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机环境(共10篇)
上机环境 篇1
摘要:结合高职院校机房上机考试的实际, 提出采用批处理命令实现机房上机考试环境的思路, 给出了详细的实现方案。通过实际运作, 该方案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能够满足上机考试的需要。
关键词:上机考试,批处理,实现方式
1 概述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对我们计算机教师和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就是怎么样更好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为我们的教学、科研服务, 提高效率。
近段时间, 某学院有近千名学生参加统一组织的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 由于该考试没有专门配备考试软件管理考生文件, 学院又要求考试完后集中收上来送到校本部去批改。因此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和分配管理大量的考生用户。
2 组建思路
如果用对等网络文件共享方式, 由于访问控制较难, 学生很容易抄袭或复制别人的考试文件, 此法也不可取。
较好的办法是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建立文件服务器, 文件服务器是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 管理存储设备 (硬盘、磁带、光盘等) 中的文件, 并提供给网络上的各个客户机共享。文件服务器只负责对共享信息的管理、接收和发送, 不帮助工作站对所求的信息进行处理。是网络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应用。一般具有:a.文件管理功能:完成对文件的读、写、删除等各种操作。b.磁盘高速缓冲:提供较大的RAM区用于磁盘数据缓冲以提高文件的读写速度。c.访问控制:管理多个用户、多个程序, 使他们同时访问、使用文件。d.容错功能:当系统的某一部分失效后 (如一个硬盘, 一个电源等) , 系统文件数据仍可保持或恢复, 不会导致大量文件的损坏。e.安全及可靠性:对访问文件的用户进行甄别, 禁止非法操作。
利用文件服务器的以上特性我们可以给每个学生提供独立存取空间, 不能使用简单共享, 但每个用户在服务器上都拥有一个文件夹, 通过客户端登录后, 可以对文件夹内任意操作, 而用户之间却不能互相使用对方的文件夹, 系统管理员用户可以管理所有用户及其文件夹或文件。这样在文件服务器上, 考试作业集中管理, 老师收集和批改考试作业的时候也方便。
3 上机考试环境的实现
3.1 服务器端的设置
3.1.1 建立及配置用户
由于要在服务器上短时间内快速建立上千个用户, 如果用手工创建管理用户的操作, 将是一个及其耗费时间的工作, 并且不能保证每个用户的配置完全正确, 所以采用批量建用户的方法, 使建立和管理变得简单方便, 由于每个学生均分配有准考证号, 因此可用准考证号建立用户, 以此标识每个学生。因学生较多, 每次只能考200名左右, 须分成多批考试, 故先用下面的的命令建立分组:
第一条命令是在d:examg01下建立一个与用户名相同文件夹, 相同名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管理。
第二条命令是把刚才建立的4405321001文件夹建立共享名为4405321001$, /user:1意思是该文件夹只能有一个共享, /remark为文件夹的共享的解释。
第三条命令就是正式建立用户4405321001, 密码为321001, /add为增加用户的参数;/comment:为用户的标识;/expires:never意思为用户使用时间永不过期;/passwordchg:no为用户以后不可以更改密码;/scriptpath:start.bat指定登录执行脚本名为start.bat;/workstation:a10指定用户登录的计算机名为a10;/homedir:s14405321001$指定用户主目录路径为服务器ns1上的共享资源4405321001$。
第四条命令是将4405321001用户加入g01组。
第五条命令的d:examg014405321001指该文件夹的实际路径, /e是指不改变文件夹的默认目录权限下增加权限;/g 4405321001:f指的是增加用户4405321001对文件夹所有操作权限。
批量建用户的方法是采用命令方式, 通过建立批处理文件, 一次建立及配置所有用户。
有些管理员是通过反复复制粘贴这五条命令, 再更改其中的参数, 如果需建用户很多, 则需复制粘贴上千次甚至更多, 耗时仍很大, 而且修改过程中同样易出错。因为每个同学的设置参数其实差不多, 只是准考证号参数不同, 可以用高级语言自编写一程序, 只要每次输入准考证起始号、结束号, 自动生成为考生建用户命令。
对于一般管理员来说, 用高级语言编写自动生成为考生建用户命令的程序, 相对要难一些, 其实利用批处理的for命令实现上述功能更方便快捷, 下面即是实现批量自动建用户的批处理文件main.bat、createuser.bat及文件yes.txt。
在运行Createuser.bat中最后一条语句命令时, 会要求输入回答Y或N, 为了使这条语句能自动运行, 我们可利用输入重定向使输入信息来自文件yes.txt, 故建文件yes.txt, 内容为字符Y加回车键。
3.1.2 启用配额管理
由于考生在服务器拥有的储存空间大小默认是整个逻辑分区的空间, 而且用户较多, 必须对用户的使用空间大小进行限制;点击学生储存文件的逻辑分区属性, 选择配额, 启用配额管理, 将磁盘空间限制为比如15MB, 这样每个用户磁盘空间最大上限为15MB。
3.1.3 为用户设置登录脚本
建立登录脚本start.bat, 并在其中加入语句net useh:/home, 因在windows 2000server中, 登录脚本存放的默认路径为:%Systemroot%SysvolSysvolDomain_nameScripts (其中%Systemroot%变量表示windows系统安装文件夹, Domain_name为域名) , 以我院为例, 故将登录脚本拷贝到服务器的c:winntSysvolSysvolcqys.
