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及电力拖动课程

2024-10-25

电机及电力拖动课程(精选11篇)

电机及电力拖动课程 篇1

作为人类目前所使用的最重要、最主要、最便利的能源—电能, 其生产、传输、使用中, 所产生的电量之间、电量与机械量之间的变换,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和电磁力定律, 实现机电能量转换或电能特性变换的电磁机械装置, 电机都是其中主要的关键设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将获得有关电机与拖动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作好准备。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较紧密, 既需要严谨的理论知识, 又需要与各种实际电机相结合, 而且其理论部分较为抽象深奥, 对初学者来说不易理解, 历来都是难教难学的课程之一, 它是后续专业课程的瓶颈。另外, 自动化系统的被控对象, 很多情况都是由电机来驱动的, 所以《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课程对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 近几年来《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课程的学时数越来越少, 如何让学生在规定的学时内掌握应有的知识, 又如何教好这门课程给教师提出了新的难题。

所以根据以上问题, 我们课程组在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基础上, 根据我校的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 从2006年对该课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建设, 确定了建设目标和步骤,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课程指导思想及定位

1. 课程指导思想

本课程属于“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从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运行性能、电力拖动系统基础等知识, 重点在于电机的应用。既为运动控制系统、电气控制技术、交流调速等多门后续课程奠定专业理论基础, 又为学生以后从事电气工程及其它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技术基础。

2. 课程定位

经过24年轮次的本科教学实践, 我们对该课程有了明确的定位—面向电气信息类和各相关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技术基础领域课程,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电机与拖动工程专业技术基础理论, 明确其应用领域, 展望其前沿新技术和新方法, 扎实基础, 开阔眼界。

二、课程建设目标与步骤

1. 课程建设目标

使《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课程建设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材和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及教学管理、教学条件等方面质量优良, 起到辐射示范作用。

(1) 将本课程建设成为教学内容先进, 教学方法新颖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2) 将本课程内容与电气工程实际相结合, 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适应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特别是在智能楼宇自动化、商业自动化、运动控制系统专业方向上的体现。

(3)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 使课程生动有趣;采取科学的教学体系, 以适应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的需要。

(4) 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培养出更多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2. 课程建设步骤

(1) 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使《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课程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教学梯队健康发展, 青年教师全面成长, 涌现校级以上教学名师。

(2) 汇聚提炼、推广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探索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 力求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课程得到最佳运用, 形成经验性的成果, 进一步深入推动教学改革。

(3) 丰富教学资源库。发挥课程网站在教学和交流环节中的作用, 扩充完善课程资源及网上课程资源库。

(4) 全面推进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项目研究, 逐步形成“提高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体系。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组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非常重视强化三种观念:即把教学对象放在首位的观念;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观念;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统一的观念。

1. 知识的基础性

《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是电气信息类的各学科的基础课程, 是国民生产生活电气化的工业基础知识, 直接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也是从事该类领域技术和研究的重要基础。主要介绍直流电机的原理与运行、变压器、交流异步电动机原理与运行、交流电机调速、微控电机;讨论它们的基本结构、基本工作原理、运行特性;通过分析它们内部的电磁物理过程, 推出表达电磁关系的基本方程式、等值电路和相量图以及功率平衡关系式、交流和直流电机的转矩平衡方程式、各个功率和转矩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前沿性和时代性

《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是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前沿基础研究领域, 由于信息、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得电机控制技术有了很大发展, 20多年来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和深化, 尤其是微小电机、特种电机等, 在解决各行各业的难题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课程在24年的授课过程中, 始终注意不断将该领域的新成果加以体现, 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前沿性和时代性, 也体现了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统一的观念。

3. 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成效

在教学过程中, 不断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 使教学内容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在该领域的长期科研积累, 使得该课程的讲授内容丰富, 生动有力, 教学质量优良。该课程组的老师们长期从事关于电机理论及应用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课题, 在该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得心应手, 教学效果好。同时该课程组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指导工作, 曾多次获部级先进实验室称号, 发表多篇关于实验室建设的教学研究论文, 为该课程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效果提供了保障, 使整个课程达到了优良的教学效果。

同时, 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 积极开展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整合优秀教改成果,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方式

该课程的教学方式由课堂讲授、习题课、实验课和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构成。

1.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与多媒体相结合, 充分利用录像、动画、图片效果及网络资源, 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特别是对电机的复杂结构易于理解, 通过剖析电机的结构, 动画展现电机运行的物理现象, 变抽象为直观, 使得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电机的运行原理, 通过现场录像, 使学生将课堂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 这些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采取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等多种方法, 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 注重培养学生思考、理解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 习题课

习题课可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充分消化, 通过大量的思考题, 并注重通过典型例题的解析,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 专题讲座

以电机和拖动领域的研究前沿和新的应用为背景, 介绍其重要应用成果和热点研究问题, 以启发思路、开阔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实验课

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直流电机、变压器、交流电机等设备的直观认识,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动手能力。除了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安排的实验外, 并设立一些设计性实验作为选作项目,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内容, 或对思考题中和专题讲座中提出或涉及的问题进行实验验证。

五、教学条件

除具有常规的指定教材、参考书, 实验指导书、习题、作业与解答、辅导外;另外本课程教学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 使用网络进行教学和管理, 包括教学大纲、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多媒体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 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精心编写《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的电子教案, 组织演示内容, 做到图文并茂, 提纲挈领。通过动画和视频演示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空间旋转磁场的概念、相量图的绘制等较为复杂和抽象的概念, 帮助学生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1982年建立了电机实验室, 一直承担“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的实验工作。1989-1990年度电机实验室被评为先进实验室。目前300平方米的电气传动实验室具备开设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实验的各种设备。实验教材一直选用自编教材, 根据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新的实验设备的引进, 不断修订实验教材, 保证了该课程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开出。

六、课程特色

1. 实际性

该课程虽是基础课, 却具有专业性质, 讲授的内容是电机与拖动方面非常具体、实际的问题。处处体现是从事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及机电一体化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2. 复杂性

在实际运行着的电机中, 电、磁、力、热等物理定律同时起作用, 互相制约, 分析解决这种过程是个复杂问题, 又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 特别注意方法、技术和应用实例相结合。以便学生学习如何进行分析、设计, 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3. 工程性

具有一定的工程性, 分析解决电机与拖动系统中的复杂问题时, 需忽略一些次要因素, 抓住主要矛盾加以解决, 许多结论来自于工程经验, 区别于以前所学课程中解决问题理想化、单一化方法, 与实际结合密切, 因此要从实际应用实例中介绍电机的复杂性。

4. 新颖性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构建电机与拖动的现代教学模式, 是本课程的主要特点之一。课程教学方式新颖, 充分利用录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 变抽象为直观, 避免烦琐枯燥的数学推导和直白的说明, 将直观的物理现象和电机工作原理的数学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 又加强了原理特性的论述。追求由表及里, 深入浅出, 重点突出, 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5. 创新性

课程从实际出发, 设置创新和开放实验。开设变压器电压调整率及联接组、他励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与调速、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机械特性及起动、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及调速、同步电动机功率因数调节实验, 重点培养本科生科研实践和学术研究能力。

七、结束语

《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类专业学生的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 对课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教改效果等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课程改革成果丰富, 重点突出, 多媒体课件很生动, 效果很好, 是一门很有特色的优秀课程。

电机及电力拖动课程 篇2

一、填空题:

1、并励直流发电机自励建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用下列关系来判断直流电机的运行状态,当_______时为电动机状态,当_______时为发电机状态。

3、直流发电机的绕组常用的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形式,若要产生大电流,绕组常采用_______绕组。

