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教育形式

2024-09-17

幼儿园主题教育形式(精选10篇)

幼儿园主题教育形式 篇1

体态语是人类古老的交际形式。人类早就学会了手势、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这一丰富多彩的“语言”。正如《礼记·乐记》所云:“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文,足之蹈之也。”可见,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体态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影响。

一、体态语在教师与幼儿相互交流中的作用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是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并贯穿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目的不是通过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提高幼儿的文化水平,而是开发智力,发展体力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在幼儿园,教师既是幼儿的老师,又是朋友。在日常工作中,除对幼儿进行语言交流外,教师应常常通过手势、身体姿势、眼神、仪表等体态语引导、启发教育幼儿。这种非语言手段交流的作用贯穿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在教学活动中,体态语作为传递某种特殊信息的重要手段,不仅伴随着语言出现为语言表达起巨大的辅助作用,而且起独立作用。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相互作用的主要媒介手段是口头语言,然而幼儿理解语言的能力差,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还处在低级发展阶段,对于直观形象的东西容易理解并感兴趣。如果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仅仅注意有声语言的作用,忽视体态语在交流过程中的影响,就会使教师与幼儿之间本来存在的语言水平差异加大。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口语交流受阻,教师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就会因幼儿不能全部理解其意义而受到影响。因此,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恰当地运用手势、眼神等体态语相辅助。体态语本身具有直观性,是一种外观形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够产生生动的表达效果,它给幼儿的印象十分深刻。与其他学校相比,幼儿教师的体态语运用范围最广,应用率也最高。一般最常用的有手势、面部表情和眼神等。

二、幼儿教师的体态语的形式及运用

1. 手势。

手势是教师向幼儿传情达意的动作姿态,能够增强表达效果,有助于强调教育活动中有声语言的重点,增强说服力,加深语意和语感,使教育教学活动收到更为深刻的效果,这是由手势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手势具有直观形象性,它能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在讲述教学内容时,幼儿既听又看,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更适合幼儿接受的需要,从而促进幼儿形象思维的发展。其次,手势具有象征性,是最直接的体态语,常常用具有象征性的动作代替某种事物引起幼儿的想象。最后,手势较其它身体姿势更易变化、表演和引起幼儿的注意,不需要创设太多的情境,可以随时随地根据需要运用。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所要传递的信息及表达思想,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由手势来承担的。

2. 面部表情。

人的面部表情是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人们通过面部色彩的变化,五官在一定限度的位移和面部肌肉的变化,向周围的人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如展眉表示欢欣,皱眉表示愁苦,扬眉表示得意,满面笑容表示高兴等。在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表情要受到两种情况的制约:一是对幼儿的态度、情感,二是所表示的言词内容。就对幼儿的态度情感来讲,教师的表情基调应该是微笑。因为微笑是最好的非语言性信号,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体态语。若教师面带笑容地组织教育活动,幼儿就会感到亲切,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据专家调查,经常面带甜美可爱的笑容,举止适度得体,年轻活泼漂亮的教师最受幼儿欢迎。相反,经常“一本正经”,面色阴沉的教师,会使幼儿望而生畏,甚至生厌,自然不喜欢他,直接影响教育效果。教师的微笑是为幼儿学习创造良好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是使幼儿在保持学习时具有祥和、平静心境的关键所在。就所表示的言辞来讲,教师的表情就不能是单一的微笑了,不同教育内容的言辞表述,应有不同的表情表露,该严肃的不能有笑容,该高兴的也不能绷着脸。

教师的喜怒哀乐,是吸引幼儿注意力、感染幼儿情绪的强刺激物。许多学者发现儿童的特点是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面部上,这对教师的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它提醒教师在关键问题上尽量用面部表情帮助自己与幼儿交流。

3. 眼神。

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许多实验证实,最能传达感情进行交流的体态语莫过于眼睛的语言。眼睛所传达的感情有时很深邃和玄妙,甚至为有声语言所不及。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一书中说:“不但是身体形状、面容、姿态和姿势,就是行动和事迹、语言和声音以及他们在不同的生活情况中的千变万化,全部由艺术化成眼睛,人们从这眼睛里就可以认识到内在的无穷的自由的心灵。”一身在于脸,一脸在于眼。幼儿教师的眼睛应该是会说话的。幼儿常常能够在教师的眼神中找到某些事情的答案。凡是有经验的教师,都能恰如其分地、巧妙地运用眼神,发挥其独特的传情作用。教师的眼神能够促使幼儿积极思维,引起幼儿爱与恨的情感,其无穷的变化表述着教师的种种思想、情感和希望。特别是在无声的特殊教育环境中,教师的眼神能发挥出无声胜有声的特殊功用。

眼神的教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要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要求教师学会科学地恰当地运用眼神。我提供两种方法供教师参考。

(1)适度的环顾。即视线向前做有意识的自然流转,以照顾“全视野”内的幼儿。这种方法最适合组织集体的教育活动。“人类空间统计学”的研究表明,交际对象的“面面相觑”可以促进发生接触,象征着对对方的注意。因此视线环顾可使每个幼儿都感到自己处在教师的“注意圈”中,都有教师注意我的感觉。这样幼儿自然而然地就会看着老师,听教师讲话,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注意幼儿,全面了解幼儿的心理反应,掌握学习情况,以便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换教育内容,组织好教学。当然,教师的环顾不能失度,如果把环顾理解成不断地变换眼睛的瞄准点,就适得其反了。幼儿年龄小,注意稳定性差,教师的视线如果频频乱转,就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不专心。

(2)有目的的专注。即目光注视幼儿,把目光较长时间地停留在某一个幼儿的身上。这种方法较多地运用于小组活动或个别活动,特别是区域活动。在幼儿小组活动时,教师的作用就是观察并给予指导,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启发、诱导、表扬和鼓励。

幼儿园主题教育形式 篇2

近年来,全国边防部队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主题教育,主题教育确保了部队思想政治上的高度统一和内部的安全稳定,为各项中心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新时期新形势下,部队开展主题教育,并非开几场轰轰烈烈的动员,搞几次风风火火的活动,写两篇风生水起的报告,而是切实增强主题教育的实效性,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加强引导,拓宽教育渠道,开创新时期具有边防部队特色的教育新路子。下面,笔者就如何增强主题教育的成效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紧扣教育主题,确保内容方面实事求是

边防部队的官兵们常年奋战在边防一线,为维护口岸安全稳定、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大部分官兵有着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因此在教育中,应从官兵现实需求出发,把教育主题与官兵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相结合。

一是紧贴主题教育内容。从近年来的主题教育开展情况来看,主题教育的具体内容由上级统一规定、教育的授课提纲由上级统一下达。因此,要根据主题教育以及《宣讲提纲》不同内容的具体要求,逐讲编发教育辅导资料和相关教案课件,使教育内容逐步细化,教育重点更加突出。同时,要充分发挥教育自主调整权,注重从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出发,赋予主题教育新的载体、新的内涵。例如,针对深入学习刘金国活动,开展“近典型、学先进、找差距”专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官兵要以刘金国先进事迹作为思想动力和行动指南,汲取榜样力量,切实做到爱岗敬业,从细节上落实责任,在完成各项中心任务中体现教育成果。

