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视频远程可视化论文(通用3篇)
数字视频远程可视化论文 篇1
本世纪监控系统全面进入了计算机网络时代, 废弃了传统系统, 选择以计算机核心的多媒体监控管理系统, 为今后向更高、更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正是代表了该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经济效益, 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客观上对监控系统的视频监控的覆盖范围、观察距离, 以及系统与网络结合, 实现数据流的压缩存储、传输和自动处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远距离、低照度、高清晰、快传输”的实战要求达到实时现场感知和增强判断能力的目的, 为各级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务。
1、系统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
该系统由网络日夜型摄像接受装置、超高倍率物镜、大功率红外激光器、图像传输系统软件、电源分配器等组成。
1.1 超高倍率物镜
为满足系统“远距离、低照度、高清晰”的要求, 超高倍率物镜的性能参数也应满足长焦距、高变倍比、大相对孔径、大视场、自动调焦、电动变焦、象差平衡好、体积小、重量轻等要求, 但这些要求本身就互相矛盾, 根据实际需求, 综合考虑物镜的远距比、中心分辨率、象差平衡等问题后, 系统所用物镜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焦距范围:12-660mm;
光圈范围:F4-360左右;
最大相对孔径:1:4.0;
水平视场角:31.65~0.56°。
物镜的成像质量可用调制传递函数 (MTF) 来评价。
图1是f'=660mm, F数为7时的MTF:
MTF是波长和F数的函数, 由图看出, 中心和边缘的像点都处在较好水平;且当光圈变小时, 由于衍射作用, 高频部分的MTF值有所提升, 符合系统昼夜使用, 高、低空间频率都有较佳的性能, 这样远景图像的细节、层次、轮廓的分辨能力基本保持在较高水平。
1.2 网络日夜型摄像接收装置
网络日夜型摄像机是系统的核心部件, 可考虑选用具有MPEG4、JPEG双通道数字信号输出, 同步现场监控和高清晰度录像, 内置网络接口可电脑远程监控, 数字降噪, 低照度等功能的数字摄像机。
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全扫描方式:1280 (H) ×960 (V) , 12.5帧/秒逐行扫描;
部分扫描方式:960 (H) ×720 (V) , 25帧/秒隔行扫描;
MPEG4/JPEG双重输出功能;
水平清晰度:彩色600线, 黑白780线以上;
自动后焦 (ABF) 调整功能;
日夜转换功能;
最低照度:选配F1.4镜头时, 彩色模式1.0Lux, 黑白模式0.06Lux,
SENS UP模式0.002Lux;
网络接口 (10Base-T/100Base-TX) :可通过电脑远程监控;
FTP备份:SD记忆卡插槽。
1.3 图像传输系统软件
系统视频传输采用软件方式实现, 即在原有视频和图像实时录制程序的基础上编写新的视频客户端软件, 替代原先数字摄像机中随机带的视频软件。
该软件特点: (1) 可根据需要添加摄像机的控制功能, 能以一个统一的窗口实现视频的实时浏览、视频储存、回放等所有操作功能;同时能按当前网络带宽实现视频的再压缩并传输到指定服务器。 (2) 按当前网络带宽实现视频码流的再压缩, 因此对带宽要求更低, 提高了图像传输速率; (3) 实现了视频和图像双码流数据的储存与传输功能。
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分辨率:640×480;
传输速率:10-20帧/秒。
1.4 大功率红外激光器
红外激光器作为夜间辅助照明光源, 应具有高亮度、高转换效率、高可靠性、高安全性、无红曝等特点。
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红外波长:980±5nm;
输出功率:≮20W;
视场角:2~5mrad。
数值孔径是多模光纤的重要参数, 它表征光纤端面接收光的能力, 其取值的大小要兼顾光纤接收光的能力和模畸变、模色散的影响。该多模光纤激光器的数值孔径取值为0.12, 其对应的光纤端面接收角θc≈6.6°, 再经透镜 (f'=48~58mm可调) 准直后, 视场角约为2 mrad左右。
图2、图3分别是红外激光器的发射角及发射波长:
2、系统的关键技术探讨
2.1 双码流技术
目前, 困扰中国网络视频监控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缺乏良好的网络基础环境, 而双码流, 则是对网络视频监控的一次提速。
