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管发展

2024-09-24

数字城管发展(共8篇)

数字城管发展 篇1

数字城管发展现状

从第一次实现网格化数字城市管理开始,我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先行者们就有足够的自信心在这一领域做出卓然的成绩。如今,数字城管新模式Ô¬创系统——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成功运行已Ó¬来第五个年头,这五年里,全国各地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也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数字城管犹如一棵倍受滋润的小树,在¾¬历了播种、发芽、成长之后终于硕果累累。

树之源:我国数字城管概述

建国六十年,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加速,日新月异的变革为人们带来全新的生活理念,同时也昭显出众多严峻的城市管理问题,因此,加强和改善城市管理的任务就变得紧迫而艰巨。城市建设和管理自城市诞生以来就是人类孜孜不倦所探索的问题,既古老、又常青,充满了挑战性和创新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日渐兴起,逐渐成为每一个城市管理工作者急迫面对与学习的要则。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众多飞速发展的城市的代表。改革开放后,北京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粗放式、被动式、突击式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迫在眉捷。

2003年底,北京市东城区成立了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课题组,与数字政通等单位共同针对《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课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运用“数字城市”理论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Ь同论等思想和方法,依托目前已¾¬比较成熟的信息技术,结合东城区城市管理的实际,提出了网格化城市管理的构想。按这一构想,东城区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地理编码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推出全区域、全时段的网格化城市管理解决方案以及与之配套的“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及应用系统”,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东城区25.38平方公里划分成10个街道、126个社区、1593个网格单元,由350名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通过一张网络和一个平台,将城市管理信息集纳于无形之中,不仅实现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也可以对市民的意见、心声进行实时的收集与反馈。

新模式在东城区运行和实践五年以来,始终保持高效、稳定的运行态势。共解决各类城市管理问题22万件,结案率长期稳定在95%以上,问题办理结案平均时间由过去的一周提高到现在的6.5小时,每月平均处置各类城市管理问题3000余件,处理问题数是过去的6倍。可以说,数字城管新模式的创建,提高了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水平,在加强政府管理城市、服务社会能力的同时,有效节约了政府管理成本,在推动城市生活环境和社会服务环境改善的同时,促进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热情的提高,用实实在在的效果践行了数字城管新模式。

树之长:我国数字城管推广历程

自2004年10月,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式上线后,2005年7月,“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和重要地位很快得到了中央编办、国信办、国家科技部、Ô¬建设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多位资深行业专家的高度评价,并被原建设部命名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组织在全国城市推广。同月,Ô¬建设部公布了首批南京鼓楼、杭州等十个试点城市(城区)。

2005年8月,“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系列行业标准颁布执行。同月,Ô¬建设部成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种种举措指导了数字城管新模式向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进行推广。

2006年3月,在无锡召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推广工作试点城市座谈会”公布了第二批郑州、台州、诸暨等17个试点城市(城区)。2006年11月,“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会” 召开,会上扬州模式得到好评,并被大力推广。会上提出了“‘十一五’末2010年,地级市全覆盖,有条件的县级市和县城也要建立起来”的目标,并指出,“发达的沿海省份应该在五年内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全覆盖;中等发达的省份五年内应该完成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试点城市;发展中的省份,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取得突破,至少是省会城市、大城市获得推广。”

2007年4月,Ô¬建设部公布了长沙、乌鲁木齐、甘肃白银等第三批共24个试点城市(城区)。建设部办公厅[2007]42号函确立2008年到2010为数字城管全面推广阶段,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条件具备的县级市要全面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2007年10月1日,Ô¬建设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并更名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同月,第三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的培训会议召开,会议向各城市代表宣贯了所有试点城市的试点任务,并强调建设工作应首先按照建设部标准规范执行。

2007年12月28日至29日,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到,“继续推广建设系统‘12319’服务热线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相结合的¾¬验,各试点城市年底前要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并通过验收。”

2008年8月,“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系列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和《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绩效评价》得到颁布执行,标志着随着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推广和深入。

2009年7月7日,为了进一步规范推广数字城管模式,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式建设导则(试行)》。这一举措,对推进各地科学建设数字城管,坚持标准,Ѭ序渐进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立案处置结案》即将出台,数字城管行业标准体系的发展完善对数字化城管执行手段的提升和运行效果的评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数字城管新模式已¾¬成功运行五周年,各试点城市按照试点工作要求和有关标准,积极开展工作,一些非试点城市、城区也开始积极进行数字城管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而已¾¬建成的城市(城区)也在继续探索数字城管的拓展升级应用,在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树之果:我国数字城管的建设推广状况

从东城区创建数字城管新模式,将现代化城市管理构想变为现实,到如今新模式在全国范围的遍地开花,新模式的推广工作一路走来,得到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新模式也在Ô¬建设部对行业标准的多次增补和修订中不断探索磨合,逐步规范和完善起来,并为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推动科技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仅以2006年到2008年三年为样本统计,全国共有10个直辖市/区、12个省会城市、28个地级市、8个县级市/县、17个市辖区,共75个城市(城区)建设了数字城管项目。根据全国的最新行政区划,目前全国共有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28个省会(首府)级城市、283个地级市、856个市辖区、369个县级市,1635个县,可见数字城管行业正处于欣欣向荣的全面发展时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从数字城管的管理模式来看,2005年,数字城管从区级模式开始发展,北京的海淀区、丰台区、宣武区及上海的卢湾区、长宁区等直辖市区级平台的建设贯彻了东城模式,对今后各市辖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区级模式逐步拓展到市级平台建设中,以杭州、成都等省会城市为代表,分别创建了“一级监督、两级Ь同”、“两级监督、两级指挥”的管理模式,为省内其他城市进行了示范和表率,更是为一些大中城市提供了借鉴。此外,扬州等中小城市也开始了对数字城管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2007年开始,数字城管进入了生机勃勃的全面发展阶段。截止到目前,全国已有100余个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县级市、县、市辖区的各级各类城市、城区展开了数字城管新模式建设。他们在符合各自实际的前提下建立了适合自己管理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数字城管行业的繁荣也带动了大批软硬件厂商企业的发展。作为数字城管新模式创系统开发商的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并实施了全国超过50%的数字城管项目,在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验收的33个试点项目中,数字政通承担的项目为24个,占73%,在全国数字城管的推展应用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目前,还有很多城市都在积极进行数字城管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¾¬建成的城市也在继续探索数字城管的拓展升级应用。依据现有项目的平均建设投资和建设情况,以及目前的全国的行政规划,预计至2015年底,数字城管系统覆盖全部地级以上城市,并大规模推广到市辖区及县级市和县,未来5年,数字城管系统的软硬件市场容量将达到150亿元。