netScripts文件夹中。这样客户端在登录时就自动执行此脚本, 从而实现客户端自动登录连接到用户主文件夹。
3.2 客户端设置
学生机上安装的是windows XP系统, 为了方便考生使用自己的空间, 在网络配置中建议不要安装net BEUI协议, 目的是为了不让他们自己共享文件夹来抄袭复制考试作业;添加客户中的Microsoft网络用户, 主网络登录设置为Microsoft网络用户;设置Microsoft网络用户为登录到Windows 2003域, 设服务器的域名为CQYS。
结束语
在我们中小学校园网上、大中专院校计算机实验室均有大量的文件服务器, 只要我们注重发掘利用现有资源, 则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提高校园网利用率。中小学校园网上或计算机实验室中的文件服务器大多用的是Windows 2000 server或windows 2003server系列网络操作系统, 以上虽是采用批处理命令实现机房上机考试环境, 但对于我们中小学的计算机课的平时上机作业及上机考试也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可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雪.机房管理中巧用批处理[J].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7, (26) :70.
[2]王敏, 王攀.批处理在软件配置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 2005, (25) :4291-430.
上机环境 篇2
实验要求:使用SQL视图完成SQL简单查询 实验目的:
1.熟悉SQL语言的数据查询功能; 2.熟悉Access中SQL视图的使用;
3.通过SQL语言的数据查询语句SELECT熟悉Access中表达式的构成与使用。*4.熟悉简单的多表查询。实验方案设计:
1.使用“教学管理.mdb”中的表,练习教材例【6-1】~【6-13】内容,熟悉Access中SQL视图的使用与SQL简单查询的实现。2.利用“教学管理.mdb”,独立完成布置的SQL查询要求。
练习:
1.显示“课程信息表”表中所有字段和记录。2.显示所有教师的姓名、性别,所属院系和职称情况。3.显示每位教师的工龄。
4.查询来校10年以上(含10年)的党员教师信息。5.查询所有财政学院和经济学院的教师信息。6.查询40岁以上(不含40岁)的非党员教师信息。7.查询姓名中含有“海”字的教师信息。8.显示全部学生的班级。
9.查询成绩在60分(含60分)到90分(含90分)之间的学生的学号。*10.显示有不及格成绩的学生名单。
*11.显示每位教师的公积金缴存情况,显示属性包括教师编号、姓名、公积金。*12.显示所有女党员的工龄和薪级工资。
*13.显示财政学院每位教师的姓名和他们的实发工资额。(提示:实发工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岗位津贴-公积金)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上机操作的要点 篇3
信息技术,就是指人们对信息的获取、传递、储存和处理等技术。当然学科教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很早就有的,不是新的概念。计算机进入教育领域是在发达国家的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80年代也就开始了探索,所以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开始结合早在那时就开展了。当然学科与技术的结合不是把计算机当做老师演示教学的工具,而是把各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做一种有机的融合,比如:用虚拟现实的方法完成在现有的条件下不能做的实验;用多媒体中的图像和声音让学生在一个比较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到知识;还可以利用网络让学生查阅所需要的资料;利用邮件的方式解决学生的问题,还可以批改学生的作业。学校中局域网和校园网都已经在课堂上逐步应用,如何很好的上好小学生的信息上机操作课程呢?
一、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措施
上机操作是现在教育的一大优势,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手脑并用,理论与实践都可以直观的进行操作和认识。
但是上机操作一旦组织不好,就会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例如:在实际教学当中,一节课中老师可能要辅导60位学生,学生上机不明确目标,也没有做课前预习,心里都是新鲜好玩儿的思想,这样一节课下来就会表现出表面气氛很活跃,但实际效果却很差,一节课下来学生什么都没有学会。针对上述的情况,我们就要有针对的措施:
1、创造情景来启发思维。创造学习情景是以学习为主体,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反应的客体。创造学习情景一定要吻合真实情景,这样学生才会身临其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去。创造情景的方法有很多,例如: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搞笑的动画等都可以引发兴趣。
2、运用类比,灵活的运用知识。学习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应该对外部来的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处理,这样才会获得自己的知识。老师们应该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上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师讲到对文件进行选择时,用Shift键加Ctrl键加鼠标单击就可以连续的选择文件,还可以单击鼠标进行拖动选取。
3、通过特定的观察,提高应用能力。我们每个人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是通过对特定对象来实现的。如:植物、动物、有形物体和无形物体,他们不同的性质都会决定他们不同的用途。例如,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对Windows不同元素的处理,有利于学生对操作对象的统一认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布置任务,学生自己探究。教师讲述的都是基础知识,实践的东西需要学生自己面对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相关的任务,通过学生们自己的探讨、集体的合作来解决问题。与其他的课程相比较,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是变化无穷的,而且操作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所以如果知识死板的记忆是不行的。如果这时候老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将这些操作连接起来,学生就会更容易的理解接纳。例如:在Word操作中,老师就可以用一张已经排好版面的文章作为例子,让学生学习并且尽量做到一致。
5、拓展知识面。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提高学生本身的信息素养,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老师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合理的利用软件,拓展知识面。课本知识是有限的,但是实际应用却是无限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加一些软件教学,如:图形图像的处理、动画制作的软件、播放器、杀毒软件等。教学内容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就可以。