4、直流发电机电磁转矩的方向和电枢旋转方向_______,直流电动机电磁转矩的方向和电枢旋转方向_______。

5、单迭和单波绕组,极对数均为p时,并联支路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

6、直流电机的电磁转矩是由_______和_______共同作用产生的。

7、直流电机电枢反应的定义是_______,当电刷在几何中线时,电动机产生_______性质的电枢反应,其结果使_______和_______,物理中性线朝_______方向偏移。

二、判断题

1、一台并励直流发电机,正转能自励,若反转也能自励。()

2、一台直流发电机,若把电枢固定,而电刷与磁极同时旋转,则在电刷两端仍能得到直流电压。()

3、一台并励直流电动机,若改变电源极性,则电机转向也改变。

4、直流电动机的电磁转矩是驱动性质的,因此稳定运行时,大的电磁转矩对应的转速就高。()

三、选择题

1、直流发电机主磁极磁通产生感应电动势存在于()中。

(1)电枢绕组;(2)励磁绕组;(3)电枢绕组和励磁绕组

2、直流发电机电刷在几何中线上,如果磁路不饱和,这时电械反应是()(1)去磁;(2)助磁;(3)不去磁也不助磁。

3、如果并励直流发电机的转速上升20%,则空载时发电机的端电压U0升高()。(1)20%;(2)大于20%;(3)小于20%。

四、简答题

1、直流发电机的励磁方式有哪几种?

2、如何确定换向极的极性,换向极绕组为什么要与电枢绕组相串联?

3、试比较他励和并励直流发电机的外特性有何不同?并说明影响曲线形状的因素。

4、一台并励直流发电机并联于电网上,若原动机停止供给机械能,将发电机过渡到电动机状态工作,此时电磁转矩方向是否变?旋转方向是否改变?

(电磁转矩方向改变,电机旋转方向不变。)

五、计算题

1、一台并励直流电动机,铭牌数据如下:PN=3.5kW,UN=220V,I N=20A,nN=1000r/min,电枢电阻Ra=1Ω,△Ub=1V,励磁回路电阻R1=440Ω,空载实验:当U=220V,n=1000r/min时,I0=2A,试计算当电枢电流I a=10A时,电机的效率(不计杂散损耗)。

2、一台并励直流发电机,铭牌数据如下:PN=6kW,UN=230V,nN=1450r/min,Ra=0.57Ω(包括电刷接触电阻),励磁回路总电阻Rf=177Ω,额定负载时的电枢铁损PFe=234W,机械损耗为Pmec=61W,求:(1)额定负载时的电磁功率和电磁转矩。(2)额定负载时的效率。

3、一台并励直流发电机,铭牌数据如下:PN=23kW,UN=230V,nN=1500r/min,励磁回路电阻Rf=57.5Ω,电枢电阻Ra=0.1Ω,不计电枢反应磁路饱和。现将这台电机改为并励直流电动机运行,把电枢两端和励磁绕组两端都接到220V的直流电源:运行时维持电枢电流为原额定值。求(1)转速n;(2)电磁功率;(3)电磁转矩。

第二部分 直流电动机的电力拖动

一、填空题:

1、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性是指在_______条件下,_______和_______的关系。

2、直流电动机的起动方法有____ ___。

3、如果不串联制动电阻,反接制动瞬间的电枢电流大约是电动状态运行时电枢电流的_______倍。

4、当电动机的转速超过_______时,出现回馈制动。

5、拖动恒转转负载进行调速时,应采_______调速方法,而拖动恒功率负载时应采用_______调速方法。

二、判断题

1、直流电动机的人为特性都比固有特性软。()

2、直流电动机串多级电阻起动。在起动过程中,每切除一级起动电阻,电枢电流都将突变。()

3、提升位能负载时的工作点在第一象限内,而下放位能负载时的工作点在第四象限内。()

4、他励直流电动机的降压调速属于恒转矩调速方式,因此只能拖动恒转矩负载运行。()

5、他励直流电动机降压或串电阻调速时,最大静差率数值越大,调速范围也越大。()

三、选择题

1、电力拖动系统运动方程式中的GD2反映了:

(1)旋转体的重量与旋转体直径平方的乘积,它没有任何物理意见;(2)系统机械惯性的大小,它是一个整体物理量;(3)系统储能的大小,但它不是一个整体物理量。

2、他励直流电动机的人为特性与固有特性相比,其理想空载转速和斜率均发生了变化,那么这条人为特性一定是:

(1)串电阻的人为特性;(2)降压的人为特性;(3)弱磁的人为特性。

3、直流电动机采用降低电源电压的方法起动,其目的是:

(1)为了使起动过程平稳;(2)为了减小起动电流;(3)为了减小起动转矩。

4、当电动机的电枢回路铜损耗比电磁功率或轴机械功率都大时,这时电动机处于:(1)能耗制动状态;(2)反接制动状态;(3)回馈制动状态。

5、他励直流电动机拖动恒转矩负载进行串电阻调速,设调速前、后的电枢电流分别为I1和I2,那么:

(1)I1I2。

四、简答题:

1、电力拖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是什么?

2、何谓电动机的充分利用?

五、计算题:

一台他励直流电动机数据为:PN=7.5kW,UN=110V,I N=79.84A,nN=1500r/min,电枢回路电阻Ra=0.1014Ω,求:(1)U=U N,Φ=ΦN条件下,电枢电流Ia=60A时转速是多少?

电机及电力拖动课程 篇3

关键词:电机与电力拖动;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MATLAB仿真;虚拟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5007004

《电机与电力拖动》作为电气、机电及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涉及电学、磁学、电磁学、动力学、热学及机械等学科知识,公式推导繁琐,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实验教学在于化抽象为具体,将课堂上靠语言、公式描述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实物及其各种运行状态。传统灌输式实验教学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最基本的实验技能,但无法达到实验课的要求,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不到提高动手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虚拟实验技术应运而生,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及其图形功能,用虚拟模型来仿真实际的物理实验过程以达到实验目的的应用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虚拟实验的仿真系统可以根据实验者的操作给出和真实环境中完全一样的实验响应,给实验者身临其境的逼真感,突破了时空限制,具有开放性和经济实用性等特点,而且可以弥补传统实验存在的空白,比如电机的过载和堵转。本课程的虚拟实验室建设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文章进行基于MATLAB仿真的《电机与电力拖动》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实时穿插虚拟实验,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的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及动手能力。

1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MATLAB仿真的《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结合电机拖动基础的课程特点,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典型对象(变压器、交直流电机及其拖动系统等)的M文件及仿真模型库,每个实验配有详细的说明,实验结果包括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实验数据和曲线显示及动态变化过程的观察,形象而直观;然后,将建立的M文件和仿真模型合理超链接到理论教学的PPT中,教师在进行理论讲解的过程中,实时调入虚拟实验或者演示或者让学生上台操作,理论紧密联系实践,使理论得以及时消化,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将构建的习题仿真模型库和教学PPT一起共享给学生,让大家自行学习实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实现学中做和做中学,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电机及电力拖动课程 篇4

《电机与电力拖动》是高职院校电气类专业一门主干课程, 以《电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工厂供电》等课程为基础, 是一门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综合应用为一体的专业技术课程, 它不仅为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而且为机电类专业学生考取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能力培养做准备。作为突出实用、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为了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学生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过硬的专业技能, 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专业课课程教学质量, 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也是对教师教学目标、教学质量的检验。为此, 笔者根据自己对《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的教学经验, 谈谈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1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1.1 精选教学内容, 做到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

