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管系统论文(共12篇)
数字城管系统论文 篇1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管理内容不断增加,而城市管理在城市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也日益突显,但现有的城市管理水平低下,已远不能满足城市运行的需要。面对日趋繁重的城市管理任务,必须改变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通过提高城市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和科技含量来促进城市管理的提升。
数字城管是一种能够实现精确精细、敏捷高效、全方位、全时段覆盖且有别于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的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
0.1数字城管模式定义
数字城管是指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应用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信息采集工具――“城管通” ,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和执行相互分离协作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 ,从而实现精确精细、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
0.2数字城管目标
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网格管理技术[3]、城市部件管理技术等多种数字城市技术,实现城市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精细化和空间可视化。
1、数字城管总体建设方案
系统的总体框架主要由网络与硬件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用户认证层、用户层等6个部分组成,同时考虑数字城管的标准规范体系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系统采用层次结构体系,整个系统建立在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和信息安全体系基础上,自下而上构筑了网络与硬件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9]、应用层、用户认证层、用户层,各层都以其下层提供的服务为基础。所有用户采用单点登录的模式,经过系统身份认证和授权后进入系统。
1.1 网络与硬件平台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与硬件平台是系统重要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其目标是以电子政务为龙头,带动城市管理系统信息化的进程,同时也为城管局各级机关部门、下属单位提供一个高质量信息服务的宽带网络。系统按照信息传输内容不同可划分为计算机数据网络、视频网络和语音电话网络三套网络。
系统利用P2P光纤网络、核心数据网络、城管交警视频监控网络、移动通信网、公众电话网、互联网等网络资源,实现市、区两级数字城管轴心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数字城管轴心机构与市、区两级政府首脑机关、应急指挥中心、城管局、专业部门等的互联互通,以及与城管局、交警局视频网络的联网[7]。
1.2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1)组织机构建设
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的核心是管理流程再造,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此事[2]。根据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实际需要和建设部发布的国家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2005)[1]有关要求,需要组建相关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建立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管理轴心,并与各个专业部门形成互动的工作机制。根据城市规模的不同,可以是市、区分开的两级管理模式,
2)基础数据建设
建立数字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库,其中主要包括城市管理空间数据库、城市管理业务信息库、系统运行维护数据库等。空间数据建设以部件、事件建库结构为标准,对城市基础地形数据、城市单元网格数据、城市部件和事件进行建库;设计良好的业务信息数据库和运行维护数据库,为城市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提供支撑。
3)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开发满足城市管理实际需求的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其中包括:信息采集子系统、业务受理子系统、协同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管理维护子系统、呼叫中心子系统、基础地理信息子系统、大屏幕指挥子系统、视频监控接入显示子系统、公众网站发布子系统等十个基础子系统,以及部件在线更新系统、领导移动督办系统、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GPS车辆定位监控系统等扩展应用系统。
4)数字城市管理监督评价体系建设
建立科学完善的数字城市管理监督评价体系,通过内评价和外评价两个方面,对城市管理问题发现到处理完结过程中的各个责任主体综合评价。综合评价从部门、城区、岗位三个方面进行。
2、关键技术应用及平台
2.1 软件支撑及开发平台
系统建设主流使用Windows及Unix操作系统平台[6]。目前主流的开发平台有基于Microsft .Net的Visul studio[5]系列及Java,数据库平台包括Microsoft SQLServer 2005中文企业版,GIS平台软件为ESRI。
2.2 无线信息传输技术
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中,移动采集及移动办公系统、GPS车辆定位监控系统中的移动通信数据传输网络采用了GPRS网络。
VPN(虚拟专用网络):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中,移动采集及移动办公系统、GPS车辆定位监控系统采用了VPN网络。
2.3 数据交换与共享技术
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的建设,是电子政务整体建设的长期任务,它的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与整体政府职能改革的进程,从整体上保持同步。而具体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工程建设,必须符合实用优先、适应未来发展的原则。
2.4 GIS空间数据存储技术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GIS系统涉及到的数据量和数据类型迅猛增长,海量数据存储的方式也从单机存储转变为网络存储,并且已经实现了一定的存储整合和自动化的存储管理操作,但是并没有实现真正的透明存储,存储管理用户仍然需要分别掌握不同存储设备的物理特性,才能对存储池进行有效的管理。只有采用了存储虚拟化的技术,才能真正屏蔽具体存储设备的物理细节,为用户提供统一集中的存储管理。
GIS系统数据一般包含两部分,即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与一般数据库的不同点主要在于空间数据的存储。空间数据包含地理实体的坐标信息、几何信息与实体间的空间关系,适于描述二维、三维甚至多维分布的关于域的现象。空间数据比一般信息处理中的数据更复杂,主要体现在数据类型多、数据操纵复杂、数据输出形式多样化、数据量大等方面,并且在数据组织和管理方面具有非结构化的特征。
2.5 采用工作流引擎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全面运用工作流技术。系统基于先进的工作流引擎,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组织机构管理、业务流程管理等。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管理业务需要由多个部门或机构协同完成,城市管理的基本业务流程如下:信息采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等。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围绕城市管理的业务流程,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更加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是涉及多个部门多个角色协同办公的业务系统。引入工作流技术能对现有的办公及管理模式进行重构,对新业务流程进行建模,适应城市管理业务的动态变化需求,协调各部门协同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将GIS技术与工作流技术相结合,能够改变传统的以文档为中心的业务办公模式,实现真正的图文交互一体化办公,能为办公人员提供直观、生动的图文信息,并能为管理决策人员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功能。
2.6 动态无刷新技术运行
动态无刷新技术是指W E B2.O核心技术A J A X。AJAX(Asynchronous Java Script and XML)是结合了Java技术、XML以及Java Script等编程技术[8],可以让开发人员构建基于Java技术的Web应用,并打破了使用页面重载的惯例。
AJAX是使用客户端脚本与Web服务器交换数据的Web应用开发方法。这样,Web页面不用打断交互流程进行重新加裁,就可以动态地更新。使用AJAX,用户可以创建接近本地桌面应用的直接、高可用、更丰富、更动态的Web用户界面。
2.7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问题,尤其是病毒破坏、黑客入侵、重要信息泄漏等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
下面以行业信息化建设为例,设计了一种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第一层为政务内网,即政府部门内部的关键业务管理系统和核心数据应用系统,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面向管理层的统计分析系统、重大事件的决策分析处理系统、核心数据库系统等,需要采用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数据完整、防止否认、审计管理、可用性和可靠性等安全措施。
第二层为政务外网,即政府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之间的各类非公开应用系统,所涉及的信息应在政务外网上传输,如从市级平台到区级平台间的公文信息的审核传递系统、多媒体数据实时调度与监控、同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公文传递及信息交换等。必须应用CA认证、加密传输、防火墙技术、VPN、漏洞检测与在线黑客监测预警[4]、实时审计、网络防病毒、自动备份恢复等安全技术。
第三层为外网,即与互联网相联的网络,面向社会提供的一般应用服务及信息发布,包括各类公开信息和非敏感的社会服务,如基于政府互联网网站的信息发布及查询、信访、建议、反馈及数据收集统计资料、各类项目计划的申报申请、相关文件和法规的发布及查询、各类公用服务性业务的信息发布和实施等。
结束语
数字城管是一种能够实现精确精细、敏捷高效、全方位、全时段覆盖且有别于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的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建立并运用数字城管来管理城市可产生巨大效益:
一是极大地促进了城管工作效率的提升,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从而为塑造高效型服务型政府新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有力地推动了城管体制的深刻变革,形成了“大城管”格局;
三是有效地促进了各种资源整合,实现了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乃至整个社会管理的整体效能。
数字城管系统论文 篇2
2011-03-16 11:21 环卫科技网 作者:马征 0条评论
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率先推出“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实施”和“城市部件管理法”,并实施“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城市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人口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城乡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显著以及各地加快推进“大部制”改革等特点,原建设部推广的“数字城管”模式已不能满足如今城市管理发展的新需求,各地城市管理部门纷纷从应用上、功能上提出新思路和新需求。许多城市和地区在原有的“数字城管”基础上,加大项目投资,建设二期项目甚至三期项目,紧密结合民生工程和经济建设,不断的完善“数字城管”系统,把城市管理的新思路用科技新手段实现,更好的为政府服务、为市民服务。
一、综合视频监控的应用
视频监控系统已成为当今社会中相当成熟的系统,在政府行政部门、公安社会治安、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社会资源中应用较为普追,怎样有效的利用这些视频资源更好的为城市管理服务,以下是笔者对城市管理中视频资源利用的一些想法:
(一)视频资源共享和整合
城市管理部门通过自建(租赁)模式在城市管理“黑点”、“难点”区域的高点(30层左右建筑物)上安装监控设备,以“面”控为主;利用公安治安街面监控资源,以“点”控为主;利用交(水)警道路(水面)监控资源,以“线”控为主;利用应急办等其他行政单位及社会视频资源对绿地、公园、开放型居民小区、工地等区域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从而减轻城管人员的压力,减少城管巡检人员数量。
利用以上视频资源的关键在于视频共享和整合的集成,如图1所示,在监控系统网络化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显著的情况下,给视频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带来很大的便利,利用视频专网(公安视频专网)、VPN网络、运营商裸纤租用(EPON光网络)、专线接入等方式,在城管部门内部建立视频服务独立区域,既保证了网络的安全性,又保证了网络的带宽,可以达到视频资源整合和共享的目的。
(二)多级联动的视频应用
城市管理部门以多级联动管理为主,一般分为市级、区级、街道级(社区级)三级(四级),区级和街道级的城市管理单位对属地管理区域更加了解,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对城管案件进行核实核查、立案结案,更加快速准确。视频资源由市级城市管理部门进行整合和管理,区级、街道级通过市级调用,为避免单台设备因为视频调用请求过多而导致当机。采用视频转发方式,将视频转变为流媒体进行传送,区级、街道级可采用BS/CS模式,将视频与城管业务系统进行集成,实现视频多级联动以及无缝应用。
图1视频资源共享和整合
(三)视频在工地管理的应用
