袋装等手段加以保存。

4 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的发展趋势

相比于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 我国在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方面的发展一直相对缓慢, 同时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又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 水文地质勘察的难度较大, 勘察结果的精确性一直得不到保障, 这些无疑都制约着我国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发展。

然而随着近些年污染场地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国家对于污染场地问题的重视程度也明显提升, 有关部门及科研机构对污染场地环境综合管理投入力度将持续增大, 这是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发展的一个总体趋势, 同时这也对综合治理污染场地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 科技是推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动力, 在未来的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察发展中, 相关部门及科研机构对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的技术投入将明显提升, 在现有技术勘察条件的基础上, 加强水文地质勘察技术的创新与研究, 把理论内容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水文地质勘察精度, 使水文地质勘察技术的发展更为成熟, 应用性更强, 这也是未来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最后, 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 现代信息技术与水文地质勘察技术的联系将日益紧密, 在未来的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投入使用, 这对于提高水文地质勘察水平将具有重要意义。

5 总结

综上所述, 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 要深入认识到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意义, 把握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各项关键要点, 让水文勘察在污染场地综合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水文地质勘察的结果, 可以对污染地质情况做到具体的了解, 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修复治理, 或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参考。在当前人们越发重视环境问题的时代背景下, 更应该加强对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的各项研究工作, 特别是要提高我国水文地质勘察的技术水平,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推动我国地质勘察工作的发展迈向一个新高度。

摘要:污染场地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都产生了重大危害, 因此进一步加强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研究, 对于降低环境污染危害, 合理规范土地利用, 推动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意义, 介绍了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具体内容、工作流程及技术要点, 就该领域在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展望, 以期对相关研究工作有所启示作用。

关键词:水文地质,地质勘察,污染场地

参考文献

[1]张晟源.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 08:150.

[2]范贤奕.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应用探究[J].城市建筑, 2013, 04:290.

[3]龙杰灵.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应用探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 10:153~154.

[4]李红亮.浅谈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在污染场地环境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 2014, 12:160.

[5]刘振荣, 赖增铮, 汪智强.污染环境地质水文勘察技术应用研究[J].民营科技, 2015, 04:247.

[6]徐坚.水污染环境地质中水文勘测技术的应用探讨[J].科技与企业, 2015, 19:118.

上一篇:小集体教学下一篇:规范内容和流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