二、小学生上机操作的具体内容
1、老师在上课前就要要求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明确上机操作的目的、内容、步骤、要求、注意事项,避免出现浪费时间的现象。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要求学生积极动手,认真的分析和思考问题,同学间要发扬团队精神,提高效率。3、上机操作虽然要求学生积极动手,但学生要保证操作在课程以内,如果出现不安因素,学生要求助老师。
总结: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应该注重以学生本身为主体,以培养操作技能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上好信息技术上机课的关键所在。
信息技术和小学课程的整合构筑新的教学环境和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提高认知能力、合作精神、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小学教师要明确教学内涵,不要让整合过程存在问题。精心搜集材料,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且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处理,灵活运用,整理出符合小学生认知的现代信息技术,充分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选择合适的教学时机,再配合多媒体和网络实施课程教学,真正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的完美整合。
上机环境 篇4
环境科学是依托化学、生物学、水文学、地学、流体力学等传统学科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环境科学的实践性很强, 因此, 环境科学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一般都包含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环境系统分析是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主要研究环境系统的模型化和最优化[1]。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涉及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数学公式, 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实验教学。本文介绍了笔者在环境系统分析教学实践中设置实验教学内容时应遵循的原则以及上机实验项目的构建和实施办法。
一、上机实验在理论课学习中的作用
环境系统分析课程综合性很强, 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工程等相关领域的背景知识, 理论课内容抽象、公式复杂、求解繁琐[2]。如果单纯依靠理论课教学, 不通过上机实验来促进学生对环境模型理论、方法和概念的理解, 不通过上机操作让学生领会到环境系统分析这门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 那么学生只能是在枯燥乏味中死记硬背, 势必理解不深。
环境系统分析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运算和微分方程、规划模型的求解, 这些任务只有借助计算机才能解决。安排一定学时的上机实验, 学生可以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 自己动手操作, 或编程计算, 或使用Excel或通用的环境质量模型软件, 完成模型的参数估值, 给出环境质量预测结果, 从而有助于学生将专业知识、数学建模及计算机应用等知识结合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 上机实验是实现环境系统分析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
二、上机实验课的历史沿革
华中农业大学从2004年开始开设环境系统分析课程, 没有安排上机实验。理论课结束后, 学生反映课程晦涩难懂, 收获有限。在2005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尝试增加10学时的上机实验, 但由于初次开设, 实验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其他学校的实验内容及其素材[3], 以Excel应用为主, 同时要求学生编程解决一些课内外习题。由于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编程不熟悉, 上机实验趣味性不足。此外, 上机实验解决的是单纯的计算问题, 是书本上公式的简单套用, 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际问题脱节, 学生对课程的实用性认识不足。随着环境模拟方面科研活动的开展, 围绕环境模型的应用, 近3年我们收集了一些模拟案例和实验素材, 通过合理选择和整合优化, 构建了目前正在实施的实验项目。
三、实验内容设置
实验课教学内容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要素之一。在近几年环境系统分析课程的探索和教学实践中, 我们重点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并结合学科发展和教学需要适时更新实验素材。
(一) 实验内容设置的原则
根据环境系统分析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强, 但涉及的理论较为抽象, 解决问题的公式复杂, 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运算和微分方程、规划模型的求解。为此, 我们明确设置实验教学内容时应遵循的如下原则。
1.目的性。课程教学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内容则应满足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实验教学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环境系统分析不是数学课, 不是统计课, 也不是计算机编程课, 上机实验不应过分强调数学算法及计算机编程, 其目的在于将专业知识、环境数学模型和计算机应用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建立环境数学模型, 并上机完成模型计算。实验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练习, 切实领会数学建模及计算机在环境系统分析中的作用, 让学生明白环境系统模型能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
