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正畸(精选7篇)
牙周病正畸 篇1
牙周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 严重危害着牙周健康与口腔健康。我国是牙周病的高发国家,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牙周病的流行状况不容乐观, 并且已成年人牙齿丧失的首要原因[1]。对于成人牙周病的治疗, 需要制定一套有序、完善、多学科相结合的系统性治疗计划, 其中正畸治疗占有重要地位。正畸治疗可以为成人牙周病患者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 促进其牙周组织的健康和修复并恢复美观与功能。该文就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的作用和成人牙周病正畸治疗的特点做一综述。
1 成人牙周病患者矫治前后牙槽骨的变化
儿童与青少年的牙周组织是处在增殖期, 而成人牙周组织却具有增龄性的变化即牙槽骨的丧失随年龄增长而加重。有研究表明[2], 32岁之前牙槽骨高度的增龄性变化非常小, 但是从33~45岁开始每年大约有0.2 mm牙槽骨丧失量。流行病学的研究也发现[3], 牙周组织附着丧失及牙根吸收的程度与年龄因素之间密切相关, 牙龈炎和牙周炎是牙周病患者的主要口腔表现, 其严重程度将直接反映牙周组织的病损情况。
正畸治疗对于牙槽骨影响如何呢?Arun的研究表明正畸矫治过程中对牙周健康的牙齿施加矫治力时, 牙槽骨仅会有少量的吸收 (<1 mm) , 无明显临床意义;当牙周病处于活动期时, 正畸治疗会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进一步丧失, 而处于稳定期时, 即使是严重的牙周病患者仍可以进行正畸治疗;系统的正畸矫治既可以改善牙齿的美观与功能, 又能有助于保留这些牙齿, 使其免于脱落的风险[4]。同时Garat等人也指出正畸治疗可使牙槽骨高度增加, 改善骨骼质量[5]。国内学者提出牙周炎已经得到控制的牙齿在施加生物限度之内的矫治力时不仅不会引起和加重牙槽骨的吸收, 甚至还可改善病情[6]。
以上文献报道中关于成人牙周病患者矫治前后牙槽骨的变化提示我们正畸临床医师在对牙周病患者进行矫治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治疗时机;在矫治方案的制定上, 应尽量减小牙齿的移动量, 以减少继发性的牙槽骨吸收;同时在治疗过程中, 尽可能运用轻力与间歇力, 适当延长复诊周期, 为牙槽骨的改建提供时间。
2 成人牙周病的正畸治疗目标及矫治器的选择
医学已逐渐形成多学科相结合的人文发展模式, 社会心理因素在成人正畸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另外成人由于生物适应性下降, 成人正畸治疗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性[7]。从正畸治疗学的角度, 成年患者根据口内条件可分为:牙周及牙列均基本健康的成年患者和已患有严重牙周病且失牙的非健康完整牙列的成年患者;一般前者年龄较轻, 治疗的目标主要考虑其美观需求, 矫治方案的设计可类似于恒牙列初期的青少年, 但后者的治疗目的往往以控制颞下颌关节病、牙周病及修复治疗为主, 对口颌系统的功能考虑优先;此外, 全身疾病的发现与控制, 尤其是心理因素的治疗, 都应在成年人的正畸矫治目标之中[8]。所以对于成人牙周病的正畸治疗应考虑“个体化”的矫治目标而不能“标准化”和“理想化”, 还应注重多学科的综合治疗。
成人牙周病患者的患牙牙槽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吸收, 牙周支持组织的高度降低, 阻力中心较正常牙齿向根方移动, 所以矫治加力应轻柔, 对有牙槽骨丧失的成人患者, 矫治时应尽量整体移动牙齿[9]。固定矫治器能较好地控制牙齿的位置, 防止支抗牙倾斜, 并可提供符合条件的矫治力, 具有复诊间隔时间长、效果好的优点, 是牙周病正畸治疗的首选方法[10]。现在已有学者报道无托槽隐形矫治适用于中、重度牙周病所致的前牙间隙患者的正畸治疗[11]。因此成人牙周病患者矫治器的选择并不局限于固定矫治器, 而是应该从患者的实际条件出发, 因患者的自身需求和口内的具体条件而异, 选择最为适宜的矫治器。
3 调合对于治疗的必要性
大多数牙周病正畸患者不仅是由菌斑和细菌附着引起的牙周组织破坏, 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咬合干扰, 甚至紧咬牙、夜磨牙等不良习惯。创伤性咬合是牙周病的重要促进因素, 故在控制炎症治疗的同时, 应进行合的调整。
调合是成人牙周病正畸治疗中的关键步骤, 其目的在于去除牙周病的创伤性咬合, 这对于牙周组织的修复和改善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学者不主张进行正畸前调合, 因为咬合关系在正畸治疗过程中会有所改变[12]。但是正畸治疗牙周病过程中的调合是必要的, 而且应少量、分期进行, 并贯穿于整个矫治过程中;去除前牙的合创伤, 可恢复其自然与美观;后牙调合去除合创伤, 则有利于合关系的稳定[13]。
4 强调口腔卫生维护的重要性
成人牙周病整个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维持口腔卫生, 控制菌斑对于牙周炎患者十分重要。矫治器的各种附件 (托槽、带环、弓丝、结扎丝和其他装置) 的存在可妨碍口腔卫生清洁, 易引起食物滞留, 形成菌斑、牙石, 导致牙龈炎和牙周炎发生, 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附件本身亦可能触及牙龈缘形成机械刺激, 随着矫治时间延长, 形成对牙周组织的慢性损伤[14]。因此矫治器的选择应尽量简单以减少对口腔卫生的影响, 同时在在粘接托槽时注意去除牙面多余的粘接剂以免影响局部清洁。
正畸医生对牙周病患者的治疗十分慎重, 各种矫治器放置后, 需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Naranjo通过对微生物学检测研究发现在口腔卫生良好的患者中, 各种正畸矫治器的放置不会引起显著的牙周组织的损害以及牙周状况的恶化[15]。所以在成人牙周病患者的正畸治疗过程中正畸医生应与牙周医生密切合作对患者牙周状况进行评估, 并根据其口腔卫生的维护情况和牙周组织的病损程度牙来决定洁牙的频率及方式。
