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制管理模式

2024-10-17

总分制管理模式(精选5篇)

总分制管理模式 篇1

近年来,各类政府有关公共文化服务的报告和政策中“均等化”字眼出现频率逐渐增多,这说明党和政府在逐步落实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观的过程中,把公民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并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总分馆制建设作为切实提升均等化水平的有效手段,则绝对是其高潮部分。

一、现阶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推行总分馆制建设

全国各地文化馆积极实行免费开放这么多年来,除了继续深入推进外,在组织体系上推行总分馆制将是能够实现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提升服务效能、切实保障基本公共文化均等化的另一有效措施。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个方面,即从国家政策、技术、经济和社会来分析推行总分馆建设的可行性:

(一)国家政策。

不断强调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以县文化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

(二)技术手段。

各类数字化技术已经能够提供异地服务的可能,但考虑到数字化服务的特点及服务对象的差异,在组织体系仍旧需要考虑避免出现服务的盲区。对于偏远地区应结合数字化技术及通过基层馆的设置,来保证资源的共享和人群全覆盖。

(三)经济和社会。

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56.10%并计划于2020年达到60%。从这个数据来看,城乡文化消费水平差异将长期存在。作为文化馆应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在深入推进免费开放的同时,真正提高服务效能,切实推行总分馆建设,以保证公民能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二、总分馆建设的理论探讨

从管理层级和管理单元两方面来看,文化馆应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纯粹总分馆

比如以美国市县级图书馆为例,总馆与分馆之间实行“一元化”垂直管理,同属一个法人单位,其所有的人财物及制度全部由总馆统一领导协调,这种模式因此也被国外公共文化服务业广泛采用。该模式能够保证人财物的统一调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以及服务标准化的推行,但需要有制度的配合。

(二)紧密、半紧密或松散型

这其实是一种契约型安排。紧密型总分馆制没有法律和行政体制的支持,存在多元建设主体、多级管理主体,分馆的建设主体和管理主体通过协议把分馆委托给总馆集中管理。分馆拥有自身的产权,而总馆因类型的不同表现为对分馆拥有不同程度的管理权。紧密型为完全拥有分馆的管理权,而松散型则给予总馆服务管理权和资源使用权。紧密型的总馆对分馆的业务管理力度较松散型要强,总体来看这类总分馆模式较符合当前的法律和行政体制,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轻松实现资源共享和服务一体化。

(三)联盟型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总分馆制建设的法律保障。

针对已提交审议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各地政府应积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以提供总分馆制建设的法律保障,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和投入机制等。

2、各地应结合地理情况,制定各总分馆的服务标准以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3、根据城市和社区人口分布,统筹规划和合理按排总馆、分馆的设立。

4、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重视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同时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总分馆的管理、社会评估等。

三、实施文化馆总分馆制的思考和建议

镇江文化馆可以作为整个镇江地区的中心馆以统筹指导本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并与下辖各总馆进行资源共享和业务协作。京口、丹阳等辖市区文化馆作为总馆对下辖分馆(文化站)拥有人财物的所有权和一体化管理权,统一服务标准和服务理念、资源完全共享。

结合管理层次和管理单元模式设计,搞好镇江文化馆总分馆制的还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

1、由于中心馆、总馆拥有的各项权力和资源较以前有大幅增强,需要建立建全一套完整的评估机制,并引入第三方社会力量进行评估。

2、以加盟或契约方式吸引社会力量的加入作为有效补充。

3、定制一套适应当地总分馆单元的服务标准。

4、明确中心馆、总馆、分馆和各自不同的服务职能以避免重复建设,并注意保留当地特色。

总馆与分馆在职能上有着明显区别,总馆负责资源调配,参与中心馆的政策和标准制定、组织协调和服务反馈等功能;而分馆的主要职能则是如何形成特色,贴近群众需求以实现全网覆盖。总分馆之间则通过三个关键因素:资源共享、服务标准化和服务互通而形成有效连接。镇江市的总分馆设计在管理层次和管理单元模式上,表现为人财物及制度建立的主导权向总馆倾斜,而业务自由权则

向分馆倾斜的特点,从而实现总分馆制的运营目标。

镇江市文化馆作为镇江市大区(含三县四区)的中心馆职能:除了面向公众直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外,中心馆还应履行以下职能:

1、对各总馆进行业务指导,并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

2、统筹安排全市各项活动。

3、组建人才培训中心、业务支持中心。

4、积极与省文化馆联络,协助推行国家各项文化服务战略和政策的实施。

镇江辖市区文化馆作为总馆的职能:

1、负责资源调配,参与制定并配合实施统一的服务标准、服务细则。

2、在中心馆的指导下,统筹辖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

3、负责建立文化人才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及人才培养。

城区及乡镇分馆职能:

1、负责文化活动的具体实施。

2、为支馆提供业务辅导。

3、各类文化项目的承办和地域特色的文化的打造。

在设计总分馆模式时,我们还需注意三个重要环节:经费保障、人才保障和法律保障,并在管理模式设计中注意以提供均等化和标准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首要任务,同时需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以保证总分馆制的成功实施。

