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培训

2024-08-20

新教师培训(共12篇)

新教师培训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教育问题早在上个世纪就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2002年底OECD发表了《终身学习时代的教师与教师教育》, 该报告说:在知识经济和社会急剧变动的时代, 一个要让人工作四十年的专业, 仅凭入职前的一次培训, 无论如何都是远远不够的。

新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阶段。中小学新教师在职培训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毋庸置疑, 但是培训实际的效果到底怎样?培训中所传递的新的思想和方法是否被教师们运用到实际中去了呢?我们对杭嘉湖地区的100多名新教师进行了调研, 从调研情况可以看出, 培训的预期和成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今的教师培训对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未能产生应有的作用。学员们反映现今的教师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培训与实践脱节, 培训形式过于单一, 缺乏互动参与。为了提升新教师教育的实践力, 提高教师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2008级新教师班开班之前, 我们对2008级99位新教师进行了培训需求的问卷调查, 调查发现: (1) 新教师目前觉得自己最需要得到培训的是课堂教学艺术、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实务和教科研方法。 (2) 新教师最喜欢的培训形式是教学现场考察观摩和教学案例分析、点评。

教育学原本就是一门实践学, 它理应成为解决日常教育现实的种种实践问题的学问。教师培训的最高境界是让所学的知识影响教师的行为, 而不是仅仅影响教师的思想。继续教育的内容应关注教师的实际教学需要, 提高教师的研究教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 注重加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继续教育的方式应侧重于案例教学、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 要聚焦课堂, 让“说理念”变成“做教育”, 教师教育要有实践性取向。因此, 新教师培训中提升“教师教育实践力”显得极为迫切。然而, 在新教师培训领域内, 关于如何提升教师教育实践力的研究却较少涉及, 这确实是一个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反观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 我们可以发现, 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对一位教师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关键事件”中获得的知识根植于课堂情境、教师行为和教师价值观之中。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 作为教育活动中的“关键事件”一般具有典型性、自我体验性、情境依赖性、创生性等特征, 而不同阶段的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关键事件”的主题又是不同的。要想转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 最好的培训方式就是以课说事, 以“关键事件”说理, 即通过具体的典型的课例、事件, 通过专家和教师对“关键事件”及问题的梳理与思考, 从大量的案例中发现共通的问题, 对这些案例的共性实行归纳分析, 揭示内隐观念, 触动教师“灵魂深处”的隐性教育观念, 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再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检验这些方法, 形成可操作性的改进策略,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作用使教师有所感悟, 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二、新教师教学的“关键事件”定义、内涵与本质

新教师教学的“关键事件”最早是由澳大利亚教师教育专家D.特里普在《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发展教师的专业判断力》一书中提出来的。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并不是指教育教学中发生的事件本身是关键的, 而是把事件看成是在更宽广的一般社会情景范畴里的例子, 通过分析、判断、研究这些看似普通的、一般的、习以为常的案例来改变教师的意识、观念和课堂行为, 寻找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意思, 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1]

《黑龙江教育》魏永生编辑认为:“关键事件”是教师教育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是教师认为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它可能是一次成功或失败的课堂教学, 也可能是对一个问题顺利或不顺利的解决, 还可能是一次与专家、同伴的对话或仅仅是看了一本好书、听了一句名言……“关键事件”常常不期而至, 也常常稍纵即逝, 要使“关键事件”具有意义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个体主观判断与心理加工, 需要教师自身发现、感悟进而使之具有“关键意义”。否则它就像一块块没有经过提炼的矿石或未经过琢磨的璞玉, 只具有潜在的价值。

尽管每一位教师都在经历“相似”的教育生活, 但它对每一位教师的意义却不同。众多名师的成长经历一再告诉我们, 一位教师只有能够从时时、事事中去积极探寻其对自身专业成长的“关键意义”, 才会显现出那些看似平凡、单调、重复的事件的独特的含义与作用, 只有全力以赴地抓住、突破一个个“关键事件”, 才可能实现新的飞跃。

三、聚焦新教师专业成长“关键事件”, 按需设计新教师培训课程

新教师在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个月中, 最大的困惑是什么呢?我们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新教师们呈现了许多共性的问题。具体问题罗列如下:

1.年轻新教师与学生该保持怎样的距离为好?走得太近, 不利于威信的树立;离得太远又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

2.课堂上面对好动、自由散漫的孩子, 该如何引导他们?

3.快乐学习与提高教育质量如何协调统一?

4.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5.如何用“儿童化”的语言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

6.在课堂上想尽量做到“和蔼”, 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似乎不做规矩又不行, 很困惑。

7.因为我对学生的作业批改严格, 每天总有一堆作业需退还给学生重新订正, 学生不开心, 教师很辛苦。

8.作为一名新教师, 如何让学生喜欢我?

9.部分家长对新教师的工作能力持怀疑的态度, 新教师该如何与他们沟通?

10.教案与课堂的执行相去甚远, 该如何提高执行力?

11.班级中学生个体差异很大, 如何让每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有收获, 如何依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弹性作业?

12.初中生叛逆性强烈, 课堂纪律不容易控制, 怎么办?

13.面对学生的学习结果, 不知该如何及时恰当地给予引导与评价?

14.学生忘带学习材料的现象屡屡发生, 反复提醒又会影响到教学的进程, 不知该怎么办?

15.对于班中的问题学生不知该如何引导?

……

从99名新教师们提出的困惑我们可以看出, 他们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不是集中在专业知识的提升上, 而在于如何提升新教师的管理智慧与教学智慧。为了提高新教师培训中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前瞻性, 我们精心设计课程, 增设了到特殊学校“爱心体验实践”课程;为了使新教师更快、更好地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有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我们实施了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即席诊断式培训。第一学期对新教师开展集中培训活动。第二学期采取各学科教研员、各校名师与相应学科的新教师共同经历“实践+反思+再实践”三个互动过程的方式:课前教学设计交互讨论, 课堂现场观察或视频片断分析与反思, 课后学员对教学方案的再设计和再实践。同时, 我们还聘请区“十佳”教师为兼职教师, 操作引路, 重构教学理论, 培养新的教学行为, 实现一年中就出新苗的目标。

以下是我们的新教师培训方案。

杭州市上城区2009新教师培训方案

根据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有关要求和《上城区关于开展新任教师培训的通知》的精神, 为了使新教师更快、更好地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有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特制定此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理念为指导, 以提高新教师的执教能力、专业引领能力为重点, 关注教育的热点和难点, 整合培训资源, 优化培训内容, 创新培训模式, 以增强培训实效性, 提高培训的质量。

二、培训目标

着力提高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 加速新教师更顺利成长, 使新教师早日更好地适应上城区教育教学需要。

三、培训对象

上城区所有新任中小幼教师

四、培训时间与内容

(一) 培训时间。培训时间1年, 每周二晚上 (专家、优秀教师授课) 。

(二) 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研修与实践研习两大部分, 分别占培训时间的一半。实施具体专题内容及安排如下:

五、培训形式

(一) 教学诊断。对每位新教师的专业知识 (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背景性知识) 、专业能力与专业道德进行多种形式的诊断, 包括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等形式。

(二) 采取导师制。即为每个学员安排一位导师, 通过区各学科教研员、各校名师与相应学科的新教师共同经历“实践+反思+再实践”三个互动过程:即课前教学设计的交互讨论, 课堂现场观察或视频片断分析与反思, 课后学员对教学方案的再设计和再实践, 使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 着力解决新教育观念的树立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问题。

(三) 教学观摩与实践。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 学员们不仅可以内化许多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同时, 从优秀教师的课堂生成中领会教学智慧;通过教学实践活动, 尤其是备课、磨课、上课、评课等活动, 提升了新教师的执教能力。

(四) 教育论坛。针对某一个话题, 提出不同观点的论述, 通过陈述支持与反对的观点, 并展开辩论以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论点。针锋相对的观点陈述过程, 是训练学员逻辑思维能力与即兴演讲能力的有效方式。

(五) 体验式活动。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需要知、情、意、行的整合。因此, 学员参与各种体验活动, 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

六、培训评价

(一) 一份教学设计。

(二) 一节课堂教学录像。

(三) 一份爱心体验日记。

(四) 一份培训总结。

学员修满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后, 由培训机构发给结业证书。

四、解读“关键事件”, 促进教师由“专业化”向“反思性实践者”范式转化

杨卉在《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工具的新进展》一文中提出: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仅仅依赖于原理规则性知识, 还往往依赖于教师所拥有的教学经验来把握, 教学经验是一种难于用语言表达的隐性知识。教师获得教学经验的唯一途径就是从教学实践中挖掘, 而这种隐性知识除了通过自己长期亲身的教学实践内化获得, 还可以通过观察、借鉴、反思其他教师的教学“关键事件”案例获得。因此, 教师的案列知识是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关键事件”的研讨, 不仅有助于新教师自身的反思和成长, 而且还可以成为其他教师专业成长的借鉴与学习资源。在新教师培训中, 我们聚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关键事件”, 组织新教师在分析个案专业发展史基础上进行系统的集体研讨, 使新教师对课堂教学实际情境与自身教学经验作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与反思, 把理论、行动和思想联结得更紧密, 促使新教师突破个人的思维障碍, 从“他人”这面“镜子”中观照自我, 多维拓展, 形成独立见解, 促进自身发展。

(一) 步骤一:同伴研讨, 互助互惠实践智慧

第一阶段:“事件”聚焦, 提出问题。重视教师需求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从大量的案例中发现共通的问题, “集成”问题。

第二阶段:问题剖析, 分担任务。针对问题, 不同专业背景的新教师从自身的经历和经验出发一同研讨, 分担任务, 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三阶段:群策群力, 交流分享。以课程化的导师教育教学经验、案例化的名师新秀成长经历、操作化的课程理论研讨为主, 增加互补性和全面性。

第四阶段:行为跟进, 提出对策。回归、实践, 检验、改进, 形成可操作性的策略。[2]

(二) 步骤二:主体回归, 自觉提升教育实践力

以往的新教师培训, 不是以教师在实践情境中直面的具体问题的诊断与解决为轴心, 忽视了教育内容的特殊性、教师认识的特殊性、教育实践“情境”的特殊性。在我们的培训中是以“关键事件”解决为轴心, 通过新教师的亲自实践、反思以及在与专家教师的切磋互动中, 揭示新教师教育行为背后的缄默教育知识, 并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 使内隐的教育观念清晰化, 进而对其进行梳理、澄清、更新, 获取隐性知识, 生成实践性智慧, 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教学问题的能力。

近两年的实践告诉我们, 关键教学事件在教师培训中要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 需要关注关键教学事件的选择, 在选择时应首先调研参训新教师的特点和需求, 结合参训新教师的背景特点和需求, 选择关键的教学事件, 并邀请导师和专家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对关键教学事件进行分析点评, 按需设计, 多维拓展, 最终形成相对完善的培训课程, 从而提升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力。

参考文献

[1]邓妍妍, 程可拉.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教学中的关键事件[J].中国教育学刊, 2008 (9) .

[2]王文静.关键教学事件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 2006 (6) .