这五年来,各地市根据自身特点,对数字城管建设进行了理论结合实际的改良。如,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创造了“一级监督、两级Ь同”的典型模式,“新两轴”的互动,推动了市、区友好型Ь作关系的形成,实现了城市管理的扁平化;常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把数字考评与数字城管的结合,实现了十三项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内容与数字化城市管理手段的无缝对接,成为数字城管有效运行的基础保障;烟台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探索实施了“两轴垂直,高位监督”的“市级监督,区级指挥”的管理组织模式,和信息采集员的市场化运作,优化了“监管分离”两轴体制,确保了关键数据的真实可靠;北京市朝阳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和诚信约束机制,同时整合了区、街乡、社区行政村三层互联互通的信息建设,建立了政府主导和公民广泛参与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不难看出,各城市(城区)纷纷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对新模式做出相应的探索与调整,将新模式灵活应用到不同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城市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也为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

树之愿:展望数字城管未来

未来,我国数字城管建设的发展被赋予两个层面的意义。首先,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作为已¾¬相对成熟的城市管理模式将广泛普及到全国各级各地城市(城区),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将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其次,网格化管理灵活的兼容性和很强的拓展性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思路将拓展到更多领域。

其中,作为数字城管的纵向延伸,数字社区建设是我国提高城市公共管理手段和能力的重要方式。《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提出“建设社区信息化平台,使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梳理、整合各类社区系统,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的自动化、现代化水平”。民政部的“百城(区)社区建设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已初步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其中大部分城区建有社区管理服务信息网络,具备实行数字社区的基础。数字社区将网格化的理念深入社区,扩展了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业务内容,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综合治安、社会服务等方面关系老百姓生活的内容,建立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一样的闭环的街镇网格化工作流程,为今后城市发展过程中管理和服务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扩充性,包括北京东城区、杭州、上海浦东区等较早应用数字城管系统的城市(城区),已¾¬开始把他们的系统向各区县、街镇、社区深入,整合了人口管理、劳动力就业、医疗卫生等管理与服务资源,建立了社区的网格化管理平台资源、运行机制与服务模式,为城市管理的各个角落都带来了新的启发。

同时,作为数字城管的横向延伸,专业网格化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网格化管理思想已¾¬拓展到了行政执法及公路管理、海塘监控、市政监管等多个专业领域。而3G等新技术的普遍应用将全新塑造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统:基于3G技术研发视频通话、视频执法、随时随地调用各专业系统的实时监控信息等功能,辅助执法工作有效开展。

数字城管发展 篇2

1.1 “互联网+”发展战略纳入国家顶层设计

“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实施,必将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字城管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数字城管建设中要注重应用大数据等技术,强化“科技强管”理念,推动对城管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利用,为决策提供支持。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实现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将成为未来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

1.2 社会治理理念推进城市管理创新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变社会治理方式。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是一种全新改革理念的升华,治理更强调多元与互动。城市管理创新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组成部分,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城管建设要最大限度对接人民群众的需求,倡导社会共同参与城市治理,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

1.3 智慧城市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方兴未艾

2014 年3 月,国务院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强调落实推广智慧化信息应用和新型信息服务,促进中国城市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和社会治理精细化。2014 年8 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8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 年,我国将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推进数字城管建设,是新时期杭州市城市管理工作肩负的重要使命,更是杭州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杭州市数字城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2.1 综合管理平台有待提升

目前,杭州市主城区城市化管理区域已实现全覆盖,城市管理相关行业也都已建成较为成熟的应用系统,但还尚未构建全市性的综合管理平台。部分副城及县市由于财政及管理体制等原因,未能覆盖到全部城市化管理区域,各区、县(市)数字城管平台仍存在问题协调难、考核支撑弱、配员差距大等问题,影响了全市数字城管的整体运行效率。

2.2 大数据共享应用有待加强

现有城市管理部门众多,存在职能重叠、多头管理、多头不管等情况。产生的城市管理数据难以完整及时获取,不少部门、行业的数据仍处于“信息孤岛”状态,人口、交通、建设等公共设施信息的数据共享存在较大障碍,无法有效实现跨系统、跨部门的大数据资源应用和业务协同处理。对外发布信息也无法有效汇聚,不利于形成数据资源开放、共享、融合、利用的管理格局。

2.3 便民利民服务有待优化

当前,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诉求和参与城市管理热情日渐高涨,数字城管便民利民服务有待持续优化。现有的数字城管监管模式仍然主要依靠人工采集,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及与市民的互动略显不足,需要进一步丰富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更加快速、有效、简便地提供数字城管服务,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数字城管带来的便民、利民、惠民。

2.4 辅助决策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对信息采集获得的数据分析不足,对全市街面管控、城市内涝、防汛防台等问题所映射出的规律、趋势等未形成有效分析,未与相关行业形成良性联动,没有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足够可供领导参考或对下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信息。此外,在城市管理的决策过程中缺乏数据平台和知识平台的支撑,辅助决策分析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 杭州市“十三五”数字城管建设发展的基本构想

3.1 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杭州率先成为特色鲜明、全国领先的信息经济强市和智慧经济创新城市的目标,坚持把发展数字城管作为新常态环境下推进政府转型创新、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战略举措,以提质增效、深化应用为重点,以促进数字城管数据资源的归集、融合、共享、开放为主线,大力推动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精细化、信息化和智慧化水平,实现杭州市数字城管事业高起点上的新发展。

3.2 基本原则

一是立足基础,开拓创新。以现有数字城管平台为基础,利用新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的转型升级。二是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坚持顶层设计先行,规划好数字城管发展蓝图,加强全局性调控,确保数字城管建设有序、高效开展。三是协同联动,规范运行。建立高效的协同工作机制,推行集约化建设模式,推进规范运行。四是资源共享,实际实用。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建立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实现管理资源的交互运用。五是政府引导,多方合作。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整合战略指导、运作管理、建设运行及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各方资源,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

3.3 总体目标

围绕发展信息经济、推广智慧应用的“一号工程”总要求,探索数字城管综合监管模式,健全数字城管建设和运行的标准体系和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数字城管管理效率和城市管理工作水平,构建“大平台、大数据、大服务”的城市长效治理模式,实现数字城管的全民参与、全民监督和全民受益,建成市民服务高度互动、行业监管智能人性、分析决策全面科学的智慧城管,在全国的智慧城管建设运行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4 具体指标

一是提升数字城管绩效。全市数字城管问题及时解决率达96%。二是提高为民服务实效。提供全时段、多渠道的为民服务,“贴心城管”手机客户端注册用户数提升50%。三是推进智慧城管建设。数字城管系统无故障运行率达99% 以上,建成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实现在“业务范围、管理对象、区域范围、管理层级”上的全覆盖。