摘要:在提升国内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大背景下,分别从国家、经济、社会、技术层面分析推行文化馆总分馆制的意义;从管理层级和管理单元两方面,分析总分馆的模式;结合镇江实际,提出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建议。

关键词:文化馆总分馆,模式,公共文化

总分制管理模式 篇2

关键词 县图书馆 总分馆制 可持续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

分类号 G251

Construction of Main-Branch Library System in the County Libraries of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Wang Ling

Abstract Concerning the difficultie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i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ain-branch library system in the county libraries of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nd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the system. In addition, with the aim of achieving the complete coverage of the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the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ain-branch library system in the county libraries of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County library. Main-branch library syste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我国“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是2015年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公平、就近、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更已明确指出:“县(市)图书馆逐步实行分馆制。”[1]但在中西部地区建设全覆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将十分艰难,由于中西部地区县级以下的基层政府或基层组织建设能力相对较为薄弱,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末梢的街道/乡镇图书馆、社区/乡村图书馆(室)的建设存在着许多空白点,而这一状况又无法在短时期内得到改善,因此,只有大力推进县/区图书馆的总分馆制建设,才能突破建设瓶颈,建立起全覆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促进中西部地区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中西部地区县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县图书馆总分馆制是指以县级作为区域管理单元,以县图书馆担任管理层级,由县图书馆和乡镇图书馆、行政村图书馆组成的同一个主管部门管理下的图书馆群。县图书馆作为总馆处于核心地位,乡镇图书馆、行政村图书馆作为分馆处于从属地位,形成在财务、管理、服务等方面统一的管理体制,并应以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适度、效益优化、普遍均等原则作为其基本原则。

1.1 可持续发展原则

中西部地区县图书馆总分馆制发展应符合总分馆制建设的客观规律,从资金、人员和服务三个要素出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不能搞违反客观规律的“一刀切”工程,通过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制约“面子工程”“政绩工程”[2],避免一哄而上所产生的无持续发展后劲、资源浪费现象。

1.2 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要求中西部地区县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不能盲目照搬国外和东部地区的经验,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建适合本地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环境的科学可行的总分馆制模式。

1.3 统筹规划原则

中西部地区县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应制定统筹战略规划,合理布局分馆和流动图书馆,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按行业惯用的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相结合的标准进行分馆布局,同时综合考虑读者的方便程度、资源的共享程度、管理的简便程度、物流的便捷程度、技术的支持程度,以及建设和运行的经济性”[2],来科学设置分馆和基层服务点的数量、馆(室)址。

1.4 适度原则

中西部地区县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主体和管理单元的层级设置应适度。一是县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主体设置适度,即保障总分馆制建设所需经费的政府级别适度,乡镇政府因财力不足而无力承担建设主体的责任,因而建设主体的设置不能低于县级政府;二是县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主管机构设置适度,太大的主管机构管理成本高且不便管理,太小的主管机构能力不足而管理乏力,因而县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主管机构设置以县级主管机构为宜。

1.5 效益优化原则

中西部地区县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应考虑发展成本,注重服务效益,降低运行成本,尽量做到“总馆对所属分馆的资金、人员和设备的统一采购、统一管理,进而在制度层面确保总分馆体系中资源配置和共享效率的最优化”[3],以较小的投入带来较大的服务效益。

1.6 普遍均等原则

中西部地区县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应符合“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提供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总馆不仅要和基础较好的街道/乡镇、社区/乡村图书馆(室)建立总分馆关系,进一步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也不能忽视基础不好的街道/乡镇、社区/乡村图书馆(室)的发展问题,以及尚无图书馆(室)的街道/乡镇、社区/乡村的延伸服务问题,需致力于中西部地区基层图书馆的均衡发展,以防止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差异进一步拉大而造成新的不平衡。

nlc202309041221

2 中西部地区总分馆制构建模式及优化建议

总分馆制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地域、经济、文化、行政管理结构、地方政府政策等因素,而目前中西部地区所实施的统一标准、统一模式建设的“一刀切”工程是行不通的,应当因地制宜,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来探索具有县域特色的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

2.1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三级模式”

2.1.1 三级集中管理模式

县图书馆+街道/乡镇图书馆+社区/乡村图书馆(室)。此模式是指以县图书馆为总馆,以街道/乡镇图书馆、社区/乡村图书馆(室)为分馆的模式。从理论上来说,位于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末梢的街道/乡镇、社区/乡村图书馆(室)并不存在与之相对应的建设主体。由于我国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随着行政级别的降低而逐层削弱,再加上中西部经济不发达等因素,目前中西部地区县级政府大都不具备承担公共图书馆建设主体责任的能力。建议中西部贫困地区县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依据当地实际情况,走多级政府联合建设的发展模式。如“中央政府﹢中西部省政府﹢县政府”“中西部省政府﹢县政府”等联合建设主体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中央政府、省政府为支持性建设主体,县政府则为主要建设主体,实施多级委托的资金运行保障机制,并赋予总馆对体系内所有分馆统一行使财务、人事和业务管理的权利。