新教师培训 篇2

进入教师岗位已经一个多月,成功进入教师队伍的欣喜已渐渐淡去,反而是随着上完一节节的课,这种欣喜变成了负担。在上岗前的许多担心的问题在这一个月中变成了现实,面对一张张充满童真的脸,心中充满了心虚与不安。两次单元测试后,大略的对比,班上的成绩总与其他班有些差距,这让我寝食不安,手足无措。但让我庆幸的是新教师培训开始了,我像抓住了一颗救命稻草,一方面想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教育专家的教育理念以及指导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技巧等;另一方面是想让自己喘口气,暂时离开讲台,离开学生。总之,新教师培训就如一场及时雨,在我迷茫无助的时候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同时也给我指明了作为一名教师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培训期间的每一场讲座都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最有感触的是余寿华校长的关于《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中队辅导员》的讲座,特别是其中的一点:慧宗禅师余兰花的故事,让我心有所悟。慧宗禅师最爱兰花,却因弟子的疏忽,数十盆兰花被大雨淋得七零八落,当弟子在忐忑等待禅师的责罚时,禅师却安慰弟子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这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也引发我细想。我们教学生就好比禅师种兰花,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每一位教师能秉持快乐的心态,站在学生的立场,真正去关爱学生,抚慰学生,那么我们教的每位学生的心里都能开出美丽的兰花。所以说,转换一种心态,教育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这让我想到我在平时处理学生不及时完成作业或作业乱做的问题中,对待这些学生,我只是一味的批评、指责,难以控制情绪,把他们放学留在教室补做,而且把这种情绪带到教学中,影响教学效果,影响上课的氛围。现在想想,我是不是可以把“批评”变为“谈心”,把“不理解”变为“沟通”,去了解学生不完成作业的原因,是否是不能合理分配时间,或者父母在外不能自己管理自己,还是其他方面的原因。态度改变方法,方法改变心情,心情改变结果。我们不是为了生气来教育孩子的,不是为了生气来当教师的,拥有这样的心态,做什么事都是快乐的,当我们以快乐的心态面对学生时,我们会发现教师这份工作是快乐的,更是幸福的。

同时,此次为期一周的跟班听课,也让我很受启发,一些教师上课风格令我非常向往,她们都是资历深厚的老师,上课非常的风趣幽默,课堂气氛也非常的活跃,可以很好的掌控整个课堂。并能将知识延伸到课本之外,让学生体会趣味生活、趣味数学。另外实小五(4)班卢冬香老师上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让我学会了一些上课的方法,在总结“变化小数点时应以“谁”为准“这一难点时,班上的学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卢老师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告诉学生答案,反而是举了另外一个被除数小数位数比除数多特例引导学生理解回答出:如果先变被除数的小数点有时会使计算更繁杂,在计算中应先变动除数的小数点,所以应以除数的小数点为准。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解题过程中更正确的运用。

这次培训还让我们观摩城小两位新教师的公开课,新教师开课必然有一些不足之处,但同样有非常多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通过很有经验的老教师对示范课的点评,使我们知道应该如何听课,在评课时应该关注教师采用什么方法突破重点、抓住难点以及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处理等。

新教师培训 篇3

摘 要 中小学新教师培训是提高新教师岗位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保障。由于师训组织者的专业性不足、对新教师培训的内涵理解偏狭等原因,使得其在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青蓝结对”师徒化、培训模式“师本化”、组织形式丰富化、效果评估全面化将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中小学新教师 专业发展 培训 改进

新教师,也称新手教师、新任教师,一般指入职三年以内的教师。这是新教师开始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适应期,也是专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为新手教师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有助于促进其专业发展,缩短职业适应期。在课改大环境下,对于传播新的教育理念、思想,教学模式、方法,提升学校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实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新教师培训的内涵

中小学新教师的培训决定着其今后的素质水平与发展潜力,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又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基础教育质量。诚然,新教师培训应该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

首先,新教师培训对新教师是一种内求而非外加的学习活动,其必须建立在新教师实际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真实地观照到新教师的发展内求,站在新教师的立场上思考新教师培训的运作,实现一线教师自下而上的内心自觉,才能达成新教师培训的真正目的。

其次,新教师培训要面对新教师这一特殊群体所面临的问题。组织者开展的任何培训活动均须立足于新教师的实际需求。新教师培训内容须适当减少形而上的教育理论,以贴近新教师的教学实际为主。新教师难以胜任复杂沉重的教学任务,如果得不到具有操作性的帮扶、指导,很容易自暴自弃,产生职业倦怠、消极抵抗等问题,不利于其成长,更有损教学品质。

再次,新教师培训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导向。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专业自主、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意识等方面由低到高,逐渐符合教师专业人员标准的过程[1]。所以,实现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只是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还要关照到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在新教师培训的任一环节中必须以教师的这种广义的专业发展为核心,以是否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指标考量培训的效度。缺失这种导向性,一则新教师培训所学不能为其所用,甚至造成误导,致使其丧失自身的教学风格;二则造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内的教育资源的浪费,失去新教师培训的意义。

二、 中小学新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教师培训作为提高新教师专业素养与能力的重要路径,在目标、内容、方式、评价四个主要环节,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1.目标:内涵窄化,难于落实

长期以来,新教师培训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被窄化,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只侧重专业知识与技能,忽视了专业情感、专业价值观等的培养。而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与意识才是其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培训时缺少这种动力的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将难以变成教师的自觉行动。此外,新教师培训之后的继续跟进、职业规划的监督指导不及时,他们在执行规划时便常常陷入迷茫。新教师初入职场,对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不甚清晰,难以做出具体科学的发展规划。目标规划若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必然会减弱它的可执行性。在遵循规划执行教学工作时得不到及时的纠正、督导,也将难以从本质上改正自身的缺陷与不足。

2.内容:轻视实践,漠视差异

培训内容是新教师专业成长所需汲取的关键营养,理应设置最合理的成分,但在实践当中却明显失调。一方面,注重理论传授,轻视实践指导。新教师培训内容多是依据培训组织者的经验总结,聘请的有些教育专家、学者缺乏与教育教学实际运作的接触,难以将艰深晦涩的教育学理论嫁接到教学实践之中,为新教师提供最切实有效的指导。而且在培训中缺乏对新教师具体课堂教学实践的指导,新教师即便经过培训也不能察觉自身的问题所在。另一方面,漠视差异,追求整齐划一。不能对新教师的学历背景、知识结构、教学方式进行详细的考察,选择适切的内容来“因材施教”,一味追求效率却减弱了效果。同质化的培训内容难以适应异质化的教师多方位、多层次需求,不能调动起新教师的培训热情与主动性。

3.方式:单一枯燥,缺乏创新

培训的组织形式直接影响着最终的培训效果。大部分地区的培训授课为大班主题讲座、课题汇报等形式,这种新教师培训的主流渠道使得培训过程单调枯燥,缺乏生气。大规模的讲座式培训限制了新教师与培训者的互动交流。在培训过程中新教师难免觉得枯燥乏味,主体性受到抑制,培训内容的理解与内化是新教师主动构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被动的“加油”、“充电”,失去积极主动性可能造成厌烦情绪、懈怠心理等不良影响,学习效果自然十分有限。现代教育技术所特有的超越时空限制、促进相互交流、个别化学习等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大多数区域中小学校的新教师培训在方式、手段上过于陈旧。新教师对远程培训、个别指导、座谈研讨、合作探究等新形式的呼声日益高涨,单一的集中培训面对新形势已显得格格不入。

4.评价:偏重形式,偏离本质

当前的新教师培训评估主要集中在对培训活动的过程性材料的考核,而较少去关注新教师真正的内在改变,偏重形式材料,偏离培训本质。入职新教师适应单纯的教学工作本来就已经非常吃力,如果再强加一些没有实际价值的形式材料,会让他们因疲于应付考核而忽略自身素质的提升。培训之后的新教师部分技能与知识可能是内隐的,效果难以在纸上呈现,因为培训需要留给新教师一定的时间去反复思考、认真总结,最终内化为自身具备的素质。缺少导师、教研组对新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观察,最终给出的评价难免偏颇。

三、 中小学新教师培训的改进

随着学校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各学校对新入职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立足新课改的现实场域与新教师的培训需求,完善新教师培训的各个环节,以新教师培训促新教师专业发展,以师资队伍现代化促教育现代化,亟待对当前新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

1.青蓝结对师徒化,给予新教师以稳定持续的操作性帮扶

开展师徒结对制的培训模式是现代新教师培训的大趋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新教师师徒化培训的理想期许。首先,拓展师徒帮带的内涵。现代意义上的师徒结对是“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形式。因此,师徒结对也应该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校内师徒帮带,让新教师与本校骨干教师共同组织业务结对,使新教师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与指导;其二是校外安排学科导师,为新教师提供更宽广的平台、更优质的资源,实现长远发展。其次,制定清晰具体的新教师成长规划。新教师对自己的成长路径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需要优秀资深教师与其共同制定一份符合自己的发展规划。最后,给予新教师切实的反馈。新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需要得到及时的指导与反馈,唯此才能内化为自己稳定的教学经验,倘若长久搁置必然造成其发展的隐患。此外,培训专家与学科导师应定期下校调研,通过听课观课、座谈研讨了解新教师的计划执行、教学困惑、目标达成、其他需求等情况,给予指导性意见。

2.培训模式“师本化”,建立教师本位的培训体系

在课堂教学生本化的教育大潮之下,新教师培训需要一种“师本化”的培训体系。在培训中要把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放在一个核心位置。首先,深入调研,明确新教师的基本需求,并依照提出的需求调整培训方案,如加强学科培训、增加互动交流机会、时间安排上尽量集中等,使新教师培训更加贴近教育教学实际,更能体现培训活动的人性化,更好地服务于新教师专业成长。其次,培训活动课程化。将贴近新教师教学实际的培训主题固定下来,定期开设培训课程,尤其要设置激发教师自我发展需求与意识的课程,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到自觉的水平。编著开发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教材,提高培训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在新教师上岗之前就为他们发放培训课程表,提高其规划的执行效果。并且下发培训反馈表,对培训效果进行调查,为不断调整培训课程内容提供依据。最后,三级联动,建立教师教育一体化,高校、区域当局、中小学校合作培养的模式。“有些国家(美国、英国)的试用期培训既作为新任教师的入门培训,同时也是研究生教育证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正式的学历教育。另一些国家(日、澳、中国)则是单纯的非学历性的新教师指导或培训。”[2]这种非学历性的新教师指导在我国表现为职前教育与在职培训两者的相对分离,致使新教师陷于适应教师岗位的尴尬境地。因此,亟需整合教师培养过程,建立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在职教育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模式。

3.组织形式丰富化,基于培训内容选择适切的培训方式

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日益多样的背景下,新教师培训的组织形式也就有了丰富多样的要求。按培训内容的性质与组织形式的集约化程度可将新教师培训的组织形式分为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任何培训形式都适宜于相应的培训内容,我们排斥的只是单一的形式。集中培训主要是主题讲座,面向的是各个学科的所有新教师,多是关于“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师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如何上好一堂课”等通识性的主题。这种形式尽管不能迅速提高新手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但极易操作,效率较高,可以为每个新教师提供对教师共性要求的指导,充分利用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率。集中培训需要注意的一是建设包括一线名师、教研员、高校教授在内的多层次的专家团队;二是为培训对象创造充分表达自己意见、阐明自己困惑的机会,使培训效果最大化。分散培训,比如座谈交流、课例研讨等,针对的是个别学科。新教师与专家教师可以充分有效地互动,为新教师创造沟通互动的机会,切实解决新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同的培训方式针对的是不同的培训内容,绝不可坚持单一的培训方式或内容与方式的失调混搭。打破单一的集中讲座培训状态,积极开发创新新教师比较欢迎和认可的诸如观摩教学、课例研讨、远程指导、教学竞赛、新老教师交流座谈会等培训形式。

