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陷参数

2024-10-26

沉陷参数(共3篇)

沉陷参数 篇1

0引言

为提高沉陷计算的准确性,一些学者对开采沉陷计算参数与地质采矿条件(如开采方法、覆岩岩性、结构、矿层倾角、采动程度、冲积层厚度等)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进行 了大量研 究[1,2,3,4,5,6,7,8]。然而受设 备、成本等方面的制约,对开采沉陷计算参数进行准确测量十分困难,使得计算参数值往往与实际值相差很大。因此,利用观测站实测资料,对开采沉陷计算参数进行反演,已越来越受到研究者重视。目前, 开采沉陷计算参数反演方法主要有特征点求参、曲线拟合求参、空间问题求参、正交试验设计法求参、 最小二乘法求 参[1]、模矢法求 参[1]和遗传算 法求参[8]等,但这些方法一般存在早熟收敛现象,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蚁群算法[9]属于随机类搜索算法, 是一种具有正反馈、自组织、较强鲁棒性和本质上并行等特点的算法。本文将蚁群算法引入开采沉陷计算参数反演领域,以矿区开采沉陷计算方法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概率积分法[10,11]为例,给出了基于蚁群算法的概率积分法计算参数反演的具体实现,并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1基于蚁群算法的概率积分法求参

1.1问题描述

常用的开采沉陷计算参数位移反分析计算 模型为

式中:[K]为与开采沉陷计算参数相关的刚度矩阵; {A}为测点下沉值或水平移动值列阵;{F}为测点等效下沉值或水平移动值列阵;T(P)为目标函数,P为开采沉陷计算参数向量;M为测点总数;Wd(P) 为第d个测点基于P的计算下沉值或水平移动值; W′d为第d个测点的实测下沉值或水平移动值。

概率积分法计算参数有8个:下沉系数q、主要影响角正切tanβ、水平移动系数b、开采影响传播角 θ0、左拐点偏移距SL、右拐点偏移距SR、上拐点偏移距SU、下拐点偏移距SD。设P=(q,tanβ,b,θ0,SL, SR,SU,SD),B为P的搜索空间,则式(1)可描述为在8维空间B中找一个向量P0,使目标函数T(P0) 的值最小。

1.2搜索空间离散

蚁群算法适合于求解组合优化问题,因此,需将式(1)的连续变量优化问题转化为组合优化问题。 离散搜索空间B的方法[12]:将P中的第n(n=1, 2,…,8)个计算参数Pn的取值范围分为Mn段,用每一段中点的值代替该段的值。搜索空间B被离散成了含有有限个向量的离散空间。参数Pn的离散程度越高,计算精度也越高。

1.3蚁群算法实现

设m为蚂蚁总数;(i,j)为从元素i到元素j的连线,称为边;τij(t)为t时刻边(i,j)上信息素浓度; t时刻包含边(i,j)的路径共有gij(t)条;路径w对应的目标函数为Tw(P);若路径w包含边(i,j),记成w(i,j);在t时刻,边(i,j)对应的Tw(P)的标准差为σij(t)。m只蚂蚁同时完成1步(从一个元素到达另外一个元素)时,时间步自动加1。m只蚂蚁完成对所有8个元素的访问后,算法完成1个循环。

初始时刻,将m只蚂蚁随机放在离散后的搜索空间B中。蚂蚁k(k=1,2,…,m)在运动过程中, 根据τij(t)与ηij(t)决定其下一步运动方向。其中 ηij(t)为元素i,j的能见度,用于防止算法早 熟收敛,取ηij(t)=σij(t)。在t时刻,蚂蚁k由元素i转移到元素j的概率为

式中:Dk为当前蚂蚁k可以选择向其移动的计算参数编号,Dk={N-Tk},其中N为8维向量,元素为8个计算参数编号,Tk为8维动态向量,记录到当前为止蚂蚁k已经访问过的计算参数编号;h为小的常数,避免蚂蚁以零概率选择对应σij(t)较小的边; α,β为控制信息 素浓度与 转移期望 相对重要 性的参量。

在蚁群完成1个循环后,对每条边上的信息素浓度进行更新:

式中:ρ为外激素残留系数;f(sbest)为迭代最优解。

参数α,β,ρ的最佳组合可由试 验确定[13]。同时,为避免搜索过程中发生停滞状态,参照最大-最小蚁群系统[13],对每条边上的信息素浓度τij(t)做如下限制:

式中:τmax为在每个选择点上,其中一个解元素上的信息素浓度;τmin为所有其他可选择的解元素上的信息素浓度,τmin=0.02τmax。

τmax按式(6)选取:

式中:f(sgb)为渐进的最大值估计。

基于最大-最小蚁群算法的概率积分法计算参数反演流程如图1所示。其中,C为迭代次数,Cmax为最大迭代次数。

2应用实例

处于平顶山矿区 的某矿22071工作面走 向长1 760m,斜长176m,煤层倾角21°,采高3.6m,采深717~780m,第四系黄土夹卵石层厚度20.86~ 41.23m,平均厚度35m,其下为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煤层等岩层,属中硬岩层。开采时间为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推进速度约61m/月,采用全陷法管理顶板。

某矿22071工作面观测站布置如图2所示。观测线总长2 205 m,共布置控 制点3个,工作测点73个。其中,走向观测 线长1 470 m,工作测点48个;在工作面西侧设半条(下山)倾向观测线,倾向观测线长735 m,工作测点25个。观测时间为2005年11月至2008年8月,共观测了35次,在观测期间,观测线上测点缺失比较严重,走向观测线缺失22个测点,倾向观测线缺失6个测点,但观测数据仍能反映22071工作面地表沉陷状况。

倾向观测线和走向观测线的部分实测下沉曲线分别如图3、图4所示。倾向观测线实测最大下沉值为815mm(Q12测点),走向观测线实测最大下沉值为510mm(Z43测点)。通过分析所得的实测数据,该观测站地表沉陷规律可采用概率积分法计算模型来描述。

将获得的45个下沉值和45个水平移动值作为观测值。概率积分法计算参数取值范围和参数离散数目见表1。蚁群规模m=100,α=1,β=1,ρ=0.8。

利用蚁群算法得到的倾向观测线和走向观测线的下沉拟合曲线分别如图5、图6所示,可看出拟合效果较好。需要指出的是,图5中倾向观测线上山一侧测点拟合值与实测值最大相差142 mm,这是由于反演中未考虑临近采空区的残余沉陷变形影响所致。

为考察蚁群算法的有效性,与最小二乘法、模矢法和遗传算法反演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见表2。采用蚁群算法时,倾向观测线拟合中误差为51mm,相对中误差 (相对于实 测最大下 沉值)为6.1%;走向观测 线拟合中 误差为23mm,相对中误 差为5.3%。从整条观测线的拟合误差上来看,蚁群算法拟合效果优于最小二乘法和模矢法,与遗传算法相当,蚁群算法能 有效解决 开采沉陷 计算参数 求参问题。

3结语

提出了基于蚁群算法的概率积分法计算参数反演的求参方法。应用实例表明,采用蚁群算法能较好地进行概率积分法模型计算参数求取,可有效避免算法早熟收敛现象,对观测站测点缺失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本文对基于蚁群算法的开采沉陷计算参数反演仅是一种初步研究,该方法求参的准确性、稳定性、反演结果精度与参数取值范围和离散数目的影响关系,以及蚁群算法与其他算法(如遗传算法)结合用于 开采沉陷 计算,将是进一 步研究的 方向。

沉陷参数 篇2

关键词:沉陷,参数预计,评估,治理

1矿井概况

凉水井煤矿于2007年8月2日投入试运行,生产规模为4.0Mt/a,凉水井煤矿现主采煤层为4-2煤,截至2014年12月份,已顺利完成回采10个工作面。

自投产至今凉水井煤矿沉陷参数,由于采煤影响,采煤区地表岩石的移动有着一定性的规律,综合以往观测数据,加之附近煤矿的开采沉陷参数,即可对凉水井煤矿地表移动参数进行计算:

确定基础沉陷参数

根据凉水井煤矿42109综采工作面地表观测所计算得到的沉陷参数,得出:

实践观测表明,通常在采空区的长度和宽度均达到1.2H~1.4H时,地表可达到充分采动。

结合我矿实际综采工作面布设,当工作面自切眼开始到回采距离为84m时,地表已达到充分开采程度。这种开采方式属于半无限开采。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在x区间[+∞,0]已被开采,而沿垂直工作面推进方向的开采尺寸足够大(我矿综采工作面宽240m>1.4H),使之达到充分采动。

