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建库

2024-06-23

数据建库(精选11篇)

数据建库 篇1

0 引言

村庄地籍数据建库是一项技术要求严格, 作业流程环节复杂的工作。国图村庄地籍系列软件是南京国图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ARCGIS上设计开发的。国土地籍管理系统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应用比较普遍。

扬中市村庄地籍数据建库项目的数据采集采用基于AOUTCAD2004开发的南方开思2008成图软件数字成图, 通过数据转换形成ARCGIS地形地籍数据。地籍数据建库工作主要分两部分完成, 包括地籍数据入库、地形数据入库。

1 数据准备

在地籍管理系统中, 地形数据的建立对后期地籍数据建库具有决定性作用, 其建立步骤如下:

1) 外业测量数据经南方开思测图软件成图, 形成最初地形数据。

2) 经外业巡视、检查、修改, 形成完善的地形数据。

3) 依照要求对地形数据进行内业图面整饰, 划地籍子区、地籍区界线。形成地籍子区图, 以便后期按地籍子区入库。

4) 地形数据检查。为确保地形图数据的正确性, 要对图形实体进行细致的检查及修改, 以免影响后期内业数据处理工作。检查内容主要包括:编码检查、房屋的扩展属性检查、图层正确性检查、面状地物封闭性检查等。

5) 编辑地籍图。依据外业测绘的界址点及权属调查底图, 在南方开思中连接界址线, 形成宗地权属界址数据, 注意不要切割房屋。

6) 地籍系统数据库。按照建库流程建立数据库。

2 地籍数据入库

2.1 地籍数据转换

从南方开思中输出地籍信息权属文件 (*.qs) , 由Map Gis地籍软件中“外业地籍处理”导入Map Gis平台, 形成宗地区 (*.wp) 文件。具体步骤如下:

2.1.1 生成qs文件

CAD—地籍—权属文件生成—由界址线生成—保存qs文件。

2.1.2 地籍外业数据处理生成WP文件

双击Data In.exe—文件—读入南方地籍数据—找到存好的qs文件—否—保存WP文件—复位窗口—保存。 (在利用Mapgis67平台查看wp文件是否存在小面或者是利用Arc Catalog拓扑规则进行拓扑同一多边形要素类中多边形之间不能重叠) 。

2.1.3 利用Edit Tbl.exe导成excel编宗地代码

宗地代码采用五层19位层次码结构, 按层次分别表示县级行政区划、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所有权类型、宗地号。宗地代码结构如下图所示。

第一层次为县级行政区划, 代码为6位,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260) 。

第二层次为地籍区, 代码为3位,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三层次为地籍子区, 代码为3位,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四层次为土地所有权类型, 代码为1位, 用G、J、Z表示。“G”表示国家土地所有权, “J”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 “Z”表示土地所有权争议。

第五层次为宗地号, 代码为6位, 包括1位宗地特征码和5位宗地顺序码。其中:

宗地特征码用A、B、S、X、C、D、E、F、W、Y表示。“A”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 “B”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 (地表) , “S”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 (地上) , “X”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 (地下) , “C”表示宅基地使用权宗地, “D”表示土地承包经营权宗地 (耕地) , “E”表示林地使用权宗地, “F”表示草原使用权宗地, “W”表示使用权未确定或有争议的土地, “Y”表示其他土地使用权宗地, 用于宗地特征扩展。

宗地顺序码用00001-99999表示, 在相应的宗地特征码后顺序编码。

为了与原宗地编码的对应, 扬中村庄采用村坊号加阿拉伯数字加原宗地号

Mapgis67转换成shape文件

双击Mapgis67—图形处理—文件转换—文件---装入区文件—找到保存的WP文件—复位--输出—输出shape文件 (查看是否宗地属性完整)

宗地入库:

1) 数据集—地籍信息—打开ZD-K-321182—数据交换—Shape格式数据入库—打开文件—找到SHAPE文件设置图层对应关系:双击对应图层—双击ZD

设置字段对应关系:宗地—原地籍

主要地类—土地用途

实测面积—实测面积

使用者—本宗地指界人姓名

地籍号—地籍号

2.2 地籍表格的录入

在国土村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利用调查表处理工具批量自动填写调查表生成ZD_DJDCB、ZD_JZBSB、ZD_QLR、ZD_QSDC、ZD_ZJB五个表。利用输表程序把调查表内容录入。

2.3 界址标示属性录入

地籍管理系统中界址标示的内容是以界址点与界址线属性的形式存在与宗地区文件的结点和弧段的属性中内业录入过程中可非常直观的发现调查表中界址线类别、界址线位置等界址标示内容与地形图中不一致的地方。

3 地形数据入库

3.1 地形数据建立

把达到数据入库标准的CAD数据, 删除村庄地籍能自动生成的注记, 如简、建、牲等生成cas文件。

3.2 地形数据转换

根据国土软件提供的编码Land DB.mdb中的S_ZD_YSDM编码对照关系把cad数据转换成ARCGIS数据。地形数据转换利用南方开思转换为地形数据交换文件 (*.cas) , 然后利用南京国土软件Cass Transform.exe, 完成地形及地籍数据的转换。如下:

利用南京国土软件Cass Transform.exe, 转换南方开思数据, 形成初始ARCGIS地形数据。

4 地形数据与地籍数据的检查

为了数据的完整性与正确性, 首先要保证数据的全面性, 做到不重不漏, 库里的数据与入库的数据完全一致, 还要保证宗地内的房屋不能跨界界址线, 相邻宗地界址线位置、类型相对应, 不能出现矛盾。

5 结束语

通过对南方开思与ARCGIS两种软件应用的研究, 整个技术贯穿了由南方开思数据采集到建立ARCGIS村庄地籍管理系统的全过程, 每个作用流程都环环相扣, 了解这两种数据的联系和区别, 真正实现了南方开思与ARCGIS村庄地籍一体化数据建库的理念, 为后期地籍数据的变更也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地籍调查规程[Z].2012-7-9.

[2]宗地代码编制规则 (试行) (国土资厅发[2011]57号) [Z].2011-11-28-.

[3]土地调查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8号) [Z].2008-2-7.

数据建库 篇2

基于ArcInfo的土地调查建库数据的质量控制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为了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状况,掌握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以便相关部门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进而实现比较科学的宏观规划与管理.在土地调查的内业实践中分析了数据建库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充分考虑建库数据的.现势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rcInfo的控制建库数据质量的思路及具体方法.

