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言

2024-09-14

学生发言(通用12篇)

学生发言 篇1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中就强调: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二阶段强调:能就不理解的问题向对方请教, 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第三阶段强调:乐于参与讨论,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婉转提问, 让学生愿意发言;及时调控, 让学生会发言;灵活教法, 让学生乐于发言;精心设问, 让学生有效发言等策略能有效提升学生发言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技巧,发言能力

实际教学评价中, 老师们常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努力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话语挂在嘴上, 这些无疑都是要构建和谐、活泼的语文课堂, 努力让学生积极思维, 乐于表达。而农村小语课堂的现状究竟怎样呢?我们先来看两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一位语文老师正在面向全校公开教学《莫泊桑拜师》, 老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问:莫泊桑是怎么拜师的?你从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问题一提出, 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学生低头无语。等了好长时间, 老师见无人发言, 于是又问:“再读课文, 难道看不出来吗?”半晌, 一位女生举手, 老师紧张的神情有所缓解, 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 让其发表自己的见解。可是, 整个课堂的气氛都非常沉闷, 主动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

案例二:笔者一次听随堂课, 一位老师执教完《最后的姿势》, 总结到:谭千秋老师的大爱无疆、舍己为人的精神, 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的伟大形象也永远刻在了我们的心里。同学们, 此时此刻, 假如地震在我们的身边发生, 你会怎么做呢?学生们纷纷举起手来, 教师让其中的一位回答说:“我也会像从谭千秋老师那样去做!”又叫一位发言, 说:“我也会把爱献给别人!”……

从以上两组教学镜头不难看出:案例一中, 教者心情急切, 提出的问题缺乏坡度, 导致学生不敢发表见解;案例二中学生看似积极发言, 实际这种表达毫无意义, 对训练学生的思维没有多大作用。学生如果遇到稍微有一点难度的问题同样会出现案例一中的窘况。所以, 教师的课堂提问对于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 如何让学生真正乐于表达呢?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有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的懈怠, 又要让学生感到:三分生, 七分熟, 跳一跳, 摘得到。因此, 适度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 促使学生积极发言, 增强学习的信心。

一、婉转提问, 让学生愿发言

纵观那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的课堂教学, 通常是老师问学生答, 而且教师的语气比较生硬, 因而导致许多时候学生不敢回答或不愿回答。如果教师改变一下提问的方式, 婉转一下语气, 效果就不一样。如:“哪位同学也来当回小老师, 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问题, 让大家来回答?”当老师提出问题时, 还不妨用一种请求的语气调动学生兴趣。如有一次, 我在教完《詹天佑》后问道:“同学们, 此时此刻, 你想对詹天佑说些什么呢?”这时, 教室里一下子沉寂了下来, 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 都不敢举手。见此情景, 我灵机一动, 改口说道:“老师有很多话想对詹天佑说, 你能帮老师说说吗?”这时, 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来。有的说:“我想对詹天佑说, 你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工程师!我们为你骄傲!”有的说:“詹天佑, 你不顾外国人的嘲笑, 用实际行动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我们中国人永远爱戴您!”……看到刚才的冷场局面被打破, 我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二、及时调控, 让学生会发言

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文本、学生实际, 力求设计好每一个问题, 并且能够在具体的教学中, 根据课堂情况适时作必要的调整, 由浅入深, 化难为易, 在出现非预设的时候更要巧妙一些。如我在教学《小草和大树》一课时, 学生读题后, 我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课题“小草和大树”的。学生面面相覻, 不知怎样回答。我发现苗头不对, 立即改口问道:“假如是你写这篇文章, 会写些什么?”有的说:“我会写小草和大树的区别是什么。”有的说:“我要写小草是不可能成为大树的。”在学生有了这些问题后, 我转而导入新课:“是呀, 小草真的不可能成为大树吗?等我们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这样的问题调控, 及时缓解了课堂气氛, 也调动了学生思维, 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长期下去, 也自然让学生学会了发言。

三、灵活教法, 让学生乐于发言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漪老师也说过:“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 有兴趣就会入迷, 入迷, 就钻得进去, 学习就会有成效。”纵观所有“死气沉沉”的课堂, 都是以教师为本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 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确立“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依据教材特点、学生个性, 灵活地选用朗读、讨论、讲述、表演、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让学生乐于动口、动脑等, 从而使学生在说、辩等教学活动中学会思维,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如学完《三打白骨精》后, 可以让学生演一演或说一说自己喜欢其中的哪个人物, 且问问为什么。学完《负荆请罪》后, 可让学生说说假如赵国没有了廉颇或没有了蔺相如, 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学完《我们爱你啊, 中国》后, 可让学生朗诵一些爱国诗词……学生经常在这些语言训练中, 锻炼了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就会积极思维, 主动发言, 发表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同时也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

四、精心设问, 让学生有效发言

在课堂教学中, 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 围绕课文重点、难点向学生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对所提出的问题得出结论或提出自己的看法, 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 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效问题, 正如《学记》所说:“善问者如敲钟, 叩之以小者则小鸣, 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如果教师的提问过深, 学生就会望而生畏;如果教师的提问过散, 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如果教师提问的问题过碎, 接二连三, 学生就会无暇思考, 当然就不会发言……实践表明, 同一个问题, 因为教师提问的角度不同、技巧不同, 效果往往不一样。

因此, 要提高学生发言的有效性, 教师就要努力通过精心设问, 把一堂课上得生动活泼, 有声有色。如:“读了这一段, 哪些语句让你更难懂?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读到这里, 你想说些什么?”“读了这篇文章, 你最敬佩的人是谁?为什么?”等, 通过这些循循善诱的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参与发言的机会, 通过主动发言表达他们对文本独到的感悟和理解。

综上所述, 课堂提问的艺术直接关系到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决定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习效率的高低。作为一名语文老师, 有责任努力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 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 能敢于发言、会发言、乐于发言, 做到有效发言。

学生发言 篇2

目录

站军姿,在烈日的照射下,非常整齐地站在滚烫的水泥地上,一个个笔直地站着,抬头、挺胸、收腹,五指并拢紧贴裤缝,豆大的汗珠从脸颊上流下也纹丝不动,真的达到了站如松的境界。随着内容增加,难度增大,同学们毫不畏惧,以最认真的态度进行刻苦的训练,努力做到:动作规范、有力、整齐、不怕晒、不怕累。

同学们,军训即将结束,初中三年的紧张生活就要开始。在此,我告诫大家,要把军训期间,学习和培养起来的、顽强拼搏的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优良的纪律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带到班集体,带到学习中。要自我文明、以身示范,树立初一新形象,展示学校新座标,用持久的行动,去营造优秀的班风,去造就辉煌的集体、去发展学校的文明。

同学们,九0团学校为你们创造了成才条件,搭建了发展平台,准备了驰骋疆场,让你们尽情挥洒、一展身手。我衷心祝愿你们在这里愉快学习,茁壮成长,三年以后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最后,让我们最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和教官表示谢意。人的风采,我们终于明白:学会独立、坚定信念、走向成功就要从这里开始!