工地管理是城市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包括了工地秩序管理和泥头车(散体物料车)管理,也是市民投诉最多的类型之一。工地管理通过视频监控可以快速的了解工地当时的施工秩序,由于工地属于临时性的,因此安装无线移动传输视频系统(CDMA/3G)可以解决管理需要和投资成本将无线移动视频作为视频资源的一类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泥头车管理同样也可以通过视频系统进行管理,在工地门口和建筑废料倾倒处各安装车牌抓拍和识别系统,先将本工地所有的正规泥头车进行登记,在进出工地时,通过车牌识别系统辨别正规车辆和非法运行车辆,再在注册登记的泥头车上安装GPS设备,预先规划好行使路线,防止泥头车非法倾倒建筑废料。
二、应急调度指挥的应用
由于城市管理监控指挥中心集成了众多城市基础资源数据以及其他行政单位的相关数据,因此有不少城市将城市管理监控指挥中心和城市应急指挥中心联系起来。
(一)应息值守的应用
该应用涉及市级应急指挥部门、区级应急部门,以及所有街道等应急单位,这些单位需要通过该系统来完成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和梳理、了解、统计各级应急相关的基础数据,如应急值守、指挥调度等,主要服务用户包括:
政府领导:政府领导需要全面掌握了解突发事件信息及应急相关基础知识,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根据相关预案,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有效地指挥调度,有效控制事件的进展,保障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市应急指挥部门:通过平台统一信息报告标准规范、管理各项应急相关的基础数据,可形成各种统计分析报表,在现有的基础数据之上进行统一规划,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为应急处置提供有力的支排。
区级相关应急单位:突发应急事件的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如公安、三防、卫生等。这些相关应急单位通过本平台向市应急办报告突发事件信息,以及接受市领导的指挥调度
街道:可通过本平台全面了解掌握本级单位部门的信息报告,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完成信息报告工作及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联动的应用
当发生紧急事件时,能根据预案基于GIS地图对城管资源(车、人)进行搜索、调度、下发指令,并可以对事件处理过程进行监督事件的其体处理过程如下:紧急案件处理指挥领导小组在专家组的协助下,迅速提出解决方案。根据解决方案,通过案件调度部门迅速调度指挥城管资源,展开对案件的处理工作。
通知联动单位配合,由于案件处理的复杂性,可能会涉及到联动单位配合问题,案件处理时如需要联动单位到达指挥中心共同指挥或者到现场配合工作;汇报处理情况,现场处理人员需随时向指挥中心进行汇报,汇报方式可采用电话、短信、GPS终端汇报等方式传送信息。传送的信息可在指挥中心电视屏幕上显示,视频监控中心在案件处理的整个过程,按照中心指挥组的要求提供视频信息,并做好音像记录工作;案件后续处理,紧急案件一般都是在现场进行必要的处理,其他工作则事后继续处理;反馈处理结果,将案件的处理结果和相关的音像记录输入到数据库中。对于没有完成的案件,需要反馈到发送案件的部门,并对没能处理案件的原因做出合理解释。
(三)预案管理子系统
预案就是针对某件可能发生的事件预先定义的各种执行或报告方案,方案包括的几个主要部分有:详细具体的适用条件、供指挥员参考的文字正文、预先定义好的各种控制参数列表(如对CCTV控制参数等)。当事件条件满足时,自动执行行动方案,将调度指令派发给相应的负责人,进行应急处理,最后将处理结果进行归档处理。其中:
文本预案:在对一些很复杂而且周期比较长的案件进行预案,根据不同的职责任务,监督中心以文件的方式下发给各个职责部门。
静态预案:对于一些固定的街道的道路保洁、绿化保养、市政设施等等都有固定负责人员,当那个复杂区出现问题,可以在GIS地图上调出负责人信息,直接语音或者短信调度分派负责人去处理。
动态预案:动态预案是处理紧急案件的,在GIS地图上搜索案发地点附件的动态城管资源,查看这些资源的状态和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对其进行指挥调度,以达到协同处理案件的效果。
图2城市管理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架构
图3系统功能结构图
三、数据(资源)共享服务的应用 依据国家电子政务的有关政策,针对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立足城市管理信息化发展方向和要求,建立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公开共享的长效机制,促进信息资源公开共享、整合利用和业务协同,逐步消除信息孤岛,建立规范的城市管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体系,实现对城管信息资源统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城市管理资源共享服务主要是为城市管理分布于不同系统的数据服务提供支持,将这些服务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进行设置发布。该应用面向大城管横向政府部门、城管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如图2所示。根据城市管理资源数据库建设的信息资源目录及元数据信息,可以将城市管理资源数据库中的数据项进行配置,并以WEB Service的方式在基于ESB总线的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上发布,发布的WEB Service包括服务名称以及接口相关规范。这些服务可以进行授权管理,指定获得此服务调用的应用系统名称及用记,取得权限后的用户可以调用发布的WEB Service获取相应数据进行展示和进行其他的扩展开发,同时为后续应用系统的建设提供基础支持。
城市管理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主要分为6个子系统,如图3所示,分别是访问控制子系统、平台管理子系统、信息浏览子系统、数据交互子系统、日志处理子系统和系统出错处理子系统。这6个子系统为城市管理的各个应用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接口。各应用系统根据业务需要调用这6个子系统的服务实现与城市管理资源中心库的数据交互。
四、无线移动通讯的应用
“城管巡检通”和无线视频传输通过该应用使用于“数字城管”系统中,根据城市管理部门的业务需求和3G网络的商用推广,无线移动通讯将更加广泛的应用于城市管理工作中。
(一)传感数据无线通讯的应用
根据城市管理部门业务的扩大,城市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要求对城市基础建设和城市部件进行监测和管理,因此可以通过参数采集器(传感器)对桥梁承重、垃圾站地磅、垃圾焚烧炉温度及隧道空气粘稠度等进行采集,或通过DDC控制器对景观灯、路灯等亮化设施进行控制,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接入城管应用系统中,由操作人员进行监测和管理,即减轻了工作量又减少了设备线路的投入。
(二)集群对讲的应用(PTT)
集群对讲(PTT)集成在“城管巡检通”终端上,实现无线对讲机功能,使用全国覆盖的移动网络作为网络载体,安装集群通软件后,便能实现即时的一对一单呼或一对多群组集群对讲通信,无需拨号,通话清晰稳定,不影响“城管巡检通”功能,是一个功能强大的集群调度管理工具。
五、信息公开及监督的应用
城市管理部门作为与市民接触较为频繁的部门之一,信息公开是对政务公开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有利于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增加行政活动、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建设服务型政府,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活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以下是信息公开及监督的一部分应用:
立案告知:市民投诉城市管理问题后,城市管理部门予以立案的,则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进行告知,并附有案件编号和处理期限;对于不予立案的,则告知不予立案的原因;
办结回访:对于处理完毕的市民投诉的城市管理问题后,通过手机短信方式进行回访,或通过自动语音(TTS)方式电话回访,系统根据市民回复的短信内容或电话数字健进行确认,回访结果不满意的不予办结;
网络发布:通过城市管理部门的门户网站提供市民网上投诉、处理进度查询等服务,增加投诉来源,服务于市民。
六、总结
郴州“数字城管”来了 篇3
“请不要占道经营,我们正在实施监控,请配合我们工作”。
4月13日,在郴州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劝导员在远程劝导系统中对国庆南路罗家岭综合市场占道经营的游商进行实时劝导,以威慑无证游商的违法占道经营行为。
远程劝导是郴州市“数字城管”其中的一个功能。
3月28日,郴州市委书记向力力在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正式宣布“数字城管”投入应用,这标志着郴州城市管理从由人管理迈入了数字化时代,如同为城市装上一个“智慧大脑”。
“数字城管”于2011年2月启动,是“数字郴州”投入应用的第一个系统,它有效整合了“平安郴州”视频监控、城市地理基础数据、电子政务信息等各种城市资源,全面覆盖北湖区、苏仙区、郴州经济开发区、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约60平方公里范围,建成9个基本子系统和13个拓展子系统,网络终端连接40多个部门和单位。
“数字郴州”是湖南省第一个通过省级验收的数字城市,目前已建立了覆盖全市域、多尺度、多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搭建了数字郴州地理空间公共平台以及基于公共平台开发的数字城管、土地储备、地质灾害防治、招商引资等8个应用示范系统。
“大城管”格局
郴州市“数字城管”的建设速度与质量并重。
2011年2月,郴州市委决定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3月市政府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出台系统建设实施方案;5月完成项目的立项、招标等工作;12月基本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今年3月28日,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建设、普查建库、机构组建和教育培训,开始正式上线运行。
郴州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综合调度中心主任易晨荣介绍说:“‘数字城管’ 共有9个基本子系统以及视频监控管理等13个拓展子系统,形成了完整、闭合、互通互联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对市区60平方公里进行了基础地理数据测绘和部件、事件普查,共普查城市管理部件40.8万个,划分单元网格1305个、工作网格45个,网络终端连接40余个部门和单位,形成了完整的‘大城管’格局。”
郴州市“数字城管”整合“平安郴州” 视频监控资源,使城市管理监控全城覆盖;整合了电子政务审批资源,实现审批与执法联动;共享国土资源地理信息基础数据资源,避免了重复测绘。
这些措施,既优化了现有各类信息资源,又降低数字城管建设的成本。
井盖的“身份证”
郴州市“数字城管”利用地理编码技术,将路灯、桥梁、户外广告、垃圾台(站)、果皮箱、井盖、绿化树木等诸多城市部件逐一精确编码,纳入城市信息化管理的范畴,如同给每个城市部件配上一个“身份证号码”。
在现场模拟演练中可以看到:在井盖上安装有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后,实时将被监控的井盖状态信息传送到指挥中心,使城市管理部件拥有类似人类感知的效果。当井盖发生盗窃或破坏时,井盖将自动发送报警信息至指挥中心,相关部门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
这是郴州市“数字城管”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因为在技术上的创新,可圈可点的还有很多,如率先在全国引入智能图像分析识别技术,对市容环境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并对问题进行图片抓拍,实现可视化管理;率先在全国将非公共区域纳入数字化城管普查范围;率先在全省第一次将数字园林纳入普查范围;率先对户外广告部件进行普查;率先将渣土运输等作业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等。
郴州市所有环卫车辆、城管执法车,都安装了GPS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全方位全天巡查车辆的行驶轨迹。
易晨荣总结说:“‘数字城管‘建设按照国家行业标准,整合应用3S技术、物联网、无线通讯等多种技术手段,集成地理空间框架、单元网格、城市部件、地理编码等多种数据资源。”
“千里眼”与“顺风耳”
“数字城管”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数字监管。
资料显示,郴州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在城区主次干道重要节点、重要公共场所,一共安装了80个城管专业摄像头,并融合公安、平安等700多个专业摄像头,确保对城市重要部位的监管。
“真正能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易晨荣的信心马上得到了印证。
4月13日下午4点左右,郴州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实时打开了国庆南路罗家岭综合市场的视频,这里的占道经营现象比较严重。
果然,两个擦皮鞋的小贩大摇大摆把椅子放在综合市场入口的人行通道上开始招揽生意。很快,一名男子就坐在椅子上擦皮鞋,将人行道占了一半。
工作人员的声音立马响起:“请不要占道经营,我们正在实施监控。”
安装在综合市场的喇叭清晰地将劝导声音传递给两位擦皮鞋的小贩耳边。
小贩起初听到劝导声,脸上全部是“不相信”的表情,当劝导声重复响起时,他们终于发现了视频和喇叭,立即搬开了放在人行道上的椅子,带着擦鞋工具离开了五岭广场。
“‘数字城管’就是给城市安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演示完这一幕后,郴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以前一些占道经营、乱摆摊设点、乱停乱放、损坏公用设施的违规人员,在城管执法人员出现时转移阵地,当执法人员离开后又卷土重来,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难度。现在不用再担心了。”
更重要的是,“数字城管”的视频都具有摄影、拍照并存档的功能,可以为城管执法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信息采集员的轨迹
“同时,“数字城管”还招聘了专门的信息采集员。计划招聘130人,目前在岗培训99人,全市划分45个网格,由不同的采集员在不同的工作网格,进行全天候24小时实时巡查。”易晨荣说。
郴州市信息采集采用服务外包形式,采集公司由市级服务平台统一指挥管理,做到监督指挥相分离。
为了验证,易晨荣随机定位了一名采集员,在大屏幕中可以看到这个名叫曹文胜的采集员目前正在国庆南路一带巡查,然后,他点击了曹文胜的巡查轨迹,可以看到今天主要在国庆南路以及香雪路巡查。
继续点击,可以看到,曹文胜今天一共上报案件5例,有效上报案件3例。
这些案件由市级平台立案,派遣至北湖区指挥中心到城管执法队处理,在当天就会得到解决,平均解决一个案件的时间不会超过半个小时。
郴州市委常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瞿海曾说:“数字化城管涉及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组织,涉及市直职能部门47个,市委、市政府将把数字城管评价结果作为综合绩效考核、行政效能监察的重要依据,对交办事项延期办理或拒不办理的,将严格问责。”
如此快的速度和效果,对瞿海的命令是一个很好的诠释!