作 者:孙冬梅 Sun Dongmei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测绘院,新疆乌鲁木齐,8311000 刊 名:测绘技术装备 英文刊名:GEOMATICS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年,卷(期): “”(3) 分类号:P2 关键词:AreInfo   土地调查   建库数据   质量控制  

数据建库 篇3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供水;管网;建库;数据转换;数据质量

1 前 言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几个主要因素中,数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GIS数据来源的多样性是GIS数据的一大特点,不同的数据源在存储介质、数据结构等方面都有不同。要把多源的数据统一到同一个GIS系统中,必然会存在数据格式转换的问题。不同的数据来源有不同的数据转换方法,为了保证最终数据成果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我们应该选择合理的数据转换方法和有效的数据质量检查方法。下面以长沙市供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的初始建库为例,探讨管网信息系统建库的数据转换与质量检查的过程和方法。

2 GIS数据的来源和数据标准

2.1 数据来源

GIS数据的来源有多种多样,比较普遍的几种数据源有地形图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地面测量数据、业务管理数据、文字报告和其他格式的GIS数据等。

在长沙市供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的初始建库中,数据的来源主要是其他GIS系统的数据,包括基础地形图数据和管网数据,格式是ArcGis的Shape文件。

2.2 数据标准

在GIS系统中必须有统一的数据标准。长沙市供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中地公司的MapGis K9平台,坐标系统采用长沙市独立坐标系,比例尺采用1:500,分类编码和属性数据结构参考《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GB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GB13923-2006)、《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CJJ103-2004)等标准。

在进行数据转换的过程中,应采用有效合理的方法把原数据转换成长沙市供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要求的格式。

3 地形图数据转换

3.1 数据转换方法

项目组针对长沙市供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的地形图数据格式转换,开发了专门的数据转换工具,直接从Shape格式转换到Mapgis格式,减少中间环节,最大程度地避免信息丢失,还能实现自动数据分层和属性转换,使数据转换更有效率,还能更好地保证数据成果的质量。

3.2 数据格式转换的实现

Shape文件格式包含地物的空间位置和属性信息。经过分析,原始Shape文件的属性字段包含地物编码、名称、高程等地物属性,以地物编码为关键字段编制地物分层对照表、符号对照表、线型对照表、图案对照表和字形对照表。地物分层对照表中按照设计书的规定进行分层,地物的要素代码参照《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其他四个对照表根据《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和Mapgis系统库来编制。

地形图数据格式的转换通过检索对照表的方式实现。首先由地物编码属性确定地物类型和地物所属图层并在相应图层创建图形,然后搜索各对照表得到图形的渲染参数对图形进行符号渲染,最后转移地物的其他属性到相应的字段。数据格式转换工具使用开放源代码的ShapeLib和Mapgis,SDK二次开发包采用VC7.0编程语言开发完成。数据转换流程如图 1。

3.3 数据质量检查

数据质量是指空间数据在表达空间位置、专题特征以及时间特征这三个基本要素时,所能够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统一性的程度。通常包括的数据质量指标有:定位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数据完整性、时间性等。

由于长沙市供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初始建库使用的数据为已有的GIS数据,对地形图数据的空间精度及属性精度不作系统检查,只在图面上进行人工检查(如图形缺失、图形区域重叠、道路名称错误等)。地形图数据质量检查主要检查数据的转换精度和逻辑一致性。数据的转换精度主要检查转换前后图形实体的数量是否相等、转换过程中是否有无法解析的图形实体。通过检查,采用自主开发的数据转换工具的数据转换率达到100%。

4 管网数据建网

管网数据文件也是Shape格式,包含管点文件和管段文件,管段属性中包含了对起管点、终管点的引用,管点属性表和管段属性表就具有完整的管网连接关系;在管点属性中添加管点X坐标和Y坐标,管点和管段就具有空间位置信息。以上两点可以保证用管点属性表和管段属性表可以重构完整的管网。

长沙市供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中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建网:1)通过CAD图形建网;2)通过点线表建网。第一种方式可以把Shape文件转换为Dxf文件建网,但是这种方式不便处理属性。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本项目适合用点线表建网,把Shape格式的管点属性表和管段属性表输出为逗号分隔的CSV文件,并把字段名称改为系统规定的中文名称,即可以满足系统建网的要求。

在建网前必须保证管点管段属性表中数据的网络拓扑、点线关系的正确性,在输出管点管段属性表前对Shape文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数据补充。数据补充主要有两方面:1)在入户管段和预留管段的终点位置添加方向管点;2)在其他管段缺失管点的起终点处添加临时管点,在添加管点的同时完善管点管段的连接关系。由于数据量比较大,项目组利用ArcGis的ArcObject编制检查工具自动检查处理管点、管段Shape文件中的错误。管点、管段数据检查处理流程如图 2。

管点、管线文件经过以上检查处理流程以后,在管网信息管理系统中建网时就不会出现错误,才能保证建成的供水网络拓扑关系正确。

5 结束语

长沙市供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初始建库的数据源比较单一,没有复杂的数据获取过程,但是在数据格式转换方面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应用,采取的方法也是比较先进、快捷的方法;在数据质量检查方面即包括了通用的检查方法,也具有其独创的数据检查过程,是一个值得借鉴的项目。

在系统以后的更新维护过程中会逐渐增加不同类型的数据源,如更新基础地形图的影像数据、更新管网数据的物探数据和测量数据等,这些都具有不同的数据获取和更新方法。多源数据的获取和更新是我们以后需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实现多源数据共享也是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和数据生产软件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0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余明.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 中地数码.MapGis供水管网信息系统操作手册.武汉:中地数码,2010.

基础数据建库方法的探讨 篇4

关键词:FM,地形图,质量检查,格式交换

近年来随着数字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等国家大项目的大力建设, 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数据的运用空间也越来越大。如何快速高效的完成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的格式转换、数据建库、质量检查, 如何保证建库数据成果的真实性、完整性, 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往往由于数据测图标准、入库标准要求的不一致性, 传统的建库软件在工作中会受到很大的使用限制。本文结合1:500基础地形图数据建库工作, 着重介绍FME Workbe nch软件模板在DWG数据建库过程中的运用, 主要探讨其开发配置基本方法。

1 基础数据建库基本概念

1.1 基本概念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 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建库是根据规范或标准,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整合、入库等过程的泛称, 为数据应用提供有效、方便、实用的载体和接口。数据建库是数据应用的基础, 是数据平台的骨架子, 是GIS系统应用的重要支撑。

1.2 主要用途

数据建库作为数据应用的基础, 能够根据数据应用的要求, 整合各类数据资源, 集中、统一处理数据拓朴和属性, 定义数据的坐标系统、结构和格式, 为数据使用提供标准数据。