对于高职学院来说, 课程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基础理论够用, 知识面宽, 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 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深奥的理论知识对他们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因此, 我们首先要做到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 应根据实际应用, 重新审视并优化调整课程内容及知识体系结构, 筛选必要的理论内容, 删减理论性太强、缺乏实践的内容, 甚至补充一些与本课程有关的专业知识, 以便学生更好理解与应用。例如:在《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中, 根据培养目标与教学大纲要求, 使学生掌握“适度、够用”的电机和电力拖动的基础理论知识, 熟悉各类电机工作原理, 结构特点和及其工作特性, 掌握各类电机的机械特性以及起动、制动和调速等基本操作技能。因此, 我们可以重点讲授常用低压元器件、电机工作原理、删除三相异步电机等效电路的推导, 加强电机的起动/制动、调速实验, 甚至可以扩充异步电机变频调速内容。通过这种调整, 使学生做到“一学二明三应用”, 实现了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

1.2 巩固相关知识平台, 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直接引入, 学生会感觉很茫然, 我们可以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并通过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 然后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专业知识看是否能解决问题。这样既复习和巩固原来的相关专业知识, 又引入了新的知识点, 并且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使授课的新内容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例如在电机变频调速过程中, 我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电机的调速方法有哪几种, 变频调速有可特点, 与其它几种调速的区别的在哪?通过这种提问解答的方式, 在教学中解决提出的问题,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其次, 是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新学的知识点得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这样做既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 又可以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1.3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让课堂“活”起

多媒体教学是融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于一体, 满足学生同时接受视觉和听觉感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电机与电力拖动》教学过程中, 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实物和实际操作的场景, 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 让课堂“活”起来,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低压元器件的结构时, 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动画、录像等素材对低压元器件进行拆装, 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把学习过程趣味化。在课件制作中, 教师可以插入录音, 增强学生的亲切感, 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

1.4 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教学内容要让学生理解透彻, 必须结合实践。陶知行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 始是行之成”。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掌握知识, 同时应教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电机与电力拖动》实验、实训教学中, 可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训前, 提前告知学生实训目的、任务、实训内容和要求,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训过程中, 要求学生不必担心调节失败, 实验结果的误差。鼓励他们在失败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三相异步电动机两地控制电路实验教学中, 可采用项目教学法, 要求学生明确实训项目的目的和要求、完成电路设计、根据设计方案各小组实施完成从元件选择、接线、调试、到通电试车及故障的排除、编写实验报告、最后通过小组自评和互评完成实训项目。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转化为以“项目”为中心, 以“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通过这种教-学-做相结合的方式, 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1.5 结合专业知识, 开展兴趣小组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兴趣是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 是求知的先导”。良好的兴趣能点燃智慧的火花, 学生兴趣的培养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艺术。在《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的教学中, 我鼓励学生结合课程的基本专业知识, 创建一些兴趣制作, 兴趣制作既能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 又能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将知识融于趣味之中, 让学生在快乐中求学, 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教学目的。比如:我在讲解电动机工作原理时, 指导学生利用小功率电机制作一个小风扇。两个星期后, 当学生们将多个漂亮的小风扇展现在我面前时, 我作为一名老师心中有一种满足感, 也为学生感到自豪。通过这种锻炼,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6 注重知识的工程背景, 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就是把课堂教学内容与工厂、企业相关专业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具备工程意识与相应的职业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验与实训, 具备电气设备安装、设计、维护、调试等相关职业技能, 能够考取维修电工资格证、电工上岗证、电工电子产品流水线装配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因此, 注重知识的工程背景, 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采用工、学、企紧密结合, 联系校外工厂、企业, 使学生有机会到到校外实习基地参观实习, 了解课程专业知识的最新动态, 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或聘请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学生进行实际安装, 使学生掌握操作规程, 学习操作技巧, 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 结束语

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研究型、学术型人才, 而职业教育是专门从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培养的学生是直接进入各生产领域的社会劳动者。作为高职院校教师, 更应有与时俱进的思想, 把握本专业的最新技术、优化自已的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特点, 不断调整、改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引导学生手脑并用, 学会过硬的专业技能, 成为具有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S

参考文献

[1]吴牮.高职院校“电力拖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 21 (4) :127-129.

[2]朱海忱, 穆宏慧, 王海燕等.对电机及拖动基础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探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 27 (1) :54-55.

[3]张宇平.《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1 (4) :98-100.

[4]郭玉红.项目教学法在电力拖动课中的应用[J].教学园地, 2010, 8 (23) :83.

电机与电力拖动期末复习2015 篇5

一、填空题:

1、可用下列关系来判断直流电机的运行状态,当 EaU 时为发电机状态。

2、直流电动机的起动方法有 与。

3、变压器的主要结构部件有 和 两个基本部分,另还有其他辅助器件。

4、三相变压器有五种标准联结组,其中Y,y0的含义为:高压绕组为 联结,低压绕组为 联结。

5、三相异步电动机根据转子结构不同可分为 和。

6、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式有、和改变电动机转差率调速方式。

7、直流电机的运行状态,当Ea>U时为,当Ea

8、直流电动机起动性能要求主要有 与。

9、变压器的主要结构部件有 和 两个基本部分,另还有其他辅助器件。

10、三相变压器有五种标准联结组,其中YN,y0的含义为: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均为 联结,高压绕组引出。

1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差率是 和 之差与同步转速的比值。

12、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方式有 和。

二、选择题

1、直流电动机采用电枢回路串电阻的方法起动,其目的是:

A.使起动过程平稳; B.减小起动电流; C.减小起动转矩; D.增大起动转矩。

2、他励直流电动机的人为特性与固有特性相比,其理想空载转速发生变化,斜率不变,那么这条人为特性一定是:

A.串电阻的人为特性;B.降压的人为特性;C.弱磁的人为特性; D.以上都不是。

3、三相异步电动机采用定子绕组降压方式起动,其起动转矩会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

4、任意调换三相电源中的两相,则三相异步电动机会

A.停止运行; B.改变转速; C.改变转矩; D.改变旋转方向。

5、变压器一次侧电流与二次侧电流比与匝数比的关系为:

A.正比; B.反比; C.平方正比; D.没有关系。

6、一台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同步转速(旋转磁场速度)为1000 rpm,其磁极对数P为:1000=60f/P;P=3

A.1 B.2; C.3; D.4。

7、直流电动机采用降低电源电压的方法起动,其目的是:

A.使起动过程平稳; B.减小起动电流; C.减小起动转矩; D.增大起动转矩。

8、他励直流电动机的人为特性与固有特性相比,其理想空载转速和斜率均发生了变化,那么这条人为特性一定是:

A.串电阻的人为特性; B.降压的人为特性; C.弱磁的人为特性; D.以上均不是。

9、三相异步电动机采用Y-△方式起动,其起动转矩会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

10、任意调换三相电源中的两相,则三相异步电动机会

A.改变旋转方向; B.改变转速; C.改变转矩; D.不能运行。

11、变压器一次侧电压与二次侧电压比与匝数比的关系为:

A.正比; B.反比; C.平方正比; D.没关系。12、4极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同步转速(旋转磁场速度)为:n=60f/P=3000 /2=1500 A.3000 rpm; B.1500 rpm; C.1000 rpm; D.750 rpm。

三、判断题

1、一台并励直流电动机,若改变电源极性,则电机转向也改变。()

2、直流电动机串多级电阻起动。在起动过程中,每切除一级起动电阻,电枢电流都将突变。()

3、使用电压互感器时其二次侧不允许短路,而使用电流互感器时二次侧则不允许开路。

()

4、三相变压器并联使用时其联结组别可以不同。()

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额定功率是电动机轴上输出的机械功率。()

6、改变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电压,同步转速n1也将改变。()

7、他励直流电动机,如改变电枢电源极性同时保持励磁电压极性不变,则电机转向改变。

()

8、直流电动机串多级电阻起动。起动过程中每切除一级起动电阻,电枢电流都将不会突变。()

9、使用电压互感器时其二次侧不允许开路,而使用电流互感器时二次侧则不允许短路。

()

10、三相变压器并联使用时其联结组别必须相同。

()

1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额定功率是电动机从电源获得的电功率。

()

12、改变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磁极对数,同步转速n1也将改变。

()

四、问答题

1、请介绍直流电机的额定值。

2、请说明直流电动机的转速特性。

3、请说明三相变压器的五种标准联结组。

4、画出三相异步电动机改变定子电压的机械特性并说明参数变化关系。(1)降压后同步转速n1不变,即不同U1的人 为特性都通过固有特性上的同步转速点。(2)降压后,最大转矩Tmax随成比例下降,但是临界转差率sm不变,为此,不同时U1的人 为特性的临界点的变化规律如右图所示。(3)降压后的起动转矩也随成比例下降

5、说明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条件。

6、直流发电机的励磁方式有哪几种?

