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牵引论文

2024-06-20

正畸牵引论文(共4篇)

正畸牵引论文 篇1

外伤或者其他原因引起残根残冠, 均可导致前牙龈下断根, 修复不良者易造成感染。 早期行前牙龈下断根的保留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修复方法效果欠佳, 易引起修复体脱落、牙龈炎症、残根断裂等[1,2]。 利用固定矫治器牵引, 经过根管治疗, 使埋有牵引钩的断根牙向冠方移动, 后行烤瓷修复被证实积极有效[3,4]。 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8 例前牙断根至龈下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旨在探讨正畸牵引与烤瓷修复前牙龈下断根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7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前牙断根至龈下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入选标准: (1) 均经直视及X线检查确诊, 邻牙条件较好; (2)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3) 排除脑梗死、代谢性骨病、血液系统疾病、重症感染及严重肝肾障碍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39 例。研究组男24 例, 女15 例, 平均年龄 (38.3±8.1) 岁;中切牙25例, 侧切牙14例。对照组男22例, 女17 例, 平均年龄 (38.9±7.9) 岁;中切牙26例, 侧切牙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方法。研究组:采用正畸牵引与烤瓷修复:积极完善各项检查, 对患齿根尖、根管、牙周情况进行仔细评估, 根据X线片确定根管长轴方向, 磷酸锌粘固粉粘固, 行根管治疗, 将牵引钩粘固于根管内, 标准方丝弓托槽粘结于2~3个相邻牙齿, 将0.46mm的不锈钢丝弯制成与矫治段牙弓一致的节段弓, 垂直部与两侧基牙等高, 水平部与两侧基牙间距一致, 牵引断根至龈上约2mm, 结扎固定2~3个月后, 去除增生的牙龈组织, 使用烤瓷冠进行修复, 制备纤维或金属铸造核桩, 预备牙体, 并完成金属烤瓷冠修复。

1.3 疗效标准治愈:患齿无松动、无骨质吸收, 修复体固定良好, 牙龈及牙周情况良好;有效:患齿轻度松动、无骨质吸收, 修复体固定良好, 牙龈及牙周情况良好;无效:患齿明显松动, 存在骨质吸收, 牙周出现炎症。治疗总有效率= (治愈+有效) /总例数×100%。患者的一般治疗情况从患齿松动度、牙龈情况、骨质吸收及牙周状况、烤瓷冠固位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8.572 6, P<0.01。

2.2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患齿松动度、牙龈情况、骨质吸收及牙周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烤瓷冠固位有效率为92.3%, 与对照组的8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前牙位于口腔前部, 易因外伤或龋病导致牙齿断根, 传统修复方法效果欠佳, 易引起修复体脱落、牙龈炎症、残根断裂等。正畸牵引断根有助于保证龈缘外形的连续性[5], 适用于无明显的根尖病变, 龈下断根无弯曲畸形, 断面与龈缘距离≤5mm等, 余留牙根根长>11mm则固位效果好[6]。姬永科[7]研究指出, 正畸牵引时需注意支抗牙的数量, 于每侧2~3个牙位做支抗牙, 避免邻牙松动, 必要时可用合适的托槽粘结于邻牙上。将0.46mm的不锈钢丝弯制成与矫治段牙弓一致的节段弓, 垂直部与两侧基牙等高, 水平部与两侧基牙间距一致, 牵引断根至龈上约2mm, 钢丝牵引力不可太大, 持续轻力牵引力≤安全力量100g, 有效避免牙槽骨内骨质吸收[8,9]。宜云州[10]等研究结果表明, 与传统修复方法相比较, 使埋有牵引钩的断根牙向冠方移动, 后行烤瓷修复操作简便, 保存了天然牙根及牙周膜感受器, 牙龈外形好, 患者无痛苦及不适感。正畸牵引后, 牙根的折断面完全暴露于牙龈缘之上, 使用烤瓷冠进行修复, 烤瓷冠与牙颈缘紧密相连, 牙龈炎症发生率较低[11]。因此本文中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正畸牵引与烤瓷修复治疗, 旨在探讨正畸牵引与烤瓷修复前牙龈下断根的临床疗效, 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患齿松动度、牙龈情况、骨质吸收及牙周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在烤瓷冠固位情况方面,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同李焕胜[12]等研究结果一致, 证明正畸牵引后烤瓷修复前牙龈下断根效果满意, 具有操作简单、美观、牢固、无不适感等优点。