4.效果评价科学化,保证评价人员、内容的合理性

培训评估工作对新教师的学习、工作具有激励和导向功能,所以对培训效果的评价考核务必保证科学化。首先是评价者的科学配置,“研训一体”。评价工作需要培训科与教研室的精诚合作。培训组织者与教研员、学科导师一同下校监督考核,将培训评价工作落到实处,执行有理有据。因为前者并不具备新教师成长的专业知识,但是却掌握着整个培训的过程性材料,教研员与学科导师具备学科专业知识,也了解新教师的具体教学情况,可以提出有效指导却不了解培训过程中的考勤、参与度等,两者相互合作能对新教师做出更科学合理的评价。其次是考察内容的科学选择,“质量结合”。重视新教师培训的量化考核固然重要,但新教师培训之后许多的内在改变不能外显为考核指标。此外,还可以打造网络平台,加强展示交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各学校新教师提供网上交流展示的机会。在网络平台开辟新教师培训板块,发布文件公告、展示学校培训动态、发表培训感悟等,为新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将新教师们撰写的培训感悟择优发布在教育网的相应版面,激发教师自我参与、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形成并完善推动教师自我提高的激励机制。

新教师培训的价值与意义逐渐得到教师、学校、区域教育行政部门乃至国家的广泛重视。《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要求,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3]。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学校等相关培训机构应立足于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创新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多元、高效、灵活的培训模式,使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时期教师的职业要求,从而提升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质量,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参考文献

[1] 宋广文,魏淑华.论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5(7).

[2] 孟洁.新教师入职培训新途径的探索和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2).

[3]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

新形势下新教师培训的思考 篇4

一、新教师队伍现状

伴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增强, 教师数量稳步提升。每年, 有很多的新教师加入到教师队伍的行列。如宁波市北仑区, 2008年招聘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有221人, 2009年有190人, 全部是应届大学毕业生。通过对新教师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具有的一些特点。

(一) 接受过高等教育, 学历普遍高于《教师法》规定的要求

高校的扩招抬高了中小学教师入职的原始学历。《教师法》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 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小学教师资格, 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资格, 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 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但现在, 各地在招聘教师过程中普遍抬高了门槛, 要求报考小学教师资格的条件是大专及以上, 报考初中教师资格的条件是本科及以上。如宁波市北仑区2009年招聘农村教师的公告就要求:“小学教师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及以上, 初中教师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要求专业对口或相近。”近两年北仑区小学新教师的学历都是大专或本科, 中学新教师都是本科或硕士, 甚至还有博士。

(二) 面试成绩优异, 综合素质强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的素质, 各地普遍采用考试的形式招聘新教师。而根据报名人数看, 竞聘教师岗位竞争异常激烈。群雄竞争强者胜, 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新教师无疑是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因为各地在教师招聘过程中, 基本采用笔试加面试的形式进行。笔试中脱颖而出的都是专业知识中的强者;而在面试中击败竞争对手更是强者中的强者。

(三) 80后占主流, 独生子女多

从年龄上看, 中小学、幼儿园新教师中, 大专、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基本是80后的, 而且独生子女较多。如北仑区2009年招聘的77名中小学特岗教师中, 独生子女有65人, 占84%。这些新教师身体素质好, 容易接受新事物, 和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 容易找到共同语言。但也存在较多不容忽视的缺陷, 如较任性、人际交往差、缺乏耐心和宽容等。

二、新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新课程改革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教育理念,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不再适应当前的课堂教学需要, 因此新教师必须注重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 新教师要有崇高的师德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 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在心灵交流中, 道德的力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教育者的崇高品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可以说, 师德是教师职业之魂, 没有它, 教育就失去了应有之义。高尚的师德至少具有两种基本内涵:爱心和奉献。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正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优质教育资源。胡锦涛在2007年的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高尚的师德, 是对学生最主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不断加强师德修养, 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 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 甘为人梯, 乐于奉献, 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 努力做受学生爱戴, 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 新教师要爱岗敬业

所谓敬业, 就是要用恭敬严肃的态度, 来对待自己的职业。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把职业当做事业对待, 才会树立为事业而献身的思想。尽心尽力, 干一行, 爱一行, 专一行, 勤探索, 既要受得住万般寂寞, 又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 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自觉自愿地为他人、为社会贡献力量, 不计个人名利和得失, 奉献社会而不求回报。要真正做到爱岗敬业, 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今天的教师并不是生活在象牙塔里, 教育事业也并非世外桃源。社会的变革、名利的诱惑、多元的观念、浮躁的心态都会对教师产生深刻影响, 带来种种考验。

(三) 新教师要增补教育素养

所谓“教育素养”, 是指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所必须具有的心理、精神、思想等方面的优秀素养。之所以说要“增补”, 是因为上述素养未能在一部分已经在岗和即将上岗的教师们身上很好地体现, 甚至某些方面可能还出现了重大的问题, 比如家教盛行、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敬业精神衰减、使命感降低、学习习惯差等。为此, 新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包括正确的质量观 (全面发展有特长) 、人才观 (凡是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勤奋工作、勇于创新、为社会作出一定贡献的都是人才) 、教学观 (重在发展学生能力) ;应该具有较高的教书育人能力, 如组织协调能力、班级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应该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如轻松愉快的心境、平静幽默的情绪、坚忍不拔的毅力等;应该有宽容包容之心,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 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 不论其大小, 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 不论其清浊, 故大海浩瀚无涯。”

三、加强新教师培训的基本举措

古往今来, 没有一个职业承载的历史责任能与教师相比。这是因为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掌握在教师手中。江泽民同志有句名言:“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温家宝总理也说:“国家兴衰在于教育, 教育好坏在于教师。”要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数量充足, 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勇于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必须从新教师抓起。

新教师走上岗位之前, 需要加强启蒙教育, 即入职培训。入职培训的目的是指导新教师能在短时间内初步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现象和规律, 掌握教育教学的常规性技能。入职培训得当, 新教师就能迅速进入角色, 反之, 就会影响其今后的专业发展道路。近年来, 北仑区在新教师培训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探索, 逐渐完善新教师培训体系,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 提高校长的新教师培训意识

新教师能否得到迅速成长, 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校长要关注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培训, 才能建设好学校教师队伍。一流的师资是取得一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一些有经验的校长认为:学校要靠老教师看家, 中年教师当家, 更要靠青年教师发家。所以校长要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 要给青年教师多一份关爱和赏识, 少一点权威和严厉;要大胆使用、合理使用、爱护使用青年教师, 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在岗位上大显身手。北仑区在每年的教育系统工作会议上都强调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校本培训引领新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改革, 使之在改革实践中锻炼成长。

(二) 各部门联合对新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和指导

每年新教师上岗之前, 北仑区都要组织教育管理部门、教研室、师训机构、学校对新教师进行一体化培训。教育管理部门负责新教师试用期的考核, 教研室具体指导新教师规范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能力, 师训机构负责新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 学校负责新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各部门各负其责但不各行其是, 相互之间经常性开展合作和沟通。如新教师上岗培训就是由人事科、教研室、师训机构合作完成。同时, 教研室、师训机构经常深入到各学校进行指导。

(三) 注重多种培训方法的有机结合

新教师培训要避免形式单一、内容脱离实际的现象。80后新教师通常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勇于创造和创新, 形式单一、内容空洞的培训不仅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严重阻碍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为提高培训效果, 使新教师真正能学以致用, 北仑区师训相关部门和单位以及学校, 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培训形式, 努力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一是点与面相结合。每年暑期进行新教师上岗培训, 引导全体新教师初步认识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 初步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新教师走上学校的各个工作岗位后, 指定一到二名老教师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二是高与低相结合。教研室、师训机构在一年内会定期安排层次较高的培训, 如小课题研究、课程资源开发等;学校则定期组织层次较低的学习活动, 如读书会、周工作会、家访等。三是长与短相结合。时间长的培训有一周左右的集中培训、分阶段进行的主题式校本研训等;时间短的培训有课间学习与交流、不定期的示范课教学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了教师内在的学习潜能。

(四) 采用一年试用期制度, 激励新教师在短期内迅速成长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 进入教育系统工作的新教师, 必须接受120课时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北仑区以此为依据, 于2001年开始实施新教师试用期培训考核制度, 对新教师试用期培训作了具体的规定。新教师集中培训安排在新教师上岗前 (每年8月份) 进行, 培训时间为一周 (40学时) , 培训内容以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形势与现状、班主任工作经验介绍、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教育行政法规、中小学教研科研介绍、教材教法研究等为主。集中培训结束后, 新教师在试用期一年内要按《宁波市新教师试用期培训考核登记表》所规定内容, 完成各项考核指标。集中培训具体由区教师培训中心负责。集中培训后的各项培训内容, 主要在教师任职学校内开展, 并由区教研室和教师任职学校经常性地进行指导。任职学校安排任课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工作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指导, 使新教师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成为一名合格教师。试用期培训合格, 发给《中 (小) 学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合格证书》。

新教师培训体会 篇5

——2014年新上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时代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为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2014年4月14日至4月18日,区教体局对2014年上岗的新教师进行了为期5天的在职培训。短短的几天的培训学习,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以说是我未来教学生涯中,一次难忘的学习交流,受益匪浅,百听不厌,百学不倦。通过认真细致地学习,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茫然到豁然,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一名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通过总结,反思如下:

一、终身学习,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系统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理念、教育法规概论和职业道德修养等等。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做事与人际交往。教师从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那么相对来说,工作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

二、提升个人魅力,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喜欢听你的课,进而喜欢听你的指导。这就要求个人魅力不断提升,在积累经验中获得一种平和优雅的心境,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赖。书是最好的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在实践中反思自我,做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三、热爱学生,真诚可以是一面镜子,也可以是一种无敌的武器,对待学生,对待花样年龄的青少年,除了真诚还能用什么方式来打动他们,获得他们的信任呢?在教师生涯中,我将本着对学生对职业的热爱,坚决地走下去。

四、不断反思,要想从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少了这个环节;不断的反思、改进。教师职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并且能将这种方法深化为一种理论,这便是做一名教师的最高境界了。

新教师培训 篇6

一、新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

培训内容通识性知识较多,专业性知识较少;理论性知识较多,实用性知识较少;陈述性知识较多,操作性知识较少;关注教师发展的职业道德教育较多,关注作为个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较少。培训形式缺乏创新,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理论讲授方式。即使有一点所谓的“互动”方式,也只是培训过程中的点缀,培训存在着理论性过强而实践性不足的问题,很难在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上发挥作用。“一言堂”的注入式讲授现象比较普遍,参与式或研训结合的培训较少。

