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管工作亮点

2024-08-18

数字化城管工作亮点(共8篇)

数字化城管工作亮点 篇1

2012年市政科个人亮点工作

一,狠抓城市管理,巩固创文成果,打造“魅力建中”

为巩固创文成果,确保创建水平不下降,脏乱差不反弹,采取三项措施,继续抓好“文明城市工作不滑坡。

一是领导挂帅,现场督办。城管主管领导负责人开展督导活动,做到及时发现问题,现场整改落实,确保工作督查有力,落实到位。

二是加强巡查力度,继续开展文明督导行动。为压制各种影响城市环境的现象反弹,每周两次组织文明督导巡查在主次干道开展文明督导行动。

三是强化宣传力度。积极对辖区内报刊宣传栏的“创文”宣传海报张贴情况开展巡查,将制作一批新的“文明城市”宣传海报,继续保持创建工作水平不下降。

(一)、继续推行城市管理整治提升活动

1,重点抓好主次干道及机关、医院、商场、学校周边等重 点区域和路段的市容管理,达到“十无”标准。

根据工作需要和城区有关道路建设完成的情况,现对城区部分道路分保部门和单元,将整个辖区划分为陇海路北、陇海路南、大学路西三个网格,包保路段完成“门前三包”等。包保任务:

督促、协助沿街单位、店铺、居民落实“门前三包”,做好环境卫生、街道保洁、秩序维护、“牛皮癣”及乱写乱画乱贴、乱堆乱放、乱挂乱晒、乱停乱靠、乱搭乱建、乱摆乱设、乱抛乱扔的清理和整治等工作;

加强对市民进行文明行为、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公民道德的宣传教育,确保知识知晓率达标;

督促沿街窗口单位、行业部门做到挂牌上岗、文明服务、使用文明用语和普通话。

2、狠抓违法建设整治和卫生扬尘整治 一是对各类无证开发、无资质开发,少批多建、未批先建,无证施工、无资质施工,无资质拆迁等违法建设行为采取强制措施重点整治,该整改的下达了整改通知书,该停工的给予了停工。对违法建设行为突击整治,该停工的给予了停工,该强制拆除的坚决拆除。

二是加强大气、道路扬尘整治。认真细致排查整治范围内所有企事业单位排放烟尘、粉尘、二氧化硫的烟囱,全部治理,实现达标排放,无法治理的彻底拆除。施工工地全部围挡作业,围墙统一规范;严禁废水、泥浆流出场外、浸满路面和堵塞管道,泥浆不得排入下水道;出入施工场地车辆要密闭,设置冲洗和净胎设施,不得带泥上路。建筑施工现场设立统一规格公示牌;完善防尘隔离墙和安全防护网,专人管理工地及周边的环境卫生。施工现场施工材料堆放整齐,沙土材料进行遮盖,避免施工扬尘污染。道路施工场地周围应按规定设置隔离护栏、警示标志和施工牌;施工机具和材料摆放整齐;废弃物应及时清运,倾倒至指定渣土垃圾点,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作业扬尘;工程完工及时平整现场、恢复路面。

三是集中清理渣土,对社区小街巷、公共场所、机关单位、居民社区以及施工工地的垃圾、渣土进行彻底的清理。

3、做好垃圾运转车更新工作

对现有运行的垃圾车辆重新进行登记,对垃圾车辆的厢体进行分批改造和维护 4、6月底前完成合理布局临时疏导点和便民服务设施工作,加强永安街堵疏结合点的规范管理和庆丰街便民蔬菜早市管理。

5、继续高标准打造精品示范街

6、大力开展绿化工作和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完成2个卫生社区创建和2个绿化单位创建

(二)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人性化、专业化发展

1、加强城管队伍建设,强化文明执法

2、认真贯彻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完善长效管理

3、聘请辖区志愿者为市容监督管理员,专门负责督查街道的市容整治效果

4、建立和完善数字化管理处置机制,确保快速反应,处理

及时

(三)积极开展“畅通郑州”工作

1、大力整治农用车、三轮车

2、开展疏导交通志愿活动

3、积极做好4个立体停车场选址工作,确保年底前实现1个以上停车场开工建设,引导居民楼院、公共单位对外开放停车位

街道办事处市政科 2012年3月12日

数字化城管工作亮点 篇2

一、完善组织机构,建立高位指挥协调的“大城管”运行机制

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2008至2011年连续四年,把数字化城管项目确定为市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在2008年年初先后两次召开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印发了《关于南通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并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各城市管理职能部门相关领导参加的筹建工作领导小组。2009年先后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的意见》、《南通市城市综合管理案件接处工作规程》以及《关于建立南通市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的通知》共三份数字化城管方面的纲领性文件。成立了由市长亲自担任管委会主任、常务副市长和相关副市长任副主任、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区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南通市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城管委下设办公室,增挂南通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牌子。监督指挥中心为市政府监督、协调、指挥、考核城市管理工作的专门机构,下设综合考评处、监督受理处、指挥协调处三个正科级处室,三个处室共有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编制16名,还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2名信息受理员。同时以市区环卫职工“一岗双职”,选择86名环卫质检员和班组长兼职采集信息与案件核实、核查工作,形成了数字城管信息系统的高效闭环运行。并依托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平台,建立了高位指挥、协调、监督、考核的“大城管”运行机制。

二、创新工作思路,高标准建设具有南通特色的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

(一)充分调研,优化和完善设计方案

为了高起点、高水准地编制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有效、可行,先后组织人员到上海、杭州、扬州、常州等城市学习考察,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南通市数字化城管可利用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向社会公开征集《南通市数字化城管项目设计方案》,邀请省住建厅领导及有关专家对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认真评选,充分吸收各设计单位的成果,结合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听取各相关部门和三区的意见、建议,从节俭实用、适度超前、避免重复投资的原则出发,对设计方案作了多次修改完善和整合优化,并顺利通过了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论证,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二)高效推进,建设市区两级数字化城管平台

按照“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建设模式,一期总投资1250万元。市区三区指挥中心和各部门二级平台及终端均由市里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市城乡建设局和市城管局也建立了二级平台。所有系统接入单位均制定了完整的工作制度、操作流程,并公布上墙,同时将接受、下派、处置、反馈、考核等流程落实到每个处室、每名工作人员,保证了案件处置的及时有效。

(三)精益求精,完成城市资源普查与建库项目

南通市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一期数据普查覆盖范围约为50平方公里,包含市区3个区、66个系统接入部门(街道)。通过积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联系,配合测绘单位对涉及27个部门的7个大类、100个小类,共计25万个城市部件的属性和附加属性进行了普查和确认,掌握了城市部件的型号、材质、规格等要素,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打下了基础。该地理信息系统是目前城市数据信息最全、精确度最高、应用范围最广的系统。

(四)拓展整合,形成南通数字城管的鲜明特色

南通市数字化城管项目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建设过程中学习借鉴了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在遵循住建部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南通实际,项目建设形成了四大明显特色。一是对可利用资源进行了全面高效整合。整合利用了民防局大屏幕指挥系统、市信息中心电子政务外网、国土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电信公司呼叫中心平台、公安视频监控系统等资源,一期工程为政府节约投资800多万元;二是对系统功能进行了合理的拓展和创新。充分利用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平台,拓展开发了广告管理、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无线视频监控采集等拓展子系统;三是遵循体制互补、资源整合、节约成本、运行有效、社会监督的原则,充分利用市区环卫职工“一岗双职”兼职采集信息与核查,以及城管执法队员上路督查、鼓励热心市民举报等办法,创新了南通市数字城管信息采集与核查工作新模式;四是促进资源共享,积极配合政府其他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平台和资源数据,加强市政设施管理、城市应急管理,努力实现数字城管平台应用价值的最大化。

