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机构(精选5篇)
总分机构 篇1
摘要:总分机构企业法人主体的同一性、会计核算的不可分割性,决定着其预算管理目标的合理性、内控制度的严肃性和系统运行的规范性。本文以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宏观视角,切入总分机构企业微观课题,以预算管理为维度,阐述总分机构企业落实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并分析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总分机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总分机构企业,内控管理,预算管理
当前,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宏观背景下,一些企业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积极调整内部结构,助推转型升级,较好地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形势。总分机构企业,作为我国企业发展体系的重要分支,妥善处理总分机构之间的关系,稳步调整内部组织,尤其在企业预算管理上,依据统一规范、兼顾总分机构利益的要求,明确任务分工,建立分解预算方式,实施分级管理,实现了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近年来,随着总分机构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内部预算管理不稳定因素增多,加之企业法人主体的统一性、会计核算的不可分割性、资本控制与经营监控的同步性等因素客观存在,导致系统运行一直处于流程性层面,不能针对市场环境改变而适时调整,从而影响了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事实上,对于如何加强总分机构企业预算管理的路径较多,国家有规定,各个企业也有具体的举措和办法。然而,在推进其末端落实过程中,有一个需要我们理性思考并审慎把握的关键环节,这就是企业的内控管理。
1 总分机构企业加强内控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1 拓展内控职能所需
从理论上讲,内控管理通常是指为有效开展内部控制活动,加强内部管理、防止职业舞弊、推动公司治理进程,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基于风险防范平台所实施的一系列预测、控制、监督活动。总分机构企业,作为我国企业发展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其构建与运行过程中,分支机构作为总公司的一部分,与总公司属于同一个法律主体。将内控管理理论运用于总分机构企业,能够充分彰显企业资产、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对企业员工、工作流程、物流进行有效的管控与监督。然而,在实际运行中,一些总分机构企业内控组织不够健全,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不力,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审计作用发挥不好,使内控职能难以得到较好地发挥。
1.2 提升经济效益所需
内控管理系统有序运行,就是为了确保企业组织的最高层、管理层及其他人员参与整个机构的运行过程。具体至总分机构企业预算管理领域,通过内控管理手段的实施,能够清晰划分职责,调整汇报路径的组织结构,确立基于合理年度风险评估的风险接受政策,向员工展示有效控制和审计体系的必要性以及执行控制要求的重要性,推动高级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的执行做出承诺。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优化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增强企业运营的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适用法律法规的贴切性,以促进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与制度建设的有序运行。
1.3 实现发展目标所需
内控管理关键,就是资产的风险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从其本真属性的维度分析,内控管理是一个“过程”,尤其在总分机构企业运营中,要将内控管理融于企业日常管理过程,并作为一种常规运行的机制来建设。在总分机构企业内控管理工作中,能够提供有效的控制实施工具,采取切实可行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树立企业全体的风险意识,推动内部控制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融为一体,进一步夯实内控基础,优化权责分配体系和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环境,从而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实施条件。
2 当前总分机构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依附因素难以排除
