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菌食物中毒

2024-07-02

沙门菌食物中毒(共7篇)

沙门菌食物中毒 篇1

2012年 9 月9 日, 许昌市某私立中学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共有411人中毒, 大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许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本次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基本情况

2012年9月9日, 许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卫生局通知, 市某私立中学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共有411人中毒, 其中有196人在许昌市中心医院、138人在市中医院、71人在市医院、6人在市二院治疗。接到通知后, 中心立即派出专业人员组成食物中毒流调小组和检验小组, 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经过医院对症处理和补液后, 411名确诊中毒患者全部痊愈出院。许昌市某私立中学共有1 104名学生, 其中一年级学生431名, 二年级学生320名, 三年级学生353名。9月9日21:00左右, 部分学生开始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随即被送到市内各大医院诊治。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发病情况

2012年 9 月9 日18:00出现首例患者, 9月10日3:00现末例患者。中毒人群共有411人, 有部分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临床症状。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55人[1], 其中男生42名, 女生13名;年龄12~15岁, 平均13.5岁。

2.2 进食情况

全校共有909名学生在学校食堂就餐。9月9日早餐为小米稀饭、白菜炒豆腐、炒土豆丝、炒茄子、咸菜;午餐为大肉热干面、牛肉热干面 (圆面条煮熟后捞出, 加上熟肉丁和肉汤调料凉拌而成) ;晚餐为菜花炒肉、土豆丝炒肉、凉拌豆腐丝、凉拌莲菜、小米稀饭。

3 临床症状

主要症状有发热、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等。流行病学调查的55人中, 发热25人, 占45.45%;恶心41人, 占74.55%;呕吐31人, 占56.36%;腹痛47人, 占85.45%;腹泻42人, 占76.36%, 平均2~3次, 最多为10次;头痛24人, 占43.64%;头晕27人, 占49.09%。个别患者出现抽搐、四肢乏力症状。潜伏期最短6 h, 最长 15 h, 大部分患者在9~12 h内发病。

4 卫生学调查

通过现场观察发现: (1) 学校食堂操作间布局不合理, 面点间、食品加工间没有独立的区域, 存在交叉污染隐患。 (2) 消毒措施不完善, 没有消毒记录。 (3) 防鼠设施不完善, 存在鼠患隐患;防蝇设施不健全, 蝇密度超标。 (4) 房间排风扇铁砂网脱落, 且砂网间隙过大 (约2 cm2) 。

9日中午, 学校食堂供应的热干面为在外采购的成品。大部分学生反映在食用热面时感觉有异味, 面条颜色发白, 学校在中午开饭前没有进行加热即直接售给学生食用。热干面加工地点在一市郊农家房屋内, 面积约20 m2, 内有面条成形机、案板、煮面条大锅等, 生熟不分, 切过生肉后未做任何消毒清洗直接切熟肉, 当天9:00做好饭送到学校。

5 实验室检测结果

采取学生呕吐物1份及垃圾筒内学生倒掉的面条1份, 按《食品微生物检验》 (GB 4789-2010) [2]进行细菌的培养和分离, 结果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均为阴性, 沙门菌为阳性。在采集到的1份肛拭子, 5份粪便中均检出沙门菌。

6 讨论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和临床救治情况, 判定此次疫情为沙门菌污染热干面而导致的群体性食品中毒事件[3]。据报道, 沙门菌感染的潜伏期为5~72 h, 平均为12 h[4]。据发病曲线推算, 初次暴露和末次暴露相差9 h, 主要集中在9~12 h内, 呈正态分布曲线。

沙门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为动物食品, 特别是畜肉类及其制品, 由植物性食品引起的很少见[5]。有报道显示, 因豆芽、鸡蛋等食物被污染导致沙门菌食物中毒呈现的暴发和流行[6,7], 很少有报道沙门菌污染面制品而造成中毒。由于加工热干面的作坊在加工时, 先把生肉在案板上切成小块, 待煮熟后在原案板上再把熟肉切成丁, 造成沙门菌污染;在做好热干面后又没有及时食用, 造成沙门菌在肉汤中大量繁殖。

所有发病者均有9月9日中午就餐食用热干面史, 年龄在12~15岁之间, 男多女少, 和饮食习惯有关, 符合食物中毒的基本特征[8]。加热灭病源是防止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沙门菌不耐热, 65 ℃, 30 min即可灭活[9], 加工后的熟肉制品长时间放置后应再次加热后才能食用[5]。学校应加强对食堂的监管力度, 经常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教育,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食品卫生专业人员应督促食品加工人员在加工食品过程中按卫生要求规范操作, 确保用餐人员的安全[10]。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 (2012年版) [EB/OL].[2012-06-07].http://www.moh.gov.cn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4789-2010[S].2010-06-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沙门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13-199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6.

