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条件

2024-05-15

需要条件(共9篇)

需要条件 篇1

笔者从太旧高速公路建设开始就参与高速公路建设的新闻宣传和报道工作, 与工程一线建设者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 并在一线采访工作中不断实践, 现就工程一线采访报道工作谈几点个人体会, 与同志们商榷。

1 获得新闻线索的渠道

1.1 深入到一线才能获得真实的素材

在施工过程中, 我们能看到的书面材料多为技术安全施工方案、汇报材料、工作总结等。这些材料虽然都是通讯报道所必须的背景材料, 但新闻素材仅靠施工一线的书面材料是远远不够的。许多通讯报道中, 大体存在这样几种情况:一是重人物的刻画和描写, 写工程实际的较少;二是写普遍事件和先进人物的多, 进行深入报道的少;三是写一般性报道的多, 专题报道的少;四是工作汇报式的通讯报道多, 真正采访获得素材并进行深入工地的通讯少。

要报道好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 要深入事件现场及其赖以发生、发展的环境中去涉幽探微。这些都要求记者要深入一线, 深入生活, 深入群众。俗话讲, “涉深水者观蛟龙”, 就是对新闻采访的深入程度与新闻报道水平高低的关系的形象表述。

“新闻产生于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中的第一线, 基层单位是最出新闻的地方, 这是了解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所以, 要充分了解施工一线的情况, 也只有到一线去, 在风雨中、在烈日下、在冰雪里、在机器的轰鸣声中, 在粉尘飞舞的粉料厂, 在炽热烘烤的沥青铺筑现场, 亲身体会施工人员的艰辛与快乐、观察施工的细节、感受施工人员的豪气以及沿线人民群众做出的牺牲, 才能获得有用的素材和真实的感受。

1.2 要有一颗冷静而清醒的头脑

新闻是政治主张、政治观点的宣传和直白, 同时又是思想情操、伦理道德、人文价值、审美观念的自然渗透。对于宣传人员, 毛泽东要求“记者的头脑要冷静, 要独立思考, 不要人云亦云……不要人家讲什么, 就宣传什么, 要经过考虑。一名认真的记者会遇到突发性交通事件, 这样的事件有没有新闻价值, 报道出去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是实有其事还是有人刻意炒作, 记者要有敏锐冷静的头脑。记者不是“抬轿子”、“吹喇叭”, 而是“船头的了望者, 注视着任何浮出地平线的微小的情况。”他们不是某些人的话筒, 而是为了整个国家、社会与人民鼓与呼。因此, 必须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1.3 统计数据非常重要

工程上的数据, 不但是施工的有关数据, 整个与项目部有关事件的数据都是有用的。统计数据的来源有两个, 一个是根据项目部已有的统计数据, 有选择地去吸纳和采用;一个是自己根据采访的需要, 设计统计表格去进行统计。统计表格的设计, 需要注意统计指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和统计数据汇总的便捷性。一些综合反映项目部生产施工经营状况的统计数据, 涉及到施工企业的商业秘密。由此, 统计数据的保密性也成为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2 熟练掌握专业术语

2.1 必须具有一定的公路工程理论素养

做公路工程新闻宣传工作的, 必须具有一定的公路工程理论素养, 必须熟悉高速公路建设施工中的专业术语。事实上, 这些专业理论知识, 也是为了应对工程建设领域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需要, 应对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的需要。从笔者目前撰写的有关高速公路建设的通讯报道来看, 涉及的专业领域及相关知识很多, 诸如, 采写人物涉及到领导学、组织学、劳动合同法、社会学等;采写机械设备涉及到机械制造、机械管理等专业;采写原材料涉及到材料学、力学等;采写生产施工组织涉及到组织学、系统论等理论知识;采写项目管理又涉及到交通运输学、会计学、审计学等。为了做好工程建设的宣传报道工作, 只有掌握这些专业理论知识, 才能熟练运用各种专业术语和方法, 去表述工程建设施工中的细节。

按照传统的思维定势和一般理解, 通讯报道属于新闻序列的宣传工作, 论文则属于技术和工程序列的研究工作, 但目前的趋势是, 这两个专业正在走向融合, 新闻宣传中的专业技术性越来越强, 而技术性论文的可读性也越来越好。这就给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能只停留在一般性的通讯报道上, 而是要逐步深入到工程技术、施工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内部, 让更多的人了解工程建设的过程控制、施工管理和协调、工程的技术含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事情。归根结底, 就是与时俱进, 与工程建设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一起进步。

2.2 必须了解施工过程中相关的工程专业技术知识

每个人的阅历、学识等不尽相同, 对工程建设施工的理解, 对许多问题的认识, 都会出现差异。要对一项工程或者一个项目部进行全面系统的通讯报道, 就要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和安全交底资料、各项规章制度、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特点、工序、施工工艺以及相关的工程专业技术知识, 了解每个环节在整个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如果不能充分体现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特点, 写出来的稿子就会大众化和浮浅化。尤其是施工项目部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只要详细阅读和体味, 就能从中了解一些采访内容、采访方法以及表述方式。

每个专业里都有自己特殊的、基本的概念和理论。而高速公路建设中, 大体存在着四类基本概念。一是人员及其岗位名称。从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直到建设管理与管理、技术、质量、安全等有关的人员和岗位都有自己独特的名称, 只有将这些名称核实准确, 才能给人一种清晰的感觉, 阅读通讯报道后, 不至于让读者感到无所适从。二是施工机械设备名称。施工过程中, 所使用的机械设备类别有上百种, 加上不同的型号, 就会有成百上千个名称。哪个工序、哪个部位用什么机械设备, 都有严格的技术工艺要求, 通讯报道中不可弄错。三是各种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成品的名称。这个类别的名称最为复杂, 尤其是各种材料、零部件、半成品, 其品种以及相关名称都非常繁杂, 能否熟练掌握这些专业知识是反映工程理论素养的一个试金石。

3 掌握设问与探讨的技巧

高速公路宣传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稿子, 这是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人始终需要思考的问题。其中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就是要充分反映工程建设施工的实际, 弘扬施工过程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如果没有这些实际的事例, 通讯报道就失去了行业的特殊性和专业的典型性。

