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工种培训

2024-06-10

特殊工种培训(精选3篇)

特殊工种培训 篇1

古语有云“家有黄金万两, 不如一技傍身”,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技术才能更有力量, 有技术才能更稳定就业”。十八大报告把“劳动者素质提高”列为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之一, 列为“要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的要点之一, 是不无道理的。十八大报告里提出的“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成为劳动者所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杨志明在记者招待会上明确表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就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目前的工人大多是普工, 要让他们成长为技工, 现实的选择是技能培训。在福建这个生产企业众多的省份中, 要下决心走出一条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同步发展的新路, 就必须不能让工人像以前一样只靠力气吃饭, 更要学技术、懂技术、用技术。福建省职业技能培训作为福建省政府认定的福建省产业发展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一直在摸索中前行。从2011年开始,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就开始大力加强职业培训, 加强福建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组织面向大中型企业劳动者的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 促进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 帮助劳动者实现更稳定的就业。2011年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培训处“福建省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项目, 由福建省财政全额支付费用, 专款专用, “送培训进企业”争取做到“就业一人培训一人”。这个项目实施后受到了企业和广大工人的热烈欢迎, 在群众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培训结果是企业百分百满意, 参训员工基本满意。参训企业认为技能培训不仅提高了职工技能, 也提高了职工的综合素质, 最重要的是还加强了对企业的认同感, 提高生产服务效率, 减少工作失误, 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保障产品或服务质量。而技能培训对职工来说自身素质的提高、技术的掌握是上岗和实现收入倍增的本钱, 这个项目满足了企业发展和职工个人发展的需求, 使员工有一种与企业一起成长的感觉, 加固了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于是, 福建省人社厅培训处决定将这个项目作为一个长期战略来经营。

之后, “福建省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项目在2011年建立的基础框架上, 吸取经验和教训, 改进与完善, 扩大规模与影响, 行政为民的大方向不变, 细节上不断优化。在各部门的配合下, 2012年共有近4万名工人参加了“福建省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有34所达标技校承担培训任务, 承训学校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共培训了124个不同工种;共有227个企业受益, 与前一年不同的是许多外资企业、台资企业也积极参与了培训;福建省财政按参训人员指标拨款, 培训一个工人拨款2400元, 共花费资金7549万元。越来越多的企业及其职工参加到技能培训中来, 只因“无论是企业还是职工, 都在技能培训中受益”。

2013年, “福建省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项目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 在许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采取校企互认, 对接合作的措施。让承训学校和企业间互相配合, 根据需求调整安排培训课程与时间, 让双方在不断磨合中提高配合的紧密度。切实做好管理工作。采取专业软件签到系统, 严格管理好课程报备与学员签到工作, 伴以管理人员按照软件签到随机抽查授课情况的办法, 杜绝虚假培训的情况发生。各地工作人员服务基层, 切实深入基层调研, 通过与参训学员座谈会、随机交流等方式了解工人实际需求以及对培训课程的满意度。对承训机构严格把关, 选择具有技能培训资质、具有相关软硬件水平的达标院校。

当然在工作中, 一些基层工作人员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比如———

一些学员认为的实训教学不够到位, 课程制定有所欠缺;一些企业担心课时太多耽误生产;有些企业对课程安排不是太满意, 希望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课程然后由相关部门审批;有些校企合作的不规范, 让培训效果大打折扣;一些参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足, 还有一些参训教师的资质不够, 导致培训质量下降。

一些基层工作人员认为希望将培训人员数量与培训教师的比例按标准配备, 让企业也提供一部分培训教师, 更好地提高培训质量;还希望做好企业和职工的轮换, 杜绝重复培训相同岗位, 从而杜绝资金上的浪费;并且认为应该在承训学校的布局上做更加周全的考虑, 方便企业与劳动者就近培训。

另外基层工作还发现了许多共同问题:像是基层工作人手不足;有些承训学校管理前紧后松, 软件使用不到位, 导致考勤不完整, 给培训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等等。

