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沙门氏菌

2024-08-21

鸡沙门氏菌(共7篇)

鸡沙门氏菌 篇1

鸡沙门氏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它不但会对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而且会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鸡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的某些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的细菌性传染病, 一般分鸡白痢、鸡伤寒、副伤寒三种病型, 各种年龄的鸡均易感[1]。一旦感染到沙门氏菌, 种鸡生产性能受到很大影响, 如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短、种蛋合格率、受精率、孵化率低, 同时也造成子代雏鸡带菌率高[2], 严重降低种鸡场的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山东济南某种鸡养殖场送检的5只发病鸡, 切片石蜡 (58~60℃) 、二甲苯、无水乙醇、酒精 (70%、80%、90%、95%) 、蒸馏水、10%的中性福尔马林溶液、1%盐酸酒精分化液、苏木精染色液、0.5%伊红染色液、琼脂、三糖铁琼脂培养基、甘露醇培养基、阿拉伯糖培养基、尿素、麦芽糖培养基、枸橼酸钠盐、山梨醇培养基、甲基红等。

1.2 实验室诊断

1.2.1 触片的制作

分别取病死鸡的心、肝、脾做组织触片, 经革兰氏染色镜检。

1.2.2 细菌的分离培养

无菌操作取待检病料分别接种麦康凯平板、煌绿平板和营养琼脂平板, 37℃培养12~24h。

1.2.3 生化试验

糖类分解试验:取该病菌的24h纯培养物分别接种到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等生化鉴定管内, 开口朝下, 置灭菌培养皿中。37℃培养24h, 观察结果并记录。甲基红试验:分别取分离菌株的24h纯培养物, 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 置37℃培养48h, 取出后加甲基红试剂3~5滴。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分别取分离菌株的纯培养物划线于枸橼酸钠琼脂斜面并在37℃培养24h。硫化氢试验:用接种针蘸取纯培养物, 沿试管壁作穿刺三糖铁培养基, 37℃培养24h。脲酶试验:用接种针蘸取纯培养物接种与尿素琼脂斜面, 不要穿刺到底, 下部留作对照。37℃培养24h。

1.2.4 病理组织学观察

取样:取病鸡的脾脏、肝脏、心脏、肺脏、肠管、腺胃置10%中性福尔马林液中固定24h。制作石蜡切片, 然后镜检 (10×10, 10×40) 。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

病鸡精神不振, 羽毛松乱, 头下垂, 食欲降低或废绝, 腹泻, 排淡黄色至绿色稀粪, 粘污肛门周围的羽毛, 有“糊肛”现象, 频频饮水, 有的因发生腹膜炎, 呈企鹅样的站立姿势。有的死后呈角弓反张。病鸡多呈慢性经过, 病鸡消瘦、贫血、冠及肉髯苍白。发病鸡的剖检病变大致相同, 肝脏肿大, 呈绿褐色, 肝脏表面密布灰白色粟粒状的小坏死灶。胆囊肿大, 充满胆汁, 脾脏充血, 肿大。心包积液, 心包膜及心肌内散在粟粒大至蚕豆大灰白色肉芽肿性坏死灶。肠壁及胰腺黄白色肉芽肿, 肌胃壁黄白色肉芽肿, 心包积夜, 腹腔有黄色积液, 肾脏肿大, 充血。肺脏有灰白色肿瘤样坏死灶。肌胃横切面有黄白条纹状坏死灶。小肠出血性卡它性炎症, 结肠黏膜面见灰白色隆起的结节。盲肠有栓子。

2.2 触片镜检结果

组织触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到大量短小、两端钝圆、多数单个存在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无荚膜, 无芽胞。

2.3 细菌培养结果

分离菌株均能在麦康凯平板上生长出无色、透明菌落;在煌绿平板上生长出红色、透明菌落;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出无色、透明、水滴样菌落。初步判断为沙门氏菌。

2.4 生化试验结果

分离菌株能分解葡萄糖, 甘露醇、麦芽糖, 产酸产气;不利用乳糖和蔗糖;能利用枸橼酸盐;不分解尿素;甲基红试验阳性;硫化氢试验产生H2S。

2.5 病理组织学病变

2.5.1 肺脏

可见许多肉芽肿性坏死灶, 中心为坏死崩解的肺组织、浆液及纤维素渗出物, 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异嗜性白细胞浸润。

2.5.2 脾脏

淋巴细胞坏死, 单核巨噬细胞灶状或弥漫性浸润、增生, 异嗜性白细胞浸润。

2.5.3 肝脏

肝细胞坏死消失。低倍镜检:肝细胞排列密集, 索状结构不明显;高倍镜检:肝组织充血、出血及大面积灶状坏死, 坏死灶内见大量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增生, 淋巴细胞、异嗜性白细胞浸润 (图1) 。

2.5.4 心脏

心肌坏死, 充血。低倍境检:肌纤维肿胀、断裂、横纹消失;高倍镜检:心外膜表面、心肌内见有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异嗜性白细胞浸润灶 (图2) 。

2.5.5 小肠

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 有肉芽肿, 固有层充血、水肿、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图3、图4) 。

