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

2024-10-05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精选7篇)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 篇1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1

《串联合并联电路》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要章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结论的得出是直接的,印象也是深刻的让学生直观了解在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情况,我们可以自制一些教具利用水流来演示,也可以下载动画来演示。让学生对电流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也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设计了激情导入,学生交流,感知串联合并联电路的特点,课堂小结,作业练习等教学环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我为教学引导。全力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互相讨论,以及我及时的点拔、引导,抓住难点和重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形,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让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能力。课堂收到非常好教学效果。

但正如哲学上所说的任何事物都有相对的方面,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一、我觉得对这堂课中问题的提出多是事先设计,不够自然,另外也比较生硬,因此课堂问题的提出真正要做到关注学生,感受学生的接受能力,还学生以主体地位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健。

二、我认为自己做为一各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还有就是在对课堂知识的拓展延伸方面的定位不够准确。在今后珠教学中我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走向更宽广的课堂教学世界。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2

教后记《串联和并联》这节课的教学,我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学本节内容,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一个串联电路和一个并联电路,让学生来辨认它们分别是什么电路,并要求说出判断的依据,达到自学检测的目的。接着给学生一个开关,两个灯泡和电源,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让两个小灯泡都发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讨论有几种连接方法,分别是什么电路?并让学生到台前将自己的设计图展示给大家看,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对设计有问题的电路提出改正一件。加深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的理解。老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最后让学生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根据自己设计的电路连接出一个串联电路,并进行试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开关在串联电路中的作用,用电器之间是否相互影响。

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浓厚兴趣去感知,去认知串联和并联电路。并通过学生实际动手实验学会了串联电路的连接,探究出了开关在串联电路中的作用,以及串联电路中的用电器相互影响,教学生利用这个特点判断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达到预期目的。当然通过这节课教学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现学生上实验课时,学生的动手欲望很强,老师讲多了学生不愿意听。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少讲,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今后我上这一节内容时我就会把前面的自学检测部分溶入到学生设计电路中去,先让学生设计电路,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电路说说它是个什么电路,并说出依据。加深对串、并联电路的理解。

二是发现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较差,导致花的时间长。今后一定要多让学生多做实验。对差点的学生多辅导。

三是实验室的仪器老化,不能满足学生实验要求,达不到实验探究目的。如:让学生接一个串联电路,学生接的是对的,但合上开关大多数都不亮,有的只有一个灯亮。主要原因是电源输出电压过低,调高了又把灯泡烧了。还有的是元件焊接处松动等问题。因此,老师要通过演示来引导学生对串联电路的探究。并希望学校即时解决实验仪器老化等问题。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3

本节课从实验和理论推导两个方面研究了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知识。在研究方法上,突出了等效替代法,虽然很好领会,但在具体操作方面还是不容易理解,集中体现在理论推导时,学生普遍感到困难。从而兴致不高,有个别同学打瞌睡。

在进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教学过程( )中,我没有按照教材中的方法教学教学。而是先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引导学生教学推理,得出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总电阻和各个分电阻的定量的关系式。然后再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出教材中的较为浅显的定性的理论。

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出现在的学生所普遍缺乏的理论推导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到实验与理论推导都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还可以巩固过去所学习的知识和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的能力。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完美的方法。因为它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的能力。《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这一教学反思!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4

本节课从实验和理论推导两个方面研究了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知识。在研究方法上,突出了等效替代法,虽然很好领会,但在具体操作方面还是不容易理解,集中体现在理论推导时,学生普遍感到困难。从而兴致不高,有个别同学打瞌睡。

在进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按照教材中的方法教学。而是先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引导学生教学推理,得出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总电阻和各个分电阻的定量的关系式。然后再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出教材中的较为浅显的定性的理论。

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出现在的学生所普遍缺乏的理论推导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到实验与理论推导都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还可以巩固过去所学习的知识和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的能力。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完美的方法。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5

三生课堂,提倡生动、生活、生本。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我一直觉得三生课堂就是物理课堂的缩影。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对于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优势;本课程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生活,也正好体现了“生活”这一特点;课程在安排过程中,主张以学生动手探究为主,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定教,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实现“生本”本来也是理所当然。

因此,本节课在设计的时候,力求尽可能地体现三生课堂的特点。课堂的引入,安排了学生画一个灯泡手电筒的简单电路图,巩固前面的知识,为后面的串并联电路设计铺垫,然后出示多个灯泡的手电筒,引入本节课的课题,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关于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电路图、特点的探究,安排了学生分组实验,自主探究,体现“生本”概念,已学定教。而并联电路的连接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为了降低学生探究的难度,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课前先将用电器分别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位置固定好,在学生实验时教师注意巡视,做出指导。实验完毕后,安排小组的学生进行展示,师生共同总结得到电

路的特点,仍然强调以“生本”为主;最后再回到引入的问题,讨论手电筒中灯泡的连接方式,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物理走向生活,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根据这一节课的设计,课堂气氛融洽,学生动手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由于学生实验过程中给学生留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展示和总结的时间太赶,课堂的小结也很仓促,也没有留时间给学生练习反馈,所以从教学内容完整性来看,这节课是不够完整的,所以在课堂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时间的分配问题,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6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以实验为基础,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物理情境,使学生通过真实环境去感受、去体验,贯穿着以科学探究为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主要过程和方法,始终以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浓厚兴趣去感知,去认知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教学活动中尽力营造类似科学研究的氛围,调节探究的节奏,用实验启动学生的思维,在实验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学”上,达到了使学生既掌握知识与技能,又懂得过程与方法,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很好地实践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学习方式。其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较好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信任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握住了自己教学主导者的地位,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形成尊重事实,大胆探索的学习态度,鼓励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后,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我还积极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例如:通过创设一些有趣的场景(如家里、教室及串联和并联彩灯的实验等),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为探究新知识,做好了充分的知识和思想上的准备。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完成了引导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特点探究的教学。

二、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良好条件

每当学生在自己的主动参与下获取成功时,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创新意识增强,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因此,本节教学中我注意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素质存在差异,教学中,我既面向全体,也注意个体,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尽量缩小两极间的差距,实现有差异发展,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让他们都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如:在连接并联电路时,及时对困难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使他们也能通过亲自实验探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整节课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入探究,学习积极性甚高,思维活跃,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他们从中尝到了学习的无穷乐趣。既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了条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三、学中动,动中学,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

整个教学活动体现了新课标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体现了“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的现代教学思想。如:以生活中的灯的熄灭现象为切入点,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让生活走进课堂。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使学生的视野和素质得到拓展和提高。在情景中去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认知,在认知中去归纳,在归纳中去提升。同学们在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的基础上,使获得的知识真正得到消化吸收,并转化为经验。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他们交流合作的能力,同学们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得到了加强。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7

