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设计与统计

2024-08-10

试验设计与统计(精选12篇)

试验设计与统计 篇1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作为高等院校食品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1], 具有内容全面、理论概括性强、实践应用突出等特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科学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 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综合运用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从而解决实际生产科研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常被学生认为是一门学习难度大、考核偏应用的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手段, 激发学习兴趣[2], 突出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和解决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是目前《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内容。为不断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 针对该课程存在的问题, 结合课程教学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训, 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探索, 期望能提高教学效果, 以供参考。

1 重视教材建设, 合理选用教材

目前, 国内每年都有大量统计方面的新出版教材, 种类繁多, 但多数内容雷同, 能结合专业编辑的教材, 并满足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教材较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使用比较, 最后选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由王钦德、杨坚主编的《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作为教材, 该教材为国家级优秀规划教材, 基本满足了本科阶段学生对全面、系统的专业统计知识学习要求。云南农业大学的教学大纲规定《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理论教学为23学时, 实验教学为9学时, 学时较少, 较难实现对学习内容的面面俱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按照保障教学学时、突出讲授重点内容等特点[3], 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课堂下认真做好教案准备, 在保证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根据教学实际, 分清教学重点和难点[4], 将课程的每一章教学内容划分为重要讲授内容、理解内容和课后自学内容3个部分, 适时、灵活地对教学要点、课程进度进行合理调整, 既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也满足了不同学习层次学生在面向不同深度的统计知识学习内容上的个性发展需要。

2 开展案例教学, 丰富课程内容针对性

应用案例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应用统计的理论、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5]。案例教学具有形象化、生动化、简单化、具体化等特点, 能将沉闷的学习环境变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能有效避免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问题, 防止教师在讲授理论时过多推导理论公式等情况。因此在讲授课程内容时, 一方面要增强所讲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性, 同时还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让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解决, 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利用理论原理和方法来思考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比如科学试验研究步骤和程序, 借助常见的试验内容为实例, 就可以实现抽象的统计原理转变为学生熟知的、感性的具体事例[6],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也使他们从食品专业的角度对结果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课堂引入案例教学, 可以起到丰富课堂教学和增强统计知识的实用性作用[7];有助于启发学生借助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实现生产科研实际问题的解决, 也能促使学生更好的开展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为深入学习课程内容打下坚实的兴趣基础。

3 依托现代教学技术, 综合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作为基础理论课程, 多媒体技术可以促进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教学材料的有机融合, 促进不同统计方法在案例中的应用说明, 信息量大, 形象生动、具体化, 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作用很大, 同时也能减轻教师工作强度,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 相对于多媒体教学的板书教学方法也有其独特优势, 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消化、理解多媒体教学内容, 是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有益补充。这种多媒体教学为主, 板书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 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4 强化计算机实验教学, 突出课程应用实践性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实验教学是理论课程的重要补充部分, 能借助各种统计软件如SPSS、Excel、SAS等培养学生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 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检验。这些统计分析软件的语法简单、使用方便[8], 学生借助软件可以对数据输入后采用的分析方法、结果的识读进行独立思考, 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方法原理运用于实验数据处理[9], 让数据分析结果更具说服力, 既增强了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加深统计学原理与方法的理解, 也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分析的兴趣。

综上所述, 相对于其他基础课程而言,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较难教、难学, 但教学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 只要刻苦钻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转变教学理念,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在探索中不断实践, 就能培养出真正的现代化实用型与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鑫斌, 赖凡, 刘峰.《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28) :16042-16043.

[2]黄利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13 (1) :117-119.

[3]于晓芳.农学类专业《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5 (67) :78-79.

[4]董春玲, 王锐, 王晓宇.《统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29) :18-20.

[5]李杰勤, 王丽华, 詹秋文.《试验统计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3, 27 (1) :97-99.

[6]李兰会, 周荣艳, 李祥龙.强化生物统计课程实践教学[J].培养综合素质畜牧人才, 2013, 15 (2) :46-48.

[7]孙晓祥, 惠英杰.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统计思维的几点认识[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3, 22 (1) :80-82.

[8]杨洁, 刘娟.《统计分析软件应用》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实践的探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1 (2) :257-259.

[9]许莉.体育统计课程中SPSS自主实验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07 (10) :182-183.

试验设计与统计 篇2

教学内容:P.101.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3题。教学目的: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教学准备:投影仪、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1、盒子中有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黄色?

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9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两个人就是,……9个人就是,女生的可能性也是。

师:如果18个学生中,男生10人,女生8人,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又各是多少呢?……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

3、小结

4、巩固练习完成P.101.做一做。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三、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一

1、第一题,准备9张1到9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来完成。

2、第二题,学生在独立设计,全班交流。

3、第三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四、课内小结

试验设计与统计 篇3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最重要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目前本科毕业论文试验设计和数据统计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普遍。作者从《试验统计方法》理论教学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试验统计方法》课堂教学与毕业课题指导同步教学法,以期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试验统计方法 毕业课题 同步教学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最重要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或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必经环节[1]。通过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理论,亲自动手、动脑,探索科学问题,完成特定的研究课题。这对于培养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是提高和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环节[2]。诸多学者提出了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3-6],其中试验设计和数据统计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普遍。《试验统计方法》是农学类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统计学理论和应用方法是用来描述、分析和解释事物的不确定性,与学生所熟知的经典数学的理论方法有较大差异。同时,由于该课程原理复杂、内容抽象、计算公式繁多且难记,理论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有别于其他门类的课程,因而被认为是较难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作者开展了《试验统计方法》课堂教学与毕业课题指导同步教学方法研究,旨在提高农学类本科生综合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完成特定课题的能力。

一、预备课题研究和《试验统计方法》理论教学

1.1 实践环节

第四学期(上半年)招收学有余力学生进入课题组,在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开展预备课题研究和实践训练。由学生根据兴趣加入上一届课题组学生的科研小组,辅助老生开展试验。如作者2012年所指导的本科生分为4个研究小组,分别为黑龙江水稻系谱研究、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稳定性研究、寒地水稻耐盐碱种质资源筛选和寒地水稻理想穗型研究。2011级农学本科生在第四学期进入课题组后分别加入以上四个研究小组。学生在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有两项主要任务:一是了解所选方

向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老生毕业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在教师指导下辅助老生完成毕业课题,

学习主要农艺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二是开展实践训练,引导学生掌握所选作物的基本特定和主要栽培管理措施。如水稻课题组学生在第四、五学期,参加试验田水稻一个完整生长季从种子准备、秧田管理、本田管理所有关键环节实践操作,教师现场指导的同时,通过腾讯QQ群和微信公众平台向学生实时发布黑龙江垦区现代大农业生产的不同生长时期的管理措施、标准和原理,解决试验田小规模生产与大农业生产脱节的问题。