三、完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数字化城管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作用

从2010年3月1日开通12319热线至今年9月底,南通市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平台共受理有效信息27085条,其中部件类4092条,占15.11%;事件类22993条,占84.89%。上报信息共涉及 13个大类,其中市容环境类8711条,街面秩序类6299条,宣传广告类7018条,这三类高发事件信息共22028条,占整个受理信息的81.33%。在所有案件中,市城管局、建设局、公安局、规划局4个重点部门共占37.8%,三区政府共占59.5%。共立案派遣案件23819条,其中结案23533条,处于核查阶段的案件68条,仍在处理期限内的案件240条,到期仍未结案的案件6条,结案率为98.8%。

(一)充分整合资源,创新信息采集与核查工作新模式

试运行初期,南通市信息采集任务是由市城管局、监督指挥中心机关处室以及市局执法大队的队员兼职来完成。这种方式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节省了行政成本,但明显的弊端是城管执法队员担任信息采集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监管不分离的问题,导致考评、考核工作出现不公正性,而且所上报的信息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城市管理工作的整体状况,也不能及时监督检查各部门每一个案件的处置落实情况,更无法实现数字化城管“网格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针对这一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南通市从工作实际出发,于今年5月份开始,采取了以市区环卫职工“一岗双职”兼职采集信息与案件核实、核查的方法,具体由环卫质检员和班组长负责市区城市管理事件和部件的巡查采集工作,将发现的城市管理事件或部件问题及时上报,并对社会公众举报的问题进行现场核实、对处理结果进行现场核查确认。同时,以监督指挥中心与城管执法队员上路督查、鼓励热心市民举报等办法实现相互监督。为确保信息采集与核实、核查工作的质量,根据《南通市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与核查工作实施方案》,南通市专门研究制订了《信息采集与核实、核查工作考核办法实施细则》,每月根据兼职监督员的考核结果人均发放补贴约200元,既节省了招聘专职监督员的高额成本,又提高了环卫职工的福利待遇。

(二)加强案件跟踪督办,不断提高案件处置效率

为提高派遣案件的按时结案率,南通市开通了派遣平台案件信息短信提醒通知系统,健全了派遣员对案件分块包干跟踪制度,完善了案件处置指挥组织体系,建立了全市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平台季度、年度工作例会制度,协助成员单位做好内部处置规程的制订,及时协调解决各类疑难问题,对超时案件和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的案件进行跟踪督办。为规范申请延期案件的操作流程,还制订了《南通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延期操作规范》,严格申请标准,合理确定延期期限,对处置情况描述不清、申请理由不充分、审批程序不规范以及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存在安全隐患的案件一律不予办理延期手续。

(三)强化督查考核,确保指令畅通执行有力

2009年南通市政府印发了《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核办法》,每月对三区政府(管委会)、30个市级职能部门、5个相关责任单位进行考核、通报。2010年市委、市政府又把城市管理工作纳入了市级机关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和三区1100万元的城建资金拨付与奖励的考核内容。对案件处置情况进行月度考核,并及时向城管委领导和三区政府、市级机关各职能部门以及相关责任单位进行通报。为督促各相关单位进一步提高案件处置的工作效率,还联合市级机关作风建设督查办以及市纪委、监察局对重点单位接处案件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立即整改并及时通报,有效推动了疑难案件的处置。从今年开始起动了群众满意度调查,对群众举报的每一起案件完成质量进行回访,并将结果纳入到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

(四)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政府为民服务优质品牌

“12319”政府服务热线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最终取决于群众的求助是否得到及时帮助,反映的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为了打造政府“12319”优质服务品牌,南通市研究制定了《争创优质服务窗口和青年文明号活动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深化为民服务的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深化为民服务”两大主题活动,先后建立健全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市民举报回访制、错案责任追究制、服务承诺制等规章制度,注重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强化绩效考评。2010年,群众举报回访率和受理员满意率均达100%,除市规划局2起、崇川区1起、港闸区1起不达标以外,群众对其余处置部门满意率达100%。同时,“12319”城管服务热线被命名为市级“青年文明号”。

从系统运行的情况来看,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监督员上路巡查,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变被动发现为主动发现,并得到及时派遣处置;二是通过制定城市管理案件接处规范流程,理清了部门职责,通过实行职能交叉案件首接负责制、案件回退与延期申请领导审批制、疑难案件会办制,派遣的案件绝大多数能够得到有效处置;三是通过高位协调机制的建立,部分城市管理疑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四是城市管理工作监督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大城管”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数字城管工作总结 篇3

今年上半年,我镇数字化城市管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充分结合我镇实情,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强化责任,稳步推进我镇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坚持以“管理比建设更重要”的理念,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确保了各项工作正常有序的运转。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着力突破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的重点工作 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以建立健全平台为载体,以构筑责任体系为依托,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将各村、各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加强协调配合,认真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

(一)创新机制,搭建管理平台。乡镇工作平台建设情况,直接关系到市级平台的运行,关系到整个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成败。镇党委、政府成立了镇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镇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各类事件的派遣、处置、协调、督查督办,各村、各相关部门建立联络员制度,认真制订工作方案,落实责任,有序推进,确保城管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二)整合资源,搭建运行平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涵盖了各种动态管理事件的监管和处置,被管理对象的信息都可以用数字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与此相适应,系统运行各主体的责任必须要清晰无误地界定。我镇数字城管工作明确管理思路,落实工作职责,明确相关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强化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相应处理各类事件与部件日常管理。规定各村、各单位要强化管理责任,坚决服从领导小组的安排,积极配合镇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开展工作,完成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规范管理,搭建考核平台。镇指挥中心制定了数字化城管考核条例,切实加大督查和考核力度。设立城管工作先进单位奖励,用于城管季度奖和年终总评奖励,每季度初评,年终总评。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通过建立严格的奖惩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保证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充分认识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村容村貌建设和旧村改造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日趋完善,作为数字城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镇上下充分认识到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把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一个机遇,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全力以赴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城市化进程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管辖范围越来越大,管理的种类、数量、问题日益复杂繁多。因此,我镇及时更新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和手段,努力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加和谐、舒适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二)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现实选择。应当看到,近年来,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镇城市管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管理机制逐步健全,管理重心不断下移,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可以说,数字化城市管理在崭新的平台上为城市管理工作走出被动、低效、粗放的困境找到了出路,是城市管理工作实现主动管理、高效管理、长效管理的现实选择。

(三)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城市管理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广大人民群众,希望分享城市快速发展的成果,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保证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广大群众将会得到更多、更快、更优的服务和便利。

三、强化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措施

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涉及面广,科技含量高,组织协调复杂,必须强化责任、狠抓落实。

(一)严格落实责任。我镇切实落实领导责任,认真抓好落实。搞好任务细分,把各项系统建设任务、目标、责任进行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切实做到定人、定责、定时限,确保有人抓、有人管,并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对既定的工作任务,要坚持一抓到底,确保工作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扎实推进。

(二)加强协作调度。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牵头部门要主动协调,配合部门要服从协调,重点难点问题要积极协调,着力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强对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协调调度,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找准问题症结,提出解决方案。

(三)切实转变作风。数字化城管系统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使城市管理的责任更加明确,管理更加高效,反应更加迅速,评价更加客观,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一目了然。自实行数字化城管系统后,我镇把城市管理的责任细分好、落实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加强了机关作风建设,坚持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从一点一滴的具体工作出发,干事创业,艰苦奋斗,不辜负广大群众的期望。

我镇数字城管建设任务艰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会继续振奋精神,积极作为,把数字城管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为实现“富裕、秀美、和谐、幸福新冀屯”的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数字城管工作总结范本 篇4