总分机构企业的固有特点,就是分公司依附于总公司。在这种模式运行下,分机构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需要总机构的提供与帮助,这在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了预算管理环节,从而减弱了企业优势,降低了市场的竞争性能。加之当前我国一些总分机构企业要么缺乏内部控制制度,要么内部控制制度要素不够健全,尤其是一些分公司不重视会计工作,将分机构运营的主要精力,倾向于对市场的关注,忽略了内控管理制度的完善,导致内控管理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比如,一些企业因常规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不合适,使得一些经济收入不入账,导致企业会计工作混乱。
2.2 内控管理措施乏力
在一些总分机构企业日常运营中,一些分公司虽然能够按照总公司预算编制的要求完成预算指标,但预算管理仅限于表层,要将各体系分支有机链接,需要为此付出的管理成本,然而,一些企业在分事行权、分级授权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无法实现归口管理的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是总分公司之间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够完善,有效的追责机制尚未形成。加之一些内部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思想认识偏差,将内部管理认为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内部资金控制,即内部会计控制。对内部管理认识上的片面化、内部会计控制的形式化、内控管理与财务人员的等同化,往往造成管理低效,一些基本预算编制问题频发。
2.3 内控效益难以提升
当前,一些总分机构企业虽然施行了定额管理,但在实施内控管理过程中,忽略了对分机构预算重点内容的关注,特别是对于有的分公司而言,没有将定额纳入内控范畴,无法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加之业务、财务共享系统平台发展滞后,业务信息、财务信息传递不及时,内控管理硬件和指令性内容不多,直接影响预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致使分公司对总公司预算编制、执行监控、分析考核等管理环节中大量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分析造成影响,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无法保证。加之一些总分机构企业预算管理监督目标体系分散,内控管理主体素质不高,内部审计职能弱化,无法对财务会计信息给予适时回应。
3 解决总分机构企业内控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3.1 优化内部环境
总分机构企业内控管理职能的拓展,离不开企业提供的良好内部环境。针对当前一些总分机构企业中二级机构对上级机构依附较大的问题,要建立健全专门的内控管理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内控基础,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实施方案,尤其要从预算管理的维度,优化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内部环境。针对一些内控管理实施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管理能力不强的问题,要加强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尤其国家下发的总分机构企业缴纳各种税务、预算管理等相关文件,要组织好专题学习,进一步强化各级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并针对每个风险点,搞好风险评估,制定防范措施,强化风险预警。
3.2 增强内控活力
在社会经济新常态形势下,总分机构企业要适应我国经济改革形势,自觉融入创新理念,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尤其在内控管理上,要制定实施计划,细化内控制度,完善保障措施,优化预算管理资源,使内控管理与企业发展实际相结合,有效发挥控制、管理、协调功能。要加强教育引导,采取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参与内控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合理界定预算管理权限,成立预算内控管理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预算编制,以及内部控制问题,切实形成由原来的单一财务部门负责变为多部门内控的格局,同时,也要防止内控管理出现偏差,缓解二者之间的矛盾。
3.3 提升内控管理效益
针对一些总分机构企业内控管理效益难以提升的问题,要注重强化预算的执行力和企业内控管理力,建立内控管理指标评价体系,尤其总公司在关注本级预算管理的同时,加大对分支机构的预算管理,明确预算指标的分解方式、预算执行要求、预算执行责任制,确保预算的刚性,严格执行预算。分公司要将本级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预算责任体系。总分机构企业将预算考核工作,细化至月、季度、年度,按照企业层级关系,进行细化落实,同时还要做到有奖有罚,以内控管理的公开化、责任化,促进预算管理的末端落实。
参考文献
[1]蔡丽蓉.对企业内控管理的浅析[J].中国商论,2015(26).
[2]杨婧.对企业内控管理的探索[J].中国商论,2015(27).
[3]孔碧璁,周永暖.关于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措施分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5(6).