1、本节课的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信息加工和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适时介入,引导,启发,组织,帮助,促进;学生则养成科学的理性思维习惯,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的方法。

2、本节课教学过程独辟蹊径,有以下创新特点:以圣诞屋音乐灯的视频资料开头,增强学生好奇心,要;学生探究实验改变一般教学设计先讲串联,后讲并联的常规方法,而是串并联同时进行,让学生观察、对比、分析,两个电路各自的特点就非常明显了。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观察、分析推理、设计创新等能力,结论的得出是直接的,印象也是深刻的;知识的获得、规律的归纳由教师告知变为学生主动获取,降低了难度,起到了巩固重点又突破难点的教学效果;规律应用的教学体现以切合生活实际的练习为主的教法,巩固了新学知识;课后作业的`安排适当提高了难度,让学生跳起来摘苹果;结尾承前启后,发人深思;整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信息的双向交流渠道畅通,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都适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合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在课堂上无法直接观察的物理现象,利用投影展示实验结论、课堂练习,节约了教师的板书时间,在短时间内能给学生更多的信息。在处理知识的获得过程时则采用实验探究,让学生有动手动脑的机会,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而不是被动接受。

4.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局限在课堂练习中,而是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而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积极的评价,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好物理甚至更多科学知识的良好愿望。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8

《串联合并联电路》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要章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结论的得出是直接的,印象也是深刻的让学生直观了解在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情况,我们可以自制一些教具利用水流来演示,也可以下载动画来演示。让学生对电流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也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设计了激情导入,学生交流,感知串联合并联电路的特点,课堂小结,作业练习等教学环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我为教学引导。全力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互相讨论,以及我及时的点拔、引导,抓住难点和重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形,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让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能力。课堂收到非常好教学效果。

但正如哲学上所说的任何事物都有相对的方面,我在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一、我觉得对这堂课中问题的提出多是事先设计,不

够自然,另外也比较生硬,因此课堂问题的提出真正要做到关注学生,感受学生的接受能力,还学生以主体地位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健

二、我认为自己做为一各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

对学生的训练。还有就是在对课堂知识的拓展延伸方面的定位不够准确。在今后珠教学中我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走向更宽广的课堂教学世界。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9

1、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过程中,提出进行比赛时,应省去“看哪个组最快让2个灯泡同时发光?”这句话,因为老师讲这句话后,学生就会马上动手实验,而不注意听比赛规则。

2、让学生在第2、3题的电路图中找不同,引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不必按“连接特点→电流路径→用电器之间的影响”的顺序,最好按学生先找到哪个不同,就分析解释哪个,这样显得顺理成章,学生更易接受。

3、让学生在第2、3题的电路图中找不同,对于学生回答:“亮度不同”;“用的导线根数不同”等。老师要及时表扬,可一带而过,不必过多纠缠。

4、学生在第2、3题的电路图中找不同时,如果有学生说:“靠近电源正极的灯泡亮些。”那么老师可微笑反问:“两个灯泡交换位置,还是这样吗?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

5、两生上台摘灯泡时,如果事先不断开开关,那么老师要趁机强调:带电作业不安全,进而提示在家换灯泡时,要先断开总开关,才能确保安全。

6、下一节课最好复习“判断并联电路中的干路和支路方法”,然后增加一个题目:

以上电路连接正常,当开关S断开时,请回答:

(选填“亮”或“不亮”)

甲图中:L1 ___________,L2___________

乙图中:L1 ___________,L2___________

丙图中:L1 ___________,L2__________

引出串、并联电路的开关作用:串:控制整个电路;并: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该支路。

之后,解释“教室内一个开关控制2盏灯的电路”: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10

在几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我常常思考:怎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首先教师自己要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就拿教材来说吧,教师不要把教材当本本,当我一成不变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灌输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认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认知水平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创造性地和有选择性地利用和处理教材,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教程。但其指导思想不能变,那就是有利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能最大程度地使教学的设计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设计的思路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

总之,教学不要把物理教育单纯地理解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照本宣科,抱残守缺,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的。进行了以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就是创新教学方法的一种。这种方式,可适用于定理、性质和一些物理规律的学习。当学生进入社会后,在物理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方法以及善于合作交流、敢于探索的精神,却是人们一生中长期受用的。

《串联和并联》这节课的学习,我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首先由教师创造情境,提出问题,再让学生通过画图判断,找规律,然后由学生想、画,做做看,去验证结论……使学生自始至终感悟、体验、尝试到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品尝着成功后带来的乐趣。这不仅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同时也体会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而且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发现和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增强了学生敢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和努力学习物理信心和勇气。

要想真正搞好以探究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必须掌握多种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技能,不断更新与改变教学观念态度,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既能自主探究,师生以能合作互动的场所,培养学生成为既有创新能力,又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公民。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体现出学生主体性。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11

本节内容是在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的基础,学生在电学部分的第一次探究,为第五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将本节内容设计为教师引导下的探究性课堂。通过情景设问、讨论、解疑,循序渐进,让学生达到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分组实验、合作交流,让学生体会一些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通过一定程度地放开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设计简单实际电路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学习成就感。把这节普通的实验课改为探究课,既能够落实教学目标,又丰富了学生的过程经历和体验。

根据学生的情感态度决定了探究内容选取角度,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根据学生学习准备情况和学习特征,通过问题引导,程序的调整,降低了探究内容的难度系数,能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12

这是学生做的第一个电学分组实验,主要是为了巩固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特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动手能力。它对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特点,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有重要作用,必须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做这个实验,这将为今后进行电学分组实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由于实验所需器材比较简单,取材也容易为了增加学生的视听效果,结果,学生操作兴趣高涨,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一、为了提高实验效果,我要求学生课前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预习:

1、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是什么?