2.实用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 在设计实验内容时, 一方面要体现理论课知识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又要兼顾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渴求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特点, 环境系统分析课程要体现其实用性的一面, 设置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实验项目,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可操作性和层次性。环境系统分析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数学、化学、生物学、流体力学等相关领域的背景知识, 而部分学生没有选修环境流体力学、空气污染气象学等相关基础课程。环境系统分析课程实验内容的安排须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 实验应具可操作性。若上机实验过多的涉及理论基础知识, 一方面会与理论课重复, 另一方面学生又会产生畏难情绪, 实验教学难以达到目的。从可操作性出发, 实验内容的安排应难易适中, 并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比如, 最简单的是要求学生利用Excel工具做回归分析而获取线性模型中的参数, 稍复杂一点的要求学生通过规划模型对S-P模型中的降解速率系数和复氧速率系数进行率定。通过这些简单的练习, 让学生深入认识和掌握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 通过安排一些成熟模型的练习, 初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实验内容
根据上述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设计了以下3个部分的实验。
1.Excel在简单数学建模和规划求解中的应用。本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Excel在规划求解、数学分析上的实际功能, 通过对Excel的练习, 理解灰色模型是如何建立, 其中的参数是如何率定的, 加深对优化模型的功能及其建立、求解方法的理解, 让学生逐步形成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的能力。参考有关教材[3,4]中的例题和习题, 安排简单线性回归、多元回归建模的实验内容;结合S-P水质模型的学习, 让学生利用Excel工具依据实验观测数据来确定模型中的相关参数;最后, 要求学生能利用规划求解工具库完成污水处理场的选址等优化问题。
2.河流水质模型练习。为体现该课程的实用性, 结合2003年国家开展的水环境容量核算工作, 将河流水环境容量分析系统的应用作为一项实验内容[5]。要求学生利用河流水环境容量分析系统考察污染源的位置、污水排放量、排放浓度、河水流量等因素对河流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理解水质模型在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污染控制方案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强大功能。此外, 给学生介绍原理与河流水环境系统分析系统相同, 图形用户界面采用Excel实现, 但功能更为强大、应用更为广泛的一维河流水质模型-QUAL2K[6]。由于QUAL2K模型是英文版本, 模拟参数众多, 在有限的学时内学生不可能完全理解和掌握, 因此, 由指导教师作简单的模型介绍后, 学生按指导练习模型的运行, 让学生领会模型强大的实际功能, 为其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3.大气扩散模型练习。在大气环境质量模型的应用这一环节, 我们以周边烟囱为例, 使用工业复合源短期浓度计算模型ISCST3模拟烟气排放对校园周围环境的影响[7]。在理论课介绍原理的基础上, 实验课让学生熟悉该模型的运行和对运行结果进行分析。模型需要准备的数据包括污染源数据、气象数据、受体点位置及地形数据, 所有这些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存放在专门的输入文件里, 模型运行时自动调用输入文件, 完成计算, 然后给出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鉴于本科生的实际水平及授课学时, 遵循可操作性原则, 气象数据的前处理等由指导教师事先完成, 对学生不作要求。
四、结语
经过三年来的教学实践及改进, 大部分学生对环境系统分析上机实验内容十分感兴趣, 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也很高。毕业论文选题时有学生主动要求教师安排相关课题, 有些学生针对大气环境质量模拟中模型对气象数据的要求, 独立开发出气象数据处理的小型软件。
当然, 实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基础参差不齐, 实验安排的内容有些同学很快就可以完成, 而部分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对此, 我们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更灵活一些, 由必做题和选做题来构成整个实验项目。总之,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 经过改进后的实验教学内容是合理可行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仍需要不断收集素材, 吸收他校经验, 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环境系统分析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
[责任编辑宋一兵]
参考文献
[1]程声通.环境系统分析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2]朱小娟.环境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30) .
[3]蔡建安, 张文艺.环境质量评价与系统分析[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3.
[4][美]Haith D.A.袁铭道, 季民译.环境系统最优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87.
[5]中国环境规划院.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R].2003.
[6]Chapra S.C.and Pelletier G.J.QUAL2K:A ModelingFramework for Simulating River and Stream WaterQuality:Documentation and Users Manual.2003.
上机考试技巧 篇5
不要使用快捷键!
很多人在使用TC的时候习惯于用F9,CTRL+F9或者其他的热键,首先F9只是编译了,并没有运行程序,考试一定要运行一下你的程序才会有输出文件,否则一定是0分,热键在考试的时候是很危险的,因为UCDOS的热键和TC的冲突,CTRL+F9变成了全角半角转换,如果不小心按了,会导致你的程序有中文字符,编译的`时候出错,而且很难查找排除错误! 所以建议大家在考试的时候使用ALT+红色字母 来调出菜单进行编译调试等步骤,建议步骤为:
写完代码后用ALT+F,S存盘,然后ALT+C,M编译,然后ALT+R,R运行,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不要加载任何输入法
上机考试用的DOS环境内存十分有限,如果你加载了任何一个输入法,都有可能造成编译程序的时候出现out of memory 内存不足的情况,到那时就麻烦了。
程序只要写的对就可以,不要画蛇添足的加注释,没有人看的!
不要提前交卷!
如何提高计算机上机课质量的思考 篇6