军训对于每一位新生来说都是一次新的人生挑战,这次为期五天的军训已经成为我难忘的记忆。军训让我懂得了吃苦。我默默的在心里念叨着:流血、流汗、不流泪的口号,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意志!流云飘过学校上空的苍穹,太阳依旧不解人情。在烈日下的我们,个个汗流浃背,但无论怎样受烈日的煎熬,我们每位同学都没有退怯,在五天的军训生活中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们并不是脆弱的一代人,我们能吃苦,我们能坚持!

军训又让我学会了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唱出了我们的心声,也唱出了彼此的友谊。在艰苦的训练过程中,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不仅代表了个人,也代表了我们毕节幼师的形象。我们懂得了学会团结,才是迈向成功的 谢谢大家!

继教院贡献力量。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将继续发扬“爱国、爱校、勤奋、成才”的校区精神,以我们的实际行动为民航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添砖加瓦。

再次感谢莅临今天表彰大会的各位领导,谢谢你们!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点燃激情,放飞梦想,让时间来见证我们无比美好的明天。

中一个又一个的宏伟目标。我们将把这些军训成果转化为今后学习的动力,让母校为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最后,我代表参加军训的所有同学向关心支持我们的各级领导,向辛勤指导我们军训的教官以及连日来陪伴在我们身边的老师道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二○一○年九月四日 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服从老师和教官的管理。

二、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努力完成规定的军训任务。

三、向教官学习,学习他们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弘扬光大。

四、搞好宿舍的内务卫生。

加油吧!同学们,美好的明天在等着我们!我们的口号是: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

最后预祝辽宁省光明学校中学部学生军训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学生代表:霍思嘉 XX年9月23日

我们向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 军训学生代表发言 XX军训学生代表发言 军训学生代表发言 军训学生代表发言 军训学生代表发言

军训学生代表发言稿参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官、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军训学员向为我们提供了此次锻炼机会的海南省军区官兵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对连日来辛勤付出的各位领导、教官、老师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军训即将结束,在这八天的军训中,教官们言传身教,悉心指导。同学们勇于吃苦,认真训练,圆满地完成了这次军训任务。八天中,我们头顶烈日,脚踏热土,汗水布满了我们脸庞的每一个角落,浸湿了我们军装的每一寸地方,面对这一切我们没有退缩,我们顽强地坚持下来。今天,在这阅兵场上,我们展现了八天来努力的成果,我们的汗水没有白流,这证明我们已经实现了出发时作出的豪迈誓言!

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力军。国家需要我们,需要我们拥有优良的素质,需要我们拥有创新的知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唯有努力学习,形成优良的品质,严谨的作风,顽强的毅力,迎接社会的挑战。这次军训锻炼了我们,使我们迈出了人生道路中重要的一步,成为我们一生的宝贵财富。

成功实践:激发学生大胆发言 篇3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如何激发学生大胆发言,已成为关系到这门课的教学效果、教学目的和要求的重要问题。

确定目标,设计方案

1.确定目标

这次为培养学生大胆发言而进行的实践所设置的目标,就是要使每一位学生都大胆走上讲台发言。

2.设计方案

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我将这次实践设计为一堂全班同学必须人人上台的“准演讲”训练课,演讲题目是:“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之所以说是“准演讲”,就是说要求比演讲稍低,在表情、姿态、手势等身体语言方面不作要求,目的主要是锻炼学生发言的胆量,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我提前一个星期“预告”训练课内容,并宣布“游戏规则”:每人至少要上讲台演讲一次,按座位表轮,教师当场打分。分数分为A、B、C、D四个等级,A等相当于90~100分数段;B等相当于80~89分数段;C等相当于70~79分数段;D等相当于60~69分数段。

要求是:演讲要比较大声、流利,可以带演讲稿上台,但不主张“照本宣科”。对于特别胆小的同学,只要能上台讲几句,都可以得D等,轮完一圈后,如有意犹未尽的、对刚才自己发言不够满意的、想争取多一点锻炼机会的同学,可以再次上台演讲,多上不限,每多上一次可得到一次加分(当然,到顶也就是A+)。

同时,我还作了一番动员鼓励,让学生们明白,训练课是为了锻炼胆量,培养能力;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说错了也没关系;不必在乎别人怎么看,只要上台就是胜利;谁都有第一次,头一次紧张很正常,第二次就会比第一次镇定了;分数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我私底下还找了几个平时特别胆小、从来没发过言的学生做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克服胆怯心理。

实施

按照计划,分别在四个班实施“准演讲”训练。

学生们按座位顺序上台演讲。其间,我穿插一些点评,特别是对演讲精彩的同学和胆小的同学及时给予鼓励,一方面是烘托气氛,另一方面是避免出现冷场或中断。

在打分时,我的策略是第一轮尽量不给高分,以便激励学生为争高分而上第二、第三次。事实证明,这一招十分有效。很多学生就是因为不满意第一次得分而上第二次的,当然,也有些学生分数到顶(A+)了还继续上,对他们同样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堂课每个班都大获成功:每个班所有学生都至少上台演讲一次,50%的学生上台两次,20%的学生上台三次,有一个班的一位学生竟上台达6次之多!到第6次时几位同学拉住她开玩笑说,“你把机会留点给我们好不好?”可见激励作用是多么的大。

为了验证这个做法的效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过了两个星期,我又再重复了一遍这个实验,做法与上次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给予了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这一次,场面更加热烈。有的学生下课铃响后直嚷嚷:再延长几分钟,我还要发言。有两个班的学生甚至当场提议要求搞班际演讲比赛……第二次演讲训练又获成功。

启示

通过这次训练课,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提高,甚至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我可是从来没上过讲台发言的,经过这次训练课,感到在讲台上讲话原来不过如此!”

