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机考试系统

2024-07-28

上机考试系统(共9篇)

上机考试系统 篇1

0 引言

中国的信息化道路越走越远, 考试的形式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 传统的笔试更改为机考, 计算机技术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种机考具有很大的优势节约时间同时也节省了资源。对于不同的行业对电脑的要求不尽相同, 衍生出不同的机考系统。

1 考试系统安全整体设计

任何的系统运行都会有自己的遵守原则, 上机考试系统也不例外, 这些原则的设立也是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同时还规定对整个考试进行保密处理, 期间就要对考试的人和考试的内容进行数据和结果的保密。因此要在考试系统设计前对整个系统做一个安全规划。

1.1 考试系统的安全设计原则

1.1.1 端连接与身份验证

系统必须要有端到端的安全的连接, 系统必须要能表示唯一的用户, 并要求用户访问应用系统服务之前必须通过相关的身份鉴别。

1.1.2 验证机制

这个验证的系统需要提供一定的依据, 保证用户在访问各种资源和信息的时候是有效的, 能够进行正常的访问和授权;同时还要提供一种机制, 这种机制是用来服务的, 也是一种客户的保护系统, 这是保证用户在使用的时候个人的信息是安全的, 不会被泄露出去, 因此这种机制保证了系统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1.2 系统安全体系结构

由于网络考试是传统考试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因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就应该具备多方面的保护功能, 在防范一般的网络安全的同时, 还要进行新形势下的系统安全问题, 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和保护功能。因此考试系统就需要包含几个模块的安全部分[1]。

1.2.1 身份的验证

考生在进入考场的时候, 就得确认真实的身份, 真实的身份就需要通过验证, 即身份验证, 此模块就是确认考生个人信息的真实性, 防止出现替考的现象。身份验证的过程中, 主要进行考生的考号、考生的学号和考生的考试密码等信息, 信息验证完毕, 方能进入考试阶段。

1.2.2 访问的控制

这一过程主要完成试卷的选取、答题等过程的安全访问, 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设定考生的访问权限, 设定的目的就是防止别的考生偷看其他考生信息, 考生经过访问权限, 只能访问自己的信息, 别人的信息是不能够访问的。

1.2.3 安全的传输

安全传输就要保证考试过程中信息传输的保密性, 在这一过程中对需要传输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加密的处理, 从而确保信息的传输安全, 不被泄露。这一过程涉及到了用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传输安全, 从而保证整个考试过程中考生的答题信息是安全的。

1.2.4 加解密

试卷的最终评阅过程结束之后, 考试系统还要对考生的信息进行保存处理, 保存考生的个人信息和试卷分值的信息, 保存的过程要经过加密处理, 防止别人随意的查看和更改考生的信息。这个加解密过程只允许拥有个人权限的用户才能查看, 更能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

2 考试系统安全管理

考试系统的安全认证的第一步就是考生身份的认证, 经过身份认证后对考生的个人信息进行识别, 判断考生是不是符合访问的资格, 只有通过身份验证的考生才能浏览自己的系统资源。

2.1 识别验证

识别验证就是对访问者进行身份的验证, 这个过程中主要针对管理员和各个考生, 系统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识别, 从而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个过程是根据不同的标识来确认的, 当验证者明白这一过程的时候, 系统就需要对其身份进行验证, 进一步的证实其有效性。

2.2 口令

口令验证就是根据访问者的不同而采取的不同的口令形式, 在使用口令验证的时候, 管理员和考生需要进行自己的选择, 事先设置好自己的口令, 当进入系统的时候以此来作为凭证, 当然这个口令是可以进行修改的。如果感觉自己的密码不高级, 可以设置比较难一点的设置[2]。

2.3 访问控制模块

考试系统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访问的用户是众多的, 因此管理员的口令设置是非常重要的, 必须保证管理员的口令设置是安全的, 安全等级是很高的。这个安全性还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强。

用户进行访问的时候, 并且通过了权限的认证, 这时候还需要进一步的身份验证来获得进一步的权限, 系统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来使用户获得操作的权限, 这就是系统应该具备的操作权限。

2.4 建立安全表格

实施访问控制主要保护的是客体, 对每个需要保护的客体必须按要求预先标示安全属性以次来鉴别, 确定主体是否可以访问客体[3]。

可以给安全属性建立一个规范的表格, 这个表格就是安全属性表。同时还要设置表格, 每个用户也要设立安全属性表, 从而确保用户可以进行访问。

安全属性表是为了客体而建立的, 系统还要为主体建立访问表, 这个安全属性表是“访问控制表”, 这是为了更好保护访问控制表中口令的安全, 同时建立更加复杂的密码表, 从而使两者进行协作, 共同保护系统的安全运行。

3 结束语

保证网络考试的安全, 需要多方面的进行保护, 确保各个过程的安全性, 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考试系统可以利用系统操作平台自己提供的访问控制机制来实现访问控制。在未来的网络化考试中, 考试系统还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 进行更加人性化的设计和管理, 进而发挥跟有力的作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不断的通过改革, 将原来传统的笔试更改为上机考试, 因此机房不仅要服务于教学的需求, 同时也要满足于考试的需要。当前, 无纸质考试越来越流行, 因此, 对于机房考试系统的完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提升机房考试系统安全水平, 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答卷, 那么, 针对机房考试的必然化需求, 如何加强机房考试系统维护, 并提升上机考试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将主要分析机房考试系统的安全性和上机考试的管理, 通过详细的分析, 更加清楚的了解机考系统的重要性。