而现状呢?学生上机时总是喜欢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比如打游戏、聊天、看网上小说,甚至还有看电影、电视的。因为在学生们的思想里,就觉得上机就是为了玩。有不少学生家里有电脑,一直是把电脑当作娱乐工具,满足自己的娱乐欲望。这不仅是计算机老师的烦恼,也是家长们的苦恼。如能改变学生把电脑当作娱乐工具的这种现象,这将是对他人生的一大好事。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计算机上机课的质量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
学生之所以喜欢打游戏、聊天、看电影,是因为那些是他的兴趣,他觉得从中可以获得乐趣。如果我们把课程设计来让学生学起来感到快乐,他可以从中获得乐趣,或者能够得到某种满足,那么,学生也会乐意学习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也是学生不愿学习的因素之一。我们不妨采取这几个措施:(1)让学生学习有动力,就必须使学生从内心想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看到这门课程在现实世界中的重要性。比如,学习五笔字型时,让学生去看看,办公室或街上打印复印店里,打字打得快的人用的是什么输入法,为什么要选用五笔输入法。学生看到了现实,也明白了道理,自然就愿意学习五笔字型输入法了。(2)大胆创新,改变课程设计,使课程变得吸引学生学习。比如,学习鼠标操作时,可以让学生打纸牌游戏,既可以达到练习技能的目的,又有乐趣。再比如,学习WORD排版时,就围绕一个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样版文件来学习和练习,这样学生学习有目标,又有成就感。(3)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容易学。我发现学生不愿意,不感兴趣,不是他们不知道这门课的重要性,而是经过努力,学起来感到吃力,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厌学了。所以,教师要开动脑筋,如何让学生学起来轻松。中职学生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双差生,有时教师讲得很多,也很透,但学生大部分听不懂,学不进,讲了也是白讲。其实不需要讲得太深奥,不需要讲得太多,只要我们的学生学得懂,能够掌握就行了。
二、制定严格的微机室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在第一次上机课时,就要强调上机制度,让学生认真学习管理制度,比如“机房内不准喧哗,不准随意走动,要按规定的位置坐,不准带优盘、MP3等进机房”等等,这样绝大部分学生自然就会自觉遵守。对于学生喜欢玩游戏,我分析其原因有三:一是课堂上学的东西学生不感兴趣,或者不想学;二是学生认为所教的内容太简单,已经学过了,或者太难了,学起来吃力;三是教师管理松散,对学生玩游戏制止不力。一般来说,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是远大于课堂知识对他的吸引,要让他主动放弃游戏来学习,必须要从多方面着手,如教学内容、教学机制、管理制度等。
三、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有的放矢
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步骤,将学习目标简化成若干个任务。学习目标不宜过于简单,也不要太过复杂,最好能能培养学生一定的创造意识。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导和鼓励学生,特别要强调学生珍惜有限的时间,勇于尝试。在每个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对所有学生的操作及时作出评价,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及指导后,学习兴趣更浓,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在完成了若干基本任务后,教师可安排自由设计任务,这既是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环节,又是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分发挥。教师要对学生所做的练习进行检查,做好记录,确保每一个学生完成基本任务。这样,既可保证每个学生都掌握应该掌握的技能,又满足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高的要求,且上课都有事可做。尤其是关心照顾好学习上比较吃力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
四、建立学习小组,组织学生互帮互学
由于学生多,教师无法及时地针对每一个差生进行辅导,可以建立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学生学习水平都有高、中、低三档,适当调整学生的座位,让那些水平较高,理解较快的学生去帮助那些水平较低、理解较慢、记忆力差的学生,互帮互助,组成派对,这样每个班上都有十几个小老师,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能使教师腾出时间来专门去指导那些较差的学生,又让学生得到了锻炼,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使全班同学的操作技能都得到提高。
五、适时组织技能竞赛
通过组织技能竞赛,既可以系统复习以前学习的知识技能,又能在形成学生进行你追我赶的局面,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一般每一个单元结束后,组织一次技能竞赛,竞赛结果分个人奖和小组奖。通过以上几项措施,只要实施有力,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让上机课成为学生们最喜欢的学习课。
数值分析上机实验方法研究 篇7
数值分析是以数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1,2], 虽然它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与其它相关数学课程相比, 数值分析是偏重于应用的一门课程, 其中的理论和方法, 不仅在其他专业课程中常常运用, 而且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与方法。各应用学科的发展迫切需要进行数值分析与仿真, 数值分析与仿真新理论新算法大量涌现, 使得数值分析的应用范围和专业越来越广, 例如, 计算机、物理、化学、生物, 机械、电气和电子信息等理工科专业[3], 使得数值分析逐渐成为理工科专业人才必备的知识和工具。同时, 需要有一定量的上机实验来具体应用所建立的算法及验证理论结果, 是一个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课程, 能使理论结果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因此, 针对数值分析的上机实验问题, 有必要分析其实现软件的特点及其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
1 数值分析实验常用软件的特点
1.1 常用的软件特点分析
数值分析实验的常用软件有C语言和MATLAB。C语言的特点如下: C语言是Combined Language (简称, C-Language) 的中英混合简称, 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它既具有高级语言的特点, 又具有汇编语言的特点。它可以作为工作系统设计语言, 编写系统应用程序, 也可以作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 编写不依赖计算机硬件的应用程序。因此,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 不仅仅是在软件开发上, 而且各类科研都需要用到C语言, 具体应用比如单片机以及嵌入式系统开发。常用C软件有Turbo C2.0, VC++6.0等。MATLAB是一种数学软件, 它在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中在数值分析方面首屈一指。MATLAB可以进行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 主要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MATLAB的基本数据单位是矩阵, 它的指令表达式与数学、工程中常用的形式十分相似, 而且绘图功能强大。下面以牛顿迭代法具体实例分析两种软件的特点。