期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学习,通过预备试验和实践训练积累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后续生物统计、栽培学、育种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1.2 理论环节

学生经过第四学期(上半年)的试验和生产实践,对试验的设计、实施、田间抽样、测定以及水稻生长发育和生育前期主要农艺措施已经有了基本了解。在此基础上,第五学期开始《试验统计方法》的课堂理论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理论讲授与课题试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课堂教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论教学,二是统计软件应用。结合理论知识讲授,讲解统计软件的应用。让学生学习基本统计功能或统计图表绘制,两者穿插进行,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密切结合,通过标准的统计软件的教学实习,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功能包括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图表分析、输出管理等等;统计分析过程包括描述性统计、均值比较、方差分析、一般线性模型、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非参数检验等方面,以点带面,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使教学内容更深入、更生动、更全面。

课堂教学实例多采用学生预备课题数据,并且引导学生课后运用统计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彼此试验,由学生进行试验设计和进展的介绍,由教师进行现场答疑和点评。在期末理论课程结束,预备试验完成后,形成试验总结,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转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主角[7,8]。

二、毕业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

2.1 毕业课题研究

科研工作贵在创新,也难在创新。创新思维要建立在对该研究课题领域广泛的熟悉之上[9]。指导教师在第五学期末、第六学期初为学生提供研究课题大致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相关文献检索,查阅中外文资料,总结比较前人的研究方法,并结合自己的论文题目,进行分析、评价和借鉴。写出文献综述和与研究内容相对应的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让学生独立撰写开题报告,指导教师组织所有课题成员参加的Seminar,对开题报告进行可行性论证,论证通过后方可开始试验。选题要注意结合指导教师科研项目和生产实际, 研究课题应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课题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中,避免题目过大、过难,不能按期完成,也要避免题目太简单、工作量不饱满。

第六学期春季开始试验,试验中在总试验方案的框架下制定周试验方案,按计划严格做好试验调查和数据记录。若无特殊情况,指导教师每周对学生拟定的计划进行检查,讨论下一周的科研计划,并及时检查获得的实验数据,使指导教师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并且督促学生高质量完成试验内容。试验进行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并教授正确的试验方法。

2.2 毕业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四年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对本科生经大学教育所形成的“初步研究能力”的一个总检验,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在第八学期,这个时间正是学生与用人单位签约的关键时期,尤其随着近几年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除少数考研的学生外,大多数学生都穿梭在各种招聘会之间,根本无暇顾及学业。本课题组学生第7学期即开始毕业论文写作,从而规避学生就业和学业之间的冲突。

开始撰写毕业论文前,针对初稿给出修改意见。组织《科技论文写作》的专题讲座,讲解科技论文写作的格式、结构,国际单位制符号的使用, 参考文献的引用,实验数据的整理,图、表的规范要求以及与上下文的关系,撰写毕业论文中常出现的错误、问题分析等。

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应加强指导,要求学生定期汇报论文写作情况,及时检查指导。第一阶段重点检查学生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的初稿写作。通过这样的专题讲座可以使学生掌握撰写科技论文的基本要点和要求。第二阶段检查学生论文修改稿情况;第三阶段是检查学生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终稿,并将终稿提交给指导教师。

三、结语

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集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于一体,对于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测,直接反映着一所高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作者通过《试验统计方法》课堂教学与毕业课题指导同步教学法指导两届毕业课题,学生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2篇,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晓磊.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10):123-124

[2]王鹏.如何保障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 9(S1):145-147

[3]宋媛,刘艳改,黄朝晖.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和几点建议.中国地质教育,2006(2):83-85.

[4]吴红波.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建议.中国科技信息,2008(15):209-211.

[5]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6]刘宝欣.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2):110-111.

[7]石培春,龚江,李春艳“.生物统计”课程教学探索和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103-104.

[8]毕淑娟,张俊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法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02:154-156.

[9]康梅,彭黎明,简君,陈知行.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课题的几点体会.检验医学教育.2002, 9(2):37-38

试验设计与统计 篇4

为了推动我国食品科技的快速发展, 需要开展大量的科学研究, 比如食品资源开发及应用、食品加工工艺优化、食品货架期评估等均离不开试验或调查。因此, 如何科学地安排试验或调查已成为了提高食品科学研究效率的关键。此外, 在试验或调查过程总会存在一些无法预测或控制的因素, 它们会使数据资料具有变异性。因此, 如何科学地整理、分析具有变异性的数据资料, 揭示其内在规律已成为了食品科学研究的第二个问题。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它始终贯穿食品科学研究整个的过程, 在培育学生试验设计及数据整理、分析能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2]:

(1) 提供试验设计的方法。通常合理的试验设计方法能降低随机误差, 消除系统误差, 提高试验的精确性, 从而为揭示客观事物间的内在规律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食品科学研究中常采用的试验设计方法有正交试验设计、回应面分析、均匀设计及混料设计等。

(2) 提供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通常依据试验设计得到的数据或资料是杂乱无章的, 因此需要运用统计学方法, 依据数据或资料的特性, 对其进行整理合、分析, 以揭示数据间的内在联系与差异显著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很多, 食品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有差异显著性检验 (包括t检验、F检验和检验等) 、回归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总之, 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是《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主要的两部分内容, 它们互为前提, 密不可分。只有理解和掌握一定的统计分析原理和方法并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才能进行合理地试验设计。反之, 只有在试验设计合理的前提下, 所获取的试验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才能揭示事物间内在规律和本质特性。

2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 》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对于食品专业学生试验设计与分析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本课程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 抽象的理论和复杂的计算给本课程教与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效果不甚理想。分析《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程定位模糊, 教学目的不明确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实质上就是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在食品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它具有内容全面、理论概括性强、实用性大等特点。但在多数高等院校中, 它作为一门选修课, 通常仅为34 个学时。也就是说, 在这么短的课时内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 又要熟悉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技巧, 是很难完成的, 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做出舍弃, 选择一部分章节进行讲授。这也是本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即是强调理论知识学习, 还是强调应用技巧的培养?因为强调的内容不同, 课程的教学方法也截然不同。

2.2 教学内容陈旧, 需进一步整合

目前, 国内关于试验设计与统计的教材较多, 但由于专业背景的限制或编者水平的高低, 各种教材均难以同时兼顾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而且随着统计学基础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的试验设计方法和软件也不断涌现, 但目前教学依然和以往一样, 将较多的课时放在公式的演绎和繁琐的计算上, 而没有对课程的内容做必要的补充和修正。况且以往的教材虽然在编排存在差异, 但均存在一个共性问题, 即所选例题计算繁琐, 结果不够准确, 如一元非线性回归方面的例题[3]。

