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串联(精选12篇)
系统串联 篇1
我国既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又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 而能源的生产环节与消费环节都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电力系统建设与运行及其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等方面在低碳发展环境下都会面临哪些挑战, 是我们必须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热电联产是国内外公认的节能有效措施, 也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更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而被领导部门确定为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我国北方城市季节性特征明显, 采暖期较长, 一般为4到6个月, 因此该地区对采暖供热的需求也较大, 利用大型区域性热电厂进行集中供热, 能够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具有较高的热经济性, 它逐渐成为我国北方寒冷地区供热的主要方式, 目前这一地区的建筑70%以上采用集中供热方式采暖, 其中一半以上以热电厂为热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成本的上涨和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 对热电联产这一项节能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总能理论和能量的梯级利用这两方面更好地运用到热电联产这一广泛领域中, 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10年12月第35期刊出的《供热系统串联布置方式的应用》, 是由林振娴博士、杨勇平教授和何坚忍高工等科研成员提出的一种新型供热系统布置模式, 实现了能源的“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利用原则。
论文主要针对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热电厂都是采用供热系统并联布置方式运行的现状, 即两台汽轮机并联运行, 研究分析热电联产系统的联合特性, 提出在热电联产系统中的无节流工况后采用供热系统串联布置的方式运行, 可减小节流损失, 提高机组发电功率。并相应地提出几种不同布置方式的模型, 对其进行了量化的比较和分析, 当供热系统采用串联布置方式运行时, 串联第1级机组的供热抽汽压力降低, 而串联第2级机组供热抽汽压力升高, 但整体而言比并联布置方式运行的供热抽汽压力低;为了更好地利用串联第1级机组所减小的供热抽汽压力, 可适当增加串联第2级机组热网加热器面积或使用强化传热管, 增加其传热性能, 使串联第2级机组供热抽汽压力降低, 与并联布置时的抽汽压力相同, 使机组发电功率增加的更多。也就是说, 在满足供热要求的情况下, 供热机组的发电量愈多, 能源的利用率也愈高。
该技术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供热系统布置方式。在不改变现有供热模式和参数的前提下、不增加大型设备、不需大量投资的基础上, 即可大幅度提高供热机组的发电功率, 不但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还能增加热电厂的经济效益。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 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该技术必将在大型热电厂得到广泛的应用。
系统串联 篇2
变频串联谐振电缆交流耐压试验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优点
串联谐振试验装置是做什么的呢?该装置主要针对220kV高压套管、隔离开关的交流耐压试验,220kV主变的交流耐压试验设计制造。具有较宽的适用范围,是地、市、县级高压试验部门及电力安装、修试工程单位理想的耐压设备。该装置主要由变频电源、励磁变压器、电抗器、电容分压器组成。湖北仪天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就YTC850串联谐振试验装置做以下讲解。
1、所需电源容量大大减小。串联谐振电源是利用谐振电抗器和被试品电容谐振产生高电压和大电流的,在整个系统中,电源只需要提供系统中有功消耗的部分,因此,试验所需的电源功率只有试验容量的1/Q。
2、设备的重量和体积大大减少。串联谐振电源中,不但省去了笨重的大功率调压装置和普通的大功率工频试验变压器,而且,谐振激磁电源只需试验容量的1/Q,使得系统重量和体积大大减少,一般为普通试验装置的1/10。
3、改善输出电压的波形。谐振电源是谐振式滤波电路,能改善输出电压的波形畸变,获得很好的正弦波形,有效的防止了谐波峰值对试品的误击穿。
4、防止大的短路电流烧伤故障点。在串联谐振状态,当试品的绝缘弱点被击穿时,电路立即脱谐,回路电流迅速下降为正常试验电流的1/Q。而并联谐振或者试验变压器方式做耐压试验时,击穿电流立即上升几十倍,两者相比,短路电流与击穿电流相差数百倍。所以,湖北仪天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串联谐振能有效的找到绝缘弱点,又不存在大的短路电流烧伤故障点的忧患。
5、不会出现任何恢复过电压。试品发生击穿时,因失去谐振条件,高电压也立即消失,电弧即刻熄灭,且恢复电压的再建立过程很长,很容易在再次达到闪络电压前断开电源,这种电压的恢复过程是一种能量积累的间歇振荡过程,其过程长,而且,不会出现任何恢复过电压。
梦回“大串联” 篇3
17岁的我上初三,响应中央的号召开始了“革命大串联”,沿途看到了许多异地的风景,也看到了“造反派”刀光剑影的厮杀,遂产生了怀疑与反思,再没有热情去“点火”,却收获了友谊和爱情。
1966年11月30日
今天是“长征”的第一天。我们从县文教局领到每人20元钱和60斤粮票,一行40人打着红旗沿着铁路出发了。我们的目的地是革命圣地韶山和井岗山。我们将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指导我们的行动,当然也有沿途“煽风点火”的作用。
1966年12月2日
中央不是倡导“徒步长征”吗?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学生挤在列车上?望着飞驰而过的列车,我一直在思考这问题。井岗山,两三千里的路程,我们什么时候才走到?我真想劝大家去坐火车,又怕同学们说我不革命。唉!我的脚已经打了泡,恐怕坚持不了多久了。
1966年12月4日
我终于登上了火车。在信阳市,我找借口离开了队伍,背着被包直奔火车站。站内正好停着一辆向南的列车,我急急忙忙登上去。车上挤满了学生,过道、椅背、行李架上全是人。前方车站是武汉,我本想下去看看长江大桥的,但异常的拥挤使我根本下不去,只在车窗里看了大桥的夜景,便一直坐到终点站长沙。
1966年12月7日
我被安派到一个叫“菜园子”的街道接待站,这几天领教了什么叫“革命”:长沙“造反派”正在打倒省委书记张平化,“造反派”与“保皇派”展开了血肉的拼杀,场面的惊心动魄使我难忘。我的心在抖:这就是我们的“革命”吗?而在接待站内,北京音乐学院的学生却在悠闲地奏管弦,这使我受到了启迪。从今天起,我将成为一个超脱世外的“逍遥派”。
1966年12月15日
昨天我从韶山回来,今天决定去广州。广州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但学生只能办理返程票,坐火车似乎不可能。我在长沙火车站徘徊,遇到几个想北上的广州大学生。我灵机一动,提出各自办理返程票,然后互相交换(我持有多名单的介绍信),大学生们直夸我的主意好。三个湘乡县的学生请求一同去广州,我很爽快地答应了。
1966年12月20日
广州真是一个不同的世界。我们家乡早已冰封雪冻,这里却还百花盛开。我们住在市工人文化宫,每天观看各种歌舞的排练,简直有点乐不思蜀了。我和三个同学相处如同亲兄弟,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广州“造反派”在揪“联动”,我们丝毫不关心。
1967年1月18日
由于元旦演出文化宫站的撤消,我们搬到流花桥干校已近一月了。在这里我认识了广东英德县的陆赤霞。这是一个令我心仪的女孩子,清纯美丽又大方,她对我也表现出好感。她常带着两位女同学来找我们,大家一起去游越秀公园、珠江大桥和黄花岗,每天欢声笑语,这段日子真是幸福啊!
1967年1月21日
今天陆赤霞她们要返乡了,几天前三个男同学已回到了湖南。陆赤霞向我来辞行,悄悄塞给我一个日记本,扉页上写着:送给我亲爱的同志!我紧紧地握着她的手,激动地说不出一句话。她告诉我,春节后4月将到我省郑州去串联,让我到时等着她。我送她们上火车,望着她从车窗挥动的双手,我高声喊:再见了!四月见,郑州见!