2、为了防止接错,自己先拟订一个接线顺序,在接线过程中为什么开关应是断开的,并特别注意防止短路。

二、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点学实验习惯,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把实验桌上的器材与所做实验的电路图中的器材对照,检查器材是否够用。

2、搞清使用的电源是什么电源,分清电源的正、负极,弄清如何接线。

3、想一想,灯座、开关应如何连接?把导线接到接线柱上,导线应沿什么方向缠绕,旋紧螺帽时导线才不致被挤出来?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接好电路后,在闭合开关前,要对照电路图认真检查,闭合开关后,如出现故障,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从电源的一个极出发,逐段检查原因。在实验过程中,既要强调独立思考,又要强调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验后,要求学生整理好器材。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态度、习惯的重要过程。本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给每个学生以同样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一堂课完整地按预定计划完成,也达到了预期目标。

三、这是学生做的第一个电学分组实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对于把导线接到接线柱上,导线应沿什么方向缠绕,旋紧螺帽时导线草不至于被挤出来,学生并没有深刻体会,部分学生操作没能按要求去操作,导致电路接触不良,影响了实验效果。

2、分学生连接好电路后,急于观察实验现象,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就闭合了开关导致有短路现象的发生。

但是,我相信只要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学生的操作会更完美更美好,同时,我也会应课改的要求,日日充电,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既要注意各种单项素质的训练和提高,有要着重于整体的效应,使各种能力相互促进,这样,教学过程会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13

优点:

1、一是能充分利用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时有效地采用学生分组实验,从而提高课堂实验教学的效率、学生的积极性。

2、用表格的形式把要实验的内容体现出来,让学生更加形象有效地掌握实验的内容,降低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把握难度,达到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同时也可节省教师对实验内容的提示与说明,减少教师对课堂的占有度,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验探究时间,保证实验成功率。

3、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完成得较好,说明上面的教学措施是有效的。教师在提炼实验结论时,能充分利用“对比”这一方式加以归纳展示,让学生掌握起来更有针对性,不易混淆。

不足:

1、平常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提高学生交流的能力。比如上课时有几位学生让他们对自己所得结论“怎样从实验所得现象,归纳出结论”的过程进行描述,明显较困难。

2、在学生交流实验结果这一环节上比较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交流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拓宽思路,找到更好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交流有效性。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 篇2

●《串联和并联》一课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抽象致使一些教师无的放矢

由于串联和并联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 所以教师一般只重点讲解串并联电路的物理规律, 这样就导致学生们虽然死记硬背了这些抽象的规律内容, 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它们。如果初中物理教师不能把抽象的规律具体化、生活化, 极容易使学生对知识点产生盲点。如此一来,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度就被大大削弱了, 导致教师经常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无的放矢的窘境。

2.填鸭式授课导致师生之间反馈不明确

虽然串并联电路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探究环境, 但由于实验器材有限, 原有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如果教师在整个课堂上都运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那教学就会演变成为填鸭式授课。这样只会把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 而师生之间的交流微乎其微。如果课堂上没有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那么教师就难以把握学生是否真的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 难以知道学生是否能跟上目前课堂的授课速度, 等等。

3.过少的实验内容降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无论哪个阶段的物理教学, 实验无疑都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在“串并联电路”的教学中, 一些教师认为课上的实验教学环节是浪费时间, 学生直接看书中的结论就可以;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书上直接就有实验过程的图片, 学生完全可以看图说话, 没必要非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这样做的后果是, 学生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很难进行知识的内化与融合, 对重点、难点的理解更是难上加难。

●解决办法

1. 通过问题或任务驱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初中学生对初中物理中出现的电流、串联、并联等抽象概念的理解还有一定难度, 所以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或任务驱动, 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一旦将抽象事物具化成生活中的实例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利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从而自主巩固已学习的知识, 也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明确教学目标, 有的放矢地进行一系列有效的教学设计。例如, 在讲解“串并联电路”时, 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运用生活实例——小熊台灯两只眼睛的亮暗。教师通过让小熊台灯全亮或仅有一只眼睛亮的不同要求, 引导学生学习串并联电路,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巩固所学知识。

2. 营造个性化的学习支撑环境

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讲授法, 也让师生之间的交流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加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不仅能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还能加快了解彼此的进程, 为课堂教学的顺畅、高效奠定基础。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 教师要为每个学习片段准备听讲式、读懂式、探究式等不同学习类型的支撑环境, 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学习。例如, 在“串并联电路”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录制微课, 如《串联电路的特点》《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路连接技巧》等微课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支撑;也可以通过探究工具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 如学生可以通过东北师范大学的初中物理教学平台, 随意选择器材来完成探究任务, 找到控制电路的不同方法, 从而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知识。

3. 有效地增多实验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课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操作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方式之一。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实验器材的更新速度与日俱增, 再好的学校也不可能完全做到及时更新。这时, 就需要引入平台来支撑初中物理高效教学。例如, 在东北师范大学的初中物理教学平台上, 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应有尽有, 学生不用去实验室操作, 学校更不必花大价钱更新实体实验器材。该平台软件会定期更新, 其性价比和可操作性远大于实体实验室。例如, 在学习“串并联电路”时, 学生可以登录该平台, 在仿真工具中找到电学、电路工具, 便可找到实验器材 (电池、导线、小灯泡等) , 这样做实验安全又便捷, 也极具个性化。

案例设计DESIGN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三节。重点是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并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难点是认识串联、并联电路, 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串联、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及区别。

2.教学对象分析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学过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 掌握了电流与电路相关知识, 并可以独立地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有能力根据简单的电路图连接简单的电路。当然, 连接实体电路的经验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很少有的。

3. 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活中台灯的例子体验串联、并联电路的连接;通过东北师范大学初中物理教学平台中的仿真电学、电路工具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通过做任务、做实验等形式, 激发兴趣, 提高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说出日常生活中采用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的实例, 培养观察能力;认识到探索物理实验科学之路并非易事, 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4. 运用智慧教育相关理念设计教学框架 (如下页图1)

智慧课堂的构建主要以学生为中心, 用任务驱动法来推进教学进程, 使学生能在不断做任务的同时攻克学习的重点、难点。每当学生完成任务时, 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知识的总结与调整, 使任务的难度逐渐递增。

5. 教学过程

(1) 用熊猫眨眼的情境导入, 让学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样的电路会使熊猫台灯的两只眼睛都亮, 二是什么样的电路会使熊猫台灯只眨左眼, 三是什么样的电路会使熊猫台灯只眨右眼。学生们可以边思考, 边在东北师范大学初中物理教学平台 (如图2) 上的仿真电学、电路工具中找到相应的实验器材, 进行多次试验。

(2) 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结果, 进行恰当的总结, 然后抛出任务一:声控灯电路。它是指研究人员利用“光敏”材料制成光控开关, 天黑时, 自动闭合, 天亮时, 自动断开;利用“声敏”材料制成“声控开关”。当有人走动发出声音时, 自动闭合, 当无人走动时自动断开。那么在此种情况下, 这两种开关的电路是什么样的?学生可以通过仿真电学工具进行探究, 教师适时总结出串联电路的特点。为了及时巩固知识点, 教师还通过小动画视频提出了保险柜电路问题。

(3) 根据学生的状态适时地抛出任务二:卫生间电路。它是指小明家里的卫生间安装有照明灯和换气扇, 有的时候需要使用照明灯, 有的时候需要使用换气扇, 有的时候二者都需要使用。那么在此种情况下, 电路是什么样的?学生仍然可以通过仿真电学工具进行探究, 教师适时总结出并联电路的特点。为了及时巩固知识点, 教师还通过小动画视频提出了护士值班电路问题。

(4) 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可以向学习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提出任务三, 实现课堂上的分层教学, 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此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任务三仍然是以学生生活为背景的实例:教师通过小动画视频演示一个老式的楼梯照明电路。为了节能, 此设计的电路中含有两个单刀双掷开关。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自行探究此问题, 并在课后展示给教师查阅, 检验是否正确。

(5) 最后, 教师抛出一个能够贯穿整个电学内容的问题——小彩灯明明看起来像是串联, 为什么一个灯不亮了, 别的灯还能亮?教师先不告诉学生答案, 让他们自己上网查阅资料。然后在讲到焦耳定律时再提出这个问题。完成这个思考题之后, 播放关于串并联电路知识体系梳理的微视频进行课堂总结。

智慧反思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 篇3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

2.会连接串联、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图.