2.5.6 肌胃

镜下观察可见肌胃壁有大量淋巴细胞、巨嗜细胞及异嗜细胞浸润。

3 讨论与分析

鸡沙门氏菌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在不同地区、不同场地有很大不同[3], 所以要根据分离致病菌株的药敏试验和用药途径来有效地控制, 同时采用穿梭用药[4]。由于病原菌易产生耐药性, 因此在治疗鸡沙门氏菌病时, 要先进行药敏试验, 选出敏感药物后再进行有效治疗, 避免盲目用药而造成的经济损失[5]。当然, 除了使用抗菌药物防治该病外, 还应考虑使用有效的中药剂方[6]。消除该病的最根本的办法仍然是检疫淘汰带菌鸡, 建立无菌鸡群, 消灭传染源, 切断垂直传播链锁, 从而彻底消灭鸡沙门氏菌病。

感染禽也是经食物链传染给人的一个重要宿主。由于人们对食物安全的重视, 家禽生产业主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从家禽及家禽产品中分离到沙门氏菌比从其他动物中分离到该菌的报道要多得多, 其原因不仅是因为禽类沙门氏菌感染比较流行, 同时也因为鸡和火鸡的商业化饲养规模扩大, 许多国家对被感染禽和禽产品积极实施有效的检测计划。有关部门应引起各鸡场的高度重视, 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白痢净化措施。行业部门要加强监督, 严格质量管理, 要加强对种鸡场和鸡苗流通环节的管理。对沙门氏菌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 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首先是杜绝病原的传入, 限制外来人员进入鸡舍, 饲养人员出入应更衣、换鞋。其次是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隔离治疗与淘汰制度。平时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卫生, 定期消毒, 及时清除粪便。并做好定期检疫, 做到及时发现, 治疗或淘汰病鸡, 消除鸡群内的带菌鸡与隐性患鸡。

摘要:对山东济南某种鸡养殖场送检的5只发病鸡进行了临床及剖检诊断, 对病料制作了触片, 对细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及生化试验。检测结果为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本文还对该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鸡沙门氏菌,病理组织学病变,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刘亚伟, 冯运巩.产蛋鸡沙门氏分离鉴定及防治研究[J].今日畜牧兽医, 2010 (3) :40-41.

[2]卞文金, 郭建中, 赵世广.种鸡场沙门氏菌综合控制[R].天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2008 (11) .

[3]潘志明, 焦新安, 刘文博等.鸡白痢沙门氏菌耐药性的监测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 2002, 33 (4) :377-383.

[4]孙彬, 徐益斌, 徐连均.雏鸡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J].北京农业, 2008 (30) .

[5]袁生强.鸡沙门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家禽, 2008 (28) :22.

[6]谭捷.鸡沙门氏菌病的中西药结合治疗试验贵州[J].贵州畜牧兽医, 2006 (3) :4-5.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诊断与防治 篇2

1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本病在雏鸡和成年鸡的症状表现有所差异。雏鸡发生鸡白痢的临床症状有急性败血型、关节炎型、神经型。急性败血型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 拉稀病症, 并且饲养管理条件、品种等直接制约死亡率的高低, 严重的死亡率达到100%。关节炎型临床症状表现为肉鸡关节肿胀, 死亡率仅20%左右。神经型临床症状表现为运动机能障碍, 偏头, 转圈, 啄地特点, 死亡率不到10%。被感染的雏鸡一般在出壳后3~5d才出现明显症状, 一周后病雏逐渐增多, 一个月内达到峰值, 病急者发病急, 无明显症状迅速死亡, 稍微缓慢者表现被毛松乱, 精神不振, 不愿走动, 食欲减少, 腹泻, 排浆样粪便, 肛门周围有粪便污染, 甚至发生炎症, 影响排便。育成鸡多发生于35~85d的鸡, 患病较雏鸡症状轻微, 以关节肿胀为主要特征, 发病率达到80%左右, 死亡率在20%左右。成年鸡患病为隐性感染, 即使康复也仍然处于隐形感染状态, 影响生产性能, 一旦感染可以长期带菌, 成为危险传染源, 发生急性败血型白痢, 产蛋量骤降, 卵泡变形, 变性, 死亡率在25%左右[1]。

鸡白痢直接影响母鸡生产性能, 对产蛋量有极显著的不利影响, 沙门氏杆菌侵入卵巢和输卵管, 睾丸, 导致生殖器官发育不良, 严重者睾丸萎缩, 卵巢破裂。在心肌, 盲肠, 大肠及肌胃有坏死结节, 肝脏处有点状出血点, 胆囊、脾肿大, 肺脏有黄色结节, 肝脏病变最常见, 其次是心、肌胃、肺和盲肠的病变。母鸡常见卵子变性, 质地改变, 有腹膜炎, 卵黄膜增厚[2]。

总之, 本病特点是幼雏感染后死亡率和发病率都很高, 呈急性败血型, 成年鸡感染主要是卵巢感染, 影响孵化率和雏鸡成活率, 呈慢性或者隐形感染。

2 诊断方法的研究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如描述, 但鸡病复杂繁多, 为进一步确诊本病, 仅凭借临床症状尚不能确诊, 必须借助实验室诊断,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才能确诊。

2.1 ELISA诊断方法

本方法用于育成鸡, 成年鸡抗体的检测, 用全血ELISA和血清检测均可, 而对于雏鸡, 采用全血ELISA检测雏鸡的抗体更方便, 刚出壳的雏鸡采血量少, 分离血清有困难。

