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

2024-09-19

《玛纳斯》(通用12篇)

《玛纳斯》 篇1

被称为中国的“荷马史诗”的巨制《玛纳斯》, 是柯尔克孜族文化的巅峰, 亦被视为神思天纵的人间奇著。《玛纳斯》的内容时间跨度很大, 描写了玛纳斯家族13代汗王生息繁衍以及子孙八代带领柯尔克孜族人民反抗奴役、前仆后继的英雄事迹, 谱写出一曲曲惊天动地的英雄颂歌。

一《玛纳斯》的悲剧性

朱光潜在其《悲剧心理学》中说:“中国没有悲剧, 中国人就不会写悲剧, 只会写大团圆的结局。”然而反观《玛纳斯》, 这一卷帙浩繁的民族史诗, 却在内容上充满着无尽的悲剧色彩。

主人公玛纳斯, 是千百年来柯尔克孜族人民根据自己的历史、生活、理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光辉艺术形象, 11岁便策马挥戈, 率领柯尔克孜族人民与入侵之敌展开浴血的搏斗, 把入侵者赶出柯尔克孜族领地。后为讨伐向东逃窜的宿敌卡勒玛克人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开始远征, 伟大远征的胜利, 更是他戎马生涯的巅峰。然而, 正处于胜利喜悦中的英雄突遭敌人伏击, 不幸身亡。这种“突转”, 使英雄玛纳斯所遭受的厄运以及史诗悲剧性的结局给予听众的震撼与冲击更为强烈, 也使玛纳斯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变得更为崇高, 更具英雄性, 悲剧效果更为鲜明, 他是东方英雄史诗中不可多得的一个悲剧英雄形象。第二部《赛麦台依》是史诗《玛纳斯》中悲剧气氛最浓烈的一部。英雄赛麦台依亲手杀死了阴险的祖父和两个作恶多端的叔叔后, 没有血洒疆场, 却死在亲如手足的勇士的刀斧之下。

玛纳斯的其他子孙和勇士也大多都有遭受过苦难的折磨, 最后悲壮死去的经历, 除此之外, 也描写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悲剧事件, 夫杀妻、父杀子、妻杀夫、侄杀叔、孙儿杀祖父的流血事件屡见不鲜。这里所描绘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流血厮杀, 在悲剧很不发达的东方十分罕见, 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美的艺术效果。而这种悲剧性的结局, 也使史诗的主题思想得到升华, 风格更加庄严、悲壮。

二《玛纳斯》悲剧性的社会历史成因

为什么《玛纳斯》与一般的民间英雄史诗总是不大一样, 独树一帜地有震憾人心的悲剧美呢?我想社会历史原因应该是其悲剧意识的根源。

1. 长期征战的民族历史苦难

“史诗以历史为背景, 融入民族的命运, 通过英雄人物的行为展现民族历史的发展脉络。”史诗中的悲剧英雄和悲剧事件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因此, 这种悲剧意识可以归结于柯尔克孜民族在历史上的悲惨遭遇。

柯尔克孜是个古老的民族, 就其民族的全部历史而论, 她是一直处于被统治的地位。据历史记载, 唐代曾建立过黠戛斯汗国, 受中央政府管辖, 10世纪初, 被兴起的辽 (契丹) 统治, 后又受到西辽 (黑契丹) 的抢劫与侵袭。13世纪初, 柯尔克孜族人臣服蒙古, 后来不断地受到蒙古的西支瓦刺的骚扰。史诗《玛纳斯》集中反映的是柯尔克孜族人与卡勒玛克 (蒙古) 和克塔依 (契丹) 的斗争, 反抗他们的统治掠夺和奴役。

战争本身就具有浓烈的悲剧气氛。柯尔克孜族人一直受着异族侵略者铁蹄的践踏与蹂躏, 在频繁的征战与殊死的搏斗中, 不幸和死亡牢牢捆绑着这个民族, 在异族的统治和奴役下, 背井离乡、迁移漂泊, 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面对悲惨的现实, 不断征战的历史背景为史诗提供了悲剧性素材。

2. 游牧经济的社会生产方式

不同的生存态度会形成不同的审美心理。因此, 柯尔克孜族特有的生产方式也是形成史诗悲剧性的重要现实基础。相对于中原的农耕生产方式, 草原牧民所依赖的这种游牧生产方式总是处于一种不可完全预知的动态中, 它的变化往往是人类难以掌控的。一场瘟疫或旱灾、雪灾都可能击垮牧民生存的保障。加之, 由于游牧经济形态所具有的流动性特点决定了柯尔克孜族空间散置的人口分布特点, 使牧民必须独自面对生存的艰难。生存的危机感加大。因而, 人们在认识并与自然磨合的过程中, 不断经受着失败与挫折, 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他们陷入深深的“悲”的情绪之中, 以至于创作主体在通过创作释放内心情感时, 将其渗透到作品中, 作品便获得了悲剧性的美学特质。

3. 萨满教引领的社会文化传统

宗教观念是在选择中形成的民族文化传统的有机成分。《玛纳斯》的神圣性、神秘感和神力崇拜意识, 散发出独特的撼人魅力, 成为史诗《玛纳斯》重要的文化内涵。它形成之时, 柯尔克孜民族尚未皈依伊斯兰教, 民众依然保持着自古有之的萨满教信仰。而萨满教信仰亦是对柯尔克孜族早期生成悲剧心理的影响宗教, 它通常是主体遇到困难又无力排解时主观臆想中的精神寄托, 宗教徒们不仅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中, 而且迷信成为以不同“符码”为象征的“救世主”。由于宗教产生的心理根据是无助、无奈, 因此虔诚的宗教信徒都拥有浓重的悲剧心理。由此可见, 以萨满教信仰为主的文化传统对《玛纳斯》悲剧性的深化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史诗《玛纳斯》中英雄的命运牵动着我们的心弦, 英雄们不幸牺牲的悲剧结局震撼着我们的心灵。透过史诗对柯尔克孜族古老的社会生活的描写, 我们从字里行间仿佛听到了柯尔克孜族人勇敢顽强、斗争不息的历史迥声。

摘要:《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 被誉为“柯尔克孜族的民族魂”。自其产生到现在被柯尔克孜族人民世代传唱, 视为珍宝。史诗中的英雄气概令人敬仰, 其中充盈的悲剧色彩更撼人心魄。柯尔克孜族历史上的民族苦难、以游牧经济为主的社会生产方式、萨满教引领下的文化传统等是造成史诗悲剧性的社会历史原因。

关键词:悲剧性,战争,游牧经济,《玛纳斯》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各种悲剧快感理论的批判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玛纳斯》 篇2

玛纳斯河流域污染排放总量控制规划研究

摘要:根据满足河流健康相应的.水质目标要求,确定设计水文条件,计算出玛纳斯河及蘑菇湖水库相应的水环境容量,在对污染物排放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提出流域在、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方案,为流域的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作 者:李俊峰    盛东    何新林    LI Jun-feng    SHENG Dong    HE Xin-lin  作者单位:李俊峰,LI Jun-feng(石河子大学水建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新疆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3)

盛东,SHENG Dong(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南京,210098)

何新林,HE Xin-lin(石河子大学水建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新疆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3)

期 刊:水土保持研究  ISTICPKU  Journal: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卷(期):2009, 16(1) 分类号:X522 关键词:水环境容星    污染总量控制    玛纳斯河流域   

行走在《玛纳斯》的故乡 篇3

陶阳在上世纪50年代参加《玛纳斯》的调查采录工作,他对《玛纳斯》情有独钟,溢于言表。他说,共8部20多万行的史诗《玛纳斯》,直到现在还没有出版,这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在交谈中,陶阳表达了心中最强烈的愿望,与我们共享同品《玛纳斯》中的生命和谐之美。

英雄史诗

原生土长的人文精粹

“《玛纳斯》,是中国少数民族口头传承的民间文学巨献,是原生土长的人文珍宝!我们再也不能让其束之高阁了!”陶阳所说的《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民间英雄史诗,流传于我国新疆及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等地域,与藏族的《格萨尔王》、蒙古族的《江格尔》“呈三足鼎立之势”。这些蕴有绿色生命神韵的壮丽史诗,在世界文化宝库中有着十分显赫的地位。“据我所知,现在国内搜集的《玛纳斯》已经有8部,20余万行,但是还没有出版公之于世,是极其可惜的。”陶阳说。

年已八旬的陶阳翻动着他当年的采风笔记及照片、手稿说:“从1964年到1966年间我到新疆采录《玛纳斯》起,这项工作延续三十多年了,而我们的那些采访记录稿,却在库房里睡大觉!”《玛纳斯》,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了!”在北京北三环南的中国文联宿舍,他满怀激情地说。他对《玛纳斯》情有独钟,情真意切,溢于言表。

陶阳对记者说:“我参加了《玛纳斯》等英雄史诗的调查采录后,觉得这是对西方人‘中国没有史诗’谬论的有力驳斥。而现在我们自己却一点不当回事,似乎是明珠暗投,胡乱轻掷。”陶阳说,现在新疆文联正在翻译《玛纳斯》,史诗的出版有望了。

《玛纳斯》,作为柯尔克孜游牧民族独一无二的集体口头文学创作,经过漫长岁月的积淀和历史的磨砺,更趋完美更为恢宏,作为一部家谱式的英雄传奇,它已经引起世界的关注。《玛纳斯》中,柯尔克孜族传说中的40个姑娘的故事,拉开了民族反侵略战争的序幕,展开了“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壮丽画卷。陶阳回忆起在日本做民间文艺访问学者时,遇到了著名民间文艺家关敬吾老先生,那时,九十多岁的关敬吾老先生听说他从事过《玛纳斯》的采录工作后,兴奋地握住他的手,满怀期待地说:“我多么希望在有生之年读到《玛纳斯》的原作啊!”

《玛纳斯》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大地歌吟

游牧英雄的传奇叙述

《玛纳斯》讲述了古代柯尔克孜族反抗侵略的历史,以及英雄玛纳斯八代人的故事,每一部所讲述的故事不同,人物众多,错综复杂、环環相扣,有着宏大的叙事结构,作为世界上较长的民间史诗,完全可与印度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希腊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波斯的《列王纪》和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以及北欧的《萨迦》《埃达》相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上世纪60年代前后,中国采录研究《玛纳斯》的工作已经部分开展了。

陶阳向我介绍起各部《玛纳斯》的大致内容:

第一部《玛纳斯》,有73000多行,从柯尔克孜族的起源和玛纳斯家族的先世说起。成吉思汗时期,柯族受卡勒玛克奴役。玛纳斯降生了,长大后深受部落的爱戴和尊敬,他领导柯族人民赶走了侵略者空吾尔,统一了柯族各部落,当上万民拥戴的汗王。后来,在与契丹人征战中,他身负重伤不治而亡。第二部叫《赛麦台依》。玛纳斯去世后,汗位被阔别什篡夺。赛麦台在母亲的呵护下长大成人,杀死了阔别什,继承了汗位。空吾尔一面约赛麦台依会谈,一面偷袭赛麦台依的汗城塔拉斯,结果被古里巧绕识破诡计。汗城陷落敌手,赛麦台依的部下坎巧绕乘机叛变。第三部《赛依铁克》讲述坎巧绕杀害了50名玛纳斯部下,将古里巧绕与阿依曲莱克献给了敌方。阿依曲莱克忍辱抚养了赛麦台依的孩子赛依铁克,疗治好古里巧绕的创伤。赛依铁克与古里巧绕回到故里,铲除了叛徒。第四部《凯涅尼木》,讲述赛麦台依儿子凯涅尼木的故事。西方七巨人之一苏墨尔干攻破阿依吐木什城池,复活的赛麦台依与古里巧绕奋力抗击,遭到失败。后来,凯涅尼木将七巨人杀死,但塔拉斯城的内奸与卡勒玛克勾结,劫掠了汗城。最后,凯涅尼木拯救了汗城。在第五部《赛依特》中,凯涅尼木之子赛依特与诸多英雄协力将巨人喀喇多杀死,把苏莱玛特汗女儿克勒吉凯救出,两人相爱,但被苏莱玛特汗与西方七巨人的后代围困,最后突围而出;听闻卡勒玛克人来到新疆阿勒泰等地区,年仅22岁的赛依特前去考察,不幸死在途中。第六部《阿斯勒巴恰·别克巴恰》,讲述赛依特之子别克巴恰领导柯族人民抗击卡勒玛克等十几个部落的侵略,获得了胜利,但他为无后苦恼不已,忽记起曾与卡勒玛克女战俘生育两男孩,便去寻妻访子。不料妻子暗地里在酒菜中下药,令其中毒身亡。