关键词:计算机考试,考试系统安全,上机考试管理

参考文献

[1]戴涛.浅谈学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11 (05) :22-25

[2]苏伟.浅谈多媒体教室的维护与管理[j].科技信息.2011, 20 (10) :23-26

[3]陈光宗.计算机实训中心科学管理的探索.浙江工贸学院.2013, 11 (12) :55-56

上机考试系统 篇2

(1)我的电脑右键属性,计算机名—更改—复制计算机名;

(2)打开用友通—服务器右边…—当前—粘贴—选择。

2.期末考试可能机考,也可能开卷(最晚16周进行,如果是机考14周模拟考一次)。机考必须提交账套、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防止可能出错,每次上机练习时把上述文件保存并提交到ftp。

现将机考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1)每位学生必须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参加考试,考试时事先必须把系统时间修改为规定的时间,考试开始时教师在ftp://121.250.103.244建立考试班级的文件夹,考试结束该文件夹会被删除,没有按时考试或未按时把文件上传到指定文件夹的学生,一律按缺考处理。

(2)每位学生必须提交独立完成的帐套、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账套通过系统管理-账套-备份保存到硬盘自己新建的文件夹(该文件夹含有UFDATA.BA_和UfErpAct.Lst两个文件),文件夹名称改为学号姓名;资产负债表名称为学号姓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名称为学号姓名利润表。上述文件夹和文件发送到所在的班级文件夹。文件名称不符合要求的,按不及格处理。

(3)为防范考试作弊,建立帐套时帐套名称必须为本人姓名;增加的第一个操作员的ID必须是本人学号(后八位),第二个操作员ID必须是本人出生年月日,所有的操作员不得设置密码;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按作弊处理,试卷判为零分,不能补考。

(4)考试阅卷由计算机完成,望同学们在考前多认真模拟、上传。

如果是开卷考试,要求自能参考自己携带的资料,不能互换资料或交换试卷,一经发现按作弊处理,试卷判为零分,不能补考。

3.12周周二必须上交实训材料,包括系统管理、基础信息设置、凭证处理三次实训内容。实习报告包含班级、学号、姓名,实训内容主要有实训题目、实训步骤及注意事项、实训小结。

上机考试系统 篇3

1考试系统的组成

考试系统主要有C/S与B/S两种模式, 四个部分组成:

(1) 题库管理:题库中各种类型题目的增、删、改与考试时间、题型、题量、难度等要求的设置。

(2) 考试管理:考生验证、环境生成、数据存储、系统计时、阅卷评分等。

(3) 成绩回收与分析管理:成绩入库、得分情况分析等。

(4) 考生信息导入与服务器管理:考生信息的导入及服务器的设置。

2考试系统的界面设计

该系统包括启动界面、登录界面和试题界面。启动界面:考试科目、考试注意事项;登录界面:考生输入姓名、学号 (考号) , 用考生的姓名或考号作为文件夹的名字保存;试题界面: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多个界面,

左边用于显示试题, 右边是答题区, 通过各种控件让考生答题, 试题界面提供前后翻页功能和显示考试剩余时间。最后一页为交卷, 点交卷后出现成绩显示界面。

3考试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在考试系统中, 数据库的设计是关键。本系统直接采用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 主要有:

(1) tb_user:学生或用户信息表。

(2) tb_select:选择题相关信息表。

(3) tb_answer:简答题相关信息。

(4) tb_boolean:判断题相关信息。

(5) tb_admin:管理员信息表。

(6) tb_page:数据库测试试题。

具体数据表设计如下:

(1) tb_user:考生信息表属性:编号Tid, 姓名name, 登录密码password, 学号number, 班级class, 考试状态state

(2) tb_page:考试试卷信息表属性:编号pid, 科目subject, 选择题数量snum, 判断题数量bnum, 问答题数量anum, 考试时间page Date

(3) tb_page:考试试卷信息表属性:编号pid, 科目subject, 选择题数量snum, 判断题数量bnum, 问答题数量anum, 考试时间page Date

(4) tb_boolean:判断题信息表属性:编号id, 题目name, 对选项yes, 错选项no, 所属科目subject

(5) tb_answer:简答题信息表属性:编号id, 题目name, 所属科目subject

4考试系统开发中的关键问题

开发考试系统涉及的关键问题有:试题图文混排、试卷导入/导出与排版、环境生成与智能评分, 图文混排可采用文本文件格式来解决;考试环境生成采用编程来解决, 智能评分, 应该说客观题不是问题, 已经成熟, 主观题则是所有无纸化考试系统面临的共同难题, 目前尚无有效方法, 可以部分采用人工阅卷, 可以只比较结果, 而有的既看结果又看过程, 由于主观体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要靠命题老师来把握了, 这就是我们在使用有些考试系统时所出现的问题症结所在。

5考试系统必须考虑解决的问题

上机考试系统能将教师从繁琐的考试环节中解放出来, 节省了大量的人财物, 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试题的科学性建设