“三级集中管理模式”建设的关键之处:一是通过政府立法形式,从法律层面对图书馆总分馆制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予以明确,为县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克服分级行政人事制度与分级财政供给体系的阻碍,形成中央、地方政府按比例分担的多级经费保障机制;二是建立县公共图书馆事务主管部门,或设置决策型理事会(由总馆所有者—理事会—总馆—分馆构成)为管理主体,行使对县辖区内公共图书馆事务的直接管理职权,支持并督导县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运行。此模式不受政府层级制约,对分馆控制管理力度较强,运作管理较为高效。但如果多级政府分别投入、共同参与管理,将导致管理成本加大。建议通过确立县公共图书馆事务主管部门或决策型理事会为县图书馆总分馆制唯一管理主体,相应减少政府间协议的签订,并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由多个行政层级的政府资助逐步过渡为同一行政层级的政府(县政府)出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中管理,进而发展为“经费来源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2]的纯粹的总分馆制。

2.1.2 三级横向联合模式

县图书馆+县图书馆……+街道/乡镇图书馆+社区/乡村图书馆(室)。这种模式是不同县域的多个县图书馆组成的横向联合模式,主要强调地缘因素,是以图书馆联合发展为主旨,由不同行政区域内相邻的,规模较小、服务人口较少的多个县图书馆横向联合起来,或不同行政区域内相邻的拥有相同或相近的自然地貌、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的多个县图书馆横向联合起来,使“不同行政区域政府之间联合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4],统筹建设县图书馆总分馆制联合模式。可选取一个实力较强的县图书馆作为总馆,从管理角度出发,按照公共图书馆行业通行的服务范围与服务人口相结合的标准,并参考人口密度、面积、行政村之间的距离等因素,打破行政区划界限,通过统筹规划、整体布局,科学设置固定分馆和流动服务点,总馆和分馆通过契约确立联合关系,在协议期内形成接近总分馆关系的联合机制,由总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人员培训、统一服务,分馆人员可隶属于总馆,也可隶属于当地政府。

“三级横向联合模式”的关键之处是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和协调机构,设置决策型理事会(由总馆所有者—理事会—总馆—分馆构成),实施多县理事会集成管理体制下的总分馆制联合模式。这种模式可先从财政体制统一管理的准总分馆制,逐步过渡到人财物皆统一管理的总分馆制。虽然目前建立这种横向联合体所面临的障碍较大,但鉴于横向联合所取得的优势较为突出,且在国外(如美国)已普遍实施,倘若政府改革体制、积极作为,打破系统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行业互融互联,实现不同行政区域内县图书馆总分馆制统筹规划、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仍不失为一种可试行的总分馆制建设模式。但此横向联合模式初始受行政体制制约,协议存在期限,基于契约的管理方式导致管理成本较高,总分馆制的可持续发展存在不确定性,运作管理效率不如集中管理的总分馆制。建议通过创新行政体制和理顺图书馆管理机制等方式来克服。

2.2 多元整合模式

这是一种县图书馆﹢街道/乡镇图书馆﹢社区/乡村图书馆(室)﹢多项政府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党员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整合模式。

这是一种优化、整合农村公共资源,发展县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模式。以县图书馆总馆、乡镇分馆和村级图书室为依托,把各个自上而下的政府“工程”提供的资源在乡镇和村级层级上整合起来,以图书馆行业的专业化管理与服务方式提升这类资源的社会效用,节约基层的管理成本,同时也改善乡镇分馆尤其是村级图书室的资源配置,达到双赢的效果[5]。这种多元整合模式建设的关键之处是必须由政府从整体上予以统筹规划,发挥政府的行政协调力量,设置协调型理事会(由总馆所有者—分馆所有者—理事会—总馆—分馆构成),建立协调机制,确立公共图书馆为管理主体,整合资金、人力资源,与各方签订共建共享合约,界定总馆和分馆的责权利范围,并建立统一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形成统一服务平台。但此模式中总馆对分馆的管理权难以真正统一,对分馆业务的约束、管理力度不强,总馆不直接进行人员管理,工作人员稳定性差,运作管理效率不如统一的总分馆制。建议通过政府主导来解决,逐步增强总分馆建设的主管机构、人事和财政关系的统一,强化总馆对分馆真正的管理权限,完善总分馆规章制度、评价机制建设,严格分馆业务考核。

