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机教学(通用12篇)
上机教学 篇1
物流上机实训课是实践课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物流上机实训课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理解物流过程,通过物流作业模拟提高学生掌握物流基本流程、环节与操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企业入职的基本能力,通过模拟和讨论,让学生体会物流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角色的互换和交流,掌握企业对物流各个岗位的人职需要和技能。但是在物流上机实训课的教学中往往由于课程定位的不清晰,导致实训课达不到应有效果。物流上机实训课以及物流实训教学软件只是一个载体,是为了让学生熟悉物流作业流程,而不是局限于仅仅知道操作过程,机械地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对现在的学生来说,软件操作对他们已经不成问题,稍微讲解和练习一下就会,所以在物流上机实训课上针对物流教学软件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理解整个业务的流程以及各业务环节之间的依赖与制约关系,以及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出现了不太正常的状况时,判断问题出在哪里,应该怎样处理。
1物流上机实训课的课堂组织方法
常见的物流上机实训课的课堂组织方法有两种:普通实训法和模拟实训法。普通实训法类似于企业中应用一种新软件之前的操作培训,一般先给学生讲解实训软件所针对的业务模型,教会学生软件各主要环节的基本操作方法,然后布置练习让学生自己熟悉各种基本操作,最后以上交作业或操作考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软件操作的掌握情况。模拟实训法强调要模拟企业的真实操作环境,以尽量接近软件实际使用状态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在这种方式中对每位学生规定角色,每人进入的操作界面不完全一样,学生有不同的权限,分配的任务各不相同。
两种课堂组织方法各有特色。普通实训法在目前实训课程的教学中使用较为普遍的,因为这种方式比较符合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相对简单,所有学生面临的环境、接受的任务、操作的步骤都是完全相同的,有利于教学节奏的控制、学生的互帮互学。虽然这种方式在形式上与企业中的操作培训相似,但是实际过程与效果都与企业培训相差甚远。由于学生缺乏对业务知识的了解,在这样的课堂组织方式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老师教的基本操作方法上,他们的目标和兴趣很大程度上放在能否通过最后的考核,而这样的考核一般都是看结果,很难考察每个学生的操作过程,所以这样上课一般只能让学生掌握实训软件最基本的操作,很难达到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
模拟训练法侧重于模拟企业的实际应用,所以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关注软件的功能与操作方法,还会关注到业务的具体流程,以及自己与上下游工序操作人员之间的配合关系,遇到问题的时候,相互之间的讨论涉及到不同的岗位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视角,对软件的理解比前一种方式更深刻,对某些细节更注重一些。但是在这种方式下,一个任务只能使学生对自己所操作的环节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对于与自己的岗位距离较远的业务环节往往不够关心,从而导致对软件的全貌缺乏了解,而且不同的岗位接触到的问题是不同的,所以同样的课程中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有较大的差异。要消除这种差异,需要对不同岗位进行轮换,所以这种方法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考虑到两种物流上机实训课的课堂组织方法的不同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使用了普通实训法和模拟实训法,在教学阶段的初期采用普通实训法,后期采用模拟实训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作业流程,在熟悉作业流程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操作,避免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具体操作部分,并不清楚为什么这样操作,以及与之相关的流程是怎样进行的。在教学中把学生的身份分成供应商、采购商、仓储公司和运输公司,如果在学生还不熟悉各部分流程的操作方法之前就严格地进行分组,要求学生按照分配的角色进行操作,那么在讲解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问题,因为每一段流程都只涉及部分学生参与操作,另一部分学生就无事可做,这就导致他们转向QQ、游戏等休闲活动。为了改善这种状态,对教学阶段的初期并不强制进行分组,而是采用普通实训法教会学生各部分的操作方法。在操作之前特别强调和讲解操作过程中角色的转变。比如当学生的角色定位于供应商或采购商时,主要的操作都在物流信息平台模块进行,当学生的角色定位在仓储公司,那么所有与仓储有关的作业都在仓储配送中心模块完成;而当学生的角色定位在运输公司时,则主要在运输配送中心模块完成相关的操作。等到学生熟悉了各模块的操作过程之后,则采用模拟实训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各组学生按照指定的角色完成相关操作。
2物流上机实训课教学设计
物流上机实训课采用奥派物流教学平台,属于第三方物流流程模拟类教学软件。其中包含物流信息平台、仓储配送中心、运输配送中心、银行等基础模块。教学内容分为基础设置、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合同管理、物流作业等。每个模块在运行之初都需要进行基础信息的设置,比如在仓储配送中心部分,学生需要设置库位的长、宽、高,而学生之前对库位也没有实际的概念,这就需要在进行相关操作之前讲解库位的相关知识作为先导知识,同时展现一些实际的数据让学生对于实际的库位有具体的认知,而不是在进行相关设置的时候一头雾水,盲目地填上几个数字,如果机房可以上网的话,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知识,同时也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而不是放任学生自己盲目的搜索。透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让整个实训课变得比较有节奏感。
在教授学生操作方法的时候,我们采用的是普通实训法,在操作演示时,并不是采用全程由教师用预设账号完全自己操作的方式,而是请学生用个人账号在教师及上根据教师的指令操作,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当操作时,学生个人账号可能会出现一些个性化的问题,这时候也可以因势利导地针对这些个性化的问题去探讨出现问题的的原因。比如,学生演示入库作业时,在经过入库单审核——货物审核——货物包装——入库单确认——分配库位,前面的操作都很正常,到最后分配库位时,系统提示库位体积小于货位体积,入库失败。这时候就可以就这一问题提问,请学生一起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这样比起教师直接给出答案会更有效果。最终找出原因出在基础设置上,由于在基础设置中库位设置的体积太小,入库时,系统发现入库的产品体积大于库位体积,这时系统就会报错。这时候可以一并向学生讲解应用软件时,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的重要性,以及物流软件的刚性。同时教师在这里也可以一并指出可能出现的其他问题,或者先让学生操作,当发现学生出现其他典型问题时,再把学生请到教师机上进行演示,然后让学生一起诊断,探索出现问题的原因。
3物流上机实训课的应注意的问题
①教师应经常走动,避免讲完操作过程就让学生放任自流,不管学生。经常走动,一方面查看学生的操作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当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状况时方便学生及时与教师沟通。
②教师应避免平铺直叙,过于平淡,善于发掘上机课中的小插曲,及时引导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当出现一些操作失误或系统报错是,把问题拿出来,让学生们一起思考,一起尝试找出答案。
③管理学生期望值。物流上机实训课作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这门课有较高的期望,希望这门课可以学到很多实际的知识,以后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但是实际感知的实训课往往比较枯燥乏味,达不到学生的预期。所以上课之初,就需要教师适当调整学生的期望值,避免出现学生期望值过高现象,最终导致失去对上机课的兴趣。
④采用适当的考核方法。物流上机实训课注重过程,课程的考核应有别于理论性课程的考核,物流上机实训课考核要改变以往卷面理论考核、期末考核的做法,而采用过程考核、阶段考核。在物流上机实训课中,考核应紧跟教学之后,进行阶段性考核,应该更注重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夏蓓,张鹏.物流专业实训课程课堂组织研究[J].科技信息,2011,(36):222.