这篇数字城管工作总结范本是由理提供,请大家参考!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各县(市)区全力配合支持下,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办公室认真落实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对城市综合管理提出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为市“四创两争”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推进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基本工作

截止6月30日,数字城管系统受理案件407863件,其中城管监督员上报357985件,监督员快捷上报38134件,公众投诉(打12319、110和12345转办、电视媒体曝光、报纸曝光、网站投诉、邮件举报、领导督办)11744件,立案406980件,结案352718件,结案率85.67%。与去年同期相比,数字城管系统受理案件增加了131.75%,其中城管监督员上报增加了142.49%,监督员快捷上报增加了63.09%,公众投诉(打12319、110和12345转办、电视媒体曝光、报纸曝光、网站投诉、邮件举报、领导督办)增加了139.28%。

按照市委、市政府、市纪委要求,现场核实核查媒体曝光案件484条,回复媒体曝光案件280条,完成农房违法搭建周报10期,回复纪委媒体曝光卫生问题处理情况报告12期共109条案件。

为了帮助各县(市)区和各专业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案件处置率和综合考核评分,我办时时对案件数据进行观测、分析,出现问题及时找出原因,并通过数据进行了科学分析,上半年共有针对性的进行了50余次数据分析,为各县(市)区和各专业部门提高案件处置率和综合考核评分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二)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展示“品质春城”形象

1、与信息港彩龙论坛联合开展第二个“3.19城市管理宣传日”活动。

今年3月19日,为了让市民充分了解数字城管,我办借助彩龙论坛网络平台组织10多名网民体验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流程,拉进了市民与城市管理工作的距离,提高了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的知名度。

2、《数字城市》杂志专题宣传数字城管工作。

从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字城市》杂志开辟了“数字百城”宣传栏目,5月,《数字城市》杂志周副主编一行赴实地采访,深入了解我市数字城管工作开展情况,在《数字城市》第六期上用了四分之三的版面进行刊登,展现了市作为全国数字城管试点城市真实面貌和国际化“品质春城”的良好形象。

(三)完成新考核指标修订工作并付诸实施

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城市综合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昆政发〔〕85号)的要求,市城市综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

责对14个县(市、区)和3个开发(度假)区的城市综合管理工作进行考核,为了使数字城管系统考核标准更科学、合理,真正体现数字城管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客观、真实、科学、合理,促进数字城管工作有效开展,我办积极协调各县(市)区,在充分征求各(县)市区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市数字城管系统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修改,由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下发通知后,于5月份开始实行。

1、区域评价的评价指标(10项)立案数结案率按期结案率按期派遣率 销账数媒体曝光案件数网站投诉案件数 返工数缓办数问题案件数

区级监督员上报案件数(针对郊县区考核)

2、专业部门评价的评价指标(6项)结案率按期处置率返工数缓办数 媒体曝光案件数网站投诉案件数

(四)完善系统功能,为考核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提供有力保障。

1、抽查功能

年初,为了提高案件结案率,个别区县存在工作人员把关不严,导致案件存在部分虚假结案问题,为了使系统统计数据客观、真实,考核结果公平、公正,提高数字城管系统的公信度,我办积极与技术人员沟通,增加了系统抽查功能,有效遏制了虚假结案问题,同时提高系统考核的真实性,使数字城管工作得到良性发

展。

2、挂账功能

因解决问题复杂、情节严重,需要综合协调多部门处理或已纳入规划,短期暂时不能进行正常结案处理的案件,我办在现有系统中增加了挂账功能,为各区处理此类案件的提供有效解决途径。

(五)搞好系统维护,推进系统优化升级

至12月底,系统总集成中标建设单位杭州天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对系统的维护期限界满,去年经多方协调沟通,市级财政安排了100万元进行系统维护,要求进行公开招标。为保证年初至中标期间系统不发生任何问题,市数管办与天夏公司协商,要求按住建部标准对系统功能进行修订并将维护期延长至今年3月底。同时,成立技术保障中心,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经5月份公开招标,已确定杭州天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市数字城管系统维护中标单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心镇数字城管工作总结 篇5

一、全面履行职能,做好城管工作

1、制止“两违”工作方面。按照城市管理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严格执行规划审批论证和“一书两证”制度,对辖区内的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监察、监督,严格贯彻落实“两违”倒查制度,做到“快速发现,快速制止,快速拆除”,有效地遏止了辖区内的“两违”现象;街道组成制违督查组,坚持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明察暗访,并设立24小时举报电话,进行有效督查;第三季度,街道制定并实施了《鲤中街道社区制止“两违”工作考评办法》,对辖区各社区制违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取得良好的效果。20_年,共组织拆违行动19场,拆除“两违”30处,面积达1090平方米;自行拆除11宗;立案调查2宗。

2、市容市貌管理方面。20_年,鲤中街道继续坚持日

常管理和集中整治工作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落实节点区域专人守点守片责任制,执法人员“上班即上路”,实现点、线、面的网络覆盖,继续实行错时上班制度,同时,结合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全国文明指数测评等迎检工作及区执法局各项整治行动的有关部署,对辖区内市容市貌开展了全方位、大规模的整治。6月份,在辖区内开展“门前三包”专项整治活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对主次干道两侧商家店面进行宣传教育,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900多份;中、高考临近期间,对辖区内在建施工工地进行劝导教育,坚决取缔施工噪音扰民等违法违规行为;街道针对迎接省文明指数测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检等工作,在辖区内开展了一系列市容整治工作,进一步整合了执法力量,边检查边整治,边规范边提升,为迎检工作及“古韵鲤城风情游”、“关帝文化节”等大型活动提供了有力的市容保障;针对辖区内东街菜市场、龙宫菜市场等重要节点周边六乱四摊、“店外店”等违章占道经营行为开展多次集中整治,坚决取缔占道经营、流动摊点等违法行为;对美食街、龙宫、钟楼等处夜间大排档进行专项整治;加强城市“牛皮癣”清洗治理,加大缺损窨井盖的巡查、处罚力度;街道还组织人员对辖区主次干道土方车“滴洒漏”现象进行整治,立案查处违规土方车2辆。截止到10月,共办结市容案件33件、环保案件1件,共下发“行政指导意见书”465份,下发整改通知书347份,共清理整治店外店经营1220处、乱摆卖摊点2134摊,拆除破损广告牌20块,发现窨井盖破损并上报29处。

二、加强规范教育,提升队伍形象

20_年,鲤中街道城管办、执法分队始终把队伍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作为第一要务来抓,以加强学习为重点,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形象。一是通过集中学习,开展座谈讨论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抓好队伍的理想教育、宗旨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教育,着重提高队伍的思想认识,增强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3月份,街道城管办协管员组长以上人员到泉州第四监狱参加了区执法局组织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并在街道城管队伍中组织反腐倡廉座谈会,教育引导队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事业观,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法纪意识;街道定期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开展文明劝导”学雷锋志愿活动,号召广大队员学习、发扬雷锋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二是严格遵守区执法局和街道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规范着装,做到办公场所规范整洁,正规有序。6月份共更新队员服装(夏秋)30套;三是狠抓队伍效能建设,自觉开展机关效能自查自纠工作,深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全力树立队伍勤政、廉洁、高效、求实的良好作风。街道制定并实施了《鲤中街道城市管理执法队伍考核办法(试行)》,狠抓队伍效能建设,严格考勤制度,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全力打造“遵纪守制、尽责务实、服务高效”的城管队伍。

三、存在的不足

(1)、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深入。平时由于工作较多,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全面,浅偿辄止,缺乏刻苦钻研精神,没有深入挖掘理论内涵,把握精神实质,思想上缺乏紧迫感,其次不能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工作中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2)、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还不高。队员、协管员对于执法中可能遇到的部分群众的过激行为没有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不能果断、稳妥处置,缺乏化解矛盾和处理突发性事件的方法。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下一步工作中,街道执法分队、城管办将继续加强“两违”现象和市容市貌的监控管理,针对常反弹、易反复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拉网式排查和集中整治,加强队伍教育管理,为深化和推进辖区城市管理工作作出贡献。

