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湖国家森林公园

2024-10-18

云湖国家森林公园(共3篇)

云湖国家森林公园 篇1

森林公园是以森林自然环境为依托, 具有优美的景色和科教、游览价值的一定规模的地域, 经科学保护和建设为人们提供旅游、休闲和科教活动的特定场所[1]。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欲望也与时俱进, 而森林公园承担着保护森林风景资源和为社会提供良好户外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的特定场所的责任, 已成为森林旅游的重要载体。加强森林公园旅游开发, 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也是建设秀美山川、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举措, 对推动林业、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云湖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云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盆地西北缘龙门山南段的绵竹市境内, 行政区划隶属于绵竹市清平乡和九龙镇, 属绵竹市国营林场经营管理, 由云湖景区和清水河景区组成, 经营面积1 013 hm2, 公园境内海拔840~2 402 m,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山地气候类型, 中心区年平均气温25.6℃ (7月下旬) 。1992年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 2004年批准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是德阳市唯一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5.12”特大地震发生前公园投入建设资金达3 000余万元, 已建成集餐饮、住宿、娱乐、观光、科普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形成了能接待500人住宿、3 000人就餐的规模, 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为带动绵竹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龙头作用, 被绵竹市政府作为旅游发展的重点对象列为绵竹市十大重点招商项目之一。在“5.12”地震中, 公园的基础设施、接待设施毁于一旦, 但园区的生态景观资源保存较完好, 因地震还形成了独特的地震景观资源, 目前公园正处于灾后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中, 预计2012年初公园的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将会全面完成。

2 森林公园的景观特点

2.1 动植物资源丰富, 类型多样

公园景区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具有独特的森林小气候环境, 有利于多种动植物繁衍生存, 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4%, 植物垂直分布明显, 种类丰富。据调查, 有“活化石”之称的珙桐、银杏、水杉等珍稀树种和其他植物达2 000余种;植物种类繁多, 生态系统保存完好, 给野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源和生存空间, 景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小熊猫、黑熊、猕猴、红腹角雉等动物61余种。

2.2 自然景观绚丽多彩, 人文景观富有特色

园区内生态环境幽静, 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景观资源, 群山起伏, 林海茫茫, 云雾缭绕, 松涛阵阵, 四季景观分布明显, 把大自然的雄、奇、险、秀、幽等特点融为一体, 形成了云湖森林公园独特的风景线。人文景观底蕴深厚, 古老的传说、悠远的历史文化形成了森林公园深厚的文化内涵。

3 公园发展的优势

3.1 灾后绵竹市旅游业的发展将使公园获得大好机遇

绵竹市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地质奇观为生态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震后旅游设施的恢复重建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绵竹市沿山旅游观光带已在省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011年, 绵竹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绵竹、文化绵竹、幸福绵竹、富强绵竹”的建市目标, 而作为生态旅游发展重要载体的森林公园将在“四个绵竹”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2]。通过政策、资金的进一步扶持和生态旅游品牌的精心打造, 云湖公园作为绵竹市生态旅游业的重要项目将会有大的发展。

3.2 可与地震遗址游联动发展

在“5.12”地震中, 公园景区内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地震景观资源, 公园地处绵竹市汉旺镇和清平乡中段, 汉旺镇和清平乡在国内外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汉旺镇地震遗址公园和清平乡银杏沟的开发将会带来国内外大量的游客资源, 公园可与汉旺镇、清平乡联接起来, 形成网络、区域协作, 优势互补, 串连成线, 共同促销, 形成规模效应, 拓宽与共享旅游市场。

3.3 外部交通便捷

公园云湖景区距绵竹市城区21 km, 清水河景区距绵竹市城区12 km, 外部交通依托绵竹市对外交通体系可十分便捷地融于国内交通网络, 处于德阳—九寨旅游环线上, 目前拟建的德阳至茂县的高等级公路即将动工, 该公路建成后, 公园可十分方便地与九寨—黄龙黄金旅游线联网。

3.4 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和良好的森林植被作支撑

公园景区为国营林场林区, 绵竹市国营林场为生态公益型林场, 近年来, 通过生态公益林建设、封山管护、天保工程等林业工程建设, 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生态环境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加之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 为公园提供了发展的优势。

4 存在的问题

4.1 森林景观有待加强, 人员管理机制有待规范

公园是在国营林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其森林几乎都是林场发展的造林速生树种, 品种较单调、贫乏, 使得森林景观景色单调, 观赏性差。公园也无合格的导游人员, 对公园资源的讲解水平相对较低, 还不能满足生态旅游的需要。