为了深入到高速公路建设施工这个特定的专业领域, 准确反映高速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 在采访中就采用了最耗费精力、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第一, 当接触到一位采访对象时, 首先恳请他们讲自己的工作, 从中了解他们工作的概况、工作流程、关键环节、技术创新和工作的功能和作用, 为选取采访主题做铺垫。第二, 根据现场了解的情况, 结合自己所需要的采访主题和想要表达的思想, 迅速列出三到五个相互关联的、能够组合到一篇文章里的采访重点, 再根据确定的主题来修正采访重点。第三, 给每个采访重点设置三到五个问题, 让被采访对象能够通过回答具体问题, 来满足采访的需要。剩下的事情就是准确全面记录, 认真规范速记, 力求容易辨认, 利于整理成稿。

文章要想有新意, 就必须挖掘出每个采访对象思想的闪光点、工程技术及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这也是最困难的事情, 主要的问题在于, 如果不面对面地进行交流, 就很难能准确把握他们思想深处那些闪光点, 就难以获得最为珍贵的资料, 也难以了解他们采取某种措施的真实意图以及想要达到的效果或目标。工程技术人员思想中的闪光点和技术实践创新, 只有通过不断地相互诱导和引导、共同的探讨和研究、积极的互动和激励, 使询问的问题和回答采访内容的水平都得到不断提升。

摘要:整个社会的专业化程度都在迅速提高, 新闻采访和宣传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场新闻的价值在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能有力表现新闻的真实性, 作为交通类的行业报, 每日关注的重点就是各种各样的交通活动构成的新闻, 而作为一线采访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

关键词:一线采访,报道,条件

需要条件 篇2

想去日本留学需要什么条件信息?想赴日留学需要什么条件信息?

去日本留学必备的几个条件,对于那些留学动机不明的更成为严格审查对象,本文为大家介绍日本留学审核:赴日留学需五项达标。

去日本留学必备的几个条件

1、赴日本留学学习目的必须明确

由于赴日本留学生人数剧增,赴日动机复杂,日本法务省将具体审查留学生有无明确的学习目的。特别是那些在本国最终学历的学校毕业已经多年(如5年以上)后要来日本留学的人,将成为严格审查的对象。

2、留学生日语能力必须达标

今后对赴日本留学者的日语水平要求将比过去更加严格。对于准备直接进入日本大学本科学习的留学生,则要求日语水平至少达到“日语能力考试”2 级以上;对于要求进入“别科班”(即大学预科班)或日本语学校的人,则要求有“日语能力考试”4级以上的水平。在此规定下,水平不达标者都难以赴日留学。

3、留学经费支付证明必须明细

为了保证学生在日本留学期间拥有基本生活费和学费,日方对“经费支付证明”的审查将更加严格。日本出入境管理局除要求经费支付人提供存款证明外,还要求提供存款和取款的明细账,并要求提供相应存折的复印件和过去3 年的收入证明资料。

4、对于日本非优良校学校进行严查

日本的学校分为“优良校”和“非优良校”两种,即人们所说的“适正校”和“非适正校”。对以前曾被揭发出在校生有非法就业或违反日本国法律的日本各学校(包括日语学校、专门学校和大学),出入境管理局将对其提交的学生材料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通过审查,确认这些学校是否实施了正确的招生和选拔制度,是否对其学生进行了很好的管理,包括有无认真把握留学生从事资格外活动的情况等。

5、日本的学校必须杜绝留学生违法

即使是一所好学校,但只要该校出现个别留学生有违法行为,出入境管理局也要对其进行严格审查并要求其改善管理,如发现其情况没有改善,当局则拒签这些学校递交的“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即签证)。

长寿需要五个条件 篇3

微胖从医学角度看,太胖的确会增加多种疾病的风险,但过度追求骨感也是誤区。稍微胖一点才是既好看又健康的身材,任何年龄段的人都不应该过分减肥。

微凉温度和健康的关系密切,尤其是室温和饮食温度。研究表明,最佳环境温度是18℃至20℃,此时人体感觉微微发凉,但机体免疫力能得到最大发挥,抗病能力更强,睡眠质量更高。饮食也讲究低温。一方面,烹调方式上,应以凉拌、蒸、煮等低温烹调为主,能最大程度保留食物营养;另一方面,食物应在保温、微凉状态下食用,长期吃烫食,可能烫伤食道黏膜,诱发食道癌。

微饿长期坚持吃到七分饱,不仅可以保证营养摄入,还利于控制体重、保持头脑清醒。以下三个方法有利于把握微饿感觉:第一,专心吃饭,不边吃边聊或边吃边看电视;第二,细嚼慢咽,感受自己对食物热情的变化,以及胃里逐渐充实的感觉;第三,少精多粗,粗粮等需要多嚼几下才能咽下的食物,能让人放慢进食速度,利于感受饱腹感,而精白细软、油多纤维少的食物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吃多。

微汗运动中出汗,应遵循适度原则,以微微出汗、稍感疲惫、浑身舒畅为宜。坚持每天至少在户外活动30分钟,最好1小时;运动最高心率控制在“170减去自身年龄”的范围之内;清晨不是最佳锻炼时间,上午9点至10点,下午16点至20点适宜锻炼。

需要条件 篇4

第二个表现,房地产和其他商品不一样,是占有空间的,占有的资源量也不断扩大。工业制成品的过剩在上世纪90年代特别突出,我们当时提出城镇化进行研究的时候,也是要解决工业制成品过剩的问题。我们想象的,如果那时候有几亿农民进城,那么他们进城租赁住房、购房住房都会带来一个家庭的制成品的购买需求。当时是电冰箱、洗衣机、电视等等,我们提出扩大内需来解决需求问题。但是那个库存和房地产库存是不一样的,房地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那些制成品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它引起的社会反响也大,影响的产业链的波动也大。这种供求之间出现的矛盾会形成连锁反应,甚至也成为导致我们经济下滑的重要原因。所谓地产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和地方政府利益的追求,包括地方政府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地产商利益的结合,都形成了对这种过剩的巨大的推动。这是当前造成结构性波动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国性的原因。

第二个问题,怎么来看这种结构性的波动呢?我不想在这里分析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但有几个数字可以请大家进一步了解。

第一,城镇化中国是在进行中,而不是完成时。欧美国家的房地产的泡沫是在城镇化已经完成之后出现的,我们现在城镇化率不到55%,户籍城镇化率还不到40%,欧美国家出现泡沫的时候,城镇化率都达到70%、80%以后,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2.5亿农民在城市打工就业,八千万城镇间流动人口存量,未来每年即使一个城镇化百分点的增长,大概每年还有1600万人要进入城市。到2030年,按我们现在城镇化增长速度,还有两亿多人要进入城镇,对住房能没有需求吗?这是一个问题。长期趋势是看好的,但是短期波动现象非常严重。