数字城管系统论文 篇4
G P S定位技术的由来G P S英文全名是“N a v i g a t i o 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 System”, 其意为“卫星测时测距导航/全球定位系统”, 简称GPS系统。该系统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开始时只用于军事目的, 后转为民用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和科学研究上。GPS空间部分使用了二十四颗卫星组成的星座, 卫星高度约20200公里, 分布在六条升交点互隔60度的轨道面上, 每条轨道上均匀分布四颗卫星, 相邻两轨道上的卫星相隔40度, 使得地球任何地方至少同时可看到四颗卫星。同等条件下传统的GPS定位技术在户外运转良好。
二、GPS定位技术在数字城市管理的应用
作为一个复杂的载体, “数字城管”系统包含着多种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网络基础, 诸如, GPS定位技术、遥感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Open GL技术等等。而正是借助互联网这个载体, “数字城市”可以将三维城市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城市地标查询体统、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等融合到这个“数字城市管理”的综合体系之中, 能够极大的提高政府的决策与管理效率和水平, 同时, 也对城市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城市的基础社会设计建设, 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发展, 乃至社会公众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带来了巨大便利。
而GPS定位技术的飞速发展将诚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有效结合, 为有效解决信息资源访问共享准备了条件, 把处于不同地理位置, 且模式上异构的数据源有机地集成在一起, 借助一定的方法, 能够让用户透明地获取、共享和处理相关的空间数据。
数字城管系统通过“gps定位手机”就会将其具体位置及时上报监督中心, 监督中心在对问题进行分类后再交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再将问题派发到各责任单位令其整改。整改后, 执法人员可利用“gps定位手机”将整改结果上传监督中心, 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和动态化。
三、数字城管系统概述
数字城管”是适合政府城市管理部门的一套信息化解决方案, 利用网络通信的综合优势, 为政府城市管理部门搭建的移动巡查、移动执法和高效政务应用工作平台, 实现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及城管执法部门内部高效业务流转, 以及一线城管监督巡查人员、城管执法人员移动信息处理、移动执法等功能。
学术界认为狭义上的“数字城市”应该是指借助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等技术, 构建空间信息的一种基础设施。然后以这个设施为基础, 再进行深度的开发, 从而把城市中以及城市管理中所涉及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实现信息的共享, 为更多的人应用这些信息资源制造条件。
四、网络环境下“数字城市”管理建设的目标
按照构建“数字城市”统一信息空间的最新理念。“数字城市”管理系统以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矢量地形数据库、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以及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为基础的城市信息管理数据库, 再系统的整合城市中各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数据, 包括工商、教育、卫生、医疗、交通等部门, 集成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各部门的政务专题数据库、企业、地名地址数据库、人口、经济等各类型的数据融合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对基础信息资源的统筹规划、统筹建设、统一管理和共享利用, 为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提供一个政务和专题信息共享与应用的平台, 解决信息资源的“共享难, 服务难”问题, 消除部门间的信息孤岛, 减少信息资源建设的重复投资等问题。具体而言“数字城市”系统的设计目标分如下四个大方面:
(1) 构建完善统一的“数字城市”信息资源中心。整合城市相关部门已有的正射影像数据 (DOM) 、数字地形数据, 以及数字高程数据 (DEM) 等基础的信息数据, 统一建设共享遥感影像数据库、政务电子地图数据库、基础地形数据库、和政务信息图层数据库等, 从而建成统一的城市空间基础信息资源库。然后将组织机构代码作为统一的标识, 整合财政、工商、教育、旅游、卫生等部门的业务数据, 来构建完善的地理空间基础数据、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基础库、医疗卫生数据库、企业法人基础库、旅游景区基础库等城市统一的信息资源中心
(2) 构建完善的城市标准体系。遵循“统一标准, 统筹规划, 联合建设, 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的基本原则, 进行政务地理信息空间数据标准化建设, 包括元数据标准、数据分类、数据质量标准、数据交换标准与编码标准等, 同时, 制定出能配合系统运行的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标准的制定不仅要遵守国家与行业的标准, 满足“数字城市”的现实需要, 还要注意简洁性和可操作性, 使标准易于推广执行。
(3) 建设统一的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构建一个城市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实现数据信息与应用体系的共享, 加大对政府各个部门的信息支撑, 同时降低政府部门新建GIS系统时的投资额和政务电子地图底图的获取难度, 实现城市政府部门的地理信息应用可以展现在“一张底图”。
(4) 建设并完善政务资源的目录体系。政务资源目录体系是一种按照统一规范和标准, 为发布、发现和定位各种政务资源信息的服务体系。这一体系可以使资源的利用者能够在任何地点, 任何时间, 通过特定的服务接口查询到需要的资源目录, 使用户能快速发现、定位和获取所需信息。这里目录体系的建设是政务信息资源的规范管理的要求, 对政务信息资源的规范采集和信息共享有积极作用。
五、总结
“数字城管”依靠GPS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提供的环境, 及其范围广泛。它能全球全天候连续为全球任何地点或近地空间的各类用户提供连续的全天候全球导航能力。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改进, 硬、软件的不断完善, 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开拓, 并开始逐步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 正在逐步被成功地应用城市管理、车辆gps监控、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资源勘察、等多种学科和各种领域。
通过在线方式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网络化城市信息服务, 以及政务服务、在线办公、互动交流等服务。通过构建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可以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统一的政务信息图层的发布、上传、下载与共享应用等服务, 同时借助标准接口的方式支撑各政府部门专业应用系统的开发与集成, 可以很好的解决城市管理中的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服务, 消除各个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孤岛, 避免信息资源重复的建设。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步骤和关键环节。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都在进行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大多数的“数字城市”管理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 数据库建设有待于深化、系统功能还有待于丰富, 这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提升现代城市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军.北京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实践[J].地理信息世界, 2009, 7 (3) :18-20.
[2]师培涛.浅谈GPS定位系统及其应用[J].大众科技, 2006, (4) :67.
数字城管系统论文 篇5
================================= 昆明市经开区数字城管平台系统维护
服务采购
=================================
服务承诺
南京东大智能化系统有限公司
2011年12月
昆明市经开区数字城管平台系统维护服务采购
目 录
售后服务计划及承诺.......................................................................................................................3
售后服务概述...........................................................................................................................3
售后服务目标...................................................................................................................3 售后服务周期...................................................................................................................3 售后服务范围...................................................................................................................3 培训服务………………………………………………………………………………....5 质量保证期服务计划及承诺...........................................................................................4 质量维护期服务计划及承诺.........................................................错误!未定义书签。平台系统维护.................................................................................错误!未定义书签。工作内容...........................................................................................................................5 定期维护计划...................................................................................................................5 不定期维护响应措施.......................................................................................................6 修改维护服务设计响应措施...........................................................................................7 文档更新...........................................................................................................................7 硬件及系统软件维护流程...............................................................................................7 应用软件维护流程...........................................................................................................8 技术支持...................................................................................................................................9
工作内容...........................................................................................................................9 技术咨询...........................................................................................................................9 系统评估...........................................................................................................................9 系统巡检.........................................................................................................................10 故障响应.................................................................................................................................10
工作内容.........................................................................................................................10 工作流程.........................................................................................................................11 应急处理预案.........................................................................................................................12
启动条件.........................................................................................................................12 处理流程.........................................................................................................................12 资源配备.........................................................................................................................14
昆明市经开区数字城管平台系统维护服务采购
售后服务计划及服务承诺
售后服务概述 售后服务目标
经开区数字城管平台系统维护服务目标是:为业主单位的内部机房及数字城管系统外部监控摄像点,的运行提供完善、有效、及时的售后技术支持服务,帮助业主单位解决系统故障,处理系统紧急事件,根据需求完善、优化系统,确保数字城管系统能持续、稳定运行,发挥作用。
售后服务周期
经开区数字城市信息管理平台项目在工程验收合格之日起,即进入售后服务期。
根据采购文件的有关规定,本项目的维护服务包括机房设备一套维护--网络交换机、网络存储设备、防火墙、视频服务器、数据服务器、LED显示屏、投影仪等设备维护。与其监控摄像点100个维护。包括光缆、电源线、电表、光交箱等设施维护。
维护期:从维护项目进场之日起即进入维护服务期。硬件维护服务期为1年(即12个月),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维护服务期为1年(即12个月),在维护服务期内根据维护服务合同,我们将维修或更换产品。
售后服务范围
我们将提供的维护期服务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提供与数字城管平台系统有关的,一切内、外部硬件设备(如摄像机、镜头、监视器、硬盘录像机、网络存储设备、防火墙、视频服务器、数据服务器、LED显示屏、光缆及与光缆相关的设备、投影仪等设备维护服务),对无法及时修复及排除故障在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及更。换时用备件替换给用户承诺现场维修服务;
昆明市经开区数字城管平台系统维护服务采购
2、提供系统中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1年软件升级与支持服务;
3、在硬件返修期间提供类似硬件的替换服务;