在学生们沉浸于成功喜悦的同时,作为“导演”的老师本人也颇有收获,得到诸多启示:

1.熟悉理论,把握精髓

这次训练课对激励理论的应用主要表现在:①注意适当选择和运用各种激励因素,如表扬、鼓励、分数等等。②注意工作内容、工作任务本身的激励作用,如贴近学生生活的演讲题目,多个题目选择的发挥空间,多次上台的良性刺激等等。③注意设立适当的工作目标。如比较容易得到的D、C分数等级,累计加分形成良性互动等。

2.明确目标,准确定位

自始至终,激励都是为了达到锻炼学生胆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的手段,因此,无论采取目标激励(上台演讲一次),还是关怀激励、帮助激励、榜样激励、竞争与分数激励等等,都围绕达到目的而进行。

3. 精心策划,精心组织

凡事“预”则“立”。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学生自信心,是激发学生大胆发言的关键。克服心理障碍,首先要让学生坚定信念。要让学生抱定积极的参与意识:“我”的任务是在全班面前演讲,“我”一定要讲好,一定能讲好。其次要知已知彼,正确评价。要让学生明白,别的同学能做到的,他自己也能做到。通过集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思想工作,使每一位学生都迈出勇敢的一步。

4.创造情境,确保成功

第一,利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每个班都有几位胆子大、讲得好的学生,及时对他们给予表扬、肯定,并对他们的演讲作点评,就能起到示范作用,其他学生就会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第二,营造热烈的氛围。对演讲精彩的给予掌声鼓励,对由于紧张而讲得不够好的学生,同样给予掌声鼓励。这样就形成一个高潮迭起的热烈场面,胆小的学生受到感染也不那么紧张了。

第三,创造竞争的环境。演讲轮完一圈后,就有意识地提醒和强调“时间有限,机会难得,把握时机,多上多得分”等等,从而形成人人争先、你追我赶的竞争环境。

编辑 王 慧

让学生踊跃举手发言的艺术 篇4

同样是参加跳绳比赛, 两个班的学生举手的情况竟然差别如此之大, 这是为什么?原因在于陈老师缺乏让学生举手的艺术, 而包老师则相反。课堂上让学生踊跃举手发言, 也同样需要教师掌握一些让学生举手的艺术。

一、学会了解

1. 学会了解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调查结果显示, 当教师提问时, “没有把握就不举手”的, 小学生占34.8%, 初中生占48.8%, 高中生占42.8%;“知道也不举手”的, 小学生占4.5%, 初中生占14.5%, 高中生占33.8%。可见,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不举手的数量大大增加。这种情况是由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变得越来越有自尊心, 也就是变得越来越爱“面子”, 越来越关注其他同学的评价。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就要学会了解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注意在提问时呵护、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举手的同学, 从而不断增强学生举手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成就感。

2. 学会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

学生举手数量的多少, 与学生对问题的准备情况有关。对于要举手回答的问题, 学生准备越充足, 举手的数量就会越多, 反之就会越少。因此, 教师一定要首先督促学生把课前预习落到实处, 促使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预习好了, 学生自然就会心中有数, 举手的积极性就会增强。其次, 在课堂上, 教师在让学生举手回答一些重要的问题之前, 可以先让学生们进行课堂讨论或合作学习, 以为回答问题做好充分准备。此外,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巡视、参与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 然后有的放矢地提问。这样, 学生举手的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

3. 学会了解学生举手少的原因

针对举手较少或很少的情况, 教师不能听之任之, 应该善于观察, 了解学生的举手情况, 寻找举手少的原因:是因为问题比较难, 还是提问的角度不对?如果问题比较难, 教师可以重复讲解, 或引导学生讨论探究, 然后再提问;如果提问的角度不对, 则要变换提问角度, 转换提问方式。这样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举手的人就会多起来。

二、学会激发

1. 学会激发举手兴趣

学生积极举手, 是需要兴趣来支撑的。激发举手兴趣的方法很多, 诸如, 提供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材料, 展示一些图片、照片、漫画, 借助多媒体播放动画、录像, 让小组之间开展小竞赛, 组织同学开展小游戏, 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 让学生猜谜语, 奖励一些小星星、小红旗, 适当给积极举手的学生发一些小奖品、小礼物等, 都能激发学生举手的兴趣。

2. 学会营造举手氛围

一些教师的课举手的学生很少, 与教师没有营造良好的举手氛围有关。举手回答问题, 是对老师教学的一种配合, 是在同学面前的自我展示, 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和谐的举手氛围。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于苛刻, 学生在课堂上大气都不敢出, 在这样的氛围下, 学生怎敢举手?如果教师对学生没有诚恳的态度, 习惯于高高在上、唯我独尊, 不知道尊重学生, 有的甚至讽刺、挖苦、体罚学生, 学生怎愿举手?如果教师与学生关系不和谐, 师生关系紧张, 学生对教师有抵触情绪, 学生怎能举手?可见, 只有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举手氛围, 学生才敢举手、愿举手、能举手。

3. 学会端正举手态度

一些学生举手不积极, 与消极的举手态度有关。有的同学认为, 自己只要会了就行了, 没必要举手, 因此自己会回答也不举手;有的同学认为, 举手不举手无所谓, 回答不回答无所谓, 学习不学习无所谓, 因此懒得举手;有的同学对举手顾虑重重, 担心自己答不对、说不好, 担心教师对自己有看法, 担心同学耻笑自己, 因此不敢举手。可见, 教师要学会端正学生的举手态度, 对认为没有必要举手的学生, 教师要教育其充分认识举手对自己、对同学、对课堂的重要性, 增强其举手的自觉性;对认为举手无所谓的同学, 教师要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 激发其学习动机, 调动其学习热情;对认为自己答不好的同学, 教师要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 增强其举手的勇气和胆量, 消除其种种不必要的顾虑。只有这样, 学生举手才会积极起来。