2.3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现在多数高校开设的《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仍然以板书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教师是主导者, 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通常教学效果的好坏只取决于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此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常因为课程内容抽象、原理枯燥、计算繁琐而产生厌烦情绪, 导致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散失, 他们选择此课程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 获取学分。

2.4“教”与“学”存在矛盾

本课程作为选修课, 一般只有34 个学时, 教师在“教”的过程中, 只能偏重于基础知识、概念和原理的讲授, 虽然也会结合一些例子来演示基本原理的应用, 但只局限于课本上例题或类似问题的解决, 仍无法使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就学生“学”来说, 大多数学生认为课程难度较大, 且与专业的相关性不大, 因此, 多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 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据了解, 大部分同学选修《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是为了获取学分, 保证能顺利毕业;还有部分同学是为了将来研究生学习做准备。

3 提高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 》教学效果的措施

3.1 明确教学目的

随着统计方法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已能熟练运用统计方法及软件进行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但是当今的课堂教学只强调基本理论的讲解, 而对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及相关软件的使用缺乏交待, 导致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学生无法灵活地运用数理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况且, 食品科学研究及生产优化设计同其他行业一样, 均需要借助强大的统计软件系统才能有效地进行控制和优化。因此, 单纯的理论讲解已不能满足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这就需要将如何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统计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 (表1)

3.2 创新教学内容

食品科学研究中, 食品原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均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因此科学地进行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对结论的正确性至关重要[1]。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验设计与统计》讲授过程中, 必须引入实践教学的内容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笔者在《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引入了实践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教学案例分析、科研实例分析、统计软件使用介绍、研究讨论等。

(1) 教学案例分析:就是通过分析一些经典的食品试验设计案例, 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表1显示了笔者在课程教学中采用一些典型教学案例。

(2) 科研实例分析:结合学院开设的食品专业试验以及学生申请的创新研究课题,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3) 统计软件使用:安排上机课演示统计软件 (如SPSS, SAS, Design expert等) 的操作流程, 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上机操作。

(4) 加强研究讨论:为了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笔者建立了交流平台, 针对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各种试验设计与分析方法的应用及统计软件的操作技巧等方面展开讨论, 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3.3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 均存在优缺点。比如专题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对于学生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如果组织不当, 专题讨论就会演变为个别学生漫无边际的瞎扯。案例分析教学法也一样, 如果案例选择恰当, 则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灵活地解决实际中遇到的科学问题。因此, 教师必须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根据每个知识点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用其所长, 避其所短。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也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不同的教学手段各有利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根据实际情况整合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 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使用方便, 适用性强, 可以有效节省教学时间, 但是在课程教学中, 过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会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致使教学效果降低。如本课程教学内容决定了其多媒体课件中必定会出现较多的文字和数学运算式, 如果还单纯地采用这一教学手段, 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笔者在使用PPT的同时, 还会依据讲授内容对教学手段进行调整, 比如在讲解函数表达式时, 则会用板书进行推导和演绎, 以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相比多媒体教学, 板书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手段, 如果运用得当, 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能紧跟教师讲课的节奏。但是这种教学手段在有效时间内传授的信息量不多, 难以符合现代教学的效率要求。此外,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科研问题的能力, 还会涉及一些实践教学的内容, 如果还是采用板书或多媒体教学往往效果不佳。为此, 笔者根据实践教学内容的特点, 选取了不同教学手段, 如介绍统计软件 (如SPSS、Origin、Design Expert等) 使用时, 则采用了案例演示和上机操作的方式, 取得较好地教学效果。

3.4 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教”与“学”的矛盾只有在教学目的和学习目的明确后后才能做到统一。“教”的最终目的是传授知识, 并能熟练运用, 因此, 本课程的目的应着眼于知识的应用, 而“学”的目的也正如此。将统计软件使用纳入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可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了具体的案例对SAS、SPSS、Design Expert、Origin等软件进行了介绍, 避免了学生将过多的时间精力耗费在冗杂的手工计算上。

4 结束语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 这与课程的地位与性质、教师的教学艺术密切相关。因此, 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授课教师必须认真审视本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量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力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 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解决食品科学研究的实际问题, 从而达到培养现代化实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的教学目的。

摘要:针对目前师范类高校《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结合食品专业教学改革, 笔者提出对《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课堂教学优化的一些思考与见解, 以期为提高食品相关专业“验设计与统计”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试验设计与统计,食品,教学改革,教学优化

参考文献

[1]王钦德, 杨坚.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0, 2.

[2]陈炳灿.《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设想[J].西南大学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6 (1) :211-213.

[3]李超.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J].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5 (3) :73-74.

[4]赵胜娟, 关随霞, 张慧芸.如何提高食品试验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探析[J].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1 (7) :149-150.

[5]冯俊敏, 张晖, 王立, 郭晓娜.冷冻面条质量改善的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2, 31 (10) :1080-1086.

[6]刘梁, 孙维矿, 赵玲, 李赫宇, 陈新.正交设计优化米糠抗氧化肽的制备工艺[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 (2) :98-101.

[7]任广跃, 段续, 李晖, 朱文学.怀山药微波真空干燥模型的建立[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2, 31 (10) :1069-1073.

数据处理与统计教学设计 篇5

课题:数据处理与统计

教材: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

赣榆县罗阳中学

宋海波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熟悉公式的基本组成和公式的复制方法;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掌握公式复制的操作;

过程和方法:以任务驱动为主,结合小组探究,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归纳等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公式运算和公式复制的操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体会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更好的为学习和生活服务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excel表格中公式使用的注意点操作 难点:将数量关系转化为excel中公式并使用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在课堂内容引入使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在知识点的导入过程中进行小组探究式学习,引导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巩固练习环节运用学生自主练习的方法中进行引导拓展,最后,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教室、教学软件、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学 课前设置小比赛,比比谁最快!

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控制学生机,请同学们安静,拿出纸和笔,下面我们一起来参加一个比赛,考一考大家的计算速度,看看谁最快!师:展示本班全体学生最近阶段性测试成绩表。

这是我们班级这次阶段性测试的成绩表,请同学们在三分钟内计算出所有学生成绩的总分,并填入表内,谁最先计算出的就算赢。

(同学们一看到是自己班级的成绩表,已经炸开了锅。又听说要在三分钟内算出来,声音更大)

师:请同学们抓紧时间,开始计算了。(安静,都在纸上认真的算,有几个学生更是调出了

windows xp上的计算器计算)。好,三分钟到了,计算完的同学请举手。生:(四处张望,看见没人完成)

有同学开始抱怨:老师,这么短的时间内,谁能把这么多成绩计算出来啊!