二是紧贴工作特点要求。边防部队担负着重大活动、重大勤务的执行使命,责任重大,对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高,有些官兵长期在外执勤,脱离了部队环境,容易忽略经常性面对面的管理教育。如果官兵在执勤中没有坚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就难以确保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要自觉把教育目标向保证中心工作和完成重大任务聚焦,教育主题要围绕工作特点和要求筹划,使教育主题始终与中心工作相互渗透、同频共振。

三是紧贴部队思想实际。部队里,官兵难免会遇到工作、家庭、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必须把主题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紧贴部队思想实际,及时分析和掌握现任官兵的现实思想变化,急官兵之所急,想官兵之所想,帮官兵之所需,有针对性的安排心理疏导、安全预防等方面的教育内容,注重把“想打赢、谋打赢、练打赢”的思想贯穿部队,进一步强化官兵的职能意识,时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上级党委要求保持高度一致,为实现部队建设的全面、高效、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紧跟工作进程,确保实施环节科学规范

部队工作转换节奏快,部队活动往往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为此,必须坚持把教育贯穿到日常各项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到训练学习的各个阶段,做到工作完成到哪一步,教育就跟进保证到哪一步,用不间断的主题教育凝聚军心、鼓舞士气。

一是在统筹部署上及时跟进。注重把教育安排与工作部署结合起来,同步进行调查摸底,同步进行思想动员,同步制定实施计划。坚持把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党委议教、主官抓教、政工组教、官兵评教等制度。通过召开党委会、教育准备会、动员部署会,对主题教育进行研究部署,并明确规定各支部主官既是本支部主题教育策划人,又是具体负责人,同时将每名官兵的思想认识提高到上级的要求部署上,确保教育活动的稳步开展。

二是在教育保障上及时跟进。在每个阶段的教育开展前以及组织实施教育活动前,都要召开教育筹备会和“诸葛亮”会,广泛的征询意见和调查研究,收集基层官兵对开展主题教育的意见建议,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工干部在抓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深入基层一线,及时掌握工作进程和官兵的思想动态,随机开展一人一事教育,要针对战士、士官、党员、带队骨干,要求他们在工作和执行任务中要当好思想情况的“观察员”、经常性教育的“辅导员”和解决思想问题的“小教员”,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是在教育督导上及时跟进。在教育准备阶段,重点指导部队学习上级指示精神,层层动员发动。同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原则,使主题教育软指标变成硬杠杠,营造争先创优、催人奋进的良好氛围。同时,克服以往“看台帐、查笔记”的教育考核机制,增强教育效果,积极完善和探索相应的教育考核机制,加强检查讲评制度。及时对基层政治教育、主题教育及其他政治工作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进行讲评通报,好做法进行推广,漏洞进行提醒,确保基层支部真真实实搞教育,实实在在搞教育,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

三、紧盯特点规律,确保教育方法灵活多样

信息时代官兵大部分思维活跃,一些在教育实施者看来比较新颖的方法在少数官兵眼里早已成了“老掉牙”,如何千方百计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成为教育实施者最为棘手的问题,而且当前官兵流动性大,引发思想波动的诱因多,导致集中教育难组织、人员思想难掌控,这就对教育的随机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在教育内容上要破大为小。采取“解剖麻雀”的办法,把上级部署的重大专题教育分解成若干个小专题,指导基层开展好理论小辅导、体会小交流、疑难小探讨等活动,对教育内容逐个予以落实。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不要用“大道理”吓人,“大帽子”压人,应以平实精练、幽默诙谐的授课以及有影响力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快乐中体验传统教育的魅力,感受“快乐教育”。要充分发挥驻地政治、经济、人文、地域等优势,采取革命先烈精神感召、特殊条件环境鞭策、改革开放成果激励的方法,组织官兵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驻地革命纪念地、参观驻地大型企业,不断延伸教育课堂的触角。要与驻地建立教育协作机制,拓宽教育辐射面。同时,在营区内、走廊上、学习室等醒目位置放置宣传展板,使官兵在耳闻目睹、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得到启迪,努力营造“声声入耳、时时入目、点点入心、潜移默化”的教育氛围。

幼儿园主题教育形式 篇3

在创新主题班会过程中,教师要改变“钦差大臣”的身份,只对班会进行适当的点评和引导。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在他们自己组织的班会中,他们不再是看客、观众,而是全身心投入的参与者。这时,所有的活动就不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他们个体需求的自然体现,他们的言语、行动都是发自内心的,这样的班会才充满生命活力。我们学校从2009年起开展了生本教育实验,其理念是:一切为了孩子,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们在主题班会课也贯穿这一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自己定方案。学期之初,班主任及少队辅导员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思想需求,组织学生共同研究本期本班德育活动方案,确定本班主题班会内容,然后将主题以书面形式向学校教导处申报。这样的操作办法,既充分尊重了学生,又使活动主题特点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班的《学期班队活动主题申报》获得学校教导处批准后,班主任会组织一次主题活动承包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本组人员的优势,确定承办的主题。小组在申报前,要先进行论证,看看本组成员是否有能力组织完成该项主题活动,同时要在全班同学面前阐述承办理由,经过PK,获得多数同学同意的,申报成功。小组在申报成功后马上要制定活动方案,分工合作,向全班同学告知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班主任要关注准备情况,确保主题班队活动顺利开展。教师给他们创造一个自我表演的舞台,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创造空间还给学生,班会课才会名副其实地解决学生问题。 几年来,学校各班的主题班队活动都是依照学生“承包”的方式进行,整个活动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完成,老师只是协助者。在这种活动模式下,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学生的参与态度非常投入、积极,学生由“要我听,要我做”,变为“我要听,我要做”。学生的思想由被动变为主动,所以活动的效果特别好。

二、让主题班会突破时空的界限

主题班队会的活动形式,不仅仅在教室里,还可以拓展在教室外,不仅仅在校园里,还可以拓展到校园外,让校园内外都成为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学习文化、锻炼能力、提升自我的大课堂。例如我们组织的户外主题班会:野炊,其活动目的是生存能力体验教育,活动程序是:(1)联系活动地点;(2)准备活动物品;自带煮饭工具、米、菜等;(3)步行到梅州市农科所先参观,后野炊;(4)小组合作进行野炊活动。这样大型的户外实践活动,我们将它交给学生去承担。学生在户外的活动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小组同学在参加户外实践活动之前,要先进行活动分工,每个学生都会承包一至两项任务。如野炊活动中,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需要带哪些工具与食物,怎样生火,怎样煲饭,怎样炒菜等等,这些事情在出发之前都由学生自主安排,一一明确。各小组把具体安排情况报告老师,有问题请老师协助解决。当孩子们到了户外之后,他们会把自己的经验与小组同学分享,把自己带的食物与大家分享,他们主动为小组每个人服务,让每个同学在实践中获得许多课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在快乐体验中感受生命的可贵,感受自然的神奇,感受人间的温暖。

创新主题班队会的活动形式,让校园内外都成为班队会的课堂,课堂空间大了,活动形式多了,活动内容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情感体验等都具有更大的提升了。