7、电力拖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是什么?

8、三相变压器并联运行的条件是什么?

9、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开路,定子绕组通三相交流电,转子是否会转动?为什么?

10、三相异步电动机改变转差率调速有哪些具体方式?

五、综合题

1、一台他励直流电动机,铭牌数据如下:PN=30kW,UN=220V,nN=1500r/min,额定效率ηN=83%,求:(1)额定负载时的输入功率P1;(2)额定电流IN。

(1)输入功率P=Ps/ηN=30Kw/83%=36.15kw(2)额定电流IN=P/UN=36.15kw/220V=164.32A

2、一台他励直流电动机,铭牌数据如下:PN=11kW,UN=220V,nN=1500r/min,额定效率ηN=86%,求:(1)额定负载时的输入功率P1;(2)额定电流IN。

(1)输入功率P1=PN/ηN=11Kw/86%=12.79kw(2)额定电流IN=P/UN=12.79kw/220V=58.14A

3、三相变压器额定容量为200kV·A,额定电压为10/0.4 kV,额定频率为50HZ,Y,y0联结,高压绕组匝数为3300。试求:(1)变压器高压侧和低压侧的额定电流;(2)高压和低压绕组的额定电压;(3)绘出变压器Y,y0的接线图。

(1)I1N=SN/√3U1N=200/10√3=11.55A I2N=SN/√3U2N=200/0.4√3=288.68A(2)U1NP=U1N/√3=10KV/√3=5.75KV U2NP=U2N/√3=0.4KV/√3=0.23KV

4、三相变压器额定容量为500kV·A,额定电压为6/0.4 kV,额定频率为50HZ,Y,y0联结,高压绕组匝数为3000。试求:(1)变压器高压侧和低压侧的额定电流;(2)高压和低压绕组的额定电压;(3)绘出变压器YN,y0的接线图。(1)I1N=SN/√3U1N=500/6√3=250/2√3A I2N=SN/√3U2N=500/0.4√3=721.69A(2)U1NP=U1N/√3=6KV/√3=6/√3KV U2NP=U2N/√3=0.4KV/√3=0.23KV

6、两极异步电动机的额定数据为:PN=22kW,UN=380V,IN=39.6A,定子为Y联结,额定运行时,定子铜损耗PCu1=600W,转子铜损耗PCu2=930W,机械损耗Pmec=350W,附加损耗Ps=850W,试计算该电动机在额定负载时的:(1)额定转速;(2)空载转矩;(3)转轴上的输出转矩;(4)电磁转矩。

(1)额定转速n1=60f/p=3000 r/min Pm=PN+PCU2 +Pmec=22*1000+600+930+350=24.14KW Sn=Pcu2/Pm=930W/24.14KW=0.039 nN=(1-SN)n1=(1-0.038)3000=2883(2)空载转矩T0=Pmec+Ps/2兀Nn /60=600+850/2*3.14*2883/60=3.98(3)转轴上的输出T2=PN/2兀Nn /60=9550*22/2883=72.86(4)电磁转矩T=T0+T2=3.98+72.86=76.83 N.m ..

电机及电力拖动课程 篇6

关键词:电机与拖动;微信时代;教学模式

电机与拖动课程是我校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又归属于核心课程,是学好后续专业课程的关键。在我校,电机与拖动课程组教学团队人员整齐,具有2名教授,6名副教授,1名高级实验师,2名工程师,5名讲师,职称结构合理,年龄分配比例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博士4人,其余均为硕士毕业,专业背景匹配度好。电机与拖动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建设成为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这门课程的最大特点是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并且这些教学资源全部上传到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里,学生只要有一台可以登入校园网的电脑就可以下载学习使用了。然而,经过最近几年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反馈,我们任课教师发现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并没有得到学生的充分利用和学习,教学资源的使用率是比较低的。尽管我们电机与拖动课程组任课教师常常督促学生使用这些教学资源,并且根据每个学生的使用情况给定平时考核成绩,可是学生的使用情况还是不容乐观。我们电机与拖动课程组教师认真分析了这种状况存在的原因,并采取合理的方式加以改进,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利用微信平台,传播教学资源

目前的生活,人们已经进入到微信控时代,喜欢刷朋友圈,喜欢发动态,我们的学生也是这样。既然学生热衷于微信平台,那我们任课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一平台,让微信的功能为我们教学所用。

作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电机与拖动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得特别丰富,这些资源主要包括:国家规划自编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电机结构图片、教学录像视频、学习指导、重点难点内容动画展示、习题解答、试题库、试卷库、自测题等。为了让这些教学资源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我们任课教师会根据教学进度,将教学资源分类上传到微信群里,方便学生阅读学习使用。比如,我们在讲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时,课前任课教师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图片和其转动原理动画微视频上传到微信群里,供学生课前预习使用。课前预习这部分教学资源的特点内容一定要精简生动,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完成。课堂上,任课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会针对性更强,而且任课教师还会有时间拓展教学内容。课后,任课教师会根据上课情况,上传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指导,上传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的微视频,方便学生自学使用。当这一章内容学习完成,任课教师还会上传这一章的试题库和试卷库及其答案,便于学生自测,检验自己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指导学生做出合理地学习。

二、利用微信平台,开展网上课程辅导

微信平台,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已经成为了老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虚拟世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任课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借助微信平台,开展了网上课程辅导。网上课程辅导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网上答疑,一种是网上习题课。

网上答疑,就是任课教师利用微信平台建立的微信群,一方面回答学生课堂上存在的疑问或不是很清楚的地方,一方面回答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或课下自学遇到的问题。这种答疑方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比如,任课教师在等公交车或坐公交车时,就可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种答疑方式实时性好,深受学生的喜欢。

网上习题课,既是对网上答疑的有利补充,又可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是对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有利扩充。网上习题课,主要就是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作业的批改情况,以及网上答疑情况,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然后利用网上习题课的形式,即根据问题分类情况,制作多个教学微视频,这些微视频一般在1~2分钟之内,逐个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一个主题一个主题地上传到微信群里,传递给学生自学使用。网上习题课这种形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热情,受到学生的喜爱。

三、利用微信平台,实行网上测试

目前,电机与拖动课程的理论学时大幅度削减,由原来的112学时,减少到80学时,课程内容却比较多,这样就形成了教学内容多与理论学时少之间的矛盾。由于课堂时间的缩减,电机与拖动课程的课堂测试时间就被挤没了。然而,课堂测试是检验学生学习电机与拖动课程内容好坏的重要依据。为了解决电机与拖动课程课堂测试时间的缺乏问题,我们任课教师利用微信平台,开展了网上测试。

网上测试,就是任课教师事先通知学生,都要在固定的时间登入微信平台,任课教师将测试题目上传到微信群里,学生下载后,打开文件直接就能在手机上答题,并要求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测试题,并将测试题答案发给任课教师。任课教师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批改完测试题,将测试题批改结果及时发布给个人,同时还会根据学生的答题时间和答题的准确性,评比出5名最优学生公布于微信群里,并给予平时考核成绩加分,激励全体学生好好学习。

通过实行网上测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加分政策也提高了学生的诚信度。这种形式的网上测试,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和学习热情的提升。

总之,利用微信平台,电机与拖动课程组任课教师不断地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许晓峰.电机与拖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衣丽葵.电机学课程微信时代教学模式的探究[C].第二届(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15:87-89.