2 DWG 数据建库分析

2.1 DWG 数据质量基本分析

一般常见DWG地形图数据是通过CASS代码、几何类型、图层、颜色、线型、线型宽度、块参照名称、文字样式、文字高度、文字宽度比例、DWG图案填充名称、旋转角度等图形属性来表达实际地物, 并通过这些属性来表达实际地物的属性和相互关系。在数据建库工作中, 数据规范性检查是第一步。由于涉及的数据属性多, 完全依靠人工检测DWG数据是否完全符合数据标准, 工作量大, 且很难完成。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数据源和数据标准开发对应的数据标准检查程序。基本思路是, 读取DWG数据每个要素的基本信息, 同时与标准对照表进行比对, 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的数据, 通过错误输出端进行统计并输出。

2.2 DWG 拓扑关系

拓扑关系是用来描述空间实体之间、包含和相交等空间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

从拓扑本身的意义上来讲, 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只和要素间的几何位置、形态有关, 而和存储空间数据的载体无关。也就是说, 一幅地形图数据, 从DWG的格式无损的转换到GIS的格式, 其拓扑关系是不变化的。而从GIS技术的角度来看, 拓扑是建立节点、链接和多边形相互相关联的一组连接。

2.3 DWG 与 GIS数据格式交换

在DWG和GIS数据共享的实践中, 仅仅实现数据格式单一转换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问题的关注点已经上升到保持数据语义的稳定性上。这是由于行业应用上, 用户所关注的不仅仅在数据本身, 更多的来自于数据所表达的信息基于映射关系的DWG与GIS数据转换模型, 不仅要使DWG与GIS数据模型在转换模型中都能找到各自的映射, 还要通过映射关系使数据转换中的数据结构逻辑组织、形式表达层面的冲突得以解决, 最终实现真正意义的DWG与GIS的数据格式交换。

根据DWG数据和GIS数据标准, 建立要素几何类型对应关系以及DWG代码和GB代码的转换关系。一般几何类型关系对应关系如下:

要素代码关系建立对应关系实例如下:

3 FME 处理工具研究

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为了确保其数据入库质量, 数据建库工作必须遵循如下原则。1) 一致性:DLG数据标准必须一致。2) 完整性:数据在覆盖范围、图幅总数量、要素、数据层与内部文件等几个方面要满足完整性。3) 正确性:数据需要满足图形拓扑正确性, 属性项名称、类型、长度、顺序以及属性值、分类等内容的正确性。因此我们在运用FMEWorkbench软件模板进行研究开发时, 数据处理结果必须满足满足上述要求。

3.1 处理工具的开发

开发工具需要具备数据批量处理、功能灵活多变等特点。本次工作选择了FME软件作为数据格式转换和质量检查的开发工具。

FME软件能提供完整的访问空间数据的解决方案, 可用于读写存储和转换各种空间数据。它能实现各类GIS及CAD格式的数据相互转换。主要特点是:1) 可独立地直接浏览各种格式的空间数据, 同时浏览图形、属性和坐标数据;2) 提供为数据转换进行自定义的图形化界面能够可视化定义从原始数据到目标数据的图形与属性的对应关系;3) 将数据转换与丰富的GIS数据处理功能结合在一起如叠加分析、相交运算等;4) 支持海量数据处理, 大型的数据转换通过编写脚本及批处理模式高效运行, 即使输入数据多达数千个甚至上万个文件。

3.2 工具开发的技术路线

批量处理工具的开发主要过程包括处理方法的编制、FME功能模块设计、测试、修改等过程, 在满足生产需求的情况下, 用于实际生产。流程图如上图:

3.3 FME 功能模块对数据处理过程

利用FME实现数据批量处理功能模块, 该模块大致分为提取、转化、转载三个步骤, 如下图:

提取:在原始数据中读入需要进行批量处理的原始数据, 并提取数据相应属性内容。即为模块的输入端。

转化:功能模块核心工作部分, 他需要完成处理方案设计的工作内容。可利用FME提供的几百余种转换函数, 根据生产需要进行合理配置, 实现转化目的。即为模块的处理过程。

装载:将转化过程对数据的处理结果输出到指定的工作区域或是数据库中。即为模块的输出端。

4 总结

数据建库 篇5

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对于提高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平,加快实现国土资源信息的`规范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简要地介绍了项目区概况,概略分析了项目区的建库技术流程.重点对建库过程中数学基础的建立、矢量化的方法选择、拓扑成面细碎多边形的处理、质量控制方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作 者:张涛 赵克会 陈静 Zhang Tao Zhao KeHui Chen Jing 作者单位:张涛,Zhang Tao(蚌埠市勘测设计研究院,安徽,蚌埠,233000)

赵克会,Zhao KeHui(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陈静,Chen Jing(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400715)

数据建库 篇6

关键词:ArcEngine;土地利用规划;建库系统;技术流程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291-02

1 引言

土地利用规划空间数据库是土地利用信息化的基础,是国土资源基础空间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便于土地规划审批的图形审查工作,各地国土资源部门都建立了以一定年限为基年的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

2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源处理

2.1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基本内容和分类体系

为便于土地利用规划信息数据的管理、共享和使用,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主要特征,将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划分成不同的门类、大类、小类,构成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分类体系,以控制各类信息的编码和使用。整个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分为4个门类,10个大类,48个小类。数据编码采用线分类法,按照土地利用规划要素分类体系分为若干大类,并依次分为小类、一级类和二级类,基本分类代码由七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缩减或扩充。具体分类情况可参见《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

2.2 空间数据分层及定义

图层划分应做到适用、合理,无关联的信息要分层存放,并结合空间数据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图层的划分应符合下列3条原则:(1)按不同的图素内容划分若干图层 (2)相同逻辑的信息内容尽量放在同一图层中; (3)图层的划分要符合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空间数据的基本要求。依据“三原则”,参照《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的要求,在《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图层:辅助线、辅助面、地类符号、图斑面、注记层。

3 建库系统

3.1 建库平台

规划数据库的建立采用基于ArcEngine组件进行二次开发的土地利用规划建库系统作为建库平台。根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建库要求,平台提供以下功能(1)数据管理:提供类似ArcCatalog一样的数据组织、管理工具,可以实现SDE数据库、个人数据库等的综合管理;(2)数据处理:坐标转换、拓扑构面、图幅坐标计算、图幅理论面积计算、图幅合并、基期属性传值导航图层、注记层创建、用途分区划定、规划建库图层属性赋码;(3)数据输出:标准图框生成、规划專题渲染图件制作、专题图件模版制作;(4)数据检查:属性检查、图形检查、拓扑检查、其它检查。

3.2 数据库平台

由于此次建库使用的数字数据比例尺较大,形成海量数据,因此利用ArcSDE+关系数据库来管理空间数据,实现空间数据在逻辑上的连续和空间上的无缝集成。在选择关系型数据库时,考虑到数据库系统必须符合网络化、多媒体化以及统一管理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要求,我们选取不仅能支持海量空间数据统一存储管理,还能够支持国土综合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关系型数据Oracle10g作为此次数据库管理平台。

