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2024-06-08

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共12篇)

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篇1

0 引 言

随着计算机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领域已成为电子技术发展的主体,数字系统的设计正朝着速度快、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的方向发展。推动该潮流发展的引擎,就是日趋进步和完善的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设计技术[1]。而电子设计自动化,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将计算机软件、硬件、微电子技术交叉运用的现代电子设计学科,其中EDA设计语言中的VHDL语言是一种快速的电路设计工具,功能涵盖了电路描述、电路合成、电路仿真等三大电路设计工作。该数字电压表的电路设计,正是用VHDL语言完成的。此次设计主要应用美国Altera公司自行设计的一种CAE软件工具,即Max+Plus Ⅱ软件。

1 数字电压表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数字电压表是诸多数字化仪表的核心与基础。以数字电压表为核心扩展成的各种数字化仪表,几乎覆盖了电子电工测量、工业测量、自动化系统等各个领域。

1.1 数字电压表

数字电子系统通常由ASIC芯片和外围硬件设备组成,具有灵活性不强等缺陷[2]。如图1所示的数字电压表,A/D转换器在控制ASIC所提供的时序信号作用下,对输入模拟信号进行转换,控制核心再对转换结果进行运算和处理,最后驱动输出装置显示数字电压信号。由于系统功能由ASID硬件结构决定,其功能难以更新和扩展[3]。如果用EDA方法设计,即以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代替ASIC芯片,用硬件描述语言决定系统功能,就可在硬件不变的情况下修改程序以更新和扩展功能,使其灵活性显著提高。基于此考虑,用EDA方法设计了一个简易数字电压表控制电路,旨在研究提高数字电子系统灵活性的设计方法。

1.2 数字电压表的工作原理

数字电压表的改进结构如图2所示,它的硬件包括三个部分,其中转换器ADC0804的作用是将模拟电压信号转换成数字电压值,并送到CPLD以待运算和处理;七段数码显示器的作用是接收CPLD转换后的BCD数据并显示;CPLD兼有处理和协调作用,包括控制A/D转换动作、接收A/D转换结果及编码、驱动显示等作用。因此,CPLD可分为三个功能模块,即控制模块、计算模块和显示驱动模块。

2 CPLD设计

由以上分析,数字电压表的CPLD[4]设计,适合于顶层电路与三个底层模块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其中显示驱动模块有标准的七段显示VHDL子程序可供调用。下面仅论述其余两模块的设计。

2.1 控制模块的设计

该模块的任务是,控制ADC0804的工作时序,可分为S0~S3四个连续的步骤或状态。任务分别是:使ADC0804准备转换(状态S0)、转换(状态S1)、CPLD准备读取转换结果(状态S2)、读取转换结果(状态S3)。各状态由CPLD输出脚CS、WR、RD的不同电平组合确定,主要的VHDL语句为:

PROCESS(CP,RST)

BEGIN

……

CASE State IS

WHEN S1=> --在状态S1,启动A/D转换

nCS<=′1′;

nWR<=′1′;

nRD<=′1′;

If nINTR=′0′ Then --A/D转换结束进入状态S2

State <= S2;

End if;

WHEN S2=> --在状态S2,开始读取A/D转换结果

nCS<=′0′;

nWR<=′1′;

nRD<=′0′;

… …

WHEN OTHERS=> --读取完毕,进入S0开始下一次A/D转换

State <= S0;

END CASE;

End If;

2.2 计算模块

该模块将A/D转换结果分为高低4位,查表依次得到其BCD码后再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A/D转换器的位宽和参考电压Vref均有关[5,6]。本文选用8位转换器ADC0804,参考电压为5.12 V,故能输出从0~5.12 V按照0.02 V步进变化的256(28)个离散值。如表1所示。

电压离散值可用8位二进制(或2位十六进制数)表示,表1中列出了输出数字电压高4位及低4位可能出现的16个值。如果CPLD从ADC0804接收到信号01101000B(即68H),对照表1高4位0110B是1.92 V,而低4位1000B是0.16 V,则最后的电压输出结果是1.92+0.16=2.08 V。

本文要求精确到两位小数0.01 V,故将输出电压表示成12位的BCD码形式。如上述的1.92 V是(000110010010)BCD,0.16 V是(000000010110)BCD,相加结果2.08 V是(001000001000)BCD。同理,若CPLD转换数据01110000B(即70H),则计算结果2.24 V是(001000100100)BCD。因此计算模块的设计主要包括一个12位的加法器及与之对应的存储器。

主要VHDL[7]语句如下:

Conversion:Block

Signal V :StdLogicVector(7 downto 0); --定义8位二进制输入电压信号V

Signal HB,LB :StdLogicVector(11 downto 0); --定义V的高、低字节BCD码

Signal C30,C74,C118 :StdLogic; --定义单字节加法进位信号

Begin

V <= D; --电压转换结果D赋给信号V

HB<=″010010000000″ When V(7 downto 4)=″1111″ Else --4.80 V

″010001001000″ When V(7 downto 4) = ″1110″ Else --4.48 V值高4位的BCD码

……

Value(11 Downto 8)<=HB(11 Downto 8)+LB(11 Downto 8) + ″0111″ When C118= ′1′ And C74=′1′ Else

HB(11 Downto 8)+LB(11 Downto 8)+″0110″ When C118=′1′ And C74=′0′ Else

HB(11 Downto 8)+LB(11 Downto 8)+″0001″ When C118=′0′ And C74=′1′ Else

HB(11 Downto 8)+LB(11 Downto 8);

--求得电压值运算结果的最高4位

……

End Block Conversion;

3 仿真结果

CPLD设计完成后,用Max+PlusⅡ软件编译和仿真[8,9],波形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CPLD工作时,先启动控制模块,它对模数转换的一次控制由四个状态组成。在状态S0,选定ADC0804,为模数转换做准备;在状态S1,使ADC0804进行转换,当CPLD的INTR信号端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时,模数转换结束进入下一状态S2,为读取转换结果做准备;在状态S3,CPLD读取模数转换结果。接着,CPLD的计算模块工作,求出二进制模数转换数据的12位BCD码。最后启动显示驱动模块,用数码管显示有两位小数的数字电压值。例如,模数转换结果即CPLD的输入信号Din[7..0]若为68H,则输出电压Dout[11..0]是2.08 V,Din[7..0]为70H时,输出电压Dout[11..0]是2.24 V,符合设计要求。

4 结 语

本文数字电压表的功能由VHDL程序决定,用Max+PlusⅡ软件编译、仿真和逻辑综合后,下载到CPLD芯片EPF10K10LC84-4。CPLD工作主频为100 MHz,逻辑综合占用了174个逻辑单元,资源利用率为30%。本文所设计的数字电压表电路板已通过硬件测试,能测量和显示0~5 V的弱电压信号,准确度为0.02 V,并已在我校EDA工程实训中心测试成功。保持CPLD芯片不变,将输入信号改为温度信号、湿度等信号分别测试时,均能显示相应的数字值,因此,基于这种设计方法的数字电子系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宋万杰,罗丰,吴顺君.CPLD技术及其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沙占友.新型数字电压表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刘玉良,李玲远.用Synario软件设计数字系统的层次化方法[J].半导体技术,2003(6):53-55.

[5]徐志军,王金明,君廷辉.EDA技术与VHDL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6]卢毅,赖杰.VHDL与数字电路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7]顾斌,赵明忠,姜志鹏.数字电路EDA设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8]王毅平,张振荣.VHDL编程与仿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9]赵岩岭,刘春,曹源,等.在Max+PlusⅡ平台下用VHDL进行数字电路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4,20(4):91-92.

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篇2

增益调度是解决非线性的一种有效方法,针对座舱压力调节系统具有非线性、时变等特性,通过连续增益调度使系统控制参数达到全局优化,解决了一般增益调度参数只是局部优化的问题.试验研究表明,与单纯PID 控制器相比,连续增益调度使系统动态性能有较大提高,稳态误差大大降低,证明了该方法对座舱压力调节系统大范围控制的有效性.