计算半无限开采时,地表移动盆地走向主断面的移动变形预计:

最大移动和变形值的求定

(1)主要影响半径:

(2)拐点偏距:

(3)有效开采宽度

由现有资料所知,工作面一般为4km左右,则近似认为开采面推进距L1=4000m;我矿综采工作面宽L2=240m。

计算地表最大移动变形值

(4)最大下沉

由(3)可知,当x→+∞时,erf(x)→1,w(x)→wmax地表下沉值达到该地质采矿条件下的最大值,即

(5)最大倾斜

根据倾斜变形公式,对其求一阶导数,得出当x=0时,地表倾斜达到最大值:

(6)最大曲率

式中,当x≈-0.4r时,为正曲率最大值;当x≈+0.4r时,为负曲率最大值。

(7)最大水平移动

由(6)可知,地表点的水平移动和倾斜成正比,所以倾斜达到最大值处(x=0),水平移动也达最大值,即

(8)最大水平变形

式中,当x≈-0.4r时,为正水平变形(拉伸变形)最大值;当x≈+0.4r时,为负水平变形(压缩变形)最大值。

走向主断面上地表下沉移动变形,应用半无限叠加方法计算并绘制沿工作面走向下沉和变形剖面图。

(1)建立预计坐标系:走向预计坐标系的原点(x=0)在左拐点正上方地表。

(2)计算走向和倾向的采动程度系数Cx和Cy

在计算时将另一方向视为半无限开采,所计算的方向按有限开采的情况计算。最大下沉点在采空区中央,即走向xm=1980 m,倾向ym=100 m

走向的最大下沉计算为1859mm。

走向采动程度系数:

倾向的最大下沉:

倾向采动程度系数:

左拐点为坐标系原点,走向主断面可近似为半无限开采,则(-44m,1980m)范围内的下沉规律与(1980m,4004m)范围内的下沉规律对称。因为影响半径为r=24m,结合下沉规律和计算出的走向地表下沉和移动变形值,只做(-44m,60m)部分的剖面图,如图1。

2倾向主断面上地表的下沉和移动变形

我矿沿垂直工作面推进方向的开采尺寸足够大(我矿综采工作面宽240m>1.4H),使之达到充分采动。240m远远大于影响半径24m,则倾向主断面上也近似半无限充分采动开采,则其下沉和移动变形情况与走向主断面上地表的下沉和移动变形值情况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3地表沉陷区域的治理方案

通过对我矿地表沉陷区域塌陷情况的统计和通过计算得出的采矿沉陷参数对后续采矿对地表塌陷的预计显示:我矿地表沉陷主要表现在塌陷区域下沉量偏大(煤层近似水平导致),这会导致地表水体水位整体下降明显;我矿塌陷区域地表走向主曲率变化不大。

对凉水井煤矿地表的主要地物情况作了如下统计:

(1)公路铁路

煤矿内主要公路为神锦大道和榆商高速公路(S20)局部路段,神锦大道为二级公路,横贯煤矿中部;榆商高速公路局部位于煤矿南部边界附近。

(2)工业企业

煤矿范围内主要有恒东煤矿工厂、恒东电厂、鑫庆镁业公司等。

(3)变电所

煤矿范围内有西沟110k V变电所一座,为周边工矿企业供电。

(4)输电线路

煤矿范围内输电线路主要为榆神330k V输电线路,沿南部通过。设计留有保护煤柱。

(5)村庄设施

区内有4个行政村的18个自然村,共计428户,1798人。村民主要居住在黄土梁峁区,部分村民沿河谷阶地两侧居住,房屋以砖混结构平房为主,有少数窑洞。

总体来说,我矿的资源开采对地表地物破坏一般,不会发生大的塌陷区域或者形成较宽的地表裂缝。

但是,为了将采矿对地表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应采取以下措施:

(1)留设保护煤柱

它是用来保护其上方岩层内部和地表的保护对象不受开采影响的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一般在井下永久保留。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关心点和敏感目标下均要留设,保护煤柱的留设要根据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果来确定。另外,还要分析对比留设保护煤柱的经济价值和保护对象的经济价值。