(二)培训忽视新教师的主体性

表面上看,新教师是培训的主体,新教师参加到培训过程中,是各种培训活动的参与者,但实际上从培训内容到培训形式,培训者忽视了新教师的主体性。制订计划时,培训要达到什么目的、确定哪些培训内容、采取什么形式,都很少或没有关注新教师的心声和需求;实施计划时,参加培训的新教师没有选择培训者、培训内容、活动方式、时间、地点等的机会;培训计划完成后,培训过程实施得怎样、培训效果如何,新教师没有发言和参与评价的权利。整个培训过程中,整齐划一的课程内容、大一统的集体教学形式、单调沉闷的授受方式以及完全依靠制度约束的缺乏人情味的管理,决定了新教师只有被动接受培训的份,没有主动选择、参与、实践、体验、创新的权。培训工作忽视了新教师的主体性,忽视了新教师自我发展需要和能力的激发与利用,没有新教师的主动选择和参与,没有新教师的自主配合和接纳,培训必然是低效的。

(三)培训资源供给与新教师需求不协调

首先是师资方面,我市新教师培训的师资虽然包括高校的专家、特级教师、名师、学科骨干教师等,可新教师培训往往缺少连续性,培训工作结束后,新教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却难以向专家型教师请教,尤其是农村及山区教师。其次是网络资源的缺乏,新教师只有在学习、研究、实践中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利用网络资源新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跨越时间和空间,随时随地选择学习内容,进行专业化培训,而我们缺少这样的资源。

(四)培训时间与新教师工作的冲突

一些学校,新教师往往担负起比一般教师更多的工作,面对陌生的环境,每天都非常辛苦,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工学矛盾突出。

针对以上问题,通过思考、研究与实践,我们借助于“永康市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开展了B—Learning的培训模式。

二、B—Learning的含义及其用于新教师培训的思想

B—Learning(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学习或结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B—Learning(即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1]

从B—Learning的含义可以看出,B—Learning在新教师培训中能起到三方面作用。第一,重视实践活动。美国学者杜威强调“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在新教师培训中,从实践中学的方法是个重要的方法。传统的教师培训,经常是让教师学习一些教学理论知识,有时举一些案例,有时没有案例。作为新教师培训,传统的方法无法使他们真正理解所培训的内容。而让他们在“做中学”,他们会在“做”中知道怎样去“做”。第二,凸显新教师的主体性。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让新教师有更大的空间来选择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传统的培训是以培训者为主的学习模式。B—Learning给教师提供的是先进灵活地学习模式和前沿的资讯知识以及技能状态。除了传统教育下培训师的督学外,新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自我教育的意识、积极主动的心态,灵活地利用时间和空间主动参与学习。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可以激发新教师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第三,便于知识、信息共享,使新教师获得即时帮助。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教学经验,分析面临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中的相关因素,根据自身的条件,提出个人的实现目标和需求。然后根据自己确定的目标,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法,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学习结果评价自己达到的水平,找出自己的差距,加强薄弱环节,巩固已知内容,真正地发展和完善自我。

三、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是B—Learning培训模式的后盾

B—Learning培训模式综合了传统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的优势。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日益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是要帮助教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他们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关于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技术,并培养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技能。因此,新教师的培训模式也从过去的集中学习课程、听讲座报告等,逐步转变为在职培训、个人的参与与教师间的合作、学校与大学合作、远程学习与互动交流等模式。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上述目标,促进新教师之间、新教师与骨干教师之间、新教师与专家之间的充分交流和资源共享,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B—Learning新教师培训模式已成为目前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模式。这种模式需要比较好的技术条件支持,“永康市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正是为永康的教师提供了集教师专业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和反思环境、教师远程交流环境和教学实践模拟环境于一体的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平台。平台主要包括主题社区、个人工作室、协作备课、知识中心、交互问答、教育科研、师德师风等模块。

(一)主题社区

主题社区包括通知与公告、主题沙龙、读书报告、视频课堂、资源推荐、任务区、普通讨论区、交互问答、即时讨论区等板块,为“永康市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核心,它为培训者组织教师专业培训、交流活动以及学员的各种活动提供了支持。“主题”可以是配合某一培训设立的题目,可以是配合某一学科或学科的一部分临时设立的题目,可以是针对教师日常工作的题目,也可以是理论探讨题目或者教师们感兴趣的任何题目,如“2008届中小学新教师”“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提高班”“初中英语青年教师提高班”等。“主题活动”是通过活动的命题、设立、开展、资源共享、交流互动等产生应用联系。活动中参与活动的人员可以利用网上网下的资源和交流工具,活动的轨迹将得到记录,作为统计、总结和评价的依据之一,并且可以由此产生新的资源。本系统的主题活动分为两种:一种是共同活动,主要用于参加活动人数不太多的活动。它由培训者组织活动,所有其他参加人员具有相同的权限;另一种是分组活动,主要用于参加人员众多或有特殊要求的活动。它由培训者组织活动,下设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有若干个组员,每一个小组可以根据培训者分配的题目开展活动并得出结果。在上述活动形式中,每一个组员除了可以在本小组活动外,还可以直接与专家交流。

(二)个人工作室

个人工作室是教师在平台上的个性化信息展示专区,在个人工作室页面中包括发表的博客、备课的内容或案例、提出的问题、在团队中发表的话题、创建的团队、参与的团队等。

(三)协作备课

协作备课是“永康市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特色。受训教师可以在上面发布自己的教学设计,也可附上课堂实录,在个人分散评论的基础上,培训者定期组织团队成员对教学设计进行评议,然后,教学设计发布者及时对评论做出反馈,并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修改时要重点指出修改理由。各学科有专家定期参与指导。协作备课中的教学设计通过修改后,最初的设计就是历史版本1,修改后可以生成历史版本2、历史版本3等。各版本之间可以相互比较,修改的地方会用不同的颜色显示。

(四)知识中心

教师的工作、活动、学习需要大量的相关资源,知识中心是一个开放的教育资源创造、利用、管理的平台,不仅包括所有个人工作室提供的个性化资源,而且还将浙江省教育资源网集成进来,可以使教师在学习、活动时得到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五)交互问答

交互问答为参与培训的教师、活动参加者提供了提问、交流、研讨的场所。培训者、专家、骨干教师不定时参与解答、交流,更加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作用。

(六)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为受训教师提供科研知识与信息,报道科研动态,展示科研成果。

四、B—Learning在新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在教师培训中,有几种常见的培训模式,如理论型培训模式、实践型培训模式、技能型培训模式、研究型培训模式、评价型培训模式等。这些类型的培训模式都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尤其在信息时代,这些模式更需要改进。只有将传统培训方式和数字化培训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式的培训模式,新教师培训才能得到实效性发展。B—Learning培训模式为新教师的成长搭起了广阔的平台,在培训中不仅给新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而且提供了参与交流、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位新教师都成为研究活动的主角,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

(一)集中培训,学习重点内容

在集中培训中,主要是重点内容的学习,包括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使用、新课程理念、教育教学技能、教师礼仪和师德、班级和学生管理、心理健康、教学基本功等。面授结束后,要求新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上建立“个人工作室”,并自定步调进行细化学习,同时可借助平台的“交互问答”“知识中心”向培训者寻求帮助。新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科的特色,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和资源,也可以根据各自的学习能力和时间安排,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不像传统培训,短期培训后培训的内容在教学中仍然没有被运用,或者运用中遇到问题无处求教,使培训流于形式。

在培训方法上,着力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尊重新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动力,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由于新教师来自于中小学的各学科,所以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由各学科名师引领,分中小学、分学科进行学科技能培训。并在集中培训基础上结合校本培训,为每一个新教师确定两类导师(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为每一个新教师选好两个实践导师(班主任工作实践导师和学科教学实践导师),提供学习资源,指导新教师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在培训内容上,为了使培训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体现新教师的真正需要,在培训时能够充分调动新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在开展培训之前利用“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对将接受培训的新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目前的知识储备情况及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不太需要哪些方面的培训等。以此来对作为学习者的新教师进行分析,并作为确定培训内容的参考,再结合培训要求安排课程。这样可以使培训者在创设学习环境时尽量与新教师已有的经验产生联系。

(二)建立团队,开展活动

以“中小学新教师”和各学科为主题,在“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上建立团队,为参训教师的共同研修、分学科研修提供同伴协助和观摩示范的实践环境和网络环境。在基于团队主题的学习过程中,新教师之间可以很容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自然而然地形成学习共同体。在“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主题沙龙、读书报告、视频课堂、资源推荐、任务区、普通讨论区、交互问答、即时讨论区等板块中,可以进行以下活动:在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交流心得、困惑、存在的问题;分享各种教学资源、教学经验、教育研究成果,协作完成各种任务;定期开展专题研讨,自学指定的文献资料,撰写读书报告,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等等。

1. 共同研修活动

(1)根据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主题沙龙”讨论活动,如“新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新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喜悦、困惑与期待”“新课程的课应该怎样上”等。除培训者外,讨论活动还请专家予以指导。(2)要求新教师每学期至少看一本教育教学书籍,撰写读书报告,上传到“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新教师团队的“读书报告”板块。(3)培训期间完成教育教学论文与优秀教学案例分析各一篇,上传到“资源推荐”板块。(4)每学期写一篇新教师培训活动体会或总结,上传到“任务区”板块。(5)培训期间完成教育反思与教学反思各一篇,上传到“任务区”板块。(6)要求新教师每个月在“交互问答”板块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

2. 分学科主题活动

学科主题活动由教师进修学校各学科培训教师组织,市名师团队成员与学科骨干教师引领,高校专家教授定时指导,以“研-教-研”为指导思想,以课堂教学为基点,开展教前研讨准备、课后研讨反思的系列活动。每月1~2次,人员多的学科可以分小组进行。(1)教前准备。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新教师已基本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和理论,此时由新教师与培训教师商量讨论后,确定教学内容,新教师各自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查阅“知识中心”的有关资源,也可以通过“交互问答”“主题沙龙”“讨论”等板块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协作备课。在规定时间内,新教师把完成的教学设计上传到“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协作备课”板块;在个各教学设计上,新教师从“我认为这份教学设计的优点及理由是什么”“我认为这份教学设计的不足及理由是什么”“我的修改建议及理由是什么”这三个方面进行互相评析。(3)即时讨论。通过对教学设计的初步评析,开展“即时讨论”活动,新教师与新教师,新教师与骨干教师,新教师与名师,新教师与高校专家,在线交流互动,对各个教学设计进行分析点评。(4)修改教学设计。通过“即时讨论”的网上研讨,新教师结合大家的意见与自己的看法,修改教学设计,在第一稿的基础上生成历史版本2。(5)公开课研讨,协作备课。培训者组织每位新教师用修改后的教学设计上公开课,开展研讨,可以分小组进行。上完课后,上课教师对自己的课进行评价,其他新教师对所上的课进行评价讨论,提出修改建议。每位新教师写教学反思,并再次修改教学设计,生成历史版本3。(6)视频研讨。各组选出一堂课,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要具有代表性,把这堂课的视频上传到团队的“视频课堂”板块,培训者组织新教师对这些课进行“主题沙龙”讨论或“即时讨论”。(7)教学观摩。在全市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展示新教师的教学成果。课后进行评价与研讨,上课教师写教学反思,听课教师写听课体会,反思与体会要上传到“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个人工作室”。

(三)课堂考核,综合评价

除了学科系列活动中研讨出的那堂课外,每位新教师必须准备一堂考核课,上课前一周把教学设计上传到“协作备课”板块。培训者组织考核组进行考核。课后,新教师自评,考核组专家点评,新教师在“个人工作室”写教学反思,并修改教案,修改时要重点说明修改理由。