三、开发社会资源,丰富主题班会的活动内涵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纵横拓展,家长作为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没有学生家长支持和参与的课程改革是行不通的。在课程改革实施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家长资源,推进家校合作,促进教育教学的优化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发挥家长资源优势,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体验课堂,为学校探讨家校合作,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和新思路。我校602班开展了“让家长走进课堂”的主题班会,探讨班会课堂新途径。邀请青年作家蔡海光到班开展创新班级作文教学活动;邀请嘉应大学教授卜寿亮到班开展科普知识为主题的专题讲座;邀请梅州地质局专家孙莹等到班开展科普知识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活动极大丰富了主题班会的内涵,拓宽主题班会的外延,创新了主题班会的内容和形式,在展示家长的能力和风采的同时,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普及了科学知识,并进一步促进了家校沟通。

搞好主题班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创新永无止境。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把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才是主题班会的最终落脚点。

我国古代幼儿教育形式蒙学之研究 篇4

一、古代蒙学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蒙学教育之起源。在我国古代, 教育家将从幼儿开始识字阶段到15 岁进入大学之前的这一段时间称为蒙学阶段。用当代的眼光来看, 所谓蒙学就包括了幼儿学前教育和部分小学教育, 是连接小学与学前教育之间的启蒙教育。蒙学教育在我国有很深厚的渊源, 早在古代商周时期, 就已经有文献记载, 并且出现了发蒙识字的课本。而到了汉代, 私学的初始阶段就被称为蒙学阶段, 名曰“书馆”, 这就是蒙学的最初形式, 此时的主要的教材为李斯的《仓颉篇》、史游的《急就章》, 这些教材的编写者都是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 据《论衡·自纪篇》, 东汉王充自称:“八岁出于书馆, 书馆小僮百人以上, 皆以过失袒谪, 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 又无过失。手书既成, 辞师, 受《论语》、《尚书》, 日讽千字。”这可以看做是对于东汉蒙学教育情况的比较详尽的记载, 在蒙学教育的“书馆”中, 学习的孩子有百余名, 如有过失就会遭到比较严厉的惩罚———责打、鞭打等, 然而王充在蒙学教育时期的学习情况则比较好, 在8 岁就学会了写字, 之后便离开第一位老师学习《论语》和《尚书》了。从王充的求学史中可以发现, 东汉时期的蒙学是相当残酷与严厉的, 是伴随着一定的体罚的, 起初学习的内容主要还是以读书、写字等文化教育为主的, 基本上是为了进一步学习打下文化基础。

2.唐宋时期的蒙学。随着古代社会不断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 广大平民也有了读书的需求与能力, 因而在这一时期, 蒙学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唐宋之后, 蒙学教育组织和蒙学教材都流行开来, 蒙学教育也更加“亲民”, 开始向平民教育转化。从唐代开始, 私人办学不断兴起, 地方的蒙学教育也不断兴起, 当时被称为“村校”和“乡学”。据《居易集·序》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元稹曾说过:“予常于水平市见村校诸童竞习歌咏, 召而问之, 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指的是, 元稹常常在乡村中看见有孩子在进行诵读, 问他们是在做什么, 则说是有教师教授其诗文, 而学习的就是元稹和白居易所作的诗文。据记载, 唐代的蒙学教材主要是《急就章》、《蒙求》、《太公家教》、《兔园册府》等。

而在宋代, 普通民众进行蒙学教育的场所叫做“村校”、“家塾、“冬学”等, 在陆游的七绝诗《秋日郊居》中就记载:“儿童冬学闹比邻, 据案愚儒却自珍。授罢村书闭门睡, 终年不面看人。”在注解中, 陆游写道“农家十月乃遣子儒学, 谓之冬学。所读《杂学》、《百家姓》之类, 谓之村书。”宋代时期, 普通民众家的父母在十月将孩子送入“冬学”进行学习, 而“冬学”中的老师则显得有些愚钝却自命清高, 上完课则就闭门睡去, 一种老学究的感觉就被描摹了出来, 与“儿童闹比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时蒙学的教学情况, 一方面, 平民百姓家已经有能力和意识将孩子送入学堂进行蒙学教育, 另外一方面, 普通蒙学的师资力量还是比较弱的, 需要进一步加强, 这也是普通蒙学的弊端之所在。宋代的蒙学教育教材已经开始分门别类, 比起前朝来说, 蒙学教材的内容和种类都有很大的突破, 且有许多质量较好的、新写的著作。

二、古代蒙学的主要教育方式

1.识字。崔学古所说“:五六岁时, 方离襁褓, 未脱孩心, 眷眷堂前, 依依膝下, 乃其天性本真, 若令就学, 每日先令习坐、习静、识字。”指的是, 孩子在五六岁开蒙的时候, 玩心是比较重的, 要尊重其天真的本性, 然而在开始蒙学教育的时候, 也需要让其静坐, 以识字为教学的开端。在古代, 识字被公认为蒙学最重要的教育方式, 为了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 古人也开创了许多教学方式。唐彪称“:生子至三四岁时, 口角清楚, 知识稍开, 即用大小木板方寸许、四方者千块, 漆好, 朱书《千字文》, 每块一字, 盛以木匣, 令其子每日识十字, 或三五字。”这种用木块识字的方式, 与活字印刷类似, 后期还需要学生将字块凑成词语或者句子, 在玩耍中进行学习, 此种学习方法尊重了孩童的童心, 也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因而学习效果比较明显“, 如资质聪慧者, 百日可识完”。除此之外崔学古还提出纸上识字法和书上识字法, 都是通过简单的阅读来学习汉字的方法, 为蒙学所广泛运用。

2.写字。写字不仅是文化教育的内容, 更是开启幼儿资质, 帮助其继续深造的基础。在古代蒙学的教育中, 写字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在古代的蒙学教育中, 一方面, 要教授学生写字的身法、手法, 拿笔的方法, 将写字的基本功打好。在《少学》中, 崔学古指出“凡作书, 肩背宜直, 胸宜去桌三寸许, 面宜去背三寸许。”这指的就是写字的身体姿势, 肩背如何摆, 身体位置如何, 在蒙学教育中都有严格的规定, 少儿必须遵从。除此之外, 握笔还有“四要”“:虚 (手指心不近掌) 、圆 (作背图) 、正 (笔管正) 和紧 (手贴比紧实) 。”明确规定了拿笔的方式和方法, 让学生能够依样画葫芦, 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不难看出, 蒙学教育是围绕着一些基本的学习技能展开的, 主要就是为了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阅读。蒙学中的阅读教育, 指的不仅仅是阅读技能的训练, 首先要学生懂得的是“尊重书本”。“儿童读圣贤书, 不知敬重, 每至墨污纸损, 糜烂不堪, 皆师之过也。”崔学古作《幼训》, 指出在蒙学接受教育的孩子若是不懂得爱惜书本, 将书本弄得糜烂不堪, 则一定是教师没有教好, 也就是说, 蒙学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会阅读之前学会爱惜书本、尊重知识, 这是一种知识观的树立。而在阅读的技巧上, 蒙学教育则强调要学生“本生高执书签, 逐字挨点”。要求学童要精读书本, 逐字逐句看清文字,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除此之外, 在蒙学中还要求学生的阅读量, 要“以五首为率, 每日每首读二十遍, 读以五日, 非百遍乎?”这里强调的是, 学生要持续不断地进行阅读, 要及时地进行温习, 才能达到阅读的最终目的。此外, 蒙学教育还要求学生熟读、背诵书本上的内容“, 师生需口耳相接, 声色羞讹, 切勿提过”。对于学生记忆课文的要求相当高, 有一点瑕疵都不能通过教师的检验。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之后, 还要求蒙学的教师为学生进行课文的讲解, 聪明的学生久而久之, 就能够了解课文的内涵, 更上一层楼。