5 注意保持时间和保持的方法, 避免错合畸形复发
正畸治疗的目标之一便是保持矫治效果的稳定。牙周病患者矫治结束后牙齿尚存在一定松动度, 与牙周组织健康的正畸治疗患者相比更容易出现复发, 所以矫冶以后的固定与保持至关重要[16]。成年牙周病患者牙周组织正畸治疗后进行修复所需时间比通常的错合畸形矫治者更长, 于是保持时间也相应地延长;由于牙周病患者其牙周组织的特殊性, 导致了其正畸治疗后的保持不同于其他正畸患者, 且正畸矫治结束后必须坚持定期作牙周维护, 尽量确保正畸治疗后牙周组织维持在良好的稳定的状态[17,18]。
考虑到成人牙周病患者复杂的口腔环境, 正畸矫治结束后的保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严重的牙周病患者矫治结束后有时需长期戴用牙周夹板对松动的牙齿进行固定[19];牙弓夹板式固定保持器可用于牙周病前牙漂移正畸治疗患牙的保持, 既可使松动患牙得以固定, 又能保证矫治后效果[20]。任妹丽等的研究表明常规的正畸保持器不能根本改变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病理基础, 单纯的哈氏保持器也不能很好地维持牙周病患者的矫治结果, 牙周夹板、义齿修复或舌侧固定保持等辅助措施仍然是避免复发的有效手段[21]。也有学者认为牙周病患牙正畸矫治后行牙槽嵴上纤维切断术 (CSF) , 在进行切牙压低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维持牙槽嵴的高度.还可增加正畸矫治后的稳定性[22]。部分牙周病患者矫治后甚至需要终生保持, 否则仍有可能复发[23]。
综上, 正畸治疗可恢复牙周病患者牙齿的正常排列并建立良好的咬合, 促进牙周组织的健康与修复, 防止牙周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但是主动正畸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治疗的结束, 治疗后的固定和保持同样值得牙周病观者和正畸临床医师的重视。
6 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的作用与影响
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 会有牙周及牙龈结缔组织基质的改建, 合理的正畸治疗方法和恰当的治疗时机对牙周组织的健康具有促进作用。Inocencio的研究显示对具有牙齿移位、伸长、倾斜等牙周受累症状的病人, 正畸治疗有助于消除病因, 并且是改善局部因素、促进牙周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24]。Chambrone提出牙齿的严重深覆合、唇向错位以及咬合不平衡使得产生咬合创伤的可能性增大, 同时牙周支持组织的丧失使患牙因无法承受正常的咬合力而发生漂移, 但是正畸治疗可以使患牙重新回到正常位置承受原有的咬合力[25]。也有学者研究表明正畸治疗可使唇向移位的前牙恢复正常的唇舌向倾斜度, 促使牙齿恢复正常的邻接关系, 从而改善患者的牙周状况及前牙区的美观,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6]。
正畸对成人牙周病患者的治疗可以分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是在治疗后, 可以减少咬合创伤, 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另一方面是在矫治过程中矫治器的不良刺激、非生理性牙齿移动等对于牙周病的控制来说又是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除了要进行牙周组织的炎症控制以外, 还应注意调整矫治力, 其目的是防止牙齿出现松动度过大以及降低牙根吸收的风险, 当牙齿松动度增加时注意采取适当措施如减轻矫治力、去除龈下菌斑等[27]。对于成人牙周病的治疗来讲应充分发挥其有利的方面, 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
综上所述, 牙周病不是正畸治疗的禁忌症, 但是对于成年牙周病患者, 正畸治疗的时机是在牙周病静止期、牙周炎得到控制时, 才可以进行正畸治疗。因此, 成人牙周病的正畸治疗必须与牙周专科医生配合治疗。牙周治疗后牙周病损的完全恢复需要一段时间, 故对中、重度的牙周炎患者, 一般应观察3~6个月进行风险评估后, 再酌情进行正畸治疗。在制定治疗计划时, 必须根据患者的情况, 与相关科室的医生共同会诊, 明确诊断, 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相信成人牙周病患者在正畸矫治中只要注意口腔卫生的维护, 定期进行牙周检查与治疗, 正畸医师在治疗过程中认识到成人牙周病患者治疗的特殊性, 正畸治疗不但能够实现其美观需要, 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牙周组织的健康与恢复。
摘要:牙周病现已成为口腔多发病, 成人正畸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疾患, 因此牙周病学和口腔正畸学目前已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正畸治疗对于促进牙周组织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已成为某些牙周病治疗必要的辅助手段。该文就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的作用和成人牙周病正畸治疗的特点进行综述, 为成人牙周病的正畸治疗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
关键词:成人,牙周病,正畸治疗