3.知道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的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2.引导学生列举生活生产中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例,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积极总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识别方法,联系生活生产中串、并联电路的实例,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并联电路的连接.

2.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思维过程.

四、[教学用具]

电路示教版、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上课,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美丽的城市夜景图,(多媒体播放天安门、鸟巢、东方明珠夜景图).

师:夜晚,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在奇妙的灯光下五彩斑澜;上海的东方明珠在霓虹灯照耀下,妖娆灿烂,看到这些美丽的画面,同学们想过一个问题没有?这些灯是怎样连接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共同学习第五章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板书课题:串联和并联,)

[评析:通过欣赏天安门等美丽的夜景,提出问题,为学习串联和并联设置了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

1.导出串联和并联电路

(出示示教板:一只小灯泡。两节干电池,若干导线、一只开关.)

师:请一个同学连接电路,让灯泡发光.

师:要使两只灯泡都发光,有哪几种连接方法?请同学们设计出电路图,并画在纸片上.(学生设计并画电路图.)

(搜集8位学生设计的电路图纸片,视屏展示.)

师:是不是说有8种或者有更多种连接方法?

师生:只有两种连接方法.分别叫做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评析:在连接一只灯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连接两只灯泡,通过分析全班学生设计的电路图,分析、归纳得出,只有两种连接方式,逻辑严密.]

2.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师:请大家分析两种连接方式,各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设计的电路图分析)

师生;串联电路的特点:用电器首尾顺次相连,电流路径只有一条,并联电路的特点:用电器并列连接,电流的路径有多条.

3.训练

师:(多媒体展示6幅电路图)请大家识别这些电路属于什么连接方式.

[评析:总结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紧接着进行电路识别练习,巩固训练及时.]

4.实验探究A:两种电路中用电器的工作情况.

师:请大家用实验验证,两种电路中一个用电器坏了,会不会影响另一个用电器?

(学生分组实验)

师生: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相互影响,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5.实验探究B:两种电路中开关的作用.

师:在两种电路中,开关的位置不同,控制作用是否相同?

(学生分组实验)

师生: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不同,控制作用相同,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上的开关只控制它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

[评析:通过实验,研究两种电路中用电器是否相互影响,开关的控制作用与位置有无关系等,探究细致,全面,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两种电路基本特征的认识.]

6.分析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师:讨论、分析、比较两种电路的特点,填写下列表格.(学生讨论,填表)(多媒体展示表格)

[评析:比较鉴别,有利于学生全面透彻地认识和区别两种电路.]

(三)知识应用

1.分析路灯的连接方式

师:街道上的路灯是怎样连接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生:并联,一盏路灯坏了,其余的灯照常发光,用电器互不影响,所以是并联.

师:那为什么所有的路灯晚上会同时发光,早上又同时熄灭呢?

生:因为开关装在并联电路的干路上.

2.分析节日小彩灯的连接方式

师:(示教版展示一串小彩灯,接通电源,闭合开关,让它们发光,)这些小彩灯是怎样连接的?怎样检验?依据是什么?

生:取下一只小彩灯,如果其余的灯亮,是并联;如果其余的灯不亮,则是串联,看用电器是否相互影响.

[评析:应用举例典型,分析判断中,引导学生紧扣翠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有利于突出重点,落买教学目标.]

3.分析天安门前电灯连接方式

师:学习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知识,我们再来问答开课时提出的问题.

生:天安门广场上的灯,总体来说,是并联,因为一只灯坏了,其余的灯仍然会发光,但有些局部的灯可能是串联,如,勾画天安门城楼轮廓的小彩灯.

[评析:用所学知识回答课首提问,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四)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串联和并联,这是两种最基本的电路,它们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后,我们还要对它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附:板书设计(见多媒体展示表格).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通用) 篇4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以实验为基础,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物理情境,使学生通过真实环境去感受、去体验,贯穿着以科学探究为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主要过程和方法,始终以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浓厚兴趣去感知,去认知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教学活动中尽力营造类似科学研究的氛围,调节探究的节奏,用实验启动学生的思维,在实验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学”上,达到了使学生既掌握知识与技能,又懂得过程与方法,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很好地实践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学习方式。其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较好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信任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握住了自己教学主导者的地位,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形成尊重事实,大胆探索的学习态度,鼓励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后,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我还积极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例如:通过创设一些有趣的场景(如家里、教室及串联和并联彩灯的实验等),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为探究新知识,做好了充分的知识和思想上的准备。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完成了引导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特点探究的教学。

二、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良好条件

每当学生在自己的主动参与下获取成功时,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创新意识增强,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因此,本节教学中我注意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素质存在差异,教学中,我既面向全体,也注意个体,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尽量缩小两极间的差距,实现有差异发展,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让他们都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如:在连接并联电路时,及时对困难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使他们也能通过亲自实验探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整节课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入探究,学习积极性甚高,思维活跃,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他们从中尝到了学习的无穷乐趣。既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了条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三、学中动,动中学,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

整个教学活动体现了新课标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体现了“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的现代教学思想。如:以生活中的灯的熄灭现象为切入点,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让生活走进课堂。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使学生的视野和素质得到拓展和提高。在情景中去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认知,在认知中去归纳,在归纳中去提升。同学们在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的基础上,使获得的知识真正得到消化吸收,并转化为经验。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他们交流合作的`能力,同学们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得到了加强。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2

《串联合并联电路》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要章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结论的得出是直接的,印象也是深刻的让学生直观了解在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情况,我们可以自制一些教具利用水流来演示,也可以下载动画来演示。让学生对电流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也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设计了激情导入,学生交流,感知串联合并联电路的特点,课堂小结,作业练习等教学环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我为教学引导。全力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互相讨论,以及我及时的点拔、引导,抓住难点和重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形,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让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能力。课堂收到非常好教学效果。