[3]陈亚爱,于苏华,周京华,李正熙.“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z1):95-97,100.

[4]刘述喜,贺晓蓉,贺娟.“电机及拖动”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2):13-14,18.

[5]徐兴元,梁云鹏.“电机与拖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36):95-96.

电机及电力拖动课程 篇7

关键词:微课,《电机与电力拖动》教学

依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的发展规划要求, 教育信息化要发展就需要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 优化教育资源。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 翻转课堂的引入、有关微课新概念的普及, 如同在教学方法中注入新鲜血液, 这样的教学模式逐渐变得可行。众所周知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 多数学生没有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的习惯, 教学质量很难保证。《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是电子专业基础课程, 内容抽象难懂, 技术性非常强的专业, 学生想学好此课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微课的概念

国内最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胡铁生老师, 在“微时代”的背景下, 如微信、微电影、微博等新名词一样,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 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 (重点、难点、疑点) 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中职学生而言微课时长最好是5~8分钟。

“微课”是指依据课程标准及课堂教学实际问题, 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以教学过程中某个内容而展开的教学活动中, 所需的各种教学资源的结合体。微课内容精悍、主题鲜明, 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重点体现课堂教学中某个小知识点的教学, 也可是课堂上某个主要环节的教学活动。

二、中职《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是中职电子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 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能使学生获得相关变压器、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理论及相关控制电路和直流电动机等方面的知识, 其教学效果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影响很大。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进行理论, 后进行实操, 并且这两个阶段的教学通常会相隔一段时间。这种教法很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理论教学时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很难集中精力听课, 所学知识抽象难懂, 无法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上实训课时学生大多对理论知识记忆不深, 不去研究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只顾按图接线, 造成调试过程中的故障无法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宜人才培养的需求。充分利用当前教育信息化技术, 构建符合现代先进教学理念的电机与电力拖动教学环境已经势在必行。

三、微课在中职《电机与电力拖动》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上述电机与电力拖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结合微课的特点, 我们可以尝试把微课教学模式引入到电机与电力拖动的教学中, 来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根据教学大纲我做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与长动控制线路、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线路、星角降压启动控制线路、反接制动控制线路和能耗制动控制线路6个典型微课视频。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知识和感性知识, 在微课视频中采用实物展示和动画等教学手段, 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 从而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课前观看教师讲解视频, 记录视频学习过程中的疑点和难点, 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疑点和难点, 共同完成作业。如在讲解自动往返控制线路前, 微课导入平面磨床工作台运动视频,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讲解行程开关时, 导入行程开关拆装及动作原理动画;讲解控制线路原理时借助仿真软件模拟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过程, 同时学生课前可以借助仿真软件模拟接线过程。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检修是本课题的难点, 学生可以课前借助仿真软件模拟故障检修过程。课上学生自主完成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教师巡回指导, 提高了教学效率, 同时很好的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认真制作微课视频,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微课视频, 必须生动形象, 要点清晰, 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内容都适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因而需要教师认真选择合适的知识点, 精心设计微课环节, 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作微课视频。高质量的微课视频资源是学生课下学习效果的根本保证。

2. 课前布置学习任务,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教师为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 应要求学生课前观看微课视频学习后, 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任务, 并且课上要进行检查。该任务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协作能力, 组长监督组员完成。同时, 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渠道个性化辅导。

3. 预设课堂活动, 引导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学习是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 需要教师预先设计课堂活动, 通过学生汇报、教师答疑、师生共同讨论等形式进行, 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所长, 积极参与其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 需要充分发挥职责, 注意引导平时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在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中地位非常重要, 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专业课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 应采取直观的教学, 认真研究教学大纲, 精心制作微课, 借助微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 .

[2]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育, 2013 (4) :19-22.

电机及电力拖动课程 篇8

关键词:课程改革,项目课程,行动导向课程,实施过程

教育部在2006年11月16日下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6]16号)。各高职院校认真领会文件“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陆续拉开了课程改革的大幕。高职课程改革的浪潮冲击着大江南北,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都在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以便培养出具有专业核心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顺应学院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学院先后聘请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教授到学院作报告,使全院教师深入了解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课程改革的思路、具体的实施方法等,同时也通过专家教授了解很多兄弟院校的课程改革情况以及他们的成功案例,然后分批次对各个专业的部分课程进行改革。笔者作为电机与电力拖动的课程负责人,带领课程组参加了学院的首批课程改革。在经历了市场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课程标准研讨、项目确定、实施方案的制定、教学讲义、学生工作手册的编制以及教学设备的填补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后,从09级开始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两个专业实施了课改教学。经过两轮的教学实践,从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上看,学生的应用能力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也或多或少地具有了主动学习、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笔者就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以冀求得专家及同行的思考与指导。

首先,课程改革的前提是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或学习领域,同时调整排课方式。无论是石伟平教授的项目课程的实践导向、任务引领,还是姜大源教授的行动导向课程,其实施的载体都是典型的项目,依据具体的任务达到课程目标。既然是专业岗位的真实项目,必然涉及该专业的诸多综合性知识,因此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重新整合专业课程是课改的前提。据笔者了解,很多高职院校都有单门课程进行课改的情况。单门课程进行课改的弊端诸多,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1)原来的课时严重不足,导致理论与实践不能兼顾,甚至是既没“做”好,也没“学”好,就更谈不上“做中学,学中做”或者是“做中学,做中教”了。尤其是像“电机与电力拖动”这样的专业基础课,既有一定的岗位应用性,又有为后续专业课奠定理论基础的服务性,课改实施中课时不足的矛盾就显得更加突出了。

(2)教师疲于项目(任务)实施,不堪重负。课改课程的有效实施,要求教师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例如教学资料、教学设备;课后还要完成很多后续的工作,例如实施报告的批改等;甚至由于教学设备的不足,有时要把一个班分批上课,占用了教师大量的业余时间,绝大部分参加课改的教师都在超负荷工作,这样长期下去对教师的身心健康不利,也不会有太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先完成专业课程的重新构建,必然是课程的科目减少了,组建了教学团队,这样每门课程的教师人数相对增多,每个自然班可以分成两个教学班,既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又能保证教学质量。

(3)课改课程的压力过重,而非课改课程讲解的多半是重复性的知识。课改课程要实施完整的项目(任务),必然要介绍很多专业综合知识,而专业课程又没有进行整合,前面的现象无法避免。

(4)课程改革的同时,学院的教学安排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排课。传统的排课方法都是每次课2个学时,而要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一般最少要4个学时。如果不能连续排课的话,不但造成学生思路、动作上的间断,而且还会由于占用实训场地、设备以及工具等原因而发生干扰其他班级、其他学科正常教学的情况。因此,项目教学的排课最好是4学时一次或者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就需要教学管理部门统筹安排,给予项目课程排课上的优先考虑。

