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的愤怒

2024-09-14

平和的愤怒(通用4篇)

平和的愤怒 篇1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茶文化折射着古代文人的某些情怀, 宋代文人对茶尤其偏好, 他们在品茶中品味人生, 而茶的某些特性也对文士的性格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宋人性格中普遍存在的平和、包容的特性就与茶的内在精神有着极大的关系。

关键词:宋诗,茶文化,宋代文人,平和,包容

茶道以“和”为最高境界, 是中国茶道的核心, 它的基本含义包括和谐、和美、和敬、平和等等。茶性平和, 它的生长环境就体现了“和”的特性。茶树适宜生长在“阳崖阴林”, [1]“阴阳相济, 则茶之滋长得其宜”, [2]阴阳相调即为和。茶的香味以和为主, 不刺激嗅觉, 茶的味道清淡, 仔细品味, 又能感觉到其中包含着一丝苦味, 回味时又变成淡淡的甘香, 滋味无穷。陆羽在《茶经》中运用了代表风、水、火的三个卦象, 用“风能兴火, 火能煮水”[3]的原理, 来说明水、火两种原本难以相容的事物, 在一定条件下却能相容相济, 升华到一种和谐完美的境地。所以, 中国传统茶道的“和”就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 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 一个“和”字是最能体现茶道精神的内核, 涵盖茶道精神的丰富层面的。

儒家中庸思想的核心部分便是“和”,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中庸》第一章解释道:“喜怒哀乐之未发, 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4]意思是说人对自己的各种情感体验、情绪波动都能够有所控制, 不会因为这些变化而导致行为或思想偏激, 就是“中”;在感情流露或发泄时, 也有一定的节制, 不偏不倚, 就是“和”。“中”是天地的根本, “和”是世间万物兴盛的, 能够达到中和这种状态, 就是符合自然界和世间的客观规律, 那么必然会形成一种有序的、欣欣向荣的面貌。朱熹《中庸章句》注释:“中者, 不偏不倚, 无过不及之名。庸, 平常也。”[5]这里朱熹将“和”解释为不同事物甚至对立事物的和谐统一。不仅是针对事物而言, 也是针对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言, 它的内涵非常丰富。根据陈香白先生考察, 主要包括了中和、和谐、宽和、和勉、和合 (和睦同心、调和、顺利) 、和光 (才华内蕴, 不露锋芒) 、和衷、和平、和易、和乐 (和睦安乐、协和乐音) 、和缓、和谨、和煦、和雾、和售 (公平买卖) 、和羹 (水火相反而成羹, 可否相成而为和) 、和戎 (古代谓汉族与少数民族结盟友好) 、交和 (两军相对) 、和胜 (病愈) 、和成 (饮食适中) 等意义。[6]

这些思想意识在儒家文人的脑海中是根深蒂固的, 因而茶性的平和也很容易受到他们的关注。饮茶时两者之间共通的特性必然会使他们产生联想和共鸣, 进而渗透到他们的思想观念中, 茶事的品味也越发端庄典雅。尤其是宋代, 无论是茶饼的制作、茶具的使用、煮茶的过程, 还是品饮的过程, 都表现出精致细腻、和谐优美的风韵, 而文人们也可从中领略体味高逸中和之美。煎茶过程中, 要注意水质的优劣、煮茶的火候、茶汤的浓淡、点茶的力道等等, 一切都要恰到好处, 甚至要求碗盏的颜色要与茶汤的颜色相配, 无一不体现着和美的观点。蔡襄《北苑十咏·造茶》:“焙出香色全, 争夸火候是。”反映了茶在制作过程中对火候的注重;欧阳修《尝新茶呈圣俞》:“停匙侧盏试水路, 拭目向空看乳花。”提到点茶时用竹筅反复击打到一定程度, 就会产生泡沫, 即汤花, 汤花则要紧咬盏壁不留水痕;苏轼《试院煎茶》:“蒙茸出磨细珠落, 眩转绕瓯飞雪轻。”写到了饼茶磨成细末, 茶汤上才会出现雪白的泡沫;苏辙《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章子厚寄新茶》:“蟹眼煎成声未老, 兔毛倾看色尤宜。”“蟹眼”是指煎茶时汤面的泡沫, 通过对汤花的观察和水声的大小来判断茶汤是否适中, 兔毛代指喝茶的碗盏, 雪白的茶汤和深色的碗盏相配, 才对比鲜明, 能更好地凸显出茶汤的纯白。