4、现有设备1年内向用户提供相应技术支持服务。
该项目(经开区数字城管平台系统维护服务)是围绕数字城管平台系统正常运行。重中之重是“数字城管平台系统”机房硬件设备及外部监控点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组成的子系统。我方根据实际在昆明市所实施过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嵩明县,东川区,呈贡新区,禄劝县)等地,所出突出的问题是软件与硬件的适宜融合。在软件的维护服务单项上繁琐而又量大。我方承诺在此期间如用户提出修改软件,对于因原软件影响系统正常运行而提出的,我们将予以修改;对于其他的修改,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未果的,按权威软件评估机构认定所提出的软件修改工作量在1个人月以内的,我们将予以免费修改。
数字城管平台系统维护服务计划及承诺
我们深知高质量的售后服务与高质量的软硬件产品同样重要,所以我们针对本项目制定了完善的维护服务计划,完全满足并有多处优于招标文件的要求。
在维护服务期内的服务计划及承诺要点如下:
1、提供系统中硬件设备按维护服务承诺期限提供维修服务。
2、提供所供系统中软件产品1年软件升级与技术支持服务。
3、在硬件设备返修期间提供类似硬件备件的替代服务,确保系统在部分硬件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仍能持续、稳定地运行。
4、在设备维护服务期内向用户提供相应技术支持服务。
根据上述的维护服务计划及承诺要点,我们将提供的服务主要内容如下:
1、针对数字城管系统平台,内外部硬件设备。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维护服务计划,确保系统能够全年每天持续、稳定运行。
2、对用户要求的维护提出响应措施。
3、对用户或维护人员提出的修改设计提出响应措施。
4、实施系统维护或修改设计后,在1周内更新有关技术文档并提交用户。
5、提供7×24小时的技术咨询服务。
6、每年对系统运行状况进行次全面、科学的评估。
昆明市经开区数字城管平台系统维护服务采购
7、敏感时期(比如“两会”时期等)、重大节假日(比如国庆节等)提供技术人员专门值守服务。
8、每天巡检服务,检测设备运行情况,清洁设备并做好设备运行记录。
9、工程师常驻项目地24小时的故障处理服务。
10、对重大故障提供全天24小时的现场维修服务,一般故障提供全天8小时的现场维修服务直至故障解除。
11、保证故障服务的现场响应时间小于10分钟,即10分钟内有能够处理故障的技术人员到达现场。
12、备件服务:在遇到重大故障,我们将提供系统平台任何所需更换的备件。
工作内容
平台系统维护服务范围包括网络、网络交换机、网络存储设备,防火墙,视频服务器,矩阵,数据服务器,LED显示屏,投影仪等机房设备与其监控摄像点包括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数据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已在“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技术方案”一章中详细阐述,此处不再重复。
本处所称的“系统维护”,是指在项目正式验收通过后,由我们负责开展的,各项维护工作,与“系统运行维护方案”一章相比,阐述角度和阐述内容均有所不同。
系统维护工作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系统定期维护计划,确保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2、对用户要求的不定期维护提出响应措施。
3、对用户或维护人员提出的修改设计提出响应措施。
4、实施系统维护或修改设计后,在1周内更新有关技术文档并提交用户。
定期维护计划
定期维护计划主要包括定期巡检、定期评估、定期优化及测试两方面内容。
1、定期巡检
在维护服务期内,我们将提供每周1次巡视服务,检测设备运行情况,清洁设备并做好设备运行记录。
昆明市经开区数字城管平台系统维护服务采购
定期巡检的目的是通过定期检查系统运行情况,预防重大问题发生,发现已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巡检时应认真记录系统运行日志、系统维护日志等工作日志。
2、定期评估
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除了不断进行大量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外,还要在区业主单位主管领导的直接主持下,由业主单位技术专家、业务专家,我们项目组项目总经理、软件技术代表、硬件部代表、系统维护部代表,以及监理单位项目组共同参与,定期对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为系统的改进和扩展提供依据。
系统评估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考虑:
平台系统维护服务的目标实现评估,即系统维护服务是否达到预定目标,目标是否需做修改。
平台系统维护服务的适应性、安全性评估。平台系统维护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
对平台系统定期进行各方面的审核与评价,实际上是看平台系统是否仍处于有效适用状态。如果评估结果是平台系统基本适用但需要做一些改进,则要做好平台系统的维护服务的深化工作,一旦评估结果确认平台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各项管理需求和决策需求,不能适应业主单位业务未来发展的需要,则说明该平台系统维护服务己经走完了它的生命周期,必须提出新的维护服务需求,开始后续服务的生命周期。
在维护服务期内,我们将每年对系统运行状况进行2次全面、科学的评估服务。
3、定期优化及测试
我们将定期对应用软件、数据库服务器等一切软硬件进行优化维护服务。我们将定期对平台系统进行性能、压力等综合测试,检验平台系统是否达到标的的运行标准,不断优化系统,以保证系统的最佳运行状态。
不定期维护响应措施
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除了定期维护以外,更多的是不定期维护工作。对于不定期维护工作,我们将主要采取“值班监控 + 故障响应”的工作模式。
昆明市经开区数字城管平台系统维护服务采购
我们将协助业主单位建立机房及办公场地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建立日常值班监控制度。在维护服务期内,我们将派工程师进行驻场维护,与业主单位机房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等共同进行值班监控工作,随时处理系统故障,当发生重大故障而驻场工程师无法解决时,驻场工程师将向公司维护服务中心以及我们总部请求支援。故障响应的具体操作流程将在本章中下文“故障响应”一节中详细描述。
修改设计响应措施
数字城管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电子政务系统,系统的发展和优化需要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在系统使用过程中,系统漏洞、运行环境变化、业务调整等因素都将要求系统维护或升级,业主单位各类用户及数据处理人员将陆续提出各个方面的需求变化情况,要求改善总体性能的,为满足这些要求,就需要对应用软硬件进行科学,仔细的维护服务和必要的软件升级。
我们驻场工程师将与业主单位技术专家、业务专家和系统管理员等密切配合工作,并经常沟通,及时分析平台系统需求维护服务变化情况,并提出平台系统维护服务方案。
文档更新
维护技术文档是项目不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软硬件的重要配套文件。维护技术文档的工作将紧随系统维护而进行。在实施系统维护服务后,我们将在1周内更新有关技术文档并提交用户。
硬件及系统软件维护服务流程
硬件及系统软件的维护一般在以下情况下产生: 检查系统运行情况,发现系统维护需求;
运行值班人员根据系统运行情况提出系统维护需求; 系统发生故障。
硬件及系统软件维护(除驻场维护外)流程如下:
1、由售后服务中心接线员根据用户报修内容生成《系统维护单》,《系统维护单》用于描述系统出现的问题。
昆明市经开区数字城管平台系统维护服务采购
2、售后服务中心主任审核《系统维护单》,并指派售后工程师处理。
3、售后工程师通过电话方式或赶赴现场进一步了解故障现象,根据故障现象对故障准确定位,提出系统维护解决方案。
4、系统维护方案通过审核。
5、对硬件及系统软件进行处理,如硬件更换、系统重装等。
6、对于重大的系统问题或严重的系统故障,启动应急处理预案。
7、维护工作完成后,进行交付,必要时对用户进行培训。
8、维护服务工程师填写处理日志和维护单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案。
9、配置管理。
应用软件维护流程
应用软件系统的维护在下列情况下产生:
检查应用软件系统运行情况,发现应用软件系统维护需求; 运行中发现应用软件系统修改需求; 应用软件系统存在的问题; 需求变更。
应用软件维护流程如下:
1、由维护服务中心接线员根据用户报修内容生成《系统维护单》,《系统维护单》用于描述系统出现的问题。
2、维护服务中心主任审核《系统维护单》,并指派工程师处理。
3、维护工程师通过电话方式或赶赴现场进一步了解故障现象,根据故障现象对故障准确定位,提出软硬件维护方案。
4、如需进行软硬件维护设计更改,则应组织进行软硬件维护服务设计评审。
5、维护工作完成后,进行交付,必要时进行培训。
6、工程师填写系统维护日志。
7、配置管理。
昆明市经开区数字城管平台系统维护服务采购
技术支持 工作内容
在质量保证期内的技术支持工作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提供7×24小时的技术咨询服务。
2、每年对系统运行状况进行2次全面、科学的评估。
3、敏感时期、重大节假日提供技术人员专门值守服务。
4、每周1次巡检服务,检测设备运行情况,清洁设备并做好设备运行记。
技术咨询
我们一直致力于城市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维护期,我们都将为业主单位提供7×24小时技术咨询服务。
平台系统维护评估
在维护期内,我们将每年对系统运行状况进行2次全面、科学的评估服务。系统评估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考虑:
系统的目标实现评估,即系统是否达到预定目标,目标是否需做修改。 系统的适应性、安全性评估。 系统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具体评估内容包括: 网络系统运行状况评估。 硬件设备运行状况及性能评估。 系统软件运行状况及性能评估。
应用软硬件系统稳定性、实用性、社会经济效益评估。 网络安全评估。监控摄像机评估 数据库性能评估。
公司维护服务中心将根据系统评估结果向业主单位提交详细的系统维护服务优化改进方案。
昆明市经开区数字城管平台系统维护服务采购
系统巡检
在维护服务期内,我们将提供每周1次巡视服务,检测设备运行情况,清洁设备并做好设备运行记录。
定期巡检的目的是通过定期检查系统运行情况,预防重大问题发生,发现已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巡检时应认真记录系统运行日志、系统维护日志等工作日志。
巡检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清洁、维护,设备的连接情况及使用状况统计等。并结合用户使用情况,向用户提供现场咨询服务。如在维护服务期内用户设备出现故障,我们将无条件提供设备备件直至原设备完全修复并重新投入使用。
我们将专门针对业主单位建立设备档案,以方便业主单位和我们随时掌握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工作状态。设备档案包括:用户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设备的采购时间、采购方式、保修期限及保修内容,设备的维修记录及巡检记录等。
故障响应 工作内容
项目的全部资料(如机房图纸、设备详细清单、网络拓扑图、软件设计书、光缆、监控摄像头、验收报告等)将移交到南京东大昆明公司维护服务中心备案,数字城管平台系统项目全套维护工作纳入我们全程服务体系。
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故障响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提供7×24小时的故障受理服务。
2、对重大故障提供全天24小时的现场支援,一般故障提供8小时的现场支援。
3、保证故障服务的现场响应时间小于10分钟,即10分钟内有能够处理故障的技术人员到达现场。
4、备件服务:在遇到重大故障,我们将提供系统任何所需更换的备件。如在维护服务期内用户设备出现故障,我们将无条件提供设备备件直至原设备完全修复并重新投入使用。
昆明市经开区数字城管平台系统维护服务采购
工作流程
维护服务故障响应的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1、用户在遇到系统故障或使用疑难时可直接拨打公司维护服务中心热线电话,客服接线员会热情接待任何一个用户的来电,详细询问情况并填写故障登记表,然后将故障情况上报售后服务中心主任。
2、维护服务中心主任会根据故障登记表及用户提交的故障问题内容将故障登记表转至相应的工程师或者设备原厂家售后技术支持部门。
3、维护服务中心的工程师在仔细研究用户的故障申告之后会首先做出电话响应,从用户申告到电话响应的时间我们的承诺是20分钟之内。电话响应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故障表现,确认故障可能存在的部位及原因。在电话交流能确定维修内容的情况下,工程师员携带相关工具及配件前往;在电话交流不能确定维修内容的情况下,工程师将根据故障现象携带相关工具配件及备用机前往。现场响应的时间我们的承诺是2小时以内。同时提供邮件、传真等方式的技术咨询,我们的工程师将在接收到疑问的30分钟内给予回复和响应。(常驻工程师除外的情况)
4、维护工程师到达维修现场后及时的查找故障发生的原因,确定故障点并做出相应的维修方案,并请用户书面确认。
5、故障原因属于产品质量问题的,立即无条件的为用户解决。当时不能解决的,在得到用户同意后为用户提供与原产品功能相一致的备用配件,并负责安装到位,调试成功。设备维修时间将根据故障及零配件情况与用户协商,必须得
昆明市经开区数字城管平台系统维护服务采购
到用户的认可。
6、故障不属于维护服务问题的,即自然损耗,老化更新以及自然不可抗拒力的损坏,须向用户说明故障形成的原因、故障排除方案及相应的设备的费用等,在得到用户的书面确认同意后,立即为用户解决。当时不能解决的,在得到用户同意后为用户提供与原产品功能相一致的备用机,并负责安装到位,调试成功。设备维修时间将根据故障及设备情况与用户协商,必须得到用户的认可。维护期以外的维修服务,公司只收取相应的更换设备的成本费用,上门服务及提供备件的项目不收取用户任何费用。维修后设备自产品修好之日起,按国家相关规定提供维修部件的质量保证。
7、简单的故障维修由我们负责,所用设备必须是由用户认可的设备。维修难度相对较大的或我们不具备维修能力的,我们负责送到生产厂家或生产厂家认可的维修点进行维修,公司提供上门及送修服务。
8、每次维修事项发生后,售后服务中心都要求维修人员填写书面的维修报告请用户签字认可。该报告在用户的设备档案中备查。
应急处理预案 启动条件
系统应急处理预案的启动条件是:系统出现严重故障或已经停机、停运行,城管核心业务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如果不能尽快实现系统恢复,会给业主单位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必须采取相应的急救和补救措施,在最短时间内使系统核心业务得到恢复,努力使系统的设备和数据完整性损失减少到最小。
处理流程
经开区数字城管平台系统应急处理流程图如下:
昆明市经开区数字城管平台系统维护服务采购
昆明市经开区数字城管平台系统维护服务采购
资源配备
应急人员组织
1、现场指挥组
现场指挥组由业主单位及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的领导、技术专家、业务专家,我们项目组项目总经理及项目组各部门负责人等组成,负责应急行动期间技术人员、业务人员的运作协调,按照应急预案合理部署应急策略,保证应急行动顺利完成。
2、技术保障组
技术保障组由经开区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的系统管理维护人员和我们项目组工程师组成,按照应急指挥组的指挥调遣,进行应急救援操作,并解决遇到的技术问题。
驻地工程师
我公司将派多名工程师常驻经开区城管局,负责项目的维护和业主与我公司的沟通。
数字城管系统论文 篇6
本刊近日专访了北京市朝阳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主任皮定均,听他讲述了“朝阳模式”探寻摸索的过程。
不能生搬硬套固有模式
《新经济导刊》:朝阳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推行“数字城管”方面的工作的?至今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皮定均:朝阳区从2005年7月起启动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我们的工作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总体来说,2005年11月建立朝阳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2006年3月通过了国家建设部的验收,2007年10月开始实行“数字化为民服务”,2009年10月推进文明城区建设,2010年7月开始推进“数字化服务管理”。
《新经济导刊》:当初为什么选择了“朝阳模式”这样一条建设路径?
皮定均:“社会化”是“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的精髓所在。
“东城模式”是在政府内部增加了一个监督机构,但是,朝阳区的特点在于,城乡面积是东城区的20倍,政府力量仅有其十分之一。东城区和西城区都是首都的核心区,政府力量足够了,不用发挥社会的作用。而朝阳区则必须在吸取东城模式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社会的作用。
因此,在东城区“网格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将监督机制延伸到了社会,积极推进“大社会、小政府;大管理,小执法”,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的作用,强调“执法要归位,管理要到位”。
当然,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生搬硬套固有模式,需要在实践中摸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朝阳模式”仅仅是一个发展较为全面、仍需不断进步的现代城市数字化管理模式,具体到其他城市,则需要在“朝阳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与发现。
《新经济导刊》:在探寻摸索过程中,是否遇到过阶段性的争议?又是怎么解决的?