双码流, 顾名思义, 在视频服务器中同时并存两种码流。双码流是通过在编码端采用两种格式进行分别编码来实现的, 对包括芯片在内的硬件系统和软件操作系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目前解决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采用更高主频的芯片来进行编码压缩处理, 通常至少要达到500M, 这样做的好处是成本相应稍低;另一种则是采用两片芯片, 一片芯片做一种码流, 这样做的优势则在于稳定性比较高。
传统意义上的双码流采用一种码流用于网络传输, 一种码流用于高品质实时存储, 同时兼顾本地存储和远程网络传输。本课题将双码流技术拓宽应用, 实时选定码流进行MPEG4高压缩比编码, 不仅实现了双码流传输、存储, 还涵括了任意选择码流实时压缩、并存。这种双码流的提出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它在现有网络瓶颈下兼顾了图象质量和传输质量。
随着网络建设的铺开, 基础网络建设不再成为IP监控的制约, 技术发展的最终阶段还将是单码流, 但是根据目前特殊化的需求, 采用这个方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以突破网络瓶颈, 根据网络带宽实时选择码流格式, 达到前端高清存储, 同时保持对后端网络带宽要求较低。从技术上说实现双码流是一个难度, 要求研发人员对于MPEG码流的逻辑结构及协议有比较完整的了解;从成本上说实现双码流更是增加了不少的生产成本, 无论是采用高速单芯片还是双芯片体系。但由于带宽的瓶颈, 还有市场的要求, 不得不采用这种双码流的技术。双码流的技术在目前市场上会存在很长的时间, 尤其是在网络带宽不允许的情况下。
双码流的实现, 为本地存储掀启了新的一页。分别编码, 另行存储, 根据网络带宽灵活选择码流大小, 让本地高清存储与低码流传输并存有了可能。通过选择合适的硬件系统和解决体系, 能够实现自带硬盘存储。
2.2 远摄镜头的透雾功能
大雾天气对于视频监控有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在交通、森林等领域, “雾”会造成有效视频监控距离大大缩短, 使图像变得模糊, 严重的情况下图像一片雪白, 使视频监控系统变得毫无用处, 透雾摄像机概念由此应运而生。
国外如松下、索尼、奥林巴斯、富士能等公司的远摄镜头都添加了透雾功能。全新的透雾解决方案一般采用高集成度设计方法, 通过在摄像机中放置专用的高精度光学转换器件、专用CCD成像器件, 配和最新技术研发的专用摄像机FP Processor, 从光学、电子、软件多方面构成一个光、电一体化的专家级视频透雾监控解决方案。同时TeraMage联合全球顶级的一体化云台摄像机制造厂商三神株式会社为摄像机专门配套设计了高性能、高精度云台防护罩、镜头系统, 使一个完美组合光、机、电多方面优秀性能的视频监控透雾解决方案。方案采用了影像增益引擎技术搭配影像优化电路, 能够自动侦测图像中的灰度雾像数据, 实时调整图形的动态范围曲线, 强化色彩还原度, 使该摄像机具备了彩色透雾功能, 可以在彩色模式情况下, 让迷雾中的景像清晰可见。
据介绍, TeraMage透雾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在大雾天气视频监控能见度提高1.7-10倍, 有效解决雾天无法清晰监控的问题。
无独有偶, Anyvision公司 (HK) 创造性地给透雾摄像机增加了一个智能图像分析系统, 先对迷雾、脏污、雨水等各种现实环境进行大量的实际采样后进行仿真模拟, 然后采用模糊智能图像分析算法, 对图像进行分析判定, 再结合高性能DSP, 摒弃了透雾摄像机难掌握、难操作, 透雾效果不佳等弊病以达到迷雾图像清晰的目的。
但在实际应用中, 透雾摄像机所获取的图像效果并不理想, 相反由于运用范围太窄, 成本过高, 用户普遍反映无实际开发价值。资本的市场是趋利的, 采用高端昂贵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偶发的事故确实不符合经济的发展模式。
这里介绍一种简便、实效、低成本的方法, 即利用大气窗口的原理, 在CCD前增加一片窄带近红外滤光片 (红外中心波长λ0=890nm, Δλ=3nm) 可有效解决透雾问题, 舍弃了复杂的光、机转换结构和软件处理系统。
下面图4、图5是两幅不加与加了窄带近红外滤光片的视频图像透雾效果的比较:
天气:雨雾天;目标:来富士广场 (上海西藏中路268号近福州路) 屋顶广告牌“Capitaland” (凯德置地) ;距离:4.84公里;模式:未加透雾功能。
其它条件同上;模式:加透雾功能。
结论:加了透雾功能的图像, 字母轮廓和广告牌横线如同经过勾画, 边缘清晰, 有层次感。
2.3 3G网络技术
对3G网络及标准的选择不仅要看其技术原理及成熟程度, 还要结合本国国情、市场运作状况等因素进行考虑。按目前联通、电信、移动的建设、运营状况, 结合网速、稳定性、资费等因素, 数据传输还是选用电信网络比较适合。