另外,“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中有关新教师学习过程的记录也可以帮助培训者对新教师的学习进行评价。根据新教师的特点,可让他们在互评、自评、专家评中得到锻炼,受到激励。比如说课比赛、教学论文评审,让他们人人当评委、个个发表意见,这样的反馈和评价,使新教师学会评价别人,更学会自我反思。

新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谱系,从师范生到初职教师,从初职教师发展成为有经验的教师及专家教师。未来的新教师培训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教师的个别需要,发挥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权, 共享教师的智慧资源, 探索教师专业的共性。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B—Learning新教师培训模式恰好适应了这一需要,它将面对面的传统方式与利用互联网的远程方式有效地结合,从而切实提高了新教师培训的成效。

参考文献:

新教师培训 篇7

1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新教师队伍现状

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国家医药卫生利好政策的出台, 卫生类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 随之而来的是大批新教师入职。笔者通过对山东省5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进行调查发现, 多数新教师来自非师范院校。在被调查的195名新教师中, 有164人毕业于非师范院校, 占84.1%, 来自师范院校者仅占15.9%。非师范院校毕业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类专业教育, 没有足够的教育学知识, 对教学的认识局限于感性认识, 缺乏教育学、教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不懂教学法, 对教学规律也不甚了解, 更不懂得如何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通过有序组织课堂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深入浅出地讲好一门课, 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书本上的知识恰到好处地传授给学生[1,2]。他们教学技能欠缺,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 而探究式和合作式教学法则很少使用[3]。同时缺乏学生管理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卫生类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基本目标, 其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这与新教师自身所经历的大学本科教育或研究生教育有着天壤之别。卫生类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 而这些恰恰是新教师最为缺乏的。

本次调查显示, 新教师的学历层次较高, 其中, 本科学历者占76.9%, 研究生学历者占23.1%。他们思想活跃, 敢想敢说, 富有创新能力, 成功欲强, 精力旺盛, 工作中不怕困难, 可塑性强, 处于培训提高的关键时期。因此, 探索适宜的新教师培训模式, 制定科学的新教师培训方案, 对建设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2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新教师培训现状

目前, 多数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对新教师培训基本限于校本培训, 没有形成由上级教育行政机构、教师培训机构、新教师所在学校组成的三级培训体系, 导致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新教师培训工作缺乏指导性和前瞻性。校本培训缺乏健全的培训制度和有力措施, 形式陈旧单调, 内容一刀切, 不能满足新教师的个性和专业发展需要;而且校本培训重专业培训, 轻职业道德和教育学科培训;重理论培训, 轻实践技能培训;没有将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考试纳入新教师的培训体系之中。

3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新教师培训的对策

3.1 新教师培训的建章立制

为加强新教师培训的工作力度, 由教务处制定出台新教师培训方案, 明确新教师培训“指导教师制”下各相关责任人的责、权、利, 层层落实, 从而使相关责任人的行为有章可循, 有章可依。

3.2 新教师培训目标的确立

3.2.1 职业道德目标

通过对新教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使新教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有较大提升, 使其热爱本职工作, 愿意为我国卫生教育事业贡献毕生精力。

3.2.2教育教学能力目标

通过培训, 使新教师达到“七个过关”, 即教育教学理论过关、专业知识过关、专业实践技能过关、课堂教学技能过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过关、教师资格和执业资格 (医师、护士和药师等) 考试过关、教育创新能力过关。

3.3 新教师培训目标的落实

3.3.1 成立新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小组

依据学校新教师培训方案, 成立由教学副校长任组长, 教务处主任、教务处分管教学的副主任、教研会主任任副组长, 教研会成员、相关教研室主任、专家型教师、骨干教师为组员的新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小组, 规划和实施新教师培训工作, 组织开展新教师思想教育工作, 有计划地对新教师进行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新教师培训方法, 制订培训计划, 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新教师培训活动。

3.3.2 建立新教师培训“指导教师制”

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新教师所在教研室主任、专家型教师、骨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 具体负责从师德和业务等方面指导新教师, 为其搭建成长平台, 对其在教书育人、教材分析、教案编写、教学规范、课堂板书、讲课方式、教学法研究、实践技能培养、科研方法与程序、科研报告与论文写作以及自学提高等方面进行指导, 帮助其制订个人成长计划或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落实培训措施;同时建立指导教师和新教师彼此听课制度并予以监督落实。

3.3.3 建立健全考核与激励机制

实行指导教师与新教师考核评价捆绑机制, 即将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与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捆绑在一起, 对培训期内达到预期目标者给予奖励, 对成绩突出者要给予重奖, 对未达标者予以淘汰, 并优先安排优秀新教师及其指导教师参加省内外各种学术会议和培训。

具体措施:指导教师每学期至少向新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小组汇报一次指导、培训新教师的情况及新教师发展情况;新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小组每学年对指导教师进行一次考核, 主要内容为:指导教师在指导期内的工作情况, 包括听课笔记、听课点评、教案点评等材料;通过新教师基本功和公开课竞赛、教案评比、学生反馈等项目对指导教师进行间接考核;指导新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专业论文并在相关刊物上公开发表情况;在规定时间内指导新教师教学工作情况;在新教师培养期内对新教师教科研的指导情况等。

随着卫生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 必须重视和加强新教师培养工作, 通过加强新教师培训, 使新教师继承和发扬老教师的良好师德, 并尽快成为教学骨干, 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选取山东省5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对新教师队伍现状进行调查, 总结近几年新教师培训经验, 以期为其他同类学校新教师培训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新教师,培训

参考文献

[1]闫玉慧, 何应文, 贾秋英.高等职业院校新教师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3) :37-38.

[2]陈群.中等职业卫生学校专业课教师培养模式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1) :38-39.

小学新教师培训的实践与理论探讨 篇8

摘要:随着小学教师培训活动的开展, 教师不仅在教育观念上有了相应的改变, 即逐渐形成探究实用型的素质教学, 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所质的突破, 即实验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培训从理念疏导到现实运用, 各个受训教师从中反思到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育观念转变,实践型学习,教育可持续

【摘要】随削、学教师培训沾动的汗展, 教师不仪在教胄观念t有/11丨/、;/:的改变, 即逐渐形成探宂实用哦的素质教学, 也在实际教学活动'11打所质的突破, 即实验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培训从理念疏导到现丈运川, K个受训教师从中反思到教育模式改年的茁贤11二【关键词】教a观念转变;文践型学习:教r丨-1丨持续小学教师的培训主要体现在职业道德培训、教学观念更新、教•7-段的培训等vy面。在职业道德培训问题h, 史多地需要理论指导和观念深入.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教师的思想, 而教学-F•段的指导, 则更大程度I-•取决Hi:实践活动中去升华, 去领悟到不足和缺陷, 从ifu进彳/改进教乎视念的更新足•个长期性M题, 在教师固有的思想屮形成•个新的现论体系需要['I Li在教学活动4‘去不断发现、观察、休么m•块的培训史多足引w和鼓励.鼓励教师们内己发现决H题一、培训的理论内容1.职业规范对于:1〗今社会频繁川现的教师虚待学‘丨:、教师猥鮮屯、教师侵齊学生权益等现象, 职、丨k规范培训是I-分必要并且形势严峻的对教师的职业教育也有-定的考核标:t�教师仵审核压力之F会意识到其重要性.沖对此进行关注和端正。达到标准的教师才能继续发展教嗲活动, 以及从枣层次的教学研宂。2.教育可持续发展。这个环节注屯两个问题, —个足“以人为木”, -个是“统筹兼顾”。教师遵循•“以人为本”, wr以学生为本", 意作培养学十., 1大m施教。例如在小学英语口倍学习中, 口语是其中一項重要的部分。而每个孩子的口语发音会存在一定差距, 比如元音的发音有些学生由于口腔先天性不足等问题不能发音饱满, 对每个单词或音节的读法宄成的不太到位„此时牧师得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和最欠耐心程度地授教, 帮助他们练习纠正细化到每个音节中哪个音对应着舌头在口腔的哪个方位, 不断鼓励和激励学生张口说话。什对不同的情况, 教师还应不同对待, 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和探索„教育学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以学生为根衣.即“以人为衣”教师作因材施教的|nj时, 史要"统筹兼顾”, 柯个学生都是班集体的有力一员, -个人的身心健成H题会影响到整个班俱体的和谐_c例如丨班级巾出现极其不通守规则的学生吋, 教师/liii•个学中'身I:得花极•些心思左tf U对而沟通, ifi H�•足。符伞班学1:的而去指贵和训骂, 要顾全大局。教师小•仅足学屯的老师, Of足他们的看护入, 除J'学习的任务外, 生活I.也应照料周到。教师与学生要形成•个较为诙谐和系近的关系, 而+是带给他们报力和朿缚。修个卞十.之间的交忭也应如此, 这样才会”统筹煎顾”, m-十会连为•体, 对教荇的持久发展才能有-个良好的蕋础保陣, 二、素质教肓教育理念的更新, 在培训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也足如此。啦式教宵并不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所以素质教育越来越被推崇。在授教过程中, 老师以隶质教为主, 冇屯f孚生#心道德规范。我们可能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班级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并不爱与其•他学生有过多的接触, 而性格活泼好动的学生可能学习能力并不災出。这吋候教师需要适却也综合这种现象, 引导内向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去室外活动甚¥•玩耍, 好动仿学习能力略差的学生主动去4能力强的学生接触, 彼此〒衡, 而不是JH-匕拼、去争优=三、培训的实践内容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仅限f室内课堂循规蹈矩的15本教学, 而坫将视角放得史远'ii宽, 住宰外成芥0:远的地八2;•及现本之间•f Y联系的地//。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村中的课文《爷爷和小树》, 在展示爷爷与小树之间相互照应这一温铉画面的时候, 要避免仅仅口头去朗读课文, 讲解课文, 指导性地给学生讲解文中提到•‘冬天到了, 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 “夏天到了, 小树给爷爷禕开绿色的小命”面对这两句话,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融入到真实的环境中去..按照文中所述, 冬季的时候, 带着孩子们去给校园内的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 到了夏季, 再带孩子们到那些冬季“穿过衣裳”的小树前.让他们感受到课文中所描述的“小树撑开绿色的小伞”这一情景。像这样亲自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即实战性教学不仅能让小学生对课本理解较快, 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学会到生汸中去岘察和发现、对他们的创新思维培育也有一定的好处M-个例广•也说明了劣践喂教学的必耍性。例如, 作讲解"四边形”这-内容时, 教师"]•以采用课题教, , 形成-•个教研体系。幹先, 对‘四边形”认识的这•!I标.教师带领着学生走山教室, k-m分边的逑筑、桢物、娱乐设施等各类物体, 观察哪些物体足从存“四边形唧点的, 形成-个对四边形的厳初印象。在课后的家巾, 学屮会1'11:地去•找:‘四边形”, 加深印象。而后, 回妇到课觉, 教师两报椐教材的提示进•步给, 生解释和足义“_形"的性质, 引奸他们走进数学III:界-这个过程的也可以作为•次教活动, 编•^教f课题农完善这种实践式学化教师结束课题后.有充分的材料进fr总结和反思, 议甩形成-个具有G�lk性的教研成!也足培新中实践的-部分。总之, 随街丨丨场经济发展的柘宽, •々的文化体制改华:也紧跟j U7, 教打领域所反映丨丨:i m隨念的内容也应伴随着经济发展滿求, .w此, 小学新教师培训的理论依然遵循着职业规范、教w科持续发展观、创新探究型教学观的规律。不管教师个人本tn备能力的强弱.对教师的理论培训则是•视同仁, 加强教师们的凝聚力。而培训的实践过程, 则褒现作教师授课方式、教研创新成果等方面匕针对」、学教师的不同情况和不同能力水平, 在授课坏节中适当地分配订:务.让教师做适合向身能力的工作而不是-味地看•重教学成果