1967年3月19日
系统串联 篇4
天津奥美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坐落于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奥美自动化公司新建工程包括研发中心和生产车间, 总建筑面积为8531.2 m2。采用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 即太阳能—地源热泵与风冷热泵联和运行系统, 由恒有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
研发中心楼为综合楼, 框架结构, 建筑面积3251.2m2。一层是展厅和餐厅, 二、三层为办公区, 四层是职工宿舍。研发中心楼采用太阳能--地源热泵供暖制冷系统和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 冬季供暖、夏季制冷, 四季供热水。该建筑外墙体采用200 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外贴50 mm厚聚苯板, 屋面为60mm厚挤塑聚苯板, 外窗采用塑钢中空玻璃窗。
生产车间为钢结构建筑, 建筑面积5 280 m2, 采用风冷热泵系统满足本建筑冬季供暖的功能。
研发中心楼的采暖热负荷为268 KW, 采暖天数129 d (主机白天12 h为满负荷运转, 夜间12 h为50%负荷运转) ;冷负荷为260 KW, 制冷天数103 d, 以每天12 h计算。
2 建筑节能设计依据及计算参数
2.1 建筑节能设计依据。
研发中心楼的建筑节能部分执行的设计标准为:《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53-2005。
2.2 设计计算参数 (详见表一、表二) 。
3 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3.1 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原则
3.1.1 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采暖期运行原则。
白天运行时, 太阳能集热系统与地源热泵按串联方式运行 (见图1) , 由地源热泵承担大部分供暖负荷, 太阳能为采暖辅助热源, 用来提高热源温度, 节约运行费用。冬季的热水负荷全部由地源热泵承担。
3.1.2 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制冷期运行原则。
地源热泵承担全部冷负荷, 太阳能系统承担全部洗浴热水负荷, 阴雨天不足部分以电热辅助。
3.1.3 春秋季节, 地源热泵系统停止运行, 以太阳能系统承担全部洗浴热水负荷, 阴雨天不足部分以电热辅助。
3.2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
3.2.1 供暖/空调制冷负荷 (见表三)
采暖热负荷:Qr1=F·q1/1000
式中:F—供暖面积 (m2) ;q1—供暖热指标 (W/m2)
冷负荷:QL=F·q2·n/1000
式中:F—供冷面积 (m2) ;q2—冷指标 (W/m2)
n—同时使用系数
3.2.2 系统选型
依据上述各建筑冷热负荷技术参数, 研发中心楼选用1台HT380A地源热泵机组。HT380A地源热泵标准工况性能参数如下:
制热名义工况:冷水进出口15℃/8℃, 热水进出口40℃/45℃, 制热量365 kW, 输入电功率91.3kW。
制冷名义工况:冷水进出口温度12℃/7℃, 冷却水进出口温度18℃/29℃, 制冷量325 kW, 输入电功率58.3 kW。
4 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技术方案
天津地区属于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 太阳能技术在天津建筑中的应用是现阶段太阳能应用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
4.1 太阳能热水系统原理
太阳能热水系统采用温差强制循环的运行方式, 系统原理见图2。
4.1.1 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温差强制循环:
温度传感器将集热器出口温度T1、水箱温度T2传递给微电脑控制器。当T1—T2>温差循环启动值时, 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 启动太阳能循环泵, 系统开始循环, 不断地将集热器产生的热量置换到太阳能水箱, 这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随着水箱内热水温度不断提高, T1与T2之间温差越来越小, 直至T1—T2<温差循环停止值时, 微电脑控制器发出信号, 关闭太阳能循环水泵。
注:研发中心楼按面积冷、热指标进行冷热负荷计算, 冷、热指标取自《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 》。考虑各功能区冷负荷的最大值不同时出现, 取同时使用系数为0.8。
4.1.2 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的补水:
采用电磁阀自动补水。补水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在太阳能加热过程中, 系统采用强制循环加热, 水箱中的水经太阳能集热器不断加热, 温度会不断提高。当水箱中水温超过设定最高限制时, 控制器开启电磁阀补入水箱冷水, 经冷热混水, 水温下降。直到水温降到设定下限时, 控制器关闭电磁阀停止上水, 继续循环加热。二是在阴雨天时, 太阳能热水系统不能提供满足需要的热水, 水箱中水位下降到下限时, 控制器会自动开启电磁阀对水箱进行补水, 直到水位达到水位设定上限值。
4.1.3 辅助热源:
在连续阴雨天期间, 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所提供的热水不能满足使用需要, 为保证提供足够的热水, 需采用电加热作为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辅助热源。
4.1.4 管路防冻:
主要采用落水式防冻。太阳能部分采用温差强制循环的加热方式, 水箱中的水通过水泵, 泵入太阳能循环管路中, 通过屋面上的集热器对其加热。当水泵停止时, 循环管路中的水由于重力的作用, 落回水箱。
4.1.5 过热保护:
过热保护分为水箱过热保护和集热器过热保护。
水箱过热保护:阳光充足, 光照强度高的气候条件下, 水箱中的水被持续加热, 水温不断提升。若此时用水量很少, 整箱水还会通过强制循环加热持续升温。为保证水箱的安全使用和水温不至于过高等因素, 应设定水箱高温保护。当储水箱中的水温大于设定温度时 (通常设置为65℃) , 微电脑控制器停止循环加热, 使太阳能系统不再实行温差循环集热。当储水箱中的水温度小于60℃时, 温差循环重新启动运行。
集热器过热保护:集热器具备一定的耐干烧性能, 但是高温干烧会降低集热器的使用寿命。干烧也会对其它设备 (如保温层等) 造成破坏。所以应设定集热器过热保护功能。当集热器上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 (通常设置为180℃) , 循环泵开启, 通过水箱中的水给集热器降温, 起到保护集热器等设备的作用。
4.2 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设计
4.2.1 负荷计算。
职工洗浴人数约为100人, 按每人每天用水量50 L计算, 每天共需生活热水5 000 L, 设计热水温度60℃。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日耗热量为24 230 W, 设计每小时生活热水耗热量为124058 W。
4.2.2 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设计。
本系统采用平板集热器。为保证热水质量, 采用间接式太阳能系统。集热器按建筑方向摆放, 面南偏西18度, 倾角40度。
天津地区年日照小时数2612.7 h, 年平均温度12.2℃, 40度倾角表面年平均日太阳辐照量15.804MJ/m2。
据此计算得出满足热水负荷的间接式太阳系统所需平板集热器面积为125 m2, 考虑供暖辅助, 设计采用150 m2集热器。
5 风冷热泵系统方案
5.1 风冷热泵机组的选择。
依据上述各建筑冷热负荷及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技术参数, 生产车间楼选用1台YFSR470A/2型风冷热泵机组。
5.2 YFSR470A/2型风冷热泵机组标准工况性能参数。
5.2.1 制热名义工况:
蒸发器进出水温度12℃/7℃, 环境干球温度35℃, 湿球温度24℃, 制热量472 kW, 输入电功率55.2 kW。
5.2.2 制冷名义工况:
冷凝水进出水温度40℃/45℃, 环境干球温度7℃, 湿球温度6℃, 制冷量492kW, 输入电功率42.4 kW。
6 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水处理及系统定压补水
6.1 水处理:采用全自动软水器。
6.2 采用软水箱+补水泵+定压罐, 闭式定压、补水、膨胀系数方案。
二次系统和末端系统各设一套定压设备。
7 机房电气
机房运行配电功率P=268.3 kW。
自控系统与配置:机房安装配电柜。配电柜用于对整个系统提供动力用电和运行控制。系统的主要循环设备, 包括一次循环泵、末端循环泵为手动控制;补水泵为自动控制。
8 竖直埋管能量采集系统
能量采集系统是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地源热泵能否安全、稳定、可靠、经济运行的根本保证。根据地质情况, 采用垂直埋管式低位能量采集系统。垂直埋管式低位能量采集器为双U型管, 材料为DN32PE管, 深度100 m, 数量38个, 间距5米。
9 冷热源末端系统方案
根据建筑的特点, 采用风机盘管系统为建筑供暖、制冷, 生产车间二层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1 0 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运行经济性分析
1 0.1 研发中心冬季供暖经济分析
能量提升器消耗的电能为:13.29×104 kW·h/采暖季;
能量采集、释放消耗的电能为:2.53×104 kW·h/年; (补水泵间歇运行且用电量不大, 忽略不计) ;
年总电能消耗量为:15.82×104 kW·h/采暖季。
折合每平方米采暖用电量为:48.66 kW·h/m2·采暖季;
折合每平方米采暖季电费为:24.32元/m2·采暖季;
不计太阳能贡献每年采暖总费用为:7.91万元;
考虑太阳能提供的辅助热, 每年至少节约运行费用1.575万元, 折合节约电能31 500 kW·h。
采暖季实际运行费用为:7.91-1.575=6.335万元/采暖季
折合每平方米采暖季实际运行费用为:19.49元/m2·采暖季
1 0.2 研发中心夏季制冷经济分析
能量提升器消耗的电能为:3.53×104 kW·h/制冷季;
能量采集、释放消耗的电能为:1.02×104 k W·h/制冷季;
年总电能消耗量为:4.55×104 kW·h/制冷季。
折合每平方米制冷用电量为:13.99 kW·h/m2˙制冷季;
折合每平方米制冷季的运行费为:7元/m2·制冷季;
制冷季的总运行费为:2.28万元/制冷季
1 0.3 生产车间运行经济分析
能量提升器消耗的电能为:12×104 kW·h/采暖季;
能量采集、释放消耗的电能为:1.69×104 k W·h/年; (补水泵间歇运行且用电量不大, 忽略不计) ;
年总电能消耗量为:80.81×104 kW·h/采暖季。
折合每平方米采暖用电量为:153.05 kW·h/m2·采暖季;
折合每平方米采暖季电费为:76.53元/m2·采暖季;
注:本表不含末端系统运行费用, 按0.5元/kW˙h计算。
1 0.4 结论
串联词 篇5
毕:又是一季雪飘过 王:又是一年人增岁!
冯:转瞬间2011年已迈着坚定的脚步离我们远去
律:新的一年向我们走来。
毕:春夏秋冬,黑夜清晨,日月如梭,光阴似金,王:时间老人领着我们,打开了新年的大门。冯:看,灯光绚烂,那是新年绚丽的色彩。律:听,金钟朗朗,这是新年动人的旋律。吴: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今天的元旦联欢会!