综上所述, 正畸牵引后烤瓷修复前牙龈下断根效果确切, 保证了龈缘外形的连续性, 实用、美观, 效果好, 抗机械能力强, 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正畸牵引与烤瓷修复前牙龈下断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前牙断根至龈下的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研究组采用正畸牵引与烤瓷修复治疗, 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一般治疗情况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 高于对照组的74.4% (P<0.05)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患齿松动度、牙龈情况、骨质吸收及牙周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者烤瓷冠固位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正畸牵引后烤瓷修复前牙龈下断根效果确切, 抗机械能力强, 可有效避免牙槽骨内骨质吸收, 实用、美观, 效果好, 优于传统修复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正畸牵引,烤瓷修复,前牙,龈下断根

正畸牵引论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集16例患者19颗牙, 其中男性11颗, 女性8颗, 冠根折断面在龈下2 mm, 根长大于11 mm, 松动度<2°, X线冠根比<1∶1, 牙根形态无弯曲, 无纵裂, 根尖及牙槽骨组织正常, 邻牙健康无松动, 适合做基牙牵引正畸。

1.2 方法

1.2.1 常规进行完善根管治疗, 对照X线片确定根管长轴方向, 在根管内用裂钻加深5~6 mm, 用磷酸锌粘固剂粘固于根管内, X线示根充物严密, 牙龈有炎症者可先做牙周基础治疗, 对覆盖断面的增生牙龈进行常规切除。

1.2.2 正畸牵引:选用0.8~0.9 mm不锈钢丝, 根内端长为根管长度的2/3, 外侧端弯成钩状, 用磷酸锌水门汀固定于根管内, 唇弓在相对断端处形成一个倒“V”形曲, 将牵引钩和唇弓间用橡皮圈牵引, 以30~50 g力牵引断根, 使其向牙合向萌出, 患者2周复诊1次, 直至断缘与邻近龈缘平齐, 结扎丝固定3~6周, 防止牙根回缩。

1.2.3 X线示根周新骨形成后撤去牵引装置, 如龈缘明显高于邻牙影响美观, 可做牙龈切除术恢复正常外形, 常规核桩冠修复。

2 结果

20 d左右断根可牵出2~3 mm, 必要时继续牵引至与相邻的牙龈缘平齐, 结扎丝固定。待牙根在新的位置上愈合固定2~3个月, 经X线片检查周围骨质增生后, 行烤瓷桩冠修复。19颗牙观察1年, 患牙咀嚼功能无不适, 修复体固位良好, 牙龈无充血, 无牙周袋, 松动度较治疗前改善或无加大, X线示根尖无吸收或回缩, 牙周组织健康。

3 讨论

冠根折断面位于龈下者, 若直接修复, 修复体边缘引起牙龈炎症和牙槽骨吸收, 导致修复失败[3]。因此, 患牙松动度<2°、冠根比<1∶1、X线示断根无弯曲, 根尖周组织正常的条件下, 暴露断缘是解决修复失败的前提, 方法有切龈术、正畸牵引术、牙槽内牙根移位术、牙冠延长术等, 正畸牵引术中牙冠及龈附着共同升高, 可使附着龈加宽, 有利于牙周健康。

正畸牵引过程中, 合适的牵引力、正确的牵引方向, 是保证牵引成功的重要因素, 牵引力以轻度为佳, 最大不超过100 g, 建议合适的牵引力为30 g, 牵引力过小, 起不到牵引作用;过大, 则会导致牙骨质和牙本质的吸收[4]。正确的牵引方向是使牙体长轴方向升高, 若向唇侧偏, 易导致唇舌侧骨质隆起过度而给修复造成困难, 影响美观。

运用正畸牵引使断缘位于龈上, 有助于烤瓷冠边缘在牙根颈部形成卡抱作用, 利用牙体组织和根管共同固位, 机械强度大, 其抗力固位力明显加强, 能有效防止根管壁根折、修复体脱落, 而且龈上残根有助于牙体制备, 颈缘印模准确清晰, 确保修复后冠边缘与断面边缘完全密合, 容易恢复良好的邻接关系, 自洁性强, 防止龈炎和继发龋发生。本方法既保留了天然牙根, 又避免了损伤邻牙, 操作简单, 患者容易接受, 美观又舒适, 克服了传统修复的弊端, 短期效果较好, 易开展, 远期效果还在进一步观察中。

参考文献

[1]万敏, 林江红, 于振安.口前牙龈下冠折正畸牵引断根后烤瓷修复[J].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2, 3 (3) :184.

[2]李风龙, 曹筱明.修复正畸联合治疗龈下冠根折[J].河北医学, 2009, 15 (2) :227-228.

[3]郑萍, 张元, 郑会君, 等.前牙冠根折正畸牵引后烤瓷全冠修复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11) :155-158.