2.2 凝集试验方法

为国内外最常用的诊断方法。通过不断的改进, 发展成了目前这种简便、快捷的凝集试验方法。

2.3 卵黄抗体检测法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抗体的检测可以利用卵黄提取物, 通过检测受感染鸡卵黄抗体, 与血清方法类似。卵黄平板凝集检测试验, 抗体滴度要低于全血, 此方法鸡群不受到干扰, 通过血清方法检测对鸡群影响比较大。

2.4 鸡白痢沙门氏菌多糖敏化红细胞的间接血凝试验

此方法简单、快速。通过提取鸡白痢沙门氏菌脂多糖抗原用热酚法热处理后, 用醛化过的绵羊红细胞与鸡全血或者血清作间接血凝试验, 与玻板凝集反应试验做比较, 前一种方法的检出率比后一种高10%左右, 在1~3min内可以判定。

2.5 PCR技术检测鸡白痢沙门氏菌DNA

PCR技术是一种新的检测鸡白痢的方法, 凝集试验方法, ELISA诊断方法, DNA杂交试验, 这些方法简单快捷, 但是特异性比较差, 应用受到限制。PCR技术为检测鸡白痢沙门氏菌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从被感染的鸡组织中提取DNA, 扩增一个284bp的片段。此方法比常规试验方法更敏感, 是检测本病最有效的一个工具, 此方法不仅可以检测出被感染鸡的阳性组织中的DNA, 还可以检出阴性组织中的DNA[3]。

3 耐药性变化趋势

随着养殖户使用抗生素种类和数量的增加, 本病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现上升趋势, 对链霉素、四环素、壮观霉素、氨苄青霉素、甲氧苄氨嘧啶的耐药性明显上升。上世纪60年代几乎没有多重耐药性菌株, 70年代开始出现四重, 五重耐药性菌株, 80年代五、六、七重耐药性菌株居多, 90年代七重及其以上菌株达到90%以上。耐药性增强, 耐药谱拓宽, 常用的抗生素基本都耐药, 因此建立鸡白痢耐药监测系统, 对于有效研究治疗本病药物的耐药性有积极意义。

4 防治方法

4.1 疫苗接种

对于鸡白痢疫苗产品国内研究很少, 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开发出商品化的疫苗产品。目前生产实践上尚没有大批量的鸡沙门氏菌灭活疫苗的使用, 疫苗目前有减毒活菌苗, 灭活菌苗, 脂多糖抗原免疫预防, 高免卵黄液免疫预防等。

4.2 微生物制剂治疗

国外科学家Nurmi和Rantala提出了竞争排出方法控制感染的理论和方法, 使用调菌生、促菌生等活菌生物制剂, 通过口腔滴服, 促进雏鸡生长和预防病菌效果, 微生态制剂无污染, 无药物残留, 价格低廉, 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仅应用于卫生环境状况良好, 具有较好的卫生管理措施的鸡舍中。

4.3 抗生素类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控制鸡白痢的有效途径, 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土霉素、青链霉素、四环素耐药性明显, 对本病防治效果很低甚至无效, 卡那霉素、氧氟沙星、新霉素、氟苯尼考、庆大霉素防治效果比较好。但目前多数鸡场大量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耐药菌株不断增多, 造成药物不能有效治疗本病[4]。

4.4 磺胺类药物治疗

磺胺类药物在治疗和防治本病方面效果显著。药物预防不宜长时间用一种药物, 为达到防治目的一味的提高剂量, 要充分考虑到效果好的药物在一定时间内交替使用, 药物剂量要合理, 注意疗程。

4.5 碳水化合物防治

通过改变肠道菌群, 创造对菌体不利的生长环境, 使用碳水化合物、乳糖、甘露糖等, 乳糖和甘露糖可以提高肠道酸性, 同时, 抗生素也可以破坏肠道菌体平衡。

4.6 中草药治疗

复方中草药制剂, 成分主要有黄芩、苍术、干姜、白头翁等组成的制剂泻痢康, 可以促进肝肾功能调节, 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4.7 严格执行定期检疫淘汰制度, 净化鸡场措施

定期对鸡场进行检疫, 淘汰阳性感染鸡, 及时发现和消除传染源, 消灭病原和杜绝病原。严格消毒措施, 鸡白痢主要通过卵传播, 对于鸡蛋表面会有一定数量的鸡白痢沙门氏菌, 这些细菌会通过输卵管污染, 因此在雏鸡出壳前后的这段时间, 加强防治措施, 是控制本病的最佳时机。建立健康的鸡群, 尽量避免从外地引进种蛋, 一旦引进要注意检疫和隔离,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鸡舍及一切用具要经常清洗消毒, 饮水池及运动场地要保持干燥清洁, 防止被鸡粪感染。出雏器用14m L/m3的福尔马林和7g/m3高锰酸钾熏蒸20分钟。要想根除鸡白痢带来的危害, 消毒鸡舍及一切用具, 必须及时淘汰阳性鸡种和可疑鸡种[5]。

随着我国养禽业的日益发展壮大,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对鸡场的严重危害一定程度上有上升趋势, 给养鸡业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 单单以药物治疗是不够的, 在防治本病时必须严格按照消毒、隔离、检疫、淘汰的要求执行, 同时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雏鸡营养水平, 搞好鸡舍环境卫生等综合防治措施加以治疗。

摘要:鸡白痢沙门氏菌可感染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鸡, 临床症状表现不尽相同, 会严重影响鸡的生产性能, 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人们一度将其列为鸡病之首, 鸡白痢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对我国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进行了概括阐述, 整理和总结这方面的资料对加深本病的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鸡白痢,沙门氏菌病,诊断,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沙莎, 孙裕光, 王琴.我国鸡白痢沙门氏菌病诊断与防治研究概况[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3, 29 (2) :191.