(一片附和声)

师:(达到预期效果)同学们,老师有一个方法,可以快速计算出成绩,时间嘛(作思考状),大概不到一分钟吧!同学们,想不想掌握这个方法啊?!生:一分钟?不可能吧?„„(学生积极性被调动)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设计小小的比赛,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入本课的主题公式的计算和复制,让学生迅速进入新课状态。

(二)任务驱动 层层深入

1、探索与发现

师:请同学们双击桌面上的“学生成绩表”工作表,观察“总分”H2、H3、H4„„单元格,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学生成绩表部分截图

① 单击H2、H3、H4单元格,编辑栏显示什么? ② 观察编辑栏公式,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学习后分小组讨论,1分钟后请同学回答,看看哪个小组讨论的答案最准确。问题1: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公式,找出公式输入的位置。问题2:目的在于引导发现公式的使用规律,总结公式的组成。

设计意图:把公式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抽象的公式具体化。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发现公式的基本操作。

2、利用规律 “依葫画瓢”

师:请在K2单元格中利用公式计算出总分,并和H2单元格中计算的总分进行检验,组长协助操作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巡视,总结学生出现的问题,并个别指导。学生很快计算出总分,一个个都比较开心。

师:(顺势引导)在公式操作的过程中,你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学生回答积极。教师结合在巡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抽部分学生进行操作总结,进一步夯实

知识基础。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现实生活中较感兴趣的话题,体验使用公式计算出总分的乐趣。

3、熟练公式 顺利转换

师:总分我们已经计算出来了,它的公式是什么? 生:=E1+G1+F1 师:如果要计算出平均分,公式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在表格中计算一下。学生动手操作。„„

师:大部分同学都计算出了第一位同学的总分和平均分,我们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计算出其他同学的成绩呢?请大家看导学案上的关于“公式的复制”操作指导,利用最快的速度(1分钟之内)完成全班同学成绩的计算。

学生操作,组长协助,教师巡视。请学生上台演示,在学生演示过程中讲解操作过程中的注意点。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公式复制的好处有哪些? 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重新构建新公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公式的认识、操作,并总结公式复制的好处,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协助生活、学习的意识。

(三)练习巩固 体验收获

请同学们打开“校园十佳歌手”工作簿,完成练习。先做完的同学待老师检查无误后,可以做老师的小助手,指导有操作困难的同学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公式的价值,体验成功的收获,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学习知识。

(四)归纳总结 收获喜悦

随机抽出几名学生,采用问答形式,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师:请问这位同学,利用公式进行运算的操作你掌握了吗? 生1:掌握了。

师:很好,如果我现在仍然不会公式运算的操作,你能告诉我操作步骤吗? 生1:先用“=”号,然后使用单元格地址进行公式计算。师:如果我对符号的转换不了解,你能告诉我吗? 生2:乘号用“*”,除号用“/”。

师:请谈谈你对公式复制操作的优点是什么? 生3:提高运算速度。

师:总结操作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并讲解注意点。

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要正确利用好计算机这个工具。设计意图:通过问答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让学生把学习到的东西与大家共享,收获属于自己的喜悦。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选自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四章数据统计与分析第三节数据处理与统计。计划用2课时,本节课只对公式的运用及公式的复制做讲解,以学生成绩表引入,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来了解对公式及公式复制的基本操作。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与评析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估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正确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科技展吗?那里有许多的科学奥秘,今天老师带来了有关科技展的一些图片,想看吗?一起来看看吧。老师收集了有关某市小学生近几年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情况。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的导入,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为引出下面的条形统计图作准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师:我们用什么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便于分析数据呢?你学过哪些统计方法?(学生回答:统计表,统计图,包括条形统计图)那么,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和特点是什么呢?(学生个别回答,为下面制作条形统计图作铺垫)

(2)师:现在选择你喜欢的形式进行统计,想想为什么这么选择。开始吧。(学生活动制作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3)学生展示活动成果,并说说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发现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自己选择整理统计的方法,并且通过亲手制作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巩固复习以前学习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回忆和梳理,也为新知的教学作铺垫。]

2.引出折线统计图。

(1)师:同学们,其实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你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折线统计图)

(2)教学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师:想看看老师是怎么绘制的吗?一起来看图(动画展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安排为下节课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埋下伏笔,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画法,丰富了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整体认识。]

3.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点。

师:我们现在认识了两种统计图,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什么知识吗?(学生回答略)我们就重点研究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先把你们的想法带到小组中去,然后小组汇报,看哪个小组最会合作。(学生合作探索,然后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在学生合作交流、研讨探究的基础上,借助板书上的折线统计图和课件上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种统计图的异同点,得出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据的多少,能清楚看出谁多谁少,而折线统计是用点的高低表示数据的多少,也能一眼看出数据谁多谁少等异同点。通过这样的比较发现,顺理成章地得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也就攻破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4.引导学生说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刚才我们分析研究了这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那么,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分析折线统计图。我们先来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2)多媒体逐步出示三个问题:

a.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b.如何在折线统计图上找出相应的数据?

c.为什么要把折线统计图的点用线段连接起来?

(3)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4)学生初步得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总结并板书):折线统计图不但能看出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看出数据增减变化的情况。

[设计意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从学生的口中总结出还是有难度的,所以教师在这里要留有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各抒己见,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共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体现。]

三、联系生活,实践创新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折线统计图,你在哪儿见过呢?比如,天气气温变化情况。(出示题目,生答略)

2.师:你是如何一眼看出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呢?

[设计意图:在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解决问题。]

3.奥运统计图。

师:同学们,珍惜我们现在所有,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们知道2008年是特殊的一年,我们国家成功地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瞧,老师来之前收集了有关这方面的数据(一个学生读题),根据统计图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信息?(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并且通过多层次与多形式的巩固性练习、探索性练习、开放性练习、深化性练习等,让学生在应用拓展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堆、提高能力和素养。]

四、浅谈收获,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2.请你统计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每天获得的金牌数目,并制成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精心设计数学课的结尾,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回顾,并强化感受、提炼升华,同时向课外拓展延伸。这不仅能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和技能,强化学习策略与方法,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新的高潮。]

总评:

试验设计与统计 篇7

1 认识课程地位, 提高学习兴趣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由于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的归纳推理思想以及与科学素质的培养密切相关, 在课程体系改革模式中备受农业院校畜牧兽医类各专业与生物类各专业的重视, 除把它作为专业基础课以外, 还把它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程。生物统计不仅是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教学, 而且是培养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方式的教学, 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很有必要。该课程的内容还对在校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撰写以及今后进行试验和科学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完成高质量毕业论文的保证。因此, 在首次讲授该课程时要充分介绍该课程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 如给学生介绍事例——“数据胜过轶闻”和 “数据从何而来很重要”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2 了解学生现状, 实施分层教学