总分机构 篇2
鲁财预[2008]19号
各市财政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人民银行(山东省)各中心支行及分行营业部:
现将《山东省跨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及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今年已经入库且税款所属期限为2008年的企业所得税,凡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应按本办法执行,并于今年年底前调整完毕。
省财政厅 省国税局
省地税局
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二○○八年七月二十八日
山东省跨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及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顺利实施,妥善处理地区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做好跨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收入征缴和分配管理工作,参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及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08]10号)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跨市总分机构企业,是指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均在我省(含青岛市)境内,且跨市(指设区的市)设有不具备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居民企业(以下简称总分机构)。
第三条 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在维持现行中央、省、市及市以下分享体制不变的基础上,实行“统一计算、两级预缴、汇总清算、分级管理”的税收征管和预算分配办法。
第四条 统一计算,是指居民企业统一计算包括企业所属各个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在内的全部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总机构和分支机构适用税率不一致的,应分别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分别按适用税率缴纳。
第五条 两级预缴,是指总机构将统一计算的当期应纳税额,按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产总额三个因素,在总机构和二级分支机构之间进行分摊,由总机构和二级分支机构分别就地分期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三级及三级以下分支机构的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产总额统一计入二级分支机构。
第六条 汇总清算,是指终了后,总机构负责进行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总机构根据统一计算的应纳税额,抵减总机构、二级分支机构当年已就地分期预缴的企业所得税款后,多退少补。
第七条 分级管理,是指总机构、分支机构分别由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属地进行监督和管理。总机构、分支机构都要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并接受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的监管。
第八条 不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且在当地不缴纳增值税、营业税的产品售后服务、内部研发、仓储等企业内部辅助性的二级分支机构,以及上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不实行本办法。
第九条 居民企业按本办法计算有关分期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其实际利润、应纳税额及分配因素数额,均不包括在中国境外设立的营业机构。
第二章 税款预缴
第十条 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按照本办法,实行按月或按季就地预缴。预缴方式一经确定,当不得变更。
第十一条 总机构统一计算的企业当期应纳税额,在每月或季度终了后10日内,按照总机构、二级分支机构应分摊的比例,在总机构、二级分支机构之间进行分摊,并通知到二级分支机构,同时报当地主管税务机关。
第十二条 总机构应将二级分支机构名单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二级分支机构一经确定,当年不得变更。
第十三条 总分机构分摊的预缴税款由总机构、二级分支机构就地办理缴库。
总机构所在地税务主管机关开具税收缴款书,“预算科目”栏按企业所有制性质,对应填写1010445项“跨市县总机构预缴所得税”下有关目级科目名称及代码。除青岛市外,“级次”栏填写“中央60%、省级8%、市及市以下32%”。
二级分支机构所在地税务主管机关开具税收缴款书,“预算科目”栏按企业所有制性质,对应填写1010444项“跨市县分支机构预缴所得税”下有关目级科目名称及代码。除青岛市外,“级次”栏填写“中央60%、省级8%、市及市以下32%”。
第十四条 在青岛市境内的跨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除上缴中央60%外,其余部分的分成比例按青岛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分摊税款比例
第十五条 总机构应按照以前(1-6月份按上上,7-12月份按上)总机构、分支机构的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产总额三个因素,计算总机构、各分支机构应分摊税款的比例,三因素的权重依次为0.35、0.35、0.30。计算公式如下:
总机构、分支机构分摊预缴税款=统一计算的企业当期应纳税额×总机构或该分支机构分摊比例
总机构或某一分支机构分摊比例=0.35×(该机构营业收入/总分机构营业收入之和)+0.35×(该机构工资总额/总分机构工资总额之和)+0.30×(该机构资产总额/总分机构资产总额之和)
以上公式中,分支机构指需要就地预缴税款的二级分支机构。分摊比例按上述方法确定后,当年不作调整。
第十六条 经营收入,是指总分机构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全部营业收入。其中,生产经营企业的经营收入是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取得的全部收入;金融企业的经营收入是指利息和手续费等全部收入;保险企业的经营收入是指保费等全部收入。
第十七条 职工工资,是指总分机构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及其他相关支出。
第十八条 资产总额,是指总分机构拥有或者控制的,除无形资产外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总额。
第十九条 总分机构的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产总额的数据,均以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告数据为准。
第二十条 分支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对总机构计算确定的分摊税款比例有异议的,应于收到总机构有关通知后30日内,向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书面复核建议,并附送相关数据资料。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须于收到复核建议后30日内,对分摊税款的比例进行复核,并作出调整或维持原比例的决定。分支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执行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的复核决定。
第二十一条 总机构应在每年1月底前、6月底前,将依照本办法确定的各分支机构当年上半年、下半年应分摊税款的比例,按照规定格式,报送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并下发各分支机构。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要将企业税款分摊比例,逐级上报省国税局(所得税管理处)、省地税局(税收管理二处)备案。
第二十二条 新设立的分支机构,当年实现的企业所得税不就地预缴,由总机构统一汇缴;从第二年起,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并以上年三因素参与分摊;从第三年起,按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执行。撤销的分支机构,撤销当年剩余期限内应分摊的企业所得税款由总机构就地缴纳。
第四章 汇总清算
第二十三条 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在终了后5个月内,由总机构负责汇算清缴。
第二十四条 总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根据汇总计算的企业全部应纳税额,扣除总机构和境内各分支机构已预缴的税款,确定应补缴(退)税额。
多缴的税款,经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由总机构按规定办理退库。总机构所在地税务机构开具收入退还书,“预算科目”栏按企业所有制性质,对应填写1010446项“跨市县总机构汇算清缴所得税”下有关目级科目名称及代码。除青岛市外,“级次”栏填写“中央60%、省级8%、市及市以下32%”。
应补缴的所得税款,由总机构就地缴入各级国库。总机构所在地税务主管机关开具税收缴款书,“预算科目”栏按企业所有制性质,对应填写1010446项“跨市县总机构汇算清缴所得税”下有关目级科目名称及代码。除青岛市外,“级次”栏填写“中央60%、省级8%、市及市以下32%”。
第二十五条 总机构应据实计算应纳税额,并严格按本办法进行分摊,确保各级均衡入库。年终汇算清缴后,如果总机构补缴的税款超过全年实际纳税额的5%,省财政将通过体制结算相应扣减总机构所在地财力,并分配到分支机构所在地。
第五章 特殊企业
第二十六条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鲁政办发[2007]70号文件精神,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企业所得税由法人总机构汇总计算缴纳,其中地方分享部分为省级收入,市以下不参与分享。
第二十七条 根据省政府鲁政字[2008]31号文件规定,从2008年起,我省跨市生产经营煤炭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 山东中烟工业公司企业所得税由法人总机构汇总计算。根据省财政厅、省国税局鲁财预[2006]48号文件规定,实行“统一核算、比例分配、就地纳税、年终统算”的管理办法。
第二十九条 跨市经营电力生产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自2008年起参照本办法执行,由总机构按所属非法人分支机构上一实际发电量分摊企业所得税,分支机构就地缴入各级国库,不再集中缴入省级国库。各分支机构分摊税款情况,总机构须及时报省财政厅、省国税局(所得税管理处)备案。
第三十条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自2008年起按照本办法执行,其所得税不再集中缴入省级国库。各分支机构分摊税款情况,总机构须及时报省财政厅、省国税局(所得税管理处)备案。
第三十一条 山东省新华书店自2008年起按新企业所得税法征管,实行法人就地预缴,不再集中缴入省级国库。