(2)改进采煤方法

目前,矿区的煤炭开采都采取斜井开采方式,采用长壁、分层、放顶等常规开采方法。如在合适的地区采用配层开采、矸石充填开采、协调开采、条带开采、高压注浆等采煤方法,均可有效减轻地表塌陷。

(3)如果地下坑道尚在使用,一旦地面出现裂缝或沉降迹象,应立即对裂缝发育地段采取灌注尾矿砂浆(或水泥砂浆)措施,同时对地下坑道采取防塌加固措施。

(4)如果已废弃的采区出现地面沉降或裂缝时,应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充填塌陷区,减缓地面沉降速度。

结合我矿实际情况,拟采用对全井田区域区别对待治理,来同时保障煤矿高效生产和最大限度保护地表构建物以及环境问题。

4总结

沉陷参数 篇3

煤矿开采形成的地表移动变形给矿区的生产和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1],不仅对矿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对地面建筑物造成损害。建筑物下采煤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控制岩层及地表沉陷[2]。因此,无论是从地表建筑物安全方面考虑,还是从煤矿经济因素考虑,对矿区地表移动变形及岩移参数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地表移动变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3,4,5],确定了地表移动变形的运动机理及其发展规律。为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1 概率积分法数学模型

1. 1有限开采时地表移动盆地走向、倾向主断面移动和变形预计

矿层沿倾斜方向已达到充分采动,沿走向方向没有达到充 分采动,这种情况 称为走向 有限开采[6]。由于在实际开采过程中,走向和倾向方向未必同时达到充分或非充分采动,因此分别讨论不同采动形式下走向、倾向方向的数学模型。根据实际开采情况,选择相应的预计模型。应用范围广,具有普遍性。沿走向方向为有限开采的地表移动盆地主断面移动、变形计算公式如(1)所示;沿倾向方向为有限开采的主断面计算水平移动值时,应考虑煤层倾斜所引起的水平移动分量,计算公式如(2)所示。

式中,W0(x) 为地表下沉值;i0(x) 为地表倾斜值;K0(x)为地表曲率值;ε0(x)为地表水平变形值;U0(x)为地表水平移动值;U(y;t1) 、U(y - L;t2)为半无限开采时倾向主断面上山和下山方向水平移动值;r为主要影响半径;r1、r2为上山和下山方向主要影响半径; D为工作面倾向长度;s1、s2为上山和下山方向拐点偏移距;s3、s4为走向左、右拐点偏移距。θ为开采影响传播角;α为煤层倾角。

1. 2 走向和倾向均为有限开采时地表移动盆地主断面的移动和变形预计

走向和倾向均为有限开采时,预计走向主断面上的移动和变形可采用公式(1),预计倾向主断面的移动和变形可采用式(2),但求得的移动和变形值均应乘以一个小于1的采动程度系数[7]。

式中,n1、n3分别为倾向和走向采动程度系数;D1、D3分别为倾向和走向方向实际长度;H0为平均采深;K1、K3为小于1的系数,坚硬岩层为0. 7,中硬岩层为0. 8,软弱岩层为0. 9。

2 岩移参数计算原理与方法

由于地表下沉值和水平移动值的分布具有非线性特点,因此采用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来求取岩移参数,使求得的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误差的平方和最小。其原理为:若y是关于自变量X和待定参数B( b1,b2,…,bm)的函数y = f(X,B) ,给出(X,y)的n对观测值( Xk,yk) k = 1,2,…,n,求出满足以下关系的参数B。

在求岩移参数时,自变量X为观测点到开采边界的距离,y为观测点实测移动变形值。待定参数B( b1,b2,…. ,bm)为概率积分法一系列岩移参数。

求最小二乘解,等价于求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8],根据极值原理,应满足以下公式:

从这m个方程可以解出m个参数b1~ bm,即求解得出岩移参数。

3 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开发

3. 1 系统开发思路

矿山开采沉陷可视化系统是基于矿山开采沉陷相关理论、数据可视化技术、计算机应用程序开发技术,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为开发平台,采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C#编制,结合Matlab数学软件、Zed graph绘图控件、Surfer绘图软件实现的[9]。该系统可为观测数据的有效管理、移动变形值及岩移参数的快速计算、移动变形图形的自动绘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