牙周病正畸 篇2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12月收治牙周病患者72例, 均符合入组标准[1]:结合临床症状, 经X线、血常规检测, 确诊为牙周病;排除全身性慢性疾病、骨代谢疾病、无良好口腔卫生习惯者;向患者介绍研究内容, 其自愿参与此研究。遵守随机原则, 将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男20例, 女16例, 年龄26~48岁, 平均 (37.87±4.02) 岁;上前牙内倾10例, 上前牙前突15例, 下前牙有间隙11例。观察组男21例, 女15例, 年龄25~49岁, 平均 (37.90±4.01) 岁;上前牙内倾11例, 上前牙前突15例, 下前牙有间隙10例。两组基线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 均衡性较高 (P>0.05) 。
方法:全部患者入院后, 认真检查口腔, 了解口腔、牙周情况, 指导患者做好口腔清洁工作。对照组给予牙周基础治疗, 控制菌斑, 清洁牙龈, 调整咬合关系, 严重者可接受翻瓣、附着龈增宽等牙周手术。采用CBCT扫描治疗前后上下颌, 取坐位, 头位固定, 牙尖交错位, 对上下颌骨、牙列进行扫描。观察组采用牙周联合正畸治疗, 改善牙周症状后, 可进行正畸治疗, 应用轻力Ni-Ti圆丝和直丝弓矫正技术, 对患牙进行排齐整平, 以温和、间断方式进行, 初始间断力20~30 g, 随着治疗情况, 科学调整力值, 由剩余牙槽量和骨吸收程度决定。在治疗期间,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嘱咐患者每2~4周定期复查,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评价指标:由同一口腔医生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口腔进行检查, 取11/16/26/31/36/46牙位记录牙周状况, 包括牙周探诊深度 (PD) 、菌斑指数 (PLI) 、龈沟出血指数 (SBI) 、探诊出血 (BOP) 、平均附着丧失 (AL) , 采用全口出血牙位百分比表示探诊出血。咀嚼功能通过称量法进行计算[2], 咀嚼效能= (总量-余量) /总量×100%。在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测定咀嚼效能, 方法:给予5 g烤熟去皮花生米, 根据正常频率咀嚼, 30 d后, 将残渣烤干后称重, 共测定2次, 取平均值。
统计学方法:将本组72例患者研究所得数据完整收集, 通过专业的统计学软件 (SPSS 19.0) 处理和分析数据, 研究出现的计量资料, 运用 (±s) 形式描述, 并经t检验;研究中出现的计数资料, 采用[n (%) ]形式描述, 由χ2检验, P<0.05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前后牙周状况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牙周状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均明显改善, 观察组患者PD、AL、BOP、SBI、PLI等值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治疗前后咀嚼效能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咀嚼效能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明显改善, 观察组患者咀嚼效能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如表2。
讨论
牙周病为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 也是导致成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 不仅影响患者进食和营养状况, 还会诱发某些疾病, 对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伤害。牙周病患者牙周状况较差, 咬合错位时常发生, 咬合关系不良, 导致牙周病进一步发展[3]。如何纠正咬合错位, 改善牙周状况, 对治疗牙周病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 牙周病患者因牙槽骨骨质疏松, 出现不同程度吸收, 牙周纤维炎性破坏, 存在较高的BOP阳性率, PD、AL、SBI、PLI值明显上升。菌斑聚集是牙周病常见发病原因, 牙齿错位、扭转等畸形症状, 也是其中一个诱发因素。牙周炎处理不及时或不当, 会导致牙齿病理性移位, 加深错殆畸形程度。在王凤霞研究中, 38例牙周炎患者均接受牙周和正畸联合治疗, 结果显示治疗后PD、PLI、SBI、BOP均低于治疗前 (P<0.05) , 说明牙周联合正畸治疗疗效确切, 可改善牙周状况, 增强咀嚼功能[4]。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牙周基础治疗可控制牙周袋内炎症, 增加牙周膜感觉阈值, 恢复牙周纤维功能, 改善牙周组织耐受性, 促进部分咀嚼效能恢复[5]。随后接受正畸治疗, 可有效纠正咬合错位, 恢复上下牙咬合关系, 增加牙齿稳定性, 从而提高患者咀嚼效能[6]。在此研究中,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D、AL、BOP、SBI、PL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提示牙周联合正畸治疗, 可有效改善牙周状况, 控制牙周袋内炎症, 通过正畸建立正确的咬合关系, 消除继发性咬合创伤, 增加牙齿的稳定性。同时观察组患者咀嚼效能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明牙周联合正畸治疗可提高牙周病患者咀嚼功能, 改善牙齿美观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采用牙周联合正畸治疗, 可改善牙周状况, 增强咀嚼效能, 改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慧娟.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病前牙移位的疗效[J].世界临床医学, 2016, 10 (11) :158-158.