陶阳对记者说,上世纪60年代,他们搜集整理了6部《玛纳斯》,文革之后,歌手已经唱到8部,第七部是《索木碧莱克》,讲述别克巴恰之子索木碧莱克与卡勒玛克、唐古特、额特诸部落的战斗;第八部《奇格台依》讲述了玛纳斯第八代英雄、索木碧莱克之子奇格台依同卡勒玛克的又一轮战事。

《玛纳斯》每部有许多章。就拿第一部来说,从玛纳斯出世到远征,就有十二章,正反人物100多个。在新疆,有许多地名来源于《玛纳斯》史诗,如乌鲁木齐被玛纳斯攻占之后,玛纳斯就修筑了一座新城,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表示庆祝,这座新城位于乌鲁木齐附近的玛纳斯县。

忘情风行

民间吟唱中采录奇珍

1964年,陶阳参加《玛纳斯》工作组,赶赴新疆,走访了柯尔克孜族聚居的四个县,开展《玛纳斯》的调查采录工作。其时,《格萨尔王》和《江格尔》的搜集整理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玛纳斯》工作组是新疆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柯尔克孜自治州联合成立的,共由20多位柯族和汉族的专家组成,致力于《玛纳斯》资料本的搜集翻译和编辑工作。陶阳担任了调查采录组的组长。

在《玛纳斯》采风期间,陶阳与身边同事一起,认真细致准确记录歌词,并向一些懂汉语的专家作调查,然后将其翻译成汉文,力求“信、达、雅”。对于陶阳来说,采录史诗的过程,实际上就在行走。途中,他们拜谒了当地的40棵杨树,那是《玛纳斯》史诗里40位勇士的化身。

采录《玛纳斯》之途,确实是险象环生。1965年1月7日,陶阳等三人骑马行走200多华里,条件非常艰苦,路上饿了就吃冷馕,喝生水,结果陶阳的肚子绞痛了起来,只好用马缰绳紧紧勒住肚子,才硬撑到目的地。还有几次,趟大河过栈道,他差点被惊马摔到湍急的河水之中。更为提心吊胆的危险之事,就是披星戴月长夜赶路,陶阳坐在一辆羊肉车的顶上,身下铺张草衫子,身上盖着草帘子,经受6个小时风雪冰冻,最后全身僵硬,连车都下不来。他在一首诗中,记录了当时的艰辛与乐趣:

风把我浑身都吹透,冻得我缩成一团打哆嗦,今夜如果冻死我,草衫草帘就是我棺椁。

我忽然想起我的家,妻子知道了定骂我,她常骂我是个大傻瓜,骂得丝毫也不差。

她虽然口头也骂我,可心里确实疼爱我。妻子啊,你骂我吧,我是个地道的大傻瓜。

这首诗读起来辛酸,但乐观可爱,因为陶阳的心中有《玛纳斯》,有妻子的爱,艺术生命就“起死回生”了。他说,有一次得了重病,蹲在地上起不来,同事急忙给单位发电报,他担心自己把骨头扔在新疆了,但最后还是虚惊一场,恢复了健康。

这是不是玛纳斯的保佑呢?陶阳莞然一笑。“确实,为了搜集整理《玛纳斯》,我差点把骨头都留在那里了。为了《玛纳斯》,我真地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感恩结缘

相遇歌手与相逢知音

新疆大地,尽管广袤辽阔一片苍茫,但是只要说起《玛纳斯》,陶阳就会找到知音。

直到现在,陶阳还在感念参加《玛纳斯》采录工作的同事们:多年负责《玛纳斯》工作的新疆作协分会的刘发俊,熟知柯族历史文化的柯尔克孜自治州专家玉山阿里、帕孜力、阿不都卡德尔,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的柯文专家沙坎·吾买尔等,他们都是语言专家;另外还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郎樱。这些人与身为诗人的陶阳 “强强联合”,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集体。他们愉快而和谐地工作着,洋溢着无限的艺术情趣。

陶阳结识了许多歌手,也得知当地许多民间文艺家的尊称。在新疆,会唱《玛纳斯》的歌手叫做为“玛纳斯奇”,老故事家叫做“交毛克奇”,唱短歌的民歌手叫做“额尔奇”,专门讲历史故事的叫做“桑吉拉奇”。居素普·玛玛依是闻名于世的“国宝级”“玛纳斯奇”,能唱6部《玛纳斯》。居素普·玛玛依非常热情,陶阳与他一见面,就紧紧拥抱在一起,这位大歌手被陶阳他们请到组里,住在州府里,享受干部的待遇。歌手在演唱之前,先要有充分的时间酝酿情绪,理清故事和人物线索,以免唱乱。陶阳他们尊重歌手意见,合作得非常愉快。居素普·玛玛依唱起歌来,滔滔不绝,有时能唱一个通宵。他在民间演唱《玛纳斯》的时候,观众为之悲、为之喜、为之哭、为之笑。

在采录期间,陶阳走访民间,遍寻《玛纳斯》的蛛丝马迹。素不相识的艾霞比比老大娘,将自己珍藏的《玛纳斯》抄本送给了他。为寻访歌手和《玛纳斯》的稿本,陶阳与同事一起,穿行在爆发高死亡率传染病的地区。让他感到好奇的是,世界上许多史诗歌手,都不约而同地说自己是梦授或神授,他希望能早日解开这个困扰多年的谜。陶阳好几次询问居素普·玛玛依这个问题。感念陶阳的真诚,歌手告诉了其中的真相。原来,居素普·玛玛依的父亲深爱《玛纳斯》史诗,经常邀请歌手来家里演唱,由居素普·玛玛依的哥哥记录歌词。遵照父亲的意愿,居素普·玛玛依从八九岁开始背,一直背到十六七岁。有些地方还要念上10来遍,最后把哥哥记录的歌词全背了下来。对于歌手所付出的苦功,陶阳非常地敬佩。

因为对《玛纳斯》的共同爱好,陶阳和居素普·玛玛依结为知音。在采录过程中,陶阳不懂的地方,如人物身份关系等等方面的问题,得到了大歌手的细细解答。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居素普·玛玛依演唱的6部《玛纳斯》被记录整理完成,译出了20万行。文革之后,居素普·玛玛依当上了新疆文联的副主席,歌艺更为纯熟,能唱8部《玛纳斯》了。他当之无愧地被誉为中国的荷马,被国家定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度尽劫波

失而复得的史诗稿本

在《玛纳斯》调查采录工作期间,陶阳撰写了《史诗玛纳斯调查采录方法》,同时记录整理了《柯尔克孜部落战争的故事》。《柯尔克孜部落战争的故事》现已出版,具有非常珍贵的民艺文献价值。

文革爆发之后,陶阳和同事们的工作无法继续,只好无奈忍痛地放弃了。想当年,他们可望在三年内出资料本、五六年内出齐6部《玛纳斯》全套汉译本,可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把一切都搁置了,陶阳他们参加文革前,还是坚持加了几次班,把《玛纳斯》全部翻译完成。虽然,《玛纳斯》已被弃如敝履,但他和同事一起还是借来车子,将稿本托运回京装进战备箱。后来战备箱被取走了,《玛纳斯》的稿本扔到资料堆里,幸而被他们找回来了。陶阳的5本采录笔记也躲过了劫难,经过辗转,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身边。说到这里,陶阳百感交集:“这些采录笔记和《玛纳斯》的记录翻译稿,失而复得,是一种天赐的机缘,也是不幸中的大幸。”

目前,陶阳正在整理手头的5本采录《玛纳斯》的笔记,期望它能与6部《玛纳斯》汉文本,一起公开出版,填补中国民间史诗采录和研究中的空白。但是,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版《玛纳斯》的资料本,更遑论出版全套的汉译本了,在《瑪纳斯》的搜集研究方面,我们已经停滞落后了三十多年。

《玛纳斯》 篇4

一、永恒的母题——英雄情结

《玛纳斯》是一部英雄史诗, 这是毫无疑问的定位。史诗的主题便是以玛纳斯家族为代表——玛纳斯、赛麦台依、赛依台克等都被奉为民族的英雄, 他们为保护家园和自己人民的利益, 而领导人民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压迫和奴役, 努力争取胜利、和平、幸福的生活。整个史诗的字里行间, 都是毫不吝对英雄的热情讴歌和赞美之词, 充分表达了民众对英雄的敬畏和向往, 你们看那“雄狮玛纳斯的前额, 显示着蛟龙的勇猛;雄狮玛纳斯的头顶, 好象神鸟似的庄重;雄狮玛纳斯的前身, 有豹子般的威风;雄狮玛纳斯的后身, 在猛虎般的神勇……你听雄狮玛纳斯的呐喊, 赛过四十头猛虎的吼声。”多么的震撼人心, 作为他的勇士和子民, 必会备受鼓舞, 士气大振, 而如若是他的敌人, 则将感到多么恐慌!雄狮、蛟龙、神鸟、豹子、猛虎等动物, 这些全是力量的象征和化身, 英雄的勇猛形象由是更加突出和鲜明。因而, 从主题到唱词, 创作者们用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为史诗打下了基本的色调。我想, 也正是因为创作者们本身就怀着浓浓的英雄情结, 才能打造出如此光辉的英雄形象!

当然, 英雄的不凡, 如果只靠外在的形象来造就, 未免显得单薄, 其魅力恐怕也不会如此长久。史诗对主人公玛纳斯的塑造, 如同其他英雄史诗对主角的塑造一样, 英雄们的经历总是那么不平凡的, 富有神秘性、传奇性和浪漫主义, 然而, 他们的结局又常以悲剧收场, 亦或者被赋予浓浓的悲剧色彩, 从而借此使整个史诗的崇高美得以升华, 更具震撼人心的永恒魅力!

首先, 英雄的诞生和成长富有神话的色彩。英雄的父亲加克普做第二次额尔木[1]时, 才使母亲绮依尔迪怀上儿子, 为了孕育这位即将出世的英雄, 孕期中的她吃了神鸟的眼珠、老虎的心、狮子的舌头。之后, 绮依尔迪分娩时, 整整过了十五个日日夜夜, 却生下一个青色的皮囊, 用金耳环划开, 里边是一个白胖的婴儿, 人们只见“婴儿紧握着两只小手, 一只手紧握着鲜血, 一只手紧攥着乳汁。打开孩子的右手掌时, 手心上呈现‘玛纳斯’的字迹。”而还是婴孩的他, 已显示出令人震撼的力量, “宏亮的哭声震动得地动山摇, 湖水荡漾掀起滚滚波涛。野兽吓得逃出了草原, 各种飞禽也仓惶飞掉。”四岁时, 玛纳斯已胸阔体健, 两个臂膀足有一尺长……长到六岁时, 就已长成男子汉模样, 而九岁时的玛纳斯, 已能带领勇士征战沙场。这样神奇的诞生、成长过程, 似乎已注定了他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是的, 玛纳斯被智者认为是真主的恩赐, 是拯救人民于水火的英雄。于当时深受压迫的柯尔克孜族人民而言, 玛纳斯就是火种, 就是希望, 宛如无边黑夜里的那一点星火, 终究会以燎原之势给人民带来光明, 带领他们迎来朝阳的升起, 重新获得幸福美好的生活!