3. 2 系统主要功能

矿山开采沉陷可视化系统可以有效的研究矿区地表变形分布及岩移参数的计算。该系统实现主要功能包括:1观测数据的管理:为了有效的管理观测数据,系统通过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观测数据。该数据库可为关系型数据和结构化数据提供安全、可靠的存储功能,可用于构建和管理高性能的数据应用程序。2地表移动变形值计算:通过调用数据库中的观测数据,利用各移动变形值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各观测点下沉值、倾斜值、曲率值、水平移动值和水平变形值[10],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简要分析。3岩移参数计算:结合C#. NET平台快速高效的图形化应用程序开发能力以及Matlab强大的数值计算能力快速求取岩移参数。该方法效率更高、针对性更强,可将岩移参数计算与观测数据处理集成到同一平 台。4移动变形 曲线绘制: 基于Zedgraph绘图控件,在界面中绘制单条或多条移动变形曲线;5等值线绘制:以C#语言的兼容性为基础,运用Surfer Active X Autormation接口技术,在C#的可视化窗口中调用功能强大Surfer等值线绘制程序,以实现各移动变形等值线绘制。系统主要功能如图2。

4 系统应用实例

某矿地表为村庄,为保证地表建筑物安全不受损害,需确定上覆岩层岩移参数。选取该矿132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煤层埋深470 ~ 553m,煤厚为1.4m,平均倾角为11°,与1327工作面在空间位置上为临近工作面,1326工作面停采线距1327工作面开切眼水平距离为100m,两工作面开采时间间隔短,1326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同月即对1327工作面进行开采作业。在1326工作面地表设计并布置半条走向观测线和半条倾向观测线。两条测线以30m等间距布置测点,走向、倾向观测线分别布置17和16个测点。1326工作面地表观测站布置图如图3所示。本次观测点坐标观测选用的设备为尼康PTM - 352C全站仪,各处的覆岩层移动角量、超前影响角ω和开采深度H1已确定,便可计算超前影响距L。其计算公式为:

1) 首次观测时1326工作面已采部分影响范围判定

1326工作面首次观测时的超前影响距: L =H1cotω = 485×cot71. 5° = 162m。根据计算结果,首次观测时1326工作面已采部分影响范围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1326观测站首次观测时,走向观测线1 ~ 3号测点已受到工作面开采影响开始移动,但倾向观测线尚未受到影响。

2)1327工作面影响范围

由于末次观测时,1327工作面开采时间长,工作面后方地表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因此1327工作面开采影响范围根据岩石移动角划定。1327工作面走向方向影响距离L = 475×cot78° = 100m;下山方向影响距离为475×cot73° = 145m,由此划定1327工作面开采影响范围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1326走向观测线9 ~ 17号测点受到1327工作面开采影响。

综上可知,1326观测站倾向观测线及走向观测线4 ~ 8号测点的观测结果满足条件,可用于求取岩移参数。

5 岩移参数计算

5. 1 1326工作面采动程度判定及初始岩移参数选取

工作面采动程度用采动系数公式(4)判定。当n1< 1,n3< 1时,走向、倾向均为非充分采动;当n1< 1,n3> 1时,倾向未达到充分采动,走向已充分采动;当n1> 1,n3< 1时,倾向已充分采动,走向未达到充分采动;当n1= 1,n3= 1时,走向、倾向均达到充分采动;当n1> 1,n3> 1时,走向、倾向均达到超充分采动。

根据该矿及1326工作面实际情况:该矿上覆岩层为中硬岩层,K1、K3取0. 8;倾向长度D1= 129m、走向长度D3= 305m、平均采深H0= 482m,计算倾向采动系数:n1= 0. 21 < 1;走向采动系数:n3= 0. 51< 1。根据计算结果可知,该矿1326工作面走向、倾向均为非充分采动。

根据该矿上覆岩层性质、采动程度及岩移参数经验值,选定初始岩移参数如下:下沉系数为0. 72,水平移动系数为0. 35,主要影响角正切值为2. 0,开采影响传播角为90 - 0. 65α,拐点偏移距为0. 1H。

5. 2 系统求参使用方法

根据1326工作面走向、倾向均为非充分采动,选择走向、倾向均为有限开采预计数学模型,调用数据库中的观测数据计算出走向、倾向观测线有效测点的下沉值和水平移动值,调用计算值及坐标文件,利用矿山开采沉陷观测数据分析可视化系统中的岩移参数计算模块,输入岩移参数初始值,进行曲线拟合计算,最终实现拟合结果及图像的同步显现,获得岩移参数值。