2.3 公私合作模式

即由县图书馆+街道/乡镇图书馆﹢社区/乡村图书馆(室)+民间组织+民营图书馆(私人图书馆、农民文化大院)合作办馆。

nlc202309041221

这是一种公益图书馆与民间私人图书馆之间构建总分馆合作关系的模式,是一种以政府主导为核心、社会参与为辅助,保障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的总分馆制模式,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势必成为县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尤其在经济基础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发展“公私合作模式”或将是一条出路。虽然建立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基层基本文化需求是地方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是一个浩大的、持久的系统工程,完全依靠财政投资、政府单方面行为近期很难实现预期目标,也不符合现代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依照现代公共学的观点,一个科学合理的公共事务治理主体应该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多元、联合治理主体,即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个体组成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拓展非营利组织、民间组织、个体等第三方力量加入,有利于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之不足。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治理要朝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方向发展,我国理应利用政策机制鼓励、引导市场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逐步建立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与个体参与的、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体系长效运行机制,在政府主导下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由政府主导、行业驱动、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加入、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市场建设的繁荣景象。这种“公私合作模式”采取县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个体等为多元建设主体,投入机制多元化,建设、运行资金以公共财政为主,以私人、公益资本为辅。

“公私合作模式”建设的关键之处是设置合作、协调型理事会(由总馆所有者—分馆所有者—理事会—总馆—分馆构成),这是一种多元民主的治理结构,由基层政府代表、基层民众代表、文化机构管理人员、专业人士和总、分馆馆长共同组成理事会,建立合作、激励、监督、审计、评估机制,制定多元建设主体之间的互惠互利制度,实施科学化、民主化、透明化治理方式。此公私合作模式由于建设主体、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给总馆对分馆统一行使财务、人事和业务管理增加了难度。如果监管不严,市场化运作也会为总分馆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对均等化的实现形成掣肘。建议政府通过对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的指导、监管,保障总分馆制建设的整体公益性质。对于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政府应给予投入保障,满足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而对于准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应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如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联合图书馆可谓多元建设主体参与的总分馆制建设模式,既有政府作为总分馆的建设主体,又有企业、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等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到总分馆建设主体中来,取得了显著效果,为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构建县图书馆总分馆制提供了宝贵经验。

2.4 总分馆制、图书馆联盟合用的复合模式

即(县图书馆﹢街道/乡镇图书馆﹢社区/乡村图书馆)﹢(各种文化、教育、经济实体图书馆)的模式。

这种复合模式是指在一个服务体系中,合用总分馆制和图书馆联盟两种共享模式,即一部分采用单一的总分馆制模式,另一部分采用复合的总分馆制与图书馆联盟合作模式。在公共图书馆系统内的成员馆以总分馆关系组成图书馆群进行资源共享,在系统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则以联盟关系与其他系统图书馆进行资源共享。虽然公共图书馆同属地方政府,易于以总分馆制模式集中管理,而系统外的其他图书馆分属于不同的主管机构、建设主体,难以实现管理的集中统一,但当下最优化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有必要采用总分馆制和图书馆联盟两种共享模式,原因在于目前实施总分馆制和图书馆联盟各有利弊。如果在行政分割、资金缺乏的条件下实行单一的总分馆集中管理模式,将不利于基层图书馆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合作,在某种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其总分馆制建设的顺利进行,而同时采用总分馆制和图书馆联盟相结合的复合模式,是在当前中西部现有条件下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进一步优化。这种复合模式可进行如下操作:一是由县图书馆、街道/乡镇图书馆、社区/乡村图书馆(室)等公共图书馆成员馆建设总分馆;二是由县图书馆总馆和文化、教育、经济实体之间构建跨系统的联盟,即县图书馆总馆和乡镇文化站、基层学校图书馆、企业图书馆依照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组织建立联盟模式,采取资源整合策略与其他机构合作,借助其他机构力量,提高服务延伸能力,达到双赢。此复合模式涉及县政府和文化、教育、经济实体等多类主管部门,较“集中管理模式”管理成本要高,协议续签无法保障,总馆和联盟馆的共享力度不强,统筹管理困难。

“总分馆制、图书馆联盟合用的复合模式”建设的关键之处是设置协调型理事会(由总馆所有者—分馆所有者—理事会—总馆—分馆和联盟馆构成),构建好利益平衡机制。在总分馆制与图书馆联盟运行机制中,作为总馆的县图书馆和文化、教育、经济实体签订共建共享协议,界定双方的责权利范围,各协议馆受协议制约,共同履行协议规定,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解决好联盟共享机制建设成本分担和运行后的利益分配问题,按总分馆和联盟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资源规模、贡献程度、文献传递率,进行合理的利益平衡。

3 结语

在中西部地区县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中,图书馆应借鉴国内外总分馆建设的先进经验,根据中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寻找到一条既适合中西部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又满足当地群众文化信息需求的县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路径,逐步变多平台业务管理为统一业务平台管理,变多元建馆模式为国际通行的总分馆模式,真正达到总馆对各分馆的人财物的统一管理,以促进中西部地区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构建全覆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目标。

参考文献:

[ 1 ]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摘要)[EB/OL].[2012-02-26].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_431834.htm.