[2]宋连敏, 梁立生, 宋丙奎.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家禽科学, 2009 (6) :30-31.

[3]周妍.鸡白痢沙门氏菌病[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1, 27 (2) :114-115.

[4]李晓峰, 郑振宇, 杨红瑞.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畜禽业, 2013 (6) :68-70.

鸡沙门氏菌病流行特点及防控策略 篇3

1 流行病学特点

对本病最易感染的禽类是鸡和火鸡。体重较大的褐壳蛋鸡易感性高, 体重较轻的白壳蛋鸡次之;母鸡发病率高, 公鸡次之;雏鸡发病死亡率高, 成鸡常呈隐性感染。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和带菌鸡, 其次是被污染的饲料。传播途径有:

1.1 垂直传播

这是本病传播的主要方式, 带菌种鸡所产的蛋, 若用于孵化, 则孵出带菌的鸡。这些鸡在育雏期发病, 有较高的死亡率, 存活下来的鸡成为带菌者, 这部分鸡如果再作种鸡, 又生产出带菌的蛋, 如此周而复始, 形成恶性循环。

1.2 水平传播

1.2.1 通过消化道横向传播

被病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等被鸡采食后就可感染, 在实践中因饲喂劣质鱼粉而导致沙门氏菌病暴发的常有发生。

1.2.2 经传播媒介机械传播

昆虫, 如嶂螂、甲虫、苍蝇等虫体内外可以携带沙门氏菌, 污染环境或被家禽直接吞食而传播[2], 也可通过交配传播, 在人工授精的种鸡场, 如果输精器具消毒不严或粪便污染了精液、器具, 在这种情况下, 若某些个体有病, 即可波及全群。

1.2.3 饲养管理不当造成传播

如育雏温度控制不当, 鸡舍卫生条件差, 鸡群密度大, 饲料配合不当, 鸡群出现啄癖, 孵化过程消毒不严等都是造成本病传播的重要因素。

2 鸡沙门氏菌病的防治现状

2.1 种鸡沙门氏菌病的防治现状

近年来, 随着私营及股份制种鸡养殖企业不断增加, 国有种鸡养殖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少, 同时种鸡定期检疫需耗费企业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增加生产成本, 淘汰阳性带菌鸡又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 现在多数种鸡养殖企业采用定期投喂大剂量抗菌药物来暂时性预防鸡沙门氏菌病的发生。采用这种方法后, 种鸡群的产蛋率、种蛋受精率、孵化率, 虽比正常水平低, 但由于种蛋、雏鸡常会产生供不应求现象, 这种情况对种鸡养殖企业经济效益影响不大, 这也正是种鸡养殖企业对鸡沙门氏菌病检疫净化工作不重视的原因。在鸡的细菌性传染病病原分离的实验室检验中分离到沙门氏菌的机率明显增加, 约占病例总数的30%左右, 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沙门氏菌病的病例仅占细菌性病例的5%左右。沙门氏菌在种鸡群散播, 并经蛋传播给商品代鸡群, 将直接祸及商品代鸡群的健康及其产品的卫生安全。

2.2 商品代鸡群沙门氏菌病防治现状

商品代鸡群是沙门氏菌病在种鸡群散播的直接和最终受害者。由于种鸡沙门氏菌病的蔓延, 其结果导致了商品代雏鸡在孵化过程中便被污染, 出壳的雏鸡在育雏的最初几日便会发生急性、全身性感染而导致大批死亡, 残存的部分鸡也会演变为隐性带菌鸡, 造成生长缓慢、长期下痢、死淘率升高, 需长期投药维持鸡群健康, 开产后产蛋率低, 且达不到产蛋高峰。同时, 由于种鸡养殖企业为控制沙门氏菌病的发生, 普遍采用定期投喂有效抗菌药物的方法, 致使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快速增加, 一旦商品代鸡群发生沙门氏菌病时, 可供选择的有效药物数量已经很少。近年来, 商品代养殖企业普遍存在“鸡难养, 有效的鸡药难寻, 鸡病难治”令养殖企业头痛的问题, 且愈演愈烈, 形成恶性循环, 导致商品代鸡养殖企业经济效益差, 甚至亏损[3]。

3 疾病学控制策略

3.1 行业管理部门

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对鸡沙门氏菌病防治工作的检查、督导, 尤其是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种鸡养殖企业的管理力度。使所有种鸡养殖企业都必须严格按照种畜禽管理法加强对所养的种鸡管理。做到种鸡群定期全群检疫, 及时淘汰阳性鸡, 确保雏鸡来自健康的种鸡群, 从源头控制沙门氏菌病的发生。

3.2 生产企业

3.2.1 净化鸡群

净化鸡群是预防鸡沙门氏菌感染最重要的措施, 也是目前国内外防治沙门氏菌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美国曾用凝集反应连续检查, 淘汰阳性反应鸡, 达到净化鸡群的目的, 其方法是对5日龄以上的仔鸡每月检疫1次, 直到2次未出现阳性鸡为止。