第三十二条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省地方铁路局所属运输企业由总机构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其所属非法人分支机构不参与分摊企业所得税;总机构汇总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按现行财政体制规定,全部为省级收入。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总分机构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查补税款、滞纳金、罚款,在总分机构所在地就地入库,其中60%缴入中央国库,8%缴入省级国库,32%缴入市及市以下国库。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实施后,缴纳和退还2007年及以前的企业所得税,仍按原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 企业在同一市(指设区的市)内跨县(市、区)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营业机构的,其企业所得税分配办法,由各市自行确定。
总分机构间存货调拨的会计处理 篇3
为有效解决法人所得税制度下税源跨省市转移问题,加强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2012年12 月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该文件第二条规定,汇总纳税的适用范围为在中国境内跨地区(指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的居民企业。第三条规定,汇总纳税企业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库”的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其中“统一计算”是指企业总机构统一计算包括汇总纳税企业所属各个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机构在内的全部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汇总清算”是指在年度终了后,总机构统一计算汇总纳税企业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抵减总机构、分支机构当年已就地分期预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后,多退少补。
二、总分机构存货调拨中的会计问题
纳税实务中,有许多总分公司是一种松散型的总分组织,总公司对分公司并无很强的控制力,各自仍独立核算公司计利润,在账务处理中体现各自债权债务,但能够汇总纳税获得总体税负最低效果。在总分机构实行汇总纳税的情况下,如果总分机构发生存货内部调拨,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既能满足反映存货信息的需要,又能满足所得税汇总纳税的需要,实务中存在不同做法。
例:河北邢台某企业A总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山东济南某分支机构B(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独立核算,但不是独立法人),所得税实行汇总纳税。总公司向分公司调拨商品,分公司再对外销售。假设总公司存货成本100元,调拨价120元,增值税税率17%。讨论总公司A公司的会计处理,要求反映往来账金额,反映总分机构作为独立核算单位各自业绩,同时在汇总报表中反映会计利润,反映汇总应纳税所得额。
一般来说,如果需要反映往来账金额,反映总分机构作为独立核算单位各自业绩,那么,可能存在如下处理:总公司向分公司发出存货时,借:应收账款——B140.4;贷:主营业务收入12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4。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100;贷:库存商品100。与此同时,分公司独立核算,则可能会有如下处理:借:库存商品12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0.4;贷:应付账款——A140.4。
但这样处理会出现下述问题:一是总公司虽然体现了自身经营成果,但这项销售从会计角度及汇总纳税角度并未真正实现,不应确认收入、成本;二是汇总报表中库存商品借方余额20为内部交易虚增价值。
三、总分机构存货调拨的处理方法
因为总分机构实际上是一个法人,在编制会计报表时一般直接汇总总分公司报表数据即可得到法人报表数据,所以一般不采用母公司与子公司做法(个别报表中确认收入及成本,再在编制合并报表时编制抵销分录)。其处理原则是,总公司在调出存货时不确认收入和成本,同时利用某个账户将“库存商品”中未实现损益抵销,仍以实际成本列示于资产负债表项下。
方法一:总公司运用“发出商品”及“分公司购销差价”账户进行会计处理
1. 总公司发出存货时:借:应收账款——B140.4;贷:发出商品——B12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4。
此处的“发出商品”是个过渡性账户,仅仅起到不确认会计上的“主营业务收入”的作用。因为此项调拨是总分机构内部调拨,并未实现销售,不满足存货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同时也不属于税法上的应纳所得税收入。但因为是跨地区调拨,需正常反映销项税额(分支机构反映进项税额,且金额相等,此业务增值税负总体为零)。
2. 发出存货的同时,借:发出商品——B 100;贷:库存商品100。“发出商品”是正常使用,此时“发出商品——B ”账户借方为成本价100,贷方为调拨价120,贷方余额为未实现的总分机构内部损益,期末将此余额全部转入“分公司购销差价——B”。
3. 假如两个月后分支机机构实现对外销售50%,分公司账上已确认主营业务收入与相应主营业务成本60 元(其中包含了虚增的10 元,从总分公司汇总角度看,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应为50元)。因此总公司账上不再体现收入与成本。但总公司要反映已实现的内部损益,因此在收到销售清单时,借:银行存款——70.2;贷:应收账款——B70.2。同时将“分公司购销差价——B”中相应50%调整“主营业务成本”,分录为:借:分公司购销差价——B10;贷:主营业务成本10。
