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产品

2025-02-02

水泥产品(精选9篇)

水泥产品 篇1

近日,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对福建省水泥企业生产并在市场上销售的水泥产品进行了省级专项监督抽查, 共抽查了157家企业157批次产品, 经检验, 合格129批次, 产品实物质量抽样批次合格率为82.2%。

抽查结果显示, 此次监督抽查的水泥产品质量状况不令人满意。在28批次不合格产品中, 涉及强度不合格的有24批次;涉及烧失量、凝结时间不合格的各有1个批次;涉及烧失量和强度不合格的有1个批次;涉及强度和氯离子不合格的有1个批次。造成水泥强度和烧失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 生产企业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掺加了过量的混合材所致。强度指标是衡量水泥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 强度指标低于国家标准的规定值将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抽查中, 还发现1批次产品的氯离子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氯离子含量超标将会对水泥包裹的钢筋产生腐蚀。针对此次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已要求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对抽查中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理, 限期整改。并将继续对产品进行跟踪抽查, 为广大用户使用水泥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环境。

水泥产品 篇2

2009-5-2 作者:

《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解

水泥工业是中国的基础工业和传统工业,也是高能耗工业,有关资料表明,水泥能耗占全国建材行业总能耗的75%左右,其消耗的煤炭占全国煤炭总消费量的15%左右,因此水泥行业节能降耗工作的进展对国家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要求“十一五”末万元产值能耗下降20%,为达到该目标要求,国家即将颁布实施《能源节约法》,为配合该法的实施,将对包括水泥行业在内的十六个高能耗行业实行能耗限额,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和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于2006年底制定了《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该国家标准为强制性标准,预计将于近期颁布实施,现分四个方面将该标准解析如下。1 标准制定的意义

目前,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增长受到立窑、立波尔窑、余热发电窑、湿法窑和中空干法窑等能耗高的落后生产工艺的制约。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水泥工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其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70%以上。4000t/d以上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吨水泥综合电耗<95kWh,熟料热耗<3093kJ/kg。到2020年,企业数量由目前的5000余家减少到2000家,生产规模3000万吨以上的达到10家,500万吨以上的达到40家。基本实现水泥工业现代化,技术经济指标和环保指标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2008年底前,各地要淘汰各种规格的干法中空窑、湿法窑等落后工艺技术装备,进一步消减机立窑生产能力,有条件的地区要淘汰全部机立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关停并转规模小于年产20万吨、环保或水泥质量不达标的企业。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必须制定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淘汰部分能耗大的落后生产工艺生产线,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2 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与指导思想

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是根据目前国内水泥工业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及相关的国家产业政策,同时参考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水泥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确定适合我国水泥工业实际情况的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指标。

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制定现有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值,将目前国内水泥工业能耗高的生产线产能淘汰20%~30%。同时确定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目标值和新建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准入值,促进各水泥熟料和水泥生产企业加强管理,使水泥单位产品能耗向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的目标值靠近。3 标准主要内容

3.1 标准的范围

目前国内特种水泥的产量仅占全部水泥总产量的不到5%,而且其品种多样,而通用硅酸盐水泥的产量占水泥总产量的95%以上,因此本标准仅规定了通用硅酸盐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简称能耗)限额的核算范围、基本要求、计算方法及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通用硅酸盐水泥生产企业进行能耗的计算、控制和考核。

3.2 主要术语和定义

熟料综合煤耗:在统计期内生产每吨熟料的燃料消耗,包括烘干原燃材料和烧成熟料消耗的燃料,单位为kg标煤/t。

可比熟料综合煤耗:熟料综合煤耗统一修正后所得的综合煤耗,单位为kg标煤/t。按熟料28d抗压强度等级修正到52.5等级及海拔高度统一修正。

熟料综合电耗:在统计期内生产每吨熟料的综合电力消耗,包括熟料生产各过程的电耗和生产熟料辅助过程的电耗,单位为kWh/t。

可比熟料综合电耗:熟料综合电耗统一修正后所得的综合电耗,单位为kWh/t。按熟料28d抗压强度等级修正到52.5等级及海拔高度统一修正。

可比熟料综合能耗:在统计期内生产每吨熟料消耗的各种能源统一修正后并折算成标准煤所得的综合能耗,单位为kg标煤/t。按熟料28d抗压强度等级修正到52.5等级及海拔高度统一修正。

水泥综合电耗:在统计期内生产每吨水泥的综合电力消耗,包括水泥生产各过程的电耗和生产水泥的辅助过程电耗(包括厂内线路损失以及车间办公室、仓库的照明等消耗),单位为kWh/t。

可比水泥综合电耗:水泥综合电耗统一修正后所得的综合电耗,单位为kWh/t。按水泥28d抗压强度等级修正到出厂为42.5等级及混合材掺量统一修正。

可比水泥综合能耗:在统计期内生产每吨水泥消耗的各种能源统一修正后共折算成标准煤所得的综合能耗,单位为kg标煤/t。

3.3 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现有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和新建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以及现有和新建的水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生产优化能达到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目标值。

3.3.1 现有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 能耗(表1)

3.3.2 新建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 能耗限额(表2)

3.3.3 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能耗 限额目标值(表3)

技术要求中表1和表2为强制性要求,表3为推荐要求。4 标准要点解析

4.1 关于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指标的分类

本标准制定过程中,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将能耗限额指标分为现有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目标值和新建水泥企业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三个等级。作为产品标准,能耗限额指标不能根据窑型分类的方法,即不论什么工艺流程生产的水泥熟料或水泥,其能耗必须达到规定的限额。由于不同规模水泥熟料生产线的能耗相差较大,因此,此次标准制定按照规模分为4000t/d以上(含4000t/d)、2000~4000t/d、1000~2000t/d(含2000t/d)和1000t/d以下,由于水泥粉磨企业的能耗主要受工艺流程的影响,与规模对应的关系不大,因此水泥粉磨企业的能耗不按规模分类。由于目前水泥工业产业政策规定“除一些受市场容量和运输条件限制的特殊地区外,限制新建2000t/d以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此类项目,必须经过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核准。任何地方和企业不得新建立窑及其它落后工艺的水泥生产线”,因此,新建水泥企业能耗限额指标中对生产规模在2000t/d以下没有规定。

4.2 关于统计期的问题

原GB/T 16780-1997《水泥单位产品能耗定额》标准中规定的统计期为1年,本标准制定时,考虑到如果统计期定为1年的话,由于水泥企业生产情况比较复杂,对水泥生产企业的能耗进行考核难度较大,因此在标准实施过程中,对水泥生产企业能耗进行实际考核时,考核的期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可以是3d、7d,也可以是10d或15d或更长时间。本标准中能耗限额指标为水泥企业统计能耗经过水泥熟料(或水泥)28d抗压强度、海拔高度和混合材掺量等方面进行修正后确定,因此对于水泥企业,任何考核期间内考核的能耗不得高于本标准中的能耗限额指标。