4 杭州市“十三五”数字城管建设发展战略的任务构想

4.1 以服务创新为导向,促进数字城管“闭环”的转型升级

加强数字城管闭环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完善专业监管、社会反映与信息采集的校核机制,推进立案查处,完善部件和事件立结案规范,明确案卷结案后的反馈流程与标准,对运行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评定,形成问题上报、受理、处置、反馈的完整闭环。此外,还要不断降低问题漏报率,提高数字城管运行绩效,促进数字城管从开环向闭环、从静态向动态、从分散向综合的转型升级,形成现代城市治理的长效机制。

4.1.1 提高信息采集能力

坚持服务理念,进一步细化项目需求,选择优秀的企业参与信息采集项目,并通过夯实管理制度、强化人员培训和提高管控水平等方式,全面提升采集公司对社会、对部门的服务能力,巩固采集市场化模式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4.1.2 拓展运行管理内容

以打造“美丽杭州”, 建设“两美浙江”示范区为契机,全面推进数字城管的“全覆盖”管理,继续加大数字城管扩面力度,对主城区城市管理区域进行全面摸底,确保“零遗漏”;积极推进副城及县市的扩面,重点实现对入城口、主副城接壤区域、重要场馆、重点区域的全面覆盖。

4.1.3 强化综合考核评价

随着城市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创新考核评价思路,以指标科学化、过程系统化、结果显性化为主要方向,进一步完善数字城管工作考核评价模式。

4.1.4 推进工作责任落实

强化综合协调队伍建设,优化挂职管理模式,完善挂职干部结构,选拔更加优秀、综合素质更强的同志到市数字城管协同平台挂职干部队伍中来,强化队伍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4.1.5 固化城乡统筹成果

全面发挥数字城管在提升县市城市管理水平和中心镇城市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以数字城管工作为抓手,引导县市及中心镇转变观念,创新和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4.1.6 拓展服务保障功能

以市民需求为导向,拓展“贴心城管”手机客户端服务功能,落实市民日常沟通互动机制, 落实积分激励长效制度,将积分排名靠前的市民选聘为“城市管理监督员”,定期组织市民体验城管工作,探索配套互动机制建设。

4.2 以资源整合为基础,加快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的转变

围绕杭州建设智慧城市的总体要求,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感知及智能视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进一步整合资源、合理规划项目,重点推进智能设施、设备在数字城管中的应用,着力在城市管理领域预防、管控、解决各类空间、立面、街面的“城市病”,加快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的转变,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

4.2.1 完善指挥体系

以现有的数字城管平台为基础,完善统筹市、区两级的数字城管指挥体系,联结各区、县(市)、各职能部门、服务单位平台,确保信息即时交换、服务即时跟进、问题即时解决,搭建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

4.2.2 打造两大基础设施

云平台基础设施。基于先进的云计算技术,构建智慧城管Paa S平台。Paa S平台基于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云,在IT资源虚拟化的基础上,采用SOA技术,整合开发平台、中间件系统、工作流引擎、GIS引擎等具备共性的信息系统,搭建标准应用服务平台,实现统一的运维服务、安全服务、数字城管业务应用基础服务、数据分析服务等,为城市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提供统一的资源和服务平台。

大数据基础设施。基于先进的大数据技术,构建大数据共享平台和大数据处理平台。大数据共享平台整合归集数字城管业务的数据资源,建立内部业务系统的元数据和数据标准,实现内外部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单位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大数据处理平台分析海量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建立面向综合查询的数据仓库系统。

4.2.3 实施4 类应用系统

实施日常运行管理系统。立足大城管理念,在数字城管目前已有的1 300 多家网络协同单位基础上,拓宽管理范围,进一步扩充城市管理的内涵和范畴;重点开展智慧市政、智慧河道、智慧停车、智慧水务、智慧街面管控及智慧亮灯等分类体系的建设和运行。

实施公共服务系统。通过资源整合,建设面向市民和游客的便民服务及互动平台,接收市民求助信息,拓展市民发现城市问题的上报渠道。同时,多渠道向市民发布公共服务信息,比如:出行路况、突发事件、防灾救灾等,实现市民与政府的双向互动,引导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方向转变。

实施应急指挥系统。在城区防汛抗台、防冻抗雪及重大活动保障期间,借助视频监控及融合通讯等技术,在紧急状态下实时掌握现场情况,实施有效的指挥与调度,实现对应急资源的实时共享和应急场景下的科学指挥。

实施分析决策系统。引入大数据技术,基于城市运行的重要设施数据和业务数据,深入分析道路、桥梁、排水及河道等城市管理信息资源。通过建立决策模型和事前管理模型,挖掘城市运行的内在规律和特征,实现对城市管理的有效决策支持和提前预警,提高危机处置的能力,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5 结语

“十三五”时期是杭州市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东方品质之城、幸福和谐杭州的关键时期。杭州市“十三五”数字城管建设通过完善发展机制、规范运行网络、提升公共服务、探索法制进程及推进项目建设等综合措施来实现城市管理智慧化、网格化和管理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城市运行效能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观林,李圣权.杭州市推进“智慧城管”的优势及对策研究[J].现代城市,2012(2).

数字城管的创新实践与发展愿景 篇3

一、以“提升数字城管问题及时解决率”为抓手,建设服务、创新、高效的数字城管

四年多来,杭州数字城管坚持以提升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运行实效这三项核心竞争力为主抓手,立足“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和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全面实施了问题及时解决率考核,使运行实效不断提高到新水平。

(一)创新问题发现机制,首创信息采集市场化

在问题发现上,杭州大胆创新,采取政府“花钱买信息”、“养事不养人”的做法,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良好社会信誉和人力资源管理资质的公司从事信息采集(现有信息采集员400余名),率先在全国走出了一条实施市场化采集信息的新路子。一是通过利益驱动,确保了街面事、部件问题的及时、全面发现;二是引入了社会第三方,依据刚性的《杭州市数字城管事件、部件立案、结案规范》从事信息采集,确保了发现问题的公正与中立;三是较好地克服了政府部门自查自纠、自我监督“单体循环”的不足,减少了政府雇员的弊端;四是大大降低了运作成本。据测算,杭州实施市场化采集和自养监督队伍的成本比为1∶3.47。