[2]徐照.物流教学中实训活动的开展与组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4):244.
[3]袁战.物流上机实训课的组织与实训软件的选择[J].物流科技,2010,(12):128-129.
上机教学 篇2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授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还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理论课
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适合完成基础知识、语言算法、小结讨论等内容的教学,所以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
应给予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足够的重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为学生上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要结合典型事例(最好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明白: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课时,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还需要学生怎样配合等等,让学生有一个必要的心理准备,为今后的学习尤其是上机课能充分利用好45分钟开个好头。
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应取消在目前信息技术课时不多的情况下,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已无效益可谈。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安排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个思考题可以是用已学知识构思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是分析学生上机过程中某个有代表性的技术问题形成的原因,并设计排除的方法。思考题的设计要兼顾“温故”并导出本节所学、鼓励发现问题、培养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等几个方面的功能,要允许学生查阅资料或讨论。
牢记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对于新授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但应注意小结要坚持鼓励的原则,并且注意对学生已经弄清楚的问题不要再重复。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但不忙乱,自身的教学效率与计算机的高效性和谐一致,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新变化。
要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追踪新技术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教学中不但要追踪新技术,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由于有关新技术的教学内容对设备要求较高,一般学校设备更新的速度目前还不能与之同步。因此,学校可安排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如暂无多媒体教室也可用教师机和大屏幕彩电替代)对Windows和Internet等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和应用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有机会感受这些应用技术。那种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能赶潮流,只要教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就可以”的想法不可取。
上机课
教育部已拟定,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
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配有多媒体教学网或大屏幕投影机的现代化机房,能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对暂不具备以上条件的机房,也应常备一台投影仪,教师要精心设计制作投影片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效率教学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比如在学生已掌握DOS命令格式,并已具有使用dir、tree、cd命令的经验时,让学生自学掌握rename、md、rd、copy等命令,并引导学生进行验证操作,效果很好。再比如在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创造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了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素质的人才。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WPS for Windows或Word设计贺卡、办报,用Music作曲、用FoxBASE分析班级成绩,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两个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程序设计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应让学生适当参与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选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一般只需学习十几个简单的语句,即可编出多种多样的程序。让小学生学一点LOGO语言,初中生学一点Basic或FoxBASE语言的程序设计,学生用所学语句自己组合成程序,用来解决某个问题:画图、奏曲、解趣味数学题、进行成绩分析等等。这个过程对学生而言就是创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规划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键盘指法的常规训练尽量与英语学习相结合,要常抓不懈键盘指法作为一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要求小学、初中阶段作为常规训练常抓不懈。但是,应杜绝把信息技术课上成打字课的做法。笔者的做法是:1)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拿出5分钟的时间练习指法。前期“键位感觉”的训练必须用键盘、模拟键盘或自制键盘卡(与标准键盘等大)进行,后期“传感速度”的训练在课余任何时间均可进行。2)每节上机课前用5分钟的时间对学生一周键盘指法训练的效果进行检测:开始的1~2分钟用于完成开机和指法热身练习(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进入机房后自觉抓紧时间各就各位,开机练习);其后的2分钟用测试软件进行英文录入比赛(测试);最后的1~2分钟用于测试小结。教师在小结中要注意表扬比赛前10名或达到本阶段训练标准的学生,并纠正不规范操作。
上机教学 篇3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上机教学 课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为培养中职学生动手能力,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上机教学基本成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或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基本教学形式,那么老师是如何开展上机课堂教学呢?
(1)教师的课前准备:教师一般在课前会作相关的准备(理论教学的PPT、实例操作演示)、上机操作需要的素材、希望达到目标的案例。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常会压缩理论教学的时间,增加上机操作的时间。
(2)上机教学的授课模式: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一人一机的上机教学模式,希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技能与知识,学生自主能动性大大增强。
(3)上机教学常见问题:学生不易组织,容易凭自己的兴趣、爱好操作,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辅导精力有限,不能面面俱到;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完成同一任务需要的时间有较大差异;学生依葫芦画瓢,边学边忘,没有真正掌握操作技能。
从上面的情景描述中,不难发现,影响上机教学课堂有效性的原因大体是这样几个方面:
(1)中职学生自身的素质:学生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决定着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的自觉性。而中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一年不如一年,这大概是大多数中职教师最感慨的事情,他们大多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目标不明确,自觉学习的能力不强,甚至逆反心理严重。所以表现在进入机房时,东摸摸西看看,你一言我一语,很长时间进入不了学习的角色。
(2)教师在上机课堂教学中能否合理安排新课的演讲与上机教学的辅导。在上机教学的组织中,如果不能合理安排新课的演讲与上机教学的辅导,往往会出现教师讲的时候学生不听,学生做的时候纷纷举手提问,同一问题教师反复解答,不但身心疲惫,还顾此失彼。
(3)上机教学中任务的设计是否能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果任务设计偏难,规定时间内学生不能完成任务,学生没有成就感,会挫败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果任务设计过于简单,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觉得课堂太过松泛,无所事事。
(4)上机教学的组织能否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自主学习。常见的上机教学步骤为:导入和布置任务——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和教师辅导——点评和小结。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易于实践,有助于学生迅速把握要学习的知识技能,但学生依然是处于被动状态,对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创新能力是不利的。
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要提高中职计算机上机教学课堂的有效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1)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好3-5分钟左右,能够强烈吸引学生关注的导入环节,把学生的眼球吸引到课堂的开始。常见的导入形式有:精彩作品的展示、情境设置或相关故事的精彩描绘、引起思考的挑战性问题、比较与讨论等等。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阶段的学生状况采取不同的导入形式。比如:在学习键盘操作指法时,用比较与讨论法导入:先让学生描述或演示操作键盘时的指法,再演示正确的指法,延伸到键盘设计的思路,实际操作中正确指法的优势等等。当学生发现自己多年使用的指法遇到挑战时,会渴望去尝试新的做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尝试后,会因为新的指法不如旧习惯适应,往往会有退缩与畏难情绪,这个阶段就要改用精彩故事导入法,展示许多中职学生录入高手案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在学期初时,用作品展示或情境设置等形式进行导入,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关注,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自觉性增强,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导入形式就会变为课前回顾或引起思考的挑战性问题,希望学生能够主动分析与思考,进行探究性地学习。