作 者:朱磊 付永领 赵竞全 ZHU Lei FU Yongling ZHAO Jingquan  作者单位:朱磊,付永领,ZHU Lei,FU Yongling(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赵竞全,ZHAO Jingqua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刊 名:机床与液压  ISTIC PKU英文刊名:MACHINE TOOL & HYDRAULICS 年,卷(期):2010 38(3) 分类号:V245.3 关键词:座舱压力调节系统   非线性控制   增益调度  

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篇3

关键词:数字系统设计 教学内容 可编程逻辑器件 硬件描述语言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173-01

集成电路工艺的创新进步和数字系统设计方法的演变改进给高等院校包括数字系统设计在内的电子技术类课程增添了新的内容,也给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电类专业开设的《数字系统设计》是一门以应用为导向的课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前沿的技术、先进的设计方法,并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该课程涉及到数字电路、数字系统设计方法、可编程逻辑器件、硬件描述语言等,内容新颖且较为综合,因而学生刚入门时难以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根据相关系列课程的设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了课程的教学重点及其内容切入点,这些教学重点强调以逻辑电路与数字系统设计为核心,围绕电路设计来串联可编程器件、硬件描述语言、数字系统设计方法等教学内容。

1 教学重点内容

《数字系统设计》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的后续课程,让学生在掌握数字电路基本概念和一般电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数字系统设计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其主要内容包括:数字系统与EDA的相关概念、可编程逻辑器件、硬件描述语言、电路元件的描述、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开发环境与实验开发平台以及应用实例的介绍等。这些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为了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探索总结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内容,并作为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切入点。

1.1 掌握基本电路

常用基本电路包括组合电路中的简单门电路、译码电路、加法器、乘法器、数字分配器、数字选择器等;时序电路中的触发器、状态机、计数器、移位寄存器、控制器等。这些基本电路构成了数字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在进行复杂数字系统设计之前应该熟练掌握这些电路,包括电路的功能、电路的描述以及电路的应用场合等。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电路有助于建立电路设计思想,避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的设计思路对采用HDL语言描述逻辑电路时的影响。此外,掌握这些基本电路后易于将这些电路灵活组合,以实现数字系统的逻辑功能。

1.2 树立电路设计思想

数字系统设计本质上是电路设计,从而要求树立电路设计的思想。

如前所述,树立电路设计思想首先需要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功能电路。其次,树立电路设计思想需要摒弃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中通常采用的算法思维,逐步熟悉硬件描述语言的描述方式。数字系统设计强调采用硬件描述语言来对电路与系统进行描述、建模、仿真等。事实上,大多数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前并不了解硬件描述语言,却较好的掌握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因此开始学习硬件描述语言时常常将之与已经学过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做类比。这种类比严重妨碍了电路设计思想的建立,因为高级设计语言是面向问题的算法语言,而硬件描述语言则是面向电路的硬件语言。

最后,树立电路设计思想还需要转换电路设计的思路。数字系统的行为对应着算法中操作和操作的关系,操作由功能模块电路完成,而操作的关系对应着时序,它由控制电路来完成。换言之,抽象的算法最终要被转换成具体的电路。转换的方法是将电路的功能尽可能细化,直至能用基本电路来描述算法中每一个操作。同时,抽象算法转换成具体电路还充分体现了自顶向下(TOP DOWN)层次化设计的方法。

1.3 分层次描述电路

数字系统设计的过程就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因此,设计和描述电路时是分层次的。然而让很多学生困惑和难以掌握的是,分层次的电路描述存在着多个角度。实际上,这些不同的描述角度对应着不同的问题求解域。理解不同角度的描述有助于全面了解并掌握问题,进一步拓展设计思路。

与分层次的电路描述相对应的是,在硬件描述语言中存在着三种描述方式:行为描述方式、结构化描述方式和寄存器传输描述方式。在教学中,孤立地讲授硬件描述语言中的描述方式是非常枯燥的,也很难被学生理解。但是如果从电路描述的层次化来阐述,不仅容易理解,而且强调了电路的特性,也符合树立电路设计的思想。

此外,分层次的电路描述遵循着从抽象到具体、从总体到细节的设计思路,这一设计思路正是自顶向下设计方法的体现。分层次描述电路事实上为自顶向下设计方法提供了实现的途径。

1.4 引入先进设计方法

现代数字系统设计在方法、对象、规模等方面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基于固定功能的集成电路设计。现代数字系统设计采用硬件描述语言描述电路,用可编程逻辑器件来实现高达千万门的目标系统。这一过程需要也应该有先进的设计方法。

根据硬件描述语言的特性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结构特点以及应用的需要,在授课过程中阐述了如下的先进设计方法。为了设计复杂的控制器(时序电路),可采用基于状態机的设计方法;为了满足高速数据传输或运算的需求,可应用或设计锁相环或延时锁相环来处理时钟信号,应用可编程器件的内嵌功能单元或自行设计软核来提高数据吞吐量。

2 实验设计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内容尤其是重点内容对实验部分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1)方案设计。根据给定的目标需求,将系统划分为能够用基本电路实现的模块;系统实现的方案并不唯一,需要根据性能指标进一步讨论优化的方式。(2)验证积累。通过对一些基本电路的描述与验证,积累基本电路,熟悉硬件描述语言和开发环境,领悟潜在其中的描述方式和设计方法。(3)自主设计,即独立分析和设计。自主确定方案进行设计、验证、评价。(4)应用介绍,即根据专业背景介绍在科研中的应用。

3 结语

针对《数字系统设计》课程内容新颖且庞杂的特点,探索总结了该课程的教学重点,以帮助学生克服课程入门的困难,并较快地激发起学习兴趣。同时将实践环节设计为设计、积累、设计和拓展,提高了实践效果。由于课程内容还在进一步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更新教学重点内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科学设计实践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设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阚玲玲,张秀艳,梁洪卫.“EDA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内容的定位与改革[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

[2] 刘娅琴,林霖.EDA课程教学探索和实践[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

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篇4

1 数字工厂的三层结构模型

为了解决生产计划的适应性以及增加底层生产过程的信息流动, 提高计划的实时性和灵活性。制造企业的数字工厂建成如图1的三层集成模型, 这种模型符合CIMS的递阶控制思想。

计划层:强调企业的计划性。充分利用企业内的各种资源, 进行全理调配, 可以根据订单进行物料需求运算, 安排生产计划。数字工厂管理信息系统从生产管理的角度来看, 属于企业的计划层。

控制层:控制层强调计划的执行和控制。数字工厂的控制系统通过组态软件来实现对生产设备层进行控制。

执行层:是指由生产计划的最终执行者, 即由工厂内所有的生产设备所组成, 这些生产设备都通过线缆与控制系统的组态软件相连接。

2 数据交换接口

数字工厂在使用组态软件来开发生产设备控制系统。为了实现两系统的集成和信息共享, 必须进行基于两系统功能的对接, 分别进行数据接口的设计开发, 使数字工厂管理信息系统与控制系统相对独立, 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减少数字工厂管理信息系统与控制系统的内部耦合度。根据企业自己的实际应用环境和目标需求确定解决方案[3]。选择数据库作为数据交换的媒介, 而数字工厂管理信息系统与控制系统数据交互接口的具体功能则是管理信息系统与控制系统同时维护着一个数据表。

数字工厂管理信息系统中接口模块的设计原理如图2所示。

位于最上层-计划层的数字工厂信息管理系统开放一个数据表可供控制系统的组态软件访问, 这张表称为接口表。管理信息系统向组态软件传递指令时, 可以将要传递给的数据生成指令字符串存入缓存表中, 并把缓存表中最早存入的指令字符串放入接口表中, 状态设为“new”;控制系统的组态软件每0.5 s读取一次接口表, 当表中的指令状态为“new”时, 读取这条数据, 并将状态置为“old”;生产计划调度系统的接口模块也设置每0.5 s访问一次接口表, 当发现状态为“old”时, 就从缓存表中按顺序取出一条新的字符串数据放入到接口表中, 到此完成了一次管理信息系统向组态软件传递数据。控制系统组态软件的信息反馈与此过程相似, 从而实现数据的双向流通。

在系统中设计缓冲表的原因在于机械动作需要时间, 控制系统控制生产设备执行动作相对于计算机的运算比较缓慢, 在生产设备没有完成某指令时, 管理信息系统可能又生成一新指令信息等待执行, 这时就要在接口表前面加上一个接口缓冲表, 用来存放暂时无法放入接口表的指令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生成的指令字符串依时间先后存入接口缓冲表中, 此时这些指令的状态都是“未进入接口表”。生产计划调度系统的接口模块可以对接口表进行监视, 如果发现接口表的数据已经被读取则立刻从接口缓冲表中取出时间最靠前的“未进入接口表”的指令放入接口表中, 同时将位于接口缓冲表中的这条指令的状态改为“已进入接口表”, 等待控制系统的组态软件读取。同时管理信息系统的接口模块还要监视控制系统的组态软件传入数据, 一旦发现新数据 (即此数据的状态为“new”时) 就立刻读取并进行处理, 处理完成后还在将位于接口表中的数据状态改为“old”表示已读。

3 数据交换编码

管理信息系统向控制系统传递的数据以指令形式放入接口, 在管理信息系统与控制系统间已经建立完整的信息格式协议。所有的指令都是长度不超过60个字符的字符串, 以便于接口整条的读取和写入。指令主要有为库位指令, 加工指令等。