三、学会提问

1. 学会设计提问内容

学生举手与否, 与提问内容有直接的关系。问题设计要具有层次性, 也就是问题要有难有易, 既有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 也有中等难度的问题, 还有难度较大的问题, 这样才能适合各种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 才能做到使各种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有举手的条件和机会;问题设计要具有具体性, 也就是说设计的问题要具体清晰, 使学生回答的方向明确, 让学生回答的范围有适当的限制, 这样学生才便于回答, 学生才能找到回答的角度或切入点;问题难易要具有适度性, 也就是说所设计的问题从总体上看难易适中, 问题既不过难, 也不过易,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举手的积极性, 学生才能有举手的兴趣;问题设计要具有启发性, 也就是说所设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有一定的思维含量, 有一定的探究必要,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 才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2. 学会改变提问方式

学生举手与否, 与提问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教师习惯于“满堂灌”, 教师讲得过多, 提问过少, 学生缺少参与机会, 自然就缺少了举手的机会;如果教师习惯于“满堂问”, 提问过多、过滥, 不该提问的也要提问, 势必会使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失去兴趣和热情, 自然就不愿举手了。可见, 教师要改变“满堂灌”“满堂问”下的提问方式, 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提问, 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环境下提问, 在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基础上提问,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举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会把握提问时机

提问时机是否恰当, 也是影响学生举手的重要因素。当一个问题提出后, 学生的反应速度是不一样的, 有的反应快, 有的反应慢, 教师要学会等待, 给反应慢的同学留出思考的时间, 这样才能保证反应慢的同学也能举手回答问题。如果问题提出后, 教师匆忙提问, 这就提问太早, 没有把握住提问的最佳时机。还有, 在课堂上的哪个环节提问, 在什么教学情境下提问, 在什么学习状态下提问等, 都存在把握提问时机的问题, 如果提问时机不当, 都会影响学生举手。

四、学会评价

1. 学会肯定性评价

教师要学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性评价, 或肯定其举手的信心和勇气, 或肯定其回答问题声音洪亮、思路清晰, 或肯定对问题的认识深刻、见解独特等。只有学会肯定性评价, 才能激发学生的举手热情, 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才能使学生体会到获得肯定的成功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2. 学会鼓励性评价

教师要学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性评价, 或鼓励学生积极举手, 或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更具体、更全面、更正确, 或鼓励学生再努力、再进步等。只有学会鼓励性评价, 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 增强学生正确回答问题的信心, 不断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 才能逐渐养成学生举手的兴趣和习惯。

3. 学会包容性评价

教师要学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包容性评价, 包容学生的肤浅认识, 包容学生的不当见解, 包容学生的错误观点, 包容学生的异想天开, 包容学生的语无伦次, 包容学生的逻辑混乱等。只有学会包容性评价, 才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 才能逐渐养成学生敢于大胆举手的习惯, 促使学生不断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学生发言 篇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三

(四)班的***。我很高兴被评选为“三好学生”,并站在这里发言。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不但关心我的学习和健康,还注意培养我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礼仪之道;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各位老师,没有老师们的关爱呵护和悉心教导,就没有我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进步;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大家友好相处、互相帮助,让我开心和快乐;我也要感谢我们学校其他那些我不认识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有了我们“四小”这样一个温馨、幽雅、安全、舒心的学习环境,让我们能安心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在这里,我有三点心得跟大家分享: 一是要培养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从小起,我的爸爸妈妈就经常通过讲故事、学认生字、领我爬山郊游接触大自然等各种方式引导我多认识新事物、激发我学习的兴趣;包括幼儿园的老师和我一年级、二年级的老师们,也都往往采用鼓励和奖励的方式培养我们学习的热情,所以使我从小就养成了认真学习、仔细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对不懂的问题,我非要弄明白;对家庭作业,我从来不偷懒,也不用家长催。我把学习当成了快乐的事。二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我们家经济收入不高,爸爸妈妈就教育我从小就不乱吃零食、不乱花钱,但在有助于学习、有助于身体锻炼等方面则从来不抠,还教育我要对人大方,有零售和好书要与同学和朋友分享,与人相处要友好,知道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要做一个乖巧、善良、有上进心的人。所以,我现在基本不乱吃零食,在家和学校都能和同学、朋友们友好相处,还积极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积极完成老师所交给的值日等任务。三是要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养多方面的爱好。虽然我比较瘦小,但是我爱跑爱跳,积极参加劳动和体育活动;虽然我认真努力学习,我也抽空要玩会儿电脑游戏,或看看书、画张画。我认为,适度的、丰富多样的活动可以休息大脑、调节情绪,使我们心情愉快,可以提高学习效果,也可以促进身心健康。

总之,在父母和老师的关心教育下,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给我带来了喜悦,但我不会就此骄傲自满。成绩只代表过去,我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向更高的知识的山峰攀登。

浅谈英语课堂互动学生发言现象 篇6

【关键词】举手发言;现状;课堂互动;分析

如何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套行之有效、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基础,研究学生学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带着问题上课,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理解知识、提高能力。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发现,低中年级的学生上课发言踊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升入高年级后,能积极发言的人则减少许多,相对集中在少数爱表达的同学身上。

一、學生上课发言的作用

学生上课发言能够培养孩子自我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能够帮助孩子及时调整学习理解的误差,能够培养孩子积极参与的态度和热情,培养孩子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二、学生上课发言的现状

在一堂课上,教师与学生良好的互动与沟通,才能使整个课堂富有气氛,更能让学生积极的投入以后的学习当中。在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小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常常是全班同学都举手,有的学生还把胳膊伸直,甚至站起来,一定要让老师知道“这道题我会”,到了初中,上课就一半同学举手回答问题,有的是不知道,有的知道也不说,绝大多数同学都“规规矩矩”;进了高中,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简直是寥若晨星,大家“比赛”着 “看谁沉得住气”, 通常都是老师反复问,班里没人响应,最后老师叫学号或者是随便点某位同学回答。年龄越来越大、知识越来越多,但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却越来越少。经过调查研究,学生上课不举手发言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愿意,另一种是不敢。

三、学生不敢或不愿发言的原因分析

1.教师方面

(1)师生情感交流合作太少。教师在对待情感教学的理念上,已有一定的认识,但真正运用情感因素化教学的实践不多。一些教师狭隘地认为情感教学适用于幼儿园、小学低年级、语文或艺术类学科教学,不了解英语教学同样需要情知并茂的教学,将师生关系扭曲为“权力—依存”的关系,在教育情感上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