(二)创新问题解决机制,提高数字城管运行实效

为推动问题的解决,杭州数字城管立足运行实际,建立了一整套处置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机制。一是建立了跨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在具体实施上,杭州数字城管坚持以“机制补体制”,再造了管理流程。按“一级监督,两级指挥,属地管理,按责处置”的模式,搭建了市、区两级数字城管网络,市级层面建立以数字城管信息处置中心受理大厅为“监督轴”、市城市管理协同工作平台为“指挥轴”的“新两轴”,各城区政府设立二级协同指挥中心,“两级平台”采取相关部门派驻的形式,将全市358家单位连接为可以实施扁平化管理的闭合网络,对数字城管问题实行分层交办,横向交由相关责任主体,纵向交由城区政府落实,增强了城市管理合力。二是建立了运行考核的倒逼机制。推行并完善了数字城管问题及时解决率考核,以及时解决率作为评价城区和市级相关部门(单位)数字城管运行绩效的唯一指标,将年度考核结果纳入市政府对城区政府的城管目标考核(占20-40%的权重),纳入市委市政府对主城区党委政府的经济、社会、文化综合考评指标之一,纳入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考核指标体系,对年度数字城管及时解决率考核排末位的,启动问责制。三是建立了配套的协调处置机制。坚持“问题处置在先,责任追究在后”,全面实施“代整治” (指义务人逾期不履法定义务,由行政主体代为履行或者委托第三人代为履行,并向义务人收取相关整治费用的强制执行制度),积极推行“备货制”(为有效解决建管衔接问题,针对建设向管理移交后的特殊材质问题进行提前备货,确保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设立了“代整治”和“备货制”专项基金,建立了数字城管情况向市委市政府直报制度,加大对争议问题的现场踏勘和协调力度,对部门无法协调的问题,由市政府分管秘书长亲临协调。四是建立了完善的标准和法规体系。出台了《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事件、部件立案、结案规范》,强化了刚性执行,减少“自由裁量权”。2008年8月,杭州以“政府令”颁布实施《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开创全国数字城管的立法先河,加快了数字城管的立法进程。

(三)创新平台共享机制,提高资源使用效能

基于市级数字城管主平台,促进资源整合共享,提供高效的技术服务和保障。一是做好向各区、县(市)的拓展延伸。出台了《做好县(市)、区数字城管建设运行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快向各区、县(市)的推进步伐,有望于2010年年底建成覆盖全市各区、县(市)实施城市化管理区域的数字城管统一平台,有助各区、县(市)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大大节省建设资金。二是进一步向其他行业拓展延伸。借助数字城管GIS、GPS等关键技术,建立了环卫车载GPS、自来水远程抄表、权力阳光许可审批等系统,实现了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为强化行业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三是围绕“停车新政”,建成道路停车收费管理服务系统。2008年,配合杭州市委、市政府“停车新政”的实施,整合了华数城域网、公交IC卡结算网、停车收费网,建立了停车收费管理服务和道路停车服务诱导平台,市民可通过拨打12319热线、发短信、登录网站和手机Web网、GPS导航、电台等途径,实时查询泊位信息,减少驾驶员寻找车位的行驶成本,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停车资源,促进停车管理服务的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停车诱导”和“家银通”项目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科技示范工程”,中央人民政府网站还对相关信息作了专门介绍。四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回报。据测算,由于信息采集走市场化之路,整个运行成本由预计投入的5000万元降至1700万元。由于系统建设走资源整合之路,建设投入也由预计的7000万元降至4000万元。同时,通过全市数字城管统一平台的搭建,各区、县(市)可节省建设成本1个多亿。

二、以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为目标,建设为民、惠民、亲民的数字城管

四年多来,杭州数字城管围绕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总目标,倡导“数字城管在您身边、为您服务”的根本宗旨,进一步拓展为民服务渠道,努力架设与市民沟通的桥梁,切实落实了“城管上水平,百姓得实惠”的“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

(一)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市民关注“小事”成“大事”

杭州数字城管坚持以“市民利益无小事”为宗旨,根本改变了过去“发现问题靠举报,处置问题靠突击,解决问题靠批示”的做法,城市街面的城管问题有了常态化的解决渠道,有助于展示务实、负责、高效的政府形象。一是市民关注问题得到了全面发现。信息采集员每天对全市城市化管理区域进行不间断的巡查,以市民的眼光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居民身边的琐事成为了政府案头的大事。自上线至2010年7月底,杭州数字城管共上报有效信息412.93万件,其中立案交办281.14万件,解决281.09万件;数字城管日均立案问题3000件左右,相当于过去一个月的量。二是实现了问题解决的提质增速。通过实施考核和完善运行机制,杭州数字城管问题处置的时间进一步缩短,效率进一步提高。较之上线之初,杭州数字城管问题解决率已由46%提升至99.98%,及时解决率由26.7%提高到99.04%;杭州数字城管单件问题处置时间已从 29.86小时下降至5.24小时,提速达82.4%。三是合力破解了“清洁难”问题。据杭州市统计局对15000户市民的问卷调查,在破“七难”问题中,市民对破“清洁难”工作的满意度连续三年都位居首位。

(二)依托数字城管平台,为民充当应急保障的排头兵

数字城管拥有一支专业化的信息采集队伍,并与相关城市管理资源实现了对接共享,能够在城区防汛抗台、抗雪防冻等安全和应急管理中发挥独特的作用。2007年台风“韦帕”、2008年抗雪灾以及2009年台风“莫拉克”期间,杭州数字城管依托“三个第一”解决机制,全面、及时地上报了街面动态信息,确保了城区防汛抗台、抗雪防冻应急举措的第一时间落实,为实现市民家中“零进水、零灾害”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坚持突击整治和长效管理并举,进一步提升市民环境生活品质

一是发挥平台优势,开展普查摸底。上线以来,杭州数字城管共配合行业监管部门对建筑工地、占道经营、户外广告、果皮箱、公厕、亮灯工程、渣土乱倒、文明施工、“创卫”迎检、“节会庆典”等进行普查240多次,为行业专项整治提供了及时、准确、翔实的数据信息。2009年,为配合全市的“广告整治年”工作,杭州数字城管仅用15天时间就摸清了全市“户外广告”的家底。二是推进专项整治,逐步纳入长效。杭州数字城管坚持逐步推进,将专项整治内容纳入日常采集,进一步落实长效管理。2009年,杭州还将渣土乱倒纳入了数字城管,并与“保洁”、“保序”捆绑考核,使渣土偷倒得到了有效遏制,由整治前的月均1800余件降为2-3件。三是依托“三个第一”,营造良好环境。杭州数字城管以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为目标,按“天天抓创卫”的要求,坚持在“细”字上下功夫,在“最”字上做文章,逐步向城郊结合部拓展延伸,不断拓展覆盖范围,事、部件由原先的122类问题增至181类,街面“四化”(洁化、序化、亮化、绿化)管理问题得到了全面解决,为杭州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多项桂冠发挥了作用。