3.1 库位指令

数字工厂立体仓库的货架是并列的货架, 在立体仓库货架中间有一台堆垛机, 堆垛机可以在货架中间任意移动, 取放放置物料的周转箱。关于库位指令只有三种, 单点入库、单点出库、单点移库。批量操作时系统会将自动将批量动转化为许多单点操作。

例如, 控制系统从接口中获得的单点移库指令为:

其中YK001指的移库单号码, 当移动动作完成后控制系统将通过接口把这个号码反馈给管理信息系统;

B1213:堆垛机取周转箱的位置代码, 其中B表示是第2排, 12表示第12层, 13表示第13列;

A0102:堆垛机放周转箱的位置代码, 其中A表示是第1排, 01表示第1层, 02表示第2列;

组态软件会将指令解析成MOVE B1213 A0102并将这个字符串发送到堆垛机上。堆垛机就会从将B1213处的周转箱移动到A0102库位。

3.2 加工指令

管理信息系统中生成了生产计划后, 针对每一个零件都会产生一条加工指令放入缓冲表, 并由接口模块适时地从缓冲表中取出加工指令填入接口表中。加工指令格式如下:

指令包含了一个零件的毛坏所在库位, 制成成品存放的库位, 以及每一道工序所在工位和对应的程序等信息。指令的具体意义可以参考表1。

根据表1可知, 控制系统获取这条指令后从A0101L处取出物料, 并为其分配零件号9FE (用于跟踪物料的加工进度) , 物料经过生产线到第一个加工工位, 进行第一道工序的加工, 使用机器编号为A, 加工所用程序为1;之后, 物料经过生产线到第二个加工工位, 进行第二道工序的加工, 使用机器编号为B, 加工所用程序为2;……;指令字符串的所工序完成后成品将送回A0103L这个库位中去。

4 结论

通过文章所介绍的数据交换方法, 只需在数字工厂的管理信息系统与控制系统之间分别开发数据接口模块, 进行数据传递格式的设计, 就能保障企业顶层与底层信息的流通性。从数字工厂管理信息系统产生的生产计划可以通过接口直接传递给控制系统, 从而驱动生产设备进行生产。在数据交换的编码格式上还可以进一步的抽象, 使编码可以包含更多信息, 例如装配, 涂装等操作的信息。文中提出数据交换方法, 允许数字工厂的管理信息与控制系统进行独立的开发, 降低了数字工厂软件部署实施的难度和时间, 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摘要:数字工厂是一种新兴的制造模式, 其灵活的生产方式及高自动化水平, 为世界各大制造企业所认可。而传统制造业管理信息系统往往与制造设备不能良好的对接, 造成计划不能准确的下达和监控。文章介绍的数字工厂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方法是将数据按照指定的格式编制成数据交换代码存入数据表中, 再由下一层组态软件读取并解析, 按照解析后得到的信息驱动各设备进行生产, 并将生产状态通过数据表反馈给数字工厂信息管理系统, 从而使生产计划准确的下达给了设备。

关键词:数字工厂,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数据库

参考文献

[1]胡鑫.MES与ERP系统集成接口的研究与设计[D].长沙:湖南大学, 2006.

[2]倪海鸥.制造业ERP项目实施全过程风险管理[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2, 323 (5) :6-9.

数字化成图方法的设计与应用分析 篇5

数字化成图方法的设计与应用分析

同模拟成图相比,数字化成图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测图的方法,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地形测绘发展的技术前沿.

作 者:徐雷 XU Lei  作者单位:黑龙江第三测绘工程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刊 名: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英文刊名:GEOMATICS &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年,卷(期): 32(3) 分类号:P231.5 关键词:数字化测图   方法   设计   应用  

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篇6

【关键词】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 入网 检测 方法

为加强对数字广播电视条件接收系统管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于2010年对该软件的功能要求及测试方法进行了重新修订,并颁布、实施了GD/J0303-2010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该测试方法从功能及性能方面对入网检测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中,作者将对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的测试环境及测试方法进行解析,并针对各测试厂家在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着重说明。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的测试环境较复杂,需要多台环境设备及测试设备支持,测试环境框图如附图所示。

整个测试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数字电视节目源、复用加扰器、调制器、监视器及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测量平台、码流分析仪、智能卡监听设备和授权监测设备。以上设备均由测试方提供,被测厂家需携带CA系统(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独立加扰机等),智能

测试前准备工作较多,基本可以分为数据导入,现场写卡,复用加扰器调试等工作,各工作具体过程如下:

1.数据导入

导入数据由测试方提供,共3个文本文件,均为“*.txt”格式,文件名称分别为“cas_entitlement.txt、cas_

iccard.txt、cas_productlist.txt”,导入数据量根据各被测厂商申请级别不同而不同。

“cas_entitlement.txt”文件为IC卡状态文件,示例如下:

2003-09-03 12:00:01 Create 8123412000000010 0x000000000001 0x1111

2003-09-03 12:00:01 Deleat 8123412000000020 0x000000000002 0x1111

2003-09-03 12:00:01 Create 8123412000000033 0x000000000003 0x1111

2003-09-03 12:00:01 Create 8123412000000041 0x000000000004 0x1111

文件描述如下:

第一列为卡操作时间;

第二列为卡操作状态:Creat为创建,Deleat为删除;第三列为外部卡号;第四列为内部卡号;第五列为CAS ID。

“cas_entitlement.txt”文件为授权文件,具体示例略。文件描述如下:

第一列为授权操作时间

第二列为授权操作状态,Creat为授权操作,Deleat为反授权操作。第三列为授权卡外部卡号;第四列为授权卡内部卡号;第五列为CAS ID;

第六列为授权产品,其中含5个PPC节目,5个PPV节目。

“cas_productlist.txt”文件为产品文件,具体示例略。文件描述如下:

第一列为产品操作时间;

第二列为产品状态,1为有效产品,0为无效产品;第三列为为产品代码;第四列为产品名称;第五列为CAS ID。

为缩短测试时间,各被测厂商可提前向测试方申请提供测试数据文件,在设备入场测试前完成数据导入工作。

2.写卡

导入数据中的智能卡号平均分为100段,每段随机抽取1000个智能卡号形成卡号集合S1,其余为卡号集合S2,集合S1平均分为5段,在每一段中随机抽取1个卡号,共5个,把这5个卡号分别写入5张智能卡;把卡号集合S2平均分为5段,在每一段中抽取一个卡号,共5个卡号,分别写入另外5张智能卡。

3.复用加扰器调试

复用加扰器调试工作较复杂、周期较长,在被侧方的配合下由测试方完成。需要对本地25个TS流中75套以上节目进行加扰。被测方需提供CAS ID、ECM端口号、DATA ID、AC等相关加扰参数参数,被测方IP地址及EMM端口号由测试方指定。

4.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测量平台对接

被测厂商需提供适配软件与测试方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测量平台进行连接,该平台可完成用户管理系统中的基本功能,调试工作量较大,建议被测厂商提前完成适配软件编写工作。

5.配合同密测试CA

在同密测试中需有另一家CA配合测试,配合测试CA需由被测方提供。

寻址操作,寻址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全局寻址、分组寻址、单一寻址。

寻址测试一般采用发送OSD等方法实现,全局寻址即网内所有机顶盒均能收到OSD信息,分组寻址则可指根据地区代码等特定约束条件仅部分符合条件的机顶盒可以收到OSD信息,单一寻址即指定单一卡号的机顶盒可以收到OSD信息。

5.系统接收端软件下载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应具备接收机软件在线下载功能。该项测试由被测方提供升级码流,由测试方提供码流播出调制设备,升级前确认机顶盒软件版本,通过发送升级码流对机顶盒进行升级操作,升级完成后查看机顶盒软件版本是否发生变化,如发生变化则升级成功。

6.智能卡COS升级 (可选)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应具备智能卡COS在线升级功能,相应系统和智能卡应进行过安全认证。

7.通用接口(CI)支持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接收端应支持通用接口。被测方所携带机顶盒需具备通用接口(即“大卡”接口),在插入大卡后应可实现授权及反授权等功能。

8.业务支持能力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应具有对各种类型的业务进行支持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PPC、PPV、数据广播、OSD、广播邮件。

9.监管接口要求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应具有监管用数据缓存模块,与监管平台之间的接口应符合《条件接收系统缓存设备与监管平台数据交换协议和格式技术要求》(修订版)的要求。

该项测试一般最后进行,在测试“数据保存时间”过程中测试方会提供另外的导入数据文件。

10.安全管理功能

主要测试功能包括:

(1) 操作员管理

操作员需通过身份认证进入系统进行操作,且具备操作员防抵赖机制。

(2) 密钥安全管理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具有完备的密钥管理机制,至少应具备独立的加密机。