在期末总分公司汇总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额为真正对外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为真正的存货成本50元。汇总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由“库存商品”借方余额减“分公司进销差价”贷方余额。
方法一虽然能反映各自往来账金额,反映总分机构作为独立核算单位各自业绩,同时在汇总报表中反映会计利润,反映汇总应纳税所得额,但是仍存在一些缺陷:该方法运用“发出商品”账户作为过渡,“发出商品”会出现贷方余额,这不符合一般对盘存账户的理解。该方法实质上是在使用“分公司进销差价”对未实现内部损益进行调整。为避免上述问题建议采用下述方法二。
方法二:运用“未实现内部损益”账户调整
具体处理见下表:
方法二运用“未实现内部损益”账户,该账户作为“库存商品”账户的备抵账户,将期末报表中的“库存商品”调整成实际成本。方法二的优势在于:一是满足了汇总纳税的需要,获得汇总纳税的好处;二是满足总分机构反映各自经营成果、债权债务的需要;三是不通过“发出商品”账户,避免“发出商品”出现贷方余额的现象。
摘要:在企业的总分支机构一般会存在存货等内部交易,对于这种交易,其中未实现的损益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在实务中,有的企业通过发出商品和分公司购销差价等科目进行核算,但是这种处理尚有不足之处,本文提出了进一步的解决措施。
总分机构 篇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 ,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 (首府) 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中心支行:
现将《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及预算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六月十二日
附件:
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及预算管理办法
为了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顺利实施,妥善处理地区间利益分配关系,做好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收入的征缴和分配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一、主要内容
(一)基本方法。
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范围的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按照统一规范、兼顾总机构和分支机构所在地利益的原则,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库”的处理办法,总分机构统一计算的当期应纳税额的地方分享部分中,25%由总机构所在地分享,50%由各分支机构所在地分享,25%按一定比例在各地间进行分配。
统一计算,是指居民企业应统一计算包括各个不具有法人资格营业机构在内的企业全部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总机构和分支机构适用税率不一致的,应分别按适用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分级管理,是指居民企业总机构、分支机构,分别由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属地进行监督和管理。
就地预缴,是指居民企业总机构、分支机构,应按本办法规定的比例分别就地按月或者按季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
汇总清算,是指在年度终了后,总分机构企业根据统一计算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抵减总机构、分支机构当年已就地分期预缴的企业所得税款后,多退少补。
财政调库,是指财政部定期将缴入中央总金库的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待分配收入,按照核定的系数调整至地方国库。
(二)适用范围。
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是指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下同)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机构的居民企业。
总机构和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的二级分支机构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三级及三级以下分支机构,其营业收入、职工薪酬和资产总额等统一并入二级分支机构计算。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的规定,国有邮政企业(包括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及其控股公司和直属单位)、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包括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总分机构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包括滞纳金、罚款收入)为中央收入,全额上缴中央国库,不实行本办法。
不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且在当地不缴纳营业税、增值税的产品售后服务、内部研发、仓储等企业内部辅助性的二级分支机构以及上年度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不实行本办法。