[4]李晔, 贺天峰, 张胜良, 等.一起肠炎沙门菌引起的中学生食物中毒安全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 (6) :756.

[5]孙长灏, 孙秀发, 凌文华, 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25-426.

[6]ARNEDO-PENA A, BELTRAN-FABREGAT J, VILA-PASORR B, et al.Reactive arthritis and other musculoskeletal sequelae following an outbreak of Salmonella hadar in Castellon[J].J Rheumatol, 2010, 37 (8) :1735-1742.

[7]CRAWFORD-BROWN C, RATTRAY JM.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inCaribbean families//BOYD WN, LUM D, Eds.Culturally diverse par-ent-child and family relationships[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189-194.

[8]黄利群, 吴兆伦, 周伴群, 等.一起学校食源性疾病爆发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 2009, 16 (4) :1092-1094.

[9]KANDEL W, KAO G.The impact of temporary labor migration on Mexican children's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and performance[J].Int Migrat Rev, 2003, 35 (4) :1205-1231.

[10]骆琼芳.一起高校学生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和预防措施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2 (11) :1384.

沙门菌食物中毒 篇2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基本情况

2009年9月25日中午12时, 宾馆为与会全体人员举办午宴, 分2个部分就餐, 一是在3层餐厅就餐, 为会议主宾, 41人吃桌餐, 食物品种多, 5人发病, 罹患率12.2%;二是在2层餐厅就餐, 为会议保障人员, 46人食自助餐, 食物品种少, 23人发病, 罹患率50.0%;共计就餐87人, 发病28人, 罹患率32.2%。进餐中人员无身体不适等临床表现, 餐后所有人员返回各自工作岗位;与会人员早餐在各自单位或家中食用。

1.2 发病情况

首发病例为在2层食自助餐的会议保障秘书, 男, 32岁, 25日晚17时出现腹泻, 先黄色糊状, 后为稀水样便, 腹泻6次, 伴有腹痛、恶心、头昏、乏力、畏寒, 无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 当晚18时前往门诊部就诊, 体温38.2 ℃, 经抗生素、输液等对症治疗后明显好转。随后有共同进餐史的27名与会人员出现类似症状, 先后在门诊部就诊并采取相同的对症治疗, 病人主要分布2层餐厅就餐人员中, 截止9月26日18时无新发病例报告, 住院接受治疗的所有病人均病情平稳, 无续发病例和死亡病例, 部队情绪稳定并已恢复正常工作秩序。

1.3 流行特征

人群分布特征为病人全部为食用宴会午餐的就餐人员, 未食用者未发病, 均为男性军人, 年龄27~58岁, 罹患率32.2% (28/87) 。潜伏期最短为4 h, 最长为36 h, 中位数为14.2 h, 呈正偏态分布。发病高峰主要集中于中餐后10~20 h, 共发病23人, 占发病人数82.1%;<10 h发病人数为3人, 占10.7%;>20 h发病人数为2人, 占7.1%。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后又突然下降, 无传染病拖尾现象。

1.4 临床表现

28名患者均出现腹痛 (脐周及下腹部) 、腹泻症状, 多为水样便, 为3~10次/d, 部分患者因腹泻次数较多, 出现轻度脱水现象, 表现出乏力症状, 无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现象;53.6% (15/28) 的病人出现恶心、呕吐, 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82.1% (23/28) 患者出现发热, 体温在37.1~39 ℃间。检验发现16名患者白细胞总数增高, 为 (10.1~21.4) ×109/L[参考值 (4~10) ×109/L], 其中有11人中性粒细胞偏高。便常规除3人检出白细胞 (3个/HP) 外, 其余病人均正常, 其他检验结果均未见异常。病程1~3 d, 经补液、抗菌及对症处理后全部康复。

1.5 饮食卫生

接到中毒报告后, 立即赶到现场, 封存所有食物。调查发现炊管人员卫生知识掌握不牢, 贯彻饮食卫生制度不彻底, 甚至违反规定食用凉拌菜, 冷荤间不符合要求, 无专门洗涤消毒设施, 无专用工具和容器, 无专用冷藏设备和空气消毒装置, 操作间没有窗户, 采光和通风不好, 地面潮湿;操作间内水池无明显标记, 肉类、水产品和菜类洗涤时混用, 容易发生相互间交叉污染;刀、板等烹饪用具标识不明显且存在混用现象;冰柜内生熟食品混放。食堂用水为市供自来水。