该测试项中独立加密机为强制要求,且机密机应具备提供密码锁、机箱开启钥匙等安全管理机制。

(3) 数据库安全管理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应具备数据库安全机制。至少包括:

数据库应具备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日志记录等管理措施;

数据库应具备数据回滚、数据备份功能及故障恢复机制。

(4) 控制字传输安全

控制字在智能卡与接收机的传递过程中应具备相应的加密机制对其进行保护。该测试项中通过智能卡监听设备截获智能卡与机顶盒的通信数据,将截获数据与从加扰机中读取的明文加扰控制字进行比较,如可以在截获数据中搜索到相同的CW字则视为未采用安全方式进行控制字传输。

11.性能要求

(1)用户容限

被测系统在按申请级别对应的标称用户数对所有用户进行连续授权的条件下,可正常运行所有功能。由于功能测试项均在数据导入后进行,故只要功能测试项均可正常完成则该测试项通过。

(2)授权响应时间

在最高占用带宽为500kbps的条件下,对系统申请级别中10万用户发送一个产品的单一授权,授权响应时间应满足要求。该测试项由复用器直接限制EMM带宽为500kbps。

(3) 即时授权响应时间

在最高占用带宽为500kbps和申请级别的用户容量条件下,即时授权响应时间小于等于30s。该测试项由复用器直接限制EMM带宽为500kbps。

(4) 传送流数量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至少支持25路TS流,同时建立25个ECMG-SCS通道和25个EMMGMUX通道。

该测试项由测试方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测量平台模拟SCS与复用器机制,分别与ECMG、EMMG建立25个通道。

(5) 系统稳定性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在按申请级别对应的标称用户数对所有用户进行连续授权、取消授权的情况下,应正常运行72h。

GD/J0303-2010《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是数字条件接收系统进行入网检测的指导性文件,该检测方法较之前标准在测试环境及测试方法方面均进行了较大改变。本文中,作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测试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对其中难点进行了重点解析。对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测试提供了一些参考,希望可以对被测厂商提供一定的帮助,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1] GD/J0303-2010《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

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篇7

作为实验教学的一种典型的类型, 数字化的实验必须满足教学实验一般的要求, 教学实验是为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服务, 其主要功能是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实验, 重要的不是某一个实验的某一个结果, 而是整个实验的教学的过程和整个教育的环节。既然要用数字化就应该设计一个合适的数字化的系统以满足整个实验室教学的主要的性能, 能够在数字化设计电路的时候充分得到加强。

数字化的实验系统的硬件是由传感器、采集器和计算机构成的。软件是对数据的采集进行控制, 还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数字化实验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于数据采集的能力有充分的加强, 利用计算机准确地感受瞬间的变化, 检测到瞬时的数据, 也可以实时采集数据并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二个特点就是能够灵活地处理数据, 通过计算机可以对实验进行控制, 也可以对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控制, 还可以进行快速处理, 这就允许学生在实验中尝试改变很多的条件, 比较试验的结果, 为学生创造科学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环境, 培养学生个人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的能力以及追求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究科学的态度。最后一个特点就是能够为互动式的教学创造可供学习的条件。实验室中的计算机联机以后, 能够即时实现数据的共享, 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各个实验的结果进行比较, 从而进行开放性的学习。

2. 数字化物理实验系统设计的过程

在实验课上, 数字化的实验数据比较适合应用于整个实验过程比较复杂的项目中, 数据处理比较麻烦的实验和数据, 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实验的操作性能。设计数字化系统时, 想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这些都是在幕后进行的, 这是实际的工作中可能带来的很大的便利。因此在设计实验时要将幕后的操作移到前台来。比方说, 需要进行物理量转换时, 最好自己输入公式;需要明显的物理凸显时, 自己选择尺度;需要进行数据拟合时, 最好由实验者根据实际的形状, 自己选择拟合公式。

在众多的实验中, 大多都是很容易学会的, 只有振荡电流这个实验是具有难度的。振荡电流实验的目的就是研究在整个电路产生电流的时候电压、电流之间相位的关系。这个实验需要通过软件慢速重放的功能来研究振荡电路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产生超低频的振荡放电过程。通过正弦函数等图像确定低压交流电源的输出是否有交流的电源, 研究这些电路最大的目的就是使整个数字电路完成得完美一些。

在设计系统实验时必须有鲜明的物理思想, 实验的设计要突出研究背后的问题、实验所依据的原理和研究问题所用的方法。实验的设计要充分展示所研究的物理过程, 有效地揭露物理过程的本质, 教学实验的设计还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些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 有一定的可操作的实质性的因素在里面。

实验设计是一切实验完成的基础, 想要完成一个完美的实验, 必须进行设计。对于数字电路来说, 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教学, 数字电路是整个所要教授的电路中最麻烦的、最不容易教的, 因此需要教师在教授的时候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 充分地调动课堂的积极性,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融入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晓晓.数字化物理实验系统设计方法及教学[J].教学教育, 2009 (7) .

[2]韩小莹.数字化物理实验系统设计方法[J].系统设计, 2009 (4) .

[3]杜秀亮.刍议数字化物理实验系统教学[J].实验生活, 2011 (1) .

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篇8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仅征服了文字数字化的难题, 而且征服了比文字更复杂的声音世界。如今, 表现和记录人类物资和精神世界的数字、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过去相互之间界限分明的各种信息传播方式, 都可以用计算机的二进制语言来做数字化处理, 从而可以浑然一体, 相互转换了。报纸、广播、电视和书籍、杂志、电影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在形式之间的差异正在缩小或消失;交互式传播媒体的出现, 使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的相互关系正面临巨大的变化, 人类进入了真正的信息时代。如今, 国际上已把互联网纳入六大媒介中, 并将其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众传媒”。

网络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确实有它独特的优势, 这是每一个互联网用户都能一一道来:报道及时、零传播成本、多媒体、可以检索等等。有报道说互联网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前几任媒体:无线电广播问世38年后, 拥有5000万听众, 电视诞生13年后, 拥有同样数量的观众, 而因特网从1993年对公众开放, 到拥有这个数量的用户只花了4年时间。网络作为新的信息传播的载体, 确实起了传统媒体所起的很多功用, 或者说它替代了传统媒体的很多功用。由于国际互联网所具有的超越传统媒介的优势, 决定了基于网络为平台的导识系统超越传统载体的导向将是一种必然。

以互联网为代表技术的信息时代, 为设计师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城市导识系统与新媒体的结合必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 数字化设计成为未来设计师的主要表现手段。

(二) 城市导识系统的基本定义与设计方法

中央民族大学甄明舒的《城市空间导识系统初探》一文中将“导”和“识”两个动词放到一起。“导”字是指系统本身作为施动主体, 起到指导的作用。“识”则将受动者称为主体, 在“指导”之下, 完成了“识别”“认识”“了解”的行为过程。因为导识系统的功能不仅仅是指明道路的作用, 还能够使人通过这套系统对一个特定的城市区域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了解。我个人认为这个名称更强调互动性, 不仅仅在于导, 而更重视“识者”的感受, 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会其中, 让导向设计的概念更加人性化, 双向互动的名称将设计者和受众都尽数囊括, 这样的称呼“城市导向系统”更具有人文情感和设计细节的感受。简而言之城市导识系统的定义是:不单纯的作为一个导向的工具, 会随着技术, 经济的发展, 转变为更加人性化, 以人为本的一个“导”和“识”的互动系统。是能够与识别者交互, 并能传达城市地域性文化特点的城市导识系统。

(三) 第四媒体在城市导识系统设计中应用的优势

1. 传播范围广

国际互联网的优势之一就是全球传播, 不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 只要计算机连入网络, 那么你就可以在上面寻找任何城市的导识系统, 你要去的城市文化、街区、公共交通、自驾车路况、甚至红绿的设置时间等等, 在瞬间了解相当多的陌生城市的信息。

2. 可视化和完全以“识”为中心

导识系统最重要的就是受众的识别, 受众能完全简单的识别是一个导识系统是否成功的标志。

未来的城市导识系统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呈现城市的完美的三维立体图, 同时只需要语音对话, 就有虚拟的导向解说员用多国语言来介绍一切关于陌生城市的街区, 城市方向的状况, 并且帮助你选择更好, 时间更短的最佳路线。这样不管受众是什么样的人群, 不管是盲人、外国人或者是文盲, 都会相当简便的帮助识者用最短的时间到达目的地。同时对未来地设计师在设计导识系统上也提出新地挑战和思考。

而且随着科技地发展, 未来城市导识系统也不再是固定不动地指示牌, 而是可以存在于智能手机、手表、车载液晶、等便携地随身物品之上, 只要连接网络, 导识系统就可以随身而行。不管你要去哪里, 导识系统将给你随时提供最新地即时地城市导向。