4.2 开发资金匮乏

森林旅游投入多, 周期长, 公园基本上是林场滚动发展起来的, 资金短缺一直是严重制约公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缺乏必要的开发资金, 使许多优美的景观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 一方面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另一方面, 过于简单的开发, 没有总体的运筹帷幄, 未能形成规模效益, 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5 发展对策

5.1 坚持保护、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方针

严格保护森林公园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 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并与总体森林景观相协调的前提下;可适量增设些小型人工造景以作为对公园景点不足的补充, 但不能在公园内建设大型人工景点, 必须要保持森林的自然之美, 突出森林旅游的野趣, 坚持保护第一, 合理开发, 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于公园的开发、建设和保护中。

5.2 科学规划, 突出特色

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和生命, 也是其竞争力和生存基础, 公园在规划建设时要严格按照《云湖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进行, 突出环境优势和生态旅游特色, 把生态景观、森林文化、人文文化有机结合, 应大打“生态牌”和“文化牌”, 突出野游的新奇, 在丰富的生态旅游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上做“新奇”的文章。

5.3 加强景观培育

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的前提下, 根据公园功能分区和不同景区建设主题, 逐步改造公园内现有的人工林, 调整林分结构, 通过补植、整形抚育等措施, 栽植培育叶形美、干形好的树种, 引种适生珍稀树种与植物, 逐步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富于季相冠相变化的森林群落景观, 提高森林景观观赏效果。

5.4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加大建设投入

森林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产业, 涉及到许多部门和行业, 需要各级政府把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广泛争取各部门的资金投入, 采用多渠道、多元化投资策略。在保障公园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 加强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引进社会力量投资生态旅游资源产品、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开发, 可独立经营, 也可股份经营、合作经营、或通过委托、契约、招标等形式进行经营[3], 做到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 以加快建设开发速度。

5.5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丰富旅游商品市场

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以壮大自身经济实力, 如在林中开展种植业, 种植中草药、山野菜、食用菌为主的森林药用植物, 开展森林动物及家禽人工养殖业, 加强林副产品的开发与包装;制作动植物标本, 开发绵竹市地方特色的特产作为森林旅游纪念品, 丰富旅游购品市场以满足游客的购物需要, 延伸旅游产业链, 从而增加公园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

5.6 重视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生态旅游业是一种跨行业、多学科、综合性很强的服务业, 重视人才就是重视市场、重视效益、重视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提高显得至关重要,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决策分享机制, 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4];同时加强现有管理人员培训, 以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依靠高素质人力资本, 全面提高森林旅游的创新能力、优质服务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 提升公园旅游竞争力水平。

5.7 加强宣传促销

结合公园实际情况, 策划形象生动的旅游形象口号、旅游形象宣传片, 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推广公园旅游形象, 深化公众对公园旅游感知印象;同时应加强区域合作, 实行资源共享, 信息互通、客源互送, 交通互联, 营销互动, 发挥区域连带效应, 扩大游客吸引范围和辐射半径, 以争取客源市场。

摘要:总结云湖国家森林公园的概况和景观特点, 分析其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公园发展对策, 以期为云湖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湖国家森林公园,概况,特点,优势,问题,对策,四川绵竹

参考文献

[1]陈戈, 夏正楷.森林公园的概念、类型与功能[J].林业资源管理, 2001 (3) :41-45.

[2]刘志武, 任红英.对绵竹市林业产业发展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2) :229-240.

[3]陈世清, 涂慧萍, 唐志蕴.我国森林公园建设策略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 2004 (2) :37-41.

[4]修新田, 陈秋华, 游桂.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提升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 2008 (6) :501-506.

云湖国家森林公园 篇2

我校是一所新建农村普通完全小学。现有教师15人,其中本科学历4人,专科学历5人,学历达标率100%。另“三支一扶”教师2人。一至六年级共有6个教学班,学生总数260名。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达100%,学校占地面积9945平方米,生均37.5平方米。操场一个,环形跑道200米,设有60米直道。篮球场一个。活动场地充足。学校建筑面积2483.9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9.8平方米,学校教学使用面积1446.4平方米,生均校舍使用面积5.7平方米。