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外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机构的,按本办法计算有关分期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其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及分摊因素数额,均不包括其境外分支机构。
二、预算科目
从2013年起,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增设1010449项“分支机构汇算清缴所得税”科目,其下设01目“国有企业分支机构汇算清缴所得税”、02目“股份制企业分支机构汇算清缴所得税”、03目“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汇算清缴所得税”、99目“其他企业分支机构汇算清缴所得税”,有关科目说明及其他修订情况见《2013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
三、税款预缴
由总机构统一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并分别由总机构、分支机构按月或按季就地预缴。
(一)分支机构分摊预缴税款。
总机构在每月或每季终了之日起十日内,按照上年度各省市分支机构的营业收入、职工薪酬和资产总额三个因素,将统一计算的企业当期应纳税额的50%在各分支机构之间进行分摊(总机构所在省市同时设有分支机构的,同样按三个因素分摊),各分支机构根据分摊税款就地办理缴库,所缴纳税款收入由中央与分支机构所在地按60:40分享。分摊时三个因素权重依次为0.35、0.35和0.3。当年新设立的分支机构第二年起参与分摊;当年撤销的分支机构自办理注销税务登记之日起不参与分摊。
本办法所称的分支机构营业收入,是指分支机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活动实现的全部收入。其中,生产经营企业分支机构营业收入是指生产经营企业分支机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等取得的全部收入;金融企业分支机构营业收入是指金融企业分支机构取得的利息、手续费、佣金等全部收入;保险企业分支机构营业收入是指保险企业分支机构取得的保费等全部收入。
本办法所称的分支机构职工薪酬,是指分支机构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
本办法所称的分支机构资产总额,是指分支机构在12月31日拥有或者控制的资产合计额。
各分支机构分摊预缴额按下列公式计算:
各分支机构分摊预缴额=所有分支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总额×该分支机构分摊比例
其中:
所有分支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总额=统一计算的企业当期应纳所得税额×50%
该分支机构分摊比例=(该分支机构营业收入/各分支机构营业收入之和)×0.35+(该分支机构职工薪酬/各分支机构职工薪酬之和)×0.35+(该分支机构资产总额/各分支机构资产总额之和)×0.30
以上公式中,分支机构仅指需要参与就地预缴的分支机构。
(二)总机构就地预缴税款。
总机构应将统一计算的企业当期应纳税额的25%,就地办理缴库,所缴纳税款收入由中央与总机构所在地按60:40分享。
(三)总机构预缴中央国库税款。
总机构应将统一计算的企业当期应纳税额的剩余25%,就地全额缴入中央国库,所缴纳税款收入60%为中央收入,40%由财政部按照2004年至2006年各省市三年实际分享企业所得税占地方分享总额的比例定期向各省市分配。
四、汇总清算
企业总机构汇总计算企业年度应纳所得税额,扣除总机构和各境内分支机构已预缴的税款,计算出应补应退税款,分别由总机构和各分支机构(不包括当年已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的分支机构)就地办理税款缴库或退库。
(一)补缴的税款按照预缴的分配比例,50%由各分支机构就地办理缴库,所缴纳税款收入由中央与分支机构所在地按60:40分享;25%由总机构就地办理缴库,所缴纳税款收入由中央与总机构所在地按60:40分享;其余25%部分就地全额缴入中央国库,所缴纳税款收入中60%为中央收入,40%由财政部按照2004年至2006年各省市三年实际分享企业所得税占地方分享总额的比例定期向各省市分配。
(二)多缴的税款按照预缴的分配比例,50%由各分支机构就地办理退库,所退税款由中央与分支机构所在地按60:40分担;25%由总机构就地办理退库,所退税款由中央与总机构所在地按60:40分担;其余25%部分就地从中央国库退库,其中60%从中央级1010442项“总机构汇算清缴所得税”下有关科目退付,40%从中央级1010443项“企业所得税待分配收入”下有关科目退付。
五、税款缴库程序
(一)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税款、汇算补缴税款、查补税款(包括滞纳金和罚款)由分支机构办理就地缴库。
分支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开具税收缴款书,预算科目栏按企业所有制性质对应填写1010440项“分支机构预缴所得税”、1010449项“分支机构汇算清缴所得税”和1010450项“企业所得税查补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下的有关目级科目名称及代码,“级次”栏填写“中央60%、地方40%”。
(二)总机构就地预缴、汇算补缴、查补税款(包括滞纳金和罚款)由总机构合并办理就地缴库。
中央与地方分配方式为中央60%,企业所得税待分配收入(暂列中央收入)20%,总机构所在地20%。总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开具税收缴款书,预算科目栏按企业所有制性质对应填写1010441项“总机构预缴所得税”、1010442项“总机构汇算清缴所得税”和1010450项“企业所得税查补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下的有关目级科目名称及代码,“级次”栏按上述分配比例填写“中央60%、中央20%(待分配)、地方20%”。