3. 未来城市导识系统定制与交互

互联网是有史以来的影响我们生活面最广、最容易产生互动的新科技, 它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 从以前的线形思考到现今的网状思考, 由一体通用到量身定做, 从单向沟通到双向沟通, 从实体到虚拟, 这皆是互联网的互动特性所带来的新特性。互动的设计更会引起受众的兴趣, 满足人们的参与感。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 他们拥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参与机会, 例如可以对网上的某些信息做出自己的反应, 未来地导识系统还可以根据不同受众量身定制不同地导识方法。例如一个人到另外一个城市去处理商务, 那么未来地城市导识系统将给它制定一系列地商务场所地导识。如果一个人去旅游那么未来地城市导识系统更多地定制旅游导识地路线, 旅游地的城市背景等等。

(四) 第四媒体与城市导识系统结合设计方法

网络城市导识系统的设计可以以动态形式或静态形式出现, 网络的web色彩和版式需要统一, 其形式和要素非常多, 可以概括为基本元素形式。这里所说的基本元素主要包括:文字的处理、背景色彩、各种动态按钮、图表、表格、导航工具、背景音乐、互动影像、视频播放、小窗口等,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元素, 当然更重要的是整个元素要有一种共同点, 这也就是网络形象设计的创意设计所在。

以上各视听元素大多数浏览器本身都可以显示或收听, 无需任何外部程序或模块支持。比如, 大部分浏览器都可以显示GIF、JPEG图形和GIF89a动画。还有些多媒体文件 (如MP3音乐) 需要先下载到本地硬盘上, 然后启动相应的外部程序来播放。另外, 在浏览器使用插件 (Plug-in) 可以播放更多格式的多媒体文件。微软推出IE浏览器后, 提供了基于OLE的Active X技术, 用来在网页中播放多媒体。目前Active X已经成为热门技术。另一种播放多媒体的技术是Java Applet。它是用Java语言编写的应用于网页之中的小应用程序, 相比于插件和Active X, Java Applet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良好的跨平台能力, 因此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总之, 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多媒体元素在未来导识系统设计中的综合运用越来越广泛,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 也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 现代导识系统在网络传媒上的未来应用展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网络虚拟空间的城市导识系统也应运而生。无疑网络的城市导识系统的设计将是未来设计师新的挑战。

城市导识系统一直是依赖于各种媒介作为介质来传播, 科技的进步也给识别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新媒介的产生也必将推动设计的转型。

随着时代步伐的前进, 时代的概念也在逐渐变化, 第四媒体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使信息传播业面临一场变革, 城市导识系统也延伸到新的领域, 互联网络上逐渐成为讯息宣传的重要阵地, 具有迅捷、传播范围广等优势, 城市导识系统也逐渐应用在互联网上。网络的自由性和互动性, 更加将“导”和“识”两个概念完全的统一起来。真正做到以“识”者为中心的设计。因为其它的传统载体受到的局限相对网络要多的多。

总之未来城市导识系统将是技术与艺术集合的核心。紧跟时代步伐, 视觉文化时代的要求将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变化, 整体的统一的、便于识别的导识系统将对未来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进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摘要:随着城市导识系统设计的逐步完善, 未来城市导识系统将是技术与艺术集合的核心。文章探讨了整体统一的、便于识别的导识系统将对未来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的进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城市导识系统,第四媒体,互联网,六大媒介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1864——1996[M].新世纪出版社, 1995.

[2] (美) 梅格斯.二十世纪视觉传达史[M].柴常佩, 译.湖北美术出版社, 1994.

[3]甄明舒.城市空间导识系统初探[D].2004.

[4]章莉莉.城市导向设计[M].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5.

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篇9

离心泵设计最关键的就是离心叶轮和蜗壳的水力设计, 设计过程中常采用的方式就是将空间模型进行简化, 采用一元设计理论。单一的对二维平面进行参数控制, 忽略空间模型的特殊性, 从而体现出一元设计理论的不足[1,2,3]。

借助计算机技术, 数字化技术在水力机械设计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将离心泵水力设计全过程引进数字显示, 使设计对象即时可见, 设计性能可即时查询, 保证了设计的合理性, 符合设计要求[4,5,6]。江苏大学关醒凡教授将多年的设计实践经验与软件技术相结合, 开发出PCAD系列泵设计软件。软件以速度系数法为基础, 运用保角变换法绘形对离心泵水力部件进行设计。王凯等以Isight为平台, 集成Pro/E、Gambit和Fluent, 从而实现了离心泵叶轮轴面图的全自动CFD优化[7]。以上主要以一元理论设计优化离心泵水力部件。邓建刚等将CFturbo与Numeca相结合对离心风机进行气动设计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8]。赖喜德以流体动力学为基础, 采用数字化技术对叶片式流体机械设计, 并在数字化设计的基础上对流体机械数字化制造[9]。本文将结合CFturbo、ANSYS-CFX、UG等数字化软件组成的软件系统构建一种新的离心泵水力部件的设计方法, 如图1 (b) 所示。

1 利用数字化软件系统对离心泵水力部件设计的方法

单凭某一款软件很难同时完成离心泵水力部件的设计、精确的性能预估、三维模型建立、二维设计图纸生成。为此本文将数字化设计软件CFturbo与流体动力分析软件ANSYS-CFX以及三维建模软件UG相结合对离心叶轮进行设计。这样就可形成以上数字化软件对离心泵叶轮进行水力设计的新的设计方法。

运用数字化软件系统对叶轮进行水力设计的内容有: (1) 运用CFturbo对离心泵叶轮的轴面投影进行确定, 如图2 (a) 所示。 (2) 在CFturbo中调整并控制离心泵叶轮叶片流道的面积变化, 保证面积变化光顺, 如图2 (b) 所示。 (3) 在CFturbo中查询叶轮的性能曲线, 评估叶轮是否符合要求。 (4) 运用ANSYS-CFX对叶轮的性能进行更进一步评估。 (5) 运用UG对三维模型进行处理, 抽取出二维工程图纸, 如图5所示。

1.1 离心泵水力部件的初步设计

在离心泵的设计过程中, 首先考虑的就是水力部件的设计, 对于常见的单级单吸离心泵水力部件包括叶轮和蜗壳。本文运用数字化设计软件CFturbo设计离心泵的叶轮与蜗壳并其整体性能初步预测。

CFturbo是一款广泛应用于离心泵、混流泵等旋转流体机械设计的专业软件, 这款软件基于设计方程与经验函数来开展叶轮及蜗壳的设计。同时又结合可视化技术, 可对设计对象的外观特征和关键部位的参数条件即时查询。

对离心泵水力部件设计的常规方法[如图1 (a) 所示]是运用速度系数法确定叶轮的主要尺寸, 或选用优秀模型换算主要尺寸, 再根据确定的尺寸以及对应的几何关系对叶轮和蜗壳的水力图进行绘形, 最终完成水力部件的设计。由于CFturbo同样是运用速度系数法设计叶轮和蜗壳的水力部分。其中模型的统计样本库与国内模型的统计样本库不同, 因此CFturbo中的统计系数与国内的统计系数具有一定的差异[10,11]。这种差异不仅仅只体现在系数的差异上, 更深层次的就涉及设计理论与方法以及制造工艺上的差异。考虑到这样的差异, 本文在上述基础上运用国内的统计系数进行水力设计, 然后依据计算出的尺寸对水力部件设计[12]。

在CFturbo中确定轴面投影时外形可以有贝塞尔曲线 (bezier curve) 、圆弧与直线结构 (circular arc+straight line) 供设计者选择。在调整轴面投影形状时可以通过查询窗口查看流道的光滑性, 为轴面投影的调整提供依据。在后续的参数设置完成后就可即时生成三维模型, 可以对空间流道的面积变化规律进行查询评估并适当的调整各部分的参数, 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对于蜗壳的参数设置与调整在此不过多赘述了。

1.2 离心泵水力部件的性能预估

在CFturbo环境中完成离心泵水力部件的设计, 并可对叶轮与蜗壳的综合性能进行初步的性能预测, 若需要更进一步的性能评估就需要借助专业的CFD分析软件。

在CFturbo中设置有与CFD软件的接口, 通过接口接入到CFD分析软件对水力部件的综合性能进行更准确分析评估。

1.3 离心泵水力部件二维水力图的抽取

基于数字化软件对离心泵水力部件设计是在给定设计参数的条件下完成的, 在没有二维图的条件下生成三维模型。后续的工作就是要将三维模型进行处理, 将二维工程图抽取出来, 这样离心泵的水力部件的设计就完成了。

图纸的转换运用CFturbo与三维建模软件UG的接口将CFturbo中生成的三维模型导入UG中再进行处理。根据水力部件水力图的绘制原理, 抽取出不同角度截面的截线, 再将所有的交线都旋转到指定的平面上。将产生的交线导出dwg/dwf格式, 在电子图版中绘制出木模图和蜗壳的水力图, 最终完成离心泵水力部件的设计。