5. 3 走向下沉值、水平移动值拟合求参

下沉值曲线拟合计算结果为:最大下沉值W0为1168mm,走向主要影响半径r为292m,拐点偏移距s为25m。水平移动值曲线拟合计算结果为:最大下沉值W0为1025mm,走向方向水平移动系数b为0. 3,走向方向主要影响半径r为450m,拐点偏移距s为69m。

下沉值确定岩移参数:下沉系数q = W0/ ( m×cosα) = 1168 / ( 1400×cos11°) = 0. 85;走向主要影响角正切tanβ = H/r = 480 /292 = 1. 6;拐点偏移距s= 0. 05H。水平移动值确定岩移参数:下沉系数q =1025 / (1400×cos11°) = 0. 75;走向水平移动系数为0. 3;走向主要影响角正切tanβ1= 480 /450 = 1. 1;拐点偏移距s1= 0. 14H。曲线拟合如图6。

由图6可知,当两者计算结果产生偏差时,以下沉值求参结果为准。走 向方向岩 移参数如 表1所示。

5. 4 倾向下沉值、水平移动值拟合求参

倾向下沉值曲线拟合计算结果为:最大下沉值W0= 876mm,上山、下山方向主要影响半径r1=287m、r2= 313m,上山、下山拐点偏移距s1= 48m、s2= - 63m,开采影响传播角θ0= 82. 7°。倾向水平移动值曲线拟 合计算结 果为: 最大下沉 值W0=876mm,上山、下山方向水平移动系数b1= 0. 4、b2=0. 2,上山、下山方向主要影响半径r1= 230m、r2=220m,上山、下山拐点偏移距s1= 72m、s2= - 47m,开采影响传播角θ0= 82. 8°。

下沉值确定岩移参数:下沉系数q = W0/ ( m×cosα) = 876 / (1400×cos11°) = 0. 64;上山主要影响角正切tanβ1= H / r1= 480 /287 = 1. 7;下山主要影响角正切tanβ2= H / r2= 480 /313 = 1. 5;上山拐点偏移距s1= 0. 1H;下山拐点偏移距s2= 0. 13H;开采影响传播角θ0= 90° - 0. 66α。水平移动值确定岩移参数:下沉系数q = W0/ ( m×cosα) = 876 / ( 1400×cos11°) = 0. 64;上山方向水平移动系数b1= 0. 4;下山方向水平移动系数b2= 0. 2;上山主要影响角正切tanβ1= H / r1= 480 /230 = 2. 1;下山主要影响角正切tanβ2= H / r2= 480 /220 = 2. 2;上山拐点偏移距s1= 0. 15H;下山拐点偏移距s2= 0. 1H;开采影响传播角θ0= 90° - 0. 66α。曲线拟合图像如图7所示。

由图7可知,当两者计算结果产生偏差时,以下沉值求参结果为准。倾向方 向岩移参 数如表2所示。

由表1和表2可知,取值时以拟合效果好的倾向观测线计算结果为准。岩移参数最终结果如表3所示。

6 结论

1) 矿山开采沉陷可视化系统的设计开发实现了地表移动变形参数管理、地表移动变形计算、岩移参数计算、地表移动变形曲线及等值线绘制等功能,并能将等值线图转化为三维图。为研究地表移动变形分布及岩移参数求取提供技术支持。

2) 该系统在半无限开采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基础上进行改进,建立了不同采动程度下的数学模型,还可以对有限开采时地表移动变形进行预计。增强了系统自身功能,应用范围广,适用性强。

3) 根据有效观测数据,运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曲线拟合方法计算出工作面上覆岩层岩移参数,该岩移参数对该矿其他工作面的开采沉陷预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类似地质条件的矿区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岩移参数求取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摘要:依据矿山开采沉陷相关理论,以概率积分法数学模型为基础、运用基于实测数据求参原理与方法,结合相关软件设计开发了矿山开采沉陷可视化系统。为研究矿区地表移动变形分布及岩移参数求取提供了技术支持。结合系统应用实例,利用地表观测数据拟合求参,对该矿其他工作面及类似地质条件矿区开采沉陷预计提供借鉴作用。

上一篇:公众传播下一篇:情感激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