(2)课堂沉闷,合作性、自主性不够,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比较少。 有的老师还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方式,课堂始终由教师控制着,学生则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操作,忽视了是否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3)教师认知发展水平的相对滞后,形成暂时性知识障碍,间接影响部分学生发的主动性。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学生反映的疑惑,是学生获取知识、探索新知的起点,又是其思维活动的路标。而以上问题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前提是它要符合学生现有的水平(包括已有知识经验、认识能力、学习方法等)。太浅的问题,可能造成课堂发言过度活跃;高难度的问题,往往会使课堂沉闷。提出问题最好难易适度,接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4)其他原因:比如老师比较严厉以及老师不善于启发等。

2.学生方面

(1)认偏差识。有些成绩好的学生对回答问题不感兴趣,认为“问题简单、没有必要回答”;有不少差生受到歧视,回答错后既受到同学的讥笑,又受到老师的责骂,再加上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有所欠缺,因此,养成了不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2)自卑心理。自卑的学生总是过分关注自己的弱点,而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心理状态是消极的。每个人都有他理想的自我和实际的自我。如果主观的自我远低于客观的自我,那么这个人就是缺乏自信,他们往往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自己信心不足,没有表现欲望,甘愿做忠实的听众,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特别突出。

(3)羞涩心理。一二年级的孩子心智发育属于低级阶段,他们很喜欢说,尽管说得不怎么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高年级,学生身心的过渡期,有些学生在众人面前讲话会出现羞涩心理,羞于开口、怕出错、不善于合作的心理就显现出来,他们不敢开口,不肯开口,有些学生还会因为发音不准而面红耳赤。

(4)依赖心理。学习上,喜欢让老师点名请他回答,给予细心指导,时时提出要求。时时处处被动、依赖、消极、等待。学生发言所做出的反应显得尤为重要

四、鼓励学生发言的对策

(1)尊重与理解,激发“想答”的热情。学生渴望教师尊重自己的言行和人格、理解自己的愿望比较强烈,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即使学生的行为有悖于教师的教导,教师也要多一份尊重、理解、宽容,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和良好的师德,使课堂信息的传递能在亲切、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因此,在平时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十分注重与学生平等交流,在交流中尊重、理解学生。无论学生问答问题对与否,我们都要以微笑面对,用亲切的语气鼓励他们大胆去说、去做、 思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答案,拿受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体验中激发“想答”的热情。

(2)信任与期待,增强“敢答”的勇气。善于用“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试试看”等语言来激励学生,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这不仅仅是老师对他们的信任,更有老师对他们的期待,从而克服“我不行”“我不能”的心理障碍,增强“敢答”的勇气。

(3)点拨与激励,提高“会答”的技能。教师在学生认识出现困难,思维受到阻碍时,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激励,指点迷津,突破眼前的思维障碍,让学生体验思维的快乐,激发思维的兴趣,催动思维的醒悟,提高“会答”的技能。

4.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目的做出具体的引导措施。让学生从习惯于回答问题向具备善于发现、提出甚至解决问题方向发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兴趣,树立信心,培养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不仅能踊跃回答问题,而且能积极思考,发现并提出甚至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教育教学工作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应切实要把学生从繁重、机械、重复的作业堆里解放出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供自己支配,自主安排学习,并且创造条件,耐心辅导学生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真正具备相应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长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牡萍编著.英语课堂管理的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8.

[3]郭新华.浅论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方法.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

谁是扼杀学生课堂发言的“凶手” 篇7

谁是扼杀学生课堂发言的“凶手”?

新课时间短、任务重, 上课前特别是公开课前, 那些思维敏捷口齿伶俐的学生便成为你的首选。于是, 一节课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皆大欢喜。

课前演讲, 那些思维敏捷口齿伶俐准备充足的学生又是你树立的榜样, 他收到的全是你愉悦的信息。如果轮到那个磕磕巴巴的演讲者, 你默然地看着窗外或者低头看表, 他终于演讲结束, 你草草点评。

课上, 你忽然发现有个同学好像有几节课没有叫到他了, 给他个机会吧。可是, 他怎么还是没有进步:胆小如初, 语言缺乏逻辑性。他怎么不珍惜发言的机会?真是无可救药!这时你叫起了另外一个同学, 他尴尬地站在自己的座位上, 羞愧地低下头。你忍不住斜了他一眼:“没听课吗?”或者无关痛痒地说下次注意回答时不要紧张。

课下辅导, 那些平时很活跃的同学总是围着你滔滔不绝, 而那些面目深沉的孩子像粘在了座位上一动不动, 偶尔抬头看一下那快乐的大多数, 很快便又沉下了头。

简单分析一下我们的做法及后果。我们喜欢好学生, 往往会给他们更多的发言机会, 之后不吝惜自己的喜爱对他们大加鼓励, 这样他们在语文课堂上会长期霸占说话的权利。我们不喜欢表达能力差的学生, 他们太耽误时间, 而有限的教学时间耽误不起。长此以往, 课堂发言的骄子是为数不多的那几个, 他们越来越自信甚至自负, 其他人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渐渐地受到排挤, 课堂越来越缺乏人气, 甚至会令人窒息, 老师成为孤家寡人, 于是唱独角戏的时代到来了……

还用问吗?扼杀学生课堂语言表达积极性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

语文课是所有学科中最轻松最有意思的, 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语文课堂应是学生的“百草园”, 这里应是花香鸟语自由自在, 但是, 有些时候, 因为我们思想意识的淡漠, 做法的粗暴, 甚至仅仅是语言的暴力, 就会让他们失却语文学习的快乐!我想, 课堂话语权的缺失是造成学生不敢说不愿说的重要因素。让我们试着改善一下我们的想法和做法:

首先, 你要有心理准备, 你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高有低, 你要心中有数, 而且要知道你的培养计划应该是分层次的。

其次, 你要知道, 他们不是天生的怯懦, 而是缺乏锻练的机会和认可的眼神, 在他们身上, 你不要吝惜你的赞美。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发言的有效策略 篇8

一、轻松课堂, 营造积极主动的发言气氛

轻松的课堂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居高临下的教师只能带给学生压抑感.因此, 我努力使自己的课堂能多一些耐心的倾听、平等的对话和民主的交流, 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从而激发起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表达欲望, 使学生想说出自己的看法.作为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 师生平等是学生积极发言的前提.