2 实验室检查

2.1 样本来源

现场带回9月23—25日3天的早、中、晚3餐共91件食品留样;同时采用纸片法[1]现场采集冷荤间刀、熟食板、盆、抹布、盘子及冰箱把手10件样本。

2.2 检验方法

食品留样中的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沙门菌检验依据W-3型食品微生物采样检测箱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北京中卫食品卫生科技公司生产) 使用说明书进行, 经24 h培养, 在“黄瓜凉拌猪蹄”和“黄瓜凉拌煮花生”2种凉菜中均检出呈紫红色的沙门菌落。

2.3 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见表1。调查发现与会人员只在该宾馆食用了25日中餐, 且发病人员全部食用了25日中餐, 而早、晚餐均在各自单位或家中食用, 因此, 重点检验25日中餐所留样品。所有病人均采用了抗生素治疗, 故未进行呕吐物和腹泻物采样检测。

3 讨论

沙门菌隶属于肠杆菌科沙门菌属, 自1885年Salmon和Smith分离出猪霍乱沙门菌以来, 至今已发现2000多个血清型, 我国已发现201个血清型, 新的血清型还在不断地被发现。人通过食用含有大量沙门菌污染的肉类食品、蛋类制品和乳制品等食物而引起发病[2]。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实验室检测和病人的临床表现, 综合分析, 认定本次集体发病是一起由于就餐者食用了沙门菌污染的凉拌菜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其依据为:①群体集中发病。发病突然, 潜伏期短, 发病曲线呈现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趋势, 发病者均食了用受污染的凉拌菜, 罹患率高达32.2%;②相似临床表现。所有病人都有腹痛、腹泻、水样便, 发热, 症状相似, 轻重不一, 无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肠道传染病症状, 无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现象和流行病学中传染病的托尾现象;③存在致病食物。调查发现, 所有病人都食用过“黄瓜凉拌猪蹄”或“黄瓜凉拌煮花生”2种菜, 而且这2种菜都检出沙门菌, 并且大肠菌群污染严重, 调查中虽然发现个别病人述说没有食用过“黄瓜凉拌猪蹄”中的猪蹄, 也有发病, 但详细调查所有病人都食用过2种菜中的黄瓜, 故推断黄瓜是引起本次食物中毒的致病食物;④冷荤间卫生差。通过对冷荤间熟食刀、板等用具检测, 除熟食盘外, 所有样品均不合格, 大肠菌群阳性并且刀、板、熟食盆均检出沙门菌, 说明凉菜制作过程中存在污染环节;⑤细菌感染致病。82.1%病人出现发热;所有病人经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 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否定病毒性感染疾病或食物中含有其他可能致病的“化学性物质”引起的腹泻;⑥排除水源污染。该单位使用市供自来水, 除发病单位外, 同一营院内饮用同一自来水的单位无发病现象, 而且水源检测合格, 排除发病与水源污染有关。

本次食物中毒教训深刻, 主要表现在:①食品储存漏洞。冰柜中储存的食品生熟不分并有包装破损, 极易引起生熟食品交叉污染;②食具洗消漏洞。炊具、食具生熟不分, 无明显标志, 相互混用, 并且消毒制度不落实, 受到交叉污染后的炊食具, 在盛装食物或使用时, 可引起熟食品污染;③食品制作漏洞。食品制作过程未按要求操作, 一是食品制作加热不彻底, 未能将食品中污染的细菌全部杀死;二是食品未采取消毒制作程序, 如2种凉拌菜中的黄瓜没有消毒液浸泡消毒, 简单清洗后加工成凉菜或因时间紧提前制作完成并放置较长时间, 造成污染的细菌大量繁殖致使达到致病数量;三是食品加工的餐具生熟混用, 可引起生熟食品相互交叉污染;以上这些都可能使就餐者摄入大量致病菌并引起发病;④炊管人员漏洞。国家和军队有关饮食卫生规章制度十分明确, 如果扎实落实, 可以杜绝各种食源性疾病, 归根结底就是炊管人员责任心不强, 抱有侥幸心理或缺乏饮食卫生知识, 没有落实相关饮食卫生制度而引起发病;⑤检查督促不力。现场调查发现, 食堂饮食卫生制度落实不好, 生熟食品混放, 操作间洗涤池和餐食具无明显标识, 违规食用凉拌菜且现场监督人员未能及时制止。

参考文献

[1]GB14934-94餐 (饮) 具消毒卫生标准.