目前, 3G网络虽在传输数据量巨大的视频流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可靠性不高、容易丢包, 带宽随时可能变化, 运行费用较高等等, 因此只能作为辅助传输手段, 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好在, 电信还具有一个潜在优势, 就是将成为有线与无线混合电信经营商, 已启动了31个省公司核心网改造项目, 该项目旨在于核心网层面实现对CDMA+WiFi (C+W) 的统一认证和统一计费的支持, 对C+W用户数据、承载业务的统一管理控制, 从而为中国电信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融合业务和服务。这是国内首个C+W网络, 在固定移动融合的全业务运营领域具有示范意义。
表1列出了3G和WiFi的主要异同点:
显然, 3G网络可以利用WiFi高速数据传输的特点以弥补自己数据传输速率受限的不足, 而WiFi不仅可利用3G网络完善的鉴权与计费机制, 而且可结合3G网络广覆盖的特点进行多接入切换功能。这样就能实现WiFi与3G的融合, C+W在移动数据业务上的优点显而易见。
综上所述, 公共无线视频传输网络应当同时采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与移动无线传输系统。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以其高容量、规模组网能力和长距离传输、价格取胜, 非常适合在平安城市、政府机关、工商企业等传输网络中的接入层、汇聚层 (及部分骨干层) 应用, 特别是在网络的接入和汇聚节点, 可以作为光纤的替代来使用。
2.4 视频压缩传输技术
系统的网络摄像机具有MPEG-4视频流及JPEG照片双重输出功能。
MPEG-4代表了基于模型/对象的第二代压缩编码技术, 它充分利用了人眼视觉特性, 抓住了图像信息传输的本质, 从轮廓、纹理思路出发, 支持基于视觉内容的交互功能, 实现了编码的连续性和可分级性, 并可根据网络的通信来控制视频图像质量。可以说, MPEG-4编码技术完成了从基于像素的传统编码向基于对象和内容的现代编码的转变, 很好地适应了多媒体信息的应用由播放型转向基于内容的访问、检索及操作的发展趋势。
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图像传输速率, 系统软件既存储了来自网络摄像机的MPEG-4视频流, 同时将高码率的MPEG-4视频流转换成低码率的H.264视频流, 形成了整个接收、存储、转码、发送系统的软件架构 (图6) 。
Transcode模块处于整个系统的前端采集部分, 运行在视频处理笔记本电脑上。完成来自网络摄像机的MPEG-4码流的接收、存储、转码和发送工作。系统内部除了主线程以外, 还同时运行了接收、存储、转码、发送四个独立的线程。
几个线程之间的数据流关系如图7所示:
图像传输系统软件的组成:
接收部分:以组播的方式从网络摄像机接收实时视频;
存储部分:把接收自网络摄像机的MPEG4码流存储到本地硬盘;
转码部分:包括解码MPEG4视频和压缩成H.264视频流;
发送部分:将转码后的H.264码流通过3G网络发送到互联网上的视频服务器;
服务器转发:转发来自客户端的视频流;
远程视频接受:接受服务器转发的实时视频流。
3、结语
本项目的某些技术指标依赖于目前网络的设备能力是该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鉴于目前我国移动、联通、电信等移动通信网运营商仍实施CCIR、CCITT、ITU-R等国际组织发布的视频编码方案, 虽然今年5月实现了3G转型, 网络状况能提供的稳定数据传输宽带已提升到M级, 但在实际应用时, 由于受到基站覆盖面、编码及受机终端的限制, 以及频带分配、网络堵塞等原因, 可能还达不到以上的带宽, 因此, 该项目根据特殊化要求, 为保证图像传输质量, 目前采用双码流方法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既可以突破网络瓶颈, 根据网络带宽实时选择码流格式, 达到前端高清存储, 同时还能保持对后端网络带宽的低要求。但从技术上讲实现双码流是有难度, 其一对MPEG码流的逻辑结构及协议要有比较完整的了解;其二是无论采用高速单芯片还是双芯片体系, 实现双码流会增加不少生产成本。尽管如此, 双码流技术在目前市场上仍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 尤其是在网络带宽不允许的情况下。
随着网络建设的铺开, 基础网络建设不再成为IP监控的制约, 技术发展的最终阶段还将是单码流。
再者, 由于视频通信协议不断地发展, 存在着支持不同协议的产品和网络, 这些产品和网络之间的兼容互通等问题也影响了视频通信的快速发展;另外, 在资费、计费和结算方面也不够完善和灵活。
这些问题, 一要靠基于IP的视讯网络在技术标准和协议方面, 服务质量要提高, 业务模型和市场定位要清晰;二要靠视频通信设备制造商在产品功能方面还需不断完善, 这样, 才能使交互式的视频通信健康发展, 加上系统本身不受山川、河流、桥梁、道路等复杂地形的限制, 因此在我国众多领域如电力系统、水利系统、油田厂矿、港区码头等, 以及森林防火、海岸监控、公安侦察、反恐处突等行动中都会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无线移动图像传输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警察技术》, 2009年第1期.