其次,实施过程繁杂,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和预计的教学效果。无论是行动导向的课程还是项目课程,都是通过“做中学、学中做”或“做中学、做中教”以实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目标。这两种模式都是受到国外职业教育模式尤其是德国“学习领域”的启发,实施方法上也与他们没有什么区别,每个项目(任务)都有完整的过程(步骤),其中包括计划讨论、评价(考核)环节。但是,现实情况是我们的授课班级平均人数(40人左右)远远高于国外班级的平均人数(20人甚至更少),这样实施中就会出现每个步骤占用的时间相对要长、各个步骤之间衔接不好,自然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的感触是:

(1)“讨论”的效果不佳。无论是“项目”还是“任务”,在具体实施之前都有“制定计划、讨论计划”这个步骤。笔者参加了很多的观摩教学,包括课改做得很不错的兄弟院校,发现这个环节很难做好。有两种现象居多:一是学生准备不足,一是要么是老师要么是学生单方面讲解,很难实现全班或小组讨论。

(2)评价(考核)体系过于复杂。为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为了保证评价的全面性,评价的内容又包括知识、技能和素质评价。这样“评价”必然要占去大量的时间,加之每个小组的人数多,这样容易导致课堂混乱的现象,甚至有的小组成员“滥竽充数”、蒙混过关;同时也会使理论知识不能及时被引入,错失“趁热打铁”的机会。

(3)繁杂的步骤使得技能训练的时间过长,而理论分析的时间就所剩无几了。学生的反应是“感觉理论知识没学什么”;教师的反应是学生知道怎么做,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更谈不上什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甚至有教师担心高职教育向中职教育的方向发展。

最后,课程改革要因地制宜,防止盲从,也要避免一窝蜂跟进。自从2006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6]16号)以来,各个院校都在积极推行课程改革,跟多学院都给其二级学院或者系部下达了课改的任务。每位教师都知道古今中外没有一种教学模式适用于所有科目的课程教学,相反却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之说。项目课程也好,行动导向课程也罢,都适合于专业课的课程教学,有的学院也给基础课的老师下达课改的任务,这种一窝蜂跟进的做法有点类似于“大跃进”。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无论是项目课程还是行动导向课程,都根源于德国由“双元制”发展而来的“学习领域”。因为德国的职业教育称得上是国际楷模,我们应该吸取其成功的职业教学经验,但不是模仿,因为我们有不同的国情。笔者曾参加“江苏省高校教师出国培训”,到德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关于职业教育的培训。德国的职业教育(培训),相当于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定向性很强,而且劳动法也确保了他们之后的职业生涯中跨行业转岗的可能性很小。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重申“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也就是要求高职毕业生既要具有特定岗位的专业核心能力,又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我们要借鉴德国的经验,而如何把必要、必需的理论知识融于技能训练当中,避免出现顾此失彼或相互脱节的现象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总之,专家们提出的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我们一线教师要充分理解专家们的思路,在教学实践中多多探索,努力寻找出适合我国国情、各学院院情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地方的经济建设输送优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姜大源.姜大源教授系列论述之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思考.www.jxgymy.com/cjb/news

电机及拖动课程教学方法新探讨 篇9

电机及拖动课程作为自动化等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将直流电机、变压器、交流电机、电力拖动等内容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原理与应用二者并重, 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 在课程体系中承担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程具有内容多, 涉及面广, 难度较大, 具有概念抽象、理论繁琐、公式和结论较多等特点[1,2]。电磁学是学习电机及拖动的先导主要课程之一, 而电磁学理论抽象、难以理解;同时由于条件的限制, 也没有较多的实验设备给学生展示电磁理论的现象和原理, 因而学生对于电磁学的掌握仅仅是公式、原理的记忆, 而没有真正地从现象到本质的理解。此外, 电机及拖动课程又是后续运动控制等课程的基础。对于自动化专业类的学生, 它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针对这门课程的特点, 笔者选用多媒体动画、视频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方式, 结合比较教学法和PBL教学法,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对比比较和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比较教学法的应用

比较教学法也称对比教学法,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着重体现确定教学内容之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是一种利用对比来找出各种电机的共性和特点, 加深对各种电机与拖动系统性能和原理的理解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 使学生获得的新知识更加准确, 已学的旧知识更加深刻, 真正地温故而知新[3,4,5]。

(一) 变压器与感应电机比较

电机及拖动课程主要包括了变压器、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三大种电机, 电磁感应是所有电机的工作原理, 而变压器和交流电机在工作原理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课程的重点先讲变压器, 把这部分内容吃透, 后面学习异步电机就轻而易举。在讲述异步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时, 先复习变压器工作原理, 然后在此基础上分3步:1) 异步电动机定子加电压、转子开路时的电磁关系, 此时电动机的等值电路以及基本方程的形式与变压器空载时的情况基本相同, 但是变比除了绕组匝数, 还要加上绕组系数;2) 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子堵转时的电磁关系相当于变压器短路情况, 在进行绕组折算 (包含阻抗、电压和电流的折算) 时同时也要考虑绕组系数;3) 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子旋转时的电磁关系, 除了绕组的折算, 还要有频率的折算, 从而在变压器等值电路的基础上得到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的等值电路。经过这样的对比学习, 让学生将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变压器对比理解, 领悟异步电动机只不过就是磁场旋转起来的三相磁路有空气隙的变压器。

(二) 直流电动机和直流发电机比较

在讲述直流电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时, 给出直流电机的简单物理模型后, 引导学生在先线圈转起来和先给线圈电流两种情况下, 由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推导后面出现的能量传递和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 进而自己推导出直流电机的功率流向和工作原理, 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将物理模型对应的电路图画出, 得到直流电机的电压平衡方程。在这一过程中, 通过学生自己的推导论证, 深刻体会直流电机的可逆性, 以及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中电势、转矩的不同作用和性质。

三、PBL教学法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 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 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称PBL, 也称作问题式学习) 。

PBL有五大特征[6]:

1.从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学习, 这个问题被称为驱动问题 (driving question) 。

2.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对驱动问题展开探究, 解决问题的过程类似学科专家的研究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及应用学科思想。

3.教师、学生参加协作性的活动, 一同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

4.学习技术给学生提供了脚手架, 帮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升能力。

5.学生要创制出一套能解决问题的可行产品 (products) 。这些又称制品 (artifacts) , 是课堂学习的成果, 是可以公开分享的。

在变压器的学习中, 教师提出变压器原副边电流方向和合理性问题给学生。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理论验证、甚至实验验证来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深刻讨论,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证明自己的观点, 最后在课堂上以小型辩论赛的形式展示他们的成果。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敢于提出自己观点、坚持并证明观点。图1为学生验证自己的变压器正方向观点实验图。

四、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通过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 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学习, 在完成任务的同时, 也完成了对所要求掌握知识的学习[7,8]。

在学习了直流电动机理论知识后, 教师布置一个实际动手作业, 每人做一个简易直流电动机, 最后将学生中比较优秀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相互学习, 相互勉励。在实际动手的过程中, 学生再次对所学的理论工作原理深刻体会, 同时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寻找身边可用材料实现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和转动, 此过程中, 更有同学制作的电动机换向时出现了火花, 通过现象看本质, 这是有效的学习。通过这一现象, 学生提出各种改进以消除摩擦火花的举措, 真正地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图2为学生制作的各种直流电动机。

五、教学效果

首先, 在对比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没有实施时,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 学习积极性较低。而采用这两种教学方法后, 教师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了相关的探究性任务, 因此学习的内容较传统的教学开放很多, 对学生的要求也可以因人而异, 每个学生只要努力了, 有了进步, 教师就会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 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在变压器正方向的小型辩论赛中学生积极为自己的观点举证, 和不同观点的学生辩论。在学生自己制作直流电动机的过程中, 不仅深刻领悟了理论知识, 同时展现了各自风采。在作业展示中学生相互学习, 相互勉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教师在课堂中起引导总结作用, 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在较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提高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书权, 侯勇, 等.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6, (4) :49-52.