沙门菌食物中毒 篇3

资料与方法

监测对象:选择天山区1家三甲医院、3家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志贺菌、沙门菌监测点,以就诊的急性重症腹泻患者为监测对象,每年检测400例以上腹泻患者的粪便样品。

监测方法:肠道门诊建立专册登记,按照监测病例的定义进行严格诊断;对符合对象进行登记和对重症腹泻病患者进行采样监测,用棉签采集新鲜粪便的浓血、黏液、水样便或稀便部分,采样量5~10 g,置于肛试管内,当天送区疾控中心进行监测。

结果

急性腹泻患者志贺菌监测情况分析:2013-2015年共检测1 363份标本,检出志贺菌、沙门菌共40株,阳性检出率2.93%,其中检出沙门菌15株,检出志贺菌25株,各年度情况见表1。

时间分布:不同月份急性腹泻患者志贺菌检出情况分析:除5月份和10月份检出阳性率较低,阳性率最高为6、7月份,见表2。

天山区志贺菌阳性腹泻患者志贺菌实验室分型情况,见表3。

天山区沙门菌阳性腹泻患者沙门菌实验室分型情况,见表4。

讨论

本次调查2013-2015年共检测1 363分标本,检出志贺菌、沙门菌共40株,阳性检出率2.93%,其中15例沙门菌阳性患者均否认有相同患者接触史、饮生水史,有2人家中饲养宠物,有3例患者述邻居家中饲养宠物。15例患者中有8例(53.33%)有可疑饮食史,其中2例食用禽类,2例食用蛋类,2例食用动物肉类制品,2例食用海产品类,食用方式多为生、半生品和隔夜未回锅菜。25例志贺菌阳性患者5岁以下9例,其大多数与夏季食物储存不当和食用凉品有关。另外夏秋季节蚊蝇滋生繁多,导致食品受污染的机会增多,增加人群感染机会;年龄集中分布在5岁以下儿童,这与何战英等人研究结果一致[2],这可能与人群的防病意识薄弱,饮食卫生以及居住卫生环境差有关。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间接提示沙门菌感染和食品,特别是肉制品的污染可能有密切关系,进而提示我们对食品加工、贮藏、运输等各个方面做好监督工作,加大督查力度,同时更要提高市民对食品卫生以及对食物加工过程的安全意识,彻底煮熟以动物为源的食物,特别是禽类、肉类和蛋类,以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廖斌,李怡,侯敏,等.一起阿柏丁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4):115-116.

沙门菌食物中毒 篇4

1材料与方法

1. 1菌株福氏志贺菌 ( CMCC51573) 、鼠伤寒沙门菌 ( CMCC50098) 、宋内志贺菌、肠炎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阪崎肠杆菌等8株菌用于特异性实验, 由本实验室保存的质控考核和监测所分离菌株。

1. 2仪器与试剂TGW16台式高速微量离心机、微量移液器、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 DK-S420电热恒温水槽、ATB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沙门菌志贺菌通用的一次性采便增菌管 ( DB12 - T465 - 2012, 天津乾坤) ; 营养琼脂、SS琼脂、 HE琼脂、三糖铁琼脂 ( TSI) 、MIU等培养基 ( 天津诺凡) , 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沙门菌、志贺菌核酸联检试剂盒 ( 13051601, 广州华峰) 。

1. 3标本来源选择一次疑似食物中毒事件中, 需调查的76名食堂从业人员的粪便分别接种于一次性采便增菌管。 阳性控制菌株为福氏志贺菌 ( CMCC51573) 、鼠伤寒沙门菌 ( CMCC50098) 。

1. 4检测方法沙门菌、志贺菌同时用LAMP方法和GB 4789. 4 - 2010、GB 4789. 5 - 2003的方法进行平行对照实验, 用GB 4789. 4 - 2010、GB 4789. 5 - 2003的方法进行最后分型鉴定。

1. 4. 1LAMP检测方法和结果判断按试剂盒说明书, 取待测的增菌液1 ml加到1. 5 ml无菌离心管中, 10 000 r / min离心2 min ( 离心半径= 5. 7 cm) , 吸弃上清; 加入80 μl DNA提取液, 振荡混匀后沸水浴10 min, 置冰上10 min; 10 000 r/min离心2 min, 上清即为核酸模板; LAMP反应体系包括Shi反应液22. 5 μl、 Bst DNA聚合酶0. 5 μl、稳定液50 μl和2 μl显色液和上述样品核酸模板2. 5 μl; 置65 ℃恒温反应1 h, 反应结束, 将HF反应管倒置甩动2次, 再正置甩动2次, 使工作液与显色液充分混合, 冷却至室温。在黑色背景下观察管中颜色判读结果。HF反应管呈现绿色则为阳性, 呈现橙色则为阴性, 呈现橙绿色则取1次LAMP产物5 μl再次LAMP, 观察颜色变化。