(四)落实亲民服务新举措,逐年提高市民满意度

上线以来,杭州数字城管不断创新为民服务的方式,市民对数字城管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杭州市统计局对5000名市民的问卷调查,2009年,市民对“数字城管”的总体满意率达到了98.3%,涉及的市政设施、环境卫生、街面秩序、基础公共设施、市容环卫、道路绿化、夜景灯光等七类数字城管问题处置的满意率均保持在97.1%-98.9%的较高水平。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投诉件也大大减少,取得了社会评价一“高”一“降”的良好效果。据12345市长公开电话、12319城建城管热线电话统计,数字城管系统运行之前每月投诉400件左右,现在下降到190件左右,下降了50%以上。一是实现12319热线与数字城管的并轨运行。切实落实“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全天候受理市民关于城建、城管十二类问题以及停车服务诱导方面的咨询和投诉。自2007年5月并轨至2010年4月底,数字城管系统共受理各类问题96708件,及时回复率100%,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99%以上。二是开展近距离服务活动。坚持“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绩于民”,经常性地开展数字城管与12319联合进社区、进广场活动,面对面地释疑解困,把周到的城管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三是完善社区城管工作室制度。进一步延伸城市管理的触角,发挥全市400多个社区城管工作室的作用,建立社区发现问题统一归口数字城管的解决机制,为小事不出社区奠定了基础,沟通了社情民意。

三、以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为最高愿景,建设科学化、特色化、精品化的数字城管

中共杭州市委十届全委会提出了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总目标,由此确立了未来杭州实现科学发展的共同愿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杭州数字城管将继续在创新举措、提高实效上保持良好态势,发挥在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中的主抓手作用,努力建设科学化、特色化和精品化的数字城管。

(一)围绕科学化的要求,促进杭州数字城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是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统筹兼顾各环节的实际情况,结合运行实际设立相对合理的权重系数,建立各环节的评价模型,使数字城管考评客观、公正、全面。进一步完善数字城管处置标准,符合运行的实际情况和城市管理发展的需要。二是逐步消除数字城管发展的不平衡状态。强化对运行水平相对较低的相关城区、部门的指导,提供对策建议,补强薄弱环节,实现各城区、部门数字城管工作的协调发展。三是着力打造杭州数字城管发展的新亮点。认真总结杭州数字城管四年来的运行经验,学习兄弟城市的先进做法,加大对现有问题的研究力度,形成一系列有利于实现杭州数字城管提质增效的新做法、新机制、新亮点,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二)围绕特色化的要求,推动杭州数字城管的进一步优化升级

继续做强做优数字城管“杭州特色”,在保持往年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一规范一法规”工作。一是编制《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采集规范》,建立信息采集准入标准,规范信息采集市场。二是启动《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条例》的调研工作,解决目前《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适用的局限性,从根本上奠定数字城管运行的法制基础,推动杭州数字城管的科学发展。

(三)围绕精品化的要求,永葆杭州数字城管的发展活力

一是推出精品服务。牢固确立“最好的管理在于服务,最好的服务在于细节”的理念,面向网络单位、行业部门、市民以及各区、县(市),加大服务和指导力度,畅通服务渠道,优化服务流程,展示良好形象。二是实施精品战略。围绕“覆盖最广”的要求,确保2010年年底各区、县(市)数字城管的上线运行,建成全国第一个市辖城域数字城管统一平台,同时进一步向城市化推进区域延伸;围绕“速度最快”的要求,着力完善信息采集市场化、协调处置和问题解决机制,进一步实现杭州数字城管的提质增效;围绕“功能最优”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系统功能,深化数字城管、停车诱导等系统建设,推进资源整合共享,打通“信息壁垒”,提高资源使用率,进一步实现系统功能的拓展、优化和升级。三是产生精品效益。在数字城管建设和推进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优化处置环节,推进街面巡查监管资源和信息技术资源的整合共享,发挥数字城管全时段、全覆盖、市场化、精细化和快速高效的平台优势,努力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综合数字城管系统 篇4

介绍方案

中国电信黑龙江分公司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四

目录

一、前言.................................................3

二、系统简介.............................................3

三、系统建设意义.........................................4

四、总体建设目标.........................................5

五、总体架构.............................................5

六、数据平台.............................................7

七、网络建设.............................................8

八、软件系统.............................................9

九、职能中心............................................10

十、考核机制............................................10

十一、系统特点..........................................11

一、前言

随着政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以及以人为本服务市民意识的不断加强,建立适应现代城市管理需要的新型城市管理体系是当前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现代化的城市管理要求对城管实行空间立体、全过程、参与社会联动,面向市民、服务市民的网络化管理。

城市管理机制改革的深入和服务市民意识的建立与发展促使城管各级政府机构加强实行面向绩效的工作模式和作风,以适应城市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成倍数的城市管理压力,以及满足市民日益高涨的城市管理要求。

二、系统简介

数字城管系统综合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GPS卫星定位技术、GPRS无线网络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单元网格技术、城市部件管理技术、数据库技术、智能客户端技术、工作流技术、协同处理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等多种先进而成熟的数字城市技术,是一个技术先进、框架灵活、运转高效的分布式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系统结合城市管理的发展趋势对原有的城市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进行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精确定位和监控,结合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现场数据采集,结合地理定位技术实现移动执法等城市管理的快速反应机制。数字城管系统的主要内容为:建设一个平台,建立两个中心,形成一套考核机制。一个平台是建立统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能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和各个专业管理部门的多级多类城市管理应用需求,实现统一平台、集中管理、信息共享、分布应用,主要包括划分单元网格、开展城管综合信息普查、开发应用系统、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两个中心是以监督和执行适度分离为原则,建立城市管理与社会服务监督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两个中心,实行监管分离。一套考核机制是为了保证新模式下城市管理的健康运行,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立的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考核体系,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考核评价,既能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执法质量。

三、系统建设意义

通过建设包括城管局各分支节点、移动执法终端的统一网络平台,建设集中的城市管理数据中心,集中存储和管理地面城市部件基础数据、万米网格规划数据、工作计划数据、执法指挥调度移动数据、执法处理、市政园林环卫管理、视频监控、公文等数据。通过集中的城市管理数据中心实现应用系统统一、数据结构统一、流程规范,实现城市管理管理工作的规范和高效。

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是城市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技术保障体系,能够达到以下业务目标:

1、实现从城市管理工作规划计划到日常工作处理的全过程流程化管理,实现信息动态管理,由事后处理转为事前预测。

2、通过对城市管理工作处理标准、业务处理时限等特定指标的考核进行职能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迅速予以反映,督促有关部门加以纠正。做到实施目标管理,强化指标考核。

3、加强城市管理日常工作统计数据的分析管理工作,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决策支持。

4、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原则在城管局范围内统一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一方面提高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促进管理水平进步。

四、总体建设目标

依据建设部标准,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以网络中心和数据中心为支撑,以协同应用为主导,以“执政为民”为目的,建成功能完善、高效实用、高度集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数字化综合城市平台。”

通过建立数字城市管理系统,优化市政府和街道的管理流程、模式,提高为民为实事的效率和质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实现城市管理向高效、敏捷、精确方式的转变。通过构建一个综合化数字管理平台,分阶段逐步建设涉及城市管理的市容、市政、交通、治安联防、园林绿化乃至应急指挥相关内容。