正畸牵引论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46例上颌前牙区埋伏阻生牙患者, 其中男性26例, 女性20例, 年龄9~22岁, 平均为 (14.6±2.7) 岁, 其中尖牙阻生32例, 中切牙阻生7例, 侧切牙阻生1例, 中切、侧切阻生4例, 中切、侧切及尖牙阻生2例。

1.2 治疗方法

应用常规法检查患者口腔, 获得记存研究模型, 并按照要求获取曲断片, X射线局部牙位片, 确诊埋伏牙实际情况, 如大小, 形状和生长方向, 正确判定埋伏阻生牙的处理方法, 给予拔除或是保留。按照患者检查所得结果, 和患者进行沟通, 确定开窗正畸治疗方法。戴上直丝弓矫治器, 将间隙按照常规方法开拓, 并保证其能够实施外科开窗手术, 通过采取封闭助萌法治疗。将埋伏牙暴露出来, 于埋伏牙表面粘上T-N托槽, 在托槽的上下两个圆管中分别穿入结扎丝, 并将其留于牙龈外和弓丝结扎于一起, 实施结扎牵引。当牙龈完成缝合一周后进行拆线。若埋伏阻生牙有多颗可以开窗后将能够粘托槽的所见牙都尽量粘上, 降低开窗次数, 而且降低患者痛苦, 减少经济负担。埋伏牙最短萌出时间需要1.5个月, 最长是11个月, 平均需要6.5个月。埋伏牙在长出龈后以主弓丝将牙位牙列调整齐, 完成矫治[1]。

2 结果

本文选取的46例前牙埋伏阻生患者, 在开窗手术并正畸牵引治疗之后, 埋伏阻生牙都将牙冠牵出, 并在牙弓内正常排列, 没有在牵引过程中发生意外, 牙髓、牙周均没有出现并发症情况, 成功完成牵引, 而且矫治取得显著效果。在治疗中, 有6例患者因为自身上尖牙发生易位阻生, 对中切牙、侧切牙都造成了压迫感, 导致牙根吸收>1/2, 牙齿发生松动, 使用拔除疗法。发生易位的尖牙在萌出之后, 对牙冠实施外形修整取代中切牙和侧切牙。

3 讨论

埋伏牙在实施外科手术之前必须通过拍片确诊牙根发育状况和埋伏牙出现部位, 明确手术进路方位, 暴露部位和牵引方向, 在牵引前需要先将埋伏牙萌出道阻力消除, 如果牙间隙不够可以先实施间隙开辟法[2]。外科开窗手术有很多种方法, 例如翻瓣法、横切法、环切法, 翻瓣法和正常萌出的牙比较相似, 与牙周组织正常生长附着所需环境比较相符, 在完成治疗后, 牙周组织如牙龈外形、牙槽骨等附着情况都很好, 其有着较为广泛的适应症状, 适用于大部分组织阻生埋伏牙。横切法具有较为简单的操作方法, 而且见效很快, 但是应用中有较大的局限性, 只能够应用于正位、软组织阻生情况中, 而且必要有萌出能力或是由于牙龈肥厚于龈下萌出较难的埋伏牙, 例如根尖出现喇叭口状, 牙根长度不超过牙根正常长度的3/4, 此种情况通常被认为具有萌出潜力, 此时可以应用横切法来助萌, 这样的埋伏阻生牙没有必要进行正畸牵引就能够自己萌出。环切法也具有较简单的操作方法, 而且创伤很小, 视野清晰, 适宜在一些牙冠已突出牙槽骨的骨壁, 在唇侧或是腭侧黏膜上能够触及到显著突起的埋伏牙中, 此方法治疗后有的会发生牙周无法完全附着现象[3]。

影响牙周附着原因有多种, 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从导萌方法来讲, 横切法, 因为埋伏阻生牙都是自然萌出的, 牙周附着状况效果最佳, 而环切法、翻瓣法由于手术创伤导致埋伏阻生牙丧失软组织及骨组织, 在矫治完成后致使边缘骨丧失, 牙龈出现退缩现象, 因此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准确轻柔的操作方法, 去骨时需能够将其暴露但是不会影响到牙冠面实施附件粘贴牵引, 尽可能降低损伤牙囊壁的程度, 将剩余牙囊壁保护完好, 便于建立有效的牙周组织附着;在导萌手术完成后控制炎症发生, 这些炎症很容易致使牙龈发生退缩, 丧失边缘骨, 在矫治时需要避免及降低炎症出现, 防止菌斑对龈退缩和边缘骨的丧失造成重大影响;正畸牵引时, 牵引附件直接粘于埋伏牙能够降低损伤, 牵引力需保持轻柔持续性, 保持在50~60g范围内, 能够防止埋伏牙牙髓组织受到刺激, 降低牙周组织发生炎症概率, 从而降低边缘骨丧失情况以及龈退缩。

综上所述, 埋伏阻生上颌前牙使用正畸牵引结合开窗导萌法进行, 确保埋伏阻生上颌前牙都被牵引萌出, 牙髓、牙周状况良好, 成功牵引, 能够得到较好的矫治效果, 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姜春燕.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正畸牵引治疗分析[J].河北医学, 2012, 18 (4) :525-526.