其次, 正如“宝剑赠英雄”, 创作者们总会英雄给予最强大的武装, 为他更添英姿。他拥有阿克库拉神驹, “你看它肌肉健壮, 浑身滚圆, 高竖的耳朵象点燃的蜡烛;你看它双目炯炯, 好似羚羊, 四蹄大得象木盆一样。腿子象四根粗粗的木椿, 鬃毛和尾巴象闪光的缨子, 身子好象金铸的耳环, 匀称的脊背象陵墓宽厚的墙壁。”如此神骏的良驹, 是玛纳斯一生征战的最忠心的伙伴!良师益友巴卡依老人, 为他保存着先知遗留的阿克坎里坦神枪、宝物千里镜;铁匠玻略克巴依为他锻造花杆长矛、月牙战斧;阿依考加给他送来神奇的宝剑;本领高强、顶天立地的四十勇士前来投奔。

再次, 英雄的伟大, 更在于其有着伟大的品格, 非凡的人格魅力。玛纳斯如果只有力量, 那便会和其他很多勇士一样, 徒具武力罢了。他天生具有仁德之心, 同情劳苦大众, 和牧工们共同品尝各种佳肴, 征战胜利后, 他会告诉兵丁, “不要阻拦他们的百姓自由来往, 不要虐待黎民, 让他们安居乐业!”赢得的战利品, 他也不会占为己有, 而是将财物、牛羊分发给牧民;即使成为了汗王, 他也没有骄奢淫逸, 贪图享乐, 更没有大讲所谓排场, 高高在上, 与人民隔绝, 他依然住在像普通百姓一样的住宅里。

总归, 史诗中的玛纳斯以他的力量、他的德行赢得了柯尔克孜族人民的尊崇, 即使英雄偶尔也会有自负、骄躁的时候, 但在人民心中依然是瑕不掩瑜。他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是经过千百年来, 以“玛纳斯奇”们为代表的人民大众, 遵从心灵的声音, 倾其心力所打造出的神一样的英雄!

二、民心的归处——家园情怀

家园, 一个多么温情的字眼, 仅望之、读之便令人心向往之、留恋之!特别是对我们华夏民族来说, 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 让家园、故乡成为华夏子孙心中最难以割舍、最值得珍惜的情怀。古时, 因天灾人祸而使人背井离乡是最沉重的灾难之一。即使是爆发战争, 人们也会首先拿起武器, 去捍卫自己家园的每一分土地, 不到逼不得已, 人们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故土。即便现在, 全球化、世界化、城市化已趋现实, 时空距离极大地缩短、缩近, 地域观念日渐淡薄, 但我想每个因工作、生活而在外拼搏奋斗的人心中, 都仍然怀着割不断的故乡情怀, 那是漂泊在外游子的最美、最深的思念。每年我们国内春运时期的返乡大军, 就可以说是最好的证明。而对走出国门的人来说, 祖国便是最值得依恋的家园。由此, 古往今来, 我们的各种艺术作品, 以家园、故乡为主题而创作的数不胜数。热爱家园、建设家园、保卫家园的话题, 总是能激起读者或听众的共鸣, 创作者们对家园故土的那份情思, 也总是最能触动所有人心底的那丝柔软。史诗《玛纳斯》中的另一大主题就是对家园情怀的抒发!

《玛纳斯》虽被定位为英雄史诗, 情感基调也以大气磅礴为主, 很多著名场面都是在描绘战争, 特别是描绘英雄之间那惊心动魄的打斗, 然而, 这战争、打斗目的却是为了保卫自己美丽的家园, 保卫自己的人民免受压迫。于是, 就像铁汉也有柔情一样, 《玛纳斯》豪迈、激烈情感的主调下, 也常有脉脉温情流露, 如勇士们在出征的路上, 谈笑风生, “有的讲述自己同情人的幽会, 有的把可爱的家乡思念。”

史诗中家园情怀的最直接体现, 便是对家乡土地的热情赞美!玛纳斯奇们唱道:“这里是一片广阔的草场, 秀丽的景色十分迷人。起伏的丘陵高低不平, 山坡上长满茂密的丛林。野花遍地, 吐着芳香, 牧草茂盛, 泉水清冽。……轻纱般的云雾在山间缭绕, 神秘的湖水清波荡漾。”单用一个“美丽”来形容这地方, 似乎都显得苍白, 这简直是令人惊叹的一片土地!他们是倾注了多少情感, 才能歌唱出这般迷人的景致啊, 更不要说, 于柯尔克孜族而言, 这里还是哺育子民们成长的沃土。为了保卫它不被践踏, 柯尔克孜勇士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谱写出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史诗《玛纳斯》便是最好的记录者和见证者。

史诗浓郁的家园情怀, 还体现在柯尔克孜族人民对乡情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他们虽然是游牧民族, 常常随着季节、气候等原因不断迁徙, 可对生活在同一片区域的民众, 彼此之间都怀着亲人般的情感, 即使对一些曾经生活在同一片地区的人来说, 如果提起来, 也会被给予兄弟般的深厚款待。《玛纳斯》中便记述有这样一段情节:心术不正的阔孜卡曼和阔克奇阔孜父子, 为谋害英雄玛纳斯, 假意举家前往投靠, 他们先去拜访了加克普 (玛纳斯的父亲) , 阔孜卡曼对加克普说道自己曾是他的亲密邻居, 曾在一个草滩上放牧过。加克普热忱地接待了他们, 并为他们举办月尔吕克大礼[2]。不知情的英雄玛纳斯, 对阔克奇阔孜十分敬重, 甚至尊其为大伯, 馈赠给他和家人以牛羊马匹。邻居们也都给他们赠送礼物, 将他们的毡房装扮得十分舒适。所有人都对他们非常体贴照顾。然而阔克奇阔孜始终没有放弃恶毒的主意, 之后仍旧重伤了玛纳斯, 当然这是后话。我想说, 通过这个情节的叙述来看, 我们能从中分明地体会到柯尔克孜族人民对乡情的重视, 那是只有在心灵深处对家园情怀、故土情思有着强烈的认同, 才会对乡民有着如此的深情和厚意!也正因为如此, 当人们发现遭到背叛和陷害时, 才更加痛苦, 更加义愤填膺, 我想那是因为在他们心里, 不只是由于个人遭到了背叛而痛苦, 更是为他们所珍视的亲情被遭到撕裂而愤怒!

史诗中的这份家园情怀是如此的温馨、温暖, 似一股清风吹走了因战争而带来的阴霾, 似一眼清泉涤荡着因残酷而冷硬的心灵……这是如此珍贵, 值得珍视的情感!因此, 家园、故土、乡情在柯尔克孜族人民那里, 是神圣的, 是不容侵犯和亵渎的。他们善良、热爱和平却也不会懦弱, 不会向恶势力低头, 敢于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可以为保卫家乡和人民而战斗, 而献身!我认为, 这也是每一个伟大民族都共同具备的特质!这样的家园情怀也必会是艺术创作中永远的主题, 永不会消失, 永不会褪色!它也是使《玛纳斯》历经传唱却依然闪光的缘由之一!

三、不朽的传承——民族精神

我们知道, 在世界的文明史中, 有多少曾经的灿烂与辉煌, 经不住沧海桑田的变幻, 经不住时间长河无情的侵蚀, 只剩下历史的沧桑与沉重, 每每只能从那些残存的遗迹中去想象当年的光辉, 徒留给人以遗憾与悔恨。史诗《玛纳斯》流传至今, 却依然能够焕发出昂扬的生命力, 就像它所塑造出的众多英雄, 还一直在唱着自己民族的战歌, 要为人民、为家乡、为荣誉而战!

当今人听到“玛纳斯奇”们真挚的吟唱时:“从那个时候到现在, 高山倒塌夷为平地……湖泊变成了桑田, 山丘变成了沟壑, 冰川变成了河湾, 一切的一切都在变幻, 雄狮玛纳斯的故事, 却一直流传到今天。”这些宏伟壮丽、隽永动人的语言, 时而在你眼前绘出一幅惊心动魄、壮怀激烈的画面, 时而又绘出一幅欢歌笑语、繁花似锦的画卷……这些精美的语言既可以让人斗志昂扬、有战胜一切的勇气, 也可以让人明媚绚烂、有悠长安详的回味, 不得不令人感叹这是历史的馈赠, 是语言的奇迹, 更是以“玛纳斯奇”们为代表的柯尔克孜族人民的智慧结晶!

莫里·加依宁说过:“人民好比淘金者, 他们所选择的、保存的、相传的, 并且在几百年中加以琢磨的, 只是最宝贵的、最天才的东西。”《玛纳斯》就是在历史风雨的洗礼中, 所绽放出的永久的文明之花!当然, 在时间长河的淘洗下, 《玛纳斯》也必然不是一成不变的, 特别是其作为口口相传的活态史诗, 其形态、结构、内容都在历史的流变中, 更加成熟、丰富, 然而承载着史诗成长的底蕴却始终永恒, 我想, 也正是这底蕴, 成就了史诗的民族精神图腾的地位!

任岁月流逝、时空变幻, 柯尔克孜族人民崇拜力量、敬畏英雄、热爱家园、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心却始终如一:“住在家乡保卫人民, 迎击敢于来犯之敌, 这是人民英雄的本色”;“勤劳勇敢的柯尔克孜人, 过着幸福、安宁的日子。牛羊肥壮, 驼马无数。兴旺的畜群布满草地”……朴实动人的歌声中, 透露出他们真挚的追求和信仰, 这些已深深地融入他们的血脉中, 铸成了他们的民族魂魄, 这就是每个民族不朽的传承——民族精神。

当以这样的理想来创作和打磨《玛纳斯》时, 当这些成为史诗的底蕴和灵魂时, 史诗便当之无愧地成为民族精神的最佳代言人, 成为展现这个伟大民族精、气、神的最好的平台, 所以, 对史诗《玛纳斯》的传承, 便是柯尔克孜族对其民族精神的弘扬。《玛纳斯》亦为世人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 透过它, 听众或读者就能更透彻、更深刻地了解这个民族。

主人公玛纳斯, 也早已成为人民心目中理想英雄的化身, 以他为代表的英雄精神更是整个民族精神的缩影!事实上, 对于英雄玛纳斯, 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 这仍然是有争议的, 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但在柯尔克孜族人民心中, 他就是无可争议的英雄!著名的“玛纳斯奇”居素普·玛玛依老人曾说:“就我们柯尔克孜人的感情来说, 只能信其有, 不能信其无。”这也许就是信仰的力量、精神的传承!也正因这神奇的力量, 让英雄的故事传承千年亦不衰, 却愈发流光溢彩, 愈发光芒四射!

总之, 史诗《玛纳斯》融柯尔克孜族的各种文化为一体, 是柯尔克孜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包罗万象, 为数千年后的我们绘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民族画卷。作为口传的活态史诗, 它流传时间之久、范围之广、影响之大, 都令人惊叹!英雄、力量、灵魂、信仰、家园、幸福、精神……诸多的元素, 将《玛纳斯》打造成了柯尔克孜族的精神图腾, 历史和人民是成就它神圣地位的主体, 它也为柯尔克孜人民打造出了一方心灵的栖居地, 在指引、教化、娱乐民众上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 不需赘言, 对它的保护和传承, 其意义之重大, 则不言而喻!新一代的“玛纳斯奇”们, 也在成长着, 他们将接下传承的职责, 继续弘扬《玛纳斯》的传奇, 我们也期待着它能在世界和中国文学宝库中, 永远绽放自己的辉煌!