1、继续加强对“两违”的监控及拆违工作力度,对无理据不拆除违章建筑的,限期、限时集中人力集中拆除。

2、开展专项行动,整治辖区内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店外店现象。

3、整治乱堆放、乱倒污水、乱张贴、发放小广告、乱涂乱画、乱设广告牌等“六乱”现象。

4、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将数字城管进行到底 篇6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在城市生产生活的基础平台建设中,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把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信息化、可视化的过程,其基础是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充分利用。”翟宝辉说,“数字城市是信息技术在城市的广泛运用。其中必然包括为城市基础平台建设服务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领域。数字城市将使城市规划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及时性,使城市建设更有效率,使城市管理更为周到、全面和人性化。因此,数字城市可以优化城市资源的配置水平,提升城市的便利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介绍数字化城市管理时,翟宝辉着重强调了数字城管和城市管理二者的关系:数字城管是城市管理的一种实现方式,期望数字城管能够担当城市管理纷繁复杂的职能是不现实的。广义地看,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一切事务的管理,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多个方面。狭义地看,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基础平台的建设和管理。而数字城管只不过是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运用。

基于一个网络平台处理城市的所有事物,不仅可以整合资源,减少出行,节约成本,还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但关键是目前的数字城管仅限于行业领域,整合块块资源十分困难。“在全国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的128个城市中,目前已有33个城市(区)完成了试点工作,并通过了住建部专家组的验收;6个城市开始试运行,申请住建部验收,6个城市通过了‘数字城管’建设方案的评审,正在进行系统建设。”翟宝辉指出,数字化城市管理究竟能否成功运行,关键在于与城市管理职能相关的各部门之间能否“协同作战”,能否找到一个适合本地区的联动运作模式。“全国共有660多个城市,现在只有128个城市在运行或着手实施,说明数字城管往下走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那么,困难在哪里呢?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当地政府对城市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城市管理是一个多部门联动的行政行为,市长必须亲自抓,创机制、建制度,利用城市管理委员会落实相关部门的职责,共同维护城市基础平台的运行。二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整合力度不够,仅限于建设领域的资源整合或建设领域部分行业的资源整合,不能确保城市基础平台的运行。三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投入大、见效慢,挫伤了城市政府的积极性。

然而是不是有“三座大山”,数字城管就会夭折呢?答案是,数字城管必须进行到底,而且完全可以进行到底。虽然存在一定困难,但全国成功的案例也比比皆是。翟宝辉为我们举了几个案例:上海市采取了“整体规划、统一平台、分步实施”的方式;杭州市首创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市场化运作;常州市建立了长效综合考评系统;泰州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掌握了数字城市管理主动权,避免了设备和软件的无限制投入“黑洞”等。“各试点城市只要在建設、运行过程中,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巧妙地加以创新,就能找到将数字城管新模式加以推广和运用的好路径。”

数字化城管工作亮点 篇7

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介绍

南昌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于2010年6月正式运行,是南昌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下属的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负责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受理及派遣城市管理相关问题。现有工作人员共103人,定编人员33人,实际在册在编人员共15人,聘用临时工70人。管理处内部设置4个科室,分别为办公室、监督检查科、协调指挥科及技术科科,管理范围主要为本单位办公场所,面积约2000平方米,共两层。

中心主要工作分为五块:一是日常案卷的受理;二是社会监督方面案卷受理,主要是12319及12369投诉热线接听、媒体及领导反映问题的受理及对中心城区的主要路面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三是对市城管委属单位作业车及建筑余土清运车的行驶情况进行监控及记录;四是对全市数字城管工作相关部门及单位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五是向市内外单位及领导展示本市城市管理工作形象、各单位考察、来访的接待工作。

中心工作人员按各自岗位职责班表作息。其中,热线接听工作实行24小时轮班;车辆监控工作分为全天班:(每天早上9点至晚上9点)及通宵班(每天晚上10点至次日早晨7点);其它工作以三班倒形式轮班,工作时段为:早上7点

至晚上9点。

自正式运行以来,中心各项工作都开展地规范有序,安全生产方面作出的较大工作有:

(一)中心各部门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重大节假日和活动、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期间,路面突发情况较多时协助相关单位对路面情况进行监控。

为了保证中心工作的安全有序,我中心建立了长效定人定岗定责制。

(一)定期对各科室设施设备及中心机房进行维护管养。定期对放火、防静电系统及其它电器进行维护,保证了中心整体形象及所有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二)中心在重大节假日期间严格按照班表值班并遵照上级指示积极协同公安、交管等部门共同维护城市面貌及秩序;

(三)在日常管理中我中心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制定员工行为守则及卫生区包干制,及时清除废旧纸张等易燃物品,重视电器设备的维护管理。

针对我中心日常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我中心均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做到对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半年来,我中心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一直保持着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

南昌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

智慧城管之数字城管营销手册 篇8

营销手册

目 录

第一章 数字城管综述...................................1 1.建设背景...........................................1 2.数字城管新模式的创新点..............................2 3.数字城管的推广历程..................................4 4.数字城管的建设实施..................................7 第二章 数字城管扩展应用................................9 4.数字城管拓展应用子系统..............................9 第三章...............................................11 1.基础知识篇........................................11 2.建设应用篇........................................16

第一章 数字城管综述

1.建设背景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管理的任务日趋繁重,城市管理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面向未来,城市管理需要变革和创新、需要寻找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来改变传统城市管理模式难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从而实现对城市‚科学、高效、精细、长效‛的管理,同时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化城市管理便是这个时代下必然的产物。它要求将现代工程科学中的系统控制论、信息论、协同论和现代社会学中的‚善治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相结合,创建现代城市管理新模式。

2003年5月,在原北京东城区委陈平书记的领导下,与课题组一起研究通过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整合先进技术、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精确定位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通过优化、梳理城市管理机构和流程,并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2004年10月,经过17个月的反复摸索,‚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新模式的应用,明显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和政府管理水平,较好地解决了城市运行中的多发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5年7月,随着‚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不断取得突出成效,新模式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国信办、中央编办、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的高度评价,并被建设部确认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组织在全国城市管理领域推广。

所谓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就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

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了信息采集器‚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

2.数字城管新模式的创新点

2.1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

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路,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在市、区、街道、社区边界的基础上划分若干网格状单元,网格的划分与编码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 213)为准。单元网格划分完成后,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区域(若干单元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负责人为辖区管理责任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分区域管理。通过分区域实时监控,随时掌握城市的现状,及时发现和处理城市管理中发生的问题,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彻底解决城市管理中的被动、盲目管理问题。

2.2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

将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和事件进行分类管理,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原则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 214)的要求。在对部件相关的管理单位、权属单位、养护单位等信息进行普查的基础上,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上,实现城市管理内容数字化。

2.3信息采集器‚城管通‛

‚城管通‛是基于无线网络实现城市管理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的专用工具。城市管理监督员使用‚城管通‛终端在所划分的区域内巡查,将城市管理的现场信息快速采集和报送到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同时接受监督中心的调度。‚城管通‛具备语音呼叫、短信群发、拍照录音、表单填写、地图浏览、数据同步、手机定位等功能。‚城管通‛硬件选型和应用软件开发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CJ/T 293)。

2.4‚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

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使城市管理系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责任更加明确。2.5城市管理流程再造

城市管理流程再造是指在管理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成熟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基础上,对工作程序进行科学优化和重新设计,建立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和综合评价七个环节,实现闭环的城市管理工作流程。