4 建库实现

考虑龙泉驿区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实际情况,经反复试验总结,本次建库的技术路线包括以下几步:(1)收集、准备、分析、处理资料,拟定技术方案;(2)以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平台,将基期现状信息进行入库处理,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3)在系统支持下,编制多套规划方案,多方征求意见形成最终的方案,并报有关部门审批,直至审查通过根据通过的规划建立规划数据;(4)将所有规划数据进行入库处理;(5)在系统支持下输出各项规划成果数据表格及图件。以此建库技术路线为准则,制定了如下的建库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

4.1 资料收集准备

在资料准备的过程中,资料的内容以《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要求为准。在本次建库中,土地利用规划资料收集包括图件资料、数据资料和文本资料。图件资料包括基年各乡镇1:1万土地利用现状总体图,现阶段城市总体规划图,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图以及土地利用、复垦、整理和基本农田保护等专项规划图等。数据资料是包括2004年7月建立的2003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以及中心城区规划电子文档。文档资料包括各乡镇中心村分布、面积登记表,中心城区各时段的规划指标及分布情况表、土地潜力整理表。

4.2 基期数据入库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所用的基期现状数据为国土局提供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电子文件,为MapInfo格式。首先,需要将MapInfo格式的数据转换成本次建库平台所支持的数据格式即e00或.shp格式,并且利用平台提供的非标准与标准图层字段映射匹配关系的设置功能使得一些非标准图层结构转换成国土资源部规划数据建库要求的标准结构。其次,将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地类代码或者是实体代码与规划基期地类代码或规划代码形成映射,自动将规划基期数据中三位的 “DLDM”生成七位的“GHDM”。第三,将空间图层统一到同一坐标系下。最后,对合并的基期数据进行自检处理,数据检查包括图形检查、属性检查、拓扑检查和其他检查。在进行基期属性传值自动处理的同时,形成规划编制所需各类导航图层(乡导航、村导航)以及注记图层,一并转入规划基期数据库。

4.3 编制规划方案

在基期信息资料的基础上,编制规划要素,建立各项规划信息图层,划分用途分区,建立规划属性数据、从而获得相应的规划数据。规划建库制作采用四定原则:定序(土地使用的时序)、定量(土地使用数量)、定性(土地使用性质)、定位(土地使用空间位置)原则。定序,将各专题规划要素进行规划属性的赋码与自动传值,包括每一个规划图层所需的规划代码、规划时段、规划方案(版本)编号、行政单位代码以及权属单位代码,确定土地使用的时序。定量,通过规划专题分析,进行规划要素的指标划定,确定规划占用基期统计确定土地使用数量。定性,从规划基期提取规划编制要素信息,自动根据规划编码确定土地使用性质。定位,采用快速导入坐标进行重点建设项目位置定位、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以及土地用途分区划定,确定土地使用空间位置。

4.4 规划数据入库

根据通过规划编制的数据建立规划数据库。在规划数据入库前需要进行数据处理。首先,进行图形数据整理。在图形数据整理过程中删掉所有过渡性的临时图层文件,对图层进行全面的规范化整理,从而获得标准化、规格化的具有准确属性的分层图形数据库。属性数据处理其次进行数据质量检查。质量检查包括属性检查、图形检查和拓扑检查。属性检查主要检查规划代码、规划时段成对出现、圈内外、城市、是否属于本测区权属代码。

4.5 规划数据库应用

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形成规划修编图件成果及规划编制相关统计表格。规划指标及规划文本作为规划实施年度计划指标的核减依据。规划成果数据(图件及表格)作为规划实施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核减依据,从而为下一轮更加科学地进行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阮晓兵.浅谈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系统,2005,(12).

[2]李景文,黄钧华.桂林市土地利用规划空间数据库的建立方法[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3,(10).

数据建库 篇7

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清远市国土资源“一张图”亟待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核心数据库的建库工作。核心数据库建设涵盖了各类基础地理数据和国土资源专题数据。其中专题数据包括报批、供应、登记等若干类, 对建库效率提出一定的要求。本文主要以清远市建设用地报批数据为例, 利用Python脚本探讨一种快速建库的思路。

2 建设用地报批数据来源分析

2.1 建设用地报批收件数据

清远市国土资源前期信息化相对薄弱, 08年启用省级相关业务审批系统以后, 积累了大量完整规范的报批收件材料, 主要为pdf/jpg数据, 另外还包括Txt格式的报批坐标数据。08年以前报批坐标数据基本上在建设用地档案中的纸质图纸上。由于缺少矢量化扫描设备和相关软件, 这部分坐标数据只能按照一定结构进行人工采集。

2.2 建设用地档案目录数据

清远市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比较完善, 拥有截止2014年度的档案目录数据库。其中建设用地档案目录数据包括基本属性 (档案号、目录号等) , 以及业务扩展属性 (用地申请、批复单位、项目名称、土地位置、土地开发用途、批准文号等) 。

在数据建库时, 可以充分利用这两类数据实现快速建库。

3 建设用地报批数据库设计

按照“一张图”方案的设计, 建设用地报批图层属性结构设计如表1所示。

4 建库流程

第一:采集收件材料中报批界址点文件;第二:Python脚本批量检查坐标文件错误;第三:Python脚本批量处理坐标文件, 建立空间数据库及部分属性;第四:利用项目标识管理档案目录数据补充其他属性;第五:根据档案校对与补录初步成果数据;最后做质量检查。

5 数据处理

本文重点说明数据处理环节的方法, 其他环节不做详述。

5.1 空间数据

按照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建设用地报批勘察定界坐标文件标准, 清远市积累与比较规范完整的报盘坐标文件。这些坐标文件为Txt格式, ANSI编码, 文件结构如下图1所示:

其中[项目信息]部分为项目属性信息, [属性描述]部分注明了当前坐标文件采用的坐标系、带号等。[地块坐标]部分, 每个地块信息以@结束, 地块坐标中地块圈号不涉及扣除内部面积时为“1”;涉及扣除地块坐标的, 依次填写“2、3…”。结构化格式文本可以利用Python批量快速的读取并写入到空间数据库中, 建立建设用地报批空间数据库。

5.2 属性数据

坐标文件中的项目信息、地块信息中涵盖了大部分图层属性。对于缺少的属性项或者属性值, 可在后续环节进行补录。

6 坐标文件处理主要代码

参考文献

[1]张静, 管莉莉, 周赟.基于python的空间数据批处理在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的应用.《江苏水利》, 2014年第11期.