2 设计实例

运用数字化软件系统对参数为:Q=300 m3/s, H=152.7m, n=2 985r/min的离心泵水力部件进行设计。

2.1 计算叶轮的主要尺寸

首先根据给定参数运用速度系数法[1]计算出叶轮的主要尺寸。水力部件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

2.2 基于CFturbo的水力部件水力设计

将计算出的水力部件主要参数输入CFturbo中, 对叶片的进口安放角、叶片头部形状、各流线的包角以及叶片厚度和蜗壳的基圆直径、进口宽度等参数进行设定。首先确定叶轮的轴面投影, 并确定进口边的位置, 轴面投影图采用圆弧与直线结构 (circular arc+straight line) 。同时检查轴面流道的面积变化是否光滑光滑[见图2 (a) ], 并对轴面投影图以及进口边的几何参数微调调整直到满足要求为止。蜗壳断面采用梨形, 采用贝塞尔曲线 (bezier curve) 拟合, 各断面的面积变化呈线性关系, 第八断面面积为2 471.6mm2。从工艺角度考虑, 倒圆2 mm自然形成隔舌。

然后在对其余的参数调整设定, 所有参数设定完成后生成三维模型, 并对三维模型中的流道面积变化进行检查[见图2 (b) ]。然后有目的地对模型的几何参数进行修改, 同样将参数调整到符合要求为止。在CFturbo中对设计的叶轮与蜗壳的综合性能进行初步的性能预测, 以保证叶轮的性能参数不会偏离设计工况点太远。

2.3 对水力部件综合性能精确预估

在CFturbo中完成水力部件的设计后, 使用CFturbo与ANSYS-ICEM的接口将生成的三维模型导入ICEM中绘制网格, 将网格导入ANSYS-CFX中进行流场模拟, 对设计出的叶轮与蜗壳配合的整体性能精确的评估。本文中水力部件的性能预估使用ANSYS-CFX14.0求解雷诺时均方程, 采用RNGk-ε双方程模型封闭方程组。并且采用无滑移壁面, 叶轮与蜗壳利用“冻结转子”法进行耦合。网格使用非结构网格, 叶轮的网格数量为1 190 114, 蜗壳的网格数量为761 512, 保证网格的质量在0.3以上, 计算工况范围为 (0.6~1.4) Qd。

在运用ANSYS-CFX对水力部件流场解析, 得到离心叶轮的性能曲线 (如图3所示) 。在设计工况点的性能达到要求, 效率高于设计要求的效率, 一般来说运用CFD分析软件分析出的结果其效率要高于真机的效率。在在对离心泵流场的解析过程中考虑的因数有限, 例如在分析过程中忽略容积效率;叶轮与泵壳中间的空腔中的流体对叶轮的摩擦没能充分考虑等, 都可能致使整体效率比真机的效率高。

2.4 运用UG对水力部件的三维模型处理

在对水力部件的综合性能预估后, 并确定水力部件的水力性能符合要求, 再运用三维建模软件UG对在CFturbo中生成的模型进行处理, 形成二维水力图。将三维模型导入三维建模软件UG中后运用不同角度的面截叶片与蜗壳[10,12], 产生不同角度上的断面线, 如图4 (a) 、图4 (b) 所示, 再将这些不同角度上的截线旋转到轴面截线上, 就形成了水力图。将UG中的轴面截线图导成二维dwg/dwf格式, 再利用电子图版对二维轴面截线图进行处理, 最终完成离心泵水力图的设计, 如图5 (a) 、图5 (b) 所示。

3 结语

运用本文所提出的基于数字化软件系统的离心泵水力部件设计新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设计出的离心叶轮和蜗壳的空间几何特性, 进而可以保证水力部件的水力性能;同时可以大大地缩短离心泵叶轮及蜗壳等水力部件的设计开发周期;可以在无二维图纸的情况下快速生成三维模型, 节省了水力设计中绘制二维图纸所耗费的时间, 在设计方案满足要求后再抽取出二维图纸。

摘要:离心泵的水力部件是核心部件, 高效、高质量完成水力部件的设计是设计人员努力地目标。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数字化手段应用于各个领域, 同时在水力机械设计中也出现了很多相关的数字化软件。将数字化设计软件CFturbo、计算流体动力软件ANSYS-CFX以及三维建模软件UG等有机结合起来对离心泵的水力部件进行设计与开发, 形成基于数字化软件系统的离心泵水力部件的开发设计新方法。

关键词:数字化软件,水力设计,水力部件,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关醒凡.现代泵理论与设计[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 2011.

[2]严敬, 曹树森, 严利, 等.扭曲叶片绘形新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 2006, 37 (2) :48-50.

[3]严敬, 周平月, 王中洲.离心泵可控包角扭曲叶片绘形新方法[J].排灌机械, 2006, 36 (3) :39-41.

[4]阎楚良, 杨方飞, 张书明.数字化设计技术及其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农业机械学报, 2004, 35 (6) :211-214.

[5]潘紫微.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进程与发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3, 20 (4) :333-339.

[6]阎楚良, 杨方飞.农业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技术及展望[J].中国工程科学, 2006, 8 (9) :13-18.

[7]王凯, 刘厚林, 袁寿其, 等.离心泵叶轮轴面图的全自动CFD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10) :39-43.

[8]邓建刚, 辛大兰, 肖云峰.离心风机数字化设计与实验研究[J].风机技术, 2013 (4) :40-43.

[9]赖喜德.叶片式流体机械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

[10]Lobanoff.Centrifugal pumps design&application[M].Houson:Gulf Publication, 1994.

[11]ohann Friedrich Gülich.Centrifugal Pumps[M].Berlin: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8.

数字测温系统的设计 篇10

传统的温度测量,无法适用于远距离温度测量。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让它能够适应在环境比较恶劣的场合,而达到有线方式不能完成的任务。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分布在各地的传感器感知这个世界变化。将来,温度测量也必将是组网测量,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输。无线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通过在现场设置一个无线数据采集基点,接收各种传感器发送的数据,再通过互联网的传输,使在千里之外感知生产过程将变成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本文采用高度集成的射频芯片,大大简化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减小了体积,提高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并以无线数字通讯为纽带,方便了在恶劣环境下的温度采集。

1 总体设计

数字测温系统的设计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温度测量(发射)电路,一是温度处理(接收)电路。温度测量部分由传感器、MCU、和无线发射模块构成。温度处理部分由无线接收模块、MCU、与温度显示的接口电路构成。其系统结构如图1(温度测量)、图2(温度处理)所示。

2 接口设计

2.1 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连接

图3是单片机(STC89C52RC)与温度传感器(DS1820)的连接。

图中右下方是连接信号发射模块,例如可以选择——一款无线收发装置且具有输出功率、频道选择和协议设置可通过SPI接口来设置的特点。

2.2 显示模块与单片机连接

本设计以LCD1602作为显示模块来与单片机相连,其中DB0~DB7与单片机P1(P1.0~P1.7)口对应连接,在具体的实物连接时,视情况连接上拉电阻,具体连接方式如图4所示。

3 低功耗设计

本设计中采用4项措施来降低系统整体功耗:(1)动态电源管理——主要把闲置的系统部分置于低耗能状态,如计数器、硬件控制器或软件控制;(2)动态电压缩放——允许电压调

节过程中改变CPU核心处理器的工作电压,如通过降低时钟频率来达到减少功耗的目的;(3)硬件低功耗的设计,如本设计采用的STC系列单片机,在机器空闲时采用睡眠方式节省系统功耗,用中断方式唤醒系统;(4)软件低功耗的设计,如在部分单片机程序设计代码的优化和指令的精简;通过以上措施来使得整个系统在能耗上能尽力满足大面积的使用与嵌入式的集成。

4 结论

本设计电路结构简单,采用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以DS1820为温度传感器,无线收发模块nRF24L01来发送和接收数据,本系统还可以加入电源管理芯片来进一步降低系统功耗。

参考文献

[1]徐泳龙.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谢维成,杨加国.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篇11

关键词:数字系统 CPLD/FPGA 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01

1 CPLD/FPGA技术

CPLD/FPGA是复杂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属于规模化的集成电路的范畴。目前,该技术的集成度已经达到200万门/片,融合了ASIC高集成度的特点以及可编程逻辑器便于设计生产的特点,比较适用于开发小批量产品和样品的研究制造,缩短了产品上市的时间。