1.2 具体实例分析
牛顿迭代法的实现步骤如下[4]:
(1) 给出初值近似根值x0以及精度ε。
(2) 计算
(3) 若|x1-x0|<ε, 转向 (4) ;否则x0=x1, 转向 (2) 。
(4) 输出满足精度的根x1。
以上述算法求方程-3x3+4x2-5x+6=0在1.0附近的实根, 精度要求满足为ε=0.00001。则C语言程序如下:
#define eps 0.000001
float f (float x)
{return ( (-3*x+4) +4) *x-5}*x+6;
float f1 (float x)
float f1 (float x)
{returen (-9*x+8) *x-5;}
main ()
{float x0, x1=1.0, int k=1;
do{x0=x1;x1=x0-f (x0) /f1 (x0) ;
printf (“x=%fn”, x1) ;
k=k+1;while (fabs (x1-x0) >eps) ; }
在Turboc 2.0实现该程序, 其小数位精确到6位, 其输出结果为1, 1.000000;2, 1.333333;3, 1.268817;4, 1.265388。而MATLAB6.5软件中仿真程序[5]如下:
function [x, k]=Mendnewton (f, x0, ems)
[f1, d1]=feval (f, x0) ;
k=1;x (1) =x0;x (2) =x (1) -f1/d1;
while abs (f1) >ems
u=1;k=k+1;[f1, d1]=feval (f, x (k) ) ;
x (k+1) =x (k) -u*f1/d1;
[f2, d2]=feval (f, x (k+1) ) ;
while abs (f2) >abs (f1)
u=u/2;x (k+1) =x (k) -u*f1/d1;
[f2, d2]=feval (f, x (k+1) ) ;end
end
function [f, d]=func (x) ;
f=-3*x*x*x+4*x*x-5*x+6;
d1=′-3*x*x*x+4*x*x-5*x+6';
d=subs (diff (d1) ) ;
在MATLAB6.5下命令窗口中输入: f=@fun, [x, k]=Mendnewton (f, x0, 10^-6) , 其小数精度取4位, 则输出结果如下:k=1, x=1.0000;k=2, x=1.3333;k=3, x=1.2688;k=3, x=1.2653; k=4, x=1.2653;k=5, x=1.2653。利用MATLAB生成迭代次数与方程近似解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清晰地显示了迭代次数与方程近似解的对应关系, 简单明了。从MATLAB与C语言的仿真程序可以看出, 用MATLAB来解算数值分析问题时, 精力主要放在方法的构造上, 而不是放在方法的实现上, 提高运用数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比用C等语言完成相同的事情简捷得多, 而且语法结构简单, 绘图也非常方便。但是当数值分析算法比较发杂时, 用C语言解决数值分析问题要比MATLAB运行速度快。同时C语言也方便与数值算法的硬件实现与开发, 解决具体的工程中实际问题, 这一点也是C语言强于MATLAB的一个优势。
2 针对专业设计数值分析仿真软件
通过上述例子分析了C语言和MATLAB两种仿真软件的特点, 因此在进行数值分析实验时, 要针对不同的专业, 选择相应的仿真软件。比如针对和理学接近的专业, 比如生物、化工和物理等专业, 这些专业注重于理论分析, 因此应该选择MATLAB作为数值分析的上机软件;而计算机等专业, 更多的注重于计算机上设计相应的软件, 倾向于算法的设计与分析, 因此应该选择C语言来实现数值分析的上机实验, 这样可以加深理论的理解;而针对机械、电气、电子信息等专业, 这些专业的特点是工程性强, 即需要理论的分析, 需要事先仿真来观察结果, 又需要实际过程的操作, 即在理论仿真之后利用单片机和DSP等硬件实现具体的算法, 并应用于生产实践, 因此应该学会先用MATLAB进行理论仿真, 然后应用C语言在硬件中实现具体的算法, 在数值算法上机实验时, 能同时熟练地适用C语言和MATLAB两种软件。
3 结束语
本文以数值分析中的牛顿迭代方法为例, 分析了数值分析仿真实验中常用软件的特点, 并提出了要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相应的仿真软件。通过在各个不同专业的实践, 证明该设想的合理性: (1) 针对与理学接近的专业, 通过适用MATLAB仿真软件, 加深了对数值分析的理解, 进一步熟悉了该软件的使用, 为解决专业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证明途径。 (2) 针对工程类专业, 通过C语言和MATLAB两种软件的仿真练习, 使得这些专业的学生可以预先了解仿真结果, 并依据仿真结果利用C语言完成算法的硬件实现, 使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摘要:针对理工科数值分析课程, 分析了上机实验过程中常用仿真软件C语言和MATLAB的特点, 并以牛顿迭代法的具体例子加以说明, 最后提出了要依据不同专业选择相应的仿真软件。
关键词:数值分析,牛顿迭代法,C语言,MATLAB
参考文献
[1]邓秀勤.数值数值分析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版, 2005, 5:2007-2008.
[2]吴勃英, 刘克安, 高广宏, 等.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工科研究生《数值分析》的教学效果[J].大学数学, 2005, 21 (1) :1-5.
[3]唐运梅.数值数值分析的实践与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6 (2) :122-123.
[4]恰汗.合孜尔.使用计算机数值数值分析[M].北京:清华教育出版社, 2008.
上机环境 篇8
1考试系统的组成
考试系统主要有C/S与B/S两种模式, 四个部分组成:
(1) 题库管理:题库中各种类型题目的增、删、改与考试时间、题型、题量、难度等要求的设置。
(2) 考试管理:考生验证、环境生成、数据存储、系统计时、阅卷评分等。
(3) 成绩回收与分析管理:成绩入库、得分情况分析等。
(4) 考生信息导入与服务器管理:考生信息的导入及服务器的设置。
2考试系统的界面设计
该系统包括启动界面、登录界面和试题界面。启动界面:考试科目、考试注意事项;登录界面:考生输入姓名、学号 (考号) , 用考生的姓名或考号作为文件夹的名字保存;试题界面: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多个界面,
左边用于显示试题, 右边是答题区, 通过各种控件让考生答题, 试题界面提供前后翻页功能和显示考试剩余时间。最后一页为交卷, 点交卷后出现成绩显示界面。
3考试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在考试系统中, 数据库的设计是关键。本系统直接采用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 主要有:
(1) tb_user:学生或用户信息表。
(2) tb_select:选择题相关信息表。
(3) tb_answer:简答题相关信息。
(4) tb_boolean:判断题相关信息。
(5) tb_admin:管理员信息表。
(6) tb_page:数据库测试试题。
具体数据表设计如下:
(1) tb_user:考生信息表属性:编号Tid, 姓名name, 登录密码password, 学号number, 班级class, 考试状态state