浅谈地籍数据建库后的管理与应用 篇8

关键词:地基数据库,国土资源,地籍信息

我国的经济社会在不断地高速发展, 然而该发展绝对离不开国土资源, 因而, 相较于以往而言, 国土资源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随着地籍管理制度的建立, 土地管理部门能够有效监控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 但是土地资源流失现象仍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我国当下, 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 对于地籍管理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地籍数据库以及如何在建成后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与高效利用成为了我国当下土地管理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正如前文所提, 我国地大物博, 要对土地实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必须要依靠高科技, 而地基数据库的建立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由于地基数据库能够有效实现土地管理, 及时帮助土地管理部门了解土地资源使用情况。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 以宗地 (或图斑) 为核心实体, 实现地籍信息的输入、储存、检索、编辑、统计、综合分析、辅助决策以及成果输出的信息系统, 是土地信息系统中的一个专门管理地籍信息的系统。而地籍信息系统是以数据库为核心的, 因此只有完善的数据库才能为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良好的基础。

地籍信息系统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范畴, 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处理技术来建设城市地籍数据库, 能够实现地籍图文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是现代地籍管理发展的方向。地籍信息管理系统 (GIS) 的诞生, 最初是加拿大测量学家R.F Tomlinson在土地测量数据的计算机管理的工作中提出来的。在以后的岁月中, 它不断地得到了地理学家、测绘学家、计算机学家们的丰富和发展。我国地籍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在建立地籍信息化系统上有了不小的进步, 其发展速度也日新月异, 土地管理已经开始越来越依靠地籍信息系统。而1998年, 对于我国的地籍信息化系统更是一个发展的临界点, 这一年, 由于国土资源部重组, 国家更加注重对建立地籍信息系统的资金投入, 有效推动了我国地籍信息系统的发展。

地理空间数据是GIS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也是GIS中投资比重最大的部分。数据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系统应用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系统应用目标的真正实现。在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中, 地籍数据按照数据的表达类型可分为图形数据、档案数据和属性数据。图形数据是指统一测量坐标系下具有坐标属性的点线面和注记数据, 主要用于描述地籍要素的位置、形态、分布和关系等空间信息。由于地籍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宗地, 因此, 图形数据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宗地图形数据、宗地背景图形数据和控制测量数据;宗地图形数据主要用于描述该宗地的界址点位置及其连线关系;宗地背景图形数据主要用于该宗地内的基础地理信息, 如地形、地貌、地物和植被等;控制测量数据主要用于描述测量控制点的名称、类型、等级和位置等信息;地籍档案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籍档案文件的电子影像名称、位置以及其他用于管理和查询的信息;地籍属性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籍要素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 如宗地信息、界址标示信息、界址线信息、土地抵押信息、他项权利信息和土地查封信息。在城镇地籍信息系统中, 地籍数据库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建立地籍数据库的目的在于帮助土地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土地的质量、权属以及使用状况等, 通过地籍数据的汇总, 能够有效提高土地管理部门的行政效率, 地基数据库是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地籍数据的科技化管理, 除了能够有效帮助土地管理部门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 还能够为其他部门制定与土地有关的政策提供依据, 为搞好土地统计、登记和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以及土地用途管理制度提供基础资料, 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加强土地的全面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为建设高效的、科学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个良好的地籍调查工作是地籍数据库建立的基础。而谈到要如何做好地籍调查工作, 主要要求相关工作中能够及时快速的进行土地登记、对于土地的权属变更是要及时有效进行变更登记, 同时还要做好日常的地籍管理维护工作。保证地基数据库数据的实时更新, 同时也要注意对历史地籍数据进行归档管理, 以备不时之需。

建立完善的地籍数据库是土地管理部门有效管理土地资源的前提之一, 其为日后的土地资源调查工作夯实基础, 能够及时有效的反映各个地区土地数量、权属变更等情况。除此之外, 还要实现地基数据库与土地管理部门办公系统的对接, 保证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能够及时有效了解土地资源变更动态, 能够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优化土地管理部门的办公效率。在建库阶段, 由于基础地理建库和地籍建库目前在各个区域开展, 成图软件的成果图最终都要导入GIS, 因此,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求成图软件能够针对每个地物实体能同时存储空间数据和多个属性数据, 并且能够针对GIS的数据要求进行空间信息检查和属性信息检查, CASS6.0、7.0就处于这一阶段。

CASS主要是用图块来表示GIS的点, 用多义线表示GIS的线, 用封闭多义线表示GIS的面。因此CASS在地籍建库中的应用表现在以下方面:处理地籍数据的关键是处理好宗地、界址线、界址点之间的拓扑关系, 界址线的位置随宗地边线位置变化, 界址点位置要与宗地边线顶点的位置符合。在CASS中, 用封闭多义线表示宗地, 但这个多义线不是轻量线 (L W P O L Y L I N E) , 而是重量线 (POLYLINE) , 因为重量线在每个结点存在“VERTEX”子实体, 正好用来存储界址线信息, 这个子实体与重量线主实体是紧密结合的一个整体, 主实体删除了, 子实体也会跟着被删除。在CASS中, 用“CIRCLE”实体表示界址点, 该实体独立于宗地多义线, 这样有利于街坊内界址点统一编号, CASS会自动保证宗地的每个顶点都存在界址点。如果一个界址点被两个相邻的宗地共用, 那么只会存在一个界址点实体, 而实体的界址点依附于宗地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有重复的界址点实体存在, 就没办法统一编号以及合理地存储界址点属性信息。

我国国土资源人均分配不均匀, 土地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 而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则是帮助土地管理部门实现对土地资源管理科学化的有效手段。而谈及地籍信息系统, 则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地籍数据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对地基数据库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本文主要分析了地籍数据库的管理与应用, 旨在为日后地基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林增杰, 严星, 谭俊.地籍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1990.[1]林增杰, 严星, 谭俊.地籍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1990.

[2]罗崇连.地籍测量绘图与建库一体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9.[2]罗崇连.地籍测量绘图与建库一体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9.