[2]陈鹏飞.对比教学法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8) :147-148.

[3]顾绳谷, 主编.电机及拖动基础 (第四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4]陈树良, 尹秀梅.比较教学法应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5, (5) :116-118.

[5]肖敏.比较教学法在现代设计方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 2006, (6) :120-121.

[6]林嵩.比较教学法在《电机及拖动》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 2006, (20) :213-214.

[7]覃兴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电力拖动技能一体化教学[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31 (Z1) :128-129.

电机及电力拖动课程 篇10

一、课程目标设计

通过本课程各项目的实施与训练, 使学生能够根据普通的直交流电力拖动的要求及具体工况选择合理的拖动方式, 并能够按专业标准提出设计与优化方案, 并能有效实施, 具备中小型直交流电力拖动系统的设计能力及对系统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和监理能力。达到电力拖动系统管理员、系统设计及工程监理员的水平。同时也为从事电气安装设计与管理及实施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 能力目标:

(1) 认识市场上常用的直交流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 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具体电气设备的选型; (2) 能够根据具体工况选择合理的直交流电力拖动系统的启动、制动、调速的方式; (3) 能够根据具体工况选择合理的直交流电力拖动系统的启动、制动、调速及正反转的实现方法; (4) 能够独立拆装各种直交流电动机、发电机及变压器; (5) 能够对电动机、发电机及变压器一般性故障进行简单维修; (6) 能够对直交流电力拖动系统的一般性故障进行判断及处理; (7) 能够根据具体的工况对变电所的变压器进行合理的选型及安装; (8) 能够为中小型企业电力拖动系统的组建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或设备改造方案。

2. 知识目标:

(1) 了解直交流电动机、发电机及变压器的最新发展、市场上的相关产品及主要供应商, 熟悉直交流电动机及发电机性能指标; (2) 理解直交流电动机、发电机及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3) 掌握直交流电动机启动特点及各种启动方式的优缺点; (4) 掌握直交流电动机启动特点及各种制动方式的优缺点; (5) 掌握直交流电动机各种调速方式的特点及优缺点; (6) 掌握直交流电动机正反转的实现方法; (7) 了解各主要直交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并掌握拆装及维护方法; (8) 了解各主要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及拆装和维护方法; (9) 掌握直交流电动机启动系统的设计、安装与管理; (10) 掌握直交流电动机的电气制动系统的设计、安装与管理; (11) 掌握直交流电动机各种调速系统的设计、安装与管理;

3. 素质目标:

(1) 培养学生查阅国家电气标准和其他有关电气技术资料的基本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文明法律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提升沟通协调能力; (4) 培养学生电气工程领域新技术自我学习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用电安全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

二、课程内容设计

1.“旅行者”电瓶观光车电机拖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电瓶观光车直流电动机启动系统的设计安装与测试; (2) 电瓶观光车直流电动机电气制动系统的设计安装与测试; (3) 电瓶观光车直流电动机电气调速系统的设计安装与测试; (4) 电瓶观光车直流电动机正、反转系统的设计安装与测试。

2.“东北风”面粉厂“80米”皮带运输机电机拖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80米”皮带运输机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动系统的设计安装与测试; (2) “80米”皮带运输机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气制动系统的设计安装与测试; (3) “80米”皮带运输机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气调速系统的设计安装与测试; (4) “80米”皮带运输机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系统的设计安装与测试。

3. 吉林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变电所变压器的选择、安装与测试:

(1) 变电所变压器的选择; (2) 变电所变压器的安装与测试。

三、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1.“旅行者”电瓶观光车电机拖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直流电动机的选择: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合理选择直流电动机; (2) 启动方式选择:能够根据系统要求合理选择直流电动机的启动方式; (3) 启动系统设计:能够根据启动方式的要求完成电路部分的设计; (4) 启动系统安装:能够根据电路部分的设计完成电路部分的安装; (5) 启动系统测试与调试: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完成启动系统的测试与调试; (6) 电气制动方式选择:能够根据系统要求合理选择直流电动机的电气制动方式; (7) 制动系统设计:能够根据制动方式的要求完成电路部分的设计; (8) 制动系统安装:能够根据电路部分的设计完成电路部分的安装; (9) 制动系统测试与调试: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完成制动系统的测试与调试; (10) 调速方式选择:能够根据系统要求合理选择直流电动机的电气调速方式; (11) 调速系统设计:能够根据调速方式的要求完成电路部分的设计; (12) 调速系统安装:能够根据电路部分的设计完成电路部分的安装; (13) 调速系统测试与调试: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完成调速系统的测试与调试; (14) 正、反转系统设计:能够根据正、反转系统的要求完成电路部分的设计; (15) 正、反转系统安装:能够根据电路部分的设计完成电路部分的安装; (16) 正、反转系统测试与调试: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完成正、反转系统的测试与调试。

2.“东北风”面粉厂“80米”皮带运输机电机拖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选择:能够根据系统要求合理选择三相异步电动机; (2) 启动方式选择:能够根据系统要求合理选择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方式; (3) 启动系统设计:能够根据启动方式的要求完成电路部分的设计; (4) 启动系统安装:能够根据电路部分的设计完成电路部分的安装; (5) 启动系统测试与调试: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完成启动系统的测试与调试; (6) 电气制动方式选择:能够根据系统要求合理选择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气制动方式; (7) 制动系统设计:能够根据制动方式的要求完成电路部分的设计; (8) 制动系统安装:能够根据电路部分的设计完成电路部分的安装; (9) 制动系统测试与调试: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完成制动系统的测试与调试; (10) 调速方式选择:能够根据系统要求合理选择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气调速方式; (11) 调速系统设计:能够根据调速方式的要求完成电路部分的设计; (12) 调速系统安装:能够根据电路部分的设计完成电路部分的安装; (13) 调速系统测试与调试: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完成调速系统的测试与调试; (14) 正、反转系统设计:能够根据正、反转系统的要求完成电路部分的设计; (15) 正、反转系统安装:能够根据电路部分的设计完成电路部分的安装; (16) 正、反转系统测试与调试: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完成正、反转系统的测试与调试。

3. 吉林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变电所变压器的选择、安装与测试:

(1) 容量选择和分配:能够根据学院用电总量及各主要用电子单位的用电量对变压器容量进行分配; (2) 变压器型号选择:能够根据变压器容量及变电等级选择合理型号变压器; (3) 变压器安装:能够根据变压器结构完成变压器组装与安装; (4) 控制柜安装:能够根据控制要求完成控制柜组装与安装; (5) 设备测试与调试: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完成设备测试与调试。

该课程整体设计方案已经应用于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之中, 根据学生反馈, 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摘要:课程整体设计是一门课程的骨架, 基于项目式教学方法的课程整体设计是项目式教学应用于《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成败的关键。本文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对该课程提供了一种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课程整体设计

参考文献

[1]杨宗豹.电机及拖动基础[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9.