宋:下面请班主任宣布联欢会开始
吴:在这如诗如画、欢歌笑语的佳节里,让我们伴着《男儿当自强》开始今天的联欢会。毕:下面请李琳带用她优美的嗓音带来《星月神话》
王:下面由宿越给大家演唱《退后》
律:曾轶可的绵羊音给大家带来不同凡响的感受,那么李月红将会如何演绎《狮子座》呢? 冯:下面请张金满给大家讲笑话。
宋:现在的我们希望更加自由,挣脱一切,拥有怒放的生命。
吴:恋人手中的樱花草,那是相爱的记号,请欣赏冯惠带来的《樱花草》
王:缘分被捆绑,爱永远一样,《不分手的恋爱》高盛琳。
律:下面请听李昭祎的《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冯:刘美多才多艺,你知道她还会变魔术吗? 宋:我们都在等着那份爱,请欣赏崔鑫磊《他的爱》。
毕:李月红请你不要走,下面请欣赏李月红带来的《Olia》
王:下面由宿越带来励志歌曲《仰望星空》 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画皮》这部电影,请欣赏由李越带来的画皮插曲《画心》。冯:一个微笑,承载了庚饭们的信仰,请欣赏小合唱《爱的翅膀》
毕:原来我一生戎马,三国为你杀,请欣赏《三国杀》,演唱者:崔灿、高盛琳
王:下面请听《坏孩子》,感受杨志荣的另类风情。
宋:瞧!喜气洋洋的一群人来了,请欣赏他们带来的的群魔乱舞《GEE》
吴:下面请大家欣赏一组金曲串烧。
冯:下面请听由老不正经的:刘和明、宋子辰、贾子颖、贾茗媛带来的老不正经的三句半 宋:请听杨志荣带来的《星座书上》。
毕:下面由律辰波带来意气风发的《霸王别姬》
王:最后我要和冯慧、高盛琳还有毕凤颖合唱相亲相爱。结束语
毕:今天,我们相约在这里,享受缘分带给我们的欢乐,享受这段美好时光;
王: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用心来感受真情,用爱来融化冰雪;
冯: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敞开你的心扉,释放你的激情;
律: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这里成为欢乐的海洋,快乐响彻云霄!
吴: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宋:今天,我们激情满怀、心潮澎湃
毕:希望我们欢乐的同时也别忘了家中辛劳的父母。
王:苦不苦,想想家中的父母。冯:累不累,想想自己后半辈!
律:高中是“没有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的踏雪寻梅的激情!
吴:高中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的坚韧!
王: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认识自我、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绝不浪费每一天!
步行“串联”日记(三) 篇6
晨起,王文楚腹泻未止,决定仍由赵永复陪同乘车去临沂。我决定与大家一起自6时15分从郯城出发,30余公里至李庄吃午饭,已12时余。饭后休息片刻,即行起步,傍晚近6时15分到了临沂,天色已晚。今天走得非常疲劳,共走了55公里,创步行串联以来最高纪录。陈、项两位早已到达目的地,我们被安排在粮食局住下。我晚饭吃得很少,急着倒头睡觉。
11月20日星期日晴
昨天走得十分疲劳,大家决定在临沂休息一天。
临沂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争斗十分激烈的地区。双方都有很大的牺牲。这里有一个著名的烈士纪念堂,一定要去瞻仰一下。
上午先去澡堂洗了个澡。这里澡堂上午6时即开门,他地少见,大约是方便当地人们生活的关系。洗完澡即去观察市容。
临沂是专区公署所在地,属战略重地,解放战争时期曾在此置市,现在为县。农业生产较好,1963年开始种植水稻,将所有河道的水都利用起来,亩产最高达千斤,产品供应东至青岛,北至济南,可以说山东东部地区的大米都由此供应,确实贡献不小。我们在食堂吃到的大米,又白又糯,不下于在昆山吃到的。我们原以为过了淮北根本吃不上大米了,不想在此吃到如此好米,实出意料。
临沂地区已进入沂蒙山区,果树种植很多,价格十分便宜。梨1角6分一斤,苹果最好的2角6分一斤,味甜水多。我一口气吃了两个苹果、两个梨,从来没有一下子吃过这么多。
下午参观革命烈士陵园。这是山东省最大的烈士陵园,始建于1949年,次年落成。有毛主席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塔。我们在塔下留了影。
陵园内有罗炳辉、刘炎、王麓水等军首长的陵墓。陵墓设计得很庄严。可惜当天风很大,室外难以久留。我们参观了一会儿,即在门口传达室里休息。传达室生了火炉,我们在那里遇见了两位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一位是瑞金人,1931年参军。一位是四川人,与朱德同乡,1933年参军,当过朱德的通讯员。两位看来不过50来岁,目前都已退休。他们说由于没有文化,所以很早就退休了,与他们一起参军的,因为有文化,现在都是中央干部了。他们与我们讲了许多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逸事,当时参观的还有不少年轻的红卫兵,大家听得很入神。主管陵园的是一位1939年参军的红军,战争中左腿受伤,截肢后装了假肢。他对我们讲了烈士们的英雄事迹,讲得很生动,红卫兵们都是聚精会神地听着,不知不觉时间很快过去,天色已晚,才各自散去。
这一晚我们大家很感慨,讲起这些老红军因为没文化,很早退休,虽然政府给他们的津贴不算少,大约每月150元左右,在当地生活水平当然高于一般农民,但这么早就退休,实在可惜。可见就算参加革命,文化还是很要紧的。
11月21日星期一晴
晨5时50分从临沂出发,不远即进入沂蒙山区。公路在山区内蜿蜒起伏,两旁山坡上植被很少,偶有几颗青松也是矮小得很,估计是近年所种,秃秃童童,蜿蜒连绵,虽有气势,但并不美。当我们爬上一个高坡顶时,往下一望,远远看见了几片村庄,青松瓦房,缕缕炊烟,冉冉而上,知道已是晚饭时间了。而这一大片村庄,就是青驼寺所在。
青驼寺一带是老解放区,群众觉悟很高,当我们一路上走进村区时,沿途农民、儿童看到我们是步行长征串联,有的从自行车上跳下来,有的自动排队向我们表示欢迎和致意。据云,消灭国民党王牌军74师张灵甫的孟良崮战役,即是从此地开始的。可惜青驼寺的接待站条件很差,一间小泥屋住上25人,三人合一被,只能和衣而睡。我半夜起来腹泻不止。今天走了45公里,可能食物不洁,又加上过度疲劳所致。
11月22日星期二晴
早晨一起来我就拉肚子,昨晚又没睡好,实在走不动了。王、赵两位身体也不适,决定我们三人不跟大家一起走,改乘10时的长途车去蒙阴县。近午到了蒙阴,在接待站保健室里要了止泻药,稍好了些。
蒙阴是一个很小的县城,只有一条街,城里的房屋,大多是泥墙。但街道却非常干净,给我们的印象不错。因为交通不便,这里的水果外销困难,所以非常便宜,金帅苹果3角6分一斤,梨1角6分一斤,花生3角5分一斤,都是这里的特产。我因为腹泻,不敢多吃,实在可惜。
蒙阴这类山区小城,外界是不大了解的,实际上这里的人民生活虽不富裕,却很安定,物价便宜,空气也好。如果不步行串联,我们是绝不可能来此地的。这次有机会看看这类小山城,很有意思。
11月23日星期三晴
晨7时即起床,上街溜达,清晨街上罩着一层薄雾,淡淡清凉的空气,行人极稀,却已经有人在扫街了。于是才知道蒙阴城市干净的原因,原来这里的老百姓很注意环境卫生的。
8时从蒙阴出发,中午至常路吃饭。下午3时到达新泰。今天走了30公里。
新泰也是一个很小的山城,我们住在党校招待所,住食条件还不错。可是因为大家身体已很疲劳,住下后,也不想动了,所以没有时间看看这个县城。晚饭是在招待所旁新泰饭店吃的,比较干净,印象不错。
11月24日星期四晴
晨6时lO分从新泰出发,走30公里至羊流店。一路上经过徂徕山,历史上又名尤徕山,是一座很有名的大山,蜿蜒连绵,气势雄伟,前汉末赤眉军樊崇曾据此地。在古代,这里确实是可以据山为王的地方。
羊流店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小镇,没有几户人家。我们就在镇上红卫兵招待所,也就是羊流店饭店,吃了一碗猪肝汤,2角钱,油水很足。因为腹泻已止,胃口恢复,吃得很有味。近日肚子里油水已干,补充一点也好。