第二,从收入上看,不要看统计局的数字,有一些经济学家通过自己的方法来分析中国高收入人口所占的比重,这个高收入人口是年收入在18万到20万人民币之间,这就意味着大概年收入在4万多美金,10%的人口,13.6亿人口那就是1.36亿。第二阶段是较高收入人口,10万到12万人口再加进去,就是2.6亿,就是有将近3亿人口是较高和高收入人口,相当于美国人口的总和,高收入人口相当于日本人口的总和。我们说这个需求、这个人口的购买力是非常强劲的。

我们和欧美发达国家还有一个不同的区别,区别在于我们是有13.6亿人口,在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我们还有很多人口在逐渐的向高收入人口、较高收入人口迈进,特别是当未来国家的政策缩小贫富差距的时候,这个政策幅度会越来越大,人口变化会越来越多。而其他欧美国家基本是靠海外市场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意味着在国内的内需有非常强劲的需求,大家都跑国外去买东西,很多人都认为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可以跑到欧美去买东西,我们如果对人口收入结构进行分析的话,两亿、三亿的人,就是较高收入人口会有什么样的购买力、购买需求。这就是第二个问题,需求的问题。

第三,对房地产的认识。我们在曾经多个场合讲中国的房地产发展曾经有过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满足基本需求阶段,这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到80年代以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我们有一个叫视觉阶段,更多注重房地产的视觉效应。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房地产小区封闭的、生态的、绿色的、打水系的概念,在中国曾经风靡一时。我们现在到地方看,现在大量的已有的房地产发展的成果也是这种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导致了另一个负面的影响,就是资源配置效率的严重下降,导致了我们土地的粗放型的利用。所以这种发展模式也导致了土地的成本过高,走到了一定的尽头。

第二阶段是万达模式,就是综合体的模式,在满足我们视觉模式的基础之上,加进了各种消费需求满足。特别是商业模式的进入,第一个是改变了我们城市的空间形态,通过综合体提高了城市的人口密度,使我们在一定的空间内可以满足各种商品的各种消费需求,甚至包括文化消费的需求。这种综合体在本世纪初到现在迅速扩张,扩张到什么程度呢?扩张到从中等城市向小城市,甚至已经扩大到一部分人口规模较多的小城镇。

我前几天去诸暨,看了一个城市综合体。房地产商在这个时候又感到了转型的压力。我们可以把中国的城市划分一下,五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现在1500个,这是按数量上算的。这里有一千万以上人口城市是6个,100万人口以上是84个,50万人口以下到20万人口的城市是434个,这些城市全部分割成所谓的五万人的城市或者十万人的城市,那就是几千个。市场还是有限的,我们开发了无限的综合体,最后一定会走到尽头。

那么我们怎么办?在面临着结构性过剩的时候,房地产要面临什么样的转型?我想要解决转型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不要被短期的利益所困扰,大量的短期压力。第二个,不要对传统的发展轨迹所约束,过去的发展轨迹就是卖房子、占地。第三个,要加强研发。研发什么?恐怕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家去进一步思索。我们知道绝大部分房地产商是不搞研发的,为什么不搞研发呢?因为所有的房子里的材料都是由别人去生产的,由设计院负责设计,自己没有必要去进行研发。可是我们知道如果它是一种商品,是一种投资品,我们要在市场上占领领先的位置,要不要研发呢?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大量的制成品过剩的时候,为什么有几家企业独占鳌头呢?那就是因为他们及时的进行了知识的储备、进行了研发,最后使我们企业在未来面对市场化能满足更先进的需求,所以他们站在了市场的前列。房地产业发展也是如此,所以研发是必要的前提,而不能在我获取利益的时候,只想怎么赚钱。要想占领市场,要提早进行知识的储备。这就是研发。

那么研发什么呢?这是很重要的,这就是我今天话题要讲的房地产和智慧城市,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怎么来认识房地产。

很多房地产商包括企业家也聊过,我们过去看到的房地产更多的是看到房屋内部和社区的结构,我们看到了家庭,更多的是沙发、厨具、洁具的变化,我们看到了社区是更多的物的变化,固定的形态的变化,我们看到消费也是固定的、传统的商业模式在一个空间点上的变化。但是现在智能技术、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我们对社区甚至城市的认识。怎么说呢?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一个手机可以完成很多很多功能。我们最近接触了大量的所谓的互联网营销商,包括一些新的概念的企业。比如举个例子,水壶,过去我们自己在家里烧,现在你拿着手机就可以遥控它的温度,你是想喝茶还是咖啡,你在办公室里完全可以操作这个工作。

我去日本看到松下电器商给我展示了整个智能家庭的变化,这个变化体现在哪里呢?所有家里的空调,所有的电器设备,是智能控制的。目标是什么呢?最大限度的降低你的电能消耗,最大限度的满足你的实际消费需求。这是一个家庭的组合。我们过去研究一个电器,只是这一个空调、一个彩电或者一个冰箱。可是现在把它组合到了一起,通过智能的方式来解决日本能源消耗问题,这是日本智慧城市的智慧家庭,第一目标就是智能化的管理。

在现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到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可能已经超出了这个范畴。比如我们知道乐视和小米在打架。过去我们知道电视就是你给我什么,我看什么,而现在乐视电视就是大量的内容储存,你想看什么,我可以选取,互联网通过电视来影响家庭。过去我们想象的一个房子只是满足居住功能,可是远程医疗、健康保障甚至金融保险都可以进入你的家庭。那么如何把这些不同要素组织到家庭里呢?组织到一个房地产的概念里呢?或者把不同的电器供应商和家庭相结合呢?我们下班研发的基础上就想到了一个新的名词就是“跨界”。我刚才讲的跨界仅仅是家庭的概念,还有社区。

我们今年1月份和日本召开了一个智慧城市的现场交流会,全国去了50多家企业,这个会对我国的智慧城市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智慧城市是碎片化的,一个公交一卡通,或者智能交通大量的摄像头,我们叫做智慧城市,这是碎片化的一个功能的智慧城市。真正的智慧城市是要满足多方面需求的,市场化的需求、家庭的需求、社区的需求、政府的公共需求,整合到一起的智慧城市。可是对我们地产商来讲、企业家来讲,智慧城市离我们很遥远,这是政府的事情。不是,是我们企业家的事情。所以在研发跨界的基础上,日本就做到了在一个两万五千人的距东京不到30公里的地方,就集合了三菱、东芝、松下等等企业整合的智慧城市,以降低能源消耗为第一目标。