4.3 关于能耗限额指标的确定方法

目前国内熟料产量在1000t/d以上的生产线基本均为新型干法生产线,近几年我国水泥工业不同规模新型干法生产线设计能耗指标见表4,受原燃材料的影响,同一规模生产线的熟料烧成热耗有一定波动。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规模生产线的熟料烧成热耗和水泥综合电耗相差较大,生产线规模越大,熟料烧成热耗和水泥综合电耗越低。

生产线设计的能耗指标指水泥生产企业在满足设计条件下最佳运行状况时的能耗,根据水泥生产企业3d的运行情况考核。由于生产线在一年的运转过程中,存在设备临时故障必须停窑保温及窑系统烘窑时产量低于设计产量等多方面原因,系统存在止料运行,没有产量或在低产量状态下运行的情况,与正常生产情况相比,其单位产品的能耗大大增加,因此一般水泥企业按统计的熟料烧成热耗比设计值高5%~13%左右。各水泥企业由于设备方面的原因和管理水平等多方面的差异,按统计的能耗指标与设计的能耗指标相比相差较大。

从各省统计的水泥企业情况来看能耗相差比较大,如山东省近两年回转窑水泥企业总能耗为:熟料烧成标煤耗121.43kg/t熟料,水泥综合电耗为110kWh/t水泥,熟料单位电耗为64kWh/t熟料;立窑水泥熟料标煤耗先进指标为115kg/t熟料,平均为138kg/t熟料,立窑水泥综合电耗在63~100kWh/t水泥,平均为75kWh/t水泥。广东省2004年全省水泥熟料标煤耗平均为145kg/t熟料,新型干法回转窑熟料为119kg/t熟料;福建省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熟料标煤耗为112.7kg/t熟料,先进的低于109.3kg/t熟料,水泥综合电耗约110kWh/t水泥,先进的低于100kWh/t水泥,立窑企业熟料标煤耗超过119.6kg/t熟料,先进的约107.6kg/t熟料,水泥综合电耗超过100kWh/t水泥,先进的约75kWh/t水泥。

根据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近几年来对多条新型干法生产线热工标定和收集的能耗统计资料,结合国内目前水泥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经过水泥熟料(或水泥)28d抗压强度、海拔高度和混合材掺量等方面进行修正后确定了能耗限额指标。

4.4 关于电力折算标准煤系数

可比熟料综合能耗和可比水泥综合能耗计算过程中,需要将可比熟料综合电耗和可比水泥综合电耗折算成标准煤量。对于电力折算标煤系数,根据现行的统计制度规定,按当量折算系数进行折算,即0.1229kg标煤/kWh计算。

为鼓励更多的水泥生产企业利用窑头和窑尾废气的余热进行发电,对于带余热发电系统的水泥生产线,在综合能耗计算过程中,将发电量折算成标准煤量时,采用0.404kg标准煤/kWh的折算系数。4.5 关于熟料强度等级修正

熟料28d抗压强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原燃材料品质、熟料煅烧情况及熟料冷却情况等。熟料28d强度高,可以提高水泥中混合材的掺量,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为鼓励水泥企业通过提高熟料强度来达到节能效果,本标准按下面公式对水泥熟料生产企业的能耗进行修正:

式中:a一熟料强度等级修正系数 A—统计期内熟料平均28d抗压强度,MPa 52.5—统计期内熟料平均抗压强度修正到52.5MPa。不同熟料28d抗压强度对应的修正系数见表5。

从表5可看出,熟料强度越高,修正系数越小,即修正后的能耗小于修正前的能耗。

4.6 关于燃料的统计范围

对于熟料综合标煤耗,燃料统计的范围应该包括熟料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所有燃料,除用于熟料烧成消耗的燃料(包括点火用油或用气量)外,还应包括原料和燃料烘干消耗的燃料。目前国内部分水泥生产企业采用废弃物作为替代原料或利用回转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如部分水泥生产企业采用电石渣作为石灰石替代原料,由于部分湿排电石渣水分很大,烘干时将消耗大量的热量,即使窑尾采用三级或四级预热器系统,其熟料烧成热耗也可能比一般采用石灰石等原材料的生产线大。此次标准制定时说明,采用废弃物作为替代燃料时,废弃物带入的热量也可不折算成标准煤计入烧成煤耗。此外,象北京水泥厂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和其它水泥生产企业处置污泥等废弃物时,即使废弃物本身含有一定热值,但由于废弃物水分大或煅烧时对窑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熟料烧成热耗也比不处理废弃物大,计算这类国家政策鼓励的水泥企业的能耗时,处理废弃物消耗的燃料可不计入燃料消耗。

对于可比水泥综合能耗,其燃料消耗包括熟料烧成煤耗以及水泥混合材烘干消耗的燃料,如果采用工业废弃物作为水泥混合材,烘干混合材消耗的燃料可不计入水泥综合能耗。

4.7 关于电耗的统计范围

熟料综合电耗统计的范围包括从原燃材料进入生产厂区开始,到水泥熟料出厂的整个熟料生产过程消耗的电量,包括原料和燃料粉磨、熟料烧成、废气处理以及熟料散装的电耗,对于熟料通过船运的水泥企业,熟料库至码头输送的电耗也应包括在熟料综合电耗内。

水泥综合电耗统计的范围包括从原燃材料进入生产厂区开始,到水泥出厂的整个水泥生产过程消耗的电量。采用废弃物作为替代原料或水泥混合材时,单独烘干废弃物消耗的电量不计入综合电耗。

4.8 关于可比水泥综合电耗修正中水泥企业混合材掺量修正系数

由于水泥中掺加不同的混合材对水泥粉磨的电耗影响较大,如掺加矿渣和钢渣等混合材与粉煤灰相比,掺加同样的比例时单位产品的电耗相差较大,但对电耗的定量影响因混合材接加的比例和水泥成品的比表面积等因素很难确定,此次标准制定按照普通硅酸盐水泥允许的混合材最大掺量20%来进行修正,混合材掺量每改变1%,影响水泥综合电耗百分比的统计平均值按0.3%来确定。

水泥产品 篇3

为保障水泥质量、计量安全可靠,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山东平邑县质监部门开展了水泥产品专项执法检查。

袋装水泥在使用过程中, 用户一般是以袋为计量单位进行混凝土或沙浆的配比, 水泥计量不足会影响到工程质量。但一些厂商为谋取暴利, 不仅生产的水泥短斤少两, 质量也没保证, “失重”水泥成为建筑行业的一大公害。本次行动将执法检查和质量监督检查相结合, 对水泥生产企业进行了质量、计量、标准等全方位的检查。检查中, 该局工作人员严格按照《通用硅酸盐水泥》、《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等相关标准 (规范) 规定的抽样方法及相关要求对定量包装水泥产品净含量进行抽样检查, 并检查了用于水泥包装的计量器具:是否经检定合格、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是否定期进行自检并记录等。

水泥产品 篇4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水泥工业产业政策,进一步做好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根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2005年国家发改委第40号令)、《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2006年国家发改委第50号令)、《关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质检监联[2006]632号)等文件的精神,对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申请受理和审查工作作出以下规定:

一、新办理生产许可证企业 新申请许可证的企业为:

1、未及时申办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包括:企业在相关产业政策发布实施前建设的生产项目,在相关产业政策发布实施后提出办证申请的企业和原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后因各种原因未按时申领新生产许可证的企业;

2、投资建设的企业。

(一)未及时申办生产许可证约企业申请许可证,应提交下列材料:

1、建于1999年9月1日以前的机立窑生产水泥企业应提交1999年9月1日以前的营业执照(需经省级许可证办公室确认盖章)、省级经贸委核准文件(依据国经贸厅运行〔2003〕23号);

2、建于2004年12月2日以前的日产5000吨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项目的企业应提交:2004年12月2日以前的营业执照〔需经省级许可证办公室确认盖章);

3、建于2005年12月2日以前的日产1500吨及以下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企业应提交:2005年12月2日以前的管业执照(需经省级许可证办公室确认盖章);

4、建于2006年10月17日以前的年生产能力小于60万吨的粉磨站企业,需提交2006年10月17日以前的营业执照(需经省级许可证办公室确认盖章);

5、企业所在地省级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审核企业符合产业政策的证明原件;

6、企业未及时取证的原因说明,企业法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7、无证生产查处证明,包括行政处罚决定书及交款发票;

8、原营业执照与现营业执照的企业住所、企业名称发生变更的,企业搬迁的(指证书期满未换证企业),除提交上述证明外,还应按本规定“获证企业名称变更”、“获证企业生产场地搬迁”等条款提交有关材料。

(二)新投资建设(包括新增熟料生产线)的企业申请许可证,应提交下列材料: 1、2004年7月16日以后新建的水泥厂、熟料厂的企业应提交:省级项目审批主管部门出具的核准文件(依据国发[2004]20号);

2, 2004年12月2日以后新建日产5000吨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项目的企业应提交: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依据环发[2004]164号);

3, 2006年4月13日以后新建的粉磨站的企业应提交:省级项目审批主管部门出具的核准文件(依据发改运行[2006]609号);

4, 2006年10月17日以后新建日产2000吨以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企业应提交:国家主管投资部门核准文件〔依据2006年国家发改委第50号令);

5.原营业执照与现营业执照的企业住所、企业名称发生变更的,除提交上述证明外,还应按本规定‘获证企业名称变更”条款提交有关材料。

二、获证企业名称交更

(一)企业因更名,原营业执照收回或作废,换发新营业执照,办理企业名称变更的,应提交以下材料:

1、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变更核准”或“变更登记”证明并加盖工商部门公章、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更名证明 原件〔或复印件由省级许可证办公室确认盖章),证明应明确企业名称变更前后的关系及原企业执照收回换发的情况;

2、变更前、后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各一份,企业加盖公章;

3、企业更名情况说明及有关证明文件,证明企业生产条件未发生变化,企业法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二)获证企业因改制、重组、兼并等原因,重新设立企业,提出办理企业名称变更的,应提交以下材料:

1、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变更核准”或“变更登记”证明并加盖工商部门公章、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更名证明原件(或复印件由省级许可证办公室确认盖章),证明应明确企业名称变更前后的关系及有关注销的说明(如原企业注销);

2、变更前、后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各一份,企业加盖公章;

3、企业所在地省级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审核企业符合产业政策的证明原件;

4、企业合并、分立协议等文件及企业情况说明,如原有证一方不再生产该产品的证明文件,企业法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5、《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中“申请类别”一栏填写“其他”,“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一栏中写明企业新设立的原因。

符合申请受理条件的,由省级许可证办公室组织对企业进行实地核实。应重点核实企业的生产场地、生产线、主要生产设备和 检验设备等与上次发证的一致性,由省级许可证办公室出具核实报告。符合条件的换发证书,证书有效期不变。

三、收纳获证企业

企业收购因破产、倒闭等原因被注销的获证企业,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的,应提交以下材料:

1、企业所在地省级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审核企业符合产业政策的证明原件;

2、企业应提供收购等协议和有关法律文件;

3、收购企业、被收购企业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各一份,企业加盖公章;

4、《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中“申请类别”一栏填写“发证”,“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一栏中写明收购、获证企业注销等情况并附相关证明。获证企业注销应按照规定的注销程序办理。

符合申请受理条件的,由省级许可证办公室组织按产品《实施细则》对企业进行实地核查和产品检验。应重点核实企业的发证产品、生产场地、生产线、主要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等与土次发证的一致性,并出具核实报告。符合条件的换发证书,有效期为5年。

四、获证企业生产场地搬迁

因生产场地搬迁提出办理企业迁址的,应提交以下材料:

1、企业所在(或迁入)地省级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审核企业符合产业政策的证明原件;

2、企业所在(或迁入)地县、区级及以上有关政府出具的批准文件;

3、迁址前、后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各一份,企业加盖公章;

4、跨省搬迁的企业应向迁出地省级许可证办公室提交备案材料,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迁出地省级许可证办公室出具搬迁前生产状况和原址生产线拆除的证明并盖幸;

5、迁入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出具的环保达标证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脸收监测报告或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加盖企业公章);

6,搬迁同时企业名称变更的,还应按本规定‘获证企业名称变更”的条款提交有关申请材料

符合申请受理条件的,由省级许可证办公室组织按产品《实施细则》对企业进行实地核查和产品检验。应重点核实企业的发证产品、生产场地、生产线、主要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等与土次发证的一致性,并出具核实报告。符合条件的换发证书,有效期为5年

五、获证企业升级改造

已获证企业对原有生产能力改造、升级,如:立窑企业技术改造;水泥厂改为粉磨站,提出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的,应提交以下材料:

1、企业所在地省级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审核企业符合产业政策的证明原件;

2、省级项目主管部门出具的核准文件;

3、水泥厂改建为粉磨站应提交省级许可证办公室原熟料生产设备已拆除的证明原件。

六、获证企业到期换证

对已经到期换证的企业,其工艺设备属于已到《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规定的淘汰期限,省级许可证办公室不得受理企业换证的申请。

水泥产品 篇5

我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 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 氨氮、氮氧化物分别减少10%。2010年, 江西省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4.1%,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更快。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江西省的节能形势非常严峻, 全省各地市都出现了“拉闸限电”现象, 工业生产和生活深受“缺煤少电”状况之苦。据统计, 2010年江西省建材行业能耗已经达到900万吨标煤, 仅次于钢铁行业, 其中水泥行业能耗占建材行业能耗的65%, 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意义重大。

2 江西省现有水泥行业能耗标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 原国家建材局制定了ZBQ01002-90《水泥能耗等级定额》, 对水泥企业进行能耗等级定额划分, 为水泥企业加强能源管理、实施节能降耗提供了重要指标。1997年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水泥研究所对ZBQ01002-90包括“水泥企业能耗分级定额”和“能耗等级定额计算”等内容进行修订, 使水泥企业能耗分级与计算更为科学、合理。