1. 4. 2传统检测方法取余下的增菌液和LAMP检测阳性的增菌液按GB 4789. 4 - 2010、GB 4789. 5 - 2003方法分别转种于SS琼脂平板和HE琼脂平板上, 挑取SS琼脂平板和HE琼脂平板上的可疑菌落分别转种TSI和MIU。如果生化反应初步符合志贺菌或沙门菌特征, 转种营养琼脂平板做纯培养, 纯培养菌落用生理盐水制备成麦氏浊度为0. 5的菌悬液, 使用ATB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分析; 同时时做血清学分型。挑取可疑TSI上菌落分别做志贺菌属4种多价血清和沙门菌属AFO多价血清凝集, 同时做盐水对照试验, 如志贺菌属4种多价血清或沙门菌属AFO多价血清凝集, 继续做志贺菌或沙门菌的分型鉴定。

1. 5特异性试验取福氏志贺菌 ( CMCC51573) 、鼠伤寒沙门菌 ( CMCC50098) 、宋内志贺菌、肠炎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阪崎肠杆菌等8株菌分别接种于一次性采便增菌管, 取增菌液制备DNA模板进行沙门菌和志贺菌LAMP方法检测, 验证方法的特异性。

1. 6灵敏度试验取新鲜生长在营养琼脂平板上的福氏志贺菌 ( CMCC51573) 、沙门菌 ( CMCC50098) 菌落分别接种于无菌生理盐水中, 比浊法制备108CFU / ml菌悬液 ( 麦氏浊度0. 5) , 菌悬液用无菌生理盐水10倍倍比稀释至10- 8, 选择10- 6、10- 7和10- 83个连续稀释度的菌悬液分别取100 μl平行涂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做菌落计数[2]。同时, 取10- 6、10- 7、10- 83个连续稀释度的菌悬液1 ml, 用试剂盒法提取DNA, 取2 μl上清液作为模板进行LAMP扩增。以LAMP阳性检出的最低稀释度管相对应的平均菌落数为本次的LAMP检测的灵敏度。

2结果

2. 1沙门菌志贺菌的LAMP检测和分离培养结果LAMP方法检出1份标本为沙门菌阳性, 阳性率为1. 32% , 可通过肉眼判断结果; 分离培养法检出1份都柏林沙门菌, 阳性率为1. 32% 。

2. 2特异性试验福氏志贺菌 ( CMCC51573) 、宋内志贺菌、沙门菌 ( CMCC50098) 和肠炎沙门菌等4株菌出现LAMP扩增, 检测结果为阳性, 其他4株菌均无扩增殖, 检测结果为阴性, 表明该引物特异性强。见图1。

注:1.试剂盒阳性对照;2.福氏志贺菌 (CMCC51573) ;3.宋内志贺菌;4.沙门菌 (CMCC50098) ;5.肠炎沙门菌;6.试剂盒阴性对照;7.金黄色葡萄球菌;8.大肠杆菌;9.变形杆菌;10.阪崎肠杆菌

2. 3灵敏度试验经平板计数, 原始菌液浓度为108CFU / ml, 10倍倍比稀释至10- 8, 选择10- 6、10- 7、 10- 83个连续稀释度的菌悬液进行LAMP检测, 结果鼠伤寒沙门菌LAMP方法的灵敏度为170 CFU/ml, 福氏志贺菌LAMP方法的灵敏度为190 CFU/ml。见表1。

3讨论

目前, 国标中提供沙门菌、志贺菌属的检测方法为传统的分离培养, 包括增菌、分离、筛选可疑菌落、生化和血清学鉴定等多个步骤, 得到阴性结果至少需要3d, 检出沙门菌或志贺氏菌至少需要5 d。另外, 分离培养法的生化鉴定存在易受人为和试剂的影响因素或需要昂贵的微生物鉴定系统的不足之处, 血清学分型也存在效价低和易失效等缺点。国内外针对沙门菌和志贺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很多, 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LISA) 、胶体金免疫测试条、聚合酶链反应 ( PCR) -凝胶电泳法、实时荧光PCR法、基因芯片等方法。各种方法都存在各自的优势和缺点。免疫学方法敏感度有待提高, 易出现假阳性; PCR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优点, 但其对操作人员和操作环境的要求高, 需要专门的检测设备, 需要防止PCR扩增产物污染环境而引起以后的PCR假阳性; 而基因芯片的制作工艺复杂, 信号检测也需专门的仪器设备, 需解决诸如建立标准化程序、降低检测费用、简化样品制备和标记操作等一系列问题[3]。