3.2.2 严格选购雏鸡

购买雏鸡一定要对孵化场进行考察了解, 不要向近期有沙门氏菌污染的孵化场购买雏鸡, 而且对购进的雏鸡应进行精心管理, 发现死雏, 及时检查, 查找死亡原因。对已感染沙门氏菌的鸡, 要采取果断措施。

3.2.3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药物使用方面的政策、法规

养鸡场只能使用《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中允许使用的1种抗生素治疗, 严格禁止使用 (农业部公告第176号》中规定的药物, 确保鸡产品质量达到《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规定与要求,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量和休药期。

3.2.4 搞好鸡场环境卫生和粪便无害化处理

保持鸡场环境干净卫生, 使沙门氏菌的生存与繁殖受到抑制, 是防治沙门氏菌的重要对策。鸡舍、鸡笼、料槽、水槽应定期清洗、消毒。沙门氏菌随鸡粪便排出体外仍可继续繁殖, 污染环境、饲料等。因此, 要及时清理鸡舍粪便, 并集中堆放, 喷洒消毒剂。清扫鸡舍粪便和场地应防止灰尘飞扬。鸡舍窗户应装订纱窗, 防止麻雀、苍蝇进人鸡舍, 污染饲料和食槽、水槽。

3.2.5 保证饲料质量和饮水清洁

购买饲料要严把质量关, 严禁购买和饲喂发霉变质饲料, 购进饲料要置于阴凉、干燥处, 防止老鼠偷食、污染和传播病菌。雏鸡日粮最好利用经杀菌处理的颗粒饲料为好。

3.2.6 科学饲养管理

生产中存在的80%以上的问题不是由病原微生物导致的疾病, 而是由于饲料、饮水、空气、光线4个方面存在不足引起的。鸡舍密度过大, 温度过高或过低, 空气污染等均可使雏鸡的抗病力下降, 易感沙门氏菌病。因此, 实行科学饲养管理, 才能提高雏鸡的抗病力, 有效预防沙门氏菌的侵染与发病[4]。

参考文献

[1]高作信主编.兽医学:第3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145-147.

[2]徐仕忠.家禽沙门氏菌病及其疫苗控制[J].China Poultry Vol.28, No.17, 2006.

[3]张泽波等.鸡沙门氏菌病防治现状与对策[J].Chinese Journal of Quaranine2005, 22 (5) .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防治措施 篇4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多发于0~15日龄的雏鸡, 病鸡精神沉郁、翅膀下垂、羽毛松乱、扎堆、振颤、食欲下降, 继而不食;腹泻, 排白色稀浆样粪便, 有糊堵肛门现象;严重者因呼吸困难或急性败血症而死亡。3~12日龄期间死亡率最高。耐过鸡生长发育不良;育成鸡发病时精神不振, 拉稀死亡。成年蛋鸡和蛋种鸡发病, 消瘦, 排绿色或白色稀粪, 产蛋率下降或个别鸡产蛋停止。

2 剖检

剖检可见卵黄吸收不良, 肝脏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点, 稍大的病雏鸡肺有灰白色小结节。

3 防治措施

3.1 坚持自繁自养, 如确需引进, 需对引进鸡场进行鸡白痢检测咨询, 确定为无鸡白痢鸡群后, 方可引进。

3.2 对种蛋进行严格的熏蒸消毒。加强育雏期卫生, 定期对环境及各种育雏器械进行消毒, 以便杀灭环境中的细菌。

3.3 育雏舍用3%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5%的菌毒杀溶液交替喷雾消毒2~3次。

浅议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诊治 篇5

1 流行病学

1.1 易感性

各种品种、 年龄的鸡对本病均有易感性, 自然条件下, 鸡最易感, 以2~3 周龄以内雏鸡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为最高。

1.2 传染源

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1.3 传播途径

可通过消化道水平感染, 也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 种鸡场如被该菌污染, 种鸡中即有一定比例的病鸡或带菌鸡, 这些鸡所产的种蛋同样有一定比例是带菌的, 在孵化过程中可以造成胚胎死亡, 孵的雏鸡有弱雏, 病雏, 这些弱雏, 病雏又不断的排除病菌感染同群的鸡。

1.4 流行特点

呈流行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所造成的损失与种鸡场此病的净化程度, 饲养管理水平以及防治措施是否适当有着密切关系。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不同日龄的鸡白痢的发生与临床表现有较大的差异。

2.1 雏鸡白痢

潜伏期4~5d。 经卵垂直感染的雏鸡, 在孵化器或孵出后不久即可看到虚弱, 昏睡, 继而死亡。 出壳后感染的雏鸡, 多于孵出后3~5d出现症状, 第2~3 周龄是雏鸡白痢发病和死亡高峰, 病鸡表现不愿走动, 不食, 聚成一团, 羽毛松乱, 两翅下垂, 低头缩颈, 闭眼昏睡, 排白色糨糊样的粪便, 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 干涸后影响排便, 引起炎症而排便时常发出尖叫。 有的表现呼吸困难, 喘气; 有的可见关节肿大, 跛行。 剖解可见肝脏, 脾脏和肾脏肿大, 出血, 有时肝脏可见大小不等的坏死点。 有呼吸道症状的雏鸡肺脏可见坏死或灰白色结节; 心包增厚, 心脏上可见有坏死或结节, 略突出于脏器表面。