宋代文人相比较前代文人, 尤其是唐代文人, 在心态上已经走向平和从容。他们对待周围人事或自身遭遇, 不是要把自己的心情、感受、体验一股脑地说出来, 使激烈的情绪得以释放, 而是用更加冷静理性的思索, 从经历中得出人生的经验。在欣喜时不得意忘形, 在失意时也不颓废自弃, 总是能够客观地面对人生和命运, 心平气和地接受上天的安排,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因此, 宋代文人显得成熟、理性、平和、包容。即便是要将内心所感所想表达出来, 也多会采取一种曲折委婉的方式, 体现出“温柔敦厚”的传统观念。苏轼《汲江煎茶》中写到:“活水还须活火煮, 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 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 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 坐听荒城长短更。”这首诗作于北宋哲宗元符三年的春天, 诗中所写是作者一次独自烹茶品味的过程。从取水到煎茶, 作者都带着一种欣欣然的淡淡愉悦。为了喝到纯正的茶, 他一定要用江中流动的水来煎茶, 月光中来江边取水, 用大瓢舀水, 好象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 提回来倒在水瓮里, 再用小水杓将水舀入煎茶的陶瓶里。当瓶中水煮沸时, 雪白的茶乳在水面翻滚, 将茶倒入茶碗, 飕飕作响, 像风吹过松林所发出的松涛声。他在《试院煎茶》诗里说“飕飕欲作松风声”, 也是用“松风”来形容茶声。这虽然带点夸张, 却十分形象、逼真地说明, 当时周围的环境非常静谧安宁, 即使细微的声音也变得响亮。最后写喝茶, 说要搜“枯肠”只限三碗恐怕不易做到。这是化用唐代诗人卢仝《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句子,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人们常用“枯肠”来比喻写诗文思路不灵。卢仝诗说喝三碗可以治“枯肠”, 但作者怀疑三碗未必能治“枯肠”, 使文思流畅。其实在这里作者不一定真的是要治“枯肠”, 只是借此来表明自己饮茶的量。于是, 作者一边喝着茶, 一边听着荒城里传来报更长短不齐的鼓声。苏轼写这首诗时, 还被贬在儋州, 此时他已经年过六旬。作为一位心怀高远志向、一生为国为民的有志之士, 苏轼可以说是宋代文人中最坎坷的, 几经沉浮, 但他依然能够保持平和沉稳的心态, 泰然处之, 不仅没有被挫折击倒, 反而借助自己达观超然的人生态度, 化解了一次次的不平和抑郁, 在失意中体验了生活的乐趣。这首诗即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虽然在年老时还被贬到岭南、海南这样的荒蛮之地, 但苏轼并没有就此沉沦, 他能在月夜独自一人取水煎茶, 整个煎茶饮茶的过程, 在他的笔下依然鲜活生动, 就说明他还对生活持有乐观的态度。他将自己融入到宁静的春夜中, 心无杂念地品味香茗, 静静地听着长短更声, 从茶味中感受人生的滋味。整首诗都在营造着一种孤寂的氛围, 此时的苏轼, 已然和周围的环境合二为一, 成为一幅浑然天成的画面。“坐听荒城长短更”一句, 更是饱含着苏轼“随物赋形”的人生观、命运观。从这首诗中也可看出, 宋代文人注重如何将自己与茶的情调融为一体, 并从中感受茶, 更强调气氛的营造, 在特定的气氛中获得精神的宁寂。这正体现了茶道“天人合一”的观念, 个体完全消融在与茶的神韵的沟通中, 达到遗忘自我、与物同化的精神境界。

宋代儒、释、道三家合流、相互融合的社会思潮对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儒家以茶修德, 道家以茶修心, 佛家以茶修性, 三者的融合最终使宋代文人形成处变不惊、理智平和、稳健淡泊的生命范式, 从而对诗歌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表现出宋诗“以意胜, 故精能, 而贵深透辟”[7]的艺术风格。

平和的愤怒 篇2

2、如果你周围是一群鹰的话,那么你自己也会成为一只鹰;如果是在一群山雀中间的话,那么你就看不到海阔天空。

3、换个方法思考,可以使问题变简单;换个立场看人,可以更宽容处世;换种心态看人生,可以得到更多美好。有时仅需换换角度,就可以改变自己的一生。

4、岁月无情人有情,对你思念没有停。虽然不能碰碰面,一样会把你思念。发个信息同你聊,搭起这座相思桥。没有机回见见你,只好说声我想你!