(2)精讲多练,作好演示与辅导
作为以学习技能为主的上机教学,应坚持精讲多练,把课堂的多数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操作与尝试,让学生在操作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
①教师要把握讲的时机,最好是在学生渴望得到帮助的时候讲,把新知识重点、操作要点作为主要内容讲,要将讲与演示配合。比如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图文混排时,在案例展示后分析完成任务需要的操作要点,先勾起学生想学会在文本中插入自选图形、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等等愿望,再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演示操作方法,让学生直观、快速的了解课程重点和操作要领后将课堂交给学生。
②个别辅导与集中答疑相结合。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会比在被动听课时遇到的问题多得多,仅靠教师一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助手,将学生搭配分组,依靠学生助手的辅助做好个别辅导。对于学生中出现的相同的问题,集中演示讲解,进行难点突破。课后对本堂课的重点和操作情况进行总结与展示,巩固教学重点。
③充分准备,合理演示。上机教学中因为设备的原因会出现许多突发的事件,比如演示机与学生机因为软件版本的不一致造成操作方法的不同;教学设备的故障等等,作为上机教学教师在课前除了要做好教案、素材、演示的准备外,更要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准备,要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防因为设备的不熟悉、软件的不熟悉等原因影响教学进程,降低在学生心中的威信。
(3)任务驱动,合作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最好的实践课教学方法,也是上机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两个开放型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包含于任务之中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nlc202309011959
①任务设计要符合有任务能驱动的原则。在中职教学过程中,上机教学的内容应该结合中职学生面临的工作岗位,任务的设计也要与所学专业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岗位能力的需求。比如:在WORD实训教学中,把设计一个旅游景点的宣传广告页作为乡村旅游专业学生的一个实训项目,将设计一份漂亮的菜谱作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训项目,将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任务要明晰,有层次。课前为学生准备好任务说明,导入课前设计好的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并将总任务分解为二至三个由浅入深的阶段性任务,要求学生在每完成一个阶段性任务时填写相应的任务说明,让学生不仅能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更能进一步巩固操作技能。
③自主探究。教师在做完基础的教学内容演示后,对于任务的完成,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线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WORD图文混排教学中,新课演讲时只给学生演示如何插入自选图形,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疑问插入图形后要如何更改大小、如何更改颜色、如何改变位置等,此时提示学生:观察一下图形周围,看看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对准图形双击会有什么反应等等引导学生自主尝试;对于学生集中的存在问题,让学生先演示他们的操作方法,然后与老师的操作相比较,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措施。
④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一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⑤拓展延伸。拓展命题最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或任务,如学习PowerPoint时,在探究完成课本上的实例后,可为本班同学设计生日贺卡;也可根据临近的节日制作贺卡,还可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公益广告等等这些练习,小型的可让学生在课内完成,复杂的则可由小组合作或在课外完成。
(4)教学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学生是被动接受同一标准的评价。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信息量的增加,学生不仅需要合理的被评价,还希望主动进行评价。
①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不仅可以互相评价完成的任务,还可以评价课堂的组织。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还能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理解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与作用。
②让学生利用网络发布作品。对于比较特别或者有纪念意义的作品,可以让学生自己上传到网站中并写上说明及自我评价,同学们进行相互的评价,课后学生如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还可以修改再上传。这样无论是在评价还是在拓展方面都能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孩子的生活中去。
上机教学 篇4
数据结构是高职软件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它是软件开发类课程的基础。目前高校采用的数据结构上机教学实践模式是“大作业”或者“课程设计”, 而这两种模式对高职学生而言难度很大, 绝大多数的学生很难按照要求完成设计, 因此收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高职教学最需要的是教师能够带领学生“手把手”编写并实现算法, 再让学生自行设计其他算法。鉴于这一点, 同时也考虑到高职学生以后的工作需要, 我们在上机实践中拟定这样的总体教学目标:对数据结构的一些过深入的理论不要求学生过多掌握, 注重培养学生对常用算法的实践编写能力。本文针对如何手把手教学生编写算法作一定程度的探讨和研究, 并提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
二、上机教学实践总体设计思路的提出
我们的总体设计思路是:编写“填空式”实验手册, 实施“填空式”实验手册上机教学模式。“填空式”实验手册并不是代码的罗列, 而是在每个实验题目中给出引导文本, 以及相应的C++程序框架代码, 引导学生进行关键语句或子程序的填写, 并要求学生编译、运行、调试, 记录相应的实验结果, 最后师生共同进行实验结果分析, 在实验结果分析中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在学期结束时, 教师再给予学生总结性评价。“填空式”实验手册上机教学模式图如下图:
三、“填空式”实验手册上机教学实践之案例探讨
本文以二叉树的上机教学为例来探讨如何编写行之有效的“填空式”实验手册蓝本。通过理论课堂学习二叉树的抽象数据类型及常见算法以后,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实践教学难点是怎样编程实现它, 这需要逐步回顾和提取学生已学的编程知识, 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编写。
(一) 探讨1——针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算法
对于理论教学和上机教学中都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算法, 在实验手册中必须给出尽可能多的空格, 来填写数据结构及相应的算法。首先是二叉树结点的定义, 在实验手册中可以这样编排:给出大致的代码框架和相应的注释, 学生在填写完成空缺的代码后, 再全部敲入计算机运行。例如:
学生通过填写以上的空格, 并把代码敲入计算机, 编译运行, 不仅可以加深印象, 还可以提高编程能力。
其次是二叉树的遍历, 高职学生需要掌握的遍历并不仅仅是会写出遍历的序列, 更重要的是编写递归遍历的算法, 例如前序遍历是这样描述的:如果一棵二叉树不空, 先遍历根结点, 再递归遍历左子树, 最后递归遍历右子树。而对应的实现程序可以在实验手册上这样给出:
而诸如中序, 后序遍历的情况可以以此类推。
在教学过程中, 在强调算法的编写的同时, 更强调程序的正确运行, 所以在编写实验手册时, 必须编写最终能使得所有算法函数运行的main () 函数, 承接上述二叉树的遍历实例, 继续在实验手册中安排以下的代码:
除了编写main () 函数之外, 教师还需要对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复杂算法做相应的文字说明, 譬如, 头文件和.cpp文件的创建, 哪些代码放在哪些文件中, 并要求写出更详细的实验结果。教师需要在课前自行编写好代码并通过运行, 然后, 再根据算法本身的眼点做些填空的设计, 要求学生自行完成。例如释放二叉树的存储空间的算法需要用到递归后序遍历, 可以这样设计:
(二) 探讨2——针对只要求学生了解的算法
对于一些不要求学生彻底掌握、只要求其了解的算法, 在设计实验手册时, 可以把填空的数目设置得少一点, 仅仅留下一些最关键的代码, 让学生去填写, 但同样需要其运行, 这样既降低了难度, 也加深了学生对该算法的印象, 达到预期效果。例如对一棵二叉树进行非递归前序遍历, 在这个算法中需要利用堆栈进行回溯, 实验手册上的代码可以这样设计:
对于这样较复杂的算法来说, 实际起到的效果仅仅是提高学生调试程序的能力, 所以可以选择性地讲解。
(三) 探讨3——给出一些辅助性的算法
在高职的数据结构理论课程中, 并不是所有的算法都要求学生掌握或了解的, 尤其一些难度较大、理论性较强的算法, 而这些算法程序在上机教学中有时是必不可少的。例如, 二叉树的创建算法, 通过广义表描述字符串来创建二叉树, 这个算法的难度对高职学生而言是比较大的, 因为涉及堆栈和回溯, 学生能编写出来的可能性较小, 因此在理论课程中不需要学生掌握, 但是在上机过程中, 如果需要编写后继的算法, 二叉树是必须创建的, 遇到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事先把程序编写调试好, 直接写在实验手册上, 然后在上机教学时对于二叉树的创建这个问题一带而过, 直接把创建的代码给学生, 以便学生接下来编译, 运行, 调试。
四、“填空式”实验手册上机教学模式之具体实施策略
上机教学实践中还需结合相应的实施策略: (1) 由于最终的目标是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实验册上的任务, 这就要求实验手册上的代码必须是事先经过教师的严密调试的, 确保可行之后再交给学生填写。另外, 对于实验手册的编排, 可以在本门课开设之前由学校组织统一编写实验手册, 或者教师在每次课之前把实验手册以讲义的形式印发给学生。 (2) 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求每个学生把编写的源文件保存, 直到学期结束时作为学生的代码集, 存入学生电子档案袋, 以便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 (3) 步步引导的教学方法不可能是自始至终的, 最终的目的还是需要学生独立编写, 同时学生也不可能在仅有的几次的引导下, 自主编写能力就可以提高,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引入“强制”教学方法。 (4) 教学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在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编写能力后, 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布置一些难度不大, 但需要学生从头到尾独立设计编写完成的大作业, 强化其设计能力, 并进行考核。