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才能, 尊重学生, 师生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和学生保持较高频率的接触.在密切的接触中, 教师可以随时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状况, 随时调节学生的行为, 学生则可以随时接受教师的指导, 更重要的是他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教师和学生保持接触的方式很多.比如面谈、讲课、批改作业、家访等.在用好上述方法的同时, 让学生给教师写信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每月一封,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可提教师、校长、学校的建议, 也可反映家中父母及学生的情况, 或向教师倾诉心中的繁恼.以下就是几位学生信的内容, 看后深受启发.

其一在信中说:“在此, 我还要向您提几个建议:咱们班的黑板报, 一直让人头痛.我认为, 应该让大家一起搜集材料, 这样内容才不会单一乏味.我觉得班里应该成立一个‘一帮一’小组, 让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习差的学生解决一些学习上的问题.这样, 我们班的平均成绩会提高得更快.

其二在信中写道:“您改的作业我们很满意.就是有时说话不算数, ‘三八’节那是早上的数学课说:‘今晚数学没作业, 回去为妈妈做一样家务活.’可到了下午又改口说:‘为了应付明天的考试, 布置一道题目’.”

只要和孩子们频繁接触, 真诚交往, 他们就会敞开心菲和我们交朋友, 向我们提出合理的班级管理建议, 帮助我们改正不足, 还会把自己心中的繁恼向我们倾诉.所有这些, 才是最实际、最具体地尊敬教师, 才是班上每个成员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应作的努力.我们应该尊重、信任、关怀学生, 把师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上, 正视他们的努力, 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2. 民主评价学生.

经常听有些教师在那里说:怎么学生越大, 举手越少.这个问题可能很多教师都遇见过, 而且把责任归为学生越大越懒了.我们有没有想过, 这其实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呢?就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缺乏激情”, 一味对学生“疾言厉色”作评价所造成的结果.

我们的课堂评价也非常重要, 假如对待回答是疾言厉色的批评, 那么其他学生的嘲笑声也会跟着响起.被教师否定, 被同伴们嘲笑, 除了那些耐挫性极好的孩子, 大多的孩子都不会愿意举手了.而作为“观众”的其他孩子们也怕自己遭受这种待遇, 也不会愿意举手了.教师的负面评价就像一盆冰水, 把孩子们想表达的“火苗”全给浇熄了, 这是一种可怕的恶心循环.因此, 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宽容的评价, 正面的评价.

二、给足思考时间, 让学生做好课堂的主人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立即回答, 学生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由于时间短, 学生回答不出, 教师要么不断重复问题, 要么加上一些暗示, 或干脆自己说出答案, 要么让学生“坐下!”、“谁来帮帮他?”之类的话迅速出口.试想一想, 在这极短的一、两秒钟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有多深呢?这倒像是脑筋急转弯或竞赛抢答题, 而学生在匆忙中肤浅回答又有何意义呢?只是满足了教师的所谓“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要具有时效性, 就一定要改变这一状况.教师要学会耐心等待, 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如, 在教学圆的面积时, 大部分学生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的方法来得出圆面积的公式, 很多教师也认为到此就可以了.但这样便会把学生的思维限定.我认为这时应给足学生探索空间, 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 自由地去探索.教学中, 放手让学生自由剪、拼, 有的学生剪拼成正方形, 有的剪拼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进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给足空间, 不仅给学生求异思维创设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到最高点, 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如何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篇9

一、创设情境,生动形象

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时常会创设情景,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轻松愉快、自觉主动地参与思维、理解等一系列智力活动,从而大胆发言。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一课时,我把感受策略的价值、体验转化的作用作为教学重点,并贯穿于课的始终。例如,我提供了两个稍复杂的图形,让学生比较其面积是否相等。课始我先出示一个图形,请学生说说看了图之后有何感想,引导说出这是一个不规则图形,为后面揭示“从复杂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做铺垫,在此基础上再出示另一个图形,小组讨论比较: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比较两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重叠、数方格、算面积等方法都是学生熟悉、曾经用过的方法。此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当学生讨论完之后再请一名学生上台指一指,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在这一环节,由于图形分割的方法很多种,因此,在讲解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寻求问题的答案,并交流中寻找最优点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转化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策略,从而使问题的解决得以落实。这堂课自始至终十分活跃,学生也遵守纪律。当老师提问时,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积极性极高。

二、设置游戏,灵活气氛

教学,关键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要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了没有。很多学生之所以成绩差,主要是因为他不能跟着老师走。怎样才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是我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简单的知识学生却还学不会,关键的问题在于课堂不够精彩,不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这种兴趣可以形成最佳的心境,而这种心境可以使学生的内驱动力得到理性的发挥,这就意味着兴趣是教育的动力,是通往成功的彼岸的桥梁。兴趣是学习的引导,游戏则是提升兴趣的关键。游戏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游戏的作用,既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又能达到教学的目标。

三、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布鲁纳也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也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在新授时我们常常会担心学生这个不懂,那个不懂,最后弄得自己筋疲力尽,我们何不思考一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呢?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改变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探索创造,先提出问题:如何量出圆的周长?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动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有充实的思考时间,有自由的活动空间,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更有一份创造的信心,通过动手操作,最后得出滚圆法和绕绳法两种方法,并告诉学生这两种方法都是把曲线变成一条直边来测量,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称之为转化,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系统的认识。在大家对这两种方法理解后,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再次测量出其他圆片的直径和周长,放手让学生在探索和观察中发现规律。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获得了学习经验。相机介绍关于圆周率的历史,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浅谈小学生发言的良好习惯 篇10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其实就是一种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也是现代人在与人合作交流时的基本素质之一, 所以强化语言训练, 提高学生素质便成了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学生的发言习惯会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习惯、上课的学习效果等各方面产生影响。而在对当前小学生良好发言习惯状况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思考的基础上得知, 小学生良好发言习惯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 (1) 学生的“发言”是被动的, 脱离生活实际; (2) 学生在课堂发言中不懂得谦让, 学生的发言被少数学生所垄断; (3) 发言面较窄, 部分学生发言不积极。目前, 我校的小学生发言习惯教育现状总体较薄弱。现今小学中, 有很多学生还缺乏一种良好的发言习惯。存在说话结巴、断断续续, 语言句子不完整, 意思表达不清楚等情况。且由于对教学的看重, 导致学生发言习惯的养成极其容易受到忽视。