中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但我们在组织开展无纸化考试中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 由于都是机考, 考试周期长, 题库容量要足够大且难易要均衡, 题库安全要高度重视, 否则不仅容易泄题, 对考生来说也不够公平。

(2) 对操作题的评分通常仅限于从答案和关键字匹配上给分, 对于解题的多样化只能靠教师命题来进行控制。因此, 对命题老师要求较高, 在智能评分的解决方法与技术上还有待突破和完善。

(3) 考试过程中, 电脑死机或停电的处理:可以设计考试状态参数值来处理, 突然死机, 服务器上设置该考生考试状态为1, 监考老师只需输入监考密码和考号, 可将考生考试状态改为0, 考生可以重新登陆, 参加考试。

(4) 如果考试规模较大, 网络的安全和传输质量问题是至关重要, 否则容易造成网络阻塞, 学生端掉线, 影响考试正常进行。当然, 无纸化考试系统毕竟是伴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的考试方式, 也是一种考试改革尝试,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想这些问题都会得到圆满的解决。

摘要:我校ACCESS这门课已开设了多年, 使用的考试形式仍然是用传统的笔试或教师出一份试卷上机时发给学生做。做完教师再一份一份改, 工作量大且繁琐, 为了减轻教师的阅卷负担, 本人尝试使用ACCESS软件开发无纸化考评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现从题库出题, 学生答题时随机抽题, 和自动评分等功能。文章就实现系统时的关键问题作了分析和解决。

关键词:无纸化考试,数据库,考试系统

参考文献

[1]马玉洁.基于VB技术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9 (12) .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上机考试流程 篇4

“考试界面”窗口的功能有两个,如图1-5所示。

①显示题干部分,如单击“程序设计题”按钮就会显示“程序设计题”的题干部分,再单击其他按钮会显示其他题目的题干。注意:这里不能直接做题。

②窗口的左上角有一个“答题”菜单,单击此菜单会弹出下级菜单,从中启动软件考试答题(注意:图1-5中“当前题解析”按钮,在真实考试中是没有的,模拟软件加上是为了方便读者学习)。

4.考生文件夹

考生文件夹是放置题目提供的源程序、考生存放答题结果的惟一位置。考生做完题目后必须将结果放在考生文件夹中,否则结果必然是零分。考生文件夹的命名是系统默认的,一般为准考证号的前四位和后四位。单机版路径为“C:WEXAM准考证号前四位+后四位”;而网络版的路径为“K:用户目录文件夹准考证号前四位+后四位”。

5.考试意外

考试中如果遇到计算机死机、系统故障等问题,此时不要离开自己的座位,应立即举手向监考老师报告,由监考老师来处理问题,然后为考生重新抽题。如果处理问题的时间过长,最好提醒监考老师这其中耽误的时间,最好能要求重新抽题

考试、重新计时。

6.交卷

上机考试系统 篇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在高校中开设的计算机应用课程也在不断地增加。很多计算机类的课程特别是介绍软件开发工具方面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学会操作该软件的基本方法。为了督促学生重视上机操作能力的培养,也为了更加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对软件的实际操作水平,这一类课程更适合采用上机考核的方式。

目前国内的上机考试有单机考试和网络考试两种。单机考试一般由监考教师分发纸制试卷,学生用优盘提交答案。单机考试方式不仅使监考教师工作量加大,同时因阅卷时需要频繁插、拔盘导致阅卷效率低,而且当磁盘损坏时无法阅卷。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考试方式的应用越来越多。网络考试通过网络实现收、发试卷,由计算机监控考试时间,并且对于客观题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自动阅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阅卷速度,还可以减少人工阅卷带来的差错。

本课题开发了适用于《VC基础》课程上机考试的系统,能通过网络自动收、发试卷,配套的题库中既有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是非题等客观题,也有考查编程能力的编程题,并且该系统还可对客观题进行自动阅卷。与已有的考试系统相比,操作更为简单、方便。

2、上机考试系统的设计

目前常见的上机考试系统采用C/S和B/S两种模式,考虑到C/S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方便学生交卷时对编程题进行压缩打包,且C/S模式在数据传送速度和保密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本上机考试系统采用了C/S模式,即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考试系统由服务器端程序和客户端程序组成,所有程序均在VC++6.0开发平台下实现,考试流程如图1所示。

2.1 服务器端程序的设计

在启动服务器之前,先进行初始化,即读取考生名单、读取试卷和客观题答案。其中参加考试的考生名单以Excel表的形式存放,表中包含了考生学号、姓名、性别、班级、所属系部等信息。以Excel表形式存放考生名单主要是考虑教师使用时只需将教务网上的学生信息复制、粘贴到Excel表中即可。该表不仅用于确认考生身份,而且用于存放考生客观题得分。

初始化完成之后,即可建立服务器,使服务器处于监听状态。当有考生登录时,服务器将收到的考生学号和姓名在考生名单中进行查找,如找到,则将考生的其它相关信息、考试时间、抽取的试卷及试卷名称发送到客户机,待发送的试卷是由试卷库中抽取的试题组合而成。由于从试卷库中抽取试题进行组卷的过程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当有多个考生同时登录时,服务器将因为负担过重而不能及时响应。为了减少登录响应时间,考虑采用以下方式进行组卷:在考试前先利用组卷程序抽取试卷库中的题目组成若干套试卷,并生成每套试卷的客观题答案,考试时只要将事先生成的试卷及对应答案依次读入即可,组卷的套数可根据需要而定,这样大大减轻了服务器在考生登录时的负担,加快了登录响应速度。