4.写作。写作也是古代蒙学教育重要的内容之一, 对于刚刚开蒙的学生来说, 写作已经算是难度比较高的教学内容了。对此, 王筠的《教童子法》和崔学古的《少学》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解释。崔学古称“:教生徒作文, 需先与之讲明书旨。每出题目, 先将通章本意, 逐句逐节, 从头至尾, 何者当重, 何以当轻, 一一讲明, 令其通晓。”意思就是, 学生必须先学会审题, 将题目弄清楚、弄透彻, 才能够了解到作文之主旨, 才能够在写作中紧扣题目。除此之外, 蒙学教育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 题目通常是自拟的, 有一种写作随笔之感;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也比较开放, 不受拘束, 使得学生能够放手去写, 教师则对于学生的文章进行评点和批阅, 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不断地精简自己的文章, 使得文章最终短小精悍, 且更有文采。王筠有例“:诸城王木舟先生, 十四岁儒学, 文千余字;十八岁乡魁第四, 文七百字;四十岁中会元, 文不足六百字矣。此放极必收之验也。”蒙学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在后期的深造中发挥出自身的无限潜能, 从这种写作方式中可以看出“, 放”的写作教学方式是有极大的优势的。

我国古代的蒙学教育总的看来有如下的特点:开展的范围比较广, 平民百姓的孩子也能够得到蒙学的教育;蒙学教育的教材十分丰富, 然而内容主要围绕着礼仪教育、道德教育为主, 主要还是为了孩子继续深造打下基础。从现存的史料来看, 这种蒙学教育严中有松, 虽然在惩罚上比较严厉, 然而在教学方法上还是比较规范化、系统化, 也是比较开放式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文教功能, 其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 对于我国当下的启蒙教育来说, 也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庞丽娟.文化传承与幼儿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5.

[2]陈汉才.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史[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3]朱永新.中国教育思想史上[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4]徐新强.古代蒙学与当代小学教育之比较[J].文学教育 (下) , 2009 (1) .

幼儿园主题教育形式 篇5

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通过一系列高压措施,驰而不息纠正 “四风”和惩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但高压之下“四风”的新动向、新表现和隐性问题仍然存在。2017年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今年9月,中纪委下发《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意见》,全面启动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

今年以来,白羊岭煤矿认真按照中煤晋中能化公司关于整治会风会纪、领导干部生活作风集中整治专项活动、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有关要求,扎实开展了大量工作,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员干部工作和生活作风崇清尚简,一方面得力于集团从上到下不折不扣落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更得力于晋中能化公司的正确领导和严肃监督。

尽管如此,白羊岭煤矿作为基层生产单位,作为一座2012年改扩建正式投产的年轻矿井,管理团队来自五湖四海,文化融合难度大,一线工人农民工居多,素质参差不齐,今年扁平化以来,职工思想波动大和制度流程对接以及工作思维方式转变难度大,诸多因素综合,导致白羊岭煤矿仍然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如: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业务不精、主观片面的官僚主义,眼高手低、怕担责任、敷衍了事、文过饰非的形式主义等。

“上为之、下效之”,纠正和整治“四风”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我认为,领导带头,层层示范,是狠刹“四风”的重要方法,尤其作为基层生产单位,整治官僚主义和形势主义任重而道远。“作风好不好,关键看领导。”作为白羊岭煤矿矿长,我必须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领头羊效应”,关键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树正气。一个企业有正气,才会人心顺和、事业发展;少了正气,歪风邪气就会滋生蔓延,阻碍事业的进程。古人云:“小胜凭智,长胜凭德。”习近平总书记也倡导 “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立德修身、一身正气,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内在要求,也是每一名党员干部面临的终身课题,更是纠正“四风”的不二法宝。党员干部只有坚持立德修身,保持浩然正气,做到思想端正、作风端正、行为端正,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按党性原则办事,按企业规章办事,形成正气弘扬的大气候,才能让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失去土壤和环境。

二是要接地气。风形于上,俗成于下。官气越重,面具越假,言越失真,人越虚伪,离职工群众越远。只有放下姿态、俯下身子,广泛深入一线,了解实际工作情况和倾听基层职工的愿望、诉求、利益,始终把职工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党员信念,才能真正祛除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走进职工的心里,得到职工的广泛拥护,形成强大的干事创业的合力。

三是要有朝气。有朝气就是要有创新精神,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破除旧的陋习、坏的风气,只有保持年轻的心态,时刻吸收新的事物,学习新知识,才能保证带头塑造新风正气,才能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白羊岭煤矿要逐步培育新风气,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价值观,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培育为民务实、崇清尚简的制度文化,使党员干部队伍长久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最终形成对“四风”零容忍、不可逆转的文化氛围,开创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善谋善为的工作新局面。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行百里者半九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不仅要做履职实干的孺子牛,更要做身体力行的领头羊!(本文作者为白羊岭煤矿矿长王青平)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优秀党员心得:强化“四个意识”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必须下大力气解决。近几年来,我们党着力在“四风”问题上加以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未能得到彻底根治,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作风漂浮、工作不实,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说大话、讲空话,不作为、不担当,这不仅贻误工作、劳民伤财,更从根子上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最终会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公信力。对企业来说,往往体现在对事业不负责任,工作落实上打折扣,平时图虚名、使虚招、关键时候上不去,影响到企业发展、丧失发展良机,同时也会损害到党群干群关系,引起群众反感。所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坚决反对和制止。

办公室作为公司的综合办事机构,处于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服务全局的重要地位,发挥着运转中枢和参谋助手作用,担负着参与政务、管理事务、综合服务的重要职责,一言一行代表着公司的形象,更应在工作中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在办公室工作中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觉得要重点强化四个意识:

一是要强化政治意识。办公室人员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政治把关,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善于从讲政治的角度和高度来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脚跟、旗帜鲜明,经受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

二是要强化大局意识。办公室人员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长远的目光审时度势,在工作上始终争取主动;要顾全大局,在大局下统一行动,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站在领导的角度,去谋大事、想大事和议大事,为领导当好参谋,做好助手;要围绕公司中心工作,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出工作的着力点和努力方向;要坚决做到不利于全局的话不说,不利于全局的事不办,对公司部署的全局性的工作,带头坚决完成。

三是要强化奉献意识。办公室人员必须树立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要正确处理苦与乐、得与失、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乐于奉献;要不为名利、埋头苦干、任劳任怨;要经受得起各种误解、委屈和挫折,包容得起酸甜苦辣;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恪尽职守,尽心尽力;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荣誉感,以只争朝夕、无私奉献的精神投入工作。