2.2 育成鸡白痢

多发生于40~80 日龄的鸡, 地面平养的鸡群发病率比网上和笼养鸡要高, 鸡群发病突然, 全群鸡食欲精神无明显变化, 但鸡群中不断出现精神, 食欲差和下痢者, 常突然死亡, 而且死亡不见高峰, 但每天都有鸡死亡且数量不一。 剖解的突出变化是肝脏肿大, 比正常的大数倍, 质硬, 极易破裂; 脾脏肿大; 心包增厚, 心肌上可见有数量不一的黄色坏死灶; 肠道呈卡他性炎症。

2.3 成年鸡白痢

多呈慢性经过或隐性感染, 一般无明显症状, 当鸡群感染比例较大时, 可明显影响产蛋量; 有的感染鸡可因卵黄性腹膜炎, 而呈 “垂腹” 现象; 部分鸡出现面部苍白, 鸡冠萎缩, 精神萎顿, 食欲丧失及排白色粪便等。 剖解的最常见病变在卵巢, 有的卵巢尚未发育, 输卵管细小; 已发育正常的卵巢质地改变, 卵子变色, 呈灰色, 红色, 褐色, 浅绿色, 甚至浅黑色, 卵子内容物呈干酪样; 卵黄膜增厚, 卵子形态不规则。 成年公鸡的病变常局限于睾丸和输精管, 睾丸极度萎缩, 同时出现小脓肿, 输精管的管腔增大, 充满浓稠的渗出液。

3 防治措施

(1) 最大限度的减少沙门氏菌的污染。 从无鸡白痢的养殖场引进雏鸡, 雏鸡应该置于能够清理和消毒的环境中, 以消灭上批鸡群残留的沙门氏菌; 雏鸡最好饲喂颗粒饲料,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鸡白痢沙门氏菌经污染的饲料传人鸡群的可能性; 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最大限度地减少外界沙门氏菌的传入, 如鸡舍必须防鸟、 鼠、 苍蝇, 不同鸡舍的饲养人员禁止随意串舍等。

( 2) 必须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 要定期清扫养殖场, 并清洗各类仪器、 设备、 器皿、 器具 (蛋托、 孵化器、运输车辆) 等, 及时清扫并进行发酵处理。

(3) 对种蛋进行严格的熏蒸消毒。 加强育雏期卫生, 定期对环境及各种育雏器械进行消毒, 以便杀灭环境中的细菌。

(4) 执行定期检疫措施, 定期对种鸡群检疫是净化鸡群鸡白痢的最有效措施, 可应用全血玻片凝集实验。 一般种鸡群的检疫每年需进行2~3 次, 第1 次可在40~70 日龄, 连续检疫1~2 次, 每次间隔10~l5d, 第2 次应于开产前2~3 周进行, 第3 次在产蛋高峰后再检疫, 坚持淘汰阳性鸡和可疑鸡, 以达到净化鸡场的目的。

(5) 应激因素, 如饲养密度大、 长途高温或低温运雏、通风不良、 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 卫生条件不良等, 均可诱导鸡群发病。 应减少应激因素, 改善饲养管理, 提高育雏鸡营养水平, 加强鸡只抵抗力。

鸡沙门氏菌 篇6

关键词:病鸡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药敏试验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不同年龄的鸡均易感染,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本病引起的死亡通常限于3周龄以内的鸡, 常呈急性败血症, 主要表现为虚弱、拉白痢, 发病急, 死亡快。病鸡、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 为典型的垂直传播疾病, 亦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等感染。成年鸡感染呈隐性或慢性经过, 病变主要局限于生殖系统。雏鸡白痢是造成雏鸡死亡、育雏成活率低的主要疾病之一。于2013年11月, 贵阳市某养殖户鸡场发生了一起雏鸡白痢疫情, 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后, 疫情得以控制。

1 发病情况

该养殖户共饲养雏鸡5 000只, 在2013年11月21日, 5日龄雏鸡突发精神沉郁, 呼吸困难, 白色下痢, 且病鸡不断增加, 不断死亡。在发病初期, 曾用过土霉素、链霉素治疗均无效, 用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进行治疗有效, 但效果不是很理想。1周后死亡率高达20%, 发病率几乎达70%。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2.1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 羽毛松乱, 食欲下降, 低头缩颈, 闭目嗜睡。下痢, 排白色粪便并粘连泄殖腔周围绒毛, 严重的造成封肛, 病雏排便时, 发出鸣叫。

2.2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病雏肝脾肿大, 心包有积液, 心肌见有灰白色增生结节, 卵黄吸收不全。肝肿大, 边缘钝圆, 呈土黄色, 表面有黄白色坏死灶。

3 实验室诊断结果

3.1 在无菌条件下取肝、脾触片, 用瑞氏染色液着色镜检, 见几个单在细小杆菌。

3.2 在无菌条件下取肝、脾脏均分别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及S.