试卷和客观题答案的文件名在组卷时按照一定的对应关系命名,如"试卷1"、"试卷1答案"等,且保存在同一文件夹下,所以当选择试卷时,可以将试卷及答案一并读取,服务器在抽取试卷发给客户机时,为保证相邻座位抽到不同试卷,事先将试卷分为两组,相邻座位将从不同组中抽取,但这样做的前提是机房电脑的IP地址按照座位排列的顺序进行设定。

当考生交卷时,服务器将收到的考生客观题和主观题答案分别放入不同文件夹中,并将对客观题答案进行批改,将客观题得分写入考生名单文件中。

2.2 客户端程序的设计

考生登录时,需要输入学号,为防止因学号输错导致错误登录,还需同时输入姓名。

登录成功后将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按照一定格式标记的试卷字符串,客户端程序对试卷字符串进行解析即可生成考试界面。界面左侧是树型试题列表,显示试题类型,每个试题类型下是所包含的试题项,右侧是提供给考生答题的试卷区域。双击试题类型可以展开试题项,单击试题类型或试题项,右侧试卷滚动到相应的题目位置。试题列表中已做过和未做过的试题用不同颜色区分,方便考生检查试题是否做完。在界面的左上角,显示了考试剩余时间和考生的信息。

考试过程中,每隔30秒,获取客观题答案并存盘。当客户机因异常情况重启时,可以重新登录并读取原先做过的答案。

当点击交卷按钮或到考试结束时间时,将对主观题答案进行压缩,并生成主观题答案压缩文件和客观题答案文件,两个文件的文件名中包含有考生学号、姓名和试卷名信息,这样当服务器收到答案后,可以据此选择相应的客观题标准答案对客观题进行批改,教师批改主观题时也可由此获得主观题题目的信息。

3、组卷程序的设计

在进行上机考试之前,需要先运行组卷程序,从试卷库中抽取试题组成试卷。为了使组卷操作尽可能简化,与考试系统配套的题库采用试卷库的形式,即试卷库中保存若干套由教师事先按照一定的题型、知识点分布出好的试卷,每套试卷中同一编号的题目要求题型相同,且考查同一知识点,这样在组卷时每道题可由试卷库中同一题号的题目随机抽取获得。当课程内容变化时,教师只需对相关题目进行更换即可。

运行组卷程序时,先从试卷库中选择若干套试卷做为题源,每套试卷均为按一定格式编辑的文本文件,每套试卷都有对应的客观题答案文件,选择试卷的同时也读取客观题答案文件。组卷时,先抽题再对同一题型下的所有题目进行随机排序。生成试卷的套数可根据需要而定,在生成试卷文件的同时,生成客观题答案文件,试卷和客观题答案的文件名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4、结束语

本课题开发的上机考试系统,简单易用,经过多次运行测试,效果良好,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客观、公正和准确。该考试系统不仅可用于《VC基础》课程的上机考试,也可用于其它类似课程的上机考试。

摘要:介绍了一个用于《VC基础》课程上机考试的系统的设计方法, 该系统基于C/S模式, 通过网络实现收、发试卷, 对于客观题可以实现自动阅卷, 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提高了阅卷速度。

关键词:考试系统,C/S模式,自动组卷

参考文献

[1].金炳尧, 马永进, 骆红波等.一个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系统的设计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5, 28 (2) :159-163

[2].杨乘.基于C/S模式的网络考试系统[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23 (3) :102-104.

上机考试系统 篇6

1 系统整体设计

本系统开发使用Java语言、SQL Server数据库, 采用B/S模式实现。

2 数据库设计

下面对本系统的数据库的需求分析、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2.1 需求分析。

系统的总体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2.1.1学生模块。学生注册:在此界面, 学生可以录入学号、姓名、密码、确认密码、性别、班级等基本信息。管理员可以修改这些数据。个人信息:维护基本信息, 密码修改。学生练习:不需登录即可进行练习。学生考试:学生需要登录系统方可参加考试。系统会显示剩余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超过系统将自动交卷。2.1.2管理员模块。查询本人信息:查询及修改自己的基本信息。查询其他管理员信息:查看其他管理员信息。修改本人密码:重置自己的密码。试卷预览:预览试卷库中的试卷。试题信息维护:对试题进行查询、修改和删除, 添加新试题等。学生信息维护:对信息进行查询、修改和删除, 添加新同学等。查询成绩:对学生成绩进行查询、修改和删除, 添加成绩等。

2.2 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系统中的的实体有管理员、试题、学生、成绩、考试, 其E-R如图2所示。