5、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太柔软的心不敢敞开给人任意伤,只能背起坚硬的壳,继续流浪。

6、把自己当成自己。一个人首先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才能让别人感受你的真诚,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在很多时候,别人需要的是不同意见,而不是附和。

7、心存梦想,机遇就会笼罩着你;心存希望,幸福就会降临于你;心存坚持,快乐就会常伴你;心存真诚,平安就会跟随你;美丽的生活由心而定!

8、午后的阳光慵懒的撒在我的身上,我眯着眼睛轻轻的抚摸着身旁熟睡的狗宝宝。均匀的呼吸,甜甜的阳光,让我的心像花儿一样静静地绽放着……

9、高雅的人,看背影就知道;奋进的人,听脚步声就知道;和善的人,看笑容就知道;优秀的人,看你就知道!

10、人海中再回首,朋友真诚依旧,生命里重逢,心境平和温柔,往事如风,岁月如歌,漫漫人生路,苍桑几许,幸福几何!

11、成功源于发现细节,没有细节就没有机遇,留心细节意味着创造机遇。一件司空见惯的小事或许就可能是打开机遇宝库的钥匙!

12、面对困难,微笑含着勇敢;面对挫折,微笑带着自信;面对误解,微笑露出宽容;面对冷漠,微笑洋溢热情;面对爱情,微笑代表真心。愿你微笑面对人生。

13、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

14、爱心、谦卑心是我们沟通别人的最佳利器,它会让我们天下无敌,用爱可以感动一切、打赢一切。

15、人与人之间本身并无太大的区别,真正的区别在于心态,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16、你若要彩虹,就得宽容细雨;你若要丰收,就得宽容粪肥。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一个人的心中如果装不下“宽容”,生活就如同在刀锋上行走,稍不小心就会伤人伤己。

17、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另一半在上帝的手里。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庞大,你获得的就越丰硕。在你彻底绝望的时候,别忘了自己拥有一半的命运;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一半的命运。你一生的努力就是:用你自己的一半去获取上帝手中的一半。这就是人一生的命运。

18、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一切都是轮回。

19、去一个地方,想念一个地方,都是因为那里的人;而不是那里的风景,一个城市会跟自己联系起来;因为那里曾经有过很多的好朋友……

20、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人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是零,过一分钟后恢复正常。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嘴伤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我们的不自由,通常是因为来自内心的不良情绪左右了我们。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强大。

21、快乐是一种心情,一种自然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在平凡之中寻求快乐,在磨难之中寻求快乐,在曲折之中需求快乐。

22、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受,孤单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常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有,转身不一定最软弱。

23、青春气贯长虹,勇敢盖过怯懦,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24、生活总和我们开着玩笑,你期待什么,什么就会离你越远;你执着谁,就会被谁伤害得最深。没有结局的感情,总要结束;不能拥有的人,总会忘记。有些事注定成为故事,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必誓言。这个世界那么脏,谁有资格说悲伤。

2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26、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

27、其实,人,只要知足,便会心静如水,我们只能生活在世俗里。虽然繁杂、浮华的世俗难得安宁,但平静能还我们一片湛蓝的天空,一方悠闲的心灵净土。

28、当你不再十分在意形式和外表,在你生命中的每一天,开始用灵魂触摸欲望,思想便能安宁,爱恨情愁便能一一化解。

29、问候是一只船能把情送远。祝福是一把伞。伴你走过阴雨天,思念是一支箭。能让心相连;拼搏的时候,给你一声问候,所有的坎坷,都化作云烟!