[2]“通过噪声等效温差来评价红外系统的性能”.《红外》, 2010年第1期.
变电站数字化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篇2
关键词:电力系统,数字化,远程,视频监控
随着无人值守变电站技术改造的不断发展, 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已有了很大提高, 已实现了对远方变电站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即“四遥”功能, 远程图像监控系统是对“四遥”的进一步补充, 通过它不仅可以实现“遥视”, 而且可以方便地监视和记录变电站的环境状况以及设备的运行情况, 监测电力设备的发热程度, 及时发现、处理事故情况, 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并提供事后分析事故的有关图像资料。
1 远程数字式视频监控系统
远程图像监控系统设备一般可分为前端 (现场) 设备、通信设备和后端设备三大部分。
前端设备由一台监控主机和其它相关设备组成。云台镜头控制器用于控制摄像机的转动及镜头的变焦和聚集, 同时具有视频切换和报警接收功能, 灯光控制器用于控制照明灯光, 从而保证在光线不足时或晚间也能获得清晰的图像。
前端监控主机将切换后的视频数字化, 并进行图像压缩编码, 再将压缩后的视频、报警等数据复合后通过信道发送到监控接收主机。同时将音频数据进行编码, 复合在一起传输, 实现声音通信。另一方面, 前端主机接收来自监控中心控制主机的控制信号, 实现云台、镜头和灯光等控制, 以及进行报警的布防和撤防。
后端监控设备由视频监控服务器和若干监控主机组成, 来自不同前端的数据, 通过通信接口输入视频监控服务器, 由监控服务器将其转发到以太网上, 采用TCP/IP或组播技术。这样, 在以太网上的计算机均可配置成监控主机, 可由多个用户同时进行监控, 每个用户可同时监控多个前端, 不同用户也可同时监控同一前端,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2 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2.1 前端系统的构成
前端系统的硬件由一台监控主机、数字式视频压缩卡、视频切换矩阵、编解码器、摄像机、云台控制器、传感器等报警设备和其它相关设备组成具有多画面处理、录放像、矩阵控制、探测报警、远程传输等多种功能。目前, 这些设备生产厂家很多, 其品牌、型号、功能各异。因此, 合理选择这些设备, 对提高视频监控系统图像质量颇为重要。随着流媒体规模的扩大, 网络视频前端的性能成为制约流媒体服务扩展能力的重要因素。网络视频前端性能的关键指标是流输出能力和能同时支持的并发请求数量。影响网络视频前端性能的因素很多, 硬件方面包括CPU能力、I/O总线、存储带宽等。
2.2 视频采集压缩卡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我们一般会选择模拟式CCD摄像机, 因此需要相应的硬件将模拟的视频信号转化为数字的视频信号, 这样才能由计算机处理并进行远程传输。因此, 人们选择高性能的视频采集压缩卡, 它直接安装于监控主机的主板上, 可实现逐次从多路输入中选出一路进行A/D转换, 并压缩成MPEG标准数据后予以存储, 对于16路图像扫描输入速度, 每秒25帧, 图像画面大小和清晰度有320×240、640×480及720×580等多种可选。
2.3 视频切换矩阵
变电所的监控现场一般设有4台摄像机, 多则近10台, 有多路视频信号需监控, 故需要视频切换矩阵。切换矩阵的输入端与各摄像机相连, 其输出端与监控主机相连, 其功能是通过软件来控制摄像机输入图像的切换, 通视频切换矩阵视频信号也可不经调制直接与现场的监视器相连。
2.4 编解码器
在有云台、电动镜头和室外防护罩的视频监控系统中, 必须配有编解码器。监控系统通过串行通讯口向编解码器发送控制指令, 编解码器负责解释指令去控制云台、摄像头的各种动作, 这样在远方客户机或监控主机中操纵键盘相应按键即可完成对前端设备各动作及功能的控制。控制解码器必须与系统主机同一品牌, 这是因为不同厂家生产的控制解码器与系统主机的通信协议、编码方式一般都不相同, 除非某控制解码器在说明书中特别说明该设备与某个品牌的主机兼容, 否则绝不可选用。
2.5 监控主机
由于视频监控系统需要长期运行, 且处理的数据量比较大, 这就对监控主机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系统稳定性好, 运行速度快, 有较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因此, 监控主机的配置要高、CPU的主频也要很高、内存和硬盘容量也要足够大, 一般选择嵌入式服务器以提高运行的稳定性。
3 组网方式的选择与实现
变电所远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由于变电所分布的区域比较大, 一般有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 直线距离最大近百公里, 因此, 从网络结构上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属广域网。由于我们已选用155M ATM光纤通信网作为视频系统的传输系统, 因此,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星型的环网拓扑结构。
在ATM网上专辟一个2M的带宽作为传输视频监控系统的信息, 组成一个封闭的专用的视频监控网。前端视频监控主机经2M带宽的路由器通过ATM网与公司本部的视频专用网段的后端客户机相连, 再经网桥与局域网相连。
本组网方式的最大优点是ATM网上有专用的带宽给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使用, 因此视频监控系统的运行不受ATM网通信状况的影响, 因此视频监控系统运行比较稳定, 传输的图像质量得到了保证, 可靠性较高。
根据实验系统的运行情况分析后, 认为确保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稳定运行是第一位的, 同时确保监控中心具有最高的优先操作权, 即在ATM主干网开辟一个专用的带宽给视频监控系统, 以保证视频监控系统运行的绝对可靠。