为实现国家“十一五”末单位GDP能耗降低20%目标, 国家于2006年底制定了国家标准GB16780-2007《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并于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的核心内容是将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规定了三类能耗限额指标, 包括现有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新建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和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

其中现有企业能耗限额限定值指标和新建企业能耗限额准入值指标为强制性要求, 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指标为推荐性要求。江西省目前一直沿用国家标准GB16780-2007《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3 江西省水泥行业能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0年, 江西省水泥产量近7000万吨, 新型干法水泥占全省水泥生产能力的比重达到85%。到2010年, 江西省水泥行业集中度在快速提升, 目前全省水泥行业的前5家企业市场占有率总和已经达到75%, 区域内大企业之间的协同定价能力大大提高, 水泥企业市场控制力已经大幅增强。市场集中度提高有利于盈利能力较低区域的水泥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也有利于国家节能减排计划的推行。

江西水泥行业现状:

(1) 全省存在着数量不少的机立窑和小粉磨站企业。2010年第四季度, 华东地区水泥价格快速上涨, 主要原因是由于限电措施导致水泥供应减少, 但是上涨幅度巨大的状况反映了华东区域市场水泥供需形势的持续好转。通过这次限电导致的价格大涨, 企业已经认识到控制市场、协同定价的重要性, 华东地区的水泥价格也一改过去长期处于全国价格底部的状况。由于水泥价格 (熟料价格) 的上涨, 江西省许多立窑厂一反年初购买旋窑熟料生产的情况, 由立窑煅烧熟料, 使得整个行业能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江西省有许多立窑厂已经改为粉磨站, 规模普遍偏小, 大部年产在60万吨以下, 这些利用原有生料磨和水泥磨磨制水泥时电耗较高, 可比水泥综合电耗在35~45kwh/t之间。这些小规模的水泥企业由于能耗较高, 拖累了整个水泥行业的节能减排。

(2) 一些水泥企业设备运转率较低、主机台时产量低, 造成了这部分水泥企业的能耗较高。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由于近年来江西省的电力供应紧张, 水泥行业经常处于限电的状态;二是生产线在新建和改建的过程中, 主机辅机不配套和不完善。

(3) 企业能源利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回收废热用来发电或是供热是非常现实的节能途径, 目前江西省还有少量没有配套低温余热发电的新型干法水泥企业;

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是快速有效的节能手段, 目前江西省还有少量新型干法生产线处于带病运行状态;员工素质未能适应新形势下能源节约的要求, 部分高耗能的工艺和设备有待改造和更新。

从表4列举的11家水泥企业数据可以看出, 江西省水泥工业能源利用水平参差不齐, 既有能耗数据先进的企业, 也有能耗数据比较差的企业。但是这11家水泥企业的可比熟料综合煤耗、可比水泥综合电耗和可比水泥综合能耗都能达到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指标, 仅执行国家标准, 已经难于实现节能降耗的总体目标。因此, 制定和实施江西省的水泥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能耗要求比国家标准要求更严, 将有利于推动江西省水泥行业的节能降耗工作。

4 江西省水泥行业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

(1) 可比熟料综合煤耗:

:熟料综合标准煤耗统一修正后所得的综合煤耗 (包括烘干原燃材料和烧成熟料消耗的燃料) , 以ekcl表示, 单位为kgce/t, 按熟料28d抗压强度等级修正到52.5等级及海拔高度统一修正。

undefined

ekcl—可比熟料综合煤耗, 单位为千克标煤每吨 (kgce/t) ;

Pc—统计报告期内用一烘干原燃材料和烧成熟料的入窑与分解炉的实物煤总量, 单位为千克 (kg) ;

Qnet, ar—统计报告期内实物煤的加权平均低位发热量, 单位为千焦每千克 (kJ/kg) ;

QBM—每千克标准煤发热量, 见GB/T 2589, 单位为千焦每千克 (kJ/kg) ;

PCL—统计报告期内的熟料总产量, 单位为吨 (t) ;

ehe—统计报告期内余热发电折算的单位熟料标准煤量, 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 (kgce /t) ;

ehu—统计报告期内余热利用的热量折算的单位熟料标准煤量, 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 (kgce /t) 。

K—海拔修正系数, 海拔在1000m以下, k=1。

在熟料综合煤耗统计中, 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①在国家标准计算方法中, 煤的热值是以统计期内实物煤的加权平均低位发热量作为计算依据, 煤的用量是水泥企业把进出库数量加上盘库的数量。在许多企业中实物煤的统计量因水份、转运消耗、亏吨等原因经常偏差很大, 实物煤的用量一直是令各个企业头疼的问题, 每到月底企业统计部门需要和财务部门对账调整。水泥企业以盘库作为实物煤消耗的依据, 导致了有些企业每月煤耗及成本不明原因的大幅度跳动。

②熟料28d抗压强度对应的修正系数

由于熟料28d抗压强度高, 可以提高水泥中混合材的掺量, 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为了鼓励水泥企业通过提高熟料强度来达到节能效果, 国家标准规定了熟料28d抗压强度对水泥熟料生产企业的能耗进行修正的方法, 按照标准公式undefined计算, A为熟料28d抗压强度。

从表5可看出, 熟料强度越高, 修正系数越小, 即修正后的能耗小于修正前的能耗。有些企业因为化验室磨机的差异, 缓凝剂的差异, 同样的熟料在不同的实验室做出来的强度有几个MP的差异, 这个差异对熟料能耗的修正有一定的影响。

③ 在国家标准中余热发电的折标煤系数为0.404, 0.404这个电力折标煤系数是我国90年代以来采用的等价折标煤系数, 随着全国发电行业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 供电煤耗正逐步下降。具体见表6

如果根据2010年的供电煤耗设定新的折标煤系数, 有利于反映当前的用能状况, 但是会减少余热发电对熟料综合煤耗的影响, 对水泥企业将更严格一些。

(2) 可比熟料综合电耗:

熟料综合电耗统一修正后所得的综合电耗 (包括各熟料生产过程的电耗和生产辅料辅助过程电耗) , 以QKCL 表示, 单位为kwh/t, 按熟料28d抗压强度等级修正到52.5等级。

Qkcl=αKQcl

式中:

Qkcl—可比熟料综合电耗, 单位为千瓦小时每吨 (kwh/t) ;

Qcl—统计报告期内熟料综合电耗, 单位为千瓦小时每吨 (kwh/t) 。

(3) 可比熟料综合能耗:

在统计报告期内生产每吨熟料消耗的各种能源统一修正后并折算成标准煤所得的综合能耗, 以ECL表示, 单位为kgce/t, 按熟料28d抗压强度等级修正到52.5等级及海拔高度统一修正。

Ecl=ekcl+0.1229×Qkcl

式中:

Ecl—可比熟料综合能耗, 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 (Kgce/t) ;

0.1229—电煤当量系数即每千瓦小时电力折合的标准煤量, 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千瓦小时 (kgce/kwt) 。

(4) 可比水泥综合电耗:

水泥综合电耗统一修正后所得的综合电耗 (包括水泥生产各过程的电耗和生产水泥的辅助过程电耗 (包括厂内线路损失以及车间办公室、仓库照明等消耗) , 以QKS表示, 单位为kwh/t, 按水泥28d抗压强度等级修正到出厂42.5等级及混合材掺量统一修正。

Qce=d (1+f) [ (A× Qcl+Qsnf) / B+Qs]

式中:

Qce— 水泥可比综合电耗, kwh/t

Qcl — 熟料综合电耗, kwh/t

Qs — 水泥分步电耗, kwh/t

A — 熟料耗用量, t

B — 水泥产量, t

Qsnf—水泥分摊的辅助用电量, kwh

d—水泥强度等级修正系数;

f—混合材掺量修正系数

在水泥综合电耗统计中, 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①生产水泥辅助过程的电耗包括压缩空气、循环水系统、生产办公系统、机修、化验室、厂区线损等生产用电, 厂区宿舍、食堂等用电不包括在水泥综合电耗中。在水泥企业统计中, 部分水泥企业辅助车间和生产办公场所需要单独设置用电计量装置, 统计这部分电耗。

②部分水泥企业由于销售行情的变化, 经常有外销、外购熟料的情况, 在国家标准中熟料综合电耗和水泥综合电耗计算解释中, 外购的这部分熟料综合电耗按购入熟料生产企业的可比熟料综合电耗计算。在水泥企业统计中发现, 外销熟料企业的可比熟料综合电耗数据很难得到, 这就给外购方水泥企业的水泥综合电耗计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③实际生产中混合材掺量和混合材的种类对电耗影响均较大, 但由于目前水泥中混合材易磨性相差较大, 因此无法对每一种混合材对水泥粉磨电耗的影响进行修正。参考到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的最大掺量为20%, 混合材掺量修正系数按式

f=0.3%× (FH-20) 计算, FH为混合材加权平均配比。

(5) 可比水泥综合能耗:

在统计报告期内生产每吨水泥消耗的各种能源统一修正后并折算成标准煤所得的综合能耗, 以EKS表示, 单位为kgce/t。

Eks=ekcl×g+eh+0.1229×Qks

式中:

Eks—可比水泥综合能耗, 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 (kg/t) ;

g—统计报告期内水泥企业水泥中熟料平均配比 (%) ;

eh—统计报告期内烘干水泥混合材料所消耗燃料折算的单位水泥标准煤量, 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 (kg/t) ;

注:本文中水泥熟料配比按75%计算。

5 制定和实施江西省水泥行业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的预期和影响

(1) 机立窑由于煤耗高将面临淘汰。

从表4可以看出所有的机立窑都达不到新标准可比熟料综合煤耗限额, 将面临淘汰。

(2) 小粉磨站由于电耗高将面临淘汰。

从表4可以看出规模偏小、设备落后的粉磨站很难达到新标准的可比水泥综合电耗限额, 也将面临淘汰。

(3) 部分能耗高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将面临淘汰。

部分能耗高的新型干法生产线, 尤其是2000t/d以下的新型干法水泥企业, 需要加强管理、升级改造, 充分利用余热才能达到新标准的限额。

a对只生产水泥熟料的水泥企业;b对生产水泥的水泥企业 (包括水泥粉磨企业) 。

实施新的水泥行业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将会给江西省水泥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是鼓励先进, 淘汰落后。具体体现在可以推动全省水泥企业加强管理、促使水泥企业从生产工艺、设备和质量等方面, 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促进水泥企业采取措施降低生产能耗, 最大限度地发挥先进技术和装备的优势, 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带动江西省水泥行业的节能降耗工作。

摘要: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 已经难于反映当前江西省水泥行业能耗的实际应用水平, 难于实现节能降耗的总体目标。因此, 制定并实施江西省的水泥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能耗要求比国家标准要求更严, 将有利于推动江西省水泥行业的节能降耗工作。

关键词:能源消耗,单位产品,标准,能源消耗限额,可比熟料综合煤耗,可比水泥综合电耗,可比水泥综合能耗

参考文献

[1]谢克平:《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精细操作与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2.

[2]朱培武:浙江省水泥行业节能地方标准实施绩效研究.中国水泥, 2010, 12∶1671-8321.

[3]朱郁:云南省水泥企业如何应对《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指标》标准的实施.建材发展导向2008, 6 (2) .

[4]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编著:《建筑材料产品能耗限额国家标准应用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袋装(水泥)产品检重秤的特点 篇6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包装水泥可以散装或袋装, 袋装水泥每袋净含量为50kg, 且应不少于标志质量的99%;随机抽取20袋总质量 (含包装袋) 应不少于1 000kg。其它包装形式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但有关袋装质量要求, 应符合上述规定。水泥包装袋应符合GB9774的规定。”《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中规定:“15~50kg规格包装的商品允许短缺量为1%, 批量定量包装商品的平均实际含量应当大于或者等于其标注净含量”, 同时规定了净含量检验的抽样规则。

根据上述标准和法规, 水泥行业的质检站和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每年定期开展监督检查, 检查结果表明, 袋装水泥净含量不合格的问题依然频频出现。客观地看, 水泥虽是相对低值的物料, 但生产企业却要面临经济处罚和企业信誉的风险。根据分析, 同时目前在水泥生产企业该环节还存在着问题。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袋装产品检重秤可以解决。袋装 (水泥) 产品检重秤具有的特点:

(1) 能检测袋装水泥超重欠重。

(2) 检测过程中如出现超重及欠重情况, 检重秤有声光报警功能, 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实现对不合格品的自动处理。

(3) 秤体安装简便, 对原生产线改动小。

水泥产品 篇7

除了我国水泥标准外, 国际上先进水泥标准主要有美国标准和欧洲标准两大体系。美国水泥产品标准由ASTM C150《波特兰水泥标准规范》、ASTM C 595《混合水硬性水泥标准规范》和ASTM C 1157《水硬性水泥的标准性能规范》[3]三大标准组成;欧洲水泥产品标准主要是EN 197-1《通用水泥的组成、规格要求和合格评定准则》;我国水泥产品标准由通用水泥标准和特种水泥标准两大体系组成。虽然各国对硅酸盐水泥的品种划分有所不同, 但是按材料组成基本上都将其分为不掺或少掺混合材 (≤5%) 的硅酸盐水泥和掺有一定量混合材的硅酸盐水泥两类[4]。本文主要从材料组成、命名符号表征方法和物理化学指标等方面, 对比我国和欧美的水泥产品标准体系, 希望对提升我国水泥实物质量有所帮助。

1 混合材掺量≤5%的硅酸盐水泥标准情况

1.1 分类

我国与欧美标准中对不掺或少掺混合材的硅酸盐水泥分类见表1。GB 175《通用硅酸盐水泥》规定, 硅酸盐水泥是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的混合材、适量石膏磨细制成, 分为P·Ⅰ (不掺混合材) 和P·Ⅱ (掺加≤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 两种类型[5]。在ASTM C150规定, 其是由粉末状硅酸盐水泥熟料、水、硫酸钙类物质、石灰石 (≤5%) 和外加剂混合而成。美国标准将硅酸盐水泥细分为I型 (普通和引气) 、Ⅱ型 (中抗硫、中抗硫引气、中抗硫中热和中抗硫中热引气) 、Ⅲ型 (高早强和高早强引气) 、Ⅳ型 (低热) 和Ⅴ型 (高抗硫) 五种类型[6]。EN 197-1则规定其是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0~5%的辅助混合材组成[7], 即CEM I型。