五、结语
总之, 数据结构的上机教学是有难度的, 不仅要教会学生编程, 还要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本文提出的“填空式”实验手册上机教学模式仍存在不足,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需要教师不断地思考如何进行课前准备、课堂组织和课程考核。
摘要:数据结构是高职软件专业的基础必修课, 由于该门课理论性太强, 难以适应高职软件专业的实践性, 所以对其上机实践的要求显得尤为突出。而关于高职数据结构课程上机实践的组织, 目前没有统一的认可, 本文总结数据结构上机教学实践经验, 得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 以期为高职院校开展数据结构上机实践提供教学方法上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数据结构,“填空式”实验手册上机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严蔚敏, 吴伟民.数据结构 (C语言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2]陈雁.数据结构 (C语言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erp上机报告 篇5
实验目的:了解用友ERP-U8管理系统这个软件,并学会一些基础的操作管理和数据维护。系统学习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的主要内容操作方法,学习总账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学习自定义报表和使用报表模块生成报表的方法。
主要实验内容:1帐套管理的操作,包括账套的建立、修改、引入和输出。2.帐管理的操作,包括帐的建立、引入、输出和结转上年数据,清空数据等。3.操作员及其权限的集中管理,主要包括设置用户、定义角色及设置用户功能权限。4.基础内容的设置,主要包括部门档案、职员档案、客户分类、客户档案、供应商分类及供应商档案等。5.系统初始化:主要包括设置系统参数、设置会计科目体体系、录入期初余额、设置凭证类别、设置结算方式等。6.日常业务处理:主要包括填制凭证、审核凭证。出纳签字、记账以及查询和汇总记账凭证。7.出纳管理、账簿管理、期末处理等操作。8.文件和格式的管理,数据的处理,图表功能的使用,二次开发的应用。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上机操作的要点 篇6
信息技术,就是指人们对信息的获取、传递、储存和处理等技术。当然学科教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很早就有的,不是新的概念。计算机进入教育领域是在发达国家的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80年代也就开始了探索,所以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开始结合早在那时就开展了。当然学科与技术的结合不是把计算机当做老师演示教学的工具,而是把各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做一种有机的融合,比如:用虚拟现实的方法完成在现有的条件下不能做的实验;用多媒体中的图像和声音让学生在一个比较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到知识;还可以利用网络让学生查阅所需要的资料;利用邮件的方式解决学生的问题,还可以批改学生的作业。学校中局域网和校园网都已经在课堂上逐步应用,如何很好的上好小学生的信息上机操作课程呢?
一、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措施
上机操作是现在教育的一大优势,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手脑并用,理论与实践都可以直观的进行操作和认识。
但是上机操作一旦组织不好,就会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例如:在实际教学当中,一节课中老师可能要辅导60位学生,学生上机不明确目标,也没有做课前预习,心里都是新鲜好玩儿的思想,这样一节课下来就会表现出表面气氛很活跃,但实际效果却很差,一节课下来学生什么都没有学会。针对上述的情况,我们就要有针对的措施:
1、创造情景来启发思维。创造学习情景是以学习为主体,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反应的客体。创造学习情景一定要吻合真实情景,这样学生才会身临其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去。创造情景的方法有很多,例如: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搞笑的动画等都可以引发兴趣。
2、运用类比,灵活的运用知识。学习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应该对外部来的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处理,这样才会获得自己的知识。老师们应该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上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师讲到对文件进行选择时,用Shift键加Ctrl键加鼠标单击就可以连续的选择文件,还可以单击鼠标进行拖动选取。
3、通过特定的观察,提高应用能力。我们每个人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是通过对特定对象来实现的。如:植物、动物、有形物体和无形物体,他们不同的性质都会决定他们不同的用途。例如,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对Windows不同元素的处理,有利于学生对操作对象的统一认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布置任务,学生自己探究。教师讲述的都是基础知识,实践的东西需要学生自己面对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相关的任务,通过学生们自己的探讨、集体的合作来解决问题。与其他的课程相比较,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是变化无穷的,而且操作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所以如果知识死板的记忆是不行的。如果这时候老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将这些操作连接起来,学生就会更容易的理解接纳。例如:在Word操作中,老师就可以用一张已经排好版面的文章作为例子,让学生学习并且尽量做到一致。
5、拓展知识面。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提高学生本身的信息素养,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老师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合理的利用软件,拓展知识面。课本知识是有限的,但是实际应用却是无限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加一些软件教学,如:图形图像的处理、动画制作的软件、播放器、杀毒软件等。教学内容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就可以。
二、小学生上机操作的具体内容
1、老师在上课前就要要求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明确上机操作的目的、内容、步骤、要求、注意事项,避免出现浪费时间的现象。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要求学生积极动手,认真的分析和思考问题,同学间要发扬团队精神,提高效率。3、上机操作虽然要求学生积极动手,但学生要保证操作在课程以内,如果出现不安因素,学生要求助老师。
总结: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应该注重以学生本身为主体,以培养操作技能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上好信息技术上机课的关键所在。
信息技术和小学课程的整合构筑新的教学环境和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提高认知能力、合作精神、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小学教师要明确教学内涵,不要让整合过程存在问题。精心搜集材料,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且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处理,灵活运用,整理出符合小学生认知的现代信息技术,充分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选择合适的教学时机,再配合多媒体和网络实施课程教学,真正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的完美整合。
上机教学 篇7
关键词:数控课程,教学问题,上机实训,方法
机械专业人才是市场紧缺人才之一, 加强专业生职业技能培养是学校办学的根本目标。为了加快机械教学体制优化改革, 要结合机械专业教学需求拟定方案, 从多个方面优化教学模式, 重点培养学生上机实训操作能力。因此, 教师要懂得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结合课程教材向学生提供实训学习平台, 引导学生掌握机械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
一、数控教学存在问题
数控专业是培养掌握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生产、管理、产品营销、设备维护等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现阶段数控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不仅制约了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也影响了整个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
1) 教学思维。思维是一切活动的指导, 教学思维影响着专业教学成效, 对实际教学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由于缺少教育规划趋势, 数控专业教学依旧面临着思维性问题, 各种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得不到拓展。例如, 学校开展机械数控理论教学活动, 大多依赖于理论知识教授, 对知识应用培训、理论知识操作、课堂实践指导等方面缺乏引导, 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2) 教学模式。设定教学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在数控专业教学设计方面缺少沟通, 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相互违背, 阻碍了专业教学流程的全面化发展。当前, “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尚未普及应用, 学校长期单一注重机械数控理论教学, 约束了学生个人动手操作能力, 不利于课堂教学流程编排与规划。例如, 实训课程时间安排少, 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学习平台。
二、数控上机实训教学意义
我国学校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以全面拓宽学生知识应用领域为根本, 长期致力于国家人才战略改革建设。理论教学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只有掌握先进理论知识, 才能在实践中培养专业型人才。“上机实训”是数控教学实践的新方式, 能够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控能力, 如图1, 体现了实践教学法的应用优势。