[ 2 ] 邱冠华,王良芝,许晓霞,等.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204-211.

[ 3 ] 孙慧明,倪晓建.国外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及其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1(3):81-85.

[ 4 ] 蒋永福.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主体设置模式的弊端及其建议[J].情报资料工作,2010(5):10-14.

[ 5 ] 李超平.嘉兴模式的延伸与深化:从总分馆体系到图书馆服务体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12-19.

王 凌 河南省委党校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河南郑州,450000。

(收稿日期:2014-05-08 编校:刘 明)

试论总分制结构下分公司财务管理 篇3

总公司一般每年都会根据经营目标给分公司下达相应的经营预算指标, 如何有效科学地将总公司的预算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和下属单位, 是分公司每年财务管理工作的起点和关键点。

预算的编制、分解和最终下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总量平衡和合理控制原则, 按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分级编制”的编制程序;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 落实填报任务, 确保财务预算安排有利于企业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的最终落实, 实现日常管理的有序和协调;三是保证预算的严肃性, 要求各单位的一把手对预算的严肃性负责, 确保预算编制在“资料收集——审查汇总——结果确认”全过程中做到“全面、准确、有序、合理、合规”;四是各预算指标要有针对性, 下达给各相关部门或下属单位的预算指标应是其能管控的, 对其不能管控的指标不管有多重要都不应下达;五是下达预算指标时要体现资源效益原则, 向投入产出比高的部门或行业倾斜。

预算管理体系运做的核心是责权利体系, 所以必须要保证每一个层次责权利安排的有效, 预算的编制仅仅是预算管理工作的第一步, 对预算指标要层层落实责任人部门和责任人, 每月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管控, 对偏差情况要及时进行纠正, 对例外情况进行预算调整。

对各级单位和部门的业绩评价, 一般根据预算落实到关键业绩指标进行考核, 分公司一般是成本中心或利润中心的责任单位。考核的关键业绩指标 (KPI) 一般有收入, 净利润, 息税折旧前利润 (EBITDA) , 经营现金流, 成本费用, 固定资产投资指标, 等等。各KPI指标的设计及其权重一定要科学合理, 应照顾到大多数, 并且要考虑各指标相互间的影响, 业绩评价后, 其考核一定要及时兑现, 体现奖优罚劣, 奖勤罚懒, 但应以正面激励为主。

二、货币资金管理

现金 (这里指货币资金) 是企业的血液, 现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为了保证生产正常运行, 企业必须把有限资金合理分配、使用。首先资金应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必须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应分别开立收入专户和支出基本户, 所有的现金收入都应通过收入专户归集后上缴总公司, 不能从收入户列支任何成本费用;其次资金的使用应通过预算来控制, 各业务部门每月必须向财务部门呈报月用款计划, 由财务部门组织调度会根据轻重缓急安排资金, 企业的资金由调度会统一管理, 由资金调度员根据会议商榷结果统一安排, 确保资金的有效运用;再次必须严格用款计划, 没有用款计划的一般不允许使用资金, 已呈报使用计划的, 当月必须能实际使用, 杜绝资金沉淀。最后, 为确保资金的安全, 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由不同人员负责资金的审批和支取。

三、成本费用的管理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 不仅要开源而且要节流, 重视成本费用控制, 这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分公司应建立完善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一要严把预算关, 财务部门在做好年度预算和月度分解的基础上, 定期通报预算进度, 仔细分析预算偏差, 同时, 对预算期内各项费用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可行性进行审议, 审核是否在预算范围内, 从源头上控制成本费用;二要严把开支关, 对于采购的大宗物资, 严格按照“科学有效、公正公开、比质比价、监督制约”的原则, 实施比价采购,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费用;三要倡导全员进行成本费用控制, 把成本费用分解到每个岗位、每道工序、每位员工的身上, 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管理, 让人人都感受到企业竞争的压力;四要通过成本费用控制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 将成本费用控制的结果与个人收入挂钩。

四、应收账款的管理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对提高资金使用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应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应在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三者之间权衡, 力争实现应收账款的风险最小, 企业利润最大化。

2、建立应收账款台账管理制度。应当按照客户设立应收账款台账, 详细反映内部各业务部门以及各个客户应收账款的发生、增减变动、余额及其每笔账龄等财务信息。同时加强合同管理, 对债务人执行合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 防止坏账风险的发生。

3、建立应收账款催收责任制度。对到期的应收账款, 应当及时提醒客户依约付款;对逾期的应收账款, 应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催收;对重大的逾期应收账款, 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应落实内部催收账款的责任, 将应收账款的回收与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及其奖惩挂钩。对于造成逾期应收款项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 企业应当在内部以恰当方式予以警示, 接受员工的监督。对于造成坏账损失的业务部门和责任人员, 企业应当按照内部管理制度扣减其绩效工资。