30、我像睡着了,静静的沉沦在宁静的梦里,梦里里一片温暖的月牙白,我躺在那儿,身边有少许的花,我半梦半醒的样子,盯着那花,什么也不去想了。

31、走在人生的路上,自己能做的事自己解决,不能做的事要和能做到的人一起解决。因为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经过了太多,就会发现时光没有教会我们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们不要肯定自己的能力是神话。要时刻记住,别把自己看得太高。

32、学会真诚,流真诚的泪水,露真诚的微笑,让心思澄明,使言行磊落,如此,便不会内疚,不会心伤,不会抱憾。

33、一个人不懂得交往,必然会推动人际关系的力量。成大事者的特点之一是:善于靠借力借热去营造成功的局势,从而能把一件件难以办成的事办成,实现自己人生的规划。

34、心态是命运真正的主人。假如我们想要主宰自己的世界,主宰自己的命运,首先要主宰自己的心态。假如不能控制自己的心态,人生必将摇摆不定,终极会与失败为伍,与成功尽缘。

35、当你不再十分在意成功和失败开始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审视走过生命历程,温暖的阳光就会进驻,你曾经沧桑的心田

36、忙碌中别忘了给心灵一点空间和营养,让喜悦与平静自然滋长,随时给生命来个深呼吸,就会发现:美好无处不在,快乐随手可得。

37、心情不好时,要经常问自己,你有什么而不是没有什么。如果你觉得不爽,你就抬眼望窗外,世界很大,风景很美,机会很多,人生很短,不要蜷缩在一小块阴影里。如果你的生活已处于低谷,那就,大胆走,因为你怎样走都是在向上。

38、生病时,我们发现健康是最重要的;伤心时,我们发现快乐是最重要的;失恋时,我们发现恋爱是最重要的;穷困时,我们发现金钱是最重要的;沮丧时,我们发现信心是最重要的;离开人世时,我们发现时间是最重要的。后来,我们终于体会到,原来所有的后知后觉都只是源于不懂珍惜。

39、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

40、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句话;阳光总在风雨后。只有坚强的忍耐顽强的奋斗,才会看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晴朗的天空。

41、别说一辈子,别说永远,谁能对未来承诺呢?我们能掌握的,无非是当时当地的感情。但一辈子,也是无数个现在组成的,努力好了每个瞬间,也就是永远了。

42、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知足者人心常乐!

43、奔跑,奔跑,奔跑!他的心激动着,他的痛快已经不能用我们浅薄的语言来表述,似乎他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有跳动的欢畅。

44、当你不再十分在意名利和金钱,就会开始珍惜自己的生命,就能做到享受生活,体会人性的至纯至美。

45、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而当我设身为他想象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可怜。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

46、得糊涂是一种境界,心平如境是一种修养,顺其自然是一种超脱,威武不屈是一种品格,富贵不淫是一种情操,常笑就是健康,快乐成就人生。愿你我共勉!

47、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是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那么忘记了。

48、掬来一弯流岚,借得一缕飞烟,纤手轻碾一砚墨香,为心绪铺展一纸素笺,在尘世依依中书写下心有千千结满腹情愫。

49、要感谢痛苦与挫折,它是我们的功课,我们要从中训练,然后突破,这样才能真正解脱。

50、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

51、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一切为心造,无心自解脱。

52、打开你的手机,收到我的祝福,忘掉所有烦恼,你会幸福每秒,对着镜子笑笑,从此开心到老,想想明天美好,相信自己最好。

53、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

54、当你想找个人说话的时候,才发现有些事情是不能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不必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根本没有办法告诉别人的,而有些事情即使告诉了别人,你也会马上后悔。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静下来,真正能平静自己的只有自己。

55、少了很多负累,多了很多潇洒,学会用纯净的双眼观察社会,平静做人,平静处事,如此,便能心静如水!

56、无论如何选择,只要是自己的选择,就不存在对错后悔。过去的你不会让现在的你满意,现在的你也不会让未来的你满意。当初有胆量去选同样该有勇气把后果承受。所谓一个人的长大,也便是敢于惨烈地面对自己:在选择前,有一张真诚坚定的脸;在选择后,有一颗绝不改变的心。

57、人言纷杂,保持自我;工作勤奋,娱乐适度;对待朋友,不玩心术;处理事务,不躁不怒;生活讲究,量入为出;知足常乐,一生幸福!。

58、用快乐带动心情,用观念导航人生,用执着追求事业,用真诚对待朋友,用平淡对待磨难,用努力追求幸福,用感恩对待生活!