注释

1[1]额尔木:巫术, 柯尔克孜族人古代求子的一种祈祝仪式。

《玛纳斯》 篇5

按照区州党委关于深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

家园‛主题教育的安排部署和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的要求,玛纳斯县始终坚持‚两好‛(开好局、起好步)、‚两

高‛(高标准、高质量)、‚三个确保‛(确保不走过场、确保

不偏离方向、确保取得实效)的原则,立足凤城实际,切实

做好四篇文章,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领导带头,在确保开好局、起好步上做文章

主题教育涉及面广、任务量大,要确保开好局、起

好步,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一是健全组织倾力抓。县委明确提出举全县之力抓好主

题教育活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主题教育领导

小组,本着人员精干、运转高效、作风艰苦的原则,抽调了

6名素质高、能力强、有事业心的人员充实到办公室,在机

关调剂2个房间,实行集中办公。拨出10万元专项资金,为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复印机,拉通了网线、购置了桌凳等

办公用品。各单位都把主题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领

导责任追究制,从而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

底,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

二是超前谋划着力抓。在主题教育全面启动之前,县委就组织召开协调会议,专题讨论制定符合玛纳斯实际的主题教育方案,明确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

荣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四项教育,提出‚推进率先跨越、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和谐稳定、服务各族群众、创造一流业

绩‛五大目标。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中央和区、州党委文

件精神,科学制定活动方案,使之紧扣玛纳斯实际,突出指导性、科学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基层反映,我县的《实施方案》工作脉络清晰、活动突出特色、方法措施有力,使教育活动有了抓手。

三是县级领导带头抓。我们注重发挥县级领导干部的表

率作用,制定了《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和‚百名干部基层大下访‛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明确了县级领导联系点,在县级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七个一‛活动,即确定一个联系点、开展一次学习交流、讲一次党课、到贫困村或困难企业搞一次调研、安排一次讲座、接受一次警示教育、开展一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县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继县委中心组集中学习后,6月25日组织‚率先跨越、富民强县‛解放思想大讨论,7月1日举行了重温入党誓词活动,7月20日县委书记王久忠同志还为全县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作了专题报告,34名县级领导干部普遍撰写了学习笔记和1-2篇体会文章。县委书记王久忠同志把兰州湾镇作为自己的联系点,多次到点上调查研究,为全县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带了个好头。

二、坚持创新求效,在确保学习培训效果上做文章

学习培训是搞好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工作中,我们坚持把确保参学率、确保集中学习时间、确保必学篇目的学习

作为首要前提,重点搞好‚三个创新‛,务求学习培训效果。一是创新学习培训模式。为激发各族干部群众的学习兴趣,重点采取五种模式:辅导讲学。坚持领导讲课和县、乡党校辅导相结合,印制3000份主题教育宣传材料下发各单位,辅助讲学。讨论促学。指导各单位在组织集中学习的基础上,组织集体讨论,加深对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暨区州县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的理解、启迪思维、达成共识。典型

带学。以13名身边的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6个先进集体的典型事迹为榜样,在县两台开设‚民族团结一家亲‛专栏,带动干部群众学习,同时以六户地镇鸭洼坑村党支部书记侯贵林同志为典型,为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作表率,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宣讲帮学。调整充实县乡村三级宣讲队伍,层层开展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暨区州县全委会议精神宣讲,帮助各族干部群众深入理解会议精神,做到了宣讲六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清真寺),实现了全覆盖。交流互学。在县两台开设‚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专栏,主题教育办公室印发10期,2000余份信息简报,各单位在局域网上设立了主题教育专栏,干部职工通过电视、简报、信息等形式互相沟通,交流心得,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创新主题实践活动。结合玛纳斯实际,按照州党委《实施方案》中的规定动作,我县又提出了11项自选特色实践活动,即每个乡镇、每个社区主办一场民族团结文艺演出;每个党委组织开展‚三评‛活动(民族团结小区、民族团结楼栋、‚民族团结村组评比活动);每个党委在‚民族团结一家亲‛专栏录播一个典型事迹;每个村播放一场爱国主义影片;每个乡镇、社区开展一次‚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书画巡展活动;每个单位举办一次民族团结座谈会、联谊会;每个乡镇、村、社区、企业开展一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每个学校组织一次‚热爱伟大祖国 共建美好校园‛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双语大赛、演讲比赛;每个党委开展2-3次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对此,全县各单位积极响应,并在‚自选动作‛上进行创新。玛纳斯镇开展文艺慰问演出活动,青少年暑期才艺展示活动,关爱流动人口构建和谐社区主题实践活动;北五岔镇邀请州文工团举办主题教育专场文艺演出;六户地镇开展‚学习侯贵林精神,争做侯贵林式的干部,打造侯贵林式的基层干部

队伍‛活动;包家店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民间手工艺展、百名干部入千户主题教育;县司法局开展送法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等法律服务咨询活动。建设局举办诗歌朗诵和书画评比活动;卫生局举办首届职业礼仪大奖赛;县检察院、县公安局等三十多个单位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到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周总理纪念碑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入党誓词等,有效地推动了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坚持舆论先行,在营造良好活动氛围上做文章

舆论宣传是主题教育掀起热潮、推向高潮的重要手段。开展主题教育以来,我们始终把加强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贯穿学习教育阶段的全过程。

一是梯次推进专题栏目,大造声势。县外宣办制定了《‘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宣传工作方案》,提出从今年6月到2010年12月,依次推进四个专题栏目:即县两台同步开辟《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专题栏目,持续播放主题教育动态;在县电台开设《民族团结一家亲》专栏,由作者亲自走进直播间,讲述身边民族团结典型故事,目前制作28期;在电视台开设《玛纳斯论坛〃系列讲坛》栏目,邀请专家、教授对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暨区州县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进行解读,录制后定时播出;每周开设一期《关注》栏目,对全县围绕实现‚三化‛进行宣传报道,激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积极投身‚率先跨越、富民强县‛的具体实践中来。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统一规范了主题教育的20条宣传口号,22个党委全部设立宣传栏,制作永久性标语,开辟‚学习专栏‛,营造了主题教育的浓厚氛围。

二是办活工作内刊,典型引路。我们将工作《简报》作为总结典型、推广经验的主要载体,刊登各个单位自‚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的做法,推广典型经验,刊发会议精神及重要讲话,指导基层开展工

作,现已编发12期,其中包家店镇采用‚八学法‛开展集中学习;兰州湾镇开设‚乡村夜谈‛;六户地镇‚五学侯贵林‛精神;塔西河乡‚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等典型做法得到各党委的认可。与此同时,我们还针对教育活动每个阶段、每个步骤、每个环节,向各党委、单位和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提出要求,推进主题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是加强信息反馈,强力外宣。为加强信息的反馈工作,我们建立了信息员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各党委都明确了专职信息联络员,每周向县主题教育办公室报送信息5篇,每个阶段至少向上级新闻媒体投稿3篇。在此基础上,还推行全员信息制度,要求主题教育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都要结合本职工作,每周至少撰写2篇信息。为加大奖惩力度,还制定了《信息报送奖惩办法》,调动各级信息人员的撰写积极性,信息稿件数量与质量都有了明显改观。目前,已向自治州《简报》报送信息30余篇,被刊发6篇。

四、坚持督导检查,在确保主题教育实效上做文章

督导检查是确保主题教育规范运作的重要保证。工作中,我们以阶段督查、‚回头看‛、集中检查为手段,把边学边改贯穿始终,确保了整个教育活动规范运作,不走过场。

一是着眼解决共性问题,阶段督查。为及时掌握面上的情况,发现共性问题,我们明确了每个阶段至少对各党委督查两次。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令狐彦俊同志、统战部部长赵汗青同志每次都亲自督查,听取汇报,查找问题,提出整改要求。针对各单位资料不全、不够规范的问题,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根据工作性质和存档资料内容,划分上级来文、本级发文、信息简报、领导讲话、工作汇报、经验材料、督导通报等15项内容,实行一类一档,由专人管理,为主题教育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是注重搞好结合,‚回头看‛排查。我们将‚回头看‛

作为各单位自查自纠的重要措施,主要围绕‚五查五看‛查漏补缺。一查动员部署,看是否达到全覆盖;二查组织学习,看是否做到‚四个讲清‛;三查讨论情况,看是否开展了‚率先跨越、富民强县‛解放思想大讨论;四查宣讲活动落实情况,看是否层层组织巡回宣讲;五查舆论氛围,看是否做到‚四个一‛(有一条横幅、有一个宣传栏、有一块学习园地、有一份反映活动开展情况的简报)。通过党委对所属单位、部门、村、社区、企业、学校‚回头看‛严格把关,对没有展开活动或工作不扎实、敷衍应付的,会同所在单位查找原因,督促及时‚补课‛。

玛纳斯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篇6

一、玛纳斯农业发展现状

玛纳斯县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县属人口14万人,其中农牧民9.43万人,耕地面积120万亩。目前,棉花面积60万亩,玉米面积26万亩,加工番茄4万亩,小麦、蔬菜、油料、以及饲草料等特色作物20万亩,以酿酒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业面积10万亩。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750元。

县委十一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以来,玛纳斯县以打造“四个百万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为目标,确定了差别化、特色化、绿色发展思路,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由单一效益型向集效益、生态、休闲等综合功能转型发展,加快构建多功能现代农业体系。农业呈现市场化、科技化、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趋势。

二、玛纳斯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提升。我县依托国家和区州的产业政策,积极做好农业项目实施和打造工作,完成了六个国家高产创建项目、机采棉技术推广项目、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地膜回收利用项目、设施农业标准园项目、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示范县项目、全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试点县项目、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脱毒马铃薯制种等28个项目,成功申报“美丽乡村”示范乡镇两个(乐土驿镇、旱卡子滩乡)和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区。

推进“四个百万”产业基地建设,放大现代农业效应。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近年来,玛纳斯县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进一步优化调整大农业结构,构建多功能型农业产业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营造现代农业发展氛围。在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张春贤书记提出了“千万亩小麦、千万亩玉米、千万亩棉花、千万只肉羊”的“四个千万”农业发展思路。玛纳斯抢抓自治区农业“四个千万”建设机遇,高标准打造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活力。2010年11月9日,在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张春贤同志强调,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要正视差距,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建立新疆现代产业体系。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玛纳斯县坚持走节水、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农牧业现代化道路,着力培育壮大粮食、棉花、瓜果、畜牧、设施农业和区域特色农业六大产业体系。

三、玛纳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加速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牧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牧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牧业”。本人认为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还需在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继续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农业现代化可以概括为“四化”,即机械化、科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将机械化排在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位置。所谓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2013年,全县农牧业机械总动力为33.88万千瓦,农用拖拉机拥有量达12842台,现有大型拖拉机5352台;有各种配套机引农机具23209台,有自走式采棉机36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212台;新购进收获机械34台,精量播种机 141架,耕整地机械109台,全县主要农作物种植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7.85%,优质高效机械大幅度增加,现有农机装备升级换代步伐进一步加快,但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继续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生产单位或生产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条龙综合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的过程。可以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一方面,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专业化和规模经营的发展;另一方面,反过来,农业专业化和规模经营又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继续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说,要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五化同步”,信息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所谓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过程;就是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現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农业信息产业化是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需要,是农民进入市场的需要,是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的需要,是农业信息部门转变职能、自我发展的需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以信息化的方式改造传统农业,把农业发展推进到更高阶段,实现信息时代的农业现代化。

继续提升劳动者素质。农民是农业的主体,现代农业要靠现代农民来实现,农民的思想解放程度决定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速度。没有农民自身素质的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因为农业不仅要依靠现代的工业装备及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还要依靠先进的管理手段在农业上的应用。而这些都要由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来实现。反过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必然要求农民素质的提高,以使之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即农业现代化与农民素质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针对我县农民素质现状,可以通过以下措施:(1)加强农村教育体系建设,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农字号专业的开发建设;(2)把农民教育与科技培训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中国特色的农民文化,以适应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需要。