2.6综合评价体系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绩效评价》(CJ/T 292)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对参与城市管理的部门和责任主体进行工作过程、工作绩效的评价,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评价系统,形成良好的城市管理监督考核机制,同时,将监督评价结果,作为各部门和其它城市维护责任主体在奖惩、任用、争优、创先等方面的重要指标,保证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健康运行,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3.数字城管的推广历程

从东城区创建数字城管新模式,将现代化城市管理构想变为现实,到如今新模式在全国范围的遍地开花,新模式的推广工作一路走来,得到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新模式也在探索磨合中不断规范和完善,并为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推动科技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2004年10月,为满足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需要,通过近百次的论

证、修改以及研发团队们的大力协同,基于‚网格化‛管理新概念的‚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式运行,得到了相关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

2005年7月,‚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在城市管理中取得了突出成效,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国信办、中央编办、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的高度评价,并被建设部确认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组织在全国城市推广,当月公布了首批南京鼓楼、杭州等10个试点城市(城区)。

2005年8月,由东城区人民政府与课题组成员共同编制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系列行业标准由建设部颁布执行。同月,建设部成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推广工作领导小组‛,2006年3月,建设部在无锡召开‚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推广工作试点城市座谈会‛,并公布了第二批郑州、台州、诸暨等17个试点城市(城区)。

2006年11月,建设部在扬州市召开‚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会‛,会上扬州模式得到好评,并被大力推广。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和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提出了‚‘十一五’末2010年,地级市全覆盖,有条件的县级市和县城也要建立起来‛的目标,并指出,‚发达的沿海省份应该在五年内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全覆盖;中等发达的省份五年内应该完成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试点城市;发展中的省份,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取得突破,至少是省会城市、大城市获得推广。‛

2007年4月,建设部公布了长沙、乌鲁木齐、甘肃白银等第三批共24个试点城市(城区)。至此,‚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试点城市已达51个,覆盖了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建设部办公厅[2007]42 5

号函确立2008年到2010为数字城管全面推广阶段,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条件具备的县级市要全面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2007年7月,建设部在成都市召开‚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工作座谈会‛,借成都系统验收契机,建设部城建司司长李东序对两年的试点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并对下步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强调。2006、2007年间,浙江省和江苏省大力推进数字城管在省内的推广,并展开试点工作。根据《浙江省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规划(2006-2015年)》,至2012年底,浙江11个设区市全部建成‚数字城管‛系统,县(市,区)覆盖率达到60%以上。另外,江苏省《关于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明确表示,力争在2010年以前,全省13个省辖市和苏南地区有条件的县级市全部实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2007年10月,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陈蓁蓁在第三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的培训会议上向各城市代表宣贯了51个试点城市的试点任务,并强调建设工作应首先按照建设部标准规范执行。

2007年12月28日至29日,全国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汪光焘部长会上提到,‚继续推广建设系统‘12319’服务热线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相结合的经验,各试点城市年底前要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并通过验收。‛

2008年8月,‚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系列行业标准《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和《绩效评价》得到颁布执行,标志着随着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推广和深入,标准化的进程也进一步向深入迈进。目前,《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立案处臵结案》正在编制过 6

程中。数字城管行业标准体系的发展完善对数字化城管执行手段的提升和运行效果的评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8年,常州、郑州、长沙、烟台等城市纷纷通过建设部验收,全国各地树立了各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模式,纷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11年12月23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姜伟新对2012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要加强城市综合管理,进一步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向地下管线、城市安全等领域拓展和延伸。继续加强供水、供热、供气、城市桥梁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安全监管,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城市内涝。加快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市政公用设施安全监管,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4.数字城管的建设实施

4.1建设内容(1)管理模式

独立运转的监督员队伍;监管分离的两轴管理体系;闭环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流程;包括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在内的综合评价体系。(2)运行环境

中心机房网络、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建设;硬件和平台软件的配臵集成;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场地建设等。(3)数据建设

部件和地理编码数据普查和入库、网格划分和入库、基础数据处

理和入库。(4)应用系统

建立数字城市管理核心应用系统,包括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及数据交换子系统。4.2实施管理体系

数字城管建设涉及体制机制、数据和系统搭建等多方面的工作内容,应组建合理的项目管理队伍,对项目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臵和分工,使参与项目的各方人员能有效地协同工作,发挥最高的效率。一般项目管理体系中包括数字城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负责人、管理组、系统组、数据组等角色。4.3整合多方资源建设数字城管

(1)通过‚以租代建‛形式建设‚城管通‛、‚呼叫中心‛等部分内容,可减少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

由运营商进行建设,通过以上系统的服务外包,可以节省大量系统建设和维护管理经费,监督指挥中心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核心业务、技术的研究和拓展中去。

(2)采用BOT方式分期投资,减少一次性投入。

在已经投入运行的试点项目中,有几个项目采用了运营集成商整体投资建设,政府分期还款的项目投资建设模式,即BOT模式。这种建设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地方城市在项目建设初期一次性资金投入的压力,有效降低了项目的风险,又充分调动和利用总承建商的 8

资金、技术和科技力量,提高了工程建设效率。(3)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和软硬件设备。

在数字城管项目实施前,许多城区已经有网络资源覆盖,数字城管要实现与市区相关部门、街道、社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互联,如果单独组网,费用极高。依据这种情况,目前已完成建设的城区大都充分依托现有的电子政务专网,进行功能扩展和整合利用。

第二章 数字城管扩展应用

1.数字城管拓展应用子系统

1.1移动督办子系统(领导通)

领导移动督办子系统是给领导研发的专用移动办公工具,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网进行联网办公。领导通过手机移动办公终端,每天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最新城市管理状态,能够随时对重要问题进行督办。并能查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的各类信息,包括重要紧急的问题,超时处理的问题,高发的问题,每日发生问题来源,监督员的工作情况等,可以让领导全面了解城市管理运行情况。1.2业务短信子系统

短信子系统主要用于通过桌面推送方式和手机短信方式实现人员间消息提示。在使用计算机参与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时,如果操作人员不在电脑旁边,往往不能立刻获知已经到达的城市问题或者消息通知,这样就无法完全体现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对问题快速反应的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引入手机短信功能。当操作人员需要离开电脑旁边,可以选择需要短信提示,这样当有新案件到达时,会收到案件到达的短信通知,保证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参与人员之间的信息畅通和传达及时。1.3视频监控子系统

该子系统是获取城市管理问题事发现场情况的直接手段,是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工作人员在处理问题时可以调用视频显示现场周边情况,及时准确的掌握所监视路口、路段周围的市政、环卫、交通、治安等情况,为指挥判断提供迅速直观的信息,从而对各类问题做出准确判断并及时响应。

视频监控子系统也为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问题的核实及问题的核查提供了新的渠道。夜间监督员不在岗的时间里,可由值守人员通过分布在全市各地的视频探头来发现城市管理问题,保证夜间应急事件的信息在第一时间得到采集。

第三章

1.基础知识篇

应该从哪几个角度介绍数字城管?(1)数字城管新模式的介绍。

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就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事件、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2)数字城管的六个创新点

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信息采集器‚城管通‛;‚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城市管理流程再造;综合评价体系。(3)数字城管的建设内容

管理模式建设、数据建设、软硬件网络环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4)目前数字城管新模式在全国的推广情况

从2005年,东城区系统被建设部确认为‚数字城管新模式‛并在全国进行推广后,建设部三年期间内共确认三批共51个试点城市,许多非试点城市也纷纷展开了新模式的探索。2007年,建设部办公厅[2007]42号函确立2008年到2010 年为数字城管全面推广阶段,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条件具备的县级市要全面推广新模式,同年,11

浙江省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分别发文,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数字城管新模式建设。

1.2什么是城市部件、城市事件?两者之间的区分是什么?