2.3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本系统主要数据库表的设计如下。 (1) administrator:管理员信息表, 包括a_id (管理员帐号) 、a_password (管理员密码) 、a_name (姓名) 、a_sex (性别) 、a_age (年龄) 、a_phone (电话) 、a_email (邮箱) 等字段。 (2) exampaper:试题表, 包括e_id (试卷唯一标识) 、e_name (考题的题号) 、p_id (试卷唯一ID) 、p_name (试卷名) 、e_course (分数) 、e_content (试题内容) 、e_answer (题目答案) 、e_type (试题类型) 等字段。 (3) messageprotect:考试状态表, 包括s_id (学号) 、e_id (试卷ID) 、timeout (考试剩余时间) 、answer (答案) 、allowstates (是否参加过考试) 、monistates (操作类型) 等字段。 (4) score:学生成绩表, 通过e_id和s_id两个字段来唯一标识考生成绩。包括score_id (自加1) 、e_id (试卷唯一标识) 、s_id (学生学号) 、score (所得分数) 等字段。 (5) student:学生基本信息表, 包括s_id (学号) 、s_password (密码) 、s_name (姓名) 、s_sex (性别) 、s_age (年龄) 、s_classes (班级) 、s_department_id (系别ID) 、s_department (系别名称) 、s_grade (年级) 、s_phone (手机号) 、s_email (邮箱) 、s_pic (照片) 等字段。

3 上机考试系统分析

3.1 试题库建设。

题目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

3.2 组卷规则设计。

考试系统采用了固定的多套试卷。

3.3 考试环境。

系统具有显示剩余考试时间、自动前进下一题、浏览试题和自动交卷的功能。

3.4 系统判分功能的设计。

在考试页面, 点击下一题, 调用一个javascript方法, 然后通过ajax技术, 异步跳转到另外一个jsp页面, 将该题目的内容, 类型等传递到当前考试页面, 用户答完该题后, 再次点击下一题, 页面会异步跳转到另外一个jsp页面, 把用户的答案和正确答案进行比较, 最后的比较结果传递给当前页面, 然后总分变量total进行相应的变化。

3.5 成绩管理。

本考试系统能自动评分, 并按班级给出考生的成绩汇总等相关信息。可按考生学号、姓名、班级等信息查询成绩。

4 运行效果

考试系统自动抽卷、阅卷可以重复使用, 将极大提高考试效率及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学生上机时可以练习考试系统的内容, 将提高学生的考试及格率。

参考文献

[1]谢莉莉, 李勤, 张荣新.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计算机教育, 2010 (16) :156-159.

上机考试系统 篇7

目前, 高校中开设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类课程在不断地增加, 很多计算机类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学会操作该软件的基本方法。为了督促学生重视上机操作能力的培养, 也为了更加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对软件的实际操作水平, 开始针对计算机编程语言课程上机考试系统进行研究, 这对于提高高校计算机编程语言课程的考核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上机考试系统可将考生作弊的可能性大幅减小, 并且智能化的给学生的所答程序进行评分, 快速得出成绩, 以取代教师传统效率低的批卷模式, 避免了人工阅卷中由于疏忽而导致的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同时也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

2 系统分析

2.1 可行性分析

2.1.1 技术可行性

本系统是采用Java技术完成的, Java技术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等特点, 完全可以满足本系统的设计需求, 这些都充分说明本系统在技术方面是可行的。

2.1.2 经济可行性

本系统对于其环境配置和服务要求并不高, 因此并不需要专门购买服务器和一些其他网络协议服务, 所以对于前期预算很低。开发中所用到的设备仅是个人电脑, 因此开发和维护的代价也很低。而应用此系统可以节约人力物力, 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因此开发本系统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2.1.3 操作可行性

本系统用Java语言编写, 具有很好的跨平台性, 用户界面应用的是本地Windows默认风格, 使用户没有操作负担, 降低了用户使用本系统的学习难度。

2.2 需求分析

2.2.1 功能需求分析

本系统对于服务器端所需的功能包括自动加载考试题目、准备客户机的下载、对客户机进行监控的功能、对考生的考试信息进行备份处理和对考生的考试分数进行合理的统计与分析。

本系统对于客户机端所需的功能包括自动进行评分、上传考试信息到服务器端、针对特殊情况还原考试题目和自动下载考试资源。

2.2.2 性能需求分析

⑴ 确保稳定性。对于服务器端来说, 稳定性就是要求在考试过程中服务器端可以与多个客户机连接, 不会因为客户机的数量增加而导致服务器程序不能正常运行。对于客户机端来说, 稳定性就是确保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不能答卷、不能交卷、交卷不成功等现象。⑵ 确保传输即时性。在本系统中往往会有很多客户端程序连接一个服务器的情况, 当多个客户端同时对服务器发送下载考试资源请求或同时向服务器提交信息时, 就可能造成数据信息的混乱, 甚至是造成服务器瘫痪, 所以一定要解决多个客户端的同步访问的问题。⑶ 确保传输一致性。本系统的特色功能之一就是智能判分, 判分的依据就是考生所作答案与标准答案相比较, 而考生的考试资源, 与标准答案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发送到服务器端的, 所以就存在一个传输一致性问题, 即传输的题目与答案相互匹配。

3 系统设计

3.1 功能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阶段的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 将各个功能模块以层状图清晰的展现出来, 总体功能模块图如图1 所示。