4、转化应收账款形式, 减少企业的呆坏账损失。将应收账款改为应收票据;建立应收账款保险制度, 参加商业保险。

摘要:在总分制管理模式下, 总公司对分公司财务管理一般通过授权控制、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监督等方式, 对分公司进行一系列的管控。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从以下几方面对分公司财务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总分制管理模式,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晔.浅析总分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J].现代农业, 2006, (12)

[2]、刘艳旭等.试论总分公司的财务会计核算[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 2005, (05)

总分制管理模式 篇4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总分馆建设

总分馆制源于西方国家。它作为公共图书馆法定的制度, 将某一地区公共图书馆 (市、县、区) 的人、财、物资源由总馆集中管理, 并统一进行文献采购;总分馆间具有统一的管理系统、目录系统、借阅系统和馆员教育培训;分馆直接向基层开展服务, 没有文献采编任务。总分馆制以有效利用资源、提高服务效益为目的, 通过一体化和专业化管理, 实现体系内各级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服务互动, 充分体现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总分馆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图书馆界的关注。

目前, 我国公共图书馆组织模式按照行政级别设置, 即国家、省、市、县 (区) 四级公共图书馆模式, 其特点是:一级政府建一级图书馆, 一级政府管一级图书馆, 各级图书馆级别分明、归属清楚。这种结构的最大缺陷是资源集中, 服务范围与受众都受到了馆址的严重制约。而总分馆制是在一个地区设置一个总馆, 再按照这个地区的服务人口与服务半径, 设置若干个中小型分馆, 构成星型结构分布式服务。其特点是: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数量多, 分布广, 布局合理, 资源有效共享与利用, 服务与管理专业并一体化。且分馆功能简单、服务便利、快速, 总、分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这种总分馆结构分布式服务在我国已初现端倪。

一、公共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的现实意义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公共图书馆独立提供或通过合作方式提供的图书馆服务的总和。总分馆制这一图书馆服务体系指由同一个建设主体资助、同一个主管机构管理的图书馆群, 其中一个图书馆处于核心地位作为总馆, 其他图书馆处于从属地位作为分馆;分馆在行政上隶属于总馆, 或与总馆一起隶属于同一个主管部门, 在业务上接受总馆管理。其基本特征是:图书馆的总馆建设主体与分馆建设主体统一, 即经费来源统一;总馆主管部门与分馆主管部门统一, 即管理统一。总分馆统一人财物管理、统一规划和实施服务、统一服务水准。这种对人财物的集中管理和利用, 将有效解决基层购书经费不足、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 同时系统内统一的“采、编、调、配一体化”服务模式, 也将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好地利用, 是促进总馆和分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服务模式。

一般来说, 公共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大致可分为采编、流通、阅览、参考咨询、技术保障等方面。在单馆制建设思路下, 每个公共图书馆在业务机构设置上大致都是相同的, 基层公共图书馆由于经费有限, 文献采购量少, 某些部门工作量不满, 造成人才浪费。另外, 区域内各馆书刊采购的重点与范围也大致类似, 这造成区域内文献信息资源同质化严重, 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文献采购经费, 同时使区域内的读者难以享受更丰富的文献信息服务。而在总分馆制下的图书馆网络可以促使各成员馆各尽其责, 发挥整体效益。抛弃“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 以效益为标准, 通过各自内部人才、机构重组, 发挥各自优势, 以达到整合效果, 实现资源共享。总馆发挥自身人才、文献、技术上的优势, 强化其协调功能, 在文献布局、数据库建设、编制联合目录、网络化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发挥协调作用。分馆充分利用总馆的各项服务, 在各自的服务区域开展特色服务, 发挥它们与基层紧密联系的长处, 让更多基层读者享有平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

二、总分馆制是激活公共图书馆的有效机制

(一) 总分馆制是一种先进的办馆模式

总分馆制是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总馆下, 设立若干分馆, 以一个网状的形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机构。随着我国图书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国内有不少省市、地区公共图书馆也进行了总分馆制的改造, 如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 就通过系统化、集群化、网络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管理, 优化了公共图书馆的资源配置, 极大地改善了县馆经费拮据、资源匮乏、服务落后的生存局面, 为提升公共图书馆整体水平作出了贡献。

(二) 总分馆制是公共图书馆事业管理体制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目前公共图书馆体制中, 公共图书馆实行的是按行政区划设立的单馆, 图书馆之间存在大量重复收藏、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等问题。一方面是馆内资金投入不足、有舍无书, 另一方面是公共图书馆系统内大量资源的重复配置, 不能互通有无, 而且图书馆系统与广大读者之间的供求关系也难以维系, 使得各公共图书馆难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和作用。总分馆制可以在不改变原有行政、人事、财政隶属关系的前提下, 以一个规模较大、文献资源丰富、技术力量强大的图书馆作为总馆, 以其他有着共同愿望、共同目标、共同利益的图书馆为其分馆, 根据资源共享的需要。自发组成总分馆关系的合作机制, 构建以省或市馆为总馆统一协调的总分馆制, 在总分馆制的框架下, 整合、利用以各县公共图书馆为分馆及乡镇、社区图书室为分站成员馆的资源优势, 形成三级图书馆网络, 实现各成员馆之间的优势互补, 提高整个图书馆体系的服务能力, 发挥各成员馆的整体效益。