按照正常的教学规律, 生物统计是在学生已学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通过该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生物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了解基本原理, 培养学生合理地进行试验 (调查) 设计, 科学地整理、分析所收集的资料, 从中获得符合生物学规律信息的能力, 为后续课程如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等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统计学基础, 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高职高专的学生一部分是从初中直接升学的、一部分是高考录取的, 高考生中有学文科的、有学理科的, 他们的数学基础不一样, 所以他们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

3 稳定教师队伍, 加强教学研究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没有教师的教就谈不上教学, 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师队伍的素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勿庸置疑的。因此, 稳定的教师队伍和合理的结构对生物统计的教学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工作量大等原因, 高职高专教师的教学安排变动较大, 这样易使教师很难在这一门课程上多花精力去研究, 就形成了大家都可以上、都怕上、都难上得好的情形。

从一些精品课程建设得到的经验来看, 稳定教师队伍是完成生物统计课程建设和改革的保证。如四川省某高职院校讲授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的教师共5人, 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 博士4人;课程组成员的学科专业既有生物数学又有遗传育种学专业, 学科专业结构合理;课程组成员的年龄结构也合理, 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研究队伍。

课程建设与改革必须与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师资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 尽可能创造机会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鼓励教师多参加科研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给教师提供开拓视野的机会, 了解学科前沿, 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重视优秀教师梯队建设, 组建优秀教学团队。定期开展学术讨论会、教学观摩会以及教学调查研究等活动, 使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取得进步。

4 突出基本原理, 注重联系实际

生物统计方法的正确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生物统计中统计学原理的理解, 如果学生不能理解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 在解生物统计习题或对具体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时就会出现许多错误。如学生不理解统计学中有关正态分布的抽样分布规律, 即使是一个最简单的小样本数据的检验也是难以进行的, 这样的事例经常会见到。

那么, 如何使数学基础薄弱的畜牧兽医类学生理解统计学基本原理呢?教师应加强习题课的教学;在生物统计的教学中可采用实例、图示和理清线索的方式, 这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达到培养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加强实践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实习能力等。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全面提高人才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参与科学研究, 使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除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外, 到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的第一线中去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在试验前应正确选择试验设计方法并进行前期准备, 在试验过程中应注意试验条件差异以体现唯一差异原则, 并获取试验数据, 试验结束后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试验数据以达到研究目的, 缩短理论和应用的距离, 这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通过联系实际会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生物统计中统计学原理,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更新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概念多、公式多、表格多的特点, 课程的教学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由于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以系统讲授法为主。对于教材中内容较浅易懂的部分章节, 采用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或其他参考书, 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科学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课程中的难点、重点及目前的热点, 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采用讨论法, 通过讨论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掌握知识, 锻炼学生的敏捷性、创造性和辨别能力。对于实践性教学内容, 采用实习指导法, 与生产实际结合, 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

在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的教学中, 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 对典型试验设计及其试验过程进行录像或拍照制成PPT等, 供学生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课程的电子教学大纲、教案、习题等教学资料都放到网上, 实现资源共享, 让学生课后有更多机会巩固和练习。

尽快完成生物统计实验室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有机会学习某种统计软件:SPSS软件包具有可操作性、不编程序的特点, 便于使用;MATLAB软件包在矩阵运算方面具有强大功能且能自编程序模块, 适于工科学者使用;SAS软件包则功能强大且程序简单[1]。

6 改革考核方式, 推行过程考核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观念上要重视学生的学,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言堂, 灌满 90 min, 应注意采用高效教学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记忆的规律进行多种考核, 督促平时复习。

充分利用作业、提问、小测验、技能考核等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教学。在技能的训练中进行开卷考试, 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与自我评价。在进行单因素、二因素试验结果统计分析技能训练时, 在熟悉计算器的使用之后给出相关资料, 学生可以看书和笔记, 可以用教学用表和计算器来完成结果分析, 要求独立完成, 得出真正自己的结论。

在开卷考试过程中, 教师只进行答疑和个别指导。这种方式带有实际工作总演习的性质, 有一定的真实感, 学生有被信任感和重视感, 强调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每4周进行1次考核, 记入平时成绩, 这样有利于加强过程监控, 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也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还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保证该课程的通过率。在考核时, 不强求全面掌握, 而强调重点突破, 不出偏题、怪题, 每道题都注意其完整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试验设计与统计 篇8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既然以数理统计为基础, 属应用数学类课程, 因此各种类型的数学公式是必不可少的。据初步统计, 在我们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中给予编号的公式就达184个, 而且有些公式是十分复杂的。在以往的《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考试中, 我们大多采取闭卷考试方式。为此学生要背各种基本概念, 要记众多的公式, 结果自觉不自觉地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死记硬背”上, 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我们也曾采用过开卷考试方式, 但开卷考试往往又使学生放松复习, 将一些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的知识忽略, 只会照书上例题“依样画葫芦”, 而并不了解基本原理和分析结果的实际意义。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普遍感觉很难学好, 到了工作岗位还是不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从毕业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到, 不少人不会应用Excel进行统计的基础数据处理。由此可见, 我们的教学与考试方法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还是有差距的, 必须对《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这门课的教学与考试方法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1. 要把教学的重点向应用技能转变, 减少理论授课时间, 增加实践的内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Excel的统计运算功能, 安排一定的上机实践课, 将所学理论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 让学生掌握原始数据的输入、统计的汇总、各种统计图表的绘制、常见资料的统计分析等基础操作。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拉近与实际工作能力的距离, 体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2. 期末考试要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改革过去《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期末仅答一张试卷就定学习优劣的情况, 将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考核结合起来评定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情况。可将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由三部分来组成。考核方案是:第一部分是理论课的期末笔试——30%, 主要考核对基础理论、基本统计方法和试验设计方法的掌握。第二部分是期末实践考核——30%, 给定原始数据, 上机操作, 主要考核将所学理论用于实际操作的能力, 根据操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操作技能、问题判断和排除能力、创新能力, 来评定成绩。第三部分是平时考核——40%, 主要依据学生作业、参与课堂提问、平时口试成绩、平时的实际操作、出勤率等情况综合评价。

3. 理论课的期末笔试方法可采用“一页开卷”的考试方法。“一页开卷”是指允许学生在考试时自主携带一张A4纸, 这张A4纸的正反面可以事先写下与考试课程有关的内容以备答卷时参考。对A4纸上记录多少内容、记录什么内容不加限制, 但这张A4纸只能手写不能复印。此前, 已经有一些高等学校在不同的课程中进行了“一页开卷”考试的尝试。学生普遍反映这种考试方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能力, 学习更主动, 而不再疲于去应付, 死记硬背[2]。