(2) tb_page:考试试卷信息表属性:编号pid, 科目subject, 选择题数量snum, 判断题数量bnum, 问答题数量anum, 考试时间page Date
(3) tb_page:考试试卷信息表属性:编号pid, 科目subject, 选择题数量snum, 判断题数量bnum, 问答题数量anum, 考试时间page Date
(4) tb_boolean:判断题信息表属性:编号id, 题目name, 对选项yes, 错选项no, 所属科目subject
(5) tb_answer:简答题信息表属性:编号id, 题目name, 所属科目subject
4考试系统开发中的关键问题
开发考试系统涉及的关键问题有:试题图文混排、试卷导入/导出与排版、环境生成与智能评分, 图文混排可采用文本文件格式来解决;考试环境生成采用编程来解决, 智能评分, 应该说客观题不是问题, 已经成熟, 主观题则是所有无纸化考试系统面临的共同难题, 目前尚无有效方法, 可以部分采用人工阅卷, 可以只比较结果, 而有的既看结果又看过程, 由于主观体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要靠命题老师来把握了, 这就是我们在使用有些考试系统时所出现的问题症结所在。
5考试系统必须考虑解决的问题
上机考试系统能将教师从繁琐的考试环节中解放出来, 节省了大量的人财物, 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试题的科学性建设
中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但我们在组织开展无纸化考试中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 由于都是机考, 考试周期长, 题库容量要足够大且难易要均衡, 题库安全要高度重视, 否则不仅容易泄题, 对考生来说也不够公平。
(2) 对操作题的评分通常仅限于从答案和关键字匹配上给分, 对于解题的多样化只能靠教师命题来进行控制。因此, 对命题老师要求较高, 在智能评分的解决方法与技术上还有待突破和完善。
(3) 考试过程中, 电脑死机或停电的处理:可以设计考试状态参数值来处理, 突然死机, 服务器上设置该考生考试状态为1, 监考老师只需输入监考密码和考号, 可将考生考试状态改为0, 考生可以重新登陆, 参加考试。
(4) 如果考试规模较大, 网络的安全和传输质量问题是至关重要, 否则容易造成网络阻塞, 学生端掉线, 影响考试正常进行。当然, 无纸化考试系统毕竟是伴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的考试方式, 也是一种考试改革尝试,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想这些问题都会得到圆满的解决。
摘要:我校ACCESS这门课已开设了多年, 使用的考试形式仍然是用传统的笔试或教师出一份试卷上机时发给学生做。做完教师再一份一份改, 工作量大且繁琐, 为了减轻教师的阅卷负担, 本人尝试使用ACCESS软件开发无纸化考评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现从题库出题, 学生答题时随机抽题, 和自动评分等功能。文章就实现系统时的关键问题作了分析和解决。
关键词:无纸化考试,数据库,考试系统
参考文献
[1]马玉洁.基于VB技术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9 (12) .
信息学奥赛上机考试考点建设研究 篇9
1 规划周密, 责任到人
细节决定成败, 只有全局统筹, 合理规划, 做好细节才能使考场系统在整体性上实现最优状态。另外责任到人, 也更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倾心尽力去完成相关任务。笔者作为考场建设负责人之一, 连续参与了两届的赛场准备工作, 深感以下几点是亟须注意的细节。
首先是软件平台的搭建。如前所述, 我们考试环境装了GUIDE, Gcc, 以及G++, 系统环境变量官方给出的是添加;C:FPC2.4.4bini386-win32C:mingw-4.4.5bin;后来却发现C程序怎么都无法编译通过, 随后重装了好几遍, 问题依旧, 百思不得其解, 且向各方求助无果, 后来尝试更改系统变量的顺序, 将其改为;C:mingw-4.4.5bin;C:FPC2.4.4bini386-win32;, 程序顺利编译通过, 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装好各项考试软件, 我们都编制了相应的标准程序, 予以测试。除此之外, 还需检查考生电脑后缀名是否显示, 以及机器是否装有PDF阅读器。再就是共享盘, 鉴于有些考生看到考试盘处于共享状态, 就担心自己的程序被别人看到或拷贝, 虽然他没有想到我们局域网交换机是断电状态, 不会出现此类情况, 但是我们还是研究了解决办法, 将处于共享盘的小手图形予以去掉, 外观上做到了考试盘与其他盘无异。
其次是硬件平台的搭建。本次奥赛, 12个试场同时开考, 近500台电脑及部分空调同时开启, 这对用电负荷及用电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装好考试机房后, 于考前一周内, 将所有考场机器全部开启测试两天, 确保电路负荷及安全, 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另外, 考场的电源、网线布置位置都进行了一些整改, 要尽量避免学生在进场和退场及考试的时候碰到这些地方, 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此外, 我们还配备了开水供应处和一批爱心伞, 这在去年 (2012) 的第十八届奥赛中获得了广大选手的好评。最后, 我们研究建立了应急预案机制, 如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应对策略。
2 模拟联赛是最好的测试师
虽每个考场系统均由我们技术组同仁倾力完成, 且考试机按照要求做好后, 经我们老师检查无误, 然在考试进行的过程中, 仍可能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情;另外, 也并非所有的考生都能严格按照参赛指南的规程来操作, 这就需要我们前期做好测试, 防患于未然。故我们组织了普及组和提高组的联赛, 按照正考的流程来执行, 这就相当于对我们的软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进行了一次Beta测试, 模拟测试给我们发现了问题, 积累了经验, 比如, 考生解压试卷需要密码, 这就需要我们考务组每个考场提供小白板以及笔和白板檫, 以及预备草稿纸, 此外试卷解压出来是PDF格式, 这就需要我们考场技术人员在装好考试环境的软件外, 还要装好PDF阅读器等等。
同时, 联赛期间,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考试进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这里一并提及。比如考生不慎将老师建好的考生文件夹改了大小写, 或者将其删除, 只保留试题子文件夹等, 此一蚁穴便溃堤千里, 正考均做零分对待。这就需要我们的带队辅导教师多提醒, 平时多贯彻规程操作教育, 也有的考生在程序中的文件读写, 直接将文件名从试卷上的PDF上拷贝粘贴, 这就导致了无法读取评卷, 文件名不正确则无法评卷, 导致考生的竞赛前功尽弃。
3 及时备份
考后的程序数据是奥赛生命线, 极为重要。为防止病毒恶意更改或其他因素破坏考生数据, 最好的办法就是备份。机考存在着很多非人力所能控制的因素, 故不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我们都尽量做到了有备份, 这样一来, 就能处变不惊, 从容应对。
据独立事件乘法原理, 若一台机器的故障率为1%, 则两台同时出故障的概率就为0.01%。故我们于每个考场都配备了2台备用考试机、不间断电源;此外, 两位监考员均配备了大容量盘, 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考生的利益。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 由于我校承办近三年的奥赛, 上下届之间考试软件环境变化基本兼容, 版本变化不大, 故我们每个考场均留出一台机器用来长时间保存考试数据以及作为下次考试的母机, 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考场建设的效率。