1) 促进知识相互融合。数控人才是市场紧缺型人才之一, 数控专业教学关系着行业人才资源需求水平。学校设定上机实训平台, 可以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帮助教师提供更多知识应用空间, 带动教学流程与实训工作的协调发展。此外, 实训课也是专业知识与非专业知识相互融合的路径, 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 增强知识应用能力。因此, 为了摆脱早期教学模式的不足, 学校应重点设定“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平台, 以理论结合实践为指导思想, 不断提升机械数控理论课教学质量。实训本质上是为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按照实训要求提供可行的知识应用方案, 体现了专业知识与实训教学的相互关联性。
三、实训课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
机械数控课是学校教学重点内容, 对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多方面价值意义。随着高职教育体制深化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日趋显现, 拟定符合高职教育体制标准的授课模式, 才能推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1) 操作实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有理论知识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 才能体现出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实训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能力, 例如: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知识, 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 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护维修。
2) 编程实训。掌握机械数控知识对学生人才培养具有实用性意义, 但学校普遍反映学生对机械数控课兴趣不足等问题, 限制了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 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 熟悉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 熟练掌握三维CAD/CAM软件, 如UG、PRO/E等;熟练掌握数控自动编程、手工编程技术。
3) 维护实训。机械数控是一门实用性的工业基础课, 实际教学过程面临着诸多问题, 限制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成效。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教师要综合考察课堂教学实况, 带领学生熟悉数控设备、掌握必要的维护与管理知识。例如, 数控机床维护、维修, 掌握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 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 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PLC和参数设置。
4) 管理实训。学校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 校内专业设置与教学活动必须围绕技术领域开展, 以先进理论知识为中心实施教学活动。机械数控理论课教学缺少方法与平台, 学生个人潜能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实训课需添加数控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精通数控机床结构设计、电气设计, 掌握数控机床的机电联调;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
四、结论
总之, 数控专业生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培养, 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水平提升。基于实训课程改革趋势下, 教师需重视实训课安排与设计, 带领学生参与到数控操作实训中, 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中, 操作实训、编程实训、维护实训、管理实训等, 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也是整个教学设计的重点对象。
参考文献
[1]吴金娇, 刘树青.虚拟数控机床在数控维修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2]姚兴军, 刘连军, 张凤阳.虚拟数控机床的开发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机床与液压, 2010.
[3]郭艳玲, 张东煜, 董本志.谈"数控机床"教学的虚拟化[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3.
上机教学 篇8
一、上机课硬件设施准备
硬件设施的管理与完备是保证上机课教学实施的前提必备条件。本学期我校为了缓解上机课安排密集, 电脑使用频繁、过度紧张的局面, 新增设了两个标准机房。每个标准机房的配备为:教师机一台 (联想品牌扬天A6800V台式机) , 多媒体投影一架, 音箱一个, 微麦一个, 学生机56台 (联想品牌扬天A6800V台式机) , 内部局域网配备完全, 传奇网络服务软件安装完好。这样的标准电脑机房配备, 在中等职业学校也屡见不鲜。
二、学生上机课前准备
上机课在专门的机房场所进行, 机房内电脑密集。为了保证电脑使用寿命, 应避免灰尘飞扬, 保持室内卫生尤为重要。所以, 学生进入机房之前应穿戴鞋套已成为我校惯例。另外, 书本、笔、上机实习报告也是学生上机课前必须携带的学具。
三、教师上机课课前准备
到机房查看教师机和学生机内相关软件、上课需用的素材是否安装完备, 多媒体投影、音箱是否能正常使用。看教材、教案、课件等上课教具准备充分。
四、上机课教学环节
上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 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对学生能否正确引导。我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在多年上机课教学实践中, 逐渐总结出上机课有如下必要环节。
(1) 复习旧课。上机课伊始, 教师首先应引领学生对之前所学相关内容进行一个回顾, 唤起学生对本门课内容的回忆, 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上机课课堂上来。回顾旧课的方式可以采取以下两种: (1) 设问式, 由教师进行设问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 请一名或几名同学来回答。一是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是进行了师生间的交互活动,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 操作式, 由教师从旧课内容开始引导,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然后由一名同学进行相关内容的操作演示, 引起全体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 (3) 测验式, 通过课前几分钟的小测验, 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激趣导入新课。激趣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多种, 对于在机房开展的上机实习课, 导入新课的方法可参考如下三种: (1) “成果展示”引入新课。即由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新实例效果图或作品展示给学生,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式效果非常好, 也是上机课教学的一大亮点和特色。但是“演示法”引入新课对教师的专业要求也比较高。一是要求教师要精心准备实例, 实例是否完整、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本节上机课成败的关键。二是教师要熟悉该实例操作的各个步骤、环节。这对教师的操作技能也是一个挑战。 (2) 情境式导入。通过模拟问题场景,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适用环境并融入问题情境, 使学生感觉到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设问法。通过设计若干问题, 构设悬念, 激发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欲望, 从而引入新课。
(3) 实例效果分析。即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要完成的实例效果进行分析、解剖, 了解完成该实例要用到的知识点以及将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方式是由教师进行设问, 帮助学生分析作品, 如“这个作品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如果让你来完成这个作品, 你觉得有哪些操作上的困难?”“这个作品与我们前面见到过的那个作品有哪些不同?”通过制造设问让学生回答或交流, 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性和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
(4) 实例操作演示。实例分析过后, 教师要引领学生来进行实践操作。实践操作分两部分进行:一是学生演示, 二是教师演示。因为一个实例的完成不可能涉及的知识点都是未讲过的新内容, 对作品中涉及的旧知识操作可让学生来“帮忙”完成, 实例中涉及的难点、重点自然也是本节课的新知识点, 可由教师讲解演示完成。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讲解要简练、突出重点, 同时演示操作要十分熟练。因为:一是要节省时间,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自己动手练习, 二是教师操作的熟练程度、对教材的熟悉程度直接展现在了学生面前, 教师对一个操作步骤的偶然失误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你的信任程度。这也是专业课教师必须扎实练习的基本功。
(5) 学生自主练习和互助练习相结合。师生共同演示完实例后, 下面的时间应留给学生自由练习。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应占本节课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在练习过程中, 注意对学生的辅导。可通过两种方法进行:一是学生辅导学生。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组安排一个小组长, 小组长不要固定到某人, 每次由教师指定小组内第一个完成作品的同学担任, 一是起到激励作用, 二是最先做完的同学以小组长的身份可以辅导组内其他同学完成作品的制作, 缓解教师辅导压力。对于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要由教师来进行统一讲解和演示, 这也就是第二种辅导形式:教师辅导学生, 这中间也包括教师对个别学生的辅导。
(6) 评价。作品制作完成后, 对学生的作品应有一个评价、激励措施。上机课评价可分两个步骤进行:一是组内评, 由小组长来统计学生作品完成情况, 作品的上交情况, 并将记录结果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报给教师。二是班级评, 即由组内推荐优秀作品进行统一展示, 评出最佳作品和最佳小组,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上机教学 篇9
● 遵循认知规律, 合理设计上机任务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 每学期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 就是前学后忘, 虽然上课时知识点都能掌握, 但过段时间就又不会操作了, 如果让学生做一件完整的作品, 大部分学生都很茫然, 不知从何处着手。客观地讲, 绝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还是很感兴趣的, 笔者在课堂上的讲解也算到位, 每节课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点也都掌握了, 但是为什么一学期结束, 很多的知识点都忘记了呢?为什么学生对做一件完整的作品无从下手呢?