四是服务意识。为领导、为基层、为群众搞好服务是办公室的重要工作职责。办公室人员必须把服务作为基本职能,充分认识和理解服务的崇高性,树立自觉服务的角色意识。服务工作搞得好不好,能不能让领导满意、基层满意、群众满意,是衡量办公室工作的根本标准。这就要求办公室自觉做到标准上求高,措施上求严,工作上务实,不断拓宽服务层面,提高服务水平。为领导服务,就是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基层服务,就是要深入基层,了解、反映基层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难题、办实事,并及时、准确地提供政策、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为群众服务,就是要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疾苦,反映群众的呼声,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际上是作风建设方面“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只有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中展现、转变工作作风、干好本职工作才是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手段。作为办公室人员,只有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使命记在心中,才能让服务更有温度、参政更有深度、监督更有力度,才能真正做好办公室工作,让领导满意、基层满意、群众满意。(本文作者为公司总部办公室主任郑晓军)

关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心得体会

晋中能化公司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活动在公司上下全面铺开,作为部门负责人,我积极响应,认真研读中煤晋中能化公司党委印发的《中煤晋中能化公司纪委督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实施方案》和《关于中煤晋中能化公司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学习动员阶段的指导意见》,并开展相关工作,对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意义也有了更深切的感触,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深刻认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性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流弊已久,根深蒂固,严重背离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严重影响党的事业发展,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一对孪生兄弟,形式主义迎合助长了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惯出捧出了形式主义,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却都危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强烈。尤其当前形式主义的共性表现是虚多实少,喊口号的花架子多,抓落实的硬功夫少,具体表现在贯彻落实、调查研究、项目建设、召开会议、改进文风、责任担当、工作实效、履行职责、对待问题等方面,严重影响了工作进度和群众的获得感。在官僚主义中,官本位思想影响最深,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而高高在上,作风霸道,迷恋特权,讲做派讲排场,都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

二、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需打好持久战

开展整治工作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整治任务,这必然是一场持久战。若整治工作抓而不实,“雨过地皮湿”,就不可能彻底革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信念坚定方能成就伟业”,要打好这场持久战,必须要有坚如磐石的恒心和滴水穿石的韧劲。

三、充分认识到开展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的紧迫性

作为部门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紧迫性。我将带领部门全体人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抓好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严肃对待,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二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政治业务素质。要全面系统、准确的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打下坚实的政策理论功底,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三是要改进工作作风,总书记曾反复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作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任何时候对作风建设都不能掉以轻心,可见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要改进工作作风,必须要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在工作中办实事,求实效,深入一线,调查研究,防止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造成的工作失误,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本文作者为公司总经理助理、煤矿管理部主任宋建国)

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我们党历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开始,着力纠正“四风”,取得重大成效,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显性问题明显减少;然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固不化,出现了新的变种,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严重阻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阻碍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必须下大气力加以整治。

要查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根源。形式主义是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主观主义的作风和方法,其要害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官僚主义是不关心群众利益、不做调查研究、脱离社会实践、只知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工作作风,其要害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官僚主义引发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从本质上说,“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官僚主义实质是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做官当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这些归根结底还是党性问题。为什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屡禁不止呢?从客观方面看,主要还是决策、监督、责任追究等方面的机制有许多不科学、不完善的地方,这也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滋生提供土壤,使得一些善于说假话、大话、空话,善于做表面文章的投机之徒屡屡得逞,并不断衍生出效仿者。

多管齐下,坚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既要靠组织优化工作环境,加强保障,去除干部思想顾虑、激发担当精神,又要靠党员干部自觉培育优良作风,脚踏实地干事。一是党性教育为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清醒,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能力提升为基,要认真学习掌握新时代推动改革发展的基本方法,着力提高党员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体制和机制为本。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制度建设更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建立健全一套管用的制度和机制,推进工作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为党员干部做好工作提供良好保障。四是监督问责为盾。对权力运行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效监督,是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手段。要形成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共同发力的监督网络,形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风气,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

幼儿园主题教育形式 篇6

一、运用多媒体形式,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谈话,是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活动。在幼儿中进行谈话活动时,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刚开始时,有趣的中心话题能使幼儿产生交流的愿望,他们畅所欲言;然而到活动中期,他们的兴趣就会有所下降,注意力往往不集中,谈话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如何使幼儿保持这种谈话兴趣呢?运用多媒体可以做到这一点,使他们的兴趣得以延续,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目的。

(一)运用多媒体扫除讲述教学活动中的障碍

我们知道,成人讲述一件事或一个物体,可以凭借当时的实物、情景,也可以凭借脑海中存留的记忆进行,然而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表象积累并不充足,因此,在讲述活动中需要有一定的凭借物。传统的凭借物不是实物,就是教学挂图或幻灯片,富有动态的凭借物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构思和对某一内容的完整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计算机拥有灵活的信息处理能力,既可以展现给幼儿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画面,又可以模拟各种现实情景,以利于幼儿创造性才能的发挥。如大班讲述活动《小动物洗澡》,要求幼儿能够运用一系列的动词表达小动物洗澡的动作。如果单展示图片,幼儿很难把动物洗澡的一系列动作讲得这么完整、形象。而使用多媒体就不同了,由于它能将动画和声音结合在一起,幼儿不但看得投入,而且表达得也十分生动、具体。

(二)运用多媒体有效创设听说的情景

听说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教育活动,它含有较多的游戏规则。它能够较好地吸引幼儿参与到学习语言的活动中去,使他们在积极、愉快的活动中完成语言学习的任务。多媒体辅助教学一般安排在听说游戏的开始部分,用来创设游戏情景,营造游戏气氛,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好奇心,乐意进一步关注游戏的玩法,为开展听说游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运用多媒体突破文学作品教学的难点

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从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教学入手,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所展示的丰富而有趣的生活,体会语言艺术的美,为幼儿提供全面的语言学习机会。由于多媒体计算机能够对各种类型的信息进行集成处理,将文本、数字、图形、视频、动画、声响融为一体,因此,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较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如中班文学活动欣赏散文《晚霞》,为了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理解、体会散文的意境,教师是这样做的:首先播放了一段有关晚霞的录像,加深幼兒对晚霞的印象;接着让幼儿一边看动画,一边欣赏配乐散文;然后逐一解释较难理解的字词;接下来分段演示与诗句有关的动画,使幼儿逐句理解散文内容,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之情,这一变化过程较好地突出了该文学活动的重点,解决了难点。可以说,多媒体在该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使较复杂、不常见、难理解的内容更为直观、浅显、具有动感,使幼儿易于理解和把握。

二、运用故事作为有效载体,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故事作为一种最受幼儿喜欢的文字形式,其优美的景色,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生动的故事讲述,让幼儿深深为之吸引,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的假丑恶,从而培养爱憎分明的情感,并把学到的好思想见褚于行动中。

(一)抓住故事的讲授注意点,做到有的放矢

故事教学并不是语言课的特有形式,故事是一种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在语言课中有特定的故事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分析、讲述,让幼儿学习一定词汇和讲述能力,同时接受文学熏陶和品德教育,在其他门类教学中故事更是一种添加济,催化着各类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特别是音乐、美术、健康等。在音乐活动中,适当的故事讲解,让幼儿易于理解内容,记忆歌词;在美术活动中,简单的故事讲述能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引导幼儿丰富画面;在健康活动中,繁复抽象的内容变的清晰而具体,让幼儿的记忆特别深刻,其他各类活动的教学也离不开故事教育。