皮定均:朝阳区运用新模式推进主体结构的科学化,提出了“三个目标”。其中,“长期目标”是建立在科学计划基础上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城市经济社会运行模式。也就是充分利用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的成果,逐步完善在现代数据管理体系基础上政府科学决策的支持机构,努力推进宏观经济社会管理的数量化、精细化,积极促进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配置资源的有机结合,逐步加大政府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和必要资源的配置,逐步建立在科学计划基础之上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城市经济社会运行模式。
对于这个“长期目标”,也曾出现过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这似乎有些回到过去的计划经济,我说,表面看好像是,但本质是不同的。过去的计划经济是拍脑门的计划,而我们是依托数字化的城市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科学计划。所谓科学计划,实际上就是可持续协调发展。
《新经济导刊》:在您看来,朝阳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皮定均:“朝阳模式”是积极推进“大社会、小政府;大管理,小执法”,也就是说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的作用,同时执法要归位,管理要到位。我们提出,管理要大于80%——这就是“朝阳模式”最核心的地方。即和传统体制的区别就在于主体的变化。其实,社会发展结构和经济发展结构也是一样,经济发展结构的转变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社会结构的变革实际上也是这样的。
在现有机制框架内逐步变更
《新经济导刊》:在“朝阳模式“的探索过程中,上级领导给予了怎样的重要支持?
皮定均:说实话,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我们今天会走到这一步。因为,尽管我们对这个发展方向心里是有数的,但是没想到会走这么快。我曾跟同事们开玩笑说,这五年把我十年的工作都做了。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都是朝阳区的书记、区长拿着鞭子“抽”着我们走。
我认为,朝阳“全模式”真正的主导者是陈刚书记、程连元区长,如果没有两位主要领导的战略眼光,这个模式根本建立不起来。可以说,从开始的设计者,到后来的主导者,应该说都是陈刚书记、程连元区长。说这个话我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因为他们是我的领导才这么说。
《新经济导刊》:这种支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皮定均:我们最开始是11个街道办事处,也就是三环路以内的街道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纳入不到半年,陈刚书记对我说,你们要把农村也要纳入进来。当时,他还是朝阳区的区长。之后我在汇报中建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先把一期的建设做扎实,取得明显成绩了再推进;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扩展,将农村纳入数字城管系统。而我自己是倾向于进行一期建设的,这样自然形成可能效果会好些。陈刚书记没有立刻给我答复,隔了两三个星期又召开区长办公会,正式宣布从那时开始将农村纳入数字化管理体系。
朝阳区区长程连元曾经担任雪花集团的总经理、市工业局的局长。他对企业的标准化、规范化这套管理非常熟悉,所以对这一块尤其关注。他一直强调“必须把各项工作都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但当时很多部门领导并不理解,因此动作也不快,落实不力。有一次程连元区长还专门把我们一批部门负责人找去开会讨论。我想,这是领导催着我们走,有阻力我们也必须得冲破阻力。
与此同时,北京市的领导对我们的工作也进行了重要指导。比如,分管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的市委常委梁伟,就大胆鼓励我们将“符合朝阳特点的现代城市公共治理模式的探索”总结为“朝阳模式”,便于与其他城市积极分享经验。
《新经济导刊》:对于“朝阳模式”的推广,您有何体会?
皮定均:对于“朝阳模式”,建设部曾经让我们去南宁、成都、重庆、天津、石家庄、秦皇岛等城市讲解。介绍完整个模式之后,他们都说好,但同时表示,这个模式只能是书记、市长了解了才能做进一步的推进。因为“朝阳模式”整个系统的架构太过复杂,整体了解起来非常费劲,所以他们有点“望洋兴叹”的感觉。
现在,“朝阳模式”在全国的影响已经有了,但要真正推广,难度也不是没有。“朝阳模式”要在当地城市得到推广,必然要这个城市或城区的党政主要领导从战略思维上认识了了解了才行,而且需要整个领导班子的全力支持。从这一点上说,我真的很感谢陈刚书记、程连元区长等上级领导给予我们工作的支持。
《新经济导刊》:“朝阳模式”能够给其他城市提供怎样的借鉴?
皮定均:对于“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刚开始大家都觉得是一个技术层面的东西,其实这是对社会文明的新认识,是历史的必然,因为传统的和我们现实的发展已经格格不入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平的提高。其实这种变革之所以可实施,也是在它现有的机制框架内逐步进行的一种变更。将技术手段和现代管理的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最本质的。
数字城管系统论文 篇7
最短路径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与地理信息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它是资源分配、区位分析、路线设计等优化问题的基础。很多网络相关问题均可纳入最短路径问题的范畴之中,如时间、费用、线路容量等。相应地,最短路径问题就成为最快路径问题、最低费用问题等[1]。由于最短路径问题在实际中常用于汽车导航系统以及各种应急系统(如110报警、119火警以及医疗救护系统)等,这些系统一般要求计算出到出事地点的最佳路线的时间很短,在行车过程中还需要实时计算出车辆前方的行驶路线,这就决定了最短路径问题的实现应该是高效率的。其实,无论是距离最短,时间最快,还是费用最低,它们的核心算法都是最短路径算法。
经典的理论与不断发展完善的计算机数据结构及算法的有效结合使得新的最短路径算法不断涌现。经典的最短路径算法[1]———Dijkstra(狄克斯特拉)算法采用的数据结构及其实现方法由于受到当时计算机硬件发展水平的限制,将空间存储问题放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以牺牲适当的时间效率来换取空间节省。目前,空间存储问题已不是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已有的算法重新进行考虑并进行改进,可以用空间换时间来提高最短路径算法的效率。
2 Dijkstra最优路径算法
设G=(V,E)是一个带权有向图,如何求出从G的某个源点V到其余每一个顶点的最短路径,狄克斯特拉于1959年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一般算法,其基本思想是:
把图中顶点集合V分成两组,第一组为已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用S表示),第二组为其余未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用U表示),按最短路径长度的递增次序依次把第二组的顶点加入S中。在加入的过程中,总保持从源点v到S中各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不大于从源点v到U中任何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此外,每个顶点对应一个距离,S中的顶点的距离就是从v到此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U中的顶点的距离从v到此顶点只包括S中的顶点为中间顶点的当前最短路径长度。
在算法实现过程中,核心步骤就是从U中选择一个权值最小的结点,加入到S中。这是一个循环比较的过程,如果不采用任何技巧,U中的顶点将以无序的形式存放在一个链表或数组中。那么要选择一个权值最小的弧段就必须把所有的点都扫描一遍,在大数据量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个制约计算速度的瓶颈。另外,对GIS中的道路数据进行最短路径计算,首先必须将其按结点和边的关系抽象为图的结构,这在GIS中称为构建网络的拓扑关系。如果用一个矩阵来表示这个网络,不但所需空间巨大,而且效率会很低。下面将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3 基于方向性的最短路径搜索方法
最短路径算法产生于计算机科学及运筹学,因只考虑网络的拓扑特征或阶段特征,而忽略了网络的空间分布特征,导致其搜索过程缺乏方向性,得到的是一棵以源点为根的最短路径树。即使构造此路径树的过程在到达终止结点后即结束,此方法依然有大量计算是冗余的。为了解决Dijkstra算法效率的这个瓶颈问题,可以通过减少临时标记结点数量的方法使算法得到优化。基于此,提出了采用方向性限制搜索的方法,通过减少临时标记点数量来提高计算效率。
3.1 优化搜索实现过程
具体实现过程为,从永久标记点Vk开始,寻找与其直接连接的所有结点。此时将Vk点作为直角坐标系下的原点,以Vk点与终点Vt的连线方向作为直角坐标系的X轴方向,由此就可以确定一个与永久标记点Vk和终点Vt有关的有向二维空间。如图1所示。
在图1中,与永久标记点Vk直接连接的结点有四个,将其编号为(1)~(4),根据永久标记点Vk和终点Vt的位置关系,我们把二维空间分为四个象限。由于在定义数据结构时,己经存储了每个结点的坐标信息,因此,在这里就可以直接使用这些数据。
根据三角形余弦定理,a2=b2+c2-2bc×cosθ,其中a、b、c分别为三角形三个边的长度,θ为边长为b和c的两个边的夹角。我们令b为与永久标记点Vk直接连接的线段的长度,令c为永久标记点Vk与终点Vt的连线长度,θ角为这两条线之间的夹角。在图1中,以1号点为例,它是一个与永久标记点Vk直接连接的点,对应的a,b,c三条边和θ角的均为图中标识所示。首先,根据边的权值直接得到b的值,再根据地图属性表中SpointX,SpointY和EpointX,EpointY四个域的域值,得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值,进而求得a和c的值,最后利用余弦定理就可以解出θ。对方向性的要求,也就是要求临时标记点要位于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即θ值小于或等于90度。在所有的与永久标记结点直接连接的点中,我们只选择符合方向性要求的点作为临时标记点。显然在图1中我们只选择(1)、(2)两个点标一记为临时标一记结点,排除了(3),(4)两点。
3.2 优化搜索算法流程
图2为改进算法的流程图,其中包括了直接插入排序过程和方向性搜索过程。在实际应用中,还包括根据己有的GIS数据,按定义的数据结构建立相应的数据拓扑关系,然后根据己有的拓扑结构实现最短路径的算法。
4 系统应用实例界面
根据上面提出的改进后的Dijkstra优化算法,系统在空间移动信息服务系统中实现了城市交通道路规划功能。此功能的实现过程为,当用户需要最佳路径时,首先在地图上确定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并查找起点和终点对应位置的结点编号,继而向GIS服务器发出路径规划请求,服务器接到用户请求后,利用优化搜索算法计算出最短路径,再将规划结果返回到客户端,客户端根据得到的数据在地图中显示出规划结果,如图4所示。
5 结束语
本文主要描述了传统空间分析技术及数字城管系统中所应用的改进型的空间分析技术。针对传统空间分析技术中关于搜索过程缺乏方向性的问题,为了降低算法复杂度,提高算法效率,我们提出了基于方向性的最短路径搜索方法,该算法非常易于编程实现。这些算法最后都成功地应用于厦门市数字城市信息管理系统。
致谢:在此感谢厦门智裕科技有限公司的领导及公司的同事们,谢谢他们在整个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支持和鼓励。
参考文献
数字城管系统论文 篇8
地理信息空间框架是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最基础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GIS平台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数据挖掘和分析及可视化的能力,且能够处理、分析、管理地理空间信息相关数据等。在城市管理中我们无时无刻都会涉及的各种城市元素,这些都是空间地理信息要素的范畴,如果使用传统的管理技术进行处理,无论是从效果还是效率上讲都已经无法满足管理需求。数字城管系统作为一个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发展的产物,在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冲击下的数字城管系统必然与GIS结合开发出一个更科学、更高效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文中对数字城管系统中GIS功能模块进行研究。利用GIS技术将数字城管业务与地图结合,实现考勤点的设置、考勤人员的监督、案件信息的查询与统计等基于位置服务的相关业务的图文一体化管理。
1 数字城管系统中GIS功能模块的需求分析
根据用户需求和相关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的分析和处理,提取出了数字城管GIS模块需实现的功能分别如下:
1)GPS轨迹及案件回放。用户选择某个采集员、时间段后,在地图上回放其活动轨迹。
2)采集员实时位置。在地图上展示出采集员的实时位置。
3)轨迹播放器。通过播放器可控制正在播放的轨迹快进、放慢、暂停、重播。
4)案件位置显示。案件上报后,在地图上增加一个图标,不同类型的案件以不同的颜色显示在地图上。当该案件被用户结案后,从地图上消失。
5)案件汇总信息显示。在地图上方以文字形式显示全市案件的情况,包括上报数、处置数、结案数。
6)案件查询。在地图上显示的案件,可以进行查询,点击弹出案件概要信息窗口,内容包括案件编号、大类、小类、描述、详情链接等(具体后期确认),点击详情链接,可进入到该案件的详细信息页面。
7)案件空间查询及统计。用户可在地图上以任意多边形、圆形、长方形的形式框选一定区域。系统为其查询出该区域内指定时间段、指定大类、小类的案件详情和统计信息并展示。
8)案件普通查询及统计。用户输入查询条件进行案件的查询与统计。
9)考勤点设置。能为信息采集员设置考勤点或删除已设置考勤点。采集员在规定的地点范围内进行考勤。
2 数字城管系统中GIS功能模块数据库概述
2.1 ORACLE空间数据库的搭建
ORACLE是关系型数据库,不支持空间数据类型。SDE是空间数据库引擎,是关系数据库处理空间数据类型的桥梁。
ORACLE与Arc SDE的空间数据库搭建步骤如下:
(1)服务器端
(1)服务器端安装Arc GIS desktop与Arc SDE For Oracle。
(2)安装oracle 11g r2。
(3)安装sqldeveloper,并配置java环境。
(4)新建sde数据库。
(5)使用catalog新建geodatabase,Data Management Tools--Geodatabase Administration--Create Enterprise Geodatabase,instance参数为:localhost:port/[数据库名]
(6)修改F:appAdministratorproduct11.2.0dbhome_1hsadmin
(7)extproc.ora:SET EXTPROC_DLLS=ANY
(8)将F:Arc GISArc SDEora11gexebin下的st_shapelib.dll,pe.dll,sg.dll拷贝至:F:appAdministratorproduct11.2.0
dbhome_1BIN。
2)客户端
(1)解压instantclient_11_2。
将instantclient_11_2解压到某目录,将该目录加入到环境变量中。
新建目录instantclient_11_2networkadmin,在该目录下新建文档tnsnames.ora。
orcl3为服务器端数据库名称,《服务器IP》为待配置的服务器IP,1521为端口。
(2)安装PLSQL Developer。
2.2 ORACLE的访问