S.琼脂培养基, 置37℃培养24 h。结果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见无色、无粪臭味、细小、透明、圆形、光滑、边缘整齐的小菌落;S.S.琼脂培养基上见无色菌落。用接种环勾菌涂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见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3.3 分离培养菌:可发酵葡萄糖、甘露醇, 产酸产气;不发酵乳糖、蔗糖;不产吲哚, V-P试验阴性。

3.4 血清学诊断:

利用平板凝集试验, 分别在A-E沙门菌多价血清和O9因子血清中加入可疑菌, 均出现凝集颗粒。第一相抗H血清中加入可疑菌后无变化, 结果阴性。

4 诊断结果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等结果, 结合实验室诊断的结果, 不难诊断为雏白痢沙门氏杆菌病。

5 药敏试验结果

共选用10种药物, 其中庆大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高敏;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中度敏感;萘啶酮酸、土霉素、链霉素均不敏感。

6 治疗措施

6.1 首先隔离病鸡, 便于集中治疗。

病雏鸡用庆大霉素5 IU/只, 肌注, 同时每只病雏鸡灌服5 m L浓度为5%葡萄糖, 2次/d, 连用2 d。之后病雏鸡改用1 m L那霉素/只, 胸部注射, 连用2 d作为巩固治疗。

6.2 消毒处理:

用苯酚 (石碳酸) 2%~5%的水溶液处理污物、用具和器具、车辆、墙壁、运动场及禽舍, 2次/d, 连用2 d, 换用癸甲溴铵溶液 (商品名为百迪康) 按1∶ (500~1 000) 比例兑水喷洒喷雾进行环境消毒, 用0.025%~0.2%的溶液带鸡喷雾消毒, 2次/d, 连用3 d。

6.3 雏鸡全群饮水投药:庆大霉素2 000 IU/只饮水, 连用5 d。

经过采用以上治疗措施3 d后, 鸡群情况明显好转, 5 d后不再有病鸡出现。

7 体会

7.1 选用药物

土霉素、链霉素用于鸡白痢治疗无效, 高敏药物为庆大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高敏。

7.2 早发现早治疗

雏鸡发病的治疗要突出一个早字, 一旦发现鸡群中病死鸡增多, 应该立即现场挖掘第一手资料, 同时将病料带回实验室作进一步确诊及药敏实验, 确诊后立即全群给药, 从而使新发病例得到有效控制, 制止病情的蔓延扩大。

7.3 群防群治

雏鸡白痢的防治, 通常在雏鸡开食之日起, 便在饲料水中添加抗菌药物或在饮水中投药, 一般情况下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以下药物通常被用于鸡白痢的防治中:如用痢特灵 (0.04%拌料) 、庆大霉素 (2 000~3 000 I-U/只饮水) 、此外据资料报道兽用新霉素防止雏鸡下痢也有很好的效果。

7.4 加强饲养管理

降低饲养密度, 提供雏鸡所需的舍内温度及高质量的雏鸡全价饲料, 并注意保证良好的通风换气, 消除不良因素对雏鸡的影响, 可以大大缩短病程, 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7.4 养防并重

鸡沙门氏菌 篇7

关键词: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抗菌药物,耐药性,邢台地区,多重耐药,养殖规模

沙门氏菌是一类常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对养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同时沙门氏菌也能严重危害人的生命健康[2]。抗菌药物一直是鸡场广泛使用的药物,抗菌药的使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沙门氏菌的危害,但是为了治疗沙门氏菌,养殖场往往大量使用或滥用抗菌药,甚至将抗菌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3],忽视了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综合防控,使沙门氏菌对抗菌药的耐药性和交叉耐药状况加剧,呈现多重耐药性,造成现有药物的治疗效果下降、防治成本和病死率增加的问题。

本文对邢台地区养鸡场进行了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并分析了鸡沙门氏菌对各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明确了沙门氏菌的流行与耐药现状,为鸡沙门氏菌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同时防止多重耐药沙门氏菌引起人类疾病。

1 材料

1. 1 病料

在邢台地区24 个养鸡场以无菌器皿采集疑似感染沙门氏菌病鸡的粪便、心脏、肝脏样品212 份,用灭菌棉拭子插入患腹泻病鸡的粪便或脏器中,旋转后取出接种到装有无菌生理盐水的5 m L离心管中,4 ℃ 保存。 标准质控菌株大肠杆菌( 菌株编号为ATCC25922) 和沙门氏菌( 菌株编号为CVCC528) ,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 2 试验动物

体重和周龄相当的小鼠,随机编号,购自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

1. 3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16 种药敏纸片、M. R. 试剂、V - P试剂、细菌微量生化反应管,均购自杭州微生物公司; 猪胆盐、牛肉膏、蛋白胨,均购自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革兰氏染液、麦康凯培养基、1% 蛋白胨培养基、靛基质试剂、三糖铁琼脂培养基、硫化氢试验培养基、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XLD培养基,按照参考文献[4]中的方法配制。

2 方法

2. 1 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每份病料取0. 5 g,加适量稀释液研磨,10 倍稀释后过滤,离心; 取上清液,在无菌工作台中将其接种于1% 蛋白胨培养基上,37 ℃ 恒温培养18 h; 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菌落特征; 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上,37 ℃培养18 ~ 24 h ; 挑取疑似菌落接种于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中,37 ℃ 振摇培养18 ~24 h进行沙门氏菌选择性增菌[5]。