城市部件即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主要指城市市政管理的公共区域内的各项地上设施,包括道路、桥梁、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也包括门牌、广告牌匾等部分非公共设施等,不包括地下的市政管线和非公共区域内的设施。按照部颁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部件的大类分为: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它设施类以及扩展部件类。

城市事件即为非部件类的城市管理事件,指人的行为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和正常秩序受到影响或破坏,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的事情和行为的统称。按照部颁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事件的大类包括:市容环境类、宣传广告类、施工管理类、突发事件类、街面秩序类以及扩展事件类。

两者的区别在于,部件是可以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而事件是指行为或者现象。

1.3单元网格划分的基本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 213),万米单元网格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本管理单位,是基于城市大比例尺地形数据,根据城市管理监管工作的需要,按照一定原则划分,边界清晰的多边形实

地区域(如下图所示,每个网格的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单元网格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

(1)法定基础原则:单元网格的划分基于法定的地形测量数据进行,地形测量数据比例尺一般以1/500或1/1000为宜,但不小于1/2000。

(2)属地管理原则:单元网格的最大边界为社区的边界,超过一万平方米时或者小于一万平方米时,都不应跨社区分割。

(3)地理布局原则:按照城市中的街巷、院落、公共绿地、广场、桥梁、空地、河流、山丘、湖泊等自然地理布局进行划分。(4)现状管理原则:为强化和实施有效管理,独立院落超过一万平方米时,不应拆分,以独立院落为单元进行划分。

(5)方便管理原则:按照出行习惯,考虑一定时间内步行或骑车方式便于到达。

(6)负责均衡原则:兼顾建筑物、城市管理对象的完整性,单元网格的边界不应穿越建筑物、管理对象,并使各责任网格内的管理对象的数量大致均衡,便于管理。

(7)无缝拼接原则:单元网格之间的边界应无缝拼接,不应重叠或者没人管理。

(8)相对稳定原则:单元网格的划分宜保持相对稳定。1.4监督中心的主要职能?

监督中心是负责城市管理监督与评价工作的专门机构,实现问题 13

信息收集、问题处理结果监督及综合评价等功能。1.5指挥中心的主要职能?

指挥中心是主管城市综合管理和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环境卫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部门,负责指挥和协调各专业部门、派遣问题处理任务。1.6什么是专业部门?

专业部门指根据城市管理各专业部门职能和‚三定‛方案规定的职责,对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问题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落实城市管理问题处理的责任单位,即专业部门。

城市市政、公用、国土、房产、环保、园林、市容、环卫、建筑等各专业和街道的主管部门都可以作为数字城管系统的专业工作部门,参与数字城管系统的工作业务流程运转,反馈问题处理结果。1.7什么是地理编码?

地理编码是建立地点坐标与地点描述的对应关系的过程。在数字城管系统中由地理编码子系统提供地理编码服务,实现资源信息与地理位臵坐标的关联,建立起地理位臵坐标与给定地址的一致性,在空间信息支持下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决策应用。1.8什么是‚城管通‛?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是数字城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城市管理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的子系统。城市管理监督员使用专用的‚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即‚城管通‛)在所负责的区域内巡查,将城市管理的现场信息快速采集和报送到城市

管理监督中心,同时接受监督中心的工作派遣与调度。

‚城管通‛是专业的移动通讯工具,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基于城市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体系、地理编码体系,完成城市管理问题文本、图像、声音和位臵信息实时传递。‚城管通‛具备语音呼叫、短信群发、拍照录音、表单填写、地图浏览、数据同步、手机定位等功能,是城市管理监督员日常办公的工具。1.9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存在哪些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很多城市管理的工作重心已经从城市建设转移到了城市管理。相对于现代化的城市管理需求,传统的以手工为主的城市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信息不及时,管理被动后臵。城市的管理问题缺乏主动发现且畅通、固定的渠道,造成管理部门不能及早发现隐患问题,往往是问题已经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才被动获知,从而造成了工作的被动和解决问题的难度。

(2)政府管理缺位,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能交叉。城市管理问题没有明确的属主部门和透明的解决流程,容易造成当问题发生时,有关部门相互推委,使问题长期无法解决。(3)管理方式粗放,习惯于突击式、运动式管理。城市管理问题缺乏描述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标准,往往造成城市管理问题不能一次得到彻底解决。久而久之,当类似的问题越积越多、对城市生活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时,必须通过调动相关资源,以突击、运动的方式加以解决。(4)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城市管理部门解决问题的多少、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解决问题的质量,没有衡量的尺度和奖惩机制。

间接导致了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干多干少、干快干慢、干好干坏一个样。(5)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市民对城市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移动终端、各种服务热线、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市民可以更大程度上在城市管理问题出现的早期参与并通过网络、媒体曝光等手段实时评价城市管理部门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对城市管理问题响应及时性和解决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城市管理模式与现代化城市管理需求的突出矛盾,是催生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根本动力。

2.建设应用篇

2.1系统建设投资模式有哪几种?

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建设资金等不同情况的需要,选择多种商业模式。

(1)自建模式:政府选择自行投资建设,由政府一次性投资,电信、根据介入‚数字城管‛项目业务的程度,提供业务咨询、网络、应用系统、设备租赁(设备采购)、系统集成、设备维护等一种或多种服务。

(2)BOT模式:政府选择由运营商等垫资建设,由政府分若干年把一次性投资和利息分期偿还给电信。借鉴国内其它城市数字城管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经验,BOT投资建设运行模式可以减少政府一次性资金投入的压力和风险;可以解决复杂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中碰到的经验和技术力量缺乏等问题,保证项目的实施质量和实施进度;可以通过考核方式有效保证承建商在后期运行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可以充分整合政府、行业、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技术、经验等各方面的资源,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全面、深入、长效地开展。

(3)ASP模式(集中模式):ASP在业务模式上属于集中模式,由电信出资(一般在省一级,也可以考虑在地市一级)集中进行数字城管业务平台的建设,包括软硬件平台、网络等。各市在进行数字城管建设的时候,只需要建设呼叫中心、视频监控、大屏幕系统、本地机房和网络,并进行普查测绘,然后接入省级的集中平台即可。这样可以节约资金投入,提高业务平台的利用率。这种模式适合于有集中建设需求的省份。

2.2在资金不能一次到位的前提下,怎样划分系统建设阶段。

可以分期进行数字城管系统建设:

首先,按照部颁《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 106)标准,数字城管系统包括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及数据交换子系统九大标准核心子系统。在建设时,可以先满足建设部标准要求完成对这九大子系统的建设,在系统实际运转和成熟过程中挖掘新需求,再进行个性化业务的扩充,拓展其他子系统。

其次,在系统建设中,管理范围可以选择不一次性覆盖所有计划管理区域,而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先选取几个区或者街道作为试点纳入系统管理,在系统投入运转,各方面进一步熟悉新模式理念和机制后,再对管理范围进行扩展。

2.3针对市区两级系统,区县版应选择什么样的系统架构?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推广以来,经历了区级模式、市区两级交换式(分布式)、市区两级一体化(集中式)三个发展阶段,其中分布式和集中式都是针对市级平台的建设模式。

所谓集中式,是指将服务器等中央系统设在市监督指挥中心,数据全部存储在中央系统,由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所有的处理都在市监督指挥中心系统完成,各市直城市管理部门和区级城管指挥中心终端只是用来输入和输出,终端自己不作任何处理,所有任务都在主机上进行处理;所谓分布式,是指在市级平台和各区级平台都建立相对独立的系统,拥有独立的服务器,可以进行独立的操作使用。

集中式较分布式有实现全市统一化、市区两级数据同步一致、利于总体管理等优势,特别是避免了重复投资,节省了大量资金投入。因此,在市级平台已经完成建设的前提下,区县版的推广最好采用集中式的架构进行。

2.4数字城管系统可以利用现有哪些资源?建成之后又可以给其他部门提供什么资源?