继续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农业现代化既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能力的反映,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程度的反映。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工生态系统的产生及普遍存在。这种系统具有双层含义:一方面要求尽可能多地生产满足人类生存、生活的必需品,确保食物安全;另一方面要坚持生态良性循环的指导思想,维持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不滥用自然资源,兼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也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玛纳斯》 篇7

一、史诗《玛纳斯》传承的“非遗”语境

传统文化与语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脱离语境传统也便无从呈现。这就要求我们在解释传统,尤其是民间口头传统的时候,应该把语境放在重要的位置进行考察。史诗《玛纳斯》是深植于柯尔克孜民族文化传统之中的口传文学,只有把其置于具体的历史文化空间中才能显示其民族诗学特质。“非遗”保护是21世纪以来一个重要社会话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各方面关注。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审议批准了《玛纳斯》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史诗《玛纳斯》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特质为其发展历史书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后,史诗《玛纳斯》“非遗”的保护工作受到更广泛的社会关注。无疑,这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公共机构、学术、企业、媒体等各种力量,逐渐扩大《玛纳斯》文化传播与接受的范围,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史诗《玛纳斯》亦与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开始了从传统的民间文化向社会公共文化的转变历程。

二、史诗歌手村落变迁

“传承”是人际间所展开的行为活动,是一种文化延续的实践过程。自然物理、生物环境以及文化的共同性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条件,具体考察史诗《玛纳斯》的传承者———史诗歌手时,村落成为最可辨别的基本空间单位。(本章内容,以被誉为玛纳斯之乡的阿合奇县哈拉布拉克乡为研究个案。)

天才歌手居素甫·玛玛依老人的故乡———阿合奇县哈拉布拉克乡被誉为玛纳斯之乡,位于县境最西部,乡政府驻地哈拉布拉克村,距县城86公里,西部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全乡总面积2811.60平方千米,辖3个村委会,柯尔克孜族占99.85%。乡境山势高峻,河谷狭窄,海拔高。境内多风,气候高寒。经济以牧业为主,农业占有一定比重[1]51。在哈拉布拉克乡,《玛纳斯》口头传统始终寄寓着柯尔克孜族人民丰富的精神世界,这些被世代传承的史诗故事汇聚成柯尔克孜人生存的血脉。《玛纳斯》史诗歌手依旧在广袤的草原、大山深处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和娓娓道来的故事传递着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史诗歌手以及听众都对曾经的史诗演唱时代及热烈场面表现出无限的留恋。在这里,加大力度保护《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声亦越发响亮与清晰。政府、乡民、学者等从各自不同的立场自觉行动、参与其中。即使如此,哈拉布拉克乡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及文化活动随着现代化浪潮发生着变化。随着居素甫·玛玛依等优秀歌手的相继离去,许多伴随柯尔克孜祖先走过的史诗口头叙事也悄无声息地消散而去。我们必须正视《玛纳斯》口头传统正面临着日趋式微的境况。这些因素对恪守口头传统的史诗歌手的影响不言而喻,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演唱时空的转移与听众的改变。

1.演唱时空。20世纪50年代以前,史诗歌手活跃在哈拉布拉克的每一个角落,编织成哈拉布拉克人有意蕴的文化空间,调节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构成了哈拉布拉克和谐生活的基础。“逢喜庆佳节、婚丧仪典,柯尔克孜牧民不顾路途遥远,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白天举行赛马、摔跤、射箭等项群众性娱乐活动,晚上则聚集一堂听玛纳斯奇演唱史诗。歌手洪亮的歌声、优美的曲调、丰富的表情与手势,对于听众来说具有观赏、悦目悦耳之功能”[2]51。这些发生在特殊时空的表演活动,在史诗歌手听众那里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记忆。然而,在今天的哈拉布拉克,很难见到牧民们围坐在毡房里欣赏《玛纳斯》演唱热闹场面。这种曾经被大家广为接受的表演形式逐渐被现代化的娱乐形式取代。即使在信息较为闭塞的牧区,能够看到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传统的表演时空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而改变。

然而,在《玛纳斯》非遗保护的背景下,哈拉布拉克乡的这种传统文化在有别于传统的时空场域下,突破地区和民族的局限,成为更多人所共享的文化。《玛纳斯》演唱时空的变迁,史诗《玛纳斯》依然保存在原有语境中,但迫于旅游业发展、媒体的介入等现实的压力,也会在传承过程中被转换成为舞台化或文化展演的形式。探讨如何在这样的语境中保持和呈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史诗《玛纳斯》的“真实性”,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2.史诗听众。史诗歌手与听众是《玛纳斯》口头传承的两端,它们彼此积极互动为《玛纳斯》口头传统生长和发展提供土壤。《玛纳斯》口头传统的兴衰,听众显得尤为重要。史诗歌手与听众构成和谐的表演体系。“紧张劳动一年的柯尔克孜牧民,在听史诗演唱时,思想得以放松,他们听歌手演唱《玛纳斯》,受到教育、鼓舞,情操受到陶冶。而参加这一活动本身,对于他们来说也是艺术享受”[3]66。

笔者在对史诗歌手的访谈中发现,如果谈到有关“演唱《玛纳斯》不如从前兴盛了”的话题,问及原因,“听众少了”几乎是每个歌手首先提及的。哈拉布拉克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工作、求学,即使在家的人也赶时髦,不愿听老人唱《玛纳斯》。老一代史诗歌手逐渐离去。尤其是电视普及人们唱听《玛纳斯》的就更少了。总之,我们在调查中遗憾地感受到即使在如火如荼的“非遗”保护运动下,哈拉布拉克乡史诗歌手口头叙事的传承渠道依然很大程度已经被削弱甚至瓦解。代之的是多样化的传媒形式。交通的改善便利了柯尔克孜人民的生活,也使沉积许久的史诗口头传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哈拉布拉克人的文化娱乐活动变得时尚了,乡民流动的速度加速了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村落是史诗歌手场所中例行实践的特定场域。歌手们以地域为基础,在与乡民的互动人际交往中形成认同观,村落的文化变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落中史诗歌手自我身份的建构。

三、史诗歌手身份重构

“在柯尔克孜族的社会生活中,从古至今,玛纳斯奇都扮演着歌手和萨满的双重职能……这种特殊身份使他们在传统社会话语场中占据显赫位置”[3]61。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史诗歌手的这种身份已逐渐被淡化。

如今的《玛纳斯》史诗歌手中的很多被政府命名为玛纳斯非物质遗产传承人后,获得了政府的荣誉,赢得了社会的声誉。在光环的背后却隐藏了身份认同的模糊与重构。某个社会身份的认同依靠社会记忆与社会时空共同作用,社会记忆表现为个人或群体的生活实践以及处世经验。《玛纳斯》史诗歌手的演唱经验、家庭环境、所受教育以及生活经历都是一种社会记忆,皆会影响他们的社会身份认同。当然,社会时空以及情境的变迁决定了身份认同是一个不断学习和逐渐修正的建构过程。

现代化的进程打破了人们固有的传统观念,从而导致社会关系以及人物身份的交叉与转变。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被瓦解,“玛纳斯奇”、“传承人”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改变,其概念的内涵在“非遗”保护的语境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曾经的史诗歌手———玛纳斯奇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着玛纳斯民间文化,现在的“非遗传承人”则是被政府确定了官方身份的一个群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命名也就意味着其杰出成就或才能得到了政府的认可。

1.边缘身份的非遗传承人。国家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给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定的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于是,在史诗歌手身上附加了之前没有的社会化因素。这些因素影响了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也影响着乡民对他们的再认识,他们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很多年轻的传承人从牧区来到城市或者乡镇远离熟悉的演唱空间与听众。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陌生的面孔以及与家乡截然不同的新鲜。身份认同的不确定性致使文化身份变得模糊而边缘起来。他们获取城市的主流身份,有意无意地在建构新的身份,可以看到他由一个史诗歌手转变为职业人员的身份认同的转变,然而,我们在交流中也感受到转变之后,他对自己身份的不确定性及边缘性的焦虑。

2.史诗传统的坚定守护者。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这样一类史诗歌手,过去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并未被重视,只是因为他们和平凡人一样生存在柯尔克孜民间普通的角落。他们演唱玛纳斯史诗,为人们提供和创造着最优秀的文化。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他们被迫放弃他们史诗歌手的身份,只能在黑暗的角落里低吟浅唱。

当国家开始关注《玛纳斯》,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有效的保护途径时,这些史诗歌手获得了一种凤凰涅槃式的重生与自由。他们经过曾经的辉煌与曾经的冷落后,又重新被国家、社会所认可,传承人的心理对其身份认同发生了一系列微妙的变化。在调查中我们看到,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类史诗歌手已经从原来的自发演唱”转变成了现在的“自觉演唱”,我们也看到在这个过程里,贯穿的“民族自觉意识和复兴民族文化传统”的使命感以及主人翁的态度。

玛纳斯口头传统保留在特定的时空场域之内。它传承的主体是对其饱含深情的史诗歌手们。保护《玛纳斯》史诗文化遗产,要不断激活史诗歌手们的文化创造力以及表现力,建立与之配套的文化保存系统。在“非遗”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强化玛纳斯口头传统的“本真性”更加重要。也唯有如此,才能够史诗《玛纳斯》激活柯尔克孜口头传统的文化基因,使之在不断创新而得以源远流长。

摘要:史诗《玛纳斯》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以口头形式在柯尔克孜族聚居区传唱。那里活跃着史诗歌手的身影。非遗保护的时代呼声,究竟会为作为史诗传承核心力量的史诗歌手们带来怎样的契机与挑战,通过深度访谈与参与观察的方法,从其村落变迁与身份重构两个角度探究非物质遗产保护语境对史诗《玛纳斯》歌手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史诗歌手,语境,村落变迁,身份重构

参考文献

[1]阿合奇县志编纂委员会.阿合奇县志[M].新疆大学出版社,1993.

[2]郎樱.《玛纳斯》论析[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

《玛纳斯》 篇8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玛纳斯第二小学六年级2班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身体均无疾患。

1.2 研究方法

1.2.1 数据统计法

对研究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1.2.2 分析评价

(1)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率对同类选测项目进行比较分析。

(2)同一水平段学生测试结果用《标准》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3)同一水平段学生同类选测项目进行横向之间的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同一班级学生两年中测试的同一选测项目对比评析。

抽样统计:六年级2班学生。表1显示:该年级学生的平均值不是很理想,总体看:男生体重过轻比例大大高于女生,表明男生营养不良;女生超重比例大大高于男生,表明女生体育活动时间少于男生。

从表2统计情况看,肺活量项目男生较女生稍好些,平均值较上一学年都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肺功能水平处于良好状态。

从表3统计的结果来看,学生立定跳远成绩的优秀率2011年较2010年有很大提高,但良好率和及格率均有所下降。

从表4可知,在及格范围的学生居多,也有不及格的现象,但从两年的对比分析还是可以看出2011年较2010年在优良率方面是有所提高的。从横向对比来看,男生的耐力素质稍好于女生,通过测试情况看以知晓在以后教学中应注重发展耐力素质,开展耐久跑和有氧操等运动来提高学生的心血管机能水平。

从表5可知,从两年的分析来看,2011年不及格人数较2010年有所上升,但优秀人数有较明显增长趋势。

表6显示:学生在2010年综合评定等级为优秀人数为5人,而在2011年综合评定等级为优秀人数为9人,优秀率上升了11.8%,另外学生综合评定等级良好率也有小幅度提高。综合分析,尽管随着学生在身体形态发育水平越来越差,但所占的比值相对较小,从测试情况来看力量和体能方面有明显的进步。

3 结论

从体质健康体质综合评定结果可以看出,玛纳斯第二小学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这与现在的生活方式和家长带给学生的影响是有联系的,与参与体育活动时间不够有相当的关系。

4 建议

4.1 树立家长对健康体质重要性的意识

帮助广大家长认识到学生有一个健康体质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多种渠道的科普知识给家长介绍影响孩子健康的多种成因陋习。

4.2 落实学校制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发展规划

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体育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各项工作指标,在抓好体育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推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摘要:该文以玛纳斯第二小学六年级为调查对象按照2012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要求,运用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对其体质健康检测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从测试统计中可以看出,玛纳斯第二小学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基本合格,但总体水平不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体质健康状况提高不明显,反而有下降的趋势,这成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59.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中发[2007]7号.