数据建库 篇9

1 农村土地调查的技术路线

数据库建设分3个阶段:数据采集与处理、入库、成果汇总。其中的检查、处理和入库等先以图幅为单位,再以行政区范围为单位逐级进行,直到合乎数据入库质量和数据库运行的要求为止。

2 应用软件和数据格式

前端数据采集和图形、属性编辑采用河南省遥感测绘院基于Auto CAD自主开发的MAPEASY,数据格式为.dwg;最终成果图形平台采用Arc GIS9.2,数据格式为.mxb;数据库平台采用Access2000,数据格式为.mdb;数据库管理平台采用《南京国图地籍系列软件》。

3 数据采集与编辑

3.1 扫描数字化

对1∶5 000比例尺非外业标绘调查底图进行扫描数字化。扫描分辨率像素不低于300,扫描影像清晰,无噪声和明显污点。扫描影像数据按图廓点或公里格网进行定向,定向误差不超过0.1 mm。

3.2 图形矢量化

以扫描的图形和影像为采集对象分别对线状要素、点状要素和注记进行分层矢量化采集,同时录入属性数据。其中,线状要素采集主要采用分层方式进行。分层方式按《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处理。点状要素采集主要是先建立相关属性表结构,然后进行录入。注记包括权属单位和自然地理的名称,宗地、地类图斑和线状地物编号与性质编码,水系和道路的名称,图例、图廓注记等,以属性形式录入到相应的数据表中。

3.3 图形坐标转换

将矢量化后的图形图面数据的坐标转换为平面直角坐标,首先要控制点数据采集,选取分幅图4个内图廓点为控制点。其次是依据控制点实际平面坐标进行图幅坐标转换,并对结果进行检查,如出现错误或误差较大时应重新进行采点转换。

3.4 内业数据采编

1)行政界线采编。镇行政界线按村界协议书逐段采编。行政界线形成后,以外业调查的界线位置和签订的村界协议书为依据进行检查,核对界址点、线与相关地形地物关系的正确性。

2)权属界线采编。当权属界线与其他地物或各类界线重合时,权属界线和其他地物或各类界线均以实际位置采编,作业中可拷贝数据分层后再切换线型。每个权属单元(即宗地)均是一个严格封闭的面状图形,采编时进行分级检查。权属界以镇为单位,形成由村界线构成的第一级闭合的、无缝隙的行政界线关系;再以村为单位,由村民小组、村、镇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构成第二级闭合的、无缝隙的土地权属界线关系。

3)地类采编。严格按照扫描纠正后的图形形状及在数字正射影像(DOM)上的相应位置跟踪矢量化采编。采编中不跑线,重合边线只采编一次,不出现悬挂节点或多余拐点。

4)单线线状地物采编。单线表示的线状地物要沿中心线采编,特别是不同地类图斑之间的线状地物位置,不能偏离中心线。

5)要素空间关系建立。采集的各要素必须建立空间拓扑关系。一是在各类界线之间,在边线交界处的交接,相交时既不出头又不可留有间隙。二是在权属界与行政界重合时要求二者都编辑(同位置拷贝),并分别放在权属界线和行政界线层中。三是行政界线、权属界线的整体编辑是各权属界线重合时不重复编辑,且同一界线应当连续。四是数据采集完成后进行分层自动构面,形成行政区层、权属层和图斑层等。五是通过对采集数据的拓扑处理,形成点、线、面之间的拓扑关系,建立线状地类与图斑、图斑与图斑之间的包含与邻接等关系,并进行各种拓扑关系检查。

3.5 图斑和线状要素录入编辑

按《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要求添加图斑属性表结构。首先输入关键字段———图斑号和权属单位代码值,然后对标注图斑关键属性号进行检查,并对其他属性值录入和检查,最后对图斑、线状要素跨图幅拼接,最终形成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图斑层,并编辑进行存放。

3.6 图件编辑

在图形建库软件上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拼接、分幅和调查图件的注记、符号化、图框、图廓、图例等编辑整饰工作,以统一的线型库、符号库、字库、注记、图例等编制成各种土地调查成果图件。

4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库及数据检查

1)农村数据建库步骤包括导入数据检查、目标库配置、数据检查与处理、数据入库、入库数据检查(见图1)。

2)导入数据检查。以村为单位,将DWG数据转换为Shpfile,E00格式,并满足以下要求:空间实体无丢失;空间实体位置无偏移;空间实体的几何精度符合要求;空间实体属性内容无缺失。将Geo Tiff格式的DOM栅格数据导入时,DOM数据分辨率精度不降低。

对导入数据在Arc GIS图形环境中检查,对所发现的问题,在Arc GIS中进行重建要素拓扑、组合或注记等编辑处理。

3)目标库配置。对目标库结构进行定义配置,以保证数据管理的规范性、索引效率、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包括土地利用数据库关系表的添加、删除、关联等维护;相关属性字段名和字段值以及数据描述等进行定义,形成数据字典等;以分幅索引图数据和分行政区索引图等方式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的空间数据索引。

4)数据检查与处理。导入数据经质量检查后即可进入本步骤。本步骤逻辑检查内容包括数学基础、要素分层、实体属性、空间数据拓扑关系、矢量数据接边、非空间表格数据等方面,当检查结果为不合格时要进行相关内容的编辑处理。

5)数据入库。数据入库就是将数据质量符合要求的、分幅存储的或分行政区范围存储的土地调查矢量数据、DOM栅格数据,组成以调查区为范围、空间实体和属性结构满足《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要求,相互索引、物理上无缝存储的数据库实体的过程。

6)入库数据检查。数据入库以后,对发现错误或矛盾之处,应及时记录并修改。数据逻辑检查的内容包括个体数据检查和汇总数据检查两个方面。其中个体数据检查包括图斑的毛面积、净面积及扣除面积的逻辑检查;图斑的扣除线状地物面积与对应的线状地物的面积逻辑一致性检查;图斑的扣除零星地类面积与对应的零星地类的面积逻辑一致性检查;图斑的详查面积与计算机量算面积的逻辑一致性检查。汇总数据检查包括村面积与各地类面积之和、图斑毛面积之和的逻辑一致性检查;镇面积与权属单位面积之和的逻辑一致性检查;权属单位面积与图斑毛面积之和的逻辑一致性检查;飞入地和飞出地的逻辑一致性检查;调查面积与计算机量算面积之间各种对比检查。

综上所述,按照国家、省和当地的统一技术标准,通过一系列程序化的建库工作,使纷繁复杂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建库得出的各项成果,完全符合相关技术规程和标准的要求,为准确地掌握响水县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提供了可靠保证,实现了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摘要:农村土地调查的主要内容是查清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分布和权属等情况,并把土地利用情况和地籍信息以数据库的形式建立起来,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笔者就响水县土地二次调查的农村数据库的建设为例,依据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资料,掌握全县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

六安市宅基地确权数据库建库研究 篇10

关键词:宅基地,数据库,确权,建库

一、引言

宅基地登记确权工作, 是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结束之后又一个关于土地资源管理的重大举措。确权工作主要是为了查清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农村农用地权属界线和农村宅基地权属界线, 明确集体土地权属界线。

通过确权工作最终达到产权明晰、权能明确的目的。土地确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 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使农村土地流转混乱无序有确切的依据, 为农村土地的市场化发展及土地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