新教师培训 篇9

【案例二】吴先生的儿子刚上小学, 开学前, 班主任老师来家访。一看儿子的班主任是个刚毕业的小姑娘, 吴先生全家都急得不得了, 到处托人、找关系, 千方百计想把儿子转去老教师带的班。“一个年级共有6个班, 就我儿子班是年轻老师当班主任, 以后怎么跟其他班的孩子比啊?”吴先生觉得, 眼前的这个80后女老师自己都像没长大的孩子, 肯定不如老教师有经验、有责任心。一学期后, 吴先生的儿子就转学去了一所民办小学。而像吴先生这样想把孩子送到老教师班里的家长, 几乎所有的学校都遇到过。 (搜狐新闻网)

80后新教师指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教师。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 80后新教师遭遇了信任危机。人们普遍认为这一代人中独生子女多, 娇生惯养、不负责任、以个人为中心, 所以当前社会上一部分人对80后能否胜任教师这一职业, 能否担当起教育90后学生的重任, 存在怀疑。因此, 教师培训机构必须对80后新教师进行深度的了解和研究, 适时调整培训策略, 针对80后新教师的时代特点、生存状态、个性品质开展培训活动, 使他们成为教师队伍中的崭新的富有朝气的生力军。

一、透视80后新教师的特点

(一) 知识素养:知识面广而新

80后教师生长在信息爆炸性发展的年代, 网络及其他各类媒体的信息使他们的知识素养呈现出与60后、70后教师完全不同的特点, 那就是知识面广而新。他们除了在大学里学习系统课程知识外, 更大量的知识是从网络和媒体中接受。他们能够熟练操纵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 与互联网的关系也更加密切, 总是和这个世界保持着同步的发展。从这一点上看, 80后新教师与学生在沟通上更加顺畅, 更能领会学生的思想和观念, 更受90后学生欢迎。但网络时代也带给80后新教师在知识接受上的一些负面影响, 如对知识的接受往往浅尝辄止, 读书不求甚解, 过分依赖于互联网, 养成“谷歌一下”“百度一下”的习惯, 有的新教师懒得读纸质文字, 因为“网上啥都有”。

(二) 思维能力:思维活跃, 接受能力强

80后新教师短短二十多年的生命历程, 却经历了太多的变革, 改革开放, 尝试素质教育, 高考改革 (自费) , 人事制度的改革 (双向选择) ……一次又一次的变化让他们不得不调整自己去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社会使他们的思维活跃, 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对教育教学界的新理念、新思潮, 他们也更愿意关注和实践, 如多媒体教学、赏识教育、挫折教育、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等等。他们又具有年轻人普遍具有的特点, 富有朝气, 精力充沛。

(三) 情绪状态:热情而富有亲和力

80后新教师刚走出大学校门, 还带着较浓的学生气, 他们血气方刚, 热情而富有朝气, 对孩子们来说, 他们显得更有亲和力。因此, 他们更容易走近学生, 更容易与学生搭建起心灵交流的桥梁。但是, 某些家长则认为, 80后新教师和学生走得太近, 就像大孩子和小孩子的关系, 失去了教师的威严, 会导致管理失控、教学失范。甚至有部分家长认为, 80后新教师缺少爱心、耐心、责任心, 缺少对生命的关怀意识。于是, 80后新教师普遍遭遇信任危机。

另外, 不少80后新教师存在心理上的困惑和焦虑。大多数新教师必然分配到乡下, 有一部分新教师甚至分配到一些边远山区。从热闹喧嚣的大城市到偏僻闭塞的边远山区, 对于新教师来说, 必然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心理落差。他们焦灼于何时能进城调动, 困惑于所处的现实处境, 在困惑中求生存求发展。

(四) 个性品质:敢于怀疑, 富有挑战精神

不断变化的社会也培养了80后敢于怀疑、敢于挑战的精神。他们从来不是“俯首帖耳”全盘继承的一代, 他们有自己的主见和思考, 不喜欢拘泥于成规, 会用自己的方式建立课堂的学习秩序。比如, 他们在评价学生时敢于创新, 敢于采用五花八门的评价方式。他们是在激烈的竞争中长大的, 中考、高考、就业, 每一个关口都充满了白热化的竞争, 因此, 他们不惧怕挑战, 敢于挑战, 他们有张扬的个性、不羁的言行。我们在开展参与式培训时, 从招贴画汇报和点评两个环节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他们自告奋勇要求担任汇报员和点评员, 而且举止大方, 口齿清楚, 表达流利。同样是参与式培训, 相比之下新校长上岗培训和德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在思维敏捷、语言的表现力等方面稍显逊色。

二、从80后教师特点审视新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新教师培训师训机构中起骨干支柱作用的多为60后教师, 少部分为50后或70后教师。由于阅历、精力等多种因素, 60后教师承担着新教师培训的策划、组织、上课的主要职责。各类师训机构都在探索若干师训的新范式, 在培训内容和模式上都有所创新, 但多数培训仍然沿袭此前学历教育中早已形成的一统化的师训范式。如此因循守旧的师训范式遇上个性鲜明、思维敏捷、主体意识强烈的新教师, 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困境。

(一) 培训内容与新教师的生存状态相脱节, 漠视新教师的生存状态

当前新教师多分配到农村边远山区, 办学条件相对落后, 交通不便, 生源相对较差, 文化娱乐生活较为贫乏。这些生活在信息时代里的新教师, 尽情享受过大学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文化娱乐氛围, 习惯了父母的羽翼为之遮风挡雨, 他们对于如此闭塞的农村环境、落后的教学条件, 从心理上到物质生活上都无法很快适应, 必然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在新教师培训中, 我们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他们非常焦虑于进城调动。有一位新教师问, 怎样才能调进城区学校。当我们告诉他新教师必须在农村任教6年之后才能参加进城考试, 而且考试竞争非常激烈时, 他脸上显出沮丧神情, 觉得人生已没有希望了。教师培训机构必须针对新教师的这一生存状态、心理状态, 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引导其产生正确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帮助其认清生活的真谛, 直面生活的现实, 正确对待物质享受, 教育他们保持乐观的情绪、平和的心态, 立足山区, 去发现、挖掘、创造农村教育的非凡价值, 激励他们的职业意志力, 把艰苦的条件作为事业成功的磨刀石, 打造出作为教师的闪闪发光的生命价值。

(二) 开展极端道德完美主义教育, 忽视教师生命的需要

当前教师培训机构在对新教师进行培训时, 师德是不可或缺的一块内容。但在我们的师德教育中, 请来作报告的多是“燃烧自己, 照亮学生”“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之类有着忘我、忘家献身精神的师德标兵和楷模。如此师德培训遵循的是极端道德完美主义, 忽视教师个体生命的需要。教师, 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普通的人, 他们需要一定的物质享受, 他们是食人间烟火的人, 他们也应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但我们的师德教育总是想把教师培养成圣人, 这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因为它漠视生命。那些一心扑在教学上, 不顾家中病危的妻子、嗷嗷待哺的儿女、年迈无人照顾的父母的教师, 其伦理的出发点就值得怀疑, 其生命价值观更令人怀疑。为了学生的成绩、升学率而漠视家人生命、自己生命的教师是缺少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的, 他所唯一敬畏的是学生的成绩、领导的表彰, 他所崇尚的是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但是, 在我们的师德培训中, 这样的楷模教师总是座上嘉宾, 在台上侃侃而谈。我们在进行师德培训时, 一方面要杜绝如此不人道的师德培训, 另一方面必须考虑到新教师的道德需要和动机, 不能对新教师提出不适当的过高过急的要求。

(三) 忽视80新教师的时代特点、个性特点, 采取一统化的师训模式

当前师训机构在培训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结业考核方面, 已形成一套固定的程式, 年复一年沿袭下来, 基本不变, 完全忽视作为培训对象的“人”已经完全不同, 忽视80后新教师特定的时代背景, 忽视新教师作为“人”的特殊性、差异性、发展性, 在实施培训的方法和评价标准上, 偏重于机械传授、定量指标, 从而导致新教师在培训中只能扮演被动的受训者的角色。这种“病变而药不变”的做法势必影响培训效果。

(四) 忽视80后新教师生命的灵性和创造力, 重知识技能的传授, 轻课堂教学实践智慧的培养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 也是“让他人具有智慧”的专业人员。80后新教师已基本具备作为教师应有的复述性知识, 也掌握了一定的应用性知识, 他们缺少的是实践性知识和课堂教学实践智慧。因此新教师培训, 应着力于使新教师获得更多的实践性知识, 尽可能搭建平台, 引导他们在培训活动中发挥生命的灵性和创造力, 去生成和提升课堂教学实践智慧。但是, 当前的新教师培训中, 对课堂教学实践智慧的培养着力较少, 因为这样的培训活动所花的精力更多, 对培训教师的要求也更高, 见效则相对较慢。但教育是一项缓慢的工程, 师训也一样, 尤其是课堂教学实践智慧的培养, 更要有“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的培养心理准备。

三、基于80后教师特点的新教师培训策略探索

“师本”是师训机构实施培训时必须遵循的理念。在新教师培训中, 师训机构要做到眼中有“新教师”, 在设计培训方案、选择培训模块和模式时, 必须基于80后新教师的普遍个性品质、学识特性、生存状态等, 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在培训过程中, 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度调整培训方案和实施方法, 最终使新教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教育激情。

(一) 要实现培训教师的角色转变

当前的教师培训中, 教师培训师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以往的培训中, 我们所请的培训教师或为来自教学第一线的名师, 或为教研室的学科教研员, 或为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他们往往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 或进行系统知识的讲授, 或进行经验的传授。在讲座式培训中培训者是权威, 是信息提供者, 是标准答案的发布者或核实者, 是传递上级行政命令的“二传手”;参培教师是信息和命令的接受者, 是受训者。如此, 培训者与参培教师之间是一种单向传递等级分明的师生关系。而在课例研究、论坛沙龙、参与式培训等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中, 培训者与参培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培训者从“神坛”上走下来, 成了参训教师的“协作者”“合作者”, 与他们一起学习研究、共同提高;参训教师是培训内容和形式的主要创作者, 是非常丰富的培训资源, 是培训者的“合作伙伴”。这样, 培训者与参培教师之间是一种双向互馈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 作为师训机构的培训师必须及时调整心态, 实现角色的转变。

(二) 采用多样化培训模式, 提高新教师培训的参与度

受学历教育影响, 当前的师训机构多采用听专家讲座、专题报告、经验介绍之类的集会式培训, 培训现场多为秧田式位置摆布, 学员只需要一支笔、一本笔记本即可, 不用动脑, 缺少体验, 完全处于被动受训的状态。这样的培训无视教师的主动性、创造力, 因此, 我们在选用培训模式时, 无论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情商的培养还是课例诊断研讨, 都可以引进多种培训方式, 如参与式培训、外出考察、课堂观摩、论坛沙龙、远程网络培训等等。