《玛纳斯》 篇9

关于植物蒸腾耗水量的测定一直是国内外专家们较为关注的领域, 主要有气象学方法[1]、水量平衡方法[2]、植物生理学方法[3]等。对于个体植物茎流的测量, 1932年, Huber首先提出应用热脉冲测定树干茎流的设想, 随着不断完善, 生态学家Marshall将该技术用于实践[8];Cermak发明了树干热平衡法, 直接通过电子加热器和内在温度感应装置计算树干液流[9];Granier提出的热扩散法是通过插入树干边材的探针间的温度差和液流密度之间的经验公式计算树干液流[10]。

本研究采用热扩散法来揭示梭梭、柽柳茎干液流规律, 研究其光合蒸腾特性, 并分析气象因子 (总辐射、相对空气湿度、温度) 和土壤含水率对茎干液流速率的影响。

1 试验概况

1.1 试验场地介绍

试验场地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的新疆石河子市石河子大学西郊农试场二连现代节水灌溉兵团重点试验室, 东经85°59′47″, 北纬44°19′28″, 海拔412m, 平均地面坡度0.6%。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少雨, 年均降水量117mm, 年平均蒸发量1 945mm, 蒸发量为降水量的16倍, 在生育期内日最低气温6.1℃, 最高气温37℃, 平均气温19℃, 年平均日照达2 865h, 大于10℃的年积温为3 457.8℃, 大于15℃的积温为2 960.0℃, 无霜期达170d[4]。试验地点植被以梭梭和柽柳为主, 地表除梭梭和柽柳的残肢落叶之外, 无其他植被覆盖, 本研究选择有代表性的梭梭和柽柳为研究对象。

1.2 试验方法介绍

研究中茎干液流的测定选用仪器为北京雨根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按Granier测定原理设计的植被液流传感器 (TDP) , 两针型。在树干0.5m左右的胸径处先削除树皮, 将一对Granier探针插入树干边材。用电源线将探针的加热电阻丝与直流电源连接, 另一对信号线将探针的信号线与数据采集仪的信号通道相连接, 数据采集仪自动记录两探针之间温度差的微伏电压信号, 通过计算机程序设定频率, 每30s测读一次, 每10min进行一次平均并储存数据。

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测定仪器选用CI-340手持式光合作用仪。测量时, 空气或者是样品气流经同一个固态的CO2分析器。分析器的输出信号经过放大, 由模数转换器采样, 然后送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将这些读数进行平均处理。该监测由早晨9:00开始至19:00结束, 每间隔2h进行一次数据记录。

环境因子的数据使用自动气象站 (Monitor) 进行收集。气象站的监测数据包括:总辐射, 温度 (T) 和相对湿度 (RH) 等。每个数据都为1h记录一次, 为对应时间的植被液流提供气候背景数据。

土壤含水率的测定使用中子仪测定法和烘干法相结合的方法。使用中子仪测定时, 从地面以下220~20cm每隔10cm进行一次数据记录, 再对取回的土样用烘干法进行含水率的测定。对烘干法测出的含水率与中子仪测得的数据进行率定, 利用率定所得的方程对中子仪读数进行处理, 得出各土层深度的含水率。

2 结果分析

2.1 梭梭、柽柳茎干液流速率日变化特征

选取监测数据中5月20-24日连续5d的梭梭、柽柳胸茎液流速率的监测数据绘制成图 (见图1、图2) , 进行比较分析。由图1、图2中连续5d的液流速率变化可看出, 梭梭、柽柳的液流速率呈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 其昼夜变化幅度较大, 白天茎干液流速率明显远高于夜间。液流速率的变化规律表现为钟罩型, 液流启动时间较早, 启动后, 液流速率快速上升, 到达第1个峰值后液流速率变化相对较小, 但中途有液流速率剧减的现象, 存在“午休”现象, 接着液流速率下降, 在凌晨4∶00左右速率为零。在5月23日中午13∶30左右梭梭、柽柳的茎干液流速率出现骤减现象, 这是由于当时出现了阴天天气, 使太阳总辐射减小, 植被光合蒸腾作用减弱, 从而导致茎干液流速率突然降低。

2.2 梭梭、柽柳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

在所监测的数据中取5月20日梭梭和柽柳一天的净光合速率的监测数据绘制成图 (见图3) 。

净光合速率是反映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指标。其日变化模式有单峰型、双峰型、平坦型和不规则型等多种类型。由图3可知, 虽然梭梭、柽柳的净光合速率一天内变化不大, 但二者依然存在一定差异。梭梭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 而柽柳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

2.3 梭梭、柽柳蒸腾作用日变化特征

在所监测的数据中选取5月20日梭梭和柽柳一天的蒸腾速率的监测数据绘制成图 (图4) 。

由图4可知, 梭梭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有明显上升和下降过程, 峰值出现在15∶30, 最大蒸腾速率可达0.54mmol/ (m2·s) , 而最小蒸腾速率只有0。而柽柳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趋势均不明显, 呈现小幅震荡起伏的变化特点, 最大蒸腾速率为0.16mmol/ (m2·s) , 而最小蒸腾速率为0.03mmol/ (m2·s) 。除了分析5月20日的监测数据外, 也对其他日期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得到的规律也相似。

2.4 气象因子对梭梭、柽柳茎干液流速率的影响

在分析各气象因子对梭梭、柽柳茎干液流速率的影响时, 为了使分析结果更具有代表性, 分别选取了梭梭、柽柳3个不同生长阶段的监测数据进行研究。下面是利用监测数据库中6月26日、7月20日、8月16日3个生长阶段的监测数据分析气象因子对茎干液流速率的影响, 并选用气候条件比较典型的6月26日的监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2.4.1 总辐射对梭梭、柽柳茎干液流速率的影响

由图5可知, 梭梭、柽柳茎干液流速率与总辐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总辐射越强时, 梭梭和柽柳的茎干液流速率越大。这是因为辐射大时, 光照强烈, 光照对蒸腾作用的影响首先是引起气孔的开放, 减少气孔阻力, 从而增强蒸腾作用, 使液流速率增大。其次, 光可以提高大气与叶子的温度, 增加叶内外蒸气压差, 加快蒸腾速率, 从而加快液流速率。

进行相关性分析时, 在监测数据中选取代表性较好的6月26日的梭梭、柽柳胸茎液流速率和与同时测得总辐射量数据点汇成图6、图7, 两者呈一定关系, 分析其相关性。

由图6可知两者呈一定的对数关系, 相关关系式如下:

式中:X为总辐射;Y为梭梭茎干液流速率。

由图7可知两者呈一定的对数关系, 相关关系式如下:

式中:X为总辐射;Y为柽柳茎干液流速率。

2.4.2 空气相对湿度对梭梭、柽柳茎干液流速率的影响

由图8整体看, 空气相对湿度与梭梭、柽柳茎干液流速率的变化趋势相反。当相对空气湿度增加时, 茎干液流速率会降低;当相对空气湿度降低时, 茎干液流速率增大。湿度在温度相同时, 大气的相对湿度越大, 空气中的水汽压较大, 使边界层水汽压与叶片气孔内腔水汽梯度减小, 气孔下腔的水蒸气不易扩散出去, 蒸腾减弱, 植被茎干液流速率就减小;反之, 大气的相对湿度较低, 则蒸腾速率加快, 茎干液流速率也加快。

在监测数据中选取6月26日的梭梭、柽柳胸茎液流速率和与此同时测得空气相对湿度数据点汇成图9、图10, 两者呈一定线性关系, 分析其相关性。

由图9可知两者呈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关关系式如下:

式中:X为空气相对湿度;Y为梭梭茎干液流速率。

由图10可知两者呈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关关系式如下:

式中:X为空气相对湿度;Y为柽柳茎干液流速率。

2.4.3 温度对梭梭、柽柳茎干液流速率的影响

从图11可知, 梭梭、柽柳液流速率与气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液流速率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升高, 但气温的反应要慢一些, 这主要是因为树干通过蒸腾拉力从根系吸水。然后再通过叶片蒸腾到空气中去, 这个过程使气温的变化与树干液流速率的变化出现一定的时间差。当大气温度升高时, 叶温比气温高出2~10℃, 因而气孔下腔蒸气压的增加大于空气蒸气压的增加, 使叶内外蒸气压差增大, 蒸腾速率增大, 茎干液流速率也增大;但当气温过高时, 叶片会过度失水, 气孔关闭, 导致茎干液流速率减弱。

在监测数据中选6月26日的梭梭、柽柳胸茎液流速率和此同时测得空气相对湿度数据点汇成图12、图13, 两者呈线性关系, 分析其相关性。

由图12可知两者呈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关关系式如下:

式中:X为温度;Y为梭梭茎干液流速率。

由图13可知两者呈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关关系式如下:

式中:X为温度;Y为柽柳茎干液流速率。

2.5 土壤含水率对梭梭、柽柳茎干液流速率的影响

为了使分析结果更具有代表性, 选用气象因子相似但土壤含水率不同时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且在不同时期梭梭、柽柳的树干及树冠规模都基本一致, 不会因树冠大小不同引起的茎干液流速率上的差异) 。将不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梭梭、柽柳茎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图绘制成图14、图15。

由图14、图15分析可以看出, 土壤含水率对梭梭、柽柳茎干液流有一定的影响。土壤含水率大时梭梭、柽柳的茎干液流速率也较大。这是因为土壤含水率高时, 土壤水势就较高, 土壤中有效水分多, 有利于植被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用于蒸腾, 从而增大液流速率。

在监测数据中选取部分梭梭、柽柳茎干液流速率日平均值和与其对应日期测得的梭梭、柽柳土壤含水率数据点汇成图16、图17, 两者呈线性一定关系, 分析其相关性。

由图16可知两者呈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关关系式如下:

式中:X为土壤含水率;Y为梭梭茎干液流速率。

由图17可知两者呈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关关系式如下:

式中:X为土壤含水率;Y为柽柳茎干液流速率。

3 结论

(1) 典型荒漠植被梭梭、柽柳茎干液流速率的日变化呈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 白天的液流速率远高于夜间, 并存在“午休”现象。

(2) 梭梭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 日变化模式属于双峰型;而柽柳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向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 日变化模式为单峰型。

(3) 梭梭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有明显上升和下降过程, 而柽柳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趋势均不明显, 呈现小幅震荡起伏的变化特点。

(4) 荒漠植被茎干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对空气湿度与液流速率的变化趋势相反, 空气湿度较高时, 液流速率较低, 其与梭梭茎干液流速率的相关关系式为Y=-2.3×10-6X+0.000 1 (R2=0.804 0) , 与柽柳茎干液流速率的相关关系式为Y=-1.6×10-6X+0.000 1 (R2=0.635 6) ;气温与梭梭、柽柳液流速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液流速率随着气温的增强而急剧增大, 但气温的反应较慢。其与梭梭茎干液流速率的相关关系式为Y=7.1×10-6X-0.000 1 (R2=0.860 3) , 与柽柳茎干液流速率的相关关系式为Y=5.3×10-6X-9.8×10-5 (R2=0.740 5) ;总辐射与梭梭、柽柳液流速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液流速率随着总辐射的增强而增大, 其与梭梭茎干液流速率的相关关系式为Y=1.3×10-5ln X-7.2×10-6 (R2=0.733 0) , 与柽柳茎干液流速率的相关关系式为Y=1.2×10-5ln X-9.9×10-6 (R2=0.859 7) 。

(5) 土壤含水率对典型荒漠植被茎干液流的变化也有着一定的影响。随着土壤含水率的降低, 梭梭、柽柳茎干液流速率也会降低。在散点图上绘制趋势线进行相关性分析, 可知梭梭茎干液流速率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关系式为Y=0.003 3 X-0.000 1 (R2=0.665 3) ;柽柳茎干液流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关系式为Y=0.001 2 X-6.7×10-5 (R2=0.848 5) 。

摘要:植物茎干液流量可表征其蒸腾耗水量, 反映植被水分传输状况, 可用于计算植被生态需水量。以玛纳斯河流域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典型荒漠植被梭梭、柽柳为研究对象, 通过数据监测, 研究植被茎干液流及光合蒸腾特性, 分析气象因子及土壤含水率对茎干液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梭梭、柽柳茎干液流速率呈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 白天液流速率远高于夜间;梭梭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模式为双峰型, 柽柳为单峰型;梭梭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有明显上升和下降过程, 柽柳趋势不明显, 呈小幅震荡;液流速率变化与相对空气湿度呈负相关, 空气湿度高时液流速率低;气温、总辐射与液流速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液流速率随着气温或总辐射的增强而增大;随着土壤含水率降低, 液流速率降低。

关键词:荒漠植被,液流速率,光合蒸腾速率,气象因子,土壤含水率

参考文献

[1]刘晨峰, 张志强.涡度相关法研究土壤水分状况对沙地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能量分配和蒸散日变化的影响[J].生态学报, 2006, (8) :2 549-2 557.