(三) 总分馆制是解决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本保证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支撑,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主体, 对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总分馆制是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形式, 是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构建文化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公共图书馆实施总分馆制应注意的问题

(一) 总分馆体系中分馆设置应遵循适度、合理的原则

总分馆制的本质与内涵决定了并不是现在任何级别的公共图书馆都适宜建设。成功的关键是“适度”。在总分馆制实施过程中, 要注意“适度”这一原则。专家对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总分馆制进行研究后发现, “适度”是这些国家取得成功的关键。“适度”首先指图书馆建设主体适度, 即保障总分馆体系所需经费的政府的级别不能太高或太低。这是因为太大的建设主体会形成超大的管理单元, 不便于管理;太小的建设主体财政能力不足, 不能保证高效持久的图书馆服务。例如, 澳大利亚是以州政府和市政府作为联合建设主体的。其次是合适的管理单元, 即在适度的政府级别上设置总分馆体系的主管部门。南开大学教授于芝认为总分馆制关键在适度:“合适的建设主体+合适的管理单元+适度的覆盖范围才等于合适的总分馆体系或书馆系统。”建设主体级别太高, 形成超大的管理单元, 运行成本过高。而建设主体过小, 财力无法支撑分馆长期有效运行。我国地广人口众多, 省、市、区 (县) 、乡镇地域面积是呈倒金字塔形的, 目前有专家学者认为我国市级公共图书馆仅适宜在市本级建立分馆, 只有县 (区) 级公共图书馆才是最适宜推行总分馆制的。

根据《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对区域内各层级图书馆整体规划, 并按照规划好的总分馆进行建设, 逐步发展区域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同时应避免在一个地域内当有不同行政级别公共图书馆存在时, 服务体系建设无序性、不作为等情况。在满足《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的基础上, 分馆建设应在使用上具有方便性及舒适性;行为上应满足人际交往与场所感的需求;形象上具有地方感与标志性, 也就是说它应有一个可以被人们熟知的认知性。

(二) 资源配置应优化合理

考虑到各级公共图书馆的现状, 各级公共图书馆首先应坚持资源建设中分馆与总馆多领域、多层次的互补与共享。其次需要总馆对下辖各成员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书目数据、期刊目录进行整合。形成总分馆制下所有分馆统一的书目数据检索系统和期刊联合目录, 加强与各成员馆信息咨询部、采访部开发数字文献及在新书订购中及时沟通、交流信息的机制, 全面协调、合理配置各成员馆文献信息资源, 形成优势互补、互通有无。

(三) 书目数据库建设应规范化、标准化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 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以书目数据的高质量为前提的, 如没有规范、一致的书目数据作前提条件, 自动化系统就无法高速运转, 总分馆制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将无法实现。由于数据库类型的多样化和应用环境的不同, 目前, 在各级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所建书目数据库数据内容参差不一、分编员专业知识水平不等、执行标准不统一、数据建设质量不高、制作数据速度慢等问题, 既影响读者的检全率、检准率, 又影响图书馆分编人员套录数据的取舍规范, 难以统一。总馆应加强上传联机编目数据的质量监控工作, 及时对各成员馆著录的书目数据进行在线指导, 不断提高各成员馆分编、标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从而不断完善联机编目数据的书目质量, 为总分馆制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打下牢固基础。

总分馆制是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在国内, 总分馆制已提出多年, 专家们认为, 总分馆制在国内推广遇到的主要阻力是多方面的。第一是观念。长期以来, 我国一直实行“一级政府建一级图书馆, 一级政府管一个图书馆”的图书馆建设体制, 习惯了这种体制的人可能存在理解困难。有些可能认为这会给总馆工作增加压力。第二是管理权。在已经建立街道、城镇图书馆的地区, 街道、乡镇政府可能会把转让图书馆行政管理权视为自身权利的削弱。第三是财政安排。在有些地区, 各级政府可能需要根据总分馆体系的要求, 从财政上调整文化事业建设费的拨付办法, 而这种调整可能会遇到地方政府惰性的阻碍等, 但建立总分馆制是今后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公共图书馆事业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 投入比重在增加, 目前在我国建设“经费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的总分馆体系的条件事实上已经成熟。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是持续降低服务成本和有效保障服务质量是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实现业务协同是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总分馆制是我国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实现文化均等、惠及全民的先进服务与管理模式, 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国新.东京公共图书馆的布局与服务[J].山东图书馆学刊, 2009.