松下电器智能家庭的智能管理延伸到社区,社区有一个智能控制中心,来控制整个社区中每个家庭的能源管理消费。当白天用电量低的时候,有一个大的储存器系统,把所有电力储存进去。当晚上用电量增加的时候,就把它释放出来。而且这里还有个自动调节的功能,每家用电少了,社区会奖励你公共服务。这只是一个能源目标的社区管理。我们的社区管理远远不只这些。比如水费、电费、天然气费用、采暖费,怎么交?分着交还是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来交。

社区服务我们过去讲是一种收费的模式,我们现在知道很多互联网收费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它的基本概念叫做羊毛出在猪身上,为什么羊毛出在猪身上呢?是通过一种模式来扩大影响力,去营销另一种产品来打广告。前天我去了互联网的私厨,只要你认识我了,你可以随意定制在我们家吃饭,我可以给你菜谱供你选择,也可以把陌生人凑在一起,时间不定,可以选择,但不是每天都做这个。我说这是主要的盈利模式吗?他说一顿饭三千块钱支出,能赚多少钱呢?他说有三万多粉丝,三万粉丝会带来其他产品的营销,这叫羊毛出在猪身上。

所谓社区的服务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所谓的孩子有个活动的场所,也不仅仅是拥有一片绿水青山和水系,更重要的是我们所谓的多元化服务基本都体现在社区上。洗衣服务、餐饮服务、打扫物业卫生的服务等等。通过什么方式来给它组合到一起,和我们的家庭进行衔接呢?就像我们房地产商开始设计的楼盘和模式的时候,就要注入这些因素。

我们这几年在研究智慧城市的时候,很多政府官员、很多学者都提出“大数据”,但是我想从这个角度谈大数据,面临的体制障碍会很多。从政府角度推,不讲效益的时候,在现在是越来越难,因为政府没钱。可是一个房地产商如果有200亩地,就可以在我的房地产概念上融合所有其他互联网的因素,使我这个房地产的概念发生根本的变化。所以所谓智慧社区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我把原来房地产的实体经济和中国领先于世界的现在排名第二,某些方面还排名世界第一的互联网的影响力融合进来。为什么叫跨界呢?所谓跨界就是房地产商不再是过去的房地产商了,在社区的发展过程中,我要和其他的产业、行业进行紧密的结合,不仅仅是卖商品,而是卖服务,通过房地产的方式来卖服务。

这种跨界和在日本已经实现了,25家大型企业在一个小城市,就实现了这种跨界融合的房地产发展模式,但是它不是基于互联网,我们现在在中国,就可以按照这种模式来塑造我们的新的所谓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模式。当这个智慧社区模式建成的时候,就是无数个智慧社区的组合,就变成了智慧城市。无数个社区模式组合,会带动社区所有用户进入一个互联互通的系统,那到这里大数据就会发生作用。但是这里就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选择,跨界之后怎么办呢?跨界之后就是分享。所谓分享,就是我不仅要在自己利益上去想盈利模式,而是要和其他产业、行业来共同分享未来房地产发展模式和所形成的利益收入关系。而不是在之后,是在之前设计过程中,我就要想到未来的收益模式。我们如果研究过互联网,研究过电商,我们都知道分享的意义何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房地产从一种简单的空间实体形态,和未来会发生紧密的连接,那它的意义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智能家庭、智能社区,最后要回到智慧城市和智慧产业园区。房地产是和城市紧密联合在一起的,一个房地产我不敢说是一个城市,五六个、七八个房地产在一定的空间内,就形成了城市,就跟过去的功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城市是不仅仅在这个空间内满足每个人的家庭需求、市场需求,还要提供公共服务。

我今年上半年去了韩国松岛,松岛是30万人口,是潮汐性人口,白天是30万人口,晚上就8万人口住在这里。我参考松岛城市控制中心的时候,我感慨万千,为什么呢?控制中心把全市所有的交通路口和大大小小、的角落布满了摄像头,通过所谓的有限的智能管理,来完成最好的交通控制和治安控制、治安管理。这是过去时代的思维方式。但是在互联网,这个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了,我们现在也在进行实践。怎么实践呢?现在互联网给你提供的东西,已经远远超出了固定摄像头能提供的内容。

今年上半年我去了柏林,360万人口,才有360个摄像头,为什么?因为那里老百姓有隐私问题,不愿意让你搞这么多摄像头。可是在中国,像北京两三千万人口,这么大的城市,我们所面临的社区管理并不是都被摄像头所涵盖的。我们所涉及到的任何琐琐碎碎需要公共服务的事情,不能全都被摄像头覆盖。可是我们手机能做到。前几个月我们知道在北京市发生了一起案件,就是一个交通管制的案件。在西便门,一个汽车在交通管制过程中,交通警试图拦截他,他跑了。这时候就实时发布信息,就是微信、微博,就是每个看到他的人都会发布照片,结果在下午两点钟他被抓到的时候,每个阶段都有照片,都能看得到。

很多事情我们很多概念不清楚,地点、方位、时间、场合不清楚,一个手机全可以做到,一个手机拍下来,时间、地点、场合全有了,到了控制中心,哪块发生了什么事,控制中心就可以告诉你,这个地方发生了什么问题,要求哪个部门去解决。所以拥有更多的IT用户,拥有更多的网民,就可以占领这个市场。

这就是城市公共服务系统和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最后的衔接,既满足了市场化的需求,也满足了政府公共服务需求,是通过各种大数据控制中心,最终集合多方面的需求。

地产商干什么呢?地产商实际上是要做手机,手机里面无数个软件需要下载,可是我们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就是在房子的概念里面加入很多新的东西,这些新的东西就不是传统地产商能做得到的,需要分享。在分享利益和分享经验的同时,也要整合,就是融合。融合到最后,我们才发现我们的房地产概念和以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个变化在于我们利用了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满足了我们可能通过家庭、通过社会、社区和城市给我们带来的多元化的需求。日本仅仅是一个降低能耗的需求,韩国仅仅是交通和平安的需求,在我们这里,我们要把碎片化的内容通过一个项目来进行实验的整合。