微软的ODBC接口可能是使用最广的访问数据库的编程接口,且它能在任意平台上连接任意的数据库。但是ODBC是C语言接口,不适合直接在Java中使用。且ODBC将简单和高级的功能混在一起,使得ODBC使用复杂。Java Data Base Connectivity(简称JDBC)是一种用于执行SQL语句的Java接口。JDBC是建立在ODBC上,保留了ODBC原有的特点和习惯,且又以Java的特点对其进行的优化,所以JDBC使用起来更简单。因此在本系统中采用的是JDBC接口连接数据库。其连接步骤如下:
1)装载oracle数据库驱动程序。
Class.for Name("oracle.jdbc.driver.Oracle Driver");
这里不需要再去将驱动程序类实例化且用Driver Manager登记它,因为在我们调用Class.for Name时将会去自动地加载驱动程序类。驱动程序装载好后,它们便可以用来建立与数据库连接。
2)建立oracle数据库的连接。
Connection conn=Driver Manager.get Connection("jdbc:oracle:thin:
@host:port:dbname",username,password);
host为主机ip,port为数据库监听端口,dbname为数据库名,username为所创数据库具有访问权限的用户名,password为该用户访问密码。
3)调用jdbc接口中类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3 数字城管系统中GIS功能模块的实现
3.1 数字城管系统中GIS功能模块实现的关键技术
3.1.1 Web GIS技术
Web GIS是Web技术与GIS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利用Web技术来扩展和完善GIS的一项新技术。在这个高速信息化的时代,Web GIS成为了GIS主流发展方向。Web GIS即具有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的网络GIS,它革新了GIS的传统运行模式,用户远程便可以使用GIS,共享地理空间信息资源[6]。Web GIS综合了Web和GIS两大信息化技术的特点,形成一些新的功能:
1)空间数据发布
能够以图形的方式显示空间数据,与单纯的FTP方式相比,Web GIS使得用户更容易找到所需数据。
2)空间查询检索
利用浏览器提供的交互功能,进行图形及属性数据库的查询检索。
3)空间模型服务
用户通过客户端输入的模型参数,在服务器端接收参数后,根据服务器端的各种空间模型的实现方法计算结果并将其返回。也就是说,利用Web不仅能发布空间数据,并且能发布空间模型服务。
4)Web资源的组织
在Web上存在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多数具有位置属性信息,即具有空间分布特征,我们可利用地图对这些信息进行组织和管理,同时可提供基于空间的检索服务。
3.1.2 空间数据库技术
空间数据库是GIS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于存储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各种类型的空间数据库技术随之出现,空间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的能力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上。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扩展对象关系型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空间数据引擎”两种方式搭建的空间数据库[7,8,9,10,11,12]。
空间数据库引擎(spatial database engine,SDE)最先由ESRI推出,是用于支持超大型空间数据库管理的一个空间数据模型。借助于该模型,我们能够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去管理空间数据[13]。目前,有很多的厂商(数据库厂商和GIS厂商)都在研发自己的空间数据库引擎,市场上最主要的SDE产品有ES-RI公司的Arc SDE、Map Info公司的Maplnfo Spatial Ware、Intergraph公司的Gea Media、Oracle公司的My SQL Spatial、Microsoft公司的SQLServer Spatial等。而在这些数据库引擎中又属ArcSDE应用的最广泛。Arc SDE是由GIS厂商提供,对空间数据及空间信息的存储和管理上更优异[14]。本项目中采用的是Arc S-DE和Oracle关系数据库集成搭建的空间数据库。
3.1.3 地图服务技术
Open Layers本质是一个js类库包,用于对标准格式发布的数据地图数据进行访问,专为Web GIS客户端的开发提供地图服务。目前Open Layers支持从符合WMS,WMTS,WFS等OGC标准规范的多种数据源载入地图图层,支持的地图来源包括Google Maps、Yahoo、Tianditu等。
天地图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牵头建设的互联网地图服务网站,于2011年1月18日正式上线。“天地图”集成了海量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为各地数字化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地理基础数据和地图服务。
本项目采用天地图作为底图,利用Open Layers接口类(Open Layers.Layer.WMTS)使用天地图WMTS服务(底图调用地址:http://t0.tianditu.com/vec_c/wmts,中文注记调用地址:http://t0.tianditu.com/cva_c/wmts)调用天地图。本项目研究区域为湖南省长沙市,天地图的显示级别是2-18级,但是在一定级别下的研究区域范围内的地物详细程度无法满足本项目的需求,所以需要叠加更详细的湖南省和长沙市的图层。
天地图(湖南)和天地图(长沙)都是基于Arc GIS Server发布的地图服务,利用Open Layers的接口类Arc GISCache便可调用该地图服务,进行地图的可视化显示和操作。其服务调用地址如下:
1)天地图(长沙)注记
http://www.csmap.gov.cn/arcgis/rest/services/shiliangdituzhuji/Map Server
2)天地图(长沙)底图
http://www.csmap.gov.cn/arcgis/rest/services/shiliangditu/Map Server
3)天地图(湖南)注记
http://www.dzmap.cn/One Map Server/rest/services/vector_ant/Map Server
4)天地图(湖南)底图
http://www.dzmap.cn/One Map Server/rest/services/vector_service/Map Server
根据图层地物的详细程度,结合地图的分级显示,实现地图地物随显示级别的增减详细有致。经过分析和测试,小于15级显示天地图(全球)图层及注记,15-17级显示天地图(湖南)图层及注记,大于17级显示天地图(长沙),其具体代码如下:
3.2 数字城管系统中GIS功能模块的运行环境
对于一个B/S架构的系统而言,其运行环境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客户端。对于B/S架构的系统而言,Web浏览器是客户端的最主要应用软件。在本项目中因为前端使用了Extjs,而Ext与一些低版本浏览器可能存在一些兼容性问题,因此客户端浏览器建议使用主流浏览器IE 6+、Safari 2+、Fire Fox 1.5+(PC,Mac)、Opera 9+等。
再是服务器端。数据库是服务器端一个重要的软件配置,它是系统的核心部分,是数据存储与管理的仓库。本项目是以长沙市数字城管建设项目为背景,数据库采用ORACLE和ArcSDE搭建的空间数据库。目前长沙数字城管已经到第三期了,因为其一期建设内容主要是城管核心功能,包括案卷的上报、流转、统计;二期开发了采集员考勤功能,而二期建设时为了不对一期系统造成影响,新建了一个数据库,所以根据用户需求,本次项目中将合并两个数据库,将两者融入到一个数据库中。Web服务器是服务器端另外一个重要的软件配置,它是用户访问系统的桥梁。本项目采用Apache-Tomcat服务器,其部署过程如下:
1)下载tomcat配置文件。首先从Apache的官方网站下载windows版本tomcat解压缩版文件,如:apache-tomcat-7.0.11-windows-x86.zip。
2)配置jdk环境变量。检查是否配置好了jdk环境变量,如没有,则需先配置好jdk环境变量,因为tomcat是需要jdk才能运行的。
3)启动tomcat服务。进入%TOMCAT_HOME%/bin,双击“startup.bat”启动tomcat,并访问tomcat首页(http://localhost:8080/),如果正常显示tomcat首页,表明配置成功。
4)部署web项目。将系统的ECity MS.war包上传到%TOM-CAT_HOME%/webapps目录下,然后重启tomcat,在服务器端的浏览器中输入http://localhost:8080/ECity MS,如果显示系统页面,表明项目部署成功。
3.3 数字城管系统中GIS功能模块的运行效果
3.3.1 考勤点设置
此功能用于对信息采集员设置考勤任务而设计,主要功能包括采集员查询、某采集员已有待考勤的考勤点查询、考勤点定位、考勤点删除、考勤点设置。
1)采集员查询。用户在系统界面的左边按采集员信息或着按采集点信息输入相关查询条件,点击采集员搜索,在系统界面的右侧会显示出考勤点设置面板,在面板的最上侧显示的即是符合条件的采集员列表。如图2所示。
2)已有考勤点查询。选择采集员列表某一采集员,在其下面的列表中将会显示该采集员已设置的待考勤的考勤点及其相关信息,同时这些考勤点也会在地图上显示。如图3所示。
3)考勤点定位。选择考勤点列表中的考勤点,该考勤点将会在地图上居中定位显示。如图3-2所示。
4)考勤点删除。选择考勤点列表中的考勤点,点击列表右下方的删除考勤点,可删除考勤点,同时将其地图上的图标移除。
5)考勤点设置。选择采集员后,点击增加考勤点,将弹出考勤点设置对话框。在地图上点击待设置考勤点的位置,地图上即会出现考勤点图标,同时考勤点设置对话框中会显示其经纬度。接着输入该位置地址,点击确定,在考勤点列表中便会增加一条该考勤的记录。如果点击取消,该考勤点图标将会被移除。
3.3.2 GPS轨迹跟踪
系统中有300个信息采集员使用安卓手机进行城管问题的采集工作,工作当中手机会自动上报GPS坐标。系统能够在地图上展示每个人的GPS轨迹。具体功能及效果(图4)如下:
1)GPS轨迹回放。用户选择某个采集员、时间段后,在地图上回放其活动轨迹。在播放轨迹的过程中,如果两个GPS位置点相邻,这两个点在一定地图放大级别里会被叠加显示。
2)轨迹播放控制。轨迹播放过程中可以前进、后退、暂停、重播。
3)信息员实时位置。能够在地图上实时显示当前在线的采集员位置。
3.3.3 案件查询与统计
1)案件定位。用户输入案件编号后,点击案件定位,该案件将会在地图上定位显示。用户如果点击案件,将弹出该案件的概要描述窗,内容包括案件编号、案件类型、上传时间、案件图片等,点击案件图片,可进入到该案件的详细信息页面。如图5所示。
2)空间查询。选定区域、时间段、大类、小类查询条件后,弹出案件列表,列表内包含案件编号、大类、小类等概要信息及详情链接,点击详情链接跳转至详情页面。同时查询结果能够显示在地图上,点击案件列表中某条案件,联动至地图上该条案件闪动显示。如图6所示。
3)空间统计。选定区域、时间段、大类、小类查询条件后,统计出符合条件的案件总数和已处理的案件总数。
4)案件实时统计。实时统计案件的总数量、已处理数量和已申报数量。
5)普通查询与统计。即根据案件所在行政区、街道、时间段、大类、小类等查询条件进行查询与统计。其他效果与空间查询统计类似。
3.3.4 案件地图
采集员使用手机上报案件后,需要在地图上能够及时的展示出来。具体功能如下:
1)案件位置显示。根据案件的类型,以不同颜色的图标在地图上显示未结案的案件。
2)案件I查询。在地图上显示的案件,可以进行I查询,点击弹出案件概要信息窗口,内容和功能参照案件定位。
3.3.5 地图浏览和操作
可以显示全市的行政区划、基础地形、地理编码等地图信息,功能包括有放大、缩小、漫游、距离量测、区域面积量测及地图图层切换等功能。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查询和采集员考勤点设置使用。
4 结束语
福州市数字城管空间数据建设 篇9
数字城管是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 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 通过创新监督与指挥相分离的管理体制、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管理评价体系和再造城市管理流程等城市管理模式, 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的城市管理。福州市“数字城管”是福州市“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 是数字福州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除了要建立高效的系统平台, 配套的机制、队伍外还要有要良好的数据做支撑。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所需的数据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城市管理空间数据库、城市管理业务数据库以及指标评价数据库, 如图1所示。其中空间数据库是城市管理数据库的基础。
2 空间数据库建设内容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空间数据建设按照住建部颁发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相关标准要求, 包括基础空间数据和城管专题空间数据。其组成如图2所示:
3 空间数据库设计
3.1 基础空间数据库
按照福州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福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所需的基础空间由福州市“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政务外网) 通过接口和服务方式统一提供。
当前, 福州市“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在福州市政务信息网内, 但是“数字城管”系统依托电子政务外网进行建设, 政务信息网与电子政务外网物理隔离。为确保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与“数字城管”系统对接, 对当前平台的数据进行脱密处理后, 在电子政务外网按照相同的功能, 并结合“数字城管”应用需求部署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数字城管”系统不再重复建设空间数据库。
本次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向政务外网的迁移和部署是面向全市政务外网空间数据应用服务需求的, “数字城管”系统将首先应用该平台相关的服务和功能。数据共享服务平台部署于福州市政务外网数据中心, 系统运行所需的软硬件支撑环境由数据中心提供。
3.2 专题空间数据设计
“数字城管”专题空间数据是通过数据普查后建立的专业数据库, 主要包括部件数据和单元网格数据。
(1) 部件属性表结构设计
(2) 单元网格属性表结构设计
4 数据获取
4.1 电子地图数据
电子地图数据主要是线划地图和影像地图, 在“数字城管”系统中作为数据展示的背景图层。电子地图数据是在政务版地理框架数据基础之上采用瓦片切图方式建立的数据图层, 该数据按照视野切分为若干层以图片方式发布, 主要包括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境界与政区、其他共五大类数据。
“数字城管”系统向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发出请求, 通过服务接口, 向“数字城管”系统返回地图数据。数据流程如图3所示:
该数据请求完全在电子政务外网实现, 为确保数据安全, “数字城管”系统的电子地图数据不向公众开放, 仅授权电子政务外网的“数字城管”用户使用。
4.2 地理编码数据
“数字城管”系统的地理编码数据通过规范化地点描述及建立基本地点名称与地理坐标的联系来实现, 地理编码数据由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地名地址数据进行专题处理后生成。但由于当前地理编码的分类及编码方式与《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行业标准存在差异, 需要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标准对地理编码数据进行处理和整合。
地理编码数据的请求由“数字城管”前台通过地理编码关键字进行搜索, 支持精确搜索和模糊搜索功能, 通过“数字城管”数据中心向数据共享服务平台转发搜索字段, 数据共享服务平台返回查询结果清单及坐标信息, 由“数字城管”系统选中某一结果并标识在电子地图上。数据流程如图4所示:
4.3 实体数据
为确保“数字城管”系统专业应用的相关功能, 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对城市管理专业数据采用实体数据方式提供服务, 实体数据主要包括政区、境界、水系、铁路、道路、居民地等数据, 另外通过数据普查后形成的单元网格数据和部件数据等城管专题数据也通过实体数据方式发布。
数据共享服务平台针对“数字城管”应用需求建立实体数据专题图层, 按照“金字塔”方式对数据进行整合。当数字城管系统请求实体数据时, 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将构建好的“数字城管”专题图层通过接口服务方式返回“数字城管”系统, 由“数字城管”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及应用。数据流程如图5所示:
4.4 城市管理部件资源普查
部件数据以国家住建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为依据进行野外普查及确权。数据普查工作包括单元网格划分、部件普查。
4.4.1 单元网格数据
采用网格技术, 基于地理布局、属地管理、现状管理等原则, 以一定的范围为基本单位, 以社区为专题网格, 将行政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的单元。
考虑福州城市的特点, 单元网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精细划分, 不以社区为单位作为单元网格。
单元网格编码由14位数字组成, 编码结构如图6所示。
4.4.2 部件普查
部件普查要先对部件进行分类, 城市部件为市政管理公共区域管理设施。福州市城市部件分类在国家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扩展, 前六类分类标准与国家规范一致, 主要扩展了地铁护栏、盲道、道路平侧石、公共自行车站等13小类扩展设施;通过分类工作, 细化普查内容, 同时为部件确权工作提供参考数据。
部件的外业普查基于完备性、无冗余性、编码唯一性等原则。外业采集部件的空间位置, 并展绘到单元网格中, 将其属性信息填写到调查表中, 两者通过标识码一一对应起来。
具体以社区为普查范围进行任务分配, 采用的工作流程, 是每组4~5人。一个新的单元网格开始普查前, 普查小组须事先踏勘现场, 了解本区域的范围和部件分布情况。外业普查中使用全站仪 (或其它能满足精度要求的方法) 对部件进行定位, 定位时注意流水号, 记录其各项信息和流水号并拍照。
具体的流程如图7所示
5 结束语
福州“数字城管”项目, 依托“数字福州”基础框架及良好的空间数据, 采用先进的城市管理信息化架构和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 通过开发、整合、利用各类城市资源, 提升了福州城市管理水平及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城市扩建、改建、重建的步伐日益加快, 必须建立完善的资料收集备案制度, 做好空间数据更新工作。使基础地理信息和相关的城管部件及道路信息的变化能快速更新到系统中, 满足系统的应用需求。
摘要: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结合福州市实际, 介绍了福州数字城管中空间数据的建设内容, 重点阐述了空间数据库结构、基础数据获取、管理部件资源普查, 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数字城管,空间数据,共享,部件
参考文献
[1]侯至群.“数字城管”系统中城管部件数据采集方法研究[J].城市勘测, 2006, 21 (1) 3-5.
[2]陈平.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43 (1) 142-149.
数字城管系统论文 篇10
数字化城管项目是该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2011年, 大邑县打包建设整个数字化城管系统, 包括新建300个视频监控点位, 并进行公开招标, 最终成都移动中标。通过该项目的示范效应, 可有效推动其他三圈层郊县数字城管项目的建设。双方合作是成都无线城市建设获得重大突破的体现, 标志着大邑城市管理工作步入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网格化管理轨道, 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提升区域竞争力,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成都铁通四川佳能达医药公司签订固话通信服务协议
本刊讯2011年12月20日, 成都铁通与四川佳能达医药贸易有限公司签订固话通信服务协议。四川佳能达医药贸易有限公司隶属四川好医生制药集团, 集团旗下的“好医生”品牌在国内医药界已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先后荣获四川省著名商标、中国著名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成长百强企业最具公信力品牌等称号, 集团位居中国成长企业百强第32位, 2010年荣获“中国制药行业百强影响力品牌企业”。此项目的接入, 对于成都铁通提高知名度、塑造良好的服务品牌具有积极的意义。 (陈琤)
中移动无线音乐基地杜比合作打造高品质音乐下载服务
数字城管系统论文 篇11
一、创新2.0与城市形态的演变
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与发展,推动了信息共享与知识扩散,带动了创新民主化进程和知识社会的形成。以生产者为中心的创新模式正在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模式转变,城市也正在成为一个开放的创新空间。如果说创新1.0是工业时代沿袭的面向生产、以生产者为中心、以技术为出发点的相对封闭的创新形态,创新2.0则是与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相适应的面向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开放创新形态。
知识社会环境下的科学2.0、技术2.0、管理2.0共同塑造了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重新定义了创新中用户的角色、应用的价值、协同的内涵和大众的力量。创新形态的演进也影响了互联网形态的演化。蒂姆·奥莱利(TimO·Reilly)充分认识到了这个趋势并将这种新的强调开放互动、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形态命名为Web2.0。创新形态演变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形态、政府形态的演变。当创新2.0在商业领域重新定义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创新2.0在公共领域则重新定义了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创新2.0视野下的企业2.0(Enterprise2.0)、政府2.0(Government2.0)被相继提出。如果说企业1.0、政府1.0是以企业、政府为核心为用户生产市场产品以及公共产品,创新2.0视野下的企业2.0、政府2.0则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参与共同创造独特价值、塑造公共价值。
总之,从技术发展的视角,我们早已跨入信息时代,但我们的产业形态、城市形态、政府形态、企业运行模式、城市管理模式等等仍然是继承和沿袭了工业时代的形态,直到工业时代以生产为中心的创新1.0模式演变到知识时代以服务为导向的创新2.0模式,我们才逐步做好了心理、社会、文化上的准备,社会形态才完成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嬗变,从工业社会迈入知识社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形态、企业形态、政府形态等也才从工业时代延续的web1.0、企业1.0、政府1.0等真正迈入信息时代的web2.0、企业2.0、政府2.0等形态,服务导向、以人为本的城市2.0,即智慧城市形态才成为现实。
二、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城市的数字化形态。数字城市是应用计算机、互联网、3S、多媒体等技术将城市地理信息和城市其他信息相结合,数字化并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上所形成的城市虚拟空间,因此可以认为数字城市是在第二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数字城市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基础和运行数据,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城市级海量信息的采集、分析、存储、利用等处理问题,多系统融合中的各种复杂问题,以及技术发展带来的城市发展异化问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形态在数字化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智能化成为现实。依托物联网可实现智能化感知、识别、定位、跟踪和监管;借助云计算及智能分析技术可实现海量信息的处理和决策支持。同时,伴随知识社会环境下创新2.0形态的逐步展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对工业时代各类产业完成面向效率提升的数字化改造之后,逐步衍生出一些新的产业形态、组织形态,使人们对信息技术引领的创新形态演变、社会变革有了更真切的体会,对科技创新“以人为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现代科技发展下的城市形态演化也有了新的认识,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各国在智慧城市方面的探索与实践,都注重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从市民需求出发,以各种基础网络为支撑建设感知设施,通过信息的融合分析提供智能服务。我们关注到,国际上智慧城市的先行者还特别强调以市民为中心,强调用户参与、社会参与的开放创新空间构建。欧盟启动了面向知识社会创新2.0的LivingLab计划,致力于将城市打造成为开放创新空间,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城市生态。在欧盟对中小城市开展的智慧城市评价中,梳理了智慧经济、智慧公众、智慧管理、智慧移动性、智慧环境、智慧生活6大维度31个方面74项指标,体现了智慧城市建设中以人为本、强化服务、强化价值创造的创新2.0理念。
三、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
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智慧政府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方面。智慧城管是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基于知识社会创新2.0的城市管理新模式。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将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管理对象、参与主体、管理方式的变化。智慧城管与数字城管存在以下八方面的差异:
第一,数字城管通过城市地理空间信息与城市管理各方面信息的数字化在虚拟空间再现传统城市,智慧城管则注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传感技术、智能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与运行状态的自动、实时、全面透彻的感知。
第二,数字城管通过城市管理各行业领域的信息化及初步整合提高各行业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并实现了初步协同,智慧城管则更强调通过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化的集约化和智能化,发挥城市管理信息化的整体效能。
nlc202309041248
第三,数字城管基于互联网形成初步的业务协同,智慧城管则更注重通过泛在网络、移动技术,依托执法城管通、市民城管通等载体实现无所不在的互联和随时随地随身的智能融合服务。
第四,数字城管的管理对象聚焦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部件”和“事件”管理,即围绕“物”(城市公共设施及环境)及与“物”相关的“事”的管理,智慧城管则更加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及社会服务管理,将管理对象拓展到“人、地、物、事、组织”的全方位管理。
第五,数字城管通过专业队伍参与网格划分、数据普查等方式关注数据资源的生产、积累和应用,智慧城管则更加关注社会各方参与的开放数据建设与共享应用。
第六,数字城管通过建立监督指挥中心、聘用监督员等方式实现指挥和监督的协同互动,智慧城管则更注重通过社会资源的广泛发动,通过市民城管通、城管政务维基的方式汇聚大众的力量和群众的智慧解决城市管理难题。
第七,数字城管更多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城市各领域的信息化以提升社会生产和管理效率,智慧城管则更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更关注用户视角的服务设计和提供,更强调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及其间的市民参与、用户体验,即“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创新。
第八,数字城管致力于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运行与发展各方面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服务城市建设与发展,智慧城管则更强调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和协同实现城市公共价值塑造和独特价值创造。
总之,智慧城管基于数字城管建设,是创新2.0时代面向“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的城市管理再创新。
四、智慧城管的特征与内涵
(一)智慧城管的特征
智慧城管的四大特征体现为: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
第一,全面透彻的感知。通过传感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各方面监测和全面感知。智慧城管利用各类随时随地的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智能识别、立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对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而主动做出响应,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的管理。
第二,宽带泛在的互联。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中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为城市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宽带泛在网络作为智慧城管的“神经网络”,极大的增强了智慧城管作为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智能服务的能力。
第三,智能融合的应用。现代城市及其管理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新一代全面感知技术的应用更增加了城市的海量数据。集大成,成智慧。基于云计算,通过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并引入综合集成法,通过人的“智慧”参与,提升决策支持和应急指挥的能力。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成智慧工程将构成智慧城管的“大脑”。技术的融合与发展还将进一步推动“云”与“端”的结合,推动从个人通讯、个人计算到个人制造的发展,推动实现智能融合、随时、随地、随需、随意的应用,进一步彰显个人的参与和群众的力量。