3.2 算法设计

算法是一个系统的灵魂, 一个系统主要的核心技术都体现在其算法的设计上, 以下具体说明智能评分的算法设计。

3.2.1 填空题、改错题算法设计

填空题与改错题的智能评分的原理是系统自带了一个标准答案库, 根据实际的做答情况, 有几种标准答案, 只要用户所做答案与标准答案库的答案相匹配, 就回答正确。如果用户所做答案与标准答案库中的数据, 没有一个所匹配的, 则答题错误。这样既能灵活的应对不同考生的不同答案, 也可以增加考试的灵活性。

3.2.2 程序设计题算法设计

程序设计题的算法, 是用户通过VC++6.0 系统答题, 进行编译后, 系统根据用户所编写的程序自动生成一个以用户所编写程序而得出的结果的文本文档, 之后会自动传入事先预设好的参数, 生成10 条数据, 这10 个参数考虑到了这个编程题的所有边界情况。这10 条数据被写入文本文档后, 会与系统接收到的答案数据做比较, 若完全相同, 则代表全对, 给予满分;若其中正确为8 个或9 个, 则代表其用户所编写的程序 (方法、函数) 并没有考虑完全, 但是具体逻辑已经写好, 应给予百分之八十或百分之九十的分数。

3.2.3 人机界面设计

简易上机考试环境的实现 篇8

关键词:上机考试,批处理,实现方式

1 概述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对我们计算机教师和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就是怎么样更好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为我们的教学、科研服务, 提高效率。

近段时间, 某学院有近千名学生参加统一组织的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 由于该考试没有专门配备考试软件管理考生文件, 学院又要求考试完后集中收上来送到校本部去批改。因此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和分配管理大量的考生用户。

2 组建思路

如果用对等网络文件共享方式, 由于访问控制较难, 学生很容易抄袭或复制别人的考试文件, 此法也不可取。

较好的办法是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建立文件服务器, 文件服务器是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 管理存储设备 (硬盘、磁带、光盘等) 中的文件, 并提供给网络上的各个客户机共享。文件服务器只负责对共享信息的管理、接收和发送, 不帮助工作站对所求的信息进行处理。是网络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应用。一般具有:a.文件管理功能:完成对文件的读、写、删除等各种操作。b.磁盘高速缓冲:提供较大的RAM区用于磁盘数据缓冲以提高文件的读写速度。c.访问控制:管理多个用户、多个程序, 使他们同时访问、使用文件。d.容错功能:当系统的某一部分失效后 (如一个硬盘, 一个电源等) , 系统文件数据仍可保持或恢复, 不会导致大量文件的损坏。e.安全及可靠性:对访问文件的用户进行甄别, 禁止非法操作。

利用文件服务器的以上特性我们可以给每个学生提供独立存取空间, 不能使用简单共享, 但每个用户在服务器上都拥有一个文件夹, 通过客户端登录后, 可以对文件夹内任意操作, 而用户之间却不能互相使用对方的文件夹, 系统管理员用户可以管理所有用户及其文件夹或文件。这样在文件服务器上, 考试作业集中管理, 老师收集和批改考试作业的时候也方便。

3 上机考试环境的实现

3.1 服务器端的设置

3.1.1 建立及配置用户

由于要在服务器上短时间内快速建立上千个用户, 如果用手工创建管理用户的操作, 将是一个及其耗费时间的工作, 并且不能保证每个用户的配置完全正确, 所以采用批量建用户的方法, 使建立和管理变得简单方便, 由于每个学生均分配有准考证号, 因此可用准考证号建立用户, 以此标识每个学生。因学生较多, 每次只能考200名左右, 须分成多批考试, 故先用下面的的命令建立分组:

第一条命令是在d:examg01下建立一个与用户名相同文件夹, 相同名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管理。

第二条命令是把刚才建立的4405321001文件夹建立共享名为4405321001$, /user:1意思是该文件夹只能有一个共享, /remark为文件夹的共享的解释。

第三条命令就是正式建立用户4405321001, 密码为321001, /add为增加用户的参数;/comment:为用户的标识;/expires:never意思为用户使用时间永不过期;/passwordchg:no为用户以后不可以更改密码;/scriptpath:start.bat指定登录执行脚本名为start.bat;/workstation:a10指定用户登录的计算机名为a10;/homedir:s14405321001$指定用户主目录路径为服务器ns1上的共享资源4405321001$。

第四条命令是将4405321001用户加入g01组。

第五条命令的d:examg014405321001指该文件夹的实际路径, /e是指不改变文件夹的默认目录权限下增加权限;/g 4405321001:f指的是增加用户4405321001对文件夹所有操作权限。

批量建用户的方法是采用命令方式, 通过建立批处理文件, 一次建立及配置所有用户。

有些管理员是通过反复复制粘贴这五条命令, 再更改其中的参数, 如果需建用户很多, 则需复制粘贴上千次甚至更多, 耗时仍很大, 而且修改过程中同样易出错。因为每个同学的设置参数其实差不多, 只是准考证号参数不同, 可以用高级语言自编写一程序, 只要每次输入准考证起始号、结束号, 自动生成为考生建用户命令。

对于一般管理员来说, 用高级语言编写自动生成为考生建用户命令的程序, 相对要难一些, 其实利用批处理的for命令实现上述功能更方便快捷, 下面即是实现批量自动建用户的批处理文件main.bat、createuser.bat及文件yes.txt。