综上所述, 良好的发言习惯包括:积极发言与完整发言。发言是一种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的发言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 也是在教师的指下, 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 并学会进行表达外化、与人交流的过程。它包括回答老师提问、修正他人发言和参加小组讨论三种情况。发言习惯和其他学习习惯一样也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发言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但与平时说话是有区别的:口语是指日常口头交谈时使用的语言 (区别于“书面语”) , 而发言习惯是一种书面化的, 需要经过酝酿和思维整理的语言。学生的发言习惯, 是小学阶段学习习惯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语言训练的环境中, 幼儿心理上容易形成思维的严密性, 有利于他们身体健康以及大脑的和谐发展。因此, 在小学教育中, 对学生良好的发言习惯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发言习惯”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有极大的拓展空间。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发言习惯的具体策略

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 教师要结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目前的教学特点, 积极运用发言习惯养成方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激励目标, 培养发言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态度, 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激励有利于肯定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和富有成果的学习成效, 尤其是当学生发言出现问题时, 我们常采用以批评为主要的教育方式, 结果使学生养成了拘谨、缺乏自信的人格特征。现在的教育要求要学会倾听、沟通, 特别是当学生犯错时, 不妨绕个弯, 指出扬他们说的不好的地方, 还要说清楚的原因, 使他们不仅“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

2. 适度引导, 让学生学会倾听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发言情况能否不断的提高, 并最终养成习惯, 善于倾听是不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学生:能认真听取别人的讲话, 尊重讲话人;在听取别人讲话时不随便打断别人;能及时地掌握别人讲话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能做出分析和评价;有不同意见的能善于和敢于与人交流。专心听讲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也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每一次“听”前教师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使学生语言能力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中不断提高。

3. 立足课堂, 给予学生锻炼平台

现代课堂教学是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下, 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班级授课制中, 师生中的有序发言是完成这种合作与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渠道。在学生说的过程中, 教师不断巡视并随时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读音和用词, 还要教会他们把话说清楚、说完整。教师用示范的方法调控语速, 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学生知道什么该做, 怎么做, 课堂上学生回答得好, 教师要给出他们好的原因, 大大激励学生正确思考问题的能力。

4. 多种学习形式, 全方位养成习惯

将学生的良好发言习惯训练有机渗透到日常的班会、思品课、会话课中, 对学生良好发言习惯的养成作重点指导和训练。学生的良好发言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 也是一种定型化、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在班级中, 通过小组、组间、师生之间的合作讨论, 互相交流信息, 共同解决新问题。良好的发言习惯应是在尊重同伴或辩论对方的同时, 超越自我, 表现自己, 这就是竞争。辩论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语言训练, 它最能锻炼学生的口才,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5. 融入集体, 加强榜样环境感染

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是学生直接交往中的一些榜样, 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对学生产生一种持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班杜拉所认为的:“事实上, 由直接经验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 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就尤为重要。语言示范:脸上的表情写满了一个人情绪。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 教师应时时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要充分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 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做的行为规范和不规范, 直接影响到班级的集体荣誉, 这样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的秘密 篇11

影响学生课堂发言的主要因素

学生方面:

性格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学生性格越来越内向,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于交朋友,不善于表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只满足于听懂老师讲课,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如有疑难之处,既耻于向同学请教,也不好意思向老师提出。

心理原因:心理方面的因素也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发言。低年级学生年纪小,没有思想负担,而且比较好奇,求知欲强烈,所以常向老师提出问题,并且能探究解决。即使是问错了,答错了,也不怕别人耻笑。但进入初中以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想顾虑也在增加,怕提的问题不得要领,被老师批评或被同学嘲笑,有失“面子”,因而发言次数逐渐减少。

兴趣原因: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怕苦、怕累、怕麻烦,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不肯积极思考,提不出什么问题来,自然也回答不了问题。

方法原因:也有一些学生喜欢提问题,但却不知如何提问题。总觉得老师讲课都听得懂,自己看书也觉得理解了,不知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容易产生问题,更谈不上主动提问题。听老师提出问题,总觉得自己懂,却不知该如何回答,更没有信心向同学解释清楚。

教师方面:

教育观念陈旧,使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虽然我们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但现实中许多课堂教学仍被教师所主宰,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在备课时分析教材多,研究教法多,因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失去了锻炼提高的机会。其次,教师在备课时,往往追求教学过程的严密性,各种问题教师都事先考虑到了,让学生无懈可击,使学生无话可说。还有一些老师怕被学生提出的问题难住,产生尴尬,为了保住面子,而不敢放手,限制学生发言。再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老师既要讲解书本知识,又要安排时间做练习,担心时间来不及,完不成教学任务,因而课堂上老师把学生当成容器,一味灌输知识,容不得学生思考,无情地占用了学生的思考时间,使学生没有时间发言。同时,教师布置的大量家庭作业,使学生忙于应付,没有时间来充实自己,也就没有了发言的资本。

教师的性格、情绪等因素,影响了学生发言的兴趣。一些教师受“师道尊严”影响,或由于性格内向,或因家庭、事业不尽人意而引发的教师情绪不佳,造成课堂气氛严肃,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心理,既使想说也不敢说。

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发言。初中学生相对于成年人来说,知识面窄,缺乏生活经验,因而发言较浅显,也可能幼稚,甚至荒诞。有的学生发言时,由于心理紧张,说话语无伦次,意思表达不清,甚至产生思维、逻辑上的错误。如果教师不但没有肯定学生这种敢于表达观点的精神,反而批评、指责、甚至嘲笑他们,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严重阻碍学生以后在课堂发言的积极性。