[2]强小嫚, 蔡焕杰, 王健.波文比仪与蒸渗仪测定作物蒸发蒸腾量对比[J].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 :12-17.

[3]张明生, 彭忠华, 谢波, 等.甘薯离体叶片失水速率及渗透调节物质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 (1) :152-156.

[4]玛纳斯河流域管理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玛纳斯河流域管理处处志[Z].新疆石河子:玛纳斯河流域管理处, 2006.

[5]J Cermak, J Kucera, N Nadezhdina.Sap flow measurements with some thermodynamic methods, flow integration within trees and scaling up from sample trees to entire forest stands[J].Trees, 2004, (18) :529-546.

[6]Steve Green, Brent Clothier, Bryan Jardine.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heat pulse to measure sap flow[J].Agronomy Journal, 2003, 95 (6) :1 371-1 379.

《玛纳斯》 篇10

玛纳斯河流域地处干旱区腹地,极端缺水。独特的山盆结构使其水资源循环特征与其他流域迥异。特殊的水循环特征及水文地质构造,导致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更加复杂。流域地表径流在1950-2010近60a间大致呈10a为周期的波动。而从开垦至今,地下水位经历了上升-下降的过程。70年代中期以前,地下水水位埋深较大,从灌区现在存在的地道挖掘深度分析,当时地下水水位埋深应在10m以下。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灌溉面积大幅度增加,水利工程配套不完善,灌溉水平不高,由此造成大量灌溉水入渗,从而使地下水水位抬升迅猛,在强烈的蒸发蒸腾作用下,土壤次生盐渍化日趋严重。90年代该灌区降低地下水水位,改良土壤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排渠排水方式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从90年代后期至今,特别是近2a,一方面为了提高灌溉保证程度,另外一方面增加灌溉面积,地下水开发利用强度与日俱增,再加上渠系配套、防渗、节水灌溉等因素导致的地下水补给量减少,由此综合体现为地下水水位下降。近年来,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灌溉面积进一步扩大,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当地的农牧团场打井抽取地下水来弥补地表水资源短缺,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地下水循环条件发生了明显改变,流域下游150团地下水位10a间下降近3m,荒漠植被大面积死亡。

2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地下水资源评价是指在一定的天然和人工条件下,对地下水资源的质和量在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和论证。地下水资源量的评价内容,主要指分析地下水的各项补给量、排泄量和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再根据对供水的要求,评价地下水的变化趋势,提出对策建议[3]。在评价方法上大多采用水量均衡法、数值模拟法和开采试验法等。本次研究采用水量均衡分析法对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评价。

2.1 水量均衡法简介

水量均衡法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4]。由于其原理简单,可操作性强,能够充分利用长系列的水位动态资料和开采量资料,对于精度要求较低、水文地质勘探资料较少区域而言,是一种有效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主要适用于评价区域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也可初步确定可开采资源量。目前,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均衡法的使用比较普遍,均衡法可粗可精,适应性强,许多情况下都能运用。在地下水的补排条件比较简单,水均衡要素容易确定时,用该方法评价地下水资源效果较好。

2.2 水量均衡法基本原理

地下水水均衡是指均衡计算区或计算分区内多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量(Q总补)与总排泄量(Q总排)、浅层地下水储变量(ΔW)3者之间的均衡关系[5],根据质量守衡原理,视均衡区为一整体时,某一均衡时段内地下水补给量与消耗量(排泄量、开采量等)之差,应等于该均衡区含水层中地下水总量的变化量。各量之间的关系有:

式中:Q降为降水入渗补给量;Q渠系为渠系渗漏补给量;Q渠灌为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Q井为井灌回归补给量;Q库为水库渗漏补给量;Q河渗为河道渗漏补给量;Q侧补为地下水侧向补给量;Q开采为地下水开采量;Q蒸为潜水蒸发量;Q侧出为地下水侧向流出量;X为计算的绝对均衡差;δ为相对均衡差,%;|X|值或|δ|值的大小可近似判断计算评介精度高低;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3 研究区地下水评价

3.1 研究区地下水均衡计算

此次研究区选在玛纳斯河流域下游莫索湾灌区,灌区内有农八师的147团、148团、149团和150团4个大型农牧团场。本次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按行政分区范围分为4个计算区,其中Ⅰ区(147团)面积为224.85km2;Ⅱ区(148团)面积为308.6km2;Ⅲ区(149团)面积为341.9km2;Ⅳ区(150团)面积为450.8km2。莫索湾灌区地下水均衡计算结果见表1。

由地下水均衡计算结果表1可知:研究区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4 484.67万m3/a。其中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灌溉入渗补给量(包括渠系、田间入渗补给量),占总补给量的38.1%;其次是降水入渗补给量和地下水侧向补给量,分别占总补给量的16.2%和15.5%,见图1。

研究区地下水总排泄量为14 531.02万m3/a。地下水开采量为6559.08万m3/a,是最主要的排泄方式,占总补给量的45.1%;潜水蒸发量次之,为3165.5万m3/a,占总补给量的21.8%;地下水侧向流出量为4 806.44万m3/a,占总补给量的33.1%,见图2。

根据研究区地下水均衡计算结果,相对均衡误差为3.46%,能够满足《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2)对地下水资源计算精度的要求(|δ|<10%),地下水补排差为-46.35万m3/a,地下水处于负均衡状态,与地下水动态长期观察结果一致。

3.2 结果分析

(1)研究区地下水处于负均衡状态,研究区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远大于泉水溢出量和潜水蒸发量的减少,开采量表现为消耗在地下水的储存量,就是表现为输干式开采。

(2)研究区以农业为主,少有大型工业,故而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项是灌溉用水,为调整地下水超采现状,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调整种植结构,以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研究区地下水补排差为-46.35万m3/a,地下水处于负均衡状态主要影响因素是补给量的减少和排泄量的增加。一方面,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灌区逐步对渠道进行了防渗处理,加之滴灌的大面积使用,补给量明显减少;另一方面,为提高经济效益,垦荒扩田,灌溉用水量也随之增大,直接表现为排泄量的增加,在两者共同作用下,加剧了地下水的补排差。

4 结语

水均衡法的计算是基于现状条件进行的,它可以粗略估计出未来地下水的可开采量,但是无法预测含水层中地下水位随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也不能准确计算因开采而激发的补给增量[6],因而预测的地下水可开采量比实际的可开采量偏小,在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过程中,应结合开采试验法和数值模拟法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的准确性。

为实现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以下几天建议:

(1)在灌区内建立蓄调地下水库,以调节地表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匀对地下水的影响,以此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按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其可利用程度,考虑地表-地下水转换关系和地下水生态环境作用,对地下水进行水资源利用分区。对利用程度较低区域适当加大开发利度,而对于严重超采地区进行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林祚顶.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及分析[J].水文,2004,(1):18-21.

[2]章光新,邓伟,何岩.我国北方地下水危机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J].干旱区地理,2004,27(3):437-441.

[3]徐恒力.水资源开发与保护[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

[4]赵成.地下水资源评价中有关概念的讨论[J].甘肃地质学报,1999,8(1):78-85.

[5]董新光,邓明江.新疆地下水资源[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玛纳斯》 篇11

大清王朝,康乾盛世,一队队怀着发财梦想或遭到贬谪而背井离乡的人们,万里迢迢,跋山涉水,不辞辛苦,沿着古丝绸之路,来到西域,来到新疆(本意为新开拓的疆土)谋生。

在绵延的天山脚下,在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经的地方,他们劳作、屯田、垦荒。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地肥水美的玛河两岸,建起了新的家园。

由于这里金版玉底,流金淌银,物阜民殷,米粮满仓,乾隆四十三年(1778),清政府决定在这里设县,雄才大略的乾隆皇帝御笔一挥,赐名“绥来”(即安抚来者的意思)。

从那时到民国,玛纳斯河流域经历了第一次大垦荒的过程。

在新中国诞生的隆隆礼炮声中,人民军队的一支尖兵再一次跨越高山、河流、大漠、戈壁,挺进西北,驻足天山脚下,掀开了玛纳斯河流域第二次大垦荒的序幕。

他们和原国民党军队10万起义官兵一起,在玛河流域铸剑为犁,在先辈移民曾经大规模垦荒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在水到头、路到边的戈壁荒滩上,开垦出了阡陌纵横的大片大片绿洲,创造出了人进沙退的奇迹,建立起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和享誉海内外的“戈壁明珠”——石河子。

漫长的200多年中,传承着中华民族智慧血脉的各族人民把玛河流域变成了新疆的聚宝盆,他们也早已实现了祖辈们的梦想。

同一条玛河,同一片土地,见证了两个不同时代的移民景象,记录了不同时代的垦荒历史,同时也目睹了不同时代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过程。

第一次大垦荒:玛河流域,地名凝固的音符

玛河流域为古游牧地,成吉思汗分封诸王和汗国,这里原为窝阔台汗的领地(成吉思汗去世后,窝阔台继承汗位,交给了察合台),后为察合台后裔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拉玛部落的游牧地。1690年,掌握了准噶尔部政权的噶尔丹发动了反对清朝的战争,两次都被康熙指挥的清军打败。

清政府于1759年统一了新疆,1762年,设伊犁将军,管理天山南北,在玛纳斯建绥来县。

1884年11月,清廷正式批准新疆建省,任命左宗棠部将刘锦棠为第一任巡抚。

清代的新疆屯垦主要有军屯、民屯、犯屯以及贬官谪臣及其亲属自发垦荒。刘锦棠所部的一部分军人留下来,和许多自流来疆的百姓一起,在包括玛纳斯流域在内的天山南北屯垦,建立起了自己的家园。

1915年,新疆省调整行政区划,沙湾县开始建县,从绥来县分离出来。两县以玛纳斯河为界,河东仍属绥来县,河西大部划归沙湾县。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12月,新疆军区和新疆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建玛纳斯县。玛河流域的屯垦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进入了波澜壮阔的军垦新时代。

现在的玛纳斯县县域人口25万,县辖人口13万,有汉、哈、回、维等10多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82%,可见清代到民国汉族移民人口的比重之大。