五、总体网络构架 采用基于集中的数据中心、成熟的三层体系结构技术、通过有线、无线组网组成的集CTI、GPRS、GPS、移动应用、视频监控等技术的三层应用体系。

数字城管系统要电子政务专用网络和无线通讯网络,以数字城市技术为依托,集成基础地理、单元网格、部件和事件、地理编码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的网格化监督和管理;并且通过城管系统的建设,实现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应用系统之间业务数据的信息交换,达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推进城市管理达到主动、精确、快速和统一的目标,真正整合优化政府信息资源和政府数据库群,建立覆盖全时段、全范围的城市管理与运营体系。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可称为“五个一”:搭建一个数据平台、建成一个网络、开发一套应用软件、建设一个职能中心、形成一套考核机制。

数字化城管总体构架图

六、数据平台

一个数据平台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部件事件库、网格地理编码库、业务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全部集中在数字城管系统的数据中心。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利用市规划局提供城区基础地形图数据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在规划局更新基础地形图数据后,考虑通过数据导入的方式来更新数字城管系统的基础地理信息库。

2、网格和地理编码库

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础上,以1万平方米为精细管理量级为单位划分单元网络,由测绘部门和街道共同协作进行科学的划分。并通过城市地址普查建立地理编码库。

3、部件事件数据库

遵循建设部规范标准中提供的部件、事件分类标准,结合江阴市的实际情况,对所有部件、事件进行编码,形成统一的部件和事件编码数据库。

4、业务数据库

业务数据中主要包括系统运行中的公众举报数据、监督员上报数据、监督员核查数据、业务案卷数据、业务流转数据、业务督办数据、业务表单数据、机构人员角色数据、综合评价结果数据等。

5、其他基础数据库

主要包括系统运行支撑数据,如机构人员角色配置、业务配置、工作流配置、地图使用配置、工作表单定义、文号定义、惯用语定义、统计报表定义等。

七、网络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是数字城管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本系统的网络主要用来连接监督指挥中心、数据中心、相关责任部门、镇、社区、城管监督员、公众等。对这些单位会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中心和各政府部门之间的连接通过政务网络实现;社区、公众通过互联网连接到数字城管系统的外网服务器;城管监督员通过移动无线网连接到城管系统数据中心。

通过网络基础设施,可以构建信息采集渠道,公众可通过移动电话、固定电话、互联网提供信息;城管监督员使用“城管通”移动手持设备采集信息。也可以建立一个畅通的协同工作平台,中心和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实现在线协同办公,确保工作的高效。

八、软件系统

数字城管应用软件系统,该软件用以实现城市设施和城市环境管理所需的功能,从城管信息的采集、上报、处理、结案到综合评价,均由该系统实现,同时该系统也负责实现各种信息的存储和管理。

该系统具体由以下子系统组成,包括: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

●协同工作子系统;

●大屏幕调度指挥子系统;

●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

●地理编码子系统;

●综合评价子系统;

●构建与维护子系统;

●数据交换子系统;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视频监控子系统;

●移动办公子系统

●网站发布系统

九、职能中心

根据建设部及省建设厅有关数字化城管机构设置要求,应将监督中心与指挥中心职能分离。也可采取市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市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的形式。

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业务流程分五类情况:

1、监督员直接发送的需要调度指挥的部件、事件信息,由呼叫中心立案后,批转指挥人员处理;复杂情况需报请值班主任签发后再转批指挥人员处理。监督员(同时也是城管执法队员)发现的能够立即处理的部件、事件信息,由监督人员当场处理,完成后把案件信息和处理结果上报监督指挥中心备案。

2、接到群众电话或手机短信举报的部件、事件信息,由呼叫中心接线员记录后,呼叫监督员根据举报的位置现场查看情况,发回消息,确认后按照第1类情况的处理路径再流转。

3、由职能部门、街道(乡镇)直接上报的部件、事件信息,呼叫中心立案监督审核后,批转到指挥人员处理。

4、接到群众由政府网站上报的部件、事件信息,由呼叫中心立案后,批转到指挥人员处理。

5、通过以上途径收到的城市软环境、社会管理信息,呼叫中心立案监督审核后,批转到相关委办局信息平台或呈报市政府市长热线等。

十、考核机制

为了保证新模式下城市管理的健康运行,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就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考核体系,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考核评价,既能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执法质量。进一步通过考核手段,提高依法执政,强化行政处罚。

1、系统考核。通过考核各专业部门、各街道的立案数、办结率、及时办结率、重复发案率,促进各街乡、各专业部门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

2、内考核。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内部考核,由城管局将系统考核的结果纳入政府部门目标管理,定期通报各部门。

3、外考核。在政府网站上定期公布各部门办理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和满意度评价,同时进行网上打分。

十一、系统特点

1、符合国家相关规范

《城市市政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城市市政监管信息化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

2、功能齐全,涵盖了市民服务、业务处理、行政审批、督查考 评、绩效考核、决策分析等城管部门相关工作内容。

3、高性能、高精度,采用了目前国际先进的超高速地理信息及 图形系统Q-MAP,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定位,精度可达15米以内。

4、灵活性强,基于工作流引擎驱动,使得流程可定义、可控制、可预警。

5、主动式管理,能够自动弹出工作任务,各工作环节可互发信 息。

6、安全性高,采用VPN、数据加密、身份认证、防火墙等多项 技术来保证系统的网络安全及运行安全。

7、本系统已经获得中国软件检测中心的检测通过,并获得国 家版权局的独立制作权登记,是一个成熟的技术。

数字城管优点 篇5

数字城管无线微波视频监控比起有线视频监控,主要有以下突出优点:

1、无线微波视频监控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是目前技术最先进产品,平均可靠工作寿命达8年以上。

2、综合投入成本低,只需一次性投资,完全不需要挖沟(费用高、影响市容)、埋管布线,太阳能供电无后期运行费用。

3、对有线网络、有线传输的布线工程带来极大的不便,采用有线的施工周期将很长,甚至有的区域无法实现,而采用无线微波监控可以摆脱线缆的束缚,有安装周期短、维护方便、扩容能力强,迅速收回成本的优点。

4、无线微波视频监控扩展性较极强,只需要增加发射机与接收机及前端设备就可以完成,极大的节约后期投入维护费用低,且即插即用、免维护。

5、无线微波视频监控基本无衰减,如果设备有部分老化现象,只需更换老化部分的设备而无需全套更换,无线微波视频监控移动性非常高,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前端设备只需在某一范围内移动就可实现另一监控目标。

6、无线微波视频监控施工难度低,免除了许多的不明因素,施工速度快,人力物力少,工程完成质量高。

7、采用无线微波视频监控技术体现领导低碳、环保、绿色的前瞻性理念。

3G数字城管无线指挥管理系统主要带来的好处:

1、按照国家建设部相关数字城管的标准,建立区地理信息GIS平台为依托,采用当前最新通信技术-3G实现远程、移动图像采集监控违规地点的实时状况,以图像或数椐实时传回指挥中心备查和事件发出处置指令,指挥监督系统将“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区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及其他”等六大类区政设施部件和“区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等五大类城区管理事件列入数字化管理巡查范围,同时组建数字化城区管理巡查队伍和指挥监督中心,建立“巡查派发处置结案考评”的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

2、一个中心 一张网络 一套流程

结合“小政府、大社会”的构成框架和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的体制设置,数字化、网络化

管理模式设置为“一个中心、一张网络、一套流程”的体制内循环系统,即建立一个“数字化城区管理指挥监督中心”、设置一张“数字化城区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实行一套“数字化城区管理业务流程”。

3、指挥与监督职能合一

组建的“数字化城区管理指挥监督中心”具备指挥与监督双重职能,实行指挥、监督职能合一的管理模式,即对案件的受理立案、派发、协调、结案以及对各责任单位的处置工作效率进行监督考评,均由数字化指挥监督中心统一完成。这种管理机制,使公共资源集中利用,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和办件的流转环节,减少了办案经费,提高了整体效率。

4、建立一级指挥监督平台

“数字化城区管理指挥监督中心”是区一级指挥监督平台,负责受理巡查员上报办件和区民投诉,按照“一级平台直接派发到处置单位”的运作方式,将办件根据职责权属直接派发到各责任单位,并跟踪督办处置情况,对核查属实的办件予以结案。

5、纳入政府效能绩效考评项目

数字化城区管理工作纳入政府效能绩效考评项目,指挥监督中心每月底向区效能办和区政区容管理委员会上报当月数字化管理办件处置情况绩效考评情况,并将数字化管理处置工作考评列入区环境综合整治考评项目中,有效促进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

6、推行社会化管理

数字化城区管理在现有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利用智能手机完成GPS定位,实时查看相关巡查人员是否在其工作位置,试行“一格六员”(即领导员、城管员、环卫员、社区员、巡查员、志愿员)网格化责任管理机制,城区管理实现“区、社区”二级联动,促进城区管理社会化。

青岛卡波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城管工作报告 篇6

自2009年9月份数字城管试运行的几个月以来,我们不断学习、探索,现在对数字城管的工作也有了基本的认识,下面是我在前面几个月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总结:

一、对数字城管的认识

(一)数字城管基本概念

数字城管是指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促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的信息化措施。数字城管把像井盖、路灯、邮筒、电话亭等城市部件配上一个“身份证”。通过监督员在自己的责任区(将城市以万米为单元划分为单元网格)不断巡查,通过带有GPS定位的手机终端将问题拍照、录音、定位并上报给监督中心。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适应我市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

(二)数字城管工作流程

城市管理监督员在规定的若干单元网格内巡视,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后通过城管通实现问题信息的采集,并通过无线网络实现位臵、图片、表单、录音等信息上报,还有一种方式是监督中心接收社会公众举报的城市管理问题,通知监督员核实,监督员上报核实结果。下面是案件的基本处理流程:

1、案卷建立阶段

监督中心信息员和值班长接收城市管理监督员或群众上报的问题,立案、审核后,批转到指挥中心派遣员。

2、任务派遣阶段

指挥中心派遣员接收监督中心批转的案卷,派遣至相关专业部门处理。

3、任务处理阶段

相关专业部门按照指挥中心的指令,处理问题;将处理结果信息反馈到指挥中心。

4、处理反馈阶段

指挥中心将相关专业部门反馈的问题处理结果信息批转到监督中心。

5、核查结案阶段

监督中心通知相应区域的城市管理监督员到现场对问题的处理情况进行核查,城市管理监督员通过城管通上报核查结果;如上报的处理核查信息与指挥中心批转的问题处理信息一致,监督中心进行结案处理。

二、工作总结

(一)网络知识的运用

来到数字城管中心工作以来,我学到很多网络方面的知

识,很多是过去在学校里接触不到的,通过在实际工作中边学边用是我自己的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软件的应用与学习

工作中我学会了数字城管软件系统的应用,现在已可以熟练掌握数字城管工作流程中各个位臵的工作。数字化城管的工作流程分为5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要求,所以现在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探索。不仅要掌握专职工作要求的软件,工作中遇到需要的我们就要学习。我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办公软件和平面设计软件。

(三)城管通的问题处理

通过前短时间的总结与学习,我已经对城管通的常见问题做了些总结,对软件的维护进行了学习。要做到可以处理所有问题我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今后的学习还需要更加努力。

(四)监督员的巡查工作

通过前段时间在各段路段巡检,对各街道的门店有了更多熟悉,现在工作中碰到监督员描述不清楚的情况,可以更详细的对案件地点进行描述。我通过外出巡查体会也对城管通在室外经常出现的问题有个一些更深的了解,这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三、工作计划

(一)锻炼自己,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

1、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争取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面,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联系,不断探索研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自我加压、调整心态

心态决定工作的好坏,所以在工作中要不断自我调适,把控积极乐观情绪的方向,时刻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天的工作和挑战。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不断在思维上求创新,工作才能出亮点。

(二)勤于思考、反思中求进步

由于数字城管正处于试运行阶段,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所以对问题的总结思考就成了更重要的部分,不断从问题中发现漏洞,有助于更好的完善数字城管工作。

(三)立足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努力把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中,立足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运用专业知识,认真总结体会实践与理论的联系。

四、工作中的问题

(一)专业部门对数字城管得重视度不够,很多时候不能及

时回复延期原因,甚至有不处理不理睬的现象。

(二)与专业部门缺乏沟通。

五、几点建议

(一)制定奖惩措施,对处理案件及时的单位给予奖励,重

视度不够得部门给予处罚。

(二)加强与专业部门的沟通,协调好责任分工界线。让所

数字城管发展 篇7

数字化城管项目是该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2011年, 大邑县打包建设整个数字化城管系统, 包括新建300个视频监控点位, 并进行公开招标, 最终成都移动中标。通过该项目的示范效应, 可有效推动其他三圈层郊县数字城管项目的建设。双方合作是成都无线城市建设获得重大突破的体现, 标志着大邑城市管理工作步入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网格化管理轨道, 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提升区域竞争力,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成都铁通四川佳能达医药公司签订固话通信服务协议

本刊讯2011年12月20日, 成都铁通与四川佳能达医药贸易有限公司签订固话通信服务协议。四川佳能达医药贸易有限公司隶属四川好医生制药集团, 集团旗下的“好医生”品牌在国内医药界已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先后荣获四川省著名商标、中国著名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成长百强企业最具公信力品牌等称号, 集团位居中国成长企业百强第32位, 2010年荣获“中国制药行业百强影响力品牌企业”。此项目的接入, 对于成都铁通提高知名度、塑造良好的服务品牌具有积极的意义。 (陈琤)

中移动无线音乐基地杜比合作打造高品质音乐下载服务

数字城管让城市更美好 篇8

记者:周主任,请您介绍一下何为数字城管系统?该系统具体是如何对城市进行管理的?是否适合每个城市推广运用?