培养调动学生积极发言的对策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强大动力。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就要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架子,关心和爱护学生,亲近学生,先让学生对老师感兴趣,而后对学科感兴趣,“爱,让学生畅所欲言”,实现“亲其师而信其道,信其道而言其道”。其次,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故事悬念法、操作实验法、游戏竞賽法等,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觉得有趣、有用,乐于参与其中。最后,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感到我能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建立民主课堂,创设良好氛围。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谈吐幽默,愤怒的时候不教育学生,教育学生的时候要微笑,消除学生对师生交流的恐惧感。要做到:⑴当学生提问、回答不符合要求,或不是本课所要解决的内容时,教师也同样要给予鼓励,赞扬这种敢于发言的勇气;⑵当学生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语无伦次或结结巴巴时,教师不要随便打断学生的发言,因为“倾听也是一种美德”;⑶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幼稚古怪,或回答不合逻辑时,教师不要嘲笑、讽刺、指责,而要多引导,多鼓励,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以后的课堂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合理安排时间,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要让学生积极思考,多提问题,就是要给足学生发言的时间。因此,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积极倡导新课改提出的“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样,课堂上才能腾出足够的时间,使学生有发言的机会。要做到:⑴教师在备课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安排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提出问题;⑵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在较为宽松的课堂环境中自主思考,让学生提出问题;⑶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课后参加实践,在实践活动中,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⑷设立“发言卡”,让学生把预习或自学中产生的问题写在“发言卡”上。教师课前收集卡片,进行归类整理,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做,一是可以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二是可以给那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下发言的学生一次锻炼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善提问题,敢于表达。“问题意识”是人们对未知客观事物作出的自觉的心理反映,是与生俱来的天然禀赋,其行为表现是对事物的好奇,喜欢探究。学生最初参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讨论,如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普遍认同与欣赏,他们提出的问题就会更多,思维就会得到拓展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得以增强。“每节课都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就会有很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教师不仅要创设适合学生积极发展的教学情境,更要运用教育新理念,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创造和谐教学气氛。“问题意识”不只是要求学生能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揭示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节好课的标准也是不尽相同的,但课堂一定离不开学生,一定要有学生的主动参与,一定要有师生间的不断交流,一定要有学生间的有效合作。

多鼓励,多启发,让智慧的“热烈”发言重现课堂吧!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吧!

学生发言 篇12

一、教师要对所提问题做充分准备

新课程改革后, 思想政治教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教材的社会性及以人为本的特点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 教材与社会、学生的生活联系更加密切。所以教师在备课中除了吃透课本和教参外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备学生”。老师上课前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备课, 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或练习, 同时设计问题的目的要明确, 内容要体现学生的实际, 并且要考虑所提的问题准备给哪种层次的学生, 做到设计问题有针对性、适中性, 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跳一跳”才摘到果子, 从而体会到“摘果子”的乐趣。教师深入备课是在课堂上成功引导学生发言的基础, 这是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的前提,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显得十分重要。

二、教师要有让学生敢于发言的策略

思想政治课一般说理论性较强, 学生听起来比较枯燥。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联系社会, 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就要求教师在理论性较强的政治课堂教学中要有让学生敢于发言的策略。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 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因材施教”是我国历代教育推崇的教学方法之一, 同样政治课堂教学上引导学生发言或提问也要“因材施问”。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 老师所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 要有逻辑性和启发性。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缺少勇气、意思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则要引导他们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其机会, 让他们尝试“摘果子”的喜悦。让所有学生有话说, 敢说话, 面对全体学生, 是我们的追求。

2. 要做好“导演者”的角色。

因为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用好教材, 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有个性的人才。课本中一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由于学生理解的偏差, 往往会出现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发言时答非所问的情况, 这时教师要善于调整提问角色, 使学生排除思想障碍, 让他们获得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作答, 在教师的鼓励下使他们在以后的发言中更加积极。

3. 教师要适当引进竞争。

为了提高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 我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利用分组竞赛的办法。设计一个或多个问题在各组中限时自由举手回答或由教师点名回答, 并将回答的所得分公布在黑板上, 给各组成员一种直接动力, 促使他们有一种直接为小组这一集体回答的思想, 从而调动学生自觉举手的习惯, 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集体感。

4. 要有适当的激励措施。

波特尔激励模式中指出:“通过成功的激励, 激发出高度的积极性, 从而去努力工作。”所以教师可以对表现积极的学生采取口头表扬、德育奖励分、列入学生期末综合评价、适当的奖品奖励等方式进行激励, 从而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三、教师要有与学生交流的情感

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强, 比其他科目枯燥, 教师只有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 才能使学生在情绪高涨的心理状态中进行学习, 轻松地参与思考, 从而大胆发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想学生对自己的课堂产生兴趣, 必须想办法让学生把思想政治课作为其成长的需要, 具体工作可从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在语言、表情上下功夫, 引起学生的兴趣。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 不同的语言、表情进行交流会创出不同的气氛, 达到引起学生兴趣的效果。所以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语言亲切、面带笑容地提出问题, 这往往会为学生思考及回答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也有利于学生自如地、轻松地回答问题。

其次, 课堂中教师及时的表扬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途径。学生举手回答对了, 教师要表扬;要是错了, 教师往往会忽视表扬。这种处理方法欠妥, 正确做法是:无论答对或答错, 只要有勇气举手回答, 都要受到教师的表扬或正面评价。这样, 学生的付出被教师肯定了, 往往是他摆脱自卑、拾起学习兴趣的起点。

最后, 师生课后的亲切交谈也是情感交流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到共识,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交谈能够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 利于师生课堂互动的顺利进行。总之, 教师开展政治教学中不要老是板起脸孔来讲大道理, 不要吝惜一个点头、一次微笑、一句表扬鼓励的话语, 而及时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言。

四、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人思考问题必须有一个过程, 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 特别是由于个人的条件、环境不同, 接受能力、了解水平也会不同, 有的同学理解水平低, 这要求教师给他们想问题的时间多一点, 不要忽视给他们发言机会。许多教师给学生想问题的思考时间较少, 甚至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要求马上回答, 或是在学生举手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后, 教师紧接着要其回答另外一个新问题, 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由于学生没有时间去想、去思考, 因此, 他们往往难以回答, 感到失望、沮丧。所以, 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必须给学生适当的时间思考, 切不要在学生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问那些教师临时想到的问题。总之, 教师应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小组讨论、互相合作, 从而获取信息, 这样不仅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 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作为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的课堂, 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应多采取新方法来调动学生敢于发言的积极性, 努力搭建一个让学生自由发展的舞台, 让学生在课堂舞台上唱主角,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 为他们成为能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合格公民做准备。

摘要:培养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勇于发表自己见解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应多采取新方法来调动学生敢于发言的积极性, 努力搭建一个让学生自由发展的舞台, 让学生在课堂舞台上唱主角,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

上一篇:数据流转论文下一篇:支气管镜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