59、人生幸福三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有了这三条,人生就不会太累了……

平和体质及其辨识方法的思考 篇3

1 平和体质的含义与特征

1.1 平和体质的概念源流

平和体质的概念最早见于《内经》,《灵枢·通天》中记载:“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根据阴阳含量的多少将人分为五态,提出“阴阳和平之人”的分类;《素问·调经论》言“阴阳均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其“平人”的定义类似于今日的平和质常人。明代张景岳依据先天阴阳的强弱、脏气的盛衰、饮食好恶的表现等,将体质分为阴脏、阳脏、平脏三种,指出平脏者用药“可寒可热”[3]。王琦于2009年发布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4],将体质分为平和体质及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等八种偏颇体质,提出关于平和质“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脏腑功能状态强健壮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的定义[5]。

1.2 平和体质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平和体质的形成是先天禀赋充足和后天调养得当的共同作用。《灵枢·通天》中“阴阳和平之人,阴阳之气和,血脉调”是最早关于平和体质形成机制的论述。邸洁等[6]研究我国不同年龄人群体质分布的特点,发现平和质与25~44岁年龄组关联较强,分布人数均略高于一般人群普调结果,符合青壮年体质强盛较易向平和体质转化的特点。有调查显示部分地区近年来平和体质人群所占比例较小[7,8],认为主要与调查者所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饮食用药、生活习惯相关。

1.3 平和体质的特征描述

1.3.1 一般特征

《灵枢·通天》对阴阳和平之人的性格气质、处事态度进行了描述,“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谈)而不治,是谓至治”,“其状委委然随随然,颥颞然,愉愉然,璇睫然,豆豆然,众人皆曰君子”,指出平和质当心态平和,性格随和,举止适度,适应力强。王琦等通过对古今文献的筛查,明确了平和质的总体、形体特征、发病倾向及对外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体质特征表现[4]。

1.3.2 平和体质的临床研究

大量研究工作显示:平和体质与亚健康状态呈负相关,不同性别、年龄的平和质人群健康状况均优于偏颇体质者[9,10],且身体功能和素质更优[11],抑郁与焦虑[12]的发病倾向小,可以延缓衰老[13]。余超等[14]研究平和质与气虚质大学生完成心算任务时的动态神经特性,结果显示平和质组个体行为与认知能力优于气虚质组。

1.3.3 平和体质的实验研究

郑里翔等[15]用不同体质者血清培养A549肺癌细胞,发现相较于平和体质,阴虚、阳虚体质血清均促进其繁殖。文献研究发现关于中医体质学的各层次实验研究不在少数,但以平和体质与某一种或几种体质的比较为主,无法表现平和质基因特征的全景。

2 平和体质辨识方法研究进展

2.1 量表法及基于量表的辨识体系建立

最初的体质辨识多以基于其含义的主观判定为主,在现代发展中逐步加入了数学统计、判别模型分析等元素。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4]基于各体质内涵,筛选出易于自评且有代表性的60道主观题目,采用标准化、量化计分的方式对受试者进行体质判别。该量表在先期经过了大量调查与计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在目前临床试验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亦有部分学者根据不同情况制订新的体质测评量表,或对上述量表进行改进,但均未得到后续应用。陈舒怡[16]提出中医体质仪的设计,建议采集测试者舌、面、脉象信息以及量表体质测试结果并以信息显示体系来显示受试者体质,符合中医四诊合参的理念,是基于量表法的体质辨识方法进一步优化的设想。

2.2 现代指标的引入

张晓等[17]测量平和质组与气虚质组原穴生物电信号,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李启佳等[18]运用非制冷镜头的热成像仪对阳虚质健康人组和平和质健康人组进行扫描,结果可用于对阳虚体质者的评价。此类研究基于某一偏颇体质与平和质的比较,对特殊体质的特征有较好的提示意义,但无法建立完整体质辨识体系。