二、数据建库任务

宅基地土地调查数据库的任务, 包括建立宅基地土地利用、土地使用、土地所有权、基础地理位置等, 同时还包括集图形、属性和扫描的影像资料图片于一体的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六安市国土资源局充分利用正在使用的Mapgis城镇地籍管理系统数据库, 结合六安市第二次城镇土地调查面积140平方公里, 80坐标系, Autocad格式并于既将通过省厅验收的地籍测量与权属调查成果, 六安市地方坐标系, 按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和《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定》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办法, 将第二次土地调查范围内的城镇地籍测量与权属调查成果, 历史土地登记发证资料, 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整理、入库。用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建立地籍数据库, 便于今后开展查询和发证工作。

三、数据建库内容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测量控制点、行政区划、等高线、房屋等;

2.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等;

3.土地利用数据:包括地类图斑、地类界线、线状地物等;

4.表格、报告文本、扫描文件等其他数据。

按照《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TD/T1015-2007) 列举以下几种对象的必填属性字段:

宗地:标识码、要素代码、地籍号、宗地四至、通讯地址、土地座落、权属性质、使用权类型、土地用途、实测面积;

房屋:标识码、要素代码、隶属宗地、房屋编号、房屋结构、房屋层数、建筑面积、占地面积;

界址线:标识码、要素代码、界址线长度、界线性质、界址线类别、界址线位置、权属界线协议书编号或权属界线协议书、权属争议原由书编号或权属争议原由书;

其他如:界址点、地类图斑、线状地物、权利人、权属来源证明、申请登记、权属调查、权属审批、注册登记、他项权利等对象的属性均按照《标准》进行建库, 保证数据库建设完成后, 所有对象的属性都能完整, 才能保证数据的有效性, 便于查询、统计、输出。

四、数据库建设过程

(一) 原始数据分析

1. 属性数据分析

先检查初始资料即宗地编号是否完整以及检查对应关系是否正确。并且有没有按照“行政区划代码—街道号—街坊号—基本宗地号-宗地支号”的规则进行命名。如发现地籍档案中宗地编号与地籍测量成果中的编号不一致, 实地核查找其原因, 将其错误的进行纠正。

其次新调查资料与前期登记发证资料进行一一对应检查。如果现调查该宗地的权利人与前期权属登记发证资料的权利人不是同一个人, 在新调查表中的备注栏是否进行说明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发现新调查表资料与前期权属登记发证资料不一致, 一定要反馈给国土资源局, 让其实地核查, 查明原因。

最后, 新调查的属性资料与图形是否是同一时间段。如果不一致查找其原因, 是表格填写错误还是测量的图形与提供的属性表不是同一时间段所造成的, 然后进行更正。

2. 图形数据分析

用现有Mapgis系统数据的分析, 结合南方CASS7.0测量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

(二) 属性数据采集

城镇地籍建库属性数据繁多, 需扫描影像文件数量大, 占建库的很大一部分工作量。属性采集包括文字资料以及影像资料, 具体内容及方法如下:

1. 文字资料采集

文字资料包括地籍调查表、审批表、登记卡和土地证等内容。采集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地籍号录入规则

安徽省六安市城镇地籍数据库地籍号由19位数字组成, 详细编号见表1。

(2) 权属性质录入规则

根据权属来源证明材料确定土地权属性质, 并将结果录入到表格中, 可参照下表:

(3) 使用权类型录入规则

根据地籍调查资料内容确定土地使用权类型并进行录入, 可参照下表。

2. 影像资料采集

影像资料的采集相对简单, 直接用扫描仪将建库需要的各种文件扫描成*jpg格式的图片, 要求彩色扫描, 图像清晰, 不偏不斜, 没有丟漏。影像资料采集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地籍调查表, 主要内容包括宗地四至、界址标示、调查员意见、宗地草图。

(2) 权利人身份证或身份证明材料, 有指界委托书的扫描委托书, 并扫描委托人的身份证或身份证明材料。

(3) 审批表, 主要内容包括审批意见、宗地详情。

(4) 申请表, 主要内容包括土地使用者、四至。

(5) 各项权属来源资料, 包括土地证复印件、出让合同、卖买合同等均逐页扫描。

(6) 土地登记卡、归户卡等。

(三) 图形数据采集

对于图形的处理主要是将地籍测量形成的cass7.0和前期的Mapgis数据转换成建库所需的数据格式 (SHAPE格式) , 给图形建立严密的拓扑关系, 再给图形赋上所需属性, 最后将图形入库, 完成整个图形的处理。

(四) 数据挂接入库

将调查的权属信息与宅基地自身的宗地号、街坊号及街道号的属性相对接, 汇总成统计报表和地籍图, 最后将城镇建库系统MDB库合并到地籍SDE数据库中, 完成数据挂接入库。

五、数据库更新及维护建议

在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建库和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之前, 已完成多个土地调查与建库任务为基础, 根据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建议如下:

1.建议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增加培训和经验交流

城镇地籍调查和数据库建设涉及测绘、土地、GIS等专业技术, 难度较大, 为了能够熟练应用软件, 满足业务需求, 建议加强对相关领导及基层业务人员的培训, 促进经验交流。

2.建议在数据库应用过程中, 加强管理与数据库质量控制及建立安全保密制度

数据库在投入运行中, 要对操作员与系统管理员制定一套管理制度。要求每一个操作员严格要求作好每一步工作, 以免某一环节发生问题导致下一环节工作不能正常运行由此影响工作进程, 对系统管理人员要求每天对数据库进行定时维护并进行数据备份, 以免电脑中毒损坏系统造成数据丢失或损坏数据。

3.建议在数据库变更时采取临时库、现实库和历史库“三库一体”统一管理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变更采用现实库和历史库的双库模式存放。这种模式将数据入库权限配置过于集中, 没有监督环节, 操作失误很难被发现, 必然给以后的工作带来隐患。所以建议采用现实库、临时库和历史库“三库一体”的统一管理, 如果发现问题, 可及时退回, 由入库操作员进行纠错, 完善了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的模式。

参考文献

[1]丁皓希.浅谈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J].山西农经, 2012 (06) .

[2]张炜.基于时态GIS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 2006.

[3]张新长, 唐力明.地籍管理数据库信息系统研究[M].科学出版社, 2009.

[4]汪军林.3S技术在湖南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 2013 (28) .