衡量一种考试方法优劣的标准应包括: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平时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一页开卷”考试在这几个方面表现出了它的优势。首先, “一页开卷”考试方法可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注重实际能力培养。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常常迫使学生将很多理论、概念硬背下来, 但往住在考后数日或走上工作岗位后又“全部还给老师”。“一页开卷”考试方法允许学生将一些理论、概念整理在纸上带进考场, 大脑就被“解放”出来, 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 从而更好地把握基本知识点, 并用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到实践中很好应用的途径, 从而提高运用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其次, “一页开卷”考试方法可促使学生平时认真学习, 考前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整理。每个学生对全书的内容掌握程度不尽相同, 因此也不可能去抄别人的, 抄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要把184个公式 (实际上还有许多并未编号的公式, 因此并不止184个) 全部抄在一张A4纸上, 即使写最小的字也抄不下。为此学生就必须系统地把所学内容全部复习一遍, 反复复习后, 才能从中挑出自己所需的公式, 无疑这一过程就是我们所希望的“系统复习”过程。而学生抄写的公式必然是他认为是难点的问题, 为此学生就会去重点复习或去咨询同学、教师, 达到搞懂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学生自然而然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应用这些公式”上去, 这正是我们这门课教学所要求的。第三, “一页开卷”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应试心理, 在一定意义上可有效防止学生考试作弊, 可以说这也是对传统考试方法的一种合理改革。第四, “一页开卷”可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改用“一页开卷”后, 教师在试卷命题时必然将重点转向考查学生的思考、应用能力, 也促使教师在平时授课中加强与本课程相关的新知识的分析与讨论, 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4]。

4. 实践的期末考试可采用上机操作的方法考核。操作技能的考核, 可安排在学期末, 也可安排在期末考试前某一个时间进行, 考试时间设为45分, 重点考核快速输入原始数据 (可设计几组原始数据, 每人选取一组参加考试) , 按要求进行资料整理、绘制图表、统计分析等, 考核操作中处理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的能力。具体评分标标准如表1所示。

应用性人才的培养顺序是先会后懂, 先会操作后明白原理, 学生不会操作就成不了应用性人才这是不言而喻的, 不同学生考核的测量标准可以有所不同, 但操作技能的考核是必不可少的。知识不会, 可以从工作手册、书籍中查到, 然后就可了解;而技能不行, 没有一定的操作技能, 根本无法完成岗位的工作, 是无法成为应用性人才的。操作技能考核的评分依据是看学生的整个操作过程的科学性、熟练程度, 以及统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我们知道, “考试”这一教学环节在教学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 但要注意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目标的不同。高职院校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 所以考试要为达到这个目标服务。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必将对培养高技能人才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摘要:针对《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的特点, 笔者尝试采用期末理论考试、期末实践考核和平时考核三者相结合的方式来评定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成绩。期末理论采用“一页开卷”的考试方式;期末实践考试进行上机操作, 主要考核将所学理论用于实际操作的能力;平时考核主要依据学生平时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价。通过对本课程考试理念的改革和创新, 以期有效推进高职教育的考风建设, 着力实践素质教育对高职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 使学生实现从死记硬背到灵活掌握、提升能力、学会学习的转变, 推动并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关键词:《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考试制度,改革,“一页开卷”

参考文献

[1]欧阳叙向.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 1:3-4.

[2]夏风林, 臧健.浅议高校“一页开卷”考试形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3, 4:87-88.

[3]董必辉.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浅析.职业教育研究, 2006, (9) :25-27.

试验设计与统计 篇9

一、高中概率与统计教材特点分析

教材强调典型案例的作用因为我们的教科书无论在背景材料、例题和阅读与思考栏目的选材上都注意联系实际, 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和理解。还可以有效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要对概率统计自身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统计中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模拟试验结果会在概率中通过随机模拟方法大量地产生, 之后要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 因而很有必要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

二、教学要求在新课标下的主要变化

第一, 更加强调运用统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再是过去对图表和数据相关计算方面的强调;更加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以一个更加积极主动的状态去学习;时代的发展也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那就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等体现自主精神的内容。

第二, 过去一味地重视教学目标中的知识技能性目标, 如今更加重视的是过程性目标和学生的个体体验。

第三, 过去只关注理论知识的掌握, 如今更加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 要求学生在理解实际案例中统计知识的过程中, 掌握其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学习活动要充分渗透“数学探究”和“数学文化”, 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 进而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和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现阶段中学概率与统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的高中数学“概率”部分知识的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 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单一, 反馈交流机制尚未完善等。因此, 要切实灵活地实施应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来针对高中数学“概率”缓解的教学, 借助多媒体现代技术进行辅助练习, 适配讲解随机事件, 剖析概念内涵和排列组合的基本原理, 将多种讲解方式的练习方式融入具体的概率教学。这就使得数学课堂不仅仅用于传递知识, 更可以用来尝试各种试验, 来体验和了解生活。这样就不仅保证了高中数学概率教学效果得到快速有效地提升, 还有助于概率统计教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现。

四、高中概率与统计的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

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地设计, 同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创设虚拟的数学情境, 尽可能在数学虚拟实验室中创设较为真实的情境, 从而易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2.提出问题。

教师对教学环节进行精心地设计, 用课题、因果和联想等质疑方法来指导学生, 和学生一起采用多种方式提出问题, 这也是对学生提问能力和质疑能力的培养, 使得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主动地去认识和探索知识。

3.自主探索。

由我们的数学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 然后再让学生独立思索, 去分析和探索问题, 教师从旁协助, 可以适时给予一定的提示, 帮助学生一步步找出现实, 从而解决问题。这就令学生始终处在了认知主体的地位, 不断学会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建构知识, 但这不能脱离教师事先预设的范围, 也不能脱离了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 教师从旁协作和引导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教师不需要和以前一样不停地分析问题、讲解难题, 而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建构意义, 将教学的主导者和学习的主体二者实现结合。

4.同学之间的讨论协作。

教师还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同时做到与小组成员协商和讨论, 这样的协作学习方式可以使主题的意义建构得到进一步地完善和深化, 小组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和激烈的争论往往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

建筑节能统计软件的设计与应用 篇10

我国是全世界自然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能源消耗量迅速增长。据统计, 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仅为美国的26.9%, 日本的11.5%。因此,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筑业是能源需求增长较快的领域, 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高达18亿-20亿平方米, 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目前, 建筑能源消耗已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27.5%。在推进建筑节能的过程中, 我市通过建筑能耗统计调查了解各类建筑能耗特点, 有针对性地采取各项节能措施, 实现有效节能。