厚磊等[19]比较平和质组与偏颇质组的红外热态特征,发现偏颇质组的督脉和肾都较平和质组显著偏凉,印证平和质先天禀赋较为充足的理论。胡湘等[20将脑电信号引入体质分类,认为脑电信号自相关系数可以作为正常人中医体质分型的佐证。以上研究为平和体质的辨识提供参考,但仍缺少系统性大样本量的观察分析。

2.3 客观化四诊信息的应用

众多学者[21]就舌象和体质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排除明显病理性舌象可提高平和体质判断准确性。但笔者认为虽然舌象的诊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机体当下的状态,但由于其影响因素过多、变化较快,不能反映机体的某一种稳态,故而不宜单独作为体质判别标准。部分研究将声音特征[22]、舌象、脉象、握力等[23]指标引入对平和体质与气虚体质常人的体质判别,为气虚体质的客观评价提供依据。但适用范围较窄,只能局限于特定群体,指标本身包含信息较少,无法进一步应用于其他体质的判别。

3 平和体质研究思考

3.1“平和质”与“健康人”概念的区分

韦芳宁[24]结合《周易》,探讨《伤寒论》中对于平和质的现象研究和调护理论的建立,认为《伤寒论》是对《周易》卦数的推演,天人合一,平和体质人身体的变化暗合自然的规律。其中对外感风寒的论述,既是平和体质者感受风寒之邪后机体的自然反应,是对平和体质者患病后发病规律的临床讨论。刁利红[25]论述了《金匮要略》中平人体质的特点,并着重提出“平人无寒热,短期不足以息者,实也”“素盛今瘦”“阳衰之后”等,是平和体质者患病或体质发生变化的现象。体质是一种内在的、固有的、形态结构性的、稳定难调的、非此即彼的特征[26],短时间内,证的外在表现并不能改变其内在体质。“体质”与“证”的含义不可被混淆。我们称平和质为较健康的体质,主要体现在精力充沛,脏腑功能强壮,不易生病,而不是反证其他偏颇体质就是病态的体质,或亚健康的状态,认为亚健康和偏颇体质是同一状态的不同表述是错误的,这个逻辑的反推就是平和体质既是健康人,那么将健康人群按照体质分类,最终达到以人为核心,辨体施治的精准医疗的意义就完全不存在了。平和体质不等于健康,平和体质者患病后,根据其体质的特异性,疾病亦会循规律而发展。分清平和体质与健康人的概念,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医体质分类的内涵。

3.2 平和体质不是除偏颇体质外的集合

高志平[27]提出现今常用体质分类中的平和体质是一个广义的、排除主要偏颇的、包容性的集合。刘汉红[28]认为九分法中只有平和质是生理性体质,其他八种偏颇均为病理性体质,《内经》中关于“阴阳二十五人”分类法是对平和体质再分类的描述。笔者认为以上研究虽主旨含义都是正确的,但对平和体质的理解均是对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的误解。九分法本身针对的是所有人,“阴阳二十五人”是从五行属性去将同一个整体进行分类,两者应是并列关系。平和不等于非偏颇,笼统将八种偏颇外的体质都归为平和体质是不正确的。平和质的核心内涵在于阴阳调和、气血充盛、津液输布正常,而不是排除现行量表中主要偏颇后的合集。为此,我们需要应用客观化的方法,引入稳定独特的指标,真正把平和质人群辨识出来,否则,就会陷入平和就是非偏颇的谬论。

3.3 脉诊信息是达成平和体质辨识客观化、标准化的可行指标

周学海在《脉义简摩》中论曰:“人之禀质,各有不同,而脉应之。”,说明不同体质者气血盛衰寒热偏颇不同,脉象自然各异。周冠中[29]总结体质评估项目在相关文献中出现的频次,舌脉相关条目共计出现100次,位列第三;他通过对中美两地区医务人员进行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得出体质评估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及权重值,其中,舌象脉象为五维度中较重要的生理维度中的第一优先考量。多项临床研究[23,24,25,26,27,28,29,30]显示健康人群中各型体质对应的脉型有明显差异,得出平和质以平脉、缓脉多见,气虚组脉象参数在h4、h3/h1、h4/h1、t4、t5、As、Ad上具有显著特征性等结论。这说明脉诊与体质分类具有明显相关性,且脉象信息是对体质进行分类判别的重要指标。将脉诊信息作为体质判别的客观性指标是具有可行性的新方向。但目前研究中多采用传统28部脉的分类方式,在结果表达中脉诊与体质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虽然表现了各体质脉象的特异性,但对体质分类缺乏实际指导意义,无法成为诊断标准。现代脉诊仪所能获取的脉象特征远比古人单凭手指感知的脉象更加全面、精细,计算机对数据的分析远比凭个人经验做出的判断精确,我们不应禁锢于传统脉象的“标签”,而应通过临床大数据的补充,运用现代的数学方法对脉诊信息进行更有效的应用。脉诊信息的全面性、灵敏性最大可能地保证了体质信息的表达;脉诊仪标准化采集、数字化分析的工作方法保证了获取信息的科学性、客观性、可重复性。将大样本量的平和质组与非平和体质组的脉象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取平和质的脉诊信息特征,用于平和体质的客观化辨识。