十八大报告把“劳动者素质提高”列为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之一, 列为“要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的要点之一。职工岗位技能培训是让企业和员工双方收益的双赢活动, 对企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注重职业培训, 对提高社会全民素质, 提高就业率、稳定就业和保障社会稳定方面都将产生更好的社会影响。2013年, 职业培训工作更加成为福建省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稳定就业市场、提高就业质量, “福建省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项目2013年计划培训职工8万人, 培训人数较前一年翻番, 福建财政投入资金也翻番, 争取让更多的企业更多的劳动者可以在项目中受益。希望“福建省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项目能够进一步扩大层面、扩大影响, 各部门“少说空话, 多办实事”, 齐心协力做好培训, 为福建省的就业质量提高、就业稳定以及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特殊工种培训 篇2

【关键词】专业岗位;任职培训

岗位培训和装备保障训练中,经常使用专业、工种和岗位术语,时代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时专业、工种的含义也有变化,正确理解专业、工种和岗位,对深化岗位特点与规律的认识,合理制定岗位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专业、工种和岗位的概念

专业是高等院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置的学业门类。专业作为院校教育的基本单元,是规划培训任务、确立课程体系、组织实施教学的依据。按照专业设置组织教学,进行专业训练,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大学的本质特点。

工种是根据劳动管理的需要,按照生产劳动性质、工艺技术特征或者服务活动的特点而划分的工作种类。目前,大多数工种是以企业的专业分工和劳动组织的基本状况为依据,以企业生产技术和劳动管理的普遍水平出发,为适应合理组织劳动分工的需要,根据工作岗位的稳定程度和工作量饱满程度,结合技术发展和劳动组织改善等方面因素进行划分。

岗位原指军警守卫的处所,现泛指职位。岗位是指由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是组织要求个体完成一项或多项职责以及为此赋予个体权力的总和;岗位随事而定,因事设岗;岗位与人对应,通常只能由一个人担任;岗位一个或若干个岗位共性体现就是职位,职位一般是将某些任务、职责和责任组为一体,是随组织结构定,是组织的重要构成部分。职位是由主要职责相似的岗位组成,为实现某一目的而从事明确的工作行为。

二、专业、工种和岗位的关系

专业、工种和岗位都是根据社会的分工、管理的需要,对工作、服务的一种分类方法,都来源于社会实践,服务应用于社会。

专业主要应用于人才培养的院校,针对社会的需求,实现培训单位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工种、岗位主要应用于生产工厂、企业,为实现高效组织管理、生产活动而进行的劳动分工。工种涉及一类人区别于其他人所做的工作,具体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就是岗位。一定意义上讲,专业还盖多个工种,工种涉及多个岗位。

专业、工种和岗位不是一成不变的,随学科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变革以及教育对象的变化,国家定期对专业、工种进行增减。岗位调整相对平凡,每次改革特别是编制体制调整,都涉及岗位,岗位应该是最不稳定,变化最快的。

三、专业、工种和岗位的确定

本科专业没置依据教育部制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改革开放以来,共4次进行大规模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调整工作。第四次修订目录于2012年颁布实施,学科门类增至12个,专业类增至92个,专业种数调至506种。本科专业目录是其他层次专业的基础,专科专业、高职专业以及军队相关的专科专业在本科专业目录的基础上,按需求进一步细分确定。

工种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按照“行业-专业-工种”的顺序依次编排工种。如军人列为第七大类、装甲专业列为第10中类、17个小类32个细类。细类相当于工种,即32个工种。32个工种含军地通用工种11个,如车工、焊工等;军队特有工种21个,如坦克底盘修理工、军械修理工等。

岗位主要依据编制确定。编制由单位相关部门负责,定期根据需求调整。编制以表格的形式体现,一般包括装备种类与数量、岗位人员等级与数量。岗位可能是单一人员,也可能是多人岗位。管理岗位通常是单一人员,技术岗位通常是多人岗位。

四、培训方案制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1.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中,避免以工种代替专业

职业教育是学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复合,不仅要有适度够用的基础,专业内容也不应太窄,不能用一个工种的范围限定专业的范围。比如底盘修理专业应涵盖装备底盘修理工、液压系统修理工、抢救工等工种涉及的范围,不能仅考虑底盘修理工的工作范围,要适度增加液压元件维修、试验,装备抢救抢修等内容。