CPLD内利用长度固定的金属线把各逻辑块连接起来,设计出的各种逻辑电路都可以很好的预测时间,有效地弥补了分段式互连结构在时序不完全预测中的缺点。CPLD的特点有编程灵活、设计开发周期短、集成度高、适用范围宽、工具先进、成本较低、不用测试、价格大众化等。CPLD在众多的电路设计规模比较大,所以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说CPLD适用于所有可以使用中小型数字系统的集成电路的场合。目前,CPLD技术的数字系统器件已经成为电子产品必要的组成部分,关于CPLD的设计和使用是电子工程师一种必备的技能。

FPGA也是由PAL和GAL等发展而来,它以半定制电路的形式在ASIC中出现,既弥补了定制电路的缺陷,又消除了可编程器件的缺点。

FPGA主要由输出输入模块、可配置逻辑模块和内部连线构成,在编程方面不限次数。FPGA作为复杂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在结构上和传统逻辑电路以及PAL和GAL器件有着很大的不同。FPGA采用小型查找表进行组合逻辑,每一个查找表都通过输入端连接一个触发器,再由触发器驱动另外的逻辑电路,构成的这种基本的逻辑单元模块有组合逻辑功能和时序逻辑功能,不同的逻辑模块之间是由金属线连接在一起的。FPGA的逻辑由静态的存储单元通过加载逻辑编程的数据来完成,储存在存储器单元的数据值对它的逻辑功能和不同模块间的连接方式有决定作用,同时对FPGA可实现的功能也有决定作用。

CPLD和FPGA都属于可编程ASIC器件,但又有着较大的不同。CPLD比较适合于在各种算法以及组合逻辑上使用,它布线结构的连续性对延时起着决定的作用,保密性比较好;FPGA比较适于在时序逻辑方面使用,它采用分段式的布线结构,比CPLD的布线结构更为复杂,逻辑实现也更困难,造成了延时不便于很准确的预测,保密性比较差。

2 CPLD/FPGA技术的数字电路系统设计方法

2.1 基于面积的优化设计

在CPLD/FPGA技术的数字系统设计时,对它的器件资源进行优化设计,即使是较小的CPLD/FPGA器件也可以达到相当的数字系统功能,优化后的系统器件资源越少,消耗的费用就越少,有效的节约了系统器件的成本。基于面积的优化设计主要有资源共享设计和串行化设计两种方式。

利用CPLD/FPGA技术设计数字系统时,常常会碰到同一个模块需要多次调用的状况。这种电路结构通常占用的器件资源很多,一般为算术模块,例如多位加法器、乘法器等,大部分的数字系统资源都由他们占据。利用资源共享为这种电路结构进行设计时,可以大大提高电路器件资源的使用率。

预进位加法器主要用来提升加法器中信号的传输,加法器的进位是xn,系统的速度主要由信号中每个分组的位数n所决定。

资源共享设计通常有先加后选的方式和先选后加的方式,综合考虑两种方式,加法器这种方式比选择器耗费的资源多,一般采用先选后加这种方式会更好。

串行化设计主要是通过分割耗费资源大以及单个时钟周期内完成的电路功能的方式,提取电路功能相同的模块,并用这些模块在多个时钟周期做同样的数字系统功能。数字系统设计串行化后,会使电路逻辑变得复杂了,不过资源消耗却少了,有着明显的使用效果。

2.2 基于速度的优化设计

在CPLD/FPGA技术的数字系统设计时,运行速度通常是最重要的。影响CPLD/FPGA技术的数字系统运行速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CPLD/FPGA的组成结构特征、数字系统的电路构成、综合器的性能等。

流水线设计技术可以显著的提高数字系统的运行速度,目前,微处理器、高速数字和数字信号处理器等系统设计时一般都是用流水线技术进行设计。对于数字系统的设计,一般速度是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采用CPLD/FPGA技术,高速运行往往是首要的需求。如果设计好一个系统电路,速度方面没有达到期望的要求,往往需要更换运行更快的器件并重新设计,很显然会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成本。

基于CPLD/FPGA技术的数字系统设计,除了流水线设计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方式。寄存器配平法,这种方式主要是利用配平寄存器之间的各种组合来延时数字系统逻辑块。寄存器配平是在流水线设计基础上深化而成的方式,流水线设计是把组合逻辑延时块分为数个较小的延时块,寄存器配平则是把延时不同的两个组合逻辑块的延时平均分配。关键路径法,这种方式是在数字系统的设计中延时最长的逻辑路径,可以有效的提高器件运行速度。一般来说延时的长短与信号是否经过最大路径有关,与延时所经过的较小路径没有关系。

3 结语

在CPLD/FPGA技术的数字系统设计时,是选择对面积进行优化设计还是选择对速度进行设计,往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因为很多情况下两种选择是有矛盾的,一般不能同时满足要求。假如考虑面积设计的需要,会使运行时间加长,降低了该数字系统的运行速度;假如考虑速度设计的需要,往往要增加很多逻辑器件,速度相应的提高了,但是占用的空间也大了,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具体的环境综合考虑各种参数。

参考文献

[1]宋翠方,王连明,于安宁.基于FPGA数字系统设计的速度优化方法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2]李桂林,苗长新.基于Verilog HDL的FPGA数字系统设计优化[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0(8).

[3]杜志传,郑建立.基于CPLD/FPGA的VHDL语言电路优化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0(3).

[4]詹惠琴,古军.CPLD和虚拟仪器的频率计综合设计[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2).

数字告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12

近年来, 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在让多媒体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改头换面, 令周边的世界更加多姿多彩, 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品推广的需要也呼唤新的运营模式, 既满足宣传创新的需求, 也开拓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市场新天地。数字告示 (Digital Signage) 系统也就应运而生。在国外有人把数字告示系统与纸张媒体、电台、电视和因特网并列, 称之为“第五媒体”[1]。

数字告示系统又称数字媒体发布系统, 该系统基于计算机网络IP数字化传输, 能够对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多种媒体进行编辑制作、网络传输和控制播出, 同时向多个显示终端 (如:液晶屏、等离子、投影机、LED屏幕等) 发布通知、公告、图片、广告等信息和播放视频、动画等等, 是在街头、商场、地铁、机场及其他人流汇聚的公共场所, 通过大屏幕终端显示设备, 发布商业、财经和娱乐信息的多媒体专业视听系统[2]。

传统的公共场所媒体和户外媒体主要采用静态的告示板、灯箱、海报等, 对受众的吸引力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效果提升空间已经十分有限。而电视媒体一直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 如果应用在户外, 对广告的传播效果会有显著提升, 但显然成本是一个主要问题。事实上, 国外在七十年代就出现了in STORE TV (在店电视) , 现在, 国内也使用了这种媒介, 通常采用DVD设备或SIM卡播放的方法, 实现音视频内容的传播。由于播放设备都是独立的, 无法实现集中管控, 所以不能确定广告内容是否正常播放、或者播放的内容是否更换, 这样与传统的分散式静态媒体相比就没有明显的优势, 也无法满足客户个性化的要求。而数字告示系统, 通过构建一个基于网络的多媒体平台, 可以实现一个完全集中管理的系统, 达到集播放、控制和监测于一体的新一代广告网络。这种网络播放的形式在国外已经大面积应用。由于能够实现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采用指定方式播放指定内容, 比广播更具有客户针对性, 因此数字告示实际上是一种窄播系统。在国外, 楼宇、机场、地铁、商场、校园、酒店等场所, 数字告示正在蓬勃发展。

数字告示系统由内容、存储系统和服务器、网络和显示系统组成。首先, 数字告示必须要有内容信号源。由于所面对的受众群体一直处于一种流动状态, 与电视观众的需求截然不同, 因而这种载体必须是简洁明快、快节奏、高信息含量, 应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 以声、像、色迅速地把信息发布出去, 并即时攫取流动人群的视觉和听觉, 从而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 要做到短、平、快, 立竿见影, 所以在形式和内容上数字告示都必须有别于我们所习惯的电视新闻和娱乐节目。随着视音频技术的迅速发展, 摄录编制作设备丰富多样, 低自DV、高到高清, 市场上已经提供了充分的制作手段的选择, 尤其是专业DV设备, 轻便、低成本、易学易用及质量稳定, 为内容来源的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 服务器中的存储系统可以是小到U盘, 也可以是大的硬盘阵列, 用于内容的存储。根据事先的排程, 服务器将通过网络将内容传送到一点或多点的终端, 由于服务器直接向一点或多点播出不同的内容, 数字告示系统在性质上是窄播模式, 这是与电视的广播模式的一个重要不同点。

网络也是不可或缺的, 正是由于IT技术的发展, 为数字告示的载体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带宽, 而无论是有线局域网或是无线局域网, 都可以承担数字告示的骨干网络功能。有线局域网可以是100MB/s和千兆以太网, 或者光纤, 有线局域网构成数字告示应用最常用的网络, 且网内的所有设备都带有IP地址。