中午吃饭时,天气突变,开始刮大风。据气象报告,明日大风,冷空气降临,气温下降。大家决定今晚即在此歇息。羊流店饭店虽名为饭店,实为北方的骡马大店,一间数十平方米的土屋,地上铺了干草,就算是床铺了。我们临睡前要上厕所,问当地人,只知茅坑,不知厕所。他们指说两间房屋之间约三四尺宽的夹弄,就是茅房。我们去一看,原来在夹弄地上放几块土砖,人踩在上面任意拉尿拉屎,屎尿遍地,臭不可闻。我们一路走来,在北方因缺水,所以都是干厕。但是如此脏臭的茅坑,从未见过。我想今后当地经济、生活水平若有提高,这方面的卫生应有所改善。
11月25日星期五晴
今晨气温骤然下降,所带衣服全部穿上,仍感到冷气袭身。7时从羊流店出发,中午在崔家庄吃饭,进入泰安县境。下午5时至山口镇。
山口镇是进入泰山山脉的入口,故名。山口镇是泰安县城东面的一个大镇,如今是个公社,目前还无红卫兵接待站,我们暂宿在一所学校里,被子向公社干部家中借来,只借到三条。这样的气温,晚上没有被子是无法睡觉的。于是四位福建人陈训亮、项国茂、林汀水、夏祖恩决定连夜赶赴济南。我们六人留下,两人一条被,勉强混一晚再说。
今天我们一共走了43公里,路上经过汶河。汶河河床里全是沙,只是中间一线浅水。有一座桥已没入河沙中,可见河床淤浅之严重。这一带河流大多为汶河
nlc202309021000
支流,在目前十一二月间,河床都已枯涸,河中沙已与岸平。泥沙来自两岸植被稀少的山地,每年雨量集中在七八月间,暴雨一来将山坡上的泥沙都冲刷下来堆积在河床上,日久即成沙河。据说夏季经常泛滥成灾,季节性变化很大,而灌溉价值不大。明清时代汶河为会通河主要水源,引汶南流至南旺分水,像现在这样一条汶河,不知当时是怎样为会通河提供水源的。
11月26日星期六晴
我们6人晨6时从山口镇出发,走6公里至黄前镇吃早饭。饭后即沿着公路,在泰山山区里走,绕过一个山头,又是一个山头,我们走的是国防公路,修得非常好,据说紧急时期,可以降落飞机。至中午11时40分到了公路的顶点——长城岭。在岭上我们留了影,自岭以北走的都是下坡路了。
这一带泰山风景十分秀美。我们一般游泰山,都是正面上山,只看到其气势雄伟的一面,未进入泰山山脉的里面。这次我们进入泰山山区,看到了其秀丽、妩媚的一面。一路上满山都是果树,如在春夏季节,果树花儿盛开,其美景当可想象。现今天气寒冷,果树上果实都已收完,不少柿树尚有不少果实。我们一边欣赏美景,一边走路,不知不觉间,已走好几十公里,下午2时到柳埠午饭。3时半从柳埠出发,晚6时至仲宫镇,宿于仲宫小学。今天绕了不少山路,大约走了50公里。
11月27日星期日晴
晨6时15分从仲宫出发,走了9公里至大涧沟早饭,这才基本上走出了泰山山脉。从昨日6时自山口镇算起,走了一天多才走出泰山山脉。
中午11时余到了济南,至省委接待站,联系结果才知道他们先走的四人已住入山东医学院。11年前,1955年暑期,我在山东大学历史系三年级读书时,曾由考古课老师刘敦愿、徐连城带领我们班级来济南龙山镇考古实习,收集黑陶文化标本,也是居于此校。我们即刻赶到山东医学院联系住下。
近一周以来,没有好好洗涮过,人浑身上下,已脏污不堪。先是理发,后是洗澡。不料在浴室脱衣时,竟在内衣里发现有了虱子,一种极小的白色硬壳小虫,手指甲一揿,一泡血,实在令人恶心。我生平身上从未见过虱子,原来多天不洗澡,不换内衣,才会有这玩意儿,也是一种生活经验。
山东医学院的接待站条件还是好的。一间教室里,地上铺满了被子,不知道是从学校招待所里拿来的,还是从教工家里借来的,反正各式被面的被子都有,我们也不管了,洗完澡后,浑身舒服,美美地睡了一觉。
11月28日
星期一晴
上午洗完衣服,先去趵突泉转了一下。11年前来过此地,今日旧地重游,感慨万千。这10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果然,趵突泉的面貌也迥然不同了。趵突泉周围的建筑也焕然一新。新建了一座现代化的茶室,明亮敞舒,令人不禁想进去坐一坐。我与赵、王、陆四人进去要了一壶茶,在藤椅上舒手舒脚坐了一会儿,消除了这几天紧张赶路带来的疲劳。今天虽然是周一,游人也不少。
下午3时去大明湖游览,湖的周围也经过整修,新建了一座茶室,一排明净的玻璃窗,面对大湖,湖中景色可一览无遗。如要春秋季节,在此泡上一壶茶,眺望湖面上来往的小舟,也是很好的享受。可惜今天我们来的不是时节,寒风冽冽,且时近黄昏,已经没有兴致坐下来饮茶了。
趵突泉、大明湖,我最早是在中学时读刘鹗《老残游记》时才知道的。我想南方的学子恐怕大多如此。今日有机会到此,似应照相留念。
11月29日星期二晴
上午去山大串联。山东大学于1957年由青岛迁往济南。现分为新老校区两部分。老山大即1957年迁来处,为原山东农学院旧址。现在理科部分全在此。1958年将文科迁往附近平地,建起许多大楼,故又被称为新山大。1961、1962年以后,不再兴建新楼,现在校区内简直像一座工地,到处堆满建材,凌乱不堪。
在校区内,见到郑鹤声、冯沅君、卢振华等都在锄草劳动,旁有红卫兵看管着。他们也没有看见我,我也不敢主动上去打招呼,想来都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了。到历史系办公室,知道蒋捷夫(我在校时教马列主义)、沈思白(近代思想史)、华山(宋史专家,我毕业后才调入历史系,我未见过)已定为“三反”分子。老教师中除了黄云眉外,都已靠边劳动。同班同学张泰兴为团委书记,也被斗了一下。在系办公室还遇到了陈同燮、徐绪典、孔令仁等,他们在打扫卫生,只是点头示意,不敢讲话。本意去找同班同学赵华富。后因时近11时,不方便再找人,即回山医休息。明日要早起渡河,很早休息。
11月30日星期三风、冷
今晨天未亮,我们即在济南城北洛口镇渡过河,风很大,气温下降至零下十二三度,我们戴的口罩都结了冰。在渡船上听到广播,说今年毛主席不再接待红卫兵了,令我们大失所望。我们千里迢迢步行来京,主要想得到毛主席的接见。如今听到毛主席不再接见的消息,情绪上大受影响。但也无奈,只能再往前走。下午2时到了济阳二太平镇。今天只走了27公里,已经感到很疲劳了,决定今晚在此歇息。
这一路上看到公路两旁有大片旷土,土壤质地很差,都是粗沙土,又反碱,估计是黄河泛滥所致。故农业生产落后,不如临沂地区。我们住在二太平小学,在粮食公司搭伙,吃的是玉米糊、窝头、咸菜,比临沂地区差多了,人民生活贫穷。
12月1日星期四冷
晨8时出发,走了27公里即到临邑,在药材公司住下。临邑县城范围很小,只有一条南北向的大街,临街两侧有几间较大的商店,市面比蒙阴、新泰稍为热闹,但都是农民进城来购物的,谈不上繁荣。晚上我们在一家回民饭铺里吃了一顿羊肉水饺,味尚可口,补偿了在济阳二太平吃得不足。晚饭后,我们每人买了一个半斤重的烧饼,作为明晨的早饭。
12月2日星期五晴
早晨吃了干点心即赶路,走了9公里至陵子镇,才正式吃饭,也就是稀饭、馒头。又走15公里至梅(糜)镇午饭。林汀水高烧,人无力,不能赶路。大家决定由夏祖恩陪同住下,明日再走,其他人继续赶路。
我们继续向前走,原来想走公路绕道太远,根据方向随着田间路走,不料因为不熟悉路,路上人烟稀少,又找不到问路的人,七走八走,到了傍晚6时,天色已黑,辨不清方向,不知朝什么方向走才对,走得最快的陈训亮、项国茂,早已不见人影,我们几个走得慢的,不辨东西南北,乱走一气,远远看到一点灯火,就朝着灯火方向走,不料走的是新翻的棉花田,土很松,一脚高一脚低,走得十分吃力,走了一个多小时,看看离灯火还是很远。心里十分着急,心想今天看来要睡在农田里了。最后爬过两条干沟(估计是棉花田的排水沟),,才发现离有灯火处较近了。于是咬紧牙关,拼命向前走,直到晚9时多才进了宁津县城,据路人指点,到了接待站,人已疲劳不堪,连摘背包的力气也没有,话已说不动了。幸亏陈训亮、项国茂早已到达,帮我们从背上卸下行李,我感觉人好像从地上飘起来似的。他们又帮我们烧好开水,我们连感谢的话也没有力气说了。晚饭已买好,我们也不讲话,吃完饭,也是不知吃的什么东西,吃完不想站起来了。坐在那里略作休息,倒在草铺上就睡。
从临邑至宁津,按公路距离是54公里,可我们七拐八弯,实际走了约60余公里,是步行串联以来走得最多的一天,实在太疲劳了。想想解放军战时一天步行100多公里,真是难以想象。
今天走过了马颊河,宽仅10余米,河底存水。
12月3日星期六晴
早晨醒来,发现林汀水、夏祖恩未到。大家昨日实在太累了,决定在宁津休息一天。
早晨大家在宁津县城内第二饭店吃早饭,羊肉包子有粮票8分一个,没有粮票1角一个。素面1角4分一碗,以油条为浇头,倒是第一次吃到。
宁津原属河北,最近改属山东。这里的居民皆是河北口音。县城比临邑大,有几座二层楼的建筑。我们住的就是宁津县剧团(评剧)及县杂技团的宿舍。一座现代化的二层楼房,木质地板,恐与训练需要有关。但是这类建筑无下水道,所以楼内无厕所。附近有一所人民礼堂,县里开什么大会、演戏、放映电影,都在此进行。昨天放映过《黎明的河边》。晚上我们在这里看了《地道战》。