应聘银行需要什么条件 篇5

应聘银行要具备什么条件

银行招聘的种类很多,比如说在编员工的招聘吧。银行的校园招聘分为管理培训生招聘、一般校园招聘、和定向招聘。管理培训生针对研究生,好的银行要求211、985高校,定位管理人员;一般校园

招聘针对本科生,定位客户经理。专业以金融、经济、会计、国贸、营销、计算机、法律为主。有的银行不限专

业。其他的条件嘛,英语四级是最基本的,有的银行要求更高。如果当过学生干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各类校

园活动的,当然会更有利。资格证书方面,通过银行从业人员考试、会计考试不是必须,但可以锦上添花,如果

通过金融领域高含金量的一些证书,如CFA就大大有利了。以上一般是总行统一组织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定向招

聘就由各单位自己组织了,一般岗位不一样,要求的条件也不一样。很多银行进 行的柜员定向招聘要求的条件比

上面宽松很多,一般派遣制的专科起步,在编的本科起步,但很多要求在这个岗位八年以上。

需要条件 篇6

1951年11月生,上海市人。1980年1月入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历任上海市电报局副局长、上海市长途电信局局长、上海市邮电管理局电信处副处长、副总工程师、邮电部电信总局副局长。

进入2005年,中国通信产业领域的变革正在逐步加快脚步。全国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正处在一个网络引进的关键时刻,尤其是当下的热门话题——3G。

信产部正加快3G标准的市场化推进,特别是TD-SCDMA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精神,以逐步形成从系统设备到终端、芯片、软件及无限研发制造的完整的产业。眼下,3G系列的标准、起草、制定工作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目前,从各方面情况来看,中国发展3G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今年信产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实施提出决策建议。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信息产业发展很快,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通信业的发展过程中,移动通信的持续高速增长尤其引人注目。1988年,中国第一个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建成,投入商用之初,全国移动电话用户仅3000多户,而最近3年,每年新增的用户就有6000多万户。截止目前,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已经达到3.63亿,固定用户是2500万户。

移动通信业务在整个电信业务数量中已占到44.6%,与此同时,进入移动通信网的增值业务发展迅速。目前全国移动服务企业已经超过5000家,移动业务已经占到移动通信业务的15%,移动通信业务已成为中国信息通讯业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主要推动力。

随着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与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不断融合,对中国信息通讯发展来讲,既是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和社会环境的挑战。为此,我们将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信息通讯业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发展政策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行探索和创新以更好的促进发展。

与此同时,信息通讯业正面临着比单一的语音通讯时代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也给政府监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作为监管部门,这里我要谈几点个人的观点:

第一, 拓宽思路更新观念,推动信息通讯业持续快速的发展。

当前,全球信息通讯业务的发展日益突出,改善运用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其影响是革命性的。为此,我们提出电信业要主动深入技术和业务发展,树立大行业的观念,与整个通讯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相适应,突破原有业务划分的局限。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增长点。电信企业应拓宽业务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的网络和技术优势,加强与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内容运营等各个环节的合作。扩大技术的发展空间,与市场共同进步。

第二,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务实的促进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

我们认为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不仅要考虑技术本身,更要考虑业务应用,注重市场培育,将技术的先进性与适用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比如,对于第3代移动通信的发展,中国政府就一直采取理性、务实的态度,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我们组织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厂商最多的3G网络技术实验,对WCDMA、CDMA2000以及TD-SCDMA主流标准进行全面的实施,掌握了有关3G技术成熟的第一手资料。

第三, 加大宏观指导,为技术业务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随着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与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不断融合,信息通讯业正面临着比单一的语音通讯时代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也给政府监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政府各主管部门必须从国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未雨绸缪,超前研究整个业务比较的趋势。通过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业务政策,加强对网络引进,产业发展正确的领导、管理和规范,从市场准入、资源配置、标准制定等方面给予支持。组织协调好相关的技术实验,为科学发展和运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四,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形成行业发展的合力。

需要条件 篇7

1.1 外部环境

(1) 无可察觉到的振动; (2) 无较强的电磁辐射干扰, 如电火花、辐射源等。

1.2 检定三相电能表时

三相电压、电力相序应符合接线图规定。三相电压、电流系统应基本对称。

2 确定电能测量基本误差的检定装置

对电能的测量误差和评定测量重复性的标准偏差估计值不得超过表1和表2的规定。

3 技术要求和检定方法

3.1 直观检查和通电检查

3.1.1 技术要求。

受检电能表上的标志应符合国家标准或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厂名;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标记及编号;出厂编号;准确度等级;脉冲常数;额定电压;基本电流及额定最大电流。

3.1.2 检查方法。

(1) 直观检查应检查下列项目, 若有不合格应停止检定; (2) 通电检查应检查下列项目, 若有不合格应停止检定。

3.2 工频耐压和绝缘电阻试验

3.2.1 技术要求。

(1) 电能表在室温和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80%的条件下, 电压端子、电流端子和参比电压大于40V的辅助线路端子对机壳和机壳外可触及的金属部位之间, 应能承受频率为50Hz实际正弦被交流电压2Kv历时1min的试验; (2) 标准电能表在允许使用的温度范围内, 在相对湿度不大于80%的条件下, 输入端子和辅助电源端子对机壳, 输入端子对辅助电源端子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00MΩ。

3.2.2 试验方法。

(1) 试验电压应满足电压端子、电流端子和参比电压大于40V的辅助线路端子对机壳和机壳外可触及的金属部位之间, 应能承受频率为50Hz实际正弦波交流电压2Kv历时1min的试验要求; (2) 耐压试验装置额定输出应不少于500VA, 且能平稳地将试验电压从零升到规定值。试验电压应为实际正弦波。试验中参比电压不大于40V的辅助线路应接地。2Kv试验电压的一端加在所有连接在一起的电压端子、电流端子和所有参比电压大于40V的辅助端子上, 另一端加在从电能表外面可触及到的金属部位和外壳的接地端钮上 (如果电能表外壳是绝缘的, 则加在外壳置于的导电板上) 。

3.3 启动、潜动和停止

3.3.1 技术标准。

(1) 电压回路加参比电压, 电力回路中无电流时, 安装式电能表在启动电流下产生一个脉冲的10倍时间, 测量输出应不多于1个脉冲; (2) 当用某种方法使电能表停止计数时, 电能表显示数字应稳定不变。