LAMP技术是一种核酸恒温扩增新方法, 该方法依赖于能够分别识别靶序列上6个特异区域的4条或4条以上特异性引物和一种具有链置换特性的DNA聚合酶, 在等温 ( 65 ℃) 的条件下反应1 h即可高效、 快速、高特异地扩增靶序列, 可以通过浊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 甚至肉眼观察判断结果。具有操做简单、扩增反应极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不需要昂贵的仪器 ( 只需普通电热恒温水浴锅) 、不需要繁琐的电泳紫外观察等过程而易普及等优点。广州华峰设计的LAMP反应管, 解决了“气溶胶”干扰, 实现了核酸扩增后不开盖肉眼直接判读检测结果, 摆脱了对仪器的依赖。 然而, 因为LAMP的检测限很低, 反应非常灵敏, 所以在使用LAMP检测时, 检测者一定要熟悉分离和鉴定细菌的无菌操作, 实验时应严格分区操作, 样品前处理要避免交叉污染, 加样、分装的时候应尽量避免产生气泡, 反应前应注意检查反应管是否盖紧, 避免发生假阳性[4]。该技术已被列为出口食品中致病菌检测的推荐方法 ( SNT 2754 - 2011) 。

本试验结合沙门菌和志贺菌通用增菌的优势, 经过1次增菌、1次测试便可同时完成对沙门菌和志贺菌的快速检测, 而且直接用肉眼判断结果, 从样品增菌到取得阴性结果报告可在24 h内全部完成。但LAMP法是对沙门菌和志贺菌的通用核酸检测, 对活菌或死菌的检测结果都会是阳性, 不能进一步鉴定分型和分离菌株, 所以需要将沙门菌和志贺菌的LAMP方法配合分离培养法进行检测, 增菌液LAMP检测发现阳性或弱阳性结果后, 都应进行后续分离培养法试验来鉴定分型和菌株分离, LAMP方法仅适合作为分离培养方法的有益补充而不能代替它。

总之, LAMP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 为基层疾病控制实验室提供了简易有效的沙门菌和志贺菌检测方法, 尤其适用于从业人员沙门菌和志贺菌的快速筛查, 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俞彩娥.沙门菌和志贺氏菌通用增菌液增菌效果实验观察[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6 (3) :369-370.

[2]Hara-Kudo Y, Nemoto J, Ohtsuka K, et al.Sensitive and rapid det-ection of Vero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using loop-mediated isothermalamplification[J].J Med Microbiol, 2007, 56:398-406.

[3]曹际娟.食品微生物学与现代检测技术[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50-187.

某区食品中沙门菌的监测与分析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来源

在2008年8月至2011年7月以无菌方式定期随机采集广州市天河区6个食品污染物监测点内的7类农贸市场的2321份食品, 包括生肉 (鸡肉、鸭肉、鱼肉、羊肉、牛肉、猪肉) 、水产品、生食蔬菜 (黄瓜、西红柿、香菜、生菜) 、熟肉制品、蔬菜沙拉、速冻米面、生制食品、熟制食品, 共2321份。

1.1.2 样本检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GB/T4789.4-2003) 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方案检验沙门菌。沙门菌诊断血清购自深圳市瑞鑫达实验用品试剂耗才有限公司提供, 并在试剂的有效期内使用。药敏试验结果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采用CLSI推荐方法检测提供。缓冲蛋白胨水、三糖铁培养基、四硫酸钠煌绿增菌液、微量生化管等购自上海艾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玛嘉沙门菌显色培养基产自法国, 由广州市辉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分装。

1.2 方法

1.2.1 前增菌

对检测样品进行均质后取其中25g加入到225mL缓冲蛋白胨水中置36℃, 对其进行24h培养。

1.2.2 增菌

取1mL检测样品混合物加入到10mL四硫酸钠煌绿增菌液中, 将其置于42℃, 对其进行24h培养。

1.2.3 分离培养

将增菌液转种于科玛嘉沙门菌显色培养基琼脂平板上, 将其置于36℃培养24h, 最后挑取紫色可疑菌落进行生化反应试验及血清学鉴定。

2 结果

2.1 不同种类食品沙门菌的检出率

7类食品中均检出沙门菌, 食品中沙门菌检出率为7.07%, 沙门菌检出率以生肉 (11.03%) 为最高, 依次为淡水产品 (4.47%) 、熟肉制品 (1.60%) 、速冻米面 (1.47%) 、熟制食品 (0.75%) 、生制食品 (0.69%) 及生食蔬菜 (0.51%) , 不同种类食品检出率, 见表1。