1.2 材料组成

1) 我国Ⅱ型硅酸盐水泥中可以掺加≤5%的粒化高炉矿渣或石灰石, 二者选一;美国标准规定在硅酸盐水泥中可以掺加≤5%的石灰石, 禁止掺加除此以外的任何混合材;欧洲标准则允许加入≤5%的辅助混合材 (矿渣、火山灰、粉煤灰、烧页岩、硅灰、窑灰和石灰石) , 主要用于调整水泥的物理性能。

2) 为了控制石灰石中山皮等杂质和含泥量, 我国标准要求石灰石中Al2O3含量≤2.5%;美国标准规定石灰石中CaCO3 (一种或几种自然形成的矿物) 含量≥70%;欧洲标准对石灰石要求更为苛刻:CaCO3含量≥75%, 按EN 933-9测定黏土含量≤1.20g/100g, 根据EN13639测定总有机碳 (TOC) 质量, L级为≤0.50%, LL级为≤0.20%。

3) 石膏 (硫酸钙) 是水泥的主要调凝材料。我国标准规定, 石膏应符合GB/T 5483《天然石膏》规定的G类或M类二级 (含) 以上石膏和混合石膏, 或者是性能符合要求的以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工业副产物[5]。美国标准规定, 在满足三氧化硫和烧失量要求时, 硫酸钙质调凝材料可以以二水石膏、半水石膏和硬石膏的任意形式和任意比例加入。欧洲标准与美国标准相同, 而且还可以加入工业副产石膏。

1.3 化学指标

硅酸盐水泥化学指标主要包括:不溶物、烧失量、三氧化硫、氧化镁、氯离子和碱含量等。我国与欧美标准对于化学指标项目规定大致一样, 但具体要求却不尽相同 (见图1) 。对于不溶物和烧失量指标, 我国与美国标准相似, 但是由于我国Ⅱ型硅酸盐水泥中允许掺入粒化高炉矿渣, 因此其不溶物指标高于Ⅰ型硅酸盐水泥。而欧洲标准对不溶物和烧失量要求较宽松, 为≤5.0%。对于三氧化硫指标, 我国标准规定≤3.5%;美国标准根据不同类型的水泥规定了不同的指标:Ⅰ型和Ⅱ型要求≤3.0%, Ⅲ型要求≤3.5%, Ⅳ和Ⅴ型要求≤2.3%;欧洲标准则根据不同的强度类型 (标准强度和早期强度) 规定了不同的指标。对于氯离子指标, 我国标准规定≤0.06%;美国标准并没有相应的规定;欧洲标准规定≤0.10%。对于氧化镁指标, 我国标准规定≤5.0% (压蒸合格时可以放宽至6.0%) ;欧美标准中都要求≤6.0%。

1.4 物理指标

硅酸盐水泥物理性能主要包括凝结时间、力学性能、细度、密度和安定性。对于凝结时间, 我国标准规定初凝时间≥45min, 终凝时间≤390min;美国标准初凝时间要求与我国相似, 但终凝时间要求比我国标准规定早15min。考虑到美国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方法与我国的不同, 用水量少于我国标准, 所以实物水泥凝结时间的差异并不大。欧洲标准仅根据水泥强度等级规定了初凝时间:32.5等级水泥≥75min, 42.5等级水泥≥60min, 52.5等级水泥≥45min, 对终凝时间没有要求。对于强度, 我国标准仅设置了3d和28d两个龄期;美国标准则根据水泥品种规定其龄期和强度指标, 其中龄期主要分为1d、3d、7d和28d, 根据水泥品种和类型取其中的两到四个龄期;欧洲标准分为早期强度 (2d或7d) 和标准强度 (28d) , 不仅对不同强度等级水泥的28d强度下限提出要求, 而且对其上限也进行了规定。对于比表面积, 我国标准规定≥300m2/kg;美国标准规定≥260m2/kg, 同时要求Ⅱ (MH) 、Ⅱ (MH) A和Ⅳ三种类型水泥的比表面积≤430m2/kg;欧洲标准对此无要求。

2 掺有>5%混合材的硅酸盐水泥

2.1 分类

我国GB 175中将掺有>5%混合材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根据混合材种类和掺量分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五种。美国ASTM C595[8]规定由矿渣和火山灰质材料与硅酸盐水泥或熟料混合而成的胶凝性材料为掺有混合材的硅酸盐水泥, 其可以分为二元水泥和三元水泥, 其中二元水泥分为硅酸盐矿渣水泥和硅酸盐火山灰水泥。欧洲EN197-1与我国标准相似, 根据混合材的种类和掺量, 将水泥分为Ⅱ~Ⅴ型, 其中Ⅱ型有:硅酸盐矿渣水泥、硅酸盐硅灰水泥、硅酸盐火山灰水泥、硅酸盐粉煤灰水泥、硅酸盐烧页岩水泥、硅酸盐石灰石水泥和硅酸盐复合水泥;Ⅲ型为高炉水泥;Ⅳ型为火山灰水泥;Ⅴ型为复合水泥。

2.2 材料组成

由于世界各国天然矿产资源、冶炼工业废渣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 允许掺入水泥中混合材的种类和最高掺量也不尽相同。我国标准规定允许掺入的混合材只有标准中规定的六种:矿渣、火山灰质、粉煤灰、石灰石、砂岩和窑灰。美国标准规定允许掺入混合材种类主要有矿渣和火山灰质材料, 美国标准中混合材没有粉煤灰, 粉煤灰是在制备混凝土时加入的。而欧洲标准对掺入的混合材分为主掺混合材和辅助混合材 (0~5%) , 主掺混合材和辅助混合材的范围与CEMⅠ型中的辅助混合材相同, 但是辅助混合材种类不能与水泥中主掺混合材相同。例如, 硅酸盐矿渣水泥中的辅助材料, 不能含有矿渣。而且欧洲标准对混合材特性标识清晰:火山灰质材料分为自然和人工两类, 粉煤灰分为钙质和硅质两类, 石灰石按有机碳含量分为两类。不同混合材, 水泥出厂时, 需要在符号中明示。

我国与欧美标准对混合材掺量>5%的硅酸盐水泥的命名及掺量要求见表1。我国与美国标准都规定火山灰掺量≤40%, 但对矿渣掺量要求有所不同, 我国规定为≤70%, 美国标准规定为≤95%。而欧洲标准中允许混合材掺量与我国和美国标准规定差异较大:高炉矿渣≤95%, 火山灰质材料≤55%, 粉煤灰、石灰石和烧页岩都≤35%, 硅灰≤10%。对于掺两种及以上混合材的水泥, 我国标准规定混合材掺量>20%且≤50%;美国标准规定三元水泥允许矿渣掺量≤95%, 火山灰掺量≤40%。欧洲标准中复合水泥有两种:一种在CEMⅡ型水泥中, 混合材掺量在12%~35%;另一种为CEMⅤ型水泥, 混合材掺量在36%~80%, 只有在掺加矿渣的情况下才可以掺加硅质粉煤灰和火山灰质材料。