在运行Createuser.bat中最后一条语句命令时, 会要求输入回答Y或N, 为了使这条语句能自动运行, 我们可利用输入重定向使输入信息来自文件yes.txt, 故建文件yes.txt, 内容为字符Y加回车键。

3.1.2 启用配额管理

由于考生在服务器拥有的储存空间大小默认是整个逻辑分区的空间, 而且用户较多, 必须对用户的使用空间大小进行限制;点击学生储存文件的逻辑分区属性, 选择配额, 启用配额管理, 将磁盘空间限制为比如15MB, 这样每个用户磁盘空间最大上限为15MB。

3.1.3 为用户设置登录脚本

建立登录脚本start.bat, 并在其中加入语句net useh:/home, 因在windows 2000server中, 登录脚本存放的默认路径为:%Systemroot%SysvolSysvolDomain_nameScripts (其中%Systemroot%变量表示windows系统安装文件夹, Domain_name为域名) , 以我院为例, 故将登录脚本拷贝到服务器的c:winntSysvolSysvolcqys.

netScripts文件夹中。这样客户端在登录时就自动执行此脚本, 从而实现客户端自动登录连接到用户主文件夹。

3.2 客户端设置

学生机上安装的是windows XP系统, 为了方便考生使用自己的空间, 在网络配置中建议不要安装net BEUI协议, 目的是为了不让他们自己共享文件夹来抄袭复制考试作业;添加客户中的Microsoft网络用户, 主网络登录设置为Microsoft网络用户;设置Microsoft网络用户为登录到Windows 2003域, 设服务器的域名为CQYS。

结束语

在我们中小学校园网上、大中专院校计算机实验室均有大量的文件服务器, 只要我们注重发掘利用现有资源, 则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提高校园网利用率。中小学校园网上或计算机实验室中的文件服务器大多用的是Windows 2000 server或windows 2003server系列网络操作系统, 以上虽是采用批处理命令实现机房上机考试环境, 但对于我们中小学的计算机课的平时上机作业及上机考试也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可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雪.机房管理中巧用批处理[J].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7, (26) :70.

上机考试系统 篇9

《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许多内容是十分适合于操作考试来检验学习成果的,缺少操作考试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成绩评价是不全面的。本研究依据教育考试的理论,利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试验了几种上机操作考核的方式,摸索实现网络课上机操作考试实施和评价的环境设计和技术手段,探讨一个适合网络课上机操作考核的方式方法。

一、课程特点需要操作考试方式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如果仅在课堂上讲授网络的体系结构和网络通信协议,学生会感到枯燥和抽象,难以理解和接受。只通过板书讲解网络工作原理不可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课程用需要实验环节来增加学生对网络通信原理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网络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而理解和掌握网络的理论架构。如果仅结合实际网络设备与网络应用软件组织教学,必然会造成学生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将专业课程学习停留在技能培训的层面上,不能形成计算机网络的整体知识结构,阻碍今后对计算机网络继续深入学习。课程需要网络理论的主导。《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另一个特点是该课程涉及到的设备和技术发展更新迅速,应用广泛。科学的发展有这样的规律:实现基本原理的技术和设备日新月异,旧设备旧技术不断被新设备新技术淘汰,但是基本原理并没有被淘汰,它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处理网络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学生才能面对不断变化的技术和设备,具有跟踪、学习的基础与能力。根据这样的课程特点,必须配合网络原理,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网络设备、网络软件的使用与设置,达到深入理解网络工作原理,接受网络问题处理的基本思路,提高学生对网络发展的适应能力。将网络理论、实验,以及学生完成一定的网络项目糅和在一起进行教学,是我们采用的教学设计。根据资料收集证实,许多院校的《计算机网络》课采用了理论讲授与实验并举的教学模式。

对于具体课程来说,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而课程的总结考试,就是要全面检验学生对课程学习和训练的效果,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针对网络课的特点和网络课的教学模式,仅有网络理论方面的考核,显然是不全面的。由于许多网络操作考试内容以笔试形式考核,无论出题还是答题,在描述上难度较大,笔试形式是不合适的。所以《计算机网络》课程考核既应当有对于理论部分的笔试形式,又应当有上机操作的考核方式。

二、小组上机操作考试方式

在教育考试的理论中,要求考核学生对学科知识全面领会的程度,绝不只是对教条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能联系实际并努力将知识应用于实际。这是教育考试对学科考核的要求,也是对学生提出的一项基本素质要求。《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许多知识点都适合于利用上机操作方式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学以致用,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我选择了《计算机网络》中这样的知识点,试着开始了上机操作考试的试验。

由于网络操作多在几台计算机上进行,考试设计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两人或三人组成一个小组,随机抽取考试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要求的网络操作题目。考试内容有使用网络设备将几台计算机组网,组网后利用网络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进行网络服务功能的设置等网络操作。

考试进行时,虽然多组同时考核,由于各组抽取的题目不同,有时间限制,各组要独立完成考核内容。由于考核题目不同,一个班的学生既可同时参加考试,又可分批参加考试。

考试成绩是根据学生的网络服务功能的设置评价的。多台计算机连接成网络后,网络功能的设置与实现是能够存储在计算机上并可以显示出来的。考试后,教师在机器上检验学生的设置,根据设置评判学生的操作分数。小组的操作分数是组内所有成员的分数。