3.3.2 启动、潜动和停止试验方法。

(1) 单相标准电能表和安装式电能表, 在参比电压、参比频率和功率因数为1的条件下, 负载电流升到上表的规定值后, 标准电能表应启动并连续累计计数, 安装式电能表应有脉冲输出或代表电能输出的指示灯闪烁; (2) 电压回路加参比电压, 电流回路中无电流时, 安装式电能表在启动电流下产生1个脉冲的10倍时间内, 输出不得多于1个脉冲; (3) 标准电能表启动并累计计数后, 用控制脉冲或切断电压使它停止计数, 显示数字应保持3s不变化。

3.4 确定电能测量的24h变差

3.4.1 技术要求。

标准电能表在24h内的基本误差改变量的绝对值不得超过基本误差限绝对值的1/5。

3.4.2 试验方法。

被检标准电能表在确定基本误差之后关机, 在实验室内放置24h, 再次测量在Un、fe、Ib条件下, cosφ=1和cosφ=0.5 (L) 两个负载点的基本误差 (%) 。测量结果不得超过该表基本误差限, 且应满足1的要求。

3.5 确定8h连续工作误差该变量

3.5.1 技术要求。

从预热时间结束起, 标准电能表连续工作8h, 基本误差不得超过误差限, 且基本误差改变量的绝对值不得超过表3的规定。

3.5.2 试验方法。

标准电能表在预热结束时测量1次基本误差, 测量点为Un, Ib, fn, cosφ=1和cosφ=0.5 (L) 。以后每隔1h测量1次基本误差, 共侧9次。9次测量结果应符合1的要求, 且最大差值应不超过表4的规定。

4 检定结果

4.1 周期检定时, 若标准电能表有的检定点基本误差值超差, 但与上次检定结果比较, 其改变量的绝对值没有超过该检定点基本误差限的绝对值, 经维修部门调后, 基本误差值合格, 允许继续使用。

4.2 周期检定时, 若标准电能有的检定点, 与上次检定结果比较, 其基本误差改变量的绝对值已经超过该检定点基本误差限的绝对值, 即应适当降低其准确度等级。

4.3 标准电能表经检定合格, 符合本规程要求的发给“检定证书”, 不合格的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首次检定不合格的不准出厂。

4.4 安装式电能表检定合格的由检定单位加上封印或检定标记, 不合格的加上不合格标记。

参考文献

需要条件 篇8

1对象和方法

1. 1研究对象

在2013年3月19日至4月17日,调查了成都市某区的常住居民,共945户。本区非成都市中心城区,包括城乡居民。 本次调查采用定量与定性调查的方式。定量调查使用问卷进行居民的入户调查,调查现场为该区城镇的2个社区,以及下属10个乡镇。定性调查采用调查提纲开展专题小组讨论和深入访谈。本篇只涉及对定量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

1.2方法

1. 2. 1调查内容。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1部分为当地居民家庭的基本健康状况,包括家庭一般情况,家庭成员的人口学特征,医疗保障等; 第2部分为家庭成员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情况,包括两周患病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 就诊情况、住院情况; 对常见病诊治,健康教育,特殊人群保健, 慢病性管理、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等方面的需求和利用情况。本文主要将家庭一般情况和两周患病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纳入分析。

1. 2. 2抽样方法。通过对本区各镇( 街道) 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住户数量及常住人口数量等既往资料的分析,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确定抽样镇( 街道) ,按照等距离比例抽样确定调查家庭。如抽中家庭因故无法进行调查,则对邻近的家庭进行调查。

1. 2. 3统计方法。采用Epi Data3. 1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对录入资料进行双录入检验;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 0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统计分析方法包括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等。

2结果

2.1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 1) 调查家庭人口及性别构成: 本次调查共收回调查家庭问卷945份,其中有效问卷共872份,问卷有效率92. 3% 。总共调查人群共2716人,其中男性1431人,占52. 69% ,女性1285人,占47. 31% ,男女性别比为1: 0. 90; ( 2) 年龄分布: 参照国际年龄分组0 ~ 14组为少年儿童人口,15 ~ 64岁为劳动人口,65岁及以上为老年人口。本次调查居民平均年龄为41. 87岁,0 ~ 14组427人,占调查对象的15. 72% ; 劳动人口年龄组占62. 33% ; 老年人口组占21. 95% ; ( 3) 婚姻状况: 调查对象中在婚的人数占70. 29% ( 1909 /2716) ; 未婚人数占22. 06% ( 599 / 2716) ; 离婚和丧偶人数分别占1. 35% ( 37 /2716 ) 和6. 30% ( 171 /2716) ; ( 4) 文化程度分布: 调查对象中没上过学的8. 50% ( 231 /2716) ; 小学学历占35. 23% ( 957 /2716) ; 初中学历的占33. 72% ( 916 /2716) ; 高中/中专/技校占16. 78% ( 456 / 2716) ; 大专占3. 12% ( 85 /2716) ; 本科以上学历占2. 61% ( 71 / 2716) 。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 5) 职业状况: 调查对象总人数为2716人,其中在业人数为1536人,在业率为56. 55% ( 1536 / 2716) ; 离退休人员为530人,离退休率为19. 51% ( 530 /2716) ; 在校学生为565人,占20. 80% ; 无业或失业人员为85人,占3. 3% ; 在职人群主要为从事农业劳动者和从事非农劳动的农民, 分别占调查 比例的33. 92% ( 521 /1536 ) 和25. 52% ( 392 / 1536) 。其次为商业 / 服务业员工和一般办事人员,分别占调查对象的12. 31% ( 189 /1536) 和11. 39% ( 175 /1536) 。( 6) 医疗保障情况: 调查对象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类型主要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分别占保险类型的19. 18% ( 521 /2716) 、17. 56% ( 477 /2716) 和41. 02% ( 1114 /2716) ; 没有参保的占11. 23% ( 305 /2716) 。

2.2两周患病情况

调查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1. 70% ( 318 /2716) ,其中男性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1. 39% ( 163 /1431) ,女性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2. 08% ( 155 /1285) 。两周患病排在第一位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占26. 42% ,其次是循环系统疾病,占20. 75% ,第三是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占16. 67% 。