中午大家讨论应该加些营养,以补充昨日的过度体力消耗。中晚饭都在街上回民饭店吃的。白菜炒羊肉丝3角钱一盆,炒个鸡蛋只要8分钱,我一顿吃了半斤多锅饼。晚上又加了个鸡蛋汤,算是很好的享受了。
下午午休起来,江水和祖恩才赶到。
带串联缓冲系统的发射箱空投仿真 篇7
多管火箭储运发射箱能够实现火箭弹的整体吊装,缩短火箭装填时间,实现火箭与导弹共架发射等[1]。火箭武器具有火力突然、密集、猛烈,快速反应性好,能很好地满足现代战争对武器的要求[2]。空投火箭炮储运发射箱为快速提供火力支持创造条件,十分有利于夺取战争的胜利。
空投发射箱着陆时,地面会对箱体产生短暂而强烈的冲击,对发射箱进行缓冲保护是十分必要的。发泡聚乙烯承载范围宽,吸收能量大[3],是缓冲材料的理想选择。蜂窝纸板最早用在军事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用它作空投的工具,起缓冲作用[4]。蜂窝纸板的压缩破坏主要与纸蜂窝芯的结构和蜂窝胞壁的屈曲有关[5]。在发射箱底部使用由发泡聚乙烯和蜂窝纸板串联而成的缓冲系统,可以在着陆时对其进行缓冲防护。
1 碰撞分析的基本方程
发射箱与地面的碰撞属于非线性动态接触变形问题。采用拉格朗日描述增量法,根据连续介质力学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碰撞体系的基本方程[6]可以分别写成:
质量守恒方程:ρ = IρD
式中: ρ 是当前质量密度,ρD是初始质量密度,是变形梯度行列式动量方程:
式中: σij是柯西应力张量,fi是单位质量体积力,是加速度能量守恒方程[7]:
式中: v是现时构形的体积,sij是应力偏量,是应变率张量,p表示压力,q是体积黏性阻力。
2 软件仿真分析
2. 1 建模过程
建立几何模型: 在发射箱箱架中,除了隔板以外的部件都使用壳单元。槽钢、钢管和角钢在箱架中的分布见图1。隔板使用实体单元建模,厚度是15 mm。火箭弹、包覆层、包覆层前盖、包覆层后盖使用壳单元。导向管分成导向管管身和定位环两个部件建模,导向管管身使用壳单元,定位环使用实体单元。不对药柱星形内孔建模,整个药柱是实心圆柱体。地面的尺寸是1. 2 m×12 m×0. 5 m,使用壳单元。在箱体底部的上面板和发泡聚乙烯使用实体单元,上面板的厚度是10 mm,聚乙烯的厚度是300mm。蜂窝纸板的整体厚度是100 mm,蜂窝芯和面纸都使用壳单元。
1—角钢 166; 2—槽钢 30; 3—槽钢 163; 4—钢管 93; 5—槽钢 172; 6—槽钢 70; 7—槽钢 165; 8—槽钢 164; 9—钢管 95; 10—拉板
赋予材料属性: 包覆层、包覆层前盖和包覆层后盖的厚度是2 mm。槽钢30、槽钢163和拉板的 壳厚度是6. 5 mm。槽钢70和角钢166的厚度是5 mm。槽钢164、槽钢165、槽钢172和火箭弹的厚度都是4 mm。钢管93和钢管95的厚度是2. 5 mm。蜂窝芯胞壁和蜂窝面纸厚度分别是0. 18 mm、0. 9 mm。隔板、槽钢、拉板、角钢、火箭弹和钢管的材料是钢。上面板的材料是铝。导向管和定位环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定位环材料定义时,不包括复合材料的强度极限。蜂窝面纸和蜂窝芯纸的弹性模量分别是7 600 MPa、570 MPa,泊松比都是0. 3。发泡聚乙烯弹性变形区段的弹性模量是3 MPa,泊松比是0. 01,使用ABAQUS里的泡沫弹性体模型Hyperfoam,单向测试数据来自文献[8 ]。部件的材料属性见表1。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剪切模量见表2。复合材料强度极限见表3。导向管管身分段见图2,在导向管管身的前段材料定义时使用复合材料铺层,总共10层,每一层的厚度都是0. 3 mm,铺层角度是45°、- 45°、0°、90°、45°、45°、- 45°、0°、90°、45°。尾端和倾斜部分也使用复合材料铺层。
MPa
装配: 在导向管装配中,从里到外的顺序依次是: 药柱、包覆层、火箭弹、导向管管身、定位环。隔板孔洞和定位环、定位环和导向管管身、导向管管身和火箭弹、火箭弹和包覆层、包覆层和药柱两两之间都没有间隙。箱底先装好上面板,泡沫装在上面板下方,由两层蜂窝面纸和一层蜂窝芯纸组成的蜂窝纸板放在泡沫下面。带缓冲系统的发射箱放在临近地面的上方,箱底面与地面平行。整体装配见图3。
创建分析步: 创建一个显式动态的分析步,开启几何非线性参数Nlgeom,设定分析时间为0. 2 s。
创建相互作用关系: 包覆层和包覆层前盖、包覆层和包覆层后盖、火箭弹和包覆层、定位环和导向管管身、定位环和隔板孔洞、箱体底部表面和上面板、上面板和泡沫、泡沫和第一层蜂窝面纸、第一层蜂窝面纸和芯纸上端边沿、蜂窝芯纸下端边沿和第二层面纸,还有箱架各接触部件之间使用绑定约束。从导向管管后往前看,药柱、火箭弹和导向管编号如图4。编号为2、3、5、6、7、8、10、11、13、14、15、16、18、19的火箭弹使用刚体约束,在弹内质心处配重,使得编号从1到20的每个火箭弹整体质量相同。创建一个显式通用接触,其中接触属性使用默认值。
创建载荷: 地面的四周在初始分析步中使用固支边界条件。除地面以外的所有部件施加6 m/s的初始速度,方向垂直于地面向下。
划分网格: 整个装配体有128 862个单元,152 835个节点。
2. 2 仿真结果分析
如图5所示,在10 ms时,对所有导向管应力进行比较,发现20号导向管在管身上,与定位环接触的部位有最大的应力6. 62 MPa。此时在20号导向管管身最前面部分,处在两个定位环之间一段的应力较小。
如图6所示,11号火箭弹在79 ms时,有最大的垂直加速度15.1 g。它在111 ms时,有垂直加速度大小是14.3 g。它的加速度大小在163 ms以后趋于稳定,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变化。加速度最大值小于30 g,火箭弹是安全的。
如图7所示,1号药柱尾端在56 ms时,存在最大的Mises等效应力是60. 7 k Pa,药柱的峰值 应力是安全的。
3 结语
在空投火箭发射箱时,在箱体底部加上由发泡聚乙烯和蜂窝纸板串联而成的缓冲系统,可以有效减小火箭弹垂直加速度峰值,使得药柱的应力是安全的。
系统串联 篇8
1 低压配电系统串联故障电弧
电弧,一种等离子体,也是一种气体游离放电现象,主要存在于电场强度较高的电场之中,当两极间的电场强度较高,极间自由电子撞击空气中的中性分子或原子,并使其游离出更多的自由电子和正离子,电子撞向阴极 , 正离子撞向阳极,正离子的能量能使阴极游离出新的电子,即产生弧光放电现象。一般情况下,低压配电系统中故障电弧常产生于两种情况,一是由于绝缘体长期受热或偶然发生电火花,使得绝缘体表面发生碳化现象,并沿着绝缘体部分导电表面形成电弧通道 ;二是由于导电体接地或一束导体或部分导体的绝缘部分被割伤,而于非常接近的两个电极间产生电弧故障。同时,低压配电系统的电弧故障主要有串联、线对线、线对地3类,低压配电系统串联电弧故障常产生于一束导体中的一根导体断裂、接头处松开及插头处的一个极断开等。
2 低压配电系统串联故障电弧检测方法
串联故障电弧检测应首先对电弧的存在进行检测,然后判断其是否为故障电弧,低压配电系统串联故障电弧的电流由于受到负载的限制 , 其电流常小于额定电流,因此,在对其进行故障电弧检测时,必须将不同的电弧信号进行区别。目前,国内外低压配电系统串联故障电弧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基于电弧数学模型、电弧物理现象和电流电压波形的检测方法。
2.1 基于电弧数学模型的检测方法
目前,电弧数学模型的故障检测方法在电弧焊和高压灭弧等领域广泛应用,而对于低压配电系统串联故障电弧而言,电弧数学模型故障电弧检测方法应用较少,且多停留在仿真阶段,但其能对电弧本质及电弧故障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基于电弧数学模型的检测方法对故障检测起到基础性作用,并获得人们的广泛认可与重视。目前,与低压配电系统串联故障电弧最接近、最适用的电弧数学模型检测方法主要是空气开关电弧数学模型。空气开关电弧数学模型主要产生于1939年提出的Cassie模型和1943年提出的Mayr模型,同时,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离子体物理学的建立与不断发展,学术界对于电弧检测方法的研究的逐步深入,电弧数学模型逐步多样化,如低能直流电弧的数学模型、开关电弧的辐射数学模型、链式电弧数学模型及三维MHD电弧数学模型等,其中,低能直流电弧的数学模型主要应用于安全型电路的设计研究和检测,根据电路的电压、电流的不同,低能直流电弧的数学模型主要存在三种,即静态伏安特性模型、动态伏安特性模型和电流线性衰减模型。