3.4 脉诊客观化研究与体质分类的相关性与急迫性

李鸿等[31]提出脉象基值理论,认为对比个体脉象现时的表现与平时健康状态下的表现才能对目前证候做出判断。要对每个个体进行脉象比较未免过于理想化,脉诊的客观化研究目前最需要的是关于“平脉的研究,即对不同健康人群进行系统的脉象采集与客观化的特征分析。体质学说体现了中医“因人制宜”的特征,是对健康人群有效的再分类。提取各体质人群的脉诊信息参数,结合性别、年龄、地域、季节等分层分类对常人脉象进行研究。只有确定正常人脉象应有的特征,针对疾病与证候的脉诊信息研究才能得到实际的临床转化。故而脉象与体质分类的相关研究是目前最迫切的需要。

3.5 现有体质辨识的主观性问题

目前的体质辨识方法仍以完成量表问答为主,但临床应用中,量表中按分值设定的备选答案经常不能准确描述受试者自身感受;长达1年的使用周期常被忽略,无法表现体质的长期稳定性,例如冬季与夏季常出现阳虚体质或湿热体质比例升高的结果;《标准在应用于健康人及亚健康人群时有较好的体质辨识度,但对于已出现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的人群则仍有待完善[32]。在平和体质的判别方面,《量表》以排除法为主,仅有两个问题属于肯定判断,使得平和质分类更像是排除八种偏颇体质后的集合。量表法存在诊断方式片面、主观性强、问题设置模糊、分类重叠、缺乏兼夹体质判别、脏腑定位等问题[33],客服主观化是体质学说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

4 小结

体质研究中多以平和体质与某一种或两种偏颇体质组进行比较,但这种比较的合理性应建立在参照物———平和体质本身的基础研究扎实、特征明确、辨识准确的基础上。平和体质作为独立的体质分型,相关研究工作需要被重视。

形容心情平和的成语 篇4

【安安心心】:保持心境平静,不受外界干扰。

【安心恬荡】:心情平静,不求名利。

【不紧不慢】: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不能自已】: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成天平地】:指天和地都平静。比喻一切安排得都很妥当,万事如意。

【此中三昧】: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

描写心境平和的诗句

1、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2、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

3、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

5、病来心静一无思,老去身闲百不为。——白居易《斋月静居》

6、安禅未必需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7、鸟穿浮云云不惊,沙沉流水水尚清。任他尘世多喧嚣,静我凡心立功名。

8、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

9、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柳宗元《晨诣班超师院读禅经》

10、官曹称心静,居处随迹幽。——白居易《赠吴丹》

1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2、凡事大半天注定,何必三更费心肠。

1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14、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柳宗元《晨诣班超师院读禅经》

15、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白居易《船夜援琴》

20、智者乐山山如画, 仁者乐水水无涯。 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 ——陶渊明

21、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曾国藩

22、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纪昀《训次儿》

23、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张英曾《聪训斋语》

24、知足不贪,安贫乐道,力行趣善,不失其常,举动适时,自得其所者,所适皆安,可以长久。

25、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26、一个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27、寻常衣食随时度,分外资财莫妄求。

28、能自得时还自乐,到无心处便无忧。

29、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口乐意莫生嗔。

30、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李白《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31、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贾岛《寄白阁默公》

上一篇:电影中的鸟类秀下一篇:中印服务贸易比较分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