2. 2. 1两周患病情况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各年龄段调查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 273. 561,P = 0. 000 < 0. 01 ) ; 两周患病率以65岁及以上老年人最高,为30. 87% ; 不同性别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χ2= 0. 295,P = 0. 587 > 0. 05) ; 不同婚姻状况人群之间两周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 53. 476,P < 0. 001 ) , 离婚或丧偶者相对最高,达23. 08% ; 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 19. 352,P = 0. 002 ) , 没上过学的居民的两周患病率相对最高,达到18. 18% 。不在业人群两周患病率高于在业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92. 685,P < 0. 001) ; 不在业者患病率为20. 76% ,显著高于在业人员患病率; 在职人群中不同职业人群两周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0. 293,P = 0. 009) ; 有医疗保障与无保障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4. 291,P = 0. 038) 。

2. 2. 2两周患病情况多因素分析。以两周是否患病为两分类变量,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两周患病的关系。 单因素分析筛选了有意义的变量,结合专业意义考虑之后,纳入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并采用Hosmer-Lemenshow检验方法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的检验。各自变量分组及赋值方法见表1后的备注2。多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结果提示,年龄、婚姻状况和是否在业是多因素分析中纳入模型的变量。HL拟合优度检验 χ2= 9. 482,P = 0. 281,模型拟合度良好。

注 1: △年龄( 1) : 15 - 64 岁年龄组与 1 ~ 14 岁年龄组进行比较; △△年龄( 2) : ≥65 岁年龄组与 1 ~ 14 岁年龄组进行比较。* 婚姻 ( 1) : 在婚组与未婚组进行比较; **婚姻( 2) : 离婚 /丧偶与未婚组进。 注 2: 变量赋值: 年龄: 1 = 1 ~ 14 岁,2 = 15 - 64 岁,3 = ≥65 岁; 性: 1 = 男,0 = 女; 婚姻状况: 1 = 未婚,2 = 在婚,3 = 离婚 /丧偶; 文化程: 1 = 没上过学,2 = 小学,3 = 初中,4 = 高中 /技校/中专/中技,5 = 大,6 = 本科及以上; 在业情况: 1 = 不在业,0 = 在业,; 医疗保障: 1 = 有,0 = 无医疗保障。

2.3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

调查居民各种慢性病患病人数为272人,慢性病患病率为10. 02% ( 272 /2716 ) 。其中男性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9. 78% ( 140 /1431) ,女性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10. 27% ( 132 /1285) 。 调查居民所患慢性病按系统疾病分类,结果显示以循环系统疾病患病人数最多,占39. 34% ( 107 /272) ; 其次是内分泌、营养代谢免疫疾病,占15. 07% ( 41 /272) ; 再次是呼吸系统疾病,占13. 24% ( 36 /272) 。按照慢性病病种分类,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高血压29. 04% ( 79 /272) ,糖尿病13. 97% ( 38 /272) 。

2. 3. 1单因素分析。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57. 719,P < 0. 0001) ,结果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相对较高; 不在业的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在业的社区居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 13. 812,P < 0. 0001) 。不同医疗保障的居民在慢性病患病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43. 155,P < 0. 001) ; 男性和女性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χ2= 0. 180,P = 0. 672) ; 不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职业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3. 2多因素分析。以是否患慢性病为应变量作两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筛选的有意义的变量,结合专业意义综合考虑后,列入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并使用Hosmer - Lemenshow检验方法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纳入的自变量赋值情况同表1的备注2。结果显示: 年龄、是否就业和医疗保障因素与慢性病的发生有关联,尤其是65岁以上人群患慢性病的危险是1 - 14岁居民的16. 743倍; 非在业人群的患慢性病危险是在业人群的2. 572倍; 有医疗保障人群的慢性病患病风险是没有医疗保障人群的1. 887倍。 多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HL拟合优度检验 χ2= 11. 298,P = 0. 012,模型拟合度良好。

注:*年龄( 1) : 15 - 64 岁年龄组与 1 - 14 岁年龄组进行比较;**年龄( 2) : ≥65 岁年龄组与 1 - 14 岁年龄组进行比较。

2.4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2. 4. 1调查对象的两周患病就诊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两周患病就诊率为86. 16% ( 274 /318) 。调查对象在患一般的普通疾病时,农村居民最常就诊单位是卫生室 /站就诊的最多, 占76. 47% ( 1118 /1462) ,而城镇居民最常就诊单位是镇( 街道) 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70. 02% ( 878 /1254) 。至于调查对象选择就诊单位的主要原因( 问题为多选) ,位于前5位原因的依次为: 距离近/方便; 收费合理; 服务态度; 技术水平高; 设备或就诊环境好。

2. 4. 2住院情况。调查居民过去一年是否住院,从而来计算住院率。结果显示调查对象总住院率为7. 14% ( 194 /2716) ; 其中,男性住院率 为5. 52% ( 79 /1431) ,女性为8. 95% ( 115 / 1285) 。调查对象住院的主要原因是疾病、损伤中毒以及分娩。 其中因疾病住院的有140人,占72. 16% ,其次是损伤中毒有31人,占15. 98% ,因分娩住院的有14人,占7. 22% 。在最近的一次住院机构调查中,选择在区医院住院的有83人,占到了42. 78% ; 其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卫生院) 52人,占比26. 80% ; 再次是地市医院,24人,占12. 37% 。调查前1年,居民平均住院天数为11. 3天,平均每次住院( 其中包括在区外医院住院) 的费用为2980. 55元。调查对象就诊后需要住院而没有住院的主要原因依次为: 经济困难; 无时间; 没必要; 无有效措施; 无床位; 医院服务差和其他。

3讨论

本次专题调查了社区居民共2716名,该人群年龄和性别组成情况,与2013年我国第5次卫生服务调查居民的人口学特征比较[1],性别构成上较一致; 在年龄分布上,本次调查的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较高,其原因可能是调查期间青年人外出上班或打工有关,加上本区居民的文化程度整体水平偏低,人口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调查比较符合本地居民的人口学特征。

3.1调查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本次调查显示: 调查区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1. 70% ( 男性为11. 39% ,女性为12. 08% ) ,低于第5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的平均水平( 24. 1% ) ; 慢性病患病率为10. 02% ( 男性为9. 78% ,女性为10. 27% ) ,也低于第5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的平均水平的33. 1%[1],表明本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总体相对较好。

3.2城乡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效率较高

调查居民两周就诊率为86. 16% ,其中男性87. 12% ,女性94. 19% ,利用效率明显高于第4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居民就诊率,尤其特别是主动寻求医生帮助进行治疗占总就医的75. 47% ,说明居民患病后会主动利用相关卫生服务的比例较高, 占到大多数。从就诊单位来看,本区域的农村居民门诊就诊选择的单位以卫生室/站就诊最多,占到就诊单位的76. 47% ; 城市居民选择最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就诊单位的70. 02% 。 选择上述单位最主要的原因是距离近、方便,说明居民对就诊单位的可及性非常重视,其次,对收费合理以及服务态度也比较重视。此外,根据前期搜集到的资料显示,2010年全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个乡镇卫生院的门( 急) 诊人次达到170万人次。