2.2 基于电弧物理现象的检测方法
一般情况下,低压配电系统串联故障电弧产生时常会伴随着一些特定的物理现象,比较明显的有弧光、高温与噪音等。基于这些电弧物理现象可进行低压配电系统串联故障电弧的检测,其中基于对电弧故障产生的弧光的检测应用最为广泛。
目前,对于基于电弧物理现象的故障电弧检测装置研究众多,主要有用于低压开关柜的德国故障电弧保护系统、芬兰VAMP系统及ARCON系统等。其中,德国故障电弧保护系统和芬兰VAMP系统主要是基于电弧发生故障时释放的弧光及过流等对其进行检测,并以此为依据对产生电弧故障的线路提供快速安全的母线保护,一定程度上化解该故障,以限制因电弧故障而引起的损坏。而对于由金钟默勒公司研制的ARCON系统而言,其主要包含两部分,分别为弧光检测系统和电流检测系统。弧光检测系统主要用于检测故障电弧所产生的弧光,通过分析研究对电弧发生位置进行合理定位 ;电流检测系统主要用于检测电流的瞬时值,并与所设阈值相比较,只有当弧光检测系统检查出特定的弧光,且电流检测系统检测的电流瞬时值达到所设阈值时,才能确认故障电弧的产生或存在。
2.3 基于电流电压波形的电弧检测方法
通常情况下,当低压配电系统串联电弧发生故障情况时,其电压与电流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因此,可利用电弧故障时电压、电流的变化特性以达到对故障电弧的检测。相对于其他检测方法,基于电流电压波形的电弧检测方法因检测位置限制较小而简单易行,已成为目前电弧故障检测研究的焦点。低压配电系统串联电弧发生故障时,其电流、电压的波形与负载情况有关。当电阻为负载时,电弧常经过燃烧、熄灭的循环周期,即当电场中两电极间电压达到特定值时电弧会起燃,并于一段时间后电压降低,电弧的燃烧也会熄灭,而到负半周期时,电压会反向增加,并再次击穿气隙使得电弧重新燃烧。在这样一个周期内,电流会出现两次短暂为零的现象,其波形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这为电弧的故障检测提供了方便,也成为很多电弧检测方法实施的原理与基础。而当为阻感性为负载时,电压会在电弧故障时发生突变,且因电感储能作用,其电流会电压突变之处产生更加明显的变化,这是一些电弧故障检测的关键。目前,利用电弧的电流、电压及其变化以完成电话故障检测的电弧故障断路装置,即AFCI,最为有效。
3 电弧故障断路器的应用
由上诉分析可知,低压配电系统串联电弧故障时所产生的电流因负载作用,可能低于原限定值,同时,其发生的过程可能是非连续的,传统的过电流保护装置无法有效检测该故障并及时切除电弧故障回路,因此,为有效解决此问题,避免电弧故障导致的风险,AFCI电弧故障断路器逐渐产生,并迅速扩大其影响。
AFCI,电弧故障断路器,一种新型低压保护装置,于1993年由美国研发,主要分为支路式电弧故障断路器、插座式电弧故障断路器、绳索式电弧故障断路器、便携式电弧故障断路器与组合式电弧故障断路器五种类别。AFCI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电弧的电流、电压及其变化,以实现对接触松动、电弧接地等原因引起的电弧故障进行检测和报警。根据美国保险商试验所1999年发行的UL1699标准,在低压配电系统中,当0.5s内出现8个半周的故障电弧时,断路器即脱扣以切断电路,提高系统可靠性。具体分析,AFCI的检测原理主要是在对不同周期内的平均电流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其差值,并运用傅里叶变换法,计算负载的相位角状态,进而判断负载类型与电弧故障是否确实存在。然而,另一方面,此种检测方法只在信号突变较大时反应灵敏,且无法有效区分电流突变的产生原因,而产生对电弧故障的误报和漏报等现象,隐藏着一定的危险。另外 , 该算法需通过计算负载的相位角来判断电弧是否产生故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此检测方式仍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4 结语
系统串联 篇9
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按照主从控制和交叉耦合控制的原理[3]:即将一台电机作为主电机,主电机及其控制回路作为主回路,另外一台电机及其回路作为从回路,通过一个耦合器将主电机的某一输出信号变换为从电机的输入,在这里是将主电机的转矩信号输入从电机,达到从电机跟踪主电机转矩的目的,系统框图见图1。
图1中,交叉耦合控制器采用速度调节器,作用为将给定的速度信号ω*与反馈的速度信号ω变换为转矩信号T*;控制器采用转矩调节器,作用为将T*转换为定子电流转矩分量i*T1、i*T2。控制环路包括逆变器、控制单元等部分,作用是将控制信号定子电流转矩分量及定子电流励磁分量i*M1、i*M2转换为控制电机的三相电流iA1、iB1、iC1和iA2、iB2、iC2。
2 系统数学模型建立
在图1的主回路中,速度调节器采取P I调节器,即式(1)。KP为比例系数,TI为积分系数,p为微分算子。
转矩调节器为式(2):
K=ΨrconCIM,其中:Ψrcon为转子磁链定值即Ψrcon=constant(常数);CIM为转矩系数,等于npLmd/Lrd,其中np为电机磁极对数,Lrd为转子一相绕组的等效自感,Lmd为定、转子一相绕组之间的等效互感[4]。
以上各个系数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是控制系统的设计,二是所使用电机的各参数。两个电机的参数不同导致负载不平衡,因此对两个不同的电机采用不同的系数,使得两者实现负载平衡。
控制回路包括Park逆变换(即反旋转变换)和Clark逆变换两部分,作用是将转矩电流分量ir*和励磁电流分量iM*转换为用于控制电机的三相电流。该处可以将控制环路和电机两部分用三相异步电机的等效直流电动机模型来代替。另外,因为两个电机是通过一根刚性主轴连接的,等效直流电动机模型中的运动部分应有相应体现,整个系统如图2所示。图中K1、K2为转矩调节器系数,Tr1、Tr2为电机1和2转子电路的时间常数,CIM1、CIM2分别为电机1和2的转矩系数,TL为外加负载转矩,J为机电系统转动惯量,p为微分算子。
3 Matlab仿真
对系统在Matlab中进行仿真,仿真图如图3所示,参数设定在图上标出。图中Te1、Te2为电机1和2的转矩,ωr为实际转速,s为一个复数变量,称为复频率。
两台电机的转矩输出波形如图4所示,在负载转矩TL为20 N·m时,两台电机功率相同,参数略有差异的电机转矩Te1、Te2都非常接近10 N·m,完全实现了负载平衡,达到了设计目的。如果不使用转矩调节器进行耦合,即两台电机采用相同的转矩电流,电机1转矩在10 N·m以上,电机2转矩在10 N·m以下,两台电机的负载有明显的差异,如图5所示。
4 结语
对于同轴串联的双电机,由于制造上的差异,即使同型号、同批次的电机,其参数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本文将矢量控制理论应用于同轴串联的双电机的负载平衡,通过Matlab仿真证明了理论上的可行性。由仿真结果看出,采用矢量控制理论的系统中,两台电机可实现承担相同负载的设计目的;而对于只含单个转矩调节器的系统中,两台电机承担的负载有明显差异。在仿真的过程中发现,要实现双电机的负载平衡,测算出准确的电机参数是必需的,这将是在接下来的研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刘希喆,吴捷,皮佑国,等.硬联接双电机的变频同步驱动方案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3(7).
[2]龙成忠.变频控制技术在双电机同步驱动同一负载中的应用[J].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08(9).
[3]杨晨娜,张怡.双电机同步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9,22(1):36-37.