[2]李素红, 孟宪瑞, 周斌, 等.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病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 (17) :129-130.
[3]张运明.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病患者38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8) :149-150.
[4]王凤霞.牙周和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 2012, 33 (6) :1134-1135.
[5]刁俊鹏.牙周和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12 (16) :245-245.
正畸在牙周病中的价值探讨 篇3
关键词:牙周病,正畸,效果
牙周病是口腔科常见的疾病, 期初症状不明显, 多表现为刷牙和吃东西时牙龈出血, 由于对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大, 常常未引起患者的重视。但随着病情的发展, 此病可引起牙齿不痛程度的松动进而影响咀嚼功能, 也可发生牙错位和缺失, 继而发生牙颌畸形和咬合创伤[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采用正畸治疗牙周病, 收效良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112例12月至200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采用正畸治疗牙周病患者, 其中男44例, 女68例, 年龄25~72岁。
1.2 临床表现
所有的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 同时有牙周袋形成, X线摄片显示牙槽骨有吸收现象。
1.3 方法
术前相关准备:通过拍摄X线全景片和头颅定位侧位片, 对牙周进行诊断和分析, 制定相关治疗方案。
基础治疗:所有的患者在术前采用基础治疗, 包括去除牙石、牙周袋深的患者, 可做袋内壁刮治术、牙周翻瓣术。
正畸手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所有的患者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先用镍钛丝将上下牙弓排齐, 再用锈钢方丝滑动式关闭牙弓间隙。注意操作过程中要用力适度, 控制好牙齿转距角。
牙周的维护:在治疗过程中定时通过拍全景片了解治疗情况, 掌握治疗的进展。叮嘱患者每半月或1月复查一次, 检查口腔和牙周情况。并指导患者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 选择毛软头小的优质牙刷, 每日刷牙不少于2次, 饭后养成漱口的习惯。避免咀嚼较硬的食物, 并适当增加营养, 补充维生素C。
1.4 手术成功标准
患者临床和体征基本消失, 牙周袋深度在3mm以下, 牙齿无松动, 咬合关系正常;失败:临床和体征有所改善, 松动加重, 牙周袋加深, 仍有出血和血脂现象。
1.5 统计数据处理
应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t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成功率。
1手术成功98例, 成功率为87.5%。
2.2 治疗前后PLI、PD、GI、PBI比较。
治疗后PLI、PD、GI、PBI有明显改善, 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 , 见表1。
3 讨论
据我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 我国约有80%的居民存在牙周病或牙周隐患, 城市居民有90%达不到有效刷牙, 农村约有57%的居民还没有养成刷牙的习惯[2]。由此不难看出, 牙周病是一个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 但由于起病隐蔽, 患病早期痛苦不大, 常常被误认为“上火”而不引起重视, 因此很多人无法意识到牙龈出血是种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 可引起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移动和失牙, 甚者影响牙齿的口腔功能和美观, 造成患者心理和经济双重负担。
对于牙周病的治疗, 临床常采用局部联合全身治疗, 通过杀灭致病菌以达到改善症状和体征的效果, 此种治疗只是对病菌进行杀灭, 无法纠正深覆牙合深覆盖, 对于移位的牙齿也无法进行修复, 因而牙合创伤的因素始终无法彻底消除, 治疗无法根治, 最终可导致牙齿脱落, 如此牙周病也是在一个恶性循环中进行。基于此, 在基础的治疗上采用正畸, 既能够对病菌进行清除, 又能够恢复覆颌覆盖关系, 消除牙创伤, 达到更佳的美观[3]。从本组治疗结果中可以看出, 患者各项监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而且手术成功的患者均能够达到疗效和美观兼备的效果。
对于采用正畸治疗牙周病, 它不同于一般的正畸, 在治疗过程中, 应做好以下主要事项, 才能确保治疗效果。 (1) 牙周病患者采用正畸治疗前, 必须确保牙周病的稳定, 通过基础治疗, 使牙龈炎完全消退, 让牙龈边缘清晰, 且无牙周溢脓等情况后方可进行。 (2) 选择合适的固定装置。为达到控制菌斑和恢复覆颌覆盖关系的双重目的, 固定装置宜选择小且易于清洁的。比如可以使用粘结颌面管取代带环。 (3) 操作力度要适度。在矫治过程中, 力度的掌控尤为重要, 原因在于柔和、适宜的牵张力可有效的促使牙周组织的再生, 而力度过大时会造成牙根和牙槽骨吸收, 加重病情。 (4) 注意保持口腔环境卫生。口腔环境的卫生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 我们的做法是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如指导或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牙刷和牙膏, 教其正确的刷牙方式, 并养成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习惯。对于难以坚持的患者, 要告诉其以上做法的目的和意义, 逐步引导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丁寅.牙周病的正畸治疗[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5, 21 (5) :711.