周同友: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现代化科技手段,采用城市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与事件管理法,实现城市日常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系统。该系统将城市管理部件进行准确定位编码,通过数字城管监督员分布在管理网格内全天候、不间断巡查,发现城市管理事件、部件问题,通过信息上报—立案—派遣—处理—反馈—结案等六个环节,监督产权单位和责任人及时处理问题,确保城市管理规范化、秩序化,以及各类城市服务设施安全可靠和有效运行。通过几年的实践已证明,数字城管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新模式,住建部正在组织进行深入、广泛的推广。

记者:请问数字城管与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有何不同?数字城管系统对石家庄的城市管理工作有何明显的促进作用?石家庄数字城管系统自2009年正式运行以来,石家庄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

周同友:数字城管与传统管理模式相对比,有四个方面的优势和进步。一是管理对接更严密、管理方式更精细。新模式从管理角度方面,按照空间网络技术的原理,以社区为基础,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负载均衡、无缝对接、相对稳定的原则,将管理区域进行精细划分,明确管理责任人,实现粗放型无序管理向精细化有序管理转变。二是管理内容更广泛、管理对象更准确。新模式充分体现了“大城管”理念,管理内容涵盖了城市管理所有事、部件,涉及几十个部门。通过对城市部件和事件进行分项、分类,在数字地图上定位,建立属性数据库和地址地理编码库,明确管理责任单位,改变了管理对象模糊、基础设施底数不清的无序状态。三是管理手段更先进、问题处置更迅捷。数字城管整合了网络信息资源,搭建了城市信息系统,创建了新的信息传递方式,将城市管理过程由过去的手工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转变,使数据更准确,管理更迅捷。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保证了城市的全时段监督,全区域管理。四是管理体系更科学、绩效考核更客观。数字城管是一套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信息系统自动生成评价结果,对系统中的各环节、各部位、各岗位进行科学评价和有效监督,并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实时显示,做到了对各职能部门、全区域管理的一目了然。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岗位、每个层面、每个系统的功效,建立、健全了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由于数字城管监督考评结果的媒体公示和与被考评单位班子考核,以及职务、奖惩的挂钩,对城市管理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一是区委区政府提高了重视程度。被考评单位组织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问题、上路检查督导,现场解决处理问题越来越多。二是机构设置得到了完善。被考评单位大都建立或正在建立监督考评专门机构,并不断调动乡办职能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引导、推动乡办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上水平。三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被考评单位城管、保洁人员数量进一步增加,人员待遇也普遍提高,临时工大都缴纳了社会保险。四是设施投入明显加大。被考评单位在市政设施方面不断增加建设投入,2011年市内五区投入资金比去年增加4150.39万元,同比增长42.4%。五是问题处理效率提高。被考评单位对城管问题处置的及时率和完整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自2009年数字城管正式运行以来,通过数字城管监督考评,有力推动了市容市貌的明显改观。城区主要道路清扫保洁继续保持高质量,小街巷的保洁得到了较大提高;主街主路及出入市口的占道经营、店外摆放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灯光字号、霓虹夜景基本保持完好;二环内街道乱贴小广告、道路污水外溢、街道破损大坑、井盖长时间缺失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记者:您曾提到过,注重考评结果的运用是推动数字城管发展的核心动力,如何理解?

周同友:上面已经谈到了,数字城管系统“考评结果的运用”对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城市容貌的改观和保障市政设施功能的完好发挥了巨大作用。数字城管系统的运行丰富了城市管理监督考评体系,而考评结果的运用,对数字化城市管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注重考评结果的运用是推动数字城管发展的核心动力。

记者:石家庄市市容管理考评办公室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推广数字城管系统?

周同友:石家庄市市容管理考评办公室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石家庄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谋划石家庄数字城管系统建设。一是拓展数字城管覆盖范围。目前考评办正在组织指导数字城管的拓展建设,计划2012年主城区将由二环内的106平方公里、45个街道办事处,拓展到三环内187平方公里、56个街道办事处,同时四个组团县(市)将同步建设完成。在三年上水平期限内,数字城管将拓展到石家庄全市域的县(市)区。二是丰富数字城管监督手段。利用物联网等新技术,逐步扩展系统内涵,增加智能监控设备,推动由狭义的城市管理向广义的大城管、由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格局转化,构建城市精细化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城市横向和行业纵向系统间的协同。在2011年市内五区启用34部移动视频监控执法车的基础上,力争2012年实现高新区和四组团县(市)移动视频监控执法系统与市区联网运行,实现智能监控逐步向智能城管转化。三是对系统软硬件进行优化升级。增强数据分析评价能力,力争在2012年达到数据随时调取,评价即时生成,提高即时分析能力。同时,改变当前单一的管理模式,2013年年底前逐步建立起分级分层控制管理和统一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市内五区和高新区、四组团县(市)依托市数字城管监督中心平台,共享资源,实行集中式管理。除四组团县(市)外,石家庄市域其余县市依托市平台搭建系统,建设独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通过数据交换的方式与市级平台进行信息交换,实现分级分层的分布式统一管理。

记者:相对于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城市软环境的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是一种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您感到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对于数字城管的发展您有哪些可操作的建议?

周同友:数字城管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建立时间还不长,在运行过程中确实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我认为,一是存在体制不顺的问题。数字城管系统所监督的范围是一个城市的所有事、部件管理,目前数字管理系统大都隶属于某个政府部门,这样在实施监督管理时就会出现横向监督的问题,而不是高位监督,遇到具体问题往往需要政府协调,影响工作效率。二是城市部件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问题。由于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的部件变化较大,数字城管基础数据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更新而影响运行效果。三是建设资金的问题。数字城管是一个新兴的管理模式,同时也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在不断扩大监督范围和新建设施的同时,整个系统平台的软硬件需要不断升级,部件数据需要不断更新,系统网络需要不断拓展。在城市各项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情况下,数字城管建设资金也是一个不小的困难。

建议尽快整合多部门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大城管”理念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真正实现数字城管服务社会的理想目标。

记者:展望“十二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管理也将面对更加复杂的形势。请问石家庄市将如何进一步加强管理,使得城市更加美好?

上一篇:我“学会”这样当班主任-班主任工作艺术下一篇:农廉网便民查询服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