系统串联 篇10
《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电子信息工程类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 实验课程安排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实验课的开设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大多高校开设的《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程都是验证性实验, 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提出线性定常系统的串联校正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希望实验课程能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2. 实验原理
2.1 系统校正原理
串联校正系统的方块图如图1所示。图中Gc (S) 是校正装置, G0 (S) 是需校正的实验电路, 两者相串联。
串联校正装置有两种:一种是超前校正, 它是利用超前校正装置的相位超前特性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另一种是滞后校正, 它是利用滞后校正装置的高频幅值衰减特性, 使系统在满足静态性能的前提下又能满足其动态性能的要求。本实验采用串联超前校正, 使校正后的系统同时能满足动态和稳态性能的要求。
2.2 期望特性校正法
根据给定的性能指标, 确定期望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 (w) , 并令它等于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Lc (w) 和未校正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0 (w) 之和, 即L (w) =Lc (w) +L0 (w) 。
当知道期望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 (w) 和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幅频特性L0 (w) , 就可以求出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Lc (w) =L (w) -L0 (w) 。
2.3 未校正系统分析
未校正系统如图2所示, 其传递函数为:。
图中T1=1s, T2=0.2s, K=K1K2=2, 则相应的模拟电路如图3所示。
要求校正后系统具有下列的性能指标:Mp≤10%, Kv≥2。
2.4 实验教学方法分析
在验证性实验中, 一般实验指导手册会给出具体的校正步骤, 给出设计好的校正环节, 学生按要求连接电路, 得到校正前和校正后的输出图形, 做比较分析即完成实验了。很多学生没有认真去学习如何设计校正环节, 从而错过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本文认为, 实验指导手册应给出校正环节设计步骤的五个步骤, 如下所示:
设计步骤:
(1) 绘制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0 (w) ;
(2) 绘制期望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 (w) (取ω1=51/s, ωc=2.3, Kv=2.5) ;
(3) 求Lc (w) ; (Lc (w) =L (w) -L0 (w) )
(4) 确定校正装置GC (S) 的参数;
(5) 画出校正后系统的结构图。
设计步骤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步, 均是理论课中频域分析法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因此线性定常系统校正前、校正后的幅频特性曲线 (如图4所示) 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四步, 校正装置GC (S) 参数的求解是纯理论的计算, 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可以为学生提供设计校正环节时所需的公式后让学生自己计算。第五步, 校正后系统的结构图 (如图5所示) 可以为学生提供应相应环节所对应的模拟电路,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完成,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目的。
2.5 实验结果分析
最后, 让学生自己连接电路, 得到校正前和校正后的输入输出信号图形, 如图6和图7所示。对照校正后系统性能指标要求:Mp≤10%, Kv≥2, 进行分析可知系统校正前不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校正后达到性能指标要求。
3. 结语
线性定常系统的串联校正实验中如果实验指导手册全部给出了系统校正前、后的模拟电路图, 实验过程中学生就仅仅是连接电路, 获取实验图形, 无法真正学会系统校正的方法。如果让学生自己在指导下完成设计校正环节, 就能提高学生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当我们串联起碎片 篇11
我带着“逝者如斯”的眼光和感慨,翻看了《我们的生活记忆》画册的稿本,果然,这些跨越了半个世纪的“记忆”,虽然只是记下了近20000天亿万百姓生活的若干瞬间,却可以唤醒我们脑中已经刻下的许多痕迹。
——许嘉璐
选读着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乃至当代的一部分作品,我不禁拍案惊喜:这不是眼看着眼看着的巨变吗?是的,小小照片生动具体,震撼人心!一幅幅、一组组记录下时代的飞速发展和变革,记录了中国人的时代风貌。
——朱明德
《大众摄影》已是知天命之年。这半个世纪,中国经历了太多太大的变化。反映在这本刊物上,我们既看到了一部浓缩的“中国现代摄影史”—50年来摄影观念的更新、摄影题材的变迁、摄影艺术的提高、摄影科技的进步,也看到了一部“摄影中的中国现代史”—镜头下再现的世事沧桑。
—秦晖
尽管我用挑剔的眼光对《我们的生活记忆》吹毛求疵,但我仍然认为它是一部值得向读者推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平民生活史”。它的构思和尝试,对共和国历史研究必将是新的补充、丰富和发展。
—田居俭
《大众摄影》杂志在创刊五十周年的时候,编辑出版了一本记录新中国成立以来大众生活图景的书——《我们的生活记忆》。在这本书中看到了我们的、生活的历史。看到了杂志社的编辑们从普通民众的生活点滴中追寻与呈现中国历史的努力。
这本书有许多陌生的作者名字,不知是不是《大众摄影》杂志有史以来首次作者的全面集合?这本书还有许多我们没有见过的图片,不知是不是《大众摄影》杂志有史以来最广泛全面的一次照片收集?另外,文字结构与书写方式的精炼、新颖、生动,形成了一个较好的视觉线索与引导。这本书超越了一个专业杂志的视野范围,使阅读增添了许多的新鲜感。
作为一本面对大众的摄影杂志,对自己办刊历程的纪念,实在是没有比这更好的方式了。它走出了摄影的小圈子,打开了摄影与社会关联的大门,呈现了摄影对于社会历史的真正价值与贡献。并且,再次重现了摄影与大众的关系,重现了摄影与读者的关系。
说实在的,我感觉摄影界既有一种圈子自恋,又有一种极度的不自信。我们一方面把摄影,这种与现实关系最为密切的视觉手段固守在“摄影界”的圈子里,在面对社会与公众的时候,把自己束之高阁。另一方面又在“摄影”与当代艺术之间划出了一条界线,保持、固守与当代艺术的距离。前几天与原《中国摄影家》杂志主编张谦聊天,他问一位在法国的艺术家,法国人对当代艺术怎样界定?此人回答:装置、VIDEO、摄影。可见,摄影是一种具有当代性的视觉手段之一。在时代给定了摄影一个独特地位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奢侈一把?为什么不能够对自己的摄影做出当代文化艺术价值的判断?为什么不能把纪实的摄影与当代艺术中的观念艺术相提并论?为什么在观念艺术的面前显得那样的不理直气壮?
《我们的生活记忆》在这个以超豪华作为时尚的当代社会,以朴素面世,值得尊敬。现在出书时尚,不少有经济能力的摄影人时有一本本豪华精装的书面世。这些书多是风光,多在圈子里流通,难以更为广泛传播。有些人说,奢华地搞摄影总比奢华地吃喝嫖赌强,话虽不错,但是,如果出版一本书只能让人说上几句精致豪华的话,恐怕也不是作者的初衷。
一本朴素的图片之书捧在手上,阅读起来令人感觉亲切。虽然书中的图片处理有些不尽如人意,却不愿过分苛刻,因为,朴素难得。
由于这本书避开了宏大叙事,因此,它是一本亲切的书。打开书页,编辑的良苦用心一目了然:尽量地给读者多的信息量,尽量地用细枝末节的生活来体现建国以来的民众生活。应该说这本书算得上一部共和国的民众生活简史。显然编辑是按照构建一部图片的史书来进行努力的。难得的并不是这本书的宏大,相反是它微观而具体的视点。长期以来,我们喜欢宏大叙事,在宏大之中,一切变得大而无当,一切活的经验完全被淹没在宏大叙事之中。这本生活记忆,激活了我们的历史经验,鲜活了已经沉入历史之中的那些平凡而琐碎的日子。正是这些日子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构成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岁月现实。
当这些记忆的碎片串联起来,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细节,竟然留存于也许在当初的拍摄时并不经意的胶片中。同时,我们发现了整理与收集碎片的意义。这就使得不断翻阅照片应该成为摄影者或者与图片相关的编辑们的必须之事——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把碎片串联起来,让无数瞬间组接成一段一段的历史。一个人的记录是有限的,许多人关于生活片断的重组,会重新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摄影最宝贵最重要的是时间,经历时间会使一张当时看似平凡的照片变得伟大。而且,不同时期对于照片的不同解读更使之因此具有丰富的生命形态。
这种想法,让我对摄影的意义与作用产生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当我们习惯于寻找照片的意义时,意义其实已经与当时的拍摄情景无多大关系。意义只是人在解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意愿给定的。而照片中的影像,也就是那些被定格于瞬间的现象本身,其实已经自足地充满了叙述。这种叙述是丰富而开放的,用约翰·伯格的话说,是充满歧义的。如果说这就是意义的话,那么,这种意义是永恒的,是丰富的,是经得起岁月沧桑的。
《圣经》传道书1:9节的最后一句话: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这句话对我们希望不断创新的想法是一个打击。然而,这句话却将存在的真理告诉了我们。
与其挖空心思地在形式或方法上突破,不如老老实实遵循摄影最基本的功能,拍摄眼前和身边发生的一切。拍摄与自己的生活或者生命相关的东西。记下这些,是实在的,尽管看上去并无新意。
记得侯登科遗作展“黄土地上的女人”在昆明展出的时候,有一位画家朋友来看展览,他对我说,这些照片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照片什么人都能拍。摄影还是要表现观念,只有观念才是有意义的。
当时我没有与画家就这个问题讨论下去。我不断在想,对现实的记录真的是谁都能吗?真的是谁都能在对现实的观察中有所发现,并把自己的发现瞬间定格的吗?真的是观念摄影就比纪实的摄影更具有难度,更具有意义吗?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朱炯说过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没有什么比现实更有力量。每一个艺术家的创作都是源于现实的推动。摄影是一种在现实推动中直接呈现现实的视觉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摄影对现实世界的视觉反映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记忆。《我们的生活记忆》正是被摄影记录下的历史记忆。凡阅读那些照片的人,只要是与照片中被记录的生活有过共同的经验,相信记忆都会被重新唤醒。有什么比真正而直接地唤醒人的生活记忆更重要的呢?