建筑能耗数据统计和建筑节能信息统计是加强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建筑能耗作为相对独立的统计对象, 有利于全面了解我市建筑能耗的基本状况, 积累建筑能耗的基础数据, 为调整能源结构, 制定相关能源政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对国家正在推行的建筑节能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采集全市节能技术资料, 可以为进一步深入节能改造和逐步优化运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为市、县各级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开发节能备案系统立足于帮助建筑节能工作者快速方便地统计分析能耗现状, 根据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填写合理的建筑能耗值;对既有建筑分析节能改造方案, 进行建筑改造经济效益分析, 生成详尽的分析报告, 为管理部门提供多种直观方式显示建筑物能耗和经济指标分析结果。

2. 软件设计思想

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OOP方法) 。它基于对象分解, 将整个软件看成是一个个离散对象的组合。对特定问题来说, 该域的对象组成基本不变, 这种基于对象分解的方法设计在机构上更加稳定, 同时由于整个软件被看成是对象及相互作用关系的组合, 更便于编程人员进行抽象思维, 提供了软件的可重用性, 增加了可靠性和安全性[1]。

3. 软件功能

本系统的有三个用户类别, 分别是市级管理部门、区县级管理部门、设计院。

建筑节能统计系统包括工程项目管理、建筑节能备案、数据统计、参数设置四个模块。如图1所示。

(1) 工程项目管理模块对所有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包括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统计等功能。市管理部门、区县管理部门和设计院均可对权限内的工程项目进行操作。工程项目信息包括该工程项目的工程信息、建设信息、设计信息、楼栋信息, 以及备案信息和墙改基金信息等。

(2) 建筑节能备案模块对工程项目的建筑节能备案信息进行管理, 并提供审核、提交等操作。市管理部门、区县管理部门和设计院可对权限内的备案信息进行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统计等操作;设计院录入完成相关的建筑节能备案信息后, 需要进行提交;市管理部门和区县管理部门对提交后的建筑节能备案信息进行审核, 如完整无误则将其信息放置在数据库中, 如有问题需要修改则返回给设计院进行修改。录入审核过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3) 数据统计模块。统计信息是社会信息的主体, 它具有提供信息、反馈信息、实施监督、提供决策服务的功能。传统的统计工作是利用EXCEl表格统计计算, 在对数据查询不方便而且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量很大。而节能备案系统在建筑能耗统计中不仅能快速准确的统计出所需数据, 而且友好的用户界面极大地方便了对各项数据的查询和维护管理, 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避免能耗统计的误差。

数据统计模块实现自动汇总、计算分析相关经济技术指标。数据统计模块包括备案数据统计和墙改基金缴费统计。

(1) 备案数据统计包括备案面积统计、墙材用量统计、建筑性质统计。

备案面积统计分别对总建筑面积、节能建筑面积、不涉及节能面积进行统计;可对公建类、居住类、工业类及其他类的备案信息进行统计;还分别对包括太阳能光热在内的8项可再生能源建筑能源类型的备案信息进行统计。墙材用量统计是对包括粉煤灰砌块在内的共45种不同墙材品种的用量吨数、面积、项目数的统计。建筑性质统计是对公建类、居住类、工业类及其他等包括粉煤灰砌块在内的共139种不同墙材品种的用量吨数、面积、项目数的统计。

(2) 墙改基金缴费统计是对各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备案的墙改基金缴费情况进行统计。通过查询条件的设置, 可方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是否缴费及缴费的详细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

(4) 参数设置。设计中强化对参数的汇总和归类, 分析数学模型中各参数的性质和因变量, 抽象出计算所需基本参数作为公共参数, 并把参数分为必须输入的原始参数、可通过推导求得或可根据数据库查询的间接参数。例如在软件界面中, 不同的材料都对应着相应的传热系数, 当申请单位在输入面积和不同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时, 超出或减少规定数值时, 系统提示错误信息。

4. 结束语

建筑节能备案统计系统运行后,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实现了备案信息的网上流转和审核, 同时实现了自动汇总、计算分析, 方便了设计院和各级管理部门的使用, 提高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减轻了统计工作量, 保证了领导决策和制定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建筑节能备案统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 今后根据工作发展需要, 还需进行不断的探索、创新和完善。

摘要:建筑能耗数据统计和建筑节能信息统计是加强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阐述节能能耗统计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功能。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建筑节能,能耗统计

参考文献

[1]姚晔, 连之伟, 刘世清, 等.建筑节能设计及评估的软件开发[J].计算机工程, 2003, 10 (29) :17.

[2]张鹏, 张磊勇, 霍俊伟.用VB开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软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0.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11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0~9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能对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在此基础上,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通过积极参与猜想、实验、验证、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结合游戏、激趣导入

游戏一

1.讲述游戏方法:“摸球”游戏

谈话:(教师出示两袋球)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游戏中去,欢迎老师吗?(学生们非常欢迎)袋子里装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球,从两个袋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然后把球放回袋子,把袋子用力搅动一下接着再重新摸,一共摸8次,比比谁摸出红球的次数多,谁就赢了,还能任选里面一个球作为奖励!(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并请甲、乙两个学生上台准备游戏。

2.记录数据的方法

(1)回忆旧方法

提问:以前学过哪些记录数据的方法呢?(打√、画△、画○……)

(2)学习新方法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用写“正”的方法还记录数据。正的每一画表示记录一次,正共有5画,就表示5次。(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3.两个学生进行“摸球”游戏,其余学生在老师的板演指导下进行记录。

4.统计游戏的结果,宣布胜负情况。

(结果是甲同学摸到红球8次,乙是0次。)

5.质疑

通过刚刚的游戏和最后的结果,你想问些什么?或说些什么吗?

[说明:一上课,就通过有趣的游戏和奇怪的结果,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发展思维

(一)揭示游戏中的奥秘

讲述:1.我们来看看甲同学拿的1号口袋里放的是什么球?(边说边打开口袋)(全是红球)

提问:从1号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会出现什么结果?(一定是红球)

2.我们再来看看乙同学拿的2号口袋里放的是什么球?(边说边打开口袋)(4个黄球2个白球)

提问:2号袋里会摸出红球吗?为什么?(不可能摸出红球,因为口袋里本身就没有红球)

从2号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会出现什么情况?(可能摸出黄球,也可能摸出白球)。

(二)练一练

任选一个词填一填

一定不可能可能

A.太阳()从东方升起。

B.爸爸的年龄()比儿子小。

C.下个星期天()下鱼。

D.我们()要喝水。

E.小明()长到1.75米。

(三)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不可能出现,而有些事情会不会发生难以确定,只能说具有可能性。现在我们着重研究“可能性”的一些情况。

[说明:通过游戏,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同时,通过游戏与练一练,指导学生对实验和事件发生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并能作出适当的解释。]

游戏二

1.猜一猜:同学们都知道刚刚乙同学拿的2号袋里装了4个黄球2个白球,摸出的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那么到底是摸到黄球机会多还是摸出白球机会多呢?谁来猜猜看?(大部分学生猜摸到黄球机会多,极少学生猜摸到白球机会多)

2.实验验证

(1)要求:A.每个组长照着2号袋的样子装好六个球。

B.小组里任选一个同学从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摸30次,用画“正”的方法记录,并填写好记录表。

(2)小组实验。

(3)全班交流、统计结果、进行验证。

提问:你们组游戏的结果是什么?和你们的猜想一样吗?