玛纳斯县现有12个乡镇,分别是玛纳斯、乐土驿、包家店、头工、凉州户、兰州湾、广东地、北五岔、六户地和旱卡子滩、清水河、塔西河等,这些极具特色的地名反映了玛纳斯河流域第一次大垦荒的历史特色。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被革职流放,充军伊犁。据说,在漫漫苦旅中,他和仆从们曾在绥来县东边的馆驿和凤凰城歇息,现在还能在312国道乌伊公路上的乐土驿镇找到他所住馆驿的位置。乐土驿的得名大概来源于这座古道上的驿站,附近一座即将倒塌的烽火台证明这里曾是迪化(今乌鲁木齐)和伊犁之间的必经之地。乐土驿紧靠呼图壁县,村名多为某家庄,如郑家庄、焦家庄、周家庄。可以想见,在清代,这里的人们都是聚族而居,郑姓、周姓的先人来这里后,自己圈地开荒,结果将土地一直开垦到了天山脚下,让这片塔西河流域肥沃的土地变成了天山脚下真正的乐土。

包家店镇是玛纳斯县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有40多个行政村,人口接近2万。它的得名非常简单。这里原有一户包姓人家开了一间杂货铺,因而得名。包家店北有冬麦地、南有黑梁湾。正在修建的克榆公路穿过冬麦地,过去这里确实是大面积种植冬麦的地方,现在都改种了棉花,使这个地名变得有点名不符实。

头工是玛纳斯城郊乡镇之一,又是凤凰城的东边门户,是当年移民争抢之地。这个乡的各村得地利之便,如南园子村、北园子村,原来都是凤凰城的菜园子,如今已成玛纳斯县城的一部分。头工、二工、三工庙等村名,据传也是清代屯垦遗留下来的名称。“工”是当时的屯垦单位。

凉州户和兰州湾则多陕甘回民,他们都保持了聚居的生活习性,民风淳朴。

广东地乡则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盛产鱼类和水稻。据说当年林则徐路过绥来县,与随从看见这一片水乡般的地方,就曾感叹像置身珠江三角洲一样。后来左宗棠收复天山南北后,湘军中的一些广东籍子弟留了下来,带来了南方种植的水稻,这里就被命名为广东地。

而北五岔和六户地都是清代和民国时代的移民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开垦出的土地。这里原来都人烟稀少,是只有梭梭、胡杨和红柳等沙漠植被的戈壁滩,但那时的先辈移民们就展开了“向沙漠要良田”的顽强斗争。这片陆续开垦的土地上原有一条道路,支路像岔开的五指,向北部沙漠延伸,因而得名北五岔。

在清代,六户地有骆、陈、李等六户移民在这里开荒种地。为方便纳税,他们联名上书官府要求命名。绥来县县衙信手拈来,将此地命名为六户地。

六户地和北五岔都曾是玛纳斯县的粮仓。20世纪80年代初,玛纳斯河流域大面积推广棉花栽培技术,地处沙漠边缘的这两个乡镇掀起了植棉热潮,粮食作物退居其次。现在,这两个地方已成为玛纳斯县最大的产棉基地。

玛纳斯县境内一个个个性十足的地名和遗迹,成为凝固在玛纳斯河流域大地上的音符,也成为从清代到民国玛纳斯河流域第一次大垦荒的最好见证。

第二次大垦荒:玛河岸边,军垦战士歌声飞扬

与玛纳斯县隔河相望的石河子市和石河子垦区,则是新中国成立后玛纳斯河流域又一次大垦荒的结晶。它有一个响亮而自豪的名字——军垦事业,因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垦区的建立和发展,是人类与万古荒原顽强斗争产生的奇迹。

石河子垦区呈不规则形,分11个片块,散布于沙湾、玛纳斯县和石河子、克拉玛依市境内,与当地农民土地接壤。垦区总面积7529平方公里,有毛耕地301.6万亩,林园12.27万亩,天然草地、牧地76.88万亩,其余为荒地、沙丘、河滩及错落其间的零星草场和小片水域。

1950年夏秋之交,王震将军和陶峙岳将军带领有关专家,纵马来到玛纳斯河两岸方圆数百里的荒原上,他们风餐露宿,现场踏勘,取得了第一手天文、地理、水源、土壤等资料。在昔日丝绸之路上一个仅有20多户人家的萧疏小村镇——石河子,在一个酷热难眠的夜晚,将军们激荡的心宇孕育出一片广袤绿洲和一座戈壁新城的雏形。翌日清晨,王震将军面对全体指战员大臂一挥:“我们就在这里开天辟地,建一座新城,留给后世!”

一场垦荒办农场、奠基建新城的战斗打响了。战士们扛着小炮和枪支,带着农具进军荒原。

与大自然拼搏的现实充满了难以想象的困苦和艰辛。千军万马挺进戈壁滩,帐篷缺乏,战士们就地取材,挖地三尺,用红柳、梭梭、苇把子搭起窝棚,穴地而居。天寒地冻,呵气成冰,早上起来,头发和枕头冻在了一起。没有水和面粉,战士们化冰雪为水,煮麦粒充饥,盐水拌辣椒当菜。农具不足,熔废铁自制。缺少耕畜拉犁,就用人拉。战士们光着膀子,一步一身汗,要经受狂风黄沙的袭击,更有大群恶蚊的轮番叮咬,他们只好在汗津津的脸上、膀子上,涂上厚厚的泥巴作“盔甲”。

以建设边疆、造福各族人民为己任的军垦战士,就是这样胼手胝足,不辞辛劳,用自己的血汗,拉动了军垦第一犁,使玛纳斯河流域的荒原第一次涌起金色的麦浪、银色的棉海。

新城的建设者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白手起家,靠着一双双手,打井修路,垒窑烧砖,从百里之外的南山林区,砍伐拉运木材;钻进茫茫的苇湖,割回苇子,终于建成了一幢幢高楼;又拉砂铺石,修起了条条林阴道的马路。

50年,弹指一挥间,就在这历史的瞬间,石河子垦区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沧桑巨变。几十万军垦战士,在玛纳斯河流域7500多平方公里的广袤荒原上,不仅开垦出19万多公顷的耕地,建起了18个农牧团场,而且还建起了一座军垦新城——石河子。

197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石河子被正式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城市行政区划460平方公里,市区远景发展规划为56平方公里。

著名诗人艾青曾写诗赞美石河子:“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她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海市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

亟盼整合:玛河流域屯垦移民文化的呼声

笔者在石河子和沙湾、玛纳斯两县采访玛河流域屯垦移民文化时,听到最多的是要求尽快整合玛河流域屯垦移民文化的呼声。

不论是以石河子垦区为主的当代军垦文化,还是以绥来历史为主的清朝、民国的军屯、民屯、犯屯文化,都是玛河流域屯垦移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历史的眼光认真审视玛河流域的屯垦移民文化,整合这些文化历史资源,将会造福石河子垦区以及沙湾、玛纳斯两县的百万各族群众。

据了解,清代至民国年间,绥来县城的各省籍人士建立了不少同乡会馆,供乡友聚会之用,仅陕西籍会馆就有三个,即陕西会馆(又称西安会馆)、邻阳会馆、乾州会馆,另外还有两湖(湖南、湖北)会馆、武凉会馆、山西会馆、四川会馆、天津公所等。

在绥来县城的众多会馆中,仅存西安会馆大殿,在现在玛纳斯县医院后院内,虽面目全非,但有幸保存了下来,它是玛河流域屯垦移民文化的最好见证。

绥来县城城池也有很强的汉族移民文化特色。它名为凤凰城,至少有200年的历史。县城布局非常巧妙,四方都有城门,南北形似两翼,乍一看去,形状就像一只在天山北坡展翅飞翔的金凤凰。

《玛纳斯》 篇12

一、玛纳斯河流域开发现状研究

(一)自然条件

玛纳斯河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发源于天山永久性积雪冰川,北流注入玛纳斯湖,河道全长约420千米,流域面积5156平方千米,是准噶尔盆地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内陆河流。流域属内陆干旱区,属于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水量110-200毫米。

玛纳斯河流域以玛纳斯河为中心线,从南到北经过上游高山区、中游丘陵绿洲和下游平原荒漠区。依次分布着冰川,永久积雪,草甸草原,森林,荒漠草原,丘陵绿洲和戈壁荒漠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

(二)玛纳斯河开垦沿革

玛纳斯河流域是西北地区大型绿洲灌区之一,近几十年来人工绿洲的建设使得玛纳斯河流域经济发展,在新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资料记载,清朝时流域内水资源得到初步开发,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解放军进驻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就开始了绿洲屯垦的新时期。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发治理,玛纳斯河流域灌溉系统已经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供水体系。50年代以来,流域内经济经历了半农半牧、以农为主和初步建成工业化三个阶段。

二、玛纳斯河流域景观生态问题研究

(一)绿洲化扩张过程

受人工绿洲建设进程影响强烈的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对景观格局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其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也具有一定得负面性。表现为人工绿洲急剧扩大的同时,开垦造田,拦坝建库,扩充河道,修建水渠,占用草地和天然林为耕地,在戈壁上开辟新城,使得天然绿洲不断减少,原始景观生态环境破碎化加剧,形成边缘环境恶化现象。

(二)城镇化建设的人工绿洲景观

随着人工绿洲的建设形成和发展,流域内逐渐建起了一大批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城镇和工厂,拥有30万多常住人口的石河子市,是这些城镇中规模最大,基础设施建设最完善的一座新兴的人工绿洲城市,它是随着玛纳斯河水利水能资源开发,在一片密布芦苇、红柳的戈壁滩上逐渐建设崛起的新兴城市。它是人进沙退,干旱区人工绿洲城市建设的突出样本。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干旱区绿洲建设离不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多年以来,玛纳斯河流域水利工程发展迅速,玛纳斯河流域已建成大小水库11座,水库面积55平方千米总库容451亿立方米;建成水电站4座。总装机容量5.7万千瓦。目前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直接用于农业灌溉的水达到13亿立方米以上。玛纳斯河流域近60年的开发治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引水、蓄水、配水灌溉体系,水资源得到综合利用,成为新疆开发治理较早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较高的典型灌区。

玛河流域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2.98×108m³,在引水蓄水相结合、分水渠水库相结合、梯级电站蓄水分水的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调控水资源。石河子垦区根据兵、地水资源分配协定用水量为10.6亿立方米。

(四)玛纳斯河流域石河子垦区植物景观资源

石河子垦区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有芦苇、猪毛菜、骆驼刺、白刺拂子等。常见乔木有杨树、柳树、榆树、白蜡等,常见灌木主要有胡杨、红柳、沙枣、梭梭柴等。

但根据多次现场实地调研和当地居民访谈得知,在石河子段玛纳斯河沿岸周围能见到的植物只有少量的芦苇,猪毛菜和白刺拂子等草本植物,河岸周围除石河子市和玛纳斯县交界公路附近有少量人工林带以外原生树木所剩无几;杨树、红柳、榆树等只在十户窑村河段有少量出现,其余河段在河道中有不足1米高的红柳或榆树细小的幼苗,更有甚者只有砂石和裸露的河床。每年6、7月份为夏汛洪水高峰期,,河道植物被洪水冲走,河岸被侵蚀严重,导致河道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自身修复能力弱,恢复周期极长,导致河道植被生态景观状况十分恶劣。

三、玛纳斯河流域景观生态问题研究

(一)玛纳斯河地境生态恢复设计理念与策略

选取玛纳斯河代表性河段进行概念性的生态恢复设计研究,提出——关注戈壁明珠绿洲廊道,让新疆石河子城市人居环境更美好的设计景观改造主题,提出三个策略。

1、生态恢复策略:减少人群对玛纳斯河生态干扰,建立自身生态恢复系统。

2、垂直交通策略:垂直立体式交通流线设计,恢复场地生态肌理。

3、乡土景观营造策略:优化河道生态空间格局,保持河岸的基本生态结构的前提下,营造动植物的生态涵养区,驳岸的阶梯层级生态种植区、生态景观观光区、岸滩节水农业种植涵养区。最小干预最优格局,保持河岸的基本生态结构。引入水生植被,重建生态系统。

上一篇:建筑结构嵌固端的确定下一篇:院前急诊护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