但正如哲学上所说的任何事物都有相对的方面,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一、我觉得对这堂课中问题的提出多是事先设计,不够自然,另外也比较生硬,因此课堂问题的提出真正要做到关注学生,感受学生的接受能力,还学生以主体地位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健

二、我认为自己做为一各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还有就是在对课堂知识的拓展延伸方面的定位不够准确。在今后珠教学中我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走向更宽广的课堂教学世界。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3

三生课堂,提倡生动、生活、生本。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我一直觉得三生课堂就是物理课堂的缩影。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对于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优势;本课程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生活,也正好体现了“生活”这一特点;课程在安排过程中,主张以学生动手探究为主,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定教,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实现“生本”本来也是理所当然。

因此,本节课在设计的时候,力求尽可能地体现三生课堂的特点。课堂的引入,安排了学生画一个灯泡手电筒的简单电路图,巩固前面的知识,为后面的串并联电路设计铺垫,然后出示多个灯泡的手电筒,引入本节课的课题,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关于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电路图、特点的探究,安排了学生分组实验,自主探究,体现“生本”概念,已学定教。而并联电路的连接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为了降低学生探究的难度,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课前先将用电器分别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位置固定好,在学生实验时教师注意巡视,做出指导。实验完毕后,安排小组的学生进行展示,师生共同总结得到电路的特点,仍然强调以“生本”为主;最后再回到引入的问题,讨论手电筒中灯泡的连接方式,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物理走向生活,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根据这一节课的设计,课堂气氛融洽,学生动手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由于学生实验过程中给学生留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展示和总结的时间太赶,课堂的小结也很仓促,也没有留时间给学生练习反馈,所以从教学内容完整性来看,这节课是不够完整的,所以在课堂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时间的分配问题,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4

1、本节课的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信息加工和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适时介入,引导,启发,组织,帮助,促进;学生则养成科学的理性思维习惯,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的方法。

2、本节课教学过程独辟蹊径,有以下创新特点:以圣诞屋音乐灯的视频资料开头,增强学生好奇心,要;学生探究实验改变一般教学设计先讲串联,后讲并联的常规方法,而是串并联同时进行,让学生观察、对比、分析,两个电路各自的特点就非常明显了。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观察、分析推理、设计创新等能力,结论的得出是直接的,印象也是深刻的;知识的获得、规律的归纳由教师告知变为学生主动获取,降低了难度,起到了巩固重点又突破难点的教学效果;规律应用的教学体现以切合生活实际的练习为主的教法,巩固了新学知识;课后作业的安排适当提高了难度,让学生跳起来摘苹果;结尾承前启后,发人深思;整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信息的双向交流渠道畅通,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都适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合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在课堂上无法直接观察的物理现象,利用投影展示实验结论、课堂练习,节约了教师的板书时间,在短时间内能给学生更多的信息。在处理知识的获得过程时则采用实验探究,让学生有动手动脑的机会,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而不是被动接受。

4.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局限在课堂练习中,而是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而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积极的评价,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好物理甚至更多科学知识的良好愿望。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5

这是学生做的第一个电学分组实验,主要是为了巩固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特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动手能力。它对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特点,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有重要作用,必须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做这个实验,这将为今后进行电学分组实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由于实验所需器材比较简单,取材也容易为了增加学生的视听效果,结果,学生操作兴趣高涨,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一、为了提高实验效果,我要求学生课前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预习:

1、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是什么?

2、为了防止接错,自己先拟订一个接线顺序,在接线过程中为什么开关应是断开的,并特别注意防止短路。

二、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点学实验习惯,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把实验桌上的器材与所做实验的电路图中的器材对照,检查器材是否够用。

2、搞清使用的电源是什么电源,分清电源的正、负极,弄清如何接线。

3、想一想,灯座、开关应如何连接?把导线接到接线柱上,导线应沿什么方向缠绕,旋紧螺帽时导线才不致被挤出来?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接好电路后,在闭合开关前,要对照电路图认真检查,闭合开关后,如出现故障,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从电源的一个极出发,逐段检查原因。在实验过程中,既要强调独立思考,又要强调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验后,要求学生整理好器材。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态度、习惯的重要过程。本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给每个学生以同样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一堂课完整地按预定计划完成,也达到了预期目标。

三、这是学生做的第一个电学分组实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对于把导线接到接线柱上,导线应沿什么方向缠绕,旋紧螺帽时导线草不至于被挤出来,学生并没有深刻体会,部分学生操作没能按要求去操作,导致电路接触不良,影响了实验效果。

2、分学生连接好电路后,急于观察实验现象,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就闭合了开关导致有短路现象的发生。

串联与并联教学反思 篇5

一、成功之处:

通过课前检查可看出学生对本节课提前预习的很好,对物理实验探究的的基本要求掌握得很好。提出问题,及作出的猜想假设都有针对性、合理性。探究过程有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电流表的读数也较准确,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初步得出结论。评估与交流时,学生根据实验情况,提出了实验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例如指针反转,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后,灯泡不亮等,但在解释原因时,较困难,需要老师的辅助或帮助。学生连接串联电路比连接并联电路要快很多。

二、不足之处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较多,表现在以下几点:

1、实验过程中,器材太旧,部分器材出现一些小问题,例如:电源没有电流输出、灯座的螺母松脱、导线太粗不容易固定等都会对学生连接电路产生影响。

2、学生没有注重电源的电压的大小,导致电灯泡烧坏。

2、连接并联电路时,会出现短路的现象。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同学们对并联电路的连接还不熟悉,因此用时较长,超过计划的用时范围。

3、在探究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时,没有提醒同学们把电流表的小量程更换成大量程测量,这样有的同学在实验时,更换了量程,有的没有,一定程度上损坏了电流表,违反了操作规程,有的表针超出读数范围,影响实验效率。

三、建议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 篇6

教 学 设 计

梁瑞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1)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图;

(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仪器,进行实验探究;

(3)通过学生自主的合作、探究,得出串联、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并为观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分析概括能力的初步形成打下基础。

3、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体验,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道理;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2)通过探究学习中交流与合作的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三)教学难点: 并联电路的识别及连接

(四)教学用具:

演示用:两个电路板、四只电珠、两只开关、四节干电池、导线若干

学生用:四人一组,器材有:电珠两只、开关一只、电池两节、导线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手里有一电路板,闭合开关时,电珠全都亮,断开开关时电珠全都熄灭,[提问]:若拔掉其中的任意一只小彩灯,猜想一下,其他的小彩灯是否发光? [学生猜想]:亮(占大部分);不亮(占小部分)究竟谁的说法对呢? 教师演示1:拔掉其中的任意一只电珠,其他的电珠都不亮。

教师演示2:闭合线路板上的一只开关,两只电珠同时亮,断开开关时两只电珠同时熄灭,若拔掉其中的任意一只电珠,另外一只电珠会发光吗?猜想一下?