4 总结
从上机考到书面考的转变等 篇10
在考查知识的同时,信息技术高考更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鉴于这种情况,制订相应的复习策略和考试方法:
一、规范表达、准确叙述问题,建立信息技术专用词汇库
规范地书写和表达是高考的基本要求,考生平时就要严格地要求自己。不同的题型和内容有不同的解题规范、程序和步骤。信息技术高考是以卷面作为唯一依据的。考生在考试中不仅要会做,而且要对、要全、更要规范。会而不对,对而不全,都不能得到高分。此外卷面的整洁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操作与理论复习的顺序
考生对操作题的遗忘率要远远低于对理论题的遗忘率。理性认识的遗忘速度总是比感性认识的遗忘速度快。我们应该先进行操作复习,后进行理论复习,或者两种复习同时交叉进行,相辅相成。
三、对理论点进行专题复习有助于提高考生成绩
认真分析平时的模拟考试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针对问题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点进行专题的复习与提高,引导学生全面地掌握信息技术高考所涉及的全部知识。克服理论体系的不足。
四、关注基础、扎实根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扎实的基础,系统的知识网络是考试成绩的有效保证。信息技术高考试题可能会和其他学科一样。知识面广、起点低、难度适中,有一定的区分度。从选择题和填空题来看,基础知识还是占了主导地位。所以只要打牢了基础,扎实了根底,就不难考高分。
五、关注课本,研究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
信息技术教材是考试的根本,要充分研究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发挥教材的功能。根据其他学科的经验,很多高考的题目在教材中都可以找到原型和出处。因此,全面地研究和分析教材是非常重要的。
六、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仔细地研究信息技术高考例题,发现很多题目都有一个实际应用的背景,这类题目是考试中的一个难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盲点。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恰恰包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考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广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总之,信息技术高考复习中学生要全面地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明确把握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应战能力,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
浅谈作文教学
白竹玲
多少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作文教学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学生只有产生了作文兴趣,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一、巧用导语。营造宽松的气氛
开始就给学生营造一个不是刻意写作文的氛围,而是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你的话题。不妨以谈话式,把社会“聚焦”、家庭的人物或事物的变化、学校的新风,作为一个话题拿出来。让学生自己去谈论。在一次作文课上,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以前我教过一名学生,从小学习成绩很好,从来不随便旷课,可自从上了初中,反而经常不想上学,他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很懂事,他这样做,母亲会不会伤心,同学们会不会瞧不起他了?你怎样看这个问题?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纷纷议论,各说纷纭,当同学们议论到高潮时,我在黑板上写上几个题目,让同学选择其一,形成作文。因为有了议论作基础,学生自然乐意动笔了。
二、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练习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而且不再惧怕写作文,把写作文当作平日说话一样,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的畏惧感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三、广读勤思、积累、丰富素材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要使学生习作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重在平时积累,提倡多阅读文章。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老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诵读美文,品味名著,共享图书资料,领学生欣赏古今中外的文化遗产;为学生提供交流阅读感受、师生间平等对话的平台,引导学生撞击思想,获得人生的感悟。当学生快乐地阅读,从书中汲取灵气,蕴蓄情感,思想在语言文字的沃土中萌芽的时候,习作已成为一种享受。
四、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在作文教学中适当开展各种竞赛,如个人竞赛,小组竞赛,口头竞赛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我在教“承接句群”这一内容时,要求把教师从教室门口到讲台的系列动作,按顺序说一段话,起码用上三个动词。针对这一内容我开展了小组口头竞赛。竞赛的内容是把教师的动作说成一段话。竞赛中同学们踊跃发言,获胜者给本组拿分。最后,总评出名次,趁同学们余兴未尽,让他们动笔写下刚才的场面,便成了一篇作文,这样就提高了写作兴趣。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都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为作文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落实闪光点,体验成功快乐
—个新奇的比喻,一种独特的感受……对于学生作文中的这些闪光点,教师通常是给予表扬。不如给学生设置成功的机会,把学生的闪光点落在实处,让学生从成功中提高兴趣。举办优秀作文展览;评选“作文明星”;利用班级报刊,开设“佳句欣赏”栏,发表学生习作中的优秀句段;参加各种“作文大赛”……让学生享受更多的成功喜悦。
【上机环境】推荐阅读:
上机教学06-22
上机考试系统07-28
上机实验报告06-16
ps上机试题08-19
vfp上机总结08-31
sqlserver上机练习09-02
算法导论上机报告09-28
ps上机真题10-06
二代农信银上机考试07-05
离散数学上机实验报告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