[2]李德懿.牙周病基础研究前沿[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0, 19 (4) :198-203.
牙周病正畸 篇4
牙周病患者由于前牙出现唇向散开,移位,迫切要求正畸治疗恢复外貌,但口腔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齿松动、牙龈炎及咬创伤,增加了正畸治疗的风险和难度。笔者选取了2009年至2012年在我科就诊的牙周病伴错颌畸形患者20例,采用固定正畸及牙周联合治疗所取得的满意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至2012年在我科就诊的成人牙周病患者20例,其中女15例、男5例。年龄18~39岁,平均26.5岁。口腔全景片显示牙槽脊顶向根尖方向水平吸收,吸收量均未超过1/2,所有患者均有前牙松动Ⅰ°~Ⅱ°,牙龈萎缩,牙周组织轻度萎缩。每例患者均进行系统的专科检查,包括牙周袋的深度测量、牙周松动度、牙龈炎症、出血指数。治疗前后的全口曲面断层片、头颅定位侧位片、模型分析等。
1.2 方法
1.2.1 正畸前牙周治疗
首先知道患者采取有效的口腔卫生清洁措施。并于治疗前测定各检测指标:牙周探诊指数(PD)、附着丧失(AL)、菌斑指数(PI)、及其松动度。根据患者的牙周情况进行不同的治疗,常规第一阶段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这适用于患牙周病的每位患者。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以清除龈上,龈下的菌斑,牙石及坏死骨质。选用抗菌药物控制炎症。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指导,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教会患者正确刷牙方法及正确使用牙线,牙签,牙间隙刷等菌斑清除工具。基础治疗2~3个月后对牙周状况再评估,对严重的骨丧失形成深牙周袋者,行牙周翻瓣术,彻底去除损害的牙周组织,并可进行牙周组织的再生性治疗。同时配合局部用药,全身用药,控制牙周炎。治疗2~3个月后再行牙周检查,牙周炎处于稳定或静止状态后才可进行正畸治疗。
1.2.2 正畸治疗
采用直丝弓矫治方法,第一磨牙用颊面管,其余牙粘托槽。初始弓丝使用直径为0.012mm的镍钛丝排齐上下牙,全程采用细丝轻力的原则。内收上下前牙用滑动法(50~80g).根据患牙牙周组织的多少和患者的反应,调整正畸力大小。一般4~6周复诊一次,每3个月拍1次全景片,观察牙槽骨的重建情况。患者每次复诊都要进行卫生宣教,每3个月进行1次牙周洁治,在整个正畸治疗中都要控制牙周炎症。
正畸治疗结束后,上下牙区采用固定舌侧保持,晚上戴透明压膜保持器共同保持,定期复诊。
2 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后的牙周及美观情况有很大改善。移位的牙齿得到了较好的复位,牙齿排列整齐,后牙咬关系良好,松动度降低。散在间隙关闭,去除咬创伤,阻止了牙周病的进一步发展,恢复了牙齿的功能。保持器一定要求患者佩戴,3个月复诊一次。有2例患者未按要求佩戴保持器,出现少量间隙。
3 讨论
牙周病是产生错畸形的原因之一,由于牙周支撑组织的破坏,常导致牙齿松动及前牙散开移位,出现牙间隙、创伤,不仅使咀嚼功能减退,而且由于牙齿松动影响容貌。以往除了牙周基础治疗,局部全身用药外,无更好的治疗方法[1]。
牙齿在牙弓中的正常位置有赖于健康的牙周组织支持[2],牙周病患者出现牙齿松动,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咬创伤所致,咬创伤是加重和加速牙周的破坏过程,是妨碍牙周组织修复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过去,牙周病患者只限于简单的调,不能根本上解除咬创伤。通过正畸治疗消除咬创伤,去除了牙周病的协同破坏因素,使牙齿松动度降低,牙周组织得以良好的愈合。
成人牙周病正畸的治疗禁忌是牙周炎症未经治疗,否则会加速牙槽骨的吸收,加速牙周的损害。我们必须保证在整个正畸治疗的过程中牙周炎处于稳定或静止状态[3],菌斑的控制是需要贯穿整个正畸治疗始终的,忽略了炎症的控制就会导致治疗的失败[4]。成人牙周病患者患牙牙周膜面积减少,牙齿所能承受的力量必然减小。正畸力应该轻柔,移动距离应该减少,加力间隔时间要长。直丝弓矫治技术采用滑动法关闭间隙,很符合这个原则。因此在对松动牙齿进行复位时应注意加力不可过快过频,欲速则不达以免牙槽骨受损坏死,加重牙齿松动[5]。有研究显示整体移动涉及的是全部牙周膜,牙槽骨丧失程度对应力的影响较小,提示对有牙槽骨丧失患者选择整体移位的方式进行治疗较好[6]。
部分患者矫治结束后,口腔全景片显示牙槽骨出现增生性改建,我们推测这是由于牙周病患者的牙槽骨在矫治前不仅存在炎症所致的水平吸收,同时还合并创伤合所致的垂直吸收,矫治后移位的牙齿恢复到正常位置后就消除了创伤合因素,牙槽骨高度得以恢复。所以成人牙周病患者虽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损害,只要经过系统和完善的牙周治疗,控制了炎症损害,有良好的口腔维护,使用轻力和间歇力进行矫治,矫治中定期进行牙周检查,维护牙周组织的健康,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效果是可靠的。
结束矫治的患者一定要终生保持,定期牙周复查,巩固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北兰.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疗效观察[J].上海口腔医学, 2005, 14 (4) :431-433.