最后, 一个数字告示系统还必须有显示终端系统, 这是数字告示应用的对外界面, 显示终端系统可以是投影机, 也可以是监视器。现代显示技术的发展, 为数字告示提供了众多优秀的选择, 从LED、LCD、到PDP、再到DLP, 都有很多产品能满足数字告示的要求, 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光下可以提供明亮艳丽和对比度适中的图像, 而且视角宽广。

中国的多媒体广告产业刚刚起步, 这个市场还仅停留在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的初级应用模式, 而数字告示在国外的应用早已如火如荼开展起来, 全球最大的零售超市沃尔玛已经利用数字告示系统来宣传和推广店内商品信息, 使店内商品销售额不断提升, 同时, 还与商家进行广告推广合作, 并获得了不菲的广告收益, 这是全球零售业数字告示应用的典范, 这种模式获得了广告业的认同和追捧。

中国的零售业市场, 由于观念、技术与成本方面的因素, 数字告示应用的春天依然没有来临, 国外成熟的数字告示经验在中国似乎也没有可借鉴的实际价值。我们相信, 随着国内信息发布技术的成熟与成本的下降, 数字告示的大规模应用终会到来。

2 体系结构与设计

当前主流的数字告示系统全部采用基于IPTV的技术架构, 即充分利用了成本不断降低的显示技术和易于构建和成本低廉的IPTV技术。图1是数字告示系统的一个典型架构, 具有与IPTV同样的媒体采集、编排、分发、播放等典型环节[3]。

海尔数字告示系统, 也称为海尔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 主要包括管理服务、媒体发布服务、媒体下载服务器、媒体信息发布服务、系统管理机、网络发布终端及监播系统七部分构成, 其的构成见图2:

媒体管理服务, 系统管理终端可以通过WEB访问管理服务器, 根据预先设定的用户权限, 用户对多媒体发布系统的各项内容及设置进行统一的管理, 包括发布终端的管理、发布元素的管理、发布模版的管理、发布终端排程的管理、播放内容的发布、即时任务的发布及即时消息的发布等内容。当媒体发布服务器的负载量较小时, 可以将媒体发布服务、媒体管理服务、媒体下载服务及媒体信息服务安装在同一台机器上。

媒体发布服务负责媒体管理服务和发布终端之间的信息交换, 将排定的排程发送到各个终端, 并和各终端及时通信, 接受媒体管理服务的指令, 向发布终端发布各种命令, 收集发布终端的各种信息, 反馈给媒体管理服务。

媒体信息服务包括实时信息发布服务, 同其他的系统进行通讯, 接受其他系统的信息, 转换成规定的信息, 根据排程, 将转换后的信息发布到发布终端。

系统管理机为管理、操作、维护人员提供的远程系统发布管理平台, 凡是与系统处于同一网络的计算机, 都可用于对系统的管理。

网络发布终端定时接受媒体管理服务的控制文件, 分析控制文件, 通过媒体下载服务下载需要的素材。将各种素材按照设定的时间表、规定的发布形式进行合成并输出到显示设备上, 如要显示其他系统提供的信息, 通过接受媒体信息服务提供数据就可以显示。

数字告示系统的数据中心管理所有在这个网络上运行的媒体播放器、广告节目及其编排和用户操作, 监播系统则对管理的过程进行监督。监播系统是一个面向网络的系统, 一个授权用户可以在任何有网络接入的地方进入到该系统, 并对所负责的内容进行管理和监视。由于系统运行在一个双向的网络上, 因此, 系统能够有效地将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采取什么方式播放了什么内容有效地记录下来, 并及时地报告给数据中心, 体现出系统的可监视性和监视自动化。不需要委派专门的机构和人力去排查系统是否播放、或者播放的内容和时间是否正确等问题。播放的视频内容也可以被记录下来, 作为监播报告的证实材料。过去这种监控只能依赖专门的机构进行, 而且范围受到限制, 基于IPTV的数字告示系统可以做到全网的监控, 是技术的明显进步。

3 软件与功能的实现

在多媒体的采集过程中, 多媒体信息源发起采集多媒体信息的请求, 请求中包含有多媒体信息内容和多媒体信息类型。多媒体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系统解析该采集请求得到的多媒体信息类型, 根据多媒体信息类型选取对应的信息采集模板, 提取采集请求中包含的多媒体信息内容, 将获取的多媒体信息内容作为发布内容并进行存储。在服务过程中, 多媒体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系统发起多媒体信息发布请求, 多媒体业务系统返回查询多媒体信息详情的请求, 多媒体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系统将请求的多媒体信息详情返回给多媒体业务系统。把采集系统采集到的视频流转成自己需要的格式, 这个过程是系统自动运行的, 只需事先设置好参数, 系统就能自动地把采集到的视频流进行转码;编目的概念主要是对视频进行编辑, 包括视频按照广电的标准进行信息和视频的抽帧, 排目的概念主要是对编好的节目进行排版, 以达到最佳的欣赏效果。

媒体信息编排所涉及的对象越来越多, 范围越来越广, 其职能、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电视节目编排在不同的媒体层级中的功能来看, 无论是节目、栏目、频道或是媒体, 都把节目编排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节目编排已经成为节目、栏目、频道、媒体提高收视率、扩大影响力、获得美誉度、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总之, 随着信息市场化的推进, 媒体信息编排在传统意义上的辅助性角色已逐渐变成主导性角色, 媒体信息编排的主体地位日益得到突显和强化。媒体信息的审核是对已编目的资源进行审核, 查看其内容是否违背大环境的要求, 由于上传到了视频服务器, 若审核未能通过, 可以让其返回修改, 或者直接否决。

媒体信息的播放是负责媒体管理服务和发布终端之间的信息交换, 将排定的排程发送到各个终端, 并和各终端及时通信, 接受媒体管理服务的指令, 向发布终端发布各种命令, 收集发布终端的各种信息, 反馈给媒体管理服务。媒体信息的存储是指将媒体信息按照规定的存储形式存放在指定的位置中, 其中包括媒体信息的时效性等其他信息。

数字告示系统整个系统都构建在Linux下, 所有的服务器和发布终端都采用Linux操作系统。数据库采用开源的Mysql, Mysql性能足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又具有稳定的开发团队和稳定的性能。服务端和客户端的通讯通过socket进行。

客户端的图形处理采用了xlib下最快的图形库imlib2, 能提高程序图形和文字显示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对客户端的要求较低。视频和音频播放采用xine, xine的性能极其强大, 现在在linux上运用的也较多, 稳定性很好。

媒体管理端采用AJAX技术, 可以使得客户端得到丰富的应用体验及交换操作, 而用户不会感觉到有网页提交或刷新的过程, 页面也不需要重新加载, 应用的数据交换都进行了隐藏。媒体管理端通过与发布端的SOCKET通讯, 直接控制发布终端, 对发布终端进行监控。

对数字告示系统的功能进行抽象, 数字告示系统主要包括采、编、审、播、存。采是指信息数据的采集, 与信息的传输方式相关联;编是指对信息数据的编辑, 例如对于音视频文件的解码、文字信息的排版以及各种信息之间的衔接组合;审主要是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合法性, 避免由于传输过程中的数据丢失或信息来源、信息内容非法导致的不良影响;播是指信息的展示或播放, 主要包括与硬件相关的显示技术和信息的展现形式、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存是指信息的存储形式, 其中包括信息资源的时效性, 例如对过时信息的处理。

4 结论

数字告示系统在国内仍是一个很新的多媒体发布的商业应用, 随着国内数字告示软件技术的成熟、大平面显示器以及周边相关硬件的技术的发展, 更多的集成系统以及应用方案将得到大量的实施。本文根据海尔数字告示系统开发过程得到的经验, 进行了体系结构的分析, 提出了软件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 这些技术在新华社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等多个数字告示系统得到应用。实践证明, 数字告示系统的国产化将有助于该产业的健康发展。

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 数据格式的层出不穷对数字告示系统的广泛应用提出了挑战, 软件系统的可移植性、可扩充性都有改进的余地, 另外, 独立的编辑系统也来越重要。

摘要:数字告示系统是能够对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多种媒体进行编辑制作、网络传输和控制播出的系统。本文给出了数字告示系统的体系结构, 以及实现该系统所采用的多种最新的软件技术。数字告示系统的出现是多种技术的集成。

关键词:数字告示,多媒体,信息发布

参考文献

[1]林桂盟, “多媒体电子式广告托播系统的延伸以及应用”, 台湾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硕士论文, 2007。

[2]John V.Harrison;Anna Andrusiewicz, “A virtual marketplace for advertising narrowcast over digital signage networks”,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Volume, 3, Issue:2, pp.163-175, 2004.

上一篇:导游模拟下一篇:剑麻的综合利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