演示验证:另外一只电珠照常亮。

演示说明:这两块电路板上电珠的连接显然是不同的,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二)自主探究

[探索1]、现有器材:两只电珠、两节干电池、导线若干,要求:把两只电珠同时连入电路,如何连接?

分组实验,把实物连接好之后,对照实物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探索2]、请在原有电路上,添加一只开关,要求:闭合开关两只电珠都亮,断开开关两只电珠都不亮,那么开关应该添加在什么位置?

分组实验验证,同时画出对应的电路图;做好了的小组派代表将画好的不同的电路图画在黑板上。

[提问]:上述五个图形中,能不能归类?说出你的归类依据。

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学生的讨论情况,鼓励学生畅说欲言,并及时给予指导。

总结讨论结果:

[依据1]、按照电珠的连接方式分; [依据2]、按照电流的路径分;

教师点评:在这里我们按照电灯的连接方式分。[提问]、对照图分析: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1、电流有几条路径?

2、若取下其中的任意一只电珠,另一只电珠是否继续发光?)

小组交流,归纳总结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

2、电器互相影响,有一个用电器开路,其他用电器就无法工作。教师点评:(1)、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就叫做串联电路。小组交流,归纳总结:

[结论1]、左边连左边,右边连右边。

[结论2]、一列一列地连起来,就像队列比赛。

[结论3]、就像一条小河遇到两个渠道,水就分开流动,最后汇合在一起流动。

[提问]、在并联电路中,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1)、电流的路径有几条?

(2)、取下一个电珠,另一个电珠是否发光?

师生共同总结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的路径有多条。

2、用电器互相不影响,一个开路,其他的用电器仍然工作。教师点评: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就叫做并联电路。

(三)、迁移创新:

(1)比较串联和并联电路中,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2)演示实验:电珠的亮度。

(3)引导:是不是因为电池的电量不足呀?(换节电池,不解决问题)你们认为这个问题该怎样运用实验解决,请设计实验方案

(4)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师生共同总结:串联电路中,电珠连接越多,亮度会逐渐降低;

并联电路中,电珠个数对电珠亮度影响不大。

(四)、总结

今天,我们尝试两种不同的连接方法,不存在哪一种更好,哪一种更差的区别,具体的连接方式得看具体的连接电路的环境。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在设计上一改旧教材教师演示,学生猜想,观察,教师引导从而区别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做法,而放开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直观认识,在本节课中有80%的学生连完本节课的并联电路,100%的学生连完了串联电路。通过本课的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中可以看到本次的设计是很成功的。

2、教学中充分抓住教学的契机,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供水做为例子,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 篇7

电力变压器的安全运行情况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几起空投变压器时,在另一台相邻的并联或串联运行变压器中产生和应涌流,引起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的相关报道[1,2,3,4],继而和应涌流问题成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研究热点之一[5,6,7,8,9,10]。

产生变压器和应涌流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2种[11,12,13]:一种是同一变电站中一台变压器空载合闸时,与之并联的另一台已运行的变压器可能会产生和应涌流,称为并联和应涌流;另一种是合闸变压器与运行变压器分别在2个变电站,它们之间通过输电线路相连,当末端变压器空载合闸时,可能引起上一级变压器产生和应涌流,称为串联和应涌流。

目前,分析和应涌流的某些假设条件与电力系统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别。例如,认为发生串联和应涌流的2台变压器容量相同,而实际串联的2台变压器处于不同电压等级电网中,2台变压器容量将相差数倍;再如,实际中广泛使用的保护用电流互感器(TA)有 P 类、TP 类,其暂态饱和特性相差甚远,现有文献没有详细考虑不同类型 TA 饱和特性对和应涌流传变的影响;此外,现有文献主要针对运行变压器空载情况进行分析,而负荷对和应涌流的影响分析不够全面。因此,本文将考虑上述因素,对并联和应涌流与串联和应涌流的特性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并分析2种和应涌流对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影响,这将有助于认清串联与并联和应涌流之间的联系与收稿日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610024,50347026,50467002);

云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003GG10);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2E0025M,2004E0020M,2005F0005Z);昆明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2006 - 43)

差别,为进一步完善变压器差动保护奠定基础。

1 并联与串联结构的模型和等效电路

2台双绕组变压器并联和串联的电气连接图如图1所示,其中变压器T1空载合闸,T2正常运行。

图2给出空投变压器 T1 与空载运行变压器 T2 并联与串联2种系统结构的等效电路及其简化等效电路。其中,Rs0、Ls0分别是系统与变压器之间连接线路的电阻和电感,R11和L11、R12和L12 分别是变压器 T1 的一次、二次绕组的电阻和漏电感,L1m是变压器 T1 的励磁电感,R21和L21、R22和L22 分别是变压器 T2 的一次和二次绕组的电阻和漏电感,L2m是变压器 T2 的励磁电感,RL、LL为 T1 与 T2 串联时,2台变压器之间的线路等效电阻、电感。is 为系统侧电流,i1和i2分别为流过变压器T1和T2的励磁电流,Rs、Ls为系统侧等效电阻和电感,R1和L1分别为 T1 的等效电阻和电感,R2和L2分别为 T2 的等效电阻和等效电感。对于并联结构,Rs=Rs0,Ls=Ls0,R1=R11,L1=L11+L1m,R2=R21,L2=L21+L2m;对于串联结构,Rs=Rs0+R21,Ls=Ls0+L21,R1=R11,L1=L11+L1m,R2=0,L2=L2m。

可见,变压器T1、T2并联与串联,存在以下3点不同:

a. T1、T2并联,则2台变压器容量相同或相近;而T1、T2串联时,表示T1、T2分别位于2个不同的电压等级,2台变压器容量一般不同,而且容量相差很大;

b. 串联情况下,变压器之间存在线路电阻RL;

c. 从等效电路看,串联结构中T2等效电阻为0,且系统侧等效电阻 Rs 由于包括了变压器T2的一次侧电阻而稍大于并联结构的 Rs。

2 并联与串联和应涌流的产生过程和特点

按图1的并联和串联结构,根据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情况,采用典型变压器参数,利用 Matlab 进行并联与串联和应涌流的仿真,从和应涌流的产生机理出发,旨在对比分析不同结构情况下和应涌流的产生过程和特点。

2.1 并联和应涌流的产生过程和特点

如图2(a)(b)所示,T2空载运行,T1空载合闸,则T1、T2合闸回路电压方程为

dΨp1dt=us-Rsis-R1i1(1)

dΨp2dt=us-Rsis-R2i2(2)