[2]郝珺珺.成人牙周病正畸治疗的临床分析[J].广州医学, 2009, 40 (2) :45-46.
[3]徐宝华.现代临床正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784.
[4]施捷, 周彦恒, 傅民魁.牙周炎致错位前牙正畸牙周联合治疗的CT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3, 35 (6) :622-659.
[5]叶衡峰, 魏洁.成人牙周病的正畸治疗[J].口腔医学, 2009, 29 (10) :555-556.
牙周病正畸 篇5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对象为山西地区2011年3月-2012年5月58例牙周病患者和同期牙周健康的55例患者, 分别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接受正畸矫治。观察组男37例, 女21例, 年龄22~59岁, 平均年龄 (34.8±10.1) 岁; 对照组男32例, 女23例, 年龄24~58岁, 平均年龄 (35.2± 9.8)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 比较两组错颌畸形分类。结合患者病历资料, 参考目前医学上使用较为广泛的安氏分类法进行错颌畸形分类。以上第一恒磨牙为基准, 根据上下牙弓间的前后关系, 错颌畸形可分为三类。安氏Ⅰ类: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 远中关系正常, 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 畸形表现:牙列拥挤、 双牙弓前突、前牙反颌、舌向错位等;安氏Ⅱ类: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 下牙弓或下颌处于远中位置, 磨牙为远中关系, 畸形表现:上前牙唇向倾斜、开唇露齿、内倾型深覆颌等;安氏Ⅲ类: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 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近中位置, 磨牙关系为近中关系。畸形表现:近中错颌、前牙对颌或反颌。严格观察诊断并记录两组安氏分类结果。 (2) 统计两组患者正畸矫治的拔牙模式分布情况。正畸拔牙模式主要分为常规拔牙和策略性拔牙两种模式。常规拔牙:拔出位于4个象限肿的前磨牙各1颗, 共4颗;策略性拔牙:不同于常规拔除4颗前磨牙的其他任何模式, 任何牙齿均可作为拔除对象, 不强调拔牙的对称性和补偿性, 注重拔牙的策略性。
1.3统计学方法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文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取率 (n, %) 表示, 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 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错颌畸形安氏分类结果比较观察组错颌畸形安氏Ⅱ 类较对照组明显多,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较, χ2=4.49, *P<0.05。
2.2两组正畸矫治拔牙模式结果比较观察组正畸矫治采用常规拔牙模式比重明显较对照组低, 采用策略性拔牙比重显著较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其中观察组采用策略性拔牙患者中, 16例拔除磨牙和上颌前磨牙, 9例拔除2个上颌前磨牙和1个下颌中切牙, 5例拔除2个上颌前磨牙, 2例拔除上颌2个前磨牙、1个下颌中切牙以及下颌邻面片切。
注:与对照组相较, χ2=7.64, *P<0.05。
3讨论
牙周病作为临床一种常见的慢性口腔疾病, 具有发病率高、病情进展性强等特点[3]。据医学临床统计, 成年人中患病率高达90%, 其中病因主要是牙龈卟啉菌、齿密螺旋体和福塞类杆菌等微生物致病因子感染, 引起口腔内局部菌斑堆积和慢性炎症, 进而破坏牙周支持组织, 导致前牙唇向移位扇形排列, 形成间隙颚创伤牙合, 不仅影响美观, 也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生活质量[4,5]。正畸矫治是目前纠正牙齿畸形的一种系统疗法, 随着近年来牙周病患者接受正畸治疗的人数越来越多[6], 对该类人群的正畸治疗进行相关的病情和正畸矫治采用的拔牙方式等方面研究指导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医学意义。
在医学上正畸主要研究错颌畸形类型、正畸矫治拔牙模式、如何协调面部整体等方面内容, 临床应用中根据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矫治方法, 低年龄段患者由于面部和骨骼等部位发育为完全定型, 多采用矫正装置来调整协调牙齿畸形; 对于大部分成年人牙周病患者正畸矫治来说, 由于面部发育定型, 大距离的牙齿运动会伤及牙周组织的健康, 因此主要通过矫正装置调整并结合和面部外科手术矫正, 在正畸拔牙手术中一般遵循病牙优先拔除、追求对称协调等原则, 一般根据错颌畸形分类、患者炎症反应以及牙体缺损程度等方面综合确定拔牙模式及拔牙部位[7]。由于牙周病患者多存在牙体缺损、牙齿缺失等症状, 在临床治疗中为了保护患者口颌系统的功能和减轻病牙对牙周组织损害, 往往多采用策略性拔牙, 而非讲求对称和补偿的4个象限分别拔出[8]。结合本文结果分析, 根据对两组患者错颌畸形观察, 观察组错颌畸形安氏Ⅱ类明显较对照组高 (P<0.05) , 这和陈云[9]等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 可见牙周病患者中错颌畸形安氏Ⅱ类较多;正畸矫治中观察组多采用策略性拔牙, 比重达55.1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82% (P<0.05) , 可见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并非以临床正畸常用的常规拔牙为主要方法, 而是较多采用策略性拔牙。
综上, 和牙周正常正畸患者相比, 牙周病患者错颌畸形安氏Ⅱ类较多, 且正畸矫治中多采用策略性拔牙, 这可为临床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提供治疗参考和依据。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58例牙周病患者正畸矫治, 研究牙周病患者正畸矫治的内在特点。方法:选择山西地区2011年3月-2012年5月接受正畸矫治的58例牙周病患者记为观察组, 选取同期接受正畸矫治且牙周健康55例患者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错颌畸形安氏分类和拔牙模式, 回顾性分析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的内在规律。结果:观察组错颌畸形安氏Ⅱ类明显较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正畸矫治采用策略性拔牙模式显著较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和牙周健康接受正畸矫治患者相比, 牙周病正畸矫治患者中错颌安氏Ⅱ类比重较高, 且正畸矫治多采用策略性拔牙模式。
关键词:牙周病,正畸矫治,安氏分类,拔牙模式
参考文献
[1]李云霞.牙周病的病因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河北医学, 2013, 19 (3) :466-469.