特别提示:
系统串联 篇12
串联补偿(简称串补)系统需要电流互感器(TA)测量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一次电流信息。
常规TA测量系统在串补系统中应用成熟,但仍存在一些缺陷:串补平台上常规TA二次侧电缆需接到集中箱,线缆布置很长,TA测量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差;串补平台上常规TA测量系统的供能电源依赖一次电流转换,供能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串补平台上存在多种电位,回路复杂,常规TA测量系统暂态情况下电位易发生变化。
近年来,电子式互感器发展迅速,其中电子式TA绝缘简单、体积小、无磁饱和、二次输出可以开路,光缆输出数字信号,无二次电缆[1,2]。
本文对串补系统中常规TA测量系统的干扰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子式TA测量系统的串补应用方案,以增强TA测量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1 串补中TA测量系统的干扰分析
串补系统主要包括电容器组、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触发火花间隙、阻尼装置、旁路断路器、绝缘平台以及相应的测量系统、保护系统、控制系统等[3]。
1.1 现有串补系统的主要问题
串补系统在工程实践中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串补系统所在平台电磁环境复杂,存在很强的电磁干扰(尤其当串补系统投入和退出时),对TA测量产生较大影响,容易引起电容器不平衡保护、平台闪络保护、间隙保护的误动作;直接测量整组电容器电压跨度大,不易测量,且受平台电磁干扰较大,误差较大;MOV损坏率高,MOV容量设计及各并联柱之间的均流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各个MOV柱电流不平衡会使得单支MOV发生爆炸或压力释放;间隙触发装置(GTE)存在抗干扰问题,一些串补站在系统充电投运时GTE损坏。
1.2TA测量系统的干扰分析
串补系统的一次设备以及测量TA位于高压绝缘平台上,设备安装紧凑,平台对地绝缘,本文介绍的河池串补平台的布置图见附录A图A1。图中1~8 是测量TA,测量TA的二次输出模拟信号通过电缆汇集到二次端子盒,模拟信号经过固定在平台上的光电转换器变为数字信号,经信号柱传送到远方保护小室里[4]。
TA二次输出到端子盒之间的电缆就在串补平台上,TA二次电缆和平台存在分布电容,平台上的电容器等设备与平台由于杂散电容的影响,在高频信号下,易形成泄放回路,TA二次电缆极易受到干扰,从而影响正常采样[5]。
通常做法是将TA二次电缆的屏蔽层都在同一端子盒接地(即单点接地)。电缆屏蔽体将接收电路、设备包围起来,防止它们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影响。但在工程实际中,屏蔽体上有很多导电不连续点,如屏蔽体不同部分结合处形成的不导电缝隙。当干扰频率较高,即波长相对缝隙较小时,就产生了电磁泄漏。另外,在频率较高的场合,空间各种杂散参数为差模电流提供了更多的返回路径。这样泄漏的差模电流导致了共模电压的产生,而后共模电压与杂散电容导致电缆产生共模电流,由于共模电流的环路面积是由电缆与大地形成的,因此具有较大的环路面积,会产生较强的辐射,并且在强电磁场下也会感应出环路电流,形成对正常信号的干扰。
串补投退时隔离刀闸拉弧、故障时电容器通过火花间隙放电都会成为TA测量系统的干扰源,瞬态电流可达到100 kA,同时串补平台上存在多种电位,回路复杂,暂态情况下电位发生变化,TA的电磁环境复杂。由于TA在平台上分散布置,二次侧电缆很长,很容易受到干扰,暂态下甚至会引入高电压,导致电子设备损坏。例如:当串补平台投入瞬间,一次操作的高压电弧干扰不可避免,这样在二次回路上产生了较大的干扰信号,二次回路受到了暂态分量的影响。暂态分量通过TA 二次电缆的屏蔽层,使TA 二次回路出现了干扰信号,甚至会发生烧坏测量二次端子盒内电子设备的现象。
2 一种新的TA测量系统的原理和结构
针对常规TA测量系统易受干扰、影响暂态测量准确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电子式TA测量系统,利用电子式TA传感串补平台上一次设备电流,利用基于激光供能的远端模块就地采集电子式TA的输出信号,以及利用光纤传送信号。该TA测量系统采用电子式TA就地分散采集的方式,没有二次电缆,使用光缆直接传输数字信号,消除了对测量系统的干扰路径,能实现对串补平台上一次设备电流的真实可靠监测。
2.1 基本结构
电子式TA测量系统的架构如图1所示,图中PIN为光电二极管。
电子式TA测量系统利用低功率线圈(LPCT)传感设备电流。LPCT的输出信号正比于被测电流,LPCT的输出信号利用远端模块就地进行处理。
远端模块置于LPCT顶部的远端模块箱体内。远端模块对来自LPCT的信号进行滤波、放大、模数变换、数字信号处理及电光变换,将被测一次设备电流转换为数字光信号的形式输出,远端模块的工作电源由合并单元内的激光器提供。
硅橡胶复合绝缘子保证串补平台和大地的绝缘,绝缘子内埋多根多模光纤,绝缘子底部固定有光纤熔接箱体。TA测量系统的户外部分(包括LPCT及复合绝缘子等部分)通过铠装光缆与主控室的合并单元相连。
2.2LPCT
LPCT的结构如图2所示。图中:Ip为一次电流;Rsh为并联电阻;Us为二次电压;Rb为负荷阻抗;Np为一次绕组匝数;Ns为二次绕组匝数;P1和P2为一次端子;S1和S2为二次端子。LPCT串联于一次回路中,用于串补平台一次设备电流的传感测量。它由一个一次绕组、一个很小的铁芯和与取样电阻相连的具有最小损耗的二次绕组组成。 作为二次绕组的一个组成部分,起到了将电流输出转换成电压输出的作用。
2.3 远端模块
远端模块是电子式TA测量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原理架构如图3所示,LPCT和远端模块的组件图见附录A图A2。远端模块接收并处理LPCT的输出信号,其输出为串行数字光信号。远端模块的工作电源由位于控制室的合并单元内的激光器提供。每个远端模块有一个模拟量输入端用以接收LPCT的输出信号,一个光纤接收头用以接收激光,一个光纤发射头用以发送数字信号。
远端模块采用低功耗设计技术,其实际功耗小于30 mW,这样可减小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提高可靠性及寿命。远端模块设计了两路独立模拟采样回路,完成双重化采样,实时比较、校验两路采样值,实现采样回路硬件自检功能。当远端模块工作异常(AD采样异常、电源电压异常、数据传输异常等)时,可及时给出故障告警信号并给出数据无效标志,避免采样异常等情况引起保护误动。远端模块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其户外工作的恶劣环境,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如-40~+70 ℃)及较强的电磁干扰环境下正常工作。
2.4 合并单元
合并单元置于控制室,一方面为远端模块提供供能激光,另一方面接收并处理远端模块下发的数据,并将测量数据按规定的协议(时分复用(TDM)或IEC 60044-8)输出供二次设备使用。合并单元设计了多种硬件和软件措施,当远端模块或合并单元发生故障时,能及时被发现,并按预定的方案对采样数据进行正确处理,使得串补控制保护装置始终获得正确数据。
2.5 电子式TA测量系统的优点
电子式TA测量系统利用基于激光供能的远端模块就地采集电子式TA的输出信号,传送的是数字信号,其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均不会产生附加误差,使串补系统控制和保护的测量精度得到提高。电子式TA测量系统利用光纤传送信号,输出的数字信号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数据通信,实现数据共享。
电子式TA测量系统绝缘结构简单可靠、体积小、重量轻、线性度好、测量精度高(0.2级)、动态响应快、抗干扰性能好。
3 基于电子式TA测量系统的串补应用
针对目前串补系统存在的平台电磁干扰、电子设备易损坏等问题,可以使用电子式TA测量系统保证采样准确、可靠。
3.1 串补站的配置
500 kV河池串补站以及百色串补站改造时采用了基于电子式TA测量系统的串补方案。
串补站包含3个平台,平台上的互感器布置如图4所示。图中:DS为隔离开关;GS为接地开关;QS为旁路开关;MIX为光纤熔接箱;J为放电间隙;C为电容器组。均采用LPCT取代常规互感器,每个平台配置9只LPCT,其中Icap,Iby,Imov,Imov1,Igap,Ipla,Iline这7个测点的LPCT额定一次电流为2 400 A,Icap1和Icap2测点的LPCT额定一次电流为2 000 A,各电子式TA与平台间的绝缘要求满足10 kV绝缘水平,各就地采集单元配置两组远端模块,实现模拟量双通道采集和模拟量采集部分的冗余配置。
串补和控制保护系统也采用双重化原则配置,并具有对自身和对外接口回路的自检和自诊断功能,两套系统完全独立、互为冗余,每套系统均可以独立启动、运行和退出。其中一套控制保护系统因故障退出时,另一套系统仍能保证串补装置的正常投入、运行和退出。
3.2 串补站的TA测量系统性能
500 kV串补站的电子式TA测量系统不仅通过了国家标准的EMC电磁干扰试验,而且模拟串补平台的复杂电磁干扰,通过了150 kAp,8/20 μs典型雷电波电流瞬态大电流响应试验以及40 kA,3 s 工频电流大电流干扰试验。试验现场图见附录A 图A3。
串补系统投运前模拟人工接地短路试验后,取得TA测量系统录波图见附录A图A4。
500 kV河池串补站和百色串补站已经投运一年多时间,运行稳定、动作正确。
4 结语
串补平台上电磁环境恶劣,暂态特性下常规TA测量系统容易受到干扰影响,采样准确性很难保证,电子器件容易损坏。串补系统选择电子式TA测量系统,采用就地分散采集,使用光缆传输采样信息,可以消除干扰路径,从而提高了TA测量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所研制的基于电子式TA测量系统的输电线路串补系统已在河池和百色500 kV串补站运用。
附录见本刊网络版(http://aeps.sgepri.sgcc.com.cn/aeps/ch/index.aspx)。
参考文献
[1]李九虎,郑玉平.电子式互感器在数字化变电站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7):94-98.LI Jiuhu,ZHENG Yuping.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instrument transformer in digital substation[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7,31(7):94-98.
[2]罗承沐,张贵新,王鹏.电子式互感器及其技术发展现状[J].电力设备,2007,8(1):20-24.LUO Chengmu,ZHANG Guixin,WANG Peng.Electronic type instrument transformer and its present technical development manner[J].Electrical Equipment,2007,8(1):20-24.
[3]周孝信,郭剑波,林集明.电力系统串联补偿[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4]曾玉,汪建.500kV河池串补站控制保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继电器,2005,33(10):75-78.ZENG Yu,WANG Jian.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control and protection system for500kV Hechi series compensation[J].Relay,2005,33(10):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