[2]冯艳, 李佩璟.手术导萌和前方牵引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40例[J].陕西医学杂志, 2010, 39 (8) :1041.

正畸牵引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3-2008年接诊的根折断面在龈下2~4mm的20例患者 (28颗患牙) , 其中男13例 (18颗) , 女7例 (10颗) ;上中切牙15颗 (53.6%) , 上侧切牙8颗 (2 8.6%) , 尖牙5颗 (17.9%) ;年龄16~40岁。就诊时患牙牙周均健康。

1.2 方法

常规摄X线根尖片, 了解外伤牙根管及根尖周情况, 进行完善彻底的根管治疗。治疗完2周后无症状时可在根管口预备洞型, 粘固不锈钢牵引钩, 其深度为根长的1/3~1/2, 拉钩暴露在根管口外。在患牙两侧3~4颗邻牙粘接托槽, 用0.018英寸不锈钢圆丝弯制主弓丝固定托槽内, 再用热激活镍钛丝牵引。根据断根的长度和牙周膜面积选择合适的牵引力, 一般牵引切牙力值20g, 尖牙30g, 确保牵引方向与患牙牙长轴一致, 每两周加力一次, 直到唇侧根面暴露至龈上0.5mm, 用不锈钢圆丝结扎固定3个月。摄根尖片示根尖周骨质致密, 无慢性炎症病变, 牙周状况良好时, 再去除牵引装置, 腭侧未到位可行龈切术暴露。2周后用纤维桩和全瓷冠修复, 材料为D.T.Light-Post玻璃纤维桩和IPS-Empress2全瓷冠。

1.3 疗效标准

修复成功:牙龈形态与邻牙协调, 牙周无炎症, 修复牙无松动脱落, X线示根尖周及牙槽骨无异常;修复失败:牙龈形态与邻牙不协调, 牙周有炎症, 修复牙出现松动脱落, X线示根尖周及牙槽骨异常。

2 结果

随访6个月至2年, 20例 (28颗) 中修复成功26颗 (92.9%) , 未出现根折、桩冠折断、全瓷冠脱落等现象;修复失败2颗 (7.1%) , 其中1颗因反复牙周脓肿而拔除, 另1颗因根折脱落。

3 讨论

邻牙牙体;单纯行牙龈切除术后牙龈会继续增生, 修复后牙周袋加深, 牙槽骨破坏吸收导致严重的牙周炎, 使桩冠修复后牙根松动脱落;冠延长术使唇侧牙龈缘与对侧同名牙不协调, 影响美观。而正畸牵引后行桩冠修复的方法, 既保留了天然牙根, 较好维持了牙生物学宽度, 保证牙周健康, 提高了修复体的美观效果与质量。D.T.Light-Post玻璃纤维桩拥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其弹性模量与牙本质的弹性模量相近, 从而桩与牙根形成同质性的结构, 可以有效传递和分散咬合力, 在咬合作用下不容易导致根折, 对残根保留有利[1]。IPS-Empress2全瓷冠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折光性, 可以将其颈部肩台置于齐龈缘的位置, 配以同色调的树脂黏结剂, 效果美观。

采用正畸牵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适应证的选择。单发性根冠折 (斜折) , 根折断面在龈下2~4mm, 牙周组织健康, 并经过完善彻底的根管治疗, 必须保留3~5mm的牙胶尖封闭根管口, 桩的长度不能小于10mm, 这样才有良好的固位形和抗力形。 (2) 矫正器的设计。选择简单有效的矫正器, 保证牵引力的方向与牙体长轴方向一致, 并在牵引过程中保证稳固的支抗。 (3) 牵引力的大小。遵循持续轻力原则, 牵引力应控制在切牙20g, 尖牙30g。 (4) 固定保持。无论何种年龄的患者, 牙根牵出后的保持都非常重要[2], 故断根牵引到龈上0.5mm或齐平龈缘后要固定保持3个月, X线根尖片示根尖周骨质增生和牙周膜重建完成再行修复。

本文结果显示, 对于发生龈下根折的外伤前牙, 先行正畸牵引再用纤维桩和全瓷冠修复, 效果良好。修复失败的2颗, 其中1颗是患者口腔卫生状况差合并牙周脓肿所致, 另1颗由于牙外伤后牙根隐裂致抗力降低导致。因此, 应叮嘱患者注意口腔卫生, 并防止用患牙咬过硬的食物。

参考文献

[1]Drummond JL, Baoba MS.Static and cyclic loading of fiber reinforced dental resin[J].Dent Mater, 2003, 19:226-231.

上一篇:学生参与式互动下一篇:商务英语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