参考文献
[1]徐宝强, 等.光纤通信及网络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9.
[2]班巍.当前远程视频监控领域的几种方案的介绍及比较[Z].北京:北京可视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2002.
[3]彭喜东.视频监控系统前端设备选型[J].北京:电气与智能建筑, 2002.
[4]陈龙.为什么数字监控系统正取代模拟系统[Z].北京: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2002.
[5]韦锦山.如何实现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与网络的完美结合[Z].北京:北京朗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2002.
[6]陈虹舟.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Z].北京: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2002.
[7]陈龙.智能建筑楼宇控制和系统集成技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数字视频远程可视化论文 篇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计算机科学技术及网络信息化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人们利用这一技术, 很快将其使用到工业生产等各行各业之中, 在世界上迅速掀起了信息化建设的浪潮。根据目前国外现代化油田建设生产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发展情况看, 油田开采生产与信息化技术紧密融合在一起, 充分体现了现代化科技的优势, 实现油田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保障了生产安全性。这几年来, 国内许多大型油田企业也相继加大了对信息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尤其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方面, 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是与国外其他先进石油生产企业相比, 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方面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采油井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仍采用机采技术,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 仍然以人工记录来完成, 很难实现油井相关数据无缝隙连接的功能, 严重影响了油田开采的工作效率。
1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在油田建设中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
1.1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工作原理
在油田建设中,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主要是将现代信息化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有机的结合体, 远程视频监控技术是通过对监控终端相关模拟信号的检测, 将其进行数字化转换, 通过无线通信网络技术, 直接将数字信号传输到油田生产监控中心, 油田生产监控中心通过对监测到的相关信号, 发出有针对性的指令。根据这一工作原理, 我们可以知道油田建设远程监控系统大体是由油田建设监控中心、油田建设监控终端以及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三部分组成。
1.2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特点
1.2.1 信息数据量大
在油田建设中, 由于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传播的数据信号都是视频信号, 且要求传输的实时性, 因此从数据量上分析, 都是很大的, 这要求通信网络要具有很高的承载能力和带宽要求。
1.2.2 多种网络的集合性
油田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网络是通过多种网络系统结合在一起的, 既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 又包括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提供了高速且稳定的通信介质环境。
1.2.3 远程视频检测的智能性
油田生产中的远程视频监控所采集的信息多种多样, 并根据信息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智能化处理, 监控中心要根据监控区域的情况, 通过图像、红外线、声音方面的检测, 为系统提供信息支持, 由监控中心系统做出综合性的判断, 执行相应的指令。
1.2.4 通信系统的先进性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 在我国现阶段大型油田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中, 采取的通信系统从原先的GSM系统, 升级到GPRS, 即2.5G通信系统, 传输速率可以达到上百KBPS以上, 最近一段时期, 随着3G技术的日趋成熟, 也已经过将部分2.5通信系统升级为了3G通信系统, 为油田远程监控提供了更为良好的传输环境和宽度, 使图像和处理速度变得更加快速、稳定、安全。