回顾自己学习信息技术的经历, 笔者发现上课学习的知识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 才不会忘记。于是, 笔者就想能不能在每学期初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 给他们制定一个较大的和任务, 并通过完成这个任务把一学期的知识点贯穿起来, 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呢?为此, 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 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应掌握的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如文字的简单处理、文件和文件夹的相关知识、Word的使用、幻灯片的制作、互联网的基础知识等。因此, 在学习画图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美术知识运用其中;学习Word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手工小报变为电子小报;学习上网知识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搜索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的知识点, 在促进其他课程学习的同时, 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学习多媒体制作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帮助其他老师做课件, 制作毕业相册等, 从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 尊重学生个性, 贴近学生实际选定目标、设计上机任务
教师在确定目标内容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特点, 给学生提供几个参考目标, 然后讲解如何制作, 如何查找素材, 如何根据学习进度来完善作品, 给他们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 促使其自行探索。
例如, 笔者所在学校申报了乌鲁木齐市的绿色学校, 因此要求学校的每位学生都要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 笔者利用这个机会, 让学生制作了一件有关保护环境的作品, 把本学期的知识点贯穿起来。低年级的学生通过创作保护环境的电脑画来学习电脑绘画的知识;中年级的学生通过使用Word制作一份电子简报, 或者用Power Point制作一个幻灯片, 来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 并通过这种方式把本学期所学的Word和Power Point的知识点串起来, 通过制作作品, 学生不仅学习了计算机的有关知识, 还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然而做出一件丰富多彩的作品, 学生已有的环保素材是远远不够的, 他们还需要通过学习互联网的知识, 利用网络去查找资料并下载, 这又培养了信息素养。
● 巧妙布置上机练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
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要责任是引导学生去掌握实用的信息技术知识, 努力改善他们的思维品质。因此, 在开学伊始, 笔者会告诉学生根据目标要制作什么样的作品, 可以自己单独制作, 也可以几个同学协同合作, 在学期末展示完成的作品。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有关的知识, 去搜集相关的信息, 这不仅有助于掌握信息技术课中的知识点, 而且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所帮助。因为一份好的作品不仅要有艺术性, 而且还要有思想性, 这对丰富学生的文学、艺术知识, 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力, 提高信息素养都很有帮助。
笔者每学期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大目标供其选择, 如2007年、2008年, 笔者提出了以“迎奥运”为主题的目标, 2009年提出了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目标, 2010年提出了以“世博会”为主题的目标, 2011年提出了以乌鲁木齐市举办的“亚欧博览会”为主题的目标等。
● 充分利用课堂知识点完成任务, 及时点评学生作品
合理的上机练习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为了完成作品, 学生们都行动了起来。他们认真预习、听讲, 做练习;为了做出好的作品, 甚至老师还没有讲的内容, 他们也提前看书学习。学生有疑问来问笔者, 笔者也尽量不直接给出答案, 而是引导他们从书中去寻找答案, 在实践中寻找答案。由于课堂时间紧, 多数学生都是在家里做作品, 因此课堂上笔者就尽量少讲, 且只讲重点, 以便多留时间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学习课堂知识点, 提高了自身的制作能力, 也使作品能够不断得到完善。
同时, 对已提交的学生作品进行演示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激励其他学生, 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或差距, 笔者将已提交的学生作品在全班演示, 并讲出这些作品的优点与不足, 也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 发表意见和建议, 学生们做作品的兴致更浓了, 极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上机教学 篇10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教学法,问题案例,实验
0前言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 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进行会计电算化上机实验教学中,通常应用的方法是先进行原理的讲授或者演示, 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或者上机实验指导书的步骤,一步步进行操作完成。 这种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种按部就班、 墨守成规、 机械式的操作方法,即使没有掌握会计软件的设计原理,不明白数据的来源去向也能操作完成。 为提高会计电算化实验的教学质量以及更好地和实际应用结合, 我们将问题教学法引入会计电算化整个实践教学,在操作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夯实实践实验教学基础,可以使学生在以后实际工作中轻松应对各种问题。
因此, 作者在会计电算化上机实验教学的时候通过设计问题,然后指导他们解决问题,从而轻松地掌握软件的原理,学习到很多在指导书中并没有出现的问题, 特别是和实际工作应用结合起来,学会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模拟操作。 下面我以电算化教学中最基础、 应用面最广的账务处理系统为设计对象进行问题教学法的设计举例。
1关于会计科目辅助核算的问题设计
会计科目常见的辅助核算有部门核算、 个人往来、 客户往来、供应商往来、项目核算等,这种将项目和科目建立动态链接的方法,叫立体科目,它的使用使核算项目更加方便、直观、灵活。 对于立体科目的操作和明细科目联系起来理解似乎不难,但对于缺少实际业务经验的学生来说, 在设置项目档案方案以及科目文件的时候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明细科目,理解起来有困难,操作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我常设计的问题案例是,项目核算作为一个问题,其基础设置内容并不提前设置,而在初始余额录入时要求部分科目带有项目核算的数据。 当操作到这个位置时,要求学生按照部门核算或者其他几个辅助核算的思路去解决项目核算问题,回头进行项目的定义,再定义相关会计科目,然后进行辅助核算内容的期初余额录入。 这样,先提出实际问题,然后按照要求去解决,使学习者明白前后关系和设计思路,充分了解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优势。
2关于凭证输入票据信息辅助项的问题设计