其中,Ψp1、Ψp2分别表示T1、T2合闸回路总磁链,us 表示系统正弦电源电压。

对式(1)(2)两边同时积分,根据us 的对称性,得T1、T2每个周期磁链的变化量为

ΔΨp1=-tt+Τ(RsΙsD+R1Ι1D)dt=-tt+Τ[(Rs+R2)Ι1D+RsΙ2D]dt(3)

ΔΨp2=-tt+Τ(RsΙsD+R2Ι2D)dt=-tt+Τ[RsΙ1D+(Rs+R2)Ι2D]dt(4)

其中,IsD、I1D、I2D分别为is、i1、i2的非周期分量的每周期平均值。可见,由于系统侧电阻 Rs 的存在,T1与T2的合闸磁链是相互影响的。

按图1(a)建立并联和应涌流的仿真模型,仿真参数:变压器T1、T2容量均为750 MV·A,额定电压500/230/38.5 kV,绕组连接方式均为Yg/Yg/△,其中高压绕组接电源,中压绕组空载,低压绕组用于接入无功补偿装置,仿真中认为空载。T1在0.2 s 时空载合闸,T2为正常空载运行。

在T1合闸前,T2正常空载运行,T2的励磁电流i2很小,可近似认为i2=0。当T1空载合闸时,为维持合闸时刻磁链不能突变而产生的暂态磁链是一个非周期分量,稳态磁链叠加上非周期磁链,若合成瞬时磁链大于饱和磁链,变压器励磁电感降低,即出现数值很大的偏向时间轴一侧的励磁涌流i1(设为正向),由式(3)可见,此时ΔΨp1<0,即励磁涌流的非周期分量在T1中产生的偏磁ΔΨp1的作用是使空投变压器T1的偏磁减小,即造成励磁涌流的衰减。同时,由式(4)可见,ΔΨp2<0,即由于系统侧电阻 Rs 的存在,励磁涌流的非周期分量在T2中产生负向偏磁ΔΨp2,使得T2铁心中的合成磁链偏向时间轴另外一侧,A 相磁链如图3(a)所示。

在T1空载合闸的初期,T2还未来得及饱和,T2的励磁电流仍为很小的正常励磁电流。一段时间后,随着负向偏磁的不断累积,T2的瞬时磁链 Ψp2的工作点将移到饱和点以上,即产生和应涌流 i2,i2逐渐增大直到ΔΨs2=0。A 相和应涌流i2的波形如图3(b)所示。

从上述和应涌流产生的过程可以看出,在T1空投初期,由于T2还未来得及饱和,仍可认为i2=0,系统侧电流 is=i1;随着T2的偏磁累积,和应涌流从小到大逐渐达到最大值,且随着 i1的衰减和 i2的逐渐增大,is=i2+i1,即2台变压器的和电流接近于奇对称波形,非周期分量接近于零,偶次谐波含量小,A 相系统侧电流 is 如图4所示。

2.2 串联和应涌流的产生过程和特点

如图2(c)(d)所示,与T1、T2并联时相比,T1、T2串联时,当空投T1,产生励磁涌流 i1的同时,将有一个相应的电流i1′ 流过T2的一次侧绕组(i1′表示T1励磁涌流折算到T2一次侧),即系统侧电流 is=i2+i1′。值得注意的是,i1相当于T2的负荷电流,但是由于T2饱和,i1′ 并不是简单的将i1按T2变比折算到T2一次侧。列出T1、T2合闸回路的电压方程,并对其积分,得到T1、T2 每个周期磁链的变化量为

ΔΨs1=-∫tt+ΤSISD+(R11+R22+RL)i1Ddt=-∫tt+ΤSI2D+RSI1D′ +(R11+R22+RL)i1Ddt (5)

ΔΨs2=-∫t +TtRsisDdt=-∫tt+Τ(Rsi2D+Rsi1D′ )dt (6)

可见,与并联情况相同,变压器串联时,T1与T2的合闸磁链也是由于系统侧电阻 Rs 的存在而相互影响的。因而,无论2台变压器串联还是并联结构,和应涌流的产生机理相同,均是由于系统电阻 Rs 的存在,使T1空投时产生励磁涌流 i1的同时,T2中也产生了偏磁,偏磁不断累积,当T2的偏磁累积达到饱和点,导致T2产生和应涌流。

按图1(b)建立串联和应涌流的仿真模型,仿真参数:变压器T1容量为750 MV·A,额定电压500/230/38.5 kV,T2容量为180 MV·A,额定电压220/115/38.5 kV,T1、T2连接方式均为 Yg/Yg/△,其中高压绕组接电源,中压绕组空载,低压绕组用于接入无功补偿装置,仿真中认为空载。T1在0.2 s 时空载合闸,T2为正常空载运行,A相系统侧的电流如图5所示。

对比图4和图5可以看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T1、T2串联时和应涌流出现的时间较晚,且所达到的幅值更小,这是因为T1与T2串联时,一般而言线路末端空载合闸的变压器T1容量比上一级运行变压器T2容量小3~4倍,因而,一方面其他条件不变时,串联情况下T1产生的励磁涌流小于并联情况下T1产生的励磁涌流,另一方面,T1的励磁涌流 i1折算到T2一次侧的电流 i1′对于T2而言就更小了。所以,T1、T2串联时T2中的偏磁累积速度更慢,即串联和应涌流出现并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更晚,且所达到的最大值较小。

3 并联与串联和应涌流的衰减特点

对于T1与T2并联的情况,和应涌流i2产生之后,由式(3)(4)可见,当ΔΨp2=0时,即

tt+Τi2Ddt=-RsRs+R2tt+Τi1Ddt(7)

和应涌流i2达到最大值,此后,ΔΨp2>0,表示和应涌流i2开始衰减,而始终有ΔΨp1<0,表示励磁涌流i1继续减小。在此过程中,随着 i1D 减小,i2D 增大,当 isD=i1D+i2D=0时,系统侧电阻 Rs 所起的衰减作用几乎消失,因而只能靠各自的等效电阻R1和R2来衰减:

ΔΨp1=-tt+ΤR1i1Ddt(8)

ΔΨp2=-tt+ΤR2i2Ddt(9)

换言之,在i2的衰减阶段,i1、i2 大小相近极性相反,即和应涌流 i2 的直流分量平衡了励磁涌流 i1 的直流分量,这种情况下,T1、T2公共点母线电压趋于对称,ΔΨp1、ΔΨp2 取决于T1、T2的绕组电阻,和应涌流 i2 与励磁涌流 i1 衰减十分缓慢,A 相系统侧电流波形如图6所示。