2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油田建设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了大力发展国家能源产业, 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国家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提供高效、安全、稳定的石油能源, 使得对我国石油的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将科学技术与石油生产相结合, 才能转化成第一生产力。因此, 要实现油田高效、安全的生产, 就必须结合目前先进的科学技术, 对油田生产建设实行数字化远程视频监控管理。
我国大部分油田一般分布在较为偏远的地区, 交通及地理环境都比较恶劣, 而且设计管理面积较广, 例如普通型油田占地200多平方公里, 分布着30至40座油井, 而由于油田管理人员较少, 在某些生产环节中难以做到人员24小时值守, 因此在影响工作效率的同时给生产也带来了危险性。为了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将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网络技术引入到油田生产领域中来, 在油田工作区内设置相关视频监控措施, 实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对油田内的生产与安全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
在油田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过程中, 我们可以将该油田内的油井, 根据区域面积按照地理位置的集中性进行划分, 通过各个油井工作区内的视频监控搜集相关图像信息, 由终端将信息内容通过网络传输给监控中心, 由其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和反馈。
此外, 在远程视频监控过程中, 还可以在每个采油井的关键点处加装远程视频传输所需要的监控摄像头, 为了保证摄像效果和质量, 需要对摄像头安装相应的防护设备, 例如雨刷除尘设备和温控保护设备。随后, 要将摄像头的视频装置与远程网络设备相连接, 对于需要油井内数据同步监控的需求, 技术人员还需要将油压表和流量表等油井内的数据仪器与远程视频设备相连接, 通过无线网络技术向后台远程监控服务器传输所需的数据信息。视频监控中心所使用的服务器应使用当前较为流行且技术相对成熟的嵌入式的操作系统, 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整个后台数据库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高效性, 另一方面, 也可以保证远程信息图像的质量的清晰性和传输的稳定性。此外, 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后台, 需要设立一台综合性较强的服务器, 要具备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支持, 使其能够具有对油田中的关键部位进行实时监控、随时录像、指令控制、数据分析、反馈、搜集以及转发等功能, 确保对发生的突发性问题能够实现及时、快速、准确的处理。
3 结语
总之, 随着我国石油产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在未来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必然会成为数字化油田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 应敢于将目前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油田生产紧密的结合起来, 为实现我国石油产业的现代化而努力。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各个产业领域中的主要发展性技术。石油化工能源行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 近几年来, 为了提高油田的生产效率和生产的安全性, 将信息化技术也逐步引入到油田建设中来, 通过使用远程视频控制系统, 实现了目前大型油田建设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本文通过本人对目前信息化技术在我国油田建设中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就在数字化油田建设中如何更好的应用和发挥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并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观点和建议, 希望各位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关键词: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油田建设,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发全.大型油田远程监控技术的研究与分析[M].北京:中国石油化工出版社, 2009[1]刘发全.大型油田远程监控技术的研究与分析[M].北京:中国石油化工出版社, 2009
[2]王小波付晓明.关于对我国油田现代化建设的研究和探讨[J].北京石油化工出版社.2007[2]王小波付晓明.关于对我国油田现代化建设的研究和探讨[J].北京石油化工出版社.2007
[3]李志华.张国栋, 浅析对中国油田现远程监控系统的分析和研究[J].杭州石油化工出版社.2009[3]李志华.张国栋, 浅析对中国油田现远程监控系统的分析和研究[J].杭州石油化工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