注:1欧洲标准中此项为熟料。硫酸钙类材料为外掺, 这种外掺的方式明确了熟料掺量, 有利于第三方监控水泥组分。

2.3 水泥命名和符号表征方法

我国标准中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的符号表征分别为P·O、P·S、P·P、P·F和P·C。其中, 矿渣硅酸盐水泥根据矿渣掺量又有P·S·A和P·S·B两种。

欧洲标准符号表征方法见图2和图3。

美国标准符号表征方法见图4和图5。二元水泥的符号表征方法是:I+混合材种类 (P或S) +混合材掺量X。例如:80%硅酸盐水泥和20%的矿渣所组成的二元水泥表示为:IS (20) 型。三元水泥的符号表征方法是:IT+掺量大的混合材种类 (P或S) 和该混合材掺量X+另一种混合材种类 (P或S) 和该混合材掺量Y (如果X和Y数值一样, 那么把火山灰质材料放在前面) 。例如:65%硅酸盐水泥、25%火山灰质材料和10%另一种火山灰质材料所组成的三元水泥表示为:IT (P25) (P10) 型。标准中也规定了简化的表征原则:对于二元水泥也可表示为IP或IS (

我国水泥命名符号体现的混合材种类和掺量最宽泛;欧洲水泥命名符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混合材掺量;美国水泥的命名符号可以准确体现所掺入混合材的种类和掺量情况。

2.4 化学指标

我国与欧美标准对掺有混合材的硅酸盐水泥化学指标见表3。

%

注:a.强度等级为32.5N、32.5R和42.5N的水泥≤3.5%;强度等级为42.5R、52.5N和52.5R的水泥≤4.0%。

从表3可以看出, 我国与欧美标准的区别与1.3节类似。对于不溶物指标, 我国标准没有要求;美国ASTM C595中规定二元硅酸盐高炉矿渣水泥、三元混合水泥 (火山灰掺量低于矿渣掺量并低于70%或矿渣掺量大于70%) 和矿渣水泥的不溶物含量低于1.0%;欧洲标准仅对高炉水泥限制≤5.0%。对于烧失量指标, 同样我国标准的要求甚少, 仅规定普通硅酸盐水泥≤5.0%;美国标准对所有混合水泥都进行了规定;而欧洲标准仅对高炉水泥限制≤5.0%。对于三氧化硫指标, 我国和欧美标准都有要求, 我国标准规定矿渣硅酸盐水泥≤4.0%, 其他品种全部≤3.5%;欧洲标准根据不同的强度等级规定了不同的指标;美国标准分别要求了三氧化硫和硫化物两种硫含量, 根据不同的混合材种类和掺量, 规定各不相同。对于氧化镁指标, 我国规定普通水泥≤5.0%, 其他品种水泥≤6.0%。美国标准仅对二元硅酸盐火山灰水泥和三元水泥 (火山灰掺量大于矿渣掺量) 规定≤6.0%;而欧洲标准对此没有要求。对于氯离子指标, 我国标准规定≤0.06%, 欧洲标准规定≤0.10%, 美国标准没有要求。

2.5 物理指标

表4为我国标准与欧美标准对掺有混合材的硅酸盐水泥物理性能指标。从表4中得出, 欧美标准与我国标准具体区别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 我国标准除普通硅酸盐水泥用比表面积指标外, 其余的只要满足80μm筛余≤10%或45μm筛余≤30%的任一条即可;美国标准要求测定45μm筛余, 但无指标要求, 需要在检验报告中说明;欧洲标准对细度没有指标要求。

2) 我国与美国标准对于凝结时间的规定基本一致。欧洲标准是根据水泥的强度等级规定的凝结时间与CEMⅠ型一致。

3) 对于强度, 与1.4节中不同点类似。美国标准根据类型、品种以及混合材掺量的不同规定不同龄期及强度指标, 龄期主要有3d、7d和28d或其中的两个。欧洲标准则与CEMⅠ型一致, 且欧美标准均对水泥的抗折强度没有要求。我国标准根据品种和强度等级的差异规定了不同的3d和28d龄期的抗折和抗压强度, 由于不同混合材具有不同的性质, 考虑到不同品种水泥适用环境的差异, 即使相同强度等级的不同品种水泥, 28d抗压强度指标相同, 但3d抗压强度指标差距较大。例如, 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3d抗压强度指标为17.0MPa, 而42.5级矿渣硅酸盐水泥3d抗压强度指标只有15.0MPa, 但两个品种水泥的28d抗压强度指标都是42.5MPa。这种规定, 是考虑了矿渣水泥早期强度低和后期强度较高的特点。

4) 美国标准规定水泥样品取样后, 5d内完成各龄期强度成型试验;我国和欧洲标准体系中对检验时间没有要求。

3 结束语

为了减少水泥在世界流通环节的壁垒, 符合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世界各国水泥产品标准从多极化走向统一是必然趋势。从目前各国标准现状来看, 欧美标准和我国标准从材料组成、物理性能和化学指标等项目都比较接近, 这为下一步实现统一奠定了良好基础。ISO/TC74水泥和石灰标委会也准备启动制订水泥产品的ISO标准项目。了解先进国家水泥标准情况, 对于我国制订科学合理的水泥标准意义重大。

注:1我国标准规定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比表面积≥300m2/kg的控制指标;美国要求测定45μm筛余, 但无指标要求;2我国标准强度指标仅以42.5级水泥为例。

参考文献

[1]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S].

[2]索丽生.第33届世界标准日祝词[J].水利技术监督, 2002, 10 (6) :1.

[3]刘晨, 江丽珍, 颜碧兰, 等.美国水泥产品标准&生产出口水泥几要素[J].水泥, 2005 (11) :26-27.

[4]颜碧兰, 王幼云, 刘晨.中国VS欧美-各国水泥标准对比分析 (上) [J].中国水泥, 2005 (5) :22-24.

[5]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S].

[6]ASTM C 150-11.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Portland Cement[S].

[7]EN 197-1:2011.Cement.Composition, specifications and conformity criteria for common cements[S].