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可以大大节省建设投资。一般来讲,系统建设可以整合其他部门的资源主要包括:

(1)规划或国土部门的地理信息资源。主要需要的是1:500、1:1000或1:2000的基础地形图数据,系统建设需要基于基础地形图作为底图开展网格划分、地理编码普查和部件普查工作。(2)网络资源。数字城管系统建成后,城市管理相关的部门与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需要实现网络上的互联互通,本项建设工作投资巨大,因此在项目的建设初期应着重了解政府的电子政务专网的覆盖范围,以便最大程度的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

(3)视频资源。视频监控作为一种发现问题的手段是城市管理问题的重要来源之一,可以通过整合现有的视频资源实现上述目的,如公

安视频、防汛视频等。

(4)呼叫中心资源。呼叫中心是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面向公众的主要窗口,是城市管理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如果本城市已经具备类似的热线呼叫系统,如12319,12345等,可以考虑利用该类资源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呼叫受理。如果城市不具备该类热线或热线不具备共享利用条件,也可以考虑租用中国电信的呼叫中心平台实现上述功能。

数字城管平台建成后,各专业部门基于政府专网实现了互联互通;通过系统进行办案的协同办公机制初具规模;城市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实现了集中和完善;监督指挥大厅实现了面向满足城市日常和应急需要的城市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工作体系。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所积累起来的这些的管理资源,可以为今后的城市政务信息化建设提供共享。

除此之外,数字城管系统的建成为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政务管理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树立了典型。例如:单元网格管理法、事部件管理法、GISMISOA一体化、无线通讯技术与政务管理应用软件的结合等等,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在今后政务管理的各个领域持续发挥影响和作用。

2.5数字城管项目一般由哪些部门牵头?

各地的牵头部门不同,不过一般都是城建相关部门或者信息化建设部门,目前各地在建设中,根据各自不同情况,牵头部门分别有:城管局、建设局、建委、市容局、市政局、信产局、政府信息办等部门。

2.6数字城管建设运行涉及哪些方面的数据,应该如何建设?

基础信息资源库主要包括基础地形数据、栅格影像数据、单元网格数据、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建设方法可以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普查与测绘,完成基础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首先需要对部件数据进行外业调查,调查结束后,需对部件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数字地图上进行标定,对地形图数据需作必要的处理,根据网格划分标准划分网格。(1)基础地形数据

基础地形数据库包括基础地形图(道路、水系、建筑物等图层)、正射影像图、行政区划图以及环境、城市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人文、社会经济等众多的基础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

基础空间数据库是数字城管平台建设的基础。数据分类依据各委办局所管理的数据信息内容进行划分。基础地理数据库可直接对城市管理相关的各部门提供准确实时的基础地理信息,保证了数字城管平台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为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建议使用1:500比例尺的基础地形图。(2)栅格影像数据

栅格影像数据将作为地形图的补充,用于直观反映城市地形和地貌,满足数字化城市管理位臵定位的需要。栅格影像数据一般包括正射影像数据和卫星影像数据,正射影像数据一般采用航拍方式获得,精度较高。(3)地理编码数据

地理编码数据库以点、线、面方式表现城市地理实体。通过地理 20

编码实现地址空间的相对定位,可以使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臵上来,提高空间信息的可读性,在各种空间范围行政区内达到信息的整合。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由盲目到精确,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

(4)单元网格数据

采用网格技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等原则,以一定的范围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为专题网格,将行政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的单元。(5)事、部件数据

城市部件即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主要包括道路、桥梁、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也包括门牌、广告牌匾等部分非公共设施。

通过拉网式数据普查,对市内的部件进行全面统计,按照网格化管理思想,将部件数据定位在电子地图上。

城市部件数据库存储的内容是城市管理过程中的所有对象,是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最重要的基础数据库之一。

具体分类标准参考《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CJ/T 214-2007)。

数据建设要满足以下要求:

 完整性要求:部件、事件的相关属性(时间、空间、位臵、权属、对应城管员等),要完整无缺地反映在待建系统中。

 一致性要求:系统的数据来自多个部门和业务系统,要保证数据 的一致性。

 准确性要求:地理位臵的偏差不能超过2米;权属信息不能有误;完好情况不能有误。

 实时性要求:事件数据非空间数据在市镇两级平台更新的时间不超过5秒;空间以及视频数据的传输和转换视数据量和网络负载情况不同,1M数据量在网络带宽不低于1M的情况下,更新(提取、传输、转换、入库)周期不超过5秒。

 安全性要求:部件的具体位臵信息属于保密信息,如要对社会公众开放,需要经过管理员授权,要防止非法使用。整个平台作为城市管理的信息中枢,需要具备较高的灾备、恢复措施。2.7数字城管项目对地图的最低要求是什么?

根据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213)的要求,在数字城管建设中,对使用的数字化地形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单元网格的划分应基于法定的地形测量数据进行,其比例尺一般以1/500为宜,但不应小于1/2000‛。一般情况下,各地的规划、国土部门或多或少均具备这样的基础地形图数据。通常,数字城管需要用到的基础地形图图层主要包括:道路中心线、面状道路、面状房屋、河流、铁路、地名等。一般,城市基础地形图的采集、更新和建库工作由当地城市测绘院负责,可以通过政府协调获得这类数据。基于该类数据进行单元网格划分、地理编码普查以及部件普查,即可完成系统地图数据的建设工作。

此外,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城市地理测绘工作起步较晚,有可能没有基础地形图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快速建设数字城管,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建设:购买城区范围的卫星或

航拍的正射影像图,基于该影像图进行网格划分和部件普查、建库,也可以基本满足数字城管系统的运行需要。随着系统的运行,相关城市可后逐步展开并完善地形图数据的测绘,最终建设成为符合建设部标准的数字城管系统。

2.8数字化地图的格式要求有哪些?

地图作为数字城管运行的一个基本条件,需要按照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地理编码》、《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中的相关要求来提供。

地图数据主要包括:基础地形图、部件图、地理编码图、行政区划网格化分图、影像图等。

所有地图数据,均需采用当地独立的坐标系,除特殊需求外均按照ArcGIS的shpfile格式进行提供,要求属性数据齐全。影像图数据要求提供sid或jpeg格式。

提交的数据按照数据类型分类提供项目规划范围的整幅shp图数据,例如上水井盖图层,需独立提交整个范围的独立shp文件。

目前主流的电子地图格式有:ArcGis、Mapinfo、AutoCAD,这几种数据格式均可以通过各自的工具自由转换。

2.9城管通手机有规定的品牌和型号吗?城管通在系统中的作用?能实现哪些功能?

目前系统并没有对手机的具体型号提出严格的要求,主要是对手机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有要求,目前成熟应用的手机操作系统主要包括安卓、windows mobile系列、windows CE系列。

根据部颁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CJ/T293)的要求,‚城管通‛是提供给城市管理监督员使用,主要用于实现监督员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巡查过程中向中心上报城市管理问题信息,接受中心的任务指令并反馈。该系统依托移动设备,采用无线网络传输技术,通过城市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体系、地理编码体系,完成城市管理问题文本、图像、声音和位臵信息实时传递。城管通的功能主要包括接打电话、短信群户、问题上报、任务接收、数据同步、GPS定位、地图浏览等。此外基于3G网络的城管通还可以实现视频上报等功能。

2.11数字城管建设过程的培训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开展?