浅议总分公司财务管理模式 篇5

一、总分公司财务模式的相关知识

(一) 总分公司含义

总公司是依法成立的法人企业, 有自己的章程和设立程序。分公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 它是总公司下属的分支机构, 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其资产也是总公司资产的一部分, 年末将合并计入总公司资产负债表。分公司对外一般不独立计算盈亏和纳税, 这与母子公司的法律概念完全不同。

(二) 总分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含义

指存在于企业整理管理框架内, 为实现企业整理目标利益的财务管理结构, 其核心是财务权限的划分。一般财务权限有资金管理权、资产处置权、收益分配权等;重大财务权限有融资决策权、投资决策权等。在总分公司企业结构中, 财务权限的划分涉及的主要是一般决策权, 即一般决策权的划分是决定总分公司财务模式的基础。理论上将财务模式分为“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的核心在于对集权与分权的有效选择。

(三) 总分公司的财务管理关系及其构架

总分公司财务关系包括财务人员的任免、预算协调、资金控制、资产划拨以及风险防控等五方面。财务人员的任免是前提, 预算协调是基础, 资产管理是纽带, 资金控制是核心, 风险防控是必要的补充。这五方面的内容构成了总分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构架。下面就三种不同财务模式在构架上的不同表现简要谈谈。

二、总分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设计

(一) 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将财务权力集中在总公司, 由总公司控制各分公司的财务部门, 在财务构架的五个环节全方位加以控制, 分公司的地位和总公司的部门相当。这种模式适用于总公司的附属机构或门店等规模较小的分公司。

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的一般构架是:1、分公司财务人员由总公司任免并接受总公司的薪酬制度, 不受分公司经理管理, 互相制约。2、实行收支两线, 设置收款专户和费用专户, 分公司的日常开支只能在费用专户上开支。会计核算上, 分公司不单独设立账套, 只在总公司层面进行部门核算即可。3、资产取得和处置没有自由裁夺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大规模的采购必须批准。而资产处置无论大小均要报总公司。4、没有财年预算或者预算规模比较小, 分公司在预算中的地位类似于总公司的一个部门, 实质上是集中支付制度衍生。5、资产大部分来源于总公司的拨付, 并且分公司不独立计算盈亏和纳税。6、风险防控级次复杂但防范的成本较低, 一般不需要单独对分公司进行会计审计, 内部审计的规模也比较小。

此种模式的优点, 一是便于统一财务决策, 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二是有利于发挥总公司财务专业人员的优势, 降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缺点是财务权力过多集中在总公司, 容易挫伤分公司经营者的积极性, 而一旦总公司决策失误将产生巨大的损失。

(二) 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按照重要性原则对各分公司加以控制, 管理和决策权适当进行划分, 总公司只专注于重大的、方向性的问题, 分公司的地位类似于子公司。这种模式适用于地域跨度较广, 业务复杂、需要独立计算盈亏和纳税的分公司。

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的一般构架是:1、分公司在财务人员的任免、晋升、薪酬方面拥有自行量夺权, 只对分公司的财务事项负责, 不向总公司汇报。2、资金支出上比较自由, 总公司不会用指令性计划方式干预分公司一般生产活动, 收益也由分公司自行保留。会计核算上, 总分公司的往来账务均要通过“内部往来”科目进行核算, 在年底并入总公司利润表。3、总公司授权分公司管理其资产, 并通过经营资产实现利润。虽然在资产处置上收到一定制约, 但由于其利润目标比较重, 因此仍然有比较大的资产经营裁夺权。4、预算管理体系比较完善, 既有分公司层面总体经营的预算控制项目, 也有面对车间层面甚至到个人制定的预算控制事项。因此在总公司层面必须预计各分公司资产负债和损益状况, 进行资金的预算平衡和合理协调;在分公司层面则要加强责权利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 提升预算的精确度和效率。5、风险防控的任务较重。必须通过经常性的会计审计和预算审计防控风险, 并对内控制度执行力的要求较高。

此种模式的优点是分公司有充分的积极性, 决策快捷, 易于捕捉创利的机会, 减轻总公司决策的压力和直接干预的负面效应。缺点是难以协调总公司和各分公司的利益矛盾, 增加财务防控风险。

(三) 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介于前两种模式之间, 一般应用于分公司间业务差别较大, 但是规模较小的企业。比如分公司虽然经济业务独立运行但财务人员却由总公司委派;又比如在资金支出管理上属于分权, 但在资产管理上要求集权的企业。

此模式既能有效的激励分公司的创利积极性、又能有效地避免财务失控和审计风险, 控制总分公司之间的由于往来过多造成的成本增加。

三、综述

总分公司财务模式在设计上应根据自身企业的规模、财务管理要求及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目的自由选择, 就目前而言, 大多数的企业还是选择集权型的管理模式。当然, 一个健全的总分公司财务模式是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体现而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 综合决策层、管理层和经营层的长期高效的配合才能使财务在模式设计上的优势最大潜力的发挥出来。

摘要:通过对总分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认识, 探讨总分公司在财务模式设计、财务管理方面的具体内容, 在几种形式间比较其中的优劣,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上一篇:祖国在我们心中下一篇:最佳实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