水泥产品 篇8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有关检验单位抽查了辽宁全省14个地区的160家水泥生产企业的160批次产品, 产品实物质量合格154批次, 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96.3%, 较2009年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降低了1.2%, 不合格项为强度、安定性、SO3含量和氯离子含量。

强度是指水泥产品硬化后所能承受外力破坏的能力, 是划分产品强度等级的依据, 使用该项目不合格的产品会影响工程质量, 使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 严重时会造成建筑物坍塌;安定性是水泥凝结硬化后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是评定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 该项目不合格易造成水泥在凝结硬化后因内部化学反应产生局部膨胀, 导致水泥结构破坏, 使混凝土外观质量出现开裂、疏松、崩溃等现象;SO3是引起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该项目不合格会造成混凝土及水泥制品年久开裂;氯离子是诱发钢筋锈蚀的重要因素, 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生产设备落后残旧, 技术力量薄弱, 不能保证稳定生产;二是个别企业为降低成本, 在生产过程中有意掺杂劣质原料或增大添加剂的使用量;三是企业检验能力较差, 利用出磨检验代替出厂检验, 无法保证水泥产品质量。

水泥产品 篇9

1假设前提

(1) 生料工序原料为石灰石、粘土、硫酸渣, 其中石灰石、粘土由自备矿山供应, 硫酸渣外购进厂。煅烧工序燃料为煤粉, 原煤外购进厂。水泥磨工序原料天然石膏 (块状) 和粉煤灰均外购进厂。外购物料运至厂区生产前不发生电耗。

(2) 各工序严格按照规定工序划分, 分别单独计量电量。为简化计算, 各工序生产基本电量和辅助电量在本工序分配和归集完毕。

(3) 生产32.5复合和42.5普通两个水泥品种, 并且都是袋装。

(4) 以连续3个月的产量和消耗量为一个计算周期, 即第1个月月初、第3个月月末各工序自产物料库存量为零。

(5) 物料配比和工序产品均符合质量要求, 下道工序耗用上道工序产品及归集在该产品上的相应电量在定额基础上有所波动。

(6) 为使计算结果精确, 每步骤结果值小数点保留8位。

2基本数据 (见表1~表3)

3依据现行公式计算每月各工序单位产品电耗、综合电耗和计算周期的加权平均电耗 (见表4、表5)

t

t

k Wh

4对“加权平均3与加权平均4的值不一致”的比较分析

从理论上讲, (1) 加权平均3与加权平均4的值应该相同, 即使有误差, 也应该是小数点后位数精确保留的问题, 但从上述计算看出明显不一致, 尤其到吨水泥综合电耗, 两者相差0.7768993 k Wh, 按截至3月底累计水泥产量245000吨计算, 两者电量相差190340.3285k Wh (245000×0.7768993) , 现实中, 两者差距更大。 (2) 根据假设前提 (5) , “第1个月月初、第3个月月末各工序自产物料库存量为零”, 意味着各工序产品到第3个月月末的累计产量与累计消耗量相同, 相应的最终转化到第3个月月末的水泥累计产量总用电量与到第3个月月末各个工序累计用电量的加总量相同, 即为表3的25312450k Wh。这也是检验两种计算方法正确与否的“标准”。由于吨水泥综合电耗是综合性指标, 现以吨水泥综合电耗进行还原, 加权平均3计算的245000吨水泥的累计耗电量恰好为25312450k Wh (245000×103.3161225) , 而按加权平均4计算的245000吨水泥的累计耗电量为25502790.34k Wh (245000×104.0930218) , 两者相差190340.341 k Wh。显然, 加权平均4的值不正确, 但在现实中很少出现假设前提 (5) 的情形, 加权平均3也很少运用, 往往运用加权平均4计算工序产品单位综合电耗和吨水泥综合电耗。

笔者认为, 加权平均4的值不正确, 问题出在在计算下道工序耗用上道工序产品及归集在该产品上的相应电量时, 直接套用了“上道工序产品消耗量×上道工序单位产品电耗”, 根据现行公式, 上道工序单位产品电耗的计算口径是“当期电量和当期产量”, 没有对耗用期初上道工序产品及归集在该产品上的相应电量进行结转。这也是加权平均4的值不正确的症结所在。

对于持续经营企业, 下道工序耗用上道工序产品及归集在该产品上的相应电量时, 一般都是先生产先使用 (比如, 熟料耗用生料工序产品) , 或者是先生产的与后生产的搭配使用 (比如, 强度高熟料与强度低熟料混合使用) , 而且每道工序都有一定的保险储备, 这就决定了下道工序耗用上道工序产品及归集在该产品上的相应电量一般都采用加权平均法, 即本期下道工序产品耗用的上道工序产品相应电量=本期期初上道工序产品归集的电量+本期上道工序产品归集的电量-本期期末上道工序产品归集的电量=本期期初上道工序产品产量×本期期初上道工序单位产品电耗+本期上道工序产品产量×按现行公式计算出的本期上道工序单位产品电耗-本期期末上道工序产品产量×本期期末上道工序单位产品电耗。其中, 本期期初上道工序单位产品电耗=上期期末上道工序单位产品电耗, 与按现行公式计算出的本期上道工序单位产品电耗是两个概念, 不能用本期上道工序单位产品电耗代替本期期初上道工序单位产品电耗或者上期期末上道工序单位产品电耗。现对本期期初上道工序单位产品电耗的计算进行论证。

假设本期期初上道工序产品及归集在该产品上的相应电量为零, 本期上道工序产品及归集在该产品上的相应电量>本期下道工序产品对本期上道工序产品及归集在该产品上的相应电量, 则本期期末上道工序产品及归集在该产品上的相应电量=本期期末上道工序产品存量×按现行公式计算出的本期上道工序单位产品电耗, 下期期初上道工序产品存量及归集在该产品上的相应电量=上期期末上道工序产品存量×按现行公式计算出的上期上道工序单位产品电耗。在计算下期下道工序产品耗用下期上道工序产品及归集在该产品上的相应电量时, 应该先计算出下期上道工序单位产品平均电耗= (下期期初上道工序产品存量×按现行公式计算出的上期上道工序单位产品电耗+下期上道工序产品产量×按现行公式计算出的下期上道工序产品单位电耗) ÷ (下期期初上道工序产品存量+下期上道工序产品产量) , 然后下期上道工序单位产品平均电耗×下期下道工序产品对下期上道工序产品消耗量=下期下道工序产品耗用下期上道工序产品及归集在该产品上的相应电量;相应的, 下期期末下道工序产品单位电耗=下期上道工序单位产品平均电耗=下下期期初上道工序单位产品电耗。只要企业持续经营, 这种计算就一直循环, 而且计算出的工序单位产品综合电耗和吨水泥综合电耗与加权平均3的值一致, 即使有误差, 也是小数点后位数精确保留的问题。

5对修正后的加权平均4的值的实证计算

(1) 根据表1、表2计算各期期末物料的库存量 (见表6~表9) 。

(2) 根据表5~表9和表3、表4计算各工序消耗单位产品电耗和消耗量, 期末工序产品存量相应电量和期末工序单位产品电耗。 (见表10、表11) 。

t

t

t

t

k Wh/t, t

t, k Wh/t

(3) 根据表2、表3、表10计算各工序单位产品综合电耗。

(1) 生料工序单位产品综合电耗

(2) 熟料工序单位产品综合电耗

(3) 水泥工序单位产品综合电耗

k Wh/t

k Wh/t

k Wh/t

k Wh/t

k Wh/t

上一篇:升空平台下一篇:无公害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