该考核方式实现了网络的操作考核,解决了多台计算机操作问题,弥补了笔试在内容考核上的不足,增加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深度。例如进行DNS服务器的建立、设置和使用,既让学生明白了域名服务器的工作原理,又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DNS服务器的功能,并且掌握了服务器建立和设置的操作细节与具体的使用。

但是利用教育考试原则分析,这种形式也存在缺陷。以小组为单位的考核,多位学生在多台计算机上同时操作,可能并没有真实地反映出每位学生的真实成绩。一些学生可以在操作考核中由组内同学替代操作过关。有些测试项目不独立,前面测试项目是后续项目的基础,前面项目不完成,将影响后续项目的成绩。随机抽取的题目之间的难度差异的控制具有主观性,没有以档案形式留下学生的操作结果。

我们对《计算机网络》上机操作部分的考核进行了改进,仍然采用小组考核方式,注意了考核项目的独立性。教师检验学生设置的操作,保存截图作为学生试题操作档案。这种改进,没有解决真实反映每个学生学习成绩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操作截图又引出了学生操作评价依据的严谨性问题。

三、虚拟机操作考试方式

随着计算机内存的扩展,在《计算机网络》考试中,我们开始试验利用虚拟计算机进行网络操作考试。在计算机内存允许的情况下,使用虚拟计算机软件在一台计算机中可以虚拟出多台计算机。虚拟计算机软件,可以将多台计算机虚拟成网络状态,网络设置、网络服务高度仿真。这样,网络的设置和使用与真实的的情况一样,使得网络操作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中模拟进行,在一台计算机上真实反映出多台计算机的网络服务效果。利用多台虚拟机,可以设置不同的题目环境,为题目独立性提供了保证。虚拟计算机技术为《计算机网络》上机操作考核提供了技术平台,比较容易地解决了网络操作考试中实施和评价的难题。

《计算机网络》考试分笔试和上机考试两部分。以前笔试和上机考试分开进行,采用虚拟机进行《计算机网络》考试后,考试的设计为笔试和上机操作考试同时进行。每位学生的计算机中都装有多台虚拟机,每位学生根据卷面要求进行网络操作。所有学生操作项目相同。笔试和操作考试仅属于一份考卷中的不同题型。

学生将操作完成的界面截图,可作为教师判卷的凭证和学生考试档案资料。为了说明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要求学生考题的截图都配有本机的计算机名或IP地址。一般机房中的计算机名或IP地址相互之间是不相同的,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作弊的发生。

例如,利用虚拟计算机操作考试有一道这样的题:启动Telnet服务。用户从工作站访问Telnet服务器。截图显示Telne服务器已经检测出用户的登录。截图文件命名为“telnet”。

下面的截图,是一位考生答题的截图。截图清楚地表明考生完成了Telnet服务器的启动,掌握了从工作站登录Telnet服务器的操作,掌握了Telnet服务器对用户的监测操作。

该题目只有确实做出来了,才可能截取到试题要求的界面,添加本机的IP地址或本机计算机名能够确保是本人操作;所有学生同时考核,消除了考试题目不同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因素;每个学生独立操作,保证了考核成绩是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虚拟机生成的多台计算机系统,保证了网络操作的实现和功能的展示。

四、结果

确定题型对考试设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题型不同,测量的行为目标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完全相同。譬如,在《计算机网络》只有笔试题型的考试时,考核前,学生背诵概念。学生用一周的时间,背熟课本的概念,即可记下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使得考试测量的科学性大打折扣。考试具有极强的学习导向作用,考试如何考,学生就如何学。所以学生将计算机网络课程变成了一个死记硬背的课程,完全违背了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设计的目标。增设操作题型后,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得《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考试的科学性增强了,考试测量的内容全面了。

五、结语

根据教育考试的理论,考试具有考核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能力、学科知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功能。利用虚拟计算机进行《计算机网络》的操作考试,实现了考试的这些功能。在《计算机网络》上机考试中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自己演习求知的过程,从整体上提高了学习能力。《计算机网络》上机考试的过程,也是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并让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重新组合,考核了创新能力及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进行上机操作考核是符合课程目标的,使用虚拟计算机进行上机操作考试的方式是可行的。

由于使用虚拟机进行《计算机网络》上机操作的判卷仍然是手工方式,因此不适合于大规模的计算机网络考试。

摘要:作者以摸索网络课上机操作考试的适当方式为的目的, 采用实验的方法, 在实际考试中检验了多套上机操作考试方式, 从技术上验证了各种操作考试方式的优劣, 并不断根据实验结果改进操作考试方式。最后, 根据教育考试理论的检验和实施中得到结论:在小规模的《计算机网络》考核中使用虚拟计算机进行操作考核的方式是可行的, 该方式很好地体现了考试的督导、发展、导向诸功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上机操作考试,虚拟计算机

参考文献

[1]廖平胜.论考试的本质与功能[J].考试研究, 2002, (1) :8.

[2]吴功宜, 胡晓英, 张仁等.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可持续农业发展下一篇:彩色图像拼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