2008年新校建成时,村委筹资加上社会募捐先后投入150万,其后又不断帮助硬化地面添置体育器械。时至今日,学校楼前全部和楼后部分场地已硬化,体育活动器械也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开足开全体育课程,要求提前备课,保证上课质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各项训练,并确保学生运动安全。为提高全校师生的身体素质,以“锻炼、健康、学习、工作、幸福”为主题,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羽毛球、乒乓球等文化体育活动,使全校师生形成热爱运动、关心健康、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团结奋进的良好风貌,进一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学校还成立了文体活动工作小组,大力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日常性文体活动:每天课间与学生一起做广播操(楼前广场)。大课间同学生一起开展跳绳、踢毽子、呼啦圈等活动(各班都在指定区域活动)。中午自行安排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文体活动(楼后活动场地)。为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学校成立了音乐、舞蹈、体育运动、棋类等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为进一步激发学生活动热情,培养学生活动兴趣,开发培养学生特长,自2009年学校大力开展校园“吉尼斯”活动,为学生大建立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们的宣传口号是:“你不来试试怎么知道你不行;你来试试就会发现你能行。”“挑战自我,冲刺极限”。每月第二、四周周四为校园“吉尼斯”日。项目涉及趣味运动类、趣味生活类、趣味学习类、集体项目、亲子等。每学期开始制定本学期活动方案,公布已有的“吉尼斯”纪录。到现在为止已产生“吉尼斯”记录24个。学生的活动热情非常高涨,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纪律明显好转,许多好习惯得到培养。学习成绩也得到带动,近几年在街道检测中总体成绩一直位居前列。

阶段性文体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综合体育运动会,每年春季参加此次街道组织的运动会。开展的各项活动,学校都制定活动方案计划,确保活动安全顺利进行,保护国栋有一个好的效果和气氛。操场是制约我校体育活动进一步更好更快发展的主要因素。又一新校建设投入巨大,村委已无力承担操场的建设任务,现在的操场还是土操场,已到雨雪天长就时间不能使用。全校师生热切盼望建一个漂亮的现代化操场,在上面尽情地享受运动锻炼带来的快乐。特此申请,恳望领导批准。

崮云湖大刘小学

云湖国家森林公园 篇3

为深入扎实地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我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中心成立以来,依法有效地化解和调处了各类矛盾纠纷,防止了群体性事件和集体上访事件的产生,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全镇的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强势发动

镇党委、政府对部署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工作非常重视,组织领导班子和综治人员认真学习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并迅速成立了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政法委书记担任。下设办公室,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直接抓,分工明确、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工作的领导。同时,我镇还结合实际,制定了《云湖桥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工作制度》,下发到各村、各单位,对工作作了明确具体的安排部署。

二、抓好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

1、我们每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会议,了解矛盾纠纷情况,协调各方力量调处,部署对隐患的排查,学习法律知识,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水平。

2、建立情况报告制度,利用矛盾纠纷排查信息员工作在基层,与群众早夕相处的优势,及时掌握矛盾纠纷的苗头,做到抓早,抓小,力争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小的纠纷不出村,大的纠纷不出镇,从而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性。

3、坚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十四项制度”。即回避制度、重大、疑难社会矛盾纠纷及时报告和讨论制度、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社会矛盾纠纷归口办理制度、社会矛盾纠纷受理登记制度、社会矛盾纠纷限期办结报告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督查回访制度等。基本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综治委办协调,各有关部门联动,依托基层,全员参与,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保证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

三、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重点排查调处

随着我镇建设步伐的加大,因征地拆迁、重点工程等出现的纠纷较多,群众上访隐患也较多。为保一方平安,我们坚持依据法律、法规办事,宣讲政策,耐心地与群众进行对话,开展说服教育、疏导工作,使一个个矛盾得到化解,一个个问题得到解决。对于突发群体性纠纷,为避免酿成恶性案件,我们始终坚持及时发现,及时介入,摸准症结,对症下药,使许多群体纠纷得到圆满解决。同时我们针对征地拆迁、道路建设、宅基地和土土承包等农村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重点排查调处。以“三排”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整合了综治、维稳、司法、人民调解、信访等方面的工作力量和社会资源,健全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着力构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紧密协调配合、联调联动的大调解格局。形成了及时、就地解决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

四、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为依法开展排查调处奠定基

础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在排查调处中,我们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调处,严格按程序调处,提高了调处质量,真正依法维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在下村进行调解时,不拘形式,借田间地头开展普法,走到哪里,就把法律宣传到哪里,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大大减少了采用非法手段解决矛盾纠纷的现象,也减少了矛盾纠纷的产生。

五、开展集中排查调处工作的几点体会

自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以来,通过不断地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在工作中要注重把握好以下四点:首先是合法性。要求我们必须熟知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调处每起矛盾纠纷。其次是统一性。在调处过程中,要坚持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避免和克服推诿扯皮、久拖不决现象。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妥善解决每一起纠纷,树立威信。三是公正性。处理任何纠纷,不论当事人双方地位如何,身份如何,一定要本着公正的原则,不偏不倚的处理。四是综合性。成立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说到底就是为了更快更好地解决各类矛盾纠纷,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只有配套联动,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达到提高效率,方便群众的目的。

上一篇: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参与下一篇:网上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