[2]李娜, 曹卫彬.牙周病修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 45 (5) :564-567.
[3]贾薇.引起牙周病相关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4) :70-71.
[4]孙瑾.50例牙周病应用正畸治疗的效果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5 (5) :171-172.
[5]朱丽红, 李飒, 何飞, 等.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对成人牙周病患者切牙区的美学重建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4, 34 (5) :436-440.
[6]陈兆社.成人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 2014, 23 (22) :1908-1911.
[7]梁晓菲, 李秋红.牙周病与正畸治疗关系的研究进展〔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1 (4) :393-399.
[8]李盛楠, 张丁.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 (6) :675-679.
牙周病正畸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3 年2 月-2015 年5 月收治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60 例, 所有患者都符合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35 例, 女25 例, 年龄25 ~ 56 岁, 平均 (35.1±2.9) 岁。对所有患者实施口腔X射线检查, 最终结果显示患者的牙槽嵴顶向根尖方向出现了水平吸收的现象, 患者的前牙前突现象相对显著, 患者的口腔有异味以及牙龈组织出现明显的萎缩。
治疗方法:对所有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在正畸修复治疗之前进行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 指导患者每天饮食之后必须要漱口以及刷牙, 并积极治疗患者的龋齿, 首先完成患者牙齿根面的平整处理工作以及患者牙周洁治的处理。尽量消除患者的牙周病理改变以及牙髓病理改变, 并清除患者的不良修复体, 给予患者实施全身性药物应用, 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牙周组织炎性反应的最终目的。在正畸修复治疗过程中, 给予所有患者采取方丝弓矫正的技术, 磨牙黏结颊面管, 而且不使用带环, 将患者前牙稍靠近龈处的位置粘结方托槽, 利用钛- 镍圆丝进行排齐, 并使用澳丝或者是多曲唇弓压低患者的上下前牙。然后向后连续结扎患者的尖牙, 有效增强支撑, 在患者的尖牙之间挂上橡皮链, 并内收前牙, 有效调整正畸力的实际大小。正畸修复治疗持续6 ~ 10 个月, 在治疗期间, 需要建议患者每隔3 个月拍1 次全景片, 密切观察患者牙槽骨的实际重建情况。
观察项目与指标:①详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牙周袋深度情况、探诊出血率情况、牙槽骨的高度情况以及前牙覆盖情况, 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与对比、比较[3]。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颌骨间以及牙间的角度差值情况, 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与对比、比较。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 ±s) 表示, 采用t检验;P <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牙周袋深度情况、探诊出血率情况、牙槽骨的高度情况以及前牙覆盖情况上的对比:患者治疗后的牙周袋深度、探诊出血率以及前牙覆盖情况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患者治疗后的牙槽骨高度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颌骨间以及牙间角度差值上的对比:经治疗后, 患者的前牙得到内收, 且患者的口唇倾斜情况已经得到了明显矫正, 患者的中颌骨间以及牙间角度差值与治疗前相比较已经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见表2。
讨论
牙周病属于细菌感染性疾病, 患者患侧的牙龈组织会出现异常萎缩现象, 且表现为患者的牙槽骨明显吸收以及前牙唇向散开, 患者的牙周组织受到严重的破坏, 从而造成牙齿松动以及移位, 也可以称之为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4]。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 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起到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正畸内收以及压入散开患牙的操作来有效矫正患者前牙区的畸形咬合情况, 保证其覆盖关系处在正常状态下[5]。并经过正畸舌侧科学化固定处理之后, 使咬合关系更加稳定, 患者的牙周支持组织不断增加, 降低患者牙齿的松动度, 最终避免被拔除。在正畸修复治疗压入患牙之前, 需要对患者进行牙龈环切处理, 确保患者的牙齿在正常咬合情况下, 明显增加牙槽骨高度, 从而起到维护患者牙周组织以及改善患者牙齿美观的作用, 有助于保持患者牙周支持组织在生理学功能上的稳定性。
本研究中, 经治疗后, 患者的牙周袋深度、探诊出血率以及前牙覆盖情况明显低于治疗前, 患者的中颌骨间以及牙间角度差值与治疗前相比, 已经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患者治疗后的牙槽骨高度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说明对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实施正畸修复治疗, 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牙周袋深度、探诊出血率以及前牙覆盖, 使患者中颌骨间以及牙间角度差值得到改善,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洪波.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 34 (9) :10-12.