数据建库 篇11

房屋竣工测量是在建设工程竣工后, 由项目开发建设单位委托测绘单位进行的一项测量工作, 测量成果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已批准的建设工程进行规划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

由于竣工测量和地形修补测实施目的不同, 在数据标准、测绘的内容和取舍、图幅接边、测绘成果时效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导致无法直接利用竣工测量成果直接更新地形图数据, 从而在地形图修补测中需要重新测绘该区域的基础地形、地貌信息, 造成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的重复投入。

虽然房屋竣工测量和地形图修补测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但在主要的要素和内容如建筑物、内部道路、井盖等要素表示上[2], 房屋竣工现状图与地形图差异并不大, 其他差异性问题也可调整, 本文将以数据标准为中心, 实现房屋竣工测量数据标准和《深圳市1:1000数字化地形图动态修补测实施细则》 (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兼容,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房屋竣工测量CAD成果直接进行信息化建库, 并且能够提取增量信息来动态更新地形图数据库。

2基于CAD数据的增量更新模型的设计

2.1 地物变化的种类

地物更新的基本类型可分为新增、删除和修改三种, 各对应多种基本更新动作, 具体分解见表1。这三种基本类型的操作则可以写出三类记录:新增地物记录、删除地物记录、更新地物记录。再进一步分解, 更新操作也可利用删除地物和新增地物两步动作来组合实现, 这样实际所有的地物更新动作可分解为删除地物和新增地物两步来实现 (纯粹的新增地物和删除地物可单列) 。通过提取新增地物记录和删除地物记录即可完整记录地物更新的痕迹。

2.2 基于CAD数据的增量更新模型设计

以CAD为例, 完整收集删除记录和新增记录只需先设置两个独立的图层:一个图层用来存放删除记录 (删除图层) , 一个图层用来存放新增记录 (新增图层) 。在数据修改过程中, 对任何地物的修改, 只需保证修改动作是先删除地物图斑到删除图层, 然后将修改后的地物图斑视为新增图斑存储到新增图层。

借助CAD文件中删除图层中存储的数据, 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图形比对即可提取待变更图斑;再利用新增图层中存储的数据添加到数据库中各对应专题图层, 最后进行数据接边, 数据库的记录即可完成更新。

借助这个思路再进行拓展, 我们就可以利用CAD文件直接对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进行更新, 实现基于CAD数据的增量式更新模型。

3房屋竣工测量成果建库并增量更新地形图

3.1 房屋竣工测量数据标准制定

房屋竣工测量数据标准设计把握三个原则: (1) 竣工专题成果图层归属、代码参考实施细则进行标准化, 需单列的图层可单列; (2) 涉及基础地形的地物图层组织、代码要与实施细则无缝结合; (3) 图层设计体现增量更新的概念。另外本文技术目标是实现CAD数据成果直接建库, 不借助任何第三方软件进行格式转换, 需构面的图层如B层、L层需在CAD环境下提前构成封闭线。

新增要素如未在实施细则中体现, 需参考实施细则的编码规则分别赋予唯一编码, 并纳入实施细则编码体系。

3.2 数据编辑标准动作

为实现利用房屋竣工测量成果增量更新基础地形数据, 在数据标准设计时引入了增量更新的概念, 为能识别增量变化信息, 在数据编辑操作时需严格执行前面提到的更新动作分解, 具体要求包括:

1) 新增的地物存储在新增地物图层。

2) 删除的地物存储在删除地物图层。

3) 对任何地物要素的修改, 先删除历史地物到删除地物图层, 然后将修改后的地物要素视为新增地物添加到新增地物图层。

增量式更新模型的标准更新动作可总结如图1所示。

3.3 房屋竣工测量成果入库

(1) 数据库中的图层设置

数据库中的图层设置和CAD环境下的图层设置类似, 每个专题图层又分别对应一个历史图层, 各专题图层存储最新的数据信息, 而发生变化的历史图斑则全部被筛选删除到历史图层。

在数据库中, 删除图层可不单列, 需删除的地物图斑可与现势图形一同存储在专题图层中, 在数据使用时, 只需利用时间属性进行简单筛选即可。

(2) 图层属性字段设计

为实现对历史版本数据的回溯, 各个要素图形都需要有一个有效时段的概念。为此模型对各个专题图层分别添加了三个属性字段, 分别是产生时间、变更时间和元数据, 其中产生时间和变更时间对应要素的有效时段, 即要素在哪个时间段它是存在并且有效的。元数据属性主要是作为索引字段存储一些附属信息, 如数据生产单位、数据提交时间、数据变更时间等。

(3) 房屋竣工测量成果建库和地形图变化增量信息的提取

房屋竣工专题数据成果在CAD环境已经下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直接读取各图层数据并写入数据库中即可。就地形图增量更新而言, 发生变化的历史图斑;主要对应的是各专题图层*D (删除地物图层) 中存储的数据;更新变化后的现状图斑, 主要对应的各专题图层*A (新增地物图层) 中存储的数据, 这两类信息即作为增量文件, 用来完成数据库数据增量更新。

4更新实例

某一房屋竣工测量项目, 红线范围内面积63733.29平方米, 红线范围内共有房屋16栋。实验步骤如下: (1) 按照新的房屋竣工测量数据标准, 在CAD环境下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提前购买的图层需构成封闭线, 统一图层和代码后进行数据质检。本次实验对数据入库逻辑进行了简化, 红线范围内的所有要素都认定为新增要素, 在增量更新地形图时红线范围内的历史地形数据全部删除并替换成现状地物;红线范围外25米外的地形要求做增量更新, 用删除图层和新增图层来完整记录数据变更轨迹。图2为数据标准化的CAD成果; (2) 利用研发的入库软件, 自动读取CAD每层的数据并写入GIS数据库, 自动提取更新地形图所需的图层 (如建筑基地、内部道路、管线等) 增量更新地形图数据库; (3) 自动进行数据接边; (4) 进行数据入库质检;图3为入库后的成果, 红色的为红线范围。

5结语

利用房屋竣工测量成果更新城市基础地形图成本低、现实性强, 但客观上规划竣工测量成果并不能完整地反映城市的变化, 如违法违章建筑、城市拆迁、园林绿化和土地平整等, 因此动态更新还应与局部全面修测结合起来, 才能形成有效的地形图更新机制[1]。

另外竣工测量还包括市政竣工、拆迁竣工等类型, 在标准制定方面还需要各有侧重, 核心设计思路可参考本文的数据标准并且体现增量更新的概念, 另外还需要解决数据融合利用方面的政策瓶颈,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竣工测量成果和地形图成果的综合利用。

摘要:为解决房屋竣工测量成果和地形图成果的数据共享问题, 重新梳理制定了房屋竣工测量数据标准, 并引入增量更新的概念, 不但实现房屋竣工测量CAD成果直接建库, 而且能够提取地形增量变化信息动态更新地形图数据库, 最后用实例对标准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CAD数据,房屋竣工测量,成果建库,地形图,增量更新

参考文献

[1]罗和平等, 竣工测量成果应用于地形图更新的分析探讨[J].城市勘测, 2010 (5) :131-134.

[2]宋延杭, 王川, 李永宣.ObectARX实用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9.

上一篇:检察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下一篇:单元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