第四,“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重塑了现代科技“以人为本”的内涵,也重新定义了创新中用户的角色、应用的价值、协同的内涵和大众的力量。智慧城管的建设尤其注重“以人为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以及公共价值与独特价值的创造。注重从市民需求出发,并通过维基、微博、FabLab、LivingLab等工具和方法强化用户的参与,汇聚公众智慧,不断推动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智慧城管的内涵
智慧城管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管理新模式,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实现全面透彻感知、宽带泛在互联、智能融合应用,推动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
智慧城管在理念上强调以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社会环境下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在制度上注重营造全社会参与塑造城市公共价值的开放创新生态;在技术上注重通过移动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媒体、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智慧城管突出城市管理的智能化、人本化服务转型,强调通过协同共治、公共价值与独特价值塑造,“以人为本”实现创新2.0时代的城市管理再创新。
五、基于“五位一体”物联网平台的智慧城管实践
北京市城管执法部门借鉴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以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城管物联网平台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积极探索维基、社交媒体等社会工具以及综合集成研讨厅、LivingLab等方法论应用,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社会化,全力打造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模式,推动从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的跨越。
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大功能“五位一体”的物联网平台是北京城管对于构建智慧城管的基本要求。其中,感知,即通过各类智能感知设备、舆情分析、部门联动、专业执法巡查等及时了解城市管理问题、舆论社情和百姓需求;分析,则是对各类感知数据和业务信息进行实时智能的分析和处理,建立基于常量体系、预案体系的三色态势分析和预警,提供决策研判;服务,通过搭建基于创新2.0的城管地图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参与的作用,为市民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同时推进社区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多方参与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指挥则基于对感知数据的智能分析,通过执法部门协同联动和执法力量勤务调度指挥体系建设,实行科学的高峰勤务调度和部署,实现科学部署、智能指挥、敏捷调度,提升快速回应单众诉求的能力,强化对违法行为及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监察即通过与社会管理服务网格对接,基于执法巡查强化问题反馈与监察,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城市管理中产生的各类痼疾顽症,形成城市综合管理合力。基于五位一体,将有利于推动城管执法的公共服务、指挥决策、巡查监察三大职能,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总体目标。
nlc202309041248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管总体架构(见图1)自底向上分为“感、传、知、用”四个层,即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应用层,同时建设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作为支撑。
感知层通过无线射频、卫星定位、视频监控、噪音监测、状态监测、执法城管通、市民城管通等多元传感设备,实现身份识别、位置感知、图像感知、状态感知等多方面感知,全面增强城市管理感知能力。传输层依托全市共建的有线、无线宽带等网络,实现城市管理对象与机构、人员及广大市民之间的泛在互联。支撑层将保障城管物联网平台所需要的IT基础设施,构建北京城管云,提供各类数据和业务的存储、运算、分析与服务功能。应用层以城管地图公共服务系统建设为牵引,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工具及政务维基、政务微博等社会工具应用构筑基于创新2.0的公共服务新模式,打造感知数据驱动的高峰助务模式,形成“巡查即录入”,“巡查即监察”的工作模式,并以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为指导,在巡查监察、指挥调度、公共服务等系统基础上构建基于大成智慧工程的综合集成研讨厅,形成智能融合的应用,强化科学化决策、智能化指挥和人性化服务能力。
北京在城管信息化建设中重视用户体验和参与,重视市民及社会的参与,借鉴LivingLab、FabLab等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方法论,致力于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管构建作为开放创新空间建设的载体,汇聚群众智慧和社会力量,形成为城市及生活其间的市民塑造公共价值、创造独特价值。依托标准规范体系及标准化等制度建设,智慧城市将强化开放数据标准、开放平台接口规范、用户参与及用户体验设计规范等标准规范的建设,推动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做到智慧城市的共建、共享、共治。
伴随信息通信技术的演进、知识社会的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催生的创新2.0正重塑着当代社会,为城市发展与社会管理带来崭新的机遇。当创新2.0与新公共服务的浪潮汇聚推动了政府2.0,创新2.0与信息化城市建设的浪潮汇聚则推动了智慧城市。政府2.0与智慧城市的潮流进一步汇聚,共同塑造了智慧城管。智慧城管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管理再创新,它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全面透彻感知、宽带泛在互联、智能融合应用,形成以市民为中心、城市社会为舞台的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将“以人为本”的价值实现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实现城市管理者、市场、社会多方协同的公共价值塑造和独特价值创造,实现城市管理从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的转变。北京城管正积极借鉴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以“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物联网平台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基于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全面推动从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的跨越。
参考文献
[1]宋刚,邬伦.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1-8.
[2]宋刚,孟庆国.政府2.0:创新2.0视野下的政府创新[J].电子政务,2012,(2/3):1-9.
[3]宋刚,刘建敏,刘志,魏雷,田禹.面向创新2.0的城管地图公共服务模式创新[J].电子政务,2011,(9):33-41.
[4]DamesM,RobsonD,SmithM,TumiltyT.Innovation2.0:Refiningboundariesbetweenproducersandconsumers[J].JournaloftheInstituteofTelecommunicationsProfessionals,2007,1(2):41-49.
[5]SongG,ZhangN,MengQ.Innovation2.0asaParadigmShift:ComparativeAnalysisofThreeInnovationModes[A].Proceedingsofthe2009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ngineeringManagementandServiceSciences[C].Beijing:IEEE.2009.
[6]SchaffersH,KomninosN,PallotM,TrousseB,NilssonM,OliveiraA.SmartCitiesandtheFutureInternet:TowardsCooperationFrameworksforInnovation[A].J.Domingueetal.(Eds.),TheFutureInternet[C].Heidelberg:Springer,2011:431-446.
(本文其他执笔:北京市城管信息装备服务中心张帅功、李毅、闫晟炜、黄玉冰、赵文漾)
(责任编辑:黄荔)
数字城管系统论文 篇12
1.1 动态配置密集资源。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任意地虚拟化配置, 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1.2 提取资源自动化。自助数据服务使得使用者自主得到数据信息。
1.3 规模经济。云计算使用的一系列运转设备均是通过供应商提供的, 并且有其负责日后的维护管理和更新换代, 从而为云计算使用的用户节省下来大量的经济成本, 同时还能够受到供应商的各项良好的服务。
1.4 超强的计算能力和广阔的存储空间。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把计算过程以及计算数据全部分布在其他分布式计算机中, 从而改变了单一计算机进行计算的思路[1], 实现多台计算机分布式计算的功能, 同时将所有云计算中的计算机公用一个存储空间, 使得云计算具有了超大的广阔存储空间。
1.5 安全性得到保障。在云计算环境下, 存储空间共享, 数据信息在云计算环境下实行集中管理, 存在一个或着多个数据中心, 对各种数据信息实现分配资源、实时监测、均衡负载、安全性管理, 从而使得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1.6 虚拟化特点。云计算的最大特点就是虚拟化管理, 这种形式也成为云计算技术的最基本特征, 云计算将所有硬件设备, 比如云计算服务器、存储硬盘以及链接设施等等, 进行了虚拟化管理。将存储空间进行共享, 并将信息实现按需分配, 形成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池。
1.7实现高层的动态扩展。云计算的底层资源能够实现按需分配, 对于更高一层的数据信息管理, 能够依照云计算每个高层的各项需求, 实现各种需求的应用, 从而达到服务导向的计算机架构体系。
二、传统数字城管中存在的问题
现有数字城管模式在建设及应用中一直存在建设费用高、建设周期长、系统维护费用高等问题;随着数字城市管理系统的投入使用, 系统各项业务数据量不断加大, 信息数据也呈现出成倍增长的态势也为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空间大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 同时在系统管理与维护方面需要更为专业素养的人才, 无形中也增加了系统的维护成本。
三、基于云计算下数字城管建设中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的出现, 将成为数字城管系统降低成本、增强数据的安全性和加快信息共享的速度, 提高服务质量。
3.1 将云计算应用到城市管理数据挖掘技术中去, 大大加强了城管系统本身的功能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采用云计算技术, 能够快速从巨大的数据库信息中得到想要搜索的资料和内容, 及时地对城市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这个功能的实现就是将云计算应用到城市管理数据挖掘技术中去, 大大加强了城管系统本身的功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3.2 进一步加强数字城管数据的安全性、准确性, 提升存储空间和能力, 能够对不可抗拒事件进行有效的应对和控制, 为城市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打下基础。在“云”中的服务器, 即使某台出现故障[2], “云”中的服务器也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快速利用克隆技术将某台服务器中的数据完全拷贝到别的服务器上, 并启动新的服务器以提供服务, 使数据得以安全保存。
3.3 数字城管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系统, 涉及到基础数据、硬件设备建设、软件建设等多个系统, 如果一次性部署, 投入费用太高, 纵观目前已经建成数字城管的城市, 成都4000万, 杭州3000万, 延安市2100万, 宝鸡市2400万, 高额的投入给城管部门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 业务逐渐从一个地区扩展到另一地区, 二级平台的建设使得分支机构不断增多, 造成平台的运维成本不断上升。如采用云计算技术, 就不必再购买昂贵的设备和花费其他资金, 完全将其转移到云计算供应商一边,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展望
作为新兴化虚拟产品, 密切结合数字城管技术, 依据住建部出台的九个标准子系统部署要求, 在云平台上动态、创新的配置资源形式, 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3], 实现了城市管理系统中的计算功能和存储功能的分开管理, 达到多用户能够在一个数据资源信息库中实现共享, 并对信息进行采集和应用。使我们有信心相信, 作为下一代网络服务的新兴平台, 云计算一定会在数字城管项目推进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摘要:云计算是为基于自由、平等和分享的网络要求提供可靠、安全、容错、可持续和可扩展的应用服务设施, 访问者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快速查找、提取有效信息。本文探讨如何将云计算在计算成本、模式、能力上的技术优势来解决传统数字城管建设中遇到的投资高、建设周期长、维护质量不高等问题, 为加快数字城管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云计算,数字城管,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 2011.
[2]房秉毅, 张云勇.云计算网络虚拟化技术[J].研究与开发, 2011 (01) .
【数字城管系统论文】推荐阅读:
数字城管发展09-24
数字城管工作建议09-05
数字城管培训计划08-26
数字化城管工作亮点08-18
数字化城管坐席员职责05-28
龙南县城市管理局加快推进“数字城管”建设的实施意见10-09
数字音频系统论文07-29
【法律资料】城管执法论文城市管理执法论文论城管执法(共10页)07-12
全数字控制系统论文09-13
数字电视监控系统论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