参与式培训要求培训者和学习者共同承担学习任务, 共同承担责任, 受训教师不再是只带着耳朵和笔记本的被动听众和记录者, 而是主动学习者。小组研讨式是参与式培训的主要方式, 在思想和观点不断交锋的过程中共同研讨, 澄清观点和认识,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培训模式重视新教师身上蕴藏着的非直观、非显性的巨大的精神资源, 包括新教师日常教学中积累起来的经历和体验、教学感情和问题意识;培训的内容以新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思考为切入点, 真正做到以新教师为本, 解决新教师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训活动中受训教师的思考、研讨贯穿始终, 在思考和研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受训新教师的思考力、影响力和表达力。

不少新教师分配在偏远山区, 交通不便, 教学任务重, 有的还是包班, 因此新教师培训中工学矛盾突出。针对这一特点, 师训机构可以适当设置一些远程网络课程, 通过网络开展培训, 并逐步建立合理规范的网络培训考核制度。

(三) 要着力于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情绪动力——情商和创新能力

80后新教师多为独生子女, 自我中心意识较强, 抗挫能力相对较弱, 生命关怀意识相对淡薄, 因此, 选择培训模块时, 要注重设置有利于培养新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生命关怀意识、环境适应能力、意志力等方面的课程。比如, 可以开展各类情商培训。教师情商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意志, 具体体现为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对他人情绪的体察感受理解能力、人际交往沟通合作能力。鉴于80后新教师在气质、品性、情绪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性, 尤其需要开展情商培训。通过情商培训, 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体察和利用他人的情绪, 使他们从依赖外在规范强制的示范作用和由职业良心义务从教的层面, 转到用情商素质自觉地管理和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上来。

(四) 要关注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生长点——课堂教学实践智慧。

新教师培训 篇10

关键词:PBL教学法,带教,儿科护理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一种以讨论问题为核心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以一系列类型丰富、质量优良有效的教学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方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医学教育。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和较为理想的教学方法。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然而儿科新教师由于自身的知识、经验的缺乏,导致P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不很理想。我们针对新教师运用PBL教学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儿科新教师及时进行PBL教学法的培训受到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儿科新教师在运用PBL教学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个人对PBL教学法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刻

PBL教学的精髓就是自我导向式学习,不是单靠学生的自身努力就能实现,更不是随便拿出几个病例来讨论一下就能使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关键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课程框架和教学病例来提供给学生方向引导和规范指导[1]。儿科新教师往往因为缺乏对PBL教学法的理解,教学模式太随意,课堂设计缺乏完整性,最终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明了,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1.2对PBL教学法经验不足PBL教学模式提出后至今不过40年,人们对其不甚了解,也存在不少疑惑[2],加上国外医学教育情况和国内国情不同,国内不同医学院校情况也各不相同,相互模仿学习或鉴赏的意义相对比较小[3],要想真正意义上用PBL教学,需要不断探索积累经验。

1.3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的深度不够

“予人一杯水,已有一桶水”[3],儿科新教师处于授课起步阶段,对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较局限。在PBL新教学法中学生提出的拓展问题,无法准确、全面的回答。如先天性心脏病授课时,新儿科教师首先要对解剖系统生理特点和胎儿时期的血液循环知识必须掌握后才能更好地解释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法洛四联症。新教师处于开始授课阶段,对很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导致分析问题上存在很多漏洞。

2 PBL教学法在具体儿科新教师培训中的的实施

2.1培训时间、过程叙述

对儿科新教师的要求首先儿科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和特色技能的基础上新教师本人还要学会如何组织语言、引导语言及语言的连贯性,把自己的功力补足后才能更系统、更专业、更逻辑的深入引导并解释所传授的专业内容。

2.2特殊教学设计

培训儿科新教师PBL教学的要求对于被带教者来说首先要加强自己特殊教学设计,挖掘新教师引导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潜能,带动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和学生互动性,指导新教师怎么提出比较特殊的确实可行的问题,指导新教师如何把多媒体和自己所提出的问题、病例融会贯通在一起,最终达到难问题简单化,深问题浅义化,散文体具体化。2.3具体实施方法在儿科新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中,选择2008级助产班三年制学生50名和2008级护理班50名学生为对象,根据通过学习成绩、注意力测量、分析问题能力等综合能力科学排名然后分组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儿科新教师对分别对实验班50名同学采用PBL教学法,PBL教学方法过程:实验班上课前就发儿科新教师拟定的特殊病案,比如:21-三体综合征和苯丙酮尿症后遗症有什么对比?让学生自己通过具体实施方法一般遵循建立假设-提出问题-资料收集和解疑-证论假设-归纳总结等基本过程。实施讨论自学。PBL教学快结束的前20min由各组组长发表结论。然后,新教师最终根据学生的结论作出实事求是的客观的评价和总结。而对对照班进行传统的授课方法,授课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哪种教学模式更有利。

3 结果

表1显示,采用PBL教学法的实验班学生在知识面拓宽掌握、协助精神提高、提高理解能力、增强师生交流方面与对照班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继续PBL教学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绝大多数学生均希望继续用PBL教学。

名(%)

3 讨论

3.1培养新教师的讲课方法

在PBL教学方法下,通过场景式教育可以看出新教师讲课有更灵活的思维,更突出地发挥出自己的专业特色,PBL教学法应用于教学中改变了刚入门的新老师“读课本式”的传授法[4],让新教师学会怎样和学生互动式教学,把灌注式的被动接收转变成引导式、主动式的学习,从而新教师将掌握了多变的、创新的、授课方法;直观形象的PBL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学生反映PBL教学法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起到很明显的作用。

3.2培养新教师的综合能力

PBL不单提升了新教师的授课兴趣,加强了新教师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病案的理解分析需要新教师及时检索儿科相关知识,从而扩展了新教师的知识面,加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并增强求知欲望。儿科新教师业务能力的加强弥补了儿科师资不足的问题也加强了导师的带教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提高新教师授课能力的同时还加强带教老师带教能力知识面为新教学模式的改革打下基础。真正意义上起到“教之所学,学之所教”。PBL教学法能培养出综合素质比较强的适合社会需求的新型护理教育人才[5],所以培训儿科新教师方面PBL教学法是确实可行的。

综上所述,通过PBL教学法的运用我们不难发现不断的探究、改革、培训和鼓励对PBL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6,7,8]。尤其对儿科新教师来说,不断改进授课方式的同时还增加了自己学科以外的知识,通过对新儿科教师进行PBL教学法就能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随意性和课堂设计的完整性现象,当然PBL教学还存在很多的困难,由于学院条件有限,学校大多数教师是采用“黑板板书式”的授课方式,师资缺乏导致了新教师不培训就直接上岗授课现象,希望在今后的授课中新教师上岗之间进行授课培训,“一对一”帮帮团带教法、跟踪式听课学习法、高校对口支援培训法,从而真正意义上成长为知识全面的教育者,对教师来说提高教学水平、拓展知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青.国内医学院校PBL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剖析[J].复旦教育论坛, 2010 (8) :12.

[2]沈雷, 陈永春, 姚立杰.浅析解剖学PBL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中国解剖学杂志, 2008, 26 (4) :45.

[3]王萍玉, 谢书阳.医学开展PBL教学模式的利弊分析[J].现代生物学进展, 2009 (1) :16.

[4]解玉, 杨子珍, 柴柏春.PBL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1) :12.

[5]崔舜, 陶晓楠, 吴汉妮, 等.PBL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 2005, 18 (6) :58-60.

[6]鲍莉莉, 林平, 刘凤鹏.PBL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0, 24 (4A) :924-925.

[7]刘晓芳, 龙秀红, 钟美容, 等.PBL教学法应用于培训社区护士健康评估能力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10, 24 (3A) :650-651.

从学驾车谈新教师培养 篇11

一、“新手上路,耐心等候”

“新手上路,请多包涵(耐心等候)”这句话常能在小车的后部看到,我想大家一定明白其中的缘由。记得几年前,我拿到小车驾照的第二天,便信心十足去租了部车过把瘾。那时的我手忙脚乱地松油门、踩离合,在紧张中由于油门加太猛差点就撞上了前一部车,心惊胆战的我完全崩溃了,最后只好把车停靠路边。后来我买新车的第一天就郑重地在车后部贴上“新手上路,请多包涵”。这招果然奏效,人们宽容了许多,不再狂按喇叭,我由此顺利渡过了难关。我常想,新教师入行真的也像新手开车一样,多不容易!顺利通过考试拿到了驾照,不等于就会开车、开好车,因为培训学校都是针对考试而教,而实际操作还得靠多练习积累经验。对于新教师来说,从大学毕业,拿到了教师资格证,并不代表就会教书、教好书,因为在大学校园里学的是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从理论到实践再走上讲台其实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在这个时候,如果被催急了,他们要么“熄火”(停滞不前),要么猛冲出去(失去理智)。所以对待新教师,我们也应该秉承“新教师入行,耐心等候”的宽容态度,不要催、不要赶,让他们不慌不乱从容入职,用心领悟。

二、“好教练胜过好驾校”

自古就有“名师出高徒”“严师出高徒”之说,可真的“严师名师一定出高徒吗”?我觉得不尽然。因为真正教会我倒车的不是我那严厉的有着几十年驾龄的资深教练,而是一位不会开车的看门老人。每当我练习时,看门阿伯就拿把椅子坐在旁边指导我、鼓励我,至今回荡在耳边的还是他那亲切的话语“妹子,慢慢来,往左打一点”“回一点”……我就是在他的指导下学会了倒车入库。后来,我才知道看门阿伯其实连车都不会开,只是看多了也懂得点门道。此时我才深刻领悟到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一个好教练胜过一个好驾校”的涵义。在工作中,我们也常惯性思维要给新教师配备最强的师傅,总认为只有这样新教师才会成长得好、成长得快。殊不知,最强的师傅由于自身素养高,与新教师水平差距过大,有的容易苛责新人,过于严厉,有的比较孤傲不愿意倾其所有帮助新人,所以,新教师对他们常有敬畏感。每当看到师傅走进自己的课堂就像我见到严厉的教练一样心生恐慌,严重者会头脑一片空白,不知所措,总担心会被批,课堂往往漏洞百出。平时有问题也不敢请教,怕师傅觉得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这样一来,高师往往就变成了“高高挂起的师傅”,对新教师的成长帮助甚微。其实,新教师刚入职犹如白纸一张,只要有一定经验的教学小能手就足够当他们的师傅了。我认为,选择师傅更看重是否热心,是否乐于助人,是否能说会指导。新教师有了热心的平易近人的师傅,就会放松下来,敢问、敢说,这样反而成长得更快。

三、“多摸几把,就有手感”

俗话说,熟能生巧。在驾校学习时教练常说 “多摸几把,就有手感”,很多本领不是单靠说教就能学会,多摸、多实践就能悟出道道来。我曾无数次问别人把车稳稳地开在车道中间的诀窍,有很多人教了我各种各样的方法,我甚至做了记录,也一一尝试。可是越想把车开在车道中间,我的车就越像喝醉酒一样飘来飘去,忽左忽右,很吓人。再后来问一个老司机,他告诉我:“自己多摸几把方向盘就懂了。”我恍然大悟。练习一段后,我的车也能行驶在车道中间了,但现在如果有新手问我这个问题,我一定也说不出什么诀窍和方法,只能说是“凭感觉”。还有新手都知道上路容易停车难,最难的应该是侧方停车,当时不管别人用什么诀窍教我,都不管用,最后也是自己经过无数次尝试后,才慢慢悟出了道道。同样,在培养新教师过程中,我们总想让新教师少走些弯路,走得更快些,总爱把所谓的经验一条一条地灌输给他们,让他们依样画葫芦。其实,教学的本领不是用说教就能教会的,新教师要成长必须让他们像驾校教练常说的 “多摸几把,就有手感”一样,自己去尝试、去经历、去体悟,亲身体验,不断摸索,熟能生巧。

四、“我是菜鸟,需要鼓励”

驾龄不长的人,俗称“菜鸟”,此时确实最需要鼓励。“菜鸟”起步往往不尽如人意,如果直接给予如实的差评,会大大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当然,也不建议给予不切实际的“表扬”,那也会让他们忘乎所以、停滞不前,这样是会出安全事故的。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鼓励”——夸的是努力、是进步。这就会让新手多一分自信、多一分从容,最终多一分收获。在工作中,我们对新教师也常常毫不客气地指出问题,劈头盖脸地大批特批,还美其名曰:“爱之深,责之深。”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和上进心,经常性的差评,会使他们丧失自信心和上进心。相反我们一个激励的眼神,一个激励的手势,或一句激励的话,犹如一双巨形大手推动着他们满心喜悦向前冲!