2.2 不同种类食品沙门菌菌株血清分型分布情况

164株沙门菌分属6个群、19个血清型, 以德尔卑沙门菌为最高 (21.34%) , 其次是沙拉坚沙门菌, 不同种类食品沙门菌菌株血清分型分布情况, 详见表2。

3 讨论

沙门菌在自然界中存活力较强, 分布广泛。

本在7类食品中均检出沙门菌, 食品中沙门菌检出率为7.07%, 沙门菌检出率以生肉 (11.03%) 为最高, 依次为淡水产品 (4.47%) 、熟肉制品 (1.60%) 、速冻米面 (1.47%) 、熟制食品 (0.75%) 、生制食品 (0.69%) 及生食蔬菜 (0.51%) 。这一研究结果沙门菌检出率低于李秀桂等[1,2,3,4], 高于蒋震羚等[5,6,7,8,9,10,11,12,13], 究其原因可能与研究区域、调查的食品包括范围、沙门菌培养的试剂和培养基等有关。

本研究还发现, 164株沙门菌分属6个群、19个血清型, 164株沙门菌21.34%来自生肉, 显示生肉是沙门菌污染的高风险产品。这与沙门菌污染生肉造成的食物中毒暴发居高不下有直接的关系, 仍然是主要的食源性病原菌[11,12], 与广西重大食物中毒报告相吻合[13]。各地方应根据监测的结果对辖区范围内食品中沙门菌加强监控和预警是减少沙门菌食物中毒有效办法之一。

摘要:目的 探讨广州市天河区食品中沙门菌的污染情况, 初步确定易受污染的食品, 为防范由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2008年8月~2011年7月以无菌方式定期随机采集广州市天河区6个食品污染物监测点内的7类农贸市场的2321份食品, 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统一的沙门菌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7类食品中均检出沙门菌, 食品中沙门菌检出率为7.07%, 沙门菌检出率以生肉 (11.03%) 为最高, 依次为淡水产品 (4.47%) 、熟肉制品 (1.60%) 、速冻米面 (1.47%) 、熟制食品 (0.75%) 、生制食品 (0.69%) 及生食蔬菜 (0.51%) ;检出沙门菌164株分属6个群、19个血清型, 以德尔卑沙门菌为最高 (21.34%) , 其次是沙拉坚沙门菌。结论 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的食品均不同程度受到沙门菌的污染, 以生肉污染严重。因此, 我们应加强对畜禽类在屠宰、运输、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和监测, 减少沙门菌食物中毒的发生。

沙门菌食物中毒 篇6

1 发病情况

该养殖户共饲养雏鸡4 000只, 该次发病的为13日龄的雏鸡, 病发初期雏鸡主要表现畏冷、扎堆、垂翅, 张口呼吸、拉黄白色稀粪现象。该鸡群在7日龄时曾免疫注射过新传支二联疫苗, 育雏室温度在31℃左右, 饲养密度较密, 病发前几日, 天气连续降雨, 为取暖窗未进行通风, 氨气味道大。病发初户主曾用恩诺沙星饮水治疗, 治疗效果不佳, 同时, 注射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 但都无明显效果。求诊我中心后经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为大肠杆菌与沙门菌混合感染, 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并全群用阿米卡星饮水, 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2 临床症状

发病鸡主要表现精神不振, 食欲废绝, 羽毛松乱, 倒卧;呼吸困难, 早上或晚上可听到“咯咯”的声音;严重腹泻, 粪便呈灰白色、水样, 部分病鸡排黄绿色稀粪, 肛门周围被粪便粘着。死亡的病鸡鸡爪干, 鸡冠呈白色萎缩状。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雏鸡可见:鸡眼睛流泪, 有清亮鼻液, 个别鼻窦内有黄白色干酪物;病死鸡和急宰病鸡的头部和颈部的皮下, 均呈现大量弥漫性出血, 形成淤血块, 布满整个头部和颈部的皮下;气囊浑浊或有黄白色分泌物;肝脏肿大、出血;脾脏肿大;个别鸡直肠内有血丝样内容物。

4 实验室检查

制备肝、脾组织抹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 发现有革兰氏阴性散在的杆菌;无菌取病死雏鸡肝脏、脾脏病料接种于鲜血平板和麦康凯平板, 挑取单菌落纯化培养后进行生化试验和药敏试验。生化试验结果确定分离菌为沙门菌和大肠杆菌。

5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笔者诊断为雏鸡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的混合感染。

6 治疗措施

6.1 严格消毒

每周用敌菌净消毒液 (1:200浓度) 带鸡消毒1次, 连用3次;以后按预防浓度和规定的预防时间, 按1:300浓度每10 d消毒1次。

6.2 药物治疗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全群用阿米卡星饮水, 连用3~5 d, 同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 用药结束后用肝肾宝饮水1 d。