凭证中的辅助项除了上面所列举的几项辅助核算信息之外,还涉及票据信息、数量、单价,此外还有备查项的输入等。 它能够及时、完整、直观地反映某一业务除会计科目之外所承载的相关信息。 如果按正常操作顺序去操作,应该先进行相关的基础设计和选项选择,然后顺其自然地录入相应信息。 学习者在录入信息时认为应当这样或者根本不去关心它的来龙去脉、 前后控制关系。 因此,可以在案例中有意识地不要提前进行辅助项的设计,而在分录编制时要求输入票据、单价、数量以及备查内容。 因此带着这个问题, 学习者被动的又一次地进行相关基础数据的准备和设置,以及控制选项的选择,明白初始设计中前后数据的关系,以及使用某功能和放弃某些功能的不同,明确选项以及一些参数所起的作用。
3关于修改凭证问题设计
输入凭证出错在日常业务中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对如何去修改作为一个问题案例进行设计, 通常按照发现凭证错误的不同阶段设计问题案例,比如,未签字处理凭证、已签字处理凭证、已记账凭证三个不同阶段的错误凭证如何分别去修改? 学习者通过三个不同阶段修改凭证的问题案例练习, 踏踏实实地掌握了凭证修改问题, 相信以后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自如应付此类问题。
4关于出纳签字问题设计
业务涉及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凭证都需要出纳签字。 出纳签字功能也是可选择, 进行一系列基础设置才可以完成的。 同样,以凭证要求出纳签字作为问题,但系统提示不能签字。 带着这样的问题回头去做相关设置,满足出纳签字功能。 操作者在设置时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出纳凭证以及出纳为什么要签字、 签字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等,随着问题的解决,出纳签字理论也就牢牢掌握。
5关于凭证审核问题设计
凭证审核是保证凭证正确性、可靠性、有效性的重要措施,也是日常处理中的关键步骤,是不可省略的。 对凭证审核中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案例:①没有满足条件审核人如何操作? ②审核时发现出错凭证如何处理? 以及如何修改? ③要求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审核,如一般审核方法和对照式审核。 ④审核后如何取消? 学习者解决了这几个问题, 对凭证审核理论以及应用操作已全面掌握。
6关于记账问题处理设计
记账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凭证对会计账薄的登记, 在会计电算化中是数据的更新和转移,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关于记账处理操作非常简单,学习者如果没有任何阻碍,只是流程式的操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可以在记账案例中设置以下问题案例:①能不能记账? ②能不能多次记账操作? ③如何反记账?
7关于期末转账业务处理问题设计
期末业务是指会计人员在每个会计期末完成的一些特定业务,如各种费用的提取分摊、成本的结转、期末调汇、期间损益结转等,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和严格的程序,业务种类复杂。 如果学习者按照程序一步步操作, 会计基础薄弱的学习者不一定掌握结转账户之间的数据关系,特别在结转顺序上容易犯糊涂。 因此在设计问题时给出错误的操作步骤, 和正确的分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操作者通过寻求正确答案,掌握转账的程序和规律,认识问题深刻,具有说服力。
8结语
上面列举问题案例的设置, 仅是我在会计电算化账务教学中对常见的操作问题进行的部分设计,冰山一角。 我发现,通过问题案例的分析和探究,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操作处理中的主体地位,由于知识是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究获得的,所以,理解记忆比较深刻,掌握起来较为容易,不易被遗忘,并在整个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各种能力, 很好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原理及理论,使学习者能够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将学习内容很好地和软件的设计原理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竺炜,谢迎九,周任军.以问题教学法贯穿于教学实践各个环节[J].电器电子教学学报,2007(2):71-73.
[2]王坚毅.问题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5(12):63-64.
如何提高计算机上机课质量的思考 篇11
而现状呢?学生上机时总是喜欢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比如打游戏、聊天、看网上小说,甚至还有看电影、电视的。因为在学生们的思想里,就觉得上机就是为了玩。有不少学生家里有电脑,一直是把电脑当作娱乐工具,满足自己的娱乐欲望。这不仅是计算机老师的烦恼,也是家长们的苦恼。如能改变学生把电脑当作娱乐工具的这种现象,这将是对他人生的一大好事。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计算机上机课的质量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
学生之所以喜欢打游戏、聊天、看电影,是因为那些是他的兴趣,他觉得从中可以获得乐趣。如果我们把课程设计来让学生学起来感到快乐,他可以从中获得乐趣,或者能够得到某种满足,那么,学生也会乐意学习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也是学生不愿学习的因素之一。我们不妨采取这几个措施:(1)让学生学习有动力,就必须使学生从内心想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看到这门课程在现实世界中的重要性。比如,学习五笔字型时,让学生去看看,办公室或街上打印复印店里,打字打得快的人用的是什么输入法,为什么要选用五笔输入法。学生看到了现实,也明白了道理,自然就愿意学习五笔字型输入法了。(2)大胆创新,改变课程设计,使课程变得吸引学生学习。比如,学习鼠标操作时,可以让学生打纸牌游戏,既可以达到练习技能的目的,又有乐趣。再比如,学习WORD排版时,就围绕一个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样版文件来学习和练习,这样学生学习有目标,又有成就感。(3)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容易学。我发现学生不愿意,不感兴趣,不是他们不知道这门课的重要性,而是经过努力,学起来感到吃力,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厌学了。所以,教师要开动脑筋,如何让学生学起来轻松。中职学生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双差生,有时教师讲得很多,也很透,但学生大部分听不懂,学不进,讲了也是白讲。其实不需要讲得太深奥,不需要讲得太多,只要我们的学生学得懂,能够掌握就行了。
二、制定严格的微机室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在第一次上机课时,就要强调上机制度,让学生认真学习管理制度,比如“机房内不准喧哗,不准随意走动,要按规定的位置坐,不准带优盘、MP3等进机房”等等,这样绝大部分学生自然就会自觉遵守。对于学生喜欢玩游戏,我分析其原因有三:一是课堂上学的东西学生不感兴趣,或者不想学;二是学生认为所教的内容太简单,已经学过了,或者太难了,学起来吃力;三是教师管理松散,对学生玩游戏制止不力。一般来说,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是远大于课堂知识对他的吸引,要让他主动放弃游戏来学习,必须要从多方面着手,如教学内容、教学机制、管理制度等。
三、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有的放矢
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步骤,将学习目标简化成若干个任务。学习目标不宜过于简单,也不要太过复杂,最好能能培养学生一定的创造意识。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导和鼓励学生,特别要强调学生珍惜有限的时间,勇于尝试。在每个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对所有学生的操作及时作出评价,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及指导后,学习兴趣更浓,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在完成了若干基本任务后,教师可安排自由设计任务,这既是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环节,又是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分发挥。教师要对学生所做的练习进行检查,做好记录,确保每一个学生完成基本任务。这样,既可保证每个学生都掌握应该掌握的技能,又满足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高的要求,且上课都有事可做。尤其是关心照顾好学习上比较吃力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