上述结果显示,本地区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故城乡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效率有显著提高。

3.3结合居民的实际需求,完善现有的卫生服务体系

国内外不少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受到社会人口学因素( 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种族等)[2,3,4],家庭收入因素[5,6],医疗保障因素[7,8]及自感健康[9]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本文中居民两周患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来看,高年龄段居民、离婚或丧偶、不在业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要程度相对较高; 而慢性病患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高、不在业和有医疗保障因素可能是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尤其是65岁以上人群患慢性病的危险是1 - 14岁居民的16. 743倍。关于有医疗保障人群慢性病患病危险较无医疗保障高,相关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也容易产生混杂作用; 影响因素可能包括医疗保险市场的失灵,如道德损害、 逆选择、三角交换关系等有关[10]。结合深入访谈了解到的情况,目前本区城乡居民普遍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内容广泛,尤其是高龄、不良婚姻状况的人群,对卫生服务需求程度较高,而调查显示居民在选择就诊单位时显得更加理性,目的性较强, 因此,在下一步的卫生规划中,一是考虑加强基层卫生服务医疗机构( 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卫生院、村卫生站) 的门诊服务能力,并提高服务效率,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住院条件和服务环境; 二是要大力提升在本区内住院的服务环境, 不断增加住院床位和临床诊治水平,确保小病不出村( 社区) , 大病不出区,从而建立起一套符合居民的实际需求的卫生服务体系。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全面推进,广大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有研究结果表明,与居住在城市化程度较低地区的居民相比,居住在城市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居民,在门诊服务利用的可能性和频率上都更高[11]。本区居民在城市化进程中,健康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家庭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而且慢性病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主要的疾病负担。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虽然有所控制,但是仍存在爆发与流行的可能性。因此, 应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工作财政投资力度,尤其做好慢性病的预防干预工作。

需要条件 篇9

一、根据幼儿年龄分别注册

香港的学前服务对象为幼儿中心及幼稚园。幼儿中心向劳工及福利局辖下的社会福利署注册。幼儿中心分为育婴园及幼儿园两类,育婴园为出生至两岁的幼儿服务,幼儿园为两岁至三岁的儿童服务;幼稚园向教育局注册,幼稚园为三至六岁的儿童开设。

现在香港大部分的幼稚园只开办半日制课程,有高班、低班及幼儿班,亦有部分幼稚园同时开办全日制课程。幼儿园的服务亦有全日制及半日制两种,大部分幼儿园儿童是接受全日制的托管服务。

香港的幼稚园全属私营机构,由志愿团体或私人开办,分非牟利幼稚園及私立独立幼稚园两类。非牟利幼稚园多为教会和社会团体开办,私立独立幼稚园多为以商业化模式运作的幼稚园集团。虽然开办两类幼稚园都要经过教育局审批、接受监管,但政府的资助多向非牟利幼稚园倾斜,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和规范也主要针对此类幼稚园进行。

二、幼稚园校舍有严格标准

在香港创办幼稚园,首先就是看屋宇符不符合《学前教育办学手册》里校舍的标准。

《手册》第一章楼宇设计对幼稚园校舍的高度有明确规定:除了围绕天台游戏场四周的护墙外,为未满两岁儿童而设的幼儿中心不得高出地面超过12米。服务两岁或以上儿童的幼儿中心和幼稚园则不得高过地面24米。除此之外幼稚园洗手间、厨房等设计的规范都明确列在该《手册》里。注册的时候,规划署、屋宇署、消防处等部门的安全证明书也需要一一提供。

根据《教育条例》规定,创办幼稚园还必须向教育署署长提出注册申请。申请是否获得批准,须视幼稚园能否符合有关校舍安全、校董、学校名称、课程纲要、时间表及收费等规定。幼稚园如符合上述各方面规定,教育署会发出临时注册证明书,该幼儿园可随即开办。

三、临时幼稚园须经历一年巡视期才能“转正”

在香港开办幼稚园,拿到正式注册证明书之前要经历一年巡视期。香港政府鼓励社会团体开办幼稚园,对申请人的身份没有限制,只要办学团体是依法注册的合法团体,便可进行申请。不管是什么样的团体,成功注册后也只能拿到一份临时注册证明书,证明书的有效期通常为一年。在这期间,卫生署督察及教育署督学会前往幼稚园巡视。幼稚园如符合卫生署及有关当局的各项规定,才会获发注册证明书。一旦发现涉嫌未经注册的“幼稚园”,教育署会派督学前往巡查。如“学校”正在营办中,督学会向办学人士及教师发出警告信。如在第二次巡查时,发现该校仍然营办而未经注册,便会转交警方处理。

所有幼稚园均须遵守和遵从《教育条例》和《教育规例》的各项条文和规定。教育署督学会定期前往已注册的幼稚园视察,如发现幼稚园的管理方式或教学质量未能让人满意,或存在违反《教育条例》的地方,督学会提出适当的建议或警告,并会进行跟进视察,以确保幼稚园已更正违规的事项。如情节严重,教育署署长可根据《教育条例》的规定,把有关个案转交警方,以便提出检控。学券制计划实行后,参与学券计划的学校如未能遵守法律规定,管理方式或教学质量低下,教育署也会依照规定取消其享受学券计划的资格。

四、办学规范与时俱进

随着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进程,香港学前教育不断接收着不同的理念,并将其与香港本地特点结合起来,然后统筹研究后制定为具体条例纳入法律范畴。比如将西方教育思想“在玩中学习,适龄学习”和香港学前教育现状结合起来后,明文规定幼稚园不可以有考试。再如,教育署规定教学过程中,师生比例须达到1/15,香港教育学院郑佩华教授指出,老师的比例还应该提高。

对于政策的改变,教育署会尽最大的努力让幼稚园理解,并帮助幼稚园进行管理和教学的过渡,开展工作坊、派专家亲临幼稚园指导、开展培训班等,让幼稚园在有规范的情况下轻松办学,健康发展。(据人民网)

上一篇:历史教学中的能力培养下一篇:公共电子阅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