每个教师都是从新教师成长过来的,都历经成长的阵痛与艰辛。但当我们慢慢熬过来时,常常“好了伤疤忘了疼”,忘记了当年我们的所思、所想、所做,忘记了自己当年刚入职时的模样,而总是苦口婆心地说教、不停地催赶、想尽办法逼着新教师快快成长。逼之太急、逼之太紧,有些新教师会由于能力有限,总是达不到要求,越来越受不了这份压力,开始心生厌倦,或最终放弃这一职业。愿我们都能从新教师的角度出发,呵护他们,耐心等候,静心聆听,就一定能听到花开的声音!

新教师培训 篇12

(一) 课程改革的呼唤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全新的理念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从新课程实施的经验来看, 教师的素质是新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 因而, 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要实现学生的发展, 首先是要实现教师的发展。新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 他们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区域课程改革的成效及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我们要坚持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新课程理念建设为核心、以科研为先导、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重点的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努力提高新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通过新教师试用期培训,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 能胜任本职工作, 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 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

新教师试用期是新教师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 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水平, 也曾经历过短时的实习锻炼, 但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毕竟了解不深入, 缺乏用所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与经验。我区2008年新教师中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占24%, 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 没有教育教学实习的经历, 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缺乏了解。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 需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 二是由教学理论知识向教学实践能力的转变。他们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实现从书本知识到实际操作, 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再说, 新教师刚参加工作, 从心理、思想到业务能力都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因此, 从教育发展的需要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 着眼于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是新教师尽快进入教师角色、缩短自身成长周期、提高课堂教学执教能力的现实需求。

二、培训的实施

新教师试用期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等培训主体的共同责任。鉴于此我们充分发挥培训各主体的能动作用, 立足常规培训, 着眼专业发展, 走出一条切合我区教育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师培训之路。

(一) 前期工作充分有序

为了搞好新教师培训工作,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多次组织培训机构全体人员召开会议, 研究讨论培训方案、落实培训师资。

1.合理编制方案

为了编制比较合理的培训方案, 我们对培训方案的构成要素从培训指导思想与目标定位到内容的安排设计、培训模式、结业考核、培训师资选聘、培训日程安排和具体实施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认真的讨论分析, 最终形成可具体执行的培训方案。

我们选定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教师基本功训练 (教师口语、硬笔书法与教学简笔画) 、教育教学常规、新课改理念、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科研、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等九个专题为新教师培训内容, 提高新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准, 使他们熟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各项常规工作的要求, 了解教育政策法规, 领会学科教学的先进教育思想, 努力掌握学科教学的原理和方法, 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创新培训模式

培训采取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技能提高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公共课集中培训和分学科跟踪指导相结合、业务指导与品格熏陶相结合、区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形式,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保证培训的质量。

鉴于部分中小学缺乏专业引领人才的实际, 在教学实践专题培训中, 我们采用双实践导师制, 即为每位新教师配备两名实践导师, 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新教师所在学校各选派一名, 对新教师在备课、上课、改作与辅导等常规教学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新的培训模式以新教师的需求为动力, 以新教师的自我实现为价值取向, 以调动和发挥新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前提, 突出新教师自培和以教育教学实践为主的原则, 充分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的作用, 使新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其结构如图1所示。

3.精心选聘师资

为了确保培训质量, 提高培训的水平和层次, 我们在选聘师资方面, 除本校优质师资外, 还整合了校外教育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 组建了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质培训师资队伍。理论培训层面, 外聘省师干训中心的教育教学专家, 省、市、区教育局教研室和教科院 (所) 的专家, 市、区名师等为新教师作专题报告;实践培训层面, 外聘一批区内一线优秀教师担任部分学科的实践导师。优质的培训师资队伍的组建, 为确保培训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明确考核任务

在新教师培训工作中, 我们对学科指导教师与学员提出了一年内的考核要求。

对学科指导教师的考核:区教师进修学校学科指导教师听本学科每位新教师1~2节课, 组织集中教学实践活动3次以上, 其中1次由新教师上课;新教师所在学校指导教师听新教师4节课。

对新教师的考核:积极参与校本研训, 听课20节以上;上校级研讨课1~2节;撰写有代表性的教案设计1份、1000字以上的教育教学案例2篇、2500字以上的教育教学论文1篇, 并交区教师进修学校与所在学校指导教师阅批。

(二) 实施过程务实高效

1.公共课集中培训开辟新渠道

集中培训活动由理论导师为新教师作《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规范》《今天, 我们怎样当教师》《教师职业自我与专业发展》《师生交往艺术》《新课改对教师的新要求》《做孩子的引路人———漫谈班主任工作》《教育政策法规知识》《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艺术》《追求成长, 收获成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教育教学案例的开发与研究》《教育随笔与课题研究基本过程》等专题讲座, 并进行教师口语、硬笔书法和教学简笔画等技能训练。集中培训活动对新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指导他们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让他们了解有关教育政策法规, 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 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 引导他们重视教学反思并撰写教育随笔。这对新教师运用先进教育理念, 以科学的方式组织合理的教育教学资源来引导和影响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2.分学科指导培训取得新成效

(1) 学科专题报告。

每学期开学初举行新教师分学科集中培训活动。区教师进修学校各学科实践导师为本学科学员作课程标准解读、教材分析等备课指导, 结合学科教学常规调研有关情况进行专题分析与反馈, 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着眼于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科专题报告, 针对性强, 有效地帮助了新教师解读课程标准与教材, 落实备课常规。

(2) 学科理论自学。

向新教师赠送《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等学科教学指导用书, 供他们自学, 要求做好学习札记, 撰写学习心得, 不断丰富学科教学理论, 增强课堂教学研究意识。

(3) 课堂教学观摩。

为了让新教师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优点, 领略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 每学期分学科组织一次新教师观摩课堂教学活动。结合省“百人千场”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区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与送教下乡活动以及区内知名学校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组织相应学科新教师开展观摩课堂教学、参与教学研讨等活动。开展观摩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解决新教师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难题, 引领新教师认识新课程, 实践新课程, 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4) 现场教学指导。

新教师刚步入讲坛, 经验不足, 对新教师进行上课、备课、听课、改作等方面的现场指导及跟他们交换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看法、教学工作的思考、存在的问题与心中的困惑显得尤为重要。在新教师所在学校指导教师对新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指导的基础上, 区教师进修学校学科指导教师在第一学期对本学科每位新教师进行1次课堂教学现场指导, 第二学期进行有重点的跟踪调研指导活动。在现场教学指导活动中, 学科指导教师要充分肯定新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及改作中的优点, 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为他们今后如何改进教学指明了方向, 起到了很好的引导、督促和激励作用。课堂教学现场指导活动能有效促进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5) 课堂教学研讨。

为搭建新教师充分展示自我、体现成长历程的平台, 我们组织开展了新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各学科指导教师对筛选出的本学科课堂教学相对出色的新教师布置上研讨课的任务, 先让新教师独立钻研教材、设计初步教学预案, 再参阅相关资料, 重新审视自己设计的教学预案, 并作适当调整;在此基础上, 开展同伴互助, 分组进行试教、研讨、反思, 共享集体智慧, 在学科指导教师的引领下进一步修改教学预案;最后开展新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并组织新教师分组评议, 由学科指导教师进行点评, 并要求开课教师作深入反思, 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为新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让他们体验与分享成长的快乐, 增强自信心, 提高课堂教学执教能力。

三、成效与思考

2008年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结束后, 我们对参加培训的新教师就“培训工作的意见”进行调查, 了解培训实效及新教师的现实需求。反馈信息显示, 新教师对集中培训课程设置认为“合适”的占88%, 认为“一般”的占12%;对集中培训专题辅导讲座“满意”的和“较满意”的各占79%和21%;对分学科培训的满意度达100%;认为新教师培训对他们有很大帮助的占100%;对培训管理的满意度达100%;认为本期培训班最大的亮点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内容丰富、实用的占94%。这些反馈信息表明, 我区创新2008年新教师培训模式得到新教师的普遍认可。

反思这一轮新教师培训工作, 我们总结了新教师培训的一些经验: (1) 培训目标可操作性。培训课程设置及活动安排, 遵循了教师教育规律, 盘活了培训资源, 增强了培训实效。通过培训, 新教师迅速适应岗位工作, 并开启了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智慧之门。 (2) 培训理念创新性。树立以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实践培训操作。体现培训管理合作化, 培训主体多元化, 培训方式多样化, 培训内容人本化, 培训活动情境化。 (3) 培训主体协同性。充分发挥了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各参与主体如教师进修学校、新教师任职学校、指导教师、组班老师、新教师的能动作用, 明确分工, 沟通合作, 各施其责, 资源共享, 共同成长。深入全区各中小学调研, 校方密切配合, 学校领导及相应指导教师全程参与课堂诊断。众多校长和教师表示:今年的新教师真是幸运!这样的培训是史无前例的! (4) 培训对象主体性。充分调动新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新教师自培热情较高。每一位新教师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课程解读能力, 他们的经验、看法和感受就是十分可贵的培训资源。因此, 开发新教师的资源也是培训的重要方面。如让未满一年的试用期新教师尝试独立预设教案、参与磨课、开设大型研讨课、说课、评课、观点碰撞、全面主持活动等, 这是新教师和指导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互动交流、经验分享、实践反思、自主培训的过程, 体现了培训对象的主体化。 (5) 培训管理有效性。在教育行政部门和任职学校的支持下, 在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的全面主持下, 在指导教师的引领下, 在全体学员的主动参与下, 组班教师细化培训管理、策划培训方案、建立规章制度、实施培训活动、总结实践经验, 协调关系, 落实职责, 达成培训主体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和共同成长。

上一篇:肩背部疼痛下一篇:临床疗效:抑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