(二)故事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理解水平

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他们的理解水平和所接受的事物是处于完全不一样的层次中,越小的孩子喜欢越简单的事物,对他们来说不复杂,才是好的,才是他们喜欢接受的东西,因此对他们所讲的故事应该简单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听的看的摸的想的东西多了,太简单、太简短的东西已不能满足他们的知识面。对于他们我们可以向孩子们灌输着复杂、抽象、内容长一点的东西,让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增长了知识面。对于同一个故事内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讲解出来对幼儿的吸引力也是大相径庭的,记得有一次,有两个不同年龄的孩子在我家玩,有一个小朋友看见我家有本故事书便要求我讲故事,于是我照着上面的字一字字一句的讲起来,绘声绘色的语句,全神贯注的神情,让五岁的孩子听的津津有味,提这个问题提那个问题,而另一个只有三岁,由于理解能力水平有限,因此我想如果我再继续照搬书上的内容,对三岁幼儿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后来我也根据小朋友的喜好和实际水平,用幼儿喜欢的语气和理解方式讲述,小家伙后来听得可有劲了,还不断提问,其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三)创造条件让幼儿听、讲、编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养成幼儿大方、乐观、自信的开朗性格

故事不能只由老师或家长来讲,我们要充分调动幼儿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肯定幼儿的每一点进步,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充分练习,现在我带的班是学前班,从中班开始,我就利用午餐前10分钟左右的休息时间,让幼儿自由轮流讲故事.你别说,还真发现了几个故事大王,语言流畅连贯,表情动作语气绘声绘色,特别一些故事里的形容词,成语用得非常准确,晨间活动和自由活动时间小朋友也喜欢自发的看书,讲故事,整个班的语言表达水平都得到了大大提高。

幼儿园主题教育形式 篇7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可见,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才成长、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 更多的关注幼儿的行为问题, 正确的引导幼儿克服不良行为, 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是我们幼儿教育中的首要任务, 这也使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心情教育”在幼儿期实施的重要性。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学习方式, 是幼儿学习知识, 技能,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途径之一。将心情教育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中, 以好的心情参与活动, 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通过主题活动的内容来感染幼儿的心情, 在活动中体验, 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拥有一份好心情, 从而表现出更多亲社会行为。

在对本班幼儿一年的观察与研究中发现, 大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备一定的观察力, 对事物的善恶美丑已经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 但由于受家庭环境, 遗传和教养不当及其它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孩子的行为习惯往往具有行为问题倾向。行为问题和人的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理健康的人, 情绪愉悦稳定, 生活态度积极, 人际关系和谐, 行为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具体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破坏公物的现象比较严重。

这里所谓的“公物”即幼儿园的玩具, 教具及幼儿学习用具等, 经常会有幼儿损坏现象发生。

2、幼儿自我为中心现象比较严重, 不懂得如何去爱护, 关心他人, 与同伴不能友好相处等等。

3、幼儿遇事普遍对自己缺乏自信心。

针对幼儿现存的几个问题, 围绕主题活动对幼儿实施心情教育, 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

一、引导孩子善待自然

善待自然, 珍惜周围世界中的一切事物, 要让孩子体会到世上万物都有存在的道理, 我们可从中寻找它们存在的意义。父母应帮助孩子从身边的生活环境中去发现、感受和体验万物的存在和变化, 使他们逐步认识万事万物的变化都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鼓励孩子与自然接触, 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 形成环保意识;懂得善待身边的事物, 如玩具、用品等等。

在主题活动《小鬼当家》中, 我们组织小朋友每人准备一元钱, 自己到菜场上买菜, 在这次社会体验活动中, 原本“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小皇帝, 小公主在活动中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样子, 就连平时难以驾驭的“调皮王”一下子也变得收敛了许多。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自立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计算能力在活动中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实, 这就是生活中蕴藏的巨大教育作用。小朋友不仅从中体验到了自选自买的快乐过程;也让他们尝试到了讨价还价的乐趣;更让他们改变了对一元钱的价值观:一元钱并不仅仅能乘一次摇马马;也不是只能买一个廉价玩具;通过好好计划, 精打细算还能买许多自己需要的东西。这也更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各行各业劳动人们的艰辛;体验到了父母挣钱多么来之不易, 从而激发孩子珍惜他人劳动成果。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 我们需要生活的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而教育。”生活体验活动为这些温室里的幼苗上了真切的一课。

二、引导孩子善待他人

要让孩子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学会自己处理一些简单的人际关系。引导孩子善待他人要做到“三要”。一要教孩子懂得珍惜他人的爱, 并学会将爱给予他人。懂得珍惜爱就是让孩子体验爱的美好, 知道父母的辛劳, 对父母产生尊敬、感激之情;学会给予爱是要教会孩子关心他人, 照顾他人。二要鼓励孩子与同伴友好相处。同伴群体交往会丰富孩子的经验, 培养交往能力;引导孩子注意他人的情感变化, 学会关心与理解他人的感情, 激发孩子与他人分享快乐和解除别人痛苦的愿望。三要培养孩子的社会活动能力。

在今年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 当我们在震惊, 在流泪, 在感动, 在行动中, 我们也鼓励孩子们关注5.12大地震, 开展了主题活动《汶川, 加油!中国, 加油!》。

首先我通过阅读相关资料, 帮助幼儿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当念起《地震后, 大爱无处不在》, 每一个场面的描述尽管简短, 却牵动着每一个孩子的心, 教室内鸦雀无声, 每一个孩子的目光都汇聚到我身上, 倾听着我朗读的的每一句话, 捕捉着我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 感受着遇难同胞的悲痛, 感动于灾区人们的坚强和勇敢。

当我念到《爱的姿势》这篇短文时, 孩子们仰着天真的脸, 一个个似乎成了被那位妈妈爱的姿势庇护着的孩子, 小脸上洋溢着幸福。当我念完妈妈留给孩子的那条短信:“亲爱的宝贝, 如果你能活着, 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泪水湿润了孩子们的双眸, 甚至听到了微微的抽泣声。此时, 已不再需要更多语言的修饰, 孩子们已被深深的感动!