从培训内容上主要包括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培训,数字城管业务培训,系统操作培训,系统维护培训四大方面,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一)数字城管建设培训

培训对象:业主方和主要参建方组成的项目组成员、领导 培训时间:售前阶段

培训内容:数字城管的建设内容,如何成立领导小组,如何分工等

(二)数字城管业务培训

培训对象:业主方的主要业务人员 培训时间:售中阶段

培训内容:组织机构的设立、指挥手册的制定、管理制度的确立等

(三)数字城管系统操作培训

培训对象:系统操作人员,分为监督员、接线员、值班长、派遣员、职能部门、督查员,按照角色分别进行培训

培训时间:试运行之前

培训内容:系统的基本操作,使用技巧,高级应用等

(四)数字城管系统维护培训

培训对象:业主方系统管理员 培训时间:系统试运行之后

培训内容:如何操作服务器,如何使用维护系统,基本故障的排除和解决方法,应急预案等。

3.5数字城管系统使用前后,具体哪些方面得到改善?

经过对各系统建成城市的调查,可以看到数字城管带来的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1)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

(2)城市管理问题的反映有了‚直通车‛,中间环节和管理层级减少,实现管理组织的扁平化,形成市民与政府良性互动、共同管理城市的格局,并解决了大量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3)‚数字城管系统‛的广泛应用,使政府电子政务广泛应用,并带动其他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新模式的管理思路对于其他领域的管理也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广泛的拓展空间。

(4)‚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带来的城市发展、公共管理和服务环境改善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社会影响力,可以吸引投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经济效益:

(1)整合各部门资源,进行统一管理,降低人力车辆成本;克服多头处理、重复处理等弊病,降低事件处理成本。

(2)由于城市部件(如:井盖丢失等)问题,普通事件及突发事件(如爆管、火灾)能够被及时发现,使得人员伤亡、资源流失、财产损失得到极大的降低及控制,直接经济损失将会大大减少。(3)极大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每年将为居民、从业人员和旅游者带来巨额的社会福利增量,经济效益将相当可观。3.6为什么说数字城管建设是一把手工程?

数字城管新模式的建设内容、管理机制、参与部门决定着其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数字城管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体制机制、应用系统、基础数据、运行环境四大块,整个项目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位协调的内容比较多。如基础数据的协调需要跨部门进行协调,还有体制机制建设过程中的机构的成立、队伍的成立、评价考核体系的建立、指挥手册的编制等,均需要一把手进行协调和决策。根据各地的建设经验,一把手重视项目推进速度比较快,运行效果比较好;反之,一把手不重视,项目建设的推进速度慢,运行效果不明显。

3.7要让数字城管在最短的时间内,花最少的钱尽快建成,应该怎样建设?

(1)在技术上一定要把好关,特别是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应用软件的开发,(2)选择有一定项目建设经验的承建单位。

(3)在实施前,建议要充分调研政府现有资源情况,避免重复投资浪费。在项目建设前期,协助用户做调研工作,根据其他城市在资源共享中的经验和特点,充分考虑已有网络和软硬件设备、GIS图层、服务热线、视频等资源,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节省资金,又可以缩短建设时间。

3.8 3G技术结合数字城管能做些什么?(1)专业部门的无线3G上网接入

目前3G牌照在国内已经发放,伴随着无线网络在速度、容量的大幅提升,以前很多由于速率问题无法实现的应用都可以进行开发。

3G技术在数字城管的拓展应用中,可以在提升专业部门处臵效率方面发挥作用,在专业部门处臵过程中,必须有专人在电脑前等待问题的派遣,而在处臵过程中,由于无法直接看到电脑上的数据,也无法达到快速处臵的目的。通过手机上的应用处臵子系统开发,可以让专业部门处臵人员随身携带3G手机,随时随地接收问题的派遣,处臵完成后立即反馈信息。

另外,在监督员上报和城管执法过程中,通过3G手机,可以对现场进行录像取证上传到中心数据库,为城市执法管理提供完整的影响资料。

(2)移动视频

在当前3G的应用领域,视频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通过3G网络的应用,可以将视频监控信息共享到3G手机上,使相关人员随时随地可以查看摄像监控信息,这个设计可以在数字城管、公安、交警等多个领域应用。

此外,随着手机功能的扩展,可以利用手机摄像头作为一个移动的摄像终端,利用3G网络实时向中心机房上传视频信息。该应用在无形中增加了大量城市监控终端,在日常城市管理,尤其是应急指挥领域,提供非常珍贵的信息资源。

3.9视频资源(天网、全球眼)怎样与数字城管系统进行结合?

全球眼系统具有直观性、实时性和可追溯性等多个特性,这些特性为城市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执行和监管工具,因此在各地的数字城管建设过程中都有较多的应用。全球眼与数字城管的结合方式如下:(1)电视墙应用方式:即视频信号采用传统方式在电视墙上展现,该方式下视频信号不能直接为数字城管系统使用,应用较少。(2)接口方式:通过全球通平台的接口模块,数字城管系统中可以直接查看视频信号,并允许进行云台控制、截图、录像、录音等多种操作。将视频位臵点在地图上标示后,通过直接在地图上点击视频点,就可以看到该位臵的实时图像信息,并可以完成各项控制和其他功能。

下面列举几个常用的视频资源应用方式:

(1)视频巡查与上报:视频监督员在监督中心,通过大屏幕和电视墙查看不同视频信号中反馈的图像,通过GIS系统可以在地图上随机选择视频信号,一旦发现违反城市管理要求的事件间,即可通过视频

巡查页面截图、保留录像、录音等功能形成城市管理案卷的佐证,派遣至相关部门解决,相关部门通过上述佐证即可轻松完成案卷的处理。

(2)视频定位与补充:监督员上报案卷或者群众举报案卷后,接线员可以通过距离举报位臵最近的视频点,获取现场的视频信号,从而完成对已上报案卷的补充佐证。

(3)视频核查与回溯:专业部门完成案卷处臵后,接线员可以通过视频系统查看现场情况,也可以通过视频回溯功能对比先前的录像信息,直观的完成核查工作。

视频资源在数字城管中有较多应用,下面列举其中几项:(1)常规视频监控:在城管重点关注的路段、广场等场所,布臵常规视频监控,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长效监管。

(2)工地管理:为各建筑工地配备视频监控设备,收集图像监控信息和声音监控信息,用于工地噪音管理、工地夜间施工管理等;由于工地视频多为临时性,因此,建议采用租用方式。

(3)渣土车管理:在渣土倾倒重点路段、场所附近,布臵一定数量的视频监控,全方位监控乱倾倒行为。

(4)移动全球眼:通过在执法车辆上配臵移动全球眼,完成执法行动保障、移动监管等,全面拓展城管的灵活性,解决执法行动无法取证的难点;通过拓展城管通的功能,增加移动视频,使数量庞大的城管员成为遍布城市各地的移动电子眼。

视频资源的运作模式如下:(1)新建视频资源: 29

购买:城管局出资购买摄像头、线路及平台,搭建整套视频系统。租用:电信根据城管局意愿,在指定地点增加视频点,利用现有的全球眼平台为城管提供服务,城管只需按期支付租用费即可。(2)整合现有资源:整合公安、交通、应急等视频资源,通过模拟信号支路的方式为城管提供相应服务。

3.10采用模拟信号输出的视频能否整合到数字城管系统中?

当前摄像头输出信号分为两种,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在传统的视频监控建设中以模拟信号居多,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新建设的视频信号基本以数字信号为主。

模拟信号的接入及展示主要以电视墙为主,配合以视频矩阵用于控制切换,缺点是应用不灵活,对网络条件要求高,优点是视频图像质量好。数字信号的优点是应用灵活,可以与电子信息平台紧密结合,因为是以流媒体方式发布,可以在任何联网的电脑上查看。

上一篇:感情的经典个性签名下一篇:制度草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