采取以上措施后, 鸡群逐渐好转, 治疗期间死亡雏鸡90余只。

7 讨论

7.1 沙门菌和大肠杆菌是禽类的常见病原, 种禽感染后可以经卵传播, 导致胚胎死亡或产生大量弱雏, 因此做好种禽沙门菌病和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对于育雏阶段的成活率和禽苗发育至关重要。

7.2 目前对于沙门菌和大肠杆菌的防治主要依靠抗菌药物进行, 据了解, 有些养殖户在鸡出壳以后注射头孢噻呋用于预防沙门菌和大肠杆菌造成的早期死亡, 有一定的效果。但需要广大养殖户注意:切忌药物乱用、滥用, 避免耐药现象的出现。

7.3 该次发病主要原因是饲养环境条件差, 场地污染严重。多数农民养鸡未经过系统专业培训, 没有认识到兽医卫生工作的重要性。防疫措施不健全, 疫苗使用不当。不定期消毒, 对有传染病的鸡不及时隔离治疗;病、健鸡混养。

7.4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都易产生对抗生素的耐受性, 而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很多养鸡户患病后为尽快见疗效, 大剂量滥用药物或频繁换药, 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或未经巩固治疗即停药, 使病复发。因此, 对细菌性疾病的治疗, 应采用药敏试验选择合适药物。在使用药物治疗时, 应注意几种药物的适当配伍或交替使用, 有利于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从而取得良好疗效。

7.5 鸡大肠杆菌病是目前危害家禽业的大敌, 要引起足够重视进行防治, 新进鸡只要进行大肠杆菌疫苗的免疫注射;但由于疫苗的菌株受地区限制, 免疫的效果也有很大差别, 所以, 大肠杆菌病的防制应该采取综合性措施, 包括菌苗接种, 净化空气环境卫生, 防止饲料与水源的污染, 定期用药物进行预防等。

参考文献

[1]张素荣.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当代畜牧, 2014 (02) :15-16.

[2]钱宏军, 时修亮, 殷明, 等.鸡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诊治.畜禽业, 2011 (02) :68-70.

吉林省食源性沙门菌污染监测分析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来源

增菌与培养用干粉培养基购自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沙门菌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购自郑州博赛生物技术研究所,API试纸条、VITEK鉴定卡购自北京威泰科生物有限公司,沙门菌诊断血清购自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2 样品的种类和来源

2002年9月采集4个市区部分农贸市场出售的生畜禽肉熟肉制品水产品等212件;2003年9月采集样品中增加了生食蔬菜,共计样品400件;2004年8月采集上述样品380件;2005年8月采集样品中增加了婴儿配方奶粉,共计样品500件;2006年5-8月采集样品中增加了速冻面米食品和非发酵豆制品,共计样品625件;2007年5-8月采集上述样品508件;2008年6-8月采集样品473件;2009年5-8月采集样品300件。2002-2009年间共采集样本3 398件。

1.3 检验方法

按照GB/T 4789.4进行沙门菌检验,选择性培养基增加科玛嘉沙门菌显色培养基。在选择性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做生化和血清鉴定,生化鉴定选用API、VITEK鉴定卡鉴定。

2 结果

2.1 样品中沙门菌检测结果

2002-2009年共检测样品3 398份,检出沙门菌300株,总检出率为8.83%。

2.2 9类食品中沙门菌检测结果

9类食品中沙门菌检测结果生禽肉中沙门菌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8.33%;其次为生畜肉,为17.25%。见表1。

2.3 吉林省2002-2009年沙门菌检测结果

吉林省2002-2009年沙门菌检测结果以2006年检出率最高为年最低为这可能与采集样品数量和种类有关,见表2。

3 讨论

沙门菌是食源性疾病的最常见、最主要的致病菌,监测结果说明吉林省食品中沙门菌污染情况较为严重。2002-2009年监测的3 398份样品中,检出沙门菌300株,总检出率达8.83%。其中禽肉中沙门菌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8.33%;其次为生畜肉,为17.25%;动物性水产品5.40%;熟肉制品4.36%;沙拉等4.14%;非发酵豆制品1.61%;速冻面米食品0.72%;乳及乳制品0.24%。提示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动物宰杀行业及食品销售行业的监督管理,做好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减少沙门菌感染及其食物中毒的发生。

建议政府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对生禽肉、生畜肉等高危食品沙门菌污染监测,掌握沙门菌的污染水平,为政府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流行提供技术依据

参考文献

[1]GB/T478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S〕.

[2]杨修军,刘桂华,孔祥云,等.2002-2007年吉林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7):1400-1402.

上一篇:市场营销与企业发展下一篇:销售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