其次, 我们在引导孩子了解灾区情况的基础上, 激发了孩子关心, 帮助灾区人民愿望, 化心动为行动, 纷纷自愿多次向灾区捐款。我们小朋友在家长们的支持下有数位小朋友曾多次捐款, 个人捐款数目达600元之多。同时, 我们小朋友还充分运用在幼儿园学到的本领自制各种祝福礼物及贺卡, 为灾区小朋友祈祷, 祝福。这就是爱的训练与体察, 使孩子的心情素质在爱的熏陶下逐步发展成熟。拥有这种健全人格素质的孩子成人后, 运用到社会上去与其他人相处, 从而建立充满和谐与友爱的社会。

三、鼓励孩子善待自我

帮助孩子发展认识自我的能力, 只有正确地认识自我, 才能更好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父母要尊重、相信孩子, 给他们适度的自由和自主抉择的机会;帮助孩子发展自我设计的能力, 鼓励孩子把远大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 培养孩子自我设计能力;促进孩子自我实现欲望的产生和发展, 鼓励他们从事有挑战性的活动, 帮助孩子发展自我实现的能力, 充分挖掘不曾被意识到的聪明才智。

在主题活动《快乐的远足》中, 本次远足的目的地是黎里高中, 远足路程达30~40分钟之远, 改变路线的原因在于:1、到黎里中学路程较远, 更加切合远足的目标, 进一步提高身体的耐力;2、在活动中可以更好的感受春天的自然美景, 体验远足的快乐;3、去更高学历的学校参观, 可以很好的激励小朋友的学习愿望。在远足的过程中小朋友潜移默化的受到了许多教育:遵守规则, 不喧哗, 不乱跑;走累了, 鼓励有困难的孩子克服困难, 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力;看到同伴背着东西很吃力, 主动帮助一下别人, 也渗透了互助互爱的关怀教育;绿茵场上, 大哥哥, 大姐姐的运动场面;安静的教学楼;宽敞的食堂……无不吸引着幼儿, 激发了他们向往学习的愿望!小朋友在活动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愉悦了情绪, 行为获得了自我调节和控制。远足活动后我还将调查活动扩展到我们大班其它几个班级, 调查发现小朋友在这样的活动中情绪愉悦, 态度积极, 持久力好, 表现勇敢, 坚强, 乐意帮助, 文明交往等良好的行为品质。

通过这次活动也让小朋友发现了自我, 认识了自我, “原来我也是很棒的!我也能坚持走完整个路程!”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心情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 但它的关键期是在幼儿期。幼儿期是各种习惯、品格以及智能发展的萌芽阶段、关键时期, 错过了这一时段的教育, 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发展。

幼儿园主题教育形式 篇8

幼儿园课程整合, 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 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 以儿童发展为本, 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 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 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 可由教师进行预设, 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 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 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 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 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 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 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 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 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 (大班) 。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目标领域:语言。

(1) 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 了解中秋节的风俗, 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 学唱歌曲, 理解歌词大意, 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 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 轻声演唱, 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 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 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 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目标领域:综合。

(1) 通过观看录像, 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 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 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 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 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 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 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 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 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 (综合化) 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 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 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 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 尽量整合各学科 (领域) 的内容, 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 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才能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 (1) 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 (2) 老师根据情况, 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 (3) 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 (1) 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 (2) 学跳扭秧歌, 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 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 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 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 理解古诗大意, 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 (976~997年) 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 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 月亮最大、最圆、最亮, 中秋夜月亮升起时, 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 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 (3) 再次欣赏课件, 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 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4) 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 (1) 认真观看录像, 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 (2) 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 (3) 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 (4) 游戏活动, 师幼共同制作月饼。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 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 (5) 烤制月饼, 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 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 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 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 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 找到一个切入点, 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 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 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 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 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 提高活动效率。

三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 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 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 但无何种方式, 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 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 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 活动一, “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 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 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 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 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 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 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 因此, 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 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 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 是幼儿的玩伴, 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 解放幼儿的思维, 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 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 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 要从活动目标出发, 总结发现问题, 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 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 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 形成新的工作策略, 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 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 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 教师了解到, 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 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 因此, 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 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 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 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 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 《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 防止片面性, 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 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 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 进而相信自我。其次, 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 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 以彰显其意义, 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 并做观察记录, 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 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 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幼儿园主题教育形式 篇9

一、寓数学教育于数学主题活动中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和组织以数学内容为主体的主题活动,提供各种让幼儿参与活动的机会,促使幼儿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中认识和探索环境中数、量、形和时空关系。因此,教师要积极思考,提炼出这一主题活动中应该涵盖的数学教育内容,以有效的整合成为幼儿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

以小班的“鲜花店”的主题活动为例,我在每个花瓶上贴了数字和圆点,让小朋友进行数物匹配,并根据游戏情节发展的需要,增设插花区,在“花瓶”上通过数字与圆点的添加,使幼儿逐步学会简单的排序。再如中班的“简单规律”主题活动,我首先展示了民族服饰、韩服和毛衣,以及碗碟、饰品、丝巾、玩具等,引导幼儿从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数量等方面进行简单排序,再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装饰这些服装。

在上述主题活动中,把数、量、形、时空方面的知识点用一个主题统一起来,不仅让幼儿观察发现了事物间的简单规律,感受到有序排列的美,也激发了幼儿的探究精神,提高了幼儿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

二、寓数学活动于主题环境创设中

教师可以根据主题目标,寓抽象的数学概念于具体有趣的生活环境中,让幼儿在头脑中印下表象,在具有趣味性、生活性、操作性、互动性的数学环境中通过个体的自由操作来积累数学经验。

例如在小班墙上的梅花,将装饰性的内容变成了互动性强的数学操作墙面,幼儿可以根据圆点的数量进行插花。中班的主题版面脱离了传统的方方正正的阶梯板,而是以椭圆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半圆形等数学几何形状构成了数学墙面设计。大班的数学操作墙面更是设计成了数学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的场景,为增强情境,还贴上了大小标记,将话题中的美术活动狮子从大到小排列。

通过将数学与主题环境的整合,不仅充实了空间的美感,也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获得了一定抽象的数学概念,既丰富了数学教育资源,又使主题环境更深入。

三、寓数学教育于数学活动区角区域中

活动区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主题活动目标创设的立体化育人环境,深受幼儿的喜爱。教师可以结合主题,进行有目的的投放活动材料,既要遵循数学学科本身的序列,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又要追随主题活动的变化,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这样,才能让幼儿在宽松的活动氛围中实现自我学习和对新知识的迁移运用。

例如在小班“贴房子”的主题活动中,我分别为幼儿提供了三种层次卡:最简单的是一颗星,由教师在操作卡上贴上一个屋顶,其余的由幼儿自己完成;中等一些的是两颗星,由教师贴上屋顶和墙,窗户和门由幼儿自己完成;最难的是三颗星,教师只提供贴房子的材料,操作卡上是空白的,都由幼儿自己完成。以上三种不同层次的卡片,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驾驭和使用。

通过在活动区投放难易结合的材料,照顾到了幼儿间存在着个性、智力、能力上的差异,在比较、分类、匹配、排序、点数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了数学环境的作用。

四、寓数学教育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数学教育。因此,教师要积极捕捉幼儿一日生活中数学学习的契机,将数学教育真正渗透到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数学,在愉快的氛围中斩获数学学习的经验。

例如在户外体育活动“拍皮球”中,为了不使幼儿对单纯的拍皮球游戏感到厌倦,我结合数字卡片让幼儿“看数拍球”,不仅使简单的“拍皮球”游戏有了更长久的生命力,也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到了简单的数学知识。再如我在每个娃娃家都投放了时钟和日历,在游戏中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时间,了解一年有12个月,知道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了解一个星期7天的名称,能够对应日期在日历上找出星期几。

在实际数学教育活动中,通过将数学知识融于幼儿生活的时时刻刻,使得数学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很好地完成了数学教学目标。