由图2(c)(d)的等效电路看,T1与T2串联结构中T2等效电阻为0,即在和应涌流 i2 的衰减阶段,必有ΔΨs2>0,isD<0,因而T1、T2每周期偏磁的衰减为

ΔΨs1=-tt+Τ[RsisD+(R11+R22+RL)i1D]dt(10)

ΔΨs2=-∫t+TtRsisDdt (11)

显然,在 i2的衰减阶段,由于系统侧电阻 Rs 仍然起衰减作用,加之T2的二次侧电阻R22和线路电阻 RL的存在,和应涌流 i2与励磁涌流 i1衰减较快,并且和应涌流大于励磁涌流,A 相波形如图7所示。

4 和应涌流对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可见,并联和应涌流与串联和应涌流的产生机理相同,但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2台变压器串联时和应涌流出现的时间较晚,且所达到的幅值更小,同时,串联和应涌流衰减速度明显快于并联和应涌流。

从前面的分析还可以看出,和应涌流波形与普通励磁涌流波形特征无明显区别,均含有很大成分的非周期分量和大量的二次谐波,波形出现间断;不同的是,和应涌流中非周期分量衰减非常缓慢,而非周期分量的长时间作用可能导致 TA 暂态饱和。

因此,实际运行中现有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励磁涌流鉴别方法对和应涌流是否有效,与 TA 饱和、TA 参数、变压器串并联、运行变压器负荷等多个因素有关,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讨论。

a. 按照国家行业标准《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选择和计算导则》[14],变压器差动保护用 TA 类型的选择原则为:高压侧为330~500 kV的降压变压器的差动保护回路各侧均选用 TPY 级 TA;高压侧为220 kV的变压器差动保护 TA 选用 P 类、PR 类或 PX 类 TA;110 kV 及以下变压器差动保护 TA 选用 P 类 TA。

根据上述原则配置的 TA,经计算[15],若选用暂态不饱和及考虑限制剩磁的 TPY 级 TA,在和应涌流条件下不会造成 TA 暂态饱和。在 TA 不饱和的情况下,对于如图2(a)(b)中发生并联和应涌流的空载运行变压器 T2,其差动保护的差动电流和制动电流为

i2cd=i2i2zd=i2/2(12)

对于图2(c)(d)中发生串联和应涌流的 T2,其差动保护的差动电流和制动电流则为

i2cd=is-i1i2zd=(is+i1)/2(13)

其中,is=i2+i1′。

可见,TA 不饱和时,对于产生并联和应涌流的运行变压器,其差流即为和应涌流,由于和应涌流波形与普通励磁涌流波形特征一致,因而无论采用二次谐波制动还是间断角制动原理均能可靠闭锁保护不致误动;而对于产生串联和应涌流的变压器 T2,由于 T2 饱和,造成空投变压器 T1 的励磁涌流 i1 中的衰减直流分量很难通过 T2“传变”到其一次侧(即 i1′ 并非 i1简单地按 T2 变比折算到 T2 原边),这样 T2 的差流中就“丢失”了一部分衰减直流分量,使得本应完全偏向时间轴一侧的差流呈现正负交替的情况,表现为间断角消失,但二次谐波含量仍很大,因此采用二次谐波制动原理的保护不会引起误动,而采用间断角制动原理则会出现不能正确闭锁的情况。

对于220 kV 以下变压器,若和应涌流中衰减十分缓慢的非周期分量引起 TA 暂态饱和,则差流发生畸变,差流间断角消失[16,17,18],将会导致间断角原理失效;但二次谐波比仍远远大于二次谐波制动比,对于二次谐波制动原理的差动保护无影响。

b. 如前所述,由于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串联和应涌流出现晚,所达到的幅值较小,且衰减相对较快,因而串联和应涌流引起 TA 饱和从而导致差动保护误动的几率小于并联和应涌流。

c. 以上分析了运行变压器 T2 空载运行时发生和应涌流的情况。实际运行中,除了少数特殊运行方式 T2 会出现空载运行的情况外,正常运行情况下,T2 为负荷运行,因此考虑 T1 空载合闸,T2 负荷运行时发生和应涌流的情况更具有现实意义。

从图2(a)(b)可以看出,若 T2 为空载,则励磁支路上的电压为变压器一次绕组上的电压;若 T2 带有负载,则由于变压器漏抗的压降,励磁支路上的电压较变压器一次绕组上的电压低,铁心最大磁通较空载时小,此外负荷也可以分流一部分 T1 产生的励磁电流,使得流过 T2 励磁支路的直流分量电流减小,这些因素都表现为:负荷的存在将使和应涌流的出现时间延后且幅值变小,并且负荷越大,和应涌流出现越晚幅值越小。

对于和应涌流是否会造成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而言,由于带有负荷的 T2 有较大的穿越电流,差动保护中的制动电流将比空载时大许多,再考虑到负荷情况下和应涌流幅值有一定的下降,因此 T2 负荷运行情况下,和应涌流导致差动保护误动的可能性要比空载情况下小得多。

5 结论

本文从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出发,对比研究了串联与并联和应涌流的产生和衰减特点,并分析了不同 TA 配置、运行变压器负荷情况下,2种和应涌流对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影响,得出以下4点结论。

a. 并联与串联和应涌流的产生机理相同,但是串联和应涌流时2台变压器容量相差较大且2台变压器间存在线路电阻,从而造成串联和应涌流出现的时间较晚,且所达到的幅值更小,同时,其衰减速度明显快于并联和应涌流。

b. 对于选用 TPY 级 TA 的高电压等级变压器,TA 不会饱和,若发生串联和应涌流,则二次谐波制动原理能够可靠制动,而间断角制动原理由于差流间断角消失,有失效的可能;若发生并联和应涌流,二次谐波制动原理与间断制动原理均可以闭锁保护。

c. 对于选用 P 类 TA 的较低电压等级变压器,若 TA 饱和,则差流间断角消失,将会导致间断角原理失效,但差流二次谐波比仍远远大于二次谐波制动比,对于二次谐波制动原理的差动保护无影响;与并联和应涌流相比,串联和应涌流出现的时间较晚,且所达到的幅值较小,因此串联和应涌流引起 TA 饱和从而导致差动保护误动的几率小于并联和应涌流。

d. 运行变压器负荷情况下,一方面由于有较大的穿越电流,差动保护中的制动电流将远大于空载时,另一方面负荷的存在将使和应涌流的出现时间延后且幅值变小,因此,运行变压器带负荷时和应涌流导致差动保护误动的可能性要比空载情况下小得多。

上一篇:纪委巡查整改措施下一篇:优生培养及学困生转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