四、建立学习小组,组织学生互帮互学
由于学生多,教师无法及时地针对每一个差生进行辅导,可以建立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学生学习水平都有高、中、低三档,适当调整学生的座位,让那些水平较高,理解较快的学生去帮助那些水平较低、理解较慢、记忆力差的学生,互帮互助,组成派对,这样每个班上都有十几个小老师,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能使教师腾出时间来专门去指导那些较差的学生,又让学生得到了锻炼,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使全班同学的操作技能都得到提高。
五、适时组织技能竞赛
通过组织技能竞赛,既可以系统复习以前学习的知识技能,又能在形成学生进行你追我赶的局面,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一般每一个单元结束后,组织一次技能竞赛,竞赛结果分个人奖和小组奖。通过以上几项措施,只要实施有力,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让上机课成为学生们最喜欢的学习课。
简易上机考试环境的实现 篇12
关键词:上机考试,批处理,实现方式
1 概述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对我们计算机教师和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就是怎么样更好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为我们的教学、科研服务, 提高效率。
近段时间, 某学院有近千名学生参加统一组织的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 由于该考试没有专门配备考试软件管理考生文件, 学院又要求考试完后集中收上来送到校本部去批改。因此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和分配管理大量的考生用户。
2 组建思路
如果用对等网络文件共享方式, 由于访问控制较难, 学生很容易抄袭或复制别人的考试文件, 此法也不可取。
较好的办法是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建立文件服务器, 文件服务器是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 管理存储设备 (硬盘、磁带、光盘等) 中的文件, 并提供给网络上的各个客户机共享。文件服务器只负责对共享信息的管理、接收和发送, 不帮助工作站对所求的信息进行处理。是网络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应用。一般具有:a.文件管理功能:完成对文件的读、写、删除等各种操作。b.磁盘高速缓冲:提供较大的RAM区用于磁盘数据缓冲以提高文件的读写速度。c.访问控制:管理多个用户、多个程序, 使他们同时访问、使用文件。d.容错功能:当系统的某一部分失效后 (如一个硬盘, 一个电源等) , 系统文件数据仍可保持或恢复, 不会导致大量文件的损坏。e.安全及可靠性:对访问文件的用户进行甄别, 禁止非法操作。
利用文件服务器的以上特性我们可以给每个学生提供独立存取空间, 不能使用简单共享, 但每个用户在服务器上都拥有一个文件夹, 通过客户端登录后, 可以对文件夹内任意操作, 而用户之间却不能互相使用对方的文件夹, 系统管理员用户可以管理所有用户及其文件夹或文件。这样在文件服务器上, 考试作业集中管理, 老师收集和批改考试作业的时候也方便。
3 上机考试环境的实现
3.1 服务器端的设置
3.1.1 建立及配置用户
由于要在服务器上短时间内快速建立上千个用户, 如果用手工创建管理用户的操作, 将是一个及其耗费时间的工作, 并且不能保证每个用户的配置完全正确, 所以采用批量建用户的方法, 使建立和管理变得简单方便, 由于每个学生均分配有准考证号, 因此可用准考证号建立用户, 以此标识每个学生。因学生较多, 每次只能考200名左右, 须分成多批考试, 故先用下面的的命令建立分组:
第一条命令是在d:examg01下建立一个与用户名相同文件夹, 相同名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管理。
第二条命令是把刚才建立的4405321001文件夹建立共享名为4405321001$, /user:1意思是该文件夹只能有一个共享, /remark为文件夹的共享的解释。
第三条命令就是正式建立用户4405321001, 密码为321001, /add为增加用户的参数;/comment:为用户的标识;/expires:never意思为用户使用时间永不过期;/passwordchg:no为用户以后不可以更改密码;/scriptpath:start.bat指定登录执行脚本名为start.bat;/workstation:a10指定用户登录的计算机名为a10;/homedir:s14405321001$指定用户主目录路径为服务器ns1上的共享资源4405321001$。
第四条命令是将4405321001用户加入g01组。
第五条命令的d:examg014405321001指该文件夹的实际路径, /e是指不改变文件夹的默认目录权限下增加权限;/g 4405321001:f指的是增加用户4405321001对文件夹所有操作权限。
批量建用户的方法是采用命令方式, 通过建立批处理文件, 一次建立及配置所有用户。
有些管理员是通过反复复制粘贴这五条命令, 再更改其中的参数, 如果需建用户很多, 则需复制粘贴上千次甚至更多, 耗时仍很大, 而且修改过程中同样易出错。因为每个同学的设置参数其实差不多, 只是准考证号参数不同, 可以用高级语言自编写一程序, 只要每次输入准考证起始号、结束号, 自动生成为考生建用户命令。
对于一般管理员来说, 用高级语言编写自动生成为考生建用户命令的程序, 相对要难一些, 其实利用批处理的for命令实现上述功能更方便快捷, 下面即是实现批量自动建用户的批处理文件main.bat、createuser.bat及文件yes.txt。
在运行Createuser.bat中最后一条语句命令时, 会要求输入回答Y或N, 为了使这条语句能自动运行, 我们可利用输入重定向使输入信息来自文件yes.txt, 故建文件yes.txt, 内容为字符Y加回车键。
3.1.2 启用配额管理
由于考生在服务器拥有的储存空间大小默认是整个逻辑分区的空间, 而且用户较多, 必须对用户的使用空间大小进行限制;点击学生储存文件的逻辑分区属性, 选择配额, 启用配额管理, 将磁盘空间限制为比如15MB, 这样每个用户磁盘空间最大上限为15MB。
3.1.3 为用户设置登录脚本
建立登录脚本start.bat, 并在其中加入语句net useh:/home, 因在windows 2000server中, 登录脚本存放的默认路径为:%Systemroot%SysvolSysvolDomain_nameScripts (其中%Systemroot%变量表示windows系统安装文件夹, Domain_name为域名) , 以我院为例, 故将登录脚本拷贝到服务器的c:winntSysvolSysvolcqys.
netScripts文件夹中。这样客户端在登录时就自动执行此脚本, 从而实现客户端自动登录连接到用户主文件夹。
3.2 客户端设置
学生机上安装的是windows XP系统, 为了方便考生使用自己的空间, 在网络配置中建议不要安装net BEUI协议, 目的是为了不让他们自己共享文件夹来抄袭复制考试作业;添加客户中的Microsoft网络用户, 主网络登录设置为Microsoft网络用户;设置Microsoft网络用户为登录到Windows 2003域, 设服务器的域名为CQYS。
结束语
在我们中小学校园网上、大中专院校计算机实验室均有大量的文件服务器, 只要我们注重发掘利用现有资源, 则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提高校园网利用率。中小学校园网上或计算机实验室中的文件服务器大多用的是Windows 2000 server或windows 2003server系列网络操作系统, 以上虽是采用批处理命令实现机房上机考试环境, 但对于我们中小学的计算机课的平时上机作业及上机考试也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可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雪.机房管理中巧用批处理[J].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7, (26) :70.
【上机教学】推荐阅读:
上机环境08-03
上机考试系统07-28
上机实验报告06-16
ps上机试题08-19
vfp上机总结08-31
sqlserver上机练习09-02
算法导论上机报告09-28
ps上机真题10-06
二代农信银上机考试07-05
离散数学上机实验报告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