电机及电力拖动课程 篇11

关键词:技工学校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方法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是技工学校电工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技术课.就教材内容讲,涉及的学科多、跨越的领域广、抽象性强,与学生原有的知识联系性小,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听老师讲课如同听“天书”,很难理解,影响了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尝试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法,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兴趣 引导上路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其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教学过程中若停留在传统的静态插图和生产工艺过程上施教,很难达到教学目标。适时的根据教学内容、目的组织现场参观教学,能有效地使教学和生产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所学专业知识,并能扩大学生的眼界,激发其求知欲。如在第一章“电力拖动基本知识”讲授前,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到现代企业的生产车间进行“走马观花”似的现场参观教学,了解电力拖动控制技术在现代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以及电力拖动的发展方向等,达到了学生由无知到感知,引起专业兴趣的目的。

二、联系实际 现场教学

电工类专业课的性质,决定了要学好专业课,则必须具备较强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做到空间形式与具体实物紧密联系.而技工学校学生的来源多是初中毕业生,空间想象力都很差,限制了对某些概念的深刻理解,也自然不能把理论与实践相互统一起来,死学书本,孤立操作,结果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花费的时间不少,收效甚微。

基于上述原因,为了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知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力,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凡是有条件在现场进行教学的,笔者都坚持到现场进行;这样既可以利用现场实物讲授学生在课堂上很难理解的内容,又能使学生了解生产机械的操作方法与加工工艺,有机的把专业课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

例如:在进入“常用生产机械控制线路”章节的授课时,学生对欠真实感的课堂理论说教感到不满足而产生实践欲望时,依据课程内容,可在生产现场进行实物教学.教师对照实物向学生讲述各种生产机械的基本结构,运动形式,操作方法,电力拖动的特点,控制要求及保护措施等.同时再配合一定的操作表演,从而为车床的“主运动”“辅助运动”等概念的理性解释赋予了直观真实感。使学生在课堂上一些似懂非懂的问题恍然大悟,收到了“啊,原来如此”的效果。诸如平面磨床工作台的液压传动,摇臂钻床的摇臂升降。液压系统控制的夹紧放松,万能铣床卧式镗床的变速冲动,进给联锁保护……等难点迎刃而解.并因此得出正确结论:各种复杂的金属切削机床都是由普通车床演变而来的,相互之间的主要区别不过是机床的主运动;进给运动,辅助运动方式不同而已,其共同特点则是工件与刀具之间必须有相对运动,才能进行切削加工。不同的运动形式,有不同的拖动特点,再复杂的控制电路:也无非是电动机不同的运行状态及其相应的被称为基本控制环节的典型控制电路的适当变形与组合。通过现场直观教学,使学生获得了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学习对象的了解,自觉地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生产实践联系起来,形成了正确的概念,学会了正确应用已学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电路分析,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很容易接受,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现场实物直观教学法,可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即学到了理论,又学到了实际应用,学生学的透彻,理解的深刻.

三、直观演示 启发引导

直观性原则是近代教学论中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心理学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教学过程虽有其独到的特点,但也不能离开这条规律。根据影响感受性变化发展知觉基本特性的因素和规律,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质量。捷克教育学家夸美钮斯也曾指出:“在万能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放到感官跟前,……在不能进行直接观察时,应用图片或模型代替实物”,就是说挖掘实物直观教学的潜力,变静态抽象教学为动态直观教学,在展示实物教具的同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想象,对感知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实践证明,这是解决学生抽象思维跟不上教师授课进度时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下面举三例:

例一、交流接触器讲解:

教具:CJ10—20交流接触器一只,同型号无短路环铁芯一付。

先将交流接触器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其外形、结构,然后逐步分解拆卸,向学生分别介绍其三大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在介绍电磁系统铁芯上的短路环的作用时,可出示两套铁芯(一套装有短路环,而另一套则没装短路环),而后将它们分别组装,通电演示,通过“看、听”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有短路环的电磁系统工作无振动,无噪音,而无短路环的电磁系统工作时,则产生令人难以忍受的振动和噪音,这样短路环的作用这一难点不攻自破,最后再根据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讲授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动作过程,电气符号以及工程上的选择应用。

例二、桥式起重机控制线路讲授:

教具:自制——主钩提升装置

桥式起重机对电力拖动提出的控制要求中特别强调了对主钩的拖动要求:提升的第一档为预备级;用以消除传动间隙和张紧钢丝绳,避免对机械产生过大的冲击.当负载下降时,根据负载的大小,自动转换运行状态(倒拉反接制动——电动运行——再生发电制动)。在讲清控制要求后,先用自制的教具作一个突然提升的演示,证明突然提升不经过预备级是不行的来说明提升预备级的重要性,然后再作下降的过渡过程演示,使倒位反接制动——电动状态运行——再生发电制动这一过渡过程形象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很快理解了操作工艺提出的控制要求。

例三、万能铣床换刀制动的讲授

X62W型万能升降台铣床主轴拖动有这样一个控制要求:在更换铣刀时,必须将主轴制动后方可进行操作。学生对此难以理解,提出为什么其它机床不需制动便可更换刀具,而铣床则不行。这实际上是一个加工工艺的问题。普通车床加工时工件是旋转的而刀具是相对静止的,铣床在铣削加工时与车床恰好相反,刀具是旋转的而工件是相对静止的.为了能够非常直观的解答这一问题,笔者顺手在桌上拿起一支钢笔;放在手中,然后请一名同学走上讲台在笔者手中将笔帽卸下,该同学握住笔帽旋转了几下没有能够卸下,便反问道:“老师你不握紧了笔杆让我怎么卸笔帽呀!”这时可向全班宣布答案已出来了,顿时全体学生豁然开朗,觉得形象极了。

实践证明:直观教具是以现身说法的形式反映教材某些内容的,它虽然没有直接的语言形式,但只要经过教师简要地指明,学生则可以很快地明白和获得这些实物语言所暗示的信息。

四、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作为专业课教师,怎样才能把众多的专业术语传授给学生,把枯燥的专业知识讲的妙趣横生呢?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把教材中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东西,裹上“亲切”、“熟悉”的外衣,精心“妆扮”过的知识,就会变得可亲可近。施教的对象就会置身于一种亲切自然的气氛中,其心理上对新知识的相容性就会大为增加,其理智上和情感上的可受性就会大大增强,其认知的行为将会变得更自觉、更主动。例如:在讲授“继电器”一节时,学生对继电器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承受机构、中间机构和执行机构及其工作原理不理解。(其工作原理是:承受机构把所承受的物理因素传递给中间机构,与预定量(整定值)进行比较,当达到整容值(过量或欠量)时,中间机构就使执行机构动作,从而闭合或分断电路)。在这里笔者运用 “拟人类似法”,把继电器比作一个正在进餐的人,那么人的胃就相当于承受机构,大脑是中间机构,嘴相当于执行机构,人的正常进餐量相当于整定值.那么餐食不断的从嘴进入胃里,进餐量的多少不

断的反馈给大脑(中间机构)由大脑与日常的进餐量进行比较,当达到日常的进餐量时(整定值)大脑便发出控制信息——吃饱了,使执行机构动作——闭嘴。否则,就继续进餐,直至吃饱为止。如果整定值出现了问题,则可能造成过量或欠量,使人生病(继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再如,很多学生对交流电动机过载保护的过载倍数和过载时间两个概念不理解,提出为什么交流异步电动机短时过载是允许的,而长时间过载又不允许,不设保护行不行?为此,笔者便举了一个举重运动员举重的实例来软化这一教学难点。首先提出运动员为什么能举起超出自身重量很多的杠铃,同学们经过思考后回答,依靠的是运动员的爆发力。那么运动员举起杠铃后不放下行不行呢?回答是肯定的——不行。原因是爆发力不是耐力,运动员举累了自然就得放下,长期举下去是要出危险的。这里的举重运动员与电动机是类似的,超过过载倍数或过载时间均是要出事故的,所不同的是运动员有思维,举累了自己就放下了,而电动机则不具备思维能力,过载超过过载倍数或时间是要烧毁的,因此,必须给它设置一个保护装置(具有思维),以达到过载保护的目的.通过课堂上恰当的比喻,形象的拟人,生动的语言,使得抽象、复杂、奥妙、不易理解的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易于接受,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 》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的有效方法很多,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巧用教具,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监理重点下一篇:产品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