[2]汪骏.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采用正畸修复治疗的临床体会[J].医学信息, 2014, (27) :505-505.
[3]马静.观察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J].吉林医学, 2013, 34 (2) :286.
[4]龚雪芬.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0) :605-607.
牙周病正畸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收集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40例牙周病所引起的前牙移位病患, 其中男25例, 女15例;年龄在19~68岁, 平均年龄为37.5岁;牙周病病程越在9~48d, 平均病程为19.8d;在40例前牙移位病患的病患中发生前牙发生扇状散开移位的病患8例, 发生扭转的病患13例, 发生倾斜的病患9例, 有前牙伸长的病患9例;发生深覆
3度的病患10例, 2度病患10例, 1度病患17例;深覆盖为3度的病患5例, 2度病患14例, 1度病患16例;
1.2 诊断标准分析
切牙的牙体完整程度, 没有牙髓和根尖周病变的发生, 牙龈组织有效退缩至根中的1/3之一或是以上, 牙周袋明显缩小且<3.8mm, 前牙发生的扇状散开、倾斜和伸长等移位现象得到改变, 与对牙没有咬接触现象。
1.3 治疗方法分析
1.3.1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给予病患口腔卫生宣传教育, 指导病患进行有效的口腔清洁措施, 根据牙周病的发病原因分别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并同时使用局部消炎的药物。牙周稳定以后可以进行正畸修复治疗。
1.3.2 正畸治疗方法
采用直丝弓矫治治疗方法对病患的移位前牙进行正畸修复, 治疗之后使用保持器进行维持, 同时还给予牙周夹板等辅助措施进行保持, 随访5~11个月, 使用专业软件对病患在治疗之前与治疗指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中颌骨间与牙间的角度进行测量, 分析其二者之间角度的相差数值并进行分析和研究。
1.4 统计学方法分析
应用专业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治疗之前与治疗之后的角度测量相差数值进行配对t检验, 所表现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正畸修复方法进行治疗, 40例病患的前牙都恢复正常水平的覆
覆盖关系, 畸形现象得到有效矫正, 牙周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之前与治疗之后的中颌骨间与牙间的角度相差数值统计分析见表1。
表1相关数据可以看出, 正畸修复治疗方法使病患的唇倾现象得到有效改善。
3 结论
经过相关研究指出牙齿的正常位置的保持依赖于健康完整的牙周组织, 并且也与牙槽骨的高度有紧密的联系[3], 当人体的牙周组织发生病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牙齿就失去了应该具有的依托结构, 就会导致牙齿发生错位和松动现象, 特别是前牙的移位在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在医治的方法选择上如果只是治疗牙周病, 牙齿的移位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不仅影响病患的面部美观, 也可能导致牙周病的复发[4]。
正畸修复治疗在传统治疗牙周病的基础上下治疗。正畸修复治疗过程中的带环可以通过腭弓或是Nance弓对变形的牙齿进行支持, 有效纠正前牙的移位现象, 根本改善前牙深覆与深覆盖的畸形现象, 将发生错位现象的牙齿排列整齐;同时正畸修复之后的疗效维持也很关键, 对治疗之后病患的随机采访发现, 有30.47%的病患在治疗之后出现复发现象, 所以为了有效防止复发现象的发生, 除了使用专门的保持器进行保持外, 还要辅助使用舌侧固定与牙周夹板进行维持。
摘要:目的 全面分析和研究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导致的前牙移位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40例牙周病所引起的前牙移位病患做为研究对象, 在传统治疗牙周病的基础上, 采用直丝弓矫治治疗方法对病患的移位前牙进行正畸修复, 治疗之后使用保持器进行维持, 同时还给予牙周夹板等辅助措施进行保持, 随访511个月, 使用专业软件对病患在治疗之前与治疗指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中颌骨间与牙间的角度进行测量, 分析其二者之间角度的相差数值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经过正畸修复治疗, 病患的前牙都可以达到正常情况下的覆覆盖关系, 病患的中颌骨间和牙间的角度相差数值得到明显的改善, 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畸修复治疗方法可以很好的将移位的前牙进行归位, 有效的改善病患前牙与颌骨间关系, 达到正常情况下的覆覆盖关系, 解决病患的外观, 同时在治疗过程当中应注意给予一定的保持措施, 防止移位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正畸修复治疗,治疗效果,前牙移位
参考文献
[1]王爱平.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3) :23-24.
[2]樊明文.牙周病的预防[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74, 1 (4) :55-56.
[3]黄其立.掌跖角化过度—牙周病综合征[J].华中医学杂志, 1981, 11 (3) :94-95.