幼儿园主题教育形式 篇10

一、细致观察活动, 捕捉孩子的兴趣点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指向一定目标的活动, 对话教育的目的之一, 就是促进幼儿的自我生长。对于孩子来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由个人生活经验中组织、积累、培养成的特殊气质, 会促使个人寻找自己喜欢做的活动, 寻求特别的技能、知识与目标, 以获得注意和学习。在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中, 能激发他们最大的潜能。意大利的瑞吉欧教学方案中有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 并抛还给孩子。这就是说, 教师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的活动和在活动之中的言行, 正确了解幼儿行为和在不同活动中的表现, 从而准确及时地捕捉孩子的兴趣点, 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 把握契机积极引导, 建立对话教育的基础, 生成教育的主题, 使自己成为幼儿探索学习的引导者。

如一次外出散步时, 几个孩子对被风吹起的红色塑料袋产生了兴趣, 追逐时的喊声笑声又吸引了十多个孩子。教师问他们:为什么塑料袋会离开地面飞起来?为什么会像蝴蝶一样, 有时飞得高, 有时飞得低?它会不会飞得很快, 我们抓不到呢?风从哪里来的呢?孩子们边玩边七嘴八舌地回答:塑料袋是被风吹起来的, 风大飞得高, 风小飞得低;风从天上来的等。显然, 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风的存在, 这只是直觉体验, 而没有明白真正的原因。

带着问题, 孩子们走进了科学发现室, 开始了“风从哪里来的”科学探索活动。通过探索和实验, 明白了“空气流动产生风”的道理。之后, 进行了科学小制作——风筝、风铃、转动的小花等, 游戏时孩子们玩得非常高兴。

活动中可以看到, 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地投入活动, 将自己生活经验中的点点滴滴重新建构在他们的活动中, 兴致盎然。专注地投入给他们提供了深度的满足感而更加兴奋。教师要从捕捉到的短暂兴趣, 引发他们持续的兴趣。

二、耐心倾听心声, 引导幼儿自主对话

幼儿园里常常有这样的情景, 孩子们之间会兴高采烈地讨论交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听到、或经历过的事情, 孩子们的话题那么多, 说的津津有味。作为教师, 要真正地去关注孩子的声音。有时, 孩子们在一定的场景中提出不适宜的话题时, 我们要真正探究他们在想什么, 要表达什么。所以, 教师在一日生活中, 要做一个总是细心的倾听者, 去关注幼儿的自身经验, 感受幼儿的内心世界、情感和孩子独特解决问题的方式, 等等。

如自由活动时, 几个孩子开心的笑声, 吸引了教师的目光, 原来他们正在模仿电视节目, 夸张的动作, 幽默的语言, 真是惟妙惟肖。每个孩子都有表演的欲望, 如果能把这种潜在的表演欲望引发出来, 既学习了语言, 熏陶了情感, 又可以促进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发展。于是, 在一日活动的环节转换的时间里, 我们有了“快乐时刻”的自主表演, 表演的内容从简单的模仿, 到有目的的创编, 孩子们的兴趣有增无减。因此, 游戏活动时, “想象舞台”便产生了。孩子们根据提供的材料道具等, 自选角色, 自由表演, 情趣盎然。

适时介入, 引导幼儿自主对话的同时, 激活他们的潜在经验, 为其营造最大限度的自我发展的潜能, 帮助深化话题, 从而实现对话教育。

三、适时创设情景, 拓展孩子对话空间

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自由、开放、宽松的对话情景, 引发孩子们产生积极的思维和生活经验的联想。在这样的情景中, 孩子们流露的是真情, 表现的是自我。他们会把收拾玩具的撞击声、碗勺碰出的叮当声、走路的踏踏声看作是动听的节奏乐, 会把成人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事情, 如痴如醉地去探究、体验、交流、或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或同伴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此时, 师幼之间、同伴之间最容易进入深层次的沟通。

如游戏时, 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来到“超市”买蔬菜, 准备迎接客人。而营业员说没有。另一位营业员说, 你们先回去, 我去进货, 待会给你们送回家。几个孩子商量后, 有两个孩子来到了美工区。不一会, 篮子里有了鱼虾, 各种各样的蔬菜, 给娃娃家送完后, 把多余的放到了超市里, 使超市有了蔬菜区。在小朋友的经验里, 超市就是卖水果糕点的。在今天有了蔬菜区以后, 我们有了“家乐福里有什么”“我家快乐购物”“美味自助餐”“明明牛奶屋”等主题活动。超市游戏的种类和规模也发生了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 对话情景中的影响有积极的, 也有消极的因素。因此, 教师要耐心倾听、积极参与, 把握积极的因素去引导、拓展对话的空间, 促进幼儿知识经验的更新、完善和转化, 使其幸福快乐地成长。

四、注重教育艺术, 把握对话教育策略

经常听到年轻的教师们说:真没想到, 这孩子的奇思妙想, 打乱了我的教学顺序。问题很明确, 教师希望得到答案, 被孩子之间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联想而无情的否定了。虽然形式上使用对话教学, 但其实质仍然忽略了孩子是学习的主体。随着孩子的发展, 多少对事物有了一些了解和经历。他们所建构的看法或了解的事物可能是对的, 更有可能是片面和不正确的, 但却是正常的, 需要教师协助改进、延伸、修正、开展及加深他对周围世界的了解与建构。所以, 教师要注意教育的艺术, 把握对话教育的策略, 建立师幼之间的平等关系, 用真情实感生成对话教育的主题。

如随父母从宁波来到幼儿园的小悦悦, 不会说普通话, 也听不懂教师和小朋友在说什么, 陌生感使他哭闹不停, 尤其没有午睡习惯。若急于要求他按照常规要求做, 会适得其反, 也可能影响他的身心健康。所以, 教师在满足他的需求的同时, 鼓励小朋友同他一起玩, 耐心听他讲话, 用普通话与小悦悦对话等。随后, 组织了“关心同伴”“共同玩耍”“我到你家去做客”“学说普通话的秘密”“你我是一家”等主题活动。活动中孩子们主动交流, 分享快乐, 小悦悦一天一天有了变化。可以看到在满足他内在需求的同时, 帮助其树立安全感, 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环境, 逐渐培养规则意识, 在较短的时间里, 让其融入到欢乐的班集体中。

在幼儿需要帮助时, 伸出援助之手, 会获得真诚。师幼之间平等的朋友关系会带来许多变化, 有了教师的真诚引导和鼓励, 主题对话不仅深入而且拓展。

对话教育理念必须经过教育实践内化为教师自己的教育观念, 才能在教育行动中真正实现。对话教育是一种真实的教育, 是师幼之间发自内心的一种沟通。如果幼儿园教师真正把对话教育的理念贯穿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把幼儿当作对话与合作的伙伴, 给予孩子极大的关注, 了解他们的想法、需求和思维特点, 一方面, 向孩子学习;另一方面, 是发现其闪光点, 引发孩子与事物、同伴间的相互作用, 活动会更有生命力。

摘要:所谓对话教育, 是在反思传统的灌输教育及现代园丁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实践。把“对话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使其活动中各种各样无目的的生活交谈式对话, 通过教师的引导, 生成一个个相互联系的主题, 把知识和技能变成生动有趣的“话题”, 变成发展幼儿社会性交往、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手段, 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对话,对话教育,幼儿,一日生活

参考文献

[1]胡东方.什么是教育对话—东西方教育杂谈.

[2]丽莲.凯兹著.廖凤瑞译.与幼儿教师对话.

上一篇:实践困境下一篇:养老保险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