国库部门收到税款(包括滞纳金和罚款)后,将其中60%列入中央级1010441项“总机构预缴所得税”、1010442项“总机构汇算清缴所得税”和1010450项“企业所得税查补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下有关目级科目,20%列入中央级1010443项“企业所得税待分配收入”下有关目级科目,20%列入地方级1010441项“总机构预缴所得税”、1010442项“总机构汇算清缴所得税”和1010450项“企业所得税查补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下有关目级科目。
(三)多缴的税款由分支机构和总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开具收入退还书并按规定办理退库。
收入退还书预算科目按企业所有制性质对应填写,预算级次按原缴款时的级次填写。
六、财政调库
财政部根据2004年至2006年各省市三年实际分享企业所得税占地方分享总额的比例,定期向中央总金库按目级科目开具分地区调库划款指令,将“企业所得税待分配收入”全额划转至地方国库。地方国库收款后,全额列入地方级1010441项“总机构预缴所得税”下的目级科目办理入库,并通知同级财政部门。
七、其他
(一)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缴纳的所得税查补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按中央与地方60:40分成比例就地缴库。需要退还的所得税查补税款、滞纳金和罚款收入仍按现行管理办法办理审批退库手续。
(二)财政部于每年1月初按中央总金库截至上年12月31日的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待分配收入进行分配,并在库款报解整理期(1月1日至1月10日)内划转至地方国库;地方国库收到下划资金后,金额纳入上年度地方预算收入。地方财政列入上年度收入决算。各省市分库在12月31日向中央总金库报解最后一份中央预算收入日报表后,整理期内再收纳的跨省市分机构企业缴纳的所得税,统一作为新年度的缴库收入处理。
(三)税务机关与国库部门在办理总机构缴纳的所得税对账时,需要将1010441项“总机构预缴所得税”、42项“总机构汇算清缴所得税”、43项“企业所得税待分配收入”下设的目级科目按级次核对一致。
(四)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及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08]10号)同时废止。
总分机构 篇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 、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政策和现行增值税有关规定, 现将修订后的《总分机构试点纳税人增值税计算缴纳暂行办法》 (见附件) 印发你们, 请遵照执行。
2013年10月24日
总分机构试点纳税人增值税计算缴纳暂行办法
一、经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批准的总机构试点纳税人及其分支机构, 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计算缴纳增值税。
二、总机构应当汇总计算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发生《应税服务范围注释》所列业务的应交增值税, 抵减分支机构发生《应税服务范围注释》所列业务已缴纳的增值税税款 (包括预缴和补缴的增值税税款) 后, 在总机构所在地解缴入库。总机构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及相关规定就地申报缴纳增值税。
三、总机构汇总的应征增值税销售额, 为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发生《应税服务范围注释》所列业务的应征增值税销售额。
四、总机构汇总的销项税额, 按照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和增值税适用税率计算。
五、总机构汇总的进项税额, 是指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生《应税服务范围注释》所列业务而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应税服务, 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税额。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用于发生《应税服务范围注释》所列业务之外的进项税额不得汇总。
六、分支机构发生《应税服务范围注释》所列业务, 按照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和预征率计算缴纳增值税。计算公式如下:
应预缴的增值税=应征增值税销售额×预征率
预征率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 并适时予以调整。
分支机构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及相关规定就地申报缴纳增值税。
七、分支机构发生《应税服务范围注释》所列业务当期已预缴的增值税税款, 在总机构当期增值税应纳税额中抵减不完的, 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减。
八、每年的第一个纳税申报期结束后, 对上一年度总分机构汇总纳税情况进行清算。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年度清算应交增值税, 按照各自销售收入占比和总机构汇总的上一年度应交增值税税额计算。分支机构预缴的增值税超过其年度清算应交增值税的, 通过暂停以后纳税申报期预缴增值税的方式予以解决。分支机构预缴的增值税小于其年度清算应交增值税的, 差额部分在以后纳税申报期由分支机构在预缴增值税时一并就地补缴入库。
九、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其他增值税涉税事项, 按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政策及其他增值税有关政策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