2.岗位培训应有别于专业、工种培训

专业、工种注重基础知识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更注重基本技能的形成与专业素养的建立,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作用过程。岗位注重是知识的复合和针对性,岗位知识高度融合、知识技能相互交错,通常是跨专业,甚至跨学科和综合能力;岗位培训更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特别是从实践回到理论的过程。

岗位培训是上岗前或在岗时的培训,也是最贴近岗位的培训。专业、工种培训对岗位来讲应是基础培训。岗位培训以问题研讨、案例教学更为有效。岗位教学通常结合工作中实际问题,通过解剖分析、查找原因、探索解决方法的思路,在问题探讨中固化知识、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開拓视野、增长才干。

3.管理人员以专业、操作人员以工种分类展开岗位培训

特殊工种管理 篇3

XXXX 矿人事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ELH/RS10 版号 第 1 页 共 4 页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办法

1、目的

为了规范我矿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职业技能与素 质,特制定本办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殊工种名录》 《特殊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劳动部劳安字(1991)31 号 3、管理范围与工种 3.1 本办法所称特种作业, 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对操作者本人、

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 3.2 特种作业包括: (1)电工作业 (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 (3)起重

机械作业 (4)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 (5)登高架设作业 (6)锅炉作业(含 水质化验) (7)压力容器操作 (8)爆破作业 (9)矿山通风作业(含瓦 斯检验) (10)矿山排水作业(含尾矿坝作业) 。 4 管理机构和职责 人事教育科是特殊工种人员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特殊工种人员的培训、 考核、取证、换证等具体管理工作。

XXXX 矿人事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ELH/RS10 版号 2010 第 2 页 共 4 页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办法

5、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⑴ 年龄满 18 周岁。

⑵ 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⑶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知识,参加国家规定的 职业技能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成绩合格。 ⑷ 符合相应工种作业特点需要的其他条件。 6、管理内容与要求 6.1 特殊工种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及专业技术培训, 通过考核、 资审 合格,并取得由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后符合本岗位的.任职 条件的,方可上岗独立工作。 6.2 特殊工种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考核、资审、发证工作由当地职业技 能鉴定中心和技术监督部门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教育培训部门负责。 6.3 特殊工种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取证换证、 考核及建档工作由人事教 育科统一负责、统一管理。 6.4 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按规定持证上岗工作, 严格执行本岗位的岗位规范 要求。 6.5 对特殊工种人员的违章行为, 应视其情节, 采取批评教育或待岗处罚。 对因违章而造成严重后果者,按国家有关法律进行处罚 7、特种设备人员管理、培训与考核

XXXX 矿人事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ELH/RS10 版号 2010 第 3 页 共 4 页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办法

7.1 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作业前, 必须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 专门 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培训和实际操作训练。还必须参加劳动安全、职业道德、

精神文明教育及有关《劳动法》的教育。 7.2 因故脱离特殊工种岗位一年以上的特殊工种人员, 必须重新进行安全 及专业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原岗位工作。 7.3 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按照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定向培训的原则执 行。 7.4 各二级单位不得擅自调整特种作业人员工种、岗位。 7.5 特种作业人员必需持证上岗, 严禁安排无特种作业操作证人员到特种 作业岗位。 7.6 各二级单位年底向矿人事部门上报特种作业人员新增培训计划, 经矿 培训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参加相应的培训。 7.7 职工应按照矿人事部门的安排参加培训, 自觉遵守培训的各项规章制 度,并有义务向其它职工传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7.8 特种作业人员未按要求参加复审,或复审不合格者,给予批评教育, 责令其限期参加复审,对复审成绩不合格者将不予核销有关费用。 7.9 特种作业操作证每两年复审一次, 由矿人事教育科安排特种作业人员 到审证机关进行培训、考核。 7.10 经确认健康状况已不适宜继续从事特种作业者,由所在单位提出调 岗申请,经矿主管领导批准后,可调整其工种(岗位) 。

XXXX 矿人事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ELH/RS10 版号 2010 第 4 页 共 4 页

特种作业人员管特殊工种管理理办法

8、劳动保护

上一篇:蚂蚁群算法下一篇:企业应用现状问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