2. 2 生化鉴定

按照细菌微量生化反应管说明书进行生化鉴定。选择部分纯培养菌株分别接种到各生化反应管中,37 ℃ 作用24 ~ 48 h后观察结果。

2. 3 动物试验

取各菌株的营养肉汤培养物,腹腔注射小鼠,0. 2 m L / 只( 约4 × 108cfu / m L) ; 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灭菌的营养肉汤,0. 2 m L/只; 接种后隔离饲养,每隔4 h观察1 次,连续5 d,观察小鼠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剖检死亡小鼠,将病变明显的组织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镜检、生化鉴定[5]。

2. 4 药敏试验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Kirby - Bauer法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CLSI) 的手册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6]。

2. 5 血清学鉴定

将分离鉴定好的菌落接种于1% 蛋白胨培养基上,37 ℃培养18 ~ 24 h; 挑取菌落进行沙门氏菌A ~F多价“O”诊断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并设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结果判定参照GB /T 4789. 4—200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 1 细菌的分离与纯化结果

在麦康凯培养基中,沙门氏菌呈无色至浅橙色,透明或半透明,菌落中心有时为暗黑色; 在XLD培养基中,沙门氏菌呈粉红色,为带或不带黑色中心菌落,伤寒沙门氏菌为黄色菌落。从212 份样品中共分离纯化了186 株菌株,阳性检出率为87. 7% ( 186 /212) 。

3. 2 生化试验( 结果表1)

注: + 表示阳性结果,- 表示阴性结果。

由表1 可知,分离得到的186 株沙门氏菌均符合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

3. 3 血清学鉴定结果

186 株分离菌株属于A、B、D三个群,分离菌株中A群有25 株、B群有86 株、D群有75 株; 其中A群均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B群包括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32 株、鼠伤寒沙门氏菌43 株和里定沙门氏菌11 株,D群包括伤寒沙门氏菌10 株、肠炎沙门氏菌28 株、鸡雏沙门氏菌37 株。

3. 4 动物试验结果

对186 株菌株进行小鼠接种试验,结果表明: 42株分离菌对小鼠表现出强致病性,24 h内接种的小鼠全部死亡; 65 株分离菌对小鼠表现出中等强度的致病性,48 ~ 72 h内有1 ~ 2 只小鼠死亡,剖检后有明显的脏器病变; 79 株分离菌表现出弱致病性,4 ~ 5 d内有1 ~ 2 只小鼠死亡,剖检后有轻微的脏器病变。

3. 5 药敏试验( 结果见表2、表3 和表4)

由表2 可知: 分离的186 株沙门氏菌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100% ; 其次是氨苄西林,耐药率为85% ; 对其余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四环素76% 、复方新诺明71% 、强力霉素69% 、诺氟沙星60% 、环丙沙星55% 、恩诺沙星53% 、头孢唑林46% 、丁胺卡那46% 、庆大霉素25% 、头孢噻肟24% 、头孢噻吩23% 、多黏菌素B 20% 、卡那霉素20% 、头孢曲松17% 。

由表3 可知,分离的186 株致病性沙门氏菌有154 株表现为多重耐药,多重耐药率达到82. 8%( 154 /186) ,耐6 种药物的菌株数量最多,耐药率达到26. 0% ( 48 /186) ,没有发现耐11 种及以上抗菌药的沙门氏菌分离株。

由表4 可知,不同规模养殖场分离出的沙门氏菌均表现出100% 耐药性,仅多重耐药率表现出差异,规模在1 000 ~ 3 000 只的鸡场多重耐药率达到90. 0% ,20 000 只以上规模的鸡场多重耐药率为12. 5% 。

4 讨论

沙门氏菌的耐药性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新药进入临床使用,耐药菌株迅速产生,而多重耐药越来越多[7],在人畜同药的情况下,耐药性可以通过畜禽产品和环境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8]。目前,许多在动物产品中使用的抗生素与治疗人细菌感染时所使用的一致,这就使人用抗生素的疗效降低[9]。欧盟公布禁用于促进动物生长的抗生素名单10 年之后,动物体内、人肠道内微生物所含的耐药基因总量呈明显下降趋势[10]。我国沙门氏菌的耐药情况更为严峻,自20 世纪80 年代首次报道沙门氏菌多重耐药性后,相关疫情时有爆发[11]。研究表明,沙门氏菌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性几乎达到100% ,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和氟喹诺酮的耐药性也非常严重[12]。

本试验结果表明,从邢台地区分离的186 株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均具有耐药性,且多重耐药率较高,达到82. 8% ,其中以3 耐到6 耐为主,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强力霉素、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等抗菌药耐药性较高,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耐药性较低,这可能与邢台地区的养殖类型有关,邢台地区主要以养殖蛋鸡为主,饲养周期长,因此兽医或养殖户选择抗菌药物时倾向于选择毒性较小的抗菌药物,而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的毒性较大,较少使用; 沙门氏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低,可能是因为这类药物投入临床使用时间较短,或者因为其抑菌机制,沙门氏菌较难形成耐药性。试验还发现,养殖场沙门氏菌的耐药性与周边地区兽医的用药习惯有很强的相关性,个别兽医负责的某几个养殖场分离的沙门氏菌多重耐药率偏高; 通过对不同规模养殖场沙门氏菌耐药性分析发现,规模较大的养殖场沙门氏菌的多重耐药率明显低于规模较小的养殖场,这与较大规模养殖场资金充裕、重视药敏试验有关,养殖时间较长的养殖场沙门氏菌的多重耐药率明显高于养殖时间短的养殖场。

上一篇:物联网改变生活下一篇:薄壁件加工工艺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