(4)小结:通过我们的实验,我们验证了在黄球多白球少的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大。

[说明:以游戏的形式,学生参与的热情就更高了,在这个过程中,也进一步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学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也为以下的推理想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推理想象

1.出示3号袋(装了4个白球2个黄球)

提问: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在3号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会出现什么情况?(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大,黄球的可能性小)为什么?

教师小结:口袋里白球多黄球少,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大,黄球的可能性小。

2.出示4号袋(装了3个黄球3个白球)

提问: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在4号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会出现什么情况?(摸出白球和黄球的可能性相等)为什么?

教师小结:口袋里白球和黄球同样多,摸出白球和黄球的可能性相等。

[说明:因为有了以上两个游戏作铺垫,所以学生们在这里已经能根据实际判断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了。]

三、巩固升华、拓展延伸

游戏三 “猜球游戏”

要求:1.小组商量装4个球在口袋里。(每组都有黄、白球)

2.用今天学过的一句话描述口袋里的球任意摸一个,会出现什么情况。(例: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摸到白球。)

3.同学们猜一猜,口袋里装了什么球。

说一说

出示:百惠超市发行了10000张奖券,2元钱一张。抽奖情况如下:

一等奖1名奖名牌彩电一台

二等奖10名 奖学习机一台

三等奖100名奖电话机一部

如果你有2元钱,你会选择去摸奖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说明: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使我们的数学和生活紧紧相连,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应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并指导生活。

试验设计与统计 篇12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的结构与功能日益复杂, 网络性能监控与流量统计备受关注, 其对于网络规划、网络管理、网络QoS服务、网络应用设计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成为网络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ISO、ITU、IETF等国际组织先后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协议进行网络管理。网络性能监控与流量统计系统可实现网络性能监控和网络流量的统计工作, 便于网络人员进行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本文主要研究了网络性能监控与流量统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描述了系统模型、设计方法, 并在Visual Basic环境下实现了系统功能。

1 系统工作原理

网络性能监控与流量统计系统的开发基于T C P/I P的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协议, 该协议是互联网络的管理标准。本系统可实现网络实时监控与数据采集的功能, 具有实时性、多线程及可扩展的特征, 不仅可以获取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中节点的数据, 还可以对应用层中所监控的对象进行数据捕获及事件回放。

1.1 网络性能监控与流量统计模型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网络性能监控的定义为:网络性能监控是指为了优化QoS及获知网络性能的变化, 随机或定时记录收集统计数据。所收集的数据记录不仅可以用于监控网络性能, 还可以用于检测网络故障、调整网络配置及调节计费账单等。网络性能监控强调网络的高速率和高服务质量, 包括主动式性能监控和被动式性能监控, 其中主动式性能监控研究端到端性能检测和分析优化, 被动式性能监控研究网络流量分析。

网络性能监控与流量统计的模型如图1所示, 该模型引用了对象管理方法, 采用层次结构, 分为数据采集层、数据管理层、数据分析层和数据表示层。其中数据采集层可实现主动式数据采集和被动式数据采集, 前者监控网络性能问题, 后者监听网络流量;数据管理层可实现基本数据管理和事件管理, 前者根据预先定义和所采集的数据生成性能事件, 后者可提高性能问题的实时性;数据分析层可实现基本数据分析和事件分析, 前者包括流量统计、性能趋势预测和数据关联分析, 后者根据特定的原则进行事件过滤, 并决策适当的处理方法;数据表示层可提交网络性能监控与流量统计信息, 包括数据分析信息和事件处理信息。

1.2 网络性能监控与流量统计系统架构

网络性能监控与流量统计系统与网络管理系统、网络计费系统和网络安全系统相互补充, 可以为IP网络提供实时监控和异常现象的检测。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基于标准的B/S结构, 由采集器、分析器、数据仓库和Web逻辑组成。系统根据SNMP协议从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提取网络流量数据, 并进行处理, 可及时向用户提供网络流量信息, 并可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 存储于数据仓库中, 用户可以查询相关信息。

2 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系统功能与组成

网络性能监控与流量统计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 监控多个网卡或IP地址的流量; (2) 获取网络接口描述; (3) 统计网络接口的发送流量与接收流量; (4) 统计网络的传输速度, 包括平均速度与最高速度; (5) 动态进行数据更新, 并且可视化显示信息。

在Visual Basic环境下可以编码实现网络性能监控与流量统计系统, 该系统包括网络流量监控模块、流量数据获取模块、远程文件访问模块、IP定位模块、网络报文获取模块、网络报文分析模块、网络事件监控模块、消息显示模块等, 其设计主界面如图3所示。

2.2 IP Helper API函数

IP Helper API是Windows提供的一组应用编程接口函数, 用于网络配置与统计。API函数功能强大, 具有提取网络接口信息、提取IP信息、设置本地网络、设置网络数据报等功能, 可以对网络连接进行监控, 统计网络数据流量。常用的I P Helper API函数如表1所示。

2.3 系统主要代码

(1) 获取网络适配器信息

'获取网络接口信息

3 结束语

网络性能监控与流量统计系统的开发基于SNMP协议, 通过Visual Basic编码实现, 可以完成网络流量的监控与统计。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网络结构的复杂度增加, 对网络性能监控与流量统计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 系统必须适应大流量及复杂的网络, 将分布式技术与智能技术应用于网络流量监控, 符合下一代高速网络的需求, 可以更好地进行网络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 网络结构与功能日益复杂, 网络性能监控与流量统计已成为网络管理领域的重要部分。系统的开发基于TCP/IP的SNMP协议, 实现了网络实时监控与数据采集功能。本文主要研究了网络性能监控与流量统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描述了系统层次模型、设计方法, 并在Visual Basic环境下实现了系统功能。

关键词:网络性能监控,网络流量统计,网络管理,SNMP,IP Helper API

参考文献

[1]王继龙, 吴建平.大规模计算机互联网络性能监控模型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0.

[2]王珊, 陈松, 周明天.网络流量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

[3]四维科技, 曹衍龙.Visual Basic系统开发实例精粹[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